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

2024-02-23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1篇

一、填空題

1、請列舉人類面臨的十大環境問題的其中五個 ; ; ; ; 。

水環境污染、大氣環境污染、固體廢物污染、酸雨曼延、森林銳減、土地荒漠化、資源短缺、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

2、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主要有哪些?請列舉三種以上 ; ; ; ; 。 二氧化碳、甲烷 、氮氧化合物、氟氯烴、臭氧等

3、至今我國已頒布了六部環境保護法律,請列舉四部以上: ; ; ; ; 。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海洋保護法,噪聲污染防治法,城市垃圾污染防治

4、現代化的廢水處理方法有哪三種: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 。

5、一般我們將污染物分為哪三類: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

6、環境監測的對象有哪五種:大氣、水體、土壤、生物、噪聲 。

7、我國重點治理的“三湖”是指哪三湖:太湖、滇池、巢湖。

8、我國重點治理的“三河”是指哪三河:黃河、淮河、遼河 。

9、城市垃圾處理方法有:焚化法、堆肥法、填埋法 。

10、沙塵暴形成的條件是:強風、沙源、不穩定大氣 。

11、當今世界人們面臨的五大問題是:人口、糧食、能源、資源、環境 。

12、1973年,聯合國成立了專門從事環境保護的機構,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13、環境保護法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保障人體健康。

14、解決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以及治理污染所支付的費用究竟應該由誰來承擔的問題的核心是:誰污染誰治理原則。

15、凡對環境有影響的生產性建設項目和非生產性建設項目(基建和技改)以及區域開發建設項目,都必須編制(或填報)環境影響報告書(表)。

16、排污單位向當地環境保護部門申報、登記排放的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經核定后,作為征收排污費的依據。

17、環境管理概念是在本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

18、我國的環境標準分為質量標準、污染物排放標準、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四類。

19、勘查礦產資源,必須依法申請登記,領取采礦許可證,才能取得采礦權。

20、生態農業是在吸取我國傳統農業優點的基礎上,克服傳統農業的弊端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農業。

21、1983年頒布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是我國第一部防治海洋污染的綜合性法律。

22、目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許可證分為兩種,一種是排污許可證,一種是臨時排污許可證。

23、各級人民政府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對機動車輛引起的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

24、環境法律責任主要由環境行政法律責任、環境民事法律責任和環境刑事責任法律責任組成。

3

25、TVOC的中文名稱是: 總揮發性有機物,我國室內空氣質量標準規定TVOC的最大允許濃度為 0.6mg/m。

26、使用酚試劑分光光度法測定室內空氣甲醛時,吸收甲醛的酚試劑加入 硫酸鐵銨 作為氧化劑。

27、原子由 原子核 和圍繞原子核按一定能及運動 電子 組成, 原子核 由質子和 中子 組成。

28、通常把具有相同質子數而中子數不同的元素稱為 同位素 。

29、常見的放射性檢測儀器有 電離檢測器 、 半導體檢測器 、閃爍檢測器。 30、空氣中污染物質的狀態大致可分為 氣態 和 蒸汽 以及 氣溶膠三類。

31、《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 放射性指標》(GB/T5750.13—2006)中,總α放射性是指天然水中除氡以外的所有α輻射體,包括天然和人工核素的總放射性濃度。

32、α射線、β射線和x射線穿透能力能力由大到小排列 x射線>β射線>α射線 。

33、原子吸收儀是用 光電倍增管 作為光電轉換元件和光信號的檢測器。

34、放射性核素衰變的有__α衰變__和_β衰變__和_γ衰變 。

35、按《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91-2002),現場采集的水樣分為瞬時水樣和混合水樣,其中混合水樣分為等比例混合水樣和等時混合水樣。

36、地表水監測斷面位臵應避開死水區 、回水區和排污口處,盡量選擇順直河段、河床穩定、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無急流、無淺灘處。

37、國家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項目如COD、NH3-N、石油類、氰化物、六價鉻、汞、鉛、鎘和砷等,要逐步實現在線自動 監測。

38、除細菌總數、大腸菌群、油類、五日生化需氧量、DO、有機物、余氯等有特殊要求的項目外,要先用采樣水蕩洗采樣器與水樣容器2~3次,然后再將水樣采入容器中。

39、水質監測中采樣現場測定項目(即常說的五參數)一般包括:水溫、pH、電導率、濁度、溶解度。

40、廢水樣品采集時,在某一時間段,在同一采樣點按等時間間隔采等體積水樣的混合水樣,稱為等混合水樣,采樣時間內廢水流量變化應 小于20%。

41、土壤監測誤差可分為 采樣誤差、制樣誤差和分析誤差三類,通常情況下采樣誤差最大。

42、土壤混合樣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4種:對角線法,棋盤式法,梅花布點法,蛇型布點法。

43、供測定有機物的土壤或者底質樣品,采集的樣品臵于棕色、磨口、玻璃瓶中,瓶口不要沾污,以保證磨口塞能塞緊;

44、供測定揮發性或半揮發性有機物,樣品必須裝滿瓶子、而且瓶口要密封。

1

45、為了從煙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煙塵樣品,需 等速 采樣,如當采樣速度大于采樣點煙氣速度時,所取得的樣品濃度 低于 采樣點的實際濃度。

46、不通過 煙囪和排氣系統 泄漏的煙塵、生產性粉塵和有害污染物,均稱無組織排放。

47、測試鍋爐煙塵濃度時,鍋爐應在 穩定負荷 下運行,不能低于額定負荷的 70% ,對于手燒爐測試時間不能少于二個加煤周期。

48、水樣冷藏溫度必須控制在 4℃ 左右。

49、細菌監測項目采樣后應在 2小時 內送實驗室分析。 50、采集總有機碳樣品時,應用 玻璃瓶 采集。

51、測量前后使用聲校準器校準聲級計的示值偏差不得大于 0.5 dB, 否則測量無效。

52、噪聲測量應在 無雨雪、無雷電 天氣,風速小于 5 米/秒以下時進行。

53、噪聲測量值與背景噪聲值相差大于 10 dB時,噪聲測量值不作修正。

54、如一聲壓級為70分貝,另一聲壓級為50分貝,則總聲壓級為 70 dB。

55、《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規定:各類聲環境功能區夜間突發噪聲的最大限值不準超過標準值的 15 分貝。

56、噪聲污染屬于能量污染,污染特點是其具有可感受性 、瞬時性、局部性 。

57、進行分析實驗的場所,首先應是 清潔的、安靜的。

58、天平室應避免附近有 振動源和陽光 的直射,同時與 采暖裝臵 保持適當的距離,以免受局部影響。

59、實驗用水通常是指用于器皿的沖洗、樣品稀釋和試劑配制等。 60、質控樣品主要用于實驗室內部及協同實驗室之間的質量控制。

61、滴定管用于容量分析,有常量分析和微量分析兩個級別,滴定管分為酸式滴定管和堿式滴定管兩大類。 6

2、監測分析所配臵的試液中,需避光的試劑應用棕色試劑瓶盛放。

63、分析方法中,沒有注明其他要求時均使用分析純試劑和相應純度的水。 6

4、在容量分析中,最重要的操作是移液和滴定。

65、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六價鉻時,如水樣有顏色但不太深,可進行色度校正,當樣品渾濁且色度較深時要用鋅鹽沉淀分離預處理后,仍含有機物干擾測定時,可用酸性高錳酸鉀(氧化法)破壞有機物后再測定。 6

6、天平稱量有替代稱量法和直接稱量法。 6

7、稱量準確度取決于天平的靈敏度和稱樣量。

68、持滴定管的姿勢,應是使活塞轉動靈活,滴定快慢自如,以不使滴定液由活塞槽兩端漏出。 6

9、當需要準確定量移取液體時,通常使用單標線吸管或分度吸管。 70、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的特點是成本低和電導率低。 7

1、量器的標準容量通常是指在20℃時的容量。 7

2、量器內壁的潔凈程度,直接影響到量器的容積。

73、沉淀按其物理性質不同,可粗略地分為 晶形沉淀 和 無定形沉淀 ,介于兩者之間的是凝乳狀沉淀。 7

4、水中少量硫酸鹽對人體無影響,但過量時有致寫作用,飲用水中硫酸鹽的含量不應超過250mg/L 。 7

5、水中的殘渣,一般分為總殘渣、可濾殘渣和不可濾殘渣3種,其中不可濾殘渣也稱為懸浮物。 7

6、電化學電池中,發生氧化反應的電極稱為陽極,發生還原反應的電極稱為陰極。

77、用離子選擇電極測定水中氟化物時,需要控制水樣的PH值,氟化物含量愈低,其適宜的PH范圍愈寬,一般測定溶液的PH應在5~8范圍。

78、水樣的PH值最好在現場測定,如受條件限制,采樣后必須把樣品保持在0~4℃的環境中,并在采樣后 6 小時內進行測定。

79、按反應的性質,容量分析可分為: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絡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80、絡合滴定法就是利用金屬離子和絡合劑形成絡合物的化學反應為基礎的一種容量分析方法。

81、滴定管在裝入滴定液之前,應該用滴定液洗滌滴定管3次,其目的是為了除去管內殘存水份,以確保滴定液濃度不變。

82、重鉻酸鹽法測定水中化學需氧量時,若水樣中氯離子含量較多而干擾測定時,可加入硫酸汞去除。

83、EDTA滴定法測定水的總硬度中,滴定接近終點時,由于絡合反應緩慢,因此應放慢滴定速度,但整個滴定應在 5 分鐘內完成,以便使 碳酸鈣 的沉淀減至最少。

84、生化需氧量是指在規定條件下,水中有機物和無機物在生物氧化作用下,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8

5、納氏試劑比色法測定水中氨氮時,為除去水樣色度和濁度,可采用 絮凝沉淀法 和蒸餾法 。

86、納氏試劑比色法測定水中氨氮的方法原理是:氨與鈉氏試劑反應,生成淡紅棕色膠態化合物,此顏色在較寬的波長內具強烈吸收,通常在410-425nm下進行測定。

87、測定總磷的水樣,進行預處理的方法有:過硫酸鉀消解法、硝酸-硫酸消解法和硝酸-高氯酸消解法等。 8

8、清潔水樣中的六價鉻可直接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測定,如測總鉻,則用高錳酸鉀將 三價鉻 氧化成六價 鉻,再進行測定。

89、我國現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按照污水排放 去向 ,分年限規定了69種水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部分行業最高允許 排水量 。

90、國家環境標準包括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環境基礎標準、污染物排放(或控制) 標準、 環境監測方法(或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和環境標準樣品標準。

91、 自然保護區通??煞譃楹诵膮^、緩沖區和實驗區 三個區。

92、《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規定:夜間突發噪聲的最大限值不準超過標準值的 15 分貝。

2 9

3、“3S”指的是:GIS(地理信息系統)、RS(遙感技術)、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9

4、遙感數據分辨率一般分為光譜分辨率、 時間分辨率 和 空間分辨率 三種。 9

5、植被指數NDVI的中文名稱為 歸一化差值植被指數 。

96、使用儀器進行現場監測項目測定的數據應采用 現場監測原始記錄表 模板填報。 9

7、定電位點解法煙氣測定儀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標氣校準時示值相對誤差應小于 5% 9

8、噪聲測定儀應用標準聲源進行校準?

99、 水中COD濃度低于50毫克/升時,平行樣標準偏差應在 20% 以內;密碼平行樣標準偏差應在 25%以內。 100、降水采樣點若有多個采樣器,相鄰采樣器水平距離應大于2m。

10

1、密碼樣主要有哪幾類?答:密碼平行樣、密碼加標回收樣、密碼標準物質。 10

2、電磁輻射監測環境相對濕度應不大于80%。 10

3、質量的國際單位制名稱是千克。

10

4、列入強檢目錄的環境監測儀器,應計量法的規定定期進行檢定,并貼上三色標簽,其中黃色標簽代表準用。 10

5、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時,吸收瓶吸收效率測定大于95%為符合要求。 10

6、平行樣分析和加標回收率分析分別反映測試結果的精密度、準確度。

10

7、采集土壤樣品時均應填寫2個標簽,一個放在袋(或瓶)內,另外一個貼在袋(或瓶)上。

10

8、用三點比較式臭袋法測定惡臭時,無組織排放源廠界的監測采樣點,應設在工廠廠界的下風向側或有臭氣方位的邊界線上。

10

9、測油類的樣品應用廣口玻璃瓶作容器,按一般通用洗滌方法洗滌后,還要用萃取劑(如石油醚等)徹底蕩洗2-3次。

110、進行環境噪聲測量,在一般戶外測點,傳聲器位臵距離任何反射物(地面除外)至少 3.5m 外測量,距地面高度1.2m 以上。

1

11、總懸浮顆粒物(TSP)是指能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0μm的顆粒物??晌腩w粒物(PM10)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10μm的顆粒物

1

12、氣態污染物的直接采樣法包括哪幾種:注射器采樣、采氣袋采樣和固定容器法采樣。

1

13、常用的大氣采樣布點方法有哪幾種:功能區布點法、網格布點法、同心圓布點法、扇型布點法。 1

14、采集大氣總懸浮顆粒物時,通常用玻璃纖維濾膜,同時應注意濾膜的毛面向下。

1

15、測定大氣總懸浮顆粒物時,若標準濾膜稱出的重量在原始重量的±0.5mg范圍內,則認為該批濾樣品濾膜稱量合格。

1

16、環境空氣中顆粒物的采樣方法主要有濾料法和自然沉降法。 1

17、土壤有機質是土壤中 含碳有機化合物 的總稱。

1

18、地表水采樣,在采樣斷面同一條垂線上,水深5~10m時,設2個采樣點,即 水面下0.5m 和 河底上0.5m ;若水深≤5m時,采樣點在水面下0.5m 處;若水深不到0.5m時,在 水深一半處。

二、判斷題

1、未劃分聲功能區的鄉村生活區內的工業噪聲源的排放限值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的3類標準。 (×)

2、室內環境監測中所指的新風量意為門窗全部打開時單位時間內進入室內的空氣體積。 (×)

3、苯,甲苯,二甲苯是室內空氣污染中主要的有機污染物。 (×)

4、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質子數而電子數不同的元素。 (×)

5、α、β表面污染可以通過直接測量方法來測定,但不宜通過間接方法測定。 (×)

6、α、β表面污染間接測量法只能測定可去除的表面污染。 (√)

7、對于給定的單位面積放射性活度,單位時間從表面射出的粒子數取決于源的自吸收以及源和源襯底的反散射。 (√)

8、污水的采樣位臵應在采樣斷面的中心,當水深大于1m時,在水深的1/2處采樣。 (×)(由表層起向下到1/4深處采樣)

9、控制斷面用來反映某排污區(口)排放的污水對水質的影響,應設臵在排污(區)口的下游。 (×)(并要求在污水與河水基本混勻處)

10、地表水采樣,在一個監測斷面上設臵采樣垂線,確能證明該斷面水質均勻時,可僅設中泓垂線。 (√)

11、采樣現場測定記錄中要記錄現場測定樣品的處理及保存步驟,測量并記錄現場溫度。 (×)(現場測定記錄中要記錄所有樣品的處理及保存步驟,測量并記錄現場溫度)

12、采集總氯樣品時,采集水樣使其充滿棕色采樣瓶,加入采樣體積1%的NaOH溶液,立即加蓋塞緊并密封。 (×)(采集水樣使其充滿預先加入采樣體積1%的NaOH溶液的棕色采樣瓶)

13、電化學探頭法測定水中溶解氧,水樣接觸電極的膜時,應保持一定的流速,以防止與膜接觸的瞬間將該部位樣品中的溶解氧耗盡,顯示錯誤的讀數。 (√)

3

14、由于PH值受水溫影響而變化,測定時應在現場快速測定。

(×)(由于PH受水溫影響而變化,測定時應啟用溫度補償裝臵,校正溫度對電極信號的影響)

15、有組織廢氣監測采樣位臵應避開對測試人員操作有危險的場所。測定氣態二氧化硫時,采樣位臵必須設臵在距彎頭、閥門、變徑管下游方向不少于6倍直徑,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徑處。 (×)

16、二氧化硫不需要多點采樣,采樣時采樣管入口可與氣流方向垂直,或背向氣流。 ( √ )

17、氣態或蒸汽態有害物質分子在煙道內的分布與煙塵一樣是不均勻的。 (×)

18、 采硫化物水樣時應常溫避光保存 (√)

19、 采集六價鉻水樣時應加氫氧化鈉調節PH≧9 (×)正確答案(8—9)

20、 石油類只能用玻璃瓶采集樣品。 (√)

21、天平是國家規定的強制檢定計量器具,應定期由計量部門檢定。 (√)

22、臺秤又稱托盤天平,通常分度值(感量)為0.1~0.01g,適用于粗略稱量。 (√)

23、配臵好的標準溶液應使用能密封的硬質玻璃或塑料瓶貯存,可以長期保存在容量瓶中。 (×)

24、玻璃儀器通常的干燥方法是烘干,可以用烘箱烘干的玻璃儀器包括量筒、燒杯等。(×)

25、凡有配套塞、蓋的玻璃儀器,如稱量瓶、容量瓶、分液漏斗、具塞閉塞管、滴定管等都可以拆散使用和存放。 (×)

26、利用沉淀反應進行重量分析時,希望沉淀反應進行得越完全越好。就相同類型的沉淀物而言,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越不完全,沉淀的溶解度越大,沉淀越完全。 (×)(沉淀的溶解度越小,沉淀越完全,沉淀的溶解度越大,沉淀越不完全)

27、重量法適用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懸浮物的測定,不適用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懸浮物的測定。 (×)(重量法適用于地表水、地下水,也適用于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懸浮物的測定)

28、重量法測定水中的懸浮物是一種近似方法,只具有相對評價意義 (√)

29、烘干溫度和時間,對水中懸浮物的測定結果有重要影響。 (√)

30、為測定水中懸浮物而過濾水樣時,濾膜上懸浮物過多,可酌情少取水樣,懸浮物過少,可增大取樣體積 (√)

31、天平是國家規定的強制檢定計量量具,應定期由計量部門檢定。 (√)

32、臺秤又稱托盤天平,通常其分度值(感量)為0.1-0.01g,適用于粗略稱量。 (√)

33、用濾紙過濾時,將濾液轉移至濾紙上時,濾液的高度一般不要超過濾紙圓錐高度的1/3,最多不得超過1/2處。 (√)

34、電化學分析法大致可分成5類:電位分析法、電導分析法、電解分析法、庫倫分析法、伏安分析法和極譜法。 (√)

35、標準氫電極是參考電極的二級標準。(×)正確答案為:標準氫電極是參考電極的一級標準。

36、由于外界電能引起化學反就的電池稱作原電池。

(×)正確答案為:由外界電能引起化學反應的電池是電解電池。

37、電化學分析是利用物質的電化學性質測定物質成分的分析方法,它以電導、電位、電流和電量等電化學參數與被測物質含量之間的關系作為計量的基礎。 (√)

38、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水中氟化物時,水樣有顏色或渾濁都影響測定。 (×) 正確答案為:此時,水樣有顏色或渾濁不影響測定。

39、測定某工業廢水一個生產周期內PH值的方法是:按等時間間隙采樣,將多次采集的水樣混合均勻,然后測定該混合水樣的PH值。

(×)正確答案為:必須單獨測定每次采集水樣的PH值。 40、存放時間過長的電極,其性能將變差。 (√)

41、玻璃電極法測定PH值使用的標準溶液應在4℃冰箱內存放,用過的標準溶液可以倒回原儲液瓶,這樣可以減少浪費。

(×)使用過的標準溶液不可以再倒回去反復使用,因為會影響標準溶液的PH值。

42、玻璃電極法測定PH值時,水的顏色、濁度,以及水中膠體物質、氧化劑及較高含鹽量均不干擾測定。

4 (√)

43、 玻璃電極法測定水的PH值中,消除鈉差的方法是:除了使用特制的低鈉差電極外,還可以選用與被測水樣的PH值相近的標準緩沖溶液對儀器進行校正。 (√)

44、新鮮蒸餾水存放一段時間后,由于空氣中二氧化碳或氨的溶入,其電導率會上升。 (√)

45、水樣采集后,其電導率應盡快測定,不能及時進行測定時,水樣應加酸保存。 (×) 正確答案為:測定電導率的水樣,不能加保存劑。

46、電導率儀法測定電導率時,如果使用己知電導池常數的電導池,不需要測定電導池常數,可調節儀器直接測定,但是需要經常用標準溶液校準儀器。 (√)

47、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越小,反應越完全。

(×)正確答案為:氧化還原反應平衡常數越大,反應越完全。

48、在絡合滴定過程中,理論終點附近的PM值變化越大,滴定突躍就越明顯,也就越容易準確地指示終點。 (√)

49、 滴定完畢后,將滴定管內剩余溶液倒回原瓶, 再用自來水、蒸餾水沖洗滴定管。 (×)正確答案為:不能將剩余標液倒回原瓶。

50、滴定終點與滴定反應的理論終點不一定完全相符。 (√)

51、堿式滴定管用來裝堿性及氧化性溶液,如高錳酸鉀,碘和硝酸銀溶液等。

(×) 正確答案為:堿式滴定管只能裝堿性及無氧化性溶液,高錳權鉀、碘和硝酸銀溶液是氧化性溶液能與滴定管的橡皮發生反應,所以不能裝在堿式滴定管中。

52、滴定操作時,大幅度甩動錐形瓶或不搖動錐形瓶都是不規范的。 (√)

53、標準滴定溶液的濃度值,計算過程中應保留5位有效數字,報出結果應取4位有效數字。 (√)

54、滴定管讀數時,無論是在滴定架上還是手持滴一管,都要保證滴定管垂直向下。 (√)

55、高錳酸鹽指數可作為理論需氧量或有機物含量的指標。

(×)正確答案為:因為高錳酸鹽指數只能氧化一部分有機物,所以高錳酸鹽指數不能作為理論需氧量或有機物含量的指標。

56、欲配制2mol/L硫酸溶液,取945ml水緩慢倒入55ml濃硫酸中,并不斷攪拌。 (×)正確答案為:應將濃硫酸緩慢加入水中,不能相反操作,以防濃硫酸濺出。

57、重鉻酸鉀標準溶液相當穩定,只要貯存在密閉容器中,濃度長期不變。 (√)

58、總硬度是指水樣中各種能和EDTA絡合的金屬離子的總量。 (×)正確答案為:總硬度是指水中鈣和鎂的總濃度。

59、稀釋與接種法測定水中BOD5時,冬天采集的較清潔地表水中溶解氧往往是過飽和的,此時無須其他處理就就可立即測定。

(×)正確答案為:應將水樣升溫至20度左右趕出飽和和溶解氧后進行測定. 60、分光光度法主要應用于測定樣品中的常量組分含量。

(×)正確答案為:分光光度法主要應用于測定樣品中的微量組分。

+6

1、水中存在的游離氨(NH3)和銨鹽(NH4)的組成比取決于水的PH值,當PH值偏高時,游離氨的比例較高,反之,則銨鹽的比例高。 (√)

62、水中氨氮是指以游離(NH3)或有機氨化合物形式存在氮。

+(×)正確答案為:水中氨氮是指以游離氨(NH3)或銨鹽(NH4)形式存在氮。 6

3、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測定水中硫化物時,吹氣吸收裝臵用50ml吸收管,加入10ml 1mol/L的乙酸鋅溶液或10ml 2%氫氧化鈉溶液作為吸收液。 (√)

64、六價鉻與二苯碳酰二肼生成有色絡合物,該絡合物的穩定時間與六價絡的濃度無關。 (×) 正確答案為:穩定時間與六價鉻的濃度有關,六價鉻濃度低,顯色后穩定時間短。 65采集區域環境背景土壤樣品時,一般采集0~30cm的表層土。 (×) 正確答案為:采集0~20cm的表層土

66、污染事故監測時,根據污染物及其對土壤的影響確定監測項目,監測時要設臵2~3個背景點。 (√)

67、 總氰化物毒性較大、屬于第一類污染物。

(×)一類污染物是指能在水環境或動植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氰化物毒性雖大,但在體內不蓄積,屬于二類污染物。

68、 未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的,按GB 5085.1-GB 5085.6鑒別標準又無法鑒別,但可能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 5 境造成有害影響的固體廢物,由專家認定。 (×)

69、 一切測量結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確定度。 (√)

70、實驗室間質量控制的目的是為了檢查各實驗室是否存在系統誤差,找出誤差來源,提高實驗室的監測分析水平。 (√)

71、 平行雙樣測定的精密度用相對誤差表示。 (×)正確:用相對偏差表示。

72、監測環境空氣中氣態污染物時,要獲得1h的平均濃度,樣品的采樣時間應不少于30min。 (×)正確樣品的采樣時間應不少于45min。

73、環境空氣監測中,采集有機成分的濾膜不宜進行稱重。 (√) 7

4、《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HJ/T194-2005)中規定的24h連續采樣,使用于環境空氣中所有氣態污染物的采樣。

(×)顆粒物采12個小時即可。

三、選擇題

1、環境標準作為一種保障人體健康、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屬于一種(A) A.強制性標準;B.指導性標準;C.參照標準;D.普遍適用標準

2、我國的環境保護法規定,在環境民事責任方面適用(C) A.因果關系推定原則;B.舉證責任轉移原則;C.無過錯責任原則;D.特殊責任原則

3、每年的4月22日是(B) A.世界環境日;B.地球日;C.土地日;D.愛鳥日

4、1983年底,在全國第二次環境保護會議上,環境保護被確立為我國的一項(A) A.基本國策;B.基本政策;C.基本方針;D.基本策略

5、環境保護法最早規定的三項基本制度是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和(C) A.限期治理制度;B.排污許可證制度;C.“三同時”制度;D.目標責任制度

6、全國環境監測網以環境保護系統為骨干,由三個系統組成,即環境保護監測系統、其他部門監測系統和(A)組成。

A.行業監測系統;B.農業環境監測系統;C.工業部門監測系統;D.軍隊監測系統

7、國家對直接從地下或者江河、湖泊取水的,實行(B)制度。

A.征收水資源費;B.取水許可證;C.節約用水;D.合理開發利用

8、海洋重點保護區域主要包括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濱風景游覽區及(B) A.海上自然保護區;B.重要漁業區;C.港區;D.海洋生物保護區

9、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中,有(B)件是因為大氣污染而引起的。

A.四;B.五;C.六;D.三

10、排污費的(B)部分可適當用于補助環境保護部門監測儀器設備的購臵和環境保護部門自身建設等業務支出。

A.20%;B.80%;C.50%;D.40%

11、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時,驗收監測數據應經( C )審核。

A.一級 B.二級 C.三級 D.四級

12、環境監測方法標準應選擇與環境質量標準、排放標準相配套的方法標準。若質量標準、排放標準未做明確規定,應首選(2)。

(1)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 (2)國家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 (3)國際環境監測分析方法通用標準 (4)地方環境監測分析方法標準

13、由于噪聲在夜間比晝間影響大,故計算晝夜等效聲級時,需要將夜間等效聲級加上(4)后再計算。

(1)25dB (2)20dB (3)15dB (4)10dB

14、驗收時對第一類污染物污水排放口的考核應是(4)。

(1)在車間排放口或針對性治理設施排放口以排放標準考核

(2)重點考核與外環境發生關系的總排污口污染物排放濃度及噸產品最高允許排水量 (3)對清凈下水排放口執行污水綜合排放標準

(4)不分行業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納水體的功能類別,一律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考核

15、對于大氣無組織污染物排放的考核應(1)。

(1)對照行業要求考核監控點與參照點濃度差值或界外最高濃度點濃度值

(2)對照行業要求分別考核最高允許排放濃度及最高允許排放速率 更多環評工程師資格考試資料, (3)嚴格對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的要求及行業標準和國家大氣污染物綜 合排放標準的要求進行考核

(4)除執行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外還應執行所在區規定的總量控制指標

16、驗收監測時應應用標準正確評價監測結果,應嚴格按照標準指標評價,如污水綜合排放標準是按(4)進行評價。

(1)年日均濃度值 (2)季度、月均濃度值

6 (3)監測期間污染物最高濃度值 (4)日均濃度值

17、驗收監測時應應用標準正確評價監測結果,應嚴格按照標準指標評價,如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是按(3)進行評價。

(1)年日均濃度值 (2)季度、月均濃度值

(3)監測期間污染物最高排放濃度值 (4)日均濃度值

18、驗收監測時應應用標準正確評價監測結果,應嚴格按照標準指標評價,如水污染物排放標準是按(4)進行評價。

(1)年日均濃度值 (2)季度、月均濃度值 (3)監測期間污染物最高排放濃度值 (4)日均濃度值

19、驗收監測廢氣時,對有明顯生產周期的建設項目,污染物的采樣和測試的頻次一般為 生產周期,每個周期采樣 次(1)。

(1)2-3 個,3-5 次 (2)3-5 個,5-7 次 (3)3-5 個,3-5 次 (4)2-4 個,4-7 次

20、驗收監測廢水時,對生產穩定且污染物排放有規律的排放源,以生產周期為采樣期,采樣不得少于 周期,每個采樣周期內一般應采樣 次(3)。

(1)2-3 個,3-5 次 (2)3 個,5-7 次 (3)2 個,3-5 次 (4)2-4 個,4-7 次

21、在進行固體廢物浸出性毒性測試時,固液比一般為 C 。

A.1∶2 B.1∶5 C.1∶10 D.1∶20

22、《工業固體廢物采樣制樣技術規范》規定:工業固體廢物樣品保存期為 A ,易變質的不受此限制。

A、一個月 B、三個月 C、六個月 D、一年

23、土壤背景采樣點離鐵路、公路至少 D 米以上。

A:50 B:100 C:200 D:300

24、下列對室內空氣采樣要求的說法,正確的有( B C )

A. 設臵采樣點的數目只由室內面積確定;

B. 應避開通風道和風口,和墻壁的距離應大于0.5m;

C. 采樣的高度應與人的呼吸帶高度一致,一般在0.8~1.5m之間; D. 要求采樣頻率為每4h一次。

25、室內甲醛的主要來源有( A、B、C、D )

A. 燃料的不完全燃燒 B. 泡沫樹脂隔熱材料 C. 室內裝飾材料,如油漆、膠合板等 D. 香煙的不完全燃燒

26、在進行水中總放射性測量時,由于需要將水中所有放射性物質全部濃集下來進行測量,故一般采用( A )預處理水樣。

A. 蒸發灰化法 B. 衰變法 C. 共沉淀法 D. 離子交換法

27、標準狀態是指氣溫和大氣壓力分別為 ( A )

A.273K/101.325kPa B. 298K/101.325 kPa C. 273K/101.325mmHg

28、室內空氣中氡濃度的普查最好在 進行。( D )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29、自然界中的氡是由鐳衰變產生的,有27種同位素,環境輻射所關注的氡氣主要是指( C )

A. Rn-219 B. Rn-220 C. Rn-222 D. Rn-223 30、大氣采樣器在使用前必須經過流量校準,流量誤差應( B )

A.大于5﹪ B. 不大于5﹪ C. 10﹪ D. 小于10﹪

31、連續測氡儀要求在密閉的條件下,采樣測量的時間為 小時。( D) A.8 B.12 C.16 D.24

32、 具體判斷某一區域水環境污染程度時,位于該區域所有污染源上游、能夠提供這一區域水環境本底值的斷面稱為 (B )

A. 控制斷面 B. 對照斷面 C. 消減斷面

33、在流動的河水中測定溶解氧,水樣應保持足夠的流速,流速 (A)

A.不得不小于0.3m/s; B.不得不小于0.5m/s; C. 大于0.5m/s

34、采集測定懸浮物的水樣時,在 條件下采樣最好。(B )

A. 層流 B. 湍流 C. 束流

35、PH值小于 的雨水稱為酸雨( C )

A、4.9 B、7 C、5.6 D、4.5

36、烘干是玻璃儀器干燥的最常用方法,將洗凈的玻璃儀器臵于 。(A)

A、110~120℃的清潔烘箱內烘烤1h;B、90~105℃的清潔烘箱內烘烤1h;

7 C、130~150℃的清潔烘箱內烘烤1h。

37、在我國化學試劑等級中,優級純(保證試劑)的表示符號為 。(B) A、AR B、GR C、CP D、LR

38、要準確量取20.00ml溶液,應選用 。(B) A 容量瓶 B 移液管 C 量筒

39、實驗室中使用的高壓氮氣瓶外表顏色為 。(A) A 黑色 B 深綠色 C 天藍色

40、實驗室配臵的堿性試液必須用 貯存。(A) A 聚乙烯瓶 B 硬質玻璃試劑瓶

41、一般分析實驗室用水電導率應小于 微西門子/厘米。(A) A 3.0 B 4.0 C 4.5 D 5.0

42、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測定時,光譜干擾是指待測元素發射或吸收的光譜與干擾物的 光譜不能完全分離所引起的干擾。(C)

A.電離 B. 散射 C. 輻射 D.折射

43、ICP法進行樣品測定時,連續背景和譜線重疊干擾屬于 (A)。 A.光譜干擾 B.化學干擾 C.電離干擾

44、氣相色譜-質譜法對目標組分進行定性分析的依據是 (A) 。

A、未知樣品和標準樣品的保留時間和質譜圖特征匹配 B、目標定量離子與內標定量離子的質譜響應比

45、下列哪種試劑最適合萃取水中脂肪族化合物等非極性物質是:(A) A、正己烷 B、二氯甲烷 C、乙酸乙酯 D、甲醇

46、按照化學反應的性質,容量分析可以分為四種方法,即(A) 。

A 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絡合滴定法和沉淀滴定法 B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絡合滴定法和電位滴定法 C酸堿滴定法、氧化還原滴定法、絡合滴定法和加成滴定法

47、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樣品時,比色皿應選擇 材質的。(A) A 石英 B玻璃 C光學玻璃

48、下列關于水中懸浮物測定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

A. 水中懸浮物的理化特性對懸浮物的測定結果無影響。 B. 所用的濾器與孔徑的大小對懸浮物的測定結果有影響。 C. 戴留在濾器上物質的數量對物的測定結果的影響。

49、 下列關于水中懸浮物樣品采集和貯存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D)

A. 樣品采集可以用聚乙烯瓶或硬質玻璃瓶。

B. 采樣瓶采樣前應用洗滌劑洗凈,再用正來水和蒸餾水沖洗干凈。

C. 采集的樣品應盡快測定,如需放臵,則應低溫貯存,并且最長不得超過7天 D. 貯存水樣時應加入保護劑

50、氨氮以游離子氨或銨鹽形式存在于水中,兩者的組成之比取決于水的 和水溫。(B)

A、還原性物質 B、PH值 C、氧化性物質

51、 大氣降水樣品若敞開放臵,空氣中的微生物、 以及實驗室的酸堿性氣體等對PH值的測定有影響,所以應盡快測定。(A)

A、二氧化碳 B、 氧氣 C、氮氣

52、 電導率儀法測定水的電導率,通常規定 ℃為測定電導率的標準溫度。如果測定時水樣的溫度不是該溫度,一般應將測定結果換算成該溫度下的電導率數據,然后再報出。(C)

A、15 B、20 C、25 D、28

53、下列物質暴露在空氣中,質量不會增加的是: (D)

A. 濃硫酸 B. 無水氯化鈣 C. 生石灰 D. 草酸

54、在我國化學試劑等級中,優級純(保證試劑)表示符號為: (B)

A. A R B. GR C. SR D. LR

55、 用重鉻酸鹽法測定水中化學需氧量時,用 作催化劑。(A)

A. 硫酸-硫酸根 B. 硫酸-氯化汞 C. 硫酸-硫酸汞

56、 分光光度計通常使用的比色皿具有 性,使用前應做好標記。(C)

A.選擇 B.滲透 C.方向

57、 一般分光光度計吸光度的讀數最多有 位有效數字。(A)

A. 3 B.4 C.2

58、洗滌劑的污染會造成水面有不易流失的泡沫,并消耗水中的 。(B) A. 微生物 B. 溶解氧 C. 礦物質

59、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測定水中甲醛時,甲醛貯備液的濃度需要標定,最常用的標定方法是 (C) A. 硝酸汞法 B. 酚酞法 C. 碘量法

60、根據我國現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對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的分類和標準分級,下列不屬于二 8 類區的是 D 。

A.商業交通居民混合區; B.農村地區和一般工業區; C.文化區; D.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地區

61、 《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規定:對于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的采樣,每日至少有 (C) 的采樣時間,日平均值方為有效。

A、12小時 B、16小時 C、18小時 D、20小時

6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同一水域兼有多類使用功能的,執行 B 功能類別對應的標準值。

A、最低 B、最高 C、全部 D、任一個

63、無組織排放指大氣污染物不經過排氣筒的無規則排放。低矮排氣筒的排放屬有組織排放但在一定條件下也可造成與無組織排放的相同的后果。因此,在執行“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指標時,由低矮排氣筒造成的監控點污染物濃度增加將 A 。

A. 不予扣除 B. 應予扣除 C. 酌情扣除

64、 當受納水體為封閉或半封閉水體時,為防止水體富營養化,城市污水應進行 D ,增強除磷脫氮的效果。

A.污水處理 B.一級污水處理 C.二級污水處理 D.二級污水強化處理

65、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中二級標準值按土壤的哪一項理化性質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標準值?(D)

A. 顏色 B.陽離子交換量 C. 含水率 D. pH值

66、桂林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信息系統工作流中,如打開待辦事宜后,發現上一步驟有錯誤需要修改的,應使用下列哪種操作?(B)

A、撤銷 B、退回 C、刪除 D、重做

67、氟化物等氣態物質在無動力采樣時,采樣時間一般為 天。(D)

A、5~10; B、10~15; C、15~20; D、7~30 6

8、由最高管理者組織就質量方針和目標,對質量體系的現狀和適應性進行的正式評價是 B 。

A.質量評審 B.管理評審 C.內部質量審核 D.合同評審 6

9、根據《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制度》,環境監測人員持證上崗考核合格證有效期為 C 年。

A. 長期 B. 十年 C. 五年 D.三年 70、 要正確量取20.00ml溶液,應選用 C 。 A.容量瓶 B.量筒 C.移液管

四、簡答題

1、污染物排放總量核算技術要求

(1)核算項目為國家或地方規定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的指標。

(2)依據實際監測情況,根據排污單位年工作的實際天數計算污染物年排放總量。 (3)某污染物監測結果小于規定監測方法檢出下限時,不參與總量核算。

2、驗收監測內容:

主要工作內容包括:

(1)對設施建設、運行及管理情況檢查; (2)污染處理設施運行效率測試;

(3)污染物(排放濃度、排放速率和排放總量等)排放測試。

(4)設施建設后,排放污染物對環境影響的監測,具體建設項目的監測內容應根據其所涉及的具體項目進行確定。

3、驗收監測方案應包括以下內容 (1)簡述內容:任務由來、依據等; (2)建設項目工程實施概況; (3)驗收監測執行標準;

(4)驗收監測的內容:按廢水、廢氣、噪聲和固廢等分類; (5)對企業環境保護管理檢查的內容。

(6)現場監測操作安全注意事項(必要時針對工廠實際情況制定);

4、驗收監測的主要目的

①檢查建設項目是否按環評報告書及環保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要求配臵各類環保設施以及各類環保設施的運行是否合格;

②通過監測了解建設項目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濃度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確定污染物的排放總量; ③分析存在問題及原因,提出整改意見,促進企業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 ④對企業環保設施竣工驗收監測作明確結論,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有關建議。

5、驗收監測前的準備工作:

(1)對照環評報告書,主體工程的實際完成情況,劃清本次驗收工程的范圍; (2)對照環評報告書,檢查工程的環境保護設施完成及運行情況;

(3)檢查監測條件是否具備,包括監測孔、采樣點、排污口流量計和在線監測設備設臵,監測儀器等; (4)檢查廢氣污染源、廢水處理站及排放口、噪聲設備、環境敏感點的情況; (5)檢查對環評批復中各條要求的執行情況;

9 (6)檢查環境管理:環保機構和規章制度;

(7)在現場有選擇性地針對驗收的環保設施進行攝影,對未明確的內容進行進一步調查、核實。

6、土壤污染有何特點?

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潛伏性、長期性,其嚴重后果是通過食物給動物和人類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們覺察;

土壤污染具有積累性,污染物質在土壤中不容易遷移、擴散和稀釋,在土壤中不斷積累而超標,同時,也使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土壤污染具有不可逆轉性,重金屬對土壤的污染基本是不可逆轉的過程,有機物的污染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成本高、治理周期長。污染物質在土壤中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作用來消除,因此治理成本高、見效慢。

7、底質監測的范圍:包括河流、湖庫、工業廢水排放溝的底部表層沉積物。不包括工業廢水沉積物及污水處理廠的污泥。

8、 環境監測報告至少應包括的信息有哪些?

答案:標題;檢測實驗室的名稱和地址;報告的編號(唯一性標識);客戶(委托方)的名稱和地址;所用監測方法的標識(監測所依據的文件名和編號);樣品的標識(樣品名稱、類別等);采樣日期或委托樣送檢日期、檢測日期等;對含采樣的監測報告,有采樣日期和采樣人、采樣點位等;監測數據結果(包括測量值和測量單位等信息);監測人員及報告批準人簽字等。

9、簡述環境質量綜合報告的主要要素構成。

環境質量綜合報告是環境監測信息的最終表現形式和環境監測信息傳遞的載體。目前,環境質量綜合報告的要素主要由地表水、城市空氣、酸雨、近岸海域海水、城市噪聲、生態環境、生物環境和輻射環境構成,并結合污染排放情況和社會、人口、經濟等指標進行環境質量的綜合分析。

10、甲醛的毒性和危害有哪些?

甲醛容易導致嗅覺異常、刺激、過敏、肺功能異常。甲醛的危害主要是三個方面: (1)對皮膚黏膜部分有刺激作用,導致頭痛、呼吸道刺激水腫; (2)有致敏作用,可引發過敏性皮炎和又發支氣管哮喘;

(3)致突變作用,動物活體實驗表明高濃度甲醛可引發腫瘤。

11、簡述室內氡氣的來源。

答:室內氡氣的來源主要有四個方面:

(1)地基、地層間隙及地質斷裂帶和高本底地區中析出; (2)燃煤和燃氣過程中產生;

(3)使用礦渣水泥、不合格的裝修石材; (4)室外環境中氡氣的進入。

12、我國《城市放射性廢物管理辦法》將城市放射性廢物分為幾種? 答:城市放射性廢物通??煞譃橄铝辛N形式: (1)各種被放射性污染的材料和勞保用品; (2)各種被放射性污染的工具、設備; (3)零星低放射性廢液的固化物; (4)試驗的動物尸體和植物; (5)廢氣放射源;

(6)含放射性核素的有機閃爍液。

13、流速儀法測量排污渠道的流量,要求排污渠道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1)排污截面底部需硬質平滑;

(2)截面形狀要求為規則幾何形:

(3)排污口處須有3~5m的平直過流水段; (4)水位高度應不小于0.1m。

14、污染源對水體水質影響較大的河段,一般設臵三種斷面,對這三種斷面各應如何設臵? 答:(1)對照斷面:布設在進入城市、工業排污區的上游,不受該污染區域影響的地點。

(2)控制斷面:布設在排污區(口)的下游,污水與河水基本混勻處。 (3)削減斷面:布設在控制斷面下游,主要污染物濃度有顯著下降處。

15、溶解氧樣品現場怎樣保存固定?

答:采樣之后,最好在現場立即向盛有樣品的細口瓶中加1ml硫酸錳溶液和2ml碘化鉀試劑。使用細尖頭的移液管,將試劑加到液面以下,小心蓋上塞子,避免把空氣泡帶入。將細口瓶上下顛倒轉動幾次,充分混勻,靜臵沉淀最少5min,然后再重新顛倒混合,保證混合均勻。這時可以將細口瓶運送至實驗室。若避光保存,樣品最長貯藏24h。

16、油類項目采樣方法應注意什么?

答:(1)采樣前先破壞可能存在的油膜;

(2)應在水面至300mm采集柱狀水樣; (3)采用玻璃材質容器單獨采樣;

10 (4)樣品全部用于測定,并且采樣容器不能用被采集的水樣沖洗。

17、 簡述固定污染源移動采樣和定點采樣的含義。

答:移動采樣:是用一個濾筒在已確定的采樣點上移動采樣,各點采樣時間相等,由此可求出采樣斷面的平均濃度。定點采樣:是分別在每個測點上采一個樣,求出采樣斷面的平均濃度,并可了解煙道斷面上顆粒物濃度的變化狀況。

18、可持續發展:簡單地說就是指在不危及后代人需要的前提下,尋求滿足當代人需要的發展途徑。

19、溫室效應產生的原因:由于城市化、工業化、交通現代化以及人口暴增和礦物能源的大量消耗等原因,使得地球溫度明顯上升,出現“溫室效應”。 20、實驗室用水的純化方法有哪幾種?

答: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反滲透法、超濾和微孔過濾法、活性炭吸附法、紫外線殺菌法。

21、化學試劑的質量規格分為幾級?各級別的化學試劑分別用于那些分析?

答:分為四級。

一級為優級純或保證試劑,用于精密分析研究;

二級為分析純或分析試劑,用于精密定性、定量分析; 三級為化學純試劑,用于一般分析和教學; 四級為實驗試劑,用于一般化學制備。

22、什么是容量分析?

答:容量分析就是將一種已知準確濃度的試劑溶液滴加到被測物質的溶液中去,讓所加入的試劑與被測物質恰好反應完全,然后根據試劑的濃度和耗用體積的量來計算被測物質的含量。容量分析也稱為滴定分析。

23、天平室的環境要求?

答:(1)天平室應保持干燥、明亮但避免陽光的直射,遠離熱源和震源,室內溫度變化不能太大,避免明顯的空氣對流。(2)室內禁有水汽和腐蝕性氣體進入,不得在室內存放或轉移揮發性、腐蝕性的試劑或樣品。(3)地面最好為水磨石地面,天平臺應由混凝土筑成,必要時可在臺面鋪以3mm厚的橡膠墊,用以減震和防滑。(4)保持天平室整潔、安靜,不放臵與稱量無關的物品。

24、簡述測定水中懸浮物的意義

答案:水體中懸浮物含量過高時,可產生以下危害

(1)使水體變渾濁,降低水的透明度,影響水體的外觀;

(2)阻礙溶解氧向水體下部擴散,影響水生生物的呼吸和代謝,甚至造成魚類窒息死亡; (3)妨礙表層水和深層水的對流,懸浮物過多,還可造成河渠、水庫淤塞; (4)灌溉農田可引起土壤表面形成結殼,降低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

因此,測定水中懸浮物對了解水質、評價水體污染程度具有特定意義。

25、用離子選擇電極法測定水中氟化物時,加入總離子強度調節劑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保持溶液中總離子強度,并絡合干擾離子,保持溶液適當的PH值。

26、簡述水樣電導率測定中的干擾及其消除方法。

答案:水樣中含有粗大懸浮物質,油和脂將干擾測定??上葴y定水樣,再測定校準溶液,以了解干擾情況。若有干擾,應過濾或萃取除去。

27、簡述容量分析法的誤差來源 答案:(1)滴定終點與理論終點不完全符合所致的滴定誤差;

(2)滴定條件掌握不當所致的滴定誤差; (3)滴定管誤差;

(4)操作者的習慣誤差。

28、用于直接配制標準溶液的基準物質,應滿足什么要求? 答案:(1)純度高,雜物含量可忽略 ;

(2)組成(包括結晶水)與化學式相符; (3)性質穩定,反應時不發生副反應; (4)使用時易溶解;

(5)所選用的基準試劑中,目標元素的質量比應較小,使稱樣量大,可以減少稱量誤差。

29、簡述影響沉淀物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響沉淀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有同離子效應、鹽效應、酸效應及絡合效應等,此外、溫度、介質、晶體結構和顆粒大小也對溶解度有影響。 30、簡述滴定管讀數時的注意事項 答案:滴定管讀數時應遵守以下規則:

(1)讀數前要等待1~2min; (2)保持滴定管垂直向下; (3)讀數至小數點后兩位;

(4)初讀、終讀方式應一致,以減少視差; (5)眼睛與滴定管中的彎月液面行。

31、適合容量分析的化學反應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案:(1)反應必須定量進行而且進行完全;

(2)反應速度要快;

11 (3)有比較簡便可靠的方法確定理論終點(或滴定終點);

(4)共存物質不干擾滴定反應,或采用掩蔽劑等方法能予以消除。

32、測定水中高錳酸鹽指數時,水樣采集后,為什么用H2SO4酸化至PH<2而不能用HNO3或HCl酸化?

-答案:因為HNO3為氧化性酸,能使水中被測物氧化,而鹽酸中的Cl具有還原性,也能與KMnO4 反應,故通常用H2SO4酸化,稀H2SO4一般不具有氧化還原性。

33、化學需氧量作為一個條件性指標,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其測定值?

答案:影響因素包括氧化劑的種類及濃度,反應溶液的酸度、反應溫度和時間以及催化劑的有無等。

34、稀釋與接種法測定水中BOD5時,某水樣呈酸性,其中含活性氯,COD值在正常污水范圍內,應如何處理? 答案:(1)調整PH在6.5-7.5;

(2)準確加入亞硫酸鈉溶液消除活性氯; (3)進行接種。

35、分光光度法的環境監測中常用的方法,簡述分光光度法的主要特點。 答案:(1)靈敏度高;

(2)準確度高; (3)適用范圍廣;

(4)操作簡便、快速; (5)價格低廉;

36、簡述在光度分析中如何選擇顯色劑。 答案:(1)靈敏度要高;

(2)選擇性要好;

(3)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應足夠穩定;

(4)所形成的有色化合物與顯色劑之間的差別要大。

37、氰化物為劇毒物質,測定后的殘液應如何處臵?

-答案:氰化物的稀釋溶液可加入NaOH調至PH>10,再加入KMnO4(以3%計)使CN氧化分解,分解后的溶液可用水稀釋后排放。

38、流速儀法測量排污渠道的流量,要求排污渠道應具備哪些條件? 答:(1)排污截面底部需硬質平滑;

(2)截面形狀要求為規則幾何形;

(3)排污口處須有3~5m的平直過流水段; (4)水位高度應不小于0.1m。

39、 油類項目采樣方法應注意什么? 答:(1)采樣前先破壞可能存在的油膜;

(2)應在水面至30cm采集柱狀水樣; (3)采用玻璃材質容器單獨采樣;

(4)樣品全部用于測定,并且采樣容器不能用采集的水樣沖洗。 40、測定金屬離子的水樣為什么要加入硝酸保存劑?

答:加入硝酸異可以防止重金屬水解沉淀,又可以防止金屬在器壁表面上的吸附,同時酸性介質中還能抑制微生物的活動。

41、為什么氟化物不能用玻璃瓶采樣?

答:氟化氫會腐蝕玻璃,使氟化物測量結果偏低。

42、測量背景噪聲的技術要求? 答:(1)不受被測聲源影響且其他聲環境與測量被測聲源時保持一致。

(2)與被測聲源測量的時間長度相同。

43、如何保養噪聲測量儀器? 答:(1)保持儀器外部清潔;

(2)傳聲器不用時應干燥保存;

(3)傳聲器膜片應保持清潔,必要時可用洗耳球或駝毛刷將灰塵去掉,不得用手觸

(4)儀器長期不用時,應每月通電2小時,如空氣特別潮濕(霉雨季節)應每周通電2小時; (5)儀器使用完畢應(及時)將電池取出; (6)定期送計量部門檢定。

44、在環境監測中,標準物質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答: (1)校準儀器設備;

(2)用于新方法的研究開發,評價監測分析方法的準確度; (3)監視和校正連續測定中的數據漂移; (4)用于實驗室內和實驗室間的質量控制; (5)用做技術仲裁依據;

(6)用做量值傳遞與追溯的標準。

45、什么是一類污染物?舉出一類污染物和二類污染物5種

一類污染物是指能在水環境或動植物體內蓄積,對人體健康產生長遠不良影響的有害物質。一類污染物有:總汞、烷基汞、總鎘、總鉻、六價鉻、總砷、總鉛、總鎳、苯并[α]芘、總鈹、總銀等

12 二類污染物:pH、色度、COD,TOC、BOD、SS、氨氮、總鋅

46、什么叫統一樣品檢測

同一批號的樣品分別交付不同的實驗室進行分析,當其測定結果相符時,可判定測試結果是可以接受的,統一樣品檢測分析方法不要求一致。

47、量值的溯源性定義?

答:是指通過不確定度明確的連續不間斷的比較鏈,將測量結果或計量標準的量值與規定的標準,通常是國家基準、國際標準或自然常數聯系起來的情況。

48、玻璃量器檢定的環境條件是?

答:空調恒溫24h;

室溫(20±5)℃,且室溫變化不得大于1℃/h; 水溫與室溫之差不得大于2℃。

49、劇毒藥品試劑應如何管理和使用?

答:劇毒藥品試劑由兩人負責管理,加雙鎖存放,鑰匙存放于不同的位臵,兩人以上在場共同稱量,采用減量稱量,并簽名、登記使用量。

50、簡述滴定管活塞密合性檢查操作與判定?

答:在活塞不涂凡士林的清潔滴定管中加蒸餾水至零標線處,放臵15min,液面下降不超過一個最小分度者為合格。

51、監測數據“五性”是什么?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2篇

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污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方式主要有 機械遷移 、 物理-化學遷移、 生物遷移

2、 污染物在水體中轉化的主要途徑有 氧化還原作用 、 配合作用 、 生物降解 作用。

3、 環境污染物透過生物膜的生物轉運過程,主要分為 被動轉運、特殊轉運 和 胞飲作用 三種形式。

4、 大多數動物對污染物的吸收主要通過 呼吸系統吸收 、 消化管吸收 、 皮膚吸收 三條途徑。

5、 污染物對生物的不利影響最先作用于 細胞膜 。

6、 污染物進入機體后導致的生物化學變化包括: 防護性 反應和 非防護性 反應。

7、 酶抑制作用可分為 可逆 和 不可逆 抑制作用兩大類。

8、 多種化學污染物的聯合作用通常分為協同作用、 相加作用 、 獨立作用 和 拮抗作用 4種類型。

9、 環境效應按環境變化的性質可分為 環境生物效應 、 環境化學效應、 環境物理效應

10、 污染物進入環境的途徑包括: 自然界釋放 、 人類活動過程中的無意釋放 和人類活動過程中故意應用。

11、 環境中微生物對金屬的轉化,主要是通過 氧化還原 和 甲基化 作用

12、 環境激素主要包括 天然激素和合成激素 、 植物雌激素 、和具有雌激素活性的環境化學物質等三類。

13、 影響生物測試結果的主要因素有: 受試生物 、 試驗條件 和不同的實驗室。

14、 水污染的生物監測方法有:水污染的 細菌學監測 ;浮游生物監測法;底棲大型無脊椎動物監測法和 微型生物群路 監測法。

15、 污染物對群落的影響表現在:污染物可導致群落 組成 和 結構 的改變。

16、 環境污染的“三致作用”是指環境污染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 致畸 和 致突變 的作用。

17、 毒性試驗常用參數EC50和IC50分別表示 能引起50%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變化的濃度 和 能引起受試生物的某種效應50%抑制的濃度

18、 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基礎是 基因工程 。

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共20分)

1、環境生物效應:各種環境因素變化而導致生態系統變異的效果。

2、污染物轉化:污染物在環境中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作用改變其形態或轉變為另一種物質的過程。

行為毒性:當一種污染物或其他因素(如溫度、光照、輻射)使得動物一種行為改變超過正常變化的范圍 。

3、共代謝:只有在初級能源物質存在時才能進行的有機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過程。

4、生物標志物:用于監測和評價能夠導致生物有機體的生物化學和生理學改變的化學污染物。

5、生物測試:系統地利用生物的反應測定一種或多種污染物或環境因素單獨或聯合存在時,所導致的影

1 響或危害。

6、活性污泥: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

7、生態工程:人工設計的、以生物種群為主要結構組分、具有一定功能的、宏觀的、人為參與調控的工程系統。

8、生物修復:利用生物將土壤、地表及地下水或海洋中的危險性污染物現場去除或降解的工程系統。

9、生物濃縮系數:生物體內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的濃度同它所生存的環境中該物質的濃度比值,可用以表示生物濃度的程度。

10、 抗氧化防御系統:在長期進化中,需氧生物發展防御過氧化損害的系統

11、 氧垂曲線: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機物污染時,由于有機物這種氧化分解作用,水體溶解氧發生變化,隨著污染源到河流下流一定距離內,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來溶解氧水平,可繪制成一條溶解氧下降曲線,稱之為氧垂曲線。

12、 協同作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污染物同時或數分鐘內先后與機體接觸,其對機體產生的生物學作用強度遠遠超過它們分別單獨與機體接觸時所產生的生物學作用的總和。

13、 蓄積毒性作用:低于中毒閾劑量的外來化合物,反復多次對與機體持續接觸,經一定時間后使機體出現明顯的中毒表現

14、 指示生物:是指環境中隊某些物質能產生各種反應或信息而被用來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的現狀和變化的生物。

15、 BOD:水中有機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進行氧化分解,使之無機化或氣體化時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總數量,即生化需氧量。

16、 生物降解:復雜的有機物質被生物降解成為低分子量產物的過程

17、 人工濕地:根據自然濕地模擬的人工生態系統

18、 環境污染:有害物質或因子進入環境,并在環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對人類以及其它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現象。

19、 環境:指某一特定生物體或生物群體以外的空間及直接、間接影響該生物體或生物群體生存的一切事物的總和。

20、 礦化作用:指生物通過代謝作用(包括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生物體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無機物質或簡單的有機物。

21、 生物濃縮:生物機體或處于同一營養級上的許多生物種群,從周圍環境中蓄積某種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超過環境中的濃度的現象

22、 生物放大:指在生態系統中,由于高營養級生物以低營養級生物為食物,某元素或難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機體中濃度隨營養級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現象

23、

三、簡答題(每題7分,共42分)

1、簡述微生物對金屬汞、砷的生物轉化。

答:汞Hg:在有氧條件下,某些細菌使元素汞氧化或使二價汞還原為元素汞;在甲基鈷氨素參與下使汞甲

2 基化;汞的甲基化與其脫甲基化過程保持動態平衡。

砷As:某些細菌氧化亞砷酸鹽為砷酸鹽,毒性減弱;在土壤中三價砷氧化為五價;霉菌使砷化物甲基化形成劇毒的三甲基砷。

2、污染物在細胞水平上的影響有哪些? 答:

一、對細胞膜的影響。

首先,污染物引起膜脂的過氧化作用導致細胞膜的損傷。其次,污染物可影響細胞膜的離子通透性。再者,污染物與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干擾受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對細胞器的影響。

1.線粒體。 污染物可以引起細胞線粒體膜和嵴的形態結構的改變,而且影響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和電子傳遞功能。

2.光面內質網 污染物經代謝活化產生自由基,可導致內質網結構和微粒體膜的一些重要組分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的破壞。

3.粗糙內質網 多種結構的化學致癌物,能引起粗糙內質網上的核糖體脫落,導致蛋白質合成控制的改變。

3、生物監測與化學測試相比有哪些優點?存在哪些不足? 答:優點:能直接反應環境質量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不需要購置昂貴的儀器及進行儀器保養和維修。

可大面積或長距離內密集布點。

缺點:反應不夠迅速,無法精確檢測某些污染物的含量,精度不高。

易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如季節和地理環境等。

4、好氧生物處理與厭氧生物處理有哪些主要區別?

答:(1)起作用的微生物群種不同 (2)產物不同 (3)反應速度不同 好氧分解速度快,厭氧分解轉化速度慢,效率低,時間長(4)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同 好氧生物處理要求充足供氧,對其它環境條件要求不太嚴格;厭氧生物處理要求絕對厭氧環境,對其它環境條件要求甚嚴。(5)受氫體不同。好氧生物以分子態氧為受氫體,厭氧生物以化合態鹽、碳、硫、氮為受氫體

5、請敘述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以及所涉及的重要工具酶。

答:基本過程:1.制備目的基因 2.選擇合適的載體,將目的基因與載體相連接生成重組DNA分子 3.將重組DNA分子導入受體 4.對目的基因的篩選和檢測 5.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的表達 重要工具酶:限制性內切酶、 DNA連接酶

6、什么是水體自凈?自凈過程中主要發生了哪些作用?可根據哪些指標判斷水體自凈程度? 答:受污染的水質自然地恢復原樣的現象成為水體自凈

發生的作用:物理作用:稀釋、沉降 化學作用:氧化、還原、凝聚 生物作用 判斷指標:1.有機物的濃度 2.生物的相 3.溶解氧的濃度

1、簡述污染物對生物大分子的影響。

答:污染物及其活性代謝產物可直接與生物大分子反應,共價結合,導致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性損傷,從而

3 影響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引起一系列生物學反應,產生毒效應

2、在生物測試中,受試生物一般應符合哪些條件?

答:對試驗毒物或因子具有敏感性;地理分布廣泛,數量多,易獲得;具有重大生態學價值;易于培養和繁殖;生物學背景資料豐富,已被清楚了解;對試驗毒物或因子的反應能被測定,并有標準測定方法或技術;具有重要經濟價值和旅游價值并考慮與人類食物鏈的聯系。

3、厭氧生物處理廢水的原理是什么?簡述厭氧發酵的生化過程。

答:原理:利用厭氧微生物在缺氧并且在所需要的營養條件和環境條件下分解有機污染物,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

生活過程:1.水解階段 2.酸化階段 3.甲烷化階段

4、微生物的哪些特點使其在環境污染處理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答:1.微生物個體微小,比表面積大,代謝速率快

2.微生物種類繁多,分布廣泛,代謝類型多樣 3.微生物具有多種降解酶

4.微生物繁殖快,易變異,適應性強 5.微生物具有巨大的降解能力 6.微生物的共代謝作用

5、什么是生物修復技術的理論基礎?它具有哪些特點?

特點:與物理、化學處理處理技術相比,生物修復技術投資費用省,對環境影響小,能有效降低污染物濃度,適用于其他技術難以應用的場地,微生物對環境的要求比較苛刻。

6、什么是生物轉運?污染物透過細胞膜的方式。

生物轉運:環境污染物經各種途徑和方式同生物機體接觸而被吸收、分布和排泄等過程的總稱。 • 方式:擴散:物質順電化學梯度的移動,可以是帶電粒離子通過通道蛋白或者親脂分子通過磷脂雙分子層,只能從高濃度到低濃度。污染物擴散出入細胞的量在少數情況下并不相等。 • 主動運輸:物質在載體蛋白的作用下,以ATP或質子泵勢能為能量,將物質從細胞外轉到細胞內的過程。 • 胞吞或胞飲作用:胞吞作用:吞噬固體顆粒物,是無脊椎動物吸收物質的重要方式。 答:生物修復通常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條件下,利用特定的微生物降解、清除環境中污染物的技術。

四、問答題(18分)

1、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環境問題日益突出,試分析水體富營養化形成的原因及產生的不良后果,并結合你所學知識談談防治水體富營養化的措施。

答:原因:由于人類的活動,將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以及農田徑流中的植物營養物質排入湖泊、水庫、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

4 不良后果:水生生物特別是藻類將大量繁殖,形成水華現象,藻類遮蔽陽光,使水底生植物因光合作用受到阻礙而死去,使生物量的種群種類數量發生改變,破壞了水體的生態平衡。大量死亡的水生生物沉積到湖底,被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體溶解氧含量急劇降低,水質惡化,以致影響到魚類的生存;一些腐敗后放出氮、磷等植物的營養物質,從而又大大加速了水體的富營養化過程。這樣年深月久,造成惡性循環,使水體嚴重變質。

防治措施:1.首先應控制營養物質進入水體。

2.治理富營養化水體。如:采取疏浚底泥,去除水草和藻類,引入低營養水稀釋和實行人工曝氣等措施。

3.生物防治,如引入大型挺水植物與藻類競爭、養殖捕食藻類的魚等抑制藻類繁殖生長。

2、植物修復重金屬的方式有哪些?

植物固定:利用植物將有毒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屬聚集在根系地帶, 降低其活動性, 阻止其向深層土壤或地下水中擴散, 但并不為植物利用。

根系降解:植物中超過20%的營養成分都聚集在根部, 因此會生長很多微生物,一些微生物可以同植物相結合促進重金屬的降解, 也可以礦化某些有機污染物

植物提?。褐参锔祵⑼寥乐兄亟饘倩蛴袡C污染物從污染的土壤中轉移到植物的地上部分。 植物降解:植物的根、莖、葉吸收或降解污染物。

植物揮發:某些易揮發污染物被植物吸收后從植物表面組織空隙中揮發。 揮發轉移:植物通過葉表孔隙揮發水分的形式轉移在水系中的污染物。

3、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機理?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3篇

摘要: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是環境專業的核心課程,在環境專業人才培養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浙江萬里學院環境科學系教研組根據實際情況,對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驗、實習和相關素拓項目進行了課程整合,集中力量對課程結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進而獲得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整體優化,提高了教學質量,極好地培養了環境監測高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

關鍵詞:實驗教學;環境監測;應用型;教學改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本科高校定位為“應用型”教育基地,但人才質量卻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其直接表現就是人才市場中高級技能型人才處于緊缺狀態,經濟社會發展中高端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滿足??v觀以往課程建設,基本上是單門課程結構的整合與改革,忽視相關課程間的橫向聯系和交叉綜合,從而導致專業課程間的教學合力不能發揮,專業培養優勢不能凸顯,教學效果也得不到最大限度的提升。201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頒布了《關于啟動實施“本科教學工程”“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的主要內容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更新完善教學內容,優化課程設置,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專業核心課程群”。因此,以課程群建設與改革為切入點,開展課程整合以及專業綜合改革與實踐,既是應用型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的需求,也符合當前高校教學改革與質量提升的需要[1-4]。

課程整合改革不是簡單的課程累加,而是基于專業知識體系內容的相互滲透、互補與有機組合。近幾年,我校面向“應用型”高校的《環境監測及實驗》的教學改革已取得了一些成效,整合了環境監測理論課和實驗課,實習實訓和素拓項目,集中力量對課程結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系統性改革,獲得了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整體優化,提高了教學質量,極好地培養了環境監測高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

一、《環境監測及實驗》的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币殉蔀槲覈姸嗟胤奖究圃盒K毡樽非蟮霓k學目標。在整個高等教育系統面臨應用轉型這一時代背景下,建設“高水平應用型本科”產生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1)課程設計較為松散,課程培養目標與專業整體培養目標之間的關聯不夠;(2)課程與學生未來就業之間的匹配度較低;(3)課程的開發沒有找準“就業”這個落腳點;(4)課程開設的面不廣,缺乏選擇性和方向性等。雖然現在對“應用型本科”的課程建設與改革已有較多研究和實踐,但所進行的課程建設往往強調單門課程知識結構的系統性和完整性,而忽視了相關課程間的橫向聯系和交叉綜合,從而導致課程間的教學合力和整體培養優勢不能最大程度發揮[5-10]。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主要包括以往教學過程中的《環境監測》、《環境監測實驗》以及《畢業實習》和素質拓展中的環境樣品分析與監測訓練等,課內學習96學時,課外及延伸學習64學時。它們之間關系異常密切,但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上述課程任課教師也存在諸多困惑:(1)雖然每門課都有各自獨立的課程體系,但課程設計較為松散,怎樣提高與專業培養目標之間的關聯?(2)怎樣合理銜接課程之間的聯系與互動?(3)環境監測理論課和實驗課怎樣為畢業實習及素質拓展項目服務?因此,對《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進行系統的建設與改革,使其教學內容具備內在邏輯聯系,優化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配置是當務之急。

二、《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改革內容探討

(一)整合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教學內容,構建新的教學體系

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貫徹教育部深入探索“具有較強適應性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對現有教學體系中相關課程進行優化重組,構建以培養高級技能型和高端應用型的環境監測人才為目標的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教學體系,《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由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習實訓、素質拓展四大環節組成。理論教學環節包括原有《環境監測》一門理論課程,共設置48學時;實驗教學環節與之相對應,即原有的《環境監測實驗》課程,共設置48學時,訓練學生環境監測相關的技能;實習實訓環節培養學生實際樣品采集、分析監測、報告評價能力,共設置32學時;素質拓展環節包括大氣、水環境監測技能以及水質分析化驗技能三個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證書的考證以及學生參加教師科研、學科競賽等,培養學生社會實踐、解決行業實際問題和基本的科學研究能力,共設置32學時。

(二)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積極進行教學方法改革。環境監測理論教學采用“問題解決式”的研究性教學方法?!皢栴}解決式”的教學方法包括實例的引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應用的拓展四個過程。整個過程的實施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主線,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問題解決的全過程,讓學生親歷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通過問題解決使學生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進行“問題解決式”學習之前,教師需先將課程內容、學習方法和參考資料給學生,并提出目標要求。

環境監測實驗教學采用以學生為主體的“全程參與、自主、合作、研究”的實踐教學方法。實驗實施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僅僅是出題者、組織者、指導者與裁判員?;A技能實驗的實施突出“全程參與,規范標準”,目的是使學生規范、牢固地掌握標準的操作技能。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實驗目標提出要求、示范關鍵操作步驟,并指導學生的實驗方案和操作技術;而學生作為實驗主體參與實驗準備,完成實驗操作、數據處理、實驗分析和總結等全過程。既要注重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又要培養學生嚴謹、細致的實驗作風和責任感。綜合和研究性實驗則圍繞“自主、合作、研究”的方式開展,培養學生應用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綜合能力,以及創新研究的素質。操作過程如下:教師提出實驗的目標,學生查閱資料,設計實驗方案,完成實驗過程,撰寫實驗總結或實驗小論文。經過系統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素質拓展和實習實訓課程實行“自主性、協作性和開放式”教學模式。依據“優化課內、強化課外”原則,全面開放實驗室,健全“環境監測”方向的實驗室開放制度。在每學期初,公布本學期所有的素拓項目,學生組成團隊,自主選擇,有計劃地訓練環境監測能力,以有效地促進學生自主協作能力與應用技能的發展。另外,與當地合作緊密型的環境監測類企業建立校企實習基地,以更好地滿足環境監測方向的實習需求。

2.現代化教學手段改革。借鑒其他高校采用的網上平臺協同教學的成功經驗[11-12],近兩年,我?;诮嬛髁x教育理論開發的課程管理系統——“Moodle”交互平臺也不斷完善?!董h境監測及實驗》以“Moodle”為網絡環境下的交互平臺,充分應用現代化手段進行教學,這樣不僅能打破學生學習和師生互動交流的時空限制,促進溝通交流,且加大信息量,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利用“Moodle”網絡學習平臺,主要包括資源下載、互動交流和成果提交三大板塊。其中資源下載板塊包括課程學習指導、課程進度及安排、課件以及視頻、動畫、軟件等。課前,教師在“Moodle”平臺上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和實驗預習提前發布,學生根據平臺上提供的資料、講義和其他擴展性的學習資源,如網站鏈接等,提前做好預習準備?;咏涣靼鍓K設置多個功能區供師生之間互相交流,如:問題討論區、在線搶答區、測試和評價反饋等,以達到師生、生生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也使教師能及時了解學生對學習內容掌握的整體水平,適時調整教學設計。成果提交板塊,使學生可以方便提交各項任務成果,教師可以隨時隨地批閱成果。目前,該教學手段在《環境監測及實驗》中應用效果良好。

(三)改革考核方法,建立“全過程、多元化”評價體系

考核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評定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程度與運用能力的一種方法。以“掌握基礎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技能型和應用型為”核心,建立既注重過程又注重結果的課程考核方法。理論課程評價改變一紙試卷定乾坤的考核辦法,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實驗課程也采用平時表現、實驗預習、實驗操作、合作研討、實驗結果、實驗報告(或實驗論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核方法,同時對有創新表現的學生給予額外加分,多方面、多角度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全面衡量學生的理論知識、實驗技能與創新能力,激發學生實驗興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例如《環境監測及實驗》包括理論課程、實驗課程兩部分,具體評價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50%,包括自主性評價和過程性評價,自主性評價包括實驗報告或論文等自主性材料,占總成績的30%;過程性評價包括平時作業、出勤和課堂表現等,占總成績的20%;期末考核以閉卷方式進行,考核要點為環境監測及實驗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占總成績的50%。

(四)《環境監測及實驗》教材的選用和建設

目前,《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中的理論課采用的是成熟的教材,環境監測實驗、畢業實習及素拓項目中涉及的實驗項目由于要符合當地產業實際需求,實驗技術和應用領域更新發展較快,現有教材不能滿足需要,均為自編講義。自編講義的編寫突出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路:教材中基礎性、綜合性、研究設計性實驗項目并存;設計的具體實驗項目與當前的實際應用緊密相連;基礎性和綜合性實驗在實驗步驟和實驗內容的關鍵處留白,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和實驗過程中能真正地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并提供給學生嘗試多種實驗方法的空間。對于研究設計性實驗僅給出課題的研究背景、設計提示和參考文獻,留足學生思考和創新研究的空間。

三、結語

根據學校的辦學定位和“具有較強適應性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規律,構建以高級技能型和高端應用型的環境監測人才培養為核心的《環境監測及實驗》課程教學體系,對相關課程的知識內容進行優化重組;加強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改革;建立以“教師講授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問題解決式”的研究性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及以學生為主體的“全程參與、自主、合作、研究”的研究性實踐教學方法;建立一套既注重過程又注重結果的合理、科學的課程考核方法。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校高級技能型和高端應用型的環境監測人才培養有了較大提高,學生自主設計和學習能力提升,動手實驗能力增強,在近幾年的畢業實習與就業中明顯感覺到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肯定和好評。但面向“應用型”高校的《環境監測及實驗》的教學改革是一個長期任務,專業教師要不斷探索并完善相關教學方法和模式,堅持教學內容的前瞻性與應用性,關注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斷積累經驗,使以應用型為目標的環境監測人才培養教學實踐能上一個更大的臺階。

參考文獻:

[1]朱若華,強紅,王玉賢.《環境分析與監測》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S1):106-108.

[2]夏靜芬,唐力,陸菁菁,蘆群,楊國靖,沙昊雷.應用型本科環境分析與監測課程群的構建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7,(01):128-130.

[3]戴竹青,王密華.環境監測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1):135-137.

[4]張迪,閆雷,徐文越,馮云龍.高等農業院校環境監測課程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4,(03):69-71.

[5]徐姝穎,劉佳囡,常龍嬌,趙瑩瑩.環境監測實驗教學模式拓展——以地表水COD監測實驗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5(37):293-294.

[6]夏紅霞,李強,王書敏,丁武泉,朱啟紅.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環境監測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13):109-110.

[7]郭興強.環境監測實驗課程建設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7,4(35):48-49.

[8]張君枝,寇瑩瑩.基于OBE理念的環境監測實驗教學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8,(13):227-228.

[9]袁和忠,陳亮,方昊,王成,楊兆平.高校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淺談[J].大學教育,2018,(06):75-77.

[10]劉廣東.本科環境監測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廣東化工,2018,45(10):254-255.

[11]陳學萍,張曉嵐,陸永生,劉強.環境監測課程網上平臺協同教學的探索[J].高教學刊,2018,(10):79-81.

[12]李明,劉旭婷,趙寬,王瑜,劉海軍.案例教學法應用于“環境監測”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04):88-90.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4篇

1.確定課程意識,由課程的執行者變為課程的設計者,開發者.(課程設計,目標,開發,創新,評價意識) 2.具有反思意識,由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創新思維培育者. 3.樹立資源意識,由"個體勞動者"轉變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開發利用資源. 4.由課程計劃的執行者轉變成課程的建構者. 5.由教學的管理者變為學生發展的指導者,合作者. 6.由裁判學生成績的"法官",變學生成長促進者. 7.從師生關系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8.從教研關系看,教師是教育的研究者. 9.從教學與課程關系看,教師是課程的建設者,開發者. 10.從學教與社區關系看,教師是社區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 11.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學生. 12.在對待教學上,強調幫助,引導學生. 13.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教學前,中,后三個階段) 1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關系上,強調合作.(同事及家長等) 15.文化的傳播者,潛能的開發者,學習的促進者,發展的伴隨者,教育探究者. 16.更新教育觀念,轉變角色;重建教學方式,重構課堂教學;改善知識結構,轉變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學習新技術;積極參與課程開發,通過研發提高自己。

(二)新課程與學生

學生是發展的人(發展中的人,有巨大的發展潛能,身心發展有規律);學生是獨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獨特性,與成人有巨大差異);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獨立的人,學習的主體,責權的主體).

(三)新課程下的課程

1.整體設計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義務教育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分科課程綜合課程相結合,高中分科課程為主。 2.強調課程綜合,設置許多綜合學科。如藝術,綜合實踐等。主要是強調學科整合,三維目標整合。

3.強調課程特別是農村中學課程要服務地方經濟。 4.強調思想道德教育。 5.均衡科目結構。

6.特別強調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必修棵。 7.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設置綜合課程,增設綜合實踐活動。 8.開放活動課程:觀念開放(體驗課程觀,平等師生觀,三維目標觀,生成教學觀,發現的學習觀)教材開放,主體開放,教學過程開放,評價開放。

9.學校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學的教管制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考評制度。

10.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它是一門綜合課程,經驗課程。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的實踐性課程。特點:整體性,實際性,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內容: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區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

(四)新課程與評價 1.

化; 注重過程,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中心重視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重綜合評價,關注個體差異,實現評價指標多元化; 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實現評價方法多樣化; 強調參與,互動,自評,他評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的轉移。

2.發展性課程評價理念:以學生發展為本;促使課程不段改進提高,面向多元。(對話,開放,反思)

3(1)對學生評價:強調全面發展,質性評價,考試與其他評價相結合;

(2)對教師評價: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狀況評價教師,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需要;強調”自評“促反思,建立的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評價模式;

(3)對課程實施評價:建立促進課程不段發展的評價體系;以學校評價為基礎,促進新課程實施發展;

(4)考試改革:考試內容重視考察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方式靈活多樣,結合分析指導,科學上考慮綜合素質。 4.新評價觀的主要內容:

(1)對學生評價:面向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承認學生間有差異,消除“差生”定位,進行個性化評價,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反對否定性評價。

(2)對教師評價:是否有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觀,學生觀,是否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調控能力,創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積極主動參加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的開發建設,具有良好的合作,參與,創新意識,實現從“教師匠”向“教育家”的跨越。 (3)對課堂者學的評價:必須考慮學生的所獲是什么,怎樣得來的,是否充分調動學習熱情,積極性等,是否解放了學生的大腦,雙手,眼睛,嘴巴,耳朵,時間,空間,師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學科的聯系,研究綜合性學習等。

(五)新課程與課堂教學 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創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環境; (2)合理引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3)改革教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2.靈活開放與生成發展的課堂:

六大特征:參與度,親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練習度,延展度。(1)提前進入情境的“ 預演”機制; (2)呈現材料,融入經驗的“體驗”機制; (3)平等交往的“對話”機制; (4)見機而作的臨場應變機制 (5)“場外交流”的信息溝通機制; (6)課后反思的“回授”機制。 3.提高課堂效率的手法。 (1)用心琢磨和恰當運用教學語言; (2)努力創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 (3)用心促成教學高潮;

(4)創造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5)注意課堂批評藝術。 4.創新型課堂教學:

(1)營造人人參與的氛圍,激發學生的靈氣; (2)注重人人參與的過程,張揚學生的個性; (3)給予人人參與的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新課程與學習方式

1.現代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基本特征:

(1)主動學習(2)獨立學習(3)無認知監控學習 發展性學習:問題性,過程性,開放性。 2.新課程指導的學習方式:

(1)自主學習: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

(2)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

(3)探究學習:從學科領域或生活中選擇確定研究主題,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等從而獲得發展。 3.探究教學觀念:

(1)潛能開發觀(2)問題探究觀(3)學習主體觀 (4)行為實踐觀(5)個性差異觀(6)師生合作觀, (7)生命發展觀

4.轉變學習方式的原因:

(1)傳統學習方式建立在人的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的一面上,從而導致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的銷蝕,要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就必須倡導自主學習。

(2)接受學習,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發現學習,學生是知識的發現者。傳統的學習方式過分強調接受,忽視發現,探究,要讓學生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就必須強調發現,探究,研究學習. (3)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就必須轉變學習方式。

(七)新課程與教師專業 成長

1.校本教研:

(1)以校為本,是新世紀學校教育改革與發展全新的教育理念; (2)要充分發揮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和教學專業人員的作用; (3)要有專業人員的參與,支持,指導;

(4)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學校教研的身體力行者;

(5)要有寬松的學術研究氛圍,要尊重保護教師教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他們的職業自信心。 2.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化:

(1)轉變陳舊的觀念,樹立新的培訓觀。轉變校長的觀念,學校是師生共同發展的場所,校長是培訓的設計著和負責人。轉變教師觀念,教師要主動發展自己的專業能力,要批判地反思; (2)在訓培過程中,要注重“查,實,活,新”;

(3)開展教師行動研究。經驗加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讓教師沿著計劃——行動——觀察——反思這一互聯互動的螺旋式的漸進過程,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從而提高專業化水平。

(八)新課程本身 1.核心理念:

(1)“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課程改革的出發點; (2)開發型的課程觀是建構現代化課程體系的必然選擇; (3)民主化是建構新型師生關系和課程管理體系的牢固基石; (4)強調“三維目標”的整合(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5)樹立終身學習觀; (6)樹立評價促發展的發展觀;

(7)批判與創新是本次基礎教育改革的靈魂; (8)回歸生活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歸屬。 2.新課程的“新”:

(1)新課程目標追求多元性,時代性,可操作性; (2)重建新的課程結構;

(3)課程標準取代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

(4)強調學習方式多樣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學習; (5)改革課堂教學;

(6)倡導面向未來,以發展為目標的評價觀; (7)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國家,地方,學校); (8)重視教師的理解與參與;

(9)提出“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工作方針。

1. 課程結構的科學性進步性。

我國基礎教育的課程結構存在嚴重的問題:學科課程占絕對主導地位,各具體科目比重失衡,課程由內容繁難偏舊。這次課程改革努力實現基礎課程結構的綜合性,均衡性和選擇性。 具體如下: (1)構建多樣化的課程教育類型結構,以綜合性分科型兩種方式呈現,如綜合課程有藝術,品德與生活,綜合實踐活動; (2)構建均衡的科目結構;

(3)完善優化課程內容,首先刪除艱深,晦澀,陳舊的東西,其次增加學生和生活相關的成分,再次實現課程內容標準的層次化。

總之,課程結構的調整與變革是項極其重要艱巨的任務。

2.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本質〈綱要〉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 內容包括:

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它是以學生的經驗與生活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 (1)整體性。立足與人的個性的整體,立足與每個學生的健全發展;

(2)實踐性。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3)開放性。面向每個學生個性發展,尊重每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 (4)生成性。每個活動都是一個有機整體,隨著活動開展,新的目標,新的主題不斷生成。認識經驗不段加深,創造性火花不斷迸發;

(5)自主性。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學習目的,內容,方式,指導教師,自己決定活動的結果呈現形式。 3.課程目標陳述技術:

(1)課程目標是分層次陳述的,以語文為例: 教育(或目的)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目標 語文課程目標 1—2年級學段目標 閱讀目標教學目標 (2)行為目標陳述的兩類基本方式:

采用結果性目標方式(“知識與技能”);

體驗性或表現性目標的方式(用于“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行為目標陳述的基本要素:行為主體,動詞,條件和表現程度。 (4)行為主體應是學生,而不是教師。 (5)行為動詞盡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評估的。 (6)必要的附上產生目標指向的結果行為的條件。

(7)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決不能用使學生,提高學生,培養學生...) 4.教學是“溝通”與“合作”的活動 “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失去了溝通的教學不可想象。教學是集體化,高密度,多元結構的溝通活動。教學是多重的網狀關系,人類的溝通與合作是以語言為媒體的,所有的學科教學都是語言教學。教學是語言文化與溝通文化的創造過程,也是奠定每個學生學力成長與人格成長基礎過程。 5.有效教學的理念:

標。 教學有無效益,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學生學得好不好。“有效”指學生有無進步與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教學是在學生“想學”,知道為什么或學到什么程度,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學。

有效教學理念的內容:

(1)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教師確定“一切為了學生發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

(2)關注教學效益,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觀念;

(3)更多關注可測性或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教師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持續地追問“什么樣的教學有效?”“我的教學有效嗎?”“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套策略。(問題解決的行為方式)

6.有效教學的策略: (1)教學準備策略:教師制定教案時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學目標的確定敘寫,教材的處理準備,主要教學行為選擇,教學組織型式的編制,教學方案的形成; (2)教學實施策略:主要教學行為,輔助教學行為,課堂管理行為,設計自己個性化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 (3)教學評價策略。評價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分為學生成就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專業活動的評價。評價=/考試、測驗。

7.多元智力理論的教學意義: 為實施個性化的教學創造了條件。

(1)了解學生:收集學生如何學習的資料,學校建立學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庫(“檔案袋”),有共同的學習方式或有互補學習方式的學生合作學習;

(2)從事項目學習或研究:智力展示、專題作業。(學生智力特征,作品質量、交流、師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論為指導的全心的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最優的教學方式為我國素質教育的有效實施提供良好思路。

8.理解“教育與生活” (1)教育過程也是師生的生活過程。教育是個體生命歷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生活中蘊含有豐富的教育因素;學生的校內外生活是學校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領域; (3)生活是現實的,具體人的生活,教育必須基于學生的生活,關照學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發展; (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脫離也不能還原學生的生活,教育必須高于生活,教育的內容和活動是對生活的提煉和對生活的超越。

9.新課程需要的教學觀念:

(1)整合教學與課程。學生和教師共同參與課程發展,教學過程是課程內容持續生成與轉化,課程意義不斷建構與提升的過程。教學與課程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彼此有機融為一體;

(2)強調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交流、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師生關系是平等、雙向、理解的人與人關系,是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系;(3)構建素質教育課堂教學目標體系:結構與過程的統

一、認識與情誼的統一;

(4)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

(5)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自主創新探究的學習方式)

10.教育作為文化--心理過程,關注的是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有兩個基本觀點: (1)價值引導: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標的(一切教育活動都是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開的);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負有道義上的責任,教育是投射,蘊含著教育者的主觀意趣的引導活動。 (2)自主建構: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動地生成、建構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過活動與自主建構,個體的創造力、潛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結果上。通過活動又豐富、發展個體的潛能、素質、素養。 總之,這樣的教育,學生得到潛能的開發、精神的喚醒、內心的敞亮、獨特性的彰顯和主體性的弘揚;教師學生是經驗的共享、視界的融合、靈魂的感召。

11.為什么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從教育作為文化--心理過程來看,教育要關注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見10題); (2)基于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意味著尊重學生的需要。學生的需要有探究的,獲得新的體驗,獲得認可與欣賞,承擔責任的需要。這些需要為教育中提倡探究學習提供了依據; (3)還在于:收獲不僅包括認知方面的,還包括態度、價值觀的改變,豐富與提升。有效教學,這必定是不可缺少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2.如何在課堂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要明確教師職責,幫助學生檢測反思自我,尋找、搜集和利用資源,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發現所學東西的個人意義等;

(2)要開發和提供充分的課程資源; (3)確定新的教學觀。

A.幫助學生確定能夠達成的目標 B.教學方式服務于學生的學習方式 C.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 D.激勵學生完成富有挑戰性的任務 E.及時反饋,建構溝通的橋梁 F.不要限制學生思考的方向 G.幫助學生發現知識的個人意義

長) H.強調理解而非死記結論

I.經常提示本課程與其他課程關系 J.引導學生創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

K.教師要勇于承認自己的缺失或錯誤。(教師與學生共同成13.列舉“在何種情況下學生學得最好?”

(1)當學生有興趣時;(2)當學生的身心處于最佳狀態時;(3)當教學內容能夠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4)當學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戰時;(5)當學生發現知識的個人意義時;(6)當學生能自由參與探究與創新時;(7)當學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時;(8)當學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時;(9)當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時;(10)當學生對教師充滿信任和熱愛時。他們學得最好。 14.教師的關注:

(1)考試科目成績與考試外的學習(2)知識與技能(3)知識技能與態度情感(4)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與能力(5)學生的需要(6)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7)學生學習的自主性(8)學生的尊嚴 15.發展性課程評價的基本理念:

(1)評價是與教學過程并行的同等重要過程,貫穿于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2)評價提供的是強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進發展;(3)評價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建構個體的發展,具體的理念為:評價主體互動化(自評互評)、評價內容多元化(不僅關注成績,而且關注創新實踐能力等)、評價過程動態化(關注結果,尤其是過程,成長記錄袋)

16.發展性課程評價的基本內容: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評價體系。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一、 課程理念是課程的靈魂:

(一)新課程與舊課程的本質區別是理念的不同

課程理念形成于對現實教育的深刻分析和對未來教育的展望,它是課程的靈魂和支點。新、舊課程的本質區別是理念的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1、課程建構的基礎——不同的課程觀: 舊課程觀中的課程是文本課程,教師是傳授者,因而教師是中心。而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文本課程,更是體驗課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建構的過程。

2、課程實施的策略——不同的整合觀: 舊課程觀認為課程與教學是相互分離的,教材意識是第一意識,按教學大綱完成教學計劃則是第一要務,而新課程觀則認為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景、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教必需服務于學,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才是首要的任務。

正是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成為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二)走進新課程最重要的是樹立新的教育理念 “樹立”的第一步是接受,但接受只是一種認同,還沒有成為教師自身的一種素質。要把一種理念變成人的素質光有對這種理念的認同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對這種理念的進一步的感悟,而這種感悟只有在實踐中才是最有效的,這種意識在新課程實施進入攻堅階段時尤顯重要。

二、新課程發展的核心理念: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

(一)新課程的價值取向是人的發展

課程的價值是多元的,多種價值的融合,特別是人的發展、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融合,將是課程發展的基本趨勢之一。在新課程的價值取向上,對我們影響較大的是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學說。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為基本原則的基本形式”,故而新課程的價值在于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盡管我們歷來重視以人為本的教育價值取向,但是在如何處理好“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人的價值”這三種基本價值的關系上卻是經歷過曲折的,即使是現在......。 (二)“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內涵

1、課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

這是課程價值取向定位問題。在如何處理經濟發展、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的關系上,新課程定位在人的發展上,具體指向以能力和個性為核心的發展。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

2、面向每一位學生。

基礎教育是國民的奠基工程,面臨的任務既要瞄準知識經濟的需要培養高素質尖端人才,又要為農業經濟、工業經濟培養人才和合格的建設者。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必須面向全體學生,認清每個學生的優勢,開發其潛能,培養其特長,使每位學生都具備一技之長,使全體學生各自走上不同的成才之路,成長為不同層次、不同規格的有用人才。

3、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學生是一個完整的人,不能把學生僅僅看成是知識的容器。素質教育所關心的是整個的人,而不只是作為產品的人,是富有創造性的生活,而不只是物質生產的生活。學生的發展不是某一方面的發展,而是全面、和諧的發展。新課程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達到了知識習得、思維訓練、人格健全的協同,實現了在促進人的發展目標上的融合。

(三)關于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的思考

[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視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我們不難發現,要達成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需完成如下的建構:

1、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與終身學習聯系起來——構建新的學力觀 所謂學力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習得的知識、能力,由基礎學力、發展性學力構成。 所謂基礎學力是指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打基礎的學力,而所謂發展性學力是指以觀察能力、自學能力等為主要內容,使學生在未來自己能發展自己的能力。 重視雙基是我國基礎教育的優良傳統,在本次新課程改革中仍把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擺在了突出位置,但新課程所強調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又有別于以往,它提倡將雙基作為一種載體,強調對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探究問題的能力及合作意識的培養,而這些則是學生終身學習所必備的。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5篇

一、概念:小說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

二、小說三要素: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說的核心

情節是小說的骨架

環境是小說的依托

三、小說閱讀的整體感知

從線索、人物、情節、社會背景、主旨等角度整體感知。

四、小說的幾個重要測試點 及相關知識

(一)人物形象分析 相關知識:

描寫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寫(語言、動作、外貌、心理) 側面描寫(正襯、反襯)

方法指導:從情節入手分析人物;抓住對人物的描寫進行分析,通過外在揣測內心;關注人物的身份,影響人物的言行,決定人物的性格;結合人物活動的背景,理解人物。 (二)情節的作用

相關知識:短篇小說的結構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開頭部分情節作用:

1、 開篇點題,引出下文;

2、 提供情節發展的環境;

3、 渲染氣氛,奠定文章情感基調;

4、 初步展示人物性格。

5、引發閱讀興趣。 中間部分情節作用:

1、承上啟下;

2、插敘,對文章內容作適當補充,使結構更緊湊。 結尾部分情節作用:

1、呼應前文(包括題目);

2、豐富人物形象;

3、深化作品主旨;

4、出乎意料,令人回味(歐亨利式結尾)。 注意以以下幾種結尾的作用:

a分析出人意料的結局①從結構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節陡然生出波瀾,如石破天驚,猛烈撞擊讀者的心靈,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從表現手法上看,與前文的伏筆相照應,使人覺得又在情理之中。③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如《項鏈》

b分析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 ①從主題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題。②從表現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這種結局令人感動,令人回味,引人思考。如《孔乙己》 c分析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結局。 這種結局符合人們的閱讀心理。人們閱讀小說,目的是要得到快樂,因為真實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樣缺多圓少,所以才希望文學的夢境結局是圓滿的,以寄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如《聶小倩》

d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結尾。留下了 “空白”給讀者想象,讓讀者進行藝術再創造。

(三)環境描寫的作用

相關知識: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季節,氣候及花草鳥蟲的描寫。社會環境描寫是指對人物活動的具體背景,處所,氛圍以及人際關系等作描寫。環境描寫的作用如下:

1、 渲染故事氣氛;

2、 烘托人物形象;

3、 推動情節發展;

4、 暗示社會環境;

5、 深化作品主題。

(四)細節描寫的作用

1、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是點題或突出主題。

2、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蚴前l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

3、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作用。一般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五)小說題目的擬定

1、依據線索,例《項鏈》《藥》;

2、依據主要人物,例《孔乙己》《裝在套子里的人》;

3、依據主要情節,例《斗鯊》《祝?!?

4、依據主題,例《洗悲》。

5、依據環境,例《荷花淀》。

(六)情節的敘述角度的作用

1、用第一人稱敘述較為親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

2、 用第二人稱,便于直接對話,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強親切感,同時使抒情更加強烈感人。

3、用第三人稱能夠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空限制,反映現實較為靈活自如。

(七)小說的敘事手法的作用

1、順敘 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敘事有頭有尾,條理清晰。

2、倒敘倒敘往往先交代小說的結局或中間情節,然后再去追溯故事如何一步步發展至此。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激發閱讀興趣,避免敘述的平板單調,使情節敘述更曲折更豐富,增加閱讀趣味。

3、插敘插敘使文章情節宕開一筆,增強了文章內容的豐富性和閱讀的趣味性,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鋪墊照應,對情節起補充、襯托作用,補充介紹與文章題旨相關的背景和情節,或交代事情的來由或原因,或使人物現象更豐滿,更好地突出小說的主旨。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深化主旨。

(八)小說結構安排特點

1、明暗雙線

2、設置懸念

3、一波三折

4、出人意料

環境監測課程復習范文第6篇

主講:彭祝斌教授

劉社瑞副教授

第一講

緒論

▲ 教學要求

了解媒介經營管理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了解媒介經營管理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理論框架,對媒介經營管理學科有一個大致的認識,并掌握媒介經營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 教學內容

一、媒介經營管理學的學科性質與特點 1.媒介經營管理學的學科性質 2.媒介經營管理學的學科特點

二、媒介經營管理學的研究對象 1.媒介經營管理理論 2.媒介經營管理歷史 3.媒介經營管理實務

三、媒介經營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1.一般研究方法 (1)理論聯系實際 (2)系統分析法 (3)辯證分析法 2.具體研究方法 (1)定量分析法 (2)定性分析法 (3)實證分析法 (4)規范分析法 (5)比較分析法 (6)博弈分析法

1

第二講

媒介與媒介產業

▲ 教學要求

理解媒介的概念,認識媒介的雙重屬性,了解媒介的三種典型形態,熟練把握媒介屬性與媒介形態變化之間的關系。掌握媒介產業的概念和特點,了解媒介產業的基本結構,熟練把握媒介產業的運作機制和運作模式。

▲ 教學內容

一、媒介的概念和屬性 1.媒介的界定 2.媒介的雙重屬性

二、媒介的基本形態

1.完全產業形態媒介——商業形態媒介 2.非產業形態媒介——意識形態媒介 3.有限產業形態媒介——二元形態媒介

三、媒介產業的概念和特點 1.媒介產業的概念 2.媒介產業的特點

四、媒介產業的結構 1.主導產業(主業) 2.相關產業(副業) 3.非相關產業(另業)

五、媒介產業的運作 1.媒介產業的運作機制 2.媒介產業的運作模式 3.媒介產業運作的目標

第三講

媒介經營管理的理念與目標

▲ 教學要求

掌握媒介經營管理的基本理念即媒介服務理念、媒介效益理念的內涵和特 2 點。重點要求媒介服務理念的目標和策略,以及效益理念的動因和優化模式,正確理解媒介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辯證關系。

▲ 教學內容

一、媒介經營管理的理念——服務 1.服務的概念與特點 2.媒介服務的內涵

3.媒介服務的特點(雙重服務) 4.媒介服務的目標 5.媒介服務的策略

二、媒介經營管理的目標——效益

1.媒介效益的雙重性(媒介經營管理的雙重效益觀) 2.媒介雙重效益的動因 3.媒介效益的優化模式

第四講

媒介經營管理內容

▲ 教學要求

理解媒介集團經營的內涵,熟練掌握媒介集團經營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策略。 ▲ 教學內容

一、媒介集團經營的概念 1.媒介集團 2.媒介集團經營

二、媒介集團經營的主要模式 1.橫向聯合經營 2.縱向聯合經營 3.混合聯合經營

三、媒介集團經營的基本策略 1.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2.順應市場變化,實行專業化運作 3.適應科技進步,及時革新媒介產業形態

第五講

媒介集團經營

▲ 教學要求

理解媒介集團經營的內涵,熟練掌握媒介集團經營的主要模式和基本策略。 ▲ 教學內容

一、媒介集團經營的概念 1.媒介集團 2.媒介集團經營

二、媒介集團經營的主要模式 1.橫向聯合經營 2.縱向聯合經營 3.混合聯合經營

三、媒介集團經營的基本策略 1.一業為主,多種經營

2.順應市場變化,實行專業化運作 3.適應科技進步,及時革新媒介產業形態

第六講

媒介資本經營

▲ 教學要求

把握資本經營與媒介資本經營的概念和特點,了解媒介資本經營的主要方式和基本條件。其中重點要求明確媒介資本經營的基本條件,掌握媒介資本經營的三種主要方式。

▲ 教學內容

一、資本經營的概念和特點 1.資本經營的概念 2.資本經營的特點

3.資本經營與生產經營的關系

二、媒介資本經營的概念和特點 1.媒介資本經營的概念 2.媒介資本經營的特點

三、媒介資本經營的方式 1.媒介重組 2. 媒介并購 3.媒介上市

四、媒介資本經營的基本條件 1.微觀基礎:產權關系明確 2.宏觀環境:資本市場完善

第七講

媒介品牌經營

▲ 教學要求

掌握媒介品牌與媒介品牌經營的基本概念和特點,了解媒介品牌建立、媒介品牌提升、媒介品牌延伸的方法和步驟,其中重點要求掌握媒介品牌的定位策略、媒介品牌的成長過程及媒介品牌的良性效應和潛在威脅。

▲ 教學內容

一、媒介品牌經營的內涵 1.媒介品牌 2.媒介品牌經營

二、媒介品牌的建立 1.媒介品牌定位 2.媒介品牌設計 3.媒介品牌認同

三、媒介品牌的提升 1.品牌知名度 2.品牌可信度 3.品牌美譽度 4.品牌忠誠度 5.品牌依賴度

四、媒介品牌的延伸

1.品牌延伸的概念 2.品牌延伸的良性效應

5 3.品牌延伸的潛在威脅

第八講

WTO與中國媒介產業的發展

▲ 教學要求

了解中國媒介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WTO協定與媒介產業相關的內容及WTO對中國媒介產業的影響,把握中國媒介產業加入WTO的應對策略。其中重點要求把握中國媒介產業加入WTO的應對策略。

▲ 教學內容

一、中國媒介產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 1.解放前舊中國媒介產業的興起 2.解放初中國媒介的產業化探索 3.新時期中國媒介產業的發展

二、WTO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規則 1.WTO的主要內容

2.WTO的基本規則

三、WTO協定與媒介產業相關的內容 1.服務貿易 2.知識產權貿易

四、WTO對中國媒介產業發展的影響 1.對媒介產業上游市場的影響 2.對媒介產業受眾市場的影響 3.對媒介產業廣告市場的影響 4.對媒介產業競爭環境的影響 5.對媒介產業經營管理體制的影響 6.對媒介產業知識產權貿易的影響

五、中國媒介產業加入WTO的應對策略 1.調整媒介產業結構,優化媒介資源配置 2.加強媒介集團建設,提高媒介國際競爭力 3.深化媒介體制改革,完善媒介運行機制 4.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推進內容產業建設

上一篇:花店櫥窗設計案例范文下一篇:環境科學專業簡介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