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

2024-03-15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對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行業需求、學生能力現狀、畢業生就業現狀和獨立學院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現狀進行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找出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力與行業需求之間的差距,并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經驗,提出以“就業為導向”的就業能力培養的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旨在對改進會計實踐教學、提高會計人員職業能力,提高企業客戶滿意度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就業導向;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穿行式”的實踐教學模式

一、廣東省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畢業生的能力現狀與企業需求差異分析

通過對廣東省十所主要獨立學院會計學專業畢業生調查分析和對廣東省100所中小企業對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分析,我們發現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學生能力現狀與廣東省中小企業對財務(會計)人員的能力需求差距主要在于如下兩方面:

(一)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專業能力的要求和會計專業學生專業能力之間的差距

1.畢業生是否具備會計從業資格證。中小企業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并且具有助理會計師資格等其他會計相關證書的應聘者優先,而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畢業生沒拿到相應會計從業資格或會計職業證書的學生的同學有占總比例的33.33%,即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學生有33.33%還不具有應聘的最基本條件。

2.畢業生是否精通相關財稅法律法規和其他相關法律。100%中小企業要求會計人員要精通相關財稅法律法規和其他相關法律,而在調查中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一般了解的比重是68.82%,不了解的比重有14.66%,這表明會計專業畢業生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認識遠遠沒有達到企業的要求。

3.是否具有良好的操作會計軟件的能力。廣東省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的普遍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操作會計軟件的能力,能熟練操作Office、金蝶、用友等軟件,而根據我們的調查,具備熟練操作電算化畢業生不到50%;這說明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需要努力提高對會計軟件的操作能力才能達到企業的要求。

(二)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個人素質的要求和會計專業畢業生個人素質之間的差距

1.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60%以上的中小企業都要求會計人員具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而在調查中自認為具備良好溝通能力的會計系專業畢業生只占總比例是29%,此外,在與他人發生矛盾或分歧時自認為不能很好處理的占比例的30%,這些數據說明還是有相當一部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溝通能力達不到企業的要求。

2.是否有足夠的耐心與細心。大部分中小企業要求應聘者具有工作細致,吃苦耐勞。而根據我們的調查,自認為能夠耐心與細心地完成煩瑣的會計工作的只占總比例的54.7%,這說明還是有45.3%畢業生達不到企業的要求。

3.是否具備靈活應變的能力。據調查,有45%的畢業生都不具備這一素質。

二、廣東省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及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一)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崗位設置及崗位內容不明確。在現行的會計實踐性教學中不重視出納崗位、審計崗位和稅務會計崗位,并且對于各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學生實習后仍然不知道出納人員要做些什么,審計人員怎樣進行審計,企業辦稅人員如何進行納稅申報、繳納稅款,難以適應畢業后的實際工作崗位。

2.不重視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由于獨立學院的辦學是自籌經費,因此經費非常緊張,以致會計教學設備、設施及模擬實踐教材的缺乏,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往往流于形式。在當今大多數企、事業單位都已經實行了會計電算化的前提下,獨立學院培養的學生卻由于缺乏這方面的實踐訓練,不能熟練地(有些學生甚至還不知道)操作會計軟件,因此很難適應今后的會計工作崗位。

3.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的就業能力差。通過調查我們知道,大多數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仍然停留在手工做賬的原始實踐模式,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設施設備缺乏(有70%的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教學設施設備缺乏;有15%學院的實踐教學設備很先進,但是形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等而導致實踐性教學效果差,多數學生在實踐后仍然不懂得出納人員要做些什么工作;會計基礎性工作做得很差,編制的記賬憑證內容填寫不完整,不知道設置賬簿,登記的賬簿不符合要求;不知道如何進行成本核算;不懂得怎樣進行審計;不知道企業要交納哪些稅款、如何納稅等等。

(二)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

1.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根據我們調查小組對我省10所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的實踐調查基地的調查研究,我們知道,有55%獨立學院會計專業都至少有30家以上的校外實踐基地;有30%獨立學院的會計專業只有10~30家的校外實踐基地;有15%獨立學院的會計專業只有不到10家的校外實踐實踐基地。照道理說,每家獨立學院平均有25家校外實踐基地;如果每家實踐基地每3個月可以安排十位學生的實踐教學;則每家校外實踐基地一年可安排40人次的校外實踐;25個校外實踐基地一年可安排1 000人次為期3個月校外實踐教學。但是事實上,獨立學院會計專業90%的實踐基地都是形同虛設,每年安排到實踐基地實踐3個月的人數不到100人次,這也就導致了我們的學生在進行會計專業實踐的過程中只能自已尋找實踐單位;而幾乎有70%的同學在實踐中只能是從事與會計專業無關的實踐工作,校外實踐教學形同擺過程,根本達不到預想的目標,從而就無法提高學生實際技能和實踐應用能力。80%以上的學生到畢業時都不能熟練操作Office、金蝶、用友等軟件來進行賬務處理。

2.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現狀分析。根據我們調查小組的實證調查,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普遍存在會計實訓室資金投入不足,實訓室數量少,實訓設備更新不快等問題。許多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招生人數在逐年增加,但校內實訓室建設經費并沒有隨之增加,實訓室數量和設備明顯不足。70%的獨立學院只建有手工模擬實訓室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室,手工實訓室的布置非常簡單,起不到任何仿真的效果。

三、借鑒西方發達國家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經驗,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創新

(一)西方發達國家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主要教學經驗

1.西方財會專業的教育目標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西方財會專業的教育目標不僅是培養一個職業會計師,更是培養一個“管理者”(manager),因此,教學指導理念注重的不僅是給學生“更多的會計知識”,更多的是對學生會計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學校會計教學的目標,不僅在訓練學生在畢業時即成為一個專業人員,而在培養他們未來成為 一個專業人員應有的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各種必備的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

2.西方財會專業在課程設置上注重學生畢業時對未來市場的適應性。西方發達國家注重學生畢業時對未來市場的適應性,對新知識、新技術等的接受性。如英國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主要依據ACCA考綱規劃和調整,每五年進行調整一次,以適應英國注冊會計師行業需求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

3.西方財會專業在實踐能力培養方面注重給學生提供專業實踐機會。注重給學生提供專業實踐機會也是當前西方國家會計專業教育的一個重要理念。瞄準未來會計職業對會計人員的需求,西方國家各大學在課程設置中充分實現專業教育和專業實踐的有機結合,利用實驗室、圖書館、因特網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專業實習實踐氛圍;除此之外,西方國家各大學注重與著名公司建立起良好的聯系,以本科階段的課程就能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這些,都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4.西方發達國家會計教育體系較為完備。西方發達國家有比較完善的會計教育體系,主要體現為:學院與大學培養目標明確并能進行良好銜接。與國內相似,西方國家的會計教育體系也分為學院(類似國內的高職院校)與大學兩個層次。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與中國觀念大不相同,大學與學院并沒有高下之分,只是大學偏重于理論研究,培養的是學術型人才,而學院更偏重于職業教育,注重的是學生實際技能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學院中的會計專業,除了少量的理論基礎課程,更多的是職業教育、大學轉學分和熱門職業證書培訓課程等,而由于許多學院都與企業合作,還經常為大型企業設置與調整特定的課程。

(二)實施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實踐教學創新

1.創新實踐教學模式。(1)轉變教學的實施方式:改革以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實踐與理論兩張皮的形式,靈活采用“師生互動參與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任務驅動”、“現場指導”、“綜合練習”等教學方式。同時在實踐性教學中應將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作為“會計”崗位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實行,通過模擬實踐,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操作會計軟件,成為名副其實的現代會計人才。(2)以就業為導向,改造教學情境:打破單純學府式、課堂化教學環境,創設盡可能與工作實境相仿的教學環境,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3)以就業為導向,實行“穿行式”的實踐教學模式。就是將整個會計實踐教學分為“四個穿行”,具體分為“先行觀摩實踐”、“同步漸進模擬實踐”、“綜合應用模擬實踐”和“社會崗位實踐”四個部分。(4)按企業對就業崗位的需求設置崗位、明確各崗位實踐內容。我們通過教學改革,在實踐性教學中專門設置相應的職業崗位,分別讓一部分學生擔任出納人員、審計人員和企業辦稅人員,進行職業崗位模擬實踐操作,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各種問題,解決學生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模糊認識,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2.創新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和內容。(1)以就業為導向,重新構建會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獨立學院會計類課程改革是真正意義上立足于“以就業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改革,而不是僅限于修改課程名稱的改革。如將“基礎會計”改為“會計知識入門”、“會計基本流程操作”,將“財務會計”改為“會計業務核算與報告”等。通過改革研究將更多地關注過程性的知識,“以過程知識為主,以成熟性知識為輔;以經驗、策略知識為主,以事實概念、理解論證的知識為輔”的教育理念深入到每個會計專業教師心中。(2)通過崗位調研和工作任務分析確定實踐課程目標定位。會計專業課程以往都是按照會計要素的內容來進行授課,理論性很強,雖然配套有實訓課程,理論與實踐并沒有緊密、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造成一定程度上理論與實踐的割裂。課程教學與獨立學院學生的認知水平不相吻合,無法真正滿足從事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通過行業調研和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確定會計課程應該達到的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確定課程目標定位。(3)以就業為導向,精選實踐教學內容。為了貫徹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的理念,會計專業課程擯棄原來學科體系的理論架構,依據行業專家確定的“會計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分析表”進行重新設計,并根據會計工作過程來確定課程內容,課程內容直接對應會計崗位需求,將會計崗位的日常工作分解成若干工作項目,根據工作項目確定教學項目,在各個教學項目中以職業能力形成為依據選擇教學內容,按照工作過程的邏輯組織教學內容。(4)以實踐模塊教學為手段實施教學。會計專業課程將會計各崗位實踐模塊的工作項目移植到課堂上,按照會計日常工作任務崗位實踐模塊分項目組織教學。通過教學改革,在實踐性教學中專門設置這樣一些職業崗位,分別讓一部分學生擔任出納人員、審計人員和企業辦稅人員,進行職業崗位模擬實踐操作,并實行崗位輪換制度,強調學生在實踐中應注意的各種問題,解決學生對這些工作崗位的模糊認識,能夠熟練掌握這些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

3.創新實踐教學手段和方法—采用“穿行式”的實踐教學模式。為了彌補學生在應聘時所面臨的工作經驗不足的缺陷,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我們將整個會計實踐教學分為“四個穿行”滲透到大學四年的教學當中,具體分為“先行觀摩實踐”、“同步漸進模擬實踐”、“綜合應用模擬實踐”和“社會崗位實踐”。通過這樣的實踐教學模式,學生至少可以得到相當于在企業工作二年的工作經驗。

(1)“先行觀摩實踐”。主要是在大學一年級新生入校時,為使學生對整個會計工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了解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帶領學生到校內模擬實訓室及校外企事業單位等實訓基地進行實地觀摩,使學生初步了解會計工作崗位的設置情況及其主要內容,初步熟悉會計工作的基本職責。

(2)“同步漸進模擬實踐”是在各個學期進行會計專業相關課程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針對每個知識點學習完畢開展進行“同步漸進模擬實踐”訓練,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融通?!巴綕u進模擬實踐”又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專業基礎技能實踐。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于《會計學基礎》課程,實訓內容:憑證、賬薄、報表編制原理。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實訓內容:Word、Excel等計算機基本原理和操作。

第二階段:專業技能實踐。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審計》、《納稅會計》、《物流會計》、《管理會計》、《會計報表分析》等專業課程,實訓內容主要為企業核算內容、產品成本計算及核算、資金管理與經營決策、業績考核、稅收實務處理方法、企業內部及外部審計方法等。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于《數據庫編程基礎》、《會計電算化》、《Excel與財務管理》、《SQLServer2000數據庫》、《會計信息系統設計》、《電算化統計》等課程,實訓內容主要為計算機程序設計、會計系統程序設計、電算化基本操作等。

第三階段“職業綜合技能模擬實踐”分為兩部分。1)會計手工處理能力訓練:基于《會計模擬實驗》綜合實訓課和校內外實踐訓練,實訓內容:主要進行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綜合應用實訓、模擬財務科的模擬會計工作崗位訓練。2)會計電算化處理能力訓練:基于《財務軟件實務》和“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的綜合實訓課,實訓內容:熟練使用金蝶、用友、會和等財務軟件進行會計業務處理。

(3)“綜合應用模擬實踐”。是指在大學四年級的第一學期開展的一項綜合性實訓教學,主要是將財務會計、經濟法、成本會計、電算會計、稅法、財務管理、審計等相關課程知識融通起來,進行系統的模擬實踐教學,使學生通過模擬實踐,能夠將會計相關理論知識連貫起來,形成較為綜合系統的知識體系,為今后進行具體會計工作提供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財會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應用計算機處理會計業務的能力。

(4)“社會崗位實踐”?!吧鐣徫粚嵺`分為暑期校外崗位實習和畢業校外崗位實習。我們改變以往到大學四年級才安排學生到企業實踐的做法,鼓勵學生每一個學期放假都到企業進行實習,并規定相應的學分。主要目的在于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和更多的時間在真實工作環境中學習,并應用在學校所學知識并掌握實際會計技能。由于目前就業形勢嚴峻,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員更為用人單位所青睞。

4.加強會計模擬實訓室建設,與國內相關企業建立起良好的相對固定的聯系。通過對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校外實踐基地的調查實證研究,我們發現獨立學院會計專業目前的實踐教學環節是非常薄弱的,這種薄弱不僅表現在我們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建設的不夠充分,應用不夠充分以外,還表現在大多數的校外實習基地,無法做到真正意義的頂崗實習;校外實訓基地更多的是學校為了應付評估、檢查,隨便找幾家公司掛名的實習企業,并沒有發揮實質作用,校外實習往往流于形式。因此,為了加強以就業為導向的學生就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也為了提高獨立學院的市場競爭力,獨立學院會計專業有必要借鑒中外成功經驗,加強會計模擬實訓室建設,與國內中小企業建立起良好的相對固定的聯系。(1)首先加強校內會計模擬實訓室建設。獨立學院領導應轉變觀念,重視校內會計實訓室的建設,加大資金投入,保證每個項目實訓小組(會計、審計、稅務、成本核算)能夠有獨立的實訓室,并在現有的基礎上增加稅務崗位實訓室、審計實訓室、綜合仿真實訓室等。校內實訓以會計職業能力提升為實訓重點,實訓既可以分會計主管、成本會計、出納等崗位進行演練,還可以讓學生以供應商、采購商、倉庫保管員、企業經理、稅務、銀行、審計等不同的身份進行模擬訓練,全方位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2)以學校為主體依托成立代理記賬公司。獨立學院會計專業可發揮自身的人才優勢,利用部分教師具有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的優勢,在校內設立會計師事務所、代理記賬公司或財務咨詢公司,建立企業化的運作機制,融教學于經營服務之中,發揮實訓教學功能。校方指導教師及記賬人員要根據委托人提供的原始憑證和其他資料,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按照國家的稅收法規規定,代理客戶填報日常的納稅申報表、代理日常申報工作。這樣不僅有利于增加教師的收入,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水平,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長期穩定的實習場所。(3)與國內相關企業建立起良好的相對固定的聯系。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比較理想合作對象是會計師事務所和代理記賬公司,這類公司由于業務量大、季節性強等特點,對會計實習人員的需求量較大,所以應重點關注這類公司,與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定期組織實習小組學生參加校外實習。在實訓基地,學生可以對企事業單位會計科目的設置情況,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告等情況進行了解,通過實習可以加強學生對會計工作崗位、會計工作流程的感性認識,提高會計工作的實際動手能力。在校外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學校應依靠自身人才、資源優勢,服務于合作企業,建立與企業的長效共贏機制。

5.構建科學有效的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基于提高客戶(學生和用人單位)滿意度這一目標的過程化、標準化、開放式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會計專業實踐課程的不斷改革與發展,取決于對實踐教學活動的評價反饋。實踐課程的評價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實踐教學評價為實踐教學活動提供有效的診斷和反饋,強化和改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激勵教師上進和推動實踐課程不斷完善,使學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和成功就業”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孫美杰.獨立學院會計教學中關于會計實踐教學的建議[J].財經界(學術版),2011,(10).

[2] 郭麗云.淺談企業財務會計的實踐性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4).

[3] 辛國軍.本科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革探討[J].經濟師,2010,(5).

[4] 官金華,常友玲,武濤.會計人才需求與3+1培養模式探析[J].北方經濟,2012,(10).

[5] 誰應該教什么?高校的實踐專業會計師的教育的角色的看法[Z].2010.

[責任編輯 王曉燕]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2篇

《財務會計》課程作為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 在整個會計課程體系中占據核心的地位。對于《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應體現連續性研究探索, 在過程中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和評價體系。

二、國內研究現狀

張琪等 (2017) 在文章“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研究——基于職業導向”中在分析《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提出了基于職業導向的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的設想, 旨在通過模塊案例教學法、崗位實訓和課外拓展的教學模式, 注重過程考核, 改變期末考核題型設置等具體的措施, 提高教學效果, 實現該課程與相關會計崗位的對接。

郝桂巖等 (2017) 在“財務會計教學目標定位與課程內容重構探究”中指出財務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 實務操作性非常強, 但許多院校在財務會計的實際教學中重理論輕實務、重知識輕能力現象明顯, 這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不相適應。作者提出應該對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重新進行定位, 并對傳統財務會計教學內容加以整合與重構, 以突出崗位能力培養。

付艷 (2017) 在文章“應用與創新能力培養背景下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的三大思考”中指出了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應關注的問題, 這些問題的提出從以往財務會計教學的缺陷著手, 分別探討了教學內容改革的策略、案例教學方法運用的策略、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的策等。

王曉亮等 (2016) 在“‘慕課’背景下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資源構建”一文中指出, 在中級財務會計教學中, 利用“慕課”構建課程資源建設在教學資源、教學形式與教學互動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優質教學資源的開放共享、學習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以及以學生為中心、互動性增強是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資源建設的出發點, 應完善基本教學資源和教學拓展資源, 從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案、課件、作業、試題庫、參考資料等方面進行課程建設規劃。

劉艷平 (2016) 在文章“高職學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中基于目前高職財務會計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尤其是評價方式不夠優化, 在文章中她指出了財務會計課程的考核現狀, 即以閉卷為主, 考核的內容為課本理論知識。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是考前的突擊學習。針對這種情況, 作者提出對該課程形成以層次教學法和工作情景教學法為主的多種方式結合的教學方式。

溫志桃等 (2016) 在文章中提出課程內容應注重會計崗位能力培養。他強調會計專業知識、工作技能和對待職業的態度等內容應該在具體的教學中體現出來, 在此基礎上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訓教學來使學生更好地全面地掌握所學知識以勝任工作崗位。

萬邁 (2015) 在文章中指出, 《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革教學理念和改革考核體系, 并進一步說明課程改革的具體步驟分為5步, 分別是改革分數構成、多維度關注平時分數、標準化進行其中考試、合理確定案例討論分值比重和多種形式完成期末考試。

劉瑞紅 (2012) 在“高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一文中通過財務會計課程社會調研和會計崗位技能需求的調查與分析, 為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改革提供依據, 實現基于崗位需求和會計職業技能考試的課程內容體系設計及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設計。

三、結語

從以上文獻綜述可以看出, 《財務會計》課程內容設計和變革在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學者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究其原因是與就業環境的不斷變化密不可分的。作為會計專業的教師, 應該時刻關注這一變化, 并給出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讓學生學以致用。

摘要:《財務會計》課程是會計專業的主干課成, 在新形勢下探索課程內容的改革和實踐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主要將國內各大院校對該門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結果予以整理和歸納, 從而在此基礎上尋求更好的改革方向, 更好地服務廣大會計專業學生。

關鍵詞:財務會計,課程改革,綜述

參考文獻

[1] 張琪, 劉宏偉, 孫雪靜, 陳雪.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研究——基于職業導向[J].現代商貿工業, 2017 (3) .

[2] 郝桂巖, 吳雷, 時曉暉.財務會計教學目標定位與課程內容重構探究——基于PST-CCE人才培養模式[J].現代商貿工業, 2017 (4) .

[3] 張琪, 劉宏偉, 孫雪靜, 陳雪.中級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與考核方式研究——基于職業導向[J].現代商貿工業, 2017 (3) .

[4] 劉艷平.高職學校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 2016 (6) .

[5] 王曉亮, 吳秋生.“慕課”背景下的中級財務會計課程資源構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 2016 (4) .

[6] 溫志桃, 花美蓮.以就業為導向的財務會計課程實踐教學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6 (3) .

[7] 萬邁.“財務會計”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 , 2015 (11) .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3篇

1.1 學生對于自我的價值認識不清

目前很多院校都開設了財務管理課程, 但是在財務管理教學方面還存在著問題, 主要是很多學生認不清自我的價值。在傳統的教學中, 財務管理教學中只是注重理論教學, 忽視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所以導致了很多學生理論知識過硬, 實際動手能力十分欠缺, 這就致使企業對學生的價值評價過低。目前, 隨著教育的改革, 學生的各個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但是學生對于自我的認識和評價依然不足。這種輕視自我價值的現象普遍存在, 很多學生由于能力較差, 經常有種放棄自己的想法, 這樣就會使財務管理的教學難度加大, 教學質量嚴重下降。

1.2 財務管理教學課程模式存在問題

財務管理的教學模式也普遍存在著問題, 這也是當前的教學困境。財務管理的教學主要是為企業培養實用型的財務方面的人才, 所以在課堂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目前很多教師都在課堂中注重理論的教學, 忽視對學生實際應用的培養, 這種教學模式十分單一, 嚴重損害了學生的積極性。除此之外,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的思維不創新, 還是停留在舊的思維模式中, 缺乏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 這樣就會導致教學質量受到影響, 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 影響學生今后的就業和自身發展。

1.3 財務管理教學的專業性不足

財務管理在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其中專業性的缺乏就是一項最大的問題。專業性不足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第一, 目前的教學專業性不足, 設備匱乏, 人才匱乏。財務管理課程需要具備專業的教學計劃和流程, 這樣教學才能夠按照計劃進行, 才有依托, 在整個教學周期范圍內, 教學質量才會得到明顯的提高, 目前的教學計劃不完整, 缺乏實際操作效果, 所以, 教學的周期受到影響。

2 基于實踐能力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方法改革

2.1 啟發式教學法

財務管理的教學方法有很多, 其中啟發式教學是針對當下教學問題而采用的一種模式, 從字面上理解就是教師對學生的啟發, 激發學生的思維, 使學生一點一點的接受, 最終能夠完成問題的解答, 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可以顛覆傳統的灌輸式教學, 幫助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 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樂趣。教師地學生采取啟發式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思考, 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 引導學生自主的表達想法和觀點;學生在教學中是主動參與者, 通過學生的參與, 既能夠開闊視野, 還可以創新思維。

2.2 情境教學法

情景教學法就是教師要給學生創設一定的情景, 運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將書本中的情景展現出來, 使學生能夠處于真實的情景中, 是一種體驗式教學。財務管理的教學主要是一種情景教學法, 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 讓學生模擬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扮演一定的角色, 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 包括資金的運作和分配等。情景教學法是一種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方法, 既注重理論教學又不忽視實踐活動, 情景教學法讓學生不再孤立的學習, 而是給學生與教師、學生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教師在設置一些情景時, 可以將班級比作一個大公司, 根據公司的治理結構, 設置不同的機構組織。學生根據不同的組織扮演不同的角色, 然后演練。教師在講解籌資的課程時, 財務部的學生應該事先制定項目計劃, 計劃的內容包含籌資的目的、原則?;I資渠道和方式等, 然后公司董事會根據籌資的計劃評估, 分析這個項目是否具有可行性, 分析存在的問題;最后公司的管理層決定最終的方案, 在這個情景教學法中, 學生掌握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何止是, 懂得了籌資的理論知識, 具備了一定的能力, 為今后的成長和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3 虛擬現實法

虛擬現實法從字面上理解是一種模擬教學方式, 是一種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方式。傳統的財務管理的教學課堂, 信息量和數據量都十分大, 在處理問題時比較復雜和繁瑣, 而且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 經常有很多問題處理不完, 通常很多完整的教學案例也是放棄講解。

摘要:為適應社會對理財人員的需求, 文章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對財務管理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 以達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實踐能力,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 王玉春.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創新[J].南京財經大學學報, 2010 (1) :90-94.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4篇

1.1 學生們的專業基礎不扎實

學生要想獲得比較好的長遠發展, 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 如果基礎專業知識不牢靠, 就不能游刃有余學習接下來的課程。本人在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學過程當中發現許多學生的基礎知識還比較欠缺, 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并不能熟練說出一些相關專業的概念, 甚至對一些會計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相關概念也是一無所知, 有的學生就算能說出一些模糊的概念, 但是也不夠準確, 這樣的狀況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可持續成長和進步。

1.2 課時設置的分布不合理

財務管理是會計專業當中的一門比較核心的課程, 且學習難度較大的一門課程, 對會計專業的學生們來講應增加更加多的課時, 以便學生們能更深入去探究, 其他專業的學生只需簡單了解相關基礎知識, 對課時的要求不是很敏感。而有的學校財務管理的課時不夠, 造成課程設置的主次不清, 教師不能將財務管理最重要的內容全部講完, 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進步。

1.3 教學方法和手段過于單一

高等院校是以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為目標, 以往的教學方式只是教師的個人表演, 教師在講臺上講得天花亂墜, 學生在下面聽得云里霧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被壓抑了, 不能充分表達自己個人獨特的想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 無法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財務管理中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

2.1 專業師資隊伍不足

“財務管理”課程中的教師大多以青年教師為主, 青年教師的教學經驗普遍較短。教師的教學內容很難掌握, 但大多數的外部教師來自其他高校, 教師主要是老教師, 老教師的教學經驗比較豐富, 但也僅僅是傳統的教學經驗相對豐富。教學模式和方法不適用于所有的學生群體, 這必然會降低教學質量, 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2 學生主動學習不夠, 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差

學生在學習中通常需要一些指導。在不同的指導下, 學生往往采用不同的學習行為。由于學生是學校從書本到書本的知識, 與實際情況并不密切相關。一旦遇到了實際問題, 他們就不知道從何處著手, 如何與同行合作, 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這就使得他們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2.3 學校對實踐教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由于一些學校的經費不足, 導致他們的財務管理專業實驗室建設嚴重滯后, 無法滿足學生的實踐要求。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比較差, 無法滿足畢業后的就業需求。再加上相關課時嚴重不足, 學生的專業能力不夠扎實, 無法應對畢業后嚴峻的就業形勢。

3 新時期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3.1 努力協調好相關課程間的關系

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習和所學的會計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課程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教師應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規律計劃教學活動, 循序漸進, 以鞏固和加深對先前知識的理解, 并使之成為一門學科。讓學生不僅僅只是為了消化吸收新知識。而是可以融會貫通, 同時應努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提升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創新素養。

3.2 盡量協調好課時量

財務管理課程是帶有管理性質的一門必修課, 如教師同時為本院會計專業與其他學院講授財務管理課程, 且本院會計專業的課時相對于外院比較少, 這樣不僅僅給任課教師增添難度, 還不能深入把學習財務管理的整個課程講解完畢, 所以針對工商管理類學生們的財務管理的課時與其他外院學生的課時應進行必要調整, 可以增加會計專業的一些課時量。充足的課時可以充分保證教師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案例探討。

3.3 積極調整教學模式與方法

教師要努力摒棄那些落伍的傳統教學模式, 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 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進行必要的引導,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讓學生努力做真實的自己, 而不必擔心受到教師的過分打壓。教師要尤其鼓勵在財務管理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們進行案例的團體討論。讓學生們在激烈的討論中, 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財務管理刻成的魅力所在, 從而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興趣。采取多元的教學方式, 可以照顧到更多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也可以增強教師的個人魅力, 從而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相處, 反過來更有利于教師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和輕松。

4 結語

在高等教育、科學研究的財務管理中, 財務管理在其他經濟活動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當今社會對財務管理者的更高需求, 給大學里的財務管理教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對于在高校學習財務管理的同學們來說, 我們應抓住機遇, 順應形勢, 適應時代的要求, 努力學習, 積極實踐, 跟上社會發展的潮流, 才能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最終成為二十一世紀新型財務管理人才。

摘要:教學方法就是要去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的質量。探索和研究財務管理課程改革的教學辦法, 進行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是二十一世紀造就新型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本文通過對新時期會計學科高校學生的研究, 針對發現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相應的改進建議, 以便為社會培養更加全面化的學生人才做出貢獻。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改革,實踐教學

參考文獻

[1] 宋巾.會計專業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現狀分析與對策[J].商, 2016 (13) .

[2] 陳四清.教學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 2011 (4) .

[3] 袁嘉琪, 張博強.對應用型本??菩X攧展芾碚n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經貿實踐, 2017 (8) .

[4] 俞矜慎.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模式創新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 (12) .

[5] 魏潔.基于業務技能培養的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邢臺學院學報, 2014 (3) .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深化,以央行基準利率為引導,市場資金供求為基礎的利率體系正在逐步形成。通過對兩個典型國家的利率市場化經驗進行梳理和總結,強調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對一國利率市場化的改革的影響,得出我國目前從宏觀經濟環境上對利率市場化的有利因素。

關鍵詞:

利率;市場化;時機選擇

文獻標識碼:A

1 引言

利率是金融市場資金的價格,市場化的利率形成機制反映了市場對資金的供給和需求,使利率成為金融市場資源有效配置的基礎。我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開始了利率市場化改革,1996年6月1日,人民銀行放開了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1997年,國債發行采用市場化招標形式,實現了銀行間市場利率、國債和政策性金融債發行利率的市場化;1999年,擴大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幅度;2004年,貸款上浮取消封頂;下浮的幅度為基準利率的0.9倍;2014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由金融機構根據商業原則自主確定貸款利率水平??梢?,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一直在有序推行,在十八屆大三中全會上,更是明確未來要加速利率市場化。日韓作為和我國有相似文化背景的國家,其利率市場化的經驗對我國選擇合適時機放開存貸款利率限制,實現完全利率市場化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

2 利率市場化研究簡述

2.1 國外經驗對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借鑒

利率由管制向市場化發展是各國的普遍趨勢,張帥(2003)分析了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得出了對我國適用的政策建議。蔣海濤,王丹(2013)研究了日韓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和原因,認為我國應該加強金融監管,避免利率市場化過程中的風險。

2.2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影響

一是研究我國利率市場化對金融系統的影響,盛朝暉(2010)比較了美日等國的經驗,探討了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對金融運行產生的影響;

二是研究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朱玲玲等(2012)研究了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利差的影響以及由此導致的資產負債結構的變化。

2.3 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及模式

王平安(2003)認為我國利率市場化時機已經成熟,應該實行漸進化的模式推薦利率市場化改革;盧瑾,肖漢(2013)通過對典型國家的經驗分析,認為我國應該采取主動、漸進的模式,在目前國內外較有利的環境下,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改革。

3 從韓國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的國內宏觀環境選擇

韓國的利率改革經過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從1988年到1990年,韓國政府在經過了前期的準備,放開了包括除部分政策性貸款以外的所有貸款利率、期限在2年以上的存款利率,以及可轉讓定期存單、商業票據和公司債的利率等,這次的利率改革直接而徹底。

此次的改革建立在韓國經濟從1985年的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宏觀經濟表現為投資大幅增長,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房地產市場繁榮,特別是1988年韓國漢城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房地產價格空前上漲;經濟出現需求拉動的通脹,1987—1989年溫和通脹在6%的水平波動;1990—1991年11月通脹開始惡化,并進一步上升,一度超過10%,韓國政府為了抑制通脹,連續提高貸款利率,并壓縮信貸,M2增速在1988年底出現急劇下降。央行還大量發行“貨幣穩定債券”進行對沖操作,將存款準備率從1986年以前的不到5%提高到1989年的10%以上。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勞資糾紛的增加,使得韓國經濟出現出口不振,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宏觀經濟的惡化使得韓國銀行不得不在1989年通過“行政指導”的方式干預業已宣布放開的利率,使得之前的利率市場化措施最終成為有名無實,第一次放開利率管制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

第二個階段是從1991年到1997年,韓國政府再次提出利率市場化措施,于1991年公布了一項分四階段的“利率自由化計劃”,開始分階段推進利率市場化,首先是放開了短期存貸款利率和期限在3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即先對實際利率接近自由化后的預期利率,或者實行自由化后變動比較小,對經濟影響小的利率放開,這一時期,非銀行金融機構25%信貸商品和45%存款商品,銀行總信貸及存款商品的10%實現了自由化。其次是從1993年11月起,放開了除政策性金融以外幾乎所有貸款的利率,以及長期存款的利率。這被認為是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再次是從1994年12月起開始,除活期存款以外的所有存貸款和金融產品利率均實現放開。到1995年11月,基本完成了第三階段自由化的遺留部分。實行了《第三階段利率自由化措施》,結果到1995年全面實現了除部分政策金融利率外的大部分貸款利率的自由化,貸款利率自由化比率達95%,至此,事實上韓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宣告利率自由競爭時代的到來。截止到1996年底,銀行及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信貸利率實行了100%自由化,而存款利率的自由化比例達到81.6%。最后是從1997年開始,逐步放開活期存款利率,從而實現了利率的完全市場化。

4 從日本經驗看利率市場化的國外宏觀環境選擇

經過二戰后經濟的高速發展,1974年之后,隨著世界能源危機的發展,日本經濟增長速度開始放慢,其經濟結構和資金供需結構也開始發生改變,戰后日本企業融資主要依靠銀行貸款,政府在貸款的去向決定上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經濟增速的放緩后,日本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財政支出增加,政府成為當時社會資金最主要的需求者。1975年,日本政府為了彌補財政赤字發行赤字國債。此后,國債發行規模愈來愈大。1977年4月日本政府和日本銀行允許國債的自由上市流通。第二年開始了以招標方式來發行中期國債。這樣,國債的發行和交易便首先從中期國債開了利率自由化的先河。

1977年,日本開始放寬對金融機構所持國債的管制,允許商業銀行承購的國債自由上市流通。1978年日本銀行允許銀行拆借利率的市場化,其后又放開了銀行間票據利率,1979年批準商業銀行發行了利率不受限制的大額可轉讓存單(CD)。1984年日本大藏省發表了《金融自由化與日元國際化的現狀及展望》,正式開始利率市場化改革。1991年7月日本銀行停止利率窗口指導,1993年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利率先后實現市場化,并于1994年實現了除活期存款利率以外的完全利率市場化。

日本的利率市場化一方面由于政府融資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歐美的推動。利率市場化后,日本宏觀經濟增長震蕩下跌,放松利率管制與促進經濟增長之間的傳導機制并不通暢,從長期來看造成了GDP增速的下移;也沒有帶來有效投資上升和產業轉型,而是資金的投機性轉移引發的非持續性的泡沫經濟。由于實際利率上升,投資和消費均出現負增長。

5 從日韓經驗看我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

從日韓利率市場化的過程和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一國的國內外宏觀環境的好壞對其利率市場化的成敗有著直接的影響:

第一,利率市場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資金由政府配置效率的作用逐漸顯現,對利率長期實行直接管制,就必然導致限制競爭、降低市場效率,最終影響金融創新,從而制約經濟的發展。因而,利率最終都要從國家干預逐步過渡到交由市場供需雙方來決定。

第二,利率市場化需要循序漸進,穩步發展,切忌一步到位的思想。從韓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可以看出循序漸進改革的重要性,利率改革是整個經濟領域的重大變革,必須結合當時的經濟實際情況,分步驟放開。

第三,宏觀經濟環境的穩定是利率市場化順利實施的關鍵。利率作為資金的價格,其變化走勢對宏觀經濟走向影響巨大。一國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不對,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大幅波動,提高企業融資的風險和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增加,進而導致宏觀經濟的惡化,致使政府不得不加強對利率的管制。

第四,全面的金融體制改革是利率市場化改革順利推進的基礎,沒有一個完善的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改革很難單獨實施并成功。因為只有完善的金融市場才能創造一個有效的市場競爭環境,從而提高效率,分散風險。因此利率市場化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持,包括深化市場準入改革、匯率制度改革等在內的全面金融改革。

6 總結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我國要實現利率市場化,必須有一個好的國內外宏觀環境,目前我國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持續影響,一方面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打擊,并且由于國內利率管理體制,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融資出現前所未有的困難,經營難以為繼;另一方面地下錢莊盛行,其融資利率遠高于正常融資渠道,在正常渠道無法獲得融資機會的前提下,企業不得不承擔更高的融資成本,加重了企業經營難度,破壞了正常的經營環境,為我國經濟的深化埋下了嚴重的隱患。因此,從現在就加快推動利率市場化,既有助于改善企業的融資環境,減少地下錢莊的發展,恢復我國實體經濟的活力,有可以逐步改革銀行業的經營結構,優化銀行經營模式,降低其經營風險。這樣我國不但可以減少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還可以培育出優質的實體企業和強大健康的金融業,從而不斷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參考文獻

[1]張帥.韓國利率市場化的經驗與啟示[J].經濟縱橫,2003,(10):3940.

[2]蔣海濤,王丹.利率市場化:日本和韓國帶來的啟示[J].西南金融,2013,(7):3639.

[3]盛朝暉.從國際經驗看利率市場化對我國金融運行的影響[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0,(7):4145.

[4]朱玲玲,朱元倩,巴曙松.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的國際經驗及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2,(1):5357.

[5]王平安.中國利率市場化時機與模式選擇[J].經濟師,2003,(4):2223.

[6]盧瑾,肖漢.利率市場化的時機選擇[J].金融發展評論,2013,(4):95102.

[7]呂超群.國外利率市場化改革文獻綜述[J].企業研究,2013,(10):1011.

我國財務改革實踐論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會計制度改革歷來是我國會計行業的一件大事,它為規范我國會計主體的會計行為,真實、完整地反映財務狀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為加快實現會計的國際接軌奠定良好基礎。建國以來,我國會計制度已經先后有過幾次改革,改革對當時的經濟發展、市場穩定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我國的經濟狀況的不斷變化,我們需要進行新一輪的會計制度改革。

[關鍵詞]會計制度缺陷改革

建國后,我國財務會計制度進行的幾次變革,以1993年的改革影響為最大。這次以會計模式轉換、會計框架體系變更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奠定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但是,自1993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生活發生了深刻的變革,經濟體制、社會文化、人們的觀念、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都在以驚人的速度進行變遷,新經濟業務不斷涌現,現行行業會計制度已經難以適應新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需要進行新一輪的會計核算制度改革,實行全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

一、現行會計制度存在的缺陷

1.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完整性和系統性是現代會計制度應具備的基本特征。所謂“完整性”是指會計制度應包括和覆蓋全部會計實務,使每一會計行為、每一會計事項都有相應的制度予以規范;所謂“系統性”是指現代會計制度應是在會計目標的統一約束下,由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多分支、分層次的會計制度構成的有機體系。然而,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由國家統一制定,在構成上缺乏完整性和系統性,一是一些現代會計分支尚未納入會計規范體系,二是許多機構缺乏健全、完善的內部核算制度。

2.會計標準制定與發展有待完善。在我國,由于缺乏理論指導,尚不存在完整、系統的會計概念框架,有些零星的規定散見于基本準則中,沒有采用一套系統一致的方法去發展會計標準,在會計標準的建立與發展的過程中表現出一定的盲目性。同時,會計標準建設步伐緩慢,尤其是單獨的會計準則與當前經濟環境需求不符,根本不能體現國家對科技融入生產的重視,因而,從我國的經濟環境出發,我國會計標準制定的力度還很不夠,會計標準內容巫待充實。

3.會計體系的國際化程度低。實踐表明,要促進各項事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擴大對外開放,加強國際交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的快速發展,現有企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及職能等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尤其在中國加入WTO以后,單位會計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而現行會計制度在很多方面都與國際慣例不盡一致,難以按國際慣例與國外交流,國際化程度低。

二、會計制度改革的重點

1.調整會計制度的適用范圍。我國企事業單位種類多、情況復雜,因此在會計制度的適用上,可以根據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對于根據國家法律和法規授權、或受政府委托承擔具體行政行為的事業單位,其資金基本屬全額財政撥款,可以參照執行行政單位的會計制度,也便于與財政預算科目的銜接;對于純公益、準公益事業單位,可以繼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同時允許并鼓勵其中財政撥款較少的單位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對于自負盈虧、沒有財政撥款的生產經營企業,應要求其執行實行權責發生制,以更為準確反映其資產狀況與經營成果。

2.實現宏觀集中與微觀放權相結合。我國現階段的市場經濟,微觀經濟發展是在宏觀經濟導向下進行的。宏觀要對全國經濟走向進行有效的指導,必須掌握各行各業相關經濟指標的發展動態。就會計制度而言,就要求各單位必須執行統一的會計制度且會計制度的制定和修訂權一律集中在財政部,以保證會計制度集中統一的嚴肅性。同時,在強調集中統一的前提下,又要兼顧到各單位經營的自主權,如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費用的攤銷、資產報廢和損失處理的批準、八項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以及固定資產折舊年限、殘值預留和折舊方法的選用等,都由單位自主決定,這也是利于各單位適應市場的不斷變化。

3.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強化收支管理。要將預算內外資金都納入單位預算統一管理,把有限的資金統籌安排,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就必須強化收支管理。對收入的強化管理,要積極鼓勵各部門、各二級單位利用現有條件創收,以彌補財政撥款的不足,并對收入完成情況進行目標責任制考核,以獎懲分明的激勵措施有力地推動收入的開展。支出管理是財務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這就要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職能,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務法規制度的同時,針對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為單位基礎管理所必須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和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增強對自己行為的約束能力,強化支出管理。

4.強化會計制度執行的約束和監督機制。會計主體采取不同的會計處理原則、程序和方法,會得出不同的業績信息,從而影響到會計主體與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因此,會計主體出于增進自身局部利益的考慮,往往會偏離會計制度的規定,選擇執行有利于自身的會計行為。這表明如何強化會計制度執行的約束和監督機制,確保會計制度應有的嚴肅性,是深化會計制度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5.適時推動會計制度的創新。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的思路,制度的選擇受制于基本經濟條件,由此,基本經濟條件的演變要求改變制度的配置。從會計制度看,發展中國家企業制度的建立,市場的成熟,資本市場和銀行機構的不斷發達,在財務信息的需求上,國家的力量會減弱,而銀行、證券公司、個體和機構投資者等的力量會增強。即便是發達國家,經濟國際化也構成了促使會計制度演變和趨同化的強大動力。中國影響會計制度的經濟因素的變化速度是較快的。這些基本條件的變化己經引起了會計體制上的重大變化,包括會計思想的變化,因此加快創新是必然選擇。從長遠的觀點看,國家對會計的管制作用會逐漸削弱,而資本市場和會計職業組織的調節作用會不斷加強。但在中國會計制度的改革應該是漸進式的,其創新必須是適當和適時的。

綜上所述,會計制度的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客觀要求,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但會計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每次改革都有其階段性目標和特點,只有了解和掌握每階段會計改革的目標和特點,才能在實踐中更好地貫徹執行會計制度,充分發揮會計控制管理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參考文獻:

[1]項懷誠:新中國會計50年[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2]王迎靈:我國會計制度改革的不足與完善[J].經濟師.2004年第7期

上一篇:思想政治網絡環境論文范文下一篇:企業海外稅務風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