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

2023-10-03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1篇

山地養雞的場地選擇是否得當,關系到衛生防疫、雞只的生長以及飼養人員的工作效率,關系到養雞的成敗和效益。場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幾項原則:(1)既有利于防疫,又要交通方便。(2)場地宜選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3)場地內要有遮陰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4)場地要有水源和電源,并且圈得住,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避風向陽,地勢較平坦、不積水的草坡。其中最好有樹木,以便雞到樹蔭下乘涼。搭棚方法。雞舍設計的要求是:通風、干爽、冬暖、夏涼,座向宜坐北向南。一般棚寬4-5米,長7-9米,中間高度1.7-1.8米,兩側高0.8-0.9米。通常用由內向外油氈、稻草、薄膜三層蓋頂,以防水保溫。在棚頂的兩側及一頭用沙土磚石把薄膜油氈壓住,另一頭開一個出入口,以利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的主要支架用鐵絲分四個方向拉牢,以防暴風雨把大棚掀翻。鋪設墊草。為了保暖需鋪些墊料。墊料要求新鮮無污染,松軟,干燥,吸水性強的鋸屑、小刨花、稻草、谷殼等,可以混合使用。使用前應將墊料曝曬,挑出發霉墊草。厚度以3-5厘米為宜。

一般來說,優質雞的生長速度較慢,對飼料營養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也不能只喂單一飼料,以免造成營養缺乏,影響生長發育,降低成活率。應當選擇優質土雞系列全價顆粒料或混合飼料。另外,可以用山地種植的南瓜、蕃薯、木薯等雜糧代替部分混合料。

導致雞病發生的原因很多,物理因素,如飼料配合不當、溫度過高過低、應激與外傷等;化學因素,如藥物過量、誤吃農藥吸入有害氣體等;生物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所以,在疾病防治上應抓好如下幾點:

牢固樹立防重于治的觀點。這是疾病防治的基本方針,但在養殖戶當中,很多人都是重治輕防,導致雞只發病率高、死亡率高、成本高、效益低。

樹立用疫(菌)苗防治疾病的觀點。這是防治疾病最重要、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多數重大傳染病都可通過接種疫苗進行預防,疫苗接種成功與否,與雞只的母源抗體、接種方式和接種時間有直接的關系,因此,不同的雞場各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樹立綜合防治的觀點。即從建場、進苗到飼養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從有利于防疫的角度去考慮,這是防疫規則的總要求,是養雞業走向產業化、集約化的基本要求。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2篇

一、強化領導, 與時俱進

各級各部門要健全工作機構, 要將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整體規劃之中, 將實用人才培養列入鄉鎮村制度考核內容, 統籌規劃, 同步推進。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 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 強化跟蹤管理與服務, 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農村實用人才資源。

二、多措并舉, 全面推進

可以充分利用轄區教育培訓資源, 建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體系, 實行多層次、全覆蓋、大規模的技能培訓。采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方式, 邀請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教授對本地現有人才進行重點培訓, 選派有基礎的實用技能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或農業經濟發達地區實施培訓, 建立“一對一、傳幫帶”的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激勵機制, 引導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向農村流動。鼓勵涉農企業加大本地“土專家”、“田秀才”培養力度, 盡快催生一批新生農村實用人才。

三、創新機制, 完善政策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3篇

科爾沁區農村牧區共有10個鎮、蘇木, 2個街道辦事處, 351個村嘎查??偼恋孛娣e293.7萬畝, 是以農為主, 工農牧林綜合發展的經濟類型區。全區總人口40.7萬人, 科區農牧區人均純收入6200元。從統計數據看, 科爾沁區實用人才共2780人, 其中:生產能手776人、經營能手230人、能工巧匠1266人、村級管理人才230人、其它類人才278人。

一、實用人才調查工作的組織實施情況

2009年1月15日開始, 利用近10天的時間, 選擇全區24個行政村為調查點, 對科區農村實用人才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選擇調查點的原則是:選擇一個行政村為調查點, 一般情況下選擇最有名望、帶動面最廣、貢獻最大、群眾最認可的實用能人所在的村為調查點。為突出代表性同時照顧普遍性, 在人口較多、經濟較發達的幾個行政村為調查點進行了調查。調查采取召開座談會的形式進行, 座談會有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參加, 各抒已見, 充分發揚民主, 議論推薦實用人才, 廣泛體現民意, 從而保證了統計調查結果的真實性。

二、科爾沁區農村實用人才的基本特點

1. 年齡偏大。

從調查的24個村190名實用人才中看出, 40歲以上的99人, 占52.1%, 原因是這些實用人才的文化程度較低, 不能及時從書本上間接快速獲取科學知識, 其很多知識和技能都要靠長期不斷的實踐來日積月累。

2. 文化偏低。

調查中發現, 農村實用人才多為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占94.7%, 有少數大中專文化程度的也是非正規學校畢業, 名不符實, 文化素養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 這些人對涉及事業和產業發展的事情, 站的不高, 看的不遠, 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木里圖鎮西臺村某村民, 初中文化程度, 本人懂改良和育肥牛羊技術, 從20歲開始就搞養殖業, 今年42歲了, 仍然是養羊60只、牛15頭, 年收入2萬元, 在本村看來確實是富裕戶了,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20年過去了, 還在進行傳統養殖, 尚未實現規?;?、產業化。

3. 實用人才數量不足。

從這次統計調查上看, 農村實用人才一個村平均8人, 最多的村也只有11人, 最少的村僅有1人, 輻射作用不夠。調查還發現, 在調查范圍內從事種植、養殖、加工業的實用能人僅144人, 占75.8%, 其他是做買賣、辦作坊、輸出勞務等行業的。而帶動作用最強的是種植、養殖、加工業的能人, 這些人常在農民身邊, 干給農民看, 帶著農民干, 作用潛移默化, 效果明顯。

4. 人才結構失衡。

一是人才類型失衡, 能工巧匠比例最大, 共有1266名, 占總量的45.5%;生產能手包括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加工能手等共有776名, 占總量的27.9%;經營能手230人, 占總量的8.3%;村級管理人才共有230名, 占總量的8.3%;其它類人才共有278名, 占總量的10%。二是性別人才失衡, 僅有女性人才252名, 占調查總量的9.1%, 且以能工巧匠居多。這說明一個問題:農村實用能人成長首要的一條是“敬業精神”。只有樹立堅韌不拔、不斷謀求發展壯大的意識, 才能做強做大一項產業, 實現輻射作用, 為地方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小富即安、貪圖安逸享受的人, 只能小打小鬧, 很難有大的發展。

5. 人才結構不合理, 急待調整和提高。

全區農村實用人才中有專業技術職稱人員太少, 其中:農民高級職稱人員共有27人、農民中級職稱人員共66人、農民初級職稱人員共122人, 且高、中、初級職稱比例為1∶2∶5, 較經濟發達地區比差較大, 且高級職稱人員多為鄉鎮農技干部。主要是因為人才整體學歷層次低, 繼續教育跟不上。

6. 人才培養渠道匱乏, 管理松散。

在調查的190名實用人才中, 通過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及農業職業學校培訓的僅2人, 代際或師承的11人, 其余人皆為其它培訓渠道。他們都不是科班出身, 他們的技能或工作能力都是耗費很長時間來完成的, 都有實踐性強, 理論性弱的特點。會做不會說, 基本屬于一次性資源, 傳教性差。例如:種植業的人才, 他自己播種會播得很均勻, 稀厚適度, 可是他不會教別人。

三、對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意見和建議

1. 加強教育培養。

一是以對農村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貢獻率為標準, 在搞好農村實用人才普查、建立人才庫的基礎上, 選拔突出的進行遞進、放射式重點培養, 符合條件的頒發“綠色證書”。二是定期或不定期邀請行業專家學者進行技術傳授;三是通過幫助成立養豬、養羊、蔬菜、果樹協會等農村專業協會, 把農村實用人才凝聚起來, 真正形成人才智力優勢, 為發展區域性農村經濟提供堅強有實力的人才支撐。

2. 給予政策扶持。

凡取得“綠色證書”的農村實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在土地承包上應享受優先、優惠和扶持, 在工商登記、稅務減免、郵電通訊、資金借貸、農藥化肥、優質良種、畜禽防病、新技術推廣等方面應提供政策傾斜;建立培訓的基地、交流的場所、信息的橋梁;加強信息溝通和交流, 及時為各類人才提供先進實用技術、市場需求、外出就業等技術和信息服務。幫助他們提前實現創造性思維的實踐過程。

3. 給予資金扶助。

實用人才的培養成長, 地方財政應給予適當的支持, 政府每年應安排一定的資金, 設立農村實用人才培育基金。專門用于實用人才培養、培訓和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實用人才的獎勵等。通過財政保障和激勵辦法, 推動實用人才培養規劃落到實處。

4. 建立領導包實用人才責任制。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實用人才,重要性,必要性,對策

1 新形勢下做好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央在科學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人力資本投資是效益最大的投資”的論斷??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是發展社會生產力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力量。加快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 最根本的就是需要科技和人才。實踐證明:利用科技成果的速度和效果決定了國家的競爭實力, 社會生產力中起主導作用的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是勞動者。勞動者的勞動成就和效果取決于智力的高低而非體力的大小。在我國廣大農村, 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村實用人才所具有的能力, 大大超過了普通農村勞動者的能力。

農村實用人才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 是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1]。農村實用人才的含義是指具有一定知識或技能, 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作出貢獻、起到示范或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 主要包括生產能手、經營能人和能工巧匠3個方面的人才。農村實用人才是廣大農村勞動者的突出代表, 新形勢下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2]。通過大力開發農村實用人才資源, 培養大批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人才, 依靠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是我國廣大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動力源泉與核心目標。

近年來, 由于諸多因素長期的累積, 我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底子薄、差距大的問題依然沒有改觀。我國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與農村發展的實際需要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農村實用人才數量不足, 占比僅為1.6%;流動性大, 流失呈加速狀態, 隨著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 文化素質相對較高、體力較好的青壯年農民從農村轉移出去, “386199部隊”留村務農;農村實用人才結構矛盾突出, 素質不高, 受過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不足4%;生成的渠道窄, 培訓農民項目的覆蓋面還不到5%, 農村實用人才長期穩定的培養渠道缺乏;有的地方重視不夠, 認識不到位, 工作針對性措施不強, 投入不足, 缺少培養培訓經費, 發展農村實用人才的觀念滯后, 缺乏扶持政策, 農村實用人才培養和管理處于體制外狀態, 不能根據農村需要培養實用人才等。

2 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對策

要根據發展現代農業、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需要, 堅持走科教興農、人才強農的發展道路, 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 科學謀劃, 把“人才強農”作為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 把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抓緊抓好, 開創農村實用人才工作新局面, 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2.1 加強領導, 加大投入力度, 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由于其工作難度較大的特殊性, 涉及范圍廣, 牽涉部門多。需要完善工作機制, 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3,4]。要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 成立農村實用人才工作協調機構, 組成由組織部牽頭負責, 農業、財政、共青團、科技、人事勞動等部門各司其職, 基層配合的工作體系。把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通盤考慮, 制定發展規劃, 出臺強有力的扶持政策和人才培養培訓項目, 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 齊抓共管, 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要明確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的公益性地位, 吸引各方面社會力量投入,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 構建成制度保障、支持有力、層次分明的投入體系。要強化督導檢查, 明確責任, 把此項工作列入到各級政府量化政績考核和各級領導干部的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

2.2 強化培養培訓, 造就大批農村實用人才

農村實用人才是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人才群體, 他們直接活躍在廣大農民中間。培育培養農村實用人才, 特別是領軍人才, 發揮他們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是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基礎和核心。要以大規模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和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養為抓手, 以提高科技素質、職業技能和經營能力為核心, 以積極扶持農村實用人才創業興業為目標, 著力打造一支能夠為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有效服務、數量充足的實用人才隊伍。近些年, 國家和地方為了提升農民科技素質, 相繼實施了大量的公益性培訓項目, 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據統計, 2011年末, 按農村居民戶統計, 每百戶受過培訓和職業教育的人數是0.31個, 與2001年相比增加了0.2個。進入新階段, 我國農村面臨“誰來種地養豬”、“如何種好地養好豬”這個重大問題, 要把農民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必須構建普及性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三位一體”的培訓體系。當前農村人才培養的突出問題是方式單一、層次不高, 要進一步整合教育培訓資源, 積極依托農廣校、農業職業學校等, 繼續抓好建立農村人才培訓基地。同時, 要因地制宜, 制定培訓規范, 明確農村各類實用人才的培訓規模和范圍, 要堅持“實用為先、技能為主、增收為重”的原則, 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與提高農民生產技能有機銜接, 要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針對不同專業的人才和不同的培訓對象, 合理確定授課內容, 設置專業、教材, 突出實用實效, 提高培訓質量, 要把固定課堂、田間課堂、移動課堂等多種教學形式結合起來, 要組織實用人才到發達地區和先進地區參觀學習, 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等多種形式, 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走出家門與外界加強溝通與合作, 開闊視野, 啟迪思維, 增強發展的信心[5]。

2.3 建立科技示范戶, 發揮農村實用人才示范帶動作用

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目標和根本就是充分發揮優秀農村實用人才在農業生產一線的示范帶動作用, 把他們發展成引領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軍。要根據我國廣大農村實際, 以村委會為單位, 建立種養和科技示范戶, 并以他們為龍頭, 通過扶持和引進的辦法, 實行人才拉動效應, 以點帶面, 起到“示范一方、帶動一片”的作用, 帶動周邊農民走上富裕的道路。要采取現場觀摩、經驗交流和舉辦“菜王、瓜王、果王、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大獎賽、“田園能人”大比武的形式, 引領農村實用人才以優秀示范點帶頭人為榜樣, 樹立信心, 勇于開拓, 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帶動一批農戶、培養一批人才、振興一個產業。要積極創立知名度高的優質農業品牌, 創建科技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基地, 創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農村實用技術成果, 使能人經濟遍地開花。

2.4 優化環境, 充分發揮農村實用人才作用

構建農村實用人才扶持政策體系是激發人才活力的重要手段和保障。要強化政策支持, 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營造環境, 加大指導和扶持力度, 對農村實用人才在項目立項、土地流轉、資金投入、技術支持、信貸發放、稅收減免等方面形成一整套政策, 給地位、給榮譽、給待遇, 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來, 構建起完善的扶持政策框架;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村實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大力推進農村人力資源市場建設, 健全服務體系, 逐步形成依托市縣鄉鎮人才勞力資源市場和服務機構為網點, 貫通城鄉、輻射廣大農村的農村人力資源市場體系;要界定農村實用人才的概念, 認定工作是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要完善機制, 制定標準, 要根據各地農村實用人才的知識、技能、業績、貢獻為標準, 結合成長規律和特點, 制定規范的農村實用人才認定標準。農民技術職稱評定是完善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的重要方面, 要進一步完善農民技術職稱評定辦法, 引導農村實用人才參加參加政府序列的專業技術職稱評定。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對發揮好農村實用人才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對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要實行分級管理、資源共享。要積極推廣面向農村實用人才的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資格評價工作, 為農村實用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劉光亮.新形勢下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 2011 (6) :69-70.

[2]胡延文, 張彥強.貧困地區農村實用人才工作現狀及對策[J].科協論壇, 2008 (11) :43-45.

[3]宋孝春.鹽城市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研究[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 2011.

[4]王蕊, 王宇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視域下農村實用人才研究概述[J].中國農學通報, 2012 (5) :160-163.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5篇

1 江蘇省農村實用人才的界定及分類

1.1 農村實用人才的界定

農村實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為農村經濟和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服務、為當地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并得到群眾認可,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的農村勞動者。

1.2 江蘇省農村實用人才的分類

根據農業部的文件,按照從業領域的不同,農村實用人才可以劃分為四種類型:技術服務型人才、生產型人才、經營型人才、技術服務型人才和技能帶動型人才。

技術服務型人才是指農村中專門或主要從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的各類人員。

生產型人才是指從事種植、養殖、捕撈、農產品加工,達到較大規模,或在同等投入條件下,單位產出或效益明顯超過本地平均水平,具有一定示范帶動效應,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農村勞動者和技術骨干人員。包括種植能手、養殖能手、加工能手和捕撈能手等。

經營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經營管理能力,從事工業、建筑業、運輸業、商業、飲食業、中介、其他服務業等非農產業經營,以及創領辦專業合作組織,有一定規模并有較好的經濟收入、有一定示范帶動效應或能解決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就業的農村勞動者。包括企業經營人才、農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等。

技能帶動型人才主要是指能工巧匠,能工巧匠即農村的鐵匠、木匠、泥匠、石匠、蔑匠、漆匠等手工業者。

2 江蘇省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需求預測

2.1 技術服務型人才需求預測

我省目前農業技術服務型人才與農業從業人口比例約為1:300,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這對我省農業發展非常不利,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未來農業技術服務型人才的需求狀況。

我們采用多元回歸預測法進行預測,各影響因素歷史數據來自于1990—2008年《江蘇省統計年鑒》和《江蘇省農村統計年鑒》,經回歸得人才需求預測模型為:

其中,Y為農業技術服務型人才需求;X1為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億元;X2為農業機械化水平;X3為從事農林牧漁業占農村勞動力的比重;μ為隨機擾動項。

方程的擬合優度為0.939417,具有良好的擬合性,可以作為預測期間的預測模型。模型中幾個數據的預測是根據子模型預測得出的,其中關于預測期間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預測,我們是根據“經濟增長率減半期”理論,我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從10%下降到長期平均增長5%(減半),需要8—15年的時間。假使這種理論能夠成立,我國經濟的高增長也要持續到2010年以后。因此,2020年以前,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課題組計算,2001~2010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為7.5%,從2011—2020年,年均增長仍然會保持6.8%的高速度。另外根據我國經濟增長的歷史經驗判斷,適度經濟增長區間應為7.2%—9%,低于7%,就會出現通貨緊縮,失業嚴重;高于9%,就會出現通貨膨脹,導致經濟發展不穩定。因此兩者結合分析,我們選取7.2%作為預測區間經濟增長率。經分析發現在過去的十六年間,GDP增長對農業增長的彈性系數為2.1,因此,農林牧漁業增加值的增長率為3.4%。據此,為適應我國農業發展需要,到2020年,江蘇省省農業科技人員需求量大致為6.6 567萬人。

2.2 生產型人才需求預測

2.2.1 種植能手。

確定種植能手的標準:為了方便構建歷史數據,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標準。根據國家農業部的界定:假設每戶最多只能有一個種植能手,則將在種植業上的收入是本村平均水平4.5倍以上的農戶定義為有一個種植能手的農戶。

根據“十七大”報告,中央明確提出了未來的戰略目標:2020年的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均GDP為7078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為約856美元,如果2020年實現翻兩番,那么到時候人均GDP應該達到3500美元左右,而2006年江蘇省人均GDP已經達到3 500美元。因此,2010年—2020年江蘇省的人均GDP要顯著高于全國的目標。根據江蘇省歷年統計數據,1990—2005年我省人均GDP平均每年等速增長11.9%,另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預測研究課題組推測,從2010—2020年,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在規模不斷擴大的條件下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因此,我們假設江蘇省未來人均GDP每年等速增長10%,則2010年人均實際GDP為11168.76元(為可比價格,1985年為100,下面提到人均GDP均如此),2015年人均實際GDP為17 991.41元,2020年為28975.04元。

為實現GDP的增長目標,同時結合農村固定觀察點統計的有一個種植能手的農戶占總農戶比例的歷年數據,我們可以推測出未來我省有一個種植能手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例:2010年為1.8664%,2015年為2.3922%,2020年為3.1143%。

關于未來江蘇省總人口的預測很多,本研究采用楊麗霞等(2006)所作的預測,即采用馬爾薩斯人口模型和Logistic模型預測值的平均值作為預測結果,到2010年達到7 695.19萬人,到2015年達到7 814.07萬人,到2020年達到7 919.20萬人。

另據統計資料顯示:從1990年到2008年,江蘇省農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從79.2%減少到66.4%,平均每年減少約0.8個百分點,因此這里可以假設2009—2020年期間,江蘇省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每年下降0.8個百分點。

而江蘇省農村戶均人口也從1990年的3.56人下降到2006年的3.35人,但是當農民生育習慣趨于穩定后,戶均人口也會趨于穩定,可以發現江蘇省現在農村戶均人口減少很慢,可以假定未來戶均人口減少速度越來越慢,即假定2010年農村戶均人口為3.32人、2015年為3.3人、2020年為3.29人。

經過計算,我們得到表1。

綜上所述,江蘇省2010年種植能手需求為27.4萬人,2015年需求為33.5萬人、2020年需求為41.4萬人。

2.2.2 養殖能手。

確定種植能手的標準?;谂c預測種植能手時同樣的理由和方法,將豬產量是本村平均水平20倍以上的農戶定義為有一個養殖能手的農戶。與估計種植能手需求一樣,為實現2020年的江蘇省GDP增長目標,同時結合有一個養殖能手的農戶占總農戶比例的歷年數據,我們可以推測出未來我省有一個養殖能手的農戶占總農戶的比例:2010年為1.3103%,2015年為1.5301%,2020年為1.7602%?;谂c種植能手同樣的預測方法,我們可以得到江蘇省2010年養殖能手需求為19.2萬人、2015年需求為21.5萬人、2020年需求為23.4萬人。

2.2.3 捕撈能手。

為保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實施嚴格的休漁制度,實施范圍逐步由內陸江河湖泊擴大到近海。漁業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任務,休漁制度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不會改變,據此推斷,捕撈能手總量預測期內不會有明顯增加。

2.2.4 加工能手。

我省農產品加工業有很大發展空間,預計農業發展對加工能手的需求會有較大增長。加工能手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經營人才相似,按照企業經營人才數量的增長速度估計,2020年加工能手數量需求至少會達到約8萬人。

2.3 經營型人才需求預測

2.3.1 企業經營人才。

企業經營人才主要是指鄉鎮企業中的經營人才。2006年江蘇省各類農村實用人才類型情況統計調查顯示2006年有企業經營人才約9.6萬人,當年有鄉鎮企業126.9萬個。假設企業經營人才與鄉鎮企業數之比至2020年都是不變的,這樣可以通過估計鄉鎮企業數來估計企業經營人才數。

統計資料顯示:江蘇省鄉鎮企業數量從1990—1999年是一個調整期,增長緩慢,從2000年開始,鄉鎮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2000年到2006年,鄉鎮企業數量穩步增長,平均每年約增加5.8247%。按照這一增長速度推算的未來鄉鎮企業和企業經營人才數量見表2。

2.3.2 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

2007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實施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外部環境、組織制度、利益分配等方面進一步規范完善,農民創建、參加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會更強,可以預計農民專業合作社會迎來一個較快發展的時期,除了農民數量增加外,質量和規模也會明顯提高。

根據國家農業部標準,初步預計,如果平均2個行政村有一個合作社,全省目前共有行政村17605個,這樣到2020年至少需要8802.5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但是一般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負責人也是復合型人才,比如同時是種植能手或養殖能手等,因此這部分人才的增加不一定會對農村實用人才總數做出大的貢獻。

2.3.3 農村經紀人。

農村經紀人一手牽著農民的生產,一手牽著市場的需求,大力發展農村經紀人能有效的促進農業生產和市場需求的銜接,能推動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也有利于農民的增收。近幾年,農村經紀人得到了快速發展,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共有農村經紀人87324個。但是農村經紀人的發展存在區域間很不平衡,經紀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執業人員素質偏低,掌握的信息量少等諸多問題。因此未來應進一步擴大農村經紀人規模,同時要更加注重提高農村經紀人經營能力和經營水平。

2.4 技能帶動型人才需求預測

能工巧匠主要是指農村的鐵匠、木匠、泥匠、石匠、蔑匠、漆匠等手工業者。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一些傳統的手工業者會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例如:鐵匠會隨著農村市場上鐵質工具種類豐富價格低廉而逐步消失;石匠會隨著水泥等新材料的廣泛使用而進一步減少;蔑匠也會因為某些產品的機械化生產(例如竹席)以及便宜實用的替代品的出現(例如用化肥包裝袋代替傳統籮蔑)等因素逐漸萎縮。也會有一些傳統的手工業者會因為農民追求生活質量而保持下來,甚至有所擴大,但是生產組織方式會發生明顯變化。

3 結論

隨著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現代農業進程的不斷深入,農村實用人才的需求量會逐步增大,但是,當前農村地區的人才狀況卻難以滿足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戰略的需要。農村地區長期以來多是人才流出,尤其是每年大量的農村考生通過高考進入城市學習和工作,更是加重了這種人才缺乏的困境。對于農村地區來說,單純依靠自身的人才培養實現人力資本的提升需要較長的時間,如能采取有力措施增加人才的數量并提升人才的質量,吸引人才到農村地區集聚,突破人才的瓶頸制約,是發展農村經濟和社會事業的一條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曹明貴.農村人力資源開發與人力資本流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2]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課題組.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農村實用人才事跡范文第6篇

一、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性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 9億多人口居住在農村。其中, 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壯年農民就有1.7億多, 另外, 每年有大約500萬高中、初中畢業生回到農村, 他們基本沒有接受過農業技術方面的培訓, 農業知識匱乏。因此, 積極開發利用這部分潛在的人力資源對農村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是農村經濟從體力型勞作向技術型轉化的重要舉措, 對中國農村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具有積極的意義!

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有利于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 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以荷蘭為例, 荷蘭國土為4.2萬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只有200萬公頃, 但荷蘭在世界農產品出口國中高居第三, 僅次于美國、法國, 每年能飼養400萬頭牛、1 300萬頭豬、1億多只雞, 每年農產品出口額達851億美元, 這與荷蘭農業經營者高技術水平密切相關。

二、中國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 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水平及數量有待推進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很多大中專畢業生都希望在城市工作, 認為農村落后、沒有出息, 造成農村有學歷、有知識的年輕技術人才缺乏, 專業技術人才總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 出現人才短缺現象, 出現農民有創業想法和資金, 但缺少技術支撐的局面, 出現了實用專業人才分布不平衡的現象, 在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農村, 人才總量多, 其他地區數量少的現象, 尤其在較偏僻的農村, 這種現象更為普遍。

(二) 農村實用人才流失嚴重

由于農村經濟條件差, 收入低, 生活不便利等的影響, 部分農村實用專業人才選擇離開農村到城鎮工作, 或者改行從事其他非農業行業, 丟棄也以前所學專業技能, 這給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

(三) 當地政府觀念不正確, 造成人才浪費

一些當地政府機關, 總認為農村出來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土生土長的“田秀才”、“土專家”, 對農村經濟的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 認為大學畢業生、研究生等高學歷的人才才是真真正正的專業技術人才, 只有他們才能帶來新的技術, 才能對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這種觀念對土生土長的農村實用專業技人才打擊很大, 很不利于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造成很大的人才浪費。

(四) 勞動力結構不合理

雖然農村經濟在近些年有了迅速的發展, 但種植業、養殖業仍是農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 農產品加工、制造產業所占比例仍然很小, 中青年勞力大多到城市務工, 導致農村勞力老年化, 他們對新鮮事物包括新技術的接受能力差, 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投入資金大, 但效益低, 形成了農村當地實用專業人才隊伍技術更新慢、思想陳舊、缺乏生機和創造力的現狀。

三、中國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的發展對策

(一) 建立健全專業技術人才社會保障體系

提高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住房、生活待遇。從戶籍管理、住房補貼、交通工具、子女入學等方面制定優惠政策, 切實為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的生活提供便利條件, 并創造能充分發揮其專業特長的工作環境, 盡最大可能地吸引優秀人才、留住人才, 建立起穩定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 給予政策傾斜, 為農村實用專業人才提供資金、項目等方面的扶持, 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 改善辦學條件, 為農村實用專業人才接受新的技術培訓提供硬件和軟件上的保障。

(二) 制定并出臺相應的人才政策和措施

為適應新農村經濟的發展, 推動農村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應把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作為農村基層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制定并實施一系列有效的政策措施, 將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內容納入到政府日常工作當中, 這為農村技術人才隊伍的穩定、促進人才隊伍的進一步擴大、適應新形勢下的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保障。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 來提高農村實用專業人才在人大代表、黨代表中的比例, 大力推薦農村實用專業人才參加各類評優、爭先活動, 吸納有組織、管理才能的農村實用專業人才到農村、鄉鎮等機構擔任領導崗位, 為他們充分發揮實用專業技術創造條件。

創建擇優重用, 動態管理模式建立[2]。根據當地經濟的發展需要以及農村實用專業人才隊伍的結構層次, 因地制宜地制定當地實用專業人才的標準和范圍, 對當地專業實用人才進行動態考核管理, 對表現突出、群眾反映好的優秀人才進行獎勵, 對表現一般的實用專業人才進行淘汰, 建立動態的競爭模式, 提高農村實用專業人才的積極性。

(三) 重視對當地人才的選拔的重用

當地人才具有穩定、熟悉當地經濟發展現狀的優勢, 因此, 應定期組織當地人才的選拔活動, 對那些擁有一技之長、表現突出、支援家鄉經濟建設的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進行選拔。在選拔過程中應注意多渠道、多層次、按照盡顯其能、充分發揮個人技術特長的原則對當地人才進行發掘和培養, 并將發掘的新技術人才納入到縣級、鄉鎮干部的培訓整體規劃中去, 充分利用當地大中專院校、黨校等有利條件定期對當地技術人才進行培訓, 接受新思想, 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和思想素質。

(四) 加強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和自身素質

根據農村經濟發展需要, 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 有針對性地對農村專業人才開展培訓活動, 建立相應的農村職業技術培訓學校, 以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自身道德素質[3]。根據實際情況, 對高中畢業未考入大學的學生, 可免試或減免學費等方式鼓勵他們進入職業學校, 針對當地農村產業的發展、技術的需要情況及時調整職業學校的專業課程, 特別是對養殖、種植專業, 更應該緊跟形勢發展需要, 使職業學校畢業學生能學有所用, 充分發揮所學技術知識, 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另外, 還要充分利用當地的教育資源和先進的教學條件, 開展遠程教學, 建立完整的市、縣、鄉鎮、村的教學網絡體系, 以市農業局、鄉鎮農技站、農村骨干為基本培訓框架, 帶動其他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參與到培訓活動中來, 將實用技術、致富技術及時地傳遞到農民手中, 有助于解決實際急需的技術問題, 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活動, 對適應農村新的經濟發展形勢、培養與時俱進的農村專業實用技術人才非常必要。

(五) 建立相應的領導制度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各級政府對農村實用專業人才的重視, 實用專業人才隊伍越來越壯大, 并且專業人才服務的行業、技術領域種類繁多, 做到分工明確、各盡其能地發揮各類實用專業人才的技術專長是一項龐雜的管理工程, 由縣、鄉鎮、村抽出專門的部門和人員, 建立一套高效的管理體系, 去管理農村這支技術人才隊伍[4]。

(六) 加強市場建設, 促進農村實用人才資源合理配置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城鄉統籌的人才市場, 讓農村實用人才和其他各類人才享有平等就業機會。要大力加強人才市場建設, 建立農村實用人才信息庫, 建立健全農村實用人才市場網絡。

農村經濟的發展模式由體力型向技術型、由粗放型到節約型的轉變離不開高素質的農村專業人才[5], 而農民是農村經濟的發展的主體, 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優惠扶持制度、培訓制度、挖掘當地農民技術人才, 并吸引外來優秀科技人才扎根農村, 特別是偏遠農村, 建設一支具有專業知識、留得住、用得上、素質高、技能強的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對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提高農民收入, 加快科技興農、強農的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摘要: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對新技術的需求, 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及隊伍建設非常重要。論述目前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 在此基礎上提出發展農村實用專業技術人才的措施。

關鍵詞:農村實用專業人才,農村經濟,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馮丹丹.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思考[J].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理論, 2012, (12) :172-174.

[2]郭海麗.農村專業技術人才發展政策平臺的構建[J].安徽農業科學, 2007, (19) .

[3]肖湘雄, 詹自軍.農村基層社會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問題探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12, (2) :1-4.

[4]王川.中國農業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的問題探討[J].農業科技管理, 2005, (2) :67-69.

上一篇:慢性病知識與防控范文下一篇:年度網絡推廣計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