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

2023-10-07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1篇

其實所謂構成,就是一種造型概念,也是現代造型設計語言.其中含義就是將 點 線 面 色 等各種單元組成一個新的單元,并賦予視覺化的、力學的概念。其中,立體構成是厚度造型,平面構成是以輪廓造型,是將不同的基本形態按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圖案。

平面構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視覺元素和關系元素,是指造型之前,僅在意念中感覺到的點、線、面、體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視覺元素的形成。視覺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見之于畫面,是通過看得見的形狀 大小 色彩 位置 方向 肌理等被稱為基本形的具體形象加以體現的。關系元素,是指視覺元素(即基本形)的組合形式,是通過框架、骨骼以及空間 空心 虛實 有無等因素決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是可見的,其他如空間,則是以感覺去體現。上面是平面構成的簡單概念和介紹但是平面設計中除了平面構成以外還有另外一個不可或缺的理論知識,就是色彩構成,色彩構成也是平面設計的必須基本知識之一,其實配色方面也是很多人的問題,有人會認為色彩的話只要自己覺得舒服就好了,我個人覺得舒服其實只是感覺中的一種,而色彩可以傳達的不單單是讓人舒服而已,簡單來說色彩是一種語言 是一種信息 是一種可以通過眼睛傳達到人腦中直接刺激人的大腦而對作品產生的一種對作品的共鳴。

色彩有冷暖 有遠近 有大小 甚至是可以直接傳達信號給觀看者。

就象是埃及的圖騰中紅色就是太陽,生活中紫色的花朵看了就有給人一種幸福的感覺,土黃色一看就很古典等等等~~

但同時在色彩構成中不同的行業對色彩運用也有不同的感受,還有就是不同的行業對色彩使用的要求也有不同想網頁設計和書報設計是不同的,網頁設計在網頁上的色彩除了符合自己風格以外還有就是不用考慮印刷方面的問題。因為在書報設計中要考慮印刷方法,和印刷出來的效果。

色彩是很微妙的東西,它們本身的獨特表現力可以用來產生出一種刺激人們大腦中對某種形式存在的物體的共鳴,展現出其對待生活中的新的看法與態度,擴大了我們創作的想象空間,賦予了創作的新的不定性。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2篇

一、課程性質、目的和要求

本課程是動畫設計學科的專業必修課,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動畫藝術設計專業要求掌握的觀察方法和思維方式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和了解。與此同時解決學生基本造型與色彩表現能力,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點線面,表達對物體造型及色彩的理解。

二、教學內容、要點和課時安排

第一章 平面構成(32學時)

第一節 概述

1、構成是一種造型概念,按一定的原則將各種造型要素組合成美的形態,其過程和結果稱為構成。更明確地說是研究視覺設計中最基本的造型(構成)要素——形、色、體在二維或三維的空間里排列和組合形成的美的形態,是從諸多的審美實踐中概括和總結出來的形式法則。平面構成是一門視覺藝術,是在平面上運用視覺反應與知覺作用形成的一種視覺語言,按照一定的構成原理,將點、線、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進行排列、組合,構成具有裝飾美感的畫面,從而創造出新的視覺形象。平面構成則是以輪廓塑造形象,是將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規則在平面上組合成圖案。

平面構成力求從點、線、面這些單個的視覺元素開始,通過構成訓練讓我們熟悉設計的“字”和“詞”,然后用材料和質感豐富視覺的感受,通過構圖、形式美法則、視覺心理等,去研究各種元素組合的形式和效果。構成的訓練,為平面設計搭建了一個堅實的基礎。它是設計的基礎。

2、平面構成設計的元素:

概念元素:是在頭腦里存在的點、線、面、體。

視覺元素:是將概念元素體現在實際設計中,包括大小、形狀、色彩、肌理等。

關系元素:是把視覺元素在畫面上進行組織、排列,是形成一個畫面的依據完成視覺傳達的 目的。包括方向、位置、空間、重心等。 實用元素:是指設計所表達的內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節 平面構成要素

1、包豪斯——永恒的影響。1919年4月1日在德國魏馬成立的一所設計學院,是世界上第一所為培養現代設計人才而建立的學院。雖然僅存14年,但對德國乃至世界的現代設計及其教育的影響不可估量。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奠定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培養出大批優秀的設計人才,成為20世紀初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發源地。

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其所提倡和實踐的功能化、理性化和單純、簡潔、以幾何造型為主的工業化設計風格,被視為現代主義設計的經典風格,對20世紀的設計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2、基本形的創造

形的概念(形體,形象,形態) 形 :概念的形(抽象)

現象的形(具象) —自然形(有機形、無機形)

—人為形(有機形、無機形)

基本形:設計由一組重復的或彼此有關聯的“形”構成,這些形稱之為基本形?;拘斡梢唤M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組成,在構成內部起到統一的作用?;拘卧O計以簡為宜。形象的相遇:兩種以上的形相遇,可產生八種形式。

1) 分離:面與面之間互補接觸,始終保持若干距離。 2) 接觸:面與面在互相靠近的情況下,邊緣發生接觸。

3) 覆疊:面與面靠近時,由接觸更近一步,成為覆疊,有前后之分。 4) 差疊:面與面交疊部分產生出一個新的形象,其他不交疊的部分消失不見。 5) 透疊:面與免交疊時,交疊部分產生透明感覺,形象前后之分并不明顯。 6) 聯合:面與面互相交疊而無前后之分,可以聯合成為一個多元化的形象。 7) 減缺:面與面覆疊時 ,在前面的形象并不畫出來,只出現后面的減缺形象。 8) 重疊:面與面完全重疊,成為一個獨立的形象。

3、 骨格在平面構成中的作用

骨格的定義:任何平面設計都是按一定的規律將基本形進行編排組合構成,這種管轄形象的方式稱為骨格。

骨格的功能:是將形象在空間或框架里作各種不同的編排,使形象有秩序地排列,構成不同的形狀與氣氛。骨格既起管轄編排形象的作用,也給形象以空間闊窄的功能。 骨格的結構方式:規律性骨格;非規律性骨格

規律性骨格:以嚴謹的數字方式構成精確的骨格線?;拘我拦歉衽帕?,具有強烈的秩序感。主要有重復、近似、漸變、發射和特異等構成。規律性骨格有水平線和垂直線兩個主要元素。 非規律性骨格:沒有嚴謹的骨格線,構成方式自由生動。如密集、漸變、近似構成。

4、 (1)點

點是相對較小的元素,它與面的概念是相互比較而形成的,同樣是一個圓,如果布滿整個作用,它就是面了,如果在一幅構成中可以多處出現,就可以理解為點。 點:點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吸引視線,多點可以創造生動感。

點的視覺特性:單一的點具有集中凝固視線的效用,容易形成視覺中心。多點會創造生動感,大小各異就更加突出了。連續的點會產生節奏、韻律,點的大小不一的排列也容易形成空間感。點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表明位置和進行聚集,一個點在平面上,與其它元素相比,是最容易吸引人的視線的。

點的構成形式: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為一種散點式的構成形式

點的線化:將大小一致的點按一定的方向進行有規律的排列,給人的視覺留下一種由點的移動而產生線化的感覺 以由大到小的點按一定的軌跡、方向進行變化,使之產生一種優美的韻律感

點的面化: 把點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進行有目的的排列,產生點的面化感覺 ,將大小一致的點以相對的方向,逐漸重合,產生微妙的動態視覺 (2)線

線是具有位置、方向與和長度的一種幾何體,可以把它理解為點運動后形成的。與點強調位置與聚集不同,線更強調方向與外形。

線:線可以起到引導視線的作用,這點在平面設計中應用很廣,尤為重要。畫面的工整感、速度感也是由線形來實現的,優雅的線型多為曲線。

線的視覺特性:垂直的線剛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線靜止、安定;斜線飛躍、積極。曲線優雅、動感;曲折線不安定;粗線穩重踏實,前進感;細線銳利、速度、柔弱感; 直線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對穩定,水平的直線容易使人聯想到地平線。曲線則具有女性化的特點,具有柔軟、優雅和病態的感覺。 線的錯視 線的構成形式

線是點移動的軌跡

造型要素—點

面化的線(等距的密集排列)

疏密變化的線(按不同距離排列)透視空間的視覺效果

粗細變化空間,虛實空間的視覺效果

錯覺化的線(將原來較為規范的線條排列作一些切換變化) 立體化的線 不規則的線

線可以構成面(只要線出現了封閉,就是一個面了) 線可以突出形,勾線具有美化作用

曲線的整齊排列會使人感覺流暢,讓人想象到頭發、羽絮、流水等,有強烈的心里暗示作用,而曲線的不整齊排列會使人感覺混亂、無秩以及自由。 (3)面

與點相比,它是一個平面中相對較大的元素,點強調位置關系,面強調形狀和面積,請注意這里的面積是講的畫面不同色彩間的比例關系。

1) 面的構成形式 :它體現了充實、厚重、整體、穩定的視覺效果 2) 幾何形的面,表現規則、平穩、較為理性的視覺效果

3) 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體以面的形式出現后,給人以生動、厚實的視覺效果

4) 有機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態 5) 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潑而富有哲理性 6) 人造形的面,較為理性的人文特點

點和面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分,在需要位置關系更多的時候,我們把它稱為點,在需要強調形狀面積的時候,我們把它看為面。

點、線、面命題組合構成(以表現情感、感覺、音樂、心理狀態、視覺因素、抽象因素為主,如以喜悅、悲傷、熱戀、心神不定、溫柔、煩躁、鄉間音樂之旋律、爵士樂等為題)注重點、線、面構成表達主題的形式效果和主次關系。 第三節 形式美法則

在自然界中,各種事物都以完美的狀態存在,悅目人們的視線,美化人們的心靈,這些美麗的事物都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美的因素。如:海螺的生長結構,符合數學秩序的規律性;向日葵的葵花籽,生長結構從小到大、從密到疏、從中心向外漸次擴散,都具有優美的比例關系和較強的韻律。這些美的因素,通過人們的視覺器官接受以后,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起來,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視覺經驗。

1、 對稱與平衡

2、 變化與統一

3、 對比與調和

4、 節奏與韻律

對稱:指將中心兩側或多側的形態,在位置、方向上作互為相對形式的構成。這種形式帶來的視覺感受趨于安定和端莊,顯示出規范、嚴謹有序、安靜、平和的形式特征。

如中國漢代畫像磚上的圖案構成、唐代銅鏡上的紋樣構成、我國傳統的建筑(特別是宮殿、廟宇的建筑)形式、歐洲中世紀哥特式教堂門窗的布局.我國民間結婚用的雙“喜”字、新年時家家大門上貼的門對以及一些獎章、標徽的設計等都采用了對稱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對稱美的形式也隨處可見,如人的身體構造,從五官的位置到人的軀干四肢都是對稱的、蝴蝶的雙翅、各種樹木、果實、花卉的生長結構都呈現出對稱的形式美感

平衡:形式的美感特征在于畫面多個重心相互作用,對整體的和諧完

美起效應,使作品看上去舒適,各組成部分穿插得當。它不像對稱只能把作品的重心放在最穩定的中心線上而給人一種四平八穩的感覺,它的形式比較自由、活潑,畫面達到一種平衡的美感即可。因此,在平面設計中,平衡的形式沒有固定的模式,它是以構成的整個印象給我們以平衡之美,因而會有較高的自由度。如運動的人體、飛翔的鳥、奔馳的獸、水流激浪都是平衡的形式。表現這種平衡美的時候,保持形象的動勢和重心的平穩即可。

變化:在構成中強調突出各元素的特點,使畫面具有豐富多彩的不同差異性,即為變化。在變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從整體。變化法則的使用不僅僅是為了變化而變化,它要為畫面整體效果的傳達服務。變化過多易雜亂無章,無變化又死板無趣。變化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形體的變化,如大小、高低、粗細、曲直;方向的變化,如正反、旋轉、內外;空間的變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變化,如深淺、濃淡等都可產生多樣化的視覺表現。

統一:統一是一種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設計者對畫面整體美感進行調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圖。在此,我們要強調平面設計中的統一不是對二維平面上靜止狀態下多種要素機械而類似的重復,而是指多種相異的視覺要素間的和諧相構。統一原理在設計構成中的美學意義主要表現在對設計整體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現在對那些復雜、富有變化的狀態所構成的有秩序的組合之中。 第四節 平面構成規律

1、 重復

重復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設計中,相同的形象出現過兩次以上,重復是設計中比較常

用的手法,以加強給人的印象,造成有規律的節奏感,使畫面統一。所謂相同,在重復的構成中主要是指形狀、顏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復中的基本形:用來重復的形狀稱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為一個單位,然后以重復的手法進行設計,基本形不宜復雜,以簡單為主。

重復的類型:

基本形的重復:在構成設計中使用同一個基本形構成的圖面叫基本形的重復,這種重復在日常生活中到處可見。

1) 方向的重復:形狀在構成中有著明顯一致的方向性。

2) 骨格的重復:如果骨格每一單位的形狀和面積均完全相等,這就是一個重復的骨格,重復的骨格是規律的骨格的一種,最簡單的一種。

3) 形狀的重復:形狀是最常用的重復元素,在整個構成中重復的形狀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變動。

4) 大小重復:相似或相同的形狀,在大小上進行重復。

5) 色彩重復:在色彩相同的條件下,形狀、大小可有所變動。

6) 肌理的重復:在肌理相同的條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變動。

2、 近似

近似指的是在形狀、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著共同特征,它表現了在統一中呈現生動變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產生了重復感。近似程度小就會破壞統一。

近似的分類:

形狀的近似:兩個形象如果屬同一族類,它們的形狀均是近似的,如同人類的形象一樣。

骨格的近似:骨格可以不是重復而是近似的,也就是說骨格單位的形狀、大小有一定變化,是近似的。

近似基本形可用下列方法得到:

關聯:即一組基本形,同屬于一個類型,一個品種、或有相似的功能,都能成為近似的基本形。

相加相減: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基本形相加(聯合)或相減(減缺),由于加減的方向、位置、大小、比例不同而獲得一系列近似的形。

3、 漸變

漸變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是,極為常見。它是一種符合發展規律的自然現象,如一天的時間從零時到24時,人從幼年、青年、壯年到老年,樹木從小苗到參天大樹,植物樹

葉由大到小的排列,火車從起點到終點等,包括季節的更替,月亮的盈虧,水紋的運動等都是漸變現象,就像是畫一幅畫,從第一筆開始到最后完成,都有一個逐漸變化的過程,都屬于有秩序的漸變現象。 漸變的類型

(1)形狀的漸變:

1) 從一種形象逐漸過渡到另一種形象的過程,就是形象漸變。形狀可以由完整漸變到殘缺,也可以由簡單漸變到復雜,由抽象漸變到具像等。

2) 大小和間隔的漸變,基本形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排列,基本形的間隔漸變會產生遠近深度及空間感。當基本形變大時就感到離我們較近,變小時感到離我們遠,這樣的大小漸變就產生了遠近的深度感。除了使線的間隔有秩序的漸變外,也可以使線的間隔相等,而線的粗細從窄到寬,或同時將線的粗細變化從寬到窄,其間隔則相對的從小到大。

3) 方向漸變,基本形的方向,通過平面旋轉,發生有規律的逐漸變動.不改變基本形的形狀,造成平面空間中的旋轉感。

4) 位置漸變,基本形作位置漸變時須用骨格,因為基本形在做位置漸變時超出骨格的部分會被切除掉?;拘卧谟凶饔眯缘墓歉裰?,有規律地作上下、左右或對角線方向的平面移動,從而產生位置的漸變。

5) 虛實漸變,即正形與負形的漸變,也稱“圖”與“底”的漸變。是用黑白正負變換的手法,將一個形的虛形漸變為另一個形的實形。這種漸變方式巧妙地利用共用邊緣線,完成空間與圖形的轉換,中間過渡地帶有似是而非的特點。設計過程中應注意控制漸變的速度,“圖與底”的漸變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容易引起視覺跳動,應以一種自然的、不知不覺的轉換,構成虛虛實實變化莫測的視覺空間。

(2)漸變的骨格:

1) 等差級數數列,又稱為算術級數,在編排中等差數列各項之差(公差)必定相等。如

1、

2、

3、4,5,6……,或者

10、

8、

6、

4、2……。產生漸增或漸減的變化效果。在構成的秩序上,不會形成急劇的增減現象。

2) 等比級數數列,又稱為幾何級數,用公比依次乘上前項,就可造成等比數列。例如公比為2,即得

1、

2、

4、

8、

16、

32、……。 以等比級數數列編排的漸變設計,能產生較強的韻律感。

3) 植物生長級數數列,也稱費波納齊數列,大自然中植物發芽、抽葉的成長過程,都帶有很美的數學級數的規律。它就是后一項等于前二項之和,即l、

1、

2、

3、

5、

8、

13、 2l、

34……。

4) 調和級數數列,調和級數數列為

1、1/

2、1/

3、1/……1/n. 以調和數列編排的漸變設計產生的節奏較為緩慢。漸變構成中基本形與骨格的關系

4、 發射

發射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中廣泛存在,隨處可見,太陽的光芒、水中的漣漪,盛開的花朵、貝殼的螺紋和蜘蛛網等都形成的是發射狀圖形。

發射骨格的種類 1)離心式發射

2)向心式發射 3)同心式發射

4)移心式發射 5)多心式發射

發射骨格和基本形的關系:發射骨格內納入基本形,即把重復或漸變的基本形納入發射骨格內。 在一般情況下基本形只能納入較為簡單的發射骨格內。采用有作用或無作用性處理均可,但必須使基本形的排列清晰、有序。

5、 特異

特異,就是指在整體有秩序的安排中,出現一些異質形象,有意地打破整體的秩序。這些少數個別的與整體程序不符的形象顯得突出,吸引觀者的注意。在生活中,這種特異的變化比比皆是,如:綠葉叢中的一朵紅花、星空中的一輪明月、鮮花叢中的幾只蝴蝶、一群年輕學生中的一位老教師等,都是特異現象的例子。

特異產生的條件

1、特異的產生必須要有一個相對的“環境場”(就是畫面中強烈的秩序感和規律感)作為其條件,以便襯托出這個突然變化的強音效果。在保證畫面構成的絕大部分基本單元的大小、形狀、位置、方向、色彩等一致的情況下,使極小部分基本單元形象故意偏離這種秩序。

2、利用反向思維的方法,使產生變化的形象從形態、色彩、創意等方面作出令人感到意外的突變。如:平靜-騷動、完整--破碎、黑暗--光明、渾濁--鮮艷、秩序--混亂等相互對立的狀態。

特異分類 (1)特異基本形

a) 大小的特異

b) 形狀的特異 c) 編排的特異 d) 色彩的特異 e) 肌理的特異 f) 其他特異構成 (2)特異骨格

骨格的特異由下列方法得到: a) 規律轉移 b) 規律破壞

6、

聚集

定義:聚散就是利用基本形數量的多少,在排列方式上產生疏密,虛實、松緊的對比效果。聚散的構成方式

(1) 在平面構成的設計中,基本形可借助規律性骨格做聚散的安排。 (2)

按照視覺判斷來斟酌處理,非規律性地編排基本形得到聚散的效果。 聚散的基本形

(1) 基本形的數量一定要多一些、密一些,使之排列完成后更有聚與散的感覺。 (2) 基本形的面積要小一些,才能形成疏密、聚散的效果。 (3) 基本形的形狀可以是重復的(比如都是圓),也可以是近似的。 (4) 形狀以簡潔為宜,不可太復雜,以便突出疏密有致的編排特點。 (5) 基本形大小、方向最好進行調整改變,使畫面看上去更靈活多變。 (6) 在各種規律性的骨格中,應用重復骨格,能造較好的聚散的效果。 聚散的編排

(1) 當畫面中有多個密集中心時,要有主次之分??蓮拿芗娣e和密集程度上進行調整。 (2) 密集中心可以是以點為中心的密集,也可以是以線或面為中心的密集。 (3) 要使主要密集點與次要密集點之間,產生一定的聯系。 (4) 密集形象的運動發展趨勢,要形成—定的節奏和韻律感。

第二章 色彩構成( 32學時)

第一節 色彩的物理原理

將兩個以上的色彩,根據不同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則,重新組合、搭配,構成新的

美的色彩關系叫色彩構成。 顏色是很復雜的物理現象。它的存在是因為有三個實體:光源、物體、觀察者。

1、光源分析

1666年,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做了一非常著名的實驗。他把太陽的光引進暗室,使其通過三棱鏡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結果光線被喜劇性分解成紅、橙、黃、綠、青、藍、紫的彩帶。這種色光再通過三棱鏡就不能再分解了。牛頓據此推論:太陽白光是由這七種顏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白光通過三棱鏡分解成七種顏色的現象叫做色散。色散現象在自然界中常??梢钥吹?,雨過天晴,空氣中懸浮著許多小水滴,這些小水滴起著三棱鏡的作用,使陽光色散,形成美麗的彩虹,由三棱鏡分解出來的色光,如果用光度計測定,就可得出各色光的波長。因此,色的概念實際上是不同波長的光刺激人的眼睛的視覺反映。

2、色彩的產生

色彩是光照射到物體上產生的一種視覺效應。當光線照射到物體上時,由于物體本身的材質關系,決定了其對光線中的某些色光吸收、反射或穿透,反射回來的色光作用于人的視覺,便產生了某種色彩感覺。

3、構成色彩的因素

光源色 :光源自身呈現色光叫做光源色

標準光三原色:紅綠藍;我們日常見的白光,實際由紅綠、藍三種波長的光組成,物體經光源照射,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長的紅、綠、藍光,經由人的眼睛,傳到大腦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各種顏色,也就是說,物體的顏色就是它們反射的光的顏色。紅、綠、藍三種波長的光是自然界中所有顏色的基礎,光譜中的所有顏色都是由這三種光的不同強度構成。把三種基色交互重疊,就產生了次混合色:青、洋紅、黃?;痛位旌仙腔パa色。物體色:物體本身不發光的色彩統稱為物體色。本身特性不同 表面質感不同,對光的吸收與反射也不同。(1)平行反射(2)擴散反射 第二節 色彩的屬性

1、色彩的種類

無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或由這2種色調合形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從物理學角度看,不在可見光譜中。無彩色系的顏色只有一種基本性質:明度。它們不具備色相和純度,也就是說它們的色相與純度都等于零,色彩的明度可用黑白度來表示。愈接近白色,明度愈高,愈接近黑色,明度愈低。

有彩色系: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不同明度和純度的紅、橙、黃、

綠、青、藍、紫都屬于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顏色具有三個基本特征,色相、純度、明度。

2、色彩三要素

(1)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所謂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區別各種不同色彩的名稱,也就是辯別色彩的差異,指不同波長的光給人的不同的色彩感受。

(2)純度(飽和度)——所謂純度就是色彩鮮濁、飽和和純凈的程度。同一種顏色,當加入其它的顏色調和后,其純度就會較原來的顏色低。

(3)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對光源來說可以稱為光度,對物體色來說,明亮程度。

3、 明度、純度、色相三要素的關系:

(1)任何色彩(色相)在純度最高時都有特定的明度,假如明度變了,純度就會下降。

(2)高純度的色相加白或加黑,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時也提高或降低了該色相的明度

(3)高純度的色相加與之不同明度的灰色,降低了該色相的純度,同時使明度向該灰色的明度靠近。 第三節 色彩的混合

1、 原色、間色和復色

(1)原色是混合產生各種色彩的最基本的色,是任何色彩無法調制出來的。也稱為一次色。色光三原色:朱紅光、翠綠光、藍紫光。 色料三原色:紅、黃、藍。

(2)間色是兩種原色的等量混合。在伊頓的十二色相環中,間色處于兩種原色之間。間色也稱為二次色。 橙色處于黃與紅之間,系黃與紅的等量混合。 綠色處于黃與藍之間,系黃與藍的等量混合。 紫色處于藍與紅之間,系藍與紅的等量混合。

(3)復色在間色的基礎上產生,是兩種間色或三原色的適當混合。復色也稱為再間色或三次色。

2、 色彩的混合 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混合在一起,構成與原色不同的新色,稱為色彩的混合。

(1)加色混合法 加色混合也稱為色光的混合,即將不同的色光混合到一起,產生新的色光。其特點是將相混合的色光的明度相加,混合的色光的成份越多,所得到的新色光的明度越高,將等量的原色色光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層次的灰色;將所有的色光加到一起(三原色色光都為最大值),就可以得到白色。

(2)減色混合法 減色混合也稱為顏料混合,即將不同的顏色混合到一起,可以得到新的顏色。其特點是當混合的顏色越多,或者混合的次數越多,所得到的顏色就越灰暗,將所有的顏色混合到一起,就可以產生黑色。

(3)旋轉混合 在圓形的轉盤上繪制色塊,并使其高速旋轉,就會產生色彩混合現象,我們稱之為旋轉混合。

(4)空間混合 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顏色并置,在一起,通過一定的空間距離,在人的視覺內達成的色彩混合稱為空間混合。 旋轉混合和空間混合并不是真正的色彩混合,而是通過人們先看到的顏色的視覺殘留,加載到后看到的顏色上所產生的視覺混合,這兩種混合方式不會使色彩的明度變亮或者變暗,而是取參與混合的顏色的明度的中間值,所以也被稱為中間混合。

第四節 色彩的象征及色彩構成的表現力

一、色彩的心理

我們觀看色彩時,除了直接地受到色彩的視覺的刺激外,在思維方面也可能產生對生活經驗,環境事物的聯想,進而左右我們的心理情緒,這種反應稱為色彩的心理感覺。色彩的心理感覺,按照觀者之不同而顯現出個別的差異,尤其是愛好,厭惡等。

熱 是用色相環上完全的純紅來表現。純紅具有最強烈的紅度。表現熱的色彩會向外輻射,并且引人注目;因此,紅色常常用在平面設計上。此種色彩,強烈、積極又具震撼效果,并且似乎不安于規格內,蠢蠢欲動、蓄勢待發。所以,此種色彩對人影響很大。例如,可能會使人血壓升高、神經緊張等等。

冷是用純藍來表現。鮮艷的藍有命令、強勢的意味。表現冷的色彩會讓人想起冰和雪。藍、綠和藍綠色所激起的情感就和表示熱的色彩所激發的情感完全不同。冷冷的藍抑制新陳代謝,令人冷靜沉著。

暖 所有含有紅色的顏色都能表現溫暖的感覺。此種色彩本質上不同于表現熱的色彩,是因為加了不同程度的黃色,像紅橙色、橙色和黃橙色都是紅、黃二色的混合體,所以,可表達出情感的范圍也相對擴大不少。溫暖的色彩讓人覺得受到歡迎并感到舒適、自然。

涼表現涼爽的色彩是以藍色為基礎。之所以不同于表現冷的色彩,是因為加入了黃色而產生黃綠色、綠色、和藍綠色。

亮 表現明亮的色彩是最淡的粉彩。此種色彩因為組合成本中缺乏顯而易見的“色彩”,所以看起來輕飄飄,透明般似的。當色彩愈輕、愈淺,不同顏色之間的變化也相對減少。

暗 表現暗淡的色彩中帶有黑色。此種色彩會吞噬空間,使環境更顯局限,帶有凝聚效果、嚴肅的意味。

艷 色彩里純色的多寡決定該色鮮艷的程度。因為沒有灰和黑色,所以鮮艷的色彩都非常的清晰、明了。藍、紅、黃和橙等色彩都是十分鮮艷的顏色。

淡 淡雅的色彩是最柔和的粉彩,組合成分中至少要含有65%的白色,具有松散的效果,經常用來表現柔和浪漫。淡雅的色彩高雅、柔和。

1、 冷暖感: 色彩的冷暖感會因明度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覺,例如:紅色系中的粉紅色,其溫暖感較鮮紅色大為降低,并有轉趨涼快的傾向,而暗藍色則寒冷感比鮮藍減少,淺藍比深藍更具寒意感。色彩的冷暖也常受配色的影響;如小面積的綠色,搭配暖色,則整體感還是暖色調。小面積的綠色搭配冷色,則整體感還是冷色調。

2、 進退感: 同一背景、面積相同的物體,由于其色彩的不同有些予人有突出向前的感覺。有的則給人后退深遠的感覺。高純度前進,低純度后退。其結果暖色前進、膨脹。冷色后退、收縮。明度高前進、膨脹,低的后退、收縮。

3、 輕重、軟硬 色彩能使人看起來有輕重感,一般來說,明度越高,感覺越輕,明度越低感覺越重。色相方面,暖色黃 橙、紅給人的感覺輕,冷色藍、藍綠、紫等給人的感覺重。

4、 興奮與沉靜感:會引起觀者興奮感的顏色如紅色、橙色等。稱為(興奮色);而使人有沉靜感的顏色,如藍、藍綠„„等色,稱為(沉靜色) 大致來說,亮暖色屬于興奮色,而冷色屬于沉靜色。就明度而言,明度高的顏色富極積性,為興奮色,深的顏色較消極,屬于沉靜色。

6、 華麗與樸素感: 從色相講:暖色給人的感覺華麗,而冷色給人的感覺樸素。從明度講:明度高的色彩給人的感覺華麗,而明度低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樸素。從純度講:純度高的色彩給人的感覺華麗,而純度低的色彩給人的感覺樸素。

7、 色彩的音感: 聲音的高低可以用明度表示出來,聲音越高,如紅色表示熱情的聲音,黃色表示快樂的聲音,藍色則表示悲傷的音符。 繪畫大師康丁斯基認為:強烈的黃色給人的感覺就像尖銳的小喇叭聲音,淺藍色的感覺像長笛聲,深藍色隨著明度的降低,就像低音提琴到大提琴的音響效果。

8、 色彩的味覺感 酸:使人聯想到未成熟的果實,因此酸色即以綠色為主,從果實的成熟過程中顏色的變化情形得到概念。因此,黃、橙黃、藍等色彩,都帶有些微酸味的感覺。 甜:暖色系的黃色、橙色最能表現甜的味道感。如粉紅色、象牙色的冰淇淋比較具有甜味感??啵阂缘兔鞫?、低純度帶灰色的濁色為主,灰、黑、黑褐等色,易讓人聯想到咖啡或者中藥。辣:由辣椒及其他刺激性的食品聯想到辣味。因此,以紅、黃為主。其他如綠色、黃綠的芥菜色、生姜色也是辣味感的色調。

9、 季節感: 春天自然界中的青春煥發、蓬蓬勃勃的生機是用明亮的色彩來表現的。黃綠色則是它的強化色。黃色、粉紅色和淡紫色是在植物的蓓蕾中常見的。夏天暖調的、飽和的和積極的色彩,秋季的色彩同春季的色彩對比最為強烈。在秋季,草木的綠色已消失,即將衰敗而變為陰暗的褐色和紫色。冬季我們需要的色彩就要能暗示退縮、寒冷和內向的光輝、透明和稀薄。

二、色彩的表現力

當我們看到某種色彩時,常常把這種色彩和我們生活環境,或生活經驗中有關的事物聯想在一起,這種思維傾向稱為色彩的聯想.例如一般人見到紅色;會想到血、火、消防車或紅蘋果,看到綠色可能會想到草皮、樹木、綠色的蔬菜、水果等。這種色彩的聯想,在很大程度上受個人過去的經驗、知識,以及化意所影響,也會因年齡、性別、性格、教育、環境、職業、時代與國民性之差異而有所不同。

1、 紅色表示生命,熱情、精神充沛,使人興奮、引人注民快活的,充滿青春氣息,最能引起情結活動的顏色,也是原始人類最早使用的顏色。紅色帶黃調時暖感增加,帶藍調時編冷,紅橙色濃,不透明,充滿厚和暖的感覺。藍色調的紅紫兼有高貴的精神和小家碧玉的姿態。紅色放在檸檬黃上面時發暗、無力。如果放在黃綠上面,紅色有中了邪的感覺,顯得嘈雜而粗俗。紅橙和黑色對比時,刺激太大,令人不決,有狂熱、惡魔般戰栗的感覺。紅色保持紅本身的表現特征,具有非常豐富的變化。

2、 橙色 一般說的桔色,又稱橙色,充滿了暖色感,是一種紅色中帶有黃色的色彩。

看到橙色,就會令人想到炎炎夏日。使人有強烈的印象。而橙黃色給人的感覺也一樣,就像盛夏炎炎的陽光。

3、 黃色 種類繁多,充滿明亮給人以陽光和煦的柔情,太陽、溫暖、舒心。在自然界秋天的色彩是黃色,因此,黃色又代表著金秋。明黃在中國帝王時期是禁忌的顏色;尤其是清朝;是天子專用色,表示至高無尚的威嚴。臣民亂用則定欺君犯上之罪。在古羅馬也被作為高貴的色彩?,F代僧侶的袈裟也用黃色。而基督教卻作為猶大衣服的色,所以在信仰基督教的國家里把黃色以為是最下等色。淡黃色系列,容易使人聯想到香味可口的食品,故食品包裝設計以此為色調。 黃色經常使用在引人注意的情況下,如信號燈、施工中的符號,安全服等,因而稱之為安全色。

4、 綠色 是大自然草木的顏色,所以意味著自然生命和生長,象征和平、安祥、平靜、溫和。因此給人的印象就是安全、自然,帶給我們內心的平安。在交通信號中又象征著前進與安全。在西方綠色又意味著嫉妒、惡魔。

5、 藍色(青色) 藍給人最直接的聯想便是清澈深造的大空,一望無際的大海,藍色具有吸引人的魔力,并予人寂靜、透明的感覺,可展現無限的空間感。 藍色表示希望,在西方表示名門血統,因此藍色是身份高貴的表示。不過相反,藍色又是絕望的同義語,所謂“藍

色的音樂”實質就是“悲傷的表示”。 在美國的懇荒時代,藍色是勞動服的基本顏色。船員的服裝以藍色為主,因此,藍色又被稱為海軍色。世界各國的海軍,選擇藍白條紋的?;晟雷鲕姺胖?、和諧、威武、肅穆。是海洋中視覺感受的最佳選擇。

6、 紫色 紫色是19世紀中葉,英國制造瘧疾特效藥奎寧的合成色。后來變成合成的染料。當時,維多利亞女王穿著這種顏色的服裝,出席萬國博覽會的盛會,而引發熱門話題。格調高雅的紫色系,因此成為英國王室的傳統色系。 在西方希臘時代,紫色作為國王的服裝色使用,表示著尊貴。在正式的場合或宴會中,也屬于非常引人注目的顏色。其特點嬌柔、安祥、高尚、艷麗、優雅。 第五節 色彩的對比

一、 對比的概念

兩色并置,有明顯的不同稱之為對比,當對比達到最大值時,我們稱之為直徑對比或極地對比。

二、 色彩對比的分類

1、 色相對比 色相對比是色彩對比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對比,正是這一對比,確立了色彩存在的價值,有了色相,色彩的其它一系列對比才得以展開。 色相對比是各色相差別而形成的對比,色相對比的強弱可以用色彩在色相環上的距離來表示。

鄰近色:以某一顏色為基準,與此色相相鄰的顏色為鄰近色。類似色:以某一顏色為基準,與此色相間隔2~3色的顏色為類似色。中差色:以某一顏色為基準,與此色相間隔4~7色的顏色為中差色。對比色:以某一顏色為基準,與此色相間隔120°~150°的任一兩色互為對比色?;パa色:以某一顏色為基準,與此色相間隔180°的任一兩色互為互補色。鄰近色、類似色的對比為色相弱對比;中差色之間的對比為色相中對比; 對比色之間的對比為色相強對比;互補色之間的對比為色相的極地對比。

2、 明度對比 明度對比是色彩明暗程度的對比。

a、 明度基調

★ 低明度調——由1—3級的暗色組成的基調,具有沉靜、厚重、憂郁、遲鈍、沉悶的感覺; ★ 中明度調——由4—6級的中明色組成的基調,具有柔和、甜美、穩定的感覺;

★ 高明度調——由7—9級的亮色組成的基調,具有優雅、明亮、輕松、寒冷、軟弱的感覺。

b、 明度對比的強弱

★ 明度弱對比——相差3級以內的對比,又稱為短調,具有含蓄、模糊的特點;

★ 明度中對比——相差4—5級的對比,又稱為中調,具有明朗、爽快的特點;

★ 明度強對比——相差6級以上的對比,又稱為長調,具有強烈、刺激的特點;

c、 明度調性的延展

★ 高長調 ★ 高中調 ★ 高短調★ 中長調 ★ 中中調 ★ 中短調 ★ 低長調 ★ 低中調 ★ 低短調

3、 純度對比 將不同純度的顏色并置,因純度的差異而形成的鮮艷的顏色更鮮艷,渾濁的顏色更渾濁的色彩對比現象,稱為色彩的純度對比。

a、 改變色彩純度的方法

★ 摻合黑色降低純度

★ 摻合白色降低純度

★ 摻合灰色降低純度

★ 摻合互補色降低純度

b、 純度基調 將純色與同明度的灰色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建立一個9等級的純度推移,并以此來劃分純度的基調:

★ 灰調——由1—3級的低純度色組成的基調,容易產生臟、灰、含混無力的感覺;

★ 中調——由4—6級的中純度色組成的基調,具有溫和、柔軟、沉靜的特點;

★ 鮮調——由7—9級的高純度色組成的基調,具有強烈、鮮明歡快、擁擠、忙碌的感覺;

c、 對比

★ 純度弱對比 ★ 純度中對比 ★ 純度強對比

純度對比通過色彩飽和度的中和,可以使過分跳躍的色彩得到抑制,調整畫面的主次關系,低純度調的色彩搭配容易沉悶、暗淡,但如果把握得當,可以得到非常優雅的畫面。

4、 補色對比

互補色的對比會使互補的色彩雙方更加鮮明,光彩奪目。

在光譜六色中的三對互補色,在互補色對比的過程中又具有各自獨特的對比價值:

★ 黃—紫:在明度的極地對比中展開;

★ 橙—藍:在冷暖的極地對比中展開;

★ 紅—綠:在同明度色相的強對比中展開。

5、 冷暖對比 色彩的冷暖感覺既是心理的也是生理的,因色彩感覺的冷暖差別而形成的對比,稱為冷暖對比。

a、 不同色相的冷暖差別:

★ 暖色系:黃、黃橙、橙、紅、紅橙、紅紫等,暖色給人以前進感。

★ 冷色系:黃綠、綠、藍綠、藍、藍紫、紫等,冷色給人以后退感。

b、 同色相的冷暖差別:

★ 同一色相的顏色,加白色越多。色彩越明亮,同時也越冷;

★ 同一色相的顏色,加黑色越多。色彩越暗,同時也越暖。

c、 純度對色彩冷暖的影響:

★ 純度越高的顏色冷暖的感覺越強烈;

★ 純度越低的顏色冷暖的感覺越微弱。

7、 面積與色彩對比

b、 色彩對比與面積的關系

★ 相同色彩的面積對比: 面積相同,對比效果弱 面積差別越大,對比效果越強

★ 不同色彩的面積對比: 面積相同,對比效果強烈 面積差別越大,對比效果越弱

9、 位置與色彩對比

★、色彩本身的份量感和運動感決定其在畫面中的位置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效果;

★、顏色相互之間的關系(距離)不同,色彩效果不同;差異越大的顏色,距離越近,會產生相互排斥的張力,對比效果越強;差異越小的顏色,距離越近,會產生相互吸引的親和力,者產生共鳴。

三、教學方法

采取理論講授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先進行理論講授,然后學生實踐,出現問題隨時指出,并輔導解決。

四、成績評價方式

考核與課堂出勤相結合。平時成績占30%,期末作業占70%。

五、主要參考書目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3篇

關鍵詞:點線面,色彩構成,裝飾

一、構成

1、平面構成

在平面設計里有各種各樣的元素,但歸根到底來說,它們都來源于最基本的三個元素,即:點線面。三種元素的彼此結合于相互轉換構成了所有的平面設計。一件平面設計作品是否優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點線面的結合是否合理,搭配是否均衡,色彩是否協調。

1)點

在《辭?!分悬c意為細小的痕跡。在幾何學上,點僅僅代表著位置,而在形態范圍中,點擁有大小、形狀、色彩等多種元素。詳細來說,不同形態的點也會表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

2)線

線是點運動的軌跡。在幾何學上,線表示著具體的位置與長度,在形態學上,線還具有寬度、形狀、色彩、肌理等造型元素。就物象本身來說,實際上上并不存在線的,由于面與面的轉折才形成了線,可以說,顯示對物象的高度概括。線自身具有非常強的的概括性以及表現性,作為平面設計中最基本的元素,一直被廣泛的應用于各種設計繪畫中。荷加斯在《美的分析》就曾提出:線條具有視覺美和理性美。在設計中線條是最常用的表現手法,它在形態空間中是最具變現力的構成要素,也是各類藝術家們一直鐘情的表現元素。

3)面

點的擴大能夠形成面,線的封閉也能構成面,面也具有大小、形狀、色彩、肌理等特點,并且面也是“形象”的呈現。在平面空間中,面的表現方式總是最豐富的,畫面往往隨著面的形狀、虛實、大小、位置、色彩、肌理等變化而形成復雜的造型世界,它是造型風格的具體體現。

2、色彩構成

1)色彩構成

通常我們將色彩構成理解為:將兩個以上的色彩,根據一定的目的性,按照一定的原則,重新組合、搭配,構成新的美的色彩關系,創造和諧、理想的色彩效果,這種對色彩組合的重構過程,稱之為色彩構成。

二、改造設計

1、載體選擇

在日常生活中,玻璃器皿可以說是無所不在,從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醬油瓶、醋瓶、水杯、酒瓶,到家居裝飾用品,如花瓶、魚缸等等,這些常用有快速淘汰的物品充斥則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然而,這些廢氣玻璃制品的去處卻令人擔憂。據統計,我國城市每年廢棄的玻璃制品超過700萬噸,占城市垃圾總量的3%—5%。目前,全世界廢玻璃回收利用率平均水平已接近50%,而我國回收率僅為13%。玻璃制品在簡單填埋后不能降解,不僅增加垃圾總量,而且某些玻璃中的金屬成分還會污染環境?,F代社會更新換代加快,大量由于款式過時而本身還具有一定使用價值與裝飾價值的玻璃制品常常被隨意丟棄。本設計以家庭中常見的各種廢棄的老舊的玻璃瓶為載體,在其表面進行裝飾繪畫,已達到再利用的目的。

2、繪畫材料選擇

常用的手繪顏料有油畫顏料,水粉顏料,丙烯顏料以及各種如染織顏料等的專業顏料。各種顏料的特性也不盡相同。水粉顏料大多質地輕薄,由粉質的材料組成。畫的較厚時也能產生一定肌理效果,但最大缺點是不能覆蓋底色。尤其是白色打底時,無論在上面覆蓋多少層的顏料都會翻上來。油畫材料是用透明的植物油調和顏料,在布、紙等材料上塑造藝術形象的繪畫材料,能夠表現出豐富的色澤變化與肌理感,油畫顏料干燥后的色彩與濕潤時幾乎沒有明顯差異,這也是油畫的優點之一,但油畫顏料也有其缺陷,首先是對于繪畫者的技法要求高,其次工序復雜,從打底到調和油再到繪畫都有各種要求,并且干燥時間過長。還受到具體的媒介劑性質、天氣等許多因素影響。丙烯顏料是用一種化學合成膠乳劑,與顏色微?;旌隙傻男滦屠L畫顏料??捎糜谑掷L墻畫等其他的裝飾繪畫,丙烯顏料既溶于水又可溶于油,是一種非常好的手繪顏料,并且具有較多優點。干燥速度快;著色層干后會迅速形成一層有彈性的不滲水膜。顏色飽滿、鮮潤,不易出現“臟”“灰”的畫面感覺;作品的持久性較長。油畫中的油膜時間久了易氧化,變黃、變硬使畫面產生龜裂現象。而丙烯膠膜從理論上講不會脆化,也不會變黃。

3、實際操作

根據玻璃制品表面光滑不吸水的特點,丙烯是較為理想的選擇。在初次實驗時,首先試驗其著色能力,在加水調和上色時發現,附著力較差,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丙烯上色時不易固定,顏料層很薄,上色后不均勻,只能等干透后再上第二層,但由于第一層顏料較薄,玻璃本身不具有吸收顏料的特性,在上第二層時,非常容易將第一層撕裂。二次實驗時為了使顏料在玻璃表面的附著力增強,在丙烯顏料中加入了清漆進行調和,經試驗發現,加入清漆后顏料附著力雖增強,但由于清漆較為粘稠,在上色時難以推開,再加上丙烯顏料本身不易涂勻,加入清漆后更難涂勻。在查閱資料后,最終決定用丙烯不加水進行繪畫,在上完第一層后,等干透再上第二層,需要注意的是上第二層時要盡可能下筆輕用料厚,雖然顏料厚度增加,表變變得凹凸不平,但均勻度得到很大提高,附著力也增強。由于玻璃制品表面光滑,在完成后雖不會脫落,但過多碰觸摩擦仍然會造成掉落,所以選擇清漆噴劑在表面噴涂,由于表面凹凸不平,噴涂光亮的清漆后,表面有較多反光,影響視覺美感,所以選擇啞光清漆噴劑,能夠達到理想效果。

三、總結

本文研究平面裝飾中點線面的構成關系與結合,分析實踐了平面構成與色彩構成的理論在實際平面裝飾中的運用以及遇到的問題,并且著眼于綠色環保的角度,選擇了廢舊的玻璃制品為載體,使用丙烯為繪畫材料進行創作。通過多次試驗解決了丙烯在玻璃材質上的著色問題。通過本文,加強了對于點線面的組成的幾何圖形進行了研究與思考,對裝飾圖形與色調、表現方式的結合以及顏料與材質的結合有深刻認識。并且將廢舊玻璃瓶進行二次改造,對于人們對環保意識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林繼堯徐恒醇.藝術設計學[M].2006年9月第1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尹定邦.設計學概論[M].2012年9月第2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3]尹定邦.圖形與意義[M].2003年7月第2版.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4]王受之.世界平面設計史[M].2002年9月第1版.中國青年出版社.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針對色彩構成實踐教學中存在各種問題,提出創新特色多樣的教學方式、創設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創造豐富新穎的教學活動等措施。

關鍵詞:色彩構成;教學;創新思維

色彩構圖是設計基礎理論課程之一,專注于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知認識能力,注重從專業化、科學化的角度出發,分析不同色彩的搭配效果,使學生從色彩構成的規律以及色彩構成的數量、空間、質量等方面合理設計,進行創造性的組合,創造出全新的色彩效果。

一、傳統色彩構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設計基礎課程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才從日本引進,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方式都不被學校重視,常常處在被人忽略的地位。目前,我國色彩構成教學的方法依舊比較傳統,比較單一,通常是老師以黑板為載體、以粉筆為呈現、以口述為表達的基礎課堂教學。這種傳統的講述式、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復不變的教學內容艱澀難懂,也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難以開闊眼界,擴大知識面,樹立創新意識,而固定的教學思想更注重色彩構成原則和技能知識的傳授,不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體驗,忽視了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一)教學方式單一

在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中,教師沒有真正意義上理解其教學自標,把它變成了一門注重原理知識和技巧的課程。應從色彩構成的原理與技巧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重視色彩訓練,對于色彩原始本質的分析非常理性客觀,而忽略了色彩形象創造性思維的開發與培養,扼殺了學生的聯想能力和想象能力,阻礙了學生直覺審美天性的發揮。

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了單一模式的教學與訓練,缺乏創新,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難以引起學生的主動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比如,形與色的認識課程,學生了解了基本原理和基本法則,可是對色彩的創新應用能力卻沒有提高。單一的傳統色彩構成知識灌輸式講授法,單調乏味,授課的內容局限在色彩構成課程本身,忽略了與其它學科的相互結合,致使教學的內容比較片面。

(二)教學環境單調

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課堂將學生束縛在課程教材之內,學生只能在非常死板教條的時間和空間,接受相對固定的課程學習。在外部環境設置上,學校重視色彩關系的研究,關心通過色彩各個要素的搭配來實現色彩審美價值的原理、規律、法則和技巧等,缺乏色彩認識上的創新思維培養。簡單重復、機械單調的教學環境,嚴格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使得學生接受獲取的知識相當有限,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在內部環境上,美術教師沒有注意到學生對色彩構成認識的重要性和創新意識培養的必要性,教學的重心在于讓學生掌握原理和技巧,致使形成了臨摹比較容易、創作非常艱難的現象。又因為教學的時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無法在短時間內將所有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的教學重點出現了偏移,更重視學生原理和技巧的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忽略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三)教學思維固化

傳統的色彩構成教學方式,在一間教室內完成,主要的教學思路是一成不變的老師講授,學生被迫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個性化需求,學生在短時內接受老師系統、完整的學習,進而掌握了色彩構成的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卻潛移默化中形成了思維僵化,不會創新、不懂創新、沒有創新思維。教師程式化、缺乏新意的教學思路,不僅僅降低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探究性,而且束縛了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散,在無形中扼殺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豐富的聯想能力,將教學的領域僅僅局限在課堂之內。這種傳統的、思維固化的教學思路,不僅限制了學生對作品的創新性表達,讓廣大的學生產生了審美疲勞,而且教師傳授的知識也不能被學生全面接受,難以激發學習興趣,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二、培養創新思維的教學途徑

借助新媒體,教師可以使用新媒體教學工具,進行同類色、補色、色彩與平面構成、色彩與圖形創意、色彩與心理學等多個方面領域的結合,創新特色多樣的教學方式,創設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創新豐富新穎的教學思路,實現色彩構成教學的質量不斷提高。

(一)創新特色多樣的教學方式

在創新色彩構成教學方式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偏重感性認識,將重心放在色彩審美規律和創造性運用上來。首先,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育體制、教育機構以及人才培養模式,及時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變革。借助于多元化的時代技術、創新教學理念,采用色彩構成與新媒體工具相結合的方式,打破常規,激發出新的活力因子,注人色彩構成教學的新鮮血液。其次,教師應當開展主題式教學設計,根據學生追求時尚、推崇流行的心理特點,在訓練課程設計上切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即“‘色彩構成+流行音樂”“色彩構成+網頁設計”“色彩構成十服裝創意圖案設計”等?!吧首魑?”主題教學法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注重引導學生發散思維,進行個性化原創設計,使學生充滿成就感和價值感。同時,教師可以綜合采用外出寫生、色彩構成繪畫展覽等比賽讓學生在不同民族地區采風的時候,了解不同民族、地理環境、宗教文化等帶來的不同色彩搭配,讓學生體會到色彩的象征意味,感受到不同色帶給人們不同的沖擊力,進而提升色彩修養,為色彩創造性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寬松自由的教學環境

在新媒體環境下,教師可以將色彩作文教學的課堂延伸到廣闊的互聯網上。一方面,現代化新媒體教學工具,可以讓教師通過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學生跳出傳統的課堂去感知色彩的本質、情感和規律,形成“教”與“學”的嶄新環境,另一方面,電腦軟件的色彩構成教學更為便捷,學生可以運用多種色彩的不同疊加、重復等直觀查看到色彩的變化規律,有效減少學生在白紙畫板上多次試驗而浪費的制作時間,還能讓學生開拓大腦、活躍思維。另外,根據課堂教學的需要,我們的老師可以提前收集與課堂有關的圖文、音像資料,制作教學課件。通過欣賞名家畫作、直觀形象的紀錄片等形式,將抽象的色彩構成知識具象化展現,活躍了課堂氣氛,充實了課堂內容,加強了學生的理解,進而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再利用電腦軟件對作品的創作形成不同色彩的合理搭配,以此培養學生創新的思維模式。

(三)創造豐富新穎的教學思路

在色彩構成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對色彩構成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為教學目標,以培養新時代多元化具有創造性思維的人才為教學任務。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自己去大膽研究色彩,挖掘色彩構成教學的創新教育模式,通過教材外的資源,去整合色彩構成的典型案例,讓學生在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感受和領悟到色彩的本質、情感和規律,加強對色彩的表現和應用規律。我們應當在色彩構成教學中吸取民族文化中的優秀色彩搭配精華,將中國傳統的京劇臉譜、民族服飾與建筑色彩等搬上課堂同時,教師應當將色彩構成與其它學科相結合,發揮出綜合思維訓練的突出優勢,比如色彩構成與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割裂開來講,應當整合色彩相關的形體、空間、位置、面積、肌理等,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探索、研究等感受到大自然蘊含的大氣美觀,感受到物體肌理狀態與光影的吸收、反射、投射能力的影響。

三、總結

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的迅猛發展,帶來創新教學的多種可能,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體系和模式,大膽研究色彩,創新多種教學方式,營造良好的情景式教學環境,創造豐富新穎的教學思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對色彩構成的認識為目標,減少對理論成果的再現,重視挖掘色彩構成的實驗分析,讓學生在色彩運用的實踐過程中,發現知識,分析色彩構成的審美規律,進而整合資源去創造出個性化的美術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純蓉.色彩構成教學中創新性訓練課題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09):186-188.

[2]羅錦雄.色彩構成教學改革探究之淺談[J].廣西輕工業,2008(08):175-176+178.

[3]郭俊寧.色彩構成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大眾文藝,2018(10):189-190.

項目基金:2012年度21世紀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立項項目重點課題“高職高專設計基礎教學—思維遷移與實踐”(2012JGZ199)。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5篇

1 對傳統色彩構成教學模式揚棄

首先, 來分析一下色彩構成傳統教學模式:傳統的色彩構成有著長久的知識積淀, 繼承歷史悠久的色彩藝術, 尤其是中國傳統色彩是我們學習的典范。我們在傳統的教學中經常會以經驗技法為主進行教學, 其優點在于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各種顏料的認識, 但是耗費時間長, 削弱了對色彩的觀察、思考和創新等思維方面的訓練。臨摹、調顏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 卻忽視了色彩設計意識培養, 使學生缺乏創造性, 把精力放在了表現畫面精美的技法上, 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這種教學模式偏重追求理論, 是對已有理論成果的模仿。在這種教學中忽視了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沒有注重色彩構成學習的目的是培養對色彩的認識、審美、表現能力。當課程結束后, 學生色彩設計中還會存在著大量的問題, 離開了經驗、書本理論就無法掌控色彩的各種特性, 就更無法談及對色彩的設計、創作, 形成臨摹容易創作卻陷入困境的現象, 為日后的專業設計設下了障礙。如何使大專院校的色彩構成課程的設置與教學適應新型人才的培養, 如何使色彩構成教學生動而具有時代活力?如何使即將走入社會的設計人才學有所用?色彩構成專業的教學改革與創新迫在眉睫。

2 教學改革方向

2.1 從理論研究入手, 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

我們學習色彩構成, 應該著重于培養一種思維方式, 科學系統的理論學習是加強感覺判斷和感性直覺能力的必要手段, 目的是為審美服務。因此, 色彩研究的科學性與直覺體驗分不開, 不能靠紙上談兵來進行, 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分析、綜合才能逐漸深入, 從而得到檢驗、總結和完善。

普通人看到的色彩只是一般的感性認識, 經過專業訓練的人能夠“感覺”色彩這個感覺其實是一種“理性”意識。因而色彩構成教學的改進, 重在通過綜合性的實踐訓練, 加強“理性”方面的“感覺”。通過這種創新思維方式的開發, 使色彩構成的作用呈現嶄新的面貌, 服務于色彩設計的各個領域, 更加豐富我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提高對色彩的敏銳鑒賞能力, 能更好理解色彩構成研究的目的, 從而能夠大膽地去研究色彩, 挖掘色彩構成課的新的教學形式和內容。

2.2 怎樣重點培養良好的“審美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 教學的主要模式大都以手繪形式表現那么就出現了構成課是以技法為主, 還是以引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為主, 這是一個必須明確的教學概念。在以往的教學中, 我們試圖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感受, 方法是根據教材的要求從認識色彩到了解色彩的屬性以及掌握它們的調和方法等等, 但基本上都是以臨摹現成的色彩構成為主, 在引導學生去體會好的色彩以及配色能力的培養上卻大打折扣。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色彩感受力是色彩構成教學的重中之重。

“親身體驗”——我們知道, 生動的色彩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 采用鮮明的色彩和筆觸進行戶外寫生創作, 然后根據色彩構成的理論把寫生時的色彩加以歸納總結。通過這種方法的訓練, 使學生能夠親身體驗不同色彩搭配帶來的不同效果, 增強對色彩的感受力。在以后的色彩設計中對色彩的各種搭配也能很好的運用。

注重多元主題設計訓練, 在商業化設計的今天, 主題性設計的分量越來越重, 其作用是不用忽視的。它能夠界定一個有實際意義的課題, 這個課題是跟我們文化或者經濟有關系的。把社會化商業性的特點在藝術設計上充分展現出來。在市場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的今天, 新的色彩課程教學的意義在于提出問題, 而不是提供答案, 這就是主題性設計教學的基本思路。主題設計早在包豪斯的基礎課程中就已經取得了成功并且意義深遠。主題由教師提出, 然后師生通過共同研究, 集體創意, 達到一種互動的教學模式。這是一種對對色彩構成教學實踐的全新嘗試和大膽改進, 符合時代發展對學生的要求, 還能夠發揚學生的創造能力避免個人的經驗局限性。主體性設計課題的內容可以可以是多樣的, 比如從自然、社會等各個領域獲得靈感, 感受多元化設計的沖擊。大量的主題設計還可以擴展學生的視野, 研究色彩的范圍也逐步擴大, 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中, 從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進——要能夠準確的分析色彩的理性之美, 首先教師應該擁有廣博的色彩知識與創意知識。專業素質決定了色彩設計課的高低檔次, 如果是一知半解, 腹中空空, 課堂氣氛也永遠活躍不起來, 學生對教師也會失去信心, 這種教學就難免枯燥乏味。利用多媒體和幻燈機等現代化教學手段, 欣賞并分析大量中外優秀的、具有很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設計案例, 從而引導學生對色彩的強烈的感受力。其次, 教師要有十二分的熱度投入到實際教學中, 外加豐富的色彩創意知識與理念。再之, 教師還應能夠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把握色彩教學的方法, 在美的感受中去體會更多更深的色彩設計理念。

3 結語

對于學生而言, 傳統手繪訓練需要改進, 它忽略了對色彩關系的研究與探討, 忽視了訓練學生觀察、思考、和創新的能力。因此, 色彩構成教學, 要從科學和審美兩個方面來研究色彩, 科學認識規律, 強調審美感覺。把科學系統的理論和感性直覺能力結合起來, 最終達到為審美服務的目的。除以上教學建議, 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繪圖軟件配合課堂教學, 通過輕松的色彩搭配, 展現出色彩間多種多樣關系, 學生通過真實的色彩表現, 可以基本掌握他們之間的規律, 這樣既可以拓展了學生的思路, 增強了學生對色彩的理解和感覺, 還能夠很好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以后與色彩相關的設計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 我們應該按照新時代賦予我們新觀念。對色彩構成已有的教學方法精髓進行提煉, 建立完善而具有時代特色的色彩設計專業教學。推陳出新, 努力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 與時俱進。

摘要:色彩構成課, 作為一門設計基礎課程, 是藝術設計教學中不可少的基礎專業課。在藝術設計專業造型基礎教學中, 其構成教學還包括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 被稱為三大構成。而色彩構成是繼寫生等繪畫訓練之后又一個比較系統和完整的認識色彩理論, 掌握色彩形式法則的藝術設計專業獨立的基礎科目。

關鍵詞:藝術,色彩構成,基礎教學

參考文獻

平面色彩構成課程標準范文第6篇

1《色彩構成》課程在我國高校中的產生、發展和傳統教學模式

《色彩構成》成為藝術設計專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始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校的“基礎課程”。從19世紀后期至今, 西方國家藝術設計專業對色彩構成課程作為造型基礎均有專業訓練;二戰后, 日本受美國大學教育的影響開始開設相關課程, 使日本成為亞洲最早接受設計教育的國家。1947年《構成學習》在日本的學習指導綱要草案中首次出現。中國香港于1967年開設設計課程, 而中國大陸地區是隨著80年代的改革開放才從日本、香港引入構成教育, 運用到設計教育領域。

應該說, 在我國的高校中, 色彩構成課程在教學中的運用相對西方國家和亞洲其他設計意識先進的國家和地區而言是起步比較晚, 教學體系形成也不太成熟的。因此我們在常規化的設計基礎課程上, 基本是采用理論加設計的模式進行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在大多數的高校中, 色彩構成課程都是從色彩的基本理論開始, 教會學生從字面上掌握什么叫色環, 什么叫色彩的三屬性, 什么叫色彩的錯視現象等等。在理論的基礎上, 讓學生學習和繪制色相環, 做色彩漸變或退暈等練習, 試圖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通過一兩次的基本練習讓學生掌握。在這種教學模式下, 設計類的學生不能很好的調動主觀能動性, 簡單的理論指導實際的教學方法在學生進入到高年級后開始逐步顯示出學生的創造性不足。因此, 《色彩構成》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 其教學模式的改革也提到了日程上。

2《色彩構成》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在西方國家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往往都由資歷深厚的有實際設計經驗的教授擔當課程教授者。而我們國家的大多數設計專業院校 (部分歷史悠久的藝術院校除外) 都是將年輕老師安排在基礎課程的教學崗位上, 而那些設計經驗豐富, 教學經驗深厚的教師大多數承擔的是高年級的設計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這應該是我國新發展起來的設計專業院校最常見的教學資源配置。[1]

在此種教學模式下, 學生的基礎都相對顯得單薄, 而其單薄程度在大學一、二年級的課程及其作業中展現的還不太明顯, 但是到了高年級涉及到大型設計課題時, 基礎課程程式化教學所遺留的各種問題都開始體現。

縱觀近幾年來在高校色彩構成課程中常規的教學模式化, 不難發現我國的傳統色彩構成教學有明顯的三個弊病。

其一是注重對色彩理論的試驗分析, 偏重已有理論成果的再現, 不注重對色彩運用的感性分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在分析色彩的屬性時, 任何剛接觸色彩構成的學生就能通過一點簡單的課題理論教學而了解色彩的明度、純度等字面意義上對色彩的解釋, 而在進行這類型對色彩屬性表現的作業時, 學生的作業往往單純到就是一個基本色彩的簡單加白、加黑的處理。而不是對色彩之間相互關系相互影響的認識。從這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能發現, 在色彩理論教學中一些最簡單但是又至關重要的基本知識點對于學生用豐富的色彩去表現時, 學生的理解力和表現力上的薄弱;同時, 教師對這類型作業的要求力度也不夠深入。

從簡單知識點而言, 作業要求和深度不夠, 而一味偏重原有理論成果或作業模式。從教學過程來看, 對色彩理論的指導下的感性色彩運用, 這類型的大型作業題目我們常見的有“用色彩表現四季”、“用色彩表現喜怒哀樂”等, 而學生在做此類型作業時幾乎就依據色彩的基本理論知識, 如色彩冷暖關系、色彩明度、色彩屬性等理論知識做一個基本的作業運用。以有至于授課老師在批改和點評學生作業時有“歲歲年年花相似”的感覺。學生作業缺乏新意, 而老師布置的大型作業題材也缺乏創新。

其二是缺乏主題性設計的引入, 缺乏色彩研究的創新思路, 不注重研究民族傳統色彩。比如說, 在教學過程中, 這類型的大型作業題目我們常見到老師讓學生通過色彩構成表現“春花秋月” (色彩對詩詞的詮釋) 、而對于其他大型主題設計則在作業布置時幾乎少之又少。由于主題性色彩構成作業的缺乏, 學生幾乎對這一類型的設計認識匱乏。學生因在大學初級階段為曾體會到色彩構成的深入表現力以及其在設計方面的擴展性, 當學生進入到高年級需要針對其專業研究領域進行有針對性的課題設計時, 完全會忽略掉可以運用色彩構成或者或構成類的基礎課程對其專業課程的輔助作用。

以某一專業而言, 如專業方向為室內設計的學生, 在進行室內空間的設計時, 他可能就完全就空間而言空間, 卻忘記了空間是由六個面組成, 其每個組成面就是一個很好的二維色彩構成手法運用的平臺。以產品造型設計的學生而言,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 他也許會考慮使用產品的人群而選擇合適的色彩、材料, 但是卻很可能忘記產品細節上的色彩變化可能產生的心理感受。

三是在表達色彩介質上有使用傳統顏料的慣性, 不明確顏料介質只是表達色彩的工具, 色彩構成教學的目的不是對顏料的掌握, 而是培養學生對色彩的認識、審美、整合和表現的創新能力。隨著各種設計表達工具的出現, 色彩構成課程的表現手段和材料已經呈現多元化。

提到色彩構成, 在我們常規化的教學框架下, 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 首先會選擇使用水粉材料去表現, 這一思維慣性實際上就是在提醒我們在色彩構成的表現手段和方法上要自省。結合現代材料和工藝進行構成課程教學模式上的探索是當下《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

我們在《色彩構成》課程教學過程中, 已經由初步沿襲西方國家藝術設計課程到對該課程的認識再到對該課程傳統教學模式的反思已經經過了一個較長的時間。當我們認識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 《色彩構成》課程所出現的三大弊病時, 作為該課程的教學, 我們有必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教學模式的改革。

3《色彩構成》課程如何改革

在進行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 教師在清楚認識到學生在表現色彩構成圖案完全以色彩學理論做單純表現的問題后, 我們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設計要求。比如我們在進行教學構成中, 從06級藝術設計專業開始初步對該課程作業進行改革, 并對改革后的教學效果進行評估, 到07級, 我們對該課程的改革不再局限于藝術設計專業, 而是擴展到了建筑設計專業、城市規劃專業的該門課程的教學上。通過06級到09級, 四屆設計專業學生的課程教學和設計訓練, 我們對《色彩構成》課程的改革手段和效果的分析, 提出了下面幾個方面較系統成熟的教學目標。

針對傳統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上設計主題匱乏或者說是主題面狹窄的問題。我們這個課題研究小組在目前的《色彩構成》課程教學中提出了一些比較成熟的課程作業方向:一是以圖案作為構成與設計之間的橋梁——從素描、色彩寫生完成從寫生到圖形創意設計的轉承。讓學生自行選擇一組靜物或者一組場景, 通過素描稿確定其空間主次關系, 并在此基礎上完成色彩寫生, 通過黑白灰關系到色彩關系的逐步再現, 讓學生對其選擇對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再運用平面構成的手段對素描稿進行圖形創意設計, 在圖形稿定稿的基礎上再進行色彩詮釋。

通過這樣一個比較系統的作業訓練, 希望學生能發現構成設計是可以針對任何類型的題材進行展現的, 其概括力度是寬泛的。而在對這類比較具象的設計題材的色彩構成和歸納的過程中, 讓老師和學生之間能有一個良好的教與學的互動, 而良好的教學互動能讓學生通過某一課題發現色彩構成的圖形歸納能力、色彩感性認識和表現力, 又能讓老師在教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每個學生對該課程的認識和掌握程度進行合理的設計引導。

二是對傳統藝術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手段和模式的更新——多媒體、多材料、多類型比賽在課程教學中的運用。我們運用多媒體軟件讓學生進行色彩的配色練習, 這樣加大了學生學習效率而不再是單純依靠顏料做大時間量的簡單涂色的“體力勞動”。同時, 對丙烯、染料等材料的認識, 使得我們對色彩構成作業的載體不再單純是紙張的認識, 而是可以依托任何基材 (比如玻璃、瓷器、布等) 進行色彩構成的創作。

通過綜合材料的運用, 培養學生的整體設計表現能力。學生在步入高年級后, 對于設計作業, 從其設計主題上就能去思考和探索整體風格和設計的表現。從而實現課程與課程之間的銜接和配合。

三是教學目標的定位——從傳統的作業到主題性作業的教學作業的轉變 (設計內容主題性、表現材料主題性、表現手段主題性) 。比如, 我們在過去對色彩構成理論知識的運用進行作業評價時, 常出現的表現情緒, 表現四季等作業類型進行改革, 提出設計內容主題性地域性;如用色彩構成表現某地四季、用色彩構成表現某建筑等等。對于紙張作畫的材質單一性, 我們又提出了色彩構成作業的表現材料主題性, 對于材料的綜合認識, 讓學生發現色彩構成的表現力度之深入和材料之豐富有更進一步認識。

我們在《色彩構成》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進行的時間不長, 對該課程我們目前所提出的三個方面的改革目標還是在一個探索和整理的階段, 希望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過程中, 我們能通過師生的互動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逐步形成有我們自身特點的課程教學體系。

摘要:作為藝術設計專業的基礎課程, 課題組對《色彩構成》的傳統教學模式和要求在現代藝術設計專業后續課程中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果進行了衡量, 提出了課程教學創新的模式。從表現對象的可變性, 表現媒介的多樣性, 作業目標的綜合性等方面提出了課程改革的一些思路。

上一篇:農業行業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下一篇:普通話比方言更有魅力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