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學教材范文

2023-09-16

化學教材范文第1篇

摘要 以山東科技版高中化學教材中用到的試劑為研究對象,借助Excel的統計功能,對該教材中實驗數量、試劑種類、試劑使用頻度以及每種試劑的用量進行統計;估算生均試劑用量;重點分析危險品和重金屬化合物的使用情況。從這一角度探討我國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品使用規模及其可能給安全和環境帶來的隱患并提出建議,以便從源頭上避免安全和環境問題的出現。

關鍵詞 高中化學教材 試劑品種 環境問題 試劑用量 重金屬化合物

化學試劑是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必不可少的用品?;瘜W試劑的使用所帶來的安全與環境問題不容忽視。教材中的實驗內容是化學試劑使用的重要依據。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是現行的3套主流教材之一,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代表性。本文以該教材的實驗內容為研究對象,對其所用到的試劑進行統計和分析,從這一個側面探討我國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品使用規模及其可能給安全和環境帶來的隱患并提出建議,以便從源頭上避免安全和環境問題的出現。

1 統計方法介紹

為了便于統計和分析,我們用Excel設計了“試劑用量統計表”(見表1)。然后按照教材中對各實驗的敘述將有關數據填入表中(若教材中沒有明確給出試劑的用量,則按照常規用量來統一約定),再利用Excel的統計功能對數據分類提取和統計。

2 統計結果與分析

2.1實驗數量

統計結果顯示,全套山東科技版教材中化學實驗總計107個。從實驗類型看,“觀察·思考”欄目出現的實驗45個,占實驗總數的42.1%;“活動·探究”欄目出現的實驗62個,占實驗總數的57.9%。根據教材建議,“觀察·思考”實驗為演示實驗,“活動·探究”實驗為學生實驗,因此,就全套教材的實驗數量而言,學生實驗比演示實驗多15.9%。各冊教材中的實驗數量請詳見表2。

2.2試劑種類

統計發現,全套教材中用到的試劑總計110種,經與國家標準《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GB13690—92)對照,發現其中的36種屬于危險化學品。根據該標準,危險化學品被分為8類,教材中試劑涉及其中的5類。表3列出了對山東科技版教材中各類試劑的統計結果。其中易燃液體主要有無水乙醇、乙酸乙酯等,易燃固體或遇濕易燃物品主要有鎂條、鈉等,氧化劑主要有氯酸鉀、過氧化鈉等,有毒品主要有四氯化碳、苯酚和氯化鋇等,腐蝕品主要有濃鹽酸、濃硫酸和氫氧化鈉等。

2.3試劑使用頻度

統計顯示,教材中實驗最常用的試劑是氫氧化鈉,共在38個實驗中出現;其次是鹽酸,共在28個實驗中出現;排在第3位的是硫酸,共在24個實驗中出現;排在第4位的是氯化鈉,共在20個實驗中出現。

2.4試劑用量

假定在每班做1次演示實驗,每班50人,學生實驗為2人一組,每班25組,則可以統計出1個班完成各冊教材中實驗需要的各種試劑的最低用量。下面重點介紹依據上述假定,對必修教材《化學1》、《化學2》以及在不少地區都作為理科生必選教材的《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中試劑用量的統計情況。

在《化學1》、《化學2》中,用量最大的固體試劑是氯化鈉(8070g),其次是氫氧化鈉(322g)。用量比較大的固體試劑還有氯化銨、氫氧化鈣、二氧化錳和碳酸鈉等。若不考慮指示劑,則用量最小的2種固體試劑是鉀(0.03g)和高錳酸鉀(0.08g)。用量最大的原裝液體試劑是濃鹽酸(2137mL),其次是濃硫酸(287mL),用量在100mL以上的還有冰乙酸、四氯化碳和無水乙醇。用量最小的2種原裝液體試劑是苯(2mL)和汽油(2mL)。進一步的分析可知,在上面提到的8070g氯化鈉中有7970g是來自于“研究氯氣的性質”實驗中排飽和食鹽水收集氯氣時配制飽和食鹽水所需要的氯化鈉。

在《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中排在固體試劑用量前3位的是氯化鈉(841g)、氫氧化鈉(443g)和硫酸銅(401g),共占到這2冊教材中固體試劑總量(2139g)的79%;排在原裝液體試劑用量前3位的是濃鹽酸(456mL)、無水乙醇(280mL)和濃硝酸(178mL),共占到這2冊教材中原裝液體試劑總量(1095mL)的83%。

通過計算可知,要完成必修教材中所有實驗,1個班的固體試劑總用量大約為10143g,生均用量大約為203g,1個班原裝液體試劑總用量大約為2994mL,生均用量大約為60mL。1名理科生若只選修《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這2個模塊,則其在高中期間使用的固體化學試劑大約是246g,原裝液體試劑大約是82mL。

以上數據是根據教材中實驗要求的用量統計出來的,是一種理想的情況。據估計實際用量至少是理想用量的2倍。

2.5危險品使用情況

由表3可知,教材中危險品占到了試劑總品種的32.7%,表面看這一比例不算太小。但是深入分析后發現,一些危險品在實驗中出現的次數很少。例如,盡管在所統計的氧化劑中有亞硝酸鈉、硝酸鈉,有毒品中有氯化鋇、氯化汞,腐蝕品中有甲醛,但是在《化學1》、《化學2》、《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中,并沒有用到這些危險品。有毒品除了四氯化碳出現在必修教材中外,其他有毒品大多只出現在選修教材的個別演示實驗中。像氯化汞這樣的劇毒品只出現在《化學與生活》中的一個題為“煙草煙霧中有害化學成分的檢驗”的演示實驗中,而且只需要極少量的稀溶液。

表面上看,最常用的3種試劑氫氧化鈉、鹽酸、硫酸均為腐蝕品,而且濃鹽酸、濃硫酸的用量排在原裝液體前列,氫氧化鈉排在固體試劑用量的第2位。但是實際上,實驗時經常用到的酸堿大多為稀溶液,所以腐蝕性被大大降低。需要注意的是,共有8個實驗中直接用到了濃硫酸,其中有4個是學生實驗。

2.6重金屬化合物使用情況

由于重金屬化合物在實驗后往往轉化成對環境有較大危害的重金屬廢液,所以有必要對重金屬化合物進行專門統計。統計發現,全套教材中總共用到了15種重金屬化合物,如二氧化錳、碘化鉛、硫酸銅等。其中有9種出現在《化學1》、《化學2》、《化學反應原理》和《有機化學基礎》中。這9種試劑在1個班的年用量大約為720g,占這4本教材固體試劑總用量的5.9%。

3 結論和建議

山東科技版教材為教學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實驗內容。盡管實驗內容多,但是用到試劑的品種比較集中,大多為常見試劑,有利于實驗教學的開展。

從安全角度看,教材中使用的試劑近三分之二不屬于危險品。在用到的危險品中,對課堂教學有直接危險的,主要是試劑的腐蝕性。由于實驗時用到的大多為稀溶液,所以試劑的腐蝕性帶來的危險被大大降低。鑒于個別有毒品只用于極個別實驗,建議教材編寫者刪除或更換這幾個實驗,或者選擇無毒的替代品,以利于實驗安全和實驗實施(據悉,一些地區的公安機關對這些有毒品的使用都加以非常嚴格的控制和管理,禁止或限制學校使用這些有毒品)。

從環保角度看,需要由學生完成的試管實驗的試劑用量大多為1-2mL。較嚴格地控制了試劑用量,從源頭上控制了廢液的產生量。在此基礎上,建議教材中的實驗要盡量規定試劑的濃度。學生實驗最好使用規格小的儀器和微型儀器,在不影響實驗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試劑用量,以達到減少實驗廢棄物的目的。如果將重金屬化合物的使用情況作為實驗綠色化的評價指標之一,從以上的統計不難看出,山東科技版教材的綠色化水平是不低的。實驗產生的危險廢液除了來自于重金屬化合物之外,還來自于有毒有機物(如四氯化碳)和強酸強堿的使用。建議實驗后,不要把這些廢液直接排入下水道,而是要收集起來處理后排放,自己不能處理的,交給有處理危險廢物資質的公司處理。硫酸銅溶液是教材中用量最大的重金屬溶液,1個班若要完成《化學1》、《化學2》、《化學反應原理》、《有機化學基礎》的實驗,共用到約434g硫酸銅,其中有約400g來自題為“電鍍”和“鋅與硫酸銅溶液反應中的能量變化與能量轉換”的實驗。在做這2個學生實驗時,建議實驗后把硫酸銅溶液收集起來,多個班級重復使用,直到不能再用為止,或者改為微型實驗,以達到減量減廢的目的。四氯化碳是教材中用量最大的有毒有機溶劑,建議收集實驗后含有鹵素的四氯化碳廢液,經處理后再利用。

化學教材范文第2篇

遼寧省大連開發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林治強

摘自:《人教社》

作為國家首批課程改革實驗區,大連市開發區自2001年秋季承擔了初中化學課程改革實驗任務,執行《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準》),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實驗教材(以下簡稱“新教材”)進行實驗。

一、新教材與《課程標準》的適應性

1.新教材較好地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思想,符合新課程的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主旨;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引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有利于評價的診斷、激勵與發展功能。

2.新教材比較完整地反映和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各項要求。從基本理念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內容的啟蒙性和基礎性,選取學生適應現代生活及未來社會所必備的化學知識、技能和方法;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融合學科知識;為學生提供大量活動與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提高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具體的事例,使學生了解化學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認識化學為實現人類更美好的未來將繼續發揮重大作用。

3.新教材內容的選擇與編排符合《課程標準》的規定,覆蓋《課程標準》規定的內容,新教材設置的內容科學。準確,沒有違背事實和真理的現象。選取了大量貼近學生生活和社會發展的素材,如“對蠟燭及其燃燒的探究”“我們吸入的空氣和呼出的氣體有什么不同”“金屬硬度的比較”“堿對雞爪的腐蝕”“納米材料”“C60分子”“海底可燃冰”“形狀記憶合金”“導電塑料”等內容。新教材既注重內容的先進性,又具有鮮活的生活氣息,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能調動起學生學和教師教的興趣。同時新教材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在面向全體學生,符合學生的思維水平,降低不必要知識難度的基礎上,增加了研究型、開放型、實踐型的題目,為每個學生盡可能提供主動學習、發揮自身特點的機會。在編排上注意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科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化學概念和觀點注意直觀性、關聯性和發展性。

二、新教材與教師、學生的適應性

1.新教材突破了以“學科為中心”的傳統體系,采用“學科與社會”相融合的方式,吸收了學科中心和社會中心體系結構的優點,既注意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又注重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注意對生活、環境現象的觀察和經驗,使學生產生對自然、社會的親近感,拉近學生生活與學科之間的距離,又著眼于學生對科學概念、觀點的理解,形成學生最基本的化學視角。同時也促使教師在教學組織和處理上發生轉變,從近幾年一直強調的學科知識要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過渡到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逐步融合學科知識,在活動中使學生獲得新的經驗。改變了以往過于注重書本知識,過于注重知識傳授,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

2.新教材將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結合起來,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的內容,為教師提示了教學的過程,同時精心設計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教材中有與學生對話的閱讀部分,有引導學生活動的“實驗”“活動與探究”“討論”“調查與研究”等部分,有提綱摯領的“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的歸納部分。多種形式的活動,有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提供了比較合理和完整的學習過程。

3.新教材突出了化學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實驗內容不單獨另立,而是穿插在基

本理論、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化學計算等內容之中,方便學生的學習活動,有利于教學設計,保證學生學習過程的統一和完整。模糊演示實驗與學生實驗的界限,提倡學生多做實驗。實驗的呈現方式多樣化,增設了“家庭小實驗”和“習題實驗”。鼓勵學生設計實驗,降低操作規范要求,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化學教材范文第3篇

摘 要: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使高等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弊端逐漸顯露。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應準確分析自身不足,積極應對,引入現代化的教材管理理念,更新高校教材管理的手段,提升高校教材管理人員的服務及管理水平,更好地為高校師生及教學服務。

關鍵詞:教材管理;高校;水平

作為高?;窘ㄔO的重要內容以及高校教學的基本工具,高校教材反映了高校教學、科研水平及其成果,是體現高校教學方法及教學成果的知識載體,因此高校教材的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是確保教學正常開展,保證高校日常教學質量和水平,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人才的關鍵。

一、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問題

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高校的大眾化教育進程不斷加快,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高校的辦學層次逐步提升,專業方向不斷更新拓寬,網絡信息化的廣泛運用等新形勢下,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存在的弊端逐漸顯露。首先,傳統的高校教材管理部門只是簡單地發揮行政管理的職能:每年依照在冊學生人數統一訂購、購買并下發教材,這種計劃式的教材管理體制缺乏活力,沒有適時地對學生平時的教材及相關學校書籍加以預估,將教材發放當做是一項按部就班的任務加以執行,沒有體現出市場競爭意識及多元化服務的意識,經濟效益低下,資金積累少,難以滿足新形勢對高校教材管理的要求。其次,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欠缺必要的前瞻意識,發展較為緩慢,且自主發展能力較弱,只是刻板得對教材進行照搬使用,忽視了對象、環境等方面的差異,容易造成訂購的教材版本陳舊,與學生現今的實際教學不適應,難以跟上日益加快的高校變革節奏。再次,高校教材的管理手段水平仍有待提高,尚未對教材管理的數據加以深入挖掘,也沒有構建相應的教材信息網絡平臺,在教材的計劃、選用、訂購、入庫、發放等諸多繁雜的環節中使用信息化的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下。此外,許多高校普遍認為教材管理是一項極為簡單的工作,不重視教材管理的隊伍建設,教材管理人員的學歷不高,年齡偏大,專業知識缺乏,綜合能力有限,加之高校教材管理的激勵機制不足,工作人員積極性不高,服務態度及服務意識有待提高。

二、相關對策

(一)引入現代化的教材管理理念

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摒棄傳統的舊觀念,引入教材商品化觀念、教材市場營銷觀念、市場競爭觀念、效益觀念等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充分認識到教材供求當中的價值規律,提高教材經營的意識,關注教材市場的需求及其變化,算好教材的經濟賬,在充分考慮利潤的基礎上開展日常的經營性服務,滿足師生的購書需求,提高創利的能力,只有提升了教材管理的經濟效益,才能真正實現其服務于教學、科研等社會效益??蓪嵭泄_的招投標教材采購制度,會同高校相關機構,審查教材供應商的資格與資質,公開招標,與教材供應商在教材采購、價格、服務和時間保障等方面達成協議、簽訂合同,有效規避了因教材的訂購周期產生的教材落實問題,不但確保了教材按質按量按時供應,還有效提高了教材管理的效益。此外,運用市場手段開展教材管理服務,由學校出資或參股由學校出資、參股,或是通過公開招投標的方式,將教材的采購、保管、發放等權利轉給供應商,由校方或者是供應商在高校校園中啟動經營性書店模式,為學生的教材征訂工作服務,學生可根據自身的個性化學習要求自主購買教材及教學參考書,以順應新形勢下高校的個性化教育對教材的需求。

(二)更新高校教材管理的手段

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工作人員應做到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這一現代化的手段,積極更新管理的手段,努力提升高校教材的管理水平及其工作效率。首先,可依托校園網,通過引進或是自主開發的途徑建設現代化的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系統中涵蓋教材計劃、教材訂購、教材入庫、教材出售、教材款結算等功能系統,以及設教材入庫、教材出庫及教材庫存的查詢功能,統一協調并管理教材訂購、教材供應、師生選購等與教材管理相關的工作,會同教學管理部門的課程管理,實現各部門之間的資源共享。教務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不但有效統一協調了教材管理的各項工作,規避了錯訂及漏訂等現象,其查詢功能也為高校師生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利用系統還及時清點庫存并核對教材賬目,有效開展教材的財務管理,降低發行金額差錯率,降低教材管理的經濟損耗。其次,高校教材管理人員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建立教材管理信息網站,為教材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平臺,在網站上發布高校教材使用情況及最新的教材出版信息,介紹出版社最新出版的教材樣書、匯編與教材相關的文件、提供教材的出版鏈接,同時開設信息查詢、教材需求及教材評價等與師生互動交流的功能,方便師生用戶查詢,與用戶零距離交流,不斷提升教材管理的水平,為高校教學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此外,還可充分利用供應商的銷售網絡,解決教材的庫存及退換問題,實現教材積壓零庫存,提升教材管理的專業化職能。

(三)提升高校教材管理人員的服務及管理水平

高校教材管理不是一項簡單重復的勞動,而是一門極具科學性的管理工作,需要較強的學術性及業務性。教材管理人員是這項工作的執行者,其服務水準及管理水平是保證教材管理質量的關鍵。新形勢下,高校教材管理人員應樹立起終身學習的理念,參加定期的學習培訓及業務交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高校教材管理人員還應不斷加強與圖書業務、人才培養等相關的知識學習與培訓,以順應高校拓寬專業方向、開設更多專業等形勢對教材品種及內容的更大需求。不斷加強高校教材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其認識到這教材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認清自身的工作職能是為高校師生及教學服務,了解本校各專業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專業發展、課程設置、人才市場、學科專業發展動態等,選用優質的教材,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加強與高校教師的教材信息交流,為其提供必要的咨詢和參謀,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及經濟承受能力,做好教材為學生的服務。此外,高校教材管理人員還應不斷提升自身的計算機操作方法和技能,實現教材管理的現代化,提高教材管理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林開仕.高校教材科學管理幾點思考[J].寧德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

[2]潘洪峰.試論高校教材管理改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

化學教材范文第4篇

1 問題的提出

化學習題是化學教科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學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指出:“不同類型的習題對鞏固知識、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科書編寫時要注意開發新的題型,增加思考題、討論題、實踐題和開放題的比例;編制的習題應有助于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要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實際,調查、咨詢、進行實驗,最終解決化學問題;要鼓勵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從不同層次進行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p>

經分析,現行三套高中化學教材(必修)課后習題的設置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1)主觀題比重較大。選擇題的比重約占20%-26%;填空題中約有三分之一為客觀題。主觀題占習題總數的70%。(2)設置體現多樣性,綜合性和靈活性。除了常見的選擇題、填空題、計算題和問答題外,還有大量的實踐性習題,有實驗設計、調查、討論,上網查詢、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制作實物模型和繪制表格等。(3)實踐性習題注重科學探究和能力培養。

那么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這些課后習題在教學中的應用情況如何,能否發揮應有的作用,限制課后習題使用的因素有哪些。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并進行了分析和應對策略的思考。

2 調查內容及方法

抽取福州市及其周邊地區初高中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并結合訪談和文獻研究。調查地點包括三個地區,福州、長樂和連江??偣舶l送問卷161份,其中福州60份、長樂44份、連江57份。161人老師中初三56人、高一48人、高二34人、高三23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一職稱94人、中二等初級職稱66人,所在學校包括市區各級達標學校和農村學校,因此調查結果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3 調查結果及分析

3.1 課后習題的使用情況和使用方法

3.1.1 調查結果

3.1.2 結果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教材課后習題全部使用的情況只占49.0%,部分使用的情況占44.1%。

由此我們可以推知,教材課后習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從表2可以知道課后習題在教學中具體的使用方法,有63.9%的老師是把課后習題作為正式作業批改,58.9%的老師是把課后習題作為隨堂練習,讓學生選做的占19.0%。

從表3中數據處理的結果看,對把課后習題作為正式作業批改這種情況,初三有44.6%的老師選了這一項,高一72.9%,高二76.4%,高三65.2%。對比之下,初三的老師中選擇把課后習題作為正式作業批改的人數所占的比例偏小。對福州地區初高中化學教材的課后習題進行研究后,可以發現這和初三年級習題的設計有一定關系。

此外,從文獻查閱的情況看,一份對浙江省麗水市各高中高一、高二老師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部分教師對教材習題的使用很隨意,一般作為課堂教學的候補內容,視課堂教學情況而定。如果教學時間有余,就從中選幾道作為課堂練習;如果時間緊張,則留作學生課后選做。

可見部分教師對教材習題缺少關注,不重視對教材習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久而久之,部分學生對教材中的習題也不屑一顧,只顧埋頭于良莠不齊的參考書的題海戰中,致使教材習題變為教材內容體系的附屬,變得可有可無,這其實是對教材資源的極大浪費。

3.2 限制教師使用課后習題的原因

3.2.1 調查結果

3.2.2 結果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限制教材課后習題使用的主要原因是難易不當,其次是量太少,還有是教輔練習的影響等。調查中了解到部分老師和學生都認為課后習題很簡單,沒必要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在課后習題上。此外,習題呈現仍以節為單位(蘇教版的“單元”相當于其它版本的“節”),由于每節教學含多個課時,習題的呈現不是以課時為順序,而是以選擇題、填空題等習題類型為順序,加之試題的綜合性增強,有些試題只能學完整節后才能做,這些試題對于多數學生來說難度過大,這些原因都限制了習題的使用。

此外,我國實驗本教科書的習題量比統編教科書的有所降低,較其他教科書的習題量低。但從調查中我們矛盾地看到,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認為題量不足。以課標要求的每模塊18周、36個課時為標準(實際課時數遠多于36課時),三套版本的教材中蘇教版習題量最多,但平均每課時也只有2.9道習題,遠不能滿足鞏固知識、培養應用能力的需要。筆者認為適當增加題量使教科書“變厚”并不一定就是“加負”,與其讓學生去尋求市面上的各類習題集來補充,不如讓教科書更加實用,使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選擇,更有利于因材施“練”;與其從數量上減輕負擔,不如花更大的精力來研究提高習題的質量和匹配。

3.3 調查研究、論文、研究性學習習題的使用情況

3.3.1 調查結果

3.3.2 結果分析

實踐性習題包含實驗設計、調查、討論、上網查詢、撰寫調查報告、小論文、制作實物模型和繪制表格等,這類習題在三種教材習題中占的比重約15%。

從表5可以看出實踐性習題在教學中的使用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很少做的占了39.1%,至于完成的效果還有待考究。實踐性、開放性習題是本次新教材習題改革的最大亮點,但調查顯示這類習題的實際使用率是最低的一類。

從類似的研究也可以發現,在新課程實施中,很多教師并沒認真研究教材課后習題的潛在價值,還是采用老一套的辦法,即需要讓學生動手實踐的地方不實踐,該讓學生查閱資料獨立完成的也由教師包辦講出來,或是輕描淡寫,無法體現這些實踐性習題的能力價值。

3.4 限制實踐性習題使用的原因

3.4.1 調查結果

3.4.2 結果分析

從表6可以看出,限制實踐性習題使用的原因主要是學校的設施和管理,其次是太費時間,與考試關系不大。實踐性習題的活動方式多是調查、參觀、上網查閱資料等,提倡走出校門、走進社會,但當前不少普通高中都實行寄宿制、封閉式管理。組織學生進行校外活動,學校和老師要負一定的安全責任。對于網絡,雖然不少學校建有計算機教室,但為了防止學生上網聊天、玩游戲,很少有學校對學生開放。

對于太費時間這點,主要是因為大部分需查閱資料的調查類實踐題學生能獨立完成,而需走訪的調查類實踐題難度較大,如果僅僅依靠學生獨立完成,顯然很費時間,而且工作量非常大。而老師在資料查閱、教學設計、實驗研究、情景素材的準備、學生活動的組織等方面都需要花費比舊課程大得多的精力,學生也提出更多的難于回答的問題。

與考試關系不大也是限制實踐性習題使用的一個主要原因。傳統的教學評價比較注重學生知識的掌握,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和教師的唯一標準。這就使廣大師生認為實踐性習題對于提高學習成績沒有多大幫助,得不償失。

從表7可以看出,在調查的這三個地區的幾所學校里,實驗用品齊全、夠用的僅占11.8%;基本齊全、夠用的占52.2%;其中實驗用品不齊全、不夠用的占32.3%;而嚴重缺乏的占3.7%,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實際上,我國的教學條件離現代化的要求相差甚遠,尤其是農村學校、偏遠地區的學校,教學條件更是落后,甚至有的山區學校連最基本的教學設施都極度缺乏,這都給研究性學習帶來了很多困難。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實踐性習題在實行的過程中步履維艱。

4 幾點建議

4.1 教材習題編制

調查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學化學新教材課后習題和以往相比,雖然做出了探索式的改進,但在習題的編制上仍存在不足。難易不當,其次是題量太少,因此在使用過程中受到限制,不能完全發揮應有的作用。針對問卷調查的結果,結合文獻查閱,新教材習題編制應注意如下幾點。

4.1.1 適當調整課后習題的內容和難度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52.7%的老師認為限制教材課后習題使用的原因是難易不當(見表4),所以應對教材課后習題進行準確定位,適當調整課后習題的內容和難度。

4.1.2 注重習題的層次和聯系

在給習題進行準確定位時,需要將習題劃分層次。在這一點上可以借鑒美國最大的教育書籍出版集團于2005年出版的新教材《CHEMISTRY:Concepts and Application》(《化學:概念和應用》)中的習題設計。這本教材習題設計由易到難,分成多個層次,使學生經歷從掌握知識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第一層次理解概念,是針對該章的一些基本概念、定理所提出的問題,通過回答這些問題,有利于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

第二個層次應用概念和批判思維,是知識的應用,通過做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并對所學知識進一步深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類題目約占總題數50%左右,是習題的重點所在。

第三個層次知識和能力回顧,加強知識的縱向聯系,通過復習前面的內容,讓學生把新、舊知識聯系起來,做到融會貫通。

第四個層次寫作和解決問題,強調知識的綜合運用,問題解決一欄中的題目難度稍大且綜合性強,能夠激起學生的挑戰意識并達到所學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這類題數量較少,一般在1-3道之間。

4.1.3 適當增加習題量,改進習題編制方式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30.4%的老師認為限制教材課后習題使用的原因是教材習題量太少,不能滿足教學需要(見表4)。所以應適當增加每課時的習題量,保證每個課時之間習題量的基本均衡。并在保證基礎題量的同時,增大選做題目的量,提高試題的選擇性。此外,還應該改變現有的以試題類型為順序的呈現方式,改成以課時為單位,按教學順序進行呈現。為了方便使用,也許可以將習題從教材中獨立出來,集中到教材的最后部分。也可以將習題部分完全從教材中分離出來,單獨編制成配套作業本。

4.1.4 發揮典型例題的作用,注重知識的遷移

提高習題的典型性,適當增加典型例題的數量和設置適量遷移練習,注重解題過程,講究方法,充分發揮典型例題的作用,讓教科書更實用。

4.1.5 進一步完善習題本身的設計

從數據處理的結果看,對把課后習題作為正式作業批改這一情況,初三有44.6%的老師選了這一項(見表3)。其原因是:教材中部分題目的設計過分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再現,試題簡單、機械,忽視了學生對科學方法和科學價值觀等方面的啟迪。

斯多克(Stokes,1999)認為,對于獲得創造力至關重要的早期訓練環境應該是具有充分創造空間的、挑戰性的訓練,而不是一種重復的機械性的訓練。教師在布置作業和測驗中應該增加進行創造性思維活動的機會。例如,在命題中盡量減少描述性、程序性知識等記憶性的題目,而增加一些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分析或綜合的題目。

4.2 教材習題教學

習題教學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一般說來,教材課后習題都是經過編寫者仔細篩選、精心設置的,既可以作為學生理解知識的基本訓練,又能作為深化知識的增長點,具有許多潛在的教育功能。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教材課后習題全部使用的情況只占49.0%,部分使用的情況占44.1%(見表1)。教材課后習題在教學中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尤其是實踐性、開放性習題,它們是本次新教材習題改革的最大亮點,但卻是使用率最低的一類。為了充分發揮新教材習題的功能,新教材習題編制應注意如下幾點。

4.2.1 創造條件,開展實踐性習題教學活動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學?,F有的教學設施(如化學實驗條件)和現行的學校管理制度是限制新課程實踐性習題使用的最主要因素(見表6、表7)。所以學校方面應切實加強配套資源和實驗室的建設,為新課程化學學科的順利實施提供保障。

此外,教師會同學校有關部門,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在老師的統一組織下安排下讓學生上網查找資料,也可以將一些實踐性習題安排學生利用假期去完成。

4.2.2 靈活使用教材課后習題

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實踐性習題需要大量時間的問題(見表6),建議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如可以對習題進行適當的改編,根據教學情況進行調整;實驗設計性的習題可以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在實驗室進行,開展實驗研究;實踐性活動也可以與研究性學習、社團活動等結合起來。在布置學生進行習題練習時,還可以改變以往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全部作業的做法,應該將課本中的章節習題分成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部分和合作完成部分。鼓勵學生自由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較復雜的實踐型作業。對調查報告和寫小論文類型的習題,可讓組內的學生轉換分工角色,輪流執筆完成書面報告。

4.2.3 轉變教育評價觀,實行多元評價

還有23.9%的老師認為與考試關系不大是限制實踐性習題使用的又一個因素(見表6)。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評價觀,改變以往將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和教師唯一標準的評價制度,實行多元評價。通過紙筆測驗,強化對學生化學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運用表現性評定的方法,突出對學生實驗探究、開放式活動式問題的解決能力的考查;運用觀察法、成長檔案袋法強化過程性評定。這樣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有更強的指導性。

作業的批改不要像測試題批改那樣只針對答案的正誤進行總的評判,應像批改作文那樣對學生的雙基水平、思維水平、學習態度和解題策略等方面分別評判,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作業完成過程,注重學生在作業中表現出的創造能力??梢栽O置學習園地或利用網絡展示學生作品,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宣講自己的論文、報告,并進行點評。給學生以交流、探討的空間,使學生在作品的交流、評價過程中獲得新知識,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反思、領會,并進行新的嘗試。

4.2.4 加強教師的專業知識學習

調查發現,實踐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如何設計和組織學生活動極為生疏,難以達到預期目標,因此中學化學教師應該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

在設計探究活動時,教師不是僅僅考慮是否有學生活動,而應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在認識上存在什么誤區、在學習中可能出現什么問題,把學生認識上的盲點或前概念作為教學資源加以利用,設計出真正能幫助學生有效學習的探究活動方案,同時要研究所學習的課題中蘊涵著哪些科學方法、思維訓練的教育因素,針對性地設計有效的學習方案??傊?,教師要尊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注意創設能引發學生發現問題、找到探究實驗設計思路的真實情景,注意探究學習活動和其他教學環節的整合。

4.2.5 求真務實

在使用新教材的習題時,必須一切從學校的現狀、教師的水平和學生的實際出發,求實效。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課后習題潛在的教育功能、發展功能,將習題與知識的深化、新問題情境等聯系起來。在精選的變化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達到會學、精練,跳出題海,回歸教材,注重培養學生一絲不茍,嚴謹求實,踏踏實實做學問的科學態度。

(責任編輯:王寧蓀)

化學教材范文第5篇

舊的化學教學大綱將舊教材設定為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識、化學基本計算、化學實驗四大板塊,這四大內容體系像指揮棒一樣,使教師的思維方式、教學行為被死死的束縛住了,師生所進行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為了應付考試,學生雖然學得乏味,但教師還是滿足于對它的運用自如,就這樣,年復一年地機械地重復著這樣的教學,使得原本精彩的化學世界變得枯燥無味。

而人教版新教材則體現了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程標準規定的:“科學探究、身邊的化學物質、物質構成的奧秘、物質的化學變化、化學與社會發展”五個一級主題。新教材重視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精選對學生終身學習和未來發展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改變過去以知識為中心,過于強調知識體系的做法,改成現在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以問題為中心,盡可能有利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體現“學會學習”。因此,教材在編寫體系上與老教材完全不同,大大增加了學生實踐活動和探究活動的內容,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方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創造空間,還化學以本來面目。它做到讓教師不是帶著知識走向學生,而是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它做到了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感受化學,更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去聯系生活、生產和自然現象,力求做到“讓學生學有趣、有用的化學,讓學生能學得來、能學得好,幫助學生提高科學素養,適應現代社會的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且新教材在內容

的設置上,在培養學生的技能上、在化學與其它學科的聯系上都較舊教材有所改進,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化學這門學科。

二、新教材特色:

1、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體現STS的思想??茖W技術的社會化和社會的科學技術化是21世紀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特點。因此,現代公民不僅應當具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還應當認識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系——既要了解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又要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社會的負面影響,以及科學、技術、社會三者是如何相互促進和發展的。

2、重視化學實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我們都深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新教材的實驗特別多,實驗的形式也很多(演示實驗、分組實驗、探究實驗、驗證實驗、家庭小實驗等),特別是把舊教材中的象氣體的驗滿、鑒別等多個驗證實驗變成探究實驗,演示實驗變成學生實驗。重視學生動手做、動感覺器官觀察,動筆作筆記、動腦設計,有序的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素質,按先給范例引導學生,再要求學生設計實驗,符合學生的認知歷程;重實驗過程與觀察方法的培養,避免了舊教材實驗現象以結論給出只要求學生記、背的弊端;重視探究,新教材專門設置了活動與探究欄目,把活動與探究放在一個十分重要的地位,還有調查與研究、討論等欄目設置,將學生置于探究的氛圍之中大有裨益。

3、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新教材與舊教材比較,對知識的廣度較多涉獵,而對知識的深度做了降低,特別是對概念不作太深刻的解讀,但設置了討論欄目,讓學生有許多想象、拓展、思考的空間,培養學生分析思維的能力。

同時在一些探究性的活動與習題中,增加了一些遷衍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打破砂鍋問到底”,深化了對問題的認識。

4、重視對師生的人文關懷。 圖文并茂的排版更趨合理,便于師生使用和學習 ,也讓學生體會到美的感覺,文筆敘述更為流暢,科學性明顯提高,讓師生閱讀起來更加生動有趣,習題作業份量有所增強,針對性練習明顯增多,讓師生在課堂上就鞏固所學知識,不用過多再去搜集資料、編寫習題,減輕了師生的課余過重的負擔,同時與社會、生活聯系更加緊密。從欄目的設置上,設置了“討論、學完本課題你應該知道、資料等”十幾個欄目,體現不說話老師的關懷,從內容上,把初中學生不易做,有危險,有污染等方面的實驗進行了弱化,如氫氣的有關實驗,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等,做到了先關注“個人”然后再上升到社會、民族、國家,體現了對人的尊重和對自然的保護。

5、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新教材避免了舊教材以知識為中心、以學科系統為中心、重知識結論的弊端,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在培養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中,要求教師利用合理的方法指導學生自主發現知識、獨立掌握相關技能,在知識形成的過程與方法中,很大程度上教師只是起一個點撥的作用,學生通過教師設定的合作學習或自選方式達到目的,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目標上,我們的教師多數都叫學生談其體會,可見在新課標的每一層要求上,學生參與的成分都相當高。

6、減少了整齊劃一的要求,整體難度降低,實行彈性設計,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個性特長發展的需要。教材中編有資料、調查與研究、家庭小實驗等欄目,并編入了供選學的拓展性課題等,以利于不同水平、不同學制的學生根據各自的興趣、特長和教學可能自主選用。

三、存在問題:

1、化學知識的系統性不足,邏輯性不強,知識零、散、亂,對教師教學存在不利之處;淡化了某些重點知識,如溶液、酸、堿、鹽的相關知識,使初高中化學知識脫節太大,讓學生在高中學習化學知識感到困難;還有現行的評價機制制約了新教材的真正實施,從本質上看,有不少教師還是用的老方法上新教材,呈現出“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使得新教材的優勢無從發揮,新課標無從具體落實。

2、老師按教材的意圖去教困難重重,要花費比過去傳統教學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且在縣局業績評價時還不一定能得到好處?;瘜W教材中有23個探究活動,這些探究活動課前要花大量時間準備,課堂要占用較多時間,學習效率低,完不成預定的教學任務,老師們擔心考試跟不上,因此實際教學中就沒有真正去一一落實。實際上,教材中的許多設想和意圖難以實施,結果有些好的欄目和內容,就變成了“花瓶”和“擺設”,形同虛設。

3、針對一線的教師有目的、有意義、有實效的培訓太少。專家教授的介紹分析往往都是本次基礎教育改革的國際國內背景,改革的重大意義,課程設置的高深理論等,但對于新教材使用過程中的具體做法,教材的處理,遇到的問題矛盾等卻談的膚淺、籠統,對一線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大。

4、我們農村學?;瘜W實驗室以及各種器材、藥品容量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有些實驗根本無法開展,如“酸堿指示劑代用品的制取實驗”、“酸雨的危害模擬實驗”等,學生的學習受到了很大影響。

5、教材內容安排與農村學生認知水平脫節。農村中學地處偏僻,消息閉塞。新教材忽略了農村學生的科技認知能力,加之農村中學的實驗條件簡陋,藥品儀器短缺等因素,出現了教材、教學與實際嚴重脫節的尷尬局面。、理論

聯系實際,新教材應盡量使教學內容與生活、生產、科研等社會實際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實驗設置要便于完成、要面向農村學校。

6、探究性的活動無法開展。探究性學習是新教材的一大亮點,但由于農村中學目前的現狀:一是班級生額過多,教室擁擠無法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二是大多數學生科技基礎差,無法完成需要動手動腦能力的探究實驗;三是學生對資源整合能力差,無法將搜集、調查、了解等探究活動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轉化為“生產力”,教材安排的有些探究性活動根本無法開展,學生的能力發展受到影響。

7、人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物質構成的奧秘”的主題內容,主要集中在第四單元,側重于從化學學科知識的結構化的角度組織教材內容。但概念過于集中,提出過于“突然”,不能很好的反映知識形成的過程,實踐證明學生對于本單元知識的學習,普遍感到吃力,有一部分學生由此產生了對化學的畏懼心理,學習興趣一落千丈,產生了初中化學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分化點。

8、氫氣的制取,煅燒石灰石等重點內容已刪掉,但習題及中考中又出現相關考題,知識點存在吊鏈情況。因此,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分析,重新審視教材對化學基礎知識的選取,勢在必行。

9、新教材版面設計采用了大量彩色圖片,圖文并茂,但上下冊教材中幾乎沒有提供幾個網址。建議充分地利用版空,采用各種形式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增加信息的給予量,附上網址,盡量往電子教材發展。

四、對新教材有關內容的建議:

1、教材上冊活動與探究:給分別盛有3mL水的三支試管采用不同的方法加熱,然后讓學生總結給物質加熱的方法,我認為給物質加熱,這里的物質應該考慮到固體和液體兩種情況,教材編寫只考慮到了給液體加熱而忽略了給固

體物質加熱的情況,給物質加熱的方法如何總結?因此,建議教材編寫可增加給固體物質加熱的情況介紹。

2、教材上冊水的電解實驗的裝置切斷電源后,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試管口,把試管取出,我認為此操作不妥,因為在做電解水實驗時為增加水的導電性,我們一般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氫氧化鈉或稀硫酸,而氫氧化鈉有強烈的腐蝕性,再者,用此裝置效果也不好,應該用霍夫曼水電解器代替圖中簡易裝置,實驗操作簡單易行,便于檢驗氫氣和氧氣的檢驗。

3、教材上冊把元素分成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元素來討論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而在書后元素周期表中卻通過不同顏色告訴學生元素有金屬和非金屬之分,前后不對應,容易引起學生疑惑,也不便于學生自學,建議教材編寫時前后一致或點明元素分類的多樣性等。

4、教材上冊在描述書寫化學方程式的步驟時,在第一步中作了這樣一個說明:(在括號內)“或標出一個指向生成物的箭頭。”我認為這個說明沒必要,因為化學方程式中要用等號,如果先使用了短線,最后短線變等號更容易。

5、教材上冊燃燒條件探究實驗:水下白磷要用硬紙圈圈住。由于紙圈質量小、又無法固定,實驗操作中在氧氣流的沖擊下使得實驗很難進行,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同時該實驗使用的熱水不宜溫度過高,否則白磷會熔化。建議改用銅片圈加以固定,采用70 ℃以下的熱水,可確保實驗操作順利,實驗效果良好。

6、教材上冊實驗:將燃燒的蠟燭放在倒扣的燒杯下,及置于正放的燒杯中并向里邊緩慢加入碳酸鈉和稀鹽酸,其目的都是推出隔絕空氣(或氧氣)的滅火原理。應該增加對另外兩個原理的驗證試驗,使學生認識更深刻。

7、教材下冊在敘述飽和溶液概念時最后說道:“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飽和溶液。”這種說法不妥,因為一種溶質的飽和溶液,對另一種溶質來說可能是不飽和的。建議改為:“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該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8、教材下冊不飽和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總結不全面,因為根據溶液組成,學生很容易想到減少溶劑這一措施,根據實際應增加“蒸發溶劑”的方法。

9、教材下冊將原來的“電離”概念去掉,換成了“解離”一詞。我認為較好,但不是最好,理由如下:原來的“電離”容易使學生認為是通電才可以發生, 現在的“解離”一詞本質上是分離的意思,何不直言為“分離”呢?這樣更貼近生活些。另外,為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酸、堿、鹽概念,應在課后補充資料,介紹電離知識。

10、酸、堿、鹽的概念沒有明確寫出來,不利于學生理解復分解反應條件。酸、堿、鹽之間反應的規律很復雜,教材的編排卻淡化了它,僅僅安排一個探究活動和討論來替代,我認為削弱了它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

上一篇:it課程下一篇:公務員教材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