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

2023-09-16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隨著全國經濟的全面發展,我國礦業開發也獲得極大的發展空間,存在于礦業事業之中的安全隱患及環境困難依然是礦業開發的兩大重要問題,這兩大問題給礦業開發不僅帶來了經濟損失,人員傷害,以及工程峻工難等問題,同時也影響我國整體礦業開發全面發展的步伐,以及社會發展的步伐。為此,文章依據我國目前礦業發展的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把實際情況與實例進行結合,對存在于礦業開發的過程中的環境與安全問題展開了研究,希望可以為礦業開發的未來發展提升一個強而有力的保護屏障。

【關鍵詞】礦產開發;安全隱患;環境問題

近年來,我國礦業事業發展越來越快,各地礦業開發成為一種常態,正是開發加劇,從而導致了礦產開發地及礦山周圍的地質發生了變化,環境惡劣加劇,安全隱患加重,礦業安全事故頻發。正是因為礦業環境安全隱患加劇,環境惡劣程度日益加劇,這樣讓不威脅到企業未來發展的,同時也影響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導致了礦業可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文章不僅對于我國礦業生產安全情問進行分析,以及環境的分析,最終得出礦業開發中安全與環境造成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為此,安全與環境的研究及分析對于礦業開發十分重要。

1、我國礦業開發的安全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國民經濟對于礦業的開發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工業化生產之中,礦業資源供需要求增加,從而礦業開發步伐加快。礦業發展速度加快,同時也讓礦業開發形成一定的壓力,但是由于礦業生產過種安全警報設備不健全,自然災害防范不到位,技術水平不夠,從而引發各類事故的發生,也加劇了礦業開發周邊環境的惡劣程度。

形成安全隱患問題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礦業生產人員整體素質不高,生產能力差,知識基礎弱。最近幾年,我國對于礦業的安全生產十分關注,從而出臺了一系列嚴格的高壓政策,強調礦業安全生產條件的重要性,雖然國家十分重視,條例也十分明確,但是我國礦業開發之中,依然存在各種不合理現象,例如挖掘方法不正確,技術水平還保留在過去的水平線等各類問題。生產系統根本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統一合理化。

想要根本解決安全生的問題,還是需要提高整體的綜合素質,但是目前我國各類礦業企業相關負責人、及部門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的綜合能力差。特別是有些礦業企業為了縮減成本,減少開支,枉顧安全生產,采用了傳統的生產設備,以及傳統的采礦模式,從而加劇了安全隱患,也讓施工人員的安全問題受到極大的影響。安全隱患加劇。安全意識薄弱、知識基礎差、自覺性不足、自我管理意識弱等等表現都是礦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差的表現。

第二,開采礦井環境惡劣性、地質變化對礦業開發存在巨大影響。由于礦業生產的環境大都在荒山,野地、或者是險惡的地方,自然條件差,這樣加劇了安全隱患問題,再加上不同的礦井開采的過程中,所處的地質各有差異,地質造成的安全隱患也是特別多的,再加上過度開采,以及地理變化,地質也在不斷的變化,從而加劇了地質對于礦業發展的影響力。

第三,安全生產意識不夠,設備落后,技術弱、投資少。眾所周知,礦業生產在我國屬于高危行業,特別是在礦業生產過程中,高瓦斯和瓦斯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相應的安全監測設備沒有安裝到位。其它相關的安全措施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例如礦井排水、防滅火系統等,相應的基礎設施以及相關技術根本沒有到達到礦井之中,也就無法規避礦業生產中的安全隱患。

2、國內礦業開發環境的情況

2.1礦業生產環境的現狀

(1)礦井下相關的過道及生產環境小。礦井作業的過程中,每一項工作都需要通過各類管線通過過道來安置進行作業,繁多的工序,要求不同的設備往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安全隱患加劇,人員安全更得不到保障。(2)礦井空間環境變化多樣。井下作業是一種變化多樣的過程,不論是工序還是工藝都是繁雜多樣的,再加上井下開采不斷的增多,空間變化也在快速改變,生產人員、設備、管線都隨著開采工作進行不斷的位置變更,而相應的礦井周邊地質也在快速的發生的改變,如果生產條件無法適應地質改變,那么風險加劇,井下作業,巖石的承重量以及安好性也會受到破壞,從而安全問題更為緊迫。(3)井下作業環境惡劣,向上地表出口少。目前,很礦業企業開采過程中,對于井下通向地表的出口是十分少的。假如在井下開采的過程中,由于挖掘到存水量豐富的地段那么很可能就會出井下涌水的現象,這樣的情況不僅會影響到生產人生的生命安全,也讓井下開采難以進行。當然地層所產生的有害氣體也是十分多的,例如沼氣、一氧化碳、粉塵等在空氣中,不僅傷害人員身體,同時也可以會引爆炸及火災。

2.2礦山周邊環境的現狀

(1)土地損毀及占用面積大。隨著礦業開采的加劇,土地被占用,特別是煤礦開采的過程中,廢矸石量就是一大要害,不僅占了9%的比例,同時為了解決廢矸石量需要一塊突圍的土地,這樣不僅占據了土地面積,同時被占據的土地植物遭到破壞,那么極易出現流石流及山體滑坡現象。從2007至今,通過大量的資料統計結果得出,目前我國約有80萬m2的土地就是因為過度開采而最終遭到破壞。(2)地表及建筑受到影響。礦業資源的開采不僅會造成地質變化,同時地層覆巖層也會發生變形或者移動現象,時常會出現地表深陷,對于建筑物、土地、自然環境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從而引發各類安全隱患問題。(3)水資源遭破壞。通過多年來的數據顯示,我國礦業生產,特別是煤礦業的開采之年的飲用水、礦井水、自然水內包含的放射性指標都明顯超標,我國有將近一半以上的礦區飲用水及相關水源放射性指標達到了3類的超標情況,在這種情況之下,不僅影響了百姓的正常生活,以及生命安全,也影響社會的發展。

3、安全與環境問題對礦業經濟的影響

礦業經濟發展受安全與環境的影響。(1)對礦業經濟持續發展存在影響。礦業開發過程中,存在的自然災害問題,以及環境問題都是一個長期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土地、水質等問題都需要長年累月的進行控制及管理這樣環境才能得以緩解,而處理相應的問題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2)礦業開發對于礦業開采所在城市的影響。礦業開發不僅僅只是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也影響了與之相關的城市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是長期的、間接的、整體的,這種影響會激起廣泛的社會反應。如果防治災害的不及時,不僅影響城市的安全,城市的發展及轉型也會受到影響,而城市的未來發展受阻,礦業企業就算花再多的錢也是法彌補的。

4、實例

礦井水是煤炭開采而形成的地表滲透水。礦井水包括巖溶水、礦坑水、地下水。一般這些水都被廣泛的使用于農田澆灌等農業所需。礦業開采過程中,如果礦井水處理不當,那么就會讓那些高礦化的礦井水滲到地表水中,從而地表水被礦化,形成水生生物效益問題,從而導致魚類及其它生物的死亡。同時酸性的礦井水不僅會損壞管道及設備,同時也會破壞地表及水體等,從而影響了農作物的生長及動植物的生長。

5、結語

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化對于礦業資源需求增多,從而礦業開發也緊隨其后全速發展。而在礦業的開發道路之上,不僅要了解安全隱患及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同時也要了解我國目前礦業發展的現狀,從而建立健全體制改善問題頻發的現狀,讓礦業開發成為可持續發展的事業。

參考文獻

[1]韋冠俊.礦山環境工程[M] .北京:冶金出版社,2010:80~146.

[2]張海波,鄒繼興.加入WTO后對某地區礦業環境保護問題的思考[J].黃金,2009(12):53~56.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水利工程從古代開始就是防御洪災和旱災的重要手段,能促進農業生產健康發展。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水利工程建設數量的增多,周期的增加,會對工程周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成為一個重要課題。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工程;環境問題;對策

1生態水利工程的內涵

生態水利工程是指在新建水利工程在傳統概念工程建設的基礎上同時具有河流生態系統的修復任務,以及對于已建成的水利工程所影響的河流生態系統進行生態修復任務。生態水利工程要堅持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規劃理念,平衡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以系統保護、宏觀管控、綜合治理的方式進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保護水資源的安全,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2基本原則

2.1安全性與經濟性原則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的安全性和經濟性是建設原則中的首要原則。首先,在進行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施工方案的制定過程中,要做好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時間考察,并對當地的地形、地貌以及當地氣候、河流形態等因素進行系統記錄和科學地分析。其次將水力工程力學和水文學的相關規律有效結合,保證水利工程能夠承受住洪水、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響。最后,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要按照最小風險、最大利益的原則,將多種設計方案進行必須比選,降低生態水利工程的風險。

2.2生態恢復原則

對于生態環境修復功能,首先應該將重點放在生態景觀大尺度。其次生態系統的修復不僅包括水域范圍內的河流生態體系,還要考慮周邊的陸地生態環境;不僅要考慮到河流水域自身生物多樣性的恢復,還要包括外來物種的多樣性的恢復。同時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要對當地的水文條件和生態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全面掌握河流形態和生態環境的多樣性,運用新的工程建設理念,為生態多樣性提供實行的可能,提升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功能。

2.3整體性原則

河流的生態系統具有整體性,會因為降水量變化和氣候變化等因素而發生變化,因此在進行河流水域生態系統的修復管理過程中,要以長期大景觀尺度作為生態環境自我恢復的基礎,拒絕使用短期小尺度范圍作為生態環境自我修復的基礎,而大景觀尺度作為生態系統自我修復的基礎具有修復效率高、成功率高達的優勢。因此生態系統的恢復不僅針對在河道的水文系統修復,而且要對河流水域生態系統進行整體性的綜合修復。

3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1影響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是在一個空間內生存的特種,生物多樣性是在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所有生物組成的生態體系,是區域內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對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使陸地上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受到影響。水利工程建設,由于人為原因,導致區域內生物種類的減少。影響最明顯的是水生生物。在水源上建設工程,隨著水源水位的升高,水生生物的產卵及生長的原有環境被破壞,如魚的遷徙路線被阻斷,棲息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種類減少。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對陸地生物的破壞是直接性和永久性的,同時會導致區域內土壤發生鹽化等,造成陸地生物種類的減少。

3.2影響區域氣候

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對區域內的溫度、空氣濕度、風向等產生影響。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會導致區域內積水增加,積水在陽光照射下會蒸發,最后形成降雨。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或建設后會改變區域內降水的強度和范圍。水利工程改變了水面與空氣接觸的方式,對區域內溫度產生了影響,使工程周邊溫度會有小幅度的升高。

3.3影響水溫系統

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和建設后,對區域內的水文形勢有影響,對水流的速度、河流的溫度、水域的深度等都會產生不同影響。如果河道岸邊巖石的透水能力強,則會導致滲漏現象。水庫在建成后,注入水和流出水會有一定的溫差,水庫內長時間停留的水會發生溫度升高的現象。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使水位升高,水庫內水流速度變慢,不利于水中污染物擴散。

3.4影響區域生態系統平衡

水利工程數量的增加,對區域生態系統的平衡影響越來越大。水利工程有利于農業生產,但是對環境的破壞是不容忽視的。水利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占地面積大,導致大量的森林、草地等被占用,直接影響區域內的降水、氣候、土壤等。水利工程建設在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區域,會導致區域內部分生物無法生存而面臨滅種,嚴重破壞了區域內生態系統的平衡。

4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的具體措施

4.1樹立生態環保意識

要從思想上重視生態環境,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施工行為,加強保護生態環境的力度。在選擇水利修建地址時,應該秉持科學謹慎的態度,全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考察,既要注重經濟利益也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防止對生態環境的永久傷害。

4.2合理規劃水利工程

在水利工程修建之前,施工單位應該對地理環境、氣候條件進行嚴格調查,然后再進行施工方案設計,通過專業的研討會,將各方的意見進行整合和研究。將工程的經濟利益以及生態利益很好地結合起來,減少和防止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4.3嚴格審查水利工程項目

水利工程的建設中,相關部門要嚴格地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進行項目的審查。對于可能會影響當地名勝古跡及歷史文物的建設施工項目,要進行及時地審查、評估進而整改。并且要對施工企業的綜合能力進行認真細致地評估,以保證工程的質量和進度。

4.4加強對水利工程的管理

在水利工程修建結束之后,施工單位還要派遣工作人員維護當地的生態環境,特別是生態環境的治理、恢復工作。應該及時地構建完善的生態賠償制度,將水利工程中的部分資金用于施工場地的生態修復及管理,改善施工所在地的生態環境。

4.5實施科學的施工現場管理

在水利工程的實際施工階段,要實施嚴格的、科學的現場管理措施。此時,管理人員應重點控制施工現場的水污染、噪音污染以及固體廢棄物污染范圍,使用針對性的、有效的防治方法。例如,在控制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噪音污染時,可以通過在施工現場設置消音墻的方式,最大程度的降低施工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同時,還可以科學規劃施工中大型設備運行、材料運輸等環節的時間,并嚴格落實這一規劃,避免噪音影響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與休息。

4.6合理應用與處理施工材料

通過合理應用與處理施工材料,能夠提升材料的利用率,并降低固體廢棄的產生數量。同時,相關人員應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現場規劃出固定的材料保管處以及固體廢棄物放置處,并及時的將固體廢棄物運輸到制定地點處理,避免其對相應地區水體質量的影響,防止固體廢棄物堵塞河流。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水利工程的修建會給當地的民眾帶來好處,但如果是沒進行嚴格的管理也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和長遠發展。相關人員要樹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注重水利工程的合理規劃,增強對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護。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有效避免或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促使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共同提高。

參考文獻:

[1]賈高云.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8,47(10):6-7.

[2]趙全成.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若干問題探討[J].河南科技,2018(02):109-110.

[3]紀中庭.關于現代水利工程中的生態問題探討[J].水土保持應用技術,2016(01):22-23.

[4]尚淑麗,顧正華,曹曉萌.水利工程生態環境效應研究綜述[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4,34(01):14-19+48.

[5]董哲仁.試論生態水利工程的基本設計原則[J].水利學報,2004(10):1-6.

(作者單位:1.莒縣行政審批服務局;2.莒縣水利局)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3篇

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鈾原料產地,712礦、711礦正在逐步淡化為一個遠去的宏大布景,但放射性隱患依然存在

43年前,中國在新疆羅布泊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改變了當時世界格局的對比。這顆原子彈所使用的核原料,一部分來自湖南鈾礦;采鈾的礦井,也一度遍布三湘大地。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隨著時局的變化以及資源的枯竭,湖南先后有四家鈾礦退役。但在其謝幕之后,放射性隱患至今仍然存在,并且嚴重地影響著退休職工以及周邊居民的生存狀況。

如何治愈這些傷痛,以及有效地建立和完善監管體系,對于正在致力于雄心勃勃的核電發展計劃的中國而言,或許將兼具歷史、現實以及未來等多重意義。

與廢礦同在

沿著京(北京)珠(珠海)高速進入湖南,在其東南部的衡陽市衡東縣大浦鎮附近,很容易看到三四個碩大的廢礦渣堆積成的小山。這些荒草掩映中的小山,高度只有一二十米,體積卻相當龐大。

這一帶,同樣的“小山”共有六座,分布在方圓45平方公里內,周圍有12個村莊,生活著大約1.5萬人。在這些“小山”的中心地帶,坐落著國營712礦——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鈾產地。

在退役十幾年后,712礦正在逐步淡化為一個遠去的宏大布景。

被四座礦渣堆夾在中間的,是毗鄰712礦最近的新莊村?!敦斀洝酚浾咦⒁獾?,原二工區礦井口廢棄的廠房,如今已成為一家沒有掛牌的食品添加劑生產企業車間。轟鳴的機器聲中,五六個工人正在將一種黃色的粉塵裝袋,袋上印著“焦亞硫酸鈉 食品添加劑 生產廠家:衡東縣宏大化工有限公司”字樣。

據村民透露,這家企業用于生產取水的水井直通礦洞,等于是從礦洞里直接取水用于食品添加劑生產。

其實不僅是這家企業。在二工區和四工區,每到干旱季節,村民們都要炸開封閉的礦井坑口,抽取井內的積水灌溉田地。

毗鄰的另一排廢廠房則改成了養豬場,里邊養著數十頭豬。還有些廠房被居民用作住房,在廠區內到處可見四處覓食的雞鴨。

在附近另外一個村莊——大明村的一工區廢渣堆上,記者看到靠近路邊有一塊“嚴禁入內”的水泥牌子,警示這里不為人知的危險。然而危險是什么,當地村民并不太明白,或者說并不在意。有三戶農家的廁所,就建在一工區廢渣堆上;緊挨廢渣堆而建的,還有八家民居。廢渣堆水泥護墻上,曾經根據工程需要修了一個凹槽,現在也被旁邊的農戶就著凹槽建了個小豬圈養豬。

在廢渣堆的另一邊,靠著護墻而居的一戶村民,甚至專門修了一道階梯上行到廢渣堆,以便在廢渣上種植莊稼。記者粗粗丈量了一下,最近的民居離一工區被封閉的礦井口僅五步之遙。突出地面1米余高的礦井口,也成了孩子嬉戲的場所。

和這些普通村民毗鄰而居的,還有712礦的職工。直到今天,712礦職工居住的依舊是建礦初修建的工棚,距離采礦區僅幾百米遠。職工們吃的蔬菜,自然也是來源于周邊的農田,甚至是在礦渣堆上種植的。

“癌癥部落”

或許對于這里的人們而言,廢渣、廢水等潛藏的放射性輻射太過于抽象了。核輻射的概念,甚至是以半開玩笑的口吻進入人們的生活的。

在距離這里100多公里之外、位于湖南郴州市蘇仙區許家洞鎮的另外一個國營鈾礦——711礦,退休礦工彭柏生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還對當初的一個場景記憶猶新。一次,技術工人用伽瑪儀(一種測量放射性輻射的儀器)對準食堂的油條一測,儀器嘎嘎作響,吃飯的工人們都“哄”地大笑起來。

在彭的記憶中,這群血氣方剛的年輕人,當時在井下就是一個口罩、一個礦帽、一身工作服,沒有任何輻射防護設備。由于特殊的地質原因,711礦井下的溫度高達45到50攝氏度,礦工在井下干活全都脫得赤條條的,和高輻射的鈾礦石可謂“零距離接觸”。

711礦退休辦公室一位退休職工向《財經》記者透露,這個現有人員三四千人的礦,僅矽肺(塵肺)病患者,就有300多人,迄今已經死亡160多人。除了塵肺病,因放射性輻射而導致的癌癥,亦無處不在。

以彭柏生所在的這排平房為例,總共四戶人家中,除了他們家,無一不籠罩在癌癥的陰影之下:一人已經因癌癥去世,目前還有兩人已被診斷出患有癌癥。

同樣的陰影,也在712礦上空揮之不去。由原712礦職工醫院改制而成的大華醫院的謝福陽醫生,曾經對此進行了專門研究,結論是,712礦的重大疾病發病率遠遠高于平均水平,而下井工人的平均壽命也遠遠低于普通人。

以2003年的統計結果為例,712礦共計4000多名職工中,因患癌癥死亡或者被確診為癌癥的,已達350余人。這也就意味著,其癌癥發病率約為8%,而全國平均水平是在千分之一到二這個量級。

緊靠礦北邊有道山坡,712礦的人習慣把它稱為“烈士山”,整道坡上密密麻麻的墳墓中,全是712礦職工。從墓碑上的生卒年月計算,少有超過70歲的。在墳墓叢間,謝福陽帶《財經》記者找到了其岳父的墓碑。因患骨髓癌,他岳父去世時年僅42歲。

更為嚴重的是,癌癥高發早已不局限于礦工群體,而向周邊的村莊擴散。

在712礦附近的新莊村第四組,僅據記者不完全調查,2004年來,因癌癥去世的就有三人,身上長有各種腫瘤的有十多人;其中組長羅豐生一家,就有三個人長有腫瘤。

在緊靠711礦生產區的郴州市蘇仙區許家洞鎮清泉村,67歲的“赤腳醫生”鄧辛鳳告訴《財經》記者,她所在的清泉村第六組共140人,在過去40多年中,得癌癥死亡的已有20余人,“尤其是近幾年,一死人就是癌癥?!?/p>

鈾之功過

1789年,德國化學家在一個瀝青礦中首次發現了鈾(uranium),并以八年前剛剛發現的太陽系“新行星”——天王星(Uranus)來為其命名。

鈾在地球上分布相當廣泛,甚至比金、銀以及鉛等的儲量都大。人類對于鈾的利用,也可謂源遠流長。早在公元79年前后,意大利人就在有色玻璃中開始使用鈾的化合物作為著色劑。當然,對于鈾的劃時代應用,還是核裂變。到了上世紀30年代,人們已經在實驗室中驗證了,類似鈾這樣較重的原子核,在特定的條件下裂變時,不僅會產生較輕的原子核,還會釋放出大量的能量。1945年,美國人首先利用這一原理制造出第一顆原子彈;其后,隨著前蘇聯成功地把這技術應用到發電領域,“核時代”宣告正式到來。

“核時代”的來臨,也帶來鈾礦開采的勃興。中國在上世紀60年代之后也加入了這一行列,目前,根據世界核協會的估計,中國已形成年產鈾七八百噸的規模。然而,也是在很早的時候,科學家們就已經意識到鈾礦隱藏的潛在風險。

早在上世紀50年代,歐洲就有人注意到鈾礦工人肺癌發病率偏高的現象,并認為很可能與鈾衰變之后的產物——氡存在直接關聯。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包括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以及歐盟在內的眾多國家,都逐漸意識到了這種放射性隱藏的風險,并且開始對于鈾礦運行的安全性進行監管。

2000年,美國《職業與環境醫學雜志》(JOEM)上發表的一篇調查指出,從1969年到1993年間,美國西部納瓦霍(Navajo)印第安保留區內有記錄的94名肺癌死者中,有63人曾經在鈾礦工作過。

放射性導致癌癥的致病機理,實際上非常簡單:射線穿過人體組織的細胞時,會把能量沉淀在細胞內部。一旦這個能量大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細胞損傷甚至死亡;而通過破壞細胞中的遺傳物質DNA,往往就會導致癌癥的產生。目前,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鈾、鐳(Radium)衰變之后的產物氡(Radon)及其子體,都被認為是繼吸煙之后最重要的肺癌致病因素。

鈾礦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遠不止這些。由于鈾在礦石中的含量普遍較低,加上往往與砷、鉬、硒等其它重金屬伴生,因此,其加工后的廢渣形成的尾礦往往數量龐大。除了這些放射性物質,非放射性的重金屬本身也往往構成致癌因素,并且會對地下水等造成進一步的污染。

美國1978年國會就通過了《鈾礦尾礦輻射控制法案》(UMTRCA),授權美國環保署(EPA)等機構,對于已經退役的和正在運營的鈾礦尾礦的安全性進行嚴格監督。鑒于尾礦中類似鐳這樣的元素的半衰期(強度降低到最初的一半所需的時間)長達1600年,對一些存在較大風險的尾礦,美國政府要求進行為期1000年的監管;即使對于單純的尾礦處置場所,也要求至少監管200年。

滯后的治理

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鈾礦生產大國相比,中國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

加拿大、澳大利亞的主要鈾礦都分布在人煙稀少地區;美國的鈾礦主要分布在西部,周邊居民數量也很少。美國環保署的統計顯示,在所有有記錄的鈾礦周邊1英里(1.6公里)范圍內生活的居民,不超過5.5萬人。

但在中國,鈾礦礦體小、分布廣,且廢物量大,加上鈾礦冶企業很多位于人口稠密區,常常沒有設立明顯的隔離帶,潛在風險更大。

以湖南712礦、711礦為例,不僅生產區以及尾礦堆放區與周邊村莊犬牙交錯,即使距離最近的衡陽市、郴州市中心,也往往只有二三十公里。

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的一份資料顯示,僅712礦,地表露天堆放含鈾廢石就高達3350萬噸;而廢石堆的γ照射強度和氡子體濃度及釋放率,都超過國家所要求的標準6-7倍。

湖南省核工業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南華大學環境保護研究所輻射防護研究員周星火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早期的很多鈾礦都是“先生產后治理”;經過幾十年的開采,遺留了許多環境問題。

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中國開始陸續制定相應的規范,并著手實施鈾礦退役的環境治理。但治理前留下來的損害,迄今為止仍然無法有效修復。

核工業湖南礦冶局有關人員告訴《財經》記者,該礦的母公司——中國核工業集團對712礦第一期治理,共計撥款1800萬元,第一期治理也已于2000年結束。

治理方法,是用水泥防護墻將廢石堆圍住,將其削平降低高度十余米,選用粘度大的紅土壤覆蓋厚50厘米,然后植草和種植耐干旱的刺槐和小金剛樹。

負責對712礦退役后進行環境測評工作的周星火對《財經》記者表示,治理前,廢石堆的輻射比普通土堆高出至少四五十倍,一期治理后降低到一至三倍。但他承認,“個別地方還是超標的”。

更重要的是,他強調,之前開采的40年間,712礦龐大的輻射源給周圍環境帶來了多少損害尚無法估量。

記者在現場看到,治理的五個工區的廢石堆已經基本被草木覆蓋,十分茂盛。廢石堆腳下,則聳立著一米多高的水泥防護墻。

不過,一些村民對《財經》記者表示,在治理過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著偷工減料的情況,這會極大地削弱其應有的效果。

根據鈾礦退役治理的有關研究表明,覆土必須壓實到天然土層的0.88倍或者1.58克/立方厘米以上,否則降氡效果非常差。未經壓實的35厘米厚覆土層與壓實的33厘米厚覆土層,兩者降氡效果相差20倍。

根據治理要求,尾礦廢渣堆上應該覆蓋著0.5米厚的粘土。但一些村民表示,實際上,有的地方粘土厚度“只有3寸”。一位村民帶著《財經》記者爬到二工區的廢渣堆上,用腳尖踢開一層薄薄的泥土,就露出了黑色的礦渣。

鈾礦長期與人口密集的村莊相伴,也加大了治理的難度。

在712礦五工區,廢渣堆附近的四個池塘輻射嚴重超標,按照治理方案,應全部填埋。但由于村里的稻田一直倚賴這四口池塘灌溉,村民堅決反對將池塘填埋,最后作罷。

周星火還告訴《財經》記者,對該工區進行環境檢測時,當地一個村民在污染區建豬圈,幾次勸阻均未能說服,最終只能默許其將豬圈建在污染區內。對于當地村民在礦渣堆上種菜、種紅薯、花生,也很難進行管理。

沉重的遺產

沒有人知道,這些鈾礦留下的“遺產”到底會有多沉重。目前看到的,很可能僅僅是冰山的一角。

很多癌癥的潛伏期,都在五年以上,甚至長達數十年;而且輻射導致的一些遺傳性疾病,很可能會在特定人群中代代相傳。

僅僅依靠現有的工程性措施,也許不足以徹底消除這種隱患。根據美國以及歐盟等國家的經驗,在設立防護欄、警示標志等被動性的措施之外,還必須由專門的監管機構,對于退役的鈾礦的空氣、地表以及地下水等進行主動的定期監測。

然而,這些都需要建立在信息公開,以及當地公眾充分了解的前提下。

在712礦所在地,《財經》記者遍訪衡東縣、衡陽市兩級環保局,均未能獲得確切的相關環境污染監控資料。衡陽市環保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712礦是軍工企業,一直以來地方都沒有對其進行監管,造成資料缺失。直到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頒布以后才進行了交接,由省環保局負責。

《財經》記者試圖通過湖南省衛生廳下屬的勞動衛生職業病防治所,獲得幾家鈾礦職工的相關職業病發病率等信息,被告知空缺。

湖南省環保局輻射監防站站長楊川頗為憂慮地告訴《財經》記者,現在鈾礦企業退身之后,許多村民開始重新占領企業的廠房和土地;但這些地方許多都是被嚴重輻射污染的,根本不適合生產和居住。而要從根本上加以治理,則需要許多部門的支持和配合。

比如國土、規劃等建房審批部門,要嚴格執行在污染區內不審批建房的規定。在污染區域內違規開辦的相關企業,工商部門也應采取相應的控制手段。

對于飽受癌癥困擾的當地農民以及退休職工而言,還有一個最大的問號,那就是誰應該來為這一切埋單?誰又能為不確定的未來埋單?

在美國,隨著1990年《輻射暴露補償法案》(RECA)的出臺,聯邦政府終于同意為曾經在鈾礦工作而受到健康傷害的工人支付巨額賬單。只要在鈾礦工作滿一年,并且患上的是肺癌以及其他相關性疾病,每個人就可以從美國政府獲得10萬美元的補償。此外,其他因為核試驗等受到輻射影響的居民,也可以獲得從5萬美元到7.5萬美元不等的補償。

但在中國,無論對于礦工還是周邊村民,這種制度上的設計仍然空缺。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農村;生態環境;環境污染

一、問題的提出

農村生態環境是農業生產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農業綜合生產力的重要基礎。一個良好的農村生態環境,能提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環境條件,為生物的生長、發育賦予優良條件,從而獲得具有產量高、質量好、純凈衛生、低耗的農畜產品。然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環境污染問題日趨突出。近年來,我縣以建設生態縣為載體,大力推進企業節能減排,工業污染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環境面貌明顯改善,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在城市環境日益改善的同時,農村環境污染問題卻越來越突出,農村面源污染比重呈上升趨勢,存在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得不到有效的無害化處理、畜禽養殖污染嚴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我縣新農村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二、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

(1)畜禽養殖污染。近年來,農村畜禽養殖得到較快發展,給農村環境帶來了沉重壓力。畜禽糞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畜禽糞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許多畜禽養殖場缺乏處理能力,只能將糞便隨意堆放。這些糞便進入水體或滲入淺層地下水后,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無法存活,從而產生嚴重的有機污染。而且有些養豬場未經規劃建在鄉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糞便經自然晾曬,臭氣熏天,蚊蠅滋生。(2)農藥、化肥污染。我國是世界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且以使用殺蟲劑為主,致使不少地區土壤、水體及水果、蔬菜中農藥的殘留量大大超過國家安全標準,對農村環境及人體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專家指出,過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驚人?;瘜W肥料施于土壤中,被農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極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滲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將導致水中的硝酸鹽、亞硝酸鹽過多,輕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統的癌癥。(3)生活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首先表現為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其次農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樣化的趨勢,除了常見的塑料制品外,有機磷成份也明顯增加。許多城區的垃圾向農村運送擴散,而大部分農村并沒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廣闊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場,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的質量,不僅損害農民健康,危及農民生存,最終將危及城市的環境安全和社會穩定。(4)生活廢水及養殖廢水污染。由于多年的生活習慣,農村的人畜糞便、各種生活污水往往是任意排放,夏季里臭氣熏天、污水橫流,蒼蠅蚊子大量滋生,這也是造成農村傳染病高發的主要原因。同時各類養殖產生的廢水也是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據統計,養殖一只豬產生的污水相當于7個人生活產生的廢水,而近幾年,農村許多規模大、集約化的畜禽養殖的不斷發展,養殖廢水的污染也日益突出。(5)農膜污染.目前農膜覆蓋技術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得到了廣泛應用,農膜覆蓋栽培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中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由于局部使用量大、部分使用方法不當等原因,其所產生的環境問題也日趨嚴重。農膜對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兩方面,一個方面是薄膜殘片在空中漂浮,使大氣中固體殘留物增加,致使農村的白色垃圾污染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農膜焚燒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不但污染大氣環境,而且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極大。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

(1)加快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調整是一個長期的任務,我們要繼續推進“農村五大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結構調整步伐,大力發展高產、優質和生態農業,建設一批特色突出的優質農產品專業區、產業帶和生產基地,培育開發、引進一批優質糧棉油和名特優瓜菜新品種,搞好示范推廣,增強品牌意識,加快品牌認證工作,注重品牌效益。(2)確立農村生態保護戰略。環境意識薄弱導致經濟建設上的短期行為,甚至犧牲資源換取經濟效益,已使環境同人口、資源、糧食一起成為當代世界的四大問題。越來越多的國家把保護資源和環境看作是農業發展的重要條件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因此我們應當加強環境意識的宣傳,提高全民的農業生態環境意識。同時各級組織應將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列入議事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資源的經濟合理利用和保護增殖結合起來,把發展生產和保護生態結合起來,做到經濟、生態、社會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保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3)加強農村環境管理。所謂強化農村生態環境管理就是要用法律、行政、經濟、教育和技術手段,協調人們的經濟活動與農村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首先要制定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耕地保護、物種資源保護和水土保持等法規,使保護環境有法可依,并認履行環保法規定。其次要建立農業保護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逐步建立各種類型的農業生態保護區。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綠色GDP是指從傳統GDP中扣除資源環境成本,加上環保收益后的GDP。主要探討了綠色GDP的核算內容,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環境保護成本、環境惡化成本及環保收益的基本核算方法。

關鍵詞:綠色GDP;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環境惡化成本;環保收益

一、綠色GDP的含義

綠色GDP是指從傳統GDP中扣除資源環境成本,加上環保收益后的GDP。資源環境成本包括:(1)自然資源耗減成本。該成本是指各種自然資源在經濟活動中被利用消耗的價值,可稱之為自然資源的折耗成本,它不同于資源的市場價格。目前中國自然資源的價格構成不完整,主要由開發成本、稅收和利潤構成,而完整的自然資源定價還應考慮其環境成本和資源耗減成本。由于自然資源的開采和使用必然會導致其儲量和原有社會財富積累的減少,其減少的價值即為自然資源耗減成本;(2)環境保護成本。該成本是在人類為減少和防止環境污染過程中發生的現實成本,它不同于虛擬治理成本,是在已發生的環境保護活動中實際發生的各種成本費用;(3)環境惡化成本。該成本是由環境質量下降和生態惡化引起的各種損失,包括環境污染損失和生態破壞損失。環境污染損失是指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對環境系統的干預超過環境系統的承載能力而造成的環境價值損失,表現為人類活動對周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所造成的各種損失,包括直接經濟損失和虛擬污染治理成本;生態破壞成本是指由于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和興建工程項目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種類減少等生態環境退化、生態破壞現象而造成的損失。

在考慮環境成本代價的同時,還應考慮保護環境產生的環境改善和生態效益,即綠色GDP的核算既有減法也應該有加法。環保收益是指人們采取措施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和治理污染而產生的直接和間接收益,如企業有效處理“三廢”取得的收益、開展循環生產和清潔生產增加的收入、治理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后農業、漁業增產的收入、城市環境改善后增加旅游收入、吸引更多外商投資并促進就業和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

二、綠色GDP的核算方法

核算綠色GDP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計算確定各項資源和環境成本及環保收益,在此基礎對傳統GDP進行修正和調整。用公式表示如下:

綠色GDP=傳統GDP-資源環境成本+環保收益 (1)

其中:資源環境成本=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環境保護成本+環境惡化成本 (2)

其中:環境惡化成本=環境污染損失+生態破壞損失 (3)

(一)自然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

1.可再生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稍偕Y源耗減成本分兩種情況處理:第一種情況是經濟活動中合理使用資源,未超出資源自我修復和繁殖的能力,此情況下無須計算耗減成本,因為資源總量和質量并不會受到影響,是可持續的使用;第二種情況是不合理使用資源,如濫伐林木、過度捕撈等,超出自然資源自我修復和繁殖的能力,但尚未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生態退化和破壞的嚴重后果。如濫伐林木的范圍較小、程度較輕、時間較短,可能引起的生態后果還沒有體現出來,這時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可采用重置成本法。在此可以將重置成本理解為將自然資源恢復到原有狀態、原有功能所需要的費用,重置成本包括初始恢復成本和后續管護費用兩部分。初始恢復成本是指補栽樹木、補種草地和補充魚苗等花費的材料費和人工費用等,后續管護費用是將這些自然資源管護到可使用狀態所需的必要費用。

2.非再生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非再生資源是不可復制的,具有一次消耗性質,隨著經濟活動對資源的開發使用,其儲量會越來越少,直至耗竭,因此非再生資源的耗減成本比可再生資源的耗減成本要大,且計量難度也相對較大。要對非再生資源的耗減成本進行計量,必須取得其耗減實物量和單位價值量指標數據,但目前我們只能獲得非再生資源的市場價格,而對資源本身真正的價值我們卻無從選擇,筆者認為,可以采用機會成本法或替代成本法進行核算。

為了保護非再生資源,不使其盡快耗竭,可采用替代資源或能源,并用這些替代資源或能源的生產成本作為非再生資源的耗減成本。例如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對石油需求的急劇增加,中國提出了“氫化石油”、“煤變油”、“生物質液化”等替代方案,為解決能源危機,國家大力發展地熱能、太陽能、風能和海洋能等新能源技術,這都為解決非再生資源的枯竭危機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機會成本法或替代成本法下,要想不消耗非再生資源,就必須使用替代資源,并用替代資源或能源的開發生產成本作為非再生資源耗減成本。

(二)環境保護成本的核算

按照投資主體不同,環境保護成本可分為國家政府投入、企業自籌資金投入、環保民間組織和個人投入。無論是從資金量、投資范圍和效果來看,三者直接都存在明顯的區別,應當分別核算。

1.國家政府環保成本的核算。2006年財政部正式把環境保護納入政府預算支出科目,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環保投融資體制。政府要求在“十一五”期間完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森林覆蓋率由18.2%提高到20%的三項約束性指標。要實現“十一五”期間環境保護的目標,各級政府進一步增加了環保投入?!笆晃濉逼陂g,中央財政正在以每年18%的增長速度投入到環境保護中,預計環??偼度雽⑦_到14000億元。為正確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反映經濟發展的環境投入和環境代價,必須將各級政府治理環境污染的實際投資總額納入GDP的核算范圍。

2.企業環保成本的核算。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環保成本主要包括以下五個部分:1)降低污染物排放的成本;2)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及處置成本;3)綠色采購成本;4)環境管理成本;5)環境保護的社會活動成本。按照會計核算原則的基本要求,對企業發生的環保成本應當分別采用資本化和費用化兩種核算方法。假如環境成本的發生達到了以下效果,應當將其資本化:1)提高企業擁有的其他資產的能力,或改進其安全狀況或提高其效率;2)減少或防止可能由今后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3)保護環境。例如企業因為環境原因購置的廠房和設備,能使企業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獲得經濟利益,就應該將其資本化,并在利益實現時通過折舊等方式計入當期損益。而許多環境成本并不會在未來帶來經濟利益,只能使發生的當期受益,如環保設備的日常運營費用、與當期經營活動有關的廢物清理成本等,對這些環境成本應進行費用化處理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由此可見,無論是資本化還是費用化的環保成本都納入了日常會計核算,并在GDP核算中得以反映,所以就企業投入和發生的環保成本而言,無須再對GDP作進一步調整和修正。

3.民間組織和個人環保成本的核算。隨著環境形勢的日益嚴峻,各界民間環保組織蓬勃興起、快速發展,已成為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并不斷推動中國和全球環境保護事業的發展與進步。根據中華環保聯合會《2008中國環保民間組織發展狀況報告》,截至2008年10月,全國共有環保民間組織3 539家,74.7%的環保民間組織有年度工作報告,其中,向主管單位提交報告的占47.6%,向組織內部工作人員提交報告的占45.5%,向社會公眾公開報告的占47.6%。

對于民間組織和個人環保成本的核算,可以采用問卷調查、統計估計和專家咨詢等方法。如上所述,74.7%的環保民間組織有年度工作報告,我們可以從年度報告中獲得環保支出情況,對于其他未提供報告的,可以采用統計估計等方法,例如將公布報告的組織的平均環保成本,作為計算其他未提供報告的組織的環保成本的依據。

(三)環境惡化成本的核算

1.環境污染損失的核算。人類生產活動和生活中排放的廢煙、廢氣、廢水、廢渣和噪音,如果超過環境系統的承載能力,將造成多種不利影響和損失,導致各種直接經濟損失,并需要當代人乃至后代為治理污染付出沉重代價。

(1)環境污染直接經濟損失的核算。環境污染直接經濟損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1)生產率變動法(changes in productivity approach)是利用生產率的變動來評價環境狀況變動的影響的方法。這種方法把環境質量看做一個生產要素。環境質量的變化會導致生產率和生產成本的變化,從而導致產品價格和產量的變化,而后兩者是可以觀察到的并可以測量的。例如,化工廠的污水排放對廠周圍的農業生產率有不利影響,將導致農作物減產,農業收入降低的損失。不排放污水情況下,由于科技進步農業產量會逐年提高,而在排污情況下,隨著污染累計效應的增加,產量會逐年下降,這種生產率的變化是可以測量的。農業生產減產的損失可以用農產品的減產量乘以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來計算。2)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資本法。環境污染和環境質量惡化對人類健康有著多方面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表現為因勞動者發病率與死亡率增加而給生產直接造成的損失(可采用市場價值法進行測算),而且還表現為因環境質量惡化而導致的醫療費開支的增加,以及因為人們過早得病或死亡而造成的收入損失等。

疾病成本法計算由疾病引起的醫療成本,例如門診費、住院費、藥費、看護費等醫療費用,相當于因環境質量變化而增加的病人人數與每個病人的平均治療費的乘積,具體計算時可按不同病癥分別計算,如塵肺病、放射性疾病、皮膚病、眼病等。

人力資本法計算由疾病引起的收入損失,包括過早死亡的損失、勞動能力降低和喪失的損失等幾種情況。根據邊際勞動生產力理論,人失去壽命或工作時間的價值等于這段時間中個人勞動的價值。一個人的勞動價值是考慮年齡、性別、教育程度等因素情況下,每個人的未來收入經貼現折算成的現值。根據國外研究者Mishan的研究,一個在正常情況下可以活動t年、由于污染而于T年過早死亡的人所損失的勞動力的價值可以描述為:

Lr= ■∑ YtPtT(1+r)-(t-T) (4)

式中:Yt為預期個人在t年內所得到的總收入扣除他所擁有的非人力資本收入;PtT為個人在第T年活到第t年的概率,r為預計到第t年的社會貼現率。

如果不是過早死亡,而是勞動能力喪失或部分喪失,則需要對公式(4)進行調整,主要是按照喪失勞動能力的程度對第t年的總收入Yt 進行適當的調整。

(2)環境污染虛擬治理成本的核算。虛擬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環境中的污染物按照現行的治理技術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虛擬治理成本是相對于實際治理成本而言的,實際治理成本即前面提到的由政府、企業或環保組織投入的環保成本。如果實際環保成本的發生未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那么剩余污染物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而要完全治理和清除污染,需要進一步發生治理成本,在未實際投入之前,稱之為虛擬治理成本,一旦各環保主體實際投資,就成為實際治理成本。虛擬治理成本可采用治理成本法計算獲得,公式如下:

虛擬治理成本=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的單位治理成本治理成本法主要難點是測算單位污染物治理成本,可用一段時期內的實際環??傊С龀詫嶋H處理量測算得出,例如用“三廢”的環保支出分別除以“三廢”處理量,得到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的單位處理成本,具體計算時可以考慮將五年作為計算周期(也可根據實際投資情況確定),因為每年治理污染的投資力度和效果不一定是均衡的,當年發生的投資效果可能在第二年及以后年度才得以體現,如為了凈化空氣而種植樹木。

2.生態破壞損失的核算。生態破壞的經濟損失可分直接經濟損失、間接經濟損失和生態資源恢復費用。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生態資源作為生產要素價值的損失。生態資源大多是生產所需的材料、原料或燃料,根據這些要素的市場價值,可以計算出生態破壞造成的生產要素的價值損失。間接經濟損失是指生態資源的非要素價值喪失所隱含的經濟損失,這一損失不能或暫時不能由市場決定。如森林資源的水土保持功能喪失導致的損失,生態資源的破壞給后代人利用資源所造成的損失等。生態資源恢復費用是指治理被破壞的生態系統的投入。生態資源遭破壞后所引發的一些間接經濟損失會年復一年地累加下去,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就必須對被破壞生態資源進行治理,由此發生的費用也是生態破壞造成的間接經濟損失的一部分。生態破壞損失的核算可采用以下方法:(1)收益還原法。該法主要適用于直接經濟損失的核算,是將喪失的自然資源可創造的收益按市場價格進行計算。如生態破壞造成森林、草地、耕地、濕地面積減少,從而降低其創造的收益,用減少的面積和數量乘以當期該項資源的單位平均收益,即可計算出損失的直接收益。(2)恢復費用法。將受到損害的生態環境質量恢復到受損害以前狀況所需要的費用就是恢復費用。如生態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恢復,需要種植草皮或樹木等方法來恢復?;謴瓦^程中發生的費用包括材料費、人工費補償費等?;謴唾M用一般采用重置成本進行計算,以準確反映現實價格水平下的恢復成本。這和我們前面提到的再生資源耗減成本的重置成本法原理相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生態破壞都能得以恢復,或者是符合成本效益原則。能恢復的采用恢復費用法,不能恢復的,采用影子工程法。(3)影子項目法(工程成本法)。影子項目法是恢復費用法的一種特殊形式。當某一項目的建設會使生態環境質量遭到破壞,而且在技術上無法恢復或恢復費用太高時,人工建造一個工程來代替原來的生態環境功能,用建造該工程的費用來估計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例如,某個旅游海灣被污染了,則另建造一個海灣公園代替它,以滿足人們的旅游要求;某片森林被破壞了,要達到與原來同樣的涵養水土的目的,就需要興建水土保持工程,工程的投資成本就可以作為生態破壞損失的一個最低標準。

(四)環保收益的核算

人們投入大量的人財物力積極參與環境污染治理和保護生態環境,必定會從中獲得相應的收益。盡管這些收益可能是間接的而非直接的,可能是未來的而非現在的,可能是隱含的而非顯性的。例如,企業利用“三廢”生產產品減免稅款的收益以及為履行環保責任取得低息或無息貸款而節約的利息支出都屬于的隱含收益。而城市環境質量改善后外商投資增加,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收益就屬于間接收益。

對于各種環保收益,無論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都可以按照傳統方法納入GDP核算,無須單獨計算調整。如處理廢棄物取得的收入、企業環境形象改善后增加的銷售收入都將直接增加企業利潤;土壤污染減少后農產品產量增加使農業收入增加;外商投資增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將增加。

參考文獻:

[1]王磊.中國綠色GDP的核算方法與應用[J].現代經濟探討,2007,(5).

[2]張惠茹.綠色GDP與環境污染成本核算[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07,(10).

[3]汪水兵,殷福才,等.安徽省綠色GDP核算體系的構建及其應用[J].科技咨詢導報,2007,(7).

[4]陳會曉.江蘇省綠色GDP核算體系研究及應用[J].價值工程,2007,(12).

環境問題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統籌城鄉發展是黨中央十六大以來提出的戰略決策,是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本文系統全面地闡述了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意義,陜西省統籌城鄉發展的狀況及應注意的事項。

關鍵詞:城鄉關系;統籌發展

統籌城鄉發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是中央及陜西省委省政府新時期解決三農問題的兩大舉措。

一、統籌城鄉發展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的重要施政方略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統籌城鄉發展的戰略決策。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做到“五個統籌”,即: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2006年,中央1號文件把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007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把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作為新形勢下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根本要求。2010年,中央1號文件把加大統籌城鄉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作為主題。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進一步強調,要統籌城鄉發展,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央之所以反復強調統籌城鄉發展,這是因為,中國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發展速度夠不夠快、總量夠不夠大的問題,而是發展夠不夠協調、質量夠不夠高的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三農”問題,是城鄉協調發展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城鄉關系的變化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從建國初到改革開放前。這一階段的政策特點是以農補工,限制農村人口流入城市,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沉淀在有限的土地上。這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有一定必然性,但同時也導致城鄉二元體制逐步形成并不斷強化。二是改革開放后到黨的十六大之前。主要標志是建立了農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放開了農產品市場,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農村富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大量轉移,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城鄉分割體制有所突破。三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確立了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方略,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針,強農惠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農村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城鄉差距開始逐步縮小。

可見,我國在城鄉關系上的政策調整,既有歷史的必然性,又有現實的緊迫性。我們必須從當前發展階段性特征出發,站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度,深刻認識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結合“十二五”時期陜西發展態勢,我覺得其意義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和把握:一是經濟綜合實力上臺階的迫切需要。消費需求作為社會再生產的最終實現形式,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根本動力和決定性力量。城鄉二元結構造成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消費斷層,這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內需不足的主要因素。我們只有下工夫縮小城鄉差距,特別是城鄉收入差距,使農民這個最大群體的消費潛力得以釋放,農村這個巨大的市場空間得以開拓,擴大內需的戰略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經濟長期平衡較快發展才有持久動力。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上臺階的迫切需要。如果城鄉經濟發展、基本公共服務等差距過大,把廣大農民排斥在現代化進程之外,不能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物質文化需要長期得不到滿足,全面小康的目標就難以實現,人民整體生活水平提高就是一句空話。同時,城鄉不協調如果長期存在,最終也會影響到整個社會和諧穩定。三是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的迫切需要。城鄉分割體制把農民大量滯留在農村,土地超負荷承載,化肥、農藥過度使用,造成農村面源污染問題普遍存在。同時,農村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后,使農村環境問題更加突出。此外,如果農民的生產生活出路安排不好,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成果也難以鞏固。這些問題,我們只有靠統籌城鄉發展才能根本解決。

總之,在統籌城鄉發展上,必須首先解決好認識問題,既要全面理解,又要深刻把握,切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的戰略決策上來,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上來。這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陜西省統籌城鄉發展在點面結合中扎實推進

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部署,始終把統籌城鄉發展、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為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的重大舉措,超前決策、點面結合、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取得了明顯成效。

從面上看,主要抓了四件事: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從2004年開始,中央連續下發了8個關于“三農”工作的1號文件,一直都貫穿著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省委省政府的《實施意見》,也都結合實際相應提出落實措施。特別是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后,省上進一步加大了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先后出臺了貫徹落實三中全會決定的《實施意見》、《加大力度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提出了一系列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舉措,并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確定了30個重點鎮進行集中扶持。目前,這些政策措施的效應已開始顯現。比如,在加快城鎮化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101萬符合條件的農民進城落戶。二是實施重點突破。省上在陸續確定一批市縣先行試點的同時,結合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實施,適時提出以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為目標,著力構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西咸新區,打造城鄉統籌發展的一體化建設示范區。這一區域發展基礎好,又是省上當前和未來一個時期的重點建設區域,如果真正按照城鄉統籌的理念來開發,這里完全有條件率先在全省實現城鄉一體化。三是完善基礎設施。堅持把新農村建設作為縮小城鄉差距的重要途徑,不斷加大投入,下大氣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這個“短板”。近五年已累計投入資金3260億元,解決125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電話,所有鄉鎮通油路、行政村通公路,20戶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電視。四是加快扶貧開發。過去五年,我省加大了扶貧開發力度,使32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為了從根本改變貧困人口的生存發展狀況,省上決定從2010年起,計劃用10年時間,對陜南秦巴山區、陜北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等集中連片貧困地區的279萬人實施搬遷。

從點上看,2009年以來,省上先后設立了神木、府谷、高陵、楊凌、鳳縣五個統籌城鄉省級示范區試點;2010年7月,省委省政府又把延安市作為率先突破板塊,出臺了支持延安率先實現城鄉統籌發展的政策措施。有些市也根據實際,確定了自己的試驗示范點。各試驗示范區點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上的部署,積極探索工業化推動城鎮化發展路徑,推進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土地流轉機制,加快農業適度規?;洜I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以統籌城鄉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大城市的輻射帶動優勢,推進生產要素向農村流動,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舍得投入,敢于創新,從市到所屬縣區,包括開發區,都成立了專門的統籌城鄉發展辦公室,加強協調指導,扎實穩步推進,走在了全省前列。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省統籌城鄉發展工作才剛剛起步,取得的成果與實現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目標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很大差距,積累的一些經驗也還是初步的。與全國相比,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還比較滯后,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偏低,制約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矛盾仍很突出。

一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還沒有根本改變?!笆晃濉蹦┪沂〗洕偭恳堰^萬億元,在全國排第17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排第19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雖然翻了一番,但在全國仍排在第27位。2010年,我省農民收入增速首次大幅超過城市居民,城鄉居民收入比由上年的4.11∶1下降到3.82∶1,但這種變化還不穩定,目前還不能說拐點已經出現。

二是城鄉社會事業差距依然很大。近幾年農村公共服務變化很大,但教育衛生資源特別是優質教育衛生資源城鄉配置不均衡的矛盾仍很突出,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水平差異較大。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我省還有558萬貧困人口,改善農村民生、發展農村社會事業的任務仍很艱巨。

三是長期形成的城市偏向嚴重制約城鄉一體化進程。一些地方領導對統籌城鄉發展認識還不到位,重工輕農、重城輕鄉、重市民輕農民的傾向還程度不同地存在;不少地方和部門在項目投資和公共資源分配上,仍是以工業為重、以城市為重,給農村投入很少;農民與市民相比權利仍不平等,還沒有公平分享工業化、

城鎮化和改革發展的成果。

這些矛盾和問題,有的是長期積累下來的,有的是發展過程中新出現的,而且常常交織在一起,解決起來難度大。必須綜合考慮,統籌解決。

三、當前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工作重點

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協調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促進公共資源在城鄉之間均衡配置、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自由流動,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推動城鄉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從根本上講,就是要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公平對待農民,使農民獲得平等的教育、就業、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等權益,提高農民的社會地位,讓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為此,必須建立健全包括財政、金融、投資、產業、就業、土地、戶籍等方面在內的配套完善的政策支撐體系,重點在推進城鄉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城鄉良性互動、協調共進的良好局面。

一要強力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大幅度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切實把“三農”作為投入重點,確保新增財政支出向“三農”傾斜,并建立財政“三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要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建立普惠性的農村金融體系,加快培育適應“三農”需要的各類新型金融組織。

二要加快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進一步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社會事業向農村延伸,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統籌推進城鄉教育、衛生、文化和社會保障等體制改革,使廣大農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跟市民一樣,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三要積極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從當前實際來看,加快推進城鎮化進程,重點是解決農民工的“半市民化”問題。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民在城鎮落戶,核心是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完善農民工市民化過程中土地權利保障機制,為他們留有退路、解除后顧之憂。

四要有序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保護好農民的土地權益。要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加快推進農地制度改革,特別是加快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的改革,穩步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市場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要嚴格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進行,土地增值收益主要用于農村和農民。農村宅基地和村莊整理所節約的土地,在首先補充耕地、保證耕地占補平衡的基礎上調劑為建設用地的,應該優先滿足新農村建設的需要,保證農民受益。同時,要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創新。高陵縣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他們在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確權登記頒證的基礎上,實行產權抵押貸款,破解了農民貸款抵押難的問題,有效地盤活了農村資源要素。這些好做法,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四、需要把握好的幾個環節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西部強省目標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大幅提升綜合實力、闊步邁向中等發達省份的重要時期。做好統籌城鄉發展這篇大文章,要求迫切、意義重大,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舉措,扎扎實實推進,努力實現新突破。

一要高度重視,用統籌城鄉發展統攬農村工作全局。統籌城鄉發展是一場大變革,是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也是一項重大的惠民工程。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事關全局的重大任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我們各級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的同志,一定要有全局意識、超前意識,主動為黨委政府做

好參謀和助手,切實發揮好自己的職能作用。

二要抓點示范,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推進。從這幾年的實踐看,抓點示范是我們推進統籌城鄉發展的有效方法,應當繼續堅持。從省級層面來講,要積極支持西安搞好城鄉統籌,重點抓好延安和神木、府谷、高陵、楊凌、風縣五個統籌城鄉試驗示范區,選準突破點,加大工作力度,力爭早出成果、多出經驗,切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從市縣來看,要立足各地的實際,有所側重,突出特色,積極開展試驗示范。全省農村改革項目布局的調整,要緊緊圍繞統籌城鄉發展這一主題,科學選題,合理布點,超前探索。

三要總結完善,及時在面上推廣試驗示范成果。農村工作綜合部門要注重總結試點經驗,完善試驗成果,善于運用點上的經驗指導面上的工作,提高整體工作水平。省試驗辦要加強與市縣的協調、聯系和溝通,及時發現成熟的、有創造性的好經驗好做法,對具備推廣條件的項目和經驗,認真總結提煉,積極加以推廣。還要加強與兄弟省市的聯系,走出去學習取經、拓展視野,完善思路、提升水平,把工作做得更好。

上一篇:計算機仿真技術論文范文下一篇:外貿實習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