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

2023-09-23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1篇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農業部、財政部分別出臺政策措施,在山東、河南等18個省份推行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工作。

坡頭鎮位于濟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工程項目所在地,處于洛陽、濟源交接地帶,是鄭汴洛、豫晉陜黃河文化旅游帶的核心節點。鎮區位于全鎮東部黃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臨碧波萬頃的西霞湖,是黃河中下游為數不多的濱河城鎮,整個城鎮呈現“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風情。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擁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訊管網等基礎設施,二廣、連霍、濟陽、濟運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作為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濟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區省級旅游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域,是濟源市“十三五”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區域。圍繞“全域旅游”、建設“文化旅游名鎮、生態宜居新鎮”目標,坡頭鎮規劃了“一軸一帶三河三區 ”農文旅產業發展格局,即:濟坡路兩側現代休閑農業發展軸,小浪底專用線黃河北岸黃金旅游帶,橫貫東西;天女河生態文化游、大溝河觀光農業游、大柴河文化濕地游,中心旅游綜合服務區、小浪底風景名勝區、連地旅游度假區,構建大旅游大開發格局。

坡頭鎮田園綜合體項目選址在:濟坡路兩側現代休閑農業發展軸北端,涵蓋狄溝、郝山、栗樹溝三村。該區域距離濟源市區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種基地,山水溝壑,條件優越,是建設踏青賞花、休閑采摘、靜心垂釣、水上娛樂、文化娛樂、農家餐飲、鄉村農活體驗等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良好區域。

狄溝村位于坡頭鎮最北端,小浪底專用線從北向南進入坡頭鎮的第一村,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6個居民組,125戶535人,耕地800余畝。

郝山村位于狄溝村西側,全村面積3. 8平方公里,共有4個居民組。正在施工建設的“郝山印象” 現代觀光農業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對寺河水庫及周邊區域進行整體開發,建設內容涵蓋仿古街風景區、花海區、愛國主義教育景區、歷史人文風景區、郝山莊風景區、玉帶湖風景區、梯田風景區、生態農業風景區等8大風景名勝景區,著力打造自然風光與休閑旅游相融合的綜合性休閑度假區。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綠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萬余株,發展制種產業300余畝,觀賞及油用牡丹200畝,護坡護岸及停車場建設完成,芍藥牡丹園、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舉辦“濟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閑娛樂活動,民俗村改造與窯洞賓館建設正在推進。

栗樹溝位于坡頭鎮北部淺山區,全村面積約7平方公里,共有10個居民組,180戶688人,全村蔬菜制種600余畝。栗樹溝仰韶文化遺址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投資2.6億元實施的大型農文旅項目栗香農莊項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與白狄古城開發,圍繞生態農業、特色養殖、有機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題,主要發展孔雀觀賞、戶外拓展、水上游樂、果蔬采摘、特色餐飲和仰韶文化體驗等,旨在建設人文底蘊與現代氣息并重的復合型產業園。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規模最大的孔雀園,有孔雀3000多只,火雞與珍珠雞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條滑道;水上娛樂區有游船10條;卡丁車賽場有賽車10余輛;休閑觀光園、垂釣水庫、戶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園、特色餐飲、真人CS基地、兒童游樂場、窯洞賓館、民俗村改造等項目正在建設。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園綜合體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后,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落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體系,在面上繼續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在點上繼續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在線上重點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要繼續加大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傳承工作,指導各地積極探索農業嘉年華、休閑農業特色村鎮、田園綜合體等品牌創建。

2、為支持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財政部、農業部、農發行聯合下發了《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頭鎮是國家重點鎮和濟源市“一區一軸二核二帶”戰略發展規劃的重點區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個批復的旅游度假區--小浪底北岸新區的核心區域,在項目融資、基礎設施申報等具有優勢,坡頭鎮將優先為田園綜合體項目進行設施配套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2篇

發展研究報告(2017)》

在現階段經濟新常態下,對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訴求,傳統的農業、農村條塊發展思維已經無法奏效;單純的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也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產業升級、統籌開發等要求。

今年一號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加上年中18個省份的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申報的刺激,成為地產界、旅游界、農業界爭相宣傳追捧的一個概念,尤其是培訓機構,就像抓住了一根萬能的藥方,包治百病……

誠然,三農發展,亟需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問題,田園綜合體就是比較好的創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內涵及其意義還需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才是其試點創新的初心。 不忘初心,才能行穩致遠。

注:本文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中國田園綜合體發展研究報告2017》的一部分,該報告已發布,敬請關注CAUAP微信公眾號。

芻議田園綜合體發展背景、內涵及意義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特別注重抓手、平臺和載體建設,即“三區、三園和一體”。“三區、三園和一體”建設將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的深度融合,并集聚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其中“一體”即田園綜合體,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以下幾方面: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發展承擔更多的功能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地方經濟增長面臨新的問題和困難,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逐步開展,對第

一、二產業發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質”的方面要求,農業在此大環境下既承擔生態保護的功能,又承擔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功能。傳統農業園區發展模式固化,轉型升級面臨較大壓力

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農業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科技帶動能力及發展模式與區域發展過程中條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農業園區新業態、新模式的轉變面臨較多的困難,瓶頸明顯出現。 農業供給側改革,社會資本高度關注農業,綜合發展的期望較強

經過十余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及各級政策的引導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市場個性化需求分化、市場空間得到拓展,生產供給端各環節的改革需求也日趨緊迫,社會工商資本也開始關注并進入到農業農村領域,對農業農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工商資本進入該領域,也期望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從事農業生產之外的二產加工業、三產服務業等與農業相關的產業,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模式。

“史上最嚴土地政策”影響下,土地管理的強度越來越大,尋求綜合方式解決發展問題

隨著經濟新常態,國家實施了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戰略舉措,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嚴格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先后出臺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對土地開發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國土資源部 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7號)的發布,更是將該要求進一步明確,使得發展休閑農業在新增用地指標上面臨著較多的條規限制。綜上所述,現階段,傳統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思路已經不適合新形勢下的產業升級、統籌開發等要求,亟需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問題,田園綜合體就是比較好的創新模式之一。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內涵繼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后,多方都對此進行了解讀。

從其內涵和外延上來看,田園綜合體并不是一個新詞,它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 從業態上來看,是“農業+文創+新農村”的綜合發展模式,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驅動,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幾類人群為主形成的新型社區群落。而縱觀農業園區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并非憑空產生,是在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等發展歷程基礎上,結合新形勢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多重客觀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現實背景??v觀農業園區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與農業綜合體、農旅綜合體等概念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并非“橫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農業綜合體還是田園綜合體還是農業經濟綜合體,只是角度不同,本質內涵是一樣的。農業綜合體農業綜合體最早是由陳劍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農民日報上發表的《農業綜合體: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載體》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鑒城市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的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載體形式,通過農村

一、

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和農業多功能拓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并逐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農業綜合體的基本內涵是以農業為主導,以科技支撐和文化創意為兩翼,融合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科普會展、教育培訓、休閑觀光、文化創意等多個相關產業,構建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綜合體,它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對長期以來農業園區實踐的不斷總結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概念,既脫胎于農業園區,又高于農業園區,可以說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升級版”。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的內涵與農業綜合體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園綜合體更多的是從地域空間開發和農村發展角度提出的對鄉村資源的合理性開發。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地域綜合體。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為主導,以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為前提,是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建設主體,以農業和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貿、娛樂等三個以上產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地域經濟綜合體。

因此,從農業規劃和科技推廣工作者視角看,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集農業全產業鏈目標的整合、農業科技體系的支撐、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優化、多種類型農業園區的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復合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六次產業”創新理念的一種新體現。區別與聯系從與農業綜合體的區別及聯系上看,田園綜合體是基于鄉村地域空間的概念,農業綜合體是基于產業思維的概念,是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綜合體是在一定地域空間內,多產業、多功能、多業態并存,以產業融合發展為特征的現代農業隨著產業融合深入發展,關系層面加強,經濟交融,跟區域經濟發展有密切的聯動性;這是經濟綜合體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旅游綜合體、商業綜合體、城市綜合體是一個概念。從三農角度來說,農業、農村、農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農業綜合體還是田園綜合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視角不同,分量和側重點有所差異而已,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田園綜合體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近兩年比較受關注的農業特色小鎮、農業公園等,就是伴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美麗村鎮建設而發展起來的田園綜合體的新模式、新探索。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是伴隨現代農業發展、新型城鎮化、休閑旅游而發展起來的“農業+文創+新農村”開發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復合性、開發園區化和主體多元化三個特征。 田園綜合體是一種大勢所趨,它是區域經濟社會和農業農村發展到較為發達新階段的產物,是中國農業新跨越的創新載體,其重要意義可歸結為3個方面。具體內容,請關注【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小編將在明天的文章中為大家介紹。田園綜合體的特征功能復合性

產業經濟結構多元化,由單一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從單一產品到綜合休閑度假產品開發升級,從傳統住宅到田園體驗度假、養老養生等為一體的休閑綜合地產的土地開發模式升級。在一定的地域空間內,將現代農業生產空間、居民生活空間、游客游憩空間、生態涵養發展空間等功能版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復雜而統一的田園綜合體。而現代農業無疑是田園綜合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 開發園區化

田園綜合體作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動空間,在充分考慮原住民的收入持續增收的同時,還要保證外來客群源源不斷的輸入,既要有相對完善的內外部交通條件,又要有充裕的開發空間和有吸引力的田園景觀和文化等。田園綜合體做成的方式、選址方式、產業之間關聯度、項目內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運營模式、物質循環、產品關聯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慮。 主體多元化

田園綜合體的出發點是主張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城市元素與鄉村結合、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城鄉發展,促進產業加速變革、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重塑中國鄉村的美麗田園、美麗小鎮。一方面強調跟原住民的合作,堅持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農民合作社利用其與農民天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不僅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過程,還能享受現代農業產業效益、資產收益的增長等。另一方面強調城鄉互動,秉持開放、共建思維,著力解決“原來的人”、“新來的人”、“偶爾會來的人”等幾類人群的需求。近年來國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熱情正盛,而田園綜合體作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游升級的高端發展模式,更多體現的是農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是將農業鏈條做深、做透,未來還會將發展進一步拓寬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維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農業+園區”的田園綜合體模式將會大放異彩。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意義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是伴隨現代農業發展、新型城鎮化、休閑旅游而發展起來的“農業+文創+新農村”開發的新模式,是一種大勢所趨,它是區域經濟社會和農業農村發展到較為發達新階段的產物,是中國農業新跨越的創新載體,其重要意義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田園綜合體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驅動器”

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契機,整合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創新土地開發模式田園綜合體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用地問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強調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的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 創新融資模式

田園綜合體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和社區建設中的錢從哪兒來和怎么來的問題。

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都要有經濟目標,工商資本需要盈利、農民需要增收、財政需要稅收、GDP需要提高,多主體利益訴求決定了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性;同時又需要考慮各路資金的介入方式與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動資金,企業做投資主體,銀行給貸款融資,第三方融資擔保,農民土地產權入股等等,這樣就形成田園綜合體開發的“資本復合體”。田園綜合體需要整合社會資本,激活市場活力,但要堅持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防止外來資本對農村資產的侵占。 增強科技支撐

科技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關鍵要素,同時還是品質田園生活、優美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滲透、支撐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方方面面。為降低資源和環境壓力,秉持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強對生態循環農業的支撐,構建農居循環社區,在確保產業發展、農業增收的條件下,改善生態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態居住和觀光游憩環境。

在田園綜合體里面,科技要素的關鍵作用已經由現代農業園區生產力提升的促進劑,轉變為產業融合的粘合劑,這是科技地位本質性改變的地方。傳統的科技是促進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提高,現代的科技是能夠促進業態效率提升和業態融合,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更能促進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的出發點和要素作用已經發生了改變。 促進區域經濟主體的利益聯結

通過田園綜合體模式,解決幾大主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包括政企銀社研等不同主體。以往的農業園區只能解決其中2~3個主體之間的關系,現在通過復合體的利益共享模式結構,將關系完全捆綁融合到一起。 田園綜合體是產業價值的“放大器”

田園綜合體模式強調其作為一種新型產業的綜合價值,包括農業生產交易、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田園娛樂體驗、田園生態享樂居住等復合功能。田園綜合體和現代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農業生產是發展的基礎,通過現代高新技術的引入提升農業附加值;休閑旅游產業需要與農業相融合,才能建設具有田園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園區;休閑體驗、旅游度假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又依賴于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從而形成以田園風貌為基底并融合了現代都市時尚元素的田園社區。

田園綜合體做的是現代農業、加工體驗、休閑旅游、宜居度假,并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種動力,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連帶產業、人居環境發展,使文化旅游產業和城鎮化得到完美的統一。

田園綜合體還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交響曲”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生產要素的關鍵地位會不斷變化;采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生產要素及其余產業的關系更加重要,所以問題必須從生產力要素的問題轉向生產關系的問題。自十六大以來逐步確立的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標志著我國的城鄉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然而這種城市帶動鄉村、鄉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隱含著的主導思路依舊是城市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而鄉村的本體地位、能動作用往往處于次要位置。

田園綜合體,以鄉村復興為最高目標,讓城市與鄉村各自都能發揮其獨特稟賦,實現和諧發展。它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多產業多功能有機結合的空間實體,其核心價值是滿足人回歸鄉土的需求,讓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質流真正做到反哺鄉村,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從城鄉統籌發展的視角出發,打破城市和鄉村相互分隔的壁壘,逐步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而田園綜合體正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鄉村振興新格局的重要載體。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白春明,尹衍雨,王柟。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3篇

田園綜合體是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特色小鎮和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順應農村供給側結構改革、新型產業發展,結合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實現中國鄉村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農業部、財政部分別出臺政策措施,在山東、河南等18個省份推行田園綜合體試點示范工作。

坡頭鎮位于濟源市南部,是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西霞院反調節水庫工程項目所在地,處于洛陽、濟源交接地帶,是鄭汴洛、豫晉陜黃河文化旅游帶的核心節點。鎮區位于全鎮東部黃河河谷,北接丘陵山地,南臨碧波萬頃的西霞湖,是黃河中下游為數不多的濱河城鎮,整個城鎮呈現“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水城風情。建成區面積2平方公里,擁有完善的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訊管網等基礎設施,二廣、連霍、濟陽、濟運高速分列四周,交通便捷。

全鎮總面積137平方公里,人口2.6萬人。作為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濟源市城市副中心”、小浪底北岸新區省級旅游產業集聚區核心區域,是濟源市“十三五”規劃和“全域旅游”規劃的重點區域。圍繞“全域旅游”、建設“文化旅游名鎮、生態宜居新鎮”目標,坡頭鎮規劃了“一軸一帶三河三區 ”農文旅產業發展格局,即:濟坡路兩側現代休閑農業發展軸,小浪底專用線黃河北岸黃金旅游帶,橫貫東西;天女河生態文化游、大溝河觀光農業游、大柴河文化濕地游,中心旅游綜合服務區、小浪底風景名勝區、連地旅游度假區,構建大旅游大開發格局。

坡頭鎮田園綜合體項目選址在:濟坡路兩側現代休閑農業發展軸北端,涵蓋狄溝、郝山、栗樹溝三村。該區域距離濟源市區8公里,是有名的蔬菜制種基地,山水溝壑,條件優越,是建設踏青賞花、休閑采摘、靜心垂釣、水上娛樂、文化娛樂、農家餐飲、鄉村農活體驗等田園綜合體項目的良好區域。

狄溝村位于坡頭鎮最北端,小浪底專用線從北向南進入坡頭鎮的第一村,全村面積4平方公里,共有6個居民組,125戶535人,耕地800余畝。

郝山村位于狄溝村西側,全村面積3. 8平方公里,共有4個居民組。正在施工建設的“郝山印象” 現代觀光農業項目,計劃投資3億元,對寺河水庫及周邊區域進行整體開發,建設內容涵蓋仿古街風景區、花海區、愛國主義教育景區、歷史人文風景區、郝山莊風景區、玉帶湖風景區、梯田風景區、生態農業風景區等8大風景名勝景區,著力打造自然風光與休閑旅游相融合的綜合性休閑度假區。截止目前,完成道路綠化硬化8公里,栽植苗木2.3萬余株,發展制種產業300余畝,觀賞及油用牡丹200畝,護坡護岸及停車場建設完成,芍藥牡丹園、全面健身步道建成投用,并成功舉辦“濟源市全民健身郝山健步走”等大型休閑娛樂活動,民俗村改造與窯洞賓館建設正在推進。

栗樹溝位于坡頭鎮北部淺山區,全村面積約7平方公里,共有10個居民組,180戶688人,全村蔬菜制種600余畝。栗樹溝仰韶文化遺址是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投資2.6億元實施的大型農文旅項目栗香農莊項目,立足“仰韶文化”挖掘與白狄古城開發,圍繞生態農業、特色養殖、有機采摘、水上旅游四大主題,主要發展孔雀觀賞、戶外拓展、水上游樂、果蔬采摘、特色餐飲和仰韶文化體驗等,旨在建設人文底蘊與現代氣息并重的復合型產業園。目前已建成有河南省規模最大的孔雀園,有孔雀3000多只,火雞與珍珠雞各上百只;有全省落差最大的滑草滑道4條滑道;水上娛樂區有游船10條;卡丁車賽場有賽車10余輛;休閑觀光園、垂釣水庫、戶外拓展基地、果蔬采摘園、特色餐飲、真人CS基地、兒童游樂場、窯洞賓館、民俗村改造等項目正在建設。

可享受的政策:

1、田園綜合體經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后,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落實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政策的通知》指出,要按照“3+1+X”的品牌培育體系,在面上繼續創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市、區),在點上繼續推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在線上重點開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景點線路推介。要繼續加大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發掘保護傳承工作,指導各地積極探索農業嘉年華、休閑農業特色村鎮、田園綜合體等品牌創建。

2、為支持田園綜合體的發展,財政部印發了《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財辦〔2017〕29號)。財政部、農業部、農發行聯合下發了《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政策性金融支持通知》。

3、坡頭鎮是國家重點鎮和濟源市“一區一軸二核二帶”戰略發展規劃的重點區域,也是河南省旅游局首個批復的旅游度假區--小浪底北岸新區的核心區域,在項目融資、基礎設施申報等具有優勢,坡頭鎮將優先為田園綜合體項目進行設施配套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4篇

導讀:

“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的概念,那么問題來了,田園綜合體到底是什么?怎么搞呢?

近年來,休閑農業的理念開始盛行,并逐漸向產業化邁進,毋庸置疑已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助劑,成為新農業人的“新寵”。 1.田園綜合體是什么?

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的表述,田園綜合體要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梢哉f,田園綜合體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的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能更好地體現鄉村獨有的美麗和活力,為新時代的都市人打造別具一格的世外桃花源,實現城市居民的田園夢。同時,提升田園綜合體模式的商業價值,能更好地帶動新農村的發展,促進社會就業問題的解決 田園綜合體的組成:

景觀吸引核:吸引人流、提升土地價值的關鍵所在。依托觀賞型農田、瓜果園、觀賞苗木、花卉展示區、濕地風光區、水際風光區等等,使游人身臨其境的感受田園風光和農業魅力。

? 休閑聚集區:為滿足客源的各種需求而創造的綜合產品體系??梢园ㄞr家風情建筑(如莊園別墅、小木屋、傳統民居等)、鄉村風情活動場所(特色商街、主題演藝廣場等)、垂釣區等。休閑聚集區使游人能夠深入農村特色的生活空間,體驗鄉村風情活動,享受休閑農業帶來的樂趣。

? 農業生產區:生產性主要功能部分。讓游人認識農業生產全過程,在參與農事活動中充分體驗農業生產的樂趣,同時還可以開展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

? 居住發展帶:城鎮化主要功能部分,是田園綜合體邁向城鎮化結構的重要支撐。通過產業融合與產業聚集,形成人口相對集中居住,以此建設居住社區,構建了城鎮化的核心基礎。 ? 社區配套網:城鎮化支撐功能。服務于農業、休閑產業的金融、醫療、教育、商業等等,稱為產業配套,由此形成產城一體的公共配套網絡。 2.田園綜合體要做什么?

首先關于主體的定義,田園綜合體強調要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農民能夠充分參與和受益;其次在產業內容上是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 ? 循環農業——利用物質循環再生原理和物質多層次利用技術,兼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廢棄污染最小化的一種環境友好型農作方式。

? 創意農業——以審美體驗、農事體驗為主題,具有養生、養美、體驗品味的功能和快樂,提供給在快節奏工作中的人放松的地方,增添被高樓大廈包裹外的樂趣,目的是讓農民增收、農村增美、企業增效、城市增輝。其借助創意產業的思維邏輯和發展理念,人們有效地將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農業生產,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整合資源,把傳統農業發展為融生產、生活、生態為一體的現代農業。 ? 農事勞動——休閑農業中將農業生產、自然生態、農村文化和農家生活變成商品出售,城市居民則通過身臨其境地體驗農業、農村資源,滿足其愉悅身心的需求。

3.田園綜合體:模式升級,帶動鄉村發展

在田園綜合體中,一二三產業互融互動,通過各個產業的相互滲透融合,把休閑娛樂、養生度假、文化藝術、農業技術、農副產品、農耕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拓展現代農業原有的研發、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使傳統的功能單一的農業及加工食用的農產品成為現代休閑產品的載體,發揮產業價值的乘數效應。 ? 產業經濟結構多元化:由單一的第一產業到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的產業經濟結構,開展農業種植與休閑娛樂體驗相結合的開發模式,如營造農作物大地景觀,依托成片花海營造景觀與婚紗攝影等娛樂項目相結合;種植果蔬,將農俗體驗與其相結合,上山采果摘茶、下地挖野菜,池塘邊垂釣等等;此外,利用生態農業科技發展開發生態農業示范、農業科普教育示范、農業科技示范等項目,讓游客參與其中,體驗樂趣。

? 產品模式升級:從單一農產品到綜合休閑度假產品,如生態水產養殖度假區,利用自然水體發展養殖業,讓游客者體驗垂釣、觀魚的樂趣;葡萄酒莊園度假區,錄用種植撲倒發展撲倒采摘區,將成熟的葡萄進行釀造,讓游客體驗從采摘到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民俗體驗度假區,以家庭為單位,休閑時居住在此,從事種花、種菜、修剪果樹、采摘蔬果等鄉間勞作,體驗親近自然的樂趣;生態養生度假區,依靠山體種植茶樹,通過體驗采茶、品茶,感悟其中禪意。

? 土地開發模式升級:從傳統住宅到休閑綜合地產。隨著經濟快速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涌入城市,造成農村空心村現狀,由此,對于地產的開發形式有以下兩種:一是早期田園體驗度假村運營地產,利用空余出來的部分房產再進行裝修后以度假村的形式出租給游客,既為農民增加首付,又讓游客更為深入地體驗民俗文化;二是遠期集養老、養生、度假為一體的綜合配套休閑地產。 4.世界各地田園綜合體發展經驗 (1)臺灣

總體特征:分享型經濟模式,經營形態多元,大致可分為休閑農場、休閑漁業、展示中心、觀光農園、農村民宿及森林旅游等。在經營上結合了農業產銷、技工和休閑服務等三級產業,生產、生活與生態三位一體,具有經濟、社會、教育、環保、游憩、文化傳承等多方面的功能。

典型案例:大地震曾讓臺灣南投縣埔里鄉桃米村的房屋倒塌,而當地擁有29種臺灣原生青蛙,臺灣島共143蜻蜓,在桃米發現56種,于是村民不斷宣傳當地種類豐富的青蛙和蜻蜓,用紙、布、石頭等制作手工藝品,還建成了全球唯一一座紙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成人工湖,湖邊設有彈簧,托起一只小船,人在船上可以體驗模擬地震的情景,村民將小船命名為“搖晃的記憶”。周末和節假日,桃米村日接待游客近1500人,每年門票收入有200多萬人民幣。 可借鑒之處:臺灣休閑農業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情景消費”,創造出大量的奇觀、風景和主題。注重定位、強調特色,在“體驗經濟”理念之外,還出現了“分享經濟”理念,即休閑農業經營者與游客分享鄉村生活,變“消費者為上帝”為“與客人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2)韓國

總體特征:韓國發展休閑農業的經典形式為“周末農場”和“觀光農園”; 注重資源整合,海灘、山泉、小溪、瓜果、民俗都成為鄉村游的主題;注重創意項目開發,深度挖掘農村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歷史等并使其商品化;注重政策支持與資金扶持,注重鄉村旅游嚴格管理。

典型案例:江原道旌善郡大醬村抓住游客好奇心,出奇制勝地由和尚與大提琴家共同經營,利用當地原生材料,采用韓國傳統手藝制作養生食品的方式制造大醬,既符合現代人的養生觀念,還可以讓游客親臨原初生活狀態下的大醬村,傳承民俗文化特色,此外,休閑農業的經營者還特別準備了三千個大醬缸為背景的大提琴演奏會、綠茶冥想體驗、赤腳漫步樹林及美味健康的大醬拌飯,增加了游客的體驗性。

可借鑒之處:以“奇”為突破口,突出鄉土氣息。 (3)日本

總體特征:日本政府積極倡導和扶持綠色觀光產業;法律法規和財政預算齊頭并進,并科學制定綠色觀光農業經濟發展規劃,同時重視民間組織的作用,并且適時對其進行財政支持。在綠色觀光旅游產品開發中,日本注重環境保護和當地居民的主體性,尊重農村居民和地方特點,不過度關注經濟利益;另外,日本不斷拓展綠色觀光農業的內涵,在觀光農園、民俗農園和教育農園等方面進行創新。 典型案例:典型代表是日本的大王山葵農場,該農場以黑澤明的電影《夢》的拍攝地點而聞名,這種以農場為依托,以媒體傳播為宣傳手段也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方向之一。

可借鑒之處:有完善的制度保障機制和政府激勵措施,并能充分發揮民間組織(NPO等)的參與促進作用,生產手段也逐漸向自動化、設施化、智能化,生產經營管理向網絡化發展。 (4)美國

總體特征:美國市民農園采用農場與社區互助的組織形式,參與市民農園的居民與農園的農民共同分擔成本、風險和贏利。農園盡最大努力為市民提供安全、新鮮、高品質且低于市場零售價格的農產品,市民為農園提供固定的銷售渠道,雙方互利共贏,在農產品生產與消費之間架起一座連通的橋梁。

典型案例:美國Fresno農業旅游區由Fresno city東南部的農業生產區及休閑觀光農業區構成。區內有美國重要的葡萄種植園及產業基地,以及廣受都市家庭歡迎的賞花徑、水果集市、薰衣草種植園等。采用“綜合服務鎮+農業特色鎮+主題游線”的立體架構,綜合服務鎮交通區位優勢突出,商業配套完善;農業特色鎮打造優勢農業的規?;N植平臺,產旅銷相互促進;重要景點類型全面,功能各有側重。

可借鑒之處:采用資源導向型的片區發展模式——產業強者重在生產銷售,交通優者重在綜合服務,生態佳者重在度假;要做足體驗性,同時把握重點人群需求——針對青少年家庭市場做足農業體驗,針對會議人群做強硬件設施與配套娛樂等;另外,通過豐富的節慶活動提升品牌影響力。 (5)德國

總體特征:德國的休閑農業大致可分為度假農場、鄉村博物館及市民農園等三種類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市民農園。其主旨是向市民提供體驗農家生活的機會,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園之樂,經營方向也由生產導向轉向農業耕作體驗與休閑度假為主,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一體的經營方式。

典型案例:德國人首創的生活生態型市民田園——施雷伯田園,獨門獨院,各具風格,充滿了大自然情趣和文化氣息,如同微縮的露天民居博物館。每一戶小田園里,主題建筑是童話世界般的“小木屋”,院子里有過去的轆轤井或泵水井,地上擺放著精美可愛的小風車和各種家禽模型。小木屋門前有長滿奇花異草的蔬菜園。田園里的菜只許種不許收。秋后枯萎的蔬菜和花草覆蓋住潮濕的土地,保護地里的水分,既避免秋冬刮風帶起沙塵,第二年春天又可以翻到土里作肥料。 可借鑒之處:市民農園土地來源于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鎮、縣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一部分是居民提供的私有土地。每個市民農園的規模約2公頃。大約50戶市民組成一個集團,共同承租市民農園。租賃者與政府簽訂為期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決定如何經營,但其產品不能出售。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5篇

發展研究報告(2017)》

在現階段經濟新常態下,對于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訴求,傳統的農業、農村條塊發展思維已經無法奏效;單純的農業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也無法適應新形勢下的產業升級、統籌開發等要求。

今年一號文件里面提出了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加上年中18個省份的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申報的刺激,成為地產界、旅游界、農業界爭相宣傳追捧的一個概念,尤其是培訓機構,就像抓住了一根萬能的藥方,包治百病……

誠然,三農發展,亟需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問題,田園綜合體就是比較好的創新模式之一;但是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內涵及其意義還需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才是其試點創新的初心。 不忘初心,才能行穩致遠。

注:本文是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中國田園綜合體發展研究報告2017》的一部分,該報告已發布,敬請關注CAUAP微信公眾號。

芻議田園綜合體發展背景、內涵及意義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在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的基礎上,特別注重抓手、平臺和載體建設,即“三區、三園和一體”。“三區、三園和一體”建設將優化農村產業結構,促進三產的深度融合,并集聚農村各種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等要素,加快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其中“一體”即田園綜合體,提出“支持有條件的鄉村建設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載體、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的提出有其必然的原因和背景,其中比較重要的包括以下幾方面:經濟新常態下,農業發展承擔更多的功能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地方經濟增長面臨新的問題和困難,尤其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逐步開展,對第

一、二產業發展方式提出更高的“質”的方面要求,農業在此大環境下既承擔生態保護的功能,又承擔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的功能。傳統農業園區發展模式固化,轉型升級面臨較大壓力

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村產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農業園區的示范引領作用、科技帶動能力及發展模式與區域發展過程中條件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使得農業園區新業態、新模式的轉變面臨較多的困難,瓶頸明顯出現。 農業供給側改革,社會資本高度關注農業,綜合發展的期望較強

經過十余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及各級政策的引導發展,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迅速,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產業布局逐步優化、市場個性化需求分化、市場空間得到拓展,生產供給端各環節的改革需求也日趨緊迫,社會工商資本也開始關注并進入到農業農村領域,對農業農村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工商資本進入該領域,也期望能夠發揮自身的優勢,從事農業生產之外的二產加工業、三產服務業等與農業相關的產業,形成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模式。

“史上最嚴土地政策”影響下,土地管理的強度越來越大,尋求綜合方式解決發展問題

隨著經濟新常態,國家實施了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戰略舉措,實行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的“雙控”,嚴格節約集約用地管理。先后出臺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農村土地承包法》等,對土地開發的用途管制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國土資源部 農業部關于進一步支持設施農業健康發展的通知》(國土資發〔2014〕127號)的發布,更是將該要求進一步明確,使得發展休閑農業在新增用地指標上面臨著較多的條規限制。綜上所述,現階段,傳統農業產業園區發展思路已經不適合新形勢下的產業升級、統籌開發等要求,亟需用創新的方式來解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的問題,田園綜合體就是比較好的創新模式之一。田園綜合體的概念內涵繼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田園綜合體”概念后,多方都對此進行了解讀。

從其內涵和外延上來看,田園綜合體并不是一個新詞,它是在原有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基礎上的延伸和發展。 從業態上來看,是“農業+文創+新農村”的綜合發展模式,是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驅動,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幾類人群為主形成的新型社區群落。而縱觀農業園區的發展歷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并非憑空產生,是在農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等發展歷程基礎上,結合新形勢下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多重客觀需求而提出的,有其現實背景??v觀農業園區開發、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發展進程就不難看出,田園綜合體與農業綜合體、農旅綜合體等概念在內涵上是一脈相承的,并非“橫空出世”的全新概念,至于叫農業綜合體還是田園綜合體還是農業經濟綜合體,只是角度不同,本質內涵是一樣的。農業綜合體農業綜合體最早是由陳劍平院士在2012年11月3日農民日報上發表的《農業綜合體:區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載體》首次提出的。它是在借鑒城市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提出的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載體形式,通過農村

一、

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和農業多功能拓展,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并逐步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農業綜合體的基本內涵是以農業為主導,以科技支撐和文化創意為兩翼,融合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科普會展、教育培訓、休閑觀光、文化創意等多個相關產業,構建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的產業綜合體,它是伴隨著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對長期以來農業園區實踐的不斷總結基礎上提出的一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概念,既脫胎于農業園區,又高于農業園區,可以說是現代農業園區的“升級版”。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的內涵與農業綜合體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田園綜合體更多的是從地域空間開發和農村發展角度提出的對鄉村資源的合理性開發。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地域綜合體。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為主導,以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為前提,是以農業合作社為主要建設主體,以農業和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工業、旅游、創意、地產、會展、博覽、文化、商貿、娛樂等三個以上產業的相關產業與支持產業,形成多功能、復合型、創新性地域經濟綜合體。

因此,從農業規劃和科技推廣工作者視角看,田園綜合體是以農業、農村用地為載體,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功能,集農業全產業鏈目標的整合、農業科技體系的支撐、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優化、多種類型農業園區的結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型復合載體,是一種新型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是“六次產業”創新理念的一種新體現。區別與聯系從與農業綜合體的區別及聯系上看,田園綜合體是基于鄉村地域空間的概念,農業綜合體是基于產業思維的概念,是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綜合體是在一定地域空間內,多產業、多功能、多業態并存,以產業融合發展為特征的現代農業隨著產業融合深入發展,關系層面加強,經濟交融,跟區域經濟發展有密切的聯動性;這是經濟綜合體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旅游綜合體、商業綜合體、城市綜合體是一個概念。從三農角度來說,農業、農村、農民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農業綜合體還是田園綜合體,在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視角不同,分量和側重點有所差異而已,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田園綜合體并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而近兩年比較受關注的農業特色小鎮、農業公園等,就是伴隨著現代農業發展、美麗村鎮建設而發展起來的田園綜合體的新模式、新探索。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是伴隨現代農業發展、新型城鎮化、休閑旅游而發展起來的“農業+文創+新農村”開發的新模式,具有功能復合性、開發園區化和主體多元化三個特征。 田園綜合體是一種大勢所趨,它是區域經濟社會和農業農村發展到較為發達新階段的產物,是中國農業新跨越的創新載體,其重要意義可歸結為3個方面。具體內容,請關注【中農富通】微信公眾號,小編將在明天的文章中為大家介紹。田園綜合體的特征功能復合性

產業經濟結構多元化,由單一產業向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從單一產品到綜合休閑度假產品開發升級,從傳統住宅到田園體驗度假、養老養生等為一體的休閑綜合地產的土地開發模式升級。在一定的地域空間內,將現代農業生產空間、居民生活空間、游客游憩空間、生態涵養發展空間等功能版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裨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復雜而統一的田園綜合體。而現代農業無疑是田園綜合體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驅動。 開發園區化

田園綜合體作為原住民、新移民、游客的共同活動空間,在充分考慮原住民的收入持續增收的同時,還要保證外來客群源源不斷的輸入,既要有相對完善的內外部交通條件,又要有充裕的開發空間和有吸引力的田園景觀和文化等。田園綜合體做成的方式、選址方式、產業之間關聯度、項目內容如何共存、要有并行;運營模式、物質循環、產品關聯度、品牌形象都需要考慮。 主體多元化

田園綜合體的出發點是主張以一種可以讓企業參與、城市元素與鄉村結合、多方共建的“開發”方式,創新城鄉發展,促進產業加速變革、農民收入穩步增長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重塑中國鄉村的美麗田園、美麗小鎮。一方面強調跟原住民的合作,堅持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農民合作社利用其與農民天然的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民不僅參與田園綜合體的建設過程,還能享受現代農業產業效益、資產收益的增長等。另一方面強調城鄉互動,秉持開放、共建思維,著力解決“原來的人”、“新來的人”、“偶爾會來的人”等幾類人群的需求。近年來國內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熱情正盛,而田園綜合體作為休閑農業與鄉村游升級的高端發展模式,更多體現的是農業+園區的發展思路,是將農業鏈條做深、做透,未來還會將發展進一步拓寬至科技、健康、物流等更多維度。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農業+園區”的田園綜合體模式將會大放異彩。田園綜合體的建設意義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是伴隨現代農業發展、新型城鎮化、休閑旅游而發展起來的“農業+文創+新農村”開發的新模式,是一種大勢所趨,它是區域經濟社會和農業農村發展到較為發達新階段的產物,是中國農業新跨越的創新載體,其重要意義可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田園綜合體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驅動器”

以田園綜合體建設為契機,整合土地、資金、科技、人才等資源,促進傳統農業轉型升級。創新土地開發模式田園綜合體保障增量、激活存量,解決現代農業發展的用地問題。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專門強調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設用地的保障機制,將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確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農村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允許通過村莊整治、宅基地整理等節約的建設用地,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的發展。 創新融資模式

田園綜合體解決了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和社區建設中的錢從哪兒來和怎么來的問題。

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都要有經濟目標,工商資本需要盈利、農民需要增收、財政需要稅收、GDP需要提高,多主體利益訴求決定了田園綜合體的建設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性;同時又需要考慮各路資金的介入方式與占比,比如政府做撬動資金,企業做投資主體,銀行給貸款融資,第三方融資擔保,農民土地產權入股等等,這樣就形成田園綜合體開發的“資本復合體”。田園綜合體需要整合社會資本,激活市場活力,但要堅持農民合作社的主體地位,防止外來資本對農村資產的侵占。 增強科技支撐

科技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關鍵要素,同時還是品質田園生活、優美生態環境的重要保障,全面滲透、支撐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方方面面。為降低資源和環境壓力,秉持循環、可持續發展理念,以科技手段增強對生態循環農業的支撐,構建農居循環社區,在確保產業發展、農業增收的條件下,改善生態環境,營造良好的生態居住和觀光游憩環境。

在田園綜合體里面,科技要素的關鍵作用已經由現代農業園區生產力提升的促進劑,轉變為產業融合的粘合劑,這是科技地位本質性改變的地方。傳統的科技是促進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和效益提高,現代的科技是能夠促進業態效率提升和業態融合,如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更能促進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科技的出發點和要素作用已經發生了改變。 促進區域經濟主體的利益聯結

通過田園綜合體模式,解決幾大主體之間的關系問題,包括政企銀社研等不同主體。以往的農業園區只能解決其中2~3個主體之間的關系,現在通過復合體的利益共享模式結構,將關系完全捆綁融合到一起。 田園綜合體是產業價值的“放大器”

田園綜合體模式強調其作為一種新型產業的綜合價值,包括農業生產交易、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田園娛樂體驗、田園生態享樂居住等復合功能。田園綜合體和現代農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農業生產是發展的基礎,通過現代高新技術的引入提升農業附加值;休閑旅游產業需要與農業相融合,才能建設具有田園特色的可持續發展的休閑農業園區;休閑體驗、旅游度假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又依賴于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從而形成以田園風貌為基底并融合了現代都市時尚元素的田園社區。

田園綜合體做的是現代農業、加工體驗、休閑旅游、宜居度假,并作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一種動力,通過新型城鎮化發展連帶產業、人居環境發展,使文化旅游產業和城鎮化得到完美的統一。

田園綜合體還是城鄉統籌發展的“交響曲”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生產要素的關鍵地位會不斷變化;采用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生產要素及其余產業的關系更加重要,所以問題必須從生產力要素的問題轉向生產關系的問題。自十六大以來逐步確立的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標志著我國的城鄉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然而這種城市帶動鄉村、鄉村城市化等模式,背后隱含著的主導思路依舊是城市處于絕對主導地位,而鄉村的本體地位、能動作用往往處于次要位置。

田園綜合體,以鄉村復興為最高目標,讓城市與鄉村各自都能發揮其獨特稟賦,實現和諧發展。它以田園生產、田園生活、田園景觀為核心組織要素,多產業多功能有機結合的空間實體,其核心價值是滿足人回歸鄉土的需求,讓城市人流、信息流、物質流真正做到反哺鄉村,促進鄉村經濟的發展。 從城鄉統籌發展的視角出發,打破城市和鄉村相互分隔的壁壘,逐步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而田園綜合體正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鄉村振興新格局的重要載體。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白春明,尹衍雨,王柟。

國內田園綜合體范文第6篇

一、基本情況

XXX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面積1.15萬畝,其中核心區4500畝,涉及XXX、XXX、XXX3個行政村,規劃投資XXX萬元,由山XXX和XXX共同實施,實施期2年。經過近幾年的精心經營和科學論證,尤其是緊緊圍繞讓北方茶人喝上當地產的茶葉發展目標,在政策引導、科技支撐、唱響茶品牌、挖掘茶文化和拉長產業鏈等積極推動下,加強茶產業與文旅業的融合,于XXXX北麓建立茶基地、打造XXXX萬畝生態茶園。XXX逐步進入面積擴大、產量增長、品質提升、效益增加的發展新時期,迎來發展的春天,開啟茶產業新時代。目前公司已研制開發40多個品種、90多個系列的XXXX產品。產品先后榮獲“XX老字號”“XX省旅游商品”“XX省知名品牌”等榮譽稱號。

“XXXX”田園綜合體省級試點項目,位于XXXX,涉及XXXX等4個行政村,規劃面積2.14萬畝,人口6000人,其中核心區4500畝,規劃投資46900萬元。根據2018年7月省財政廳下發的規劃文件批復,“XXX”田園綜合體涉及財政投資的產業化項目共有7個,共投資7935萬元,其中財政資金3840萬元,自籌資金4095萬元。這7個項目分別是XXXX……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1、夯實基礎,完善農業生態體系。一是集中連片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生產基礎條件。XXX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占地4500畝,完成投資7049萬元,對農田進行改造治理。XXX項目投資560萬元,實施高標準農田2000畝。項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實施新建園區道路及配套工程。XXX田園綜合體路基、路面已全部完成施工,其他農業配套設施基本完成。XXXX項目新修道路3條1210米,拓寬1條726米,新建交通橋2座、攔河壩1座,過路管涵6座,進地管涵26座,提升園區內的通達條件。水電等基礎保障得到升級改造,生產配套條件明顯提升。三是加快土地流轉,提升農業生產規?;?、產業化水平。XXXX項目流轉土地3000畝,發展小紅星標準化生產基地,通過加快土地流轉,實現土地、勞力、資金、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組合,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與優化。

2、突出特色,打造農業產業體系。XXXX田園綜合體是在山XXX持續健康發展基礎上規劃建設,圍繞加快“塑形”和“鑄魂”協同發展,其基本功能打造愈加彰顯,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加快推進。XXX項目突出XXX制品主導產業,三產融合,依托旅游大道及兩側豐富的文化遺跡、遺址等資源,大力發展“農事體驗”、文化教育、創意民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3、培育扶持,完善農業經營體系。一是扶強扶優農業龍頭企業。在創業扶持、財政稅收、基礎設施建設、金融信貸等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二是建立利益聯結機制。XXX公司流轉土地采取公司+村委會+農戶的形式,600元/畝流轉費給農戶,100元/畝給村委會,即增加了農民收入,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公司還將公司利潤的10%按照村集體土地流轉規模比例進行返還,增加村集體收入,將5%的利潤返還農戶,讓農戶在流轉費之外還可獲益。

三是大力推進農村電商發展。XXX有限公司集山楂種植、深加工、特色電商與現代旅游業于一體,2012年制定了全國首家企業標準,每年鮮果用量2萬噸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產品覆蓋全國各地,出口到美國、日本、印尼等國家,與北京同仁堂、九州通、神威藥業、香港樓上集團等大型公司長期合作,并先后被評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省級林業龍頭企業”、“省級新六產示范主體”、“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公司的成立帶動周圍35家XXX經營主體抱團發展,形成全國最重要的XXX集散地之一,累計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1萬余人就業,發放工資過億元。

4、綠色發展,打造美麗鄉村。XXX項目對項目區的XXX、XXX、XXX、XXX等四個村推進農村改廁,農村垃圾集中治理,飲水安全,增強通信、供電,公共照明保障能力,帶來了新變化。XXX田園綜合體涉及XXX、XXX、XXX3個行政村,項目加大綠化美化力度,高標準規劃建設花海項目200畝,種植薰衣草20萬株,規劃建設林果園項目400畝,建設XX主題樂園、X主題民宿等,努力實現局部景觀與整體綠化美化相結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相結合,生態文明與文化渲染相結合,堅持種綠惠民,還綠于民,充分體現鄉村綠化的生態效果和景觀作用。

三、發現的問題和不足

1、項目建設用地還存在制約因素。兩個綜合體項目建設過程中,由于村莊規劃工作相對滯后,致使部分建設項目得不到土地指標影響建設進程。如XXX產業園及XXX項目原有50畝建設用地,項目區內20余家經營主體計劃抱團發展,亟需重新規劃200余畝建設用地,由于缺少用地指標,導致項目無法落地。XXX田園綜合體項目,由XXX公司實施的加工車間、X科普館,由于土地指標解決不了,無法實施,影響了項目整體進度,最近調整建設內容。

2、項目投資大,自籌及整合資金籌措困難。XXX項目規劃三年總投資46940萬元,其中財政資金6840萬元,自籌及整合資金高達40100萬元,整合資金涉及部門多,貸款難度大,周期長。

3、項目非糧化問題應該引起關注。具體到這兩個綜合體,一個發展XXX,一個突出XXX種植加工。據了解其他各類田園綜合體也大都是林果、中草藥、花海等項目,很少有糧食種植項目。從一個區縣看,突出特色、發揮優勢無可厚非,但從更大范圍看,一些田園綜合體過于追求規模,強調特色、不種糧食的問題需引起警示。

四、幾點建議

1、堅持黨建引領,激發田園綜合體建設的“紅色活力”。懂農業,方能知輕重;愛農村,方能守初心。鄉村振興戰略要靠一批真正懂農業、愛農村的人去落實。要以村“兩委”班子換屆工作為契機,選拔一批政治素質高、知識層次高、年輕化程度高、帶富能力強的村級組織帶頭人。以基層黨組織為主體,積極與龍頭企業合作,建立“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發展集鄉村旅游、休閑觀光采摘與現代農業為一體的農業產業鏈。要堅持農民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把握“為農、融合、生態、創新、持續”理念,讓田園綜合體姓農、為農,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既要建設農民安居的美好家園,也要打造農民創業增收的理想樂園,從生產、生活、生態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農民的幸福指數。

2、堅持產業發展,打造田園綜合體建設“致富引擎”。要把握中央關于農業農村工作的方針政策和省委、市委、區委具體要求,立足XX農業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為核心,加快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同時,根據我區現有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和田園綜合體的項目定位,精心策劃、科學論證一批打基礎、補短板、增后勁的大項目好項目,設計和建立具有競爭吸引力的田園綜合體項目庫,全面做好“補鏈”“延鏈”“強鏈”文章。要抓住濟萊融合的歷史機遇,主動出擊,策劃吸引力強的宣傳推介活動,利用XXX等大型節會,大力宣傳特色農產品品牌,積極對上爭取,力爭將更多XXX農產品納入XXXX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優質特色農產品遍布全國、走向世界。

3、堅持人才優先,注入田園綜合體建設的“源頭活水”。要堅持把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鍛煉干部、人才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吸引集聚人才共襄田園綜合體建設,推動人才和田園綜合體建設互相賦能。通過“內育”與“外引”相結合,補足農村的人才短板。以“內育”培養人才,加強教育和培訓,培養新時代的鄉土人才,使其成為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領頭雁”;以“外引”促進人才優化配置,引進懂科技、懂管理、懂市場、懂法律的現代化人才,為田園綜合體建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同時,整合組織、人社、農口各部門、商務、科技、文旅和社會組織承擔的一些培訓內容和項目,用活鄉村振興項目、資源、資金,構建黨委、政府主導,相關職能部門齊抓共管的管理體系,培養一批留得住的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

上一篇:觀看電影新聞稿范文下一篇:掛職鍛煉的感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