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

2023-09-23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1篇

作為一名學習金融學方面的學生來說,不及時了解金融市場的信息,你就不是一位出色的學生。作為一名將要就業的學生,不及時了解人才市場中本專業的供需,你就不能更好著眼將來的職業生涯。

為了能更好地了解我們投資理財專業的人才需求情況,為了以后就業作提前的了解,今年寒假我對我市人才市場,金融專業的人才需求、職業要求和其他要求等情況做了調查。

關鍵詞:

金融 人才市場 人才需求

今年寒假,我對目前我市人才市場對于金融與證券人才的狀況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顯示:在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學、金融學、財政學、人力資源管理、證券與投資學等財經類人才需求專業中,會計學專業所占比例高居榜首,為17.8%,財務管理位居第二為15.8%、,其他各專業依次為13.8%、8.7%、

8.4%、6.2%、5.6%、4%。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和現代資本市場的建立,隨著中國經濟全球化過程,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等管理工具的快速發展,企業迫切需要進行項目投資融資、資本運作、稅務籌劃、成本控制等相關的戰略規劃及運作、參與并為決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財務管理的專門人才;另外金融市場的不斷成熟和金融操作的日益現代化,使企業的財務活動以及與各方面關系將越來越復雜。對專業化的會計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

一、調查情況分析

(一)金融行業“錢”景廣闊

本次報告顯示,金融專業畢業生其平均起點工資和平均定級月薪分別為2628.52元和3794.91元,與其他行業相比,明顯處于較高水平,對畢業生來說十分具有誘惑力。在具體薪酬方面,報告揭示,金融高端人才年薪都在15萬元以上,八個城市的基金經理平均年薪為21萬元左右。按照自身的條件不同,能力、學歷、經驗和背景的差別,往往同一崗位的人員所獲得的薪酬也呈現出較大的差別,其年薪為15萬—100萬元不等。

(二)金融類人才缺口巨大

調查報告還顯示,上海、北京、廣東和江蘇這幾個省市對金融行業人才的需求量很大。這些省市金融機構相對集中,發展態勢良好,尤其是對金融行業的中高端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企業需求量與人才的供應量比例已經接近9∶

1。這也直接導致金融行業人才求職活躍,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員會主動出擊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專家表示,因為金融行業總體上人才缺口較大,企業的招聘職位和數量都比較多,對個人而言可選擇的機會比較多,因此人才的流動率也較大。與上海、北京相比,杭州的情況稍微平和一點,但有向這些大城市靠攏的趨勢。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商業銀行、外資銀行進駐杭州以及越來越多的準金融機構(如私募基金之類)在杭發展,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口將越來越大,杭州金融類人才的流動性和薪酬水準也會向上海這些大城市靠攏。而且現在不少國有銀行也開始轉變觀念,委托獵頭公司尋找相關人才,人才的爭奪將進入白熱化。

(三)金融類人才壓力也不小

據了解,金融行業的企業目前招聘的職位主要是銷售類、金融類、保險類和經營管理類等人才。從金融行業人才的職業分布情況來看,保險類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較大,企業對保險類人才的需求較多,而市場上該類人才的供應量又相對較少。此外,金融業對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格外強勁,企業需求較多的典型高薪職位包括基金經理、高級投資咨詢顧問、投融資經理、金融分析師等。這種需求也不斷造就業內高端人才頻繁流動,據資料顯示,在基金經理炫目的光環背后,是年均30%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變動率。近年眾多明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行業也令金融領域人才緊缺的困境越加明顯。專家表示,“企業在招聘金融行業高端人才時,大多數對工作經驗都有嚴格要求,通常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經驗,并且能夠熟練運用或精通一門外語,系統學習過一定的財務、金融和管理等專業知識,對相關的理論有較深入的研究。有些崗位甚至還要求候選人有過上億資產運作經驗,熟悉資金運作程序以及有海外資金渠道等。因此金融行業的高端人才往往在市場上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各大企業紛紛以高薪和各種附加福利待遇來吸引人才。”

(四)調查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結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一份針對高校經濟學、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和培養現狀的權威報告顯示,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里,社會對經濟類、工商管理類人才需求意愿仍然很強烈,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的社會用人單位的需求意愿相對更強烈。

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關鍵因素分析

扎實的專業知識,富有創新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較強的交際能力,獨立的工作能力,踏實,事業心強,均對企業用人需求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將關鍵的因素進行了統計:72%的用人單位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是企業決定聘用與否的關鍵,有64%的企業選擇了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單位認為踏實,事業心強,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對企業也很重要。

在相同條件下企業會優先考慮哪類求職者有80%的企業會選擇有一定工作經驗的應聘人員,原因是適應期短,工作更容易上手,從而有利于企業降低用人成本。有32%的企業更青睞于獲得各種證書的應聘者,他們認為這類人員學習能力強,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對而言,求職者在校的職務以及外表氣質等因素對企業用人取舍的影響力度不是很大,僅占不到10%。從中可以看出,如今企業更看重的是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以及能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另外企業的技術構成對人才的需求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總體上看,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約占50%,對研發型人才的需求約為14%,有48%的企業需要求職者擁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52%的企業對應聘者工齡有要求。

三、思考與建議

根據以上調查,我對該專業的教育和建設提出如下建議

(一)以精品課程建設入手,推動專業建設

專業的發展在于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學水平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于課程建設的質量。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業內人士深深感到專業建設的根本在于課程建設,而課程建設又在于教學基本文件材料的建設,因此在課程建設方面,本專業應一如既往地通過課程建設實現課程教學水平的提高。如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應作為精品課程來建設。

(二)大力建設實踐環節課程體系

實踐性教學將是進一步搞好教育,形成新的辦學特色和辦學優勢的著力點。

本專業應充分利用原有的校內外實習基地加強實踐性教學,建立了一個綜合的金融模擬實習中心。通過幾種不同形式的模擬,可以不斷提高金融與證券教學質量,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使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與運用各種業務操作技能,盡快地適應金融業的實際工作。

(三)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教學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賴于課程建設的質量,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會計電算化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因此,在注重傳授專業理論的同時,教學過程中更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能力等。這兩方面的能力也正是社會用人單位認為目前的經濟類、工商管理類畢業生所欠缺的。因此,在會計電算化專業授課過程中,應鼓勵教師加強案例教學手段的應用,積極參與到學生的第二課堂實踐中,還應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和嘗試與教學層次想適應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并注重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四)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辦學特色

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校企聯合辦學的規模和合作項目。另外隨著中外面合次企業的曾多,針對企業用人單位的意見,應加強英語教學的訓練。在國家教育部2001年4號文件《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的若干意見》中,提出高等學校在本科教學中要積極推動使用“雙語”教學,它是我國加入WTO后對人才培養模式加速改革的要求,也是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

(五)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

無論是專業課程建設,還是學術科研發展,都離不開教師,所以師資隊伍建設問題是專業建設的首要問題。適應社會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立一支能適應“國際化、職業化、市場化”辦學特色要求的教師隊伍。形成一支年齡和職稱結構合理、教學和科研并重,并能運用外語進行專業教學的教師隊伍。

(六)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將成為各類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本專業應樹立“以學生成材為本”的思想,為學生搭建職業素質培養平臺,做好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

1、樹立以“誠信、寬容、感悟”為核心的基本職業素養精神,通過教師課堂教

書育人、課后職業素養講座,從思想上幫助學生建立起現代金融服務業所賴以生存的基本職業理念。

2、通過提供就業指導講座為學生提供信息和職業規劃的專業思路,聘請專業的金融人士和專業的市場人力資源管理專家,為學生提供職業的人生規劃培訓和輔導。

3、開設會計業職業規劃課程。通過介紹各種工商企業中職位的設置以及各種職位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為學生理解自身的職業、規劃職業生涯提供理論和現實的指導。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2篇

一、文獻綜述

近年來, 居家養老是社會討論的熱門話題, 也是學術界研究的重要議題。目前, 學術界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 相關文獻2000余篇, 其中, 學位論文700余篇 (農村居家養老文獻227余篇, 學位論文50余篇) 。李偉 (2012) 基于對河南省的調查指出, 經濟保障是農村老人最為迫切的需求, 其次是生活照料, 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位列第三, 最后是精神服務需求;郭競成 (2012) 基于對浙江省的調查, 證明了居家養老項目需求彈性的客觀存在, 并將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劃分為可舍棄類、強彈性類、弱彈性類、無彈性類, 認為對各類項目可確定輕重緩急不同的工作策略;胡宏偉等 (2011) 基于對浙江等地的調查指出, 居住地對居家養老和家庭養老的影響較為顯著, 城市老年人更傾向于選擇居家養老, 農村老年人傾向于選擇家庭養老, 而城鄉老年人之間對機構養老的需求不存在顯著差異;廖旭晨 (2012) 基于湖南省寧鄉縣的調研數據, 得出對農村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有性別、健康狀況、子女數、居住方式、經濟收入;而楊晶晶 (2013) 通過調研發現, 年齡和家庭情況均會影響農村老年人對養老服務的需求, 而健康情況對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的影響并不顯著。

二、數據來源及測量

本文數據于2018年5月在皖南地區的問卷調查。調查采取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 發放問卷140份, 全部有效回收, 運用專業統計軟件SPSS19.0進行統計分析。問卷性別構成為男性占54.3%, 女性占45.7%;年齡構成為60~69歲的占58.6%, 70~79歲的占31.4%, 80歲以上的占10%;文化水平構成為未接受過任何教育的占27.1%, 小學占51.5%, 初中及以上的占21.4%;婚姻狀況為未婚占比1.4%, 已婚完整占比78.6%, 喪偶占比20%。

本研究的因變量是農村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意愿。在是否需要居家養老服務方面, 以“需要”和“不需要”來測量, 并且分別賦值為“1”和“2”;在具體內容的需求狀況方面,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對居家養老服務的概念界定, 其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醫療保健、精神慰藉這幾個維度, 分別以“較大需求”、“有需求”、“一般”、“較少需求”和“沒有需求”來測量, 并且分別賦值為“5”、“4”、“3”、“2”和“1”, 得分越高表明需求程度越大。自變量經濟狀況操作化為“每月領取多少元養老金”和“住房面積”這兩個變量, 其中每月領取的養老金劃根據不同的金額段賦值, “0元~100元”賦值為“1”, “101元~300元”賦值為“2”, “大于等于300元”賦值為“3”;住房面積采取跟領取養老金這一自變量同樣的賦值方法, “0平方米~150平方米”賦值為“1”, “151平方米~200平方米”賦值為“2”, “大于200平方米”賦值為“3”。調查數據通過描述統計、二項Logistic分析等方法呈現結果。

三、結果分析

根據描述統計結果顯示, 需要居家養老服務的農村老人占87.1%, 不需要的占12.9%, 說明大多數農村老人是需要居家養老服務的。在家政服務方面, 11.4%的老人不需要, 14.3%的老人較少需要, 20%的老人感覺一般, 42.9%的老人有需求, 11.4%的老人有較大需求;在康復護理方面, 11.4%的老人不需要, 11.4%的老人較少需要, 21.4%的老人感覺一般, 40%的老人有需求, 15.7%的老人有較大需求;在醫療保健方面, 8.6%的老人不需要, 8.6%的老人較少需要, 21.4%的老人感覺一般, 47.1%的老人有需求, 14.3%的老人有較大需求;在精神慰藉方面, 17.1%的老人不需要, 28.6%的老人較少需要, 30%的老人感覺一般, 18.6%的老人有需求, 5.7%的老人有較大需求。

運用二項logistic模型進行檢驗 (見表1) , 得到模型:z=9.877-1.799*老人養老金-1.643*家庭住房面積, 可以看出老人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和住房面積對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意愿產生負向影響, 即老人的經濟狀況越好, 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越弱。

四、結論與討論

(一) 研究結論

(1) 大多數農村老人是需要居家養老服務的, 可以安享晚年。

(2) 居家養老服務內容中, 醫療保健服務是老人需求最大的服務項目, 這可能是因為對于老人而言, 身體健康是最重要的, 也是最基礎的;家政服務與康復護理在老人需求調查中并列第二, 隨著年齡的增長, 老人的身體機能下降, 很多較重的家務活不能自理, 家政服務成為老人需求較大的養老服務;針對精神慰藉的服務, 老人的需求意愿最低, 這可能是因為子女會經??赐先? 老人與老伴或鄰里鄉親經常聊天、傾吐心事, 老人并不感覺孤獨。

(3) 通過二項Logistic模型分析, 老人領取的養老金數額和住房面積均對老人居家養老需求意愿有負向影響, 系數分別為-1.799和-1.643, 即老人的經濟狀況越好, 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意愿越弱。

這可能是因為經濟狀況越好的老人, 由于子女外出打工不在身邊, 子女出于孝心, 越會為老人選擇機構養老, 以獲得更高品質和質量的養老服務。

(二) 討論與建議

第一, 針對老人的實際需求, 優先提供醫療保健方面的養老服務。聯合社區提供免費定期體檢, 增加財政投入, 設社區保健院, 采購健身器材供老人鍛煉身體等, 還要對老人常需藥品增加報銷額度或降低價格。

第二, 加大以政府為主導, 社區為依托的力度, 完善相關制度法規。加大宣傳, 在全社會營造敬老、愛老的氛圍, 形成以居家養老為主、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為輔的養老模式。讓老人可以舒適安心的養老, 感受到晚年生活的樂趣。

第三, 老人自身要積極轉變傳統觀念, 意識到家庭養老的模式已經漸漸不適用于當前社會發展, 居家養老模式才是適應時代發展的, 既能減輕子女的壓力, 又能讓老人自身切實享受到愉快的老年生活。

摘要:農村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 本文通過對皖南F村的調查數據分析, 得到大多數農村老人是需要居家養老服務的, 其中醫療保健服務是老人需求最大的服務項目, 家政服務和康復護理在老人需求調查中并列第二, 老人對于精神慰藉的服務需求意愿最低, 經濟狀況對農村老人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意愿產生負向影響。本研究提出應優先提供醫療保健方面的養老服務, 完善相關制度以及加快轉變老人思想觀念以完善居家養老服務體系。

關鍵詞:居家養老,農村老人,經濟狀況

參考文獻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3篇

(一) 調研目的及方法

為了了解吉林省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性, 我們以長春理工大學為例, 以在校經管類大學生及用人單位為調查對象, 結合網絡資料的查找, 線上和線下問卷的發放, 盡可能詳細地了解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的匹配情況。

本次問卷調查共發放500份紙質問卷和500份電子問卷, 其中長春理工大學經管類在校生就業求職調查問卷紙質問卷500份, 回收有效問卷423份, 調查對象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各年級的在校生, 專業涵蓋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經濟學專業、金融工程專業、會計專業、工商管理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八個專業的學生。針對用人單位發放電子調查問卷100份, 有效回收92份, 有效回收率92%。還包括對學校就業中心數據的收集以及網絡公開資料的查找。

調查的內容包括經管類大學生數量的變化趨勢, 關于就業的各方面態度和實際的就業情況, 以及各用人單位為經管類大學生提供的崗位數量和實際簽約情況。

(二) 調查結果

在對回收的問卷及網絡上的資料查找得到的數據進行匯總分析之后可以反映出以下幾個特點:

(1) 通過網絡資料的查找得知, 吉林省經管類大學生的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 從2010年的不足五萬人增加到2017年的超過八萬人, 這不僅由于高校數量及經管類專業的設置增多導致的, 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年來經管類專業的就業狀況相比于其他的眾多專業更有優勢, 受到大學生的青睞。

(2) 對經管類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 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率較高, 從長春理工大學的近十年的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率可以看出, 每年都可以超過百分之八十五, 并且在15年突破了百分之九十, 但近兩年就業率有所下降, 在88%左右。再次,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研究顯示, 近五年來用人單位為大學生提供的崗位數量有所增加, 但每年的實際招收數量卻不容客觀, 大部分經管類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不夠扎實, 管理能力相對缺乏, 實踐操作能力較低, 而認為人際溝通能力與團隊意識較強

(3) 調查問卷反映出經管類大學生對未來工作的薪資要求主要集中在3000~4000元和4000~5000元, 所占比例分別為40.18%和27.21%。薪資要求為6000元以上的僅為3.72%;從地域期望上看, 打算留在東北地區就業的占比為35.65%, 去到北部沿海地區的占比為23.54%, 到東部沿海地區的占比為20.53%。吉林省大學生與其他地方的大學生在就業地點的選擇較為不同, 吉林省大學生偏向于留在東北地區, 其他地方學生偏向于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

經管類大學生的數量有增無減, 同時從用人單位反映出的社會需求也并未減少, 但經管類大學生的就業率有所下降, 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不匹配的問題。

二、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的原因

(一) 專業知識技能掌握不足

根據用人單位的反映和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可以看出, 目前經管類大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仍然是其擇業的重要影響因素。但大學生普遍存在專業知識掌握不扎實, 知識面不夠, 缺乏個人的獨創性思想等問題。這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不足和院校專業設置跟不上變化, 考察不到位等都有關系。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大學生在就業時暴露出專業水平的不足, 難以得到理想的崗位。

(二) 對就業形勢缺乏足夠的認識

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 勞動力素質越來越高, 大學生的數量也是逐年增長。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 雖然我國政府努力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但形勢依舊不容樂觀。在這樣的環境下, 大學生缺乏對就業形勢的足夠認識, 在校期間沒有做好職業規劃, 也沒有花費時間和精力在未來的規劃上, 有些人甚至到畢業時都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這在對大學生的調查中也不難發現, 這樣的情況導致了就業能力不足難以實現就業的情況出現。

(三) 高校的培養模式和就業指導模式不足

對于經管類大學生的培養方式, 很多高校采用固定的培養方案, 以理論教學為主, 缺乏必要的實踐項目來鍛煉大學生, 同時對于最新的前沿領域知識更新速度慢, 大數據, 物聯網等新形式對很多經管類大學生來說還屬于新興事物, 缺少足夠的了解。同時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不足, 導致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缺少規劃, 擇業時往往不知所措。

三、提升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需求匹配度的措施

(一) 經管類大學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和諧發展

經管類大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對就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就業歸根結底是對大學生自身的考察, 當有感興趣的或者適合的崗位擺在面前時, 如果因為自身能力不足而導致把握不住機會那將是件遺憾的事。大學生的自身能力不僅包括專業知識的學習, 也包括實踐能力, 人際溝通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等等, 各方面全面均衡發展的大學生是很受用人單位青睞的, 職業選擇面也會更廣, 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二) 完善用人單位和大學生之間的信息傳遞機制

本次調查反映出了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需求不匹配的事實, 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雙方信息的不對稱, 企業不了解大學生的能力和意向, 大學生也不夠了解企業的需求, 也是由于這樣的原因高校的培養方式不能及時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隨著互聯網的普及, 許多信息可以直接從網上獲取, 就業情況也是如此, 用人單位通過網絡發布招聘公告, 大學生也可以通過網絡來尋找適合的崗位投遞簡歷。但這種信息如果沒有中間的平臺進行整合、傳遞, 將很難產生效果, 因此完善網絡平臺的信息傳遞機制將有助于供需雙方達到自己的目的, 即用人單位和大學生都能實現自己的需求。

(三) 高校根據社會現狀調整專業設置和培養方案

從高校的角度來講, 一些專業的設置和招生數量與社會需求的變化不匹配, 傳統的企業越來越多的和互聯網結合, 高新技術的企業對于不同層次人才的需求也很強烈, 因此高校有必要根據社會的崗位需求變化調整專業的設置, 開設新專業, 例如大數據, 物流等等, 對一些需求不多的崗位應減少甚至取消相應的專業。

培養方案中也應該加入更多的實踐環節, 讓經管類大學生提早了解社會實際并做好就業準備。

(四) 政府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同時增加社會需求

政府對于大學生就業有著特殊的地位, 政府的引導作用很大程度上可以左右就業形勢。例如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了“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口號, 很多大學生因此而走上了創業的道路, 并因此使得諸多的投資機構中介機構應運而生。

近兩年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制造2025”都可以提供更多的崗位, 滿足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就業需求, 同時國家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 對于經管類大學生也是一大利好, 因為這些企業都需要經管類的崗位, 例如管理, 會計, 銷售等等, 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決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和社會需求不匹配的問題。

摘要:當前經管類大學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本文以長春理工大學為例, 進行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匹配狀況的調查研究, 運用數據分析做出客觀的評價, 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 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以期改變現在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的困境。

關鍵詞:經管類大學生,就業能力,匹配狀況

參考文獻

[1] 肖海霞.從畢業生就業能力反視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轉型發展路徑——基于隴東學院經濟管理類專業應屆畢業生的問卷調查分析[J].文教資料, 2017, (03) :130-134.

[2] 吳宗婧.淺談經管類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培養[J].科教導刊 (中旬刊) , 2016, (10) :175-176.

[3] 陳明, 云紹輝.地方本科院校經管類大學生職業素質的提升途徑——以九江學院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 2016, (01) :56-61.

[4] 田園.理工科院校經管類學生就業競爭力初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 2015, (08) :141+140.

[5] 胡永青.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與社會需求的差異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 (02)

[6] 黃士安, 上官飛.大學生就業能力與社會需求匹配狀況分析——基于江西高校的調查[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3 (04) .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4篇

1鹽城市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俗話說“本科生就業不如高職生, 高職生就業不如中職生”。據統計, 近幾年我國大學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始終在75%作用徘徊 ,而中等職業學校 (含職高、中專、技校 )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早已突破95%[1]。鹽城市中專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是:73.23%的畢業生就業于各種所有制企事業單位;10.4%的畢業生合法從事個體經營;16.37%的畢業生選擇繼續升學深造。同時, 中職生的高就業率背后也隱藏著一些令人擔憂的現象。一是對口就業率低,只占了總就業率的30%,有接近六成比例的中職畢業生面臨著專業完全不對口的就業問題。而是職校畢業生勞動合同簽訂率不到15%,大多數畢業生目前與用人單位均為簽訂正式勞動合同。三是就業無保障,穩定性差,很多畢業生跳槽頻繁,對就業單位的忠誠度較差。

2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的需求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大多數中職畢業生已經意識到了就業形勢的嚴峻, 已經做好了先就業后擇業的準備,主要從今后發展和工作穩定程度思考。還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認為只有提高綜合能力,強化專業技能,才能在人才競爭中有一席之地。當然,大部分學生仍然熱衷于大中型企業,不愿意從事勞動強度大的一線服務工作,從而妨礙了他們就業的成功。從調查來看,中職生要克服以下幾點心理誤區: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被動性心理、就業自卑心理、主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的意識不足、怕苦畏難心理以及欠缺創業意識。

當前我國工業化已經進入新的階段,現代化制造業急需技術工人,而這些技術工人50%以上都是中職畢業生。調查顯示,企業對中職學生的歡迎程度高于大專院校學生,因為他們更加關注學生的技能培養[2]。隨著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壯大 ,企業未來5年對中職生的需求量將增加5倍。根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和人才市場雙選過程中反饋的信息,用人單位更加青睞具備綜合思想政治素質高、責任感強、工作踏實、對企業忠 誠度高、有創新精神、適應能力強、吃苦耐勞、技術能力高等素質的中職畢業生。

3影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因素

(1)中等職業學校的就業導向。學校作為學生形成就業思想的第一樂園,應該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就業指導工作。學校應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積極適應社會需要, 大力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專業,突出職業教學的特色。

(2)中職畢業生的自身素質。中職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最主要原因是中職生擁有一技之長。在就業方面,中職生有動手能力強、專業技術好等優勢,但是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也是刻不容緩的。

(3)社會技術行業的需要。隨著第二 、三產業的迅速發展 ,社會各個行業需要有技術的中專生、技校生。盡管企業需要高素質人才,但是也同樣需要高級技工人才,因為在金字塔尖畢竟是少數,更多的需要金字塔下面的人[3]。

4增加中職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建議

(1)加大國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第三產業 ,增加就業渠道,能夠解決社會就業緊張的問題,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制定優惠政策,為中職生創業消除障礙,如銀行貸款優惠、工商辦證方便、稅務稅收減免、城管寬松環境等政策和措施。加強對中職生就業和再就業的培訓, 只要對他們進行針對性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培訓,能夠為社會創造更大的財富。

(2)中職生提高自身素質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很多中職畢業生眼高手低,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對待遇期望值過高;缺乏誠實,腳踏實地的敬業精神;對綜合素質重要性的認識不足;缺乏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在就業是應該樹立以下幾點意識: 1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 2打破體制局限,樹立廣泛就業的開拓意識;3強化技能訓練,樹立競爭上崗的意識;4學習求職技巧,樹立自我推銷的公關意識;5加強職業道德修養,樹立為社會服務的奉獻意識;6提高綜合素質,樹立繼續學習的意識;7保持濃厚的創業意識

(3)各個中職院校注重人才的培養。中等職業學校不同于普通的大學,它有自己鮮明的教學特色。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教育教學的基礎上,應該不斷更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進教育教學方法,突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加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方面的學習力度,給學生灌輸創業教育和就業服務的理念和方法。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改變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推進產教結合和校企合作,積極開展“訂單式”培養[4]。

5結語

就業教育、就業工作指導是每個中等職業學校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課題。通過對鹽城市總等職業學校就業現狀的調查和分析, 在充分了解中職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雙方的需求以及影響中職畢業生的就業因素的基礎上, 對增強畢業生競爭力提出指導性建議。從而能為鹽城職校進行專業設置提供依據,為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與企業提供相關有價值的信息, 促進學生就業起到積極的作用,并為鹽城地方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摘要:目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各個職業學校面臨著“解決學生就業難”的重要發展問題。由于城市化進程速度的加快,企事業用人制度的改革,以及市場化的沖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增就業人員和失業再就業人員產生。與之相比較,就業崗位的增加卻相對不足,因此就業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性。本文立足于鹽城市中職學校,通過對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三個層面的調查和了解,分析中職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社會需求調查。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5篇

緊 缺 的 水 資 源

1.了解我國淡水資源的數量及存在形式。

2.認識到我國淡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淡水資源危機的有效途徑和措施。

3.通過以上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對淡水資源的危機感,喚起學生以實際行動保護和節約水資源的意識。

重點: 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和措施。

難點:幫助學生樹立節約淡水資源的意識。

教學程序:

[提問導入]水有哪些用途?我們日常用水主要來自哪些水體?

[學生回答]略

[小結]看來,河水和湖水是我國主要的水資源,而用水最多的領域是農業。

[轉折過渡]其實,人們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水資源。課

前大家都查找了關于我國水資源現狀的資料,有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

[學生發言]略。

[教師補充說明]河流是我國主要的水資源,因此河流水量多少可以作為衡量我國水資源多少的重要指標。

[展示投影] “我國河流流量分布圖”

[活動] ①由學生比較長江、珠江、黃河、塔里木河的水量大小

②提問:我國東、西部河流水量有何不同?(東多西少)

我國南、北方河流水量有何不同?(南多北少)

③歸納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東南 → 西北遞減

[轉折提問]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

[活動]請學生讀“我國降水量分布圖”與“河流流量分布圖”,提問:降水量分布與河流流量分布有何關聯?為什么?

[轉折]我們在前面除了了解降水的空間分布規律之外,還了解了降水的時間分配。降水的季節變化會如何影響水資源的季節變化呢?

[學生回答]略

[小結]我們國家的水資源具有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并且讓學生認識到水危機造成的危害。

[提問]除了時空分布不均,我國水資源還有哪些問題?

[學生討論]略(主要包括水資源利用不合理和水污染等問題)

學生看圖P69“我國南北方耕地面積比例和水資源的比例”要求:請學生根據圖中數據分析得出我國水、土配合的現狀。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略)

1.跨流域調水解決水資源的空間分布不均,如引灤入津工程,將灤河水跨流域引入海河水系。南水北調,主要是把長江水調到華北和西北,引黃濟青工程,將黃河水調入青島,解決青島水資源不足問題。 學習是成就事業的基石

2.興修水庫,解決水資源時間變化不均。

3.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

我國水資源相當緊張,但另一方面浪費又相當驚人,而且人為的水污染現象特別嚴重,所以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就特別重要。

人力資源需求狀況分析范文第6篇

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料,占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于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國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

扣除難以利用的洪水涇流和散布在偏遠地區的地下水資源后,我國現實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量則更少,僅為11000億立方米右左,人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極不均衡。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座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其中比較嚴重的缺水城市達110個,全國城市缺水總量為60億立方米。

上一篇:如何做好消防完全工作范文下一篇:意識形態領域發生亮劍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