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

2023-09-23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1篇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這既是我國為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重大舉措,更是就人類未來的美好愿景所作出的莊嚴承諾。

關鍵字:十八大五位一體生態文明美麗中國

將生態文明置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報告繪就出一幅中國通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詩意藍圖。

首次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黨代會報告中予以系統闡述,標志著我黨的執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發展,體現了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對生態發展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刻,順應了時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喚,是中國共產黨對于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生態文明既是一種路徑,更是一種發展理念,它是科學發展這一黨必須長期遵循的指導思想的必然結果。從“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指引,再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路徑,十八大提出的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已超越了單純的節能減排、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狹義范疇,上升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升社會文明水平的現代化發展高度,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后代、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1.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一)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御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2.生態文明建設是塑造美麗中國的迫切要求

從世界人類文明進程看,生態文明是一種新的文明形態。這種文明形態有別于傳統的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是對傳統文明的反思與超越。在內涵上,它主要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也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作為人類文明的基礎,生態文明不僅延續了人類社會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的歷史血脈,而且承載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設成果。生態文明建設就是對這種要求的回應,倡導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在改造世界的同時要保護好地球。

在科學發展觀統領下,近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可喜成就,主要體現在:一是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初步建立,全國約38個縣(市、區)建成了生態縣(市、區)、1559個鄉鎮建成國家級生態鄉鎮;二是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國多數環保城市或地區在地表水、飲用水、空氣質量等硬性監控指數上都有明顯提升;三是經濟結構更加綠色,在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過程中建立了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逐步淘汰了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產業;四是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扎實推進,有害化學物質排放量相對過去開始減少;五是突出環境問題有所緩解。這些成效讓我們看到建設美麗中國的希望。

然而,建設美麗中國并非簡單的事情。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當前生態文明建設正面臨著“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嚴峻形勢的挑戰。從資源約束看,伴隨經濟高速發展的資源瓶頸日益突出,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總體偏低,與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能源需求呈剛性增長的矛盾疊加,正困擾著中國未來“綠色經濟”發展道路。從環境污染看,盡管我國環境質量狀況總體保持平穩,但湖泊(水庫)富營養化、城市空氣細顆粒污染及農村、農業污染物排放量增大等問題突出。從生態系統看,多種生態系統已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水資源緊缺問題嚴重。這些挑戰,為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中國提出了迫切的時代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恰逢其時。

美麗中國,是時代之美、社會之美、生活之美、百姓之美、環境之美的總和。建設美麗中國,必須在鞏固既有發展成果的基礎上,盡快彌補不足,補齊短板。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一論述,深刻而準確地抓住了建設美麗中國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充分體現出生態文明在建設美麗中國過程中的基礎和保障作用。

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鑄就體魄之美。美麗中國要有健康的體魄。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環境保護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助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徹底扭轉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孕育形象之美。美麗中國要有秀麗的形象。坐著寶馬喝污水,即便兜里的錢再多,房子蓋得再漂亮,與美麗中國終歸是背道而馳。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人們過上既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又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

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凝練氣質之美。美麗中國要有優秀的氣質。社會的氣質取決于制度建設和道德涵養。內在的氣質之美,是凝聚和升華外在之美的保障和靈魂。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道德培養,以制度維護環境公平,以道德規范環境秩序。

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催生行為之美。美麗中國要有文明的行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美麗,既體現在他的整體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個公民的行為中。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環境文化,創新開展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教育,讓每一個公民都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環境保護是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和根本措施。建設生態文明,環保系統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必須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努力做建設美麗中國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先行一步,走在前列。探索環保新道路是通往美麗中國的一個路標。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指導思想,遵循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基本要求,形成節約環保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進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協調融合。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2篇

蒼山縣卞莊街道辦事處第二初級中學梁蕾

一、【熱點點擊】

材料一: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材料二:中國水資源總量的1/3是地下水,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專家在國際地下水論壇的發言中提到,全國90%的地下水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60%污染嚴重。據新華網報道,有關部門對118個城市連續監測數據顯示,約有64%的城市地下水遭受嚴重污染,33%的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基本清潔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中國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主任指出:“要想凈化已滲透到深層的地下水污染需要1000年時間。”

材料三: 2013年1月19日,全球氣候改善高峰論壇在山東德州召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在論壇中表示,日前中東部出現大面積的陰霾天氣,都是因為人類活動影響到氣候發生變化,而在霧霾中,50~80%的顆粒物均來自于燃煤排放。

霧倒是其次,主要是霾,對呼吸道是有傷害的,而且其中有些物質譬如PM2.5可以闖過人體的重重防線,直達呼吸道末端也就是肺泡,造成呼吸道的損傷,一些肺功能差的人或原本就有呼吸系統基礎疾病的人,在這種天氣里就容易出現癥狀或加重病情,感冒是最常見的癥狀。

二、【知識鏈接】

1. 美麗的大自然給我們無窮的精神享受,帶給我們歡樂,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精神

生活。

2. 自然物種在減少;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環境狀況不容樂觀。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問

題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 尊重生命,保護生物多樣性;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美化自然,讓大自然美麗永存。

4. 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5. 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我國人口現狀的特點還表現為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等)。

6. 我國資源的基本特點:總量大、種類多,人均占有量少、資源相對短缺;開發不合理,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

7. 我國環境形勢的總特點(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總體在惡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遠遠趕不上破壞速度,生態赤字逐漸擴大。

8. 我國存在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正確處理好三者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就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生產發展、生

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9. 實行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10. 青少年應從現在開始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積極向公眾宣傳保護環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基本國策;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習慣,為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做貢獻。

三、【追蹤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2013年1月8日《山西晚報》訊,近日山西省森林公安局關帝山分局破獲一起特大非法獵售野生動物案件,在非法商販的倉庫里,民警查獲了23類400余只野生動物尸體。目前,4名嫌犯全部落網。2012年,山西省共查處各類森林和野生動物案件2995起,打擊處理各類違法犯罪人員5621人次,共為國家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10余萬元。據此回答1-2題:

1、山西省森林公安局的這些做法是為了()

A.尊重生命,保護生物物種的多樣性B.善待自然,杜絕生物物種的滅亡

C.讓地球上的生物物種越來越多D.為國家挽回更多的經濟損失

2、下列對獵獸、食用野生動物的危害認識正確的是 ()

①破壞自然生態環境②傳染多種疾?、蹞p害生物多樣性④不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新華社北京2013年1月12日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給予中國三大著名景區湖南張家界、江西廬山和黑龍江五大連池黃牌警告,督促三者不要一味注重旅游收入,而忽視對景點原貌的維護、對環境的保護。這體現了三大景區的()

A.吸引力有所下降B.自然景觀遭到人為破壞

C.沒有任何環保自然的措施D.游客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2013年1月14日,一份名為《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指出,盡管中國政府一直在積極地運用財政和行政手段治理大氣污染,但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仍有7個位于中國。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這份報告由亞洲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等主辦和國家發改委、環保部、財政部等官員、專家參與的跨國研討會上發布。據此回答4-5題:

4、上述材料直接表明()

A.我國的環境治理成效顯著B.我國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C.我國的城市發展都不注重環保建設D.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繼續加劇

5、環境是我們生產和生活的場所,環境問題的存在()

①威脅生態平衡②危害人類健康③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④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

6、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

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請回答:

(1)建設美麗中國,需從建設美麗家鄉做起。請想一想,自己的家鄉在生態文明方面還存在哪些不美麗的地方?

(2)建設美麗家鄉,針對上述(1)的問題,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3)自然環境美麗了,如何讓家鄉的內涵也美呢?

7、近段時間來,國內多個城市和地區均遭遇“十面霾伏”。今年春節期間,74個城市PM2.5平均超標率為42.7,最大日均值為426微克/立方米。按照國務院《環境空氣質量標準》,PM2.5日均濃度限值為75微克/立方米。這意味著這些城市的空氣質量,已經達到了嚴重污染。 “霧霾這個話題已經談了六七年,但當時沒有這么嚴重,現在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是GDP第一還是健康第一?以犧牲國民健康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沒有任何意義!”鐘南山談到霧霾神情凝重,“要著力解決經濟發展方式過于粗放的問題。”

“霧霾飄在天上,根子卻在地上”,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呼吁,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權寫入我國憲法,并確保每年生態環保投入增幅高于財政支出增速。 請回答:

(1)“霧霾飄在天上,根子卻在地上”,請舉例說明生活中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的行為或現象?

(2) “以犧牲國民健康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沒有任何意義!”請你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

一、1.A 2.D 3.B 4.B 5.D

二、

6、(1)略。

(2)答案提示:圍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環保意識、科學發展、低碳生活等展開即可。

(3)答案提示:圍繞思想道德建設、發展教育科學、文明和諧風氣、民主法治、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等展開即可。

7、(1)根據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于環境污染的所見所聞,去列舉即可(如汽車尾氣、高聳入云的煙筒、工業廢水排入河流等)。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3篇

【關鍵詞】美麗中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

【收稿日期】2014-01-10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浙江省鄉鎮居民水法意識現狀對新農村水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研究”,項目編號為12XKGJ20

【作者簡介】黃正福(1970-),男,杭州人,碩士,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文化和水教育。

一、美麗中國與高校生態文明教育

(一)建設美麗中國和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的美好愿景。美麗中國的根本含義是和諧,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生態文明,即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要求人們不再從人類自身的狹義利益出發來對待自然界,而是以共生、共存、共榮的態度,實現相互依存,共同發展。

當代大學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生力軍、中堅力量。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教育引導他們樹立生態文明觀念,帶著保護生態的睿智去服務于經濟建設,進而通過大學生傳播和踐行生態文明的先鋒和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引領全社會形成人人自覺樹立生態文明觀念,自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意義重大。

(二)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之現狀

什么是生態文明,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缺乏全面、系統、深入的認知和理解。如何做到生態文明,怎么實現生態文明等問題,更是知之甚少。多數學生,包括多數社會人,也都認為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科學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更需要的是國家、政府層面的努力,談及個人雖應自覺踐行但力量微不足道。如在對1500多名在校大學生的隨機走訪調查中(以下簡稱“隨機調查”),584%的大學生認為應該由政府對生態盡責任,同時隨機被調查的2000多名鄉鎮居民中,則有54%的人認為政府在防止污染方面所起作用不大甚至沒有;71%的人認為污染處理設施建設滯后,破壞環境違法行為屢禁不止,政府須進一步采取措施;60%的人認為政府還應加大環保違法查處力度和相應立法工作。目前,對大學生系統、全面的生態文明教育不夠,他們對生態環境的行為,較其已具備的生態文明意識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浪費水電資源,隨意過度消費,片面追求近期利益最大化等在大學生群體中頗有市場。由此可見,開展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刻不容緩。

(三)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意義所在

首先是培養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生力軍的重要人才基地,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人才支持。其次也是在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等領域實現科技創新的主陣地,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智力支持。再次通過高校人才培育、科技創新的雙重并進,將高校率先建成生態文明校園,為全社會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并通過其文化傳播優勢,推動全社會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動力源泉。

二、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

在我國,生態文明教育起步相對較晚。2001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中宣部和教育部頒布《2001年—2005年全國環境宣傳教育工作綱要》,才明確提出各級各類高等院校都要重視環境教育,并第一次提出在全國高校逐步創建“綠色大學”的要求。作為我國最早開設“生態文明”課的北京林業大學,也是從2011年才開始以全校公共選修課的形式開展相關教育活動。生態文明至今仍被認為是綜合性、系統性較強的交叉學科,沒有被大多數高校作為一種通識教育、公共基礎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在非生物、生態專業開設與生態相關的選修課的院校僅占到全國高??倲档?0%左右,接受教育的學生數量也只占到很小的比例。隨機調查也顯示,只有21%的大學生提及自己所在學校開設有生態類專業,更有691%的大學生則認為自己所學的課程中沒有生態方面的課程。如何把生態文明教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尚需假以時日,相應的配套適用教材至今還是空白。與此同時,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師資力量匱乏,也是目前我國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無法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途徑

(一)開發課程資源,實施生態文明通識教育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最終目的應是培養大學生樹立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作為主要內容的生態文明理念,并進一步樹立科學發展的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自然觀,逐步養成生態文明行為。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應大力鼓勵和支持高校以此為教育目的,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努力編寫以生動的例子、淺顯易懂的知識點為基本生態教育內容,且適合全體大學生的優秀教材等,開設生態文明教育的公共必修課,作為一種通識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在學生中不斷普及、傳授生態文明相關知識,引導大學生尊重大自然,愛護生態環境,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意識,進而采取適當行動力所能及地去踐行生態文明。

(二)創新實踐途徑,突出生態文明實踐育人

高校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必須加強實踐途徑的創新,激勵廣大青年學生深入到實踐中,讓青年學生在喜聞樂見的親身實踐中更深層次地感悟生態文明的重要,感受生態文明行為的必須,促使自身更為深刻、穩定和持久地樹立生態文明觀念,不斷觀照自己的認知、行為,逐步走向生態文明。并通過大學生實踐活動的輻射效應,宣揚、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引領家庭成員、親朋好友、全社會逐步建構生態道德并逐漸強化生態文明意識,積極參與生態文明活動,自覺奉行生態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等生態文明行為。

(三)打造生態校園,營造生態文明文化氛圍

高校校園必須在整體規劃設計和建設上,重視生態校園的打造,通過倡導節約、環保、高效等生態理念,發揮校園文化的催化作用,對學生生態文明的意識形成和行為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滲透。如采用節水龍頭、節水馬桶、節能燈、聲控燈、智能電表等節約型水電設施。校園內實行節水灌溉、雨水收集再利用等,開展節水型、節約型校園建設。以生態文明觀念設置校園內集觀賞、育人于一體的生態景觀,在公寓、教室、實驗實訓室、圖書館等學生密集場地,多設體現生態文明主題的文化布置。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水日、世界氣象日等等時期,開展媒介宣傳,開辦知識講座,組織辯論演講等等,普及生態文明知識。鼓勵學生成立水資源社團、環保協會、綠色協會等生態文明類社團,積極營造生態教育的良好校園氛圍。

(四)納入考核評價,鼓勵生態文明先行

要將生態文明教育納入高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體系,將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念、意識、行為等列入學生在校的考核評價??刹扇W生對生態文明學習過程的考核,與其生態文明行為習慣、參與生態文明實踐活動的考核多方面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自我評價與互相測評相結合等。此外,高校還應將生態文明列入對教職員工、校內下屬機構部門的年度考核,鼓勵全校師生高舉生態文明旗幟,弘揚生態道德,做生態文明的先行者、先鋒隊。

【參考文獻】

[1]吳明紅,嚴耕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的路徑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2).

[2]黃正福高校生態教育淺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2).

[3]楊耀,等論加強高效生態環境教育[J].內蒙古環境科學,2009,(2).

[4]呂國輝,郭欣欣新時期高校生態教育探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0,(9).

(編輯/喬瑞雪)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4篇

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

第一部分時政背景

1.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 國務院副總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主席李克強6月5日主持召開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講話。會議審議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十年中國行動方案》和《實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行動計劃任務分工》。他強調,保護生物多樣性是保護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任務和基本內容,要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弘揚生態文明理念,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推進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家園。

3. 2012年6月29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印發《“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

4. 國務院印發《2015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到0.869噸標準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034噸標準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276噸標準煤下降32%)。“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6.7億噸標準煤。中國政府網刊發了規劃全文。

5.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2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發展循環經濟。會議指出,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會議討論通過《“十二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6. 中國首個以“能源”為主題的流動科普展覽——“和諧能源之旅”全國科普巡展廣州站啟動儀式11月30日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2012年11月30日至2013年1月27日期間,主辦方將圍繞“能源生態文明”建設,舉辦跨行業能源論壇、兒童“能源小衛士”到高校“能源大使”評選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強調每一位公民應對能源挑戰行動力?;顒訉閺V東民眾展現宏觀能源生態體系,倡導低碳智慧生活?;顒庸膭蠲癖婈P注能源安全與挑戰、環境保護等議題,號召珍惜能源、善用能源。

7. 2012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實現國家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關鍵在于水,根本的出路在于節水。必須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11月26日發布的《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綱要指出,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重要的戰略資源。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農業是用水大戶,近年來農業用水量約占經濟社會用水總量的62%,部分地區高達90%以上,農業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很大。

8. 12月5日,國家民委關于印發《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9. 6月25日,我國首部以“優質生活”為主題的區域合作規劃——《共建優質生活圈專項規劃》在粵港澳三地同步對外發布?;浉郯恼絾庸步▋炠|生活圈。主體內容是:提出區域發展愿景,明確要將大珠三角建設成為具有示范意義的綠色宜居城市群區域。

第二部分關聯考點

55、了解我國人口現狀的基本特點,理解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知道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

56、了解我國自然資源的基本特點,我國面臨嚴峻的資源形勢。

57、了解我國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我國環境形勢的總特點,理解保護環境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58、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

第三部分試題示例

綜合探究題:

材料: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1) 建設美麗中國,需從建設美麗家鄉做起。請想一想,自己的家鄉在生態文明方面還

存在哪些不美麗的地方?

(2) 建設美麗家鄉,針對上述(1)的問題,你有哪些好的建議?

答案提示:圍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環保意識、科學發展、低碳生活等展開即可。

(3) 自然環境美麗了,如何讓家鄉的內涵也美呢?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5篇

學院:理學院

專業:運籌學與控制論 學號:S13070105017

聯系方式:18330368389 姓名:王麗敏

用生態文明托起美麗中國

摘要

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依托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恰逢其時。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

關鍵字:十八大 生態文明 美麗中國 環境建設 經濟建設 永續發展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這是首次單篇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把“美麗中國”作為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總體布局的高度來論述,表明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認識的深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五位一體的高度來論述,也彰顯出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

要實現真正的國富民強,必須守住青山綠水。那么,如何實現“美麗中國”?報告也給出了答案: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這不僅是當今世界的主流觀念,也越來越受到我們黨的重視。

縱觀黨的工作報告,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黨的十六大以來,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黨中央相繼提出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生態文明等新的發展理念和戰略舉措。黨的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新要求,并將到2020年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之一。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綠色經濟、綠色礦業、綠色消費模式、政府綠色采購不斷得到推廣。“綠色發展”被明確寫入“十二五”規劃并獨立成篇,表明我國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和信心。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首次被寫入黨代會報告,就是向世界宣告:我們要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降低能耗和物耗,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我們要發展循環經濟和低碳技術,使經濟社會發展與自然相協調。

用生態文明托起美麗中國,是人類文明的發展規律和演化邏輯的必然要求。文明的發展形態從來不是個人意志的體現,它既是現實化的歷史運動,也是最廣泛的社會共識。迄今為止,人類文明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和工業文明三個階段。工業社會在創造輝煌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進一步加劇了人與自然的矛盾和沖突,使人類陷入了空前的資源緊張、環境惡化

[1]和生態危機的泥沼當中。人類要擺脫這場危機,呼喚一場文明形態的全面變革。

這場變革就是生態文明的轉型,以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成為人類歷史發展不可逆的必然選擇。從文明的演化邏輯來看,雖然根據人類文明在不同時期所表現的特質可以將文明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或階段,但是人類文明的發展演化是一個有機統一的過程,期間有轉折卻并無斷裂。透過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我們可以發現生態文明從萌芽到發育、成長的過程。也就是說,生態文明實際上是人類文明發

展積淀的一種必然結果。盡管在以往的文明階段,生態文明并未獲得顯性的內涵或形式,但是它已經在以往的文明母體中悄悄地孕育著。從文明的實踐維度來看,伴隨著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到了20世紀60年代,全球關于生態與環境的話語表達愈益活躍,已經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生態環境保護實踐運動。在我國,1973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環境保護被確立為政府的重要職能之一,成為了由政府主導的社會實踐運動。1983年,保護環境被確立為我國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環境保護觀念開始深入人心。到2007年,建設生態文明寫進黨的十七大報告,并且提出要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建設已經上升為執政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戰略組成部分。繼十七大報告之后,黨的十八大報告再次論及生態文明,將其提升到更高的戰略層面,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并列,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生態文明戰略地位的提升,一方面體現了黨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不斷深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黨的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在不斷深入,建設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在不斷增強。綠色發展道路是通向生態文明的必由之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基本出發點。如同經濟建設一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實際也是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初級階段。因此,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生態文明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注定要經歷各種陣痛,各種曲折。但是,我們的方向是明確的,信念是篤定的,就是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體落實到生態文明建設,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走符合我國國情的“綠色”發展道路。所謂“綠色道路”,是指“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環、高效益、可持續”的道路。它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曾經走過的“黑色道路”,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循環、低效益”的道路。“黑色道路”不可持續,中國不能走也走不通這樣的道路,它不僅為國情所不容——中國的人均資源少和環境容量小,加上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而非資本主義國家,不能搞生態殖民主義,而且為世情所不容——西方發達國家早已制定好了有利于他們自己的各項國際規則,使中國的污染成本不可能轉移出去。“綠色道路”是一條通向生態文明的道路,一條我們正在探索的道路。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沿著這條道路,扎實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基本形成了主體功能區布局,初步建立了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森林覆蓋率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應該說,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是正確的,切實有效的,為邁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深刻把握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決策部署。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現實意義進一步凸顯。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沒有生態文明的小康社會是不全面的小康社會。“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生態文明建設只能進一步加強,而不能削弱;只能進一步抓緊,而不能絲毫放松;只能進一步加快,而不能放緩步伐。正是站在這樣一種時代高度,黨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章,科學回答了今后一段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基本任務是什么等一系列重要問題。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應積極探索和遵循科學的發展思路。一是要以堅持生態文明理念為前提。生態文明的理念有三個層次: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人是自然之子。面對自然,人類必須

始終懷持一顆感激之心、懺悔之心、敬畏之心、謙卑之心。二是要以突出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為保證。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這是黨的理論體系不斷繼承創新、科學發展的過程,凸顯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要以“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為目標。建設美麗中國,就是要使這個延續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天更藍、地更綠、山更青、水更凈,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也是社會主義的基本特征和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目標。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必須落實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明確要求。概括來說,就是要做到“兩個堅持”、“一個著力”和“兩個為了”。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這是“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的生動體現。[2]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當前最為迫切的基本任務有四個方面。一是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十八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這是解決我國國土空間開發中存在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緊迫任務。二是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堅持把節約放在優先地位,通過調整結構、改進技術、強化管理、深化改革、強化法治、全民參加等多種手段,切實節約能源資源,同時貫徹清潔性和可持續性原則,走多元化之路,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三是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危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創新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關系進行統籌協調的科學性、有效性;要制定并完善環境稅收、生態補償、綠色貿易等環境經濟政策;要加強環境保護的立法與執法,尤其是環境評價法的立法與執法;要建立科學的政績考核體系和干部考核標準。

依托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恰逢其時。

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孕育形象之美。美麗中國要有秀麗的形象。坐著寶馬喝污水,即便兜里的錢再多,房子蓋得再漂亮,與美麗中國終歸是背道而馳。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通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人們過上既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又有“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生活。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鑄就體魄之美。美麗中國要有健康的體魄。[3]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后不是美麗中國,強大富裕而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中國。

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把環境保護作為轉方式調結構的重要助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徹底扭轉傳統粗放型發展方式,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4]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催生行為之美。美麗中國要有文明的行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美麗,既體現在他的整體形象上,也反映在每一個公民的行為中。

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環境文化,創新開展生態文明意識和行為教育,讓每一個公民都按照生態文明的要求,積極踐行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需以生態文明凝練氣質之美。美麗中國要有優秀的氣質。[5]社會的氣質取決于制度建設和道德涵養。內在的氣質之美,是凝聚和升華外在之美的保障和靈魂。

建設美麗中國,就要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深化生態文明道德培養,以制度維護環境公平,以道德規范環境秩序。美麗中國,是我們未來的目標和希望。[6]

生態文明,是托起美麗中國的強有力的臂膀。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吧,托起祖國燦爛而又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楊多貴, 周志田,陳劭鋒.我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面臨的挑戰及其戰略選擇[J].上海經濟研究,2012(4):6-12.

[2]林紅梅.“生態文明與和諧社會”理論研討會綜述[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5):92-93.

[3]李培超.自然的倫理尊嚴[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16.[4]林紅梅.試論拯救環境危機的多維視角[J].行政與法,2010(1):97-99. [5]何懷宏.生態倫理——精神資源與哲學基礎[M].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3:15.

[6]李明華等著,人在原野——當代生態文明觀,廣東人民出版社,2013

中國美麗生態文明建設范文第6篇

生態文明是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體現。而近些年來,雖然我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的時期,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世界工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卻顯得相當薄弱,明顯滯后,與我國作為文明大國、文明古國的地位極不相稱。不少地方片面追求GDP,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快速增長極度影響生態環境,過度消耗自然資源的生產方式極大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環境和資源的匱乏成為不少地方發展的瓶頸,我國對多種能源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快速飆升。多半城市缺水,優良耕地減少,水污染嚴重,霧霾天氣嚴峻,生態系統退化,生態環境脆弱。人們追求高消耗、高消費的生活方式,在享受物質增長帶來的滿足甚至豪華的同時,忽視了生態環境的破壞和人與自然的和諧??梢哉f,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已成為影響我國未來的關鍵因素,成為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的巨大障礙。長此下去,我們不僅不能成為生態文明強國,而且會貽害和愧對子孫萬代。

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全社會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抱著對國家負責、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的態度,狠抓生態文明建設不動搖。首要的是轉變價值觀念、發展觀念、生活觀念和消費觀念,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正確認識發展與民生的關系,正確認識當前和未來的關系。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改變我們的物質文明建設方式,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我們的精神文明建設方式,形成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社會氛圍、道德觀念、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從根本上扭轉這種局面,全社會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要在重點區域實行生態建設的“一票否決制”,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逐步恢復和還原山清水秀氣爽的美好生態環境。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承載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的原則,有效控制開發強度,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適宜居住、生態空間青山綠水。要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要在我國實施城鎮化進程和機遇中切實將生態建設擺在首要位置。要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嚴格限制填海造地,杜絕海洋污染,珍惜國家藍色國土。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全面厲行資源節約。要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集約利用資源,大幅度降低能源、水資源和土地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刂颇茉聪目偭?,加強節能降耗,發展節能低碳產業,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實行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加強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能源效益最大化。

上一篇: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范文下一篇:中醫科室自檢自查報告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