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

2023-09-28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在理論與實踐層面均具有可行性。應在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師資建設上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合,互相促進。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創業教育;促進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推動下,各高校都開展了創新創業(簡稱“雙創”)教育,有利于整體提升大學生“雙創”意識和能力,更能緩解就業壓力。但縱觀全國高校開展的“雙創”教育現狀,多停留在理論灌輸以及具體就業政策的宣講層面,未形成完整的教育體系,實踐能力培養更是缺乏。因此,有必要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熟的模式,將“雙創”教育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使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雙創”教育的建設和發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雙創”教育的必要性

1、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多數高校僅把“雙創”教育作為就業指導課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的組成部分,缺乏獨立課程體系的意識,因此,在師資安排上,基本上是由就業指導課老師或輔導員兼任“雙創”課程,沒有專職師資;在課程內容上,僅灌輸“雙創”基礎理論和基本的就業創業政策,沒有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在授課形式上,多采用大班授課,甚至有些高校僅僅做幾場“雙創”講座??偨Y起來,這一局面基本上是由于學校、教師、學生層面不重視造成,而思想政治教育經歷了數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模式和體系,可以探索將“雙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提升學

校、教師、學生對”雙創”教育的認識,從而推動“雙創”教育的發展。

2、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多年以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以教授理論為主,實踐教育為輔的模式,這一長期堅持的模式越來越讓學生覺得乏味,影響了學習動力。而“雙創”課的最大特點就是建立在實踐或者案例基礎之上的,如果將思想政治課相關理論有機地融入到“雙創”以及大學就業實踐和案例中,使學生通過“看得著、能感知”的這種有機會自身經歷的實踐來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更能增加相關理論的可信度。從這個角度講,推動“雙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選擇。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雙創”教育的可行性

1、理論層面上具有可行性

首先,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都偏重于思想教育,創新創業重在使學生增強“雙創”意識,同時,提升職業道德修養水平,而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二者在教育目的上基本是統一的。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本身就涵蓋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以及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等內容,這和“雙創”課程教育內容是吻合的,只是教育形式有所不同,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總之,理論上,“雙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通的,都是通過教育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物質觀等觀念,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提供保障。

2、實踐層面上具有可行性

創新創業教育是基于經濟社會大環境對人才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其課程體系必須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牢牢建立在大學生創新創業以及就業實踐基礎之上,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立足于社會發展對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基礎上的,可分為意識形態教育、能力教育、世界觀教育、社會實

踐教育等。所以,二者都必須立足于實踐層面來開展,都必須在教育體系中貫穿實踐環節,目前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形成獨立的教學部門,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所有高校中由立的教學單位負責,模式日趨完善,因此在實踐中將二者合而為一,既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也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資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雙創”教育的路徑選擇

在所有高校面向所有大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戰略要求,目前情況,一方面不可能依據每一個學生的特色設置創新創業個性化課程,另一方面將創新創業短時間內形成獨立的教育教學部門和體系也不現實,因此,最有效最現實的辦法是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將“雙創”內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推動相關師資以及教育方法融合來實現思想政治教育促進“雙創”教育的目標。

1、在教育內容上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

根據實際,將創新創業內容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是目前比較可行且有效的辦法。比如,可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內容分別納入5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如《形勢與政策》課,內容都是和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熱點緊密結合的,國家創新創業和就業政策也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因此該課程完全可以承擔部分“雙創”授課任務。再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時代精神以及職業道德部分,本身就是“雙創”課程內容,還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勇于創新的思想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等內容,也都和“雙創”內容息息相關,通過這種融合,不僅消化了“雙創”課程內容,還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和趣味性,充實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一定程度上改變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現狀,進一步推動其發展。

2、在師資上實現二者融合

師資是教育的基礎,很長時間內,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專職教師配備都存在不足的境況,尤其是非重點高校,師資嚴重缺乏。大多非重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基本上是由行政人員兼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中專職比例也很低,此情況下,推動創新創業教師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有機融合實屬一種可行且有效的辦法。一方面,加大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關于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力度;另一方面,在原有創新創業教育教師中,選擇學歷、職稱、專業等方面符合國家要求的部分師資,實施培訓,使之能承擔思政課教學任務。這樣,不但有利于“雙創”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也有利于整體提升師資建設水平。

3、在教育方法上實現二者融合

長期以來,各高校招生和就業之間的關系,造成了創新創業教育往往成為就業指導課的附屬,且多數由就業部門承擔創新創業課程的講授,導致偏離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使學生無法真正實現增強創新創業意識和提升創新創業能力的目標。同時從大教育觀來看,也無法真正實現育人的最終目標。而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彌補這種缺陷,其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健康成長、順利成才。因此,通過教學方法上的融合,對二者教育目標的實現都是有益的。首先,通過融合,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教育,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增強了競爭力,就業率也就得以提升。其次,通過融合,把創新創業教育嵌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讓學生感到思想政治課不是單一的理論說教,是和自己的就業創業以及職業生涯息息相關的課程,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內在動力。

【參考文獻】

[1]余展洪.創新創業教育導向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整體設計改革芻議[J].高教學刊,2015(13). [2]周志鵬.“雙創”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 【作者簡介】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2篇

摘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需要抓住創新創業教育新時期機遇,通過直面挑戰實現教育的深化改革,確保大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在高校教育中,將創業教育需要抓住互聯網背景下的機遇,實現創業教育的深化改革,以此推動創業型專業人才的培養,為大學生就業提供新路徑?;诖?,本文在了解創新創業教育含義和價值的基礎上,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進行了研究,以期能夠拓展大學生的就業道路。

關鍵詞: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機遇與挑戰;研究分析

引言:

在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創新上,需要培養專業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得到有效培養,同時對學生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創業實踐知識與能力等各方面進行良好的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就是在學生專業知識與理論學習實踐中,融合創業教育教學,以此來完善創業教育創新過程,并獲得更好的創業教育效果,同時實現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诖?,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業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借助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學生在專業課程教學中,通過學習的知識,完成對能力的綜合運用,通過創新思維與處理能力的培養,從而形成具有價值的新方法與新思路。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價值

在高校的人才培養戰略中,將創業教育與專業課程教學進行有效融合,需要根據當前專業人才的行業需求,將學生能力培養重點放在該崗位發展所需的新技能上,通過教育模式創新,實現高校社會需求人才的培養,降低學生畢業就失業的情況。在創業教育創新中,需要落實創業素質與意識的有效培養,使專業學生能夠在人才培養模式中得以實施,讓知識、技能、創新能夠真正在創業實踐中獲得實驗,轉變成發展人才創業的重要力量。

二、高校雙創教育現狀分析

(一)教師對雙創教育融合的了解不充分

在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中,以往的教育方向是以企業就業為導向,開展專業教育教學,大多數畢業生很快就會進入行業工作。因此,在教師與領導的思項上,對于雙創教育的現實意義認知不高。部分教師狹隘地認為雙創教育往往是為企業的發展培養專業的領導人才,對于學生的創業能力的不重視,導致學生的創業素養得不到學校有效地教育教學,以此制約了高校專業學生的創業發展,導致高校專業課程與創業教育的融合進程較慢,不能夠在高校教育中覆蓋雙創教育。

(二)校園缺乏雙創教育氛圍

高校的創業教育的創新,受學校培養模式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導致學生創業意識與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無法積極參與到創業中。在學校當前的教育活動,由于缺乏雙創的核心要素培養,導致校園的創業教育缺乏相應的氛圍。近幾年來,我國各個省市和院校舉辦的各種各樣的創新創業比賽,大學生逐漸觸碰到各種各樣的各級創業實踐活動,然而學生可以參與進來的比例很,在大學生中,對創新創業具有興趣的學生普遍較少。

(三)實踐與教學分離問題

在當前的高校人才培養中,一些高校的職業教育實踐往往是學校教學部組織開展與管理的,以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和實踐,以此實現專業有關的能力培養。但是在雙創教育的背景下,實踐與教學需要通過指導中心來實現的,其主要目的是為學生提供更多創新創業的實踐機會,在學生把握了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開拓發展空間,對學生崗位創新能力進行激發,加強專業教育。

三、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策略

(一)強化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

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新時期機遇中,需要強化教師與領導的認知。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以綜合型人才為培養目標,其教育要點在于培養高質量的技術人才,使學生具備創新意識、創業能力和創作專業素養,以此滿足社會需求,為地方高質量經濟發展提供服務。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新時期改革,需要從認知上開始優化,通過建構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從全過程與全方位的規劃創新創業教育。

(二)強化互聯網時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整合

在社會急需綜合型人才的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和升級的重要階段。在社會市場和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下,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重視創新型創業人才的培養。高校需要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放在人才培養特色的重要位置,再專業人才培養下,專業能力為基礎,把創新創業教育內容滲透到專業教育當中,通過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中,重視開拓創新實踐項目的培訓,在進行專業課程教育時,重視融入創新思維與創業能力等方面的知識教學,經過兩者逐步融合,以此形成高校的“專業+能力+創新”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方式,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保障。

(三)強化教育體系的整合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應該滲透到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當中。近年來,伴隨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長,高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時候出現了功利化與邊緣化這兩方面的問題,并未根據國家相關政策來有效實施,高校有必要不斷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結合高職學生的發展方向,有效推動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的融合,以此來形成對應的課程體系。高校在開展雙創教育的時候,應在人才培養的整個過程中融入雙創教育,經過建立“基礎課程+成長課程+實踐課程”三位一體的教學體系,促進雙創教育和專業教育課程體系的良好融合。

結束語:

在未來高校教育發展道路上,高校雙創教育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需要基于產業發展,根據當地經濟發展需求,構建人才培養特點,全面促進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有效融合,真正落實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增強大學生的競爭能力,達到良好的高素質人才技術技能培訓,促進高校教育實現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晨陽.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探討[C]//勞動保障研究會議論文集(十).[出版者不詳],2021:25+28.

[2]朱向東,陳超,韓濤,楊傳華,王盼.“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福建茶葉,2020,42(04):40.

[3]董凱娜.”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探究[J].休閑,2020(01):49.

基金項目:2019年廣西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課題“‘互聯網+’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研究”(2019JGA402)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3篇

摘 要: 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理念滯后、與專業教育分離、資源與平臺分散、師資隊伍欠缺、保障機制不健全等共性問題。不同類型、不同地域高校在師資引進、校企合作、基地建設等方面也存在較大差別。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應立足地方、因勢利導,強化協同融合,避免同質化現象。

關鍵詞: 協同融合 地方應用型高校 創新創業教育 教學改革

一、引言

創新創業思想起源于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熊彼特對“創新創業理論”的思考。在熊彼特看來,所謂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把一種從來沒有過的關于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的新組合引入生產體系。在這個理論的影響下,20世紀40年代誕生了創新創業教育,并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歐美發達國家迅速興起。我國創新創業教育是從創業教育發展而來的。1997年《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全面推進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質和創新能力;同年,《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21世紀初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等9所大學作為創業教育試點高校,開展將創新創業理念融入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的探索。近年來,創新創業教育更是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視。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指出,要堅持把創新擺在制造業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創新的制度環境,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

二、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

近年來,地方應用型高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部分高校由于辦學歷史短、辦學經驗不足,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共性問題,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滯后。某些地方應用型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視不夠,認識不到位,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當作一種新的教育目標,也沒有當作重要的就業策略和政策來認識,更沒有上升到理念指導層面,而且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存在功利性價值傾向。

二是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某些地方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缺乏明確的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培養,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不緊,與區域經濟發展脫節,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導致部分學生創新意識不強,創業能力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

三是創新創業教育資源與平臺分散。高校、政府、社會擁有豐富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建有大量的創新創業平臺,由于管理體制等問題,政府、企業和社會所擁有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未能被高校充分利用。

四是專業化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欠缺。充足優質的師資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因素。某些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師隊伍不僅數量不足,而且教師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意識與能力欠缺,教學方式方法單一,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師資已成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瓶頸問題。

五是創新創業教育運行保障機制不健全。地方應用型高校都致力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但是部分缺乏系統的、科學健全的運作機制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長效開展。

此外,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地域的高校在辦學理念、辦學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資源等方面存在差異。以淮陰工學院為例,作為江蘇省屬應用型本科高校,與老牌高校相比,在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科研與教學水平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距;同時,學校地處蘇北腹地,與蘇南同類高校相比,處于明顯的地域劣勢,師資引進、校企合作、基地建設均存在較大難度。如何突破師資、優質課程資源、實踐平臺等瓶頸,匯聚滿足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的資源平臺,是深化創新創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三、協同融合的內涵和意義

德國物理學家赫爾曼·哈肯(Hermann Haken)于20世紀70年代首次提出協同理論,并迅速推廣到物理、社會、經濟和管理等學科領域。協同的本義是指元素對元素的相干能力,其性質為多方協調與合作形成集聚效應,其結果則使各方共贏,推動事物共同前進與發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中心的彼得·葛洛在此基礎上提出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即由一群具有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在集體遠景及目標的驅動下,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融合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樣融成一體。協同理論強調的是多元主體之間的協作,形成合力,共同實現目標,融合理念更多的是不同類型事件之間的滲透與融入,形成整體,同步實現目標。由此可見,協同與融合有共通之處,但各有側重面。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教育中,協同的意義在于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搭建政府、產業集團、高校、社會之間共建共享平臺或載體,將分散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有效集聚,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的交互聯動,實現單一主體難以取得的集成效益。融合的意義在于通過體系優化,使與專業教育融合、與學生個性化發展融合、與行業企業需求融合,使高校人才培養對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形成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四、淮陰工學院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踐探索

基于上述思考,淮陰工學院提出了“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依托地方、服務地方”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思路,構建了面向全員、貫穿全程、協同培養、學創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通過創新機制、推進協同,全方位、多渠道地匯聚社會優質教學資源,走出了一條創新創業能力教育改革的特色之路。

(一)強化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

針對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陳舊,缺乏科學、系統的頂層設計,與專業教育、學生個性化發展等結合不緊,與行業企業等需求脫節等問題,提出創新創業教育要立足地方、融入地方、依托地方、服務地方,以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為核心,堅持實踐性、應用性、技術性、創新性原則,確立全覆蓋、全鏈條、全方位、全受益的“四全”理念和“融入專業、強化實踐、個性發展”的工作思路,注重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職業發展有機融合,與學生個性發展有機結合,構建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實踐體系、服務體系和保障體系五大體系。

(二)重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強化創新創業教育能力培養主線,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分為意識培養、基礎訓練、能力提升三個有機銜接的層次,構建“通識教育+雙創課程”、“專業教學+雙創訓練”、“綜合實踐+雙創項目”的分層遞進式課程平臺。實施校企共建百門課程和百名教授(博士)進企業“雙百工程”,將企業文化、創新創業思維、理念和案例融入專業教學。一、二年級通過課程學習和氛圍營造,開展創新創業思維訓練,了解創新創業基本知識;鼓勵各二級學院開設具有學科專業特點的創新創業理論及實踐實訓類課程,開設跨學科專業的交叉課程,二、三年級依托各級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實驗班和競賽,進行訓練;三四年級在導師引領下,結合畢業設計、專業實習進入科研團隊,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并獲得相應學分。

(三)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共享平臺

完善校內統籌整合機制,創新校外協同集聚機制,搭建虛實結合、內外聯動的“六院三園”創新創業教育大平臺。打破專業、學院壁壘,組建創新創業學院,匯聚校內創新創業優質資源,實施創新創業強化教育。與地方政府、企業、臺灣高校等合作,相繼組建五大學院,創建產教融合試驗區,培養創新創業人才。與中興通訊公司共建中興學院,采用項目驅動模式,按照“深度融合、混合培養”思路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被列為省高教綜合改革試點項目;聯合臺灣中華大學、長榮大學等高校及部分在淮臺企組建大陸首家臺商學院,采用兩岸校地企多元協同模式,共建創新創業交流基地,已獲批國家級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示范點;聯合淮安市工商聯及300余家淮商企業組建淮商學院,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共建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開展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省農墾集團等組建農墾學院,采用院園融合模式,共建實踐教育中心,助推涉農專業與產業發展。與地方政府合作組建文創學院,采用校政合作模式,共建淮安市創新創業學院。同時,該校還與淮安市政府共建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農業科技園、鹽化工產業園,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孵化。

(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團隊

堅持引培并舉,協同臺商、淮商和臺灣高校,引進企業成功人士、工程技術人員和臺灣高校教師等110余名擔任創新創業兼職教師,聘請220余名臺灣和淮安企業家擔任兩岸青年創業導師;同時聘請10余名國外教師來校擔任創新創業教學工作。建立產業教授評聘制度,實施百名教授(博士)進百企工程,開展“雙師雙能型”教師認定,校內認定雙師型教師226人。組織教師參加就業創業系統培訓,每年選派數十名教師赴臺灣地區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學習交流。舉辦兩岸青年精英特訓營。成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院,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研究。打造一支有學校骨干教師、行業企業專家、臺灣地區高校教師等組成的結構合理、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的“雙師雙能”型創新創業教學隊伍。

(五)構筑創新創業教育賽訓體系

注重賽訓牽引,以賽帶訓、以訓促學、賽訓孕創,形成學訓賽創四維聯動體系。實施四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依托翔宇學院組織跨學院、跨專業學科競賽培訓班;實施“一院一品”工程,開發校級競賽項目,完善學科競賽三級體系。共建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推進工業園、設計園、創業園“三園一體”,開展創業項目培育與孵化工作。健全課外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機制,激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學科技能競賽、創新創業競賽活動,參加各類學術講座和翔宇競賽強化培訓班,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發表論文、申請專利,開展創新創業類的社會調研,參與創新創業類的社團活動等,確保了每一個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一次創新創業賽訓活動。

近三年來,學生獲批國家級“大創”項目66項,省級161項,海峽兩岸合作項目30項,校企合作項目8項。學生項目連續多年入選全國、省大創成果展,并獲江蘇省“十大最具潛力創業項目”,公開發表論文240余篇,獲批專利、軟件著作權300余項。獲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競賽獎2111人次。在2015年第十四屆“挑戰杯”比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3項;在“中國創翼”(2015)青年創業創新大賽中獲“金翼”獎;在2016“創青春”速度中國杯江蘇省大學生創業大賽中,獲得2金2銀3銅;在2016第八屆“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總決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6項;在2016第十一屆“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中,獲3項國家級獎。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學校連續多年獲江蘇省高校畢業就業先進集體、江蘇省大學生創業示范校等榮譽稱號。

五、結語

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研究來說,協同融合是一個新的研究視角;對于高校深化創業教育改革來說,協同融合是一條新的探索路徑。地方應用型高校應創新機制體制,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走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之路,推進跨專業、跨學科、跨界聯合,多渠道、多方面匯聚創業教育優質資源,著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永斌,柏喆.大學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模式研究與探索[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5(6):99-103.

[2]張倩,鄔麗群,基于協同培養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的構建[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4):30-35.

[3]劉玉山.我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困境與化解策略-基于協同創新視角的考察[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9):69-74.

[4]李月云.新建本科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的困境與策略——基于協同創新的視角[J].教育發展研究,2015(23):53-59.

[5]劉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國大學教學,2014(11):35-37.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改重點課題“新常態下地方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以淮陰工學院為例”(項目編號:2015JSJG045);淮陰工學院教改項目“基于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JYC201329)。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4篇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了吉林省各高校人才培養的實際客觀需求和迫在眉睫的重要目標。它既符合經濟發展的需求,又為大學生走向社會奠定良好基礎。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背景

創新創業這一概念起源于美國,2015年在我國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實施意見后大面積在吉林省推廣。如何在高校有針對性地開展特色創新創業教育并實施真正的創業,這對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既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又要提高創新能力,這對各高校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急切地需要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以適應國內外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態勢,為此,我國提出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然而,實現真正的創業創新,要依靠各高校著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事業,開展有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素質、創業能力。高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既要包創業實務和技能的培訓,也要包括創業理念和創新精神的養成。

(二)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意義

據教育部發布,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就業形勢非常嚴峻且不容樂觀。高校是人才儲備的源泉,培養復合型和高素質的人才成為吉林省各高校在人才培養設置時首要考慮的問題。一個優秀的畢業生,一定是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端正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因此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定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和推動作用,從而有利于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

二、吉林省高校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設置課程質量不高

吉林省很多高校在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上一直處于探索階段,摸著石頭過河的模式缺少成熟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課程教學模式。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很多高校都是以理論為主穿插一些案例進行授課,而實踐實訓環節偏少,教學的效果一般。

(二)缺乏專業的師資教學團隊

吉林省各高校目前的做法是很多一線教師同時兼任創新創業教師,而這樣的老師理論教學能力比較強,創新創業能力比較弱,即使有個別老師有行業工作經歷,但是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因此無法滿足創新創業課程對講課老師學術、學識、經歷等多方面的要求。

(三)所學專業與創新創業課程相脫節

吉林省各高?,F在是為了創新創業而機械開設的相關課程,并沒有結合學生的本專業開展系統化的教育模式,因此很難將創業精神和創業意識融入到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更談不上讓學生自己體會摸索出創新創業所學專業的結合點如何有機融合。

三、對策和建議

(一)優化創新創業課程

吉林省各高校應根據創新創業課程本身的特點,針對不同專業和年級開設創新創業選修課,設置多層次、實踐性,一體化的課程。不斷開展針對所有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最好能根據學校自身的特色優勢專業編寫《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及《大學生創新創業及就業指導》課程的專門教材。同時充分利用“互聯網+”背景下對于教學手段的改革,不斷增加相應課程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課堂上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體會到浸入式教學的相關元素中。必要時,可以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或者已經畢業的創新創業小有成就的校友回校講座。

(二)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要想合理配置師資結構,必須考慮到年齡、學歷、職稱等匹配,而且要加強對老師的培訓和交流。吉林省各高校應該聘請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企業家走進課堂,現身說法,和師生面對面的溝通交流,不斷實現師資隊伍的完備化和專業化。

(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實施細化分層

吉林省各高校應該根據各自教學特點首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其次重視學時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層層遞進,逐步加推,做到創業課程目標的階梯式設置。將創業課程設置的模塊化組合和創業方案設計的小組化合作,才可以給具有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適合且有效的學習內容。

摘要:在“雙創”的熱潮下,各高校都加大對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育,創新創業課程建設也日益被關注。文章論述了吉林省各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背景與意義,同時對其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解決思路和建議,以促使吉林省高校進一步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關鍵詞: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 《普通本科學校創業教育教學基本要求》,教育部,2012.

[2] 楊羽,楊碩.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輕工科技,2017.

[3] 王紅雨,閆廣芬.師生認知視野下的高校創業課程體系:問題描述與改進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16(03):72-79.

[4] 徐利明.關于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7(11):37-38.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5篇

一、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困境

(一) 對創新創業教育概念的理解有偏差

和傳統學科專業、基礎教育課程相比,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并不傳授某一領域的知識或單方面的專業技能。因此, 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被普遍地認為是創新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有序組合, 被列入學生“第二課堂”的教學范疇。從廣義上說, 高校開辦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和獨立工作的能力以及技術、社交、管理技能都非常重要[2]。目前, 大部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于創立企業、公司教育, 而大學生的創業理念、創新創業精神不能在高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上得到一定的培養和提升。

(二) 不完善的課程體系建設和弱實踐性

眾所周知, 教育理念需要得到相關的課程內容和體系的支撐才能逐步轉化為有實踐意義的教育實踐活動。目前新媒體時期下, 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培養, 品質熏陶, 知識積累, 能力提升, 方法指導, 實踐鍛煉, 法德教育等是組成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內容的重要內容。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大致分為知識與科學課程、活動與實踐課程、環境與隱性課程三大類。當代的高等教育雖重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但教育課程的內容陳舊, 教育方法的不當, 教學思路的混亂, 造成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覆蓋面太小。一部分高校開設的課程過于形式化, 另一部分與專業教育, 實踐教學毫無聯系, 導致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興趣匱乏, 因而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沒有實際效果。

另一方面, 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普遍以理論知識為主, 實踐活動相對較少。目前, 高校的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競賽, 定期舉辦的創新創業教育論壇和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等, 缺乏一定的實踐性和科學性[3]。

(三) 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的局限性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組織者、管理者以及理論研究的主體力量是專業教師, 同時, 專業教師也是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實踐者, 可以說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 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大多數由思想政治教師兼職, 而兼職教師一定程度上缺乏對創新創業教育學習的積極性;同時, 兼職教師個人基本上不具備創新創業的實踐經歷, 無法在真正的實際教學中引導和發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從而導致高校缺乏有效可行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2]。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隊伍結構不合理、專業教師匱乏等諸多因素, 嚴重影響和制約著當代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穩定發展。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困境的根源

新媒體時期, 高校在思維認知、培養機制、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師資力量、資源分布、孵化平臺、管理制度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性, 其培養效果與社會需求依舊存在問題。上述問題同樣制約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推廣和發展, 致使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一) 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認知錯誤

每年走進社會的高校畢業生有近百萬, 但高校畢業生中有近五分之四以上的畢業生入職于各大中小單位, 數據表明, 企業成為吸納高校畢業生的最重要渠道。究其根源, 企業也是通過創業來產生的。誤區的出現是因為, 部分高校忽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錯誤地理解為是大學生創業者自己的事情, 何談更深層次理解;同時, 為了緩解高校自身的就業壓力而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二) 創新創業教育的運行管理體制不完善

目前, 大多數高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組織放在了就業處、教務處等職能部門, 缺乏統一管理, 無法明確職能部門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工作職責, 阻礙著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長期有效地開展。各種現象指出,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運行管理體制缺乏規范的界定, 沒有實現專業融合, 更缺少成功的系統運行管理體制作為經驗借鑒。校內資源統一整合和校外資源跨界溝通的局限, 無法形成合力。

(三) 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畫等號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培養成功的創業者。在高等院校“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的推行過程中, 部分院校將“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互聯網創業者的必修課, 而不是高等院校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所以出現了很多表面成功, 實際失敗的案例。在創新創業課程和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所有能力將在大學生尋找工作時, 幫助他們達到一個更加有利的位置, 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如果打算自己創業, 創新創業的學習過程也會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優勢。因此,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不等同于大學生創業, 也不是當下很“潮”的互聯網創業的過程, 而是將如何整合跨界資源的能力, 貫穿于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全過程。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優化措施

(一)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融合

無論是就業還是創業, 高校的專業教育對大學生來說, 是畢業之初謀求職業發展的根本, 大學生的專業主導性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后, 開展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活動, 應該重點依托于專業教育來帶動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高校通過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傳授, 以行業發展和升級為導向, 鼓勵大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和技能, 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興趣;反之, 脫離專業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則會抽象化, 缺少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對行業發展的深刻了解, 很容易讓大學生感到迷惑。如果不能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那么創新創業教育將會成為無源之水。

(二) 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

高校要規劃好專業教師的發展前景, 讓專業教師愿意專職從事創新創業教育, 形成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2]。高校要進一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師資格認證和聘任制度, 把對教師隊伍的考核與專業培訓進行有機結合, 積極鼓勵專業課教師參與創新創業教育, 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水平。與此同時, 高校還可以從企事業單位選聘經驗豐富、愿意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員擔任兼職導師, 專兼結合, 在創業指導上實現優勢互補, 逐步完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從新時期發展形勢看, 教師參加培訓是提高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 但同時, 須在高校設置創新創業教育相關專業, 在保證師資隊伍專業水平的前提下, 加快創新創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速度, 這樣才能穩步實現當代創新創業教育的專業化。

(三) 開辦各類創新創業大賽

各高校在開設正規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前提下, 應鼓勵大學生積極開辦創新創業類社團, 給大學生提供相關的指導和支持, 激勵大學生參加各級各類創新創業比賽。國內最早的創業計劃競賽始于1998年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大賽[3]。目前,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和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比較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競賽, 每年的比賽吸引成千上萬名學生參與創業體驗。這些學科類創新創業大賽旨在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同時, 也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搭建了寶貴的平臺, 讓大學生有機會和社會上的企事業單位投資、融資進行有效地對接, 為他們計劃項目的實施提供了機遇和保障。

四、結束語

在新媒體時期, 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巨大的機遇和挑戰, 當代大學生能夠從社會發展中獲得更多創新創業的機會, 但新媒體時期的社會快速發展, 也要求當代大學生具有更扎實的創新創業基本素質和各項能力。

簡而言之,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高新技術的廣泛運用、社會生產機構的不斷變革和“互聯網+”的蓬勃發展,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需要一大批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我國高等院校應加快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改革, 建立并完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4], 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建立并逐步完善適合新媒體時期高校自身發展需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 在新媒體時期, 雖然高校鼓勵大學生積極實踐, 不斷用創新促進創業, 通過創業帶動學生就業, 但由于目前高校在創新創業上存在各種局限性, 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本文就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以及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并提出高校應該積極有效地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 建立并逐步完善適合新媒體時期高校自身發展需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模式。

關鍵詞:創新創業,新媒體,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劉莎.“互聯網+”背景下優化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 2016 (24) :58-60.

[2] 高志剛, 戰燕, 王剛.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教學體系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 2016 (3) :93-95.

[3] 程洪莉.“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7 (5) :76-81.

高校創業創新教育范文第6篇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大學生是創新創業戰略的生力軍,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與人才培養融合起來。近年來,各地高校紛紛推出改革措施,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河北省有38所公立本科院校,其中保定市有17所。承擔著培育省內外創新創業人才的重任。近年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雄安新區成立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尤其是保定市搶抓機遇,并基于豐富的高校資源,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啟動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創業試點工作,建成了創新創業園,如保定市3S雙創社區、中關村創新中心、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豆芽創客空間,邯鄲市“一街三園”、秦皇島“e谷創想空間”、廊坊市科技企業創新創業園等。在高校內部,創新創業教育也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各高校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創新創業競賽、加強實踐教學等形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但是,跟京津相比,保定市及整個河北省的人才發展有明顯劣勢,人才資源相對匱乏,高??萍纪度牒娃D化率較低,高校規模和層次、師資結構和京津都有較大差距,學科結構有待優化,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加之經濟基礎和就業環境的限制,出現了大量人才外流到北京和天津的現象。因此,如何提升高校教育質量,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加本土創新創業人才儲備對于保定市及河北省的創新發展至關重要。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學生需求調研

本項目首先選取了保定市四所主要高校,即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北金融學院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學校網站顯示的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和舉措進行分析,并對四所高校的教務處、學生處工作人員進行實地訪談,項目對保定市主要高校的創新創業現狀有了大致了解。為了從整體上進一步了解河北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本項目又選取了省內其他城市的主要高校進行研究,即燕山大學、河北經貿大學、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科技大學、河北科技師范學院。通過對省內主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政策研究及實地訪談,本項目發現保定市高校乃至河北省高??傮w上創新創業教育現狀有如下三個特點。

(一)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意識較強,采取的措施多樣

保定市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發展方面走在省內前列。早在2015年,河北大學就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建立了“學校與社會聯動、教授與企業家聯手、學生理論學習與創業實踐融合”的融通機制,構建了“專業教育與創新教育互融、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互融、學校資源和社會資源互融”的教育模式,著力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省內其他高校也紛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步伐。燕山大學里仁學院于2017年入選河北省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河北經貿大學積極參與各類創新創業年會、座談,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別創新創業大賽;河北師范大學組織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大講堂,通過邀請各行業的代表進行講座,提升學生對實踐的認識,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打好基礎。

(二)重視第二課堂,對第一課堂的重視度不夠

通過研究各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提升政策,本研究發現,各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上如火如荼,即鼓勵學生參與各種類型的創新創業比賽,如“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創青春”、“人工智能+”等,邀請行業專家給學生做講座、沙龍輔導,但是沒有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堂學習中去,沒有實現二者有機結合。

(三)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教學不足

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關鍵手段是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實踐,包括社會實踐和工作實踐。保定市及河北省各大高校近年來在提升實踐教學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和努力,建立實踐基地、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加入課程實習實訓環節,如河北金融學院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基地,為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各種幫扶政策。但是現階段,總體來說,各高校的實踐教學力度還不足,還尚未做到學生的全面覆蓋,涉及到的學生僅是很小的一部分。在調研了保定市及整個河北省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基礎上,本項目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接受者,即學生進行了問卷調研,以期從學生需求視角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供新思路。調研結果有以下三點。

(四)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理解不夠清晰,對于學校的舉措知曉較少

大部分同學把創新創業等同于開辦自己的公司,對于創新思維的理解不夠,而且被問到學校在課程、競賽等方面的舉措時,半數同學表示并不知情。這說明,學生對于創新創業的基本概念、知識及學校舉措是需要進一步了解的,這說明雖然學校近年來開展了積極措施,但是對學生的宣傳力度和覆蓋面不夠,一些高校為了完成創新創業教育政策要求而出臺各種舉措,但是并沒有把舉措用于大部分學生,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要求。

(五)學生對于創新創業課程需求最高

大部分學生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應當在日常課程中體現,不應把創新創業與日常專業課程割裂開來,應該把兩者有機結合,這樣會有助于使創新創業教育覆蓋每一個學生,讓學生看到創新創業與自己的專業與未來的緊密聯系。而學生認為在其所上的大部分課程中并沒有與創新創業教育相關的內容,有的同學有上過專門的創新創業指導課程,但是與自己的專業不相關。

(六)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服務需求較強

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和社會的創新創業服務對于提升其創新創業意愿和能力至關重要。其中,創新創業措施講解、實踐指導以及學分方面的服務最受學生青睞。其次,學生對于講座指導、優惠條件等服務也相當重視。而在學生看來,大部分高校并沒有為學生充分提供創新創業教育服務。

三、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對策

在對保定市及河北省創新創業教育現狀的研究的基礎上,并結合對學生需求的調研,本項目對于河北省高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首先,學校要加強創新創業宣傳力度,擴大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通過講座、宣講、展板、主題班會等各種形式使學生更加清晰地理解創新創業的內涵與舉措,讓更多的學生從創新創業教育中受益,使他們真正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受眾,要加強創新創業競賽的覆蓋范圍,使創新創業實踐惠及到更多學生,加強實踐教學力度,通過學分、量化等評價手段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競賽與實習實踐,讓學生走出課堂,接觸社會。要厘清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使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不僅僅是簡單的開辦公司,而是一種創新理念的培養。

其次,學校要加強課程改革與建設,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中。目前,多數高校設立了專門的創新創業課程,但是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割裂了開來,沒能把創新創業教育與學生的專業課程學習有機結合,不能有效使學生感受到創新創業是與自己專業是緊密相關的,進而學習動力不足。因此,高校要從課程建設上下工夫,努力思考如何實現課程上的創新創業教育。學生在校上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專業課程,如果學生能夠從專業課程中得到創新思想的傳輸和培養,那么對于學生整體提高創新創業能力將會大有裨益。

再次,學校要加強創新創業服務。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和行動需要得到學校的大力支持與指導,因此,學校應加強舉措服務學生的創新創業,如邀請行業專家進行講座、對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的學生提供指導、對有創業想法的學生提供政策上的解讀及學習上的輔導等。通過多方面的服務,讓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與實質有更深的理解,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質量。通過對學生的需求調研發現,學生對于創新創業服務需求很強,而在他們看來,他們得到的服務和支持卻是不足的,學生感覺創新創業離他們較遠,與自身關切度不高。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大學生是創新創業戰略的生力軍,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各高校培養人才的關鍵環節。河北省高校云集,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綜合研究了河北省,尤其是保定市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并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通過對學生的實際需求的調研,為高校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建議。

上一篇:公文寫作講稿范本范文下一篇:關于宋慶齡的資料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