<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

2023-09-23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揭示了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重要性及內涵,從研發機構、研發行為、研發成果、研發團隊、研發人員、研發流程等角度剖析了我國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存在的不足,認為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具有屬性求同與存異的雙重性、知識存量與增量的融合性、形式集聚與擴散的復合性、強關系與弱關系的獨立性等特質。

關鍵詞:協同研發; 研發體系; 屬性; 特質

當前,汽車技術已涉及到機械、電子、材料、汽車、美學、聲學、光學、力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交叉,技術分工越來越精細,絕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開始尋求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專業設計公司以及國際國內同行的研發聯盟,在企業內部亦致力于研發部門與采購部門、市場部門、制造部門與財務部門等的共同工作。協同研發已成為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發展的必然趨勢,其對于汽車制造企業縮短研發周期、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據哈肯教授對于“協同”的理解,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可定義為“集成研發資源、整合研發要素所形成的汽車制造企業各研發子系統以及支撐體系協同配合的工作體系”。本文試圖對協同研發體系的產生背景以及特質展開探討。

一、 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產生背景

(一) 研發機構“名存實虛”

汽車制造企業研發機構“名存實虛”這一現象主要存在于兩類企業中,一類為國有汽車制造企業。主要表現為研發機構遍地開花,總公司、一級子公司、二級子公司等均設有研發機構或者存在相對獨立的研發院,研發機構結構臃腫、效率低下、重復建設現象嚴重。此外,該類研發機類構基本上不承擔具有創新性的研發工作,僅能實現產品引進后的改造和加工,且談不上是模仿創新;第二類為合資企業。部分合資企業的研發中心起到的作用多數僅為從國外直接引進的新車型制造提供技術支持而已,還需要支付昂貴的零部件、品牌使用、車型生產許可以及技術支持費用。中方依靠銷售環節獲取利潤,研發工作并未得到真正開展,甚至部分合資企業中外方對于本土企業技術中心的支持幾乎完全屬于市場化行為。

(二) 研發行為“急功近利”

汽車制造企業研發行為急功近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重開發研究與應用研究,輕基礎研究。以經濟利益為導向從事汽車技術研發本身無可厚非,但當前我國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將主要精力集中于實用性高、產品轉換能力強的技術上,[1]或基本上從事國產化工作,對于基礎研究涉及較少。該現象導致我國國內汽車制造企業整體基礎研究較為薄弱,技術預先不足,深層次的研究缺乏相應的前期基礎研究支持;第二,重經濟效益輕社會效益。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國家環??偩致摵习l布的《汽車產品回收利用技術政策》要求到2010年,所有國產及進口的M1類、N1類車輛的可回收利用率要達到80%,汽車回收利用率指標將納入汽車產品市場準入許可管理體系。同時,隨著汽車市場綠色消費意識日漸突出以及政府對于汽車制造企業的政策正由“引導投資和規模的增長”向“促進汽車制造企業與資源環境的和諧”轉變,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建設必須遵循全程“綠色”要求。顯然,我國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仍未能在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增加循環使用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對于經濟利益的追求仍然遠高于對社會利益的追求。

(三) 研發成果“舍本逐末”

當前諸多汽車制造企業在研發過程中,價值取向或行為準則受到研發任務的驅使和當前利益的影響,往往并沒有過多關注項目完成后的經驗總結與知識沉淀。汽車制造企業重任務輕積累的現象導致研發過程中的重復建設與資源浪費現象極為嚴重,相應的設計成本與制造成本隨之增加。在對上海、武漢、柳州等地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調研中發現,諸多汽車制造企業均存在研發過程中屢次犯相同錯誤的情況,[2]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工作日志制度、內部培訓師制度與交互式學習制度等,因此經驗和教訓均未能形成知識進而轉化為生產力。此外,在以任務為導向的研發聯盟中,因為不注重知識管理,汽車制造企業的研發成果僅限于研發任務的完成,技術沉淀并不多甚至還會出現技術外溢現象。

(四) 研發團隊“參差不齊”

研發團隊是汽車制造企業研發能力的直接承接者,更是汽車制造企業研發活動的最終完成者。汽車制造企業研發團隊成員組成的“夢之隊”應該包括既懂現代汽車技術又懂科學管理的綜合型人才、精通汽車相關專業的復合型人才、能夠追蹤并開拓國際汽車技術市場的國際化人才等。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建設不僅要依靠自身所擁有的汽車相關領域的專業人才,集成汽車制造企業內部的戰略性人力資源,同時還需要通過借“腦”(外部人力資源)的方式克服汽車制造企業的人才“瓶頸”,集思廣益,形成汽車研發領域的智囊團、專家庫和人才群。當前我國汽車制造企業研發團隊還遠不能達到這一要求。

(五) 研發人員考核“有失偏頗”

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的工作不同于一般的作業人員的工作,突出表現為:第一,工作方式屬于自由型。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的工作屬于智力密集型、知識密集型勞動,其工作方式以大腦高負荷運轉為主。此外,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出于保證思維的連貫性或任務完成的及時性,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的工作不會局限于8小時以內,而8小時以外的工作是不可觀察亦無法衡量的;第二,工作成果具有遲滯性。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尤其是基礎研究工作者)工作成效并不能夠迅速顯現,只有在經過產業化運作并得到市場認可之后才能體現其具體價值,或者研發人員無法在短期內完成工作,一旦實現突破則該成果可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但研發人員或許已經脫離該崗位、部門或單位;第三,工作內容具有創新性。汽車制造企業研發人員工作所涉及的內容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尤其是在從事原創性研究的研發活動中,研發人員不能單純地以過程或結果作為考核依據,亦不能單純地以主觀指標或客觀指標作為考核標準。由此可見,傳統的績效考核方法很難滿足對研發人員的考核要求。

(六) 研究流程吸收“不求甚解”

當前我國汽車制造企業通過引進國外汽車制造企業車型以及產品開發流程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對于研發流程(產品開發流程)的吸收消化仍然屬于“不求甚解”型。主要表現為:第一,研發流程反求性差。我國汽車制造企業對于引進和借鑒的研發流程(或產品開發流程)尚不具備反求其制定原理、制定標準、制訂方法的能力,因此只能在僅有的技術條件和人員條件下,照搬該流程,導致實際偏差較大;[3]第二,研究流程應用能力差。針對特定產品無法確定研發流程各節點完成的具體時間以及具體交付物,無法調整研發流程對于其他產品的適用性等;無法確定研發流程各節點所需要利用的技術、設備、人員等,無法確定各節點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等等。

二、 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特質分析

(一) 屬性求同與存異的雙重性

廣義的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具有求同和存異的雙重性,前者是指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試圖在不同研發單元之間開展共性技術研究的屬性,后者是指協同研發體系發揮不同技術中心經過專業分工所產生的技術差異性屬性。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建立有利于節省研發成本,避免對于汽車共性技術的重復開發;不同研發主體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有助于汽車制造企業博采眾長、集思廣益,通過項目委托代理或者共建研發聯盟實體的方式展開合作。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求同與存異并不矛盾,求同在于共同構建共性平臺,在相同技術領域借助各方力量打造更為堅實的平臺,為合作各方培育更為廣闊的活動空間;求異則是以共性平臺為基礎,針對不同的研發任務與合作項目,盡量彰顯各研發單元的優勢和特色。

在大型汽車制造企業尤其是在擁有多個技術中心或事業部的汽車制造企業中,往往存在實驗室資源重復建設、技術立項項目雷同、研發組織結構臃腫等現象,協同研發體系建設無疑是對汽車制造企業研發系統的有效梳理。在涉及多個組織和部門或者多個經濟利益體時,由于其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不盡相同,當以虛擬研發中心或者研發聯盟的方式構建協同研發體系時,不可避免會產生破壞性沖突。此時的求同性在于尋求合作各方的共同點,努力實現利益與行為的契合。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構建既可能遭遇破壞性沖突,亦可能產生建設性沖突,即通過思想的碰撞、文化的融合、流程的再造等,復合形態的研發體系由無序步入有序階段。同樣,由不同的技術中心或研發機構所構成的協同研發體系中,各技術實體之間可能處于動態聯盟狀態中,合作競爭的基本前提就在于各方之間存在錯位的差異化優勢。

(二) 知識存量與增量的融合性

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構建的根本出發點既包括優化配置研發機構內已有的研發資源,更包括借助于協同研發體系構建更為廣闊的范圍內的需求集合、調用更多研發資源,亦即協同研發體系努力實現資源存量與增量的融合。協同研發體系的構建拓展了汽車制造企業的學習界面、培育了汽車制造企業的學習氛圍,相互合作中的知識轉移、知識溢出等知識活動將為汽車制造企業輸送很多的知識增量。在持續的研發活動以及協同研發體系建設中,知識增量不斷演變為知識存量并融入汽車制造企業知識體系,進而在研發活動中引發新的知識增量。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構建中,知識存量的廣度決定了協同研發體系涉及的合作領域與合作范圍,知識存量的深度決定了協同研發體系建設的深入程度,知識存量的關聯度決定了協同研發體系模塊之間的銜接程度。相對于知識存量而言,汽車制造企業知識增量促進了潛在的協同研發體系的實現并拓展了研發體系的發展空間。

當前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中普遍存在對于知識管理重視不夠以及知識管理能力不足等現象,由此導致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過程中試錯效果不佳、對于企業自身所擁有的包括經驗、文檔、講義等在內的知識載體未能詳細整理、已擁有知識的運用能力以及成果轉換能力不足等問題。協同研發體系的構建實現了知識存量與增量的3個轉變,具體包括:第一,知識狀態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協同研發體系的構建打破了部門與部門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知識專用性與所有權邊界,在知識共享的過程中實現了知識狀態由靜態向動態的轉變,并且知識流動提高了知識有效性的檢驗頻次以及知識可用性的適應范圍。在動態演變過程中,知識存量參與知識創造激發了知識增量,在增量融入存量之后將產生新的知識創造循環;第二,知識屬性由標量向矢量的轉變??绮块T、跨組織、跨區域的協同研發體系形成過程中,不同主體或載體之間的知識具有矢量性特征。在單一組織或局部范圍內,不同的知識處于標量場的游離狀態中,其評價標準取決于知識的價值高低或重要性大小。一旦協同研發體系形成,全部的、絕對的知識共享是不存在的,其必然在特定領域針對特定的知識展開相互合作與相互調用,在知識矢量場中受各種動機的驅使而表現出明顯的方向性。顯然,知識矢量合成后必將產生帶有方向性的知識增量;第三,知識運用由調用向內嵌的轉變。協同研發體系的建立實現了研發合作外部活動的內部化,其在降低研發合作交易成本的同時,對于研發網絡中的知識運用方式亦發生了轉變,突出表現為由調用方式向內嵌方式的轉變。即合作過程中的知識增量逐漸沉淀于研發體系并匯聚成汽車制造企業的知識圖譜,協同研發體系對于知識的運用不需支付搜索成本和適應成本,知識的內嵌性使得同質或異質的知識增量概念相對變得模糊。

(三) 形式集聚與擴散的復合性

協同研發體系具有集聚性和擴散性的雙重特征,前者是指協同研發體系的形成必須存在某種內核,才可能使處于不同部門、不同單位、不同區域的研發組織突破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而融合。從汽車制造企業的現實需求來看,該內核包括:第一,資源缺口。即針對特定的研發任務或試圖完成在較長時間范圍內完成的研發使命,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在人員、設備、軟件、技術、材料等方面存在資源缺口使得其無法保證研發工作的正常開展?;谫Y源缺口補償的協同研發體系建立有助于彌補各部門或單位的資源不足,在資源共享過程中實現研發體系的耦合,并形成對研發體系中各單元的強大凝聚力;第二,能力差距。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在某些核心技術領域或在提高產品性能質量、縮短產品開發周期等方面汽車制造企業研發能力存在差距時,協同研發體系通過構建市場部門、采購部門、生產部門與研發部門之間的溝通協作機制,面向團隊與項目管理的跨組織、跨地區的綜合、靈活的群組協作機制,以及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延伸的信息協同、應用協同、流程協同,其將有助于縮短汽車制造企業與競爭對手的能力差距;第三,技術平臺。即使汽車制造企業在資源與能力方面不存在不足,但從專業分工以及節約時間成本和物質成本的角度出發,若其他企業技術平臺能為汽車制造企業研發體系提供更為廣闊的研究視角以及更為便利的研發條件時,其同樣會成為協同研發體系構建的內核。

協同研發體系的擴散性是指汽車制造企業針對特定項目、特定產品所建立的協同研發體系在趨于穩定和完善之后,其經驗、模式、理念等可推廣至其他產品技術領域,或在研發聯盟不斷擴充之后將構建更為深層次合作的協同研發體系。協同研發體系的擴散性主要體現為:第一,聯盟的推廣性。絕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的協同研發體系并不構成研發實體,其多以虛擬研發中心、研發戰略聯盟或者研發項目小組的形式存在。協同研發體系的聯盟特征具有一定的復制性與可推廣性,在參與協同研發的個人、組織或部門融入其他研發體系時,其必將成為協同研發體系的復制單元;第二,知識的移植性。汽車制造企業協同研發體系的形成與發展是不斷試錯的過程,亦是不斷積累經驗的過程。協同研發體系的形成有助于汽車制造企業根據實際需求和現實條件組建動態聯盟,先前的知識可移植運用于新的聯盟網絡建設中。知識的移植性既是對先進的協同研發體系建設經驗的傳播與發揚,亦可在推廣中對于知識進行驗證、修正與完善;第三,網絡的拓展性。初級的協同研發體系僅建立在汽車制造企業技術部門內部的項目小組與項目小組之間、技術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或者產品部門與工藝部門之間,即協同研發體系以內部網絡和同區域網絡為主;復雜的協同研發體系以跨組織、跨區域合作為前提,研發網絡不再局限于企業內部,而可能涉及到復雜的遠程異地合作以及異質網絡的融合。隨著汽車制造企業研發網絡的不斷拓展,協同研發體系的內涵亦隨之得到擴散。

(四) 強關系與弱關系的獨立性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協同研發體系是由內部網絡單元與外部網絡單元組成的利益關聯體,在協同研發體系這一復雜的社會網絡中,研發體系組成部門或單元之間存在相對獨立的強關系或弱關系。為保證汽車制造企業產品開發的市場調研是卓有成效的,市場調研必須由市場部、技術部和規劃部共同參與,同樣在產品的定義和預研階段,市場部和采購部以及生產部必須與研發部實現協同辦公,保證產品研發能夠緊跟市場前沿,避免無效勞動的產生。

強關系力量與弱關系力量的相對獨立性會導致協同研發體系存在如下差異性:第一,存在形式的差異性?;趶婈P系力量的協同研發體系會導致汽車制造企業與其合作伙伴或者研發部門與其他相關部門之間以具體的研發合作機構或合成組織存在,如建立汽車制造企業的共性技術研發院、由市場部與研發部人員共同組建成立技術預見部門、由產品工程師與工藝工程師共同組成PPI組織等。不難發現,以具體實體形式存在的協同研發體系克服了空間、部門、程序等方面的限制,能夠在更為緊密、方便的合作氛圍中協同工作?;谌蹶P系力量的協同研發體系通常以虛擬、臨時、動態的形式存在,由于組織非常設機構,其僅僅在任務的驅使下才會發生協調活動與溝通行為。離開特定的背景,協同研發體系中各單元聯系并不太多,互惠程度亦較低。第二,運行機制的差異性?;趶婈P系力量的協同研發體系維系紐帶中制度因素的作用較大,即來自于外界的約束對于協同研發體系的互動、互惠以及互信的影響程度較大,并且協同研發體系中的組成單元一旦選定將相對穩定;基于弱關系力量的協同研發體系主要以建立在誠信、商譽、規范基礎之上的契約為紐帶,而契約通常都是不完備的,外界的干擾力量無法全面滲透,因此弱關系力量下的協同研發體系將在自律的條件下運行。第三,運行成本的差異性?;趶婈P系力量和弱關系力量的協同研發體系相對于獨立的研發體系而言,拓展了研發體系的邊界范圍,降低了研發交易成本。必須承認,強關系力量下頻繁的互動以及維系固定的聯系所支付的運行成本將遠高于弱關系力量下的協同研發體系運行成本。

參考文獻:

[1]孫鴻廣.面向大規模定制的汽車制造企業協同商務系統[J].上海汽車,2003,(8).

[2]蘭飛.汽車產品協同開發已成必然選擇[J].汽車工業研究,2007,(2).

[3]江彥.低成本汽車制造呼喚協同創新[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06,(5).

責任編輯 仝瑞中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近幾年,物流產業發展迅速,網購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流行趨勢,是不可阻擋的社會發展形勢,支撐了物流企業的發展。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不斷推進,物流的主要消費群已不僅僅局限于個人,而是逐漸轉向企業,企業在經營與管理過程中對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在現代供應鏈的大背景下,我們以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為例,對其精益物流管理進行全面的分析。

關鍵詞:供應鏈 物流管理 制造業

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帶動了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汽車零部件制造業,已經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熱門產業。如今,城市機動車數量在不斷增多,對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而對于汽車零部件制造商來說,物流管理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作為制造企業供應鏈的一部分,實現對制造業成本的控制與精益物流管理工作的優化,以此來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發揮物流在供應鏈中的重要作用。

一、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精益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是企業供應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供應鏈還包括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是貫穿企業生產、經營與銷售的框架,主宰著企業的經濟效益,是對企業經營流程的總結?,F如今,汽車零部件制造業逐漸躋身制造業的前列,與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多存在著必然的關系。汽車零部件相對較重,在物流上的支出在企業成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可見,優化與完善企業的物流管理模式是關鍵。精益物流是一種新型的物流思想,旨在節能、節約成本,消滅一切浪費現象,以此為核心目標和條件,進行物流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該物流運作模式是以精益生產理念為基礎,通過不斷的演變而來,將精益思想應用到物流管理中是正確選擇。在汽車零部件制造車間,重在對流利條、平滑筒、復合管等的應用,提倡采用柔性化生產結構體系,以達到控制成本支出的目的,將精益思想貫穿在整個物流管理工作中,定會取得滿意的效果[1]。

二、基于供應鏈的物流管理現狀分析

通過對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物流管理現狀的分析,作為供應鏈中的重要部分,物流管理工作還存在著多面的問題,在管理模式、管理技術以及管理理念上都存在缺陷,物流思想相對落后,物流管理工作中存在資源浪費的現象,在物流上的成本支出大,相比于其他制造業,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成本相對較高,在物流方面極易出現管理風險,導致管理水平下降。在管理模式上,管理方法相對落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效果不佳,是管理模式滯后的重要表現,物流配送不協調,致使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物流跟不上時代的發展節奏,管理效率不高[2]。另外,供應鏈不均衡,物流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大構思依靠庫存在滿足生產的需求,會提高庫存的成本,對企業的資金流會產生很大程度上的影響。

三、基于供應鏈的精益物流管理的有效對策

1、提高物流人才的綜合能力,為精益物流管理提供條件

在供應鏈中,物流是重要組成部分,應從人才培養和訓練著手,建立一支更為專業性、職業性的物流隊伍,為精益思想的充分貫徹提供條件。新時期,精益物流管理工作的開展,應在供應鏈的條件下,禁止浪費行為的出現,提升對精益物流的概念認知,為人員的培訓工作提供借鑒。物流人才應具備獨特的嗅覺,始終將精益物流管理意識銘記心中,運用最為簡單、最省錢的方式實現效益的最大化。為此,汽車零部件企業應定期對物流人才進行培訓,深度灌輸精益物流知識,并對人才進行實訓考核。信息時代的到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制造業也實現了電子采購,對信息化精益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大,加強對其計算機操作技術的培訓是必然選擇。

2、創新制造業物流運行模式,保證制造業零庫存

信息技術時代的到來,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信息化技術應用效果十分理想?,F如今,將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精益物流管理中,實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并能很大程度上節約成本,迎合精益物流的管理理念。精益物流是一種全新的物流思想,旨在消滅一些浪費行為,其中也包括庫存,實現物流運營的經濟性。企業在精益物流管理中,要處理好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關系,從汽車零部件制造原材料的采購到零部件的生產,再到銷售,將汽車零部件交付到顧客手中,對各個環節進行完善[3]。為了實現對制造業的成本控制,需要保證零庫存,有效避免出現額外資金浪費,實現物流、資金流和設備運行的不斷優化。構建企業物流網站,通過電子采購的形式來確定訂單,以付款和簽定合同或訂單為基準進行汽車零部件的生產與加工,無客戶需求的產品不生產,保證零庫存,以避免多余的產品占有庫存而產生的倉儲費用,與精益物流背道而馳。

3、加強對企業供應鏈的改善,達到精益物流管理的目的

供應鏈是企業發展的靈魂和主線,決定著企業產品的生產與加工、銷售與運輸渠道,屬于企業的一條龍服務。如今,企業在供應鏈上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應對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供應鏈進行改善。其一,企業應與零部件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根據供應商的反映,保證在供應上充足、及時,以滿足市場對汽車零部件的需求,企業應縮短訂貨與收貨的時間,能夠有效保證供貨的及時性與準確性,實現企業及時制生產(JIT)。其二,要注重對采購環節的控制,應根據制造量合理設定采購量,盡量不出現庫存積壓或缺貨現象,實現采購業務的系統化,提高采購質量[4]。在銷售方面,工作人員應發揮其專業性與服務職能,與顧客進行真誠的溝通與交流,為顧客提供最為真實、周到的服務,提高顧客滿意度,樹立企業的品牌形象,獲得最新最準確的客戶需求計劃,為滿足客戶需求,為企業的精益生產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撐,實現物流運作的一體化,實現物流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供應鏈的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的物流管理模式有待完善,應對物流運行模式進行全面的優化,能夠從容面對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提升汽車制造業的物流管理水平是必然要求?;诠湹木嫖锪鞴芾砉ぷ?,應提高物流人才的綜合能力,為精益物流管理的實現提供條件;創新制造業物流運行模式,實現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加強對供應鏈的改善,提高物流管理水平等,為汽車零部件制造業精益物流管理的實現提供保障,進而實現對企業成本的控制,降低物流成本與存貨成本。

參考文獻:

[1]于輝,陳飛平.基于供應鏈協同的汽車制造企業入廠物流模式選擇[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1,07:1230-1239.

[2]方俊芝,辛兵海,辛冰川.基于供應鏈管理的汽車制造企業成本控制研究[J]. 科技風,2012,06:295-296.

[3]張毅,彭渝.基于供應鏈協同的制造企業物流管理研究[J]. 物流技術,2013,15:72-74.

[4]李曉星,廖奕.汽車制造企業零部件入場物流研究——基于供應鏈管理[J].現代商貿工業,2015,07:50-51.

(作者單位:賀爾碧格傳動技術(常州)有限公司

江蘇常州市 213032)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3篇

投資要點:

1、產品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大陸前列;

2、產品的可靠性及性能參數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

3、公司與國內外知名手機芯片開發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麥捷科技(300319)是國內片式元件領域的領先企業。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片式電感及片式LTCC射頻元器件等新型片式被動電子元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為下游客戶提供技術支持服務和元器件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公司片式電感產品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大陸第二位,片式LTCC射頻元器件產品的市場份額位居中國大陸第一位。

綜合競爭實力雄厚

麥捷科技主導產品為片式電感以及片式LTCC射頻元器件,屬于高端被動電子元器件,其設計、制造具有高精密性。公司產品廣泛用于通訊產品、消費類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應用產品、LED照明、汽車電子、工業設備、航空航天及軍工等領域。隨著下游電子整機產品的輕薄化、集成化和智能化,以片式化、微型化、低功耗為代表特征的片式電子元器件對傳統插裝元器件替代進程加速,逐步成為元器件行業主流。

公司綜合競爭實力雄厚,體現在技術創新與工藝領先優勢、人才優勢、品質優勢、快速響應及早期參與優勢、大客戶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六個方面。

公司擁有國內最早從事片式電感及片式射頻元器件行業的研發、管理團隊,公司形成了獨特、領先、創新的三維電路設計理念、強大的研發設計能力、持續完善的工藝技術水平以及快速響應的運營體系,掌握了設計和制造難度較高的片式電感及射頻元器件的關鍵技術,并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掌握LTCC射頻元器件濕法生產關鍵技術的廠商。截至2011年11月22日,公司已獲授權的專利共有13項,另有5項專利正在申請。憑借深厚的技術積累及嚴格的現代生產控制工藝,公司產品的可靠性及性能參數處于國內同行業領先地位,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品質是貫穿整個行業鏈的重要屬性?;诠境墒斓闹圃旃に嚭洼^高的研發設計水平,同樣尺寸、同樣體積的電感產品,公司可以實現其電感量更大、頻率更高、品質因素Q值更高,且抗干擾能力更強,過濾雜波、穩定電流能力更好。目前公司片式電感及片式LTCC射頻元器件產品合格率處于國內行業領先水平,產品出廠合格率高于99.999%(即不良率小于10PPM),高于同行業平均合格率水平,公司成立至今無一例重大質量事故。

此外,公司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設計開發工藝流程,搭建了模塊化設計工作平臺,大大縮短了開發周期。公司還通過參與主流芯片產品的早期設計為客戶量身定做一站式元器件解決方案。為了順應主流芯片的發展潮流,提前掌握市場主動權,提高對下游市場的響應速度,公司與國內外知名的手機芯片開發企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TCL王牌、創維集團、華為通信等國內外知名電子產品設計、制造商。同時,該等大型整機廠商與公司建立合作關系對下游眾多中小型整機廠商也具有較強的示范作用,為公司市場開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募投項目提升競爭力

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的統計數據,2010年全球市場對LTCC射頻元器件的需求量達到64億只,合計36.5億元,需求量同比增長22.61%,預計2014年將達到125億只,合計人民幣57.5億元。2011-2014年全球市場對LTCC射頻元件需求量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8.19%。

由于片式LTCC 射頻元器件的制造工藝難度高,國內片式LTCC 射頻元器件制造工藝發展較晚,生產廠商相對較少,目前中國片式LTCC 射頻元器件產品主要來自進口,國內的生產規模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進口替代空間廣闊。

麥捷科技本次登陸創業板,擬發行1334萬股A股,募集資金擬投向片式電感系列產品擴產建設項目、片式 LTCC 射頻元器件產業化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和其他與主營業務相關的營運資金項目。隨著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實施,公司產品線將更加豐富,生產產能將有較大提升,研發實力與銷售能力將有較大提高,未來幾年,公司的銷售收入、盈利能力將快速增長。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針對目前電阻焊課程學時少的特點,結合學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焊接方向的實際,授課中強化緒論的引導作用,構建課程的知識體系主線,以多媒體教學方法為基礎,采用問題驅動法、案例教學法及實踐教學法等手段,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和探究,探索電阻焊課程教學的創新與改革。

關鍵詞 焊接專業;電阻焊;案例教學;問題驅動教學法

Thoughts and Exploration of Resistance Welding Course Tea-ching Mode//LI Guowei, LIANG Yahong, SUN Li

Key words welding specialty; resistance welding; case teaching; problem driven teaching method

1 引言

專業課教學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系統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競爭力。工科類少學時專業課是主干課程的必要補充,這些課程對于專業知識的運用和拓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當前部分專業課學時少、內容多,教師如何將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在規定的時間內講授給學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隨著科技的進步,在專業領域出現的一些新方法、新理論和新技術都應融入課堂知識體系,單純的課堂授課已不能滿足學生充分掌握知識的需求[2]。因此必須在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這也對教學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3]。

焊接技術已成為工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工業的發展及國家“工業4.0”和“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提出,焊接技術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4]。電阻焊是內蒙古工業大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焊接方向的一門專業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熟悉和掌握電阻焊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掌握各種電阻焊方法的適用范圍和常用金屬材料、典型零件的焊接技術要點,從而提高綜合運用各種電阻焊方法和工藝的能力,為今后研究電阻焊技術、制定焊接工藝、提高焊接結構的性能和質量、解決焊接工程實際問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對電阻焊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革,能夠進一步明確該課程在專業設置中的定位,使學生在焊接方法分類和選擇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對課程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優化課程內容和結構,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2 電阻焊課程現狀

電阻焊課程內容包括電阻焊的基本原理、分類、特點、方法及設備、工藝、接頭設計、典型材料的電阻焊、焊接缺陷及檢驗、質量控制等內容,涉及材料、機械、物理、冶金、化學、電子科學、無損檢測等多學科知識,內容多且雜,且各章節聯系性差,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理解和掌握課程知識更加困難。

3 課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改革與探索

由于該課程涉及多學科交叉,而且學生前期的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需對該課程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以提高教學效率。

強化緒論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緒論部分的教學,主要是介紹課程的實際應用性和重要性,激發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緒論課上在講解壓焊的分類時重點突出介紹電阻焊,說明電阻焊在航空航天、汽車制造、信息工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應用,強化學生學好該課程的意識。通過列舉日常生活實例來引發學生的共鳴及學習興趣。如鋼筋的對焊,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操作方法簡單,接頭的強度明顯高于人工綁制,工人的勞動強度明顯減小,同時生產率明顯提高。還有鋼軌的閃光對焊,目前該方法是焊接鋼軌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可以將原來100 m或500 m長的鋼軌焊接在一起,焊接質量非常好。早期的鋼軌焊接是在車間內進行的,然后將已焊的鋼軌運輸到目的地進行安裝?,F在已能夠采用可移動的閃光對焊機在野外工況下進行鋼軌的焊接,既提高了效率,又保證了焊接質量。還有采用機器人進行汽車的點焊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這些常見的電阻焊應用體現了電阻焊在工程技術領域既普遍存在又是非常重要的。

構建課程的知識體系主線,突出重點和難點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通過構建知識體系主線來突出課程的重點和難點[5]。在學生了解了本課程的重要性、任務之后,再介紹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及學習方法。根據本課程的實際,需要一種更系統的學習方法——建造學習樹。電阻焊課程主要包括:第一章是緒論,主要介紹壓焊的定義、分類及應用;第二章是介紹電阻焊,主要包括電阻焊的定義、原理、分類及加熱等內容;第三、四、五章分別介紹點焊、縫焊、對焊,都是以四部分內容為主線,即定義、分類、應用及不同金屬的焊接工藝,連接起來使三章的內容系統化,授課中細化每部分的內容,對不同工藝方法進行對比強化,使學生能夠更明確三種電阻焊方法的區別及優缺點;第六章的內容是介紹電阻焊的管理和質量檢驗,主要是講解電阻焊接頭的主要質量問題、接頭質量檢驗標準及接頭檢驗方法等。這六章內容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建造了一棵系統的學習樹,如圖1所示。通過學習樹的構建,課程體系更加明晰,學生學習的重點也更加突出。

以多媒體等手段為基礎,直觀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中通過PPT、PDF及視頻、Flash等手段,對課程中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和拓展延伸,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通過知識點的講授,使學生熟悉和了解電阻焊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和理解電阻焊方法與設備的應用場合,掌握電阻焊的基本原理、適用場合、工藝選擇及質量控制。借助視頻、動畫等手段,使知識點以動態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教學工作事半功倍。同時,將目前一些國內外的研究熱點融入教學,通過前沿知識的引入來進一步提高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也能提高教學效率[6]。

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進行知識點的總結,分析不同章節的聯系與區別,通過總結對比來強化知識點,在總結中引出新的問題。本課程對比不同的電阻焊方法與設備,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講授“縫焊”時,要求學生和前一章所學的“點焊”的特點、原理及應用場合進行對比,以此來分析兩種方法的優缺點。另外,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問題的引入,可以采用課堂提問和PPT中準備好相關的問題的形式,在進行知識點的講解和總結時反復進行強調與回顧,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多次多遍的強化加深[7]。問題驅動教學法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互動性,也可以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還能將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解答,提高了效率。

引入工程案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將工程案例教學引入課堂,可以使抽象和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和形象化。通過實際的案例來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和講解,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化難為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多數學生由于理論知識掌握欠扎實,缺少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能力和機會。工程案例教學不僅使學生夯實了理論知識,也能為學生提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情景與參考。工程案例教學強調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進行自主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案例教學目標的多樣性、案例的復雜性、過程的互動性及方式的啟發性等特點都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8]。因此,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兩者相結合,能夠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改善教學效果。

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  在本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掌握電阻焊方法、設備、工藝及質量檢驗等相關知識。在課余時間,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本課程相關知識的最新科研和發展方向,可以組織學生自發成立科研學習小組,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結合課程實踐、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親手操作設備開展試驗。鼓勵學生申請、參與學院及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實驗計劃、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及“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科技實踐活動[9-10],學生通過參加科研實踐活動及相關比賽,既培養了動手能力,又培養了獨立思考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及一定的科研開發能力,為將來更好地適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4 結語

電阻焊課程作為一門焊接專業的專業課,在講授過程中應將課堂講授與課程實驗、實踐教學與科研實踐相結合。針對該課程少學時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課程結構,探索和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研究適合本專業特點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使學生能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專業課的內容,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為今后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新鑫,羅怡,伍光鳳,等.焊接專業少學時課程教學的創新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9):200.

[2]于亞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方法[J].高教學刊,2015(22):10-11.

[3]楊喬禮.工科類少學時課程的教學構思與探討[J].考試周刊,2013(70):171-172.

[4]張廣軍,李永哲.工業4.0語義下智能焊接技術發展綜述[J].航空制造技術,2016(11):28-33.

[5]梁亞紅,李國偉,王曉歡,等.鋼的熱處理原理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7):71-72.

[6]徐冬霞,張寶慶.對“焊接方法與設備”課程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電力教育,2010(31):57-58.

[7]朱雪.大學英語問題驅動教學的追究與述評[J].文學教育,2019(7):135-137.

[8]牟取晗,侯繼軍,董俊慧.將焊接工程案例引入《焊接結構》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42):125-126

[9]李勇軍,張海燕.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11):17-19,28.

[10]楊成剛.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釬焊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3(22):117-118.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5篇

一、機械制造也的行業特點

機械制造行業是我國最為主要的行業之一, 在世界歷史上, 這種工業形式也相當古老, 發展歷史非常悠久。機械工業大致分為機器制造、金屬制品制造和修理維護等三個主要領域。通過對原材料進行物理形狀的改變、加工、組裝等等, 成為其他更具功能性和價值性的產品或組件。由此可見, 在機械制造業對原材料的分類、加工和裝配是工作當中的重點。在日常的經營模式當中, 企業或工廠以接收訂單、按照訂單設計生產和出庫等作為主要形式, 其中設計和加工的工作任務較重, 加工時, 往往依賴人工和流水線配合完成, 工人水平的高低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有較為重要的影響。

二、稅收會計與納稅會計之間的聯系

隨著經濟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全球化程度的不斷加深, 我國的會計制度又產生了一定的發展和改革, 一直以來所使用的財稅合一的會計制度得到不斷地完善。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兩者之間, 既有聯系又有區分。

兩者之間是有聯系的, 在時間上, 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沒有明顯的先后之分, 計算應繳稅款以及核算征收稅款是稅收的兩個方面, 只要有稅收, 這兩個方面就必然產生。兩者具備這密不可分的聯系, 這是由于兩者的產生原因和工作基準而形成的。

三、稅收會計與納稅會計之間的主要區分

兩者之間是有區分的。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在很多方面均有區分。例如, 兩者的職能不同。稅收會計是參與稅收管理和保證稅款的職能;而納稅會計主要是為了保障納稅人和單位的合法權益, 在盡量在通過合法手續, 令納稅成本降低的前提下保障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稅收會計是國家各級稅務機關核算和監督稅收資金及其運動的一門專業會計, 對稅款征收、入庫等過程進行核算。通俗來說, 稅務會計的主要任務是核算企業需要繳納的稅款, 在稅金產生、核算、繳納、入庫的過程當中, 稅金的產生階段只和企業之間有聯系, 與企業生產有不可分割的關聯, 但并不與國家稅收機構有直接的聯系, 在這一階段當中主要的工作由企業當中的稅收會計來完成, 其目的在于對企業所需要繳納的稅金進行核算。

納稅會計是指通過不同的算法和制度在合法的范圍內選取一定的方式讓企業能夠合理避免不必要的稅款, 在節約成本的基礎上減少稅務支出, 從而保障企業的經濟效益。從納稅會計所核算的內容來看, 納稅會計以財務會計為基礎, 并不反映和監督企業的全部資金流動, 而是只計算與稅務相關的部分, 在與稅款相關的資金流動的過程當中, 納稅會計的核算和監督需要依照稅法的規定。

由此可見, 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的會計主體也有差別, 稅收會計的主體是國家各級稅務機關。但是納稅會計的主體與稅收會計的主體明顯不同, 其主體是對納稅負有義務的納稅人, 包括企業法人和自然人, 在符合納稅的相關規定和法規之后, 應該進行納稅行為。納稅會計主要是依據稅法, 在不違反法律的范圍內結合實際情況, 反映和核算納稅金額, 既能保障國家稅收利益, 又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此外, 稅收會計屬于國家預算會計體系, 在各級政府會計部門的管轄范圍之內。但納稅會計則屬于企業內的會計體系, 并不在國家監管的范疇之內。在西方現代企業會計體系當中, 納稅會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已經成為該企業的幾大支柱, 也是企業會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蛟S, 隨這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 我國的會計體系也會朝著類似的方向發展。對此我們要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 借鑒先進的經驗, 以開放和創新的思路, 對當前的會計體系做出思考和調整, 充分認識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之間的聯系與差別, 在日常工作當中, 正確認識兩者。

四、結語

綜上所述, 在機械制造業當中。稅收會計與納稅會計均以稅法為基準。進行不同的是監督和核算。工作。兩者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他們在企業當中共同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保障企業稅收和資金的。安全及合法。

摘要:機械制造業在我國的產業類型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有著自己獨具特色的運營和發展模式, 其原材料的分類、加工、裝配以及組裝等環節, 是該產業的核心重點。在機械制造業當中稅收會計與納稅會計既有聯系又有區別。他們以稅法為基準, 針對不同的方面監督企業的資金。本文結合機械制造業的特點, 對稅收會計和納稅會計之間的聯系和區分進行了分析與闡述。

關鍵詞:機械制造,稅收會計,納稅會計

參考文獻

[1] 張憲玲.淺析稅收會計、納稅會計與稅務會計[J].中外企業家, 2009 (20) .

[2] 謝佩華.企業稅務會計開設問題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 2011 (13) .

汽車制造業稅收論文范文第6篇

本專業培養適應汽車制造廠、汽車配件制造廠 、汽車檢測部門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就業方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汽車制造企業、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汽車檢測部門就業渠道可以覆蓋汽車裝配、汽車零配件生產、汽車保養、汽車維修、汽車檢測、汽車技術服務等崗位群。

三、人才培養規格和知識、能力、素質結構

畢業生具有從事汽車裝配與調試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和從事本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體魄。

1.知識結構

(1)掌握本專業必須的機械制圖、機械基礎、工程材料及電工與電子技術等基礎理論,能熟練的運用與本專業相關理論知識;

(2)具備汽車裝配技術的基本知識;

(3)有一定的中、英文水平,能熟練地運用和處理本專業一般性中、英文技術資料;

(4)熟練掌握計算機基本理論和應用技能,能運用Office辦公軟件和網絡信息技術進行汽車行業管理及日常業務工作;

(5)掌握現代文化的特征,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熟悉寫作技能,懂得社交禮儀,具備設計企業文化的能力;

(6)具有汽車生產企業的基本運行與管理知識。

2.能力結構

(1)具有機械圖紙的識圖能力;

(2)具有汽車裝配與調試能力

(3)具有汽車制造材料的選擇和識別能力;

(4)具有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翻譯本專業英文資料、并有初步的英語會話的能力;

(5)具有汽車性能檢測能力;

其核心能力是:汽車裝配與調試能力

3.素質結構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思想品德;

(2)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動機,正確處理群體關系,能以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面對現實,面對未來,面對社會;

(3)具備年輕人應有的健康體質、掌握基本體育鍛煉技巧,能按時按計劃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并以充沛的體力和堅強的毅力完成畢業以后的工作任務;

(4)通過校園第二課堂,科技小組等,培養學生基本的語言溝通能力、信息收集和分析整理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學生誠信合作的品質,使學生具備團隊協作的精神和集體主義的觀念。

四、主要課程設置

機械制圖及CAD、機械基礎、汽車裝配工藝、汽車制造技術、汽車性能檢測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等。

其核心課程有:汽車裝配工藝、汽車制造技術、汽車性能檢測技術等。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汽車維修仿真模擬訓練、金工實習、頂崗實習、畢業實習及畢業論文等。

六、本專業可獲得的職業資格證書

上一篇:班級常規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節能型電氣工程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