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

2023-09-17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第一節世界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的誕生。世界第一個信用合作社于1849年在德國誕生,它的創始人被稱為“實踐家”的威廉雷發巽(xun),當時他任某市市長,當時德國農民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農民問題,他在當地組織了60多家比較富裕的人,創立了“清寒人救助社”,為窮困農民提供比較低利息的資金,幫助農民購買生產、生活的資金需求。當時它的目的就是反抗高利貸,以后逐步發展和規范,1872年在德國萊茵地區第一個農民信用合作社創立,后來在德國稱之為“德國雷發巽銀行”。

第二節我國第一個信用合作社的誕生。最初合作思想是在“五四”運動傳人我國,1923年6月在河北省香河縣我國第一個農村信用合作社誕生,它當時是雷發巽式的信用社試點。

第二章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變遷

第一節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變遷

1、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創建

(1) 我國農村金融組織機構體系的創建。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第一屆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應本質“集中統

一、城鄉兼顧、減少層次、提高效率、力求精簡”的方針創建金融機構。1951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第一屆全國農村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深入農村、幫助農民、解決困難、發展生產”的農村金融方針。1951年7月2日,經國務院批準農業合作銀行正式成立,當時沒有設立分支機構,1952年7月撤銷,后來創立了農業銀行,建立了省、市、縣級分支機構。農村金融機構不斷發展壯大,現在農村金融機構真是雨后春筍。村鎮銀行、農村財務公司等等。

(2)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試辦和初步發展。

舊中國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由于種種原因………。

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金融體制,在“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農村有“三社”即人民公社、供銷社和信用社,但是現在只有信用社不斷發展壯大,人民公社已經不存在,供銷社在大部分農村也是沒有聲音。只有農村信用社一社繼續生從在農村,但是正在改革之中,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我們現在有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也有農村信用合作社。195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適應人民公社化的形勢改進農村財政貿易管理體制的決定》,實行了所為的“兩放、三統、一包”,人民銀行的農村營業所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合并組成了人民公社信用部,這樣農村信用部就成為“所社合一”和“政企合一”的特殊單位。農村信用部受上級人民銀行和人民公社管委會雙重管理。1959年人民銀行農村營業部由人民銀行收回,農村信用部下放給生產隊管理,生產大隊建立起了信用分部。(當時沒有成立農業銀行,農業銀行的前身就是人民銀行農村信用部)。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1 校企合作建立的基礎

1.1 共同的目標

院校與企業均以培養適應企業需要的高素質的技能人才為目標, 這是合作的前提。職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企業培養知識結構合理, 素質優良的技能人才, 為經濟發展服務;企業是以產品為載體, 以最大限度地獲取利潤為目的。在企業諸多資源中, 人力資源是最核心的資源。開展職工培訓, 提高員工技能水平, 增強職工的素質, 擁有具備強大技能實力和競爭實力的人才隊伍是企業的追求, 更是人力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技能人才培養上企業與院校有著相同的認識和目的, 這使合作成為可能。

1.2 協調的互動

企業需求影響著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理念的確立。在合作中, 職業院校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大綱的制定、課程體系的開發、教材的選用和編寫、師資隊伍的培養、教學計劃和實訓計劃的制定與實施、教學成果的評審和檢驗等教學活動都需要企業的參與;院校通過教學的實施為企業“量身定做”技能人才, 提供定制服務, 形成以職業院校為中心, 輻射眾多企業的合作網絡。同時, 這種協調互動還體現在隨著企業設備、技術、材料和工藝的不斷更新換代, 引導著合作學校在教學內容、教材開發、課程體系、實訓實習手段的不斷豐富和完善, 而較高水平的專業理論課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又能在指導學生實習和工作的現場及時發現企業生產中的問題, 為企業在生產、技術工藝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議, 促進了企業技術革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1.3 互利雙贏的利益驅動

在校企合作中, 企業獲取優秀的技能人才, 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實力, 這是企業肯于合作的強大驅動力。學校則以提高培訓質量, 增強學生技能水平和就業能力, 擴大辦學效果, 增加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其利益所在。通過合作, 校企雙方都能實現利益的最大化?;ダp贏的利益驅動是校企合作的堅實基礎, 也是推動校企合作不斷鞏固和發展的不竭動力。

1.4 可靠的信用

校企合作是雙方以契約的方式建立的協作關系, 長久穩定的校企合作關系需要信用作保障。合作中的任何一方如果不履行合作約定, 合作的共同目標就無法實現。如果學校到期不能為合作企業提供一定數量和質量的合格技能人才, 學校的信用度就要大打折扣, 久之, 企業必然要中斷合作;反之, 企業如果不能履行合作協議, 無法為學生提供技能人才成長的必備條件, 企業的信用度也將受到質疑, 校企合作將難以為繼??梢娬\信是校企合作得以維持、深化和穩固持久的基本條件, 是校企合作的基本保障。

2 校企合作的內容

職業教育必須與工業企業密切聯系和協作, 合作主要體現在培養分工, 教育計劃的制定, 課程內容選擇, 生產實習, 人員交流, 科技交流等方面, 今后的改革要突出職業教學、科研、生產的一體化, 因此, 職業院校應介入企業新產品的開發, 向企業提供各種技術教育, 同時要建立一支既懂教育科研又懂工業生產的教師隊伍, 包括從企業聘請部分技術人員到校任教, 使校企雙方能做到良好的溝通與合作。

3 校企合作的維系

職業院校與企業的伙伴關系對于各方都有正面的影響。對企業而言, 可以在合作付出中得到一定的技術支持, 為企業的發展獲得必要的技術與人力儲備。對學校而言, 伙伴關系意味著隨時了解企業的設備、技術、生產等現狀及要求, 可以保持與最新技術和工作組織模式同步的機會。對于個人來說, 工作與學習交互進行意味著在他們通過實踐獲得了經歷一種商業氛圍熏陶的機會與經驗, 將理論及時有效的付諸實踐, 提高學習效果, 實現學以致用的最終目的。

4 校企合作的發展

4.1 由自發到自覺

一些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規范的、靠感情和人脈關系維系的低層次的合作, 未能形成統一協調的、自覺的整體行動, 合作的成效參差不齊。近幾年隨著全社會對技能人才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 技工教育得到了快速發展, 校企合作在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這種高質高效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 得到了學校、企業、政府、社會、學生和家長的認可, 成為各方對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的自覺要求。校企合作最終會由初期的自發行為逐步發展到由政府引導和干預的自覺行為。

4.2 由單一到多元

初創階段的校企合作, 僅僅是一企一校的合作?,F在, 大批職業院校已初步形成了一企多校, 一校多企的合作網絡。職業院校應采用定向雙元式、投資合作式、校所聯合式等多元形式與多個企業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這是職教改革發展進步的必然, 也是其生存與發展的必需。

4.3 由簡單到全面

早期的校企合作, 僅僅是實習階段的合作。即由企業為學校提供實訓場所、工位和指導教師, 學生進廠實習, 完成動手能力的訓練。隨著對技能人才需求標準的提高, 合作緊密度的增強, 職業學校辦學理念的轉變, 校企合作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校企合作從簡到繁、由低到高、由點到面、由單環節向全方位過渡已成必然, 其深度和廣度都是空前的。校企合作的領域已經觸及到院校技能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 發展到了校企共育技能人才的新高度。

4.4 由無序到規范

一些校企合作只限于關系單位之間的合作, 有相當部分是口頭上的承諾, 一拍即合。這種合作沒有明文規定各方責任和相關權利義務, 沒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雙方的權益無法保障, 為雙方的合作帶來影響。所以校企合作雙方應以合同或協議的形式規定雙方的責、權、利, 使合作雙方在合作的嚴密程度上、環節設置的科學性上、各方利益的兼顧性等各方面都更加趨于規范和科學。

4.5 由校企自主到政府主導

校企合作多是院校與企業的自我聯姻, 自主結合。隨著合作范圍的不斷擴大, 合作對象的不斷增多, 技能人才培養方式的不斷創新, 校企合作已經不再是院校與企業之間的“悄悄話”, 而是越來越受到各級政府的關注和重視, 許多合作成果已經得到了政府的認可和肯定, 對開展校企合作成效顯著的職業院校, 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傾斜和輿論宣傳上, 都會給予充分肯定和有力的支持。

摘要:職教改革應借鑒先進的理念和做法, 深化校企合作, 實現技術教育、生產的一體化, 以使學生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共同需求, 也是兩者的合作基礎。在社會實踐和社會效益的引導下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必將走向成熟與發展。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素質教育要求不僅培養學生能理解書本上的知識點、試題作業, 更要求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數學應用能力、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筆者借鑒澳大利亞的先進理念, 在所任教的教學班中進行數學作業改革的嘗試,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談談具體做法與體會。

1 培養學生對數學教材的閱讀

學生通過預習數學教材的“觀察”“說一說”“認一認”“辯一辯”“想一想”, 結合語文的句子成分劃分, 理解數學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 進一步整理筆記, 寫好單元小結, 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

2 重視數學試題作業

數學試題作業是檢驗學生對數學知識點掌握的情況, 是教師教學信息反饋重要的手段之一, 數學作業的布置、批改與應有一定的方法, 批改可采取“查批、抽批、面批、互批、集體批、自批”等方式, 既節約教師的時間, 又讓學生互相進行學習研究其優點, 并且減輕了師生教與學的負擔, 學生不僅掌握數學知識, 而且為參加數學競賽、高考升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培養學生自編數學試題

每章知識點學習完之后, 學生通過知識點仿效書本上的例題編擬試題, 編擬的試題以班級為單位裝訂成冊, 供其他學生學習, 也可以作為教師平時對學生檢測的資料之一。一方面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點, 另一方面, 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研究能力、創造能力。

4 培養學生寫數學作文

學生將自己對某個知識點的理解、意見及想法寫成日記形式, 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鞏固及靈活運用, 最終上升為作文, 形式可以是“命題作文、條件作文、即興作文、自擬作文”, 比如講解充分與必要條件時, 讓學生分析名言名句中的充分必要關系, 寫出《名師未必出高徒》《駁“不到長城非好漢”》《論“開卷有益”》等作文, 從正反兩方面進行闡述, 剖析較深刻;而作文《學習〈集合與邏輯用語〉的得與失》《怎樣做數學筆記》《如何預習〈函數的概念與性質〉》等, 是帶有普遍的規律性。因此, 寫數學作文能使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才能和特長, 從各個側面逐步理解每個知識點, 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

5 培養學生寫調查報告

學習數學應該結合實際生活, 讓學生了解數學的應用。指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 收集當地的人口發展狀況, 進一步理解《婚姻法》以及晚婚晚育的重要性;食品價格調查, 分析同一種產品在不同的商店產生不同價格的原因;環境污染情況調查, 提出解決污染的辦法與措施;交通調查, 為公交公司汽車分流、票價的制定提供準確數據。學生對所調查的數據進行整理、計算和分析, 得出的某些結論, 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 培養學生數學實驗

數學教學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組織學生用所學的線段、三角形、四邊形、圓等知識設計花壇, 提出方案, 一個班的學生提出了20多種方案。指導學生設計該班參加學校的廣播體操、健美操、室內操比賽等方案, 共設計有三角形方案、矩形方案、梯形方案、菱形方案、“V型”方案等。引導學生制作立體幾何模型, 如正方體、長方體、正四面體、三棱錐、四棱臺等模型, 將立體圖形平面化, 突破難點、掌握重點知識。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 讓學生利用所學的Office 2000、《幾何畫板》等軟件設計簡單的CAI課件, 對課本上的重點、難點知識形象、直觀地進行理解, 掌握及應用, 體現以學生為中心, 鍛煉了學生的各種能力。

7 培養學生辦數學小報

數學有些知識點較抽象, 組織學生兩人一組, 讓他們進行充分的討論、協商合作, 共同收集資料, 內容可涉及數學史、數學謎語、數學錯題分析、數學對聯、數學式名言、數學小知識、數學相聲、數學順口溜等, 將數學的科學性、娛樂性、趣味性融入一體。評價方式采取學生先自評所辦的數學小報的優點與不足, 再請其他學生進行評價, 教師最后根據學生評價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評價。這樣培養了學生一絲不茍的精神, 互助合作的意識和勤思考、勤動手的習慣, 真正體現教師的指導性、組織性和學生的中心地位。

摘要:借鑒澳大利亞職教理念, 從七個方面介紹數學作業的改革:閱讀教材, 重視數學試題作業, 學生自編試題, 寫數學作文, 寫調查報告, 數學實驗, 辦數學小報。

關鍵詞:職教理念,中職數學,作業改革

參考文獻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首屆全國職教期刊改革與發展學術論壇”在蘇州召開

在“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中,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職教期刊協同創新的步伐,提升職教期刊編輯隊伍的整體素質與業務能力,確保辦刊質量的穩步提高,由人大書報資料中心、中國職業技術教育雜志社、教育與職業雜志社、職教論壇雜志社和職教通訊編輯部共同主辦的“首屆全國職教期刊改革與發展學術論壇”,于2015年5月16日—17日在蘇州舉行。教育部社科司出版處處長田敬誠,人大書報資料中心總編輯高自龍,中國科學院學部學科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劉益東,教育研究雜志主編高寶立,教育部職業教育中心所研究員姜大源等出席并做了重要的學術報告。本刊常務副主編譚明主持了論壇的學術沙龍。論壇以“宣傳職教,研究職教,服務職教,引領職教”為主題,以“專家引領、同行交流”為主要形式,圍繞著新常態下職教期刊的改革與發展、學術期刊的同行評議、學術期刊的開放式評價、職教期刊編輯的專業成長等議題展開深入研討。本次論壇將形成首屆全國職教期刊改革與發展學術論壇“蘇州共識”,并將成立全國職教類學術期刊協作會,設立專門的秘書處和協調組織,逐步建立論壇開展活動的長效機制?!疤K州共識”呼吁全國職教學術期刊共同努力,就職教學術期刊的建設與發展問題,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研討,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相互尊重、相互鼓勵、相互協作,形成共濟、共贏的良好氛圍,共同推動職業教育學術期刊事業的健康發展與壯大。來自全國各地的職教期刊、教育綜合類期刊、遠程教育、成人教育、高校學報(高職高專學報)、行業職教期刊以及內部出版的職教期刊主編、編輯及相關院校領導、科研管理人員和職業教育研究人員等80多家單位150余人出席了論壇。據悉,“首屆職業教育活動周”2015年5月10日在北京正式啟動。國務院批準設立的“職業教育活動周”活動將于每年5月第二周舉行?;顒又艿脑O立,是國家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是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又一重大舉措。[責任編輯曹穩]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1.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切合職校學生的實際

我們應重視依據學習者成才的需要來確定教學目標,并加以具體化。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專業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不同基礎水平的學生應實施不同的教學及控制,并把握好知識傳授的難易度。在教學過程中,若學習內容難度過低,學生學習無壓力,就容易滋生懶惰情緒,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難度過高,則學生就會因無法接受和掌握而產生畏難心理,同樣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要控制好教學難度,就要敢于大膽地舍棄。新教材的選文大多十分精當,如果不注重難度的控制,就不能較好地突出重點。要使學生循序漸進地掌握現代文閱讀的方法,就必須根據單元目標教學的要求大膽刪減,以為我所用。

2.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突出職業特點

職業學校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職高學生發展變化空間的靈活性要比普高學生廣泛得多,他們可以靈活地選擇喜歡的專業,可以相對自由地設計自己的未來。職校教學也不同于普高教學,它不必圍繞高考這根指揮棒,且具有相當大的靈活性。根據這一特點,語文教學改革可與專業學習相結合。

中職語文教學有雙重職能:既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又要為專業課的學習服務。鑒于職高學生大多重視專業而忽略文化課的情況,我們就要以專業為突破口,巧妙地把語文與專業聯系起來,并挖掘語文課與專業課的聯系,使學生體會到語文是一種工具,是學習其他專業學科的基礎,從而喜歡并重視語文學科。如對建筑專業的學生就要加強中外建筑文化教學。在系統的文化課學習的基礎上,增加對與專業相關的文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培養語文基本能力的同時,又向相關專業課程延伸,并獲得有關的文學修養和文化熏陶,從而提高綜合職業能力和人文素質水平,以適應未來職業崗位和終身學習的需要。

3.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潛在的興奮點

所謂問題情境,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從教學內容著手,創設具有啟發性和探究性、能夠激發學生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課堂教學環境。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有疑問才有探究的欲望。

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但這不是主要目的,教師的問題是為了拋磚引玉,目的是引出學生的疑問。我在講授《項鏈》一課時,用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對瑪蒂爾德的性格展開討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首先我設計了一組問題:

(1)讀完這篇小說,你覺得瑪蒂爾德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瑪蒂爾德為什么會丟失項鏈?

(3)項鏈丟失后,她不賠行不行?

(4)對瑪蒂爾德的結局,你有什么想法?

應該說,是小說精彩的情節把學生吸引住了,對以上問題學生回答得非常積極、踴躍。當討論到賠不賠項鏈時,有學生感慨“幸虧她有一個好丈夫”,這樣一個新問題生成了:路瓦栽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對這個人物展開討論,又一次認識了當時社會背景;討論到瑪蒂爾德的結局時,有學生提出了異議,說為了一串項鏈瑪蒂爾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十年的辛苦已使她變成了一個吃苦耐勞的婦女,作者還要那樣打擊她,是不是太殘忍了?于是一個新的問題被學生提了出來:十年的辛苦有沒有使瑪蒂爾德變成一個真正的勞動婦女?小說那樣結尾好不好?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討論,學生對人物形象、對小說諷刺手法的運用又加深了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把握以下幾點,第一,設置的問題不能太大,太抽象,應在學生的知識能力可以達到的水平;第二,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第三,問題不宜太簡單,要給學生思考的余地。只有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4.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我們在教某些課文時,為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課堂生動性,以達到幫助學生更深刻地領悟文章內涵的目的,可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音樂、美術和表演融入語文課堂教學。調動人體中的每一種感官,促使學生集中思想。讓眼、耳、腦等感官時時刻刻地在課堂學習中,有效地增強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語文課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4.1精選聲音素材,以求相得益彰。

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和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我采用帶領學生學唱詞的方式來增強對詞的記憶。當王菲唱起了“明月幾時有”的時候,那空靈、纏綿的聲線讓學生如癡如醉,學生的學習勁頭一下子上去了。

4.2選配美術動畫,引起學生共鳴。

許多教師曾感慨于學生聯想能力的缺乏,那么,我們何不給學生創造條件呢?根據課文內容精心選擇一些畫面(美術作品、雕塑、動畫鏡頭等),做到情景交融,就能極大引發學生的聯想能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我用多媒體設計了一組圖片(荒原中的夕陽、枯藤老樹、小橋邊的村莊人家、古道上佇立的瘦馬),將深沉悲涼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時,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感染了,對課文的理解很快增進了幾分。

4.3輔以經典電影,體會文學魅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打開”課本,活用教材,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會的大課堂,納課內課外于一體,熔學校社會為一爐,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了解社會,感悟人生,凈化心靈。在教學課文《茶館》時,我特地安排學生看了電影版《茶館》,本來擔心學生無法接受早期的電影作品,但意外地發現學生欣賞得津津有味。教學時把課文中的段落和影片中的鏡頭作對比,由于有了鋪墊,課堂教學效果非常好,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文章的思想內涵,理解人物的興衰沉浮,感悟老舍語言的特有魅力。

職教改革論文范文第6篇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證?!睒嫿ㄉ鐣髁x和諧社會將成為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高職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和諧社會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理應受到高度重視。如何提煉“和諧”精神,實現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與創新,是每個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探索和回答的問題。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對高職教育的發展提出迫切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證明,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依靠高素質從業人員的辛勤勞動,需要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我國各行各業高級應用型人才的短缺表明,改革和發展我國高職教育是現代化的要求,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需要。

1.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需要發展高職教育。加快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是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建設現代化農業,繁榮農村經濟依靠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目前我國農民隊伍素質亟待提高。我國4.9億農村勞動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學及小學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文盲半文盲占7%,受過技能培訓的還不足1%,而發達國家農業人口中,受過正規高等教育的達45%~65%。我國農業技術人員嚴重短缺,目前平均百名農業勞動者中,只有科技人員0.023人,平均每百畝耕地科技人員僅為0.491人,而發達國家平均每百畝耕地擁有1名農業技術員。由于我國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素質較差,大多只有簡單的經驗和技能。因此,在搞好農村義務教育的同時,應大力發展適合新農村需要的高職教育,并以高職教育為龍頭,逐步建立起農村中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提高農民文化素質。

2.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高生產力水平需要發展高職教育。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加快城市現代化進程,進一步提高企業生產力水平。目前,一個尖銳的問題擺在面前,即我國產業工人大軍出現了高級技工的“斷層”和“技工荒”。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目前我國城鎮企業共有1.4億名職工,其中技術工人為7000萬人。在技術工人隊伍中,高級技工僅占5%,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遠。在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高等職業技術應用型人才的供求比例大約為4∶46,即使是在作為制造業基地的浙江省,高級技工的比例也僅僅為6.8%。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高級技工的缺口高達數百萬。這一嚴峻的形勢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扭轉,將會阻礙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影響我國現代化的進程。除此之外,作為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文明城市建設也呼喚著高素質人才。因為城市文明社區的建設、服務業品位的提升、文化生活的開展、現代化城市設施的管理等,都需要從業人員有較完善的自身素質,上崗前應接受正規的職業培訓。由此可見,我國城市現代化進程對高職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

3.完善教育結構,優化人才隊伍需要發展高職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推動現代化建設進程,必須擁有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農村的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力度也大大增強,高等教育迅猛發展。據有關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高等院校在校學生規模超過23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21%,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預期到2010年將達到3000萬人。然而應當指出的是,我國的高職教育卻不盡如人意,目前在校學生人數僅為72萬人,僅占普通高校畢業生的31.94%,遠遠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教育肩負著為各行各業培養高等技術型應用人才的重任,以滿足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沒有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科研成果將不能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科學革命與技術革命就不能實現有機結合,產業革命也無從談起。為此,要加大高職教育的發展力度,不斷完善教育體系,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高職教育、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比例協調、結構合理的教育體系,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提升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奠定基礎。

站在和諧社會高度探索高職教育的發展途徑

和諧社會要求各個領域以其和諧的工作與之相匹配。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的高職教育,理應是高度和諧的教育實踐。目前我國高職教育卻存在一些不和諧現象,阻礙了其自身的發展,影響了其作用的發揮。筆者認為,克服不和諧傾向,推進我國高職教育的改革創新,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加強高職教育規律的研究。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是對受教育者施以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有其自身的規律。高職教育的宗旨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要使我國高職教育健康發展,必須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探索高職教育的規律與特點。為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要認真對高職教育的地位、性質加以研究,要從改革教育思想觀念入手,探索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體系和模式;二是要進行高職教育專業建設研究,關注社會發展的需要,預測社會發展趨勢,面向未來,開發有前途的高職專業;三是狠抓高職教育教學研究,加大課程體系研究力度,通過對畢業生的跟蹤和對社會的調查,構建科學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2.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決定我國高職教育成敗。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對專業教師的一種特殊要求。即要求專業課教師一方面要有較高的文化和專業理論水平,有較強的教學、教研能力素質;另一方面要類似工程技術人員那樣,有熟練的專業實踐技能,一定的組織生產經營和科技推廣的能力。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應積極采取“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途徑?!白叱鋈ァ奔窗才努F有教師定期參加生產實踐和外出進修,要求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實踐或進修任務,達到考核標準?!罢堖M來”即從現場引進部分工程技術人員,或聘請其任兼職教師,要確?!半p師型”教師在高職院校教師隊伍中達到一定比例(約占總數的50%),以滿足高職院校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的需要。

3.切實搞好實訓基地建設。良好的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增強職業素質、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為此,高職院校一方面應抓好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貫徹確保重點、兼顧一般的原則,注意從學校實際出發,對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設備集中起來,建立相應的實驗室,要避免重復建設,最好是建立跨學科的校級實訓中心,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經費,實現對設備的集中監控、維護和管理;另一方面應認真辦好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根據本校學科特點及不同專業的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擇滿足實踐教學要求的各類企業、事業單位作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與基地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

4.建立健全政策法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應建立完善的職業教育法律體系,明確職業教育中諸如經費來源,企業、行業參與方式等重大問題,使我國高職教育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治教。與此同時,我國高職教育處于發展初期,必須給予高職院校一系列辦學自主權。如專業設置的審批;在招生政策上也應更靈活些,有條件的院??梢钥绲貐^招生,可以與本地、異地高職院校聯合辦學,讓符合條件的高職院校實行“雙??啤苯逃k學試點等等。

編輯:常忠武

上一篇:城市建設論文范文下一篇:教師采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