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

2024-01-25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1篇

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國傳媒業正進入成長高峰期,近年來新媒體不斷涌現,傳媒界形成了一股新媒體的熱潮。新媒體的發展勢不可擋,它已成為業界關注、議論的熱門話題??v觀新媒體,無論是依靠技術催生新技術媒體,還是在將原有媒體重新定位、包裝,進行市場細分而形成的新概念媒體,都對傳媒格局帶來影響。

一、新媒體對媒介經濟的發展作用

“新”、“舊”是兩種相對的時空概念。一種媒體之所以被稱作是“舊媒體”,在某種意義上,一定是新產生的媒體彌補了舊有媒體的某些方面的不足。大眾媒體的出現彌補了精英媒體缺少受眾的不足,從而蓬勃發展;現在,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又彌補了大眾媒體缺乏交流的不足,掀起了網絡化、數字化的潮流。面臨新媒體的挑戰,舊媒體的傳統發展模式陷入困境。

1.新媒體發展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在當下的媒介市場上,由于新媒體技術發展迅猛,并擁有數量最豐富、最具消費潛力的受眾。這一系列革新對傳統媒體的沖擊較大。

(1)報紙——幾十年后是否會消失?我國報業在連續二十多年的告訴增長后,自2005年起報業廣告出現了全國性的普遍低迷,許多學者開始對報紙這一媒介形式產生了質疑。同時,國外報業廣告下滑趨勢也在持續加劇。因此有人認為報紙這一媒介形式將被取代。

盡管“報紙消亡說”仍然存在很大的爭議,但是必須承認的一點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正在蠶食瓜分平面媒體的廣告市場。同時,報紙的讀者群體老化、購買力下降等現實因素也成為報紙經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2)電視——同質化競爭嚴重。電視作為受眾規模最為龐大的媒介,新媒體對其廣告經營的沖擊尚不明顯。但我國電視業的一個突出問題便是同質化競爭嚴重。由于舊的電視體制,我國許多電視臺擁有大量的頻道資源卻沒有相應的優質節目,導致頻道資源嚴重浪費。各電視臺競相復制競爭對手的節目播出策略、廣告經營策略,最終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從而導致整個電視行業陷入一種增長乏力的被動局面。

(3)門戶網站——免費盈利模式難再續。在新媒體的發展潮流中,一度作為新媒體代表的網絡門戶,不但沒有在眾望所歸的期盼中繼續開拓,跳出傳統理論的窠臼,反而逐漸回歸于傳統傳播的框架中。門戶網站風光不再,面臨困境。

門戶網站廣告收益不能告訴增長的一個原因來源于網絡流量的分流,門戶網絡點擊率統治地位的喪失導致網絡廣告分流;另一個原因,隨著經營者對“眼球”經濟不切實際的希望,鋪天蓋地的廣告導致以瀏覽率為特征的免費模式被過度發掘,互聯網信息被嚴重污染,人們難以從互聯網獲得有效信息。

以免費加商業廣告的門戶模式,互聯網早期曾被熱炒為“眼球”經濟的互聯網免費策略,不再是最佳的互聯網業務。盡管三大門戶在免費新業務方面進行了嘗試(如:新浪網絡收藏夾vivi服務、iAsk服務;搜狐搜索服務——搜狗;網易網絡日志服務——網易部落),但三大門戶在這些免費特征的新業務上并沒有獲得有效的收益。

2.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聯合對傳媒經濟的影響

作為市場上的理性經濟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經過市場博弈,權衡了一下自己和競爭對手的機會成本和相對優勢:傳統媒體掌握著內容資源的優勢,而新媒體則掌握了渠道資源的優勢。于是二者選擇了利益最大化,選擇了合作和互相依存。

在傳媒產業融合過程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要經歷一個從技術融合到產品融合、到業務融合、再到市場融合的過程。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①新媒體渠道裝舊媒體內容。這種合作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手機二維碼和手機報紙。手機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它的每種碼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個字符占有一定的寬度;具有一定的校驗功能等。同時還具有對不同行的信息自動識別功能及處理圖形旋轉的變化等特點。2006年6月25日,《華晨商報》通過“二維碼”提供視頻服務,成為東北首家視頻報紙,讀者只要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華晨商報》上的“二維碼”圖形,就可以通過手機屏幕看到“會動的新聞”。2004年《中國婦女報》推出第一張手機報之后,2006年5月17日,《廣州日報》再推《手機炫報》,新華社更將旗下的《新華每日電訊》 、《中國證券報》 、《半月談》等報紙內容融合于“新華手機報”上,為4.4億手機用戶帶來便捷。②新媒體配合舊媒體。湖南電視臺“超級女聲”的成功,就是電視媒體借助了手機短信和騰訊QQ 的力量。據報道,2004年“超級女聲”的短信總收入約1300萬元,而2005年,這個數字是3000萬元左右。在之后的比賽中改由聲訊電話和QQ投票。在更改了投票方式后,騰訊成了最大的獲利者。③新舊媒體資本整合。資本合作一直是新媒體和舊媒體之間的堅冰,2006年《重慶商報》與騰訊公司合作強勢打造大渝網,全面覆蓋重慶500多萬QQ用戶,日均訪問量達到300萬次?!吨貞c商報》與騰訊在資金和無形資產上的合作,打破了傳統報紙媒體發展新聞門戶網站的堅冰,實現了新舊媒體之間的資本上的就是整合。④新舊媒體合作催生新事物。2006年國內第一份免費互動多媒體報紙《摩客時報》問世。這份由解放日報報業集團與IMOOK摩客網聯手打造的互動多媒體報紙,是實實在在的新事物,一經面世便迅速得到了眾多都市白領的青睞。

(2)傳統媒體向數字化轉型。

①報紙的數字化轉型。廣播、電視的出現并沒有使報紙消亡,根本的原因在于報紙的特有傳播形態能給讀者帶來特定的內容消費體驗?;ヂ摼W出現后,這種內容消費體驗的需求并不會就此消失。因此,報紙經營要擺脫困境的途徑,就是結合互聯網這一傳播形態,擴大讀者的內容消費體驗的需求。

美國的許多老牌報紙已經主動向數字化方向轉型。如從2005年春季開始,《紐約時報》已經將它的報紙編輯部與網絡編輯部合二為一。該報社網站的主要新聞是以第一時間實時更新的,不再受報紙出版時間的束縛,內容上也不拘泥于紙媒。而是增加了多媒體、更多軟件、更多圖形設計、更多內容的聚合,形成一種全新的競爭力。

商業門戶網站在沒有任何內容優勢的前提下能夠獲得很大的市場,而報紙網站在擁有大量內容資源的前提下卻鮮見成功,主要的原因是傳統的報紙網站只是簡單地將報紙搬上網,而不注重網絡服務。事實上,網絡服務帶來的巨大客戶資源才是網站的核心資源所在。報紙網站應在做足內容的情況下提供全方位的互聯網服務,同時針對客戶資源進行分類,進一步實施精確傳播,這將是報紙的數字化轉型的出路所在。

②電視的網絡化生存。視頻博客作為web2.0時代的代表性傳播形態,向傳統電視形態發起了挑戰。傳統電視媒體也不斷被預言將會被邊緣化甚至推出歷史舞臺。盡管現代社會正是電視發展的頂峰時代,面對新媒體同樣也不得不做出應對。也許電視本身并不會消亡,但電視的形式正在改變。

電視內容上網包括頻道、欄目和具體節目。頻道在網絡上轉播,欄目和節目提供點播和下載,而且要在網絡上提供節目信息、提供電子節目單,把電視內容送到網絡時代的PC和iPod上??傊?,電視內容上網擴大了覆蓋,進而提高了收視率,并提高了廣告價值。這種覆蓋不再是傳統的衛星覆蓋,而是包括時間覆蓋和地域覆蓋,辦公時間、路途時間、非家庭地點,等等。

③門戶與非門戶的整合。新興業務與傳統業務的盈利水平和用戶結構將會出現明顯的差異性,門戶網站地位的下降與非門戶網站地位上升正在改變互聯網的游戲規則,這將引發互聯網企業間大規模的業務整合。

從整個互聯網瀏覽率看,門戶網絡的點擊率和影響力不再處于支配地位;從互聯網門戶內容看,門戶內容將不限于簡單的新聞加廣告;從互聯網業務形式看,以非傳統門戶為特征的信息產品形式將大量涌現。門戶網站只有意識到這一點,主動與非門戶網站開展合作,才能突破免費內容加商業廣告的傳統模式,從提高點擊率向提升競爭能力轉變。

新媒體既擁有強大的優勢,也有其現實的局限;傳統媒體遭遇著新媒體的強力挑戰和沖擊,但也擁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生存發展空間;新媒體的發展離不開傳統媒體已有的內容體系的支持,傳統媒體也不可能無視新媒體的存在。新媒體跟傳統媒體之間并非是一種敵對關系,而是一種融合的關系。我相信,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能夠在競爭中走向融合,最終實現共贏的局面。

二、新媒體對傳媒經濟的推動作用及其發展前景

21世紀人類進入了新經濟時代,網絡技術飛速發展,作為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形態不斷涌現并且迅速成長,影響著世界經濟發展的走向,改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面貌和發展模式。新媒體不僅能從質量和功能方面給予受眾更多、更好、更多樣化的傳媒產品,擴張了社會對傳媒產品的需求,而且它還改變了受眾對傳媒產品的消費習慣和消費方式。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傳統媒體受到了來自新媒體強有力的挑戰。伴隨著數字技術的逐漸成熟和新媒體運營模式的逐漸清晰,新媒體的誘人前景使得其擴張的步伐越來越快。而這種擴張恰恰促使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與對接,進而衍生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競爭與共贏”的主題,推進新時代下的傳媒經濟邁向一個歷史的新臺階。

當今的新媒體正在由被動的傳統媒體發布信息的平臺,變成更為主動的信息線索發現者、熱點設定者和評論發布者。昔日借助多種新興媒體傳播平臺日益發揮影響力的“草根媒體”,已成為當代傳播格局中不可忽視的新力量,并成為傳媒經濟密切關注且相關聯的重要內容。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今天,中國的傳媒經濟正面臨空前發展的大好歷史機遇,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開拓和發展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的傳媒經濟研究向縱深發展。與新媒體對國際的傳媒經濟的影響相比較,新媒體對中國的傳媒經濟的影響不僅體現出與國際傳媒經濟的共性,也將帶有自己鮮明的個性。這種共性和個性的差異必將共同塑造一個內容:新媒體的產生和發展有利于中國的傳媒經濟在世界競爭環境中的中國大地上可持續成長。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傳媒經濟也必將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以其獨特的視角屹立在世界傳媒之林。

參考文獻:

[1]周葆華,李曉靜.新經濟時代的網絡傳播與媒介產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第一、二屆研究生學術年會論文集[C]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2]海松.全媒體時代媒體產業新態勢及傳統媒體發展對策建議[J]. 民風•下半月,2008(12)

[3]吳信訓.新媒體與傳媒經濟[M].上海:上海三聯出版社,2008

[4]陳穎芮.探析互聯網新媒體促進傳媒經濟發展趨向研究[J].魅力中國2009年5月下期,2009

[5]黃健,藍玉.新媒體傳播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趨勢[J].改革與戰略第11期,2007

[6]熊澄宇.新媒介與創新思維[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隨著現代經濟多極化的發展,在當前社會企業及社會其他職能部門中人員管理的重要性越來越重要;現代化的管理不僅是時間效率的高效化組織更多的也是人員管理效率的提升。在目前職能管理方面還有著重大的缺陷;人員素質的參差不齊;行政效率的地下;制度審核體系的不健全以及人員創新意識的不積極都嚴重的阻礙了人本管理效率的提升。針對目前這種情況,要建立多元化的人員監督任免機制;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人員管理體系及績效審核體系;以此促進人員管理效率的有效提高。

【關鍵詞】人員管理;人本思想;職能劃分;問題探究

在現代的企事業單位中如何有效的提高人員的行政效率是每個決策者和領導者最為關心的話題;人員效率的低下會嚴重影響部門職能的發揮給整體的公司系統帶來較為明顯的麻煩,所以提高人員的管理效率促進部門職能的充分發揮是部門決策者最應該率先解決的問題。人員管理效率的提升主要在于人本思想在管理組織中的運用;只有以人為本充分發揮人員的主觀能動性才能夠積極的促進管理效能的穩步提升。

一、企業規范化制度的表現

隨著我國經濟法律體系的優化普及,在我企業規范化制度還不健全的情況下,有的公司為了提升自身資本的運作效率,為了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對自身的產品質量的認證管理標準是不斷的降低,導致各種質量參差不齊的認證模式在全區域的范圍內嚴重滯后,只是單方面在乎否取得高效能的社會共鳴卻忽略了認證管理本身對社會所造成的影響,嚴重降低了消費者對企業產品管理的信譽度和滿意度,導致對企業管理所服務的社會群體的數量在不斷的下降。同時,在企業內部的資產管理的運營效率的方面,相應的工作人員的自身工作的態度不夠端正,專業性的技術管理水平較低,對企業資產的社會價值無法作出準確的定位,在相關的資產運作的過程中不斷的出現紕漏,對社會造成無法預知的影響。

二、科技人才創新管理方式的運用

科技創新管理旨在資產密集型企業信息化解決方案的系統,通過一定的技術的運用集成管理可以提高企業資產的運用的效率,降低企業的運營維護的成本,優化企業的資源為系統運行的核心,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科技創新管理可以合理安排計劃及安排資源的相關的運營的活動??萍紕撔鹿芾砜梢酝ㄟ^提高設備的綜合利用的效率增加收益,擴大設備的運營的規模,合理優化資源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提高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核心效益。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階段中要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建立相應的科技管理體系,加強管理者自身的知識學習,促進其管理方式的改變,同時企業要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選擇有能力,有理想,素質過硬,工作能力較高的人員建立企業自身的管理模式,促進企業流動性增加和運營效率的增強,加大人員管理力度,確保企業的最大化收益,促進企業經濟規模的快速擴大。

三、人員體制化管理制度的建設

人本管理模式是指在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并通過一系列專門方法,利用一定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管理方式使企業各級管理人員能據以對日常發生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規劃與控制,并幫助決策者高效的管理企業資金的運動。人本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掌握客觀的現實情況,以科學合理的預測未來的走勢,肯定企業的走向和規劃方向,全面提高企業競爭優勢的集成性,改變自身發展的思路,轉變管理方式,以優化高效的資產管理方式,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在管理效率的方面以優化的結構組成方式和人員搭配模式,合理的對資產進行行之有效的規劃和管理,保證企業積極正常的運行。在現代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構建立體化的科技管理運營模式是提高企業運轉效率的重要的戰略步驟,是促進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企業運營模式的建立得益于內部管理的規劃,在合理有效模式配合的前提下才能夠促進企業資本高效有序的運行,建立相應的責任制度模式。資金項目的選擇和價值定位的過程中,要統籌全局的發展思路,轉變工作方式,進行多種形式的服務經營,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優化管理系統信息,形成自己獨特的管理體系。要規范自己能使用的健康發展,減少發展的阻力因素,推動體制的深化改革。要積極發展行業的創新業務,將新的手段技術與服務相結合。但是創新的此舉,預示著未來發展的中心和活動行為需要選擇,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和未知性,因此一個行業要創新產品,一直要做好全面的準備。

四、人本管理系統的效能激發方式

對于不同崗位的員工實施不同的評估標準,同時在評估的過程中必須要遵守公平、公正的原則,保證每一位員工都能夠在企業的大環境下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實力,為企業做出自身的貢獻?,F今,大部分的企業內部一般實施單一化的員工管理方式,并且大部分都是通過物質獎勵,這對部分員工來說,并沒有什么問題,但是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的員工在物質追求的基礎上開始進行精神追求,導致企業內部的單一化物質管理方式開始無法滿足所有員工的發展需求,為了應對這一問題,企業應該積極的拓展多種員工管理方式,實現物質管理和精神管理相結合的基本方法,同時還需要在企業內部進行科學評估機制建立,通過科學的評估機制來對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進行有機的管理。首先,企業應對企業文化價值觀的重新塑造,提升企業員工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培養其忠誠度;并借助員工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員工,促使其做出長久努力,發揮了長效機制作用。其次,企業應為員工進行相應的技能培訓,不斷提升員工的技能,幫助員工沿著職業生涯不斷發展與進步,而員工受到企業的培訓而得到晉升、發展,使得員工在其內心對企業產生依賴心理,將有助于員工工作熱情的提升,也有助于留住優質人才。

五、人員管理效能的激發

對于企業內部的員工適時實行必要的物質獎勵機制;針對有發展需求的員工為其提供相關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機會,為其發展創造基礎條件;針對其他追求的員工,則需要實施相應的管理機制來滿足其個性化的發展需求,爭取為員工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的同時促進企業的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同時還要對企業中具有特殊貢獻、處于關鍵崗位的人才實行特殊的管理。為了保證管理制度的公平、公正,特崗的設置應保持公開、公平,并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分成不同的層次,且不同的層次規定不同的標準。確定特崗之后,要根據員工的實際工作狀況進行相應的管理。另外,實現員工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公平性和明確性發展,在進行員工管理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管理機制的公平性,進一步確保每一位員工能夠在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中能夠體現公平。這種做法能在極大程度上實現員工對職業生涯的合理規劃,不斷激發其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和價值,提升對企業的影響力,幫助企業實現經營業績的提高發展目標,為企業的長久發展做貢獻。企業還可以通過在企業內部成立專門的評估小組來進行員工管理制度的構建或通過外聘專家進行指導的方式來落實人力資源管理方案的實施。

六、結語

現代化的人本管理體系的全面建立不僅需要企業自身的建設也需要企業內部對員工統一思想,統一的對員工進行培訓,有計劃有組織的激發員工的創造能力;保證企業新鮮活力的提升,在管理的過程中注重人本思想的全方位運用建立一套符合自身要求的人員管理機制。

【參考文獻】

[1] 王養成. 電信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勝任素質模型的構建[J]. 西安郵電學院學報, 2006(02).

[2] 孫  健, 邵秀娟, 王光升. 海爾科技人才的使用和管理[J].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 2005(11).

【作者簡介】

沈建中(1960—),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單位: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職員六級。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經濟增長中對外貿易所起的作用。在論述的過程當中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另外結合相關具體的數據來說明了對外貿易和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再者采用了因果和回歸兩種分析方法將對外貿易的結構和總額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和我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的通過實證分析方法,在我國當前實際情況之下提出了發展對外貿易來使得我國經濟進一步繁榮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 經濟增長 促進作用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使得對外貿易在一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與日俱增,所起的作用相應的也更加的重要,特別是我國在實施改革開放這一國策以來,對外貿易的規模和速度日新月異,經濟增長也變得更加的依賴于對外貿易。在這一大背景之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便成為了眾多科研院所研究的重點。在我國全面實行改革開放近40年的時間里,經濟總量和規模的增速可以說遠遠的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相關的數據表明,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645億元,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值達到了827122億元,增長了約227倍;與此同時,2017年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隨著世界經濟溫和復蘇,外需有所回暖,中國國內經濟穩中向好,為進口增長奠定基礎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同比上漲,“一帶一路”建設穩步推進,新興市場開拓有力等有利因素推進,經濟增長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對外貿易所起的重要作用。

1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作用的實證分析

1.4 因果分析

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究竟是促進作用還是阻礙作用,需要對數據進行因果分析來檢驗解釋數據和被解釋數據之間的因果關系。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法判斷lnEXP不是lnGDP的因果關系,首先,將兩個原假設為“lnEXP不是引起lnGDP變化的原因”及“lnGDP不是引起lnEXP變化的原因”,利用Eviews7.1對模型進行檢驗,因果分析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Granger原因的兩個原假設都被拒絕。因此,兩者互為因果關系。

1.5 分析結果

從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可以看出,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回歸分析結果為正相關關系,lnEXP每增加1%,當年的lnGDP就大約增加1.128%,兩者之間存在正相關,互相促進的關系。經因果關系分析得出,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互為因果關系,對外貿易促進了我國經濟增長,我國經濟增長同樣也促進對外貿易的穩定增長與發展。

然而,經過對回歸分析數據的觀察,發現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比較小,lnEXP的產出彈性僅為1.128。說明我國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足,對外貿易的活力不足。

2 發展對外貿易,促進經濟增長的對策

在實證分析了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之后,發現對外貿易促進了我國經濟的增長。但是整體上來說,對外貿易的積極作用還是有限的,表現為促進作用小,貢獻力不足等,因此如果要進一步的激發我國對外經濟的活力,促使我國的經濟能夠更好更快的增長,以下幾種方法可以借鑒。

2.1 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

我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出口產業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業占據比例較大。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技術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比較充足,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我國出口的主要產業。并且目前我國仍然存在這個現實國情,決定了我國還將繼續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另外,我國的勞動力資源比較充足,大量的農村勞動力資源涌入城市,加入勞動密集型產業,能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維護社會穩定。因此,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勞動力在我國出口產品生產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的優勢,能帶動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從而促進我國經濟增長。

2.2 改革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體制不斷深化改革,對促進我國對外貿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今貿易自由化及全球化迅速發展,對外貿易將遇到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因此,我國對外貿易體制應隨著全球經濟體制環境的變化,不斷優化改革,與世界經濟體制接軌。在對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進行改革時,應當參照國外對外貿易的經驗和教訓,積極地調動我國企業進行發展的能動性,政府應當賦予這些企業更多的權利和優惠政策,并且對其參與國際競爭表示極大的激勵。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更好的發展。我國政府應建立能適應對外貿易發展趨勢的貿易管理體制,政府部門應當提升外貿易管理上的水平,服務的能力也必須進一步的加強,利用好當前的現代化管理理念,融合信息技術,建立和完善對外貿易服務的制度體系,管理隊伍人員素質進一步的提高,這樣實現我國對外貿易的管理水平領先于世界,從而使得對外貿易風險的抵御能力更加的強大。

2.3 完善對外貿易的相關法制

我國企業在對外貿易出口過程中,遇到國際上一些反傾銷手段,使得企業利益受到重創,也對我國經濟發展極為不利。從相關的公開報道中可以看出,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很多國家對我國的商品都實施了反傾銷政策,這極大的影響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這樣就讓受到反傾銷的企業遭受到重創,甚至會出現虧損導致破產的現象。然而另外一方面,我國在面對反傾銷政策上往往采用的是逆來順受的態度,對其治理和打擊的力度還十分的薄弱,手段以及主觀能動性上都亟待增強。反傾銷是我國必須治理和打擊的一項艱巨的任務,任重道遠。要進行治理和打擊反傾銷,應完善對外貿易的相關法制法規。首先,優化完善我國的《反傾銷條例》,出臺反傾銷法律規范,必須加強反傾銷的立法建設。其次,建立完善的產業信息系統及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用于監視國外對我國的反傾銷行為,及時發現國外對我國反傾銷損害的隱蔽手段,并及時作出反應,制定出相關對策,避免國外對我國對外貿易實施隱蔽的反傾銷損壞。最后,建設高素質的反傾銷制裁隊伍,培養治理和打擊反傾銷的人才。解決我國反傾銷案例很多,辦案效率低下,辦案人員不足的尷尬局面,并培養反傾銷法律法規方面的人才,加強我國反傾銷的法制化建設。

2.4 加快發展服務貿易

目前,世界經濟從制造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發展,服務貿易在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國的服務貿易也在不斷開展,然而在出口貿易中占有比重很小。為加強對外貿易,應加快服務貿易的發展。首先,增強我國服務業的規模,實現我國服務業的產業化和社會化。其次,應提升我國服務業的質量,使得我國服務業能達到較高的質量水平。再次,要制定相關的服務也對外貿易發展戰略和策略,實現我國優勢服務業走出國門,并在服務業走出國門的同時,給予一定的支持及政策保護,實現我國服務業走出國門能盡快發展,公平合理競爭。最后,打造我國特色的服務業產業,鼓勵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業加快發展,走出自身特色的道路,滿足個性化的需求,增強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實現我國服務業對外貿易更好的發展。

2.5 進口與出口并重

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出口貿易為我國經濟增長帶來較大的發展,進口貿易也有較大的貢獻,事實上,我國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相差是不大的。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范圍內,我國片面的追求出口大于進口,雖然這樣的貿易順差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的經濟得到一定的發展,但是伴隨而來的卻是經濟貿易風險。就簡單的拿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來說,雖然我國通過外匯儲備使得人民幣幣值比較穩定,但是也讓人民幣的升值壓力變得更大。因此我國要同時重視進出口,借鑒外國先進產品的技術經驗,并將其消化然后運用到我國相應的產品當中去,讓我國的產業結構得到升級,產品的技術含量加強,進一步的服務于出口,這就讓進出口得到了良好的協同發展。

3 結語

隨著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化發展的熱流當中,各國之間進行經濟貿易的規模變得更加的寬廣,各國之間的合作也變得更加的廣泛。我國在對外貿易這一熱潮當中發展態勢十分的迅猛,因此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能抓住機遇,實現對外貿易進一步的促進我國經濟增長,這都具有很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本文分析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運用回歸分析法及因果分析法對我國1978—2017年進出口商品額及國內生產總值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呈現正相關關系,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起到了促進作用,然而,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比較小,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不足。

為更好的發展我國對外貿易,促進對外貿易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優勢,改革我國對外貿易管理體制,完善對外貿易相關法制,加快發展服務貿易,進口與出口并重等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1] 關嘉麟.轉型時期中國對外貿易政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3.

[2] 何其春,孫萌.對外貿易、金融改革和經濟增長:來自中國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12,11(3).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雙碳”戰略目標是我國結合國內外發展環境提出的兩個階段碳減排奮斗目標,但是,關于“雙碳”戰略目標如何對林業經濟轉型發展產生影響,并如何利用林業經濟轉型實現碳中和是目前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從“雙碳”戰略目標的背景出發,通過文獻計量分析了解“雙碳”當前研究的熱點主題和趨勢,分析發現“雙碳”戰略目標已經引起各行業的關注,而“雙碳”戰略目標對我國林業經濟轉型發展也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文章通過梳理國內外重要文件以及我國推進“雙碳”戰略目標所面臨的林業建設現狀和困境,提出在“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要進行林業經濟轉型,在分析林業經濟轉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結合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在“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林業經濟轉型的對策。

關鍵詞:“雙碳”戰略目標;林業經濟轉型;林業碳匯

作者簡介:馮丹娃,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哈爾濱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哈爾濱 150000);曹玉昆,通訊作者,東北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哈爾濱  150000)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森林碳匯資產資本化運營機理與機制設計研究”(17YJC790130);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助項目(2572020DZ07)

DOI編碼:10.19667/j.cnki.cn23-1070/c.2021.06.010

引 言

目前,全世界年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高達510億噸,人類必須停止往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以避免氣候災難?!栋屠鑵f定》提出為了將全球地表溫度在21世紀末控制在僅比工業革命前高2℃,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要盡早達到碳排放峰值,在21世紀中期實現碳排放凈增量歸零。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大會議上首次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以下簡稱“雙碳”)的目標,即在2030年前,要力爭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努力實現碳中和。碳達峰是指在一定時間內,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最高點;碳中和是指采取吸收、清除二氧化碳的各種手段來抵消國家、企業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排放的二氧化碳總量,達到“凈零排放”的目標?!半p碳”目標是我國結合國內外發展環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會產生深遠影響,其重大意義表現為:

首先,“雙碳”目標的承諾與行動計劃展示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與貢獻。1中國長期致力于生態環境的保護與建設,致力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斷展現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推動改善全球氣候變化的擔當。中國是多邊主義的堅定支持者,為推動全球后疫情時代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動能和經濟復蘇的動力。

其次,“雙碳”目標是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方向。我國作為“世界工廠”,產業鏈日漸完善,國產制造加工能力與日俱增,但是大多產業價值鏈處于國際中低端水平,碳排放量加速攀升。加之我國油氣資源相對匱乏,發展低碳經濟,改變能源結構,降低能耗,具有十分重要的能源安全意義。2

再次,“雙碳”目標與“美麗中國”目標具有高度一致性,且有協同路徑。中國已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制訂了一系列的行動計劃,推動“雙碳”目標落實。建立責任體系、政策體系、行動體系和創新體系,圍繞節能減排、產業升級轉型、生態固碳等方面,全面系統地探索中國新生態文明建設的路徑。

最后,“雙碳”目標與改革創新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解決生態環境高標準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手段。生態文明建設牽涉方方面面,一定要把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我們面臨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

一、相關文獻梳理

(一)“雙碳”研究熱點與趨勢

為了更清晰直觀地了解學者們對于“雙碳”戰略應用和發展的研究,采用高級檢索的方式,運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以Citespace作為可視化分析工具,通過對文獻科學化的計量和分析,識別“雙碳”動態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所有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從建庫至今所收錄的文獻,以主題詞“雙碳”進行檢索,經過對文獻進行篩選、梳理,共得到1008篇文獻,將篩選后的文獻,按照Citespace中所需要的Refworks格式導出,進行數據處理,作為本文研究的樣本數據庫。

首先,對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關鍵詞是研究主題的核心內容,是一篇文章的凝練和高度概括,通過對關鍵詞的研究分析,得到該領域研究的熱點主題。因此,本文通過選擇Citespace中“keyword”節點,進行可視化分析,圖中每一個圓形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圓形節點的大小與在該領域關鍵詞出現的頻次高低呈正比,節點越大越有可能成為研究熱點。,基于Citespace分析的“雙碳”戰略研究的關鍵詞知識圖譜(如圖1,見下頁),節點數量N=343,連線數量E=391,密度Density=0.0067。在Citespace中,中介中心性是衡量節點重要性的指標,中介性大于0.1的關鍵詞一般有較強的影響力。通過分析可知,“碳中和”“碳達峰”“碳減排”“雙碳目標”等關鍵詞其中介中心性較高,出現的頻次也較高,由此可知,對于“雙碳”的研究是較為受重視的,是目前的研究熱點主題。并且,這組關鍵詞對其他關鍵詞亦有輻射作用,例如“二氧化碳排放量”“低碳循環利用”“低碳產業”等。

其次,為了更直觀地了解“雙碳”研究的演進趨勢,本文通過Citespace5.7.R1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選擇“timezone view”繪制了關鍵詞時區圖(如圖2,見下頁)。關鍵詞時區圖可以反映在該領域某一時期內的研究發展趨勢和主要主題的動態變化。

從圖2可以看出,“碳中和”“碳達峰”是最早出現的關鍵詞,從1983年開始,學者們開始了對這方面的研究,隨后出現“低碳”“零碳排放”“新能源”等研究主題;還可以發現,“雙碳”逐漸引起了不同行業的關注,例如家電行業、鋼鐵行業、化工產業、石化產業等,不同行業也紛紛在“雙碳戰略目標”下發展,共同推進“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共同建設生態文明。

(二)“雙碳”相關政策

(三)森林碳匯與低碳經濟研究

牛玲認為,碳匯交易在提升我國全球氣候治理話語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市場化手段;1沈月琴等認為,在一個合理的碳價格區間內,政府應出臺相應的碳補貼和碳稅收政策,以此促進森林碳匯的發展;2唐葆君等指出,要進一步推廣清潔發展機制,加大財政補貼力度,推廣技術和科研應用,調整能源結構,對我國未來實現低碳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1

在森林碳匯管理方面,官波等提出,森林碳匯抵消政策與一般法律制度有明顯區別,是確保我國碳交易市場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屬于外生制度;2高山認為,碳抵消機制必須明確碳抵消的范圍和比例,穩定碳交易的價格,才可以活躍碳匯市場;3甘庭宇指出為了保障碳匯林業的長足發展,林業碳匯的交易機制要有很高的技術和管理水平;4敖貴艷等認為要提高碳匯竹林的生產效率,未來在規范生產、優化政策和技術推廣等方面要加以改善;5曹先磊等提出實現我國森林碳匯生態補償和優化管理的政策措施。6

(四)關于“雙碳”實施對策研究

宋國君等認為,僅依靠單獨的政策手段實現碳減排目標是有限的,有必要將碳排放納入排污許可證,分行業制定碳排放績效標準是可行的;7莊貴陽提出,雖然我國具備一定的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基礎,但也需要超前謀劃、科學部署以保證雙碳戰略的實施;8潘小海等認為,應以戰略性思維統籌推進“雙碳”工作,分階段穩步實施經濟的高質低碳創新發展;9王安提到要堅持問題導向,加快構建區域資源循環體系,突出重點,發展循環經濟,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10

二、我國推進“雙碳”戰略目標的林業建設現狀及困境

(一)我國推進“雙碳”戰略目標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40多年,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綠色發展理念深化,成為全球經濟技術革新的領導者,影響力不斷擴大。同時,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美好生活的重要構成成分之一就是綠色產品和優良的環境。事實證明,只有讓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才能適應自然規律,才能擁有優良的生態環境。為此,中國宣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必須包括碳達峰和碳中和,要加快推動低碳前沿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并推廣應用,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目前,我國推進“雙碳”戰略目標的基本情況為:

一是有效控制住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國已經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的不斷增長,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降低18.8%,比2005年降低48.4%,超過向國際社會承諾的40%—45%的目標;1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的15.9%,比2005年提升8.5個百分點,對煤炭消費的依賴明顯下降;12二氧化硫和PM2.5的濃度相較于2013年下降比例超過1/2。同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重污染天數下降指標,空氣質量有顯著提升。2020年全國重污染天數占比為1.2%,相較于2015年下降了1.6個百分點,重點地區的重污染天數占比由2015年的5.0%下降到了1.9%。1

二是森林系統固碳能力增強。為了加快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實現,2014年以來我國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不斷提高。同時,我國是擁有人工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全球增綠1/4來自中國。我國中幼齡林面積占60.94%,中幼齡林處于高生長階段,固碳效果會伴隨森林生長不斷提升,具有較高的固碳速率和較大的碳匯增長潛力。我國完善了森林保護制度,堅持以自然恢復為主,防止過度人為干預的原則,利用數字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加強森林監管體系,以有機肥代替化肥,采取樹木枯萎、過熟、病腐時及時砍伐,控制樹木密度、防止樹木密度過高造成枯死等措施促進森林健康發展。此外,我國還以“兩山”理論為行動指南,探索生態保護與經濟融合發展的途徑,促進林下經濟、森林培育、森林碳匯等產業融合發展,實現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與林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步進行。

三是碳匯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2021年4月,華東師范大學、復旦大學等高等學校建立了“長三角可持續發展大學聯盟”,發布《促進碳達峰、碳中和高校行動倡議》,提出高校在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中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應承擔人才培養與科研的責任。2021年7月,《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由教育部提出,鼓勵高校設立與碳中和相關專業,要推進建設一批相關一流本科專業,對于碳中和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才在各種評選中給予一定的傾斜力度。目前,西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已建立碳中和研究院并開始建設交叉學科,針對雙碳政策人才需求建立的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也計劃今年招生,實施“一人一方案”,培養具有創新性的復合型人才。

(二)我國推進“雙碳”林業戰略目標的困境

雖然目前我國的“雙碳”戰略目標實施情況較為良好,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首先,減排壓力較大,森林生態系統固碳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我國碳排放總量基數龐大,在世界碳排放大國中排名第一,2020年碳排放總量比2019年增加了0.88億噸,達到98.94億噸。我國人均碳排放量高于全球人均水平4.75噸,為7噸。我國森林覆蓋率從2000年的16.55%增加到2021年的23.04%,2按森林全口徑碳匯估算,每年碳匯達4.34億噸碳當量,相當于中和了2018年工業碳排放量的15.91%。我國的經濟體量龐大,對森林固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若GDP提高0.5%,則從當下至2060年的年均植樹增長率需提高約10.1%。由于森林面積約束要求年均排放量降幅至少在0.5%左右,因此碳達峰之后還應繼續保持一定程度的減排壓力。但是我國人均森林面積水平低,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森林蓄積量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森林資源總量不足,森林生態系統服務不高,嚴重制約著林業碳匯功能的充分發揮。

其次,林產品創新不足,林產工業面臨“雙碳”目標的壓力準備不足。目前,我國的煤炭開發技術、頁巖油氣開采技術等水平較高,但總體來說,在低碳創新能力上還達不到全球先進水平的要求,很多節能產品核心部分的知識產權仍屬于其他國家。此外,我國具有創新性的技術產品還面臨著資金支持短缺和推廣困難的情況。我國是林產品進出口大國,但是林產工業在國際產業價值鏈中仍處于中低端水平,主要依賴大量消耗森林資源、人工成本低的比較優勢,自主品牌少,技術含量低,應對氣候變化的長效機制還未建立起來。加之,當前我國的木材加工企業面臨著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狀況,對實施“雙碳”戰略的技術創新帶來的挑戰準備不足,對低碳技術、零碳技術、負碳技術等技術創新的需求大,在如何有效進行產品創新、產業升級上還面臨巨大挑戰。

最后,林業資源型地區市場轉型困難,市場機制在林業碳匯中的作用依然較小。和發達國家不同,我國的經濟結構與碳排放存在一定的關聯,但目前經濟結構和市場機制的轉型存在一定的困難。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省市由于能夠運用的資源或資本較小,依靠自身能力難以實現轉型,還是以資源密集型產業為主,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省份由于受土地等資源制約也難以完成轉型。同時,一些發達國家逐步限制高新技術的出口,使得我國煤炭行業的工人失業率增加,需要進行就業轉型。此外,市場機制在林業碳匯中的作用較少。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效應、減少碳排放等,取得很大的進步,但是主要依靠政府投資與監管,減排項目經濟效益低。減排政策手段控制一旦過于嚴格就會產生較大的負面社會影響。林業碳匯項目的資源可再生性、成本低、綠色環保使其成為未來生態系統固碳的重要手段。然而,雖然目前林業碳匯地位重要、綠色價值顯著,但是其經濟價值低下,導致市場主體參與碳匯項目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可說沒有買方市場,金融機構也缺乏對林業碳匯的支持意愿。

三、“雙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我國林業經濟轉型分析

(一)林業經濟轉型必要性

國務院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出五個主要目標:“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笨梢钥闯?,涉及碳匯的其實只有林業(其他領域都是碳源),因此,林業在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與作用。林產工業行業涉及木材加工、人造板生產、家具制造等領域,不僅在林木生長、森林經營過程中可以吸收和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而且在木質林產品加工、制造過程中碳排放量遠遠低于鋼材、水泥等不可再生材料,在使用過程中也具備貯碳功能,對實現碳中和能夠發揮巨大的貢獻作用。

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給林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斷推進天然林修復制度方案、保證退耕還林等重大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效果;積極開展碳匯造林,增加森林碳匯;大力開展森林撫育,全面提升森林經營管理水平,促進森林結構不斷優化、林份質量提升,使森林固碳能力明顯增強。目前,隨著“雙碳”戰略目標的實施,我國林業經濟必須轉型。首先,在經濟和生態領域,傳統的林業經濟較為單一,主要表現在木材的生產、加工、運輸等方面對森林的依賴性較高,容易造成森林的過度開采,嚴重破壞自然環境。且由于產品大部分是對木材進行初加工,成交價格較低。而“雙碳”戰略要求保護森林,影響了我國的林業經濟結構,木材砍伐、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等行業勢必會受到影響。1其次,在社會領域,目前我國的林業經濟體系初設于計劃經濟時代,經歷數十年發展不斷變革,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雙碳”戰略等外部環境的變化,現行的林業經濟體系已不適合當今中國的發展。并且,大部分林業企業的負擔較重,如果還不進行轉型,林業經濟將陷入惡性循環。林產工業可以在人造板產業,或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等新型生物質能重點行業開展碳盤查、碳標簽與核查試點,指導企業開展碳盤查工作,制定碳中和發展戰略及實現路徑,為林產工業企業通過減排、儲碳等方式提供行業方案。

(二)林業經濟轉型可行性

目前,中國在創新節能技術、能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等方面成果較為顯著,這為中國進一步推進低碳發展和林業經濟轉型奠定了現實基礎。而“雙碳”戰略目標不僅符合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也符合國際社會發展基本趨勢,具有堅實的實施基礎。本文將從政策基礎、經濟基礎、社會基礎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就“雙碳”戰略視域目標下我國林業經濟轉型可行性進行分析。

第一,在政策基礎方面。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和林業經濟轉型,中國已經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措施,目前這些政策措施預期實施效果較好,為實現“雙碳”戰略目標下我國林業經濟轉型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在中央層面,2020年10月發布的“十四五戰略規劃”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間進一步加快推動低碳綠色發展,有效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實現碳達峰,同時要進一步推進碳交易市場的規范發展。2020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有效推進雙碳工作作為2021年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在部委層面,2020年12月召開的財政部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要求財政資金的投入要和污染防治、綠色發展目標相匹配,要利用財政支持促進能源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并積極從技術層面探討碳排放權的稅收問題。同時,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于2021年1月又頒布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在林業政策方面,鼓勵全社會參加植林造林,切實保護林農利益。林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把林業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并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了許多發展林業的優惠政策。

第二,在經濟基礎方面。一方面,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了全球第二,經濟發展增速一直保持在較高的增長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了較大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為經濟發展戰略目標,并陸續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型城鎮化戰略等,宏觀經濟發展總量穩步提升、結構持續優化、社會治理日漸完善,這是中國提出“雙碳”戰略目標的現實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從林業發展角度來看,一是我國林業碳匯交易市場正式啟動運行,為林業發展提供新動能。中國碳市場鼓勵金融機構的參與,推進碳金融產品的創新,有利于豐富碳價格傳輸機制,助力林業經濟新發展。目前,發達國家之間有國際碳匯貿易中心,需超額排放二氧化碳的企業出錢給森林培植和所有者。這也為我們開啟了林業碳匯交易市場化的大門。二是我國林業碳匯催生了多元化林業產業新業態。我國現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28.39萬個,經營林地面積達3億多畝,1是我國集體林業碳匯供給的主要潛在力量。新時代,我們需積極探索碳匯林與有機林業、特色經濟林、林下經濟等有機融合,并實現共同經營、共享收益、分散風險的多元化利益聯結機制,加大投資,2保障其林業收益并降低因林業特質性所面臨的風險,推進現代林業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延伸。

第三,在技術創新方面?!半p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林業經濟順利轉型離不開技術創新。2020年,國際能源署針對全球在2070年實現碳的凈零排放所依賴的現有技術水平進行了評估,發現有較大比例的現有技術成熟度無法支撐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因此,中國“雙碳”戰略目標的實現必須依賴不斷創新的科技進步。3從目前來看,中國現階段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如在可再生能源、大數據、清潔能源等方面的技術水平已經處在世界領先地位,為“雙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林業經濟轉型的實現奠定了堅定的技術基礎和信心。但是,在林業經濟轉型方面,我國是林產品進出口大國,但產品技術含量低,產業綠色低碳轉型還未實現數字化技術的全面改進,能源產業的生產、儲運、消費效率較低,生態鏈建設仍不完備,急需一批高尖端“碳專家”,以把握信息化與綠色化協同創新發展的機遇。

第四,在社會基礎方面。中國通過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能源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努力,目前在碳排放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為我國“雙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林業經濟轉型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四、“雙碳”戰略目標視域下我國林業經濟轉型的實施對策

(一)提高林業產業科技創新能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及生物質材料等

林產工業生產的鋸材、人造板等產品,不僅是可再生資源產品,在生產制造過程中碳排放量遠低于鋼材、水泥等不可再生材料。我國是林產品生產大國、貿易大國,在國際林產品市場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我國林業產業大而不強,資源消耗依賴大,創新能力不強,附加值不高,綜合競爭力較弱,對處理好發展和減排的關系準備不足。林業產業要告別資源依賴,要以科技創新來激活企業主體的內生動力。同時,林業企業要直面國際市場、貼近國內市場,對市場需求的感知應更靈敏,推進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產業數字化,更好推進綠色低碳關鍵技術突破,推動生產方式向節能減碳轉型。

林業生物質資源是指森林生長和林業生產過程提供的生物質能源,包括薪炭林、采伐、加工剩余物、林副產品的廢棄物等。生物質能源具有可再生、清潔、低碳、原料豐富等特點,在“雙碳”戰略目標背景下,生物質能源是理想的替代能源,研究新型轉換技術是實現需要。但是存在市場環境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體系不完善、商業化利用難、技術落后、缺乏相關政策、能源作物和農業林業爭奪土地的矛盾等問題,隨著推動“雙碳”戰略目標實現的宏觀政策環境逐漸形成,今后應加強新型轉換技術的研發力度,引入市場機制,用資本市場帶動大企業的加入,促進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林業助力“碳中和”的另一個領域是發展木竹等生物質材料,特別是發展竹纏繞新材料。我國竹林面積640多萬公頃,竹產業產值近3000億元,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竹纏繞復合材料可替代大量鋼材、水泥、塑料等傳統工業材料,不僅原料可再生、可固碳,加工過程也可做到節能減碳、可生物降解,使用成本也更低。未來應統籌謀劃,將木竹材料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加大木竹復合材料的研發力度,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

(二)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增加碳匯儲備能力

森林生態系統固碳具有成本低、可持續、易施行的特點。森林保護是緩解人類大規模經濟活動向大氣中釋放溫室氣體的重要途徑。石柳等學者研究了森林保護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潛在貢獻,提出如果2050年森林保護率能夠提高到142%,2100年森林保護率能夠提高到919%,那么2050年森林保護減排量就會減少到0.79GTC,2100年森林保護減排量會降低到0.55GTC。森林保護增匯的成本優勢明顯,經測算,森林保護潛在貢獻,會使得碳價逐期攀升,由2015年的17.65美元,上升為2050年的51.32美元。1

因此,通過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為手段的生態環境保護,則提升了森林碳匯能力與水平,既可持續,花費又少,還能提升林業在“碳中和”工作中的貢獻。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為實現“碳中和”目標,應當遵循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演替規律,充分發揮森林生態系統對二氧化碳的吸收功能、存儲功能、替代功能和適應功能。在有限的國土空間擴大森林面積,應充分考慮各樹種的生長要求,兼顧森林其他生態功能,運用草種收集、苗木培育、品種改良等技術提高森林系統生態功能的質量。

(三)發揮市場機制的碳匯儲備作用,激發企業碳匯交易積極性

為了保障減排政策的順利實施,有效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必須引入市場機制與強化政策手段效力,提高減排項目經濟效益,降低減排成本,充分調動企業自主創新減排的積極性。發展林業碳匯首先要建設支撐林業碳匯的資源產業,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選擇不同發展方向。資源豐富的地區重點開發森林經營碳匯項目,干旱半干旱地區重點開發植被恢復和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固碳增匯項目;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可探索培育生物多樣性保護林、草碳匯品牌項目;山區貧困地區可培育生物多樣性保護,助推脫貧攻堅林、草碳匯品牌項目以及林果、林藥等經濟林碳匯項目。

同時,出臺相關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參與碳匯金融產品開發和合作,加大對林業碳匯金融產品的創新;發揮銀行、證券等機構在融資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斷豐富林業碳匯的融資渠道;探索綠色金融助力林業碳匯經濟發展壯大。

(四)利用林業資源發展林下經濟,促進林業經濟轉型發展

傳統林業產業大多粗放型發展,全面停伐給傳統的林業企業造成了較大沖擊,但這也是林業經濟轉型的機遇。結合當地林業經濟的發展情況,深入發展特色養殖業與森林旅游業,構建具有當地特色的新的林業經濟產業鏈,是重要的發展路徑。如,利用現有林業資源發展相關的林業經濟產品。林下經濟成為一種選擇。同時,可以促進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使林業產業中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結構比例更合理。在林業經濟轉型的過程中,旅游業和特色產業也是轉型的重要發展方向,可以通過構建現代林業產業體系,對于區域內的林業旅游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實現區域資源的戰略提升。此外,可以考慮發展多種林下經濟不同的形式,例如木材深加工產業、森林食品產業等,更好地促進林業經濟轉型。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地推進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文章基于中國知網( C NK I)數據庫,采用C i t e S p a c e軟件,分析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熱點和研究前沿,并提出展望。研究結果表明: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領域已形成經濟效率、海洋資源和海洋產業等研究熱點,海洋經濟效率和海洋生態效率測算以及海洋資源與海洋環境之間的動態關系等成為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前沿;在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背景下,亟須從構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探索創新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機理、提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實現路徑和檢驗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有效性4個方面,進一步深化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

關鍵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知識圖譜;研究熱點;研究前沿

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 F r o n t i e r sa n dP r o s p e c t so fH i g h - q u a l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i nC h i n a: q u a n t i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b a s e do nC i t e S p a c ek n o w l e d g em a p

S ON GZ e m i n g1, 2, N I N GL i n g2

( 1 . C o l l e g eo fM a n a g e m e n t, G u a n g d o n g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Z h a n j i a n g5 2 4 0 8 8, C h i n a; 2 .G u a n g d o n gC o a s t a lE c o n o m i cB e l t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G u a n g d o n g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Z h a n j i a n g5 2 4 0 8 8,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I no r d e rt op r o m o t et h eh i g h -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 ’ sm a r i n ee c o n o m ya n di t s p o l i c yf o r m u l a t i o n i nas c i e n t i f i c, r e a s o n a b l ea n de f f e c t i v ew a y, t h i sp a p e ru s e dC i t e S p a c e s o f t w a r e b a s e do nC NK Id a t a b a s et oa n a l y z et h e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a n df r o n t i e r so fh i g h -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C h i n a ’ sm a r i n e e c o n o m y, a n dp u t f o r w a r dp r o s p e c t s . T h e r e s e a r c h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i n t h er e s e a r c hf i e l do fh i g h -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i nC h i n a, e c o n o m i ce f f i c i e n c y, m a r i n er e s o u r c e s, m a r i n e i n d u s t r ya n do t h e r 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h a db e e n f o r m e d . T h e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i ce f f i c i e n c y, m a r i n ee c o l o g i c a l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t h ed y n a m i c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m a r i n er e s o u r c e s a n dm a r i n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h a db e c o m e t h e r e s e a r c h f r o n t i e r s o f h i g h -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i nC h i n a .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s p e e d i n gu p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m a r i n e p o w e r, t h e r e f o r e f r o mb u i l d i n gm a r i n e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q u a l i t ys y n t h e t i ce v a l u a t i o n s y s t e m, t oe x p l o r i n gt h em e c h a n i s mo f i n n o v a t i o nq u a l i t y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 p o i n t -i n go u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h i g hq u a l i t yc o n c r e t e r e a l i z a t i o np a t ha n dt e s t i n g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t h em a r i n ee c o n o m yd e v e l o p m e n tw i t hh i g hq u a l i t yp o l i c y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i t s h o u l df u r t h e rd e e p e nt h er e s e a r c ho nh i g h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e c o n o m y .

K e yw o r d s:M a r i n ee c o n o m y,H i g h - q u a l i t yd e v e l o p m e n t, K n o w l e d g em a p, R e s e a r c hh o t s p o t s, R e -s e a r c hf r o n t i e r s

0 引言

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的重要論述,加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我國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改革共識。然而目前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面臨一些問題:一方面,我國海洋產業科技自主研發能力薄弱,產、學、研合作機制不暢;另一方面,我國海洋經濟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部分產業產能過剩和效益低下。此外,我國長期依靠資源投入的粗放式開發利用方式,導致近海生態環境受損和生態系統遭受破壞,海洋生態環境對海洋經濟發展產生約束。因此,應以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為基礎,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新時期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這一課題被各研究機構和專家學者廣泛關注和深入研究。目前國內關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評價指標、效率測算和對策建議等領域。在評價指標方面:魯亞運等[ 1]基于新發展理念視角,測算我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劉俐娜[ 2]建立海洋經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對青島海洋經濟發展質量進行綜合評定;狄乾斌等[ 3]基于熵值糾正G 2賦權并構建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質量進行定量計算。在效率測算方面:劉大海等[ 4]測算海洋全要素生產率,并分析其特征;韓增林等[ 5]運用D E A - M a l m q u i s t指數法測算2 0 0 1—2 0 1 5年我國沿海1 1?。ㄗ灾螀^、直轄市)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并采用P VA R模型預測其內在機制的變化趨勢;吳梵等[ 6]基于三階段D E A模型測算海洋科技創新影響海洋經濟增長的效率,并運用空間計量模型進一步考察該影響的空間外溢特征。在對策建議方面:韓增林等[ 7]提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資源利用、產業發展和區域協調對策;茍露峰等[ 8]運用計量面板模型檢驗科技進步和產業結構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孫才志等[ 9]采用P L S法測算政策對海洋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并歸納政策的影響路徑。

現有關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文獻綜述主要是對文獻資料的歸納和總結。為科學、合理和有效地推進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并為深入貫徹“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戰略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支持,本研究基于中國知網( C NK I)數據庫,采用C i t e S p a c e軟件,分析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熱點和前沿,并提出展望。

1 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1 . 1 研究方法

知識圖譜可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現研究領域的學科結構、發展歷史和知識構架[ 1 0],具有直觀和定量等多種優點。自C i t e S p a c e軟件[ 1 1-1 2]被開發后,知識圖譜在我國蓬勃發展,在科學計量、信息計量和文獻計量等眾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邱鵠等[ 1 3]運用文獻計量方法,掌握國內對“一帶一路”的研究現狀;凡慶濤等[ 1 4]運用C i t e S p a c e可視化工具,分析科研管理主題文獻,并歸納其對我國科研管理工作的啟示;孫偉[ 1 5]采用知識圖譜,分析國外創業網絡相關文獻,并歸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由于知識圖譜的表現形式不斷改變,其應用也呈現多元化態勢。

本研究選用C i t e S p a c e軟件對文獻進行分析,通過節點大小和網絡連接度等要素展示研究熱點和前沿。主要步驟為:將C NK I數據庫下載為R e f -w o r k s格式文件,利用C i t e S p a c e5 . 6軟件將R e f -w o r k s格式轉換為可識別格式;時間切片設為1年,節點類型根據研究需求依次選取作者合作和機構共現等,閾值選擇每個時間切片中的T o p5 0,圖譜修剪方式采用尋徑和合并網絡,圖譜可視化方式采用靜態聚類;在上述參數設置的基礎上運行軟件,得到聚類可視化圖譜。

1 . 2 數據來源

選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 S S C I來源期刊,以“海洋經濟質量”“海洋經濟效率”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為檢索詞,分類目錄選擇“哲學與人文社科”“經濟與管理科學”和“社會科學Ⅰ、Ⅱ輯”,選擇時間為2 0 0 0—2 0 2 0年。此種設置主要考慮的是這3個檢索詞基本能覆蓋大部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文獻以及期刊權威性較強,同時去除自然科學和理工學科而保留社會科學和經濟管理學科。經過精確檢索,共得到2 7 5條文獻記錄。

2 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現狀

2 . 1 文獻時間序列分布

分析文獻時間序列分布有利于了解文獻在各階段的趨勢與變化情況[ 1 6]。因此,本研究根據C N K I數據庫導出的文獻數據,分析文獻時間序列,并繪制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文獻年度分布圖(圖1)。

由圖1可以看出,根據研究文獻年度分布情況,可將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分為3個階段。①第一階段為起步階段( 2 0 0 0—2 0 0 7年)。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相關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各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活動明顯增多,學者開始關注海洋經濟領域的相關問題,研究文獻數量較少。②第二階段為平穩階段( 2 0 0 8—2 0 1 1年)。隨著我國海洋經濟的高速發展,海洋資源和海洋生態問題逐漸引起學者關注,研究文獻數量平穩增加。③第三階段為發展階段( 2 0 1 2—2 0 2 0年)。由于“建設海洋強國”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的提出和系統闡述,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為研究熱點,學者從多角度展開深入研究,研究文獻數量迅速增加。

2 . 2 來源期刊分布

分析來源期刊分布有利于為前期知識積累提供基礎方向[ 1 7]。根據文獻收集情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文獻分布在6 3 4個期刊。2 0 0 0—2 0 2 0年發文量最大的期刊包括《海洋環境科學》《資源科學》和《地理科學》,均以資源和環境為主題,發文量分別為1 2篇、1 1篇和1 0篇;發文量較大的期刊包括《生態經濟》《太平洋學報》和《統計與決策》,發文量分別為8篇、7篇和7篇。綜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C S S C I來源期刊的研究主題,基礎科學類期刊關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論文數量最多(超過總數的5 0 %) ,其次是經濟與管理科學類期刊,最后是社會科學類期刊。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經濟領域的研究熱點,而且涉及資源和環境等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內容。

2 . 3 作者合作網絡

以作者為節點分析合作網絡可反映某領域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強度和互引關系[ 1 8],有利于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予以管理和引導,進而推動該領域研究的均衡和快速發展(圖2)。

由圖2可以看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者合作網絡共包含2 4 5個節點和2 8 9條邊,網絡密度僅為0 . 0 0 97。由此表明:雖然共有2 4 5名學者參與完成2 7 5篇學術論文,且作者之間有一定合作,但聯系并不緊密;專注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作者較少,仍以個人或小范圍團隊為主;其中孫才志發文量最大,其次是王澤宇、韓增林和狄乾斌,蓋美等的發文量也較大。

2 . 4 研究機構共現

分析研究機構共現可得到某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及其合作強度[ 1 9](圖3)。

由圖3可以看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機構共現有1 4 4個節點和7 0條連接,網絡密度為0 . 0 0 68。由此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機構相對分散,研究機構之間較少交流聯系,相關合作研究也較缺乏,尚未形成較大的研究規模;連接強度較強的研究機構往往處在同一地區或同一部門中,跨地區或跨部門的合作仍較少;相關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高校,主要包括遼寧師范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及其各類子機構,此外各類涉海研究所和學會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力量。

3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熱點

研究熱點是指文獻提取出的重要信息,可反映一定時間內學者共同關心的問題。通過收集文獻高頻關鍵詞找出主要研究熱點,對認識學科現狀具有重要作用。

3 . 1 關鍵詞共現分析

如果某個關鍵詞頻繁出現,則其表示的主題即研究熱點[ 2 0]。關鍵詞共現分析可反映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度,有利于把握研究熱點的變化趨勢以及探尋研究的熱點角度(圖4)。

由圖4可以看出,通過C i t e S p a c e軟件分析,共得到3 3 5個關鍵詞節點和由其組成的6 1 4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 . 0 1 1,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聯系較緊密,其中“海洋經濟”[ 2 1-2 4]、“海洋經濟效率”[ 2 5-2 9]、“海洋資源”[ 3 0-3 4]、“可持續發展”[ 3 5-3 9]和“海洋產業”[ 4 0-4 4]等是高頻關鍵詞。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是提高海洋經濟發展速度,更強調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即通過提高海洋要素資源利用效率,驅動海洋經濟由高速度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因此,“海洋資源”和“海洋產業”等成為研究熱點,表明學術界和社會各領域已關注到海洋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和海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性。同時,由于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時間較短,目前仍以基礎理論研究為主,但關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等已開始有所探討。因此,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由理論研究逐漸向深層次滲透,研究質量不斷提升。

3 . 2 關鍵詞聚類分析

為更有效地把握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熱點和趨勢[ 4 5]以及更深入地挖掘研究熱點之間的關系,根據關鍵詞的不同特征,使用C i t e S p a c e軟件的C l u s t e r i n g功能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圖5)。

經綜合比較,選用C i t e S p a c e軟件提供的L L R算法提取聚類主題,所得出的聚類標簽較符合實際情況且重復較少。由于分析數據為中文期刊,選用K聚類形式,最終分析形成的關鍵詞共引網絡共有1 8個聚類。因此可以推斷,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高共引關鍵詞具有明顯的聚類特征,已形成多個聚類且聚類之間重合交叉并行。此外,模塊值為0 . 7 7 4(大于0 . 3) ,平均輪廓值為0 . 6 1 19(大于0 . 5) ,表明該網絡聚類結構合理,網絡中各模塊的獨立性較高,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關聯。聚類最大的是“海洋經濟”,其次是“中國”,第三是“可持續發展”,表明該領域已形成多元化研究視角。

4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動態和新興趨勢,其中突現詞主要體現研究前沿并預測研究發展方向[ 4 6]。本研究利用突現詞揭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前沿,時間節點為1年,節點類型為關鍵詞,截取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領域排名前1 6位的突現詞。

與文獻時間序列分析相對應,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前沿也相應劃分為3個階段,不同階段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熱點也可相互印證。

( 1) 2 0 0 0—2 0 0 7年共出現6個突現詞?!翱沙掷m發展”于2 0 0 3年首次出現并持續到2 0 0 6年,表明這一期間可持續發展是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前沿;“海洋產業”“海洋資源”和“海洋開發”等突現詞于2 0 0 6年出現,表明基于可持續發展要求,學者圍繞上述涉海領域進行基礎探索。

( 2) 2 0 0 8—2 0 1 1年共出現5個突現詞?!熬C合經濟”“海洋產業布局”和“環渤海經濟圈”等突現詞的出現,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從基礎理論層面轉向實踐分析層面,并綜合考慮多方因素,強調協調發展;學者結合國家關于海洋經濟發展的工作部署,研究特定區域的海洋經濟問題,并圍繞海洋產業領域,從實踐視角提出具體布局的措施建議等。

( 3) 2 0 1 2—2 0 2 0年共出現5個突現詞。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從宏觀研究層面進入微觀實證層面,出現“時空分異”和“影響因素”等突現詞,即通過研究海洋經濟發展的演化過程,分析其影響因素,并進行微觀實證研究;“D E A”和“VA R模型”等突現詞的出現,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開始綜合采用多種評價方法。

與此同時,由于資源要素稟賦不同,各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發展狀況也存在差異。因此,如何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仍須進一步探索。

5 展望

本研究借助C i t e S p a c e文獻計量工具,采用傳統文獻研究與知識圖譜相結合的方法,對2 0 0 0—2 0 2 0年國內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文獻進行統計和分析,并結合研究脈絡進行梳理,探究其研究熱點和前沿。結果表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受到廣大學者關注,文獻數量逐年增加,但核心作者與研究機構之間的合作仍不緊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圍繞經濟效率、海洋資源和海洋產業等熱點展開,但現有研究以基礎理論為主,未形成統一的研究框架和評價體系;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前沿從海洋資源和海洋產業等基礎理論,發展到特定區域海洋經濟問題的實踐分析,進而發展到海洋經濟效率測算和動態關系等微觀實踐;隨著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的不斷推進,理論與實踐結合得更加緊密,研究更加深入和多元?;谏鲜鲅芯拷Y果,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研究價值,并將成為當前乃至未來一段時間內的重點研究領域。

未來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應重點關注4個方面。

5 . 1 構建綜合評價體系

隨著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逐步從基礎理論過渡到實踐分析,構建統一評價指標框架下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將是研究趨勢之一。由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直接指導海洋經濟工作的開展,其既要涵蓋長期、中期、宏觀和微觀等多個層次,又要包括投入和產出等多個子評價系統。因此,應將高質量作為評價導向和標準,加快形成涵蓋指標體系和績效評價等在內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從而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科學評價。

5 . 2 探索創新驅動機理

創新驅動是當前研究熱點之一,應通過提高創新水平和創新效率,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學者對于創新驅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促進方面,從整體上看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較少涉及創新驅動作用于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因此,應探索創新驅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機理,并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機理進行系統和全面的解釋,為進一步深入識別和分析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因素及其驅動機制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

5 . 3 提出具體實現路徑

由于資源稟賦和社會發展程度不同,我國重點沿海地區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布局可能存在較大差異。在差異的基礎上歸納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共性規律并提出具體實現路徑,是加快新時期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研究方向。根據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和需求,通過發展地區海洋特色產業和加強海洋資源要素流動等方式,實現區域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緩解海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適宜的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體實現路徑有利于提升我國海洋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對于支撐國家深化落實海洋強國戰略具有重要實踐價值。

5 . 4 檢驗相關政策有效性

學者為解決海洋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已提出許多政策建議,其中部分建議得到采納和運用,我國海洋經濟領域的政策也在不斷完善,然而目前我國對于政策有效性的檢驗尚缺乏量化、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因此,應以我國重點和典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文本為研究主體,通過持續追蹤,結合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對海洋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檢驗相關政策有效性,從而科學、合理和有效地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及其政策制定。

參考文獻

[ 1] 魯亞運,原峰,李杏筠.我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應用研究:基于五大發展理念的視角[ J].企業經濟, 2 0 1 9, 3 8( 1 2) : 1 2 2-1 3 0.

[ 2] 劉俐娜.海洋經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實證分析[ 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 2 0 1 9( 5) : 4 9-5 4.

[ 3] 狄乾斌,高廣悅.新時代背景下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與路徑研究[ A].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 2 0 1 9年中國地理學會經濟地理專業委員會學術年會摘要集[ C].北京:中國地理學會, 2 0 1 9: 5 3.

[ 4] 劉大海,李曉璇.海洋全要素生產率測算研究: 2 0 0 1-2 0 1 5年[ J].海洋開發與管理, 2 0 1 8, 3 5( 1) : 3-6.

[ 5] 韓增林,王曉辰,彭飛.中國海洋經濟全要素生產率動態分析及預測[ 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 2 0 1 9, 3 5( 1) : 9 5-1 0 1.

[ 6] 吳梵,高強,劉韜.海洋科技創新對海洋經濟增長的效率測度[ J].統計與決策, 2 0 1 9, 3 5( 2 3) : 1 1 9-1 2 2.

[ 7] 韓增林,李博,陳明寶,等.“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筆談[ 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1 9( 5) : 1 3-2 1.

[ 8] 茍露峰,楊思維.海洋科技進步、產業結構調整與海洋經濟增長[ J].海洋環境科學, 2 0 1 9, 3 8( 5) : 6 9 0-6 9 5.

[ 9] 孫才志,王甲君.中國海洋經濟政策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影響機理:基于P L S - S EM模型的實證分析[ J].資源開發與市場, 2 0 1 9, 3 5( 1 0) : 1 2 3 6-1 2 4 3.

[ 1 0] 趙慧莎,李向韜,王金蓮. 1 9 9 8—2 0 1 4年國內區域旅游研究發展知識圖譜:基于C i t e S p a c e的科學計量分析[ 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 2 0 1 6, 3 0( 4) : 2 0 3-2 0 8.

[ 1 1] C HE N C. C i t e S p a c eⅡ:D e t e c t i n ga n dv i s u a l i z i n ge m e r g i n g t r e n d s a n d t r a n s i e n t p a t t e r n s i ns c i e n t i f i c l i t e r a t u r e[ J].J o u r n a l o f t h eAm e r i c a nS o c i e t y f o r I n f o r m a t i o n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6, 5 7( 3) : 3 5 9-3 7 7.

[ 1 2] C HE NC .S e a r c h i n g f o r i n t e l l e c t u a l t u r n i n gp o i n t s: p r o g r e s s i v e k n o w l e d g e d o m a i n v i s u a l i z a t i o n[J].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t h e N a t i o n a lA c a d e m yo fS c i e n c e s, 2 0 0 4, 1 0 1( l) : 5 3 0 3-5 3 1 0.

[ 1 3] 邱鵠,王華.我國“一帶一路”研究述評:基于科學知識圖譜的文獻計量分析[ 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2 0( 1) : 5 1-6 3.

[ 1 4] 凡慶濤,黃勁松,杜赟,等.我國科研管理領域研究概貌與熱點分析:基于科學知識圖譜視角[ J].科學與管理, 2 0 2 0, 4 0( 1) : 9 2-1 0 1.

[ 1 5] 孫偉.國外創業網絡的知識圖譜分析[ 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 0 2 0( 3) : 3 7-4 1.

[ 1 6] 顏曉燕,金辛玫,童圖軍.我國環境規制的研究熱點與發展脈絡:基于C NK I的可視化分析[ J].江西社會科學, 2 0 1 9, 3 9( 5) : 9 9-1 1 0.

[ 1 7] 胡春陽,劉秉鐮,廖信林.中國區域協調發展政策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動態:基于C i t e S p a c e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分析[ 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1 7( 5) : 9 8-1 0 9.

[ 1 8] 胡澤文,孫建軍,武夷山.國內知識圖譜應用研究綜述[ J].圖書情報工作, 2 0 1 3, 5 7( 3) : 1 3 1-1 3 7.

[ 1 9] 揭筱紋,邱璐,李小平.綠色產品創新研究的知識圖譜:基于W e bo fS c i e n c e數據的文獻計量分析[ 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1 8, 3 9( 3) : 8 0-9 1.

[ 2 0] 馮佳,王克非,劉霞.近二十年國際翻譯學研究動態的科學知識圖譜分析[ J].外語電化教學, 2 0 1 4( 1) : 1 1-2 0.

[ 2 1] 狄乾斌,周慧.中國沿海地區人口發展與海洋經濟互動關系研究[ J].海洋通報, 2 0 1 9, 3 8( 5) : 4 9 9-5 0 7.

[ 2 2] 狄乾斌,於哲,徐禮祥.高質量增長背景下海洋經濟發展的時空協調模式研究:基于環渤海地區地級市的實證[ J].地理科學, 2 0 1 9, 3 9( 1 0) : 1 6 2 1-1 6 3 0.

[ 2 3] 狄乾斌,劉欣欣,曹可.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時空差異及其動態變化研究[ J].地理科學, 2 0 1 3, 3 3( 1 2) : 1 4 1 3-1 4 2 0.

[ 2 4] 趙昕,李慧.澳門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J].科技導報, 2 0 1 9, 3 7( 2 3) : 3 9-4 5.

[ 2 5] 蓋美,朱靜敏,孫才志,等.中國沿海地區海洋經濟效率時空演化及影響因素分析[ J].資源科學, 2 0 1 8, 4 0( 1 0) : 1 9 6 6-1 9 7 9.

[ 2 6] 狄乾斌,梁倩穎.碳排放約束下的中國海洋經濟效率時空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J].海洋通報, 2 0 1 8, 3 7( 3) : 2 7 2-2 7 9.

[ 2 7] 許林,賴倩茹,顏誠.中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效率測算:基于三大海洋經濟圈的實證[ J].統計與信息論壇, 2 0 1 9, 3 4( 3) : 6 4-7 5.

[ 2 8] 丁黎黎,鄭海紅,劉新民.海洋經濟生產效率、環境治理效率和綜合效率的評估[ J].中國科技論壇, 2 0 1 8( 3) : 4 8-5 7.

[ 2 9] 蓋美,劉丹丹,曲本亮.中國沿海地區綠色海洋經濟效率時空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 J].生態經濟, 2 0 1 6, 3 2( 1 2) : 9 7-1 0 3.

[ 3 0] 付秀梅,李曉燕,王曉瑜,等.中國海洋生物醫藥產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研究:基于區域差異視角[ J].科技管理研究, 2 0 1 9, 3 9( 1 6) : 2 0 5-2 1 1.

[ 3 1] 姚春宇,王澤宇.海洋資源對海洋經濟增長的影響:基于沿海1 1省市面板數據門檻回歸分析[ J].資源開發與市場, 2 0 1 9, 3 5( 8) : 1 0 0 1-1 0 0 7.

[ 3 2] 苑晶晶,呂永龍,賀桂珍.海洋可持續發展目標與海洋和濱海生態系統管理[ J].生態學報, 2 0 1 7, 3 7( 2 4) : 8 1 3 9-8 1 4 7.

[ 3 3] 金顯仕,竇碩增,單秀娟,等.我國近海漁業資源可持續產出基礎研究的熱點問題[ J].漁業科學進展,2 0 1 5,3 6( 1) : 1 2 4-1 3 1.

[ 3 4] 劉佳,萬榮,陳曉文.山東省藍色經濟區海洋資源承載力測評[ J].海洋環境科學, 2 0 1 3, 3 2( 4) : 6 1 9-6 2 4.

[ 3 5] 韓增林,胡偉,鐘敬秋,等.基于能值分析的中國海洋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評價[ J].生態學報, 2 0 1 7, 3 7( 8) : 2 5 6 3-2 5 7 4.

[ 3 6] 程娜.基于經濟全球化視角的中國海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J].經濟縱橫, 2 0 1 4( 1 2) : 2 0-2 3.

[ 3 7] 鄭穎娟,李夫星,白琳紅,等.河北省海洋可持續發展動態評價[ J].水土保持通報, 2 0 1 3, 3 3( 5) : 2 9 0-2 9 7.

[ 3 8] 紀明,程娜.可持續發展技術觀下的中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分析[ J].社會科學輯刊, 2 0 1 3( 3) : 1 1 0-1 1 4.

[ 3 9] 秦宏,孫浩杰.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度實證分析:以山東省為例[ J].東岳論叢, 2 0 1 1, 3 2( 1) : 1 3 9-1 4 2.

[ 4 0] 馬貝,高強,李華,等.亞太國家海洋產業發展經驗及啟示[ J].世界農業, 2 0 1 8( 2) : 2 1-2 7.

[ 4 1] 劉鍇,宋婷婷.遼寧省海洋產業結構特征與優化分析[ J].生態經濟, 2 0 1 7, 3 3( 1 1) : 8 2-8 7.

[ 4 2] 高陽,馮喆,許學工.環渤海海洋產業綠色G D P核算[ J].環境科學研究, 2 0 1 7, 3 0( 9) : 1 4 7 9-1 4 8 8.

[ 4 3] 馬貝,王彥霖,高強.國外海洋產業發展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J].世界農業, 2 0 1 6( 7) : 7 9-8 4.

[ 4 4] 于謹凱,于海楠,劉曙光.我國海洋經濟區產業布局模型及評價體系分析[ J].產業經濟研究, 2 0 0 8( 2) : 6 0-6 7.

[ 4 5] 林春培,劉佳,田帥.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海上絲綢之路研究熱點分析[ J].情報雜志, 2 0 1 8, 3 7( 2) : 1 8 2-1 8 7.

[ 4 6] 楊選輝,蔡志強.基于突變檢測與共詞分析的關聯數據新興趨勢探測[ J].情報科學, 2 0 1 8, 3 6( 1 1) : 1 6 4-1 6 8.

收稿日期: 2 0 2 0 - 0 6 - 0 2;修訂日期: 2 0 2 0 - 1 1 - 2 3

基金項目: 2 0 1 9年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廣東省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機制及系統演化研究”( 2 0 1 9 A 1 5 1 5 0 1 1 8 8 6) ; 2 0 1 9年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面向2 0 3 5年湛江建成區域創新中心的路徑與舉措研究”( 2 0 1 9 B 1 0 1 0 0 3 0 2 2)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三五”規劃2 0 1 7學科共建項目“廣東沿海主要城市海洋經濟創新發展的途徑研究”( G D 1 7 X Y J 2 1) ; 2 0 1 9年廣東大學生科技創新培育專項資金項目“中美貿易摩擦對湛江市水產品輸美貿易的影響及發展對策研究”( p d j h 2 0 1 9 a 0 2 2 9).

作者簡介:宋澤明,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海洋區域經濟、海洋管理與政策

通信作者:寧凌,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研究方向為產業經濟與發展、海洋經濟與管理

我國小農經濟起源研究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公司法是我國經濟法學的一種,它從宏觀方面對公司進行調控,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的調整也屬于公司法調整的一種,它的實施有利于公司內部實現公平與效率最大化,并與社會公平效率最大化相契合,使我國公司的發展愈發健康快速地發展,而國有大型公司合理健康的發展也有利于促進財政的收入來源,縮小政府經濟負擔,有利于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公司本身也增強了自身的競爭力,在對外經濟交流中也能抵御更多的經濟危機的沖擊,因此,完善我國的公司法人結構勢在必行,具體來講,主要是處理好股東大會,董事會及其執行機構的關系,使三者利益能夠都得到合理分配,在此基礎上增加董事會義務,確保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保護,同時增加經理層的職權以及監事會的監督權,擴大監事會成員來源范圍,規范監事會成員的生產方式,通過政府任命并直接對公司各個股東負責,使其職權都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只有這些問題能夠得到根本解決,我國的公司才能更加高效的發展。

關鍵詞 法人結構 社會公平效率 改革

近幾年隨著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公司的發展日益成熟,在外來經濟的影響下,公司內部結構形式也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了改變,公司的經營者在隨著經濟發展的同時在對其自身進行著改變以期能適應新的經濟形式,而隨著企業內部經營方式的更新,一些新的問題也隨之產生:一些公司因為企業法人內部結構調整不當瀕臨破產,一些上市公司經常因為其內部的失誤從而使公司上市失敗,造成這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出現了問題,或是董事會功能缺失,或是執行能力落不到實處,產生的結果則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于一些掌握了國家經濟命脈的大型國有企業,則產生效果直接影響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為了實公司結構的合理運營、有秩序地發展、抹掉負面因素、促進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與穩固改革開放的成果,對此,我國不斷對《公司法》進行修訂,新的《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實施,其中對舊公司法在公司股東在重大決策參權、股份轉讓權和責任約束機制等方面進行了重新的劃分,但這只是完善我國現代公司制度的開始,中間還有很多問題并沒有明確給出概念,我們還應該在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管理企業的經驗來為我國的現代化企業制度做出更完美的方案。對此,我國法學界一直在對于此進行討論,并已經成為當前的熱點問題,在這種背景下,探討我國公司法的結構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借用斯坦福大學的錢穎一教授在《中國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和融資改革》中提出,“公司治理結構是一套制度安排,用來支配若干在企業中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團體,包括投資者、經理、工人之間的關系,并從中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國內學者吳敬璉教授認為,“所謂公司治理結構,是指由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執行人員即高級經理三者組成的一種組織結構。在這種結構中,上述三者之間形成一定的制衡關系”。兩者合一并結合我國現階段制企業制度,所謂公司結構治理,就是基于公司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而形成的公司所有者、董事會和高級經理人員及公司相關利益者之間的一種權力和利益分配與制衡關系的制度安排。它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與控制的體系。能降低代理成本,使所有者不干預公司的日常經營,同時又保證經理層能以股東的利益和公司的利潤最大化為目標。而如何處理好股東、債權人和公司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是調整企業制度的中心,因為只有在保證投資者的投資回報率穩定、股東與企業的利益關系得到協調、監督機制得到完善,才有助于企業內部各個利益集團能夠互相促進發展,從而使得企業高效發展。因此,我國公司結構治理的法律依然存在的幾個問題:一是對公司具有控制權和經營權的股東大會及其董事會在立法方面依然存在著缺陷;二是執行機構層依然不夠完善,三是上面三者在企業內部的兼容性依然沒有做到位。本文通過對新《公司法》的含義、特點以及相關原理進行研究的基礎上,立足我國國情,同時借鑒國外公司管理法律制度的經驗,提出了自己對我國《公司法》中如何完善法人治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和建議,希望能夠為我國公司發展能夠的公平化、科學化和法治化,并最終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一些幫助。

一、我國法人治理結構現狀

我國的新公司法于近十年來不斷修改,理論界對公司法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都展開了廣泛的研究和爭論,具體如下:

第一,社會認知對公司法的影響:

它從內部認知和外部認知兩方面對公司的治理來進行描述,闡述社會責任對公司法推行的影響,從理論方面闡述了公司法人的本質以及公司法的用途,其根本是社會大眾對公司的認知問題。本文主要闡述的是內部認知,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外部認知對公司法制定的影響。

第二,我國國有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的探討:

首先是股東大會存在問題,大股東集中掌握著控制權,而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這種缺陷一直存在且并沒有很好的解決,如何確保公平是專家們一直討論的重點;其次在董事會的選定方面并沒有專業性,往往董事會是由大股東自己做出的決定,所產生的選舉人選并不能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而靠全體股東選舉的董事會成員往往在執行方面的權力卻并不能得到權力的支持,這也是我國法人治理結構中存在的又一問題;最后是執行機構的問題,我國的經理層一直處于尷尬的地位,薪酬低,權限少,受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的影響大,有的公司甚至是董事長兼經理權,而并不能很好地履行經理的職責,不能對員工起到很好的激勵效果,我國法律在于此方面沒有很好的約束。

第三,監事會職責不能充分發揮

很多專家認為監事會缺乏獨立性,其獨立性的缺乏是我國公司監事會職能弱化根本原因。一方面,監事會成員來自董事會和股東會的選擇, 行政上必然受董事會和經理的領導。另一方面,公司監事會獲取監督所必要的信息不對稱,受大股東和董事會的控制,無法保證監事會發揮其應有的職責。

其次,監事會執行機制不夠完善。我國司法對監事會的職權沒有明確的限定,因而導致監事會執行會面臨無法可依,同時在涉及到董事會或股東大會的利益時,單靠監事會去執行則會面臨很多阻力,董事亦很難自覺協助,公司監事的知情權、查詢權和監督權因而不能完全發揮。

二、我國對三種現代化公司治理模型的借鑒

在亞洲地區,一般的大型公司都是由家族控制的,其家族內部人員占有相當多的股份并控制董事會,這種管理模式即為家庭治理模式;內部治理模式則是企業與銀行之間形成的資本關系與貿易關系,由此產生對企業經營者的監控和制約;英美等國家企業的特點是股份相對分散,個別股東發揮的作用相當有限,銀行不能持有公司股份等原因導致了資本市場和經理市場發達,形成強大的外部監控,從而稱其為外部治理模式。

然而三種模式孰優孰劣一直在專家們的討論中,對于我國來說,應該借鑒其三種模式的優點來對我國的公司結構治理進行調整,包括:1內部約束機制,即所謂的內部監控機制,如何加強組織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相關審計委員會的關系是加強內部監管機制的中心;2外部約束機制,加強外界力量對公司的行為進行監督,從而對內部監管機制的盲區進行補充;3企業管理系統的自我調控機制,加強自我審計力度,最大限度減少欺騙行為,確保公司信息的真實性。

三、解決方法

(1)首先從根本上調整公司的產權結構 ,使股權多元化?,F行《公司法》下,國有股處于絕對控股地位,而董事會的獨立運行不能反應所有股東的基本權益,因而在公司的重大決策和運營方面只代表大股東的權益。因此必須調整公司產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只有國家股比重降低,才能使得公司的管理權和監事權間相互制衡的決策與管理、約束機制的正常運行。

(2)充分發揮股東大會的作用。為了保護在公司中被侵權的中小股東權益,在股東代表大會的選舉上,需要通過民主的方式投票選舉出能勝任該職位人選,而不是以往的董事長一家獨大的情況, 避免任何個人或國家單獨控制股東大會, 從根本上選舉出能為公司發展提供幫助的人才。同時監事成員也應當選舉產生,履行檢查公司財務,保障公司利益和公司業務活動的合法性,同時也受股東大會的制約,形成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股東大會相互制約體系。

四、結束語

在目前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國公司發展以及《公司法》的發展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而目前我國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問題依然嚴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公司法》也在日趨完善,相信《公司法》在處理好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關系會使得我國法人治理結構更加完善。

上一篇:造紙工業制漿廢水治理論文范文下一篇:審計工作人員心理素質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