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

2023-10-01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帶動了廣告的發展與進步,作為控制環境的法律法規對于廣告活動的規范日益走向正軌,并在廣告活動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即從我國廣告法律法規的發展歷程出發,試圖探究我國廣告法律環境的變化及其在規范廣告活動的過程中發揮的作用。

關鍵詞:廣告法律環境;《廣告法》;廣告監管

一、我國廣告法律法規的發展歷程

論及中國的廣告管理,最早應追溯至清代的《商標注冊試辦章程》。自近代至今,我國的廣告管理經歷了一個發展歷程。最早的廣告行業法規文件是1982年國務院頒布的《廣告管理暫行條例》,明確規定由國家和地方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負責管理全國的廣告。隨后,國家工商局依據《廣告管理暫行條例》制定了《廣告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對《暫行條例》規定的內容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稌盒袟l例》和《細則》成為工商行政管理機關開展廣告管理工作的基本依據,成為各行各業從事廣告活動的行為規范,并為新的廣告管理法規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隨著廣告業的發展,《廣告管理暫行條例》中的某些規定已不適應形勢的要求。國務院于1987年10月26日正式頒布《廣告管理條例》,從12月1日起實行?!稄V告管理條例》的頒布實施,標志著中國廣告管理法規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它不僅為廣告管理提供了更為全面、具體的法律依據,而且用法規的形式把廣告宣傳和廣告經營的行為規范確立下來,為廣告事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保障。

相關的法規條例中,最重要的當屬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于1995年2月1日實施)?;厮葑愿母镩_放以來我國廣告行業的發展歷史,法律作為具有效力的行業規范手段,在促進我國廣告行業的發展與穩定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突飛猛進的經濟發展帶動了廣告行業的進步,而隨著凸現出來的對于廣告活動規范的滯后漸漸映入人們的眼簾,并被提上議事日程。自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最新修訂的《廣告法》,是《廣告法》立法以來的第一次正式修訂。這一方面體現出國家對于廣告活動合法運作的重視,另一方面體現了控制環境的發展和維護對于提供良好廣告環境的支持及為健康廣告運作提供的保障。由于有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再加上國家有關職能部門經常性的監督管理,中國的廣告管理躍上了一個新臺階,逐步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軌道。

二、我國的廣告法律環境的特點

現階段,我國涉及廣告管理的法律法規是以《廣告法》為核心,以《廣告管理條例》為補充,以其他行政規章、規范性法律文件和司法解釋為實際操作依據的多層次法律體系。然而,自第一部《廣告法》頒布至今,已走過了二十余年的歷程,隨著當下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作為經濟附屬物的廣告活動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和變化,然而,廣告的兩面性也日漸凸現出來,除了在促進銷售和幫助企業品牌樹立方面發揮著重要的功效外,虛假廣告、低質廣告等噴涌而出,外加互聯網技術帶動下的新媒體廣告的發展也開辟了新的篇章,此時舊有廣告法律法規的規定已不能滿足對當下廣告活動的規范與要求。大體而言,舊有的《廣告法》存在幾方面的問題,首先,廣告準則內容不夠完備,針對性不強;其次,對于廣告活動參與者各方的規定不夠完善;再次,虛假廣告的認定標準亟待明確;最后,整體操作性不強,懲處力度不夠。在這種情況下,新的《廣告法》呼之欲出。

控制環境是廣告外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刂骗h境包含三個方面:國家法律、行業自律與受眾監督。國家法律是控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作為控制環境重要組成部分的廣告法律體系的完善,有利于從政策層面給予廣告業發展更多的機會、更多的鼓勵與科學的規范與約束,以促進其健康穩步發展。

三、廣告與社會文化環境的互動

從營銷學視角看,廣告是經濟活動的附屬產物,因此廣告活動與其所存在于的社會環境存在著千絲萬縷的互動與關聯。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環境決定著廣告的內涵及呈現方式,而廣告對于社會環境又有著一定程度的反作用。廣告與環境間存在著促進、調整、制約的作用。如,在近代廣告畫中塑造的新式女性的形象,極大地促進了婦女解放的步伐,并促進了時尚的普及與推廣。而新《廣告法》的頒布,即是廣告環境中法律層面的規定對廣告活動作出調整與制約并促進其健康發展的良好典范。如,對公益廣告的相關規定與對媒介投放公益廣告作出的要求有利于喚醒媒介的責任意識,加強公益廣告的宣傳力度,促進社會和諧氛圍的構建。因此,修訂《廣告法》亦是適應法律環境重大變化、維護法律制度的統一性、權威性的迫切需要;是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促進廣告業發展的迫切需要;亦是加強廣告市場監管,規范廣告市場秩序的迫切需要。

四、新《廣告法》頒布的意義

我國《廣告法》施行已20年,國家經濟政策、法律環境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現行《廣告法》以及部分配套規章,已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亟待修改完善,這是時代背景催生下的《廣告法》修訂的必然性,對廣告活動相關各方行為的條款的修改與補充,有利于解決廣告活動行為規范滯后及不夠完善的問題。

從微觀層面上看,首先,《廣告法》的修訂有利于促進整個行業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的規范與發展;其次,有利于廣告活動參與者對自我的約束與提升。廣告主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營銷計劃與廣告計劃,并對廣告公司做出相關的要求,在媒介投放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廣告活動的把關,社會大眾也因之受益,可以接受更多的正面信息、減少面對不科學、不道德廣告時的抵觸情緒。最后,對于《廣告法》監管的空白領域新增的規定,對于發展時間短、速度快、法律相對欠缺的互聯網廣告領域是一個強有力的補充,從長遠角度考慮,法律層面的完善才可以保證廣告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

無論是我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法律法律的完善,都處在一個不斷上升的過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法律法規這樣的上層建筑領域的東西必須得到及時的完善,以對經濟活動作出及時的調整與制約。雖然我國廣告法律法規的發展歷史還比較短,內容還不盡完善,但我們對于這方面的努力必定會在更廣泛的層面發揮著作用,也會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逐步規范化、全面化,具有更強的執行性與約束力。(作者單位:中國傳媒大學)

參考文獻:

[1] 夏亞靈.我國城市經營型戶外廣告管理法規研究[J].廣告研究(理論版),2006,05:59-72.

[2] 崔江寧.入世之后的中國廣告管理文化分析[D].山東大學,2007.

[3] 鐘時.中國廣告市場的綜合治理研究[D].吉林大學,2013.

[4] 王萍.廣告法首修:在博弈中完善[J].中國人大,2014,19:29-31.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2篇

當今媒體進入影響力競爭時代,而影響力的競爭主要依賴品牌力量。對于電視頻道來說,最基礎的競爭優勢來自欄目的品牌化。只有欄目的競爭力增強了,才能壯大頻道的競爭實力。欄目競爭的外化表現就是品牌化欄目的樹立和行銷。品牌欄目不僅體現頻道的實力,而且體現頻道特色和價值追求。打造電視頻道的競爭力,核心還是有重點地打造品牌化欄目。

各電視制作機構也都在絞盡腦汁,力圖創新節目,打造品牌。電視觀眾不同于報紙讀者,讀者選定的是某種報紙,不是囿于報紙的版面或者版面中的欄目。而遙控器決定下的觀眾選擇頻道的過程,其實是選擇品牌欄目的過程。電視頻道和品牌欄目的實時出現,屬于線性傳播,在同一時段受眾的選擇是唯一的。在此氛圍下,只有最具吸引力的品牌欄目才有足夠的收視市場。而不像非線性媒體,受眾可以自主選擇、多重選擇。電視欄目品牌化是競爭的結果,也是電視生存的必然趨向。因為沒有一家電視媒體不在關注品牌欄目的影響力。

品牌影響力:提升頻道競爭優勢

品牌競爭的根本是影響力的競爭,品牌首先緣自電視欄目。欄目品牌是電視化品牌最基礎的承載體。無論是頻道品牌、主持人品牌,還是時段品牌,欄目品牌是基礎。對于電視頻道來說,建立欄目品牌既是頻道定位的需要,也是頻道競爭力的需要。因此,欄目品牌影響力是提升頻道競爭力的關鍵。

品牌欄目便于受眾對頻道檢索。曾經有些爭論,究竟是頻道品牌建立了識別標志,還是欄目品牌建立了識別標志。實踐證明,在電視頻道多元化的競爭環境里,對于觀眾來說,欄目品牌吸引力更容易建立起對頻道的檢索。只有品牌欄目才能吸引觀眾注意頻道。觀眾打開頻道尋找的也是欄目,歸根到底,還是欄目品牌決定著觀眾選擇取向。觀眾對品牌欄目的忠誠,搭建了觀眾與頻道整個收視平臺之間的親和關系。同時,也通過對品牌欄目的熱愛,而建立了對頻道的期待。一旦形成了對品牌欄目的檢索,也就建立了對頻道的主動收視習慣。

品牌欄目影響頻道定位的形成。頻道定位有主觀選擇和客觀選擇。定位的主觀選擇是頻道管理層所確定的定位。定位的主觀選擇,決定著欄目的形態和內容。在實際操作中,欄目的價值取向、內容、形態等會受到的受眾喜好和編導思維慣性的影響,從而導致定位的偏移,并形成新的定位,這就是定位的客觀選擇。頻道的客觀定位是觀眾能感知到的定位,也是在競爭環境中產生作用的定位。因此,品牌欄目影響下的頻道客觀定位才具有實際意義。

品牌欄目帶動頻道整體編排。品牌欄目對頻道的貢獻率往往會通過收視率和忠誠度來體現。品牌欄目在頻道節目編排中,影響著整個節目構架。第一,品牌欄目將優先選擇頻道時段。第二,頻道編排將圍繞品牌欄目展開。第三,頻道其他欄目需要和品牌欄目之間建立呼應關系。第四,頻道也會期待依托品牌欄目,帶動時段收視率甚至整個頻道收視率。

品牌欄目將啟發其他品牌欄目的形成。品牌欄目都有一套成型甚至成熟的運作模塊。無論是管理流程,還是節目創作,對其他節目形成都有很現實的借鑒意義。很多頻道在一個品牌欄目形成后,迅速培育下一個品牌欄目。一是抵御頻道風險,二是培育經驗已經有了前車之鑒,三是為了充分挖掘品牌資源。

品牌欄目對競爭對手產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品牌欄目的最終影響還是對競爭力的干擾。品牌欄目對觀眾和客戶的吸引,直接決定競爭力的強弱。而競爭力的強弱直接對競爭對手產生吸引力和排斥力。吸引,是對競爭對手的關注。排斥,是排斥競爭對手對資源的占有。

品牌欄目將影響頻道的管理注意力。品牌欄目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是管理的核心。頻道管理將圍繞品牌欄目展開。這一方面增強了品牌欄目的管理實力,另一方面處理不好將會分散頻道對其他方面的管理力量。對于成熟的品牌欄目來說,它缺的不是管理,而是一些運行規則。頻道管理能多大程度滿足品牌欄目對規則的渴求,將直接影響品牌欄目的發揮和成長。

品牌表現力:彰顯頻道核心價值

品牌欄目靠什么贏得市場贏得觀眾,是品牌含金量的關鍵。品牌表現力,是品牌欄目內在品質和外觀的表現程度。品牌有品牌的符號,也有品牌獨特的個性化色彩。綜觀諸多品牌欄目,一般具有以下表現。

節目定位的準確性。只有準確的定位,才能找到準確的市場。定位準確性包括節目內容的準確和受眾人群的準確。節目定位的準確度如何,一是影響節目的質量,二是影響節目的形象。節目定位的準確性是實踐檢驗的結果,也是頻道引導的結果。準確的定位符合頻道的發展,也引導著欄目的發展。節目定位準確不準確首先看目標人群和節目內容之間的關聯。節目內容是不是目標人群所需要。其次,看定位是不是符合頻道生產實際,是否具有操作基礎,是否具有受眾基礎。它應做到“精確引導,精確傳播”。

節目內容的貼近性。在任何電視節目中,內容為王是永恒的真理。品牌欄目首先是內容的貼近性,無限度貼近觀眾的需求,無限度貼近觀眾的喜好,無限度貼近生活實際。其次是內容的豐富性。信息量的最大化是欄目產生吸引力的關鍵。豐富的內容不僅讓人感覺充實,而且還能擴大受眾面。尤其是對于新聞節目來說,選題內容的廣泛性和多樣性,能夠滿足人們對信息的多種需求。再次,實現欄目內容與定位的貼近性。有定位就有選擇,有選擇也就有目標。只要目標瞄準受眾,也就不必擔心沒有市場。

節目符號的特色性。品牌欄目一定是建立了個性化、特色化識別符號的欄目。首先是欄目名稱的個性化。好的欄目名稱,能使節目成功很多。好的名稱是指獨特、好記、貼切。其次是主持人的個性化。主持人時刻擁有與觀眾距離最近的傳播關系。主持人的個性色彩,是欄目形成品牌的突出因素?!缎疫\52》、《實話實說》都是主持人個性帶動了欄目的個性化。再次是節目包裝的個性化?,F在越來越多的觀眾習慣于通過LOGN來判定節目,適合的包裝將給觀眾帶來收視上的愉悅和快感。最后是播出時段安排的特色化。只要欄目能找準節目播出時間,也就找到了自己的觀眾群體。合適的時間,才有可能建立節目與觀眾的互動。越來越多的節目已經意識到時段對品牌的影響。

品牌創造力:構筑頻道安全防線

品牌不是一成不變。今天的品牌也不一定是永久品牌。在媒體競爭激烈的環境下,品牌的維護甚至品牌的保護尤為重要。品牌欄目一旦形成,尤其是競爭力上升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就會出現競爭的壓力。這種競爭體現在被克隆、對手針對性研究、競爭對手不良破壞、新品牌沖擊等。因此,構筑品牌的安全防線尤為重要。

創造品牌核心價值。最個性的品牌具有最強的競爭力。作為電視欄目來說,必須確定自身核心競爭價值所在,并讓對手無法復制。北京臺《第七日》中元元主持風格、《南京零距離》中孟非的點評能力,別人無法復制,充其量是模仿,但是復制和模仿所產生的效果顯然不同。確定品牌欄目的核心價值,是欄目品牌最安全的防線。欄目核心價值可以通過內容選擇標準、語態表達方式、內容解析視角以及特色人才的個性貢獻等,來增強對品牌節目的加密。

時刻監測競爭環境。在信息開放的現在,對信息的占有已經很難實現獨家。好的節目形態也會很快被移植。競爭對手把品牌欄目全盤照搬,然后再作本土化創新,其競爭力也會迅速成長。所以,對于品牌欄目來說,更需要做好自身生存環境的監測,不斷創新,應對克隆。

創新多塊欄目模板。再名牌的欄目,觀眾也有一個適應過程。觀眾一旦熟悉了欄目形式化的元素,也就很快會產生厭倦,甚至放棄對品牌欄目的忠誠。創造不同的欄目模板,不斷制造欄目的新鮮感,是保持品牌欄目熱度不減的關鍵?!端囆g人生》就是通過不同的欄目模塊,不斷地變化欄目表現形式。盡管大的框架沒變,觀眾還是對諸多細微的變化感到興奮。

(作者單位:河南電視臺)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3篇

余秋雨先生曾說過:“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人?!?/p>

美麗國度意大利的首都羅馬同樣如此。維多里奧廣場是華人的聚集地,在華人來之前,這里毒販橫行,市場蕭條。由于眾多華商的努力,現在的維多里奧廣場一改往日形象,成為引人注目的商業區。然而,就在更多的華人籌劃著把這里建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唐人街時,意大利政府卻緊急叫停。

煞費苦心的禁令

2004年的春節,維多里奧廣場附近的中國人開始準備慶祝自己的傳統節日,很多人把收藏已久的紅燈籠拿了出來,以求增加一絲節日的氣氛。

在這座古老的城市,鮮艷的紅色在風中飄蕩,形成了獨特的風景。

沒過幾天,事情發生了變化。他們沒想到的是,往年的老傳統今年卻行不通了。他們收到了羅馬市政府的禁止命令,不允許用紅燈籠做裝飾,甚至出動了警察進行查禁。更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如今羅馬市政府挖空心思,翻出的竟是一部20世紀20年代制定的老法律,根據其中禁止外國文字標識大于意大利文字標識的規定。這怎么看來都像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羅馬城的華人對此不能理解,而在一些意大利人看來,羅馬市政府的做法卻是理所當然的。埃斯奎利諾區街區聯合會主席迪馬·卡波西奧日前說,現在在維多里奧廣場一帶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家中國超市買中國的香腸,卻找不到一家意大利肉店賣本國的生火腿,華商在那里的聚居給當地的意大利居民造成了生活上的種種不便。

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市內居住著近一萬華人移民,他們“扎堆”在位于市中心的維多里奧廣場附近街區,大多從事商業,經營中國產品。在不少人看來,這里就像洛杉磯的唐人街,是華人在羅馬的“地盤”。但羅馬市政府卻不希望這一帶及其所在的埃斯奎利諾區最終演變為羅馬城里的唐人街。據意大利媒體報道,羅馬市政當局的商業顧問瑪麗娜·阿爾蒂托女士日前曾公開表示,“我們正努力避免在羅馬城中發展出某一個種族的聚居地,某一個種族不可以占據整個街區?!彼瑫r特別強調說,“在羅馬城里,不能有唐人街?!?/p>

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里已成為了華人聚居區。時下,在這個位于羅馬市中心的廣場周圍,黑頭發、黑眼睛、黃皮膚的華人隨處可見,中國店鋪鱗次櫛比——店名都用大大的漢字寫就,店員開口皆是南腔北調的漢語,販賣的貨品也是“中國制造”。據悉,目前該區域共住有七八千名華人,華人商店多達600來家。華商們已經籌劃著要把這一帶建成中國商品的集散地,使其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唐人街。維多里奧廣場一帶越來越濃烈的“中國味道”對那些未能擠入這一“商圈”的華人而言具有極強的吸引力。不少華人寧肯花上比別處貴幾倍的價錢,也要在這一帶盤下一家商店做買賣。而政府的態度,無疑使很多華人的處境變得困難。

其實,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羅馬市政府制定的一些規章制度早就在限制華商社區的發展了。前不久,市政府明令禁止再在埃斯奎利諾區開設主營批發業務的商店,而這正是華商做貿易的“主打”項目。同時,市政府還規定凡是經營了某一生意達15年以上的商鋪在易主后2年內不得更改原經營項目,這無形中就限制了華商的自主經營權。因為根據此規定,中國人要是從意大利人手里盤下了一家面包店,那你就只能繼續賣面包,而無論你對此是否在行。

唐人街社會

為此一些華商反映,當年,華人剛剛進軍維多里奧廣場周圍時,這里市場蕭條,毒販橫行,正是越來越多的華人的到來,以及他們的辛勤勞動,才改變了這一街區的面貌,促使這里發展成了生意興隆的商業區。華商們認為,現在有的意大利人已經忘記了華人所做出的貢獻,將華人當成了一種威脅,這讓不少華人想起來就覺得傷心。

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最開始羅馬政府并不限制華人的存在,早在2000年2月意大利的《共和國報》曾報道“將于4月在羅馬國際機場附近的新唐人街開業”,當時的態度明顯不是禁止,字里行間甚至有些鼓勵的意思??蔀槭裁丛趲啄旰蟮慕裉?,當華人的數目形成一定的規模后,他們卻趕忙出來禁止?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唐人街這個特殊的存在形態。三四千萬海外華人分布在世界,就像一個隱形帝國,在世界都市播下中華文明的火種,建構著各國的多元文化和經濟發展,同時為自己和更多中國人開辟藉以安身立命的新舞臺。

數據顯示,各地海外華人的數目都正在不斷擴大。在亞洲,泰國號稱海外華人的最大聚居地,兩千萬華人滲透在泰國6千萬總人口中(但經過了一個多世紀的中泰聯婚和“泰化”后,迄今純華人血統的泰籍華人實際不及400萬人了)。亞洲的其他國家,新加坡有225萬,越南有100多萬,在日華人直逼50萬,印尼、菲律賓的華人也各有百萬。

在北美,紐約亞美聯盟人口信息中心對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數據歸類分析后,公布美國華裔總人數為243.3萬。200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統計數字顯示,加拿大的華人達120.94萬人。在歐洲的華人,英國有20萬,法國有16萬,西班牙有7萬,意大利有6萬多,德國有5萬多,奧地利有兩萬。在澳大利亞,2001年人口普查報告指出,全澳大利亞共有華人55.6萬。甚至在非洲的南非,都有10萬華人。

新移民們置換著唐人街的主體,同時也營造出了更多的新唐人街。

海外中國文化的大本營就是唐人街。華人、華埠、中文、漢語方言、中國菜、華人社團、會館、中文傳媒、中國節慶、家鄉觀念構成了唐人街社會的“它城”存在。華人聚居在唐人街,既是弱勢群體的生存之道,也有難改的親情和生活習慣因素,更因為唐人街社會的魅力。在古色古香的中國建筑的共同屋檐下,共同的語文令華人無障礙交流,在方言中又得到鄉情的暖意,中國菜正對中國人的胃口,華人社團和會館令游子們成為守望相助的利益共同體,中文傳媒當然是比英語傳媒更有親和力,而熱鬧程度比中國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春節氣氛則讓人恍惚間也將他鄉當故鄉。

唐人街簡直把一個文化的中國完整地復制到了海外,他們使得春節、中醫、中國菜、中國茶、中國功夫、漢語在異國也越來越流行。就拿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春節來說,海外春節之盛大比起中國本土則毫不遜色。2003年,悉尼市政府主辦了第七屆農歷新年慶典,悉尼市長沙陀在為華人社區舉辦的歡送馬年、迎接羊年儀式上說,悉尼是用全球最大型和最壯觀的慶典來慶祝農歷新年,有巡游、團拜、舞龍舞獅表演、龍舟賽以及悉尼中國農歷新年形象大使。美國財政部轄下的印鈔局特別推出羊年吉利錢,發行了88888套以8888為編號字頭的1美元新鈔,讓美國華人討個好彩頭。澳大利亞郵局則委任華人移民鄭文聲以廣州五羊城的傳說為理念設計了兩枚羊年郵票和小全張,以慶祝中國農歷羊年。2003年2月2日,巴黎舉行了有一千多名演出隊伍的春節大巡游,為此他們從中國訂購56個民族的服裝。

有人說,唐人街的存在為海外華人融入本地文化提供了一種文化沖突的緩沖層??闪硪环矫娴氖聦嵤?,唐人街的存在本身也不可避免的在與當地文化產生著沖突。

辦法的辦法

生存,發展,越來越多的華人選擇海外投資。于是,無論在哪里的唐人街,都在迅速蔓延、擴容、新建和改造。

紐約唐人街的發展最迅速,曼哈頓下城區的老中國街以前只有兩三條街,現在已發展成面積20平方公里、30條街道的華人社區;而一向將紐約以外的美國視為“外州”的福建移民,再次向外蔓延發展,北上到波士頓,南下維吉尼亞,西至田納西。悉尼唐人街的規?,F在也遠遠超出了“街”的概念,澳大利亞政府稱其為“中國城”。

在急速發展的同時,問題出現了。社區環境臟亂差、犯罪率高、非法移民,黑幫傳聞多,這些現象導致了一些城市唐人街的負面形象。中國人自己的一些“軟肋”,不注意衛生、無社區公德等又直接影響了唐人街的競爭力和華人形象。而本土人相對密集,又造成了脫離當地文化生活的情形,“抱團,不愛與外界交流”則成了很多當地人對唐人街里的華人的評價,這無疑與國外的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據說羅馬政府禁止華人掛紅燈籠,最初就是因為某些意大利人的抗議。中國人覺得他們和意大利人井水不犯河水,意大利人為什么管那么多閑事?民族文化的不同或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陀^的講,對陌生的文化確實存在最初的排斥。在北京大家不是也不喜歡看到什么“浙江村”、“新疆街”、“韓國城”開在自己家門口嗎?來源單一的外來人群聚集區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于當地的一種不安定因素。

中國人聚居羅馬的趨勢已無法改變,單純的打壓其發展已經不能解決問題,處理不好甚至會造成負面的影響。當前的問題是雙方面的,華人同胞要加強自身的修養,政府則應盡快考慮該如何管理唐人街,出臺合理的方案。

很有戲劇性的是就在同一時期的春節,法國巴黎正在舉辦大型的“中國年”。其實法國的唐人街也存在同樣的問題,比如溫州商圈,當地居民認為他們破壞了安靜的社區環境,甚至尋求法律幫助。盡管如,法國的象征艾菲爾鐵塔還是大大方方、濃墨重彩的披上了“中國紅”。這一點,意大利是不是應該向人家法國好好學學。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中小企業融資渠道主要依賴于銀行,隨著銀行業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他們對于中小企業客戶的爭奪和維護也更為關注。本文旨在研究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關系營銷行為和銀行的公司形象管理活動。本文在對關系營銷和公司形象理論進行綜述的基礎之上,通過對樣本銀行和中小企業進行深度訪談,識別影響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的關鍵因素。同時指出銀行對中小企業的關系營銷對中小企業所感知到的銀行企業形象感知的影響。最后提出影響企業形象的兩個關鍵因素,即:銀行適應中小企業客戶需求的能力和銀行提供有效建議的能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 銀行 關系營銷 公司形象

0 引言

中小企業與銀行間的關系一直是學術界和實踐領域所關心的課題,因為中小企業對于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正與日俱增。而且,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主要依賴于借助銀行融資。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銀行業在全球經歷了激烈的競爭。銀行的客戶,尤其是傳統中認為通常不愿意輕易轉換銀行的公司客戶,在今天動蕩的市場中也變得更為挑剔,而且一旦遇到更好的服務就會轉換銀行。鑒于此,銀行應該與其競爭對手差異化經營的戰略性問題也就應運而生。由于金融業中的產品很容易被抄襲,而且整個流程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關系營銷戰略將被視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工具,從而使銀行能更好地在市場中定位,確保與客戶維持持續的關系。特別的是,培養緊密的個人關系對于幫助銀行樹立在中小企業客戶眼中的良好形象尤為重要。

大部分的顧客會評價總的關系而不是單獨的產品。因此,客戶對于公司形象的判斷主要取決于公司如何管理其關系。在服務行業,如銀行,公司形象的管理對于大多數銀行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性問題。培養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是銀行戰略的一個重要部分,而不是一個或有的選擇。

盡管在銀行業的關系營銷的重要性以及企業形象對于績效的影響方面已經有理論和實踐方面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少有研究涉及到兩者的動態聯系。以往的研究將企業形象的概念置于公司或者產品層面,將其視作是一個管理問題,并且通過整合營銷和廣告來樹立企業形象。本研究將企業形象置于關系層面,認為企業形象是顧客對于公司管理其客戶關系的能力的總體感知。因此,本研究強調企業形象與關系營銷之間的關系。更具體地說,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銀行和其中小企業客戶之間的關系以及關系管理對于中小企業所感知的公司形象的影響。本文指出,在銀行業公司形象取決于關系管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金融行業,銀行應該意識到他們通過與客戶的交往所傳遞給客戶的公司形象。

1 文獻綜述

1.1 關系營銷與公司形象

關系營銷的精髓在于維持與客戶的長久關系和持續滿意。這些涉及到一定程度的情感承諾,親密性、合作和相互依靠。Grongoos(1998)將關系營銷定義為一種從識別潛在客戶到建立、維持和提升關系的過程。Berry(1995)將關系營銷視為一種用于吸引、維持和提升客戶關系的戰略。因此,關系管理是關系營銷的一個基本方面,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重要性。關系營銷認為營銷是一種關系交換,其特點是公司與其客戶間的相互作用。在于客戶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雇員不斷地傳遞著公司的形象。因此,客戶在與銀行打交道時所受的待遇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們對于企業形象的感知。實際上,大部分的學者將企業形象定義為組織的總體表象,強調公司客戶對公司所持有的各種感受、印象和信任等。這些學者認為企業形象是與其雇員與客戶交往的方式以及滿足客戶需求的方式密切相關的。從關系的角度,企業形象可以被看作是客戶對于公司行為,活動以及成就的感知。企業形象主要取決于服務管理的兩個維度,即技術和功能。技術維度與產出相關,即客戶在服務傳遞過程中的收獲。功能維度是指客戶對于服務傳遞的感知。因此,在功能維度方面,企業形象取決于客戶在服務傳遞過程中如何被對待。企業形象是一個累積的結果,它是在每一次客戶與公司的交往中不斷更新的。

1.2 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中的企業形象

過去對于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的研究指出,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不喜歡與那些過分關注于其產品銷售的銀行打交道。相反,他們希望銀行能采取以客戶為中心的營銷策略,這種策略促使銀行能更好地滿足企業的具體需求。在與中小企業交往過程中,銀行不應該過分強調其常規產品;相反,銀行應該關注中小企業客戶的具體需求。那些希望培育良好企業形象的銀行需要經??紤]如何滿足這些需求。事實上,關系營銷理論強調在交往過程中滿足客戶需求的重要性,因為這會影響客戶感知的企業形象和產品。而且,公司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會影響其企業形象。因此,高度的定制化對于培育銀行在中小企業客戶中良好的企業形象和在中小企業市場中取得成功是非常必要的。

中小企業常常會尋求外部的建議,因此,銀行雇員應該具備成為出色的中小企業顧問的能力。例如,由于銀行擁有龐大的客戶數據庫,銀行雇員往往擁有在各個行業中的豐富經驗。那些能提供有關企業成長、營銷、戰略以及產品和服務設計的銀行常常能與其中小企業客戶建立緊密的關系。而且,那些從銀行獲得建議的中小企業客戶比沒有獲得建議的企業對銀行擁有更高的滿意度。因此,具備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建議的能力是銀行樹立起信譽和形象所必需的。

銀行的形象是最為重要的,它是取決于其客戶在與銀行雇員交往過程中所受到的待遇。銀行理解其中小企業客戶需求并且根據這些需求提供建議的能力能提高銀行的信譽,提升銀行的形象。但是,銀行常常因為他們對待其中小企業客戶標準化的行為而飽受批評。

2 研究方法

由于關系營銷與企業形象之間的動態聯系的知識十分有限,本文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借助于利克特量表來實現這一目的。本研究選取了50個樣本進行分析,其中13個樣本來自與中小企業交往的銀行雇員,另外37人是銀行的中小企業客戶。受訪的公司都是規模在200人以內的中小企業,這些企業是最能夠給銀行帶來利潤的客戶。本研究試用雪球式抽樣方法,被訪問的銀行經理被要求列舉他們認為會對此研究感興趣的公司名字,并且要求這些公司是有一定歷史的。

3 研究結果

本研究旨在找出銀行和中小企業客戶間的關系,并且指出銀行對客戶關系的管理如何影響其中小企業客戶所感知的銀行形象?;诒狙芯克龅脑L談,以下要素會影響銀行和中小企業關系,進而影響中小企業客戶感知到的銀行形象:一是銀行滿足其中小企業客戶需求的能力;二是銀行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建議的能力。實際上,在關系營銷理論和公司形象概念中都強調以客戶為中心。而且,近年來大部分對于銀行和中小企業關系的研究都表明,中小企業客戶更傾向于與銀行經理建立個性化的和面對面的關系,這些銀行經理們能理解他們的需求并且能給他們提供必要的建議。

3.1 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

3.1.1 銀行滿足中小企業特別需求的能力

對于銀行而言,雇員對顧客需求十分敏感,并且那些能給顧客提供及時服務的、友好的和富有能力的建議者是至關重要的。但是,中小企業客戶認為個別的銀行經理在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特殊需求方面是存在著困難的。例如,其中一個中小企業的所有者認為他的銀行經理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他的公司經營現狀,該公司是一個成立于50年代的當地傳統零售商店。受訪者認為銀行并不能為中小企業做些什么,并且希望銀行能在這種關系中更加主動。

3.1.2 銀行為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必要建議的能力

銀行應該是一個能為中小企業提供必要的知識和競爭力的有價值的伙伴。但是,當銀行被問到他們與中小企業的關系以及他們為中小企業所做的貢獻時,銀行經理認為在給中小企業提供必要建議時確實存在困難。銀行經理不是每個行業的專家,只能提供金融方面的專業知識。但是大部分的公司常常需要銀行經理提供營銷方面的外部建議。

在中小企業顧客來看,銀行在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方面的建議是十分擅長的,但是在針對中小企業所從事的行業方面提供建議則不是很有效。因此,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交流往往是一般性的而不是具體與他們的業務相關。

因此,中小企業很少認為銀行是一個能為他們提供有價值建議的伙伴。銀行僅僅被認為是一個資本的提供者,僅此而已。

3.2 中小企業感知的銀行形象

本研究受訪的銀行經理認為中小企業客戶往往將他們當作是資本的提供者。而銀行自己認為,他們應該是中小企業積極的伙伴并且為他們提供最好的服務。因此,銀行試圖將自己的形象由一個資本的提供者轉變為一個合作伙伴。

事實上,許多接受訪問的中小企業的確都將銀行當作資本的提供者。因此,中小企業當且僅當他們需要經濟上的支持的時候才會認為銀行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盡管絕大部分受訪的中小企業都與銀行保持著長期的關系,但是這些中小企業承認,他們很少將銀行看作是能為其提供有價值建議的伙伴,而僅僅將他們作為重要的資本提供者。

調查顯示,受訪銀行和中小企業間的關系其實是比較緊張的。每個客戶經理要面對100至250個公司客戶,他們很少有時間與其中小企業客戶保持頻繁的接觸。銀行也希望中小企業客戶在與銀行的交往中更加主動。更為重要的是,中小企業在與銀行交往過程中往往會過濾掉一些關于公司的重要信息。銀行認為如果中小企業更為開放將有助于改善中小企業與銀行間的關系。

4 結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與分析銀行與其中小企業客戶之間的關系以及這種關系管理對于企業形象的影響。銀行每年會花費大量的資金來提升其企業形象。本研究認為,企業形象的提升取決于銀行雇員與顧客交往的方式以及如何管理銀行與企業間的關系。以下兩個因素會影響到中小企業客戶對企業形象的感知:①銀行適應中小企業客戶需求的能力;②銀行提供有效建議的能力。

以往的研究認為,中小企業和銀行間的緊密關系能為雙方帶來收益(Madill等,2007)。而且,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希望與銀行建立一種緊密的個人關系(O’Donnell等,2002),并且積極尋求外部的建議(Ramsden和Bennett,2005)。因此,關系營銷理論中強調的與客戶建立緊密的個人關系被認為是銀行獲取忠實客戶的有效策略。但是,本研究發現銀行和中小企業客戶之間的關系其實是比較疏遠的。本研究中的銀行和中小企業都指出,銀行在理解中小企業客戶的特殊需求方面確實存在著困難。本實證研究的結果與以往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研究的結果是吻合的。從中小企業的角度來看,銀行擅長提供一些與銀行金融密切相關的建議,但是在提供為寬泛的,與中小企業核心業務密切相關的建議方面卻并不擅長。銀行被認為在這種關系中表現得不夠積極。銀行決策方面的僵化和遲緩也是中小企業不滿的一個方面。中小企業僅僅將銀行當作是資本的提供者,僅此而已。銀行方面承認他們在某些時候確實在理解客戶特殊的需求和提供必要的建議方面存在困難。銀行也意識到中小企業客戶將其感知為資本的提供者。研究表明銀行滿足中小企業客戶特殊需求以及提供必要建議的能力嚴重影響著銀行和中小企業間的關系,進而影響中小企業所感知的銀行形象。雇員的知識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顧客關系,銀行雇員滿足客戶需求的能力影響著銀行的形象。

本研究認為,銀行的形象反映其客戶對于銀行如何與客戶交往以及如何管理客戶關系的總體認知。銀行形象是在銀行與公司互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的。

5 啟示

本研究中受訪的銀行經理意識到中小企業所感知到的銀行形象就是資本的提供者,他們試圖去改變客戶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式。因為大部分的中小企業都習慣于與銀行形成一種個人的和面對面的關系,因此為了改變銀行僅僅作為資本提供者的形象,銀行必須致力于為其客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并且與中小企業形成緊密的個人關系。鑒于此,銀行雇員的個人行為就變得尤為重要了,主要包括個人的知識和能力。Balmer和Stotvig(1997)指出,經理,尤其是直接與客戶交往的經理,必須具備滿足客戶期望的技能、經驗和個性。而且,只有這樣,才能使顧客形成一個積極的銀行形象。因此,銀行要與其客戶建立一種有意義的關系并且創造出一種積極的形象就必須為其經理提供技術方面的支持和充分的激勵,并且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培訓來提高他們知識和能力的水平以至于他們能更好的服務于銀行的客戶。關系營銷策略的采用能增強客戶對于銀行的積極感受。這種方法不僅會導致更積極的銀行形象,同時也會導致良好口碑的廣告效應和更為積極的聲譽。

銀行可以從與顧客交流他的意圖和解釋他們以某種方式行為的原因中受益。中小企業對銀行越了解,銀行就越容易與其中小企業客戶建立緊密的和個人的關系。中小企業如果希望與銀行建立更為緊密的關系,也需要更多的與銀行進行溝通。中小企業給銀行提供的信息越充分,銀行越能夠更好的滿足他們的特殊需求。因此,這樣一種緊密的、長期持續的關系需要雙方的充分參與。而且,這種關系對于雙方都是有益的。

參考文獻:

[1]Berry,L.L.(1995),“Relationship marketing of services—growing interest,emerging perspectives”,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Vol. 23 No. 4,pp. 236-45.

[2]Gronroos,C. (1998), “Marketing services: the case of a missing product”,Journal of Business & Industrial Marketing,Vol. 13 No. 4/5,pp. 322-38.

[3]Madill,J.J.,Haines Jr,G.H. and Riding,A.L. (2007), “Managing customer relationships: account manager turnover and effective account management”,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Vol. 36,pp.241-8.

[4]O’Donnell,A.,Durkin,M.G. and McCartan-Quinn,D.(2002),“Corporate banking in the UK: personal vs remote intera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Vol.20 No. 6, pp. 73-84.

[5]劉益,曹英.關系穩定性與零售商感知的機會主義行為——直接影響與供應商承諾的間接影響[J].管理學報.2006年01期.

[6]王曉玉,晁鋼令.中國市場上私人關系對企業間關系的影響——基于企業間核心關系變量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7年01期.

[7]莊貴軍,李珂,崔曉明.關系營銷導向與跨組織人際關系對企業關系型渠道治理的影響[J].管理世界.2008年07期.

[8]莊貴軍,周筱蓮,徐文.關系營銷導向:量表的重新設計與檢驗[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年09期.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是政府權威、公信力和執行力的重要保障。公共危機管理對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根據政府控制危機的能力呈現出完全相反的趨勢。為保證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能夠有效塑造良好的形象,政府必須擁有并充分協調和發揮六大機制,即完善的法律體系機制、有效的預警機制、優秀的危機管理人員機制、明確的權責體系機制、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機制和良好的溝通傳播機制。

關鍵詞:公共危機;政府;輿論形象

目前,我國處在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社會轉型進一步加劇,各種公共危機不斷浮現。政府作為公權掌握者和行使者,代表了社會最廣泛的利益,其恰當處理公共危機的能力,與社會大眾的利益休戚相關。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對政府公共危機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其能夠使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顯示出權威性和公信力,以確保相關政策的執行力。然而成功的政府輿論形象塑造并非易事,為此需要了解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理論及在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塑造存在的問題,以期發現應對之策。

一、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理論

1.政府輿論形象

“政府輿論形象”的概念在我國目前并沒有形成共識。彭偉步指出:“政府形象是指國家各種公共行政管理活動所引起公眾的思想或感情活動的具體形態或姿態”[1]。胡寧生將其理解為:“政府通過自己的行為與活動,在公眾中建立起來的有關政府實在的某種主觀印象”[2]。張恩韶解釋其為“政府形象塑造一般借助各種傳播渠道和方式及全體公務人員實際工作表現,把形象目標直接呈現給大眾。它是政府形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形成良好政府形象的關鍵因素”[3]。關于政府輿論形象的論述很多,但有兩個要素不可或缺,一是政府自身的行為模式,二是社會對政府行為模式的認知及評價。故政府輿論形象是指:社會大眾以政府行為模式為出發點,根據自身已有觀念對政府行為模式做出價值判斷,最終形成的一種相對穩定的對政府的認知總和。

2.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理論

關于政府輿論形象塑造最常見的理論有兩個:

(1)形象修復理論。形象修復理論源于美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學者伯奈特把修辭學與傳播學研究綜合起來提出形象修復理論,并應用于電視政治傳播中,他把電視政治中的辯護型語言解釋為應用形象修復策略以應對攻擊。形象修復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大戰略即否認、逃避責任、減少侵犯性、修正行為和自覺承擔責任等”[4]。其為政府身處公共危機之中,針對不同的情況提出了相應的策略。只要政府對危機研判正確且策略運用得當,就會使自身形象得到改善。但此理論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后發機制,只有在政府輿論形象可能或者已經受到損傷時,才著手修復,在政府應對公共危機中顯得過于被動,主動性不足。

(2)傳播溝通理論。傳播溝通理論指政府通過媒體發布政府信息并了解大眾訴求,強化與社會互通信息,增進互信,進而塑造自身形象。良好的傳播溝通是政府在公共危機發生時與社會互動的最佳途徑,首先可以向社會通報相關情況,其次可以傾聽社會對于公共危機的看法,最后可以借此與社會合作來化解公共危機,為政府贏得負責、民主的輿論形象。該理論注重危機管理過程中政府的行為,尤其強調通過信息的合理披露與恰當溝通,獲得社會的理解與支持。

綜上,形象修復理論強調危機后,政府形象修復,而傳播溝通理論則關注公共危機管理過程中,政府與社會的溝通,以便使自身形象不會貶損??梢?,將兩者綜合起來,才會使公共危機管理中的政府輿論形象塑造變得相對完整,再加上前期的公共危機預警機制,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就應當存在于危機預警階段、危機管理階段、危機善后階段的全程之中。

二、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塑造存在的問題

我國正值社會轉型期,很多公共危機不曾遇到,客觀上給政府管理危機提出了挑戰。根據我國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中的行為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或問題對政府輿論形象造成負面影響:

1.預警機制不完善,法律體系不健全

改革開放幾十年,我國從農業社會迅速發展為工業社會。其發展歷程較發達國家而言,縮短很多,這就使得政府缺乏危機處理經驗;同時,社會高度復雜化,使得政府一時難以具有解決所有公共危機的能力,也就很難實現預警,進一步造成了預警機構不健全,相關專業人員匱乏,而對于已有的危機預案,因缺乏專業人員和多變的社會環境往往難以落實。這就導致在一些公共危機面前,政府反應遲緩,應對乏力。

公共危機發生時,法律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其成為預測政府、社會及群眾行為的關鍵工具。法律為政府處理危機提供了合法性和強制力,為政府落實政策提供了保障。同時也要求政府的人員按照法律程序處理危機。而我國目前在公共危機管理方面的法律建設十分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步伐,導致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缺乏統一行動規范,給政府輿論形象造成一定影響。

2.責任主體不明,監督落實乏力

公共危機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直接導致政府各個層級之間,各個部門之間權責不明、權責不一,對危機管理人員監督乏力。當危機出現時,經常出現推諉現象,導致事態不斷擴大;權責不明、權責不一則導致公共危機處理中難以確定責任人;監督的不到位則使危機管理出現很多后遺癥,例如,對自然災害導致的公共危機,救災款項監督不到位,使得腐敗不斷出現,讓政府輿論形象再次受損。

3.政府內部機構溝通不暢,政府與社會機構溝通不足

政府內部機構溝通不暢主要體現在,不同層級的政府之間溝通不足,同一層級的政府部門溝通不順。當公共危機發生時,政府對公共危機的認知和處理應該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但在公共危機發生之時,往往出現不同級別的政府、同一級別不同部門對同一事件的表態具有差異,甚至完全相反,使得消息混亂不堪;或者出現同一政府機構對同一事件前后說法矛盾,往往自食其言。這些不當行為極大地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根據過去發生的公共危機事件,政府在與社會溝通的時候,都一定程度上存在下列問題:政府不愿意主動發布危機信息,不愿意回應社會關注,甚至個別情況下將社會的關切視為對立行為,不愿進一步與社會交流以便形成共識,導致政府與社會關系的緊張,使政府輿論形象趨向負面化。

三、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塑造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

結合上述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理論及我國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時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確保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能夠塑造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

1.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優化完善法律體系

我國雖然進入工業社會的時期不長,缺乏應對相關危機的經驗積累,但可以根據現實需要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有效經驗,進而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相應的公共危機處理機構和預警機制。同時,加強公共危機管理專業人員的培養。一方面,培養特定領域公共危機管理的專家團隊;另一方面,在政府部門人員入職教育中,加入公共危機管理相關課程,有意培養危機意識。

在我國現有法律體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起到了應對公共危機基本法的作用,其與在個別特定領域的立法構成了體系,如《反國家分裂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等。然而我們應對公共危機的法律體系還需改進,還不完善。為此,首先要優化現有法律之間的協調性;其次要在經常出現公共危機的領域加大專門立法力度,比如就網絡群體事件進行專門立法。力爭做到每一領域公共危機事件的處理都有法可依,進而增加政府管控危機的法律依據,保障人民的合法權益。

2.優化政府溝通機制,明晰政府主體責任

政府間有效的溝通是政府主體間保持一致性的關鍵,是政府各個層級、各個部門就同一問題取得共識的重要路徑、也是保證政令暢通和強大執行力的前提條件。有效的政府間溝通在公共危機發生之時顯得尤為重要,而政府有效的溝通是建立在政府主體責任明確,指揮——服從鏈明晰,權力責任一致的前提下的。為此就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政府繼續推進簡政放權,使得政府架構扁平化,便于信息流的暢通;第二,政府進一步無縫隙化,重視不同部門間權責劃分的銜接,使得各個政府主體的權責明確化且無斷裂;第三,嚴格政府內部監督,落實問責制度,在公共危機特殊時空條件下,監督問責機制應當是全程的、可行的,具體的、強有力的。

3.落實政府信息公開,強化輿論引導能力

200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頒布,并于2008年5月1日起實施。其為公民及時了解政府信息賦予了具體的法律權利,同時也為政府及時發布相關信息規定了義務。在公共危機中,政府及時有效的公開信息具有巨大的正面效應:第一,能夠保證公民的知情權,同時彰顯政府透明性;第二,能夠最大限度擠壓不利的流言、謠言,減少社會恐慌;第三,及時準確的信息發布,為社會力量有效參與危機處理提供了可靠的判斷依據。

與此同時,隨著新媒體的不斷壯大,公共危機發生之時,除了政府的信息發布,還有大量的個人及社會組織在發布信息。這就要求政府強化輿論引導能力:加大宣傳創新;廣泛采用社會喜聞樂見的新媒介;注意引導社會媒介樹立實事求是、大局觀念、人文主義、是非明晰的信息發布原則,并完善相關的激勵處罰機制。

四、總 結

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涉及整個危機管理過程。完善的法律體系,有效的預警機制,優秀的危機處理人員,嚴格的權責體系,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良好的溝通傳播機制,都是塑造政府在危機管理中良好輿論形象不可或缺的要素。但需要強調的是,雖然公共危機的有效處理對政府輿論形象的塑造不可忽視,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良好的政府輿論形象塑造,主要力度還要放在日常的政府行為模式塑造上,確保責任型政府、服務型政府、法治型政府輿論形象在非危機狀態下便能在社會中得到確立,才能使政府在公共危機管理中具有更大的權威和公信力以及執行力,才能確保在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輿論形象塑造的成功。

參考文獻:

[1] 彭偉步.信息時代政府形象傳播[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2] 胡寧生.中國政府形象戰略[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

[3] 張恩韶.網絡輿論危機下的當代政府形象塑造[D].復旦大學,2011.

[4] 任高麗.公共危機管理中政府形象塑造研究[D].廣州大學,2009.

[責任編輯:傳馨]

教師形象管理論文范文第6篇

在中國, 形象設計行業是一個蓬勃發展的新興行業, 是指對個人的整體的形象如發型、化妝、服裝搭配等進行全面的整體設計。隨著社會經濟、政治、文化迅速發展, 人物形象設計行業在中國也將有著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社會需要大量的形象設計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 高職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將“形象設計”納入了設計教育的范疇,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已經作為綜合性的學科在國內各高職院校開設, 據統計2013年已有110所高職院校開設此專業。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研究有利于加快專業建設的步伐, 加快該專業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滲透的進程, 拓展高職院校的持續性發展。

1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現狀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于2006年開設, 至今已經有4屆畢業生, 在校生人數206人。該學院的教師隊伍由以下組成:校內專職教師、校內兼職教師、校外企業兼職教師。據調查, 校內專職教師3人, 校內兼職教師5人, 企業兼職教師21人。具體教師培訓如下:

由調查表格看來,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在校內外培訓機會較少, 社會頂崗實習機會也不夠, 對社會服務工作也較少, 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的校內外教師比例失衡, 由于人物形象設計這個專業的特殊性, 校內專職教師人數少, 為了壯大師資隊伍, 通過深度校企合作的模式從行業企業聘請校外兼職教師, 外聘教師人數較多。

2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

2.1 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有別于普通高校教師

教高[2006]16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明確規定:“要注重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 改革人事分配的管理制度, 加強專兼職結合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2007年《高技能人才培養體質建設“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雙師”結構為主要目標, 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

2008年, 高職教育國家級教學團隊評審突破了要求教師具備“雙師型”的人數局限, 對整個教學團隊提出了“雙師結構”要求。

從高教文件來看, 高職教師“雙師型”隊伍的要求在不斷提高, 反映了高職教師的培養的思路和發展的重點在變遷。

2.2 加強“訂單式”校企合作企業對校內專職教師的“雙師型”定向培養

在高職教育的研究中, 教師的專業培養也需要“訂單式”, 這里特別針對校內專業教師。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校企合作二級學院有計劃地制定“訂單式”教師培訓, 利用寒暑假和其他假期深入企業獲得實踐能力的鍛煉和提升, 教師將到美容院生活美療館與企業一線的美容院店長、前臺顧問、美導營銷、美容導師、形象設計導師一起對人物形象設計、美容美體、美發造型等項目進行調研。從中積累知識與經驗, 把“訂單式”培養結果作為項目, 如第一階段訂單培養的是美容導師, 第二階段訂單培養的是前臺顧問。讓校內專業教師帶著教學中的疑問和難題走向形象設計行業的一線, 有針對性了解最新的技術信息, 向相關的技術人員請教, 最后通過職業資格考試獲得高級以上的證書, 促進教師向“雙師型”人才轉變。

2.3 加強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學術專業帶頭人”和“企業專業帶頭人”的培養

高職院校專業帶頭人包括“學術專業帶頭人”和“企業專業帶頭人”。“學術專業帶頭人”是校內教授擔任, 主要負責本專業的教學改革、國內外研修、科研課題等;“企業專業帶頭人”來自深度合作的企業高層領導, 主要負責人才培養方面的學生和對青年教師的社會實踐等。

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為例, 該專業有兩個專業帶頭人, 校內“學術專業帶頭人”在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和核心, 主要負責教學研究改革工作、本專業的科研課題申報、本專業質量工程工作, 每年帶領青年專業教師1、2名, 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程研究上進行深度指導;“企業專業帶頭人”主要負責相關企業指導教師隊伍建設項目實施, 教師下企業“訂單式”培訓, 技能大賽、社會服務等團隊工作。

2.4 企業兼職教師的規范化管理建設

在教師隊伍中, 企業兼職教師人員流動性最大, 所以建立“企業兼職教師制度”, 在一批穩定的企業兼職教師中選出優秀人員進行津貼補助是勢在必行的。這樣的機制激勵了企業兼職教師的工作, 認可了他們的教學質量, 同時穩定了教師資源。

2.5 教師專業團隊合作成立

高職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重要特征是“雙師型”教學團隊素質培養, 而以團隊的形式運用“學習共同體”來培養效果會更加顯著, 學習共同體更像一個系統的學習環境, 其中的成員包括校內專職教師、校內兼職教師、企業兼職專家等, 甚至還可以將學生團體加入其中。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師就在這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的組織, 由專業教師、企業兼職教師、實訓管理員等組成了“形象設計團隊”, 在校企合作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協助下在學院內開設了“學院美容美療館”。其中的相關業務有美容、美體、化妝、美甲等。“形象設計團隊”在這個半虛擬教學任務下完成了教師校內的頂崗實習工作, 并完成對學生的實踐課程指導工作。在這樣的“團隊任務”中, 每個教師在專業態度、能力和知識的方面得到了很好的推進和發展, 對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都是一個很好的提升。

3 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發展的策略

3.1 校企合作的企業層面

校企合作的企業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必須有深刻認識, 只有教師隊伍壯大, 教學質量保證, 企業才能從中直接受益, 獲得優秀的畢業生和人才, 創造更多的價值和財富。所以, 校企合作企業提供教師“訂單式”師資培訓場所、企業培訓師資的機會等。要積極鼓勵推動專職教師、兼職教師參加市級、省級、國家級甚至國際級技能大賽, 創建國際平臺, 提高教師隊伍知名度, 同時對企業的知名度也進行了很好的提高。

3.2 學院層面

高職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和硬件環境對自己的教師隊伍進行不同程度的教育模式。有專家指導模式, 即聘請國內形象設計專家或技術人員, 讓教師跟隨名師學習或利用假期直接擔任其助手, 在工作中學習提高教師的知識和技術的形式;團隊互學模式, 教師組成團隊, 進行教學工作, 相互學習, 即能隨時接受教育同時又能實行教育, 也能有利于增強學院的凝聚力,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科研課題研究模式, 激勵教師團隊進行科研研究和項目開發, 通過教師團隊的交流研究, 促進形象設計專業的專業發展, 同時能提高社會對此行業的認可程度, 從而提高專業的影響力, 提高學院的社會知名度。

3.3 個人層面

首先形象設計專業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專業認識, 通過自身的專業行為, 將自己變為發展的主人, 超越自我, 實現形象設計專業的發展。

4 結語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是一門新興的學科, 同時它又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并蓬勃發展, 社會人才的需求量越來越多, 所以開設此專業的高等職業學院也在增加, 教師隊伍建設勢在必行。校企合作產、學、研是高職院校專業建設的重要模式, 學院和企業共同合作進行教師隊伍建設, 豐富教師隊伍成員、聘請大量高技能專業人士、提高教師隊伍質量、“訂單式”培養有團隊意識的教師隊伍, 讓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師隊伍成為校企合作模式下“雙師型”結構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

摘要:在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中, 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是一個新興學科, 一個特色專業教學的建設離不開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 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加快了專業建設的步伐, 拓寬了該專業高等教育的教學領域, 加快了該專業高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滲透的進程, 拓展了高職院校的持續性發展。

關鍵詞: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師隊伍,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

參考文獻

[1] 李揚.高職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研究[G].上海師范大學, 2011.

[2] 劉宗紅.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培養途徑探索[A].市場周刊:理論研究, 2012.

[3] 郗宏偉, 郭敬會.淺議高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J].中國科技信息, 2008.

上一篇:合同責任試析論文范文下一篇:城市園林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