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

2023-10-03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1篇

一、2006年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發展情況

2006年,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省委九屆九次全會和市第八次黨代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構建“和諧貴陽”的執政理念統領全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做到以創新促發展、以發展促保障、以保障促和諧,全面完成和超額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

(一)堅持以務實的作風抓落實,就業保障工作取得新成效

全市完成新增就業崗位4.51萬個,實現城鄉統籌就業7.16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就業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79萬人(“4050”人員4117人),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2.3萬人;完成城鄉統籌培訓5.04萬人,其中:城鎮失業人員培訓1.27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培訓1.6萬人(“4050”人員3867人),農村勞動力培訓2.1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開發公益性崗位2511個,核發小額擔保貸款1256人,貸款額達2264.1萬元。再就業各項扶持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減免稅收3348.82萬元;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334.89萬元。

社會保險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市征繳養老保險費10.9億元,養老保險擴面7.85萬人,征繳失業保險費9733.73萬元,失業保險擴面3.84萬人,征繳醫療保險費6.16億元,醫療保險擴面9.15萬人,征繳工傷保險費4219.09萬元,工傷保險擴面8.4萬人,征繳生育保險費2100.44萬元,生育保險參保人數達40.29萬人。

(二)圍繞重點抓基礎,全面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

就業是民生資本、安國之策。以積極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精神為主線,突出重點,加大力度,落實措施。一是結合實際制定了新一輪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的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意見,在認真落實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小額貸款、四項補貼、稅費減免等幫扶措施的基礎上,將積極的就業政策拓展到農村勞動力的培訓轉移就業方面。小河區擴大失地農民后續扶助試點工作,修改完善了《失地農民后續扶助辦法》(試行);烏當區積極推進失地農民社會保障,為401名失地農民辦理了養老保險;清鎮市多方協調資金100萬元促進農村勞動力培訓等等。同時,從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入手,編輯出版了《現行就業再就業政策匯編》及《再就業優惠證》申領、稅收減免、社會保險補貼等11個相關配套扶持政策宣傳冊,開展了“政策進萬家活動”,使就業再就業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戶曉。二是進一步推進就業援助工作。通過開展“四送兩落實”和“兩幫一創”活動,為就業困難人員送出崗位420個,送培訓420人,送政策840人,送溫暖140人,繼續完善對“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體的就業援助制度,幫助111戶“零就業家庭”中的117人實現就業,安置就業困難的“4050”人員150人,形成了部門配合、社會聯動、共同幫助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就業再就業的長效機制。三是采取多種措施促進城鄉統籌就業。通過舉辦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春風行動”專場招聘會、“民營企業招聘周”活動、“2006年大中專、技職校畢業生招聘洽談會暨創業項目洽談推介會”等,全市共有2308家(次)企業進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8萬個,吸引12萬人進場求職登記。針對不同服務對象還提供個性化服務,先后為市公安局、市公交總公司、星力百貨等大型用工單位舉辦專場招聘服務。同時,充分發揮公共職業機構作用,全市勞動力市場采集用工信息6873條,提供就業崗位98701個,進場求職97380人(次),成功推薦12573人。此外,還加強了與省外的溝通聯系,組織勞務輸出3941名。四

是進一步推進并軌工作,以促進再就業來推動并軌工作的開展,全市滯留再就業服務中心的1.05萬人,已全部辦理出中心相關手續,形成了并軌工作與落實再就業扶持政策的良性互動機制。

(三)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貴陽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在全面實現動態管理下應保盡保和分類施保的基礎上,對不具備參保條件的城鎮集體企業退休人員按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發放生活費,進一步擴大了救助范圍。同時,從2006年9月起全面提高了貴陽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3個中心城區每人每月從170元提高到215元,其他區、縣(市)在原來標準的基礎上提高了26%。全市籌集城市低保金9490萬元,其中市、區兩級財政投入2590萬元;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貧困人口7.8萬,發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0012.7萬元,切實保障了城市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啟動以來,全市已將符合條件的42383人納入了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為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規范化建設,制定下發了《貴陽市民政局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低保制度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對促進全市農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規范化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全年累計籌集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01.68萬元,其中市、區兩級財政投入約1300萬元。2006年全市共發放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資金1652.8萬元,有效地保障了農村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 農村醫療救助穩步推進,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全面啟動。在全面建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時,全市穩步推進特困群眾醫療救助配套制度。從2006年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在全市全面鋪開,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作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補充,在合作醫療基礎上,對個人負擔500元以上的重大疾病進行救助。截至2006年12月,全市享受農村醫療救助的困難群眾有49662人(次),共支出救助金150萬元。積極組織開展城市醫療救助試點工作,并結合貴陽市相關醫療制度和特困群眾的具體實際,制定了《貴陽市建立城市醫療救助制度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06年全市共救助城市特困群眾170人次,發放醫療救助資金30萬元。社會救助工作扎實開展。農村五保供養按照修訂的《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的要求得到了較好落實。繼續發揮好“愛心超市”的社會捐贈平臺作用,積極指導有條件的區縣市建立“愛心超市”。同時,教育、住房、醫療、司法等救助制度建設也取得了重要進展,各項救助制度之間的配套銜接,各級政府救助資金預算逐年增加,促進了社會救助體系的不斷完善。

(四)圍繞難點抓擴面,加大社會保險體系建設力度

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現代社會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為此,貴陽市從完善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入手,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社會保險重擴面。結合國務院38號文,明確了“五險”擴面征繳具體實施方案,養老保險擴面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醫療保險以困難企業和中央、省屬在筑優勢企業為重點,失業保險以非公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為重點,工傷保險以煤礦、非煤礦山、建筑等高危行業為重點,生育保險以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為重點。二是堅持多管齊下重服務。通過調整社保業務大廳窗口布局,推行“五險”一條龍服務收費,啟動工商銀行辦理代扣社會保險費業務,郵寄參保人員繳費清單,實現了銀勞互聯和社會保險基金財務的集中整合。為做好新的社會保險政策啟動準備工作,擬定了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政策調整的程序需求。三是堅持圍繞中心解難點。以創新的思維,解決弱勢群體參保問題。將個體身份參加養老保險的退休人員和一次性領取養老保險金終止養老保險關系的人員,按靈活就業人員參加醫保的辦法納入醫保。云巖區將環保人員、居委會委員納入參保;南明區落實了居委會委員參保問題。全面啟動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的“平安計劃”,建立農民工參保模式的互換機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機制,出臺《關于貴陽市農民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意見》,實現了農民工醫保政策與城鎮職工醫保政策的相互銜接,云巖區按照城鎮職工參保方式為在轄區內就業的2000余名農民工辦理社會保險。制定了《關于靈活就業等人員參加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處理意見》,調動了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積極性,并有效解決了政策出臺前已退休的靈活就業人員醫保遺留問題。

(五)抓好維權工作,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全市勞動保障系統堅持以人為本,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和構建“和諧貴陽”的執政理念,繼續以協調勞動關系為主線,以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為重點,促進勞動關系的和諧穩定。一是以啟動“勞動合同三年行動計劃”為契機,以非公有制企業、重組改制國有企業和建筑等行業企業為重點,督促企業依法簽訂勞動

合同,切實提高勞動合同鑒證率。繼續推進集體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促進三方協商機制建設,逐步實現向基層延伸。同時,認真做好關閉破產、改制重組企業和經濟性裁員、下崗職工出中心的勞動關系處理工作。二是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以全面貫徹《信訪條例》為重點,充分發揮勞動保障信訪舉報中心的協調作用,對投訴舉報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案件做到快立、快查、快處、快結。通過建立專兼職監察員互補,市、區(市、縣)、鄉鎮三級聯動工作機制,結合勞動用工年審,堅持不定期開展以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整頓勞動力市場、打擊非法職介為重點的專項監察和嚴肅查處在簽訂勞動合同、執行最低工資制度、參加社會保險等方面的違法行為,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年督促用人單位簽(續)訂勞動合同2.21萬人,督促擴面參保9292人,新增社會保險費1200萬元,為勞動者依法清理拖欠工資、押金155萬余元。三是進一步完善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勞動爭議案件結案率達97.2%,案件回訪率達10%。四是嚴格落實《最低工資規定》,做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調查測算發布工作。

二、2007年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工作展望

以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重點,抓好促進就業再就業、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和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全年力爭實現城鄉統籌就業6.6萬人,統籌城鄉培訓4.4萬人。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擴面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擴面2萬人,失業保險擴面2萬人,工傷保險擴面2萬人,生育保險擴面1萬人,開展養老、失業保險納入市級統籌試點。

(一)繼續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

充分發揮創業市場作用,以“四送兩落實”活動和實施“零就業家庭”創業計劃為載體,開好全市“零就業家庭”就業援助現場會,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意見,為下崗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免費職業介紹、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資金扶持等,促進就業再就業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確保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二)不斷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險體系建設,深化六項改革

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改制,敦促職工安置方案和資金落實到位;深化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改革,力爭建立市級層面的高技能人才工作協調機制和表彰獎勵機制;深化養老保險計發辦法改革,逐步做實個人賬戶,穩步推進養老、失業保險市級統籌;深化工傷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參加工傷保險的具體辦法,適時啟動事業單位工傷保險。同時抓好農民工工傷保險擴面工作;深化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困難企業、老集體企業和城鎮居民、參保職工家屬、大中專學生參加醫療保險的實施辦法,啟動三縣一市企業醫療保險和公務員生育保險;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工資分配宏觀調控體系。

(三)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穩定,努力完善現代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進一步健全覆蓋城鄉、制度健全、相互銜接的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重點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各項救助制度。一是進一步強化規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和分類施保,切實形成保障城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二是制定出臺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漸退制度,探索尋求切實可行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家庭收入核實辦法。三是在鞏固既有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農村醫療救助,做好與農村新型合作醫療的銜接;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修改完善城市醫療救助實施方案,規范救助程序,加快推進城市醫療救助,努力緩解困難群眾看病難問題,讓更多的困難群眾能夠享受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帶來的益處。四是加強對社會救助體系建設的支持,逐步完善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財政投入增長機制。五是加快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統的建設步伐,加強城鄉社會救助工作組織機構的建設。六是貫徹《農村五保供養條例》,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按標施保”,確保供養資金落實。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全面構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養、特困救助、臨時救濟、醫療救助為主要內容的城鄉社會救助體系。

(四)提升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水平,實施五項建設

一是完善行政村就業服務組織建設,穩步推進城鎮社區就業服務。加快就業服務網絡系統建設,逐步向鄉鎮、社區延伸,實現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動態管理。二是全面推進“金保系統”二期工程建設,實現10個區(縣、市)基礎數據集中管理和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險業務聯動,做好決策支持系統、基

金監管系統啟動的前期準備工作,提升全市勞動保障工作信息化管理水平。三是進一步深化勞動爭議仲裁庭標準化建設,開展區域性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試點工作,逐步完善規章制度和工作流程,適應勞動爭議仲裁工作形勢發展的需要。四是抓好《貴陽市家政保姆培訓中心項目》建設,逐步擴大貴陽市第一高級技工學校的辦學規模和培訓項目。五是加大企業離退休人員退管站建設力度,力爭上半年建成覆蓋全市范圍內有離退休人員居住的鄉鎮、街道企業離退休人員退管站,抓好協管員隊伍建設,完善考核激勵、定期督查、信息反饋制度。

(五)堅持以人為本,加強監管,完善機制

一是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勞動合同管理長效機制,加強勞動關系三方協商機制的協調配合,加快企業試行工資集體協商步伐;二是進一步完善解決困難企業和困難群體參保工作機制;三是進一步完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醫院、定點零售藥店之間的協議制約機制、醫療保險費用結算初審復審分離制度和借助新聞媒體對定點醫院和定點藥店暗訪制度,變事后監督為事前監督,有效控制不合理費用的產生;四是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針對性和頒證率的招投標工作機制;五是進一步完善就業和再就業資金、社會保險基金監管機制,健全內控制度,強化稽核、稽查、撥付程序和辦法,指導各區(縣、市)建立社會保障監督委員會,充分發揮監督委員會對社會保障基金管理部門和經辦機構的監督協調作用;六是進一步完善勞動保障行政執法案件評查機制和網上案件調處機制,在全市推行建筑領域工資支付保障金制度,從源頭上有效預防農民工工資拖欠問題。

(六)推進勞動和社會保障事業全面發展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2篇

勞動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法律部門,是指調整特定勞動關系及其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2.

三方協商機制:是國際通行的做法,也是國際勞工組織著重推行的基本原則。三方協商機制基于一定的組織形式,協商勞動關系事務,通過社會對話,建立社會合作協議,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生活秩序。它要求明確雇主,雇員和政府在市場經濟中的地位,規范三方主體的活動,16.勞動合同的變更:勞動合同對合同條款進行的修改或補充,具體包括工作內容,工作地點,工資福利的變更。

17.勞動合同的解除:是勞動合同在期限屆滿之前,雙方或單方提前終止勞動合同效力的法律行為。

18.勞動合同終止:指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或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即行消滅的制度。 19禁止令:雇主擁有的禁止某些包括工人換到工作時的價值觀和態度和道德觀的變化。 34被迫:指員工迫于壓力而不得不合作,即勞動者如果要謀生,就得與雇主形成雇傭關系,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并且如果他們與就會受到各種懲罰,甚至失去工作。

34溝通:所謂溝通,就是主體之間交換信息的過程。

35“泰勒制”:隨著技術革命和流水線作業為基礎的生產的發哪些?

答:1)憲法。2)法律。3)勞動行政法規4)地方性法規5)行政規章6)法律解釋7)國際勞工公約和建議書

6.簡述勞動關系的調整機制? 答:1)法律調理機制:勞動關系

檢。用人單位應當對未成年工定期進行健康檢查。4)實行登記制度。用人單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還須向所在地的縣以上勞動行政部門辦理登記。

10.傷亡事故處理和報告制度有哪些內容?

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進行統計,報告,調查,分析和處理的制度。具體規定:1)傷亡事故的種類:輕傷,重傷,在履行過程 ,經雙方協商一致,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間對工作的

雇主的利益和期望不符、或作對,在社會關系體系中居于重要地

是各國勞動法的重要任務,也是勞動法產生的社會條件。勞動立法在各國都是調整勞動關系主要機制。

位,對勞動關系進行規范和調整,答: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

2)企業內部調整機制:主要有:死亡事故,重在傷害事故和特大

確定三方的活動規則,活動范圍和活動程序。 3. 慣例:是在長期的實踐中形成的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機

制。 4.

最低工資: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其所在企業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 5. 最低工資標準:單位勞動時間的最低工資數額。 6.

工作時間:是法律規定的,勞動者在工作場所為履行勞動義務而消耗的時間,即勞動者每天工作的時數或每周工作的天數。 7.

標準工作日:是國家統一規定的,在一般情況下,是勞動者從事工作或勞動的時間。 8.

縮短工作時間:指法律規定的不少于標準工作日時數的工作日,即每天工作時數小于8小時或者每周工作時數小于40小時。 9.

不定時工作日:指沒有固定工作時間限制的工作日,主要適用于因工作性質和工作職責限制,不能實行標準工作日的勞動者。 10.

綜合計算工作日:用人單位根據生產和工作特點。分別采取以周,月,季,年等為周期綜合計算勞動者工作時間的一種工時形式。 11.

休息休假:是指勞動者在國家規定的法定工作時間以外自行支配的時間。它是勞動者休息權的體現。 12.

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是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進行統計,報告,調查,分析和處理的制度。 13.

勞動合同: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之間確立,變更和終止勞動權利和義務的協議。 14.法定條款: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簽訂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

15.勞動合同的內容:指勞動關系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于權利,義務是相互對應的,一方的權利即為對方的義務,因此勞動合同往往從義務方面表達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

工會運動的法定權利,包括罷工和聯合行動。

20勞動關系:是在就業組織中由雇用行為而產生的關系,它是組織管理的一個特定領域,它以研究與雇用行為管理有關的問題為核心內容

21員工:是指在就業組織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經營決策權力并從屬于這種決策權力的工作者 22員工團體:是指因共同的利益、興趣或目標而組成的員工組

織,包括工會組織和類似于工會組織的員工協會和專門的職業協會

23管理方:一般是指,由于法律所賦予的對組織的所有權,或一般稱產權,而再就業組織中具有主要的經營決策權力的人或團體 24勞動關系及是經濟關系,又稱社會關系

25后工業主義理論的內涵:從本質上講,采用了迪爾凱姆提出的組織內部聯系的特征,認為工作組織和職業協會同迪爾凱姆所界定的職業群體有相同的作用。 26新保守派也稱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學派,基本上由保守主義經濟家組成

27新保守派:也稱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學派,基本上由保守主義經濟學派家組成

28傾斜型: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的力量相差懸殊,一方在組織運行中起主要作用,并指配另一方的行為

29政府主導型:是指政府是控制勞動關系的主要力量 ,并且決定勞動關系的具體事務

30合作:是指在就業組織中,雙方共同生產產品和服務,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制定和規則的行為

31沖突的形式主要有:曠工、罷工、怠工、抵達等辭職有時也被做一種沖突形式

32力量:是影響勞動關系結果的能力,是相互沖突的利益、目標和期望以何種形式表現出來的解

決因素

33文化因素:從表面上看,勞動力市場狀況的變化和工人的行為可以由“文化”因素來解釋,它

展,產生了新的勞動組織和現代管理體系,這就是“泰勒制” 簡答: 1.

勞動關系的法律主要的三個功能?

答:1)保護勞動關系雙方的自愿安排并為之提供保護。 2)解決糾紛。勞動法不僅賦予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和保障權,而且還規定了保證這些權利實現的司法機制,這是民主法制的基本要求。

3)確定基本勞動標準。 2.勞動法如何調整勞動關系? 答:勞動法是通過平衡雇員和雇主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達到調整勞動關系的目的,通過規定雇員和雇主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將其行為納入法制的軌道。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同時,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權利與義務是一致的,相對應的。勞動者的權利,即是用人單位的義務,反之,勞動者的義務,即是用人單位的權利。為了強調用人單位的義務,我國《勞動法》第4條特別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和履行勞動義務。 3.勞動法的本質是?

答:是指由勞動法內容所反映并決定和影響勞動法存在和發展的內在聯系,這種聯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勞動法的主旨是保護雇員即勞動者的利益;二是,勞動法所確定的勞動條件和勞動標準,是勞動關系雙方所遵循的最低條件和標準。 4.勞動法的特征是?

答:1)是一個不斷變革的過程。2)是公法和私法的統一體。3)遵循三方性原則。4)更具有國際性。5)遵循綜合調整兩種勞動關系原則。6)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統一體。

5.勞動關系的法律類型主要有

集體協商和談判機制;工人參與管理機制;重視勞動協約和就業規則的作用,建立合法,完善的企業內部規章;注意對勞動關系雙方進行法制、“企業共同體“,”伙伴關系等意識的教育和培育,為勞動關系的穩定奠定良好基礎。

3)勞動爭議處理機制4)三方協商機制5)慣例調整 7.工資支付的原則?

答:1)協商同意原則2)平等付酬原則3)緊急支付原則4)依法支付原則。

8.勞動法對工資的保障都做了哪些具體規定,其主要內容? 答:1)工資處理不受干涉,指任何人不得限制和干涉雇員處理其工資的自由。2)禁止克扣和無故

拖欠勞動者工資:A工資不得扣除B扣除工資的限制C對代扣工資的限制

3)特殊情況下工資的支付:特殊情況下的工資是指依法或按協議在非正常情況下,由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主要包括:履行國家和社會義務期間的工資;年休假、探親假、婚假、喪假工資;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支付;停工期間的工資;4)破產時

工資之優先權。5)工資的訴訟保護。

8.女職工勞動保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1)就業權利的保障;2)女職工禁忌從事的勞動;3)四期保護;4)保護設施和保健措施。 9.未成年工勞動保護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我國勞動法律對未成年工的特點保護作了專門規定,主要內容包括:1)最低就業年齡的規定,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文藝,體育部門需招收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的,必須嚴格依照法律規定辦理。禁止任何單位使用童工或為未滿

16周歲的小年,兒童介紹職業。2)禁止未成年人從事有害健康的工作,不得安排未所成年人從事礦山井下,有毒有害,國家規定的第四級體力勞動強度的勞動和其他禁忌從事的勞動。3)定期體

傷亡事故。2)傷亡事故的報告和調查。傷亡事故發生后,必須進行調查,查明事故發生原因,過程和人員傷亡,經濟損失情況,確定事故責任者,提出事故處理

意見和防范措施的建議,寫出調查報告,傷亡事故調查工作,依事故的傷害程序和人數采取不同的方式,由不同的人員進行。3)傷亡事故的處理

11.勞動合同的法律特征?答:1)合同主體的特定性2)主體意志的限制性3)合同履行中的隸屬性4)勞動合同的目在在于勞動過程的完成,而不是勞動成果的實現5)勞動合同是通過雙方選擇確定的6)勞動合同是有償合同7)勞動合同一般有試用期限的規定8)勞動合同往往涉及第三人的物質利益。 12.勞動合同的種類?

答:一,按勞動合同的期限劃分:1)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指明確約定合同終止時間的合同。2)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指沒有明確規定合同終止日期的勞動合同。 二,按照產生勞動合同的方式劃分

1)錄用合同2)聘用合同3)借調合同

三,按照用工形式劃分:1)全日制勞動合同和非全日制勞動合同2)兼職勞動合同和非兼職勞動合同3)農民輪換工的勞動合,學徒勞動合同

13.訂立勞動合同原則?答:1)平等自愿,協商一致2)依法訂立:包括主體合法,目的和內容合法,程序合法,形式合法 14.訂立勞動合同的程序?答:1)提議:在簽訂勞動合同前,勞動者或用人方提出簽訂勞動合同

的建議,稱為要約。另一方接受建議并表示完全同意,稱為承諾。2)協商:它的內容必須做到明示,

清楚,具體,可行,充分表達雙方的意愿和要求,經討論,研究,相互讓步,最后達到一致,要約方的要約經過雙方反復提出不同意見,最后在新要約的基礎上表示新的承諾,在雙方協商一致后,協商即告結束。3)簽約:在認真審閱合同文,確認沒有分歧后,

用人單位的法定代表或者書面委托的代理人代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雙方分別簽字或蓋章,并加蓋用人單位印章。訂立勞動合同可以約定生效時間。 15.無效勞動合同的確認及處理?

答:一,確認:無效勞動合同,是指勞動者與用人方訂立的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協議。它不具有法律效力,不受法律保護。無效勞動合同主要有:1)違反勞動以雇主身份直接參與和影響勞動關系

20管理方的權利包括那些?答:對員工指揮和安排的權利,這是最重要的管理方權力;2影響員工的行為和表現的各種方式,管理方行使這一權力,比較重要的途徑是通過提供大量的資源,增加員工的認同感和工作績效;3其他相當廣泛的決策內容,包括產品的研發設計、對工廠和設備的投資、制定預算,以及其他與和發展歸因于資本的內在性質,尤其是歸因于工作組織的私人所有制特性而工業主義理論將此歸因于工業化進程,很少認為與資本本身的發展過程有關。所謂資本主義理論,則是將氣歸于資本的性質和工業化進程聯合作用結果,認為二者 對西方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工業主義,資本工業主義三種理論,正是從不同的角度進一步發展保守派在社會性質和經濟績效,以及它們之間關系個社會中,經濟中心從生產產品轉移到提供服務上;力量和身份的源泉,從資本、財富的擁有轉隨著工人對知識和信息的擁有,工人的閑暇時間也在不斷的增宗教、社會的概念并對他們生產和職業協會產生了認同感。 33馬克思*韋伯和工業資本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答:1精于計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廣泛傳播;2答:(1)勞動關系發展的歷史與該時期的經濟技術社會發展的背景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各種勞而是受這些背景因素變化影響的。(2)勞動關系的發展從總體到合作、從無序到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逐漸推進的。 42該時期勞動關系的特點是什么?

答:早期的工業化時代勞動關系的表現形式是激烈的對抗,勞動變我對知識、信息的擁有。而且,動關系的變化不是憑空出現的,

加,最后,就像曾經接受了家庭、上講,是從對立到對話、從沖突

性質和發展同樣重要 。實際上,歸屬感那樣,工人也對工作組織

法律,法規的合同2)采取欺詐,組織的生存和發展、與就業崗位

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3)因重大誤解簽訂的勞動合同4)內容顯失公平5)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低于集體協議。 二,處理:1)確定勞動合同是全部無效,還是部分無效。2)分清造成無效勞動合同的責任3)在法律允許和當事人愿意的情況下,可以重新建立合法有效的勞動合同。

16,勞動合同的內容和條款?答:一,內容:指勞動關第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由于權利,義務是相互對應的,一方的權利即為對方的義務,因此勞動合同往往從義務方面表達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1)勞動者的主要義務2)用人單位的主要義務

二,條款:1)法定條款:是指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雙方當事人簽訂勞動合同必須具備的條款。主要有: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勞動紀律;社會保險;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2)約定條款:主要有:試用期;培訓;保守商業秘密;補充保險和福利待遇;其他事項。 17.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答: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的;2)勞動合同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的;3)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條件的4)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蹤,死亡的。5)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的。

18.違反勞動合同應承擔怎樣的責任?

答:1,用人單位為錄用勞動者直接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支付的培訓費用。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4,因勞動者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被解除合同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5,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 19政府在勞動關系中具體角色?

答1是勞動關系立法的制定者,通過立法介入和影響勞動關系;二是公共利益的維護者,通過監督、干預等手段促進勞動關系的

協調發展;三是公共部門的雇主,

有關的決策等

方面 的思想。

勞動力市場和雇傭關系;3階級21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的29造成異化這種現象兩個主要和積極斗爭;4矛盾的結論;5性質可以歸納哪四點?答1勞動原因?

工業資本主義理論的內涵 關系具有平等的性質;2勞動關答:一是,馬克思認為,人類區34韋伯理論中最為著名的是對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質 ;3勞動別于其他動物的最基本特征是人“精于計算的理性”以及官僚制關系具有經濟利益或財產關系的的勞物的罪孽、基本特征是人的組織的論述?答:韋伯認為,經性質;3勞動關系具有社會關系勞動創造特征,只有通過生產勞濟和社會行為的產生,依賴于四的性質

動才能使人們認識到自身的能種基本因素的影響:1傳統或習22勞動關系有哪三種類型:均衡力;異化的第二個原因與工作本俗2價值觀或道德觀3感受即個型、傾斜型、政府主導型身有關。馬克思定義了“形式上人的感覺4理性的計算即在目標23影響勞動關系的環境因素歸的奴隸”和實際上的奴隸兩個概給定的情況下達到目標的最為有納為五方面;經濟環境、技術環念前者指工人形式上服從資本家效的手段?,F代資本主義是以最境、政策環境、法律和制度環境的權威i,但仍然保留許多生產后一種因素,即理性計算的不斷以及社會文化環境。

過程中的權利。后者是指工人連增長并成為主要的經濟社會行為24產業關系系統主要由哪四部這種生產過程的控制權也喪失的支配力量為特征的。 分組成:主體、環境、意識形態 了,資本家單度決定工人的生產35沖突的根本根源有哪些?答:以及 規劃

步驟和程序,使異化工人不僅失(1)異化的的合法化;(2)客觀25西方學者從不同立場和對現去了自我,而且覺得工作和生活的利益差異;(3)雇傭關系的性象的認識出發,形成了具有代表沒有意義,覺得自身無力對自身質;(4)勞動合同的性質。 性的五個學派:新保守派、管理和環境帶來任何改變,于其他人36沖突的背景根源主要體現在主義學派、正統多元論學派、自之間的無法溝通。

哪幾個方面?答:(1)廣泛存在由改革主義學派、激進派 30階級之間的貧富兩極分化由的社會不平等;(2)勞動力市場26五個學派之間的主要區別體哪幾個原因?答:1大企業更具的狀況;(3)工作本身的經驗。 現在?

有經濟實力,具有一定的經濟規37員工獲得滿足主要有以下幾答1對員工管理方之間的目標和模效應,有能力將小的競爭者從方面內容?

利益差異的重要程度,人是個不市場上驅逐出去。2工廠規模的答:(1)“獲得滿足”主要建立相同;2在市場經濟中,對這些擴張使工人向大型所集聚,機器在工人對雇主的信任基礎之上。差異帶來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解

大工業使工人的階級同一性更加(2)除了對制度的信任這一原因決方案3對雙方的力量分布和沖明顯。3為實現利潤最大化。資之外,工人從工作中獲得滿足的突的作用持不同看法,與其是對本家總是想方設法通過使用資本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工作都沖突在勞動關系中重要程度,以密集的機器和加強勞動來提高生有積極的一面。(3)管理方也努及員工內在力量相關管理方是否產率,造成工人內部技術差距日力使員工獲得滿足。

存在明顯劣勢這兩個問題上存在益縮小。4盡管隨時間的推移,,38溝通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明顯分歧;4在工會的作用,以生產率的提高會帶來工人階級整種?答:(1)就業組織的介紹性及當前體系所需的改進等方面各體生活的上升,但這與資本家從質的信息。(2)日常工作情況信執一詞

工人身上剝削的剩余價值相比,息。(3)就業組織政策或組織人27新保守派認為,具有經濟理性微乎其微。

員的調整的信息。(4)就業組織的員工與管理方有著不同的利31從勞動關系理論背景的角度,的運作的詳細信息。

益和目標,但為什么他們能夠互我們可以將工業社會理論概括39共同協商的作用主要體現在相協調這些目標?答1兩主體之為三方面?答:1傳統的“工人”以下幾個方面?答:

(一)共同

間的關系是完善自由和公平的交與“資本家”的階級分類已經過協商使雙方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尋換關系;2從長期的觀點看 ,供時。2企業的所有者與管理者相求更大的一致。

(二)共同協商是求雙方是趨于均衡的,供給和需分離,所有者越來越分散。3工一種合作的表現形式,也是沖突要的力量保證了任何一方都不會會與集體談判制度更加成熟。 的一條轉化渠道。

(三)共同協商相對處于劣勢;3“效率工資”理32伍德沃德—布勞納理論成為能夠部分地調整勞動關系。

(四)論的解釋

“后工業化社會”理論基礎的組共同協商具體作用的多樣性。 2819世紀勞動關系的演變規成部分? 答:所謂“后工業化40影響沖突的變化的非文化因律比較復雜,要全面把握這些規社會”,顧名思義,是指我們正在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律,需要對以下三種理論逐一分進入“后工業時代”。這個時代,答:

(一)“客觀”的工作環境。析?

傳統意義上的藍領gon工人或產

(二)工作中管理方的管理政策答1資本主義勞動關系理論;2業工人已經不存在,很多大、集和實踐。

(三)宏觀經濟環境和政工業主義勞動關系理論 ;3工業權制的組織讓位給小的,有更多府政策

資本主義勞動關系理論;資本主

的員工參與的組織,這些性組織41勞動關系發展的兩條規律是義理論:是指將社會經濟的性質

具有更好的彈性和適應性。在這

什么?

關系處于不穩定和直接對立之中。一方面,雇主或資方通過壓低工資、延長工時、威脅壓迫工人,以及對惡劣工作條件的漠不關心來獲得更多的利潤;另一方面,工人或勞動者在爭取工資、工時、就業和勞動條件的改善上進行了不懈的斗爭,但是,這種工人運動總體上處于分散、個別和局部的狀態,雖然產生了工會,但這一時期的工會組織還很不完善。因此,在該時期的勞動關系中,資方占有絕對的優勢地位。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態度,對于勞資源共享糾紛采取不干預的方式,然而實際上,政府

的立法和政策傾向于雇主一方。 43管理時代的勞動關系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1)工人運動繼續發展,工會組織廣泛建立,隊伍逐漸壯大,并且形成層次,工人力量開始不斷增強。(2)資方或雇主在不斷的工人運動的情況下,開始出現讓步,從早期對工人的直接的剝削和壓迫變為通過該經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學的分析和對工人

的激勵,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3勞資矛盾的目標沒有變化,仍然是爭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現形式出多元化方向,集體談判制度的道理確定。4政府的政策發生了變化,從不干預到出臺大量法律,建立相應的結構干預勞資關系,勞資關系向更加穩定,有序的方向發展

44行為科學發展中與組織中勞動者中勞動者有關哪些最為重要的方面?

答:1工業心理學的出現,2 霍桑實驗 3社會系統理論 45簡述三方性原則?

答:三方原則開始出現。最初的形式是,由政府的勞動部門安排

雇主和工人代表或工會代表參加會議,共同討論一些雙方都關心的問題。經過逐步發展,已經演變成政府在制定產業政策時,主

動征求雙方的意見,政府參與調整雙方關系,使雙方的矛盾能夠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三方合作的方式在當時組要有兩種:一是在政府的主持和法律約束下,以集

體方式處理勞資關系:二是雇主組織工人(工會)組織共同參與勞動法的擬定和實施。第一種三方合作的方式——集體談判和集體協議制度逐漸在各國興起第三種三方合作的方式是,在政府制定勞資立法的過程中,政府也從原來聽取雇主方的意見轉變邀請雇主和工人代表共同與協商。當

2、 是指勞動關系雙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夠相互制衡。該類型的勞動關系主要表現為:在相關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勞動者和工會的代表有權了解就業組織內部信息,就業組織的基本產生經營決策由管理方和勞動者及其代表或工會雙方參與,協商制定。

投入——產出模式P17 又稱社會社團主義,這種模式的特征是社團主義治理思想以及獨立、強大的工會組織。是指這樣一種制度,在這種制度中,利益的闡述和政策的確定都要通過作為其成員和國家間的合法中介而行事。

13、“工人委員會”p333 即在各級工作崗位建立雇員委員答:是指調解委員會對企業與勞動者之間發生的勞動爭議,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明確責任的基礎上,依照國家勞動法律、法規,以及依法制定的企業規章和推動雙方互諒互讓,達成協議,消除紛爭的一種活動。 25、集體談判p261

沖突,而是指管理方而非資本家與工人之間的沖突,因為是管理方與工人直接打交道。“食利者、股東、銀行家并沒有遭到工人的憎惡,而大多數的廠商和商業經對立的。

4、闡述共同協商的主要作用。P61

勞動合同,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理都是與工人在工資斗爭中直接

然,三方性原則在這一時期在 工業企業中還并不普遍和完善。 46.簡述現代管理學的發展——“管理理論叢林” 的意義 答:1經驗主義學派:該學派的代表人物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科學階段側重于一工作為中心,忽視人的一面;而行為科學有側重于以人心為中心,忽視同工作的結合;2經理角色學派:經理

3、提高工作效益的方法是:與下屬共享信息;有意識的克服工作的表面性;處理好對組織施加影響的各種力量的關系,這些力量:股東、學者、政府工會、公眾、職工等。3權變理論學派:權變理論認為,人們加入工作組織的

4、目標和需要是相不同的,他們對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有差別,員工的培訓和工作分配、工資報酬和對工人的控制程度等管理政策應該隨著工作性質、工作目標等因素而變化;當一個目標達到后,可以繼續激發職工的勝任感,使之為新的更高目標而努力 47成熟時期的勞動關系的特征主要表現?

答:1經過前幾個時期勞動關系發展的基礎,政府不但認識到調整勞動關系的重要性,而且調整手段也已經相當完善,立法體制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保障水平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為勞資雙方有效溝通所提供的各種服務業比較完善;2在政府立法、服務體系的預干,管理方與員工雙方都更愿意通過相對緩和的形式來解決沖突,使雙方都的道好處,因此從總體上看,沖突的激烈程度在不斷下降,和做成勞動關系的主流;3經過長期的發展,“三方格局”員工參與管理的產業民主制度、集體談判制度等都已相當完善。 48新時期勞動關系的變化發生哪些明顯日益變化?

答:1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國際競爭的加劇和雇主策略的變化;2跨國公司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改變了資方、政府和工會的權力平衡;3跨國工會和工會聯盟的發展的相對滯后;4發展中國家面臨新問題;5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工會也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

一、名詞解釋 、

均衡型勞動關系P10

在“投入—產出”模式中,投入會,其代表可以分享企業信息、是指“沖突”,產出是指“管理規參與協商以計量和決策。 則”,從而把勞動關系調節看成是14、精英理論p154

一個把沖突轉化為管理規則的過認為社會按照等級劃分階層,精程。也就是說,該模式將勞動關英處于社會的最高階層,因而對系當做具有一定功能的系統,在政策制定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力。

下,實現這一從投入向產出轉化15、彈性工作時間p183 的特定功能。

是指在標準工作時間的基礎上,工業主義理論P34 每周的總工作時間不變,每天的工業主義理論有時被稱為“結構工作時間在保證核心時間的前提功能主義”,該理論認為社會是以下可以調節。

所有成員的功能整合的方式獲得16、“效率工資”理論p25 發展的,秩序和進步代表著經濟該理論認為,在某些就業組織中,和社會自然發展過程的主流,而

有些員工會得到超出其他雇主所沖突和停滯僅僅是局部的問題。 提供的工資和福利水平的報酬,沖突的根源 p46

因為較高的工資福利會促使雇員沖突的根源可以分為“根本根源”更加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因此

和“背景根源”。前者是者由于勞這部分超出其他雇主的工資被稱動關系的本質屬性造成的沖突,作“效率工資”。 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變的,取17、三方原則

決于組織、產業、地域、國家等是指國家或政府、企業和員工三因素的屬性所造成的沖突。 方合作,共同制定產業政策和勞5、霍桑實驗p73

動政策,具體形式各國有所不同,指在1927—1932年間由美國人有的在全國一級的產業層上,由

1、愛爾頓。梅奧和羅特利斯伯格所雇政府主持下的雇主協會同全國進行的一系列分析改變照明和其性的產業工會談判;也有的僅按他一些條件對工人和生產率的影政府的法律規定在企業層面上由響的實驗。 雇主同企業工會談判,還有一些6、管理方p83

國家成立了一些由三方參加民主是指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實決策機構。

施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導18、借調合同p197

與領導、控制等職能來協調他人答:借調合同,直借調單位、被的活動,是別人同自己一起實現借調單位與借調人員之間,確立既定目標的過程。 借調關系,明確相互責任、權利7、雇主協會p84

和義務的協議。

是由雇主組成,旨在維護雇主利19、勞動合同的法定條款p204 益,并努力調整雇主與雇員以及答:法定條款是指勞動法律法規雇主與工會之間關系的組織。 的規定,以及用人防和勞動者的8、行業工會p105

實際情況,協商約定合同的期限。是將在某一特定行業中從事工作20、企業文化

的所有工人都組織起來的工會,答: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而不考慮這些雇員的技術、技能實踐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觀念,猶以及所從事的行業。 如企業的靈魂,是企業制度、企9、“黃狗協議”p344 業精神、企業道德規范和價值取是指由勞資雙方共同簽訂的、禁向的總和。 止員工以個人名義參加工會及其21、目標管理

活動的書面協議。

答:是在科學管理和行為科學理10、工會制工廠制度p321 論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員工參與管 雇主優先雇用工會會員,若無理的制度。 工會會員則可招用非工會會員,22、懲處

但他們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加入是指管理方對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工會。

或規章制度的員工采取的懲罰措11、工會p104

施。

工會是由雇員組成的組織,主要23、熱爐規則

通過集體談判方式代表雇員在工

是對員工實施懲處的一種方式,作場所以及整個社會中的利益。 類似于出沒到熱爐產生的效果。12、談判社團主義p158

24、勞動爭議調解p248—249

是指雇主和工會之間針對工作報酬、工作時間及其他雇傭條件,在適當時間以坦誠的態度所進行的協商和交涉。 26、協調性談判p277 是指不同的集體協議雖然分別由不同的組織談判而成,但是所有談判最終達成的協議,在基本內容、基本條件上卻幾乎相同,至多僅有細微的差異。 27、常規仲裁 P305 是仲裁員有三方(工會代表、管理方代表和仲裁員)組成的仲裁委員會會對最終的解決方案進行

裁決,這種裁決是在勞資雙方提出建議的基礎上確定的。 28、野貓罷工 P299 也叫非法罷工,是指未經過工會、有工人自發組織的罷工。 29、工人委員會p333 即在各級工作崗位建立雇主委員會,其代表可以分享企業信息、參與協商以及聯合決策。

二、簡答題

在完全市場作用下雇主或管理方處于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9

在完全市場作用下,雇主或管理方往往具有相對較強的力量和權利。雇主處于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是:(1)管理方通過安排勞動者工作,具有控制勞動者在勞動時間內行為的權利,勞動者處于被支配的地位(2)管理方作為生產經營的主體,擁有更多的生產經營信息,而勞動者可能只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比較詳細的了

解,這樣就產生了雙方信息分布的不對稱(3)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從長期看,勞動力的供給會

略大于其要求,會出現“自然失業”現象。因此,與勞動需求方相比,勞動者面臨著更大的威脅。

2、簡要敘述正統多元論學派的主張。P333

(1)更為集中的、在產業層次上的集體談判(2)弱勢群體的工會化(即一些代表少數人群體的工會)(3)對管理方獨裁的削弱和替代(4)因任何偏見用其他工人頂替罷工者的制裁方式 3、為什么韋伯認為隨著官僚制的推廣,工人的利益和資本家的利益沖突會受到控制?P40 因為官僚制不但具有技術方面的效率,而且還具有控制下屬和保持組織穩定方面的效率。雖然沖突存在,但并非“階級”之間的

答:共同協商的作用體現在以下個方面:

(一)共同協商是雙方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尋求更大的一致

(二)共同協商是一種合作的表現形式,也是沖突的一條轉化渠道。

(三)共同協商能夠部分地調整勞動關系。

(四)共同協商具體作用的多樣性。

5、罷工的原因是什么 答:罷工原因的分析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第一,罷工是“雙方誤解的結果 (1)由于產生誤解引發的罷工。(2)為檢驗雇主是否誠實而引發的罷工。(3)不去定因素的增加

而導致的罷工。(4) 工人不切實際的期望引發的罷工。(5)罷工形勢本身的復雜性。

第二,罷工是“大眾的呼聲”。 (1)罷工取決于工人不滿的程度。(2)除非管理方讓步,否則罷工不會取消。(3)與罷工相比,表達不滿的其他方式并不是一個好的選擇。(4)罷工是社會的呼聲。

6、阻礙沖突繼續發展的合作的根源是什么? 答:

1、被迫

“被迫”是指員工迫于壓力而不得不合作。工人要謀生,就要保住其工作崗位,從長期而言,工人愿意加強工作的穩定性,獲得提薪和增加福利的機會。

2、獲得滿足

員工獲得滿足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獲得滿足”主要建立在工人對雇主的信任基礎之上(2)工人從工作中獲得滿足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大多數工作都

有積極的一面

(3)管理方也努力使員工獲得滿足

7、簡述斯密的管理思想。 答:亞當.斯密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他的管理思想也是當時的主流管理思想。(1)、斯密認為,勞動是國民財富的源泉,各國人民每年消費的一切用品都來源于本國人民每年的勞動,勞動創造的價值是利潤的源泉, 工資越低,利潤就越高;反之工資越高,利潤就會越低。在斯密管理思想盛行的年代,企業將追求利潤最大化作為惟一目標,雇主極力壓低工

人工資,延長工時,增加勞動強度,已獲得更多的利潤。(2)、斯密主張以市場“看不見的手”來自動調整市場的供求,政府僅僅作為看門人,不干涉市場的供求和經濟的發展。在政府不干涉政策的影響下 ,雇主具有相當的雇傭、使用和解雇員工的權力。 8、簡要敘述新階段下勞動關系的新變化p78

答:由于新技術的采用以及由此帶來的新的組織制度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新時期勞動關系也在發生著日益明顯的變化。(1)、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國際競爭的加劇和雇主策略的變化。(2)、跨國公司的興起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改變了資方、政府和工會權利平衡(3)、跨國工會和工會聯盟的發展的相對滯后。(4)、發展中國家面臨新問題(5)、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工會也面臨著知識經濟的挑戰。 9、簡述自主/合作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p94-97(詳細內容略) 答:(1)自主型組織設計 A職務擴大化B職務輪換C職務豐富化D自主性工作團隊(2)雇員參與計劃 A質量圈B勞資聯合委員會(3)人事與就業政策 A內部公平制度B薪酬體系C全面質量管理

10、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么p95

答:馬斯洛在20世紀40年代提出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類的需求是以層次的形式出現,有低級的需求開始逐漸向上發展到高級的需求。他并且斷定當一組需求得到滿足時,這組需求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他將人的需求分為生理的需求、安定或安全的需求、社交和愛情的需求、自尊與受人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際的需求。

11、簡述全國性工會的作用p132

答:多數地方工會必須得到全國性工會的授權許可才可以建立,這種特許既能保證地方工會獲得全國性工會提供的專業服務,又能對地方工會的行為起到規范作用。具體地說,全國性工會的作用包括:(1)策劃工會組織運動。(2)舉行集體談判。(3)為地方工會提供援助。

12、在勞動力市場中,政府應主要關注哪些方面,簡述原因。P160

答:一是價格機制,即工資水平與收入分配;二是就業水平與就業結構,即勞動力的供給與需求。近20年來,由于經濟與產業結構的變遷、技術進步以及勞動力參與率的變化,導致工業化國家的就業結構與就業水平發生了重大

變化。首先,婦女勞動力參與率的提高,是勞動供給大幅增加;其次,就業結構逐漸由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由體力工作向腦力工作轉型;再次,技術變革要求更多的熟練技術工作;最后,長期高失業率使就業關系呈現短暫性,臨時性特點。

13、簡述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的主要內容。P190 答: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制度是對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傷亡事故進行統計、報告、調查、分析和處理的制度。1991年國務院重新頒布的《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報告和處理規定》對此做了具體規定:

(1)傷亡事故的種類。是指職工在勞動過程中發生的人身傷害和急性中毒事故。分為輕傷,重傷,死亡事故,重大傷害事故和特大傷亡事故。

(2)傷亡事故的報告和調查。事故發生后,負傷者或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立即直接或者逐級報告

企業負責人。

(3)傷亡事故的處理。傷亡事故發生事故的企業及其主管部門負責處理。

14、最低工資標準是怎樣確定的。P179

答:最低工資標準是指單位勞動時間的最低工資標準。(1)勞動者本人及平均瞻仰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2)社會平均工資水平(3)勞動生產率(4)就業狀況(5)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一般情況說,最低工資標準應高于社會救濟金和失業保險金標準,低于當地平均工資水平。 15、如何確認無效勞動合同?無效勞動合同怎樣處理?p201——p203

答:無效勞動合同主要有:(1)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合同(

12、)采取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3)因重大誤解簽訂的勞動合同(4)內容顯示公平(5)有關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標準低于

集體協議。無效勞動合同處理:(1)確認勞動合同是全部無效,還是部分無效 (2)分清造成無效合同的責任(3)在法律允許和當事人愿意的情況下,可以重新建立合法有效的勞動關系。

16、簡述對員工進行懲處應遵循的程序和步驟。P232 答:對員工進行懲處應遵循的程序和步驟:(1)制定績效考核標準和規章制度(2)符合民主程序(3)向員工公示(4)必要時,采取糾正性懲處行動(5)調查和取證

17、何為勞動爭議訴訟?法院參與勞動爭議訴訟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p254—255 答:勞動爭議訴訟:是指勞動爭

議當事人不服勞動爭議仲裁委員系的外部環境:①經濟環境②技會的裁決,在規定的期限內向人術環境③政策環境④法律和制度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依照民事環境⑤社會文化環境。 訴訟程序,依法對勞動爭議進行綜上所述:勞動關系是社會生產審理的活動。

和生活中人們相互之間最重要的法院參與勞動爭議訴訟的作用:聯系之一,研究勞動關系具有重勞動爭議訴訟,是處理勞動爭議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中國勞動的最終程序,它通過司法程序保關系已經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證了勞動爭議的最終徹底解決。不可回避的重大課程和敏感社會由人民法院參與處理勞動爭議,問題。

從根本上將勞動爭議處理工作納2、論述當今國際上存在的5個入了法制軌道,有利于保障當事主要勞動關系流派的主要關注人的訴訟權,有助于監督仲裁委和研究內容。29

員會的裁決,有利于生效的調解答:當今國際上5個主要勞動關協議、仲裁裁決和法院判決的執系流派有新的主要關注點及研究行。 內容如上:

18、集體談判的作用是什么?一,

新保守派

p262

也稱新自由派或新古典學派,該答:(1)是確定和修改工作場所學派認為,市場化是解決效率與規章制度的正式程序 (2)協調

公平兩大問題的最佳途徑。一方勞資雙方共同關心的事物的非正面市場的各主體將效用最大化作式過程(3)是調解、解決勞資糾為最終目標。另一方面公平和公紛的方法

正是指,勞動生產率高的員工將19、集體協議的作用主要有哪獲得相應的,較高的工資報酬,些?p309-310

而市場競爭機恰恰能保障員工獲(1)集體協議制度是勞動力市場得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待遇。 機制運行的必要條件。(2)集體主要研究內容:勞動力市場

協議制度建立了平等協商、談判二,

管理主義學派

的制度(3)集體協制度是雇主謀該學派從分析組織中員工的動機求工業和平和工業利潤的目標之出發,研究不同的管理策略和管一。(4)集體協議制度是協調勞理手段對雇員的影響。進而指出,動關系的手段。(5)集體協議制建立員工對組織高度認同,管理度是法律法規的重要補充。方和員工之間相互信任的管理模20、簡要敘述“伙伴關系”的式,是實現效率和公平的最佳方基本內容。P344-345

法。

答:(1)工人與企業應本著平等

主要研究內容:管理方法和管理和信任的態度,共同參與企業的

實踐

經營活動,分享信息和福利;(三,2)

正統多元論學派

利用工人參與伙伴關系來最大限對員工公平和公正待遇的關心,度的滿足工人了利益要求,以充同管理方對生產效率和組織效率分調動工人的積極性。(3)通過的關心是互相矛盾的。政府和社工人參與伙伴關系來加強企業內會應該實現經濟體系中對效率的部的民主化。

追求與雇傭關系中對公平,公正

三、論述 的追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均衡。 談談你對勞動關系的理解。主要研究內容:工會,勞動法和P3-16

集體談判

勞動關系是在就業組織中由雇傭四,

自由改革主義學派 行為而產生的關系,是組織管理認為經濟效率的追求,只是人們的一個特定領域,它以研究與雇

追求更好生活的手段,不應該將傭行為有關的問題為核心內容。其作為一種終極的價值判斷標(1)勞動關系的基本含義,指管準,因而它十分關注員工受到的理方與勞動者個人及團體之間產不平等和不公正待遇。

生的,由雙方利益引起的,表現主要研究內容:員工的社會問題 為合作、沖突、力量和權利關系五,

邀進派

的總和,它受制于一定社會中經它更關注勞動關系中雙方的沖突濟、技術、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以及沖突過程的控制。減少體系會文化的背景的影響。其中主體內的力量不均衡。

包括員工、員工團體、管理方、主要研究內容:沖突所反映的深雇主協會、政府(2)勞動關系的層內容的重要性。

表現形式:合作,沖突,力量,3、論述企業中溝通的重要性。權力(3)勞動關系的性質:①勞P226

動關系具有平等的性質②勞動關答:溝通,使人與人之間的思想系也具有不平等的性質③勞動關和信息的交換,是將信息由一個系具有經濟利益或財產關系的性人傳達給另一個人,逐漸傳播的質④勞動關系具有社會關系的性過程。(1)溝通能夠充分調動人質(4)勞動關系的類型:均衡型,的積極性,是實現員工參與管理

傾斜型,政府主導型(5)勞動關

的重要形式之一。員工參與是建

立在有效溝通基礎之上的,沒有信息的溝通,也不能將協作的愿望變成協作的行動。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把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員工,并指引和帶領他們完成目標。(2)如果一個企業管理者不懂得如何與員工溝通,就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和工作責任感,甚至產生逆反心理。(3)溝通可以體現并實現員工對管理工作的充分參與,有助于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創造性,提高工作質量和員工的工作滿意度,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4)溝通還有利于管理者準確而迅速地收集、處理、傳遞信息,是管理者認清形勢,決策更合理有效,加強管理者對員工的激勵,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組織氛圍,提高員工士氣。 總之,溝通的作用不可忽視,重中之重,所以企業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溝通體系。

4、論述雇主協會的作用p85 答:雇主協會的主要作用是在集體談判中支持會員組織,維護雇主利益,并積極游說政府和議會,

雇主協會主要從事四種活動;(1)參與談判。雇主協會直接與工會進行集體談判,這種談判結構一般是多雇主談判。由于 不可能把每個企業的具體情況都考慮進

來,這樣就大大削弱了雇主協會在集體談判中的作用。(2)解決糾紛。當勞資雙方對全國性或地區性集體協議的解釋出現分歧,而企業的內部申訴體制又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時,雇主協會可以采取調解和仲裁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3)提供幫助和建議。雇主協會有義務為會員組織提供有關處理勞動關系事宜的一般性幫助和建議,為企業招聘雇員、教育和培訓、績效考核與質量管理等提供建議或咨詢。(4)代表和維護。雇主協會代表會員的利益和意見,通過公共宣傳和直接游說方式向工會、政府、公眾表明某個會員或全體會員的利益。

5、試闡述“韋布五分法”對工會行為方式的劃分。P127 答:“韋布五分法”,即把工會行為方式分為互?;ブ?、集體談判、勞動立法、直接行動和政治行動。

(一)工會主要以互保和互助的方式向成員提供各種福利。作為工會的一種行為方式,有以下好處:(1)有助于工會吸收新成員;(2)有助于充實工會基金;(3)有助于建立工會的內部福利制度。

(二)集體談判是工會為會員爭取經濟利益的最直接的方式可以直接或間接的改變工人的經濟與社會生活。

(三)勞動立法是工會通過立法建議、監督法律執行等方式保護雇員利益,促進工會發展。

(四)直接行動是在互?;ブc集體談判不能發揮作用時,

工會采取罷工、罷市與強制戰術等方式來實現維護工人尤其是會員利益的目標。不論采取什么方式,工會的直接行動都會損害既因此從國家利益考慮,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勞資雙方的合作,避免勞資沖突。

(五)政治行動不僅維護會員利益,而且有利于工人階級的整體利益。

同是否應支付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的續訂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可以續訂勞動合同。續訂勞動合同不得約定試用期,訂勞動合同;(2)勞動者在同一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以上,當事人雙方同意續延勞動合同的,如果勞動者提出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3)勞動者患職業病或者因納入法制的軌道,才能妥善處理,在其他國家可能屬于合法罷工。切實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2)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發展良好的勞動關系,是 制定勞動爭議處理立法的目的。勞動爭議,特別是集體勞動爭議,如果不能及時預防和有效解決,就會引起停工、罷工,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因此,事先預防和事后公正處理勞動糾紛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建立解決糾紛的相應機構,通過法定程序解決糾紛,例如在美國,法律一般禁止公共事業的雇員進行罷工,比如中小學教師和護士等,但他們越來越多地舉行“違法”“罷工”,或者利用集體辭職等手段,收到了與罷工相同的效果。禁止公共部門的雇員罷工,是多數國家通行的做法和規定,但由于各國對公共事業的界定不同,因此禁止罷工的人員范圍也不同。

總的來說鑒于公共事業的階梯,從整體上拉大工資差別。主要體現在不同經驗和技能的工人方面。但就每一個具體職位,總是存在著一個報酬爭議的空間,無論是工資在各職位之間的分配,還是工作職位本身的劃分,都存在相當大的爭論,這也許是一個永久爭議的焦點,而且會一直爭議下去。

13試述加入WTO后中國勞動關系面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P346 答:中國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直有的勞動關系,不利于經濟發展。具體內容包括:(1)雙方協商續

6、論述政府在社會傾銷方面主要需要面對那些問題。P162 答:社會傾銷是指跨國公司利用各務勞動力市場的差別,將本國的就業機會轉移到國外以獲取更大的利潤。隨著貿易壁壘的減弱以及像歐盟,東南亞國家聯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經濟區的建立,社會傾銷問題變得越來越突出。勞動力作為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方面,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直接勞動成本:雇員工資;

(2)間接勞動成本:工作時間,節假日,小額福利,安全衛生條款。

(3)社會附加成本:社會保障交費,冗員與解雇成本。 (4)雇用弱勢群體:婦女,兒童,囚犯等政府在社會傾銷方面需要面對三個問題:(1)什么是勞動力視察公平競爭的基礎?(2)政府如何協調提供就業保護的社會正義目標和促進就業創造的經濟目標?(3)政府應該優先考慮國家利益還是國際合作? 隨著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國際貿易規模日漸擴大,世界各國對于社會傾銷初步達成共識。例如,歐盟、東盟以及世界貿易組織都要求會員國執行最低勞動標準的社會條款,通過國際合作共同管治勞動保護權利,協調社會附加成本,從而有效地限制跨國公司的就業轉移戰略。

7、2000年10月30日小王與某單位的十年期勞動合同到期。到期后,小王繼續在該單位工作,單位未表示異議。11月2日小王提出與該單位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遭到單位拒絕。請問小王的做法是否合法?并論述法律依據。P211—212

答:勞動和合同的終止,是指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或雙方當事人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合同規定的權利、義務既行消滅的制度。

(一)符合下列條件條件之一的,勞動合同既行終止:(1)勞動合同期限屆滿的;(2)勞動合同約定的終止條件出現的;(3)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條件的;(4)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失蹤、死亡的;(5)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的。

(二)合同終止的程序。(1)是否需要提前通知(2)逾期終止的法律后果(3)終止合

工負傷并被確認達到傷殘等級,要求續訂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續訂勞動合同。(4)勞動者在規定的醫療期內或者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勞動合同期限屆滿時,用人單位應當將勞動合同的期限順延至醫療期、孕期、產期、哺乳期期滿為止。 8、在實際仲裁裁決過程中,仲裁員必須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p235—236

答:

一、(1)安排案件的審理時

間,選擇雙方都滿意的審理地點。(2)確保遵守法律規定的程序,為每一方提供充足的機會以陳述案件的事實、理由和駁斥對方的陳述。(3)案件的審理既要傳喚、詢問證人又要參考以前的相似案件所做的裁判結果。

二、(1)對違反集體協議的指控,仲裁員要對雙方的論點和證據進行權衡、比較如果建有仲裁委員會則在征詢委員會其他成員意見后,在對本案的事實、理由和決定做出書面認定。仲裁院所做出的裁決決定,在法律上要嚴格受制于集體協議的約束。(2)對于出發員工引起的爭議案件,不僅要確認處罰是否有“適當的理由”,而且還必須確認所實施的懲處是否與“自認公正”原則一直。在做出裁決是通常會考慮諸如雇員有無前科,為雇主服務的年限,所犯錯誤的嚴重性,有無減輕處罰的情形。(3)通常還必須確認是否使用了“漸進性懲處”,他要求雇主必須首先對違紀員工進行警告指出其行為或表現是不能接受的,俄且對故園的處罰也是逐漸加重的。(4)我國對仲裁所依據的事實發生爭議,通常有仲裁員對證據進行評估后的決定。對大多數案件仲裁員應依據“比較可能性”的原則斷案這也是處理民事案件的標準。 9、論述處理勞動爭議的立法的

目的。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明確規定:“為了妥善處理企業勞動爭議,保障企業和職工的合法權益,維護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發展良好的勞動

關系,促進改革開放的順利發展,制定本條例。”規定了處理勞動爭

議的立法目的:只有將勞動糾紛

使勞動關系在協調、穩定、有序的軌道上發展,促進勞動關系雙方的合作與共同發展。(3)促進改革開放的順利發展,是勞動爭議立法的根本目的。加強勞動法制建設的最終目的的是保證改革開放事業的順利發展。 10、法律對雇主不當勞動行為的限制主要有哪些?原因何在?p264—265

答:法律對雇主不當勞動行為的限制主要有:(1)工人不因為從

事合法的工會活動而遭解雇。(2)在工會組建過程中,雇主不能單方面改變雇傭待遇和條件,除非能夠證明這種變更符合過去的做法和傳統,而與工會的組建沒有

任何關系。(3)禁止雇主對組建工會進行任何形式的威脅或者承諾。(4)禁止雇主暗中監視和破壞工會活動。(5)雇主不得改變選舉單位雇員的構成,尤其不得從選舉單位之外雇用其他雇員。(6)雇主不得從事任何有可能影響工會自治權利的活動。(7)雇主不得為了避免工會化或試圖擺脫以建立的工會,而關閉工廠或從新開業。

從某種程度上說,法律對對雇主行為的限制,可能有些片面或者過度。但必須看到,工會的組建通常是非常艱難的,因為雇員為了生活,要高度依賴雇主,擔心因參加工會遭到報復,其結果是雇主的任何行動,哪怕非常細致,都可能破壞工會的組建。因而建議,一切形式的雇主參與,甚至包括真實信息的提供,都是違法的。

11、結合實際評價對罷工進行限制的利弊。P300-301 答:工人擁有罷工權力而不受雇主報復,并不意味著罷工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行的。罷工使工人、雇主,以及那些從罷工企業獲得原料設備的第三方,直接或間接受到影響,遭受損失,罷工使勞資雙方加深了相互的不信任和敵對情緒,因此,許多國家法律對罷工進行了限制和約束。

(一)對公用事業的罷工限制 罷工分為非法罷工和合法罷工,由于各國對非法和合法罷工的法律界定不同,因此某種形式的罷工在某一國家屬于非法行動,但

社會性,許多國家法律嚴格限制公用事業部門的罷工權。如限定罷工人員的范圍、提前通知說明罷工的理由、罷工的地點、開始時間與日期、期限、是有限期罷工還是無限期罷工等。另外,法律禁止在公用事業部門舉行巡回罷工和怠工。

(二)對其他行業的罷工,法律規定通常要遵循以下原則:(1)只有在罷工的目的是為了達成集體協議時,罷工才是合法的。(2)“社會適當原則”,是指罷工使社會一般能夠接受而又合法的行為。(3)“均衡性原則”,是指罷工應當符合下列條件:罷工必須是不得以而采取的方式;罷工手段的運用應符合當時簽訂集體協議的合適手段;實行罷工并不是解決勞資矛盾的唯一手段,應盡量使用其他較平和的方式。“均衡性原則”主要是為了防止工會過多的使用罷工權力。(4)符合合法罷工的先決條

件;罷工必須遵循和平之義務;工會在舉行罷工之前,要在會員中秘密投票;罷工必須是公平的;罷工只能作為最后的手段。 12、結合實際談談你對集體協議中最具爭議性的問題的認識。P311

答:工資和福利始終是集體談判中最具爭議的問題,有關工資福利水平,分配方式以及協議期內,工資調整機制等都會引發爭論,近年來有條件的報酬條款亦變得日益重要。

工資和福利水平是勞動沖突的首

要原因之一。就工人而言,工資福利不僅對其特定階段的生活水平有著重要意義,而且還直接影響到其未來的收入。在某些情況下,管理方會很愿意提供手中“合理的”工資福利安排,并更關注保持雇員對企業的忠誠,降低流

動率問題,從而愿意提供合理的工資福利制度。但談判也經常會在工資福利問題上受阻,主要原因是滿足工人要求不符合雇主或管理方的利益。隨之而來的是工人不愿意降低其期望預期,另一個原因是一方或雙方均未理解對方的底線。除了對工資福利水平的談判外,在談判單位內部如何從整體上分配工資福利,也會引發沖突和矛盾。我認為建立工作

接與國際市場經濟接軌,融入國際經濟大循環的體系中,并遵守其規則和慣例,這對中國勞動關系將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加入WTO后,中國勞動關系的基本走向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1)勞動關系逐步超于國際化 主要表現為勞動關系主體的國際性以及適用規則的國際化。加入WTO是中國邁向經濟市場化和全球化的重要保障。

(2)勞動關系更加市場化,首先國有企業勞動關系面臨市場化的重大轉折,國有勞動關系市場化的進程分為“雙軌一并軌—單軌”三個階段。其次,市場化將加劇勞動關系的劇烈變動和沖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為看全面推進市場化,按照市場規劃進行國際交易

(3)勞動關系單極化,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是勞動關系雙方力量抗衡的重要經濟基礎。(4)勞動關系沖突易激化,勞動關系力量對比的失衡,使企業內部難以形成市場化需求的勞動關

系協調機制的方式,從而使勞動關系日益朝著不利于勞動力共給的方向發展導致沖突容易激化。勞資對立社會化,勞動關系多樣化、復雜化的基礎上繼續發生深刻變化現有的一載兩審體制難以及時有效地解決勞動爭議,勞動

關系沖突對立呈社會化的趨勢。加入WTO后無論從宏觀上,還是從微觀上,都需要對勞動關系的理念、理論和制度,及實務加以研究以適應我國勞動關系的發展,為我國勞動關系的調整制度、立法和社會政策提供參考和理論上的準備,為我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勞動關系調整目標、策略,提出建設性的實務操作性方案,以及對勞動關系的最尖銳時期的情況加以預防的應對措施,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勞動關系協調體制。

14論述當今國際上存在的五個主要勞動關系流派的政策主張及主要代表國家。P340 答:要對各學派進行相對公平的價值比較,一般而言,可行的辦法就是對采用這些學派政策的國家的績效,進行比較研究。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從戰后一直

延續下來的經濟和社會特征發生了深刻變化,多元化傾向越來越3, 明顯。戰后相對統一的勞動關系勞動關系理論也開始從一個統一的主流派別分化,發展為五個不同的主要流派。

新保守派的政策主張。

6,

政策的目標

加強針對經濟和社會下層的計劃;

5,用年收入保障計劃來減少貧困;

更好的兒童醫療保健計劃 7,賦予女性,同性戀者以及少數民族權利,加強對他們的保護 8,加強健康和安全法

9,對因裁員和關閉工廠而失去工作的工人給予更多保護 它還提出了強勢勞動法,工人代表制度和工會,勞工運動等。 主要代表國家:瑞典模式是自由改革主義學派觀點最具代表性實例。

激進派的政策主張 (1)工會參與社會活動 (2)雇員所有制和企業的雇員控制制度

主要代表國家:西班牙(蒙作根體系)

領域,出現了更多的觀點和學說,4,大量增加教育和培訓支出;

一,

(一)主張減少政府的收支規模 它主張政府應將貨幣返還給人民,并讓其自由消費,而不是做“大政府”,代替人們決定如何消費,支出。

(二)主張將市場“規律”引入工資福利決定過程。

從勞動關系角度來看,新保守派主伙應該將市場“規律”引入工付計劃,使員工的收入和績效聯系得更為緊密。

主要代表國家:在奉行新保守派思想的國家中,美國的表現最為突出,愛爾蘭的主流思想也是新保守主義。

管理主義學派的政策主張

(一)與新保守派相比,管理主義學派對“純市場”經濟局恨性的認識,要更多一些,雖然,我們也認為政府不應該直接干預經濟,但支持政府間接地介入,扶持那些國家經濟的發展具有特殊戰略優勢的產業,增加對人力資源培訓和開發的支持,并且為提高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能力服務。

(二)在勞動關系和和力資源管理方面,管理主義學派主張采用新的,更加彈性化的工作組織形式。與新保守派相比,它更強調員工和管理方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合作,尤其贊賞高績效模型中“高度認同”的內涵。

主要代表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起,日本在許多方面成為這種管理主義學派主張的典范。近來,英國的改革也在向該學派的方面發展。 正統多元論學派的主張

(1)更為集中的,在產業層次上的集體談判。

(2)弱勢群體的工會化; (3)對管理方獨裁的削弱和替代;

(4)因任何偏見其他工人頂替罷工的制裁方式。

它還提出用工人代表制度的其他形式來保證雇傭標準的推行。政府負擔更多的經濟結構和培訓的責任,主張較龐雜,工人委員會制度。

主要代表國家:德國是實施正統多元論學派政策最典型的國家,德國模式是該學派最為推崇的模式。

四,自由改革主義學派的政策主張

1,增加企業和高收入群體的賦稅 2,將最低水平的失業率作為政府

資和福利決定過程,采用額外支五,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3篇

共19周,38個學時

通過系統、深入學習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能夠分析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就業能力。

第一章

勞動法概述

教學重點:

1、勞動關系的概念及其內涵。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具有法律規定性。實現勞動過程在抽象意義上是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的交換過程,在具體意義上是勞動力與勞動報酬的交換過程。勞動過程強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以及勞動者對用人單位的人身依附屬性。

2、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它社會關系的概念及其內涵。

教學難點:

1、勞動關系與非勞動關系的區分。勞動關系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實現勞動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勞動關系強調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的結合,其體現的本質是實現勞動過程,即活勞動與物化勞動的交換過程。與勞動關系相區分的其它社會關系(比如承攬關系)不具有實現勞動過程的本質特征,而強調勞動結果的實現。

2、正確理解并區分勞動法的調整對象。勞動法有兩類調整對象,一是勞動關系,二是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它社會關系。勞動關系的內涵和本質已經說明。著重把握與勞動關系有密切聯系的其它社會關系,其要么是勞動關系的發生前提,要么是勞動關系的必然結果,或者是勞動關系的附隨關系。

1、通過典型案例,幫助學生深化對勞動法調整對象的認識,提高其對勞動關系本質的把握能力。比如,區分在招聘過程中所發生關系的性質,其與勞動關系有什么區別;在勞動者退休后其與原用人單位之間所發生的關系的性質,其與勞動關系有什么區別。

2、結合勞動法發展需要以及勞動用工制度改革等背景,深入理解勞動關系的內涵與外延的變化及其發展。

第二章 勞動法律關系概述 教學重點:

1、勞動法的地位和作用。勞動法有其特殊的調整對象、價值目標、法律原則和責任體系等,勞動法是一門獨立于私法和公法的新型法學。同時,結合講解勞動法與民法、經濟法等部門法的關系及其演變過程,深入理解勞動法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2、勞動法的性質。勞動法是典型的社會法。社會法在觀念上已經得到我國政府的認可,社會法是我國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對其本身內涵及本質的認識還未得以廣泛的討論并達成一致。勞動法在其特殊的調整對象、法律原則、價值觀念、制度體系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與社會法具有一致性,勞動法是典型的社會法。

3、勞動法律關系概述。勞動法律關系的概念和特征。

教學難點:

勞動法的性質。勞動法在傳統觀念中屬于私法。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勞動法所承載的功能不斷發生變化,勞動法以保護勞動者利益為最高使命,有其獨特的法律原則和責任體系等,勞動法是典型的社會法。

1、勞動法的發展歷史與展望;

2、深入分析勞動法特殊的地位和社會法本質。

通過問答實現師生互動。比如,如何認識勞動法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勞動法與民法、經濟法有什么關系?為什么說勞動法是典型的社會法? 教學重點:

1、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具有四要素,用人單位有其法律規定性。勞動法中的勞動者具有勞動年齡、勞動行為能力、勞動意愿以及通過勞動獲取勞動報酬維持個人及其贍養家庭成員等四個要素。勞動法中的用人單位必須符合《勞動法》第二條的規定。

2、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主要體現為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秳趧臃ā返?9條的規定。需要指出的是,勞動法律關系的內容即勞、資雙方的權利與義務不同于一般民事權利與義務,具有法定性和強制性。因為,勞動法的社會法本質決定了勞動權利與義務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了雙方當事人的意思自治。

3、勞動法律關系的客體具有特殊性。著重理解勞動行為的不可返還性及其在勞動法律責任體系中特殊的地位。

教學難點:

勞動法中的主體與現實的差異,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準確界定是正確適用勞動法的基本前提。勞動行為具有不可返還性,并決定了勞動法律責任的特殊性。

第三章 促進就業制度 教學重點:

1、促進就業制度概述。勞動就業的概念與特征。勞動就業具有經濟性、社會性和政治性。我國勞動就業立法。政府在就業中的地位和作用。

2、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的概念。我國勞動力市場的現狀及問題。勞動力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特殊地位。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和發展趨勢。

3、就業保障與就業服務。特殊群體的就業保障。我國就業服務體系的現狀及問題,就業服務體系的改革。大學生就業觀念、就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培養。

教學難點:

1、就業的經濟性、社會性和政治性。在我國,就業的經濟性和政治性受到極大的重視和鼓舞,這與我國傳統的經濟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就業的社會性受到極大的冷漠與忽視。所謂就業的社會性,就是強調“以人為本”,國家通過保障個人的就業權利實現社會福利的最大化和公平分配。就業的社會性不僅強調個人的就業權利,也強調就業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把個人的就業權利與社會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2、勞動力市場在促進勞動就業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我國,什么樣的勞動力市場最能夠解決中國的就業問題,這是改革的一個“硬核”。同時,勞動力市場的建立、完善和發展又與經濟、政治和法律等密切相關,需要系統改革,配套進行。

1、我國勞動力市場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制度建構。勞動力市場的改革必須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充分考慮我國特殊的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勞動力市場改革的中心任務。

2、勞動力市場改革的相關制度。主要包括:靈活的用人制度,富有彈性的就業制度,無障礙的勞動力流動機制,趨同的工資制度,健全的就業服務體系,完善的法律制度,等。

第四章 勞動合同 教學重點:

1、勞動合同的概念。勞動合同的本質是勞動行為的給付。傳統的勞動合同概念需要重新建構,實現從勞動合同的“書面化”到“勞動行為”的質的轉變。

2、我國勞動合同制度的歷史與現狀。勞動合同制度在促進就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勞動合同制度改革的基本評價?!秳趧雍贤?草案)》的相關內容。

3、勞動合同的分類。勞動合同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分類。著重理解借用勞動合同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勞動合同的法定分類及其具體規定。理解定期勞動合同和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相互關系,各自在調整勞動關系、促進就業和勞動權保障等方面不同的作用機制。

教學難點:

1、勞動合同的概念。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建立勞動法律關系、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的協議。根據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合同應當以書面形式訂立。勞動合同是勞動關系的觸發機制,但勞動合同又不等于勞動關系。因為,勞動關系一旦建立,勞、資雙方需要基于平等和協商對勞動權利與義務進行調整,實現雙方各自的利益。

2、勞動合同制度在促進就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勞動合同首先是勞動用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合同對穩定勞動關系、建立和諧社會等具有積極作用。核心問題是,怎樣正確評估勞動合同在就業促進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繼續深入探討。 我國勞動合同制度改革的基本評價及發展方向。勞動合同制度改革已經有20余年的歷史,發揮積極的歷史作用。但從勞動合同簽訂情況來看,勞動合同無論在簽訂率上還是在其內容上,都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同時,勞動合同立法應當如何面對上述問題,還需要認真思考。另外,評價《勞動合同法(草案)》。

第五章 教學重點:

1、集體合同的概念與特征。集體合同在價值目標、雙方主體、簽訂程序和爭議解決等方面與勞動合同明顯不同。同時,結合《集體合同規定》具體講解有關內容。

勞動合同法的特別規定

2、集體合同的簽訂、變更、解除與終止。集體合同的簽訂有其特殊的程序和法律規定性,工會在集體合同的簽訂中具有積極的作用。集體合同的解除與終止必須依法進行,并充分考慮集體合同的涉及范圍和影響力。

教學難點:

1、集體合同與勞動合同的關系。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為建立勞動法律關系、明確雙方權利與義務而簽訂的協議。集體合同是工會代表職工與所在用人單位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等通過集體協商簽訂的書面協議。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雖然都是勞、資雙方就勞動報酬和勞動條件等達成的協議,體現了雙方當事人意思自治的法律效果;但是,兩者無論是在簽訂主體上、還是在簽訂程序上,都存在較大的差異。

2、集體合同特殊的簽訂程序。根據《集體合同規定》相關規定,集體合同的簽訂有其特殊的程序,這是因為集體合同涉及面大,影響廣泛,需要特殊的程序加以保障。

1、集體合同特殊的簽訂程序。

2、三方機制在集體合同中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教學重點:

1、工資的概念。工資的基本屬性,包括工資反映了勞、資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工資范疇是依據勞動為尺度向勞動者支付的法定貨幣等。

2、工資分配原則。工資的特殊功能決定了工資分配的特殊原則,工資分配應當兼顧效率與公平、宏觀調控和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等基本原則。

3、最低工資制度。最低工資的概念、功能和性質。最低工資支付的法定條件,正常勞動的法律規定性和實踐性。

第六章

工資制度

4、特殊情形下的工資支付與工資保障。

教學難點:

1、工資的概念與內涵。工資在其本質上體現了勞動的基本屬性,即工資是勞動者參與勞動的核心目的,并反映了用人單位接受勞動者所提供的勞動行為,工資最終體現了勞、資雙方的勞動關系。

2、工資分配的基本原則。工資分配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局考慮,整體平衡。工資分配主要是解決好公平與效率之間的關系。

3、最低工資支付的條件與法律適用。加班、加點工資。

1、工資概念的實際運用。

2、最低工資的實踐。

3、加班、加點工資的法律適用。

主要是研究式教學,并采用案例分析、啟發式和討論式等教學方法。

第七章 教學重點:

1、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的緊密聯系。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共同構成勞動法的工時制度。

2、工作時間的法律規定性。工作時間的基本內涵,工作時間在實踐中的不同形態。工作時間的分類。我國勞動法對標準工時制的基本規定。著重掌握《勞動法》第36條、38條、40條、44條和45條的規定。

3、休息時間的概念。休息時間的種類。

4、加班、加點的基本規定。加班、加點在本質上是勞動合同的變更,需要堅持限制、協商和時間總量控制等原則。著重掌握《勞動法》第41條和42條的規定。

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制度

教學難點:

1、工作時間與休息時間的概念及種類。

2、加班、加點的法律規定與適用。加班、加點在其本質上屬于勞動合同內容的變更,需要堅持平等和自愿的基本原則。同時,充分考慮《勞動法》第42條規定的加班、加點的除外情形,嚴格把握,避免用人單位侵犯勞動者的休息權利。

1、工作時間的實際運用。同時,把工作時間與工傷認定結合考慮(工傷保險內容在本章中可以作為適當提示);把工作時間與最低工資結合考慮(最低工資內容可以在本章中予以提示性介紹)。

2、加班、加點的典型案例分析。

第八章 勞動保護 教學重點:

1、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意義?;谠撊后w特殊的生理和個體差異,實行特殊保護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平等。

2、女職工特殊保護的主要內容。“四期”保護的主要規定。著重把握產假的保護。

3、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主要內容。未成年工特殊保護的主要內容包括:實行縮短工時制;禁止未成年工從事相關工作;定期強制體檢制度;禁止招收童工。

教學難點:

1、產假的法律適用。產假“90天”的一般規定與法律適用。正確區分實踐中因為早產、延遲產、多胎生育以及難產等情況下產假的適用。

2、童工糾紛的正確處理。童工不僅是一個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對童工糾紛的處理必須堅持合法、高效和公平的基本原則。

1、以典型案例說明產假的法律適用。

2、童工的正確處理。

第九章 勞動爭議處理制度 教學重點:

1、勞動爭議的概念。勞動爭議的范疇是在存在勞動關系的基礎上,一切以勞動為中心所發生的爭議。正確區分實踐中勞動爭議的不同樣式。

2、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現狀及主要問題。“一調一裁兩訴”是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的現行模式,存在諸多問題。

3、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和方向。勞動爭議處理體制改革的基本目標是通過及時、有效解決勞動爭議,維護勞、資雙方的根本利益,著重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與和諧。

教學難點:

1、勞動爭議的概念。勞動爭議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因為勞動權利和義務而產生的爭議。勞動爭議存在的基礎是勞動關系,這是區分勞動爭議與非勞動爭議的關鍵。同時,該問題又涉及對勞動關系的正確把握。

2、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的目標和制度建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的目標模式首先取決于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價值和目的。及時處理勞動爭議,維護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促進勞動用工制度改革,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等應當作為勞動爭議處理機制改革關注的重點。

1、勞動爭議與非勞動爭議的正確區分及法律適用。比如,家庭保姆與雇主之間的爭議是否是勞動爭議?招聘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是否是勞動爭議?同時,對勞動爭議與非勞動爭議的正確判斷離不開對勞動關系的正確把握。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4篇

聊城大學法學院13—1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試題(論文)

任課教師:王濤

學生人數:法學專業2011級、2010級全體學生

課程類型:(提高課)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包括勞動法原理、勞動合同法、勞動安全衛生、工資工時制度、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等,通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達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講授時應注意與勞動法的修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結合。

教學目的:本課程是一門既具理論性又具實踐性的學科。通過勞動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明確勞動權利和有關社會保障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能夠運用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論文題目:

1.勞動法視角下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2.論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3.淺析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

4.論社會保障制度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

5.也可以題目自擬(必須圍繞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有關內容來選題)

論文要求:

1.應符合學術論文的一般形式。題目下一行居中寫姓名、所在學院、年級。必須有1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

2.圍繞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內容(勞動法原理、勞動合同法、勞動安全衛生、工資工時制度、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等),結合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求。應該著重論述當前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實施中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等方面的內容。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5篇

1、什么是失業?申領失業保險金應具備什么條件?

2、我國工商保險中,法定的應當認定為工傷的情形包括哪些?

3、我國規定的工資形式及構成包括哪些內容?

三:試論述我國勞動合同的必備條款?(本體20分)

四:案例分析(每題10分,合計20分)

1、王某與某公司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自2003年2月1日起至2011年1月31日止,雙方約定試用期為6個月,2008年6月20日王某向該公司提出辭職,并向公司索要經濟補償金。公司認為王某沒有提出解除合同的正當理由,也未與公司協商,因而既不同意解除合同,也不同意負擔經濟補償金。

(1)王某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是否需要說明理由?

(2)公司是否應該給予王某經濟補償金?為什么?

2、林某系某中外合資公司職工,由于懷孕公司安排其從事較為輕松的辦公室文秘工作。工作過程中,林某發現辦公室有一筆記本長期擱置無人用,遂擅自帶回家使用,后辦公室主任出差回來發現電腦不見,反復調查下落無果,林某不敢承認公司決定報案之際,林某不得已坦白真相。公司領導認為林某嚴重違反公司紀律,決定解除勞動合同。林某提出仲裁,認為自己處于懷孕期間,公司不能解除勞務合同,并向公司報銷懷孕期間醫療費和檢查費4000元。

公司可否解除勞務合同?為什么?

勞動與社會保障期末范文第6篇

聊城大學法學院13—1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考試《勞動與社會保障法》試題(論文)

任課教師:王濤

學生人數:法學專業2011級、2010級全體學生

課程類型:(提高課)

教學內容:本課程主要包括勞動法原理、勞動合同法、勞動安全衛生、工資工時制度、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等,通過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學生達到各章中所提的基本要求。講授時應注意與勞動法的修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相結合。

教學目的:本課程是一門既具理論性又具實踐性的學科。通過勞動法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明確勞動權利和有關社會保障權利是公民的基本權利,能夠運用勞動和社會保障法的基本原理分析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論文題目:

1.勞動法視角下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

2.論勞動法的基本原則

3.淺析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

4.論社會保障制度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作用

5.也可以題目自擬(必須圍繞勞動與社會保障法有關內容來選題)

論文要求:

1.應符合學術論文的一般形式。題目下一行居中寫姓名、所在學院、年級。必須有100字左右的中文摘要。

2.圍繞勞動與社會保障法的內容(勞動法原理、勞動合同法、勞動安全衛生、工資工時制度、社會保險法、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等),結合當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現實需求。應該著重論述當前中國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實施中面臨的各種現實問題及其解決策略等方面的內容。

上一篇:開具診斷書證明制度范文下一篇:李大圣報告心得體會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