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

2023-09-24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1篇

如今,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工作也越來越不好找,就業不容易,自主創業更難。年輕、文化程度高、對新生事物敏感,這是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勢,但其心態浮躁、急功近利、缺乏市場經驗等致命的弱點也制約著大學生的自主創業。大學生要自主創業,一定要明白:創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腳踏實地才能成功。

短暫創業路

“我希望年輕的大學畢業生在即將飛翔的青春歲月里,不要像我一樣留下永遠的傷痛。”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受創的張耀天,講述自己的創業遭遇時,顯得有些沉重。去年,大學畢業的張耀天和幾個同學決定自主創業。經過市場分析,他們認為鄭州的家政服務行業利潤空間大,就開公司代理上海某環??萍加邢薰句N售的“木質油精”,用于家具、石材、皮革和汽車的保養,他們接受了上海方面的建議,做起了上海公司的“二級代理”。

但是,上海公司并沒有兌現當初的承諾,廣告、人力支持、員工培訓等都不到位。張耀天還發現,他們用現金進的10萬元的產品,足夠整個鄭州市地板保養使用兩年。隨后,張還發現自己擁有的“授權期限”僅有5個月。他和伙伴們想盡辦法卻收效甚微。合作伙伴看不到光明,先后離去。內憂外患中,張耀天的創業夢破滅了。創業為何這樣難

記者從鄭州市工商局了解到,1999年鄭州市應屆大學畢業生是5萬余人,注冊的公司只有2家。如今六年了,大學生注冊的公司只有50家,與30萬人的畢業生大軍相比簡直是鳳毛麟角。

“大學生創業難在資金少,對市場把握不準。”鄭州大學的應屆大學生林軍這樣說。的確,應試教育下,中國大學生出了高中進大學,學校只是在大學畢業前突擊就業培訓,不過是臨“急”抱佛腳,指導一些應聘技巧等,大學生缺少自主創業的基礎,很少會想到自主創業。

國內第一本大學生創業專著《大學生創業》主編汪歙萍認為,當前,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不夠,即使開設創業教育,也不全面、不系統。

相對于歐美比較成熟的市場環境,中國的創業者肩上的負荷更重。整個社會處于轉型期,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還不完善,律師事務所在轉型改造,會計事務所在進行制度性的建設,融資和金融環境處在調整階段,讓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面對這么復雜的社會問題,很不現實。

創業要有充分準備

“眼高手低,紙上談兵,是一些大學生創業者的典型特點,由于經驗、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從職業角度整合資源,大學生在創業中屢屢碰壁。”鄭州輕工業學院學生處處長胡恩立認為,好高騖遠、資金渠道不暢通、缺乏財務稅法和市場經濟等相關知識及經驗是學生創業的“軟肋”。

鄭州某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韓老師認為,要想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學校應該在大學課堂上開設創業課,對大學生進行創業培訓,加強創業訓練。例如,要對個人的創業條件進行分析,準確定位,是“給別人打工”,還是定位在“給自己打工”。同時看自己是否具備未來的老板氣質和心理素質,比如承擔風險的能力、創新的能力、決策的能力和領導能力。還要做好市場調查和分析,準確掌握市場信息,做好市場預測,建立經營思路,設計市場進入策略,對經營項目的投資、籌資、成本、收益等作出可信的測算,學會常用的財務管理知識。

“一般來說,大學一年級時,年輕人就應接受職業價值觀方面的教育,開始了解自己的興趣、特長和專業背景,為今后選擇創業、確定職業目標奠定基礎。”韓老師介紹,大

二、大三的學生應通過參加社會實踐和實習活動,對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發展前景深入了解,根據實踐中自我適應程度的反饋信息,反思和調整自己的職業取向,初步確定與自己能力相吻合的職業選擇。如果選擇的職業需要更高一級的學位,那么就應當確定讀研;大四的時候就要確定自己的就業或創業目標,作出職業生涯規劃,并開始付諸實施。

大學生創業渴望社會關注

從就業政策上來講,國家對大學生自主創業還是很支持的,目前主要以減免一些行政費用為主,比如,國家工商總局規定,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的,1年內免交5種行政費用。其實,學生剛進入一個行業,更需要有關的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專家給予指導,比如行業協會可以指導學生需要辦哪些手續;進入了這個行業后,還需要業務上的指導,但是,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指導專家。

“大學生創業最好能夠將自己所學專業與創業項目相結合。”韓老師提醒大學生,優惠政策有了,還要選對行業。很多大學生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的行業在市場上已經飽和了,其實隨著社會需求的細分,同樣的專業也許能發掘出不同的創業內容。大學生要善于觀察,或者還可以在正式創業前先小數額進行一些投資,甚至進入別人的企業“臥底打工”,取得直接經驗,少走彎路。

韓老師認為,大學生在創業初期一定要了解市場,踏踏實實做好市場調研,不能進行理想化推理。“服務領域最具創業潛力,投資額又不大。”韓老師建議創業的大學生可參考以下四類行業。

一、創意服務類:以創意想象、執行為主要內容的職業,在工作時間等具體問題上彈性較大,比較適合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包括自由撰稿、翻譯、電腦制作、服裝造型設計等。

二、專業咨詢類:以提供專業意見,并以口才、溝通能力取勝的行業,在各家企業兼職或成立工作室的可行性也極高,包括旅游資訊服務、心理咨詢、專業講師、美體美容咨詢顧問等。

三、幼教看護類:包括兒童教養與老人看護,不過通常需要相關證照。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 大學生 就業與創業 指導教育

在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持續深化的新形勢下,培養大學生的就業和創業能力已經成為重要的教育目標,得到了越來越多高職院校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能力的提升。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與培訓,已經將職業教育上升到戰略層面,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在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方面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新,使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能夠符合形勢發展需要,既要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也要在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綜合化人才方面取得突破。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加強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對于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至關重要,職業教育的最重要目標就是促進學生就業,在“雙創”背景下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這就需要大力推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創新,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也要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因而一定要在指導教育方面下功夫;另一方面,加強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特別是由于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既要開展思想教育,也要開展理論教育,更要開展實踐教育,因而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制約因素

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方面,雖然已經給予了一定的重視,但仍然存在很多制約因素,導致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需要進行改革和創新。深入分析當前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存在的制約因素,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

1.存在觀念制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是高職院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新形勢下,更要給予重視。但當前有很多高職院校在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觀念方面仍然缺乏創新,導致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不能很好的開展。比如一些高職院校認為職業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充分就業,因而不重視創業教育,甚至認為高職院校學生不具備創業能力,開展創業教育并不符合職業院校的辦學目標等等。由于這些觀念的存在,很多高職院校盡管也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但更多的是就業教育,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內容與模式,創業指導教育的缺失更導致學生缺乏創業意識、創業激發和創業精神,畢業后能找到工作成為大多數高職院校學生的目標,這與我國大力實施的“雙創”不相適應。

2.存在環境制約。良好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環境,對于促進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至關重要,但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打造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環境方面相對比較薄弱,同樣會制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深入開展。文化具有重要的引導性作用,盡管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過程中,運用了很多方法,而且也發揮了方方面面的力量,但由于沒有創造就業與創業文化體系,導致高職院校的就業與創業文化出現缺失,必然會制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持續性以及指引性,這其中至關重要的就是很多高職院校沒有將就業與創業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缺乏對就業與創業的宣傳和引導,就業與創業教育過于形式化,同樣會制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開展。

3.存在機制制約。健全和完善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工作機制,能夠使這項工作步入規范化的軌道,但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在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機制建設方面還不夠全面,必然會制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開展。比如個別高職院校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工作基本上都是通過課堂教學的形式進行,由于缺乏同就業與創業實踐的有效結合,這種灌輸式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不可能實現既定的目標,因而應當建立更科學的機制。還有一些高職院校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缺乏與時俱進,無論是教育內容還是教育形式,有的甚至已經是10年前的模式,不適應新形勢下對高職院校大學生能力、素質以及方方面的要求。

三、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創新路徑

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存在的制約因素,高職院校應當運用創新思維,把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放在戰略高度進行研究和探索,從高職教育的目標和任務出發,將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從解決問題出發,探索出一條符合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有效路徑。

1.改變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觀念。隨著黨和國家對職業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已經納入到“頂層設計”的層面,特別是在“雙創”的大背景下,必須把就業與創業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導向,只有這樣,才能使職業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高職院校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專業人才,在當前“雙創”的背景下,促進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工作已經得到了各個層面的重視,因而應當更有效的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高職院校在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過程中,應當不斷創新觀念,將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作為高職院校的辦學目標之一,發揮方方面面的積極作用,共同開展這項工作。要將就業指導教育與創業指導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目標,進行分類指導教育。

2.營造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環境。要把打造就業與創業環境作為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重要舉措,將就業與創業文化納入到校園文化體系當中,加大就業與創業的宣傳和引導,使大學生持續接受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切實發揮就業與創業文化的引導性作用。高職院校除了要開展好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課教學工作之外,還要切實加強就業與創業指導文化建設,積極營造濃厚的就業與創業氛圍,比如可以多開展一些就業與創業輔導報告會,讓學生接受洗禮;再比如還可以多開展一些就業與創業方面的演講比賽、職業技能大賽等等,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精神。通過營造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環境,可以極大的培養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意識,更能夠使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更深入的開展,因而應當在這方面下功夫,以期取得更好的效果。

3.完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機制。職業院校在開展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過程中,要把健全和完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機制作為重要措施,形成科學的運行機制,努力提高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規范化與系統性。要大力加強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制度建設,對于常規性工作應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明確工作流程,強化考核機制建設;對于通過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突破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工作模式,也要建立長效機制,并不斷豐富和發展,形成科學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制度。要適應形勢發展需要,不斷創新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工作內容和形式,比如應當將“通識教育”作為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重要方法,著力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而使自身的就業與創業能力得到拓展。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同時也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高職院校應當進一步提高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的資源整合與投入力度,改變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觀念,營造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環境,完善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機制,強化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功能,使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能夠發揮更大作用。

參考文獻:

[1]盧雅斯.探討如何更好開展高職院校就業創業指導工作[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04):1-6.

[2]蒲娜.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的現狀及其優化舉措[J].西部素質教育,2017,3(02):97+99.

[3]侯靜.高職院校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創業指導課教學內容探究[J].學園,2016,(02):158-159.

作者簡介:白玲(1984.05—)女。遼寧海城。助理研究員。大學本科。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創業,大學生征兵。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3篇

[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問題;就業創業能力

國際勞工組織對就業能力的定義為:使勞動者有能力獲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取得進步并應對變化,在想要更換工作或被解雇時獲得新的工作,以及在不同生涯階段均可成功就業的知識、技能和素養。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包括求職期望、學習成績與知識掌握程度、基礎能力、實踐實操能力、道德品質與職業態度和創新創業能力。其中,求職期望包括就業地域選擇、對就業單位的類型要求、就業意向和期望的薪資福利待遇等;學習成績與知識掌握程度包括專業知識、通識知識和外語能力等;基礎能力包括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書寫與表達能力和情商等;實踐實操能力主要表現為專業技能和動手實踐能力;道德品質與職業態度包括職業道德、求職動機和求職態度等;創新創業能力包括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能力等。

一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現狀分析

隨著高校擴招,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進入大眾教育,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都創歷史新高。2013-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為699萬人、727萬人、749萬人、765萬人、795萬人。2018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20萬人,較2001年增長了706萬人,較2010年增長了160萬人。而2013-2017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分別為91.4%、92.1%、91.7%、91.6%和91.9%,對應的失業率分別為8.6%、7.9%、8.3%、8.4%和8.1%。然而,2013-2017年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4.05%、4.09%、4.05%、4.02%和3.90%。通過比較,發現2013-2017屆大學生失業率均大幅高于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大致高出4個百分點。以上數據說明,大學畢業生失業率較高,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

然而,許多城市和地區卻存在“用工荒”現象。不少行業企業開出優厚條件招募員工,卻找不到合適的員工。全國各地展開搶人大戰,但是一些中西部地區卻仍搶不到足夠的人才來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因此,大學生就業問題表現為大學生就業難和“用工荒”的矛盾和困境,從經濟學角度可以解釋為大學生勞動力市場存在有效供給不足。

二 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實證解析

之所以會存在大學生就業難和“用工荒”的困境,是因為高校培養的大學生不能適應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需要,所培養的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為無效供給。因此,可以從高校和大學生層面解析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

(一)高校教育體制與育人模式落后

高等教育擴招以來,各大高校競相追求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在瘋狂擴招的同時高校的軟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卻不足以滿足大學生學習成才的需要。不少高校辦學理念和育人思維固化,跟不上經濟社會時代的發展,導致培養的大學生就業能力低下,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輕教學”現象,教師對教學沒有積極性,采用灌輸式填鴨式教學,并未啟發學生去獨立思考,導致課堂教學質量低。而且教師所授知識陳舊,教材跟不上學科發展的步伐,對學科前沿的介紹和教授少之又少,導致大學生不了解學科的前沿發展,所學知識和所掌握的技能落后,不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不能為用人單位所用。高校也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現象,對專業實習實踐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輕投入甚至是不投入,導致大學生實踐操作能力薄弱,而實踐操作能力卻是對大學生求職就業幫助最大的能力。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不到位

長期的應試教育致使大多數學生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對未來的就業方向一無所知,因此在填報高考志愿時瞎填亂報。大學生在校期間仍是處于迷茫狀態,而高校對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質量堪憂,甚至是流于形式。一方面是高校和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課和就業指導課的重視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沒有連貫,時間間隔過長,并未貫穿整個大學生涯,導致效果不好。另外大學生認為這些課程毫無用處,逃課現象比較嚴重,真正認真聽課學習的學生寥寥無幾。另一方面是教授這些課程的師資水平較弱,大部分由輔導員擔任,沒有對師資力量進行專業培訓,并讓教師取得相應資格證書。由于大學生對自身認識不足,興趣不明,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方向迷?;靵y,導致學習動力不足,學業無目的無計劃,不能為求職就業做好準備。而且在求職就業過程中,大學生在求職信息獲取、簡歷制作、求職禮儀和筆試面試等方面缺少相應的指導,致使求職成功率降低。

(三)創新精神不足,創業意識薄弱

黨和國家領導人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和政府也出臺了政策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臺。在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戰略是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長久之計。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的主力,不僅能解決自身就業問題,而且能帶動他人就業,緩解社會就業壓力。然而,許多大學生安于象牙塔的現狀,創新精神不足,創業意識薄弱,墨守成規,缺乏創業和敢闖敢拼的勇氣和毅力。而正在創新創業的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其創新創業能力不足,創業成功者不多。雖然各大高校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但是課程質量堪憂。許多任課教師是完成學業后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缺乏創新創業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科研成果轉換困難,不切實際。而且,大學生以應付的心態對待創新創業課程。結果,創新創業教育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與能力。

(四)大學生就業能力存在的問題

1 求職期望過高,不切實際

在就業地域選擇上,大學生偏愛東部沿海發達城市,而中西部地區則對大學生的吸引力較弱。在同一省域,大學生也不愿意去比較落后欠發達的城市工作。例如,龍巖學院畢業生在福建省內就業地域選擇上偏愛福州、廈門、泉州、漳州、莆田這些發達城市,而不愿去龍巖、三明、南平、寧德這些欠發達城市。

對就業單位類型的要求方面,畢業生偏愛國有企業、三資企業、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然而,私營企業才是吸納畢業生的最主要力量。例如,通過統計龍巖學院2013-2017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其他企業(私企)吸納的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比例分別52.19%、53.76%、64.17%、59.76%和66.43%;國有企業和三資企業吸納的畢業生占畢業生總數比例分別17.25%、0.99%、6.21%、4.29%和4.8%。

在期望月薪方面,大學生對薪資待遇要求較高,普遍高于全國和當地省平均工資水平。例如,通過對龍巖學院2019屆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畢業生期望月薪4000-5000元的比例為41.4%,5000-6000元的比例為25.12%,3000-4000元的比例為16.74%,3000元以內的比例為0。然而,2017年全國按行業分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才為45761元,平均月薪為3813元;2017年福建省按行業分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才為48830元,平均月薪為4069元。

2 學習成績差和知識掌握程度不高

受各方面因素影響,大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和熱情,認真學習的人寥寥無幾,而整天玩游戲、追劇的人比比皆是。最終導致期末掛科現象普遍,對專業知識只是片面的了解,沒有進行系統學習與總結,專業知識不扎實。大學生普遍不喜歡閱讀,對專業知識以外的知識普遍缺少認識,甚至連基本常識都缺乏。在對外語的掌握方面,大學生往往只為了應付考試,并未鍛煉聽說讀寫能力,真正掌握外語。但是就業卻是對綜合知識的要求,用人單位需要的是有足夠知識,勝任工作中各種挑戰的人才。

3 基礎能力不強

實際工作對人才的要求不限于知識和成績,往往是個人綜合素質能力的體現。于是,要求大學生在校期間要有計劃有目的地鍛煉諸如組織能力、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書寫與表達能力和情商等。但是,大學生在求職前對基礎能力的認識不充分,認為這些能力是虛無縹緲的存在,對未來的求職就業沒有幫助。因此,大學生并未有意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去培養鍛煉這些基礎能力,導致大學生普遍存在基礎能力不強的現象,制約自身求職就業與發展。

4 實踐實操能力欠缺

大學生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誤區,高校也缺少對大學生實踐實操能力的培養。結果導致大學生的實踐實操能力低下,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實踐實操能力低下成為影響大學生求職就業的關鍵因素之一。吳國舉、肖云等通過對重慶1618名大學生和272家用人單位的調查得出,大學畢業生實踐經驗與用人單位需求不一致。

5 個別學生職業態度不端正

用人單位要求員工不僅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還要有優良的道德品質和職業態度,希望自己的員工對單位忠誠,以集體利益為重,能為單位的發展奉獻青春與力量。然而,一些大學生利己主義盛行,只重個人發展和個人利益,枉顧集體利益,不重單位的發展,不能與單位共榮辱共進退共發展。不少大學生工作中容易情緒化,隨意辭職,甚至在用人單位花大量時間人力物力財力培養了大學生后卻立馬辭職跳槽,導致很多企業不愿意去培養人才,更愿意花大價錢去挖人才。

三 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建議和舉措

破解大學生就業難與“用工荒”的困境,解決大學生的就業問題,需要從大學生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側著手。通過高校、大學生自身和用人單位共同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培養出符合勞動力市場規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合格大學生。

(一)深化高校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高校作為大學生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方,承擔著培養合格大學生的任務。高校應創新辦學理念,推動組織制度、管理制度改革,做到以生為本,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正如陳寶生部長所說“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本質職能,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學的基礎地位、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前沿地位。”高校應著力推動學科專業水平建設,科學合理設置專業和培養方案,重視課堂教學,把課堂教學作為專業職稱晉升和績效分配的必備條件。教師要回歸教書育人的本位,做到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潛心立德樹人教書育人。高校要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理念,增加對專業實習實訓和課外活動實踐的投入,促進校企合作,聯合企事業單位共同培養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實操能力。

(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

高校應把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作為就業工作的重要環節。把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師資培養作為重點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聘請行業專家和精英到校為學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和就業指導服務。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就業指導應貫穿大學生涯的始終,對大一學生進行職業生涯喚醒,對大二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對大三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提升,對大四學生做好就業指導和跟蹤服務。

(三)做好教育引導,鼓勵創新創業

高校應該整合校內外資源,多渠道搭建創新創業平臺,鼓勵師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一是創新管理與制度,通過制度建設鼓勵師生投身于創新創業中。例如,教師指導學生取得創新創業成果,可以給予獎勵,可作為職稱晉升的條件。學生取得創新創業成果,可以免修部分課程,并進行獎勵。二是利用校內外資源,創建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通過基地建設,吸引創新創業團隊,實現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校企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轉化,促進高校與企事業單位聯合培養人才機制,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三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新創業活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高校應聘請優秀創新創業導師通過授課、講座、沙龍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培訓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意識,增強創新創業能力。

(四)大學生自身要努力提高就業能力

大學生應明確就業能力對自身求職就業和未來人生道路的重要性,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自身就業能力。大學生應正確認識自身的能力,設置合理的就業期望,不好高騖遠,主動到欠發達地區和基層就業;大學生應有明確的學業規劃,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擴大通識知識,并且積極投身于專業實習實訓和課外實踐活動,提高自身實踐實操能力、組織能力、溝通與協調能力等;大學生還應注重道德品質修養,養成正確的道德品質和職業態度。只有就業能力提高了,大學生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到合適的單位和職位,實行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Renique,Patel,&Mishra.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Committee report [EB/OL].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standards/relm/ilc/ilc88/com-humd.htm

[2]吳國舉,肖云.大學生就業困境分析與對策研究——基于對重慶1618名大學生和272家用人單位的調查[J].青年探索,2008(2).

[3]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OL] http://wemedia.ifeng.com/74884846/wemedia.shtml,2018-08-22.

[4]何仕.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的經濟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5]程瑋.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實證研究——基于全國64所高校的有效樣本分析[J].高教探索,2017 (7).

[6]謝芳.基于供給側改革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路徑探討[J].江蘇高教,2017(5).

[7]杜德省.大學生就業能力的現實考量與培養策略[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

[8]王永友,張學亮.大學生更高質量就業供給側改革的實踐邏輯[J].學校黨建與思政教育,2017(6).

[9]劉佳,許華偉.“供給側”改革視野下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J].繼續教育研究,2017(1).

(責任編輯: 王義祥)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4篇

來源 蓮山 課件 w w

w.5 Y k J.cOM公文 同志們:

今天這次會議,主要目的就是全面貫徹落實省委、市委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調動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動員各方面的力量,形成鼓勵、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良好環境和濃厚氛圍,全力推進我縣“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下面,結合*縣實際,我講三點意見。

一、要充分認識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的重要意義

實施“大學生村干部”計劃,是省委、市委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農村干部隊伍結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解決大學畢業生就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2005年以來,全市已連續三年招聘“大學生村干部”。今年,黨中央也將在全國范圍內啟動“選聘優秀高校畢業生到農村任職”工作??梢哉f,從中央到地方,“大學生村干部”工作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工作。特別是年前年后,省委、市委多次召開會議,把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作為今年的工作重點,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目前,我縣已基本實現了每村一名“大學生村干部”,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使這批優秀人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實踐證明,“大學生村干部”在農村留得住靠事業、用得上靠事業、干得好同樣靠事業。因此,必須大力鼓勵、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在農村創業。

第一,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是促進“大學生村干部”扎根農村的需要。目前,“大學生村干部”比較關注自己的出路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鼓勵“大學生村干部”繼續深造,考取本科、研究生,成為高層次人才;也鼓勵“大學生村干部”參加招聘考試,成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但通過考試走出去的畢竟是少數,絕大多數“大學生村干部”還是要留下來,繼續服務新農村建設。要想留得住他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實現由就業向創業轉變,以事業留人,靠事業增收,從而使“大學生村干部”扎根農村、奉獻農村、服務農村。

第二、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是深化“雙強”工程的需要。“大學生村干部”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支持和鼓勵他們率先創業致富,是深化“雙強”工程的有效舉措。“大學生村干部”思想解放,思維活躍,創新精神強,接受新事物快,發展潛力大,具有很多無可比擬的優勢,是促進農村發展的希望所在。通過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可以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干部”的智力優勢,創辦領辦一批致富項目。通過創業,“大學生村干部”才能積累資金支持群眾致富,才能學習技術引導群眾致富,才能積累經驗組織群眾致富,才能有實力、有底氣帶領群眾致富,最終成長為“雙強”型村干部,群眾才會更信服他們,他們才會更有號召力。

第三,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是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和國家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發展生產力,改變農村貧窮落后面貌。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就是要讓“大學生村干部”充分發揮自身聰明才智,利用各村的優勢產業發展致富項目,拉大農業產業鏈條,增加農業附加值,做足做強“農”字文章。同時,可以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將分散的農業生產整合起來,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更有利于發揮各村的現有資源優勢,吸引更多的人來農村投資興業,促使經濟發展上規模、上水平,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村發展。

各鄉鎮要切實提高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增強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作為實施“大學生村干部”計劃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來抓,不斷推動工作開展。

二、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

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沒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學習借鑒。如何讓“大學生村干部”有效發揮作用,在農村創業扎根,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從全省范圍內來看,鶴壁市“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搞的比較好,去年9月份,全省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工作座談會在鶴壁市召開,會議組織參觀了兩個創業典型,一個是淇縣“大學生村干部”趙梅均創辦的河南綠佳集團公司,企業總資產達到1.36億元,存欄奶牛2600頭;另一個是淇縣“大學生村干部”介同彬創辦的淇縣興和畜牧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固定資產7000萬元,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目前,我縣“大學生村干部”創辦領辦致富項目85個,參與人數僅占全縣“大學生村干部”總數的17%?,F有的“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項目,基本上是一種自發狀態下的創業,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在規模上,與先進地區相比、與周邊兄弟縣區相比,都有很大差距。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

一是部分鄉鎮黨委不重視。個別鄉鎮黨委沒有充分認識到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的重要性,對“大學生村干部”放任自流,不管不問,缺乏有效管理。甚至有個別鄉鎮黨委把“大學生村干部”作為鄉干部或包村干部來使用。這樣怎么能推進創業。對這樣的鄉鎮,要加大督查力度,發現一個、通報一個,并停發全鄉“大學生村干部”工資。

二是工作進展不平衡。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我們在年初就開始布置,但截止目前,全縣600多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項目只有85個。辛村鄉沒有“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項目,都里、善應、倫掌等鄉鎮只有一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這些鄉鎮必須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找準原因,采取措施,迎頭趕上。

三是推進措施不到位。很多鄉鎮沒有制定鼓勵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相應措施,在提供政策、資金、技術支持等方面,也只是嘴上說說,會上喊喊,沒有結合實際作出明確規定,在教育引導、營造氛圍上也只是擺擺架子,應付差事,不求深入,不求實效。

四是指導支持辦法不具體。對真正有創業意向或正在創業的“大學生村干部”,指導與支持辦法不具體,比如土地使用、辦證收費、關系協調等方面,面上說的多,具體措施落實的少,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縣委對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高度重視,針對工作實際,出臺了《關于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實施意見》,開展了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大學生村干部”活動,組建了創業服務團,將全縣涉農部門資金向“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傾斜,還專門設立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基金,支持鼓勵“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創業基金主要由縣農業銀行、縣農業發展銀行、縣農村信用聯社信貸資金組成,總數為2000萬元,縣農行、縣農發行各500萬元,縣農村信用聯社1000萬元。針對創業基金,縣委制定了專門的管理辦法,“大學生村干部”需要資金支持的,及時寫出借款申請,由“大學生村干部”管理辦公室核準后,轉交給相關銀行辦理。“大學生村干部”借款實行政府貼息制度,貼息額度為貸款利息的50%。同時,縣委決定“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還將享受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優惠政策??梢哉f,縣委、縣政府為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制定了非常優惠的政策,各鄉鎮黨委要廣泛宣傳給每一位“大學生村干部”,切實把握機會,推動工作開展。

首先,要教育“大學生村干部”強化創業意識。 “大學生村干部”到農村創業,缺少資金和技術,缺少基層工作經驗,確實有其自身的不足。但是,這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沒有資金可以尋求支持,沒有技術可以學習,沒有經驗可以摸索,怕的是“大學生村干部”缺乏奮斗意識,缺乏創業意識。鄉鎮的同志與“大學生村干部”接觸多,關系密切,一定要注意進行創業意識方面的教育培養,鼓勵他們樹立正確的目標,把全部的激情和智慧投入到創業中去。一定要把“大學生村干部”作為技術人才來開發,作為創業人才來塑造,作為新型農村干部來培養,引導他們眼睛往遠處看,腦筋往深處想,轉變觀念,樹立在農村同樣能創業、同樣能展示才能、同樣能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觀念,堅定他們在農村求發展、創大業的信心和決心。

其次,要制定扶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具體措施。一方面要從資金上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剛走出校門,沒有資金積累,靠自己來投資還不現實??h委設立了創業基金,各鄉鎮也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于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另一方面要從政策上支持。要積極協調工商、稅務、土地、電力等部門,在企業注冊登記、稅費減免、項目審批、土地使用等環節制定優惠政策,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上項目提供便捷的服務,創造寬松的環境。第三個方面要從技術上支持??h委已經成立了“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服務團”,協調科技、涉農等有關部門專家為“大學生村干部”選擇項目進行科學論證,為項目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幫助“大學生村干部”獲取先進的實用技術。各鄉鎮也要選派相關方面的科技專家、技術能手、業務人員,主動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服務。第四個方面,要從創業培訓上支持。要協調有關部門整合培訓資源,注重培養“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所必備的知識和能力,把市場經濟、農村實用技能、企業經營管理等知識作為創業培訓的主要內容,著力提高“大學生村干部”創業致富的綜合能力。

第三,要加強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指導。要積極引導“大學生村干部”圍繞自身的專業優勢選項目,圍繞任職村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選項目,圍繞市場需求選項目,結合實際,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同時,注意引導“大學生村干部”創新創業模式,降低創業風險。對于所學專業與創業項目對口、個人有一定創業經驗和資金積累的,要鼓勵自主創業;對于創業項目風險小、資金需求較大的,要支持股份合作、融資創業;對于缺少資金和技術,但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要聯系本地種養大戶積極幫助,實行帶動創業。對創業意識不強、辦法不多的“大學生村干部”,積極鼓勵組團創業,將所學專業知識捆綁起來,共同解決創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磊口鄉在這一方面給我們帶了個好頭,他們組建了“磊口鄉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協會”,成立了公司,發動全體“大學生村干部”入股,發展山坡養殖,共同創業,效果相當好。同時,鄉鎮黨委要采取針對性的指導措施,對“大學生村干部”多關心、多引導、多幫扶,可以考慮聯系協調本村的種養大戶,讓“大學生村干部”拿出資金入股,共同發展。通過參與創業、股份分紅,不但可以讓其切實感受到創業帶來的好處,還可以在實踐中鍛練提高創業能力,為下一步自主創業奠定基礎。

三、要加強“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的組織領導

在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方面,縣委制定了多項優惠政策,出臺了多種鼓勵措施,充分表明了對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的重視程度。各鄉鎮黨委也要根據縣委的統一安排部署,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制定工作方案,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我縣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由縣委組織部牽頭抓總。鄉鎮黨委書記作為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組織工作的副書記作為具體責任人,要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對“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領導。村黨支部書記要切實擔負起傳幫帶責任,積極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場地、水、電等基礎設施方面的支持,為“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提供良好的環境??h級領導干部已實行聯系“大學生村干部”工作制度,每位縣級領導都明確了聯系人。各鄉鎮也要迅速行動,建立健全鄉鎮領導班子成員聯系“大學生村干部”制度,班子成員至少聯系1名“大學生村干部”,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增強“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的信心和決心。同時,要把聯系的“大學生村干部”創業項目建成示范點,引導帶動其他“大學生村干部”創業致富。

二是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沒有積極性和主動性,就難以制定有效措施,難以發揮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指導者和推動者應有的作用。當前,個別鄉鎮沒有對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給予足夠重視,認為這些大學生到農村任職,不過是臨時找個工作,當成跳板,為將來考公務員、研究生、找到更好工作做準備,在農村留不下來。也有的認為這些剛剛走出校門的青年人,一沒資金二沒經驗,不可能干成什么大事。但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雖然有考走的“大學生村干部”,但留下來的畢竟是多數。雖然“大學生村干部”沒有資金和經驗,但他們視野開闊、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動手能力強,只要引導得當,就一定可以在農村這個廣闊舞臺上干出一番事業,闖出一片天地。同時,正是因為“大學生村干部”沒有資金和經驗,才更需要各級黨組織的幫助和支持。我縣柏莊鎮“大學生村干部”鄭宇雷,2006年創辦養豬場,當年就遭遇到了經營困難,正是由于柏莊鎮黨委及時進行幫扶,協調其申請了4萬元貸款,才渡過難關。目前,豬場存欄350頭,年出欄750頭,年獲利近40萬元。從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出,增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多么關鍵。為此,各鄉鎮一定要提高認識,切實增強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有效措施,推動工作進展。

三是實行激勵措施。今年,縣委將“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情況納入黨建目標考核體系,強化考核,激發各鄉鎮、有關部門的內在動力。同時建立創業激勵機制,把創業情況作為“大學生村干部”考核的重要內容和評先、提拔的重要依據。今年,縣委評選優秀“大學生村干部”,主要是看“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情況,沒有創業項目的,不能評為優秀。各鄉鎮在評選、推薦優秀的時候,也要按照這個標準來執行,要通過政策激勵措施,加快“大學生村干部”創業步伐。

同志們,“大學生村干部”能否創業有成,與各級黨組織的關心愛護、教育培養是分不開的。市人大會閉幕之后,市委組織部將組織各縣區組織部長到各個縣區現場觀摩“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工作。就是要看一看,比一比,看誰的幫扶措施推進的好,看誰的創業氛圍營造的好,看誰的“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人數多。今天,召開這個現場會就是要給大家提個醒、加加壓,希望各鄉鎮要提高認識,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支持“大學生村干部”創業,強力推進“大學生村干部”創業。也希望我們“大學生村干部”要發揮自身優勢,自主創業,帶頭致富,帶領群眾致富,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謝謝大家!

文 章

來源 蓮山 課件 w w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5篇

一、 提前準備,積極引導,提高學生對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認識與理解

為了使我院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考研和就業前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增強了廣大學生考研求職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考研和求職技巧,我院利用優秀畢業生資源、教授等為學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為調動09級應用物理學專業同學的學習熱情,提高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加對本專業就業考研情況的了解,我院應用物理學專業于6月25日成功舉辦了一次新老生經驗交流會。交流會邀請了06級應用物理專業的四名優秀畢業生,他們結合自身在考研和就業中的體會與感受,就考研和就業中的經驗、技巧等問題與同學進行深入交流。整個交流會氣氛和諧,場面熱烈,同學們受益匪淺。 本次經驗交流會的成功舉辦,使應用物理專業學生對本專業的考研和就業前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解決了09級同學在思想上、學習上的存在的一些問題,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對同學們今后各個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也為應用物理專業今后的考研、就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除此之外,我院生物醫學工程專業、醫學影像專業等也分別組織了形式多樣的經驗交流會、考驗就業專題講座等,院長劉林祥、副院長魯雯及學院的相關領導老師、優秀畢業生等為學生們進行了內容豐富、極具特色的考驗就業講座,為學生們的考研就業及自主創業指明了方向,是同學們對自己今后的就業創業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極大地促進了同學們學習工作熱情。

二、 認真組織,精心安排,做好大學生就業實習工作

就業實習是我院畢業生提高專業動手實踐能力、了解就業崗位、檢驗自身專業知識素養的重要途徑,我院領導歷來重視學生的就業實習工作,隨著2006級醫學影像學專業本科實習派遣的臨近,為讓學生順利合理的選擇理想的實習點。我院于5月3日下午在教學樓南樓舉辦了實習、考研與就業師生座談會。放射學院院長劉林祥、醫學影像博物館副館長馮圣平、黨總支副書記翟成強以及輔導員孫強老師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會期間,劉林祥院長為同學們分析了當前的就業形勢。就醫學影像學專業就業層次高但競爭壓力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強調醫學影像學作為我院的特色專業,在國內知名度高,實習點全國覆蓋廣,與其他學校相比在學術上占據優勢,與本校其他專業就業優勢比較明顯。他指出同學們通過實習點不光可以找到良好的就業崗位,最重要的是通過實習可以開闊視野;實習是就業的平臺,也是學習的平臺;有平臺才能有空間有條件,學生才能更好的施展。另外,劉院長還特別指出大學生,尤其是具備良好素質的大學生必須具備“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胸懷和抱負。作為一名即將實習的學生,客觀的合理的選擇實習點是非常重的。站在教學的角度,劉院長具體分析了考研和就業兩種方向的實習方向。他一再強調學生必須擺正客觀的態度,考研與就業應該合理對待,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項。

本次座談會的內容貼近學生,關愛學生,心系學生,服務學生,信息豐富。它讓同學們認清了當前就業形勢,為學生實習、就業和考研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幫助,相信在全院師生的一起努力下,本學期的實習派遣順利完成

三、 通力合作,廣開渠道,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工作成績喜人

本學期開始,放射學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就業工作,多次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學生就業問題,部署學生就業工作。全院教職工通力合作,廣開渠道,充分借助校友資源和各實習單位的聯系與推薦,實現學生寬地域、高層次就業,在各層領導及全院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我院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工作成績喜人。

今年2010屆醫學影像學專業共有本科畢業生268人。截至4月12日,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生已簽約或達成就業意向超過100人,簽約單位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等地,簽約醫院包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腫瘤醫院、北京大學附屬積水潭醫院、北京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醫科大學附屬天津腫瘤醫院、復旦大學附屬上海腫瘤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醫院、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等等。

另據統計,醫學影像學本科畢業生考研今年實現重大突破,截至4月8日,達到并超過國家最低分數線考生48人,為同專業200

7、200

8、2009三屆畢業生考研上線人數之和;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共有2010屆本科畢業生100人,其中有59人報考研究生,達到并超過國家最低分數線考生38人,最高分405分,考研過線率達到64%,報考院校有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學、第四軍醫大學、山東大學、東北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知名院校。我院畢業生考研成果豐碩。

四、 以為學生負責、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為原則,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

2010年5月21日,我校與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本著為學生負責、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原則,實行醫學影像學、應用物理學(醫學物理學方向)專業(本科)訂單式人才培養,在科技研究、技術服務、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放射學院院長劉林祥與山東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呂鵬分別代表校企雙方共同簽署了全面合作協議書。簽字儀式由教務處處長王鵬程主持。國資辦、實踐教學部、學工處負責同志,以及放射學院處科干部及部分教師代表出席了儀式。

山東新華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著較長的發展歷史、在醫療單位中有著良好信譽、在國內同行界享有盛譽的醫療器械公司,并一直是國內放療設備的龍頭企業。我院與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必將進一步推動相關專業和學科建設,雙方共贏、互惠互利,為我省的醫療衛生事業增添新的生命力。

大學生就業和創業范文第6篇

摘要: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與創業問題,關系到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關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本文從國家目前的就業現狀分析了就業難存在的原因,并且分別從政府、社會、高校以及畢業生本人四個角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路。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就業

大學生畢業之后,走向社會,需要做的就是“創就(一番)事業”,“創就事業”這四個字無論從字面還是從字的內涵,都反應了當代大學生的創業趨向,“創”是創業,“就”是就業,“事”是事業。“業”是“職業”。這就是說,創業與就業既有共同的特點又有實質性的區別,換一句話說就是:創中有就,就中有創。在當前就業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大學生創業無疑是不錯的選擇。在某種程度上,創業等于就業,而且創業能夠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但是在目前,大多數大學生畢業后選擇的是去就業,而不是按照預期的去選擇創業。他們中的很多人會說,我也想創業,但是我沒有本錢,也沒有創業的經驗,只能選擇就業。正是由于這種普遍的想法,很多大學生受困于現今國內外的就業洪流之中。下面,由現今情況的分析來談談對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思考。

一、國內外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情況

(一)國內大學生就業情況——

2003年3月29日至4月1日,全國職業技術技能人才就業交流合作洽談會在廣州召開。有關專家在會上預測,200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在70%左右,將有64萬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到2004年,這個數字將達到75萬。著名經濟學家蕭灼基教授在廣州參加2003年物流世界年會時指出“2003年的失業情況出現一個新的特點,那就是大學生失業。”

也就是從這一年起,大學生失業問題開始由“量變”轉向“質變”,成為社會上普遍關注的話題。

據統計,2004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有280萬,2005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有340萬,2006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有410萬,2007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有495萬,2008年全國高校大學畢業生人數有559萬。2008年末,據社科院估計,今年將有100萬本科畢業生畢業后失業。

2006年,國家實行研究生擴招政策后第一批研究生畢業。這些研究生加入就業大軍,無形中抬高了就業門檻。英才網聯合多所高校針對2007屆碩士生、本科生、??粕M行的大型就業期望調查顯示,認為“就業形勢不好,就業壓力大”的比例高達67%,還有29%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嚴峻,就業非常困難”。僅有4%的學生認為“就業形勢較好,就業壓力不大”,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學生群體中,沒有一人認為“就業

- 1 -

形勢一片大好”。

近日各大新聞媒體報道顯示,北京大學生就業2/3起薪低于2000;重慶一酒樓服務員半數是大學生,月薪約700元;湖南大學生月薪預期底線低至八百元,不如農民工。這些痛心的數字呈現了大學生就業的困境。

(二)在失業率居高不下,就業成為西方各國政府普遍頭疼的難題這一大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并非中國獨有的現象,而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當然,大學生“就業難”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與其他社會階層的就業狀況相比,大學生在就業中仍顯示出一定的優勢??梢哉f,國外的大學生就業狀況也是喜憂參半,具體表現在:

1、就業總體形勢令人樂觀,但發展欠平衡。

2、就業率仍然居高,但就業質量下降。

3、半工半讀現象的出現,要求轉變傳統的就業觀念。在一些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了半工半讀的求學和就業方式。

4、自主創業行為缺乏。這種自主創業行為的缺乏,既與大學教育中缺乏與創業教育相關的內容有關,也與鼓勵創業的社會輿論及良好的制度杠桿有關。

5、女性、移民等弱勢群體就業較成問題。在大學生群體里,女生、移民、殘疾人等仍然是弱勢

二、影響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的因素

(一)從目前就業的情況來看,當前大學生就業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1、普遍擁有技能證書,但工作實習經歷不足,眼高手低

2、就業的信心較強,對工作的預期太高,但對擇業面臨的困難難有理性的認識,心理比較脆弱,易受打擊

3、工作的意愿較強,急于展現自己,但對工作的韌性不夠

4、很多企業對于就業前的培訓很重視,對學生的實習時間的要求相對較長,部分學生較難適應

(二)從不斷進行的創業實踐中,可以看出我國大學生創業中出現的問題:

1、積極性高,但實際創業比例低。自從大學生接觸并了解大學生創業以來,我國大學生的創業激情逐漸增長,創業的速度、人數增加迅速。我國大學生創業欲望強烈,但實際參與創業的比例還是很低的。

2、科技轉化率低。在國內創業學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是從事家教、零售、服務業等技術含量低的行業,即使涉及網絡的創業者也都集中于一些不必進行產品設計、開發、生產的網站維護。

3、創業的社會文化基礎薄弱。大學生創業沒有贏得社會、家庭、學校的完全認可和支持,明確鼓勵大學生創業的高校、家長并不多。無論是向社會宣傳創業的大學生還是向高校宣傳創業的企業家都比較少,使得創業的輿論氛圍不濃厚。

三、靈活就業、自主創業之路

(一)政府:創造良好的就業創業環境

首先,政府應加快經濟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其次政府需繼續重視和推進社會就業,進一步理順畢業生就業體制,始終堅持市場取向,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淡化戶口對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自主選擇的約束,淡化單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戶口、檔案管理和勞動保險等方面給予相應配套的社會保障。同時提供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和西部地區就業,鼓勵自主創業。大學畢業生不應該僅是社會現有崗位的競爭者,擠占就業機會,而更應該是新崗位的開拓者,為社會帶來就業的機會。政府應出臺鼓勵各種資本對畢業生新創高科技實體進行投資的傾斜政策;設立大學生創業基地,并為創業大學生提供專業指導、法律咨詢、市場分析等服務;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在審批手續、金融貸款、工商登記、稅收等予以特殊優惠。

(二)社會:觀念與時俱進,服務實在周到

我國社會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轉變勢在必行,必須徹底擺脫長期以來固存于人們頭腦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級等封建思想的束縛,真正認同勞動者無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會意識。同時實實在在地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服務。

畢業生更應當根據人才市場供求狀況適當調整自己的就業預期。大學既培養社會精英,也培養普通的社會勞動者,“北大才子賣肉”很正常。經濟發達地區和熱門行業畢竟„„ 是少數,其吸納畢業生的能力有限,而相當一部分不被大學生看好的地方和行業,卻對大學生有著巨大的需求。

同時建議建立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絡,加強社會需求預測研究和報告,真正為畢業生提供細致周到的就業服務。

(三)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刻不容緩

1、畢業生就業情況已成為衡量高校辦學成效的重要標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業率必然給學校施以壓力和動力,學校只顧教育不管就業行不通了。

2、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職業能力之縫誰來填?目前情況下高校得擔此大任。高校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需要緊密結合。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反饋”、“高校生源報考錄取比預警”等系統,根據不同專業科學地制定擴招規模;加大社會急需專業的招生數量,控制長線專業的發展規模,對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的專業要減少招生數量甚至停止招生。

3、發展職業培訓機構,大膽嘗試校企聯姻。剛從學校里出來的學生除了動手能力弱外,表達溝通能力也普遍存在問題。學校應增設職業培訓機構或增加職業素質教育課程,包括商務禮儀、心理健康、與人溝通、融入團隊等內容。將職業素質培訓與實習結合起來,真正使畢業實習起到縮小、彌合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之縫的作用。

4、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給就業指導工作重新定位,成為學生思想

政治教育的一個部分,作為對學生的人生指導,滿足學生對于人生發展和職業生涯設計的需求,貫穿于大學教育„„ 的始終,既彌補以前就業指導的不足,又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加強就業指導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操作。在高等院校中構建適應社會發展的就業指導體系,建立完整的就業指導目標、指導內容,形成有效的就業指導方式和手段,逐步推進在整個大學期間的就業指導,并且在就業指導的同時推進對學生的人生教育,提高學生對素質教育的認同度和參與的積極性。

5、自主創業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體系改革的一個方向,也給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學習的“第三本護照”是創業能力。重視對大學生開展創業教育并將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規化、制度化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趨勢。

(四)大學生本身:(結合我自己經驗來看)

首先,在大學期間認真學習專業知識,考取專業證書,在大三時,仔細面對考研或考公務員的選擇。

其次,制定好合理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地安排自己的大學生活,學會勞逸結合,在努力學習的同時,要學會參加校內外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然后,為了提前適應復雜的社會環境,可以利用寒暑假參加社會上的工作,增加工作經驗,磨練自己的韌性,挺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學會用從容來面對一切的困難,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就業競爭力。

最后,擺正心態,忌眼高手低,認清自己的能力,切勿浮躁。不能輕視每一份工作,同時也不要把工作看的太難而放棄。萬事開頭難,只要用自己的恒心和耐心去面對,很多困難自然會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大學生就業難的緩解和解決依賴經濟發展,也離不開體制改革和觀念更新。解決畢業生就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政府、社會、學校和學生自身等各個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門、高校、社會,包括畢業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應重視研究畢業生就業工作的社會分工。繼續推進就業體制改革,明確國家、高校和勞動人事等政府部門的職責和管理權限。確立學校在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地位及應承擔的權利義務。加快適合我國國情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使畢業生就業工作擺脫目前困境,走上正軌。

參考資料:

上一篇:電梯交叉檢查制度范文下一篇:讀小學生天地有感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