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

2023-09-23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農村職業教育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應充分發揮農村職業教育的作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關鍵詞:農村職業教育;新農村;作用

收稿日期:2007—09—15

項目來源:山東省教育廳科研立項課題J06W55。

作者簡介:趙新亭(1957-),男,漢族,山東省定陶縣人,菏澤學院社會科學系黨總支書記,副教授,學士學位,主要從事“三農問題”與農村職教研究。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提出的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歷史任務和戰略目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是:“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培養有文化、會經營、懂技術、高素質的新型農民。為此,必須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強化對農村勞動力的知識和技能培訓,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一、農村職業教育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1.農村職業教育的現狀

我國農村職業教育在建國以來經過了曲折的發展歷程。長期以來,農村職業教育的基礎薄弱,教育培訓條件差,致使相當一部分農村勞動者文化素質過低,知識面狹窄,觀念陳舊,安于現狀,進取精神不強,其創業潛能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一些地方的農村勞動力大量閑置,甚至有的靠國家救濟度日。目前,我國每年創造的利潤多數是靠自然資源取得的,靠人力資本獲得的利潤很少,這樣一種狀況必然導致能源和礦產資源的過度消耗,從而嚴重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以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為重點,大力開發農村閑置勞動力資源,將其培養成為致富能手和農村專業技術人才。改革開放以后,農村職業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特別是在全國第四次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召開以后,由于從中央到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門的積極工作,通過職業教育多樣化的辦學形式,培養了一大批在生產第一線從事實際勞作的素質高、技術好的實踐型、技能型人才。在農村,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在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經營轉變的過程中,參與農村職業教育專業培訓群體的創業潛能正在日益顯現出來。

2.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第一,農村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存在著誤區。農村職業教育究竟是以為農村學生升學服務為目標,還是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新型農民的培養服務為目標,在此問題上有不同的觀點和做法。一種觀點和做法是:把農村職業教育的主要目標定位為為農村學生升學服務,這就導致農村職業教育過分注重升學率和基礎文化知識教育,淡化了職業技能和實踐技能的培養訓練,從而使農村職業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目標難以實現。另一種觀點和做法是:把農村職業教育定位為幫助農民就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這種做法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傳統農業服務;二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本地就業培養人才服務;三是農村職業教育僅局限于為高中階段的學生服務,忽視了大批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這些不能升入高中的初中畢業生從事農業生產和外出務工,也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

第二,重普教輕職教的觀念沒有改變,對農村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不足。目前,許多人只是把職業教育看作是補充教育,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在干部群眾中普遍存在著,他們看不到農村職業教育的實質內涵及其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仍然偏重于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培養與技能的培訓與操作,導致農村職業教育與現實要求不相銜接,由此也加深了人們對農村職業教育的輕視,從而引發了農村職業教育生源不足的問題。

當前,農村職業教育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相當嚴重,有的領導干部存在重普教輕職教的思想,認為農村職業教育投入大、見效慢,難出成績,因而對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缺乏熱情。一些地方對農村職業教育的投入占整個教育投入的比例過低。

第三,農村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不高,專業設置不合理,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陳舊,教材老化,教師的知識結構不合理,受教育者很難學到新知識、新技術,所接受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內容往往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在實踐中很難用得上。

有些農村職業教育學校完全放棄了涉農專業,盲目開設一些所謂的新興、熱門專業,不管是否有這方面的師資力量和辦學條件,目的只是為了能有生源,致使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商業化、隨機化、普教化,失去了農村職業教育的優勢與特色。

另外,農村職業教育師資力量薄弱問題也很突出。目前,由于人們普遍認為職業學校教師的社會地位比普通學校教師低,經濟收入也不高,因而許多優秀人才不愿到職業學校任教,致使職業學校教師的總體水平不高。

二、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現全面小康戰略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必須培養新型農民,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最終實現農村全面小康,而在這些方面,農村職業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開發農村人力資源

開發農村人力資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是,農村勞動力資源豐富、低素質勞動力相對過剩。我國是一個以農村人口為主的大國,農村人口總數達到9億,約占全國總人口的70%,農村勞動力達4.8億人,其中有2億左右為剩余勞動力,而且,隨著農村人口的增長,每年都會新增一批勞動力,農村勞動力總數和剩余勞動力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據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接受教育的年限平均為7.3年,其中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2.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9.3%,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2%。在農村外出流動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到52.2%,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3.3%。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現有農村勞動力中,接受過初級職業技術教育或培訓的有3.4%,接受過中等職業教育的僅有0.13%,接受過短期培訓的有20%,三項合計才僅有23.53%,而沒有接受過任何技術教育和培訓的則高達76.47%。農村勞動力接受文化教育和職業教育較少、素質偏低的現狀,決定了農村職業教育必然要在農村人力資源開發和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農村職業教育的總體目標是使每一個農村勞動者都能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掌握一定的技能,并充分挖掘其創業致富的潛能。農村職業教育必須以就業為導向,要根據農村經濟的發展、剩余勞動力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要求,健全并完善初等、中等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并舉,多形式、多層次、多類別、多功能地推進。要樹立先培訓后就業的觀念,增強農村職業教育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廣泛性,建立健全職業資格證書準入制度,促進農村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要按照面向“三農”又不局限于農村的方針辦好農村職業教育,有效地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要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結合本地特點和實際情況設置專業和課程,確定具體辦學模式和途徑,深化農村職業教育的影響力,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培養出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性人才。

2.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順利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目前,我國有2億左右的剩余勞動力,以后每年還會新增1000萬人,這些大量的剩余勞動力的存在是勞動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也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沉重負擔。要想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必須積極提高農村勞動者的素質,實現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的轉移。首先,要通過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使向城鎮轉移的農民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勞動技能,為其在城市就業和生活創造條件。其次,在職業教育培訓中,要使職業教育與法制教育、道德教育相結合,使已轉移到城鎮的農民成為遵紀守法、文明守信的高素質勞動者,為他們更好地適應城市化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并學會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奠定基礎。再次,農村職業教育要堅持面向“三農”,大力提高農村青少年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從源頭上消除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障礙。

3.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實現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只有依靠科學的理論來指導,科學的手段來管理,才能實現增產、增收、增效的目的,也才能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而要想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和農村勞動力素質,就必須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

首先,農村職業教育應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在農業產業化過程中,農村從業人員的素質起著關鍵作用。廣大農民是農業產業化的直接參與者,是農村生產力中最具活力的因素,農村的現代化,就是人的現代化,不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素質,不提高農業的科技裝備水平,農業產業化的進程就會受到影響和阻礙。發展農村職業教育,不僅要注意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而且還要注意改進其思想觀念和文化傳統,力求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民,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順利進行和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其次,農村職業教育應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科技指導和信息咨詢。有效、快捷的科技指導和信息咨詢是農業產業化順利推進的基礎和關鍵。農業的產業化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農業的市場化進程。服務于新農村建設的農村職業教育機構,擁有大量的農業專家和技術員,他們不僅掌握著農業方面的科技知識,而且還了解農業的最新走勢和農業領域出現的新變化,因而有能力、有義務為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科技指導和信息服務,為農業產業化的順利進行提供強有力的科技信息保障。

4.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利于發展現代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建設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就是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產手段和設施裝備農業的過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管理農業經濟活動的過程,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武裝農業勞動者的過程,也就是由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農業轉變的過程。發展現代農業,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農村職業教育要為發展現代農業服務,就要面向農業現代化,構建以農村高等職業教育、農業中專學?;蛘叩?、市職教中心為龍頭,以農村職業中學、市縣電教中心、鄉鎮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骨干,以村農民文化技術學校為基礎的分工明晰、城鄉一體的農村職業教育體系。同時,按照因地制宜、機動靈活、注重實效的原則,調整優化農村職業教育的結構,建立起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要求的職業教育體系。

農村職業教育必須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農村職業教育為“三農”服務,首要的任務是培養新型農民,使其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和全面素質,以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要真正把農村職業教育機構辦成高素質勞動者培養和勞動力轉移開發的培訓基地,先進農業科學研究、推廣的基地,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市場信息服務中心,以加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夏金星,彭干梓.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比較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教科版),2004,(22)52-55.

〔2〕胡艷輝.論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的“三德”教育〔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4,(4)28-32.

〔3〕劉春生,蘇敏.職業教育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6-11.

〔4〕賈青.“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3)150-152.

〔5〕劉詮路.“三農問題”與“農村職業教育”〔J〕.教育發展研究,2006,(6B)33-36.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中職教育是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和培養農村先進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的農村職業教育相互結合,對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文明建設起到積極作用。本文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和中職教育中存在的關系的進行研究探索,力求找出一條在鄉村振興背景下中職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最佳路徑或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中職教育;農村經濟發展

引言:

實現鄉村振興計劃主要需要人才,這對我國農村中職教育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要落實培養農村人才和農村教育發展以及農村農業現代化等計劃。我國農村中職教育目前還存在教育觀念落后、對職業教育認知不到位以及教學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限制,針對這些情況要采取相應對策進行破除,使中職教育可以健康合理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鄉村振興和中職教育存在的關系

農村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和城市以及城鎮之間有較大的差別,實現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計劃還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任重而道遠。而教育工作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推進有著不錯的影響,“十年種樹,百年育人”,關注農村經濟發展,就必須要全面建設農村教育發展[1]。職業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有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職責,加強中職教育建設可以有效推動人才的培養和為社會輸送優質人才,所以,作為職業教育的關鍵一環,中職教育要和農村教育系統形成合作關系,一方面可以保障農村中職教育的建設,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農村經濟發展培育人才,鄉村振興戰略可以為中職教育提高積極發展平臺,同時也為農村地區的職教功能高效發揮提供重要的實施環境,從而為建設更好的產業結構打下基礎。針對以上情況來看,中職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要基于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實現農村產業結構轉變,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

二、鄉村振興下中職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對策

1.多方協調,完善制度建設

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很有的制度不健全的地方,要通過多主體協同建設,打造完善的農村教育功能。并且對農村經濟發展具體特征進行分析,培養多元化優秀人才,以農村發展需要為核心進行定性培養,實現鄉村振興背景下中職教育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結合。例如:在經費制度上,要以農村中職教育為基礎建立完善的經費保障體系,對專項項目進行相應的資金制作,同時保證每一筆教育資金的使用都可以受到農村社會的監督,確保資金使用的透明性和公共性;在招生制度上,為提高中職教育生源的質量,更加高效的開展學生后續保障工作,各教育部門應當協同工作,做好招生核查工作,并制定相關的農村宣傳工作,吸引更多人才進入中職學習,為農村經濟發展建設提供保障;在教資考核上,要嚴格按照職業教育資格考核標準和要求,確保中職教育的工作正規化和規范性,讓中職教育可以更好的運行。最后,在多方協調共同努力下,完善制度建設,為促進中職教育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相應的人才儲備。

2.轉變教學觀念,擺脫傳統思想束縛

中職教育在農村傳統思想中還是有一定認知偏差的,要想順利發展職業教育就必須到傳統思想的束縛,從思想上轉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誤區。這要求,社會和政府部門要擔起相應的責任,對農村地區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眾對職業教育的全新認識和重視,傳統的教學系統中對普通教育比較重視,而對職業教育卻有一定的輕視,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教育部門要以身作則,重視發展農村中職教育工作,并且根據本地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相應的政策,有效推進中職教學的健康發展;此外,政府部門也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高速發展的優點,通過自媒體和網絡以及電視等渠道開展職業教育的宣傳工作,讓人民群眾可以正確認識職業教育,改變心中的偏見,端正自身的態度[2]。最后,中職學習要積極改變教學模式,打破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強化教學水平,提高中職教學的專業水平,基于鄉村振興政策背景下,通過中職教育的觀念更新和質量提升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3.加強師資力量建設,更好服務農村經濟發展

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背景下,為了滿足學生的職業教育和培養需求,在中職教育中要打造出優秀的職業技能專業教師團隊。對師資力量的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培養是提升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和路徑,基于鄉村振興戰略這一重大背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現代化的建設,中職教育中的師資力量建設應該有高度的重視,這也是為培養學生優秀技能和全面發展的基礎。為了更科學合理的建設師資團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點,加大農村職業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對教師的錄取機制進行改革,根據農村相應的政策優惠進行靈活多樣的轉變,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可以投身到農村職業教育工作中來,不斷的充實農村職業教師團隊;此外,要合理利用當地企業資源,聘請企業中專業技能水平過硬的技術骨干來到中職學校對學生進行培訓。第二點,中職學校要建立起相應的教師培訓和進修機制,為教師的專業技能培養提供保障,鼓勵教師積極進行專業技能的探索更新以及學歷提升。第三點,呼吁建立農村職業院校定向培養機制。對有意向到農村職業院校工作的高校學生以及專業技術人才進行定向培養,為農村職業教育提高充足的師資力量保障[3]。第四點,對農村職業院校的教師進行合理的薪資評定。完善的待遇水平和合理的薪資評定以及晉升機制可以有效提升農村職業院校教師的穩定性。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門以及教育部門要按時、足額的發放中職教師薪資,并且對教師薪資通過合理科學的評定進行比例的增長。

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有效促進農村社會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應該持續發揮中職教育的關鍵作用,對農村中職教育提高就業保障和資源支持,讓中職教育可以最大化的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對于教育部門和教學工作者來說,中職教育作為職業教育的基礎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優化教學工作,落實早國家教育需求中職業教育的推進工作,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洪娟.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研究[J].科學咨詢,2020(49):166-167.

[2]賈玉蓮,叢國勛,潘薈羽.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發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1(7):273.

[3]冉于平.基于鄉村振興的中職教育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對策研究[J].時代經貿,2021,18(11):126-128.

備注:涼山州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資金資助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青海省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遠遠不能適應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對會計人員的要求,需要不斷進行繼續教育。會計后續教育應擴大教育面,拓展教育內容,建立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實現后續教育形式的多樣化;會計人員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術,才能適應會計工作發展需要。

[關鍵詞] 會計后續教育 會計現狀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了形勢和任務,認為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對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全會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我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始終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著力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農村改革發展的偉大實踐,極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積極性,極大解放和發展了農村社會生產力,極大改善了廣大農民物質文化生活。實踐充分證明,只有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基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堅持保障農民物質利益和民主權利,才能不斷解放和發展農村社會生產力,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多年來,青海省廣大農村會計人員,在推進農村各項改革、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保障農民利益、維護農村穩定等多個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為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但是,在農村財務管理體制改革過程中,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會計隊伍建設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隨著新農村建設重大戰略的實施,政府將有大量資金和物資投放農村。如何管好用好這些資金和物資,將成為農村會計工作及財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農村會計工作及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就不能真正實現又好又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一、開展農村財會人員后續教育的意義

1.是提高了農村財務民主管理水平和村級干部的廉潔自律意識

“財清民自安”,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強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實現農村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公開化是根本所在,是轉變農村基層干部作風,促進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和農村安定和諧的有效途徑。通過培訓,農村財會人員對村財務公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財務管理混亂的狀況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轉,既為民主管理提供了基礎,又為干部廉潔自律提供了制度保障。

2.是促進了農村財會人員業務水平和思想素質的提高

開展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提高了農村財會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激發了他們干好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同時,建立了一系列農村財務管理的約束機制,村級財務管理規范化建設得到加強。強化了對農村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意識,減少了人為因素造成的集體資產的流失和損失。

3.是促進解決了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密切了干群關系

開展農村財會人員教育培訓,有力增強了農村財務公開的實質內容,增加了村級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密切了村干部與群眾的關系,真正做到了“給群眾一個明白,還干部一個清白”,描繪了文明和諧新農村的喜人發展前景。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發展以及經濟改革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會計理論、會計知識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根據會計環境的變化,青海省會計職業后續教育必須進行相應改革,才能應對新世紀帶來的各種挑戰。

二、建立農村會計人員后續教育制度的必要性

1.實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制度,是不斷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水準的需要。青海省農村會計隊伍龐大,但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學歷結構和業務水平偏低的現象比較突出。

2.實行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是不斷深化我國會計改革的需要。我國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及其相關經濟領域的改革將不斷深入,如現金流量表、企業重組等新業務、新知識、新概念、新方法層出不窮,亟待會計人員學習、掌握和實施,即使是高校畢業生,也仍有必要接受持續不斷的終身教育。要樹立終身教育的觀念,把繼續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一種最佳投入,只有不斷地“充電”、“加油”,更新知識,才能不落伍。市場經濟越發展,會計工作越重要。市場經濟條件下會計重要作用的發揮,有賴于高素質的會計工作者作保證,要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同時,市場經濟也對會計人員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會計人員絕不再是一般意義上的計算和報賬,還必須積極地參與經營管理,為單位的發展出謀劃策。這就要求,會計人員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掌握新知識、新內容,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繼續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力資源轉化為人才資源。

三、目前青海省農村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現狀

1.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

目前,青海省各級主管部門和相當多的會計人員對繼續教育并不重視,存在認識上的差距。單位領導非常支持本單位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只占很少一部分,特別是領導支持公費為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比例則更低。多數領導認為會計人員現有的知識足以承擔現有的工作,對于一些新知識、新內容靠會計人員自學也能解決問題。部分單位沒有把會計人才的繼續教育列入議事日程和整體人才資源開發規劃。

2.培訓場所、師資配備有待進一步規范

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場所和師資隊伍的組成由財政部門指定。目前農村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多為社會辦學組織,辦學場所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師資隊伍配備不合理,承擔農村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任務的教學人員一般應具備中級職稱的教師及專業技術人員。

3.教考不分、管理混亂,教育形式單一

繼續教育的培訓單位承擔著教學任務,同時,也承擔著考核工作。個別培訓單位為了追求利潤,個別會計人員只報名不參加學習,學習期滿同樣可獲得合格的考試成績。這樣并沒有真正達到繼續教育的根本目的,使繼續教育流于形式。我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主要以面授為主。這種教育形式有一定的優越性,比較直觀,但也給會計人員的學習帶來了很多不便,有時勢必會影響工作。

四、加強農村會計人員教育應采取的措施

農村會計工作及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造成農村集體資財大量流失,嚴重影響了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針對農村會計工作和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筆者以為,應當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1.要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農村會計隊伍建設工作的領導

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農村會計隊伍,是搞好農村組織會計核算、財務公開和財務管理工作的關鍵,也是做好農村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有農業的區縣人民政府一定要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確保農村社會穩定的高度,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加強農村會計隊伍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自覺把農村會計隊伍建設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農村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打造一支專業化、知識化、正規化的農村會計隊伍,把青海省農村會計隊伍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要完善會計人員使用制度,保持農村會計隊伍的相對穩定

農村會計工作的專業性、長期性和連續性,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具有穩定性。同時,農村的會計人員,一般還承擔著土地承包、農民負擔監督管理等貫徹落實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其他業務,任務十分艱巨,農村會計人員這種工作的特殊性,也要求必須具有穩定性,不能頻繁調換。頻繁調換會計人員,不僅增加了做好農村會計工作的難度,更將直接影響到各項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為保持農村會計人員的相對穩定,必須嚴格執行《會計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和《村合作經濟組織財務制度》的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凡在農村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持證上崗);不具備人員條件的農村,可按民主、自愿原則,委托鄉鎮農經機構或經批準設立的代理記賬機構實行代理記賬;無正當理由,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得隨意調換農村會計人員,因工作需要確需調換的,必須經農村成員大會或成員代表大會討論通過,鄉(鎮)農村經營管理部門核準,并報區縣農村經營管理部門備案;市財政、農業等部門每年將聯合組織農村會計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的檢查。

3.要加大會計培訓力度,不斷提高農村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

各級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農村會計人員的培訓,并將其納入會計人員繼續教育,以保證農村會計人員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各級農業部門要加強對農村會計人員培訓的指導和監督,積極協調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對農村會計人員開展會計法律法規、農村財務會計知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和農經管理等方面的業務培訓,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農村會計隊伍的整體素質。

4.要保證會計人員依法行使職權,充分發揮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作用

農村會計人員要忠于職守,廉潔奉公,依法履行職權,積極發揮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作用,認真完成好農村的會計及相關工作;對不真實、不合法的原始憑證不予接受,對記載不準確、不完整的原始憑證予以退回并要按規定更正、補充;對授意、指使、強令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或者隱匿、故意銷毀依法應當保存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會計報告的,要堅決予以制止;對違反國家財政、財務會計制度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抵制。村黨組織、村委會、農村負責人應當支持并保證會計人員依法履行職權,不得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違法辦理會計事項。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農村會計人員進行打擊報復,違反規定的有關部門要依法嚴肅處理。

5.要建立并實施福利保障和表彰獎勵制度,調動農村會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

農村會計人員屬于專業技術人員,雖不列入村干部職數,也不在村級組織班子換屆選舉范圍,但考慮其工作的重要性和專業性,村合作經濟組織總會計(主管會計或報賬員)享受與其他主要干部同等的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農村要嚴格按照農村財務制度規定落實。同時,要在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改善辦公條件,提供培訓、進修學習上創造條件。對于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并取得顯著成績的農村會計人員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的表彰獎勵。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農村金融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使得農村金融結構落后、農村金融服務邊緣化、農村資金大量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等。文章針對這些農村金融運行中的問題,提出一些促進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的對策與建議,以促進新農村的建設。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發展;新農村建設

[作者簡介]行懷勇,青島農業大學經濟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經濟理論與政策,山東青島,266109

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解決好“三農”問題(農業、農村、農民)是關鍵。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投入 ,農村金融市場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融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在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和實踐基礎上,從我國農村金融存在的問題開始分析,到對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形成的原因分析,旨在提出針對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建議與對策,供農村金融市場的改革發展參考。

一、農村金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雖然從農村開始,但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改革中心轉入城市后,國家對農村經濟和金融體制的改革關注程度略顯下降。我國農村金融在改革開放以后,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活躍和市場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村金融雖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以下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市場化程度低,金融結構落后和農村金融服務邊緣化

雖然我國已形成了以農村信用合作社為主體(部分地區農村信用社改革為農村合作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及郵政儲蓄為輔助的農村金融體系。從表面上看這個體系功能合理、種類齊全,但在實際上缺少層次性,矛盾沖突多,農村金融服務功能弱,不能滿足農村日益提高的金融需求,而且導致了農村金融機構資金配置能力不足,使農村信用社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形成壟斷。另外,農村金融工具主要以短期小額貸款為主,結算手段落后,難以滿足多元化的金融服務需求。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雖然存在多種形式的金融組織,但沒有形成有效的競爭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從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效率低下得到反映;同時農村信用社的資本和經營實力、管理體制和經營水平、技術手段和金融服務能力還處于較低水平,造成農村金融市場低水平的壟斷經營和金融服務邊緣化。

(二)農村資金匱乏,資金嚴重外流,大量流向城市和非農產業

當前城市與農村、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實施的信貸、利率等金融政策差別不大,而農村金融市場投資環境的不完善、資信差、信息不對稱,大大增加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和風險。商業銀行將從農村金融市場吸納的資金從贏利能力差、風險高的農村金融市場流向贏利性高、風險相對低的城市金融市場,進一步造成農村資金的匱乏。資料顯示,商業銀行每年以吸儲的方式從農村流出的資金估計大約3000億元。

我國政府為防范金融風險,嚴格限制農村金融市場的準入限制,使得許多民間資本難以進入農村金融市場,難以發揮為農村金融市場補充融資的作用,這造成民間資本流出農村以尋求其他投資市場。政策限制是農村金融市場資金匱乏和外流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民間金融即農戶間借款和各類非正式資金,其發展迅速,規模較大,但缺乏規范

農村金融制度供給的錯位與不足,使農村正規金融供給短缺,農村資金超出需求得不到滿足使得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轉向融資速度快、信息費用低、利率市場化、資金利用率高的民間金融。但像正規金融一樣金融市場及其運作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這是制約農村金融快速發展的一個根本問題。

二、農村金融發展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政府長期對金融的不當干預

在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趕超型國家發展戰略影響下,我國整體經濟在發展初期實施以犧牲金融發展來追求經濟高速發展的發展道路,這導致政府對金融長期的干預。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過度干預,指長期以來政府對農村金融體系、金融創新管制過嚴,嚴重阻礙了農村金融的發展;其二是職能缺位。由于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已經到了“返哺”農村的時候,但政府在“返哺”這一問題上動作過小,在這方面沒有發揮應有的職能。

(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

我國農村金融在曲折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初期恢復農業銀行及信用合作社改革,使農村金融業務規模和內容都有了快速發展,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1985年專業銀行企業化改革,農產品收購資金短缺更加嚴重。為使農村政策性金融活動規范化和制度化,1994年成立了專門的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統一管理農產品收購資金、農村扶貧貸款和農業綜合開發貸款等專項貸款業務;1996年,中央推動了新一輪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頒布的《國務院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同時農業銀行與農村信用社脫鉤,農村政策性金融、商業金融、合作金融三大基本架構基本形成,成為農村正規金融體系的主體,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是此后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發展緩慢。農村改革的滯后一方面直接引起農村金融改革的滯后;另一方面由于農村經濟體制落后,市場化程度低,使農村金融改革缺乏立足之基礎,也間接導致了農村金融發展的緩慢,使農村長期存在嚴重的金融抑制。

(三)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低

農村經濟的市場化程度低,整體經濟市場化程度較低使金融深化缺乏必要的前提和基礎,限制了整體金融深化的進行。而農村經濟由于地理和交通條件較差、經濟主體力量較小、市場觀念較弱等因素,一直處于我國市場經濟改革的邊緣,市場化程度更低,農村經濟主體參與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較低,這也是阻礙農村金融發展和農村存在嚴重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

三、解決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開放農村金融市場,實現多級競爭的農村金融體系

1.將商業銀行吸引回農村金融市場

在新農村建設中,基礎設施改造等大型工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手段,只有資金雄厚、金融服務能力強、技術先進和控制風險能力強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才能擔起這個重任。新農村建設離不開作為構成金融市場主體的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的支持。因此,改革現行的農村金融和稅收政策,增強農村金融市場的贏利能力,改善經營環境,重新把商業銀行吸引回農村金融市場。放松對農村金融市場準入限制,建立完善的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促進多種經營形式的中小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形成合理有序的競爭群體。這不僅打破了農村金融市場低效率的壟斷經營模式,還進一步拓寬了新農村建設的融資渠道和服務范圍,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民提供更加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2.大力發展以小農戶為主體的資金互助組織

分散農戶的細小規模導致過高的小額交易頻率和風險,導致商業金融無法追求到利潤,必將進一步退出農村市場。因此重構以小農戶為主體的資金互助和村級合作金融組織,是農村金融改革的核心。沒有農民的互助與村級合作金融組織,商業信貸和保險就無法在農村生存。只有農戶資金互助組織發展了,新的合作金融組織出現,商業金融抽走的資金才可能回歸農村。

(二)加強金融監管,引導農村金融組織創新和整體改革推進

國家應該建立起分工合理、功能完善、長短結合、適度競爭、品種齊全、服務方便、城鄉互助、監管有序的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和金融市場。

1.分工合理,功能完善

農戶資金互助合作金融是基礎,主要是對內部成員交易,解決商業銀行面對農戶信息不對稱和交易規模過小問題;商業金融主要與資金互助組織交易,實現規模經營;政策銀行扶持農戶資金互助組織發展,起到引導和傳導貨幣政策功能。

2.長短結合,適度競爭

農村金融市場需要長期信貸與短期信貸相結合,才能化解經營風險,才能符合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競爭是促進機制和體制轉變的最有效手段,開展適度競爭,將能使金融機構充滿活力,提高效率。

3.品種齊全,服務方便

農村一家一戶“原子化”經濟規模細小,更需要政府承擔責任,推進改革,建立符合小農經濟需求的信貸、保險、信托理財、方便借貸、互相擔保等金融服務。

4.城鄉互助,監管有序

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已被確定為國家戰略。要實現城鄉互助,引導城市資金回流農村,必須引進新的市場主體和產品,如信托等。這就需要建立嚴格的市場主體自我約束機制和自律體制,形成以自我約束為基本要求,建立分層次的監管機制和體制,促進有序監管,保持金融穩定與繁榮。同時,農村金融需要加強信息披露,強化社會監督。

(三)積極引導和發展民間金融,發揮民間金融對農村正式金融的補充和輔助作用

建立在地下錢莊基礎上的我國農村民間金融其實是一項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生存的合理性,應該在加強引導和監管的前提下允許其發展,以彌補農村正式金融安排的不足。同時,在農村,地下金融業的存在為小型工商企業和農業提供了資金來源,為農村經濟發展保住了大量資金。但由于地下金融業游離于中央銀行的監管之外,在某種程度上負效應很大,因而對于地下金融業要采取疏導而不是行政堵截的政策。目前對地下金融業的整頓應加大金融執法力度,關鍵是要對業已形成的各種地下金融組織進行規范和改造,促使其向合作金融發展。

(四)建立農村金融市場的資金回流機制,改變農村金融市場資金匱乏的局面

追逐利潤是決定商業銀行金融資本流向的重要因素?,F行的僵化的農村金融定價、經營政策和缺乏競爭活力和贏利能力的農村金融市場,對商業銀行資金等金融資源缺乏吸引力,使得商業銀行將資金等金融資源從農村向城市收縮,造成農村金融市場資金外流。因此,賦予商業銀行更大的經營權限,提供更為優惠的金融和稅收政策,構建有競爭力和贏利力的農村金融市場,將商業銀行的金融資源重新吸引回農村金融市場,使商業銀行從農村金融資金流出通道變為流入通道。與此同時建立商業銀行農村存款返回制度,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按吸納農村金融市場資金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村金融市場?,F行的農村金融市場嚴格的準入政策和單一的金融結構制約了民間金融合法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因此,建立和完善合理的農村金融市場進入和退出機制,確保民間金融資金能以多種形式的民間金融載體合法地吸納到農村金融市場,構建有效的民間資金回流到農村金融市場機制,以充實農村金融市場的資金供給。

(五)建立多層次的農村擔保體系和金融風險補償機制

1.構建多層次的農村擔保體系

(1)根據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實行多種形式的抵押、質押辦法,如運用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形式;

(2)加強農村信用環境建設,如積極發展社會信用中介服務體系,完善中小企業和農戶信用評級體系;

(3)建立和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面向農戶和農村中小企業設立農業擔保機構,發展農村互助擔保組織。

2.建立和完善農村金融風險補償機制

(1)建立農業信貸風險基金,發揮對農業經濟的補償作用;

(2)加快農業保險制度建設,把農業保險納入農業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考慮組建政策性農業保險機構,或者委托政策性銀行開辦農業保險業務,政府可以對參加保險的農戶實行保費補貼,培養農民的參保意識;

(3)推進農村金融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實行適度的城鄉差別利率。大力發展農村票據市場,放寬對農村金融機構再貼現的條件,調節信貸資金流向;

(4)推進農村金融利稅改革,縣城內金融機構要將吸收存款一定比例資金投放當地使用,對新增當地支農貸款超過一定限度的給予享受減免稅收優惠政策。

[參考文獻]

[1]姚耀軍.中國農村金融發展水平及其金融結構分析[J].金融與保險,2005,(1).

[2]田力.中國農村金融問題研究[J].金融研究,2004,(3).

[3]溫鐵軍,姜柏林.把合作金融還給農民——重構“服務三農的農村金融體系”的建議[J].農村金融研究,2007,(1).

[4]吳曉靈.農村金融要適度競爭[N].國際金融報,2006-03-23.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農村環境保護對維護農民切身利益,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農村和諧穩定有重要作用。針對當前農村環境保護存在的眾多問題,要切實落實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若干政策,加大保護力度,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關鍵詞] 農村;環境保護;政策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數量眾多,農村地域廣闊,解決好“三農”問題一直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環境保護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農村環境保護,事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事關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的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我國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這不僅表現在農村經濟落后上,而且更多地表現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滯后上。農村環境保護作為農村社會事業的一部分,更是一個薄弱環節。目前,我國農村環境形勢嚴峻,環境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影響農村居民的生存環境,也影響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水缸子”的安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村,環境是難點。必須痛下決心,下大力氣全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維護農民環境權益,促進農村地區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一、農村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壓力巨大

近年來,特別是第六次全國環境保護大會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工作力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圍繞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工業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和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設等方面開展的工作,解決了農村近1億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已發展農村戶用招氣2650多萬戶,在全國1800多個縣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建成629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一大批生態村,部分農村地區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農村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突出表現在:

1 農村生活污染加劇。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全國約4萬個鄉鎮中絕大多數沒有環?;A設施;在60多萬個行政村中,絕大部分污染治理還處于空白。初步估算,全國農村生活垃圾平均處理率為20%左右,生活污水平均處理率15%左右。

2 面源污染日益加重,我國是世界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最大的國家。據統計,我國化肥和農藥年施用量分別達4700萬噸和140萬噸,而利用宰僅為30%~35%左右,流失的化肥、農藥造成了水體和土壤污染。我國每年產生各類農作物秸稈約6.5億噸,其中40%以上未被有效利用。秸稈隨處堆放或就地焚燒,嚴重污染了環境。我國畜禽養殖規模發展迅速,而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還很低,一些地區養殖規模遠遠超過環境容量,且種養分離現象嚴重,大量畜禽糞便無法就近還田。據測算,我國每年產生的畜禽糞便約27億噸,COD(化學耗氧量)產生量6900多萬噸,是全國工業和城市COD排放量的4倍多,已經成為農村主要污染源。

3 農村工礦污染凸顯。農村工礦企業規模小,布局分散,工藝落后,缺乏有效的污染治理設施,污染嚴重。目前,我國農村地區工業COD和固體廢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50%以上。大部分地區農村工業化實際上是一種以低技術含量的粗放經營為特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工業化。

4 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加速。隨著城市污染控制力度的加強,污染嚴重的工業企業向農村地區轉移增加,成為農村新的污染源。農村一些地區逐步淪為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及工業廢棄物的堆放地,全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造成的農田占用和損毀已超過200萬畝。我國農村部分地區污染物總量已經超過環境的自凈容量?,F在社會上有這么一句話,不一定準確,但很形象,就是“城市污染農村的水和地,農村污染城市的飯和菜”。

5 農村生態退化尚未有效遏制。農村地區亂采濫挖、超載放牧、圍湖造地、毀林開荒等行為依然存在,生物多樣性減少,外來有害物種入侵加重,農村生態系統功能退化,威脅國家生態安全。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以犧牲農村生態環境為代價的事例屢見不鮮。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危害群眾身體健康,成為農村新的不和諧因素。

一是農村飲用水安全受到威脅。許多農村飲用水源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到2007年底,全國近2.52億農村人口還存在飲水不安全問題。

二是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村環境污染破壞了經濟與環境的良性循環,危及農業可持續發展。亞洲開發銀行認為,我國僅農業面源污染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占全國GDP的0.5%~1%。由于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限制農產品有害成分的標準,如“農產品化學殘留量最高限量標準”,形成了牢固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使我國農產品貿易也受到影響。

三是環境不公平可能引發社會的不穩定。農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狀況體現了環境的不公平。多年以來,城市垃圾不斷轉移到農村,通過簡單填埋城市生活和工業垃圾,城區、工廠環境改善了,城鄉結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加重了。城市整潔的代價是農村的污染,垃圾下鄉是典型的“環境不公”。通過退二進三,企業搬遷,城市空氣質量改善了,近郊農村污染加重了。城鄉環境保護不公平帶來了社會矛盾日益加重。近年來,由于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引發的群眾投訴明顯增加,其中大多數發生在農村,影響農村地區社會和諧穩定。這表明環境問題已成為影響社會穩定和城鄉和諧的重要因素,與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問題一樣,環境不公有可能成為農村乃至社會新的不和諧因素。

農村環境問題成因復雜,從全國總體情況來看,可以歸納為以下五方面:一是“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重點源、輕面源”。二是農村環保投入嚴重不足。三是農村環保法律法規和制度不健全。四是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嚴重不足。五是農村環??萍贾伪∪?,宣傳培訓亟待加強。這些問題必須下大力氣加以解決,把農村環境保護作為向廣大農民群眾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大各級政府的投入。

未來一段時期,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我國經濟社會將進一步發展,人口將進一步增加,資源開發力度、農產品需求將進一步增長,農村地區將面臨城市及工業污染轉移等新的問題,農村環境保護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一是保障糧食安全對農村環保帶來挑戰。未來一段時期,我國人口總量將延續增長態勢,預計2030-2040年之間達到人口高峰,約為15億-16億左右。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蛋、奶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保障糧食安全,糧食總產將繼續增加。在耕地總量變化不大的情

況下,糧食增產的一個重要途徑仍是依靠化肥、農藥、農膜等的大量投入。由此引發的面源污染問題將更加突出。

二是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使農村環保壓力加大。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諷整,農村地區工業發展迅速,但農村地區工業發展“底子薄、基礎差、發展方式粗放”的狀況在短期內仍將難以扭轉。同時,我國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我國城鎮化率要提高到47%,到2020年和本世紀中葉,我國城鎮化率則要提高到55%和70%左右。在城鎮化進程中,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現象普遍,特別是數量眾多的小城鎮環境污染問題突出,農村環保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三是農村各類新的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使農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也帶來新的環境問題,包括農村電子垃圾數量的增加、生活污水成分的變化、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種類的增多等。

二、農村環境保護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必須牢牢抓住

面對農村環境保護的形勢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環境保護,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農村環境保護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環保工作做出了總體部署,為加強農村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多次做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視農村環境問題,切實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力度?!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等重要文件,明確了農村環境保護的總體要求。

今年7月,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李克強副總理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進一步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政策措施,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農村環境保護的高度重視,標志著我國城市和農村環境保護全面推進、工業和農業污染防治齊抓并重的新格局正在形成。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農村環保目標,就是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體系基本形成,農村人居和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近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都把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民生、保持農業農村發展良好勢頭等與農村環保密切相關的內容作為重要議題。

二是我國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提供了條件。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實現了人民生活由溫飽不足向總體小康的歷史性跨越。30年間,國民經濟實現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增長速度,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的第10位上升到目前的第3位,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81元上升到2008年的23000多元。國家財政實力也不斷增強,2008年,國家財政收入已經超過6.13萬億元。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特別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近期,中央頒布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其中,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等與農村環保密切相關的措施,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國家重點支持的建設內容,將大大促進農村環境保護。

三是各地積極探索農村環境保護有效模式。為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積累了實踐經驗。各地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探索農村環境保護路子。浙江省實施了“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和“農村環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江蘇省開展了農村“六清六建”活動:山東省實施了農業“兩減三?!庇媱?,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遼寧、湖北、寧夏等地設立了農村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加大農村環境治理力度;四川、福建等地開展了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這些農村環保工作,積累了大量經驗和成功范例,為加強農村環保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牢牢抓住農村環境保護歷史機遇,切實做好農村環保工作,要求我們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和影響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城鄉統籌,著力解決城鄉環境保護“二元結構”不平衡問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狀況明顯改善,農業和農村面源污染加劇的勢頭得到遏制,農村環境監管能力和公眾環保意識明顯提高,農村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此,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一是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從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的環境問題人手。將農村環保工作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統籌城鄉和區域環境保護,統籌工業和農業環境保護,科學規劃。努力把環境保護融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當中。重點抓好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農村地區工業污染防治、規?;笄蒺B殖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農村自然生態保護等工作,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清潔的空氣,喝上干凈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優美環境中生產生活。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采取針對性措施。結合各地實際,按照東中西部自然生態環境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采取不同的農村環境保護對策和措施。堅持示范先行,以點帶面,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三是堅持依靠科技,創新機制,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加強農村環保實用技術研究、開發和推廣,充分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以技術創新促進農村環境問題的解決。積極創新農村環境保護政策和制度,優化整合各類資金,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是堅持政府主導,公眾參與,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發揮各級政府主導作用,落實政府保護農村環境的責任。發揮農民保護環境的主體作用,維護農民環境權益,加強農民環境教育。建立和完善公眾參與機制,鼓勵和引導農民參與、支持農村環境保護。

三、扎實做好農村環境保護,切實改善農民生活環境

農村環保工作剛剛起步,在諸多方面都存在著缺失或不健全的地方,針對這一實際情況,現階段農村環保工作應集中力量,優先開展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問題的治理,健全完善農村環保制度和政策體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全面落實“以獎促治”政策,扎實推進村鎮環境綜合整治?!耙元劥僦巍?,是中央政府針對目前我國村莊環境治理滯后,環境日益惡化,短期內又難以依靠自身力量解決問題的實際情況,動用財政政策幫扶村莊解決危害大、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的一項重大措施?!耙元劥僦巍睂τ谝龑Ш痛龠M地方各級政府及社會各界積極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統籌城鄉發展與環境保護,促進農村地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要率先針對重點流域、區域和問題突出地區開展集中整治,治理村鎮環境污染,著力解決危害農民群眾身體健康、威脅城鄉居民食品安全、影響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實行“以獎促治”。圍繞“以獎促治”工作,開展配套政策、規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及時總結措施執行情況和各地經驗,真正把這項政策落到實處,讓農民得到實惠。

二是抓住擴大內需政策機遇,強化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防污減捧打下堅實基礎。按照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條措施要求,結合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項目的實施,積極推進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規?;笄蒺B殖場污染治理,逐步改變農村地區環境基礎設施嚴重滯后的狀況,提高農村污染治理水平。

三是健全農村環保法規政策體系。建立目標考核機制。抓緊研究、完善有關土壤污染防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點。研究制定村鎮污水、垃圾處理的政策、標準和規范。抓緊制定實施有利于農村環境保護的政策措施,加大農村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的投入和運行機制。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把農村環保作為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

四是強化農村環保能力建設,建立城鄉一體化環境監管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環境監測體系,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地、自然保護區和基本農田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監測,定期公布全國和區域農村環境狀況。加強農村環保機構建設,積極推動環保機構向縣以下延伸,加強人員培訓和能力建設。強化農村環境監察,加大環境監督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法行為,逐步建立覆蓋城鄉的環境監察體系。

五是深化農村生態示范建設,發展農村生態經濟。進一步深化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建設工作,完善工作機制,發揮示范作用。對經過建設生態環境達到標準的村鎮,實行“以獎代補”。加強農村自然生態保護,堅持生態保護與治理并重,加強農村地區資源開發監管,嚴格控制土地退化,保護農村地區生物多樣性,營造人與自然和諧的農村生態環境。結合各地優勢資源,大力發展農村生態經濟,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擴大當地群眾就業機會,提高農民生活水平。

六是加強農村環??萍贾误w系建設,大力推廣農村環保實用技術。建立和完善農村環??萍贾误w系,大力研究、開發和推廣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方面的環保實用技術。建立農村環保實用技術發布制度,通過試點示范、教育培訓等方式,促進農村環保實用技術的推廣。

七是加大農村環保宣傳教育力度,建立公眾參與和監督機制。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識,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廣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和消費方式。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和技能培訓活動,提高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能力。建立公眾參與機制,聽取農民對涉及自身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意見,尊重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維護農民的環境權益。

(本文作者:環境保護部副部長)

責任編輯 吏小今

農村會計論文范文第6篇

【關鍵詞】 財務審計;財務管理;關鍵作用

一、探查如今鄉鎮級別財務管理工作的現狀

在現如今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我國不禁要面對在編輯的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嚴重短缺,人手十分不充足的現實,從而導致人均工作量異常巨大,無法對待每項經濟管理工作都十分專心,進而導致我國鄉村機構涌入大量的非在編的兼職從業人員。這類人員大多數專業素質不達標,并不能全天工作,導致各項人員交流較差,每項工作無法進行合理的銜接,在如今,農村換屆選舉,更迭管理人員的時間較短,進而導致農村財務管理和統籌規劃不達標,每項工作不能很好的交接,更加促使了農村財務管理混亂,這也正說明了農村財務管理研究的必要性和緊迫感。

二、促進改革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和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對各方所產生的重要意義

首先,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可以對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改,通過不斷改革的財務審計系統和統籌規劃,可以更好的避免之前所犯的錯誤,減少國家和農村居民的損失,切實保障農村居民的切實利益。與此同時,還可以落實國家下達的利民護民的政策,更好開展農村財務管理工作。

其次,切實保證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普及和落實,在農村居民中廣泛宣傳農村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可以使廣大的農村居民充分了解自己的收支狀況,可以幫助自己更好的經營自己的家庭和財產。同時使村鎮集體的財務狀況更加透明化,使廣大的農村居民有帳可查,維護了集體的利益。進一步講,這種改革后的管理模式更好的進一步調節了普通農村居民和農村委員會以往的緊張關系,為社會的團結安定夯實了居民基礎。

最后,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可以更好的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村財務管理人員的從業水平使農村集體資金利用高效化,快捷化。正如上文所說的那樣,在現階段,我國優秀的財務管理人員嚴重短缺,基層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更是良莠不齊,經常出現壞賬情況,更有甚者,不按照會計基礎規范要求從事財務作。這種不規范操作大大的滯留了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有利于從業者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促使基層會計和財務管理者進行二次學習,保證了城鎮集體的合法利益。加強農村財務審計更有利于城鎮集體資金高效化運轉和避免現如今農村賬目不明,非生產開銷數額巨大,比例偏大,壞賬嚴重的情況。該制度的完善對建立一個健康,良好的農村經濟體制起到了巨大作用。

三、加強農村的財務審計工作,規范農村財務管理的各類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完善財務審計和管理系統,提高基層財務從業人員的從業水平,在基層鄉村中,由于缺少監管力度,財務統計的完善程度完全取決于財務從業人員的作業水平和職業素養。鄉村財政部門的領導應嚴抓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工作態度,建立科學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從業人員的工作細致流程。定期組織在職人員的培訓,向基層的財會從業人員灌輸國際上先進的從業水準。組織紀檢部門對財會從業人員進行多方位的日常監督,合理擴招有能力的編外從業人員,嚴格遵照會計法律法規辦事。

其次,提高相關法律約束力,在從業者和民眾面前樹立起權威和專業素養,在我們如今的日常財會工作中,鄉村各級官員和普通農村民眾應積極起到監管作用,配合相關財會人員的日常例行財產賬目審查,各類人員應對發現的財務問題積極反應,各類官員應對群眾反映財務問題積極調查,監督審查結果的執行,給基層鄉村民眾一個交代,樹立起我國基層財會工作的權威性

最后,積極開拓農村財務審計的工作群體,更好創建鄉村基層集體基金的管理方法。開展財務審計的范圍其本質就是使基層鄉村中各類干部和領導脫離財務系統,積極開展群眾舉報系統,賬目要對農村居民公開,避免非生產的損耗支出,嚴禁大規模、大數目的資金流向不明情況。業務人員從事的相關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原始憑證要有經手人的簽名蓋章,并在原始憑證上標明具體資金流出,并由主要經辦人審核和簽名,最后統一入賬,對基層民眾進行公示,在對基層民眾公示時不能弄虛作假和隱瞞不報,上層領導應適時的和基層農民群眾進行溝通,從而使賬目有處可尋。

四、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介紹和各類建議可能還有許多漏洞和不足之處??偠灾?,合理依法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的路還很長,基層農民群眾想要保護好集體和自身的利益就要當好監督者和當家人的角色。各級鄉鎮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應該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劃和 依照科學的方法制定政策使基層的經濟活動更好,健康的運行下去,正確規范農村財務管理不但對農村的經濟有了重大的幫助,還更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團結,對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有著重大的作用,還對集體資金和財產起到了重大保護。

參考文獻:

[1]楊炳照.農村財務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農業,2014(15):292-293.

[2]梁莉莉.開展農村財務審計的幾點體會[J].時代經貿,2012(6):196.

[3]代恩全.農村財務審計人員應練好五項基本功[J].中國農業會計,2012(11):55.

作者簡介:

齊旭東(1970—),男,漢族,濰坊市昌邑市圍子街道東小章村,研究方向:農村經濟,學歷: 本科,經濟師。

上一篇:企業融資管理創新論文范文下一篇:企業服務外包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