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學物質城市污染論文范文

2024-02-03

化學物質城市污染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大氣環境一直影響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也影響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和進程。然而,我國氮氧化物排放總量仍然居高不下,污染情況有點嚴重。氮氧化物的含量在工業生產或大氣環境中都存在著特殊且嚴格的控制指標,同時不同氣體樣品中氮氧化物的含量和基質也存在著不同。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大氣氮氧化物污染的現狀,然后對大氣環境中氮氧化物的監測進行了分析,最后進行了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大氣環境中氮氧化物;監測工作;思考

引言

隨著工業生產的快速發展,尤其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大規模開采和利用,我國大部分城市都出現了氮氧化物深度增加的情況。目前,空氣污染日趨嚴重,也給國民經濟發展帶來了一些影響,環境安全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一旦遭到破壞,不僅會對生態平衡產生不良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因此,對氮氧化物的來源以及危害原因進行研究,了解其變化規律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大氣環境的監測可以及時掌握天氣狀況,控制質量。

1大氣環境中的氮氧化物

1.1大氣氮氧化物污染概況

氮氧化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三氧化氮、三氧化氮和五氧化氮。大氣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以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的形式存在。一氧化氮無色無味,微溶于水,在大氣中容易被氧化成NO2。而NO2是一種棕紅色氣體,具有強烈的刺鼻氣味,它是一種有害物質,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人們可以單獨測量出大氣中的NO和NO2,也可以測量二者的總量。它們主要來源于石化燃料高溫燃燒、硝酸和化肥生產產生的廢氣以及汽車尾氣。工業區廢氣排放造成的空氣污染會增加空氣濁度和空氣污染物,而燃油汽車在行駛過程中汽車尾氣會排放大量有害氣體,其中氮氧化物所占比例高達30%。

1.2大氣氮氧化物污染現狀

近年來,我國顆粒物排放總量基本得到控制,二氧化硫等一些有害氣體排放量有所下降,但隨著機動車使用量和能源消費的迅速增長,氮氧化物排放量不斷增加,氮氧化物已經成為了一些大城市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大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會引起多種環境的影響,主要是氮氧化物能夠直接造成的污染、臭氧污染、酸沉降、顆粒物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二次污染。氮氧化物是產生臭氧的重要物質之一,與城市臭氧濃度和光化學污染密切相關。同時,氮氧化物也是城市細顆粒物污染的主要來源,如引起霧霾的原因。此外,氮氧化物的排放會引起酸雨情況的加劇,也會增加了我國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國際壓力。

2大氣環境中氮氧化物的分析與監測

2.1化學發光法

化學發光法能夠解決氮氧化物的檢測問題,它的理論基礎主要是通過NO的光化學性質來實現的,先將含氮化合物將轉化為NO,然后再進行測定。氮氧化物可直接測定氣體中的NO,在檢測NO2時,要先將NO2通過按鍵轉換器轉化為NO,然后再通過化學發光反應進行檢測?;瘜W發光法測定氮氧化物具有靈敏度高、反應速度快、選擇性好等優點。它主要用于氣體中氮氧化物的自動監測。然而,這種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點,在化學發光過程中受到水的干擾會被猝滅,這將對測量值產生負面影響;當氣體中含有SO2時,也會產生干擾?;瘜W發光光譜是由激發分子或原子決定且可用的化學發光反應也很少,極少有不同的化學反應產生相同的發光物質,因此化學發光分析具有更好的選擇性。

2.2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大氣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進行測量氮氧化物濃度時,可以先用三氧化鉻將氮氧化物氧化為二氧化氮,然后二氧化氮被吸收后會生成亞硝酸和硝酸,同時亞硝酸與對氨基苯磺酸發生氮化反應與鹽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紅色氮燃料,根據其顏色采用分光光度法進行定量。吸收液應為無色,如呈現微紅色,表明已被亞硝酸鹽污染,并檢查試劑和蒸餾水的質量;如果吸收溶液長期暴露在空氣或陽光下,也會產生顏色,增加空白值,應該進行密封并避光保存;氧化管適合在30-70%相對濕度的條件下使用,注意吸濕是否會導致硬化或變綠并失效。操作儀器主要包括多孔玻璃板吸收管、 雙球玻璃管(含三氧化鉻砂)、空氣采樣器、分光光度、容量瓶、比色管等。

2.3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

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具有簡單、快速、現場檢測等優點。根據測量原理的不同,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主要有聲表面波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氮氧化物光纖化學傳感器、半導體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和氮氧化物電化學傳感器。聲表面波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一般采用聲表面波單延遲線振蕩器結構,氮氧化物與敏感膜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膜的質量負載或電導率發生變化,從而改變其振蕩頻率,通過檢測振蕩頻率的變化來檢測氮氧化物,聲表面波氮氧化物傳感器的選擇性主要取決于涂層材料的類型、厚度、涂層工藝以及吸附層的物理性質。而氮氧化物光纖化學傳感器又稱光極,它可以根據光纖信號的不同特點分為熒光光纖傳感器、吸收光纖傳感器、反射光纖傳感器和化學發光光纖傳感器。半導體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在測量過程中無電化學反應,其信號來源被分析物的吸附作用所引起的傳感器活性物電學性質的改變。半導體氮氧化物傳感器主要包括金屬氧化物半導體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和有機半導體氮氧化物化學傳感器兩類。

3大氣環境中氮氧化物的防治

3.1氮氧化物控制應按級別和區域進行

國家的目標主要是是控制發電廠燃煤鍋爐的排放源,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區為重點控制區域對象,不同區域有各自的重點,努力控制酸沉降、臭氧和顆粒物等區域污染問題;城市重點控制機動車和工業鍋爐的排放源,重點控制細顆粒物。在控制模式上,要充分借鑒我國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成功經驗和國內外氮氧化物總量控制的經驗教訓,將氮氧化物納入“十二五”總減排指標體系,制定氮氧化物污染總量控制目標。同時在控制氮氧化物污染時,還考慮臭氧、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其他污染物的協調控制,保證環境質量,減少污染。

3.2嚴格控制車輛質量

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與發動機是否處于恒定工作狀態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密切關系,因此有必要加強對車輛的檢修,淘汰不符合排放標準的車輛,通過對在用車輛排放進行定期監測和隨機抽樣,對車輛進行嚴格的維修和保養,以保持車輛段的最佳技術狀態和排放水平,超過使用年限的車輛,特別是污染嚴重的車輛,必須強制淘汰。

3.3氮氧化物的凈化和回收

氮氧化物的凈化和回收方法很多,根據機理不同可分為液體吸附法、固體吸附法、催化還原法等。液體吸收法利用氮氧化物在通過液體介質時被溶解和吸收的原理來凈化含氮氧化物的煙氣,該方法設計簡單,處理成本低,效果顯著,在化工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傳統的方法有堿中和吸收法和酸吸收法,它們對氮氧化物的處理非常有效,但是由于處理過程復雜,已逐漸被其他吸收方法所取代。固體吸附法是利用分子、活性炭等具有大量孔洞的固體物質。內表面高度極化。它能吸收氮氧化物的特性,凈化含氮氧化物的尾氣,實際應用包括絲光沸石吸附和氣味吸附。而催化還原法是利用一些金屬和化合物作為還原劑,將氮氧化物還原為無害氮,從而凈化氮氧化物,包括選擇性催化還原法和三效催化劑法。

4結論

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相應的測定方法對空氣中的氮氧化物進行分析,從而達到測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同樣,在氮氧化物的控制和處理中,也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更合適的方法,以達到既經濟又效果好的目的??傊?,人類應該攜手合作,共同解決這一環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軍霞,李曼,敬紅,呂卓.我國氮氧化物排放治理狀況分析及建議[J]. 環境保護. 2020(18):24-27.

[2]萬志華.  交通道路環境大氣氮氧化物監測技術探討[J]. 環境與發展. 2017(10):139-140.

[3]朱慶會,韓青云.  探析交通道路大氣氮氧化物監測技術[J]. 資源節約與環保. 2016(07):70+79.

化學物質城市污染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利用SBM-DEA模型測度了006-015年長江經濟帶38個環保重點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進一步構建obit模型驗證產業結構優化、區域政策協同對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不同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差異較大,其變動趨勢呈現出多樣化特征;水污染治理效率水平由高至低依次為下、上、中游地區;產業結構優化有利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政策協同尚未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產生顯著影響。

關鍵詞: 產業結構優化 區域政策協同 水污染治理效率 DEA-obit模型

一、引言

長江經濟帶作為我國綜合實力最強、戰略支撐作用最大的區域之一,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吸引了許多工業企業在此落地生根,促進了長江經濟帶的產業集聚和經濟快速增長。但快速經濟增長和工業化與城鎮化背后的資源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水環境污染問題,018年長江流域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占全國的43%、37%、43%,廢污水排放總量為344 1億噸。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大量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被直接排入長江,長江水環境承載能力已逼近極限。流域生態功能退化嚴重、沿江產業發展慣性較大、污染物排放基數大、生態環境協同治理較弱等問題相互交織,制約了長江經濟帶的可持續發展,水污染治理迫在眉睫。由于水污染具有流動性和跨域性,地方政府在水環境治理上存在“搭便車心理,未能有效執行中央政府制定的環境政策,導致了水污染治理的低效率[3],太湖藍藻事件的爆發和長江流域環境污染事件頻發使地方政府“碎片化的治理模式失效,跨域協同治理逐漸成為水環境治理的必然選擇。017年環境保護部等三部聯合發布了《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文中明確提出要健全生態環境協同保護機制,加強對高耗水、高污染、高排放工業項目新增產能的協同控制。因此,在協同治理的視角下優化沿江產業特別是重化工產業結構,引導產業向高端發展,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排放,是解決化工圍江、提高水污染治理效率的重要途徑。

從現有文獻來看,關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關于水污染治理效率與政策協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協同治理模式與府際關系以及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5]-[11],但多以定性分析為主;而當前關于產業結構與水污染治理的研究則多停留在本地政府自治情境下,對本地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水污染治理效率進行分析。由于水污染治理具有流動性和跨域性的特點,僅僅依靠一個地方政府無法解決流域水污染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間的生態協作),因此在分析產業結構優化對水污染治理效率作用的同時應考慮跨區域協同治理強度的影響,在區域協調治理的情景下進行建模分析。本文選取長江經濟帶地區38個環保重點城市006-015年面板數據,將作為水污染主主要來源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同時納入DEA模型評價來分析各重點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在水污染區域協同治理的背景下,進一步建立面板obit模型,將產業結構優化、政策協同強度作為解釋變量分析其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關系。該研究可能的邊際貢獻包括:一是從城市層面分析了水污染治理效率,收集了006-年至015年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治理數據,從全局角度分析了長江經濟帶水污染治理效率現狀;二是將政策協同強度、產業結構優化同時納入分析框架,構建更加符合水污染流動性和溢出性特點的計量模型,驗證其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關系。

二、長江經濟帶水污染治理效率測度

(一)測度方法及指標選取

文章運用帶有非期望產出的SBM模型對長江經濟帶006年至015年38個環境保護重點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進行測度。首先選取廢水治理設施數、污水處理廠數作為水污染治理固定資產投入的表征指標、選取廢、污水處理設施運行費用作為水污染治理中人力物力投入的代理指標,其包括了人員工資及治理的相關費用??紤]到廢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為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AN),因此本文在總結和參考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采用COD和AN的年度數據作為水污染指標來衡量河水污染治理的效率。由于各城市水污染物排放量存在較大差距、起點不一,單獨選取水污染物的去除量作為產出指標可能會導致估計效率存在偏誤,因此選取COD去除量、AN去除量作為期望產出,COD排放量、AN排放量作為非期望產出,其中COD、AN去除量和排放量均由工業廢水和城鎮污水的COD、AN去除量及排放量加總得到。相關統計數據來源于《中國環境年鑒》、《中國城市統計年鑒》、各省市統計年鑒、北大法寶數據庫、政府部門網站等,部分缺失數據采用線性插值法進行補全,個別數據明顯錯誤根據相近年份的數據予以矯正。

由于005年中央政府制定的十一五規劃指出,006年中國開始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減排政策,并強化了地方政府的目標責任制,而廢污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指標《中國環境年鑒》只統計到015年,基于此,設置數據采集時間為006-015年。

(二)測度結果與分析

本文應用DEA Slover Pro5 0軟件對長江經濟帶38個重點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進行測算,測算結果如表1所示??梢钥闯?,長江經濟帶地區水污染治理效率平均值為0 58,效率較低。從時間維度看,污染治理效率隨時間波動的規律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南京、綿陽、溫州等城市的治理效率變動趨勢呈現出倒U型特征,杭州、寧波、紹興、攀枝花等城市治理效率較高且較為平穩,沒有太大波動,而九江、南通、宜昌、成都等城市治理效率相對較低。此外,從表1中可以看出很多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達到DEA有效狀態后并沒有繼續保持良好態勢,在下一年度變為DEA非有效狀態,水污染治理效率結果顯示出治理效率變動的復雜規律。

從區域維度來看,長江下游地區平均治理效率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后。究其原因在于:就下游區域而言,在中央鼓勵和地方聯控下,紛紛轉變傳統產業發展模式以及探尋清潔化、綠色化增長道路,水污染物排放減少,并且由于下游地區對于水污染治理資金和設備的投入較多,從而使得水污染治理效率相對較高。就中游地區而言,近十年來,浙江、江蘇、上海等東部省份開始產業升級,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由于技術優勢,中游地區是承接上游地區產業轉移的主力軍,聚集了許多高能耗、高污染產業,從而導致水污染排放量巨大,而水污染治理設施和資金投入不足和利用效率不高導致污染治理效率低下,但張家界水污染治理效率達到DEA有效狀態的可能的原因在于其GDP增長主要以第三產業為主,工業化水平較低。就上游地區而言,污染治理效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上游城市發展水平較低,污染密集產業結構固化,加之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經濟增長與環境治理目標很難協調統一,導致水污染治理效率較低。

三、產業結構優化、區域政策協同對水污染治理效率影響研究

(一)模型設定和變量選擇

由于水污染治理效率值處于0到1之間,為受限因變量,采用隨機obit模型分析產業結構優化和區域政策協同對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其中產業結構優化本文從業結構高度化和產業結構合理化兩個維度來進行衡量。具體模型設置如下所示:

effit=β0+β1OISit+βRISit+β3POLICYit+βncontrolit+μi+eit[JY](1)

其中,i表示城市,t表示年份,eff為被解釋變量水污染治理效率,OIS、RIS、POLICY為主要解釋變量,分別表示產業結構高度化、產業結構合理化和政策協同強度,經濟發展水平、外商投資、科技水平、人口密度和財政分權作為控制變量對模型進行回歸分析。具體解釋變量定義如下:

產業結構高度化。產業結構高度化反映了不同產業間產值比重的變動,意味著產業結構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結構不斷演進。本文借鑒干春暉等(011)的處理方法,側重于考慮第三產業在區域經濟結構中的重要性,采用第三產業與第二產業之比來衡量。

產業結構合理化。產業結構合理化是產業之間協調程度和資源有效利用程度的反映,考察的是資源能否在產業間實現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本文借鑒傅元海等(014)、干春暉等(011),采用泰爾指數反映產業結構的合理性,計算公式為:

其中,Y為產值,L為就業人數,Y/L表示生產率水平,i表示第i產業,n為產業部門數。RIS是一個逆向指標,RIS越小則表示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越高。

政策協同強度。本文首先以“水污染為關鍵詞按年份對全國及地方人大、國務院及其直屬機構、9省市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所頒布的有關水污染治理的政策進行檢索,并進一步對檢索到的政策文件進行篩選和整理,最終獲得與水污染治理高度相關的聯合發布政策文件15件,其中中央層面文件37件,地方政府文件88件。然后參考孫靜等(019)的做法,從部門協同角度對整理得到的聯合發布政策文件進行協同度測量。最后借鑒彭紀生等(008)和孫靜等(019)對政策量化的思路,從政策力度和政策聯合發文機構數兩個維度進行測量,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政策力度主要參考彭紀生等(008)技術創新政策量化標準、張國興等(018)節能減排政策量化標準以及孫靜等(019)大氣污染治理政策量化標準,并根據政策類型和政策頒布機構的級別,以專家評分法對政策力度大小進行賦值(見表)。參與協同度計算的政策范圍為:政策發文單位、接收單位或政策文件中涉及長江經濟帶地區水污染協同治。由于38個環保重點城市中存在直轄市和地級市兩種行政單位,在設置地級市的協同政策個數時,除非政策文件中有特別說明,否則默認省級協同政策適用于省內各地級市。

控制變量。(1)經濟發展水平。本文以城市人均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考察其對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區、企業、公共服務等聚集程度越高、生活用水量也更大,因此水污染排放也更為嚴重。(3)外商直接投資。利用各城市當年實際使用的外資金額表示。(4)科技水平。利用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科學技術支出占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內支出的比重表示。(5)環境規制?;谖廴疚锱欧帕繕嫿ㄖ笖岛饬扛鞯丶壥械沫h境規制程度。(6)財政分權。利用地方財政預算內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之比表征。為降低波動并消除異方差,對部分數據進行了對數化處理,模型變量描述統計結果如表3所示。

(二)估計結果與分析

面板obit模型的輸出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1展示的是將產業結構優化指標添加控制變量后的計量模型,模型則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了政策協同強度指標,進一步驗證模型的測算結果。

從表4中obit模型輸出結果可以看出:

產業結構高度化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為正,在模型1和模型中均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產業結構合理化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為負,且均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長江經濟帶地區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對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存在正向作用,產業結構“源頭控污效應明顯。一方面,隨著長江經濟帶地區發展重心逐漸向第三產業轉移以及對嚴重污染企業整改力度的加大,高能耗、高污染工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逐漸下降,從而減少了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升了水污染治理效率;另一方面,長江經濟帶地區產業在由低端化向高端化發展的過程中,社會資源得到再配置,產業結構也從相對不合理向相對合理調整,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資源消耗相對減少,水污染治理效率提高。

政策協同強度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在模型中的回歸系數為負且未通過假設檢驗,意味著政策協同度對水污染治理效率沒有顯著性影響??赡苁怯捎陂L江經濟帶地區尚未形成水污染多主體協作的有效格局,水污染治理目前還是以屬地自治為主,協同治理模式尚未形成;且由于水污染的流動性和跨界性,水污染治理收益由長江經濟帶地區共享,因此在水環境治理上的“搭便車心理使得流域政府在合作解決水污染問題的博弈中選擇不合作,協同治理政策的執行力度不足。

經濟發展水平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為正,且在個模型中均顯著,說明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水污染治理效率??赡苁怯捎陔S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經濟發展方式逐漸由粗放式增長轉變為綠色增長,長江經濟帶地區也越來越重視扶持發展各種節能環保產業,推動了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逐漸壯大,從而提高了污染治理資金和設施的配置效率。

科技進步對于城市綠色創新效率的系數為負,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說明雖然科技進步有助于提高綠色產出,但長江經濟帶地區科技進步轉化為經濟價值過的效益仍然較低,即技術的市場化水平低,導致科技能力并未在綠色產出上發揮全部作用,從而沒有對水污染治理效率起到促進作用。

環境規制水平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為負,但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可能是由于目前各地區環境規制力度不夠,沒有達到應有的環境保護效果。

外商直接投資與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回歸系數為負,說明長江經濟帶地區外商直接投資的增加不利于水污染治理效率的提高,可能是由于地方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外資流入,而放松環境規制的標準,更多地從事“骯臟行業的生產,降低了水污染治理效率。

人口密度、財政分權在兩個模型中均未通過顯著性檢驗,對長江經濟帶地區水污染治理效率沒有顯著影響。

四、結論及建議

本文利用SBM-DEA模型研究了006-015年長江經濟帶38個環保重點城市的水污染治理效率,并利用obit模型分析了產業結構優化和區域內部政策協同對水污染治理效率的影響,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長江經濟帶地區城市水污染治理效率普遍較低。不同城市間水污染治理效率存在顯著差異,長江經濟帶水污染治理效率由高至低依次為下、上、中游地區,長江下游地區由于轉變發展模式和注重水污染治理使得水污染治理取得了相對較好的成效,其他區域則由于污染排放過量、產業結構固化等原因與效率前沿面存在一定距離,在效率提升上仍有較大的改善空間。為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水污染治理效率,下游地區應提升水污染治理資金和設備的使用效率,減少水污染治理投資的冗余,中上游地區則需進一步加強對水污染治理資金、基礎設施、技術、人才等方面的投入,推廣及普及水污染污染治理的關鍵、適用技術和成果,實現生產和產出過程的清潔化與綠色化。

第二,產業結構優化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了污染排放的源頭治理。一方面產業結構高度化使工業產業的規模相對第三產業有所萎縮,減少了工業污染排放;另一方面,產業結構合理化能夠通過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促進水污染治理效率。但由于現階段長江經濟帶地區總體產業發展層次仍然較低,傳統落后產能體量大、新舊交替產能替換動能不足仍是阻礙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和水污染治理效率提升的瓶頸,因此在今后一個時期內仍需大力優化產業結構,破除舊動能、培育新動能,致力于“結構減排和“經社控污,將產業結構調整與現代技術的應用有效地結合起來,實施水污染綜合治理,從總量上減排控污、從源頭上治理污染、從根本上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

第三,政策協同尚未對水污染治理效率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水污染治理仍處于地方政府區域自治狀態。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污染的負外部性和各方利益沖突則使各行政區之間難以達成協同治理。因此,在協同治理實施的過程中,首先應加強現有水污染治理機構的權威性,理順地方政府之間的權責關系,構建跨域水環境協同治理的體制和機制,實現由破碎性向整體性、對抗性向合作性治理轉變,統籌推進水污染協同治理。其次應完善長江流域水污染治理綜合性立法、從立法上改革長江流域管理體制,為解決長江經濟帶水環境問題提供法律保障。最后要充分發揮河長制平臺,建立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制定合理的補償標準用金于補償經濟行為的外部性,平衡地方政府間的利益關系,促使地方政府由對抗性治理向合作性治理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018-06-14(00).

[]汪克亮,劉悅,史利娟,劉蕾,孟祥瑞,楊寶臣 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水資源效率的時空分異與影響因素——基于EBM-obit模型的兩階段分析[J].資源科學,017,39(08).

[3]沈坤榮,金剛 中國地方政府環境治理的政策效應——基于“河長制演進的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018(05).

[4]王俊敏,沈菊琴 跨域水環境流域政府協同治理:理論框架與實現機制[J].江海學刊,016(05).

[5]王樹義,趙小姣 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協商共治模式初探[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019,9(08).

[6]崔晶 從傳統到現代:地方水資源治理中政府與民眾關系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17,56(0).

[7]Ying She,Yaobin Liu,Lei Jiang,uaxi Yuan  Is Chinas River Chief Policy effective? Evidence from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019(0).

[8]趙良仕,孫才志,劉鳳朝 環境約束下中國省際水資源兩階段效率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人口?偊b資源與環境,017,7(05).

[9]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 中國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和波動的影響[J].經濟研究,011,46(05).

[10]孫靜,馬海濤,王紅梅 財政分權、政策協同與大氣污染治理效率——基于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城市群面板數據分析[J].中國軟科學,019(08).

[11]彭紀生,仲為國,孫文祥 政策測量、政策協同演變與經濟績效:基于創新政策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008(09).

(本文系湖北省區域創新能力監測與分析軟科學基地開放基金項目(BQY019z09)階段性成果)

(李金滟、毛宇宇(通訊作者),中國地質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化學物質城市污染論文范文第3篇

12月16日,上海發改委、環保局等部門制定了《上海市揮發性有機物排污收費試點實施辦法》(簡稱“辦法”),上海開始試點啟動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污收費。排污收費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實施不同的收費標準。自2015年10月1日起(第一階段)收費標準為10元/千克,自2016年7月1日起(第二階段)收費標準為15元/千克,自2017年1月1日起(第三階段)收費標準為20元/千克。

揮發性有機物(VOCs)不僅是形成霾和PM2.5的前提物,事實上它還會造成臭氧污染和形成城市光化學煙霧,研究證明,VOCs和PM2.5一樣,是可致癌空氣污染物。

但對于VOCs的治理,一度沒有引起足夠重視。例如,近些年來曾被頻繁報道,多地居民向環保部門舉報周邊企業有“異味”(主要成分為VOCs)污染,但查出異味的源頭卻困難重重。這些問題暴露出地方環保部門對VOCs污染源排查監控的盲點,以及治理力度的軟弱。

直到2010年,對VOCs的控制才正式列入國家防治議程,2013年,大氣十條細化了需要控制VOCs的重點行業。而控制VOCs的排放,收費是不可或缺的辦法。其實在上海收取“霧霾費”之前,有的城市就已經啟動VOCs排放收費工作。高昂的排污成本,有助于倒逼企業的污染治理。

不過,VOCs排放收費,目前還面臨許多困難,包括,排放量的計量方式難以確定,有些像橡膠等的污染源不確定,怎么產生并不清楚。也因此,重點物質的監測方法難以制定;VOCs有關的行業標準太少,大量涉及VOCs排放的行業仍然沒有覆蓋到。

更為重要的是,VOCs排放收費,會不會延續排污費的弊端?,F實中,排污費在許多地方實際上成了“養人費”,一些環保部門甚至以污生財,放水養魚。按法律規定,地方環保部門收取的排污費應當上繳財政,用于環境治理,但實際上,許多收上去的錢被返還到某些地方環保部門,被用于造樓蓋房,發工資福利。

因而在排污費使用方面,上海市環保局也表示,排污費使用嚴格實行“收支兩條線”,征收的排污費全部按要求上繳國庫,納入財政一般公共預算管理,重點用于該市環境污染防治相關工作。而接下來如何讓民眾相信這一點,就要從征收的規范以及賬目明細的公開上多下工夫。

另外,地方環保部門對于排污費的收取具有很大自由裁量權,其中蘊藏了不小的尋租空間。有的企業為了少繳排污費,向排污費征收人員行賄。導致在排污費征收過程中,一些排污費征收人員“協商收費”,以及隨意減免排污費。有的地方還出于地方經濟發展需要,任意削減企業排污費收取,甚至直接劃定“無費區”。

無論是此次上海制定的VOCs排放收費方案,還是其他地方已經執行的收費標準。VOCs排放收費標準都很高,賦予環保部門的自由裁量權都很大,如何規范收費是最為關鍵的問題。

很長時間以來,一提到收費治污,往往會引起民意的反彈。其實公眾并不反對收費,關鍵在于許多收費的政策制定要有嚴謹的程序,需要公眾的討論與參與,不能讓收上去的錢成為一筆糊涂賬。所以“霧霾費”固然應收,但首先要收得明明白白才行。

化學物質城市污染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城市建設發展中出現越來越多的地質環境問題,需要城市地質調查工作解決。從呼和浩特市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建設、新區開發、重大工程建設、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土地利用規劃、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及“智慧呼和浩特”等方面,分析呼和浩特城市發展對地質調查工作的需求。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工作重點應以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主要戰略目標,重點工作應安排在調查各類資源和保障城市地質安全這兩大方面,同時建設地質安全信息服務系統。

關鍵詞:城市地質調查;需求分析;工作重點;智慧呼和浩特

城市是人口和現代工業集中的中心,在社會發展和人類居住環境水平提高中發揮重大作用,快速發展的城市化將自然環境改造變化,城市和地質環境不斷進行著相互作用。在過去30多年中,我國城市化進程迅速加快,現有城市數量超過600個,其中有30多個的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城市環境的脆弱性變得愈加明顯,諸多城市地質問題如供給地質環境、垃圾處置、清潔能源、水資源、城市地質安全保障等問題不斷凸顯。因此,開展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在我國城市化建設中,顯得尤為迫切。

呼和浩特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城市,是全區的政治、經濟、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呼和浩特中心城區地處大青山山前傾斜平原的中下部,北以陰山山脈大青山段為天然屏障,南有大黑河沖湖積平原。隨著呼和浩特市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人類活動對地質環境造成顯著破壞和影響,環境地質問題和地質災害的影響越發顯著;由此帶來的地質資源開發利用缺少統一協調規劃,城市地下空間利用規劃設計所需的地質環境資料數據無法滿足需要。因此,其城市地質工作的開展已成當務之急。

1.城市地質調查需求分析

1.1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為貫徹“人口、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需要開展以人為本、以人居環境為主題的城市環境地質調查評價工作,調查評價城市地質資源、城市地質環境及其對城市發展與人類健康的影響,以保證城市建設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1.2城市規劃建設的需求

根據《呼和浩特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國務院批復要求,到2020年,完善呼和浩特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完善公路、鐵路、機場等對外交通基礎設施,疏解區域過境交通,加強城市內外交通銜接。城市規劃建設,應以城市的地質環境及自然地理條件為依據。只有精確的、最新的地學信息支持,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城市規劃建設。首先,在呼和浩特城市的布局規劃、主導產業選擇、農業區劃和市政建設規劃過程中,均需要地質資源(地下空間資源、地下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等)作為支撐,也需要地質環境安全(區域地殼穩定性、地下地質條件、工程地質條件、環境與災害現狀、環境容量、水土污染、巖溶塌陷、采空塌陷、)等數據資料作保障。其次,呼和浩特正處于可持續發展的大規模建設和快速發展的重要歷史轉折時期,在查明城市礦產資源、能源、水資源狀況及變化趨勢的基礎上,應依靠地學在內的自然和社會科學進行科學規劃與管理,科學合理地進行城市的規劃。

1.3和林格爾新區開發建設的需求

和林格爾新區位于呼和浩特市東部和南部,是呼包鄂榆城市群的核心區。新區設立有利于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帶動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繁榮發展。新區的空間布局為“一核”“兩翼”“六組團”。到2020年,新區開發建設具有一定規模,城市框架、基礎設施和生態體系基本形成。和林格爾新區的開發建設,迫切需要開發區的地質資源及地質環境安全等資料數據,因此急需進行城市地質調查工作。

1.4重大工程建設對地質調查的需求

依據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2015-2020)》,軌道交通線網由5線路組成,總長約155km,到2020年,建成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和2號線,長約51.4km。地鐵沿線不僅地質構造復雜,而且穿越活動性斷裂帶及松散巖、碎屑巖、軟土及粉細砂層分布區。因此,迫切需要從地學角度論證地鐵建設可能誘發或加劇的環境地質問題,為軌道交通的安全建設及運行提供科學依據。即將上馬或正在建設的呼和浩特新機場、主城區地下管網改造及綜合管廊建設、呼張陜速客運專線、呼包鄂城際鐵路、南北與東西快速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設項目,涉及到區域穩定性、砂土液化、地基不均勻沉降等地質災害與環境地質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必須查明地質環境問題狀況及變化趨勢,為每一項重大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提供服務和技術參考。

1.5地下空間開發需求

地下空間開發需要地下三維空間地質結構資料。必須了解地質狀況復雜程度、地質構造和活動斷裂、巖土層的自然堆積狀況、工程地質特點、地下水狀況等。通過城市地質調查工作,建立三維地質結構信息系統,可以為城市地下空間開發規劃提供最為直接的服務。

1.6城市土地利用需求

城市土地利用規劃修編需要了解土地功能分區,掌握土壤的質量、特性、分布,通過城市地質調查,可明確土壤地球化學背景,了解表層和深層土壤元素含量特征、分布規律,對土壤環境進行評價,對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累積趨勢進行預測,從而為土壤污染治理、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土地質量管護和規劃提供依據。

1-7防災減災的需求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不斷加快,發生災害將產生明顯的放大效應。例如,修路、土地開發、修地鐵等人類工程活動中不合理的削坡取土、開挖坡腳等極易造成邊坡的失穩,引發崩滑塌災害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城市防災減災規劃需查明地表地質災害的空間分布、工程地質條件,了解的類型、分布、特性及地表穩定性分區,進行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分區評價,提出防治建議,從而建立完善的防災組織和強化施工管理,提高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能力。

1.8生態環境保護的需求

呼和浩特市石油、化工、機械制造以及輕紡等工業生產,農業污水灌溉及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的排放,對城市的包氣帶土層、地表水體和地下水體形成直接的或間接的污染。目前呼和浩特地下水處于超采狀態,地下水資源相對短缺。區內地下水位下降十分劇烈,漏斗面積正不斷擴展,可開采的地下水量逐漸減少。地表水資源源保護、污水集中處理、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工業廢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已成為污染綜合防治重點工作。

城市規劃該如何趨利避害,現代化農業發展如何科學布局,城郊的耕地質量該如何保障等,都需要土壤地球化學調查評價方面的科學支撐數據。目前,缺少重要地區1:5萬土壤環境地球化學調查系統資料和針對重點建設工程等特殊地區的系統環境地球化學調查資料,面對日益增長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難以提出有效的建議對策。因此,查清呼和浩特地區的水土環境質量,評價污染程度,全面掌握環境現狀及其影響,才能滿足生態環境保護的精細化要求。

1.9“智慧呼和浩特”對地質信息的需求

2015年市政府開始建設“智慧呼和浩特”,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包括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水務、智慧醫療、智慧公安、智慧生產等,并提出要建成較完備的人口、自然資源、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基礎數據庫。但是,呼和浩特市地質信息數字化明顯落后于其他基礎信息,不同單位、不同時期完成的地質成果資料分散保存,缺乏資料信息共享、綜合利用的機制,使寶貴的地質資料信息無法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為豐富地理信息資源,拓展“智慧呼和浩特”成果應用,迫切需要將“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基礎信息平臺”納入其中,實現城市地質數據資料存儲管理、綜合分析、三維可視化與信息共享服務等功能,使已有勘查成果實現社會化服務,促進城市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全力建設智能化的全新城市形態。

2.城市地質工作重點的探討

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工作重點應以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主要戰略目標,重點工作應安排在調查各類資源及保障城市地質安全,同時建設地質安全信息服務系統。

2.1各類資源調查工作

(1)水資源調查與評價

呼和浩特地下水資源調查工作前人已做很多工作,并取得豐碩成果。本次城市地質調查工作應主要對地下水資源量、水質和開采現狀進行調查,開展地表水供水安全調查,查明污染源的分布、規模、防治等問題,開展淺層地下水資源潛力與應急水源地評價,結合城市供水規劃進行地下水應急水源地評價,提出保護地下水環境管理措施,將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保障。

(2)地熱資源調查

在具有地熱異常的地區,開展地熱資源勘查,了解地熱資源的規模、分布范圍、儲存狀況以及與形成有關的地質構造特征和水文地質條件,并進行開發利用評價。

(3)土地資源調查及土壤地球化學勘查

開展土地質量、利用現狀及變化趨勢研究,進行土地資源合理開發和保護評價,據此為實現國土資源的總量平衡,提供規劃依據。

對呼和浩特市農業區土壤狀況進行調查評價,在區域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勘察的基礎上,進一步查明區內土壤成份、微量元素含量及分布、土壤含水量等情況,研究土壤對作物生長適宜性的影響,對經濟作物的適應性做出分類和可行性評價。

(4)地下空間地質條件調查評價

地下空間地質條件調查工作,應主要查明地下50m內的工程地質條件,了解巖土體結構及物理力學性質,并對地面及斜坡穩定性問題、地下工程圍巖穩定性問題,進行調查評價,研究各類地基(包括軟弱地基、堅硬地基和一些特殊性土地基)的特征及處理利用方法。要查明采空區、軟土、砂土等不良工程地質層的空間分布特征,構建三維工程地質結構模型。并對擬開發的地下空間工程周邊地質條件變化進行監測、治理,可減少或避免事故和災害的發生,并為有效利用地下空間資源提供技術支撐。

2.2城市地質安全保障工作

(1)地面沉降調查與監測

呼和浩特應建設地面沉降預警預報系統,最終目標應建成可以覆蓋全市地面沉降區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監測網絡,實時監測沉降區地面變形、地下水動態、不同深度地層的沉降量,為地面沉降研究、防治提供基礎數據。

(2)地下水環境監測

要充分利用國土部和水利部共同建設的國家級地下水監測站網,在呼和浩特市建設的地下水監測站點,以及呼和浩特現有的農業用水和人畜用水1690眼潛水井,開展對呼和浩特地區地下水環境(水位、水質)的動態監測工作。并研究地下水環境的變化和由此產生的各種地質災害問題,如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含水層釋水壓密,引起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基礎穩定性降低;地下水水位上升,導致突水,引起地基和隧道的破壞、基礎承載力下降等問題。為呼和浩特城市供水安全提供技術保障。

(3)地殼穩定性評價和地質結構調查

開展中心城區1:5萬城市地質調查和區域穩定性評價,收集活動斷層和物探、地震、地應力等資料,開展區域地殼穩定性分區研究,為城市及城市經濟群的建設布局和功能區劃、重大工程建設與災害防治等提供科學依據,是城市地質調查重要內容。

地質結構調查圍繞基巖地質、第四紀地質及區域穩定性等方面開展調查,查明基底及第四紀松散沉積物的地層巖性及空間分布特征,查明活動性斷裂的類型、活動強度及空間展布,查明隱伏巖溶區上覆古河道分布及所形成砂土的展布特征。

(4)地質災害的調查與動態監測

今后的城市地質工作應圍繞各類地質災害進行詳細調查,并對各類地質災害進行動態監測與預警,城市建設的適應性進行評價,做到對其危險性和危害性進行評價,提出防治措施建議和啟動響應機制等,以此達到對城市地質環境的保護。

2.3城市地質信息系統的構建

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工作應建立一個集基礎地質、礦產地質、地質工作程度、地層、地理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構造地質等多參數的城市地質數據庫群,并構建城市信息管理與服務系統平臺,為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以及企事業單位用戶對地質信息的需求提供一個基礎服務平臺。同時將“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基礎信息平臺”納入“智慧呼和浩特”建設中,建立呼和浩特的“數字地質”,使“數字呼和浩特”由地表進入地下,可以自由地對地下地質結構、空間信息進行瀏覽、查詢、檢索、分析和綜合,并利用系統所提供的一整套國土資源綜合管理、評價、決策模型和城市經濟建設規劃決策模型,可以多層次、高質量、高效率地獲得相關的信息服務及決策支持,從而實現城市國土資源管理與開發利用決策的科學化、智能化和高速化。

3.結論

(1)地質工作應服務于城市的快速發展,可為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建設、新區開發、重大工程建設、地下空間開發、城市土地利用規劃、防災減災、生態環境保護和“智慧呼和浩特”建設等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呼和浩特市城市地質調查目前尚未開展,本文對呼和浩特城市地質調查需求分析,建立在目前城市現狀及近年來國內外城市地質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對城市地質工作的工作重點的探討尚在思考之中。本文的撰寫旨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地質調查的開展互相實現城市國民經濟系統與城市地質的融合,全面保護呼和浩特地質環境,超前服務于首付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3)呼和浩特城市地質工作任重道遠,須以“大地質”觀為統領,須有戰略高度思想,從基礎工作做起,扎實穩步推進,確保提供高質量的地質服務,為呼和浩特城市規劃建設提供地質安全保障。

上一篇:軟件采購高校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安全制度鐵路安全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