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

2023-12-13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1篇

凝聚引導廣大青年,是共青團重要的政治任務,在當前社會激烈變革的新形勢下,廣大青年的所思所想、行為方式、關注訴求同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給青年工作的路徑、方式、方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共青團組織改革轉型,無論從環境壓力還是事業需要出發,都成為必然。

一是團組織在觀念認識上有改革空間。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過去大量集聚在學校、工廠、農村、企事業單位中的青年群體數量不斷減少,轉而大量聚集于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體制外組織,群體特性呈現流動性、自由性、不穩定性。曾經,依托各級團組織動員指令就可以聯系覆蓋大部分青年的體制基礎已經不再牢固可靠。共青團與廣大青年之間的聯系定位需要從覆蓋青年、組織青年為主線向找到青年、引導青年為主線轉變。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團工會會議上指出,部分群團組織存在著機關化、行政化的傾向,探究其根源,在共青團組織中就是過往的思維認識與當前青年實際有較大出入所造成的現實體現。因此,共青團組織需要在思維觀念上真正突破迷障,認清我們所面臨的環境形勢、群體形勢、任務形勢,找到青年真正所在、找到問題真正所在、找到方向真正所在,減少行政化、材料化、文字化工作比重,組織引導廣大團干部真正到青年群體中尋求創新工作載體,挖掘新的組織影響力。

二是團組織在工作方法路徑上有改革空間。過去團的工作往往是團的上級機關定主題、方向、指標,團的中層機關定內容、路徑、要求,團的基層組織搞落實、對標、材料,自上至下層層以文件傳達,由下至上層層總結報表。這種模式雖然利于形成合力,便于統一考核,卻不能兼顧普遍差異。同時,以固定主題,固定內容的方式組織青年活動,與基層青年實際需求也有著明顯落差,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容易陷于東邊鑼鼓喧天,西邊反應冷清,成為團組織自己的自娛自樂。因此,團組織在青年工作的路徑方法上,應該重點研究、因地制宜,大膽創新。首先在工作設計上應該秉承開放包容,團的領導機關在方向把握及主題確定上,不宜做一刀切、全指標化的頂層設計,應鼓勵多種形式的工作思路方法,以實效為考量,允許基層團組織豐富手段路徑。其次在工作工具上應充分利用新媒體工具。隨著新媒體技術發展,可以不夸張的說,當今青年一代是生活在手機網絡上的一代,如果充分在新媒體做好功夫,聯系覆蓋、組織動員、陣地路徑等很多青年工作中重點難點都將迎刃而解。還要在活動設計開展上創新形式,摒棄過去追求大場面、大聲勢的思維,多用項目化、菜單化、快餐化的理念設計活動,以青年實際需求及流行為出發,才能真正讓青年參與并傳播,使活動及活動所蘊涵的主題具有生命力。

三是團組織在重心陣地載體上有改革空間。受慣性思維影響,過去很長時間內,共青團組織關注的重點仍然局限在學校、農村、社區等傳統領域,對青年社會組織的關注受法律、觀念、方法等限制,并沒有提高到一定水平。然而,就是在過去十余年間,各類青年社會組織蓬勃發展,吸引了大量青年自發的參與其中。如今,青年社會組織對廣大青年的影響力和組織力,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和團組織持平甚至超越。在青年群體已經認可和選擇青年社會組織的前提下,如何開展青年工作,是共青團工作改革的重要課題。從這個角度說,團組織與青年社會組織存在著某種競爭關系。因此,在當前形勢下,共青團組織需要擺正姿態、認清形勢,將攻關青年社會組織作為凝聚聯系青年的重心來做。首先要積極主動同青年社會組織取得聯系,建立信任,積極主動的扶持青年社會組織發展,在互動中建立共贏關系。其次,要充分發揮組織優勢與體制優勢,為青年社會組織開展活動提供引導服務,進而達到聯合聯動效果。同時,要抓住青年社會組織核心骨干,進行培育引導,最終實現青年工作統籌同步,使青年社會組織成為共青團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協調整合資源,建設青少年綜合服務平臺,以平臺建設為基點,形成對青年、對青年社會組織的服務、聯系、覆蓋網絡。

近年來,面對青年工作新形勢、新變化,團大慶市委也采取了一些創新改革措施。兩年來,我們先后啟動了3批次集中基層調研活動,團市委的每一個機關干部對直屬的每一個團委都進行了工作考察調研,在工作的設計中,不再局限于團市委拿思路,而是設計菜單,由基層團委自主選擇對哪一項重點工作最感興趣,選擇承接。在全年重點工作群定中,對每一個直屬團委都進行意見征詢,淡化指標化行政命令。2013年,我們牽頭成立了大慶市青年新媒體協會,整合本地有影響力的新媒體行業資源、人才資源,攻堅新媒體陣地。每一個專項工作都建立了微信群,建設大慶共青團官方微信平臺,各欄目匯總涵蓋子欄目共13子項,微信平臺粉絲發展到12800余人。早在2009年,我們就重點跟進青年社會組織工作,在全國地市級團委中率先召開青年社會組織領袖沙龍,團大慶市委被推舉為樞紐型社會組織。2014年,我們在市青聯設置青年社會組織界別,選舉了部分青年社會組織核心骨干成為青聯常委。目前,團市委已在32家青年社會組織中建立團組織,緊密聯系青年社會組織750家,實現聯系覆蓋156家,影響覆蓋青年20萬人次。

下一步,團大慶市委還將著力在引導青年社會組織參與公益活動、團干部深入青年、新媒體平臺建設等方面做深入研究部署和實踐。

(作者系團大慶市委副書記)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高等職業教育創立40年來,經歷了探索與試點、改革與發展兩個重要階段,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做出了重大貢獻。40年來,高職教育改革成就卓著:統一管理運行高效,改革路徑逐步清晰,制度保障漸進完善,能力社會逐漸形成。展望未來,作為國家宏觀調控重要手段的高職教育,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國戰略;現代高職教育體系的持續完善,使得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獲得突破,達到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國高度;形成由戰略性中央政府、競爭性地方政府和有活力的高職教育市場三個維度構成的高職教育中國體制;??聘呗毥逃愋吞厣用黠@,達到國際水平,形成中國品牌;本科職業教育將創造新理論,向世界高等教育貢獻中國智慧。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中國模式”;三維教育體制;40年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也是現代高職教育創立40周年。40年來,高職教育快速發展,為我國普及高等教育做出了巨大貢獻,它推倒了橫亙在大學與社會之間的“圍墻”,使得我國高等教育更加接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倘若我們能夠在對高職教育發展歷史的深刻反思中,理解到高職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內在高度一致性,就能夠將其巨大的能量轉化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性力量。

一、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歷程

(一)高職教育的探索與試點(1980-1998年)

1.職業大學的探索

現代高職教育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產物。改革開放后,在經濟發展和學生升學的強烈需求下,一些地方根據當時國家調整高等教育結構、大力發展??茖哟胃叩冉逃恼?,創立了短期職業大學。最早創辦的短期職業大學是1980年8月在江蘇省南京市創辦的金陵職業大學[1]。此后幾年,全國各地共創辦了128所短期職業大學[2],這些職業大學與當時國家包辦的大學辦學體制不同,實行“自費,走讀,不包分配”的辦學制度,開設的課程帶有一定的職業性。但是,因其類型特色不明顯,原國家教委認為,職業大學在高職教育上的探索并不成功。這一判斷的原因,需要從當時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說起。1985年中央提出,“改變???、本科比例不合理的狀況,著重加快高等??平逃陌l展”[3]。經過幾年發展,??茖W校數量、招生人數和在校生人數都有明顯提高?!暗?,普通高等??平逃聵I的現狀還不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平逃诟叩冉逃w系中仍然是比較薄弱的部分,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盵4]因此,在兩年調查的基礎上,1990年國家教委在??平逃母飼h上提出職業大學“分流”發展的意見,即“現有大多數短期職業大學……與普通高等??茖W校區別甚微……辦學部門應根據本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認真研究這些學校的辦學方向。一部分應辦成以培養高級技藝性人才為目標的高等職業教育;一部分……可以明確為普通高等??茖W校?!盵5]

2.高職教育的試點

在職業大學辦學探索的同時,我國提出“積極發展高等職業技術院?!盵6]、“積極推進現有職業大學的改革,努力辦好一批培養技藝性強的高級操作人員的高等職業學?!盵7]的號召。國家教委先后進行了多種形式的試點。

1985年7月,國家教委首先采用日本和中國臺灣地區使用的五年制模式,在上海電機學校等3所中等專業學?;A上試辦五年制技術??茖W校[8],探索五年制高等技術教育。1994年和1996年,國家教委分兩批共批準18所中專學校試點五年制高職班。其次,1987年和1993年,國家教委兩次在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文件中提出發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要求。期間,上海、天津、沈陽、江蘇、河北等省市辦學條件較好的職工大學最早試辦了成人高職班,至1997年國家教委已分批批準380所成人高等學校舉辦高職班[9]。第三,1990年??平逃母飼h明確提出,??平逃俏覈叩冉逃斜究浦碌牧硪粋€相對獨立、不可缺少的層次,它的任務是為我國經濟建設培養應用性專門人才,改革的方向是弱化理論教學,強化實踐訓練。此后,國家教委分4批共對216個專業開展了教學改革試點工作[10]。第四,1991年,國家教委決定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工業學?;A上舉辦邢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試點高中后三年制職業教育。1993年,深圳市創辦深圳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第五,本科學校的職業技術學院也舉辦了高職教育專業。試點期間,從1989年開始,國家教委、國家外經貿部與加拿大國際開發署(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簡稱CIDA)在我國開展了“中加高中后職業技術教育項目”(Canada China College Linkage Program,簡稱CCCLP)。這個項目對試點學校成功移植北美以能力為基礎的教育模式提供了很大幫助。經過幾年試點與探索,高職教育形成了“高等學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的教育模式。在以上多種學校試點基礎上,經過廣泛討論,1995年國家教委內部在高職教育的性質問題上初步達成了共識[11]。

3.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成功移植

經過職業大學、高職、高專、中專、成人高校和本科學校10多年的探索與試點,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成功移植了以能力為基礎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CIDA利用CCCLP項目合作機會,多次派專家向我國職業教育界介紹基于能力教育(Competency-based Education,簡稱CBE)的DACUM (Develop a curriculum)課程開發方法,對當時的高職教育教學產生了很大影響。這種方法根據實際崗位工作能力的需要開發課程,“CBE模式實際上是一種以勝任崗位要求為出發點的教學體系……最大特點是整個教學目標的基點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具備從事某一種職業所必需的能力,因此目標很具體,針對性強……由于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把各項崗位要求進行系統分析,再組成一系列教學模塊或單元,使不同起點、不同要求的受教育者都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取舍,所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盵12]由于傳統學科體系思想影響較深,許多學校開發的DACUM表在轉化為實際課程時對原來課程體系改變并不大。當時,國家教委最早批準的4所高職試點學校都采用了這種方法,邢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因在DACUM表轉化為實際課程時效果最好,后來成為國家教委推薦的全國學習典型。該?!白?992年下半年起對汽車工藝與維修專業采用系統分析方法,編制出技能分析表……最后確定18項綜合技能、85項具體技能……提出85份具體技能分析表。汽車專業93級教學計劃即以此為基礎……進行了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的總體設計……采取模塊式教學”[13]。

經過幾年試點與探索,高職教育形成了明顯的特點: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應用技術人才為目標;培養方案設計以技能培養為主線,強調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設計以應用為主旨;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具有“雙師”素質的高職教師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人才培養途徑強調與用人單位結合、與實際勞動結合、與實踐結合。能力本位教育模式的引入,對于改變我國高職教育中學科本位課程體系,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

4.高職教育發展的方針和政策

在取得共識的同時,國家教委開始研究在全國大規模發展高職教育的方針和途徑。當時國家還比較貧窮,沒有財力新建大量高職院校,而且高專學校、成人高校、職業大學都需要轉型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決定把這些學校的轉型與發展高職教育結合起來[14]。1994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了“三改一補”發展高職教育的方針,即通過現有職業大學、部分高專學校和獨立設置的成人高校改革辦學模式,調整專業方向和培養目標來發展;在仍不能滿足需要時,可利用少數具備條件的重點中專學校改制或舉辦高職班等方式作為補充。后來,國家教委高教司在此基礎上提出多渠道、多模式和多機制發展高職教育的新方針(簡稱“三多一改”),即“高等??茖W校、成人高等學校、民辦高等院校都可以來探討這個問題……高等職業教育可以實行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寬窄專業結合,招生對象和學制都可以進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實踐;多種機制辦學,可以國家辦也可以民辦”[15]。

1997年,國家教委對高職學校的設置標準和校名進行了規范,新設高等職業學校一般稱為職業技術學院,可根據學校所在地、隸屬關系、學科門類等因素冠以某些適當的限定詞[16]。當年,首先批準了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掛牌。這兩所學校因職業教育辦學特色突出,成為當時全國職業院校學習的典型。

20世紀80~90年代,我國正處于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這一時期,由于思想認識、歷史傳統、管理體制、辦學經費等問題,高專學校、高職學校、中專學校、成人高校、職業大學和本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高職教育,并沒有完全形成一股合力。因此,統一思想,共同發展,成為高職教育下一階段改革的關鍵。

(二)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1999年至今)

1.第一輪改革與發展:規模擴展與基本建設(1999-2005年)

1998年5月,教育部在內部機構改革中將原來分屬于高教司、職教司和成教司的高職高專學校全部劃歸高教司管理,從此高職教育進入統一協調管理的改革與發展階段(2012年又劃歸職教司統一管理)。在這一階段,除了按照“三改一補”“三多一改”方針發展教育規模之外,高教司主要進行了辦學方向定位和基本教學改革與建設,為此后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奠定了基礎。

1999年1月,教育部和國家計委印發《試行按新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舉辦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實施意見》,揭開了長達6年的高職教育規模高速擴張的序幕。新的管理模式擴大了省級政府舉辦高職教育的權力和責任。新的運行機制實行以學生繳費為主,“畢業生不包分配……由舉辦學校頒發畢業證書”[17]。同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高等教育大擴招的目標,此后幾年高職教育規??焖侔l展。1999年11月,教育部組織召開第一次全國高職高專教學工作會議,宣布進行第一輪改革與建設。

會后,教育部決定從中央部委院校高職、高專和本科院校職業技術學院中“挑選30所現有學校建設示范性職業技術學院”,主要支持“實驗、實訓場所建設;師資及管理人員的培訓”[18]。此后3年,教育部分兩批共批準31所學校開展示范院校建設。2000年3月,國務院將??茖哟胃呗氃盒TO立審批權限下放到省、自治區、直轄市一級人民政府[19],為此后幾年高職教育規模大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同年6月,教育部啟動高職高專院校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此后5年共批準4批415個專業進行試點。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我國就已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20]。2002-2004年,教育部分三次先后召開了第一、第二和第三產業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會議對于高職院校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提出了方向性的指導。

2.第二輪改革與發展:示范建設(2006-2015年)

在第一輪改革與發展基礎上,2005年10月,國務院提出,把職業教育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實施職業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設計劃,拉開了為期10年的第二輪改革與發展序幕。2006年11月,教育部提出“大力推行工學結合,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21]的要求。同月,教育部、財政部提出示范性院校建設目標和主要內容。這次建設分三批最終選出100所示范院校建設單位和9所重點培育(扶持)院校。2010年7月,教育部、財政部再次提出,新增100所骨干高職建設院校單位進行建設。經過10年建設,199所院校通過驗收。同時,各省、市、自治區還建設了省級示范高職院校。示范建設大大提高了高職教育的辦學實力,帶動了高職教育整體的快速發展。

3.第三輪改革與建設:創新發展(2015年至今)

為完成“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在還沒有進入“十三五”時,我國就提前啟動了第三輪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2014年2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5月,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目標;6月,國務院召開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描繪了全國職業教育改革與建設的藍圖,吹響了新一輪高職教育創新發展的號角;8月,教育部提出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主體育人的新模式。2015年10月,教育部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指出此后3年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具體實施計劃。同月,教育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向轉變的試點要求。2019年 3月,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高職教育擴招100萬人,主要面向退伍軍人、新型農民等社會人員。同月,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簡稱“雙高計劃”),計劃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5月和12月,教育部先后共批準21所高職學校升格本科院校,試點本科層次職業教育。高職學校升格與本科學校轉型兩個路徑同時進行,加快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

二、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經驗和成就

(一)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領導和規劃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

從高職教育發展史來看,教育部的統一領導是高職教育改革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1998年以前,多部門擁有高職教育管理權限,認識的不統一影響了試點和探索。20世紀80年代,地方政府根據本地經濟發展需要和人們對高等學歷教育的強烈需求,舉辦了職業大學,但其職業教育特色不夠鮮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國家教委職教司試點了??萍夹g教育和高中后高職教育,在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形成共識;80年代末至90年代末,教育部(或國家教委)成教司管理的成人高校舉辦了高職教育試點班,擴大了高職教育隊伍,但偏重學歷教育;90年代,教育部高教司管理的高專學校受到傳統發展路徑束縛,改革速度緩慢;90年代末,本科學校職業技術學院舉辦的高職班,受學科課程影響較大。雖然1995年國家教委曾建立協調小組,但是協調效果不佳。1998年5月,國家教委內部機構改革后,高職教育統一劃歸高教司管理,從此高職院校與高專院校共同進行高職教育改革。

統一領導主要解決了教育行政部門內部的認識分歧,但是沒有解決教育行政部門與高職院校之間的認識分歧,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最終建立消除了這種分歧。在從1983年國家提出建立職業教育體系到2014年發布《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的20多年時間里,許多高職學校為升格本科院校不斷努力,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職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兑巹潯钒l布后,有升格想法的高職學校數量大大減少。2019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雙高計劃”,為此后5年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規劃了新藍圖,徹底打消了高職院校升格的念頭。從最近20年發展史來看,國家的統一規劃也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能夠順利進行的前提和基礎。

(二)高職院校持續的創新發展是高職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的關鍵

20世紀80~90年代,國家教委職教司為了弄清“什么是高職教育”,選擇了4所學校開展高職教育試點。這些學校在職業教育受人鄙視的社會背景下,解放思想,改革原來的學科教學模式,創新發展職業能力教學,很好地回答了國家教委的問題。以邢臺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借鑒加拿大CBE教育模式,進行課程設置改革,改變了傳統的老“三段式”教學體系(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理論課),形成了新“三段式”課程體系(公共課、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2002-2004年,教育部連續三次組織召開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推廣高職院校有鮮明職業教育特色的教育模式。以永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該校通過校辦產業的企業化運作將科技轉換為生產力,“他們始終抓住了‘發展’這一根本性問題,使學校處處呈現出一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景象?!盵22]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迅速,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就“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實施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的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深入推進……‘六個融合’,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職業生涯拓展能力和幸福生活創造能力”[23]。

(三)漸進式改革是實現高職教育從量變到質變的路徑選擇

與激進式改革相比,漸進式改革的優點是兼顧發展與穩定兩方面因素,從總體改革效果來看發展腳步穩,發展效率高。在我國現代化歷史上,但凡成功的改革大都采取漸進方式,高職教育發展也不例外。改革開放后,為弄清“什么是高職教育”,國家教委職教司組織中專學校逐步開展試點與探索,花費10年時間最終解決了這個問題。1985年,國家教委批準上海電機學校等3所中專學校開展五年制高等技術教育試點;1991年又批準邢臺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進行“入學雙起點,畢業雙證書”試點。1995年,國家教委職教司多次召開會議,總結試點經驗,在幾個基本問題上形成共識。

1998年后,為辦出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教育部高教司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改革與建設。1999年11月,教育部組織召開第一次全國高職高專教學工作會議,統一了改革方向,此后5年進行了教學基本建設和辦學特色建設。2005年10月,國務院頒發《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后,教育部迅速組織開展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工作。經過10年改革與建設,示范性(骨干)高職院校類型教育特色凸顯。2015年10月,教育部要求加快進行優質院校建設。如今,300多所國家優質??聘呗氃盒B殬I教育類型特色得到加強。2019年4月,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發布“雙高計劃”,再次啟動高職教育的質量提高計劃。5月和12月,教育部先后共批準21所高職學校試點本科職業教育。漸進改革,穩步推進,已經成為高職教育最佳發展路徑。

(四)體制機制創新是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制度保障

校企合作無法取得突破,是多年來高職教育改革難以真正進入“深水區”的痛點。1999年前,許多高職院校屬于企業、行業、部門的一部分,人才培養主要為本單位服務,校企一體。1999年教育體制改革后,高職院校逐步成為一個獨立的教育機構,與原來所屬單位分離,學生實習成為學校自己的事情,與企業、行業無關。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24]。要求學校轉變思想觀念和內部運行機制,逐步形成與企業共同培養人才的新體制。2014年6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發布后,國家已經做出多項制度安排。比如,2008年教育部等12部門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如今大賽制度逐步在職業院校中形成,帶動了技能人才培養的全面改革。再如,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后,各部門迅速啟動,開始建立校企協同育人的制度。2019年4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即1+X證書制度試點)啟動。這些新的制度安排正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產生深刻影響,政府主導的體制機制創新正在成為改革與發展的制度保障。

(五)持續的改革與建設對于我國從學歷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發揮了很大作用

從人才制度轉變角度來看,我國的現代化也是從學歷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高職院校經歷了相當痛苦的抉擇。20世紀80~90年代,一方面經濟發展要求高職院校培養大量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在許多行業和部門,高等學歷與高技術技能相比能為個人帶來更多利益。因此,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一段時間里,在發展遇到多重困境的情況下,許多高職高專學校提出升格要求,嚴重影響了改革與發展。針對這種情況,2002-2004年教育部連續3年在全國高職高專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上提出高職高專學校的辦學定位問題,并指出改革的方向。此后10多年時間,教育部組織高職高專學校開展了多輪教學改革與建設,從示范院校建設和骨干院校建設,到優質院校建設,再到雙高計劃。持續的教育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高職高專院校升格的想法和做法,為我國從學歷社會向能力社會轉變贏得了時間,做出了貢獻。

三、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未來走向

根據我國目前職業教育發展節奏判斷,高職教育將會在最近10年時間里從引進借鑒全面轉向自主創新,形成高職教育的“中國模式”。

(一)進入宏觀調控領域的高職教育,將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2019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在穩定和擴大就業部分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完善高職院??荚囌猩k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盵25]通過高職擴招政策,與就業密切相關的高職教育已進入到國家宏觀調控領域[26]。未來5年,是我國制造業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歷史跨越關鍵期。然而,全球新冠疫情肆虐,外需漸進疲軟,國際經濟形勢持續向下。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提高高職教育的地位,要求其承擔越來越大的經濟社會發展責任。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國家“雙高計劃”的穩步實施、各地改革措施的落實和學校內涵建設的持續推進,高職教育必將更多承擔起制造業轉型升級、青年和大眾就業的多重重任,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擔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二)高職教育體系走向完善,高等教育結構更加合理

未來幾年,我國現代高職教育體系將不斷走向完善。從層次結構上來看,??聘呗毥逃愋吞厣r明,形成中國品牌;本科職業教育模式初步形成,規模初現;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初步建立。從體制機制上來看,產教融合、技能大賽、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等職業教育的重大政策、基本制度和運行機制更加完善,行業企業廣泛參與。

高職教育體系的完善,促使高等教育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從內部來看,現代高職教育自成體系,協調發展;從外部來看,???、本科及研究生層次職業教育的崛起,使得高等教育結構得到優化,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大提高,與歐洲博洛尼亞進程和美國高等教育行動計劃相比,達到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國高度。

(三)形成由戰略性中央政府、競爭性地方政府和有活力的高職教育市場構成的高職教育新體制

20世紀80~90年代,在高職教育試點探索階段,其多頭管理的現實導致改革思想不統一,影響了高職教育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效果。其后,多頭管理轉變為統一管理,體制改革使得高職教育發展進入新階段。近年來,隨著高職示范院校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高職教育正在形成在國家戰略決策指導下,在地方政府持續推動下,行業企業積極參與辦學,私立院校群體與公立院校群體競爭,??圃盒Ec本科院校競爭的市場格局,形成戰略性中央政府、競爭性地方政府和高職教育市場的三維體制。未來一段時間,這種市場格局逐漸成熟之日,就是高職教育新體制形成之時。

(四)??聘呗毥逃愋吞厣用黠@,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計劃用15年時間,使高職教育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支撐國家重點產業、區域支柱產業發展,形成一批有效支撐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制度和標準。同年4月,教育部、財政部啟動“雙高計劃”,成為當前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最重要的品牌建設行動,該行動及此后的升級行動很可能會在15年左右時間內確立起??坡殬I教育的中國品牌。其特征主要表現在:產生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職院校,形成有中國特色的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行業企業積極參與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政府統籌管理,社會多元辦學。

(五)本科職業教育加速發展,將創造有中國特色的新教學理論

我國高職教育從探索試點到規模擴展,再到示范院校建設和優質院校建設,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目前采用的“高等學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的模式,并不能很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而且存在教育投入過大、投入產出比不高、教育效果不理想等缺點?,F有教育模式的這些問題,對職業教育理論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不宜再用這種模式發展本科職業教育。因此,自2014年我國明確提出發展本科職業教育的規劃以來,一些高職院校、本科職業學校和應用本科學校已經在積累本科辦學實踐經驗的同時,開始構建區別于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技術教育的職業教育理論。根據高職學校試點本科職業教育情況[27]判斷,新教學理論的初創期可能在未來5~10年時間。這種理論可能考慮以下幾種因素:高職學生的能力層次、心理和素質成長特點,新思想和新技術的應用狀況,人才培養的制度成本、時間成本、資金成本和社會效益等。

綜上所述,高職教育“中國模式”的主要特征有:穩妥高效的三維教育體制、完善獨立的教育體系、特色鮮明的教育模式、支撐產業的職業教育人才。如果說英國職業教育是以證書體系為主體,澳大利亞是以TAFE體系為代表,美國是以社區學院為特色,德國是以雙元制為特點的話,高職教育“中國模式”就是以三維教育體制為主要特征。與大多數發達國家在高職教育體制中對教育市場實行弱干預[28]不同,我國實行的是強干預。我國的體制比發達國家多出戰略性中央政府和競爭性地方政府兩個維度,就是說,我國各級政府在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過程中所起的戰略規劃和指導作用,比發達國家對教育的干預強的多。一強一弱,就會使得高職教育在國家社會發展中所起的作用有很大不同,強干預性的高職教育有利于保證其始終能夠成為支撐和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高職教育40年發展史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

參 考 文 獻

[1]葉春生.江蘇職業大學十年[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1991:13.

[2]王千弓.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之探索[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31.

[3]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Z].1985-05-27.

[4]郝維謙,龍正中.高等教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448.

[5]何東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重要文獻[M].??冢汉D铣霭嫔?,1998:3092-3093.

[6][7]李藺田.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463,508.

[8]國家教委.關于同意試辦三所五年制技術??茖W校的通知[Z].教計字083號,1985-07-04.

[9]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中國教育年鑒(1996)[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233.

[10][19]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與建設——2000年高職高專教育文件資料匯編[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98.140.

[11]國家教委.委內關于高等職業教育問題討論會紀要[Z].1995:1.

[12]中國CBE專家考察組.CBE理論與實踐[R].1993:1.

[13]劉樹華.在總后生產管理部教學計劃審定會上的報告[Z].1993:7.

[14]楊金土,等.對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幾個重要問題的基本認識[J].教育研究,1995(6):7-15.

[15]劉志鵬.多渠道 多模式 探索高職教育的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8(34):19-20.

[16]國家教委.關于高等職業學校設置問題的幾點意見[Z].教計[1997]95號,1997-09-25.

[17][1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與建設——1999年高職高專教育文件資料匯編[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51.154.

[20]UNESCO.Gross Enrolment Ratio for Tertiary Education by Sex[EB/OL].[2019-12-15].http://data.uis.unesco.org/#.

[21]《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年度文件資料匯編編寫組. 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2006-2007年高等職業教育文件資料匯編[G].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6.

[2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國高職高專教育產學研結合經驗交流會論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23]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校簡介[EB/OL].[2019-05-31].https://www.szpt.edu.cn/xxgk/xxjj.htm.

[24]黨的十九大文件匯編[G].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17:31.

[25]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政府工作報告[EB/OL].[2019-05-31].http://www.gov.cn/zhuanti/2019qglh/2019lhzfgzbg/index.htm.

[26]姜大源.論高職擴招給職業教育帶來的大變局與新占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6.

[27]郭俊朝,等.高等職業學校舉辦本科專業教育的法律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34):12-14.

[28]匡瑛.比較高等職業教育:發展與變革[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175-179.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hina Model”;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System; 40 years

Author  Liu Caiqin, professor and secretary of Party Committee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Xingtai 054000); Guo Juncha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3篇

一、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改革的內涵及作用

(一)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改革的內涵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第一次向全國人民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并且在2015年“兩會”上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其上升為國家新戰略。自此全國掀起一股創業大潮。創業作為一種高風險的勞動方式,天然和各種各樣的風險相伴隨,是指通過優化整合各種創業資源以創造出相應經濟效益以及社會價值的過程。對于既缺乏創業資本、又沒有創業經驗的青年大學生而言,在創業過程中需要面對諸多風險。創業法律教育通常指由學校通過向大學生開設相應的創業法律課程,傳授與創業相關的基本法律知識,更好地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良好的創業法律思想觀念、創業法律心理和創業法律認知,進而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法律運用能力,以適應市場競爭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創業在本質上而言就是一種創新行為,高校使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學會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作用

1.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內在要求

在法治社會,大學生作為創業大軍理應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識。依法治國在創業領域的體現就是大學生創業者要知法、守法、用法、護法,要堅持依法創業,堅守法律底線,維護法律的權威,同時,在自己的合法權益遭受損失時,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有利于完善系統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創業價值理念

目前各高校的創業教育主要注重創業基礎理論方面的培訓,這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加強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有利于完善系統的創業教育。使創業大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理性,樹立正確的創業價值理念。

3.有利于規范學生創新創業行為,降低學生創業法律風險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大學生開展的創業活動也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否則就有可能引發不利的法律后果。學校在學生創業前可以開展相應的創業法律教育,使學生在創業實踐中更好地規范自身各種行為,降低大學生創業的法律風險,才有可能更好地保障所創辦企業的合法經營和可持續發展。

二、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的現狀分析

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大力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尤其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將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的必要性。自此,掀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浪潮,各高校業將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逐步滲入到學生的人才培養教育體系之中。但在這如火如荼的大學生創業活動中出現了一些創業失敗的案例,逃稅,侵權,售假,違約等現象泛濫。所以大學生在創業的同時也承擔著極大的風險。據調查顯示,當前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不足3%,這不僅浪費了學生寶貴的時間,還嚴重打擊了學生的創業信心。因此,建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平臺和維權機制,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迫在眉睫。

三、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準確,課程設置不合理

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不僅是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新時期國家人才培養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許多高校尚未構建一個正確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著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學生在實際創業過程中法律風險非常高,這就需要高校在開展創新創業活動中涉及合同法、稅收法、公司法等諸方面的法律問題,從而真正使大學生通過課堂學到有用的法律知識,并且根據教學需求配備系統的創業法律教育教材,以保證學生可以學有所用。

2.創業法律教育師資結構不合理,創業法律教育實踐性指導欠缺

由于創業法律課程需要將不同類型的法律知識融合在一起,再加上法律本身的專業性、實踐性要求,這就需要創業法律教師本身要具備扎實的法學理論知識以及較高的教學水平。但是,優秀的創業法律教育人才在高校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中比較少,無法對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給予專業支持。同時,創業法律教育必須體現出創業和法律的實踐特點,注重實踐應用,才可以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大多數創業法律教育側重法律法規的條文及相關案例講解,加之創業法律教育類的實訓軟件也亟待開發,影響了大學生創業法律觀念的建立。

3.創業法律教學方法多樣化不足

高校開展創業法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大學生具有良好的創業法律素養,以便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可以更好地處理一些創業法律糾紛。然而,創業法律教育教學形式單一落后,課堂講授乏味,教學方法還停留在課堂理論講授階段等問題,無法激發青年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實現創業法律教育的預期教學目的。高校的創業法律教師應該選擇相對生動且鮮活的創業項目引發大學生的關注,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4.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缺乏合適的教材。

由于大部分高校創業法律教育只以開設《經濟法》課程的方式體現,使用的《經濟法》教材一般為財經管理類專業(非法學)的專業基礎課教材,并非為服務校園創業而編寫,所以校園創業法律教育教材和創業需求存在不對口的問題。

四、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問題的對策

1.加強全民法治理念,樹立正確的創業法制意識。

教育部印發的《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币虼?,高校必須主動改變傳統理念,堅持先進教育理念,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法律教育增強其法律意識,主動將大學生創新創業法律教育納入到學校教育改革發展規劃體系中,并將其作為高校教育教學評估的重要指標之一。

2.重視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法律課程體系

高校是創業法律教育的實施載體,應從課程設置、師資結構等方面加強建設。根據創業大學生對創業法律知識的不同需求,分別開設創業法律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同時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內容體系建設,要求創新創業法律教學內容在廣度上和深度上必須適當。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應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科背景和現實需求,科學設置必修內容以及選修內容,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則根據不同專業學生進行相應的調整。

3.加強社會聯動,加強創業法律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高校創業法律教育想要獲得實效,建立一支優秀的師資隊伍是根本。高校應在教學安排、授課時間、薪資待遇等方面改革教學管理方法,研究切實可行的政策以鼓勵教師“走出去”,同時也要幫助具有實踐意愿的教師與法院、律所、中小企業創業者建立聯系。只有教師懂創業、熱愛創業,才能感染學生主動學習、快樂學習。所以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師資隊伍應盡量以法學教師為主,以其豐富的法律教學經驗和扎實的法律功底開展高質量的創業法律教育。學校組織教師參加教學研討和專業教師交流經驗,不斷完善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課程。

4.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開展創業法律風險教育實踐活動

創業法律教育除了課堂上的理論講授和案例分析,還應加大實訓實踐教學比例,可以讓學生模擬設立一家公司或模擬訂立一份買賣合同等,使學生知曉創業的一些基本法律知識及相關流程。同時,帶領學生到校企合作企業去參觀、見習及實習,也可以聘請企業的專家來校作講座。對于立志創業的高年級學生,學??梢越M織他們利用寒暑假到企業參加實踐鍛煉,為以后創業打下基礎,政府、高校、社會以及創業者共同參與、齊抓共管的科學體系,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可持續發展。

5.以創業教育為理念,鼓勵教師編寫特色創業法律教材。

目前我國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仍然沿襲傳統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體系和理論講授,與日新月異的社會需求相脫節。目前我國有關高校創業法律方面的專業教材鳳毛麟角,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創業法律教育的開展。高校應從薪資、評職、科研立項等各方面著手制定相應政策,鼓勵本校教師團隊結合學校優勢學科和學生特點,編寫特色創業法律教材。另外,在講授創業教育課程時,應該從法學專業教師隊伍體系中選拔一部分教師進行專業的創業法律教育,提升創業法律教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綜上所述,創業法律教育是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應引起政府和學校的重視。針對當前我國高校在創業法律教育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各方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科學合理地開展創業法律教育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業能力,為大學未來的創業行為保駕護航。

文獻綜述

[1]李克強對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作出批示[N].人民日報,2015-10-21.

[2]羅允.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長效培養機制的研究[J].綠色科技,2019(9):289-291,296

[3]李華晶.綠色創業教育:國外研究實踐啟示與展望[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4)::70-73.[3]黃兆信.大學生創業法律教育:必要性、問題及其建議[J].中國高教研究,2012(11):77-78.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課題,立項名稱“雙創背景下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研究”,(202101260004)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4篇

一、歐債危機背景下的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新動向

自從2009年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各國金融動蕩,對外經濟貿易日漸衰退。在此經濟背景下,歐盟新制定或修訂了諸多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其中最具影響力的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有:

(一) ErP指令(2009/125/EC)正式頒布,產品范圍擴展到所有用能產品

2009年10月,歐盟頒布了能源相關產品生態設計指令2009/125/EC(簡稱ErP指令)。ErP指令將EuP指令(耗能產品生態設計指令2005/32/EC,簡稱EuP指令)的產品范圍由耗能產品擴展到了所有使用中會影響能源消耗的能源相關產品。

自2008年12月開始,歐盟陸續推出了針對具體耗能產品、能源相關產品生態設計要求的實施措施。截至2011年12月,歐盟已正式公布了家用和辦公用電子電氣設備待機和關機、簡單型機頂盒、非定向家用燈、熒光燈、高強度氣體放電燈(HID)及其鎮流器、外部電源、電動機、循環器、電視機、家用制冷器具、家用洗衣機、家用洗碗機、非住宅用通風機共十二項實施措施。

(二) 新能源標識框架指令2010/30/EU出臺,產品范圍從家用產品擴展到商用、工業設備等能源相關產品

2010年6月,歐盟出臺了新能源標識框架指令2010/30/EU。主要調整包括:“新能源標識在原等級上增加了A+、A++、A+++三個更高等級,但能效等級的數目限制在7個。產品的廣告和技術宣傳資料上要顯示能效等級。產品范圍也從家用產品擴展到商用和工業設備以及門窗等能源相關產品。①”

2010年11月,歐盟公布了第一批新能源標識實施細則。主要內容包括:“(EU) No 1059/2010(家用洗碗機)、(EU) No 1060/2010(電冰箱)、(EU) No 1061/2010(家用洗衣機)和(EU) No 1062/2010(電視機)。②”

2011年正式公布了空調的能源標識(EU) No 626/2011,并且通報了家用滾筒干衣機的實施條例草案。

(三)歐盟新WEEE指令(2012/19/EU)發布,細化了產品范圍和實施時間

WEEE指令為《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該指令規定了電器、電子設備的處理、回收與循環使用要求,根據規定,2006年8月13日以后所有投放到歐盟市場的產品必須符合WEEE指令的要求。2008年12月,歐盟發布了第一版WEEE指令修訂草案,2009年9月,歐盟發布了第二版修訂草案。

2012年7月,歐盟發布了新版WEEE指令(2012/19/EU)。新WEEE指令對產品適用范圍作了更加細致的規定,而且對于不同產品范圍的實施時間也作了細致的規定。同時,在回收目標方面,也做了詳細的規定,不同類別的產品回收率也不同,回收目標較原WEEE指令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歐盟RoHS改寫指令2011/65/EU發布,產品范圍擴展至所有電子電氣產品

ROHS指令為《在電子電氣設備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該指令限制使用以下六類有害物質:鉛、鎘、汞、六價鉻、多溴二苯醚和多溴聯苯。RoHS針對所有生產過程中以及原材料中可能含有上述六種有害物質的電氣電子產品。ROHS指令從2006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2008年12月,歐盟發布了第一版ROHS指令修訂草案,2009年9月,發布了第二版修訂草案。

2011年7月,歐盟發布了RoHS指令(2002/95/EC)的改寫指令2011/65/EU《歐洲議會和理事會限制電子電氣產品中某些物質使用的指令》。新RoHS指令2011/65/EU主要擴大了產品范圍至所有電子電氣產品,將醫療器械、監視和控制儀器以及其他電子電氣產品納入指令范圍;建立了明確的有害物質核查機制,保證其與REACH法規等其他化學品相關法規協調一致;與(EC)No 765/200和768/2008/EC相協調,明確制造商、授權代表、進口商、經銷商的責任;增加了加貼CE標志以及EC合格聲明的要求。

(五)歐盟再次修訂REACH法規, REACH法規更加完善

2007年,歐盟發布了REACH法規。它是歐盟化學品監管的綜合性基本法律規則,幾乎涵蓋了從原料到成品各行各業的所有產品。

2009年,歐盟對REACH法規進行了修訂和增補。主要修訂內容包括:“附件II安全數據表的編寫指南;調整附件VII至附件X規定的標準檢測體制的通用規則及附件XVII制造、投放和使用的受限的物質、配制品及物品。2009年6月和12月分兩批共30種物質納入高關注度物質(SVHC)。③”

2011年,歐盟進一步對REACH法規進行了修訂,主要包括 (EU) No 143/2011、(EU) No 207/2011、(EU) No 252/2011、(EU) No 253/2011、(EU) No 366/2011等。

(六)歐盟發布富馬酸二甲酯(DMF)禁令

2009年3月17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富馬酸二甲酯(DMF)禁令(第2009/251/EC號)。禁令要求“自2009年5月1日起,歐盟各成員國禁止將富馬酸二甲酯(簡稱DMF)含量超過0.1 ppm的消費品投放市場或在市場上銷售;已投放或銷售的含有DMF的產品應從市場上和消費者處回收并以適當方式通知消費者上述產品可能產生的危害;歐盟成員國應立即向歐委會通報其所采取的措施。④”鑒于DMF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以及歐盟還沒有其他永久性的法規對DMF加以管制,因此對其禁令有效期再延長至2012年3月15日。

二、歐債危機背景下的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新特點

(一)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貿易保護手段

自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后,WTO各成員國公布的技術貿易壁壘通報數量的統計結果顯示,2009年為1969項、2010年為1899項、2011年為1772項。歐盟成員國所發布的技術貿易壁壘通報數量分別為2009年141項、2010年162項、2011年136項。⑤由此可見,在當前歐債風暴強烈沖擊實體經濟的背景下,歐盟出于保護本國市場的目的,進一步積極修訂、制定了多項技術貿易壁壘法律法規,不斷提高進口產品的技術標準和大力強化進口產品管理要求。因此,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已經成為最主要的貿易保護手段之一。

(二)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措施的“準入門檻”越來越高,系統性越來越強

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已經發展到不僅產品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是針對大類產品采取體系化、系統化的綜合措施。例如2009年歐盟發布的ErP指令,它將EuP指令的產品范圍由耗能產品擴展到了所有使用中會影響能源消耗的能源相關產品,并且從2008年12月開始,陸續推出了針對具體耗能產品、能源相關產品生態設計要求的實施措施。再如2007年歐盟發布的REACH法規,它是歐盟化學品監管的綜合性基本法律規則,幾乎涵蓋了從原料到成品各行各業的所有產品,并且經過近幾年的不斷修訂和完善,REACH法規已經涵蓋了每一種化學物質及用途,涉及到了每一種化學物質的進口廠家和生產廠家及這些化學物質下游使用者。

(三)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十分重視健康問題

從歐盟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修訂的內容來看,保護人類健康與安全的內容占了較大部分。例如歐盟(EU) No 252/2011修訂REACH附件I,即“關于評估物質和準備化學品安全報告的一般規定”,重點修訂的內容包括化學安全評估的步驟、人類健康危害評估的目標、人類健康危害評估考慮的因素等13個方面。歐盟DMF禁令(2009/251/EC)規定禁止將富馬酸二甲酯(簡稱DMF)含量超過0.1 ppm的商品投入市場銷售,因為DMF被廣泛用于竹木制品、皮革制品、紡織品、鞋類商品等的殺菌及相關產品的防霉處理,如果DMF使用超量,將可能引起使用者皮膚過敏、灼傷性疼痛或皮疹,甚至有時會導致使用者呼吸困難。

(四) 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尤其注重節能環保產業

近年來,在低碳經濟發展和節能環保產業興起的背景下,歐盟越來越注重制定進口產品的節能環保標準,加大力度建設節能環保市場準入技術制度。例如2009年至2011年,歐盟對綠色雙指令“WEEE/RoHS”進行的多次修訂,旨在提升法規的可執行性。 新“WEEE/RoHS” 指令對有關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和回收提出更高的要求,加重了電子電氣設備生產商的負擔,進一步提高了電子電氣設備的進口門檻。并且,歐盟自2008年12月開始陸續頒布了針對具體耗能產品、能源相關產品生態設計要求的實施措施,截至2011年12月,歐盟已公布了十二項相關實施措施。

三、歐盟技術貿易壁壘新動向對中國出口貿易的負面影響分析

(一)歐盟新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對我國出口貿易量抑制作用明顯

自從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已經發展到不僅產品技術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而且是針對大類產品采取體系化、系統化的綜合措施。例如ErP指令將EuP指令的產品范圍由耗能產品擴展到了所有使用中會影響能源消耗的能源相關產品;新REACH法規已經涵蓋了每一種化學物質及用途,涉及到了每一種化學物質的進口廠家和生產廠家及這些化學物質下游使用者;新“WEEE/RoHS” 指令對有關電子電氣設備的生產和回收提出更高的要求,進一步提高了電子電氣設備的進口門檻。這些新技術壁壘措施幾乎影響到了我國對歐出口的所有商品,近幾年我國對歐出口數量大幅減少,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對我國產品出口抑制作用十分明顯。

(二)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市場準入限制效應顯著

歐盟是我國的第一貿易伙伴,也是近幾年制定和修訂技術貿易壁壘措施最多的國家。尤其是歐盟新EuP指令、WEEE/RoHS指令、REACH法規、DMF禁令等的實施,進一步強化電子電氣、化工產品、農副產品、電器產品等進口商品的技術要求和管理,不斷提高了市場“準入門檻”,已經使其越來越成為保護本國市場的主要手段。在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的影響下,我國電子產品、電氣設備、化工產品、農副產品、電器產品等行業的對歐出口均受到了顯著的市場準入限制。

(三) 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大大增加了我國企業出口成本

自從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盟修訂、制定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技術貿易壁壘措施,這些新措施進一步提高了歐盟的市場標準和進口商品的技術要求。我國出口企業為了能達到歐盟技術貿易措施所規定的新標準和新要求,合法地打入歐洲市場,就必須盡快更新現有的技術相對落后的生產設備,不斷提高出口產品技術水平,努力提高出口產品的節能環保水平,甚至要重新進行產品技術標準認證。這一系列的改進措施將大幅地增加企業出口成本,進一步削弱企業出口競爭力。

四、歐債危機背景下,中國應對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技術貿易壁壘應對體系建設,密切跟蹤歐盟新技術貿易壁壘的新動向,進一步完善技術壁壘預警機制和反應機制

首先,各級政府應不斷加強技術貿易壁壘信息平臺的建設。各級政府應加大專項投入,建立和完善專門的技術貿易壁壘信息平臺,組建專業的技術貿易壁壘信息收集和咨詢機構,密切跟蹤國外新技術貿易壁壘的新動向,并且加強對重點技術壁壘信息的分析,為本地出口企業提供及時的技術壁壘信息咨詢服務,充分發揮技術貿易壁壘信息平臺的預警作用和指導功能。

其次,各級政府應鼓勵和帶動行業協會積極參與技術壁壘的應對工作。行業協會應積極跟蹤國外技術貿易壁壘的新情況,定期發表年度技術壁壘研究報告,有針對性地將技術壁壘新動向和研究結果傳遞給相關企業,幫助出口企業提出具體應對策略。

最后,出口企業應當密切關注歐盟新技術壁壘措施,構建企業快速反應機制。出口企業應當密切關注歐盟技術貿易壁壘的新動向,實時掌握與企業出口產品密切相關技術壁壘的新措施和新要求,合理評估對產品出口的影響狀況,并針對性采取切實有效的應對措施。

(二)加強制定經貿發展戰略規劃,努力完善配套措施,積極應對歐盟新技術壁壘

首先,各級政府應加強宏觀經貿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各級政府在制定經貿發展戰略規劃時,要突出對社會經貿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企業及產品、影響行業出口競爭力的關鍵技術、影響行業可持續性發展的產業集群和產業帶三個方面的重點規劃。

其次,各級地方政府應努力完善經貿發展戰略規劃的配套措施。各地政府部門應建立完善有效地聯動協作應對機制,各地區的商務部門、通關部門、商檢部門要信息共享,強化服務,協同為本地企業應對新技術壁壘提供足夠的支持。

最后,各級政府應在遵守 WTO 規則的前提下,進一步構建和不斷完善我國技術壁壘應對體系,尤其是對我國的幼稚、戰略新興等產業進行適度地保護。

(三)加強新國家標準體系的建設,積極推動企業實施國際標準化戰略,進一步加強標準化建設和認證工作

首先,近年來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新制定或修訂了諸多技術貿易壁壘措施,使得我國當前的國家標準與國外發達國家標準相比存在較大的差距。政府各有關部門應密切關注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的發展動態,加快修訂現有的國家標準和完善國家新興產業標準,使新國家標準體系盡可能地與國際標準接軌。

其次,各級地方政府部門應積極推動企業實施國際標準化戰略。各有關部門應進一步加強推動本地企業的標準化建設和認證工作,鼓勵和引導企業加大認證投入,加強國際標準化認證。

最后,出口企業應該積極開展出口產品國際標準認證工作。出口企業應重視國際標準化認證,積極推進本企業標準化建設,把商品生產和出口中的每個環節都納入標準化管控工作,切實完善產品質量監測體系。

(四) 努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力實施以質取勝出口戰略,進一步加快產品技術創新

首先,各級地方政府應努力推動企業進一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各級地方政府應制定促進本地產業升級的相關配套政策,加大對技術密集型產業的扶植力度,尤其是應重點加大對電子信息業、紡織服裝業、機電生產業、裝備制造業等優勢行業的支持。

其次,各級地方政府和生產企業應進一步大力實施以質取勝的出口戰略,不斷加大高技術含量產品、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比重,努力提高出口的總體結構水平。

最后,出口企業應重視高新技術人才的引進,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和科研資金的投入,努力推動生產工藝的技術升級,進一步加快產品的技術創新,不斷增強產品出口的核心競爭力。

(五)充分利用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整合各種優勢資源,努力跨越技術壁壘

首先,各地政府及企業應對國外的各種新技術性貿易壁壘進行及時地跟蹤和系統地分析。各地政府、企業應該熟悉WTO規則和“TBT協定”,充分利用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對違反“TBT協定”,損害我國企業對外貿易利益的新技術壁壘措施規定和做法積極應對,堅決抵制,切實維護好我國企業正常的貿易業務和合法的經濟利益。

其次,各級政府部門應該整合本地區各種優勢資源,以協助企業努力跨越技術性貿易壁壘。各級政府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區的大學資源,建立校企合作平臺,引導大學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促進高??蒲谐晒M快轉化為企業的生產力,使高校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驅動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更快地進行技術升級。

注釋:

①技術壁壘資源網http://www.tbtmap.cn《2010/30/EU指令下的能源標識》

②技術壁壘資源網http://www.tbtmap.cn《2010/30/EU指令下的能源標識》

③技術壁壘資源網http://www.tbtmap.cn 《深圳市技術性貿易措施年度報告(2009)》

④技術壁壘資源網http://www.tbtmap.cn《富馬酸二甲酯禁令》.

⑤技術壁壘資源網http://www.tbtmap.cn 《2011年TBT統計分析》.

參考文獻:

[1]薛鋒,錢菊根 :歐盟貿易技術壁壘聯合應對體系研究[J],中國科技信息,2010(23).

[2]于小路:從歐盟玩具新指令看對產品出口的影響[J],輕工標準與質量,2011(1) .

[3]盧 林:論金融危機下技術壁壘對我國外貿經濟的影響[J].現代商業,2010(9) .

[4]丁寶根:金融危機背景下的貿易保護主義及中國應對策略[J],北方經濟,2009(8).

[5]張燕生:在金融危機下認識和應對貿易保護主義[J].中國金融,2009 (11).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我國藥物臨床試驗事業的蓬勃發展,藥物臨床試驗損害作為一種新的損害情形在賠償訴訟中尚存司法定性爭議。作為對賠償制度的補充,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已在英美建立。相較之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只較為籠統地規定了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的大體模式。因此,將系統整理英美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模式,以期為完善我國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

藥物臨床試驗;藥物臨床試驗損害;損害補償;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

D9

文獻標識碼:A

1國外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

1.1 美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

美國《聯邦規章典集》(21 CFR 50.25 (a)(6))規定,“若臨床試驗風險超過最低風險,則研究者必須在試驗開始前向受試者表明損害發生時是否提供治療或補償。若是,研究者需具體說明有哪些補償措施,或受試者經何種渠道可獲得更多信息”。此處“最低風險”指代日常生活風險或日常身體/心理檢查的風險。從該條款可以看出,申辦者/研究者實際上并沒有被施加補償受試者損害的法律義務。盡管如此,美國政府部門、高校研究機構和試驗申辦企業仍自發制定了一些補償計劃,共同組成美國藥物臨床試驗的損害補償體系。

1.1.1 政府補償項目

自2007年7月9日起,美國政府機構Medicare與Medicaid服務中心(CMS)開始為Medicare參保人提供臨床試驗損害補償,相關規定收錄于《臨床試驗政策》中。根據該政策文件,申請享受Medicare補償的臨床試驗必須帶有治療目的,即招募目標疾病患者為受試者。當試驗同時滿足CMS規定的科學合理、真實可靠等其它特征時,試驗項目負責人可向美國獨立政府機構醫保研究與質量管理局(AHRQ)提出資格審查申請。隨后AHRQ將召集專家小組,共同鑒定該試驗是否符合Medicare補償條件。此外,這支專家小組還將定期組織會議審查試驗進展,隨時向CMS提出補償調整建議。不過,FDA新藥臨床試驗將自動歸入Medicare補償范圍。最終,在符合條件的臨床試驗中,若遭受損害的受試者同時為Medicare受益人,將享受CMS就其后續治療費用提供的補償。

除CMS外,早在1998年,美國老兵事務部就開始為其資助的臨床試驗提供受試者損害補償,并由受試者所在地的VA直屬醫療機構免費提供治療。當該醫療機構無法提供受試者需要的緊急救治或專家指導時,也可轉至VA直屬醫療機構外的醫院進行治療。不給予補償的情形包括:受試者未遵循試驗方案所致損害和非VA資助的臨床試驗。

不難發現,以上政府補償項目的共性為只針對特定人群。例如,CMS需事先嚴格篩選臨床試驗,在這樣的試驗中,只有作為Medicare參保人的受試者方可獲得補償。VA則只針對其資助的臨床試驗,并排除由受試者自身因素導致的損害。但是,Medicare參保人僅限65歲以上老人,而作為主管老兵事務的部委,VA資助的臨床試驗也非常有限,還可能更多地與老年人口疾病治療藥物有關。由此,美國政府受試者損害補償項目的受眾范圍實際上非常狹窄,且由于CMS與VA從未公開過補償記錄,這些項目的實施效果和影響實屬未知。

1.1.2 高校研究機構自籌資補償項目

美國許多高校附屬醫院均開展臨床試驗,但美國衛生部2005年對102家高校臨床試驗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6.3%的高校試驗中心自愿給予受試者損害補償,其中以華盛頓大學的受試者損害補償項目建立最早、發展得最為成功。

華盛頓大學受試者損害補償項目始建于1972年,性質為自籌資無過錯補償,只適用于學校自身申辦的臨床試驗。在該項目中,只要受試者因試驗程序或藥物造成損害,便可選擇侵權訴訟,或向校方申請補償,兩者不可兼得。申請補償者,經校方審查同意后,將在華盛頓大學附屬醫院獲得免費治療,同時獲得最高一萬美元醫療費補償。某些偶發費用(如交通費、兒童護理費)也在交涉范圍之內,但受試者的工資損失和精神損失不予補償。

對于由企業申辦的臨床試驗,華盛頓大學認為申辦企業首當其沖負有受試者損害補償義務。因此,試驗開展前,校方會同企業商定損害補償責任分配,并將結果寫入研究合同。在校方強大的談判能力下,目前發展出的補償責任分配體系為:一般情況下,由申辦者為受試者提供損害補償,當損害由校方研究者自身導致時,企業無需提供補償,由校方自擔責任。這種方式的受試者損害補償又稱合同補償項目,將在下文詳細說明。

自設立受試者損害補償項目以來,華盛頓大學每年一般需要受理1-2起補償案例,但每年總補償成本很少,基本不超過3000美元。事實上,這種高校自籌資補償項目的運作成本并不高昂。根據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統計,損害補償成本平均為侵權訴訟成本的1/20??梢?,在保障受試者及時獲得損害補償、維護生命健康之余,設立此類項目還將為高校大大節約成本。

1.1.3 申辦者與研究者合同補償項目

雖然部分政府機構與高校已自發建立受試者損害補償項目,但這些項目多半只針對政府或高校自身資助的臨床試驗。即使未作此限定,也可能為申請享受補償政策的試驗設置嚴格的篩選條件,如前述Medicare補償項目。事實上,政府與高校資助試驗只占一部分,更多的臨床試驗由私人藥企申辦。但是如前所述,美國聯邦法律未強制申辦者或研究者為受試者提供臨床試驗損害補償。因此,為保障受試者和自身利益,研究者通常會跟申辦企業在研究合同中明確劃分補償責任,例如華盛頓大學針對企業申辦試驗的做法。

要求申辦企業承擔受試者損害補償責任具有經濟理論依據。損害發生時,通常只有兩種選擇:將損害造成的損失留給受害者,或將這種損失轉移至別處。別處可為某個實體,也可為整個社會。經濟理論認為,損害造成的損失應該由最能高效支付的人承擔。因此,對于藥物臨床試驗而言,經濟理論支持將損失轉移給試驗申辦企業,因為申辦企業一般比受試者擁有更多資源,調用資源時也比號召社會力量更高效。此外,申辦企業還可借助保險、提價或其它創收機制彌補經濟損失。因此,從經濟角度考慮,申辦企業是承擔損失的最佳人選。

盡管許多申辦企業承諾補償受試者臨床試驗損害,但受試者要想真正獲得補償可能仍舊存在困難,因為在美國,申辦企業并不要求依據無過錯原則提供補償。由此,為維護自身經濟利益,企業往往為補償設置重重條件。例如,申辦企業盡管在知情同意書中申明其補償責任,但僅限于“在您嚴格遵照試驗研究者的指導下,損害是服用受試藥物的直接后果,且醫療保險并不擔負相關補償時”。為此,受試者為獲得補償必須證明自身與損害無關,而這在受試者同時為患者時顯得更加困難。一旦無法證明其損害直接由試驗導致,沒有醫療保險的受試者反而將面臨沉重的醫療負擔。

圖1美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

1.2 英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

英國涉及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的法律框架由歐盟指令(2001/20/EC、2005/28 EC)以及依指令而制定的《(臨床試驗)人用藥管理規章》構成。三者均關注補償程序透明度,令申辦者/研究者公開受試者損害補償措施及相關保險政策,卻未就損害補償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為彌補缺少強制性法律規定的不足,英國制藥行業協會(ABPI)制定了一系列受試者損害補償指南。盡管有人曾質疑ABPI指南作為非法律文件的實施效果,但經過三十余年發展,ABPI指南已使英國制藥業從倫理角度達成了對受試者具有損害補償義務的共識。

在ABPI指南的指導下,當前英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的構建如圖2所示。試驗開始前,經倫理委員會審查確定申辦者參加的臨床試驗保險符合指南要求后,申辦者方可開展試驗。對于首次在人體上進行試驗的藥物,由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已有試驗經歷的藥物更高,故兩類試驗需具備不同水平的擔??傤~:首次在人體上進行的藥物臨床試驗,保險公司擔??傤~至少為每項試驗500萬英鎊;已有試驗經歷的藥物臨床試驗,這一數字為250萬英鎊。若申辦企業同時開展兩種類型的藥物臨床試驗,可選擇每年定期為所有試驗合并購買保險。另外,由于損害可能具有長期潛伏性,因此保險條款應確保在試驗結束(最后一名受試者使用最后一劑量藥物)后三年內均生效。

藥物臨床試驗損害發生后,補償申請最好由受試者經研究者向申辦者提出,也可由受試者直接向申辦者提出。一旦確定試驗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申辦者將依據無過錯原則提供補償,即不論其是否存在過錯,也不論受試者是否有能力證明申辦者存在過錯或試驗用藥物存在缺陷,申辦者必須迅速給予損害補償。試驗開始前,申辦者還必須在知情同意書中向受試者明確傳達該補償原則,對受試者達成契約承諾。

在具體補償金額的確定上,倫理委員會發揮著關鍵作用。綜合考慮過去三十年內該試驗領域的補償申請數量、先前法庭判例中給付的賠償金額以及保險市場的實際供給能力,倫理委員會可決定減少補償金額或為其設定上限。若受試者自身對損害也負部分責任,或能夠從其它保險渠道獨立獲得補償,則補償金額可相應減少。在II、III期臨床試驗中,還需權衡患者受試者原先疾病的嚴重程度、出現不良反應的可能性,并比較試驗用藥物和當前標準治療藥物的風險收益比,以靈活調整補償金額。例如抗癌藥物臨床試驗中,由于臨床上采用的標準治療手段(如鉑類藥物)風險高且收益不理想,那么試驗用藥物的補償或可酌情減少。最后,當試驗當申辦者與受試者就補償金額大小存在意見分歧時,可訴諸第三方仲裁者。

圖2英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

2 國外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給我國的啟示

2.1 細化《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相關規定

英國制藥行業協會發布的全國性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指南,雖無法律約束力,但因內容面面俱到,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相比之下,我國雖然已經有《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這一部門規章涉及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但其規定還較為籠統,僅要求申辦者對于發生與試驗相關的損害或死亡的受試者承擔治療的費用及相應的經濟補償,卻只字未提補償范圍、補償金額、補償程序和利益沖突處理,因而在具體實施中收效有限。因此,為更有效地建立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可能需要細化《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相關條款規定。

在細化規定的同時,還需注意補償金額應隨受試者身份的不同而合理改變。英國ABPI系列指南特別將I期與II、III期臨床試驗區別對待,因為在II、III期臨床試驗中,盡管開展研究仍為試驗的首要目的,但醫生從心理上更可能將受試者視為目標疾病的患者施以治療,并預期患者受試者可能從免費使用試驗用藥物中獲益。在發生相同損害的情況下,健康受試者還可能比患者受試者遭受更多損失。因此,補償金額有必要出現適當波動以實現公平。

2.2 鼓勵發展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業務

英國ABPI指南明確要求試驗申辦企業參加保險,并對擔??傤~作出了詳細規定。在美國,雖然保險并非法律強制,但若申辦者未辦理這類保險,風險投資公司和試驗機構將不會有意愿啟動試驗,從而無形中迫使企業參加保險。就性質而言,這類針對藥物臨床試驗損害的保險屬于責任財險。由于我國保險業發展水平暫時不及西方發達國家,因此國內目前只有極少數保險公司開設有這類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業務。因為缺少保險機制的支持,即使申辦者有意愿為受試者提供補償,也可能在經濟上力不從心。

因此,鼓勵國內保險公司積極開展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業務,簡化理賠手續,科學設置保險條款。同時,鼓勵和要求申辦者投保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尤其當試驗用藥物可能存在高風險時,萬一受試者發生損害,藥廠可將經濟負擔轉嫁給保險公司。實務中也可將試驗醫院同時作為被保險人,當損害事件發生時,受試者很可能首先找到醫院討要說法,此時醫院若能出示保單將能有效化解潛在的醫患糾紛。

2.3 發揮倫理委員會的監督審查作用

從英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來看,倫理委員會在多處環節均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倫理委員會需要在試驗前審查申辦者投保的保險,確認保險是否達到要求的擔保金額和有效期限。損害發生時,倫理委員會還將主要負責補償金額的設定。但在我國,倫理委員會的發展起步較晚,而且出于歷史原因,倫理委員會的職能還主要局限于試驗方案倫理審查和醫療倫理問題咨詢。但是作為保護受試者權益的兩大基石之一,倫理委員會有義務協助實現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而且其綜合學科背景的成員構成,使之在我國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中,可發揮重要的監督和協調作用。

3 結語

藥物臨床試驗損害內涵豐富,但只有部分損害情形應獲得補償。當前,我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的相關條款還稍顯籠統,加之我國藥品臨床試驗責任險尚未充分發展,導致受試者發生藥物臨床試驗損害時鮮有補償。從英美藥物臨床試驗損害補償體系來看,完善我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范》、發展藥物臨床試驗責任險和加強倫理委員會的參與力度成為必要。

參考文獻

[1]Steinbrook,R.Compensation for injured research subject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6,354: 18711873.

[2]Human Subject Divisi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The office of sponsored programs has released an important reminder & update about industrysponsored clinical trials[EB/OL].http://www.washington.edu/research/hsd/announcements/?q=264.2008128/201331.

[3]Scott,L.D.Researchrelated injury: problems and solutions[J].Journal of Law,Medicines & Ethics,2003,31(3): 419428.

[4]Child,C.,etc.Cost benefits of an institutionallybased subject injury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program[EB/OL].https://www.rmis.ucsf.edu,201331.

[5]Workshop and Commissioned Papers.Women and health research: ethical and legal issues of including women in clinical studies[C].1999,volume 2.

[6]Hockhauser,M.Paying for research related injuries in the US[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6,332 (7541): 610.

[7]Guest,S.Compensation for subjects of medical research[J]: the moral rights of patients and the power of research ethics committees.Journal of Medical Ethics,1997,(23): 181185.

[8]Association of the British Pharmaceutical Industry.Guidelines for phase 1 clinical trials (2012 edition)[EB/OL].http://www.abpi.org.uk/ourwork/library/guidelines/Pages/default.aspx,201331.

作者簡介:

王呂蓉,女,西安外事學院專職教師,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商業賄賂。

歐盟法律改革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員額制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司法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而合理的法院輔助人員配備模式與員額制改革密不可分。實行法官員額制的目的在于實現人員分類管理,讓優秀審判資源集中到審判一線,建立法官為中心、以服務審判工作為中心的法院人員配置模式,實現“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目標。本文認為,目前適合建立以“一一一”為基礎的法院輔助人員配備模式,即一個法官加一名助理加一名書記員,其中一名法法官和一名助理是基本配置,可以根據審判工作需要進行增加,書記員配置則較為靈活。

關鍵詞:員額制;法院;法官;書記員

作者簡介:肖珊(1986-),女,碩士研究生,石獅市人民法院湖濱人民法庭,助理審判員;梁秋芳(1986-),女,碩士研究生,石獅市人民法院湖濱人民法庭,助理審判員。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面部署和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員額制改革是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改革成敗的關鍵環節,而合理的法院輔助人員配備模式與員額制改革密不可分。

一、輔助人員配備是員額制改革的題中之意

審判輔助人員包括執行員、法官助理、書記員、法警、司法技術人員等五類人員,本文探討主要是指員額法官與法官助理、書記員的配備模式。

實行法官員額制的目的在于實現人員分類管理,讓優秀審判資源集中到審判一線,建立法官為中心、以服務審判工作為中心的法院人員配置模式,實現“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的目標。員額制意味著法官的精英化和人數的相對減少,而在案件數量并未減少的前提下,法官人數的減少,將會使案多人少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如何保證員額制改革和整個司法改革的推進,這一矛盾的解決需要多方面入手,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解放法官的精力,讓法官能夠專心處理審判事務,這就需要輔助人員的協助。

現行的審判模式當中,主要是法官與書記員的配置模式,根據人員編制情況、案件數情況以及速錄員招錄情況等,法官與書記員的配置比例可能是一個法官搭配一個書記員(速錄員),或者是兩個法官配一個書記員,甚至是三個法官配一個書記員。由于輔助力量不足,審判事務與輔助事務難以有效剝離,法官承擔了更多的輔助事務。一線法官除承擔審判事務外,還要做送達、保全、一般事項調查、調解、接待當事人、判后答疑等非審判核心事務,而書記員一般也要跟兩名法官,通知應訴、庭審記錄、送達、卷宗裝訂等輔助事務工作量極大,加上聘任的速錄人員因工資待遇、職業晉升空間小等原因而辭職,經常出現工作交接情況,更是影響了審判工作的整體效率,法官自己甚至需要自行整理裝訂卷宗。這些都打亂了法官處理核心審判事務的節奏和思路,很多裁判文書的撰寫和閱卷工作只能通過加班的形式來完成,導致法官加班已經日漸常態化,法官內心的疲憊不斷顯現。

按照現代社會分工理論,沒有哪個行業是可以單憑某一主體的力量來完成的,將審判事務區分由不同的人按分工承擔,是社會化大分工原理在審判領域的體現。[1]員額制改革在于“讓審理者裁判,讓裁判者負責”,在提升法官審判素質和審判效果的基礎上精簡法官,而精簡法官與案件數量增長之間的矛盾就需要通過調整法官和輔助人員之間的配置來解決。

二、法官與輔助人員職責區分是配備模式的邏輯前提

實行法官員額制,歸根到底是要推動建立以法官為中心、以服務審判工作為重心的法院人員配置模式。[2]因此,需要科學劃分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職責范圍是人員配置模式的邏輯前提。我國現行的法院運行模式當中并沒有法官助理這一角色,制度意義上的審判輔助人員只有書記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管理辦法》的規定,書記員主要是進行“庭前準備過程中的事務性工作、檢查開庭時訴訟參與人出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整理裝訂歸檔案卷、配合法院送達訴訟文書及完成法院交辦的其它事務性工作”,實踐中助理審判員和法官基本都是從書記員培養起來的,書記員更多的時候是法官的助理和學徒,審判員可以不受限制的把審判有關的事務交由書記員進行處理。

而司法改革過程中,引入了法官助理這一角色,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辦法》中明確了法官助理的職責:“(一)審查訴訟材料,提出訴訟爭執要點,歸納、摘錄證據;(二)庭前組織交換證據;(三)代表法官主持庭前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須經法官審核確認;(四)辦理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擔任辯護人或者指定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的有關事宜;(五)接待案件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的來訪和查閱案卷材料;(六)依法調查、收集、核對有關證據;(七)辦理委托鑒定、評估、審計等事宜;(八)協助法官采取訴訟保全措施;(九)準備與案件審理相關的參考性資料;(十)辦理案件管理的有關事務;(十一)根據法官的授意草擬法律文書;(十二)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與審判業務相關的輔助性工作?!?/p>

上訴職責目前很多是由法官自行完成的,有的甚至是由書記員來完成的。司法改革過程中書記員基本職責是承擔訴訟過程中的記錄工作,負責整理、裝訂歸檔案卷材料、案件相關信息錄入,檢查開庭時訴訟參與人的出庭情況,宣布法庭紀律,以及完成法官交辦的其他事務性工作。從法官助理和書記員職責分工上來說,是將現在法官需要承擔的審判事務、輔助事務進行了細化。明確職責范圍能夠讓輔助人員可以在自己的分工領域內嫻熟的處理司法事務,協助法官盡可能快速地將各項工作整理得有條有理,便于法官隨時查問和做出決定,從而可以高效地協助法官;另一方面由于他們無權決定審判實體性內容,他們不能對審判結果起到不當影響,可以有效地保障法官裁決的公正性。

三、法官與輔助人員配備模式的合理設計

合理設計法官與輔助人員配備模式,是司法改革成效能否凸顯的一個重要方面。本文認為,合理設計法官與輔助人員配備模式的前提首先要厘清以下2個問題。

(一)審判事務與非審判事務的界分

中國的法官需要處理的審判事務、非審判事務很多,其中審判事務具體的范圍是哪些,是僅僅包括審理和裁判具體案件工作呢還是包括其他的?非審判事務包括輔助審判事務和行政事務、人事監察等等,哪些應該是由法官處理的,哪些是由后勤或者其他專門部門處理的,都應該加以厘定區分,并且審判工作當中哪些工作是必須由法官承擔的事務,哪些是可以由輔助人員替代的事務,也應該加以厘定區分。[3]筆者認為審判工作當中必須由法官承擔的事務是開庭審理、裁判具體案件,而庭前準備、庭前證據審查、管轄權處理、訴訟保全、委托鑒定等具體的程序性審判事務可以在法官的指導下由法官助理承擔,庭審記錄、整理歸檔卷宗則由書記員負責。至于審判研究、司法統計、人事監察等工作應屬于專門部門負責。

(二)明確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或速錄員的職責

在厘定審判事務和非審判事務的基礎上,要定位好法官、法官助理、書記員或速錄員的職責界限。首先要明確司法改革后我國法官的種類,員額制是針對法官人數的比例,但是目前的改革試點過程中出現了主審法官、承辦法官等法官的區分,則主審方案與承辦法官是否都是員額制范圍內的法官,主審法官的職責和承辦法官的職責界限是在哪里?二者所審理的案件是如何進行區分的?二者的權限和職業保障是否是一致的?其次,要明確法官和法官助理、書記員或速錄員的職責和權限。法官助理作為法院人員分類管理當中新增加的角色,其職責和權限是哪些?是否具有獨立的審判輔助職責,是否有獨立的權限,還是法官助理的所有輔助審判工作都必須由法官來承擔后果?

在厘清上述兩個問題的基礎上法官與輔助人員配備模式的設計要考量以下幾個標準:一是法院審級與功能,不同的法院所審理處理的案件類別和數量是不同的,所要承擔的案件審判工作具體事務也有差異,因此不同審級的法院法官與輔助人員的配置模式應有所區分;我國有專門的行政法院、鐵路法院、軍事法院、知識產權法院等,這些專門法院的功能也與地區法院有區別,其法官與輔助人員配置模式也應加以區分,而不是固定的一個比例配比;二是以案件量、人口數量確定法官人數以及法官與輔助人員的配置比例,目前法院系統的編制數考慮了地區人口和經濟發展水平狀況,但是并不是以法院案件數量為考慮標準,在編制安排上與實際需求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應改革法院編制安排的確定標準,以地區人口、經濟發展、案件數量、案件難易程度等多個標準來衡量,同時也是法官和輔助人員配置比例的標準。

在確定上述標準后,筆者認為目前基層法院的法官與輔助人員應在“一一一”的基礎配置模式上結合員額法官數、案件數量均衡度進行調整,即基本的配置比例是一名法官配置一名法官助理和一名書記員。多名法官配一名助理或者多名法官共同配多名助理的情況,容易導致多頭管理或者是法官在給助理分配任務時需要考慮其他法官是否有分配任務給該名助理的情況,不利于法官與助理之間的配合,也不利于助理專心處理案件事務的情況,因此法官與法官助理之間的配置最好是以專門配置為主。在合議庭案件審理過程中,案件會有主審法官,由主審法官的助理對該合議案件負責輔助事務,其他法官的助理可以根據法官的要求對該案件的處理提供意見建議,但不具體處理如委托鑒定、文書送達等具體的程序性事務,合議庭的法官也可以對主審法官的法官助理就該案件提出指導意見,這樣子就可以避免案件處理過程中出現多頭管理的現象發生。而書記員的配置則可以較為靈活,這與書記員的職責是相適應的,書記員主要負責庭審記錄和整理歸檔卷宗,在工作量允許的情況下,可以是一名法官配一名書記員或者兩名法官配一名書記員,或者采取以法庭配書記員的模式,即固定法官庭審所需要的法庭,以法庭固定書記員配置。在一名法官配置一名法官助理一名書記員的“一一一”的配置模式基礎上,各法院可以根據本院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可能是一名法官配置兩名助理一名書記員,或者是一名法官配置兩名助理兩名書記員等,具體的配置模式應以法院審判實際工作需要為準。

[ 參 考 文 獻 ]

[1]鄒碧華.審判事務的分工與法官輔助人員的配置探討[J].法律適用,2002(12).

[2]賀小榮,何帆.深化法院改革不應忽視幾個重要問題[N].人民法院報,2015-3-18.

[3]詹建紅.法官編制的確定與司法輔助人員的設置——以基層法院的改革為中心[J].法商研究,2006(1).

上一篇:個稅自行申報論文范文下一篇:檢查機關工作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