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

2023-05-20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紅色文化;高校;文化自信;藝術教育

0 前言

紅色文化一般是指具有堅定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偉大的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的實踐積累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帶有鮮明的愛國主義底色[1]。紅色文化具有深厚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能夠在各個歷史時期為中國人民的艱苦奮斗提供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積淀。但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加快了文化和信息的傳播,各種文化之間相互交流碰撞,使得社會經驗較少和定力相對較弱的大學生在面對多元文化和藝術的時候尤其困惑。高校肩負教育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培養大學生藝術創造力的重任,應當在繼承發展紅色文化內容的同時創新宣傳紅色文化的藝術形式,引導、增強大學生對于紅色文化自信的認同以及紅色藝術創作的理解,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合格的后備軍。

1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弘揚紅色文化,創新紅色藝術形式,對于高校的思想和藝術教育以及大學生的道德培養與藝術能力提高來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弘揚紅色文化,是對革命文化的傳承和保護,有利于發揚革命精神,創新其藝術表現力,促進師生將文化、藝術與生活相融合。挖掘紅色文化可以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是高校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同時,在高校宣傳紅色文化有助于讓大學生堅定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的精神引領力。

1.1 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和保護革命文化

高校弘揚紅色文化,選取和挖掘具有較強震撼力和感召力的事件及精神,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教育體系和課堂教學,使教師和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重要意義。教師對大學生進行紅色文化內容的教育教學,實現了自我學習能力、藝術創新思維和藝術理解感知力的提高,學生通過學習紅色文化增強了民族認同感,樹立了正確的理想信念,從而引發大學生對紅色文化內涵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積極探索。而且弘揚紅色文化本質上是傳承中國優秀文化,以教育的形式加強對紅色文化的宣傳,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更能有效地使大學生將傳承和發揚中國革命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1.2 創新高校藝術教育形式、內容,增強高校思想、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高校借助紅色文化中的歷史事件、革命精神、價值追求及人民立場等內容加強對大學生的革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幫助大學生增強對文化內容的理解和對藝術形式的創新,同時也大大提升了高校藝術和思想教育的質量和效益。此外,在紅色文化相關思想與藝術教學中采取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可以避免思政課程的枯燥、空洞,通過物質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將思想、藝術教育內容變得更加鮮活生動。紅色文化使高校藝術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創新性和感染力,激發了大學生理解文化內容和藝術形式的主觀能動性,使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從思想層面轉化為愛國的實際行動[2]。

1.3 豐富校園文化內涵,促進高校文化建設

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發掘本校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有助于校園文化外顯和內在的提升,促進高校精神文明和特色文化的建設,提升學校的影響力。一方面,將高校自身紅色文化的物質內容與校園文化的外在環境載體相結合,能夠體現出具有紅色歷史特色的校園建設;另一方面,將紅色文化的精神內容融入高校的思政課程,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更能體現高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內在精髓,形成高校特有的紅色文化標識,提升高校的文化軟實力和競爭力。

1.4 堅定理想信念,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精神引領力

近些年由于互聯網和全媒體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網絡及媒體信息的傳播速度加快,大學生更容易受到各種西方社會思潮的影響,對其世界觀、價值觀的塑造產生消極作用。在高校育人實踐和大學生藝術創作中融入紅色文化教育,可以于大學生的思想建設中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力,高校通過向大學生宣傳具有政治色彩的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理想信念和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自覺抵御資本主義錯誤思想和西方錯誤社會思潮的侵蝕[3]。此外,紅色文化可以幫助大學生培養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堅持正確的信仰,培養愛國情感,增強社會責任感,塑造大學生的嶄新形象。

2 高校紅色文化傳承發揚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高校紅色文化及其藝術創作的應用機制尚未完善,對紅色文化內容理論以及藝術表現形式的開發和研究還不充分,加之各種錯誤思潮對大學生產生沖擊,導致紅色文化在育人實踐環節還存在一些難題,需要高校、國家等多方面協作解決。

2.1 紅色文化研究不足,開發利用不充分

由于各地的歷史條件和文化保護政策不同,各高校的紅色文化保有量和資源利用率也大不相同。部分高校建校時間較短,自身的紅色文化資源相對匱乏,對于紅色文化的研究缺乏應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一些高校雖然具備大量紅色文化資源,但未能將其與大學生的藝術教育以及藝術創造相互結合,高校對紅色文化的研究過于淺顯和表面,大多還停留在理論研究和拓展方面,未能更好地融入高校育人的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中,也沒有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校自身的歷史、文化有機結合[4]。多數高校的紅色文化教育只是照本宣科,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實踐活動不夠生動,導致紅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和實效性難以提升。

2.2 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不完善,教育缺乏創新

部分高校對于紅色文化重視不足,紅色文化的應用機制不完善,主管部門不明確,權責劃分不清晰,硬件設施不夠,人力和財力支撐不足,無法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度的開發和科學的宣傳。高校對于開發紅色文化的課程建設意識不強,課程內容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關于紅色文化的實踐活動也未能使學生充分融入,未能產生深遠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更是大大降低。而且少數高校在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沒有結合紅色文化自身發展規律,也沒有充分考慮大學生的真正需求和思想特點,所以教學內容刻板,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紅色文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對于紅色文化資源校本課程的研究和開發,沒有將紅色文化創造性地融入高校的課程建設和育人實踐中,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甚微。

2.3 錯誤思潮的沖擊,存在紅色文化認同危機

當前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西方錯誤思潮蔓延,對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主流文化造成了嚴重的沖擊和影響,對高校紅色文化的弘揚以及社會主義藝術形式的發展帶來了直接的挑戰。弘揚紅色文化沒有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的優勢,沒有與創新藝術形式相結合,因此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和影響力不強,沒有占據網絡話語權。各種錯誤思潮不斷沖擊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削弱了國家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力,容易造成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真實性和重要性產生懷疑,導致其信念信仰和政治立場動搖。紅色文化宣傳力和影響力不足,加之大學生的課外生活被大量過分娛樂化的網絡信息占據,因此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注意力和關注度不夠,進而產生了紅色文化的認同危機,導致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信仰的缺失[5]。

3 紅色文化在高校傳承與發揚的實現途徑

針對紅色文化育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繼續深化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豐富藝術教育的內容和文藝創作的各種形式,提升大學生對紅色藝術資源的敏銳性感知和多維理解力。

3.1 深化紅色文化內容研究,整合紅色文化藝術資源

高校要深入研究紅色文化,力圖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全面開發,加強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和創新,要完善紅色文化開發和保護機制,建立專門的研究團隊,創新保護技術和開發利用模式。要對紅色文化相關教育資源和藝術形式進行有效的整合創新,從而使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更系統科學,形式更豐富具體。面對紅色文化缺失現象,要立足學校實際加大挖掘和整合力度,使大學生能夠充分了解和學習紅色文化內涵以及紅色藝術的表達力,加強紅色文化校本課程的系統化建設[6]。要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與藝術創作,找到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整合與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結合點,充分利用高校自身以及本土紅色文化資源,打造獨特的實踐育人活動。

3.2 創新高校紅色文化應用機制,改革教育教學方式

高校應創新和完善紅色文化應用機制,將紅色文化以及相應藝術形式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和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創新紅色文化教育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提高紅色文化資源利用率。首先,要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育人功能和創新社會主義藝術內容和形式,對高校藝術教育進行內容創新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實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內核與原有教育內容的匹配和結合,發揮主題教育優勢。開展與紅色文化相關的宣傳宣講、專題演講、話劇表演等活動,豐富高校藝術教育方式,注重高校紅色文化內涵和理論教育與文藝創作這一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形式,推動教育方式改革。其次,通過紅色文化中蘊含的革命精神、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高遠的理想信念和藝術為人民的價值取向,提高大學生的思想境界,增強其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3.3 加強價值引領,增進大學生紅色文化認同

高校應當注重紅色文化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培育價值共識,深化紅色文化認同,增強大學生對文化傳播與藝術創作的責任意識,使大學生認識到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重要性。要通過各種紅色文化相關的藝術表達,使大學生樹立紅色文化藝術自信與精神認同,培養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正確認知,讓大學生深刻感受到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核和時代價值[7]。要引導大學生用實踐的思維和藝術的眼力看待紅色文化,要聯系學習和生活實際不斷加深對紅色文化的認識,將對紅色文化的感悟內化于心,并且外化于大學生的實際行動中。

3.4 發揮網絡優勢,加強紅色文化網絡傳播

生產力的發展催生了現代化的傳播媒介,信息傳播的范圍不斷擴大,且速度和質量都得以快速提高,高??梢宰プ』ヂ摼W快速發展的時機,找到紅色文化傳承、發揚與現代化傳播媒介的切入點,實現紅色文化傳播的網絡化、多樣化、便捷化。高校要加強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網絡課程以及藝術創新的研究開發,推動大學生思維創新優勢與紅色文化藝術形式網絡宣傳的深度融合,培養以大學生團隊為主體的新媒體團隊,提高紅色文化網絡傳播效率和信息傳播質量。在將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網絡新媒體等傳播媒介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注意避免傳播的形式主義。紅色文化教育內容應生動形象,注重生活化,避免過于政治化,貼近學生日常生活,以提高大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于紅色文化的網絡宣傳應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注重紅色文化內容資源本身,根據紅色文化自身特點和新媒體應用規律,創造出既能體現教育實效又能滿足大學生內在精神需求的高質量作品。

4 結語

高校通過弘揚紅色文化發揚革命精神,傳承優秀文化,并以此豐富校園文化內涵,從而促進高校文化建設。通過整合紅色文化資源,豐富高校藝術內容以及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弘揚紅色文化的偉大精神來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但對紅色文化的開發和利用不足,應用機制不完善,導致高校傳承紅色文化仍然存在許多問題,大學生也缺乏對紅色文化的關注和認同。針對這一狀況,高校應該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整合和對紅色文化藝術創造的研究,創新藝術教育的應用機制和教育方式,從而提升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力,同時靈活運用網絡資源優勢以提升紅色文化網絡宣傳力,形成多方合力共促紅色文化傳承。紅色文化是中華優秀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體現,而高校又是堅守大學生信念信仰、豐富大學生思維和創新藝術形式的主陣地,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設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 秦在東,莊芩.論增強高校紅色文化育人的實效性[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1):44.

[2] 李艷.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8):39.

[3] 舒醒,葉桉.論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高校紅色文化教育[J].毛澤東思想研究,2015(6):146.

[4] 黃慧.論紅色文化融入高校實踐育人體系的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8):72.

[5] 崔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4):96.

[6] 韋紅霞.紅色文化有機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11):91.

[7] 檀江林,項銀霞.高校紅色文化傳揚平臺的優化與模式構建[J].教育探索,2017(6):63.

作者簡介:苗新蕾(1998—),女,山東聊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研究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最為艱苦的革命環境中不斷形成的,它也是社會發展的真實寫照,記錄了人們生活的點點滴滴。紅色資源既包含物質文化資源又包括非物質文化資源,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紀念館、博物館、歷史文化遺產、革命精神、道德思想、政策制度、紅色風情等。近年來,從我國發掘的現狀來看,紅色文化涉及的內容比較廣泛,而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很容易吸引大量的人群,因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紅色文化在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涵蓋,它不僅體現了當前社會的狀況,同時也充分展現了過去人們的經歷以及更多的歷史。所以,為了可以使文化之間相互連接,促進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今天我們有必要保護利用紅色資源,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讓更多的文化可以一直延傳下去。

一、保護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首先,在保護紅色資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加強對于紅色旅游景區的建設,一方面可以讓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我國文化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建設紅色旅游景區時,應加強各項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景區的安全性與承載力,避免更多的資源受到超負荷的破壞。例如,在景區內,應不斷完善標語標識、護欄、休息等各個區域的安全設施建設,加強對于景區環境的保護。此外,還應不斷優化旅游路線,方便人們出行。其次,加強紅色資源的管理體制建設既可以開發市場主體,還有利于社會經濟建設,統籌資源合理配置,促使紅色資源有效的開發與利用,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在完善管理體制的過程中使景區不斷融入社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從而提升紅色資源的利用。同時在景區內還可以建立博物館、展覽區等,提高紅色資源的使用價值,讓人們更多地了解紅色文化,從而使其得到弘揚與繼承。此外相關部門也應積極配合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從各方面對其進行保護,將社會發展與紅色文化有效結合,在不斷提高隊伍建設的同時,還可以使得紅色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將其責任落實到每個人,從而使紅色資源得以有效保護的同時,打造紅色文化品牌。

二、運用媒體力量,弘揚紅色文化價值

在新媒體背景下,借助現有資源進行弘揚紅色文化,不僅可以加強人們對其重要性的關注,還有利于體現紅色文化的價值所在。通過媒體進行宣傳,能夠有效的加強人們對于紅色文化的認知。首先,我們可以建立紅色文化的網絡專用宣傳平臺。借助網絡的特點,加大對于紅色文化的宣傳力度,一方面可以促使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還可以拓展紅色旅游產業,讓更多的文化得到傳承。此外,借助網絡數字化技術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紅色資源信息,讓人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感受紅色文化的內涵以及意義所在。新媒體作為當前比較廣泛的一種宣傳平臺,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工作建設的過程中,人們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對其文化進行了解,同時通過互動的環節,還可以方便網友之間的交流學習。利用媒體拓展的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傳承,不僅可以快速的傳播,還可以增強人們之間的互動性,加大對于紅色文化資源的宣傳,既符合當前社會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們對紅色文化有所了解,給他們的生活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因此,運用媒體力量,保護紅色資源,加大對其影響力宣傳力度,從而弘揚紅色文化的價值。

三、創新文藝作品,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紅色文化不僅展現了中國人民歷史的創新,同時也給后人在文藝作品創作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藝作品本身就富有極高的感染力,是弘揚和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其知名度的形式之一,一方面挖掘了更多的紅色資源,另一方面還拓展了紅色文化對于當前社會的影響力。紅色文藝作品體現了古人的創作技術,深受人們的喜愛。因此,在宣傳紅色文化的過程中,應找準定位,從人們的實際情況出發,創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從而吸引更多的人群。比如在電影、電視劇、書畫、戲劇等作品中體現其特點,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通過不同的形式展現不同的藝術風格,結合時代的發展,創作出更具有教育意義的紅色文化作品。對于紅色文化作品的創新,要充分具備文化特色,在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同時,不斷挖掘作品內涵以及特色價值,使時代精神可以從中有所提現,從而提供更多的紅色文化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群,展現紅色文化氣質。

四、總結

總之,紅色文化作為當前人們寶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還有力的證明了歷史的價值導向,給人們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從而有效的豐富了紅色資源的利用。把紅色文化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也是我們的義務。紅色文化展現了整個的革命歷程,豐富了紅色遺產,讓每一項文化遺產都得到了傳承。保護紅色資源,加強紅色教育,推進紅色文化遺產工作的落實,對其進行長遠的規劃并加強保護措施,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講好紅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加大其對社會的影響力,不斷完善各項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富有內涵和吸引力的紅色文化基地,還可以充滿人文關懷,讓紅色文化真正深入人心。保護利用紅色資源,發揮其優勢,讓紅色文化遺產煥發勃勃生機,吸引更多的人群,從而有效的促使紅色文化得到弘揚和傳承。

參考文獻

[1]陳始發,李立娥,齊耀祖.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的歷史考察[J].理論視野,2014(08).

[2]張泰城,張玉蓮.紅色資源研究綜述[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6).

[3]挖掘紅色資源 弘揚紅色文化——在莘縣“平原紅色文化長廊”規劃論證專家座談會上的發言 [J], 丁龍嘉

(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黨校 150020)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依托于獨特的紅色文化,因此,具有無可替代的旅游意義,相比較其他自然與人工風景區而言,紅色文化旅游景點更能帶給人心靈上的啟迪,給人以直接的愛國主義教育,對于培養國人的愛國主義精神而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是,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嚴重制約了景區對游客的吸引作用,也制約了紅色文化的傳播,需要引以高度重視。

關鍵詞: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文化旅游

紅色文化旅游由于其在愛國主義精神方面的教育意義,使其在旅游領域占據著獨特地位。但是近兩年,隨著紅色景區不斷的擴大開發以及過度宣揚紅色文化等現象的不斷出現,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遇到了瓶頸,而且旅游景區的功能開發較為單一,加之其地理位置的偏僻與地理環境的區位弊端,也對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形成了不小的阻礙。接下來,筆者主要談論一下我國紅色旅游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策略,希望能為我國紅色文化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參考,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

一、中國紅色旅游發展中的問題

(一)紅色旅游產品內涵不夠,參觀方式靜態為主

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紅色旅游景點在進行產品設置時,不能很好突出產品的文化內涵,主要表現在對紅色文化認識不足,且對當地民風民俗挖掘尚淺,無法將紅色文化與當地風俗文化進行很好地結合,使得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在展示紅色文化時顯得突兀且呆板,不具備獨特之處。加之景區帶領游客參觀紅色旅游產品的形式過于單一,大都局限于利用紅色名人故居、紅色文化博物館等相對靜態的參觀方式,游客只能遠遠進行觀看,或者聽取導游程序化的講解,極易使游客產生疲勞感,最終對景區的口碑傳播形成不良影響,也很難吸引游客實現故地重游。而且,一些景點設置的紅色旅游產品并不具備一定的文化內涵,使得游客在進行參觀考察過程中無法獲得紅色文化體驗,因此降低了游客的參觀熱度。比如,一些景點會將紅色名人生前使用過的東西作為景點展出項目,但是并沒有賦予其過多的文字說明,更加沒有帶有文化內涵的故事敘述,游客在看到這些紅色名人用物后,并不能產生過多心靈上的觸動。

(二)紅色旅游景區缺乏綜合功能

我國當前的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建設總體缺乏綜合性,只是單純突出紅色文化景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功能,沒能對景區進行進一步的良性開發,使得景區建設缺乏活力。游客在景區內只能接收到一些與紅色文化有關的旅游信息,相應的餐飲娛樂設施缺乏,無法彰顯景區深層次的旅游價值,因此景區能夠吸引到的參觀人群主要以學生為主,且多是由學校統一進行安排,無法真正顯示出景區對學生個人的吸引力,更無法吸引到非學生人群主動前去參觀,最終造成景區的經濟收益偏低的現象。紅色景區的建設雖然不應該過多滲入商業性因素,但是在紅色景區的外延,建立一些供游客休閑娛樂的設施,可以有效增強游客的游覽體驗。

(三)紅色旅游景區所在地區位條件差且經濟薄弱

我國的紅色景區一般都坐落于偏僻的山村中,這是由于當時我國“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革命政權”的道路指向所決定的,所以導致了當前紅色景區地域環境較差的現象,而且經濟基礎薄弱,景區的開發和治理落后于其他非紅色文化旅游地。雖然紅色旅游地主要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為主,但是過于艱苦的旅游環境以及落后的經濟發展狀況對于吸引游客來說還是會存在較大的阻礙作用。景區沒有實現有力的開發,也就不能實現其帶動景區周邊發展的功能,最終會導致景區的發展與周邊區域的發展狀況存在較大差別,削弱游客的游覽體驗,

(四)紅色旅游景區管理者尚未完成角色轉換

在我國,紅色文化旅游區由于其獨特的屬性特征,只是在發揮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其教育功能,因此,多數紅色文化旅游區域并未作為旅游資源面向全社會開放,因此也未對紅色文化旅游區域進行相關開發,沒有將其作為地區經濟效益的創收項目。所以,多個管理部門對于紅色旅游景區的定位尚未明確,不知如何對其進行角色定位,因此,諸如旅游局、文化部以及文物部門對于管理紅色文化景區的角色轉換未能實現良好準確的完成,這也影響了對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管理以及紅色旅游景區的持續性發展。

(五)紅色旅游資源缺乏有效保護

近些年由于國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升,旅游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旅游景區的發展也因此被激發,我國的旅游業呈現出熾熱的發展態勢,但是在旅游景區在尋求進一步發展的當下,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發展卻未能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這主要是由于紅色旅游景區無法向其他景區一樣實現高度娛樂性和盈利性,因此,當地旅游管理部門對于開發紅色旅游的積極性不高,導致當地管理部門以及群眾缺乏對紅色旅游資源的保護意識,沒有對紅色旅游資源進行適當的維修與保護,致使紅色旅游資源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比如,在一些以窯洞作為紅色文化標志的紅色文化景區,由于窯洞在當地存在的普遍性,使得當地政府或者居民對于窯洞的保護工作存在懈怠,沒有定期對窯洞進行檢查與修復,因而使得窯洞遭受到自然與人為破壞,變得破敗不堪,使得其參觀考察的價值消失,最重要的是隨著窯洞的逐漸衰敗,其本身負有的紅色文化象征也會大打折扣。這種對待紅色旅游資源不作為的管理方式,會嚴重紅色文化景區的后續發展,很可能會使紅色旅游景區失去紅色文化載體,最終歸于普通。

二、紅色文化旅游發展措施

(一)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相結合

紅色文化旅游作為一種具備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特殊旅游項目,在對其進行開發建設時必須要保證其紅色文化的正宗性,不能為了攫取旅游效益而以犧牲文化建設為代價,最終使得紅色文化旅游的意義與價值被泯滅。對紅色文化旅游活動的建設應該在保證完整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尋找新的文化呈現形式,使其與當前時代的發展特色相結合,也與人們接受信息的習慣向貼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紅色文化走入人心。另外,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建設應該秉承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原則,不能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忽略對生態文明的建設以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相反,作為紅色文化的積聚地,紅色文化旅游景區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全國的旅游景區做好模范作用。比如,當前手機成為人們接收信息的主要載體,那么在進行紅色景區建設時,可以在景區陳列的物品上面設置二維碼,游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了解有關陳列物品的相關信息,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改變了原來那種依靠導游進行講解的單一模式,使得游客的參觀自主性增強,還有效實現了生態景區建設,減少了景區內通過發送宣傳單來宣傳景區文化的紙張浪費。

(二)全面、系統、協調的綜合開發

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具備文化與旅游的雙價值,更應該在發展過程中注重開發的綜合性。比如,紅色旅游地區多坐落在偏僻的山區,雖然其經濟發展受限,但是也正是由于沒有過多的經濟建設的干預,使得紅色旅游景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好的保護,所以,紅色旅游地區可以在開發紅色文化旅游的基礎上進行生態旅游建設,努力實現對景區的綜合開發建設。對于紅色景區的綜合開發還可以基于當地的文化特點來進行,比如,對一些紅色景區來說,其防空洞建設在戰時為軍民發揮了重要的保護功能,那么,景區便可以基于這一文化特色,定期舉辦防空洞演戲活動,通過模擬戰時情景來讓游客體驗戰爭時期的生活狀況,激發游客的愛國情感。

(三)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

對于紅色文化地區來說,想要得到快速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國家的政策支持,最主要的是當地相關部門能夠自行發現本地區的紅色文化旅游優勢,進而依靠政府的帶領,通過對景區的開發建設、吸引資金投入以及相關宣傳,拓寬本地區紅色文化旅游的發展格局,使紅色文化旅游朝著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不斷延長紅色文化旅游的產業鏈,延長紅色文化旅游的生命周期,最終實現紅色文化旅游的可持續穩定發展。對于紅色文化景區而言,在保證紅色文化景區健康化運營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景區周圍進行產業化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為游客提供能夠滿足其需求的設施及場所,讓游客在參觀之余能夠得到身心的放松。由于紅色景區多坐落于偏僻的山村中,沒有得到及時的開發治理,雖然景區可以依靠紅色文化獲得相應的盈利,但是紅色景區卻沒有發揮帶動周邊區域共同發展的功能,其影響的輻射范圍僅限于景區范圍內,因而也就將紅色景區的長足發展禁錮到一個固定模式,無法真正擴大景區的影響力。所以,紅色景區當地政府應該正視紅色景區對于帶動地區發展發揮的重要功能,不僅要重點開發景區,還要對景區周邊區域實現同步開發,可以通過生產制造紅色文化的衍生品來凸顯紅色文化特色,實現紅色文化地區的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

(四)加強對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管理

紅色旅游景區的發展離不開有效的監督管理,因此,當地的各部門應該明確紅色文化景區的基本屬性,明確自身的管理責任,依法對紅色景區進行管理和保護,制定相關管理條例與保護措施并嚴格執行。對于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管理不僅要重視景區的經營管理,還要加強對于紅色景區純潔性的管理,確保紅色文化旅游景區的紅色文化的真實性,避免出現對紅色文化進行捏造或者隨意更改紅色文化現象的發生。除此之外,對于紅色景區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應該責任到單位甚至個人,以防止在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時各管理部門間相互扯皮推諉狀況的發生。對于紅色景區當地政府而言,也要結合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制定相適應的紅色景區管理條例,以便于紅色景區的發展能夠有據可依,對于景區的管理監督工作也起著重要的參考作用。

三、結語

想要實現紅色文化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使其不斷發揮愛國主義教育功能,就應該明確當前紅色文化景區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據問題找出解決策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紅色文化景區的發展能夠實現可持續性。紅色景區的發展必須依托于一定的紅色文化,但是在建設景區時,必須保證景區依托的紅色文化的真實性,避免對一些紅色文化進行人工加工,失去真實性的紅色文化也不能實現長久的傳播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歐陽椿陶.井岡山紅色旅游可持續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4(16).

[2]黃文勝.論低碳旅游與低碳旅游景區的創建[J].生態經濟,2014(11).

[3]石仲泉.土地革命時期的蘇區和蘇區精神[J].黨史研究與教學,2014(04.

[4]劉正芳.試析政府促導紅色旅游的著力點[J].中共四川省委黨校學報,2015(03).

[5]賈浩華,張英明,方淑婷.井岡山紅色旅游的發展與農民收入的增加[J].黨史文苑, 2015(16).

[6]茍自鈞.深度開發旅游商品 拉長我國旅游產業鏈[J].經濟經緯,2014(04).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聲金,道通中外;

立萬世之師表,存神過化,德合乾坤。

(2)氣備四時,與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萬世,繼堯舜禹湯文武人之師。

2、孟子

尊王言必稱堯舜;憂世心同切孔顏。

3、屈原

(1)哀怨托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余風波及漢湘人。

(2)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璧,湘流應識九歌心。

(3)志潔行廉,忠君愛國真氣節;辭微旨遠,經天緯地大詩篇。

(4)萬頃重湖悲去國;一江千古屬斯人。

4、項羽

鹿野舟沉王業兆; 鴻門半碎霸圖空。

5、項羽、勾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6、荊柯

督亢圖中不殺人;咸陽殿上空流血。

7、司馬遷

(1)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

(2)一代君權痛蠶室;千秋史筆溯龍門。

8、蘇武

云邊雁斷胡天月;隴上羊歸塞草茵。

9、王昭君

青冢有情猶識路;平沙無處可招魂。

10、諸葛亮

(1)管樂有才真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2)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志見出師表,好為梁父吟。

(3)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謹慎;仰宗臣之遺像,萬古清高。

(5)功在朝遷,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須辨襄陽南陽。

(6)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1、陶淵明

(1)醉眠多似陶彭澤;句法參同李翰林。

(2)質而綺,真而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12、李白

(1)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

(2)盛唐詩酒無雙士;青蓮文苑第一家。

(3)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

(4)長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將天子傲;采石磯頭明月好,當年猶說謫仙歸。

(5)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6)神仙詩酒空千古,明達江天貯一樓。

(7)狂到世人皆欲殺,醉來天子不能呼。

13、杜甫

(1)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2)滿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國,草堂猶是杜陵春。

(3)歌詠總帶憂民淚;顛沛仍懷愛國心。

(4)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鷗野老心。

(5)舟系洞庭,世上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人間改換已無詩。

14、白居易

(1)風葉四弦秋,根觸天涯遷謫恨;潯陽千尺水,勻留江山別離情。

(2)筆諍時政,心在蒼生,萬戶爭傳新樂府;

堤建西湖,神歸東洛,千秋永祀老詩翁。

15、蘇洵父子等

(1)一門三父子;峨眉共比高。

(2)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3)萃父子兄弟于一門,八家唐宋占三席;

司駢散詩詞之特征,千變縱橫識其源。

16、范仲淹

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17、沈括

沈酣于東海西湖南州北國之游夢里溪山尤壯麗;

括囊乎天象地質人文物理之學筆端談論自縱橫。

18、辛棄疾

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楊深處;

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后主遺風。

(2)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枝花。

(3)載酒江湖,人比黃花瘦;校碑欄檻,夢隨玉笛飛。

20、文天祥

(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2)宦游西蜀,志復中原,高吟鐵馬銅駝,煙法誓掃還金闕;詩繼少陵,派開南宋,列入清風明月,池館重新接草堂。

21、岳飛

(1)文官不愛錢,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

罪名莫須有,忠冢棲霞山,長留人愿,國魂幾時北來。

(2)萬里留長城,南渡朝庭從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煙水到今香。

(3)奈何鐵馬金戈,僅爭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猶照得一片丹心。

22、史可法

(1)數點梅花亡國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萬點梅花,盡是孤臣淚;一抔故土,還留勝衣冠。

(3)死含瑤草千秋恨,魂傍梅花萬古香。

23、蒲松齡

(1)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2)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24、孫中山

(1)英雄作事無他,只堅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

自古成功有幾,正瘡痍滿目,半哭蒼生半哭公。

(2)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

愿吾儕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

25、魯迅

(1)著作最謹嚴,豈徒中國小說史;遺言猶沉痛,莫作空頭文學家。

(2)譯書尚未成功,驚聞殞星,中國何人領吶喊;

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

26、韓愈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書,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歸正道,只須八個月,至今百世師之。

27、蘇軾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為過客,空江一曲向誰彈。

28、于謙

(1)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

竭肱股之力,繼之以死,獨留表白在人間。

(2)千古痛錢塘,并楚國孤臣,白馬江邊,怒卷千堆雪浪;

兩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陽亭里,心傷兩地風波。

29、陸游

中國紅色經典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具有教育對象全民化、教育形式多樣化、教育內容豐富化、教育價值多元化等特點。紅色文化教育的特質內在地規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即在本體論意義上,實行發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機制上,實行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方式上,實行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在評價標準上,實行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關鍵詞 紅色文化教育 教育評價 評價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是運用紅色文化資源進行黨史國史、公民道德教育的一種極具中國特色的知性——體驗式教育。在新時期,對于紅色文化的獨特魅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促進與提升紅色文化教育也受到眾多研究者的關注。在國家層面上,教育部和中央黨史研究室合作共建,于2013年7月在復旦大學、嘉興學院、井岡山大學等8所高校設立了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它們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研究的核心基地;在社會層面上,眾多高校、社會機構紛紛成立各種紅色文化教育組織與研究團體,通過辦學、辦刊等多種形式將紅色文化教育與研究推向了新高潮。

1 紅色文化教育研究概述

學界已從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從文化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等多角度對紅色文化教育內涵、價值功能、運行機制等進行了積極有益的研究與探討,并取得了諸多研究成果。但也有研究者尖銳地指出:對于紅色文化教育,目前的相關研究還處在初始階段,研究內容較為空泛,對紅色文化教育的重大意義研究得不夠深入,尤其是對紅色文化教育中“為什么要開展教育”、“教育內涵是什么”以及“如何開展教育”等問題,分析得不深、研究得不透。[1]這個評判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事實上,學界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及其運行原理仍然有待于進一步的細致研究,紅色文化教育教學理論體系尚不完善;在紅色文化教育質量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較少,也未形成一套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教育評價體系。

實踐表明,紅色文化教育的“有與無”的問題已初步得到解決,而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好與壞”的問題已逐漸引起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重視。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重上井岡山,首次明確提出“紅色基因教育”。此前他曾多次指示要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深入進行黨史國史和優良傳統教育,“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這就提出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這一重大問題。此外,2017年1月19日公布的《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教育改革發展要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建立科學評價體系,發揮教育評價對科學育人的導向作用”。[3]在當代中國,尤其是在紅色文化資源富聚的江西、湖南、陜西、浙江等地區,紅色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但紅色文化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研究,既合乎國家教育改革的目標方向,也是教育現實的迫切需要。

2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直接以紅色文化為教育內容、以弘揚革命文化與革命精神為主旨的開放性教育方式,它與傳統的學校教育在教育對象、教育內容、教育形式、教育價值等方面存在重大差別,有著自身獨特的教育魅力。

2.1 教育對象全民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與全國人民合力謀取民族獨立與革命勝利的歷史見證,它承繼了中華民族優良傳統精神,因此,紅色文化是一種優秀傳統文化、核心價值觀。在此意義上,紅色文化植根于中國共產黨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之中,對當代社會中的每個中國人來說,它都是一種極好的歷史觀照,人們可以在接觸、體認紅色文化過程中學習歷史、感受歷史、啟迪人生。因此,紅色文化教育的對象可以是每一個不忘革命歷史的中國人。從教育實踐來看,青少年學生、黨員干部、軍人以及其他各類有教育需求的人群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的主要對象。從根本上而言,紅色文化教育不設門檻,沒有過多的知識水平、年齡身份等的限制,它真正向全體中國人開放,其教育對象來自社會各階層,其教育影響可以輻射整個社會。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紅色文化教育就是一種向著中國人、為了中國人、造就中國人的德性教化。

2.2 教育形式多樣化

紅色文化作為一種歷史遺產,具有物質的、信息的、精神的等多種存在形式。因此,紅色文化資源也就可以分為物質類、信息類、精神類這幾種形態類型。物質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遺址、革命舊址、紅色器物等;信息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革命標語、紅色歌曲、紅色典籍文獻等;精神類的紅色文化資源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4]正因如此,在運用不同形態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紅色文化教育時,就必須依據不同載體的特點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以我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實踐為例,高校通過各種教育形式促進紅色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面向社會開展形式多樣的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推進紅色文化的傳承創新。對于物質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大多是與革命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加強合作,建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專業實習、見習以及社會實踐基地;對于信息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通過開發紅色教育專題網站、推廣紅色微博微信、舉辦校園紅歌大賽等形式進行紅色文化教育與宣傳;對于精神類紅色文化教育,高校多是設立專門紅色文化研究機構、開設紅與色文化專欄、舉行紅色文化主題論壇與講座等形式來深入推進紅色文化育人工作。此外,對于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文化水平的教育對象,所采取的具體教育形式也是不同的。

2.3 教育內容豐富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既包括近現代中華民族爭取獨立的英雄史、共產黨人爭取革命勝利的奮斗史,也包括蘊含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傳統,其核心內容涉及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為人民服務的革命宗旨、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等。[5]在這些教育內容中,既有客觀的歷史知識,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發生與進程等;也有主觀的個體精神體驗,如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體會與認識。在內容載體上,傳統的學校教育多以學科知識體系的方式呈現,主要進行學科教學;而在紅色文化教育中,教育內容并沒有專業的知識體系,也沒有固定的知識載體,主要進行的是實踐教學。如此豐富的教育內容,在賦予了紅色文化教育獨特而靈活的魅力的同時,也對紅色文化教育的教學與組織管理提出了挑戰。

2.4 教育價值多元化

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包括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就個體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更多的是一種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個體的勵志成人,其在本質上是一種以人的精神世界為對象的教育活動。在個體思想道德發展過程中,紅色文化教育具有思想導引、道德示范、心理優化、審美熏陶的功能。[6]就社會價值而言,紅色文化教育具有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健康發展的價值,具體包括政治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管理價值、生態價值等五方面價值。[7]事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具有相當的主觀性,不同的教育者對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取舍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教育對象對于紅色文化的教育需求存在明顯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難以像傳統學校教育那樣可以客觀化考試進行標準化的衡量。

紅色文化教育以上這些特點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認識論基礎,它們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在評價機制、評價方式、評價標準等方面與傳統學校教育教育存在重大差異。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不能照搬傳統學校教育評價的經驗與方法,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首先建基于對紅色文化教育正確的認識的基礎之上。

3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既有知性的歷史知識教育內容,也有注重個人體驗的思想道德教育內容,這種知性——體驗式的教育特質決定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立足于教育的全面性,不能偏廢某一方面,這就構成了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對于當前的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機制,有研究者批評其過于僵化和簡單,片面強調教育外部因素的評價,而忽略了教育的過程與效果,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往往流于形式、難以取得實效。[8]有鑒于此,我們需要確立科學、全面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原則,這是有效推進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基礎。

3.1 發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

發展性是教育的本質屬性,人的發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能夠促進人的健康發展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發展性的評價原則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引導學生在接受相應教育之后在知識與身心方面等有所發展,在知、情、意、行、信方面有所突破??茖W性的評價原則是針對紅色文化教育豐富的教育內容和多元化的教育價值而提出來的,它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要選取恰當的教育內容,尊重歷史事實,實事求是,以客觀公正的態度來進行歷史呈現與評述,不能為了評價而評價、為了發展而發展,更不能為了達到情感體驗教育的目的而編造歷史情節、過度煽情。

發展性評價與科學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是對紅色文化教育在本體論意義上提出的要求。由于紅色文化教育沒有傳統考試與就業的壓力,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主要目標就是學生的發展,注重教育與引導相結合。堅持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發展性原則,需要堅持以下基本要求:其一,靜態評價與動態評價相結合,以動態評價為主。我們要從多個角度來關注學生在接受紅色文化教育前后在知識、思想、行為水平上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是否與學生的初始期望相吻合。其二,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相結合,以過程評價為主。紅色文化教育本身的體驗性的特點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親身體會與感悟,而不是簡單地依據一份學習心得、自評報告就對學生進行貼標簽、定性。其三,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相結合,以縱向評價為主。我們可以橫向對比是否接受紅色文化教育的同齡人在各方面的差異性,但更要注重評價學生的成長性,分析和把握其在過去與現在的成長程度??茖W性的評價原則則力保對學生的發展性評價是真實的、客觀的、正向的。將發展性與科學性相結合起來,才能夠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本身的價值與其評價結果的有效性。

3.2 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是一種兼具服務性與專業性兩大屬性的教育形態。其專業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所提供的部分教育內容是專業化的人文歷史知識,所提供教育的方式更是專業化的,需要符合教育對象的身心特點與教育教學規律。其服務性指的是紅色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教育服務活動,而非知識生產活動;它通過教師、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等向學生提供一系列教育服務,包括小組教學、團隊體驗等主體服務以及衣食住行、后勤保障等社會服務,紅色文化教育需要通過教育的全過程來滿足學生的需求與愿望。紅色文化教育的直接服務對象就是學生,全民化的教育對象也就成為了紅色文化教育的顧客,因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需要遵循顧客導向。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顧客導向要求從學生這一顧客的角度出發,以學生顧客的需求作為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來審視紅色文化教育質量與成效,進而更多地從服務屬性的角度來評價紅色文教育工作。由于紅色文化教育對象具有全民性,教育對象來源于社會各階層,教育認知水平差異極大,教育需求與期望也不相同,這就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能夠依據教育對象的特點與實際情況,靈活安排適當的教育活動,切實服務于學生顧客的需要。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中,主要考察的就是學生顧客對所提供的教育服務的滿意度,而不是像傳統學校教育那樣依據考試成績或就業率來進行質量評判。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專業導向要求我們從可行性、操作性、最優化的維度來評價紅色文化教育對于滿足顧客教育需求的情況??尚行?、操作性、最優化的原則指涉的是紅色文化教育本身及其評價的專業化程度,要求紅色文化教育評價必須充分考慮教學人員、紅色文化資源、教學活動、時間安排、空間場所等教育要素配置的便利化、經濟化、實效性。堅持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相結合的評價原則,有利于緊緊抓住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核心,完善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機制。

3.3 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如前所述,紅色文化教育的內容極為豐富,并以個體性的教育體驗為其教育特色。這樣一種以改善學生的精神生活與內心經驗為旨歸的體驗式教育是難以進行統一的量化評價的,也缺乏一套如傳統學校教育那樣客觀公認的學科、專業評價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紅色文化教育價值的主觀性也來源于教育對象的全民化,這些教育水平不同、教育背景各異、教育需求多樣的學生顧客對于同樣的教學活動將會有不同的教育評價。此外,對于學生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所獲得的發展性往往是隱性的,或者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顯現出來。因此,對于紅色文化教育中那些有著內隱傾向、個體體驗色彩濃厚的教育部分,往往只能實行主觀評價。同樣地,紅色文化教育中也有著許多客觀化的教育內容以及諸如教學設施、師資狀況、教育資源等現實的、顯性的教育核心條件,這些教育內容與教育資源情況則可以運用量化的手段進行客觀評價。

堅持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的原則,要注意兩點:其一,要將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結合起來。定量分析主要是從有與無、多與少的角度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判斷;定性分析主要是從好與壞、高與低的層次來對教育過程與結果進行評判。在紅色文化教育中,人員、資源、信息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其中的教學人員數量與構成、教學課程門類、教育基地數量、教育媒體使用頻率等形式性內容,可以進行數量分析與評價,沒有充分教育資源支撐的紅色文化教育是難以長期發展的;而對于其中的師資水平與能力、學習效果與評價、教學組織管理績效、教學設計水平等實質性內容,則需要進行性質上的分析,對于同樣的教育資源,若能加以創造性使用,也能取得很不錯的教育效果。其二,要將自評與他評結合起來。自評是學生對自身在紅色文化教育過程中的體驗以及教育機構對教育教學運行質量內部控制的主體評價,自評雖有利于進行自我教育,但因利益相關、感情色彩而容易偏于主觀;他評是其他教育相關者對紅色文化教育質量的外部評價,他評多因較少利益糾葛而往往偏于客觀,但有時不夠準確。將主、客觀評價結合起來,有助于相互補益、揚長避短,從而保證整個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

3.4 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紅色文化教育的多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方法的多元化、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等。這一評價原則主要源于紅色文化教育價值多元化、教育內容的豐富化、教育形式多樣化的教育特點。教育實踐證明,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多種評價方法的合理使用、多種評價標準的平衡,有利于獲得全面、準確的評價信息,以做出科學的教育判斷。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評價原則,指的是在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過程中要進行真實性評價,以學生評價為核心。學生學習效果是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邏輯起點,也是評價的核心要素,學生的真實發展是評價的核心標準。[9]核心評價是整個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的靈魂,教育評價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多元評價則是核心評價的補益,以防教育評價的單一與僵化。

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主體是多元的,包括學生、教師、教學組織者、教育管理者、教育同行以及社會各界相關人士,在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中,充分體現紅色文化教育相關者的教育訴求。其中,學生評價應該受到格外關注,學生是紅色文化教育的最終承載者和體現者,學生是教育評價的第一主體。紅色文化教育的評價方法是多元的,既有自評,也有他評;既實行量化評價,也進行定性評價。在這些多元化的教育評價中,學生的自評與學習評價,應成為紅色文化教育評價關注的焦點。將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結合起來,既能適應紅色文化教育多元性、豐富性的需要,也能保證時刻將評價的重點聚焦在紅色文化教育的核心問題上。在當前以人為本的教育中,“后真相”逐漸成為一種教育趨勢,“后真相”即為客觀事實對公眾輿論的影響力小于情感和個人信仰影響力的情況,學生顧客的需要與感受將越來越在教育評價中占據重要地位。

紅色文化教育評價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評價基本原則的確立是整個系統工程的重要基礎。通過遵循科學發展的評價路向,保持顧客導向與專業導向的一致性,兼顧多元評價與核心評價,實現主客觀相統一的評價原則,最終確保紅色文化教育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全面有效。評價原則確立之后,接下來就要進行精細的評價指標衡量、評價體系的建立等問題的探討。這些問題都需要研究者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肖靈.當代大學生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13.

[2] 習近平三年十一次接受紅色基因教育[EB/OL].http://news.china.com.cn/ 2016-02/04/content_37732759_4.htm.

[3] 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19/content_5161341.htm.

[4] 張泰城.論紅色文化資源[J].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15(1):5.

[5] 葛麗華.紅色文化教育研究[D].河北大學,2012:6.

[6] 李霞,曾長秋.論紅色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求實,2011(5):93.

[7] 陳世潤,李根壽.論紅色文化教育的社會價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15.

[8] 薄存旭.我們需要怎樣的紅色文化教育[J].教學與管理,2010(10):44.

[9] 肖紹聰.紅色資源教育教學評價的特點與規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4):66.

上一篇:大學生紅色文化論文下一篇:幼兒園教師畢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