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

2023-10-07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對知識鏈和高校知識管理理論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構建了高校知識鏈模型,分析了高校知識鏈的基本活動和環境,將其與高校知識管理結合起來,提出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體系及相對應的高校知識管理策略。

〔關鍵詞〕高校;知識管理;知識鏈;框架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7.009

The Study on University Knowledge Management based on Knowledge ChainHuo MingkuiJi 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angchun 130022,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knowledge chain;knowledge management;frame

1高校知識管理

伯頓·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論》中提到“高等教育的任務是以知識為中心的”,高校的活動無一與知識的選擇、保存、提取、應用、創新等知識管理活動相關。高校知識管理是大學首要的、日常的、普遍的活動,也是一個發展的、漸進的過程。

高校有3種基本知識生產活動:科學研究活動、教育與培訓活動、應用與開發活動,分別對應著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為社會服務3項基本社會職能[1]。

圖1高校知識生產與社會職能的對應關系

高校知識管理的對象以教學類知識、科研類知識和學生信息類知識為主,均有顯性和隱性之分。教學類顯性知識包括教師編寫的教材、教案、案例庫、習題庫、試題庫等,隱性知識包括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掌握的教學經驗、教學方法、教學技巧等;科研類顯性知識包括教師著作、學術論文、科研項目成果、專利技術成果等,隱性知識包括科研經驗、科研技巧等;學生信息類知識包括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興趣、個人專長、學習方法等關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的信息,這是學校實施因材施教的基礎信息。如何聚集并發揮這些分散在不同教師和不同組織手中的知識的最大效用,從而加快知識的積累和創新,提升教學質量,提高高校競爭力,一直以來都是學者和高校管理者們研究的目標。

近年來,高校知識管理研究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其展開研究,并提出了許多有益策略。

郁義鴻提出提升高校核心競爭力的根本出路在于有效的知識管理[2];宋作玲和劉志海對高校知識管理的行為研究、技術研究進行了綜合分析[3];周東升等提出了一種基于J2EE架構和Web2.0服務的知識管理系統[4];王瑩等認為團隊目標、人員、結構、流程是高??蒲袌F隊知識管理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5];徐敏從高校知識、至少人員、知識活動、知識管理工具和知識管理環境5個維度構建了高校知識管理的維度模型[6];王濟干、龔海燕從知識價值、成員距離、團隊氛圍3個因素出發構建了高校知識共享的評估模型[7];唐淑蘭提出從形成知識文化氛圍、制定完善保障制度和嚴格執行3個維度的高校知識管理運行策略[8]。

2知識鏈

知識鏈是知識集成與創新形成的具有價值增值的網鏈結構模式[9];1998年,美國學者C.W.Holsapple和M.Singh較早地從組織內的知識和組織核心競爭能力的關系出發構建較為完整的知識鏈概念模型,并將該知識鏈模型分成主要活動和輔助活動兩大部分[10]。Gilbert Prost也將知識鏈分為知識獲取、開發與創新、共享與傳播、使用和保持等環節[11];國內學者劉冀生對C.W.Holsapple和M.Singh提出的知識鏈模型進行了完善,他認為知識鏈是企業對內外知識進行選擇、吸收、整理、轉化、創新從而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知識流動過程[12];張悟移也在C.W.Holsapple和M.Singh的知識鏈模型的基礎上,增加了驅動要素與反饋作為知識鏈要素[13];徐建鎖則認為,知識鏈不僅是不同企業主體之間的知識擴散和轉移,也包括企業主體內部的知識捕獲、選擇、組織和創新的過程[14]。

從以上研究成果中可知,知識鏈可分為組織間知識鏈和組織內知識鏈,其中組織間知識鏈是以知識的轉移和流動為基礎,基于知識流在不同的組織間的轉移而實現知識共享、知識創新的網絡結構;而組織內知識鏈是以知識的形成、傳播、利用、創新為基本活動的無限循環的流動過程,以組織內部知識轉移為主。

通過以上對高校知識管理和知識鏈研究的分析,本文認為高校知識管理要從學校全局出發,協調學術系統和行政系統,克服學科分割和部門分割的弊端。因此,本文基于知識鏈理論,從構建高等院校知識鏈模型入手,分析高校知識鏈的知識轉移和知識創新過程,并制定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體系,為高校知識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研究3高校知識鏈模型構建

根據前文對知識鏈研究的分析,本文認為高校知識鏈是貫穿于高等院校的知識系統,是高校內一系列針對知識活動的有序流程,知識在知識鏈各節點之間進行循環往復的流動,并實現知識的創新和增值。

3.1高校知識鏈基本活動

本文將高校知識鏈的環節分為知識獲取、知識組織、知識存儲、知識共享、知識轉化、知識創新6個階段。

(1)知識獲取階段主要負責知識的尋找和搜集的工作,包括從校外獲取知識和校內獲取知識兩個方面。一方面,當今知識快速更新換代,高校必須迅速了解和把握各學科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前沿成果,通過人工或機器手段收集最新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內部的每一位教師每天都在進行知識的傳播和創新工作,但是因為教師的獨立性、學院的獨立性、行政體制的認為劃分等緣故,高校反而是知識最為分散的機構,教師或教師團體擁有的知識常常不被人了解,因此,知識獲取的重要環節是確定校內知識源,通過建設知識地圖作為查詢工具。

(2)知識組織階段主要負責對大量分散、不相關、不相似的資料和知識進行合理選擇,根據特定的原則和標準進行分類、整理。對于專利、項目、著作等顯性知識來說要進行編碼和分析挖掘,以備建設知識庫,如專利庫、項目庫和著作庫等,而對于隱性知識來說要盡量的實現外化,通過建設案例庫、組建專家團,組織觀摩教學、觀摩科研等方式汲取知識。

(3)知識存儲階段主要負責將整理之后的知識進行保存,以便于日后的利用和查找,以知識庫建設和知識地圖建設為主。

(4)知識共享階段是知識鏈的核心活動環節,實現知識的傳播、轉移和轉讓,是高校知識管理最重要也是最難的環節。一方面,高校的知識大多是個人或團隊努力的結果,或者是因為擔心喪失競爭優勢,也或者是因為校內知識共享激勵機制不足的問題,高校成員消極對待知識共享;另一方面,知識共享并非一蹴而就,對于顯性知識而言,可以直接編碼加以傳播,但是對于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隱性知識而言,知識共享極為困難,往往消耗大量時間,可能需要通過言傳身教、師傅帶徒弟、觀摩學習等方式實現。因此,知識共享階段除了研究確定知識共享的方法之外,還要負責制定促進高校內部知識共享的激勵策略、約束機制和支持技術的應用方案,強化成員之間的信任機制,并負責管理團隊合作和成果轉讓的工作。

(5)知識轉化包括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外部知識轉化為內部知識、個人知識轉化為組織知識,本環節要根據高校員工的特點實施知識管理,激發員工主動自愿地將隱性知識(比如教學技巧、課題申報技巧、科研手段等)通過隱喻、象征的方式表達出來,通過言傳身教、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傳達給同伴,通過教學小組、科研小組、跨學科團隊等形式推動知識共享,讓外部知識融入組織內部,個人知識上升為組織知識,從而推動知識螺旋上升。

(6)知識創新階段是指知識鏈主體通過對所得知識的深層次加工,并形成具有新的獨特價值的知識的環節,它是高校知識鏈的終點,但也是一個新的知識鏈循環的起點。

表1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活動

知識活動具體活動內容高校知識管理工作實例知識獲取從校內知識源和校外搜集,把握組織內外知識環境,查找并篩選適當的外部知識,實施知識的過濾和定位工作。搜集國內外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學術信息,關注研究進展,為明確校內知識創造的方向提供支持;招聘優秀知識員工;購買設備、軟件、書籍、期刊、專利等,支持校內知識的創造;搜集校內教師創造的各類知識。知識組織對獲取的顯性知識進行分類、整理、編碼,對隱性知識進行提煉。對專利、著作、項目等顯性進行歸類編碼,復制或轉化為電子數據,為知識庫建設做準備;針對不同的隱性知識的特點建設案例庫,組建專家團和項目團隊。知識存儲將經過組織的知識進行存儲,存檔或存入數據庫。建設專利庫、著作庫、教材庫、教案庫、試題庫等知識庫并建立索引;在校內建立具有索引功能的知識地圖。知識共享將所獲知識在高校內進行傳播、轉移,以最大化知識的價值,促進知識創新。建設有利于知識共享的組織結構和技術條件;設計合理的知識共享激勵策略和利益分享方案;營造知識共享氛圍;強化校內知識共享的信用體系,設計有利于規避損失的風險控制機制。知識轉化將隱性知識轉化為顯性知識、外部知識轉化為內部知識、個人知識轉化為組織知識。組織經驗交流會;組織觀摩教學;跨學院、跨學科組建項目團隊。知識創新對共享所得知識的深層次加工,形成具有新的獨特價值的知識。申報專利和課題、發表論文、撰寫著作,編寫教材和案例、習題集等;實施新的教學方法、利用新的教學手段等。

3.2高校知識鏈環境

高校知識鏈環境指影響知識鏈生存和發展,尤其是影響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效果的因素,因為高校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而師生又生活在校園環境之中,因此,高校知識鏈環境主要指高校硬環境和軟環境。

3.2.1硬環境

硬環境主要指校園各類硬件設施的完善程度,包括圖書館環境、實驗室環境和網絡技術環境。

圖書館是高校提供知識服務的主體,也是師生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是知識創造的基礎條件,圖書館的服務能力、服務質量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知識鏈中知識流、價值流、物質流的效果和效率。

實驗室將人、設備、教學內容和科學研究等工作高度集成起來,是知識產生的基礎條件,因此,實驗室環境的優劣、實驗設備的性能直接關系到知識資源產生的速度和質量的高低。

網絡技術環境是校內師生學習、交流與溝通的基礎攻擊,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實現知識資源的快速轉移和共享,其中網絡帶寬、網絡安全性、網絡平臺的功能是其關鍵要素。

3.2.2軟環境

軟環境是指通過高校知識鏈主體而表現出的高校人文環境,包括高校精神和高校組織文化。高校精神是高校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指導高校發展的明燈,體現在每一個組織,每一個人員的言行之中,一個積極向上、努力創新的高校精神將會有力促進知識鏈的形成與發展,反正則成為阻礙。

組織文化是組織動態能力的依托,它以隱性準則的效能,決定著組織對知識類別和形式的取舍。組織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觀,會直接影響知識鏈成員對知識選取、知識共享、知識創造等活動的態度,也會直接影響成員之間的信任關系。因此,在高校知識管理過程中要重視構建有利于知識共享、知識創造的組織文化。

3.3高校知識鏈模型

根據以上分析,本文借鑒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的思想構建了高校知識鏈模型,如圖2所示。圖2高校知識鏈模型

高校知識鏈模型反映了高校對校內外知識進行獲取、組織、存儲、共享、轉化和創新,形成一個無限循環的流動過程,并實現高校競爭能力的提升。該模型的發展受到校內各種管理活動的直接支持,其中領導活動指建立條件使得知識管理的引導工作更富有成效,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技術環境建設、軟環境建設、激勵機制等;合作活動是指在知識管理活動中,校方加強校內組織之間、人員之間的合作管理,將合適的過程和資源在合適的時間帶到合適的地點,并充分加以運用;控制活動是指使知識的質量和數量滿足要求,并符合知識標準和安全性的要求;測量活動是指評估知識資源、知識生產和知識新陳代謝的價值。另外,從該模型也可以看出,高校知識鏈系統不是一個孤立的系統,它接受來自校外刺進因素的影響,不斷的與校外進行知識的交流和活動,這也是校內知識活動服務社會的一種途徑。

4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體系

根據前文對高校知識鏈結構和環境的分析,本文構建了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結構,見圖3。圖3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結構

此框架模型描述了一個基于知識鏈的知識流動過程,并且關注知識管理戰略規劃、知識管理技術環境、知識創造硬件環境、知識共享文化和氛圍、知識共享激勵機制和風險約束機制等因素。該模型反映出了知識管理活動中的知識流動和業務過程,從知識獲取到知識創新的持續循環的運作過程。該框架模型對于制定高校知識管理策略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4.1明確高校知識管理戰略

知識管理工作是涉及全校的一項系統工程,高校在實施知識管理戰略時,應結合高校實際狀況和需求,重點推進、逐步實施。知識管理戰略是高校知識管理工作的全方位描述,是對高校知識管理工作的統籌規劃,包括確立明確、可行的段、中、長期知識管理目標,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制定和諧的知識共享氛圍和激勵機制等。

4.2完善高校知識創造的基礎環境

4.2.1高校知識管理氛圍

知識管理只有在和諧、團結、寬容與和諧的氛圍中才能達成,因此要求高校建立起開放和信任的氛圍,打破信息流動的界限,提倡學習、創新和因材施教的高校精神。要努力建設有利于知識共享、知識創新和知識轉化的高校組織文化。學習型組織所對應的組織文化或許最為理想,學習型組織要求成員對組織共同愿景的認同,并要求共同愿景與成員愿景的協調。

4.2.2設施建設

大量的知識管理研究表明,知識管理系統是組織實施知識管理最好的工具,它以網絡技術為支持,提供知識交流平臺和界面。因此,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實施高校知識管理需要建設數字化校園,建立一個高速、寬帶、安全、可靠,遍布全校各個角落的多媒體網絡平臺,并將其作為溝通組織、溝通個人的橋梁和手段,同時做好與校外聯系的接口,讓高校師生能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范圍的信息資源,實現校內外信息和知識的無縫連接。

其次,高校知識管理必須重視圖書館、實驗室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它們是高校知識傳播和知識創新的基地。要充分重視圖書館的知識采購、實驗室設備更新工作,積極引進并開放最新的知識資源和知識資產,為師生打造一個方便、快捷、舒適的知識獲取途徑,為校內知識創新和師生進步奠定基礎。

4.3使用高校知識管理技術

4.3.1知識庫

知識庫不是簡單的集合和復制教師已有的那些知識,而是要把各種各樣的知識源涵蓋進去,需要對散亂的知識變成結構化的、關聯化的、類別化的、全面化的知識組合模塊。除了把從各種數據庫、資源庫、網絡站點、教師、教師團體擁有的知識取出來之外,還要進一步對它們進行挖掘提煉,設計相應的知識分析和知識挖掘功能,將計算機技術和教學與科研過程緊密結合起來,除了管理教師知識之外,還要作為一種知識的輸送工具將知識發送給其他知識工作者。

4.3.2知識地圖

在知識庫的基礎上,高校實施知識管理還需要建設知識地圖加以輔助。知識地圖是一種知識(既包括顯性的、可編碼的知識,也包括隱性知識)導航系統,并顯示不同的知識存儲之間重要的動態聯系。知識地圖的作用是有助于知識的重復利用,防止知識重復生產,節約檢索和獲取時間;發現知識孤島,并在他們之間建立聯系,以促進知識共享;發現組織內部能有效促進學校的非正式團體;為知識項目評估提供基礎等[15]。

4.4完善高校知識共享的促進機制

4.4.1激勵機制

為促進知識共享和知識創新的實現,高校需要制定公平、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以此為基礎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注重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的有效結合,從成員的實際需求出發建立完善的團隊激勵體系,如把教師的工資、獎金與教學質量、科研成果直接掛鉤,實行對知識傳播和創新的獎勵,不僅從業務活動的完成方面考核教師,還要把對組織業務知識的發現和積累作為考核內容[16]。本文以上工作的關鍵之處在于如何準確、合理的衡量知識共享的“量”和“質”,有待深入研究。

4.4.2風險約束機制

知識共享是有風險的,尤其那些知識總量比較領先的成員風險更大,他們對知識共享的顧慮也更多,因此要通過建立知識保護機制、知識損失補償機制來消除成員的顧慮。要在高校范圍內建立合理的監督機制防范知識的“被泄露”,建立有效懲罰措施約束“搭便車”和機會主義行為。

4.4.3知識產權制度

高校實施知識管理必需建立完善的高校知識產權制度,一方面可以減少高校知識創新的不確定性,避免重復開發;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高校知識創新成果的轉化和流動,促進高校與企業事業單位的聯姻,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更好地發揮高校的技術優勢,形成高校知識創新體系的良性循環,調動知識創新的積極性。

4.5優化知識管理組織結構

任何管理思想和理論的實際應用都離不開組織結構的相應變革,高校知識鏈管理也需要對現有的組織結構和業務關系做出調整。包括:

4.5.1精簡組織部門,簡化業務流程,統籌規劃知識管理部門結構

高校傳統組織部門劃分是以專業分工為基礎的,分工較細致,有利于發揮不同專業人員的優勢,但是也延長了知識流的長度,使知識管理工作的手續和業務流程更加繁瑣,因此,本文認為,開展高校知識管理有必要對原有組織結構進行適度精簡和優化,對那些與高校組織目標的實現沒有顯著或直接關系但卻占用組織資源的業務活動進行精簡、合并或業務外包,同時利用知識管理技術平臺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知識資源高度集成,實現知識的無障礙交流與共享。

4.5.2組建交叉學科和橫向團隊

高校主要以橫向院系作為組織基本單位,這是處于教學活動和學生管理的特殊需要,但是這無形中也是教師之間、學科之間、專業之間、師生之間聯系的主要障礙。在當今跨學科研究日漸盛行的趨勢下,優化高校組織結構,組建交叉學科和跨組織團隊,實現文、理、工、法等學科和專業的的互通、互聯、互助,能有效改善知識獲取、知識共享、知識創新工作的實現,從而有利于各學科的共同發展。

5結束語

隨著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知識對于組織的重要性將與日俱增,知識創新是組織發展的核心動力,因此,知識管理工作也將成為組織生存和保持競爭優勢的關鍵活動。盡管高校一直是知識最密集的機構,但是高校的知識資源同樣也缺乏全局性的、系統的管理。教務、科研、招生、就業、學院、圖書館、檔案館等各部門所掌握的知識資源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共享,學院之間教學合作、學科之間的研究協作、普通師生與專家之間的交流等活動受到各類因素的阻礙,嚴重影響高校知識積累和知識創新的進程。本文以知識鏈理論為基礎,從構建高校知識鏈模型入手,提出基于知識鏈的高校知識管理框架體系,并制定相應的知識管理策略,為高校知識管理實踐提供重要參考。

參考文獻

[1]夏晶.知識管理創新模式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5.5.

[2]郁義鴻.知識管理與高校競爭力[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3,(4):1-4.

[3]宋作玲,劉志海.高校知識管理的行為研究與技術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7):134-137.

[4]周東升,趙亞萍,程艷旗.基于知識共享的高??蒲袌F隊知識管理系統[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4):250-252,255.

[5]王瑩,華光,劉曉光,等.高??蒲袌F隊知識管理的要素、過程與模式[J].中外企業家,2010,(16):180-181.

[6]徐敏.高校知識管理綜合評價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0.6.

[7]王濟干,龔海燕.高校創新管對知識共享場的培育與評估[J].閱江學刊,2010,(2):61-66.

[8]唐淑蘭.高校知識管理成功實施的關鍵因素研究[J].職業教育,2012,(4):199-201.

[9]溫有奎,徐國華.知識鏈管理研究[J].情報學報,2004,(4):77-82.

[10]C.W.Hollsapple,M.Singh.The knowledge chain model: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1,(1):77-98.

[11]Prost G.Managing knowledge:Building blocks for success.New York:Wiley&Sons Ltd,1999.

[12]劉冀生,吳金希.論基于知識的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知識鏈管理[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版,2002,(1):68-72.

[13]張悟移.供應鏈企業知識鏈管理模型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06,(12):52-56.

[14]徐建鎖,王正歐,李淑偉.基于知識鏈的管理[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133-136.

[15]樂飛紅,陳銳.企業知識管理實現流程中知識地圖的幾個問題[J].圖書情報知識,2000,(3):15-18.

[16]尚慶琛,覃正.基于知識鏈的高校業務活動優化方法與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9,(4):146-149.

(本文責任編輯:孫國雷)我國圖書館法律法規體系化建設研究

收稿日期:2013-04-15

作者簡介:王珊(1980-),女,資源共享部副主任,館員,研究方向:數字圖書館建設與圖書館法研究,發表論文數篇。

競合與超越:對圖書館2.0時代公共圖書館的反思

收稿日期:2013-03-24

作者簡介:高斌(1978-),男,館員,研究方向:數字資源的統計學研究。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針對現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江蘇省關于新形勢下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知識產權工作的有關意見,提出相關措施:提高戰略認識,激發知識產權創造活力;完善專利制度,優化知識產權管理體制與機制;優化專利結構,強化知識產權價值導向;加強專利推廣,創新知識產權轉化機制。

關鍵詞 高校;知識產權;專利

Research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Universities: Taking Jiangsu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GAO Guangzhen, ZHANG Yongwei

mechanism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ptimize the patent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trengthen the patent promotion, and innovat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llectual property; patent

1 前言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創新驅動發展并輔之以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成為戰略選擇。高校具有雄厚的科研實力,逐步成為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源頭,高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步提高,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取得顯著進展。2016年,江蘇省專利創造數量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專利質量進一步提升。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36 015件,同比增長83.09%。高校專利申請數量也逐年提高,已經有了質的飛躍。2016年,東南大學以專利申請量2704件排名全省高校第一,進一步說明江蘇高校越來越重視專利申請和對知識產權的保護。

調查顯示,雖然高校在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上發揮獨有的優勢,但在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轉化運用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高校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2 高校知識產權管理現狀

專利申請數量不斷增長 2016年,江蘇省知識產權創造取得新進展,高校作為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也逐年提高。江蘇省專利信息服務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省大專院校申請量排名前十的學校,專利申請量都在千件以上;排名第一的東南大學,專利申請2704件,其中發明專利2526件,占總申請量的93.4%。江蘇省大專院校2016年專利申請前十名如表1所示。

管理過程逐步規范 在我國,高等學校逐步成為知識產權的生力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總量逐年攀升。絕大多數高校已經認識到知識產權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知識產權管理和保護機制逐步規范。

1)江蘇省高校設有知識產權管理機構,把研究過程中取得的科技成果通過申請專利、登記軟件著作權、注冊商標等方式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突出的學校如江蘇大學,以知識產權為特色,目前已構建全方位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以江蘇省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為核心,以知識產權學院以及相關學科方向為支持,以實體運營機構——江蘇匯智知識產權服務有限公司為依托。

2)江蘇高校有較為完善的內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如《東南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規定》《江蘇師范大學專利管理辦法》《南京師范大學專利基金管理使用辦法》《南京理工大學知識產權管理辦法》《鹽城工學院專利管理暫行辦法》。

3)江蘇大部分高校通過招標代理公司提供知識產權事務服務,如東南大學遴選南京經緯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南京眾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提供代理服務。

專利成果轉化初見成效 隨著國家對高校知識產權的重視,除了專利申請,專利轉化也有了實質性發展,高校通過建立技術轉移中心、校企合作等方式來實現技術轉化、深度開發、合作開發。目前高校專利技術轉移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1)高校自辦企業,直接將專利進行轉化;

2)高校直接把專利權轉讓給企業,企業向高校支付一定的轉讓費;

3)高校以專利入股作價,與企業合作進行專利技術的產品開發[1]。

江蘇省高校大都設有專門技術轉移部門負責成果轉化,江蘇省共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45家,其中高校已建有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共計25個,總數位居全國省市第一。高校還通過建立校企產學研聯合研發中心來積極促進專利成果轉化,例如:東南大學成立“東大—米谷大數據聯合研發中心”“東大—國電南瑞能源管控聯合研發中心”“東大—永剛冶金新材料聯合研發中心”等,江蘇師范大學成立“江蘇師范大學—貝斯康藥業聯合研發中心”“江蘇師范大學—科諾激光技術研發中心”“江蘇師范大學—蘇州安潔科技研發中心。

根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南京大學專利出售10件(總金額192萬元),東南大學專利出售六件(金額175萬元),中國礦業大學專利出售四件(金額47萬元),河海大學專利出售12件(金額49.5萬元),江南大學專利出售86件(金額650.9萬元)[2]。

3 目前存在的問題

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由于受傳統教育理念和科技管理機制的慣性影響,部分高校的管理者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存在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在知識產權受到侵害時無法采取有力措施來維護的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每年總有數量甚多的各類科研成果產出,這些成果在沒有申請專利的情形下,就以論文專著、成果鑒定、申報獎勵的形式發布,致使處于無保護的狀態。

2)專利維持年限低,教師為了科研考核、職稱評聘、項目結題等原因申請專利,用完后就不交費維持了,導致很多專利失效。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2015年,高校發明專利授權2.99萬件,但質量一般比較低,平均維持年限是六年,這與發明專利保護期20年相比,相差甚遠。

3)科研人員攜專利出走、私自與其他企業合作研發科技申報專利等,導致知識產權流失。

知識產權管理體制有待完善 高校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創新和知識創新的陣地,建立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規范管理體系勢在必行。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高校沒有將知識產權作為重要的競爭性資產來管理,處于外在有序、實際無序的管理狀態。

1)知識產權戰略意識方面,缺乏總體發展戰略與規劃。

2)知識產權管理機構設置方面,大多數高校設有專門的知識產權管理部門,但還有一些高校直接將知識產權管理合并到科技處或科學技術研究院,不利于對專利進行申請、維護、轉化、運用等系統化管理。

3)知識產權管理人才方面,管理者缺乏專業的知識產權知識,僅有少數學校的管理者有專利代理人資格證書,導致無法科學系統地對知識產權做出保護,在專業能力上有局限。

4)專利保護制度方面,高校缺乏嚴格的保密程序,有些校內科研機構的管理沒有統一規范,高校的科研人員與合作單位的合作合同簽訂過程不規范,與學校、學院簽訂合同的都有,合同范式不統一,缺乏必要的知識產權條款約定,出了問題后很難追責,這些都導致專利流失。

5)專利運營機制方面,缺乏專門的專利運營機構,無法科學地對專利進行評估作價,知識產權的價值被輕視,轉化程度低。

專利結構有待優化 表2給出中美高校2015年度專利授權量前10名的統計情況。由表1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專利授權量前10位高校2015年平均授權1129件,美國授權量前10位高校平均授權193件。而統計顯示,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這說明在我國的授權專利中功利化權利比例高,數量至上,缺乏質量關注。

科技成果轉化率有待提高 根據發改委發布的數據,我國科技成果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轉化的問題十分突出。我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1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40%的水平。

1)部分高校專利申請不重視市場導向,重“量”不重“質”,為申報項目、評職稱、科研考核而申請專利。

2)一項科技成果從選題、研發、中試、轉化直至應用于生產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來支持。由于過分追求眼前利益,導致某些原本可轉化為經濟效益的專利因“孵化時間”不充分而過早“夭折”。

3)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人才不足。調查顯示,對于“是否有意愿去創業”的問題,只有不到20%的人表示可以創業,從事科技成果轉化。鼓勵引進知識產權工程師、技術經紀人等專業人才,強化團隊隊伍建設,提升層級,實現規范、有序的一體化專業管理。

4 管理對策建議

提高戰略認識,激發知識產權創造活力 2016年,江蘇省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和創新型省份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40條政策),要實現科技強省建設目標,要求更加重視知識產權,提高認識。

1)做好高校領導層的觀念灌輸與管理培訓,在學校的發展規劃中將保護知識產權歸納到戰略地位高度[3],建立校級領導分管知識產權工作的管理體制機制。

2)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強化知識產權管理隊伍的基礎素質,強化知識產權通識教育,開展知識產權科學研究,集聚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

3)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針對科研人員,要持鼓勵態度,合理分配收益[4]。高校應根據社會發展和市場要求,積極將知識產權納入發展戰略中,在一定時期內創造更多的核心專利。以江蘇大學為例,該校的知識產權戰略意識超強,學校自身做出知識產權目標規劃、戰略部署,集中指導學校在著作權、標識、商標等方面發展,建立了知識產權研究中心和運營機構,這是值得學習的。

完善專利制度,優化知識產權管理體制與機制 規范知識產權管理的全過程。

1)完善立項審批備案制度,在科研活動開題前,進行立項查新,嚴格把關專利項目,避免重復工作,造成資源浪費。

2)完善專利資助獎勵制度,對于高價值專利、PCT申請進行資助,對授權發明專利進行獎勵。

3)完善收益分配制度。知識產權具備很高的應用價值,在一定的轉讓后,會有相應的經濟收益,對于這部分價值,管理部門兼顧學校、院系、成果完成人和轉化機構等各方利益,制定知識產權成果受理分配辦法,并在校內公開。

優化專利結構,強化知識產權價值導向 高校要優化專利結構,鼓勵高價值專利研發、產出。

1)設立專利基金,鼓勵教師開展原始創新,在科學技術前沿獲取具有戰略儲備價值的知識產權。

2)加強對科研項目的過程管理,開展知識產權分析預警,進行知識產權布局。

3)支持高校與企業協同創新,創造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專利。

4)加大對優質發明專利、PCT專利的獎勵力度,促進高價值專利產出。

加強專利推廣,創新知識產權轉化機制 高校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強專利成果的推廣轉化。

1)加強專利成果的推廣工作:積極推進與地方政府及企業的產學研合作及技術轉移活動,加強專利成果的推廣工作。

2)充分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積極探索高??蒲腥藛T在職創業、離崗創業有關政策,鼓勵科研人員離崗創

業;制定政策鼓勵學??萍汲晒ㄟ^合作實施、轉讓、許可和投資等方式,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完善高校與推動成果轉化相關的制度文件,如職稱評定、科研獎勵、崗位和學院(部門)考核、經費使用等相關管理文件,用政策來吸引、鼓勵、引導廣大科研人員將精力投入到科技成果轉化上來。

3)建立有效的成果評價和價值評估機制:通過建立成果評價機制,可以為學??萍汲晒脑u價和轉化行為提供一個公平合理的標準和依據,引導、激勵和保障成果轉化的有序進行,有效防止學校國有資產流失;制定學??萍汲晒▽@﹥r值評估辦法或科技成果(專利)價值確定辦法,逐步規范科技成果評估流程,為學??萍汲晒芾砼c轉移轉化提供支撐;有條件的高校根據規定,利用自身優勢建立知識產權評估機構,為知識產權交易、投資、質押等活動提供支撐和服務。

參考文獻

[1]李言軍,周銀虎,鄭慧.駐濟高校知識產權工作現狀及研究對策[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4(3):17-2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6年高等學??萍冀y計資料匯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2):222-225.

[3]劉雙清,伍小松,王奎武,等.地方高校專利管理與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實踐和思考: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32):280-281.

[4]韓興.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問題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9(1):40-44.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高校及企業對學生的要求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了解理論知識,更加側重對知識的運用和實踐。目前,我國高校實訓課堂存在一些固有問題,必須更好地改革經濟管理本科的實訓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環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方面做出一定努力。

[關鍵詞]實訓教學;經濟管理;教學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2.104

1     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訓教學的特點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實訓課程更加側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講授主要建立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通過實訓課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到實際運用中。同時,教學方式逐漸發生變化,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實訓課程主要運用小組教學方法。在實訓課的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不再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以學生分組實踐探討的方式展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現階段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訓課程的教學工具也不斷更新變化,開始應用教學仿真軟件,并積極進行實驗。

2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本科高校實訓教學現狀

2.1   學生對實訓教學的參與程度不深

實訓課程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調查中發現,黑龍江經濟管理學院非常重視實訓教學,不僅加大了對實訓教學的設備投入,還優化了實訓教學的課程內容,以積極應對新時代背景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實訓教學中,學生是實訓教學知識真正的接受者和參與者,他們對學校實訓教學的態度尤其關鍵。由于學生素質存在差異,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實訓教學對自己工作技能的重要性,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足,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參與實訓教學,不能充分發揮學校實訓教學的作用。同時,學生對實訓教學的興趣和認同度不高,還影響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程度。

2.2   實訓教學的內容與教學脫節

黑龍江經濟管理學院的實訓課教學模式,主要涉及實訓課程相關學習目標設定、實訓課程相關教學內容安排、實訓課程相關教學流程設計、實訓課程教學方法選擇等。目前,學員實訓教學課程內容主要是運用各種仿真軟件實踐理論知識,以鍛煉學生實際運用的能力。實訓課程的時間設計是16個學時,占課程總學時的30%左右。實訓課程的項目內容并不是絕對確定的,可能出現臨時調整的情況。通過訪談了解到,目前學校實訓課程的教學并沒有細分模塊,欠缺企業師傅的指導,主要以專業教師指導為主,導致實訓課程內容與課程理論知識結合并不緊密,存在實訓與教學脫節問題。由于實訓課程與典型工作任務之間的差距過大,只有專業教師指導,沒有企業能工巧匠的支持,將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和實踐運用的難度。學生很難通過實訓教學提升個人的職業素養,不能深刻認識和理解理論知識原理,且實踐能力鍛煉非常有限。

2.3   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與質量評價不佳

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評價主要是對學生課堂的參與程度和積極性、學生對實踐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小組組織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等進行評價。課堂實訓教學開展需要建立在充分理解課程基礎理論知識上,但部分學生學習理論知識時,未能充分理解專業知識,很難掌握實訓課程,影響了教師實訓課程教學的進度。教學質量評價則主要是對專業教師課程目標確定、課程內容設置、課程教學方法安排、課程教學成效等多方面的評價。目前,黑龍江經濟管理學院的實訓課程還沒有構建完善的教學效果評價與質量監控體系。一方面,對于學生參與實訓課程的學習效果,包括學生對教師演示的理解程度、實訓方案討論比較的過程、實訓方法的掌握水平、關鍵問題的處理能力、現場完成實訓項目的具體情況等,沒有建立綜合評價機制,而是采用粗放型的考試方式,無法真實反映學生的實訓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教師的實訓教學質量水平缺乏全面的考核指標,包括課程內容的連續性、教學指導的有序化、實訓方向指導、關鍵問題指導等方面的評價,不能及時客觀地評價和反饋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師教學質量,導致實訓教學不能在內容評價、過程監控和效果反饋的基礎上實現持續優化。

3     黑龍江省經濟管理本科高校實訓教學的改革策略

3.1   改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應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訓課程的互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真正學會并應用知識。同時,教師需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提高學習效果。實訓教學課堂環境創建十分重要,對學生學習和運用知識具有重要作用。在課后,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學習的不足之處,幫助他們學習。學校也可以鼓勵學生多多參與實訓類活動和比賽,幫助學生更好地鍛煉自身的組織能力和動手能力。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更好地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提高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相關經濟學知識。在實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應更加注重引導學生的學習思維,用提問的教學方法,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并主動參與。在實訓課堂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小組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每位組員各司其職,真正發揮自身的優勢,幫助小組更好地完成任務,實現小組目標。同時,還要避免個別學生搭便車情況。在完成小組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運用小組代表發言的形式,讓不同的小組比較和探討實踐結果的異同,更好地了解專業知識運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在研究中,學生不能發現其中的經濟規律,教師則要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引導他們主動思考。在實訓課堂完成之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更好地總結實訓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3.2   持續更新和優化實訓教學的課程內容

在實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實訓課程相對固化,相關內容并沒有根據時代變化的新要求進行相應的改變和更新。因此,教師在開展實訓教學時,需要及時更新實訓教學內容,以更好地滿足教學需求和培養人才的需求。在實訓教學內容設置上,教師需要充分考慮經濟管理相關專業知識的特點,設計更加符合實訓要求的課堂教學內容,利用互聯網平臺和相關技術,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鍛煉相結合。例如:在管理學等相關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形式,利用ERP沙盤管理模型進行教學,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新的理論知識。教師在編寫實訓課堂指導計劃書時,需要更加注重內容設計的合理性,進而幫助學生提前預習實訓課程,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實訓課堂,真正鍛煉他們的實踐能力。

3.3   建立健全實訓教學評價體系

實訓課程的設計目標是幫助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更好地理解經濟管理方面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區別于理論課程教學,實訓課程教學需要借助相關實驗室完成教學,想要更好地開展實訓教學,需要學校加強監督。實訓課程的評價主要涉及對該課程學習內容的評價、對該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等。對于實訓課程學習內容的評價,主要參考實訓課程內容設計是否具有連貫性和綜合性,是否能夠真正鍛煉學生在課堂學習知識,并提高相應的實踐能力等。如果實訓課程內容與所學理論專業知識脫節,則實訓教學將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對于實訓課程教學過程的評價,主要表現為教師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其中,教的教學主要涉及實訓課堂演示、案件分析、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及實訓結束后的總結等;而學生的學習過程則主要涉及學生參與實訓課堂的程度、學生鍛煉實踐能力的過程等。通過完善實訓課程學習過程評價體系,可以更好地衡量該課程的教學效果。此外,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反饋的評價則主要以實習報告的形式體現,在實訓課程中,需要加強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過程的有效監督,以更好地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4     結 語

在實訓教學的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實訓教學是一門綜合性比較強的學科,需要教師和學生充分配合,進而實現有效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涉及實訓內容、實訓方法、實訓評價和實訓效果反饋。只有認清實訓教學的現狀和特點,發現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才能幫助教師和學生長遠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董曉紅.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研究——評《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研究》[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8(6):2,115.

[2]黃莉,賓薇薇.應用型本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與實踐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55):64-67.

[3]魏開偉.職業能力培養視角下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創建研究[J].鄂州大學學報,2019(3):90-92.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 新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源成為知識經濟社會的第一資源。針對新經濟時代的資源管理問題,企業提出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相對于企業而言,高校進入市場經濟較晚,人力資源管理相對滯后,因此,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對于高校的借鑒意義就十分明顯,筆者將從兩者的互通性入手,分析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影響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并從中得到的啟發。

關鍵詞 企業 高?!∪肆Y源管理 影響

新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促使人力資源上升為新經濟的主體,人才資源成為人力資源中的核心。高校歷來是人才資源大量聚集的地方,如何適應當今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充分發掘人才資源的內在潛力和創造性,使人才大量涌現和人盡其才,促進高校自身得到持續快速發展,關鍵就在于重視人才和機制創新。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歷史、社會以及高校自身的原因,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難以適應現代市場改革與發展的客觀需要。為保持高校穩定,真正理解和實施人力資源管理,必須以適應市場需求為導向,樹立現代的人力資源管理觀念。因此,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借鑒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下面筆者將從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如何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策略作簡要概述:

1 新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本質上有互通性

當前,高等教育作為服務貿易的一種形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商業或產業的屬性。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高校成為知識生產再生產的重要基地,其產品作為全社會的智力之源、發展之基,自然它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推上社會發展的中心舞臺,故也有人稱高校是哺育知識型的企業。而當前高校所面臨的產業競爭、知識競爭,歸根到底都將化為其培養出的人才的競爭,簡單的說,教師素質和職業道德的高低決定其培養出來的學生的質量,“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與企業一樣,圍繞如何調動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和促進教師自由全面發展”的新型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必然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

2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引進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的必要性

在新經濟時代,知識成為十分重要的資產及競爭差異性因素,高校作為一種傳遞和運用知識的組織,這決定高校管理方式也必須發生重大變化。主流的管理方式主要體現為以下幾方面:一是教職工價值觀的轉變問題。教職工更加注重個人權利的保障和個人價值的體現;二是組織結構的改變。由傳統的功能型的垂直式組織結構,轉變為更強調團隊合作的扁平結構;三是管理模式的改變。由從上而下的集中式規劃和控制為主,改變為授權、責任、績效為主;四是管理角色的改變。中層管理從“督導”改變成“輔導”的角色,高層管理從“領導”改變成“規劃”的角色;五是績效評估的改變。從目標管理為主,改變為效果的管理,個人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等也納入績效評估范圍。

這些重大的變化使得傳統的人事管理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高校管理的要求。目前,國內很多高校業已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急迫性,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由于受體制和傳統管理觀念的束縛,需要一定的過度期,這些新的管理模式只得其“形”,未得其“神”,并不能百分之百的發揮功效,例如重視人才只是重視人才資源的引入,但未重視人才資源的發展;情感因素依然導致不公平競爭現象的經常發生;用人新機制導致的同工不同酬和人力資源流動不暢等問題。這些都嚴重阻礙了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新理念的有效推行。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正是應新經濟時代各種變化的新生產物,具有創新性及可行性,適應新時代的腳步,引進并借鑒其精華,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有著深遠的影響。故筆者認為必須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理念和新策略,取其精華來填補高校的不足并引導高校獲取成功十分必要。

3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影響下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

當前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新策略可分為以下幾點:第一,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重視培訓管理,提高人力資源整體素質;第二,擴展人力資本,重視培訓管理。第三,建立科學有效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實現人力資源資本價值的最大化。第四,要建立學習型組織,注重人際氛圍的和諧管理等?,F代高校根據自身特點,緊緊依靠這些理念和模式做出相應的調整。

3.1觀念的轉變,樹立“以人為本、以教師為中心”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當前高校人力資源管理面臨的形勢越來越復雜,市場的不確定性、人們需求的多樣化與個性化、制度創新的壓力和人員的流動性正日益困擾著管理者們。加強人力資源管理對提高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高校以企業“以人為本”的概念為引導,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逐步從“強制性”轉向“誘導性”,加強對人本身的探索,從“管人”轉變到“以人為本”,從單一性、統一性的管理方式向多元化、差別性的管理轉化。

在高校,“以人為本”的關鍵就是以教師為本,營造“尊師重教”的氛圍,始終堅持尊重教師的意愿、了解教師的需求、激發教師的能動性和創造性。同時通過引入教職工參與高校發展目標和戰略的制定,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潛能和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3.2實行有效的激勵機制

現代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從自身實際出發,逐步探索適應于自身發展的有效激勵機制,開始對從事創造性活動的高素質教職員工采取注重激勵過于控制的原則,實行了多樣化的有效激勵措施:一方面是物質上有獎勵、精神建設上更注重使教職員工感到精神上的愉悅,包括被信賴和受關心,幫助教職員工不斷豐富自己,使自己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建立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的教師考核制度,重點考核“師德”和科研教學實績,考核結果作為續聘、緩聘、解聘、增資、獎勵和職稱評定的重要依據。建立重業績、重貢獻,向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以崗位績效工資為主體的分配激勵機制,通過完善校內人事分配制度,形成有利于高??沙掷m發展,有利于吸引和穩定人才的競爭激勵機制。

3.3合理配置人力資源

教職工與工作崗位的配置問題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高校在選人、用人等人力資源配置方面以企業戰略為著眼點,打破人員身份、地域界限,特別是對發展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和高級技術人才,不拘一格,大膽引進,同時采取竟聘上崗等方式對高校內部人力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所謂配置,就是將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其對于高校的發展卻有著重要的影響。目前,高校人力資源的配置已經開始著力從三個方面把握:(1)結構不斷合理化,考慮個人因素更要考慮群體素質,各取其長,優勢互補。強化定編、定崗、定員的作用,因事設崗,因崗設人。頒布實施崗位設置與人員聘用方案,實現教職工與崗位的和諧與匹配;(2)發展

繼承原則和交流原則,高校內部人力資源的配置進行適當交流,兼顧發展和繼承;(3)企業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產生的相配套的人事管理體制-人事代理引進高校,有利于學校落實用人自主權。學校所需的各類人才,通過市場進行合理配置,而把那些不勝任工作的人員和富余人員解聘或辭退,使人員能進能出,從而減輕學校的負擔。

3.4建立學習型組織,構筑和諧校園文化

在新經濟時代,人才是高校文化和管理的核心,高校的發展需要企業創新的理念來驅動。人力資源管理特別強調與員工的交流,重視組織觀念文化和凝聚力,由此高?,F代人力資源管理勢必要致力于樹立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建立學習型組織。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比你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的能力,“哪個組織學習得快,哪個組織就能生存并贏得競爭優勢”,它既是人力資源管理創新的手段,也日漸成為人力資源管理本身的內容和目標之一。

現代高校正逐步完善一個團隊性、包容性和融洽性的和諧校園文化,并著力創造有利于每位教職員工創造力發揮的文化氣氛,有利于知識共享的學習型組織;為此,高校領導積極提倡雙向溝通,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同時,承認價值的多樣性、差異性和文化的多元性、跨國性;實施五年計劃,鼓勵教職工努力為高校發展提供創新性的建議與方案,增強高校的適時學習能力。

4 啟發

我們知道,人力資源管理要為高等院校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承擔責任,以企業為例,高校在借鑒和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學眾家之長補一己之短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有效的武器,這對未來高校不斷地發展起到很大的促動作用,更加有信心面對當前及今后仍不斷會出現的人力資源管理的問題。同時,我們必須承認,面對21世紀的高等教育發展嚴峻的挑戰,中國高校改革的力度、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仍然不夠,必須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大膽改革,與國際接軌。從高校借鑒企業新理念過程中,筆者認為還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更加體現“以人為本”,加強基本條件建設,保障人才穩定。例如,教職工配偶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地方高校能否成功引進人才的關鍵,必須以情動人,變劣勢為優勢,妥善高層次人才安置家屬、親屬的工作,讓人才有歸屬感,安心開展科研教學工作;(2)加強與地方政府及相關機構的聯系,為在校教師創造更加優良的社會環境,提供優惠政策、補貼政策,加強社保、住房方面的保障,改善人居環境,為新引進教師提供更實際的便利;(3)著眼科研能力,加大科研學術團隊建設的力度,出臺“學術團隊建設計劃”,重點投入,重點扶持,為著力建設結構合理的優秀學術團隊提供人員保障,打造有利于優秀人才成長的人才高地;(4)不斷優化機制強化履職考核和聘后管理,實現教師職務由身份管理轉向崗位管理,由重身份、重評審、重資格轉向重崗位、重聘任和重績效考核,建立有利于促進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教師職務聘用制度。重視能力定位的原則,依據能力設定崗位,實行“能力定崗”;(5)聘用“雙師型”教師,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市場需求,構建師范性、應用性和技能性人才培養計劃,聘任(聘用)一定比例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擔任專兼職教師,提高持有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教師比例,讓他們把不凡的技能、過人的專業水平帶給學校,充實學校的實力。(6)重視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F代高等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要實現這一目標,重要的是要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我們始終相信從企業借鑒中獲取豐富經驗的高校已經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從社會方方面面中吸取精華為自己加磚添瓦,最終達到提升高校競爭力及其可持續發展能力的目的。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5篇

科研檔案是人們在進行科學活動時對具有價值的文字、圖片、數據、聲像進行的記錄, 高??蒲袡n案是高??蒲谢顒拥恼鎸嵱涊d, 直接反映了該校的學術水平, 并為高校的后續科研活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因此, 高??蒲袡n案的管理工作對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 高??蒲袡n案管理工作現狀

2.1 高校對科研檔案管理工作不夠重視

部分高校在科學活動結束后并沒有對科研檔案進行完整的整理歸檔, 使得不少科研資料存在丟失或者不完整, 給后來的借閱參考造成較大的阻礙。主要原因是片面注重科研成果的發表以及實踐, 忽視對科研活動過程的記錄, 再就是部分科研人員將科研檔案視為自己的所有物, 高校方面聽之任之, 使得不少科研資料存在丟失或者不完整。

2.2 高??蒲袡n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很對高校在科研檔案的管理工作上與其他人事檔案等管理工作混為一談, 只是注重表面上的分類管理, 使得高??蒲袡n案管理缺乏系統性, 出現各種檔案、文獻的混亂現象, 給后續的整理分類工作造成較大的阻礙。

2.3 高??蒲袡n案的開發利用程度不夠

長期以來, 很多高校對科研檔案進行整理后就束之高閣, 忽視其對高校發展的潛在作用, 使得科研檔案并沒有真正發揮自身具有的知識價值以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創造;再就是部分高校的觀念比較落后, 對于一些科研檔案持孤芳自賞的態度, 片面強調科研檔案的保存價值, 對其本身的文化價值并沒有充分的開發利用。

3 知識經濟背景下對高??蒲袡n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3.1 完整性要求

保護科研檔案的完整性是進行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原則, 在進行科研檔案的整理工作時, 一方面要對檔案的數量以及成分進行統計保存, 避免分散和遺漏的現象, 另一方面對檔案之間的歷史聯系進行整理, 避免人為地割裂, 以免造成損失。

3.2 安全性要求

高校的科研檔案對高校來說是極其珍貴的科研活動記錄, 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該高校的學術水平, 有些科研檔案的某些內容對現階段的科研活動還具有促進作用, 所以科研檔案的安全性是在進行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時首先要注意的。一是要避免人為因素和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檔案損壞, 二是要預防檔案不法分子偷取泄露機密。

3.3 科學性要求

傳統的對檔案的整理和保管工作已經不能適應現階段高校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 隨著檔案數量的增多以及技術性的增強, 更需要運用現代的科學理論和技術方法對檔案進行護理, 有必要建立系統平臺對科研檔案進行科學化管理。

3.4 規范性要求

現階段的高??蒲袡n案管理系統與其他文獻的管理系統也有著密切的聯系, 在高??蒲袡n案管理工作的規范性要求之下, 檔案管理系統與其他文獻系統需要統一進行管理, 協同操作, 實現信息的傳輸以及共享。

3.5 經濟性要求

經濟性要求就是要在科研檔案的管理工作建設中保證工作質量的同時盡可能地減少資金投入, 節省運營成本, 避免出現資金緊張的問題。

3.6 現代化要求

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中一般是人力對檔案進行分類整理, 費時費力, 現代化技術的興起可以在檔案的管理工作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復制技術等等提高檔案管理工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滿足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現代化要求。

4 知識經濟背景下高??蒲袡n案管理新思路

4.1 加強對科研檔案的重視

加強對高??蒲腥藛T的培訓, 強化高??蒲腥藛T的檔案意識, 促使檔案人員能夠正確對待科研成果的記錄和保存。同時高校方面要積極實現科研檔案的整理保管, 選出責任心較強的檔案保管人員進行歸檔處理。

4.2 完善高??蒲袡n案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高??蒲袡n案的管理制度, 依據規定保護科研檔案的知識產權和檔案的開發利用, 檔案管理工作中要明確崗位職責, 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 建立獎懲制度, 調動檔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 促使檔案管理工作能夠積極維護檔案的安全性, 避免機密泄露。

4.3 加強對高??蒲袡n案信息的開發利用

科研檔案中的科研成果不應該僅限于保存, 高校的相關管理人員要創造一個積極對科研檔案進行開發利用的學習環境, 對其中富有知識價值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利用, 但對其中涉及科研工作者隱私的信息要注意保密。高??梢越柚蒲袡n案中的有效成果進一步提高高校的科研水平教學質量。

4.4 運用網絡技術實現高??蒲袡n案的現代化管理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進步, 高校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更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積極利用信息時代所帶來的先進技術手段, 利用計算機技術、復制技術、掃描技術以及縮微技術等等對高??蒲袡n案的管理工作實現現代化的管理。主要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科研檔案的電子化, 便于檔案的管理分類以及查詢工作, 再就是可以開展網上科研檔案的信息咨詢服務, 提高服務質量等等, 這些都是能夠有效提升科研檔案管理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5 結語

綜上所述, 高??蒲袡n案的管理工作是現階段高校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工作, 而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對科研檔案的記錄與保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 高??蒲袡n案的相關管理部門正不斷強化科研工作者的檔案意識, 不斷完善高??蒲袡n案管理制度, 在實際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中不斷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現高效科研檔案管理工作的現代化管理, 同時不斷加強對科研檔案的開發利用以此實現高校學術水平的進一步發展。

摘要: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 知識經濟時代逐漸到來, 其具有的知識化、信息化、網絡化等特點不斷影響著人們的思維發展方向, 對產業的發展轉型也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知識經濟的發展當然也離不開教學科研成果的不斷進步,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 科研檔案所具有的知識儲備與傳播功能使其管理工作越來越成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下也對高??蒲袡n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對知識經濟背景下高??蒲袡n案管理工作的要求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具體的管理思路。

關鍵詞:知識經濟,高校,科研檔案管理

參考文獻

[1] 崔立影, 曲同寶.知識經濟背景下高??蒲袡n案管理新思路[J].黑龍江史志, 2011 (19) .

[2] 高宏偉.知識經濟背景下科研檔案管理新思路[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1 (19) .

[3] 孫玉嵐.高??蒲袡n案管理新思路[J].陜西檔案, 2010 (6) .

[4] 皮國梅.地方高??蒲袡n案管理新思路[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08 (21) .

高校檔案管理知識經濟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基于A股市場上具有高校背景的上市公司和非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對比,實證研究了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IPO表現。研究發現: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術創新因素方面存在形式上的明顯優勢,并具有更高的發行定價,然而,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后的長期表現沒有超過對比組公司;“高校背景優勢”未能有效地轉換為業績的高增長和股票的高收益。制度安排的缺陷是造成該結果的主要原因。

關鍵詞:IPO;高校背景;上市公司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除了承擔傳統的教育和研究職能外,大學越來越成為科技創新與技術進步的重要平臺。加強“產、學、研”的結合,促進知識、技術與資本市場的結合,已成為實現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戰略的重要支撐。大學及其研究人員借助多種途徑進入資本市場、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由此產生了許多依托高?;蚺c高校形成緊密關聯的上市公司。我們稱之為“高校背景上市公司”。 Damiano et al(2011)對其定義是:基于科研成果的資本化,或由高校教師基于自己的學術研究,創立并發展而成的上市公司[1]?;谥袊膶嶋H,本文將其定義為:主要股東為高?;蚩蒲性核纳鲜泄?,包括通過改制直接上市或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上市的公司。1993年1月,“復華實業”在上海股票交易所掛牌,揭開了高校背景公司成功上市的序幕。由于依托高校的特殊背景,這些企業更易獲得來自政府和學術伙伴的各種有形和無形資源的支持,更易被市場寄予更高的發展預期,更易獲得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作為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IPO市場表現?顯然,對此問題的回答將有助于人們更好地了解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IPO定價效率,深化對資本市場的認識,從而為投資者決策和資本市場制度建設提供有益的參考。

國外關于高校企業研究的一個重點是高校與企業“產、學、研”結合的模式。George et al(2002)實證研究了147個生物工藝學企業與高校的聯盟,結果發現企業與大學之間建立的合作能夠幫助公司減少研發費用,并獲得更高的創新產出,但并未給公司帶來更高的財務業績和經濟收益[2]。Hellmann and Puri(2002)基于手工收集在硅谷創立的企業數據,考察了風險投資對新公司發展的影響,結果發現風險投資與大量專業化措施相關,如人力資源政策和采用股票期權計劃,從而說明風險投資在企業創立和發展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Meyer(2003)針對“大學—企業—政府”這種三重螺旋的知識生產新模式,研究了在公眾支持和激勵機制下大學背景企業的發展,發現該模式并未促進大學背景企業的發展,但是促進了與學術相關的行為模式的發展,并對高科技中小型企業的增長模式產生負面影響[4]。Ensley and Hmieleski(2005)通過對具有學術背景上市公司和獨立上市公司進行比較后發現,在凈現金流和收入增長方面,前者要低很多[5]。Allen et al(2008)認為,大學創新能夠刺激經濟,促進產品開發,并通過創建新的產業來增加就業和創造財富,并提供了一個分析學術背景企業績效的框架[6]。

有關高校背景公司IPO狀況的研究還比較零散,尚未形成比較一致的結論。Bruton(2009)認為,具有學術背景的上市公司能夠向市場傳遞一些積極信號(如創立者威望、管理層特點、風險投資等),降低投資者對公司質量和發展前景不確定性的擔憂,從而有利于其IPO表現[7]。Higgins and Gulati(2006)發現,與大學相關聯的制藥企業對于新投資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8]。Shane(2004)發現,基于大學背景的企業比一般企業通過IPO上市的概率要高108倍[9]。Zhang(2009)發現,有風險投資支持的高校背景公司主要集中于生物和信息技術行業,具有更高的存活率,但是在完成IPO后在盈利能力和雇傭規模方面與其他公司并無顯著不同[10]。Damiano et al(2011)基于1995—2003年131家歐洲公司的實證研究認為,公司的學術背景可能被視為一種不可替代的、有價值的資源,從而增強投資者預期。具有學術背景的上市公司獲得了更高的市場估值;若管理團隊中包含高校職員,則IPO估值顯著提升;然而,這些公司的長期表現卻要差于一般上市公司,缺乏將“高校優勢”轉換為企業長期收益的能力。

目前國內相關研究很少,且僅限于考察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更好的經營業績。顧新等(2009)以2007年度滬深股市中20家高校上市公司為樣本,研究了高校上市公司與全國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業績差距,探析了高校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的原因[11]。官建成和江劍(2010)提出了高校上市公司“產—學”合作關系的模型,并發現高校上市公司的自主創新成果與相關大學的技術水平弱正相關,與經營業績不相關[12]。

上述文獻表明,目前有關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研究還比較薄弱,特別地,國內迄今尚未發現專門研究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表現的文獻。本文擬將基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數據,運用實證分析和比較分析法對高校背景上市公司IPO表現進行綜合考察。這將有效地彌補現有研究的不足,也是本文主要的學術貢獻之所在。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高等院校通常擁有數量眾多的實驗室、科學家與其他研究人員,能夠獲得國家、社會、企業和個人等多種來源的科研經費資助,具有良好的科研平臺,主要從事高新技術的研發創新活動。這使得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術創新條件和潛力方面可能具有突出的競爭優勢——本文稱之為“高校背景優勢”。故本文提出:

假設1:相較對比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在技術創新方面具有顯著的“高校背景優勢”。

作為人才、科技與資本市場的結合,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常常被視為證券市場的寵兒。由于依托高校,其往往被認為是知識經濟和科技創新的代表,更易受到一級市場投資者的關注和追捧。故本文提出:

假設2:相較對比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發行定價。

從理論上來說,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應該具有更多的科研成果、更快的業績增長、更好的發展前景,應該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更高的長期投資回報,也應該能夠得到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追捧。故本文提出:

假設3:相較對比組,高校背景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首日抑價率和長期收益率。

賀小丹等(2012)指出企業創新能力能夠有效提高經營績效[13]。如果假設1成立,并且“高校背景優勢”能夠被充分轉化,那么高校背景上市公司應該具有更持續的增長動力和更好的股價表現。故本文提出:

假設4:創新因素對高校背景上市公司的股票長期收益率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目標組樣本選取的標準是:上市公司中高?;蜓芯吭海ㄋ┪挥谇拔宕蠊蓶|,或者在前10大股東中高?;蜓芯吭海ㄋ﹩为毣蚝嫌嫵止杀壤_到或超過5%。截至2012年12月31日,在深滬兩市滿足條件的股票總共有144支。由于需要研究三年后的長期收益率,要求樣本的上市時間為2009年12月31日之前,因此剔除了7支不符合條件的樣本股票。另外,還剔除了15支無法找到匹配對比樣本的股票,最終有效的目標組樣本共122支股票。

對比組樣本的選取方法是:以122家高校背景上市公司作為目標,按照上市時間、行業類型、公司規模、上市時公司年限、上市時的發行與定價制度等相同或比較相近的原則,綜合考察,最終選取了122支匹配的對比組樣本股票。

本文相關數據分別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Wind數據庫以及東方財富網站所披露的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年度報告及公司公告。其中,新股發行、上市首日、上市一年后和上市三年后的股票價格、上市時間、市場指數、資產負債率、凈資產收益率、超額認購倍數、高管持股比例、股權稀釋率等數據直接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有關公司上市時是否存在風險投資、專利數量、R&D支出的信息主要來源于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樣本選擇、公司上市年限的計算、股權集中度、虛擬變量的定義是由手工計算和統計完成。樣本數據均值、比例的計算由Excel整理而成,實證分析由SPSS19.0完成。

上一篇:高校學生后勤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新課改人文學校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