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

2023-12-06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1篇

1加強政策扶持

WTO規則在世界貿易組織“綠箱政策”規定的范圍內,建立對大豆生產的補貼支持政策。齊齊哈爾省應該取得國家支持,在 WTO規則允許的范圍內,盡快制訂大豆生產保護價和價格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比較收益,穩定國內大豆生產,提高政府對市場的調控能力。通過改革糧食風險資金使用辦法建立大豆收入補貼基金。同時,建立大豆風險防范基金,主要用于大豆因災減產補貼,擴大補貼范圍,減少齊齊哈爾省大豆生產者的后顧之憂。當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下跌幅度較大時,大豆風險防范基金也可用于補償企業因兌現訂單而受到的損失。

2重視齊齊哈爾大豆產業戰略地位,扶持大豆產業快速發展

大豆是一種戰略性農作物。幾千年以來,大豆一直是維持中華民族繁衍昌盛的主要糧食和改善膳食結構、增加營養的植物蛋白來源。齊齊哈爾是中國的大豆主產區,規模和產量占全國之首,肩負著中國大豆產業安全的重任。齊齊哈爾大豆產業的發展推動了全省幾百萬農民就業,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農村社會和諧和農業的發展,更有利于齊齊哈爾主產區充分發揮地區比較優勢和全面的戰略性農業結構調整。發展訂單農業,實施生物工程發展戰略,大面積應用生物復合菌肥,生物農藥,實現無公害生產,發展綠色食品大豆。要建立和運用市場信息網絡,準確把握國內外大豆生產、加工、銷售動態。

3加強對龍頭產業的扶持

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大豆在齊齊哈爾省的重要戰略地位。大豆是齊齊哈爾省主要的農作物之一,是我國大豆的主產區,其產量和出口量在我國居首位。大豆是該省幾百萬農民生存的根本,是人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大豆產業的發展也是緩解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該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大豆也是我國幾千年來重要的糧食之一,是我國植物油主要的來源之一,在我國糧食作物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我們要加大對大豆產業的扶持力度。

以齊齊哈爾省九三油脂集團公司、哈高科大豆食品公司、大慶日月星、 建三江油脂集團等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大豆深加工龍頭企業,建立大豆油脂、食品加工、產品開發生產基地,形成新的東北大豆產業化格局。一方面,國家應出臺政策加大對國有龍頭大豆壓榨企業的扶持力度,對龍頭企業收購龍江大豆所需資金給予信貸支持,加大對大豆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的支持。要繼續對大豆深加工項目給予國債貼息方面的優惠政策支持,其必須進口的設備及技術,按照《國務院關于調整進口設備稅收政策的通知》中關于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有關優惠政策執行;另一方面,龍頭企業要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堅持市場導向,加強行業整頓,對已面臨倒閉的小型加工企業進行產業整合,形成具有規模的大型加工企業,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對存活下來的企業要積極進行改革,鼓勵組織創新,通過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加速企業的改組、改造,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增強企業的產區大豆消化能力。

4利用和管理大豆期貨市場,規避市場風險

從世界大豆期貨市場近幾十年的發展演變過程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示。這些啟示對于正確認識我國大豆期貨市場的地位、作用及今后的發展方向,在大豆產業發展中充分利用期貨市場等方面都將提供有益的幫助。首先我們要正確認識大豆期貨市場在大豆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一是大豆期貨市場有效的解決了大豆訂單農業的風險出口問題;二是大豆期貨市場為大豆生產、流通和加工企業提供給了有效的風險規避工具;三是為國家糧食產業的宏觀調控發揮了作用等等。然后根據我國大豆產業的實際情況,采取一系列措施來發展我國大豆的期貨市場。期貨市場的建立需要大豆產業鏈的生產、加工、貿易等各個環節的相互配合協調才能建立。

對外開放要限制跨國糧商進入我國期貨市場。大豆期貨是金融業的衍生品種,如果對外資進入中國期貨市場不加限制,勢必導致期貨市場的過度投機,喪失期貨市場的作用。特別當外資大鱷進入大豆期貨市場時,他們可以翻手為云,履手為雨,中國企業和農民無法進入這樣一個市場。近兩年來,一些外資通過中國企業或以分散的小戶進入大豆期貨市場,雖然尚未出現大戶壟斷和操縱現象,但大豆期貨市場讓交易者望而生畏已經成事實。2010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各月份成交量明顯減少,避險功能明顯減弱,這與跨國公司的滲透有一定關系。因而必須限制外資進入中國期貨市場。目前國際大豆的定價中心在CBOT,國內大豆期貨價格以及齊齊哈爾大豆現貨價格與其聯動。為發揮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貨市場的功能,讓齊齊哈爾農民乃至全國農民更好地利用期貨市場發現價格,規避市場風險,大豆協會可在期貨市場建立一個“農產品調控基金”。當價格跌破警戒線時,基金作買入,把價格抬上去,當價格沖破控制線時,基金作賣出,打壓價格。當大豆協會動用調節基金調控期貨市場價格時,它會帶動社會游資進入期貨市場,“調節基金”的作用被放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辦法要比國儲庫買入或賣出調節大豆市場更為靈活,更為市場化。而且,這種辦法可以引導齊齊哈爾農民進入期貨市場,減少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給齊齊哈爾省農民帶來的損失,提高齊齊哈爾省大豆的競爭力。

此外,還要增強宏觀調控,出臺大豆保護政策。

大豆產業大豆壓榨加工業是弱勢產業,加工利潤主要來自規模生產。國家扶持大豆壓榨工業一是為了解決居民食用油以及養殖業對豆粕的需求,二是為了解決農民增產增收和賣糧難的問題,而目前跨國公司投資大豆加工業很少加工中國齊齊哈爾省大豆,而是利用國家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扶持政策牟取暴利。外資進入中國農產品加工業是以銷售進口農產品為前提的,無限制地讓外資進入農產品初加工業就等于放棄中國農產品市場,這樣將會加劇農民賣糧難問題。因此,政府應該對跨國公司并購和控制中國大豆產業加以限制。

5結論

我們要充分利用 WTO 框架下的“綠箱”政策,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人,加速研究開發高產優質的大豆品種,加大政府補貼和扶植力度,由補貼流通環節轉向補貼種植環節,同時對綠色大豆種植、生產、出口等各環節均進行農業補貼。調動豆農積極性,保證大豆種植面積,緩解國內市場的供需矛盾,推動中國大豆生產健康、快速發展。同時我們可以建立農業保險金制度,主要用來防范因自然災害和大豆價格波動帶來的損失,減少農民的損失??偟脑瓌t,就是盡可能地給農民有效的財政補貼,從而增加大豆的國際競爭力。

(1)從大豆的生產方面來看,齊齊哈爾大豆的種植面積雖然總體上在擴大,可是由于單產不穩定的原因,使得大豆的總產量并沒有大幅度的上升。造成這種狀況是由于自然條件、大豆的生產技術及與大豆生產相關的配套設施不到位等多種原因造成的。針對此種狀況,我們應該增加大豆的科研投入、加大大豆配套設施的建設、研究大豆新品種等多種政策,為提高齊齊哈爾省的大豆生產作貢獻。齊齊哈爾大豆唯一的競爭力在于大豆是綠色的、非轉基因的。因此我們要加強對轉基因大豆的宣傳,形成綠色大豆的品牌效應,增大其種植面積,加大該方面的研究,進而加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2)從大豆的貿易狀況來看,齊齊哈爾大豆目前處于貿易逆差的不利地位。由于齊齊哈爾大豆承擔的社會負擔太重、大豆的種植面積較小造成的規模不經濟,再加上政府對大豆的補貼力度不夠,造成了齊齊哈爾大豆的成本較高,造成了其生產價格要高于進口大豆,從而導致了大豆的貿易逆差。我們可以加大對大豆的補貼,擴大其單位種植規模,從而來降低其生產成本,從而改變這種不利地位。齊齊哈爾大豆的貿易主體是大豆私營經銷商。由于大豆私營經銷商是自發形成的,還沒有形成行業規范,所以可能給大豆的市場秩序造成一定的影響。再加上流通的交易方式、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的落后,對大豆的流通造成了一定影響。我們可以制定相關的政策來規范大豆私營經銷商來規范行業秩序,加大對豆農的教育來改善流通交易方式來規避市場風險。

(3)從大豆的加工方面來看,齊齊哈爾大豆的加工處于初級階段,只能加工進行簡單的加工。由于壓榨企業的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落后等多種原因造成了這些企業在國際競爭市場上處于不利的境況。我們可以加大對大型壓榨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企業的兼并重組,擴大生產規模,從而提高其國際競爭力。

本課題的不足之處:(1)由于采取的數據主要是從統計年鑒和各種數據庫而來,其準確性可能存在一定的問題,今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該深入基層獲得第一手數據來保證研究的正確性。本文所用的數據并不是從一種來源獲得,因此口徑不盡相同,雖然對測定結果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到結果的精確性。(2)本文只針對大豆產業本身的生產、加工、流通、貿易狀況進行研究,而沒有深入到與之相關的行業進行研究,從而也就不能得知這些行業對大豆產業有產生什么樣的影響,這也是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課題的研究深度會受筆者研究水平的限制。如在消費需求研究中,由于資料獲得的困難性,對城鄉大豆消費的狀況研究深度不夠,這應該在今后的研究中彌補。

參考文獻:

[1] 劉源源.外資布局中國:以“豆”為鑒[J]. 中國報道. 2009(05)

[2] 張光輝,崔瑞娟.我國大豆產業安全狀況分析及對策[J]. 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02)

作者簡介:李偉,東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文章通過分析CAFTA落地后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的現狀,提出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所面臨的國際新形勢、新競爭,以及國內的新形勢、新問題;通過對影響廣西與東盟內外的因素進行分析,為今后廣西與東盟貿易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廣西;東盟;貿易發展;內外因素

中國自古以來就與東盟國家山水相連,有著長期密切的經濟、政治與文化往來。2002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后,雙邊的貿易發展步入了“黃金十年”。廣西毗鄰東盟各國,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因此廣西與東盟的貿易發展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1 CAFTA升級版后廣西與東盟貿易現狀簡析

隨著CAFTA升級版的落地,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不斷加速,升級版后,將在海關程序和貿易便利化、關稅、服務貿易、經濟技術合作及跨境電子商務等方面進行更深入的開放與合作,廣西與東盟各國的貿易快速增長,步入了“鉆石十年”。2006年,廣西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僅有18.3億美元,占同期廣西貿易進出口總額的27.3%,到2016年達到了290.1億美元,占同期廣西貿易進出口總額的57.9%,繼續保持廣西外貿第一大合作伙伴的地位。

2 影響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的外部因素

2.1 國際政治形勢

只有國家和地區穩定發展,經濟才能健康平穩發展,但目前的國際政治形勢嚴峻復雜,新舊秩序更新換代,呈現紛繁復雜之勢。大西洋西岸的歐洲,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主義泛濫,大西洋東岸的美利堅合眾國,新總統川普的“通俄門”事件讓美俄關系陰云不定;石油地區中東亂局3.0時代會如何演變,多次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試射導彈的朝鮮會給世界安全與和平帶來怎么的威脅,加上全球變暖、極端氣候和恐怖主義等危機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世界政治局勢的亂象圖,為世界經濟的繼續向前邁進增加許多變數。

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能否健康穩定發展,亞太地區的穩定是關鍵。中國和東盟國家是亞太地區穩定的基石,中國和東盟國家地區安全與穩定了,亞太地區經濟才能穩步向前。目前,影響亞太地區穩定的因素集中在朝鮮半島局勢、中日關系走勢、美國及其盟友間隙等方面。

2.2 國際經濟形勢

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沉寂多年的全球經濟在2017年迎來了“換擋提速”,在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組織將全球經濟增速從2017年的2.7%調升至2.9%。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的“壓艙石”和“主引擎”,在2017年提供了1/3的增長貢獻。在這種全球經濟向好的大環境下,2017年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總額達到了1 893.9億元,創歷史新高。只是美國自川普執政,奉行“美國優先”的立場,自由化和全球化進程遭遇強勁逆風,也為貿易發展增加了變數。新興經濟體如東盟國家同時也面臨兩大挑戰,一是反全球化浪潮、貿易保護主義讓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環境更加嚴峻;二是新興市場國家自身也可能面臨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蔓延的風險,一旦新興經濟因此而受到打擊,會給廣西與東盟國家的貿易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3 TPP組織的競爭

所謂TPP,全稱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即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由新西蘭、智利、新加坡和文萊四國發起,截至2016年,一共有12個成員,主要分布在北美和東南亞地區,經濟比重約占全球經濟的40%。

與CAFTA升級版所帶來的貿易規則全面升級相比,TPP協定仍然在三大方面占據優勢:一是全覆蓋,該協定涵蓋了關稅(相互取消涉萬種商品關稅)、投資、競爭政策、技術貿易壁壘、食品安全、知識產權、政府采購及綠色增長和勞工保護等領域;二是寬領域,該協議條款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定,除了傳統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原產地規則FTA條款以外,還包括了知識產權、勞工、環境、臨時入境、國有企業、政府采購、金融甚至反腐敗等CAFTA所沒有涉及的條款;三是高標準,在環保、勞工、原產地、政府采購等方面制定了很多高標準的條款,這些標準都顯著超過了CAFTA升級版的水平。

TPP組織的成員國里,有東盟國家中經濟實力最強的新加坡,還有與廣西貿易聯系最緊密,同時也是處在經濟高速增長期的越南。在全球經濟的“蛋糕”不斷做大的時候,中國—東盟自貿區與跨太平洋伙伴關系組織的競爭也許不明顯,當經濟出現停滯的時候,區域經濟組織間的競爭就會加劇,這對廣西與東盟的貿易是一個潛在的競爭威脅。

2.4 東盟國家的競爭

根據數據統計,到2016年,中國已連續8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連續6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雙邊的貿易額,從1991年的近80億美元增加至2016年的4 522億美元,增長56倍,并有望在2020年突破1萬億美元。但是,從雙邊的貿易結合度指數和貿易競爭指數結合進出口商品的結構分析判斷,中國與東盟各國在出口商品結構和外商投資的產業結構方面存在較強的競爭性,在全國而言,產業結構和布局相對落后的廣西,更是在一些傳統的資源型行業和勞動密集型產業存在較大的競爭,借助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優勢,越南經濟近幾年來異軍突起,諸如“富士康”這樣的密集型產業大佬也都紛紛在越南設廠,產業結構的趨同還有出口競爭,也成為影響廣西發展與東盟深化貿易發展的一大因素。

3 影響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的內部因素

3.1 國內的經濟政策影響

2017年國內GDP實現了82.71萬億元,增長率為6.9%,且目前已經從高速增長的階段進入高質量增長的階段,2017年新動能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了30%以上。在這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的經濟改革大環境中,廣西也在努力地推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及質量提升,2017年實現GDP同比增長了7.3%,其中第三產業也成為增長的第一動力。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中,大中型企業也紛紛布局廣西,希望以廣西為通道,布局東盟市場,這些企業不僅為廣西帶來了充足的資本,同時也帶來了高端的人才、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及技術。因此,廣西迎來了與東盟國家發展貿易最好的時期,如果能充分利用好時機,找準政策的方向和著力點,在全球經濟復蘇的窗口期內完成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將會在今后對東盟國家的貿易中取得較大的競爭優勢。

因此,國內的經濟政策將對廣西對外貿易的跨越式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3.2 地緣優勢

廣西地處中國大陸的東、中、西3個地帶的交匯點,是華南經濟圈、西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沿海、沿江、沿邊,背靠國內廣闊腹地,又面向東南亞市場,是我國唯一與東盟既有陸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區,同時也是溝通我國與東盟各國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

隨著國家推進“一帶一路”的建設,廣西與東盟陸海相連的優勢愈加凸顯,已經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與東盟銜接的重要門戶。如今的廣西,在政策溝通方面充分利用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泛北部灣論壇等平臺積極參與大湄公河區域合作,在道路聯通方面則依托與東盟海陸相連的便利條件建設中國—東盟海上通道、中國—中南半島陸路通道等國際大通道,在貨物貿易方面則加快推進東興、憑祥國家重點開放試驗區和跨境經濟園區。

廣西作為與東盟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的橋頭堡,獲得了國家大量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這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

3.3 產業結構升級

2016年,廣西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15.3∶45.1∶39.6,與2015年相比,第一產業持平,第二產業下降了0.7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提高0.7個百分點。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在新科技浪潮的推動下,不斷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重組,昔日的夕陽產業不斷轉移到了相比中國更具勞動力價格優勢的東盟國家,外部資本的大量涌入和出口貿易的不斷增加,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成為拉動東盟經濟體步入良性軌道的最大動力,目前上述3國的經濟體量已經占到了東盟國家的65%,東盟也在2017年成立50周年之際一躍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東盟國家的產業也在加速升級和重組。

面對東盟的步步緊逼,廣西也是以針對東盟為突破口,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積極參與東盟的產業分工、產業服務和海洋經濟合作開發、跨境園區經濟合作,將原來的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轉變,不斷增大高效率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比重,力爭在新的國際分工中再造優勢。

能否牢牢抓住廣西與東盟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契合點,進行產業結構升級和調整,將是影響廣西能否長期保持對東盟貿易的相對優勢的關鍵因素。

4 結論和建議

4.1 結論

廣西發展與東盟貿易,會受到國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國際上,受到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影響,進而會影響地區的經濟和貿易的開展;在國內,則受到國家和地區政策、經濟基礎及地緣優勢的影響,比如國家的“一帶一路”建設為廣西帶來巨額資本、先進技術等?;ヂ摼W上曾經流行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綜合把握各種可能對貿易產生影響的內外因素,揚長避短,借勢借力,廣西就很有可能成為風口上的“豬”,在對外貿易中獲得跨越式的發展和提升。

4.2 建議

CAFTA升級版落地后,中國—東盟自貿區進入了“鉆石十年”,各項更加便利的貿易措施規則,將成為推動廣西與東盟貿易發展的一大助力。但是,要想在貿易發展上獲得更大的動能,外部因素僅僅能起到影響作用,“打鐵還需自身硬”,內部因素才會起到關鍵作用。

廣西宜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工作:?譹?訛利用好自身的優勢,利用好國家將北部灣經濟區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優勢,利用好廣西作為國家與東盟“雙向通道”的獨特區位優勢,利用好廣西在礦產資源和農林產業等資源豐富的優勢;?譺?訛加快產業的重組和升級,工業方面主打現代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等產業,淘汰落后產能,優化工業產業布局,培育臨港產業集群等,服務業方面則提質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合作、重點建設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推動集聚區融合互動發展;?譻?訛加快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亞投行和中國—東盟投資合作基金等融資渠道,除將資金和項目重點投放到航空、鐵路、水運、公路等傳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之外,同時投放到能源、通信、互聯網等現代領域,推動海陸空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

參 考 文 獻

[1]張俊恒.中國—東盟經貿關系研究[M].江西:江西人

民出版社,2009.

[2]郭宏宇,竺彩華.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際經濟合作,2014(8):26-31.

[3]陳家福.經濟轉型:中國—東盟相互投資與產業合作[J].東南亞縱橫,2013(10):23-25.

[4]陳連.TPP對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的潛在影響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4.

[5]李好,肖堅.“一帶一路”視線下東盟經貿市場發展形勢探究[J].東南亞縱橫,2016(3).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中日雙邊服務貿易關系日益密切且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結合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現狀,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分析其專業化程度,并實證檢驗專業化程度的影響因素,結果顯示:中國通過服務貿易,對日本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逐漸加深,而日本卻呈現相反現象;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的總體專業化程度較深,且呈現出逐步加深趨勢;中日雙邊服務貿易開放度和服務業市場規模差異度,會對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產生顯著的正向效應,而服務貿易差異度則表現為顯著的負向效應。

關鍵詞: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產業內貿易

進入21世紀以來,作為服務貿易大國的中日兩國服務貿易呈現出高速發展態勢,根據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公布的數據,2000年-2008年,中日兩國服務出口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了22.0%和10.5%,且WTO公布的《International Trade Statistics 2009》顯示,2008年中日兩國服務出口分別位于第5和第6位,服務進口位于第5和第4位。同時,日本作為中國第4大服務貿易伙伴和進口來源地以及第3大服務逆差來源國,2000年-2008年,其對中國服務出口和進口分別以年均22.3%和10.8%的速度快速增長??梢钥闯?,中日兩國服務貿易關系十分密切,再加上在地理、文化等方面的有利因素,使得兩國雙邊服務貿易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深入分析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及其影響因素,對兩國雙邊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和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與日本服務貿易逆差局面的扭轉,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然而,目前國內外關于服務貿易專業化的相關研究文獻較少,Bobirca和Miclaus[1-2]在對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服務貿易競爭力進行研究時,采用貿易重疊指數(TO)分析了兩國與歐盟25國的服務貿易專業化結構。Grigorovic[2]運用Krugman專業化指數、Grubel-Lloyd指數及顯性比較優勢指數(RCA)對羅馬尼亞與歐盟25國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進行了分析。國內的相關研究則主要集中在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方面,比如崔日明和陳付愉[3],王濤和姜偉[4]及陳雙喜和王磊,都有論述[5]。而在服務貿易專業化方面,國內學者尚未涉足。鑒于此,本文采取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公布的相關數據,同時,考慮到多數服務企業在非完全競爭市場環境下運營而決定的,服務部門產業內貿易處于較高水平[6]的現實,本文在分析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現狀的基礎上,進一步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對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及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一、測度方法及數據說明

(一)雙邊服務貿易現狀

1.服務市場融入程度。Marwah和Klein[7]提出了衡量一國在全球貿易中參與程度的貿易熵指數(trade entropy index,TEI),若一國擁有較高的貿易熵指數,則意味著該國貿易集中度較低,即世界貿易參與度較高;反之,則參與度較低。之后,貿易熵指數逐漸被應用于衡量一國通過貿易融入另一國市場的程度,如Simsek等的研究[8]。融入程度是深入分析兩國產業內或產業間貿易的基礎[9]。因此,本文將貿易熵指數進一步應用于雙邊服務貿易,對中日兩國通過雙邊服務貿易融入另一方服務市場的程度進行分析,其計算公式為:

TEIA•Bx=∑iailn(1/ai),且ai=xA•Bi/∑xA•Bi (1)

TEIA•Bm=∑ibiln(1/bi),且bi=mA•Bi/∑mA•Bi (2)

式中:TEIA•Bx和TEIA•Bm分別為A國對B國服務出口與進口的熵指數;xA•Bii和mA•Bi分別為A國服務行業i對B國的服務出口和進口。TEIA•Bx和TEIA•Bm值越大,表明A(B)國通過雙邊服務貿易對B(A)國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越深。

2.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Grubel-Lloyd指數是分析產業內貿易水平的一個常用指數,但該指數是對產業內貿易水平的靜態分析。Brülhart[10]提出了用于動態分析產業內貿易水平的Brülhart-B指數,該指數采取進出口增加額的方式來體現產業內貿易水平的動態變化。本文采取Brülhart-B指數來分析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各行業的產業內貿易水平,其計算公式為:

BA•Bi=|ΔxA•Bi-ΔmA•Bi|/|ΔxA•Bi|+|ΔmA•Bi|(3)

式中:BA•Bi為AB兩國服務行業i的產業內貿易水平,且B∈[0,1];△xA•Bi和△mA•Bi分別為A國服務行業i對B國的出口與進口變動量。當BA•Bi=0時,兩國服務行業i的雙邊貿易完全是產業內貿易;當BA•Bi=1時,兩國服務行業i的貿易完全是產業間貿易;0

(二)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

Finger和Rosa[11]提出了用于分析兩國貿易專業化程度的貿易重疊指數(trade overlap index,TOI),該指數是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來衡量兩國的貿易專業化程度[1-3]。本文將運用貿易重疊指數來分析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的專業化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TOA•Bi=2min(xA•Bi,mA•Bi)/(xA•Bi+mA•Bi(4)

式中:TOA•Bi為AB兩國服務行業i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且TOA•Bi∈[0,1];xA•Bi和mA•Bi分別為A國服務行業i對B國的出口與進口。TOA•Bi指數越接近1時,AB兩國服務行業i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越高;反之,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越低。

(三)數據說明

本文分析所需相關數據的來源如下: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總體和各服務行業數據以及中日服務進出口總額數據均來自于UN Service Trade Database;人民幣兌日元匯率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2009》;中日服務業GDP數據、人均服務業GDP數據及人均國民總收入數據均來源于WB Database。其中,兩國人均服務業GDP數據采用各年服務業GDP除以當年人口得出;人口數據是按照WB Database公布的兩國各年GDP除以人均GDP得出。

二、雙邊服務貿易現狀及專業化程度

(一)雙邊服務貿易現狀

1.服務市場融入程度。采取貿易熵指數衡量的服務市場融入程度能夠較好地反映中日雙方對對方服務市場的滲透程度,是推進雙邊貿易快速發展的核心基礎。本文采取日本對中國各服務行業的進出口數據,得到日本對華服務出口和進口的熵指數,見表1。

可以看出,日本對華服務出口和進口熵指數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趨勢,其中,日本對華服務出口熵指數在2000年-2008年總體上呈現下降趨勢,說明日本通過服務出口對中國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逐漸減??;而日本對華服務進口熵指數在2001年達到最大值1.50后,在2002年- 2004年間呈現下降趨勢,但自2004年觸底以來,直至2008年一直呈現上升趨勢。說明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服務出口對日本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呈現逐漸加深趨勢,為中國進一步擴大對日服務出口提供了較強的市場推動力。

2.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已有的研究發現,產業內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因此,本文將進一步分析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水平。表2給出了反映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水平的Brülhart-B指數。

可以看出,2000年-2008年間,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總體Brülhart-B指數為0.27,說明在長期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總體水平較高,雙邊服務貿易發展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同時,從短期來看,除2000年-2001年Brülhart-B指數較大外,其他各年均較小,尤其是2004年-2005年,Brülhart-B指數只有0.09,說明短期內的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發展也以產業內貿易形式為主。

從服務業各行業來看,在長期上,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及個人、文化及娛樂服務四個服務行業的貿易發展主要以產業內貿易形式為主,而其他服務行業的貿易發展主要以產業間貿易形式進行。但是,在短期內,除版權及許可費和政府服務的雙邊貿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產業間貿易特征外,其他服務行業的Brülhart-B指數波動較大,雙邊貿易發展形式表現的并不明顯。

從服務業各行業來看,在長期上,運輸、旅游、其他商業服務及個人、文化及娛樂服務四個服務行業的貿易發展主要以產業內貿易形式為主,而其他服務行業的貿易發展主要以產業間貿易形式進行。但是,在短期內,除版權及許可費和政府服務的雙邊貿易呈現出較為明顯的產業間貿易特征外,其他服務行業的Brülhart-B指數波動較大,雙邊貿易發展形式表現的并不明顯。

(二)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

確定了產業內貿易是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的主要形式,本文進一步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對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總體及各行業的貿易專業化程度進行分析,具體測算結果見表3。

可以看出,總體服務業的TO指數在2002年出現微弱的下降現象,由2001年的0.61下降到2002年的0.59;之后2年則表現出強勁的上升趨勢,TO指數分別為0.62和0.68;且在2005年出現小幅下降之后,在2006年達到最高點,TO指數達到0.82;但2007和2008年又呈現出下降趨勢,TO指數均為0.7??傊?,進入21世紀以來,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總體專業化程度較深且呈現出逐步加深趨勢。

具體到各服務行業,2000年-2008年,運輸及建筑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較深;旅游及通信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呈現快速深化趨勢,且在2008年旅游服務已完全實現產業內貿易專業化,通信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也已達到0.95;保險、金融、其他商務服務及個人、文化及娛樂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在2000年-2004年呈現出逐漸深化趨勢,但在2004年達到最高點之后,直至2008年,均呈現出下降趨勢;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版權及許可費及政府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一直較低,說明這三類服務行業的雙邊貿易主要表現為產業間貿易專業化。

三、專業化程度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變量選取及設定

在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影響因素分析方面,本文分別從國家層面和產業層面選取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的影響變量。國家層面選取兩國需求結構差異度、匯率及雙邊服務貿易開放度三個變量作為其主要影響因素;同時,選取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服務市場規模差異度、雙邊服務貿易差異度三個變量作為產業層面的主要影響因素。各影響因素的具體設定見表4。

首先,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總體專業化程度是在各服務行業專業化程度的基礎上,采用加權方式得出。其次,關于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服務市場規模差異度和需求結構差異度的計算,均是在采取Balassa[12]提出的用于衡量兩國經濟發展相對不平衡指數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不同的權重計算而得,其中,采取一國人均服務業GDP占兩國總人均服務業GDP比重作為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的權重[13-19];

采取服務業GDP替代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權重中的人均服務業GDP,此時Balassa相對不平衡指數可用來衡量服務市場規模差異度[13-19];采取一國人均收入占兩國總人均收入的比重作為Balassa相對不平衡指數的權重時,該指數又可以用來衡量兩國需求結構差異度[14]。再次,雙邊服務貿易差異度是將Fontagne等[15]提出的衡量產業內貿易產品差異指數應用于雙邊服務貿易而得出,該指數能夠同時考慮到貿易產品或服務的橫向和縱向差異。最后,雙邊服務貿易開放度是在兩國各自服務貿易開放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權重而得,權重是兩國在雙邊服務貿易中的出口占雙邊服務貿易總額的比重 。

(二)計量模型構建

關于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的影響因素,本文已分別從國家層面和產業層面進行了選取和設定,在此進一步構建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影響因素的實證檢驗模型,在構建模型過程中,由于多數變量數值小于1,故模型設定無法通過變量取對數形式來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只能在回歸過程中采取加權等方式進行消除,所構建的模型為:

(三)回歸結果分析

本文實證檢驗運用計量軟件Eviews6.0進行分析,同時在回歸過程中采取White heteroskedasticity-consistent standard errors & covariance來降低異方差對模型估計結果的影響,估計結果見表5。根據回歸結果,模型修正決定系數達到0.930,說明模型能夠較真實地反映現實狀況。此外,除變量QI、EX和DI對TO的影響不顯著外,其他變量的P值均小于0.05,即都通過了5%顯著性水平檢驗。

具體來看,中日兩國需求結構差異度、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及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對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分別呈現正向、負向及負向影響效益,但影響效應不顯著。這是由于一方面,中日兩國在歷史、文化及空間方面的因素而導致兩國需求格局極為相近,需求結構差異度的增加能夠引起產品差異度的提高,從而促進產業內貿易的發生;另一方面,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能夠影響兩國的資本-勞動比率差異度,差異度越大,產業內貿易水平越低。而在匯率影響因素方面,匯率變動對產業內貿易的影響復雜多變,故本幣匯率的升值并不一定會提升產業內貿易水平[16]。

在影響顯著的變量中,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差異度會對兩國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產生顯著的負向效應,即隨著服務貿易失衡規模的上升,其產業內貿易水平會逐漸降低。中日雙邊服務貿易開放度和服務業市場規模差異度會對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一方面,服務業的貿易壁壘越高,則其產業內貿易水平越低;另一方面,由于多數產品的差異性是在規模報酬遞增的條件下實現的,市場規模差異度的增加能夠提升兩國產品的差異度,進而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

四、結論及啟示

本文基于產業內貿易視角對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專業化程度的相關研究,得出結論如下:其一,雙邊服務貿易現狀。首先,在服務市場融入程度方面,日本通過服務出口對中國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逐漸減小,而中國對日本服務市場的融入程度卻呈現逐漸加深趨勢。其次,不論從短期內還是長期上來看,中日雙邊服務貿易發展都以產業內貿易為主。其二,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傮w上來看,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較深,且呈現出逐漸加深趨勢;具體到各服務行業,運輸及建筑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較深,旅游及通信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呈現出快速加深趨勢,而保險、金融、其他商務服務及個人、文化及娛樂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在近年來出現下降趨勢。此外,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版權及許可費以及政府服務的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較低。其三,專業化程度的影響因素。中日兩國需求結構差異度、服務業發展不平衡度及人民幣兌日元匯率對兩國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影響不顯著;中日雙邊服務貿易開放度和服務業市場規模差異度則會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效應,而中日雙邊服務貿易差異度卻表現為顯著的負向影響效應。

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的主要形式以及專業化程度的逐漸加深揭示了兩國服務貿易結構具有較強的趨同性,同時也推動了兩國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在中國對日本服務市場融入程度日益加深的同時,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主要集中在傳統的服務行業,如旅游、運輸等方面,在一些技術密集型服務行業,如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版權及許可費等方面,其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卻較低。對于中國而言,當前的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狀況勢必會減緩中國產業結構調整的速度,且不利于中國服務業國際競爭力的提升以及對日本服務貿易逆差局面的扭轉。因此,中國應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服務業及服務貿易發展政策。

在服務業發展方面,中國服務業發展體現出較為嚴重的行業不平衡性,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傳統服務行業比重較大,2001年-2009年的增加值占服務業總增加值的平均比重達到33.3%,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則較為滯后。中國應加大在傳統服務業的科技和人力投入,以保持傳統服務項目的原有優勢;同時,要拓展服務業新領域,通過在技術、管理、人力方面的突破以及構建良好的發展軟環境來創新服務業競爭優勢,發展技術密集型服務業,使其成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推動力。

在服務貿易方面,實證結果顯示,服務貿易開放度是中日雙邊服務產業內貿易專業化程度的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因此,應把握中日經貿發展的重要機遇,加強兩國在服務貿易領域的合作,逐步消除兩國服務貿易壁壘和投資壁壘,為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此外,要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服務貿易行業協會,發揮行業協會在服務貿易發展中的促進作用,減少貿易摩擦,為中日服務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 Bobirca A,Miclaus P G.A multilevel comparative assessment approach to international services trad-e competitiveness:the case of romania and bulga- ria[J].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2007(30):1-6.

[2] Grigorovici C.Analysing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in romania’s services trade[J].Romanian Jou-rnal for Economic Forecasting,2009(6):94-114.

[3] 崔日明,陳付愉.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研究[J].國際經貿探索,2008(8):51-55.

[4] 王 濤,姜 偉.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問題實證研究[J].世界經濟研究,2010(6):51-56.

[5] 陳雙喜,王 磊.中日服務業產業內貿易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0(8):76-83.

[6] 程大忠.國際服務貿易: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7] Marwah K,Klein L R.The possibility of nesting south asia in asia-pacific economic integration[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1995(1):1-27.

[8] Simsek N,Seymen D,Utkulu U.Turkey’s compet-itiveness in the EU market:a comparison of differ- ent trade measures[J].Dokuz Eylülüniversitesi Sosyal Bilimler Enstitüsü Dergisi,2010(2):107-139.

[9] Lasser C,Schrader K.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changing trade patterns:the case of the baltic states[R].Kiel Working Paper,2002(1088).

[10] Brulhart M.Marginal intra-industry trade:measure- ment and relevance for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adjustment[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1994(3):600-613.

[11] Finger J M,De Rosa D.Trade overlap,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protection[C]∥Herbert Giersch.On the Economics of Intra-Industry Trade,Tübingen,1979:213-240.

[12] Balassa B,Bauwens L.Intra-industry specialisation in a multi-country and multi-industry framework[J].The Economic Journal,1987(97):923-939.

[13] Andresen M A.Empirical intra-industry yrade:what we know and what we need to know[R].NBER Working Paper,2003(5221).

[14] Sichei M M,Harmse C,Kanfer F.Determinants of south africa-US inter-industry yrade in services:a wild bootstrap dynamic panel data analysis[J].South African of Economics,2007(3):512-539.

[15] Fontagne L,Freudenberg M.Intra-industry trade:methodological issues reconsidered[R].CEPII Working Paper,1997(97-01).

[16] 張誼浩.匯率變動對產業內貿易影響的一個分析模型[J].世界經濟文匯,2003(3):13-21.

(責任編輯 易 明)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ra-Industry Trade

WANG Shu-li,LIU Jun

(School of Economics,WUT,Wuhan 430070,Hubei,China)

Key words:bilateral trade in services;degree of specialization;intra-industry trade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國際服務貿易在發展規模和速度、交易內容和交易方式上都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在此背景下,我國中心城市的服務貿易發展面臨著一定的機遇與挑戰?;诖?,我國中心城市應著力從政府、協會和企業三個層面加快戰略調整,以促進服務貿易更好更快地發展。

關鍵詞:服務貿易;發展趨勢;戰略選擇;中心城市

隨著我國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戰略的逐步實施和服務經濟產業基礎的日益穩固,全國各地都日益重視服務貿易發展,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中心城市的服務貿易發展尤為突出,進出口規模連續居全國領先地位,服務貿易結構不斷優化。在經濟全球化不斷加強、服務貿易國際產業轉移日益加快的背景下,認清和把握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對進一步推動我國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的領先發展并使其發揮示范效應,逐步加快我國服務貿易領域對外開放的步伐,具有十分深遠的歷史意義和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國際服務貿易發展趨勢

(一)發展規模和速度持續增加

隨著經濟全球化加深和國際產業結構的調整,世界服務貿易發展迅猛。據WTO的統計,1982~2008年,世界服務貿易總額從7674億美元增加到72000億美元,27年間增長了8倍,高于同期世界貨物貿易的增速。另據商務部的統計,1982~2008年,我國服務貿易總額從43億美元增長到3044.5億美元,27年增長約70倍,服務貿易出口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至第5位,進口排名由世界第40位上升到第5位。服務貿易總額占我國全部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982年的9.4%上升到2008年的10.6%。而且,隨著產業結構的繼續調整升級、貨物貿易快速發展對生產性服務需求的增加、跨國直接投資對服務業的日益青睞以及服務業對低碳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被重視,服務業及服務貿易將得到良性互動發展,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將持續上升,以服務業為重要產業基礎的服務貿易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將更為迅猛。

(二)新興服務貿易快速增長

隨著全球科技革命的進一步發展以及知識、信息經濟時代的到來,國際服務貿易的全球化發展日益呈現出知識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的特征,一些新興服務行業快速涌現并逐漸成為服務貿易領域新的增長點。1980~2008年,世界運輸服務貿易和旅游服務貿易在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分別從36.8%和28.4%下降到23.5%和25.3%,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金融、保險等其他服務在服務貿易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在2007年首次超過50%。由此可見,咨詢、計算機和信息服務以及廣告宣傳、金融、保險、通信服務等新興項目的服務貿易增速迅猛,而運輸、旅游等傳統服務行業的服務貿易所占比重逐步降低。世界服務貿易的商品結構已從以自然資源或勞動密集型的傳統服務行業為主逐步轉向以技術、知識和信息密集型的現代服務行業為主,服務貿易結構日趨優化。

(三)服務外包成為新的服務貿易方式

近年,隨著跨國公司國際投資戰略的調整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由業務流程外包(BPO)、信息技術外包(IT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組成的服務外包正逐漸成為重要的服務貿易形式。在全球服務外包業務中,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是主要的服務貿易發包方,發展中國家是主要的承接方,其中亞洲是承接外包業務最多的地區。印度、墨西哥、愛爾蘭分別是亞洲、北美和歐洲的服務外包中心,中國也日漸成為承接服務外包較多的國家之一。而且,隨著從事離岸服務外包業務跨國公司的日益增多以及跨國公司進行非核心業務離岸外包的比重日益加大,世界服務外包的市場潛力巨大,服務外包的規模將繼續擴大。

(四)商業存在成為最主要的服務貿易方式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發展和國際間產業分工與轉移的進一步升級,國際直接投資增速迅猛。而且,基于服務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最重要組成部分、服務產品無形性和不可儲存性的內在屬性以及各國對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限制性的日漸放松,國際直接投資逐步南傳統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轉移。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服務業已超過制造業成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領域,而且一直保持較快增長速度。1990年全球服務業內流和外流外國直接投資存量所占比重分別為49%和47%,而2002年分別增加到60%和67%。而且,由于服務部門在母國和東道國的跨國度水平落后于制造業,因此全球外商直接投資還存在進一步向服務業轉移的空間”,。

伴隨著服務業跨國直接投資的不斷發展,通過外國商業存在所實現的國際服務貿易也日益活躍,在一些發達國家該種方式已超過跨境交付方式下實現的服務貿易。美國從1996年開始其外向外商附屬機構服務貿易規模已超過跨境服務貿易m口規模,從1989年開始其內向外商附屬機構服務貿易規模已超過跨境服務貿易進口規模。2007年美國外向外商附屬機構服務貿易總額為10258億美元,是跨境交付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的2.14倍;內向外商附屬機構服務貿易總額為6678億美元,是跨境交付服務貿易進口的2倍。根據WTO秘書處測算的數據,通過商業存在進行的服務貿易占世界服務貿易總值的約56%,遠遠超過其他三種提供方式所實現的服務貿易總值。由此可以看出,隨著全球服務業外商直接投資的迅猛發展,通過外國附屬機構以商業存在方式實現的服務貿易將成為最主要的服務貿易提供方式。

二、我國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發展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2009年北京、上海和廣州均被商務部批準為我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加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都將在試點城市率先實行。

基于國際服務貿易發展呈現的新趨勢,認真分析歸納影響我國以北京、上海和廣州為代表的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發展的各種支撐要素,可以發現我國中心城市在未來的服務貿易發展中存在一定的有利要素,但同時也面臨一定的挑戰。

(一)機遇

1.服務經濟產業基礎日益穩固

2009年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市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別為75.8%、59.4%和60.9%,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社會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依次為75.48%、55.7%和48.8%。而2009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42 6%,服務業就業人數占社會總就業人數的比重還不到40%,遠遠低于發達國家70%、中等收入國家50%~60%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北京、上海和廣州服務貿易發展賴以支撐的服務經濟產業基礎日益穩固,而且普遍高于全國水平。

2.產業政策支持體系日益完善

為了深入落實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戰略定位,三個中心城市陸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服務產業和服務貿易

發展的政策。例如,北京市先后出臺《關于促進首都金融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規劃》和《關于促進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若干意見》等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上海市先后出臺《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2020年)、《上海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綱要》、《2009~2012年上海服務業發展規劃》、《關于促進上海服務貿易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上海市創意產業“十一32\"規劃》等政策及相關配套措施。廣州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決定》、《加快我市服務外包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我市軟件及動漫游戲產業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種措施的出臺將有利于引導各中心城市產業的科學發展,尤其是加快推動服務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國家有關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發展的促進政策,也為中心城市相關服務產業和貿易的發展帶來良好的機遇。

3.服務產業發展空間布局逐步優化

各中心城市依托城市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明確區域發展功能定位,積極引導服務產業集聚發展,推動重點集聚區服務貿易的快速協調發展。例如,北京逐步形成了“一核三帶”(即“首都核心功能區”和“科技商務拓展帶”、“新城融合服務帶”、“生態旅游休閑帶”)的服務業發展空間布局;上海已經批準建設20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以期進一步優化上?,F代服務業的空間布局,并提出依托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把浦東建成上海服務貿易的核心示范區,依托上?,F代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形成一批服務貿易的特色區域;廣州市提出促進服務貿易區域載體建設,重點建設中央商務區、區域性服務功能區和特色服務功能區等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擬建設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國際服務貿易集聚示范區。系統的產業發展和布局優化政策,將會為各中心城市服務產業和服務貿易的科學發展提供良好的戰略支持。

4.科技文化和創新優勢日益凸顯

以知識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為特征的現代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離不開發達的科技和創新能力的支撐。作為我國經濟、文化、科技、商業的領先城市,北京、上海和廣州所具有的科技文化和創新優勢為三地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北京作為中國高校和科研機構最密集的地區,是全國科技最發達的地區。它不僅擁有具有“中國硅谷”之稱的中關村科技同區和昌平、豐臺等經濟技術開發區,同時也是全球跨國公司總部和研發中心集中的城市,北京在全國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排行榜(2009)中名列首位。根據北京市商務委的統計,目前北京集中了26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僅次于東京和巴黎,位居全球第三。中國企業聯合會公布的2009年中國企業五百強顯示,北京集中了96家“32百強總部基地”。上海作為商業大都市和中國經濟的明珠,不僅擁有張江高科技園區、華師大科技園和嘉定高科技園等組織形式不同、功能多樣的高科技園區所帶來的科技創新優勢,更有作為我國創意產業的首發地所具有的文化產業創新先發優勢。同時,上?!皣H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城市定位將會進一步凸顯和強化服務貿易發展的科技文化和創新基礎。廣州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城市和我國商貿文化中心,不僅擁有首批獲批的國家級創新型科技園區廣州高新區,而且也是國務院頒布的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不僅擁有領先國際的制造業,而且軟件和動漫產業也在國內名列前茅。憑借科技創新、文化引領和高端要素聚集等優勢,再加上“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等城市發展新定位的推動,廣州服務業尤其是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將會獲得更為堅實的要素支持。由此可以看出,依托科技、文化、人才、創新等方面的優勢以及以高技術產業和高增值服務業為主的產業基礎將為我國中心城市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強勁的、可持續的驅動力。

5.發展“事件經濟”觀念日益強化

“事件經濟”是指“以創意事件為表現形式,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事件營銷手段,最大限度地吸引國內外公眾的參與,從而達到瞬間的聚眾效應,推進該產業發展”,其核心是“創意和聚集”,其內涵是“事件所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創意和體驗為驅動力,通過時間和空間延展,圍繞事件所產生的系列經濟活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鏈接、資源的整合和市場的疊加,并由此推動產業創新、高級人才孵化、衍生產品培育和社會就業,從而帶動社會效益和市場效益的最大化?!笆录洕痹诜諛I領域的廣泛應用,將會極大地帶動服務貿易的發展。作為國家經濟、文化、科技的引導城市和國際知名大都市,我國主要中心城市都具有深厚的“事件經濟”底蘊。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勝利舉辦以及2010年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舉辦都將為這些中心城市乃至全國各地利用“事件經濟”帶動服務業和服務貿易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二)挑戰

1.服務貿易結構有待繼續優化

目前,運輸和旅游兩類傳統服務貿易項目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的服務貿易進出口中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要地位;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咨詢服務、廣告宣傳等知識和技術密集型的新興服務貿易項目在三地的服務貿易發展中增速加快,但仍相對滯后;而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金融、保險等新興服務項目的發展則更為不平衡,是三地服務貿易逆差項目的主要來源。而且,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利用外資的比重也相對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的發展。同時,相對于BOP統計口徑下跨境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三地在FATS統計口徑下通過外商附屬機構以商業存在方式實現的服務貿易規模則相對有限,尤其是“走出去”提供服務貿易的發展更為滯后。我國中心城市的這一服務貿易結構格局與世界服務貿易結構日益知識化、高科技化和信息化以及商業存在日益成為最主要的服務貿易方式的發展趨勢是不相符的,同時也不利于三地各自城市發展新定位的順利實現。

2.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仍需提高

從TC指數、RCA指數等測度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的常用指標分析來看,北京、上海和廣州的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都要高于全國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地在專利權使用費和特許費、金融和保險等新興服務貿易項目上的國際競爭力還遠低于世界整體水平。而且,三地服務貿易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仍然偏低,各類服務貿易項目的國際競爭力發展不平衡,服務貿易的整體國際競爭力還有待繼續提高。因此,我國中心城市需要在加快服務貿易總量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貿易結構,逐步提高新興服務貿易項目的規模和競爭力。

3.服務貿易立法和管理體系仍需完善

我國目前已出臺了《商業銀行法》、《保險法》、《廣告法》、《注冊會計師法》、《律師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等一批涉及服務貿易相關行業的重要法律法規,這對我國國際服

務貿易的健康有序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些法律法規與WTO的相關規則及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實踐相比,仍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制約了我國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的進一步發展。第一,重要服務行業的立法仍是空白,不能有效指導相關服務行業和服務貿易的健康發展。如對于占各中心城市服務貿易重要地位的旅游業尚未出臺專門的法律進行有效的規范。第二,服務貿易管理實施多頭交叉管理,力量分散且容易出現監管混亂和監管不力等情況。第三,中央和地方在服務貿易有關政策和規定方面存在差異,許多情況下地方對中央的政策貫徹不力,從而影響預定政策效果的正常發揮。第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不完善,在統計范疇以及劃分標準上出現與國際慣例不相一致的地方,有些地方對服務貿易統計工作仍然不夠重視。

4.服務貿易人才隊伍建設仍需加快

人才是影響現代服務貿易發展的重要因素。根據《2004年世界投資報告:轉向服務業》的研究,發達國家設在發展中國家的服務分公司的工資報酬與制造業相比,更接近設在發達國家的分公司的水平。這表明,發達國家在向發展中國家進行服務業轉移時,要求國外分公司基本體現母公司的全面基本技能,而發展中國家在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還不具備與承接國外跨國公司服務業轉移完全相適應的配套能力。我國具有充足的勞動力,在旅游、建筑等一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服務項目上具有比較優勢,但隨著金融、保險等現代服務項目日益成為國際服務貿易發展的主流,對于具備一定專業技能、信息技術和管理技能的知識型人才或者接受過培訓、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熟練勞動力的需求將變得十分急迫。因此,要想在承接國際服務業轉移中抓住契機,加快促進我國服務貿易的發展,突破人才“瓶頸”將成為各城市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三、我國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政府層面

我國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基本屬于以商務部和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為核心的核心管理型,據此,今后我國中心城市在服務貿易管理中要突出以下幾點:第一,圍繞中央政策、結合城市發展定位,走有地方特色的服務貿易發展道路。各中心城市應相互交流借鑒服務貿易的管理經驗,探討服務貿易發展與城市發展相互促進的布局規劃。各中心城市商務主管部門既要認真落實國家層面制定的服務貿易發展戰略和指導方針,更要注重結合城市發展戰略定位、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區域要素稟賦等具體實際,從城市發展層面提出具有城市特色的服務貿易發展思路。第二,加強服務貿易核心管理部門與其他專業管理部門之間的跨部門溝通協調,提高政府管理服務貿易的水平和效率。各中心城市商務部門要會同各服務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有行業針對性的分類指導措施,同時會同財政、稅務、金融、人力資源等部門做好對相關政策的支持促進工作。第三,加強服務貿易立法,研究制定符合WTO規則的服務貿易促進法規。在認真領會《國際服務貿易統計制度》、《服務貿易促進條例》等國家層面服務貿易立法精神的基礎上,各中心城市應結合本地服務貿易發展實際,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實施細則,并在實際工作中認真貫徹執行,同時應加強各地具體服務行業的部門立法。第四,進一步吸引國際知名服務企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營運中心、研發中心投資中心城市。第五,鼓勵和促進專業型、技術型人才的流動,尤其重視通過人才流動提高中心城市服務業發展水平,培養服務貿易專業人才。

(二)協會層面

在推動我國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發展的進程中,各城市應充分重視服務貿易行業協會連接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目前,北京和上海已成立服務貿易協會,具體而言,服務貿易協會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努力做政府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樞紐。除及時將政府有關服務貿易發展的政策法規傳達給企業外,還應加強調研,充分發現并將服務貿易企業的現實需求上傳給政府部門。第二,加強不同企業之間的聯系和溝通。各中心城市應借鑒上海的經驗,在服務貿易協會下設各服務行業專門委員會,并成立服務業聯合會,加強不同服務行業和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第三,搭建平臺,積極組織各類型的人才培訓,為服務貿易企業輸送符合其發展的人才。第四,重視對各中心城市服務貿易發展中關鍵問題的研究。應充分調動全社會各層力量,加強對國際和本城市服務貿易發展中的重點問題的聯合研究。第五,注重官方網站建設,及時公開服務貿易的統計信息和重要研究成果,為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服務貿易信息支持。目前,只有上海服務貿易協會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了服務貿易年度數據。雖然北京的服務貿易年度統計數據可在《北京服務貿易發展報告》(2009年首發)、《北京統計年鑒》(2009年首次將服務貿易納入第三產業的統計范疇)中查詢,但數據獲取的便利性和歷史數據的可獲得性相對于官方網站的在線獲取要滯后很多。雖然廣州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從2009年開始在《廣州外經貿白皮書》年度報告中專門介紹服務貿易發展概況,并在官方網站進行公布,但介紹的系統性和完整性還有待繼續加強。因此,建議我國中心城市的服務貿易協會與地方商務主管部門溝通協調,認真學習借鑒商務部的官方網站建設,為我國其他省份和城市做好表率。

(三)企業層面

服務貿易企業處在提升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前沿陣地,對我國各中心城市服務貿易整體水平的提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而言,企業應在以下幾方面練好基本功:第一,明確企業發展定位,有重點地培育體現自身特色的服務貿易競爭優勢。各企業應充分挖掘自身要素優勢,揚長避短,找準市場定位,爭取在自我專長領域做強做大。第二,充分提升企業服務質量和現代經營服務水平,加強品牌意識,爭取在優勢行業率先培養一批品牌企業,在國際市場上逐步樹立城市的服務品牌。第三,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密切關注國際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再培訓,能夠根據發展需要及時調整服務貿易人才結構。第四,“引進來”和“走出去”緊密結合。一方面要重視培育優勢,在承接國際服務產業轉移中抓住機遇,另一方面要重視積累實力,積極創造條件走出去,在全球范圍內優化服務資源配置。

責任編輯:姚佐軍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5篇

一、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特點

(一) 加工貿易方式以進料加工為主

我國的加工貿易早期以來料加工為主,國有企業是從事來料加工的主體,原材料的進口和最終產品的銷售都由外國企業所掌握。隨著外商投資企業紛紛進入我國市場,進料加工的比重迅速提高。1989年,進料加工超過來料加工成為加工貿易的主要形式,占加工貿易出口額的53%。此后,進料加工比重不斷上升,來料加工比重逐漸下降。自1997—2007年以來,加工貿易進出口中進料加工的比重由70.3%上升到79.6%,而來料加工的比重則由29.8%下降至20.4%。

(二)我國的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

從總體發展規模來看,我國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其中廣東和福建較利于與港澳和臺灣進行經濟往來,山東在與韓國貿易上處于優勢地位。

(三)我國的加工貿易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

從改革開放到20世紀90年代初,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服裝、紡織等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自1990年前半期開始,電子、電氣設備、辦公用品、通信、計算機以及生物制藥等高科技產業的中間品生產以及制成品的組裝在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開始發展。20世紀90年代后期,機電產品替代紡織品成為最大的加工貿易出口產品。進入21世紀之后,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加工貿易發展迅速。2009年上半年高新技術產品加工貿易出口1251.8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的45.4%,機電產品加工貿易出口2122.1億美元,占加工貿易出口的77%,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9個百分點。

(四)外商投資企業已成為我國加工貿易的經營主體

我國的加工貿易始于東南沿海地區的對外加工裝配活動,早期主要以國內的企業為主。隨著1990年代初外商來華投資逐漸進入高潮,外商投資企業在加工貿易中的比重迅速攀升,到2006年由外商投資的加工貿易企業進出口總額已高達7055.5億美元,占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的84.8%,加工貿易主體的變化,外商投資的加工貿易企業對加工貿易的貿易方式、市場結構、產品結構和產業鏈條等均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該領域有著實際上的絕對控制權。

二、加工貿易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加工貿易的產業鏈條較短

加工貿易在我國雖然數量上很大,但是相當大一部分尚處于簡單加工的發展階段,生產加工能力集中于上下游產業,零部件和原材料大量依賴進口,這類企業經營的貨物技術含量不高,產業鏈條短,一些技術含量高的關鍵零部件嚴重依賴進口。

(二)利用加工貿易進行走私、騙稅的情況非常嚴重

我國加工貿易布局分散,對加工貿易的監管又涉及海關、外貿、稅務、外匯管理等多個部門,由于部門間的協調配合不夠,沒有形成有機的綜合管理體系,使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大肆利用加工貿易渠道進行走私。當前,反走私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重點渠道、重點地區、重點商品走私依然多發。

(三)引發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貿易摩擦

加工貿易在我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誰也不能否認。據海關統計,2009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9093.2億美元,其中出口5869.8億美元,進口3223.4億美元,全年加工貿易順差2646.4億美元,而2009年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073億美元,其中出口12016億美元,進口10057億美元,全國外貿順差為1959億美元,比全國外貿順差高出687.4億美元,為我國保持外貿順差和國際收支平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一個必須正視的現實是,加工貿易實際上已經成了導致我國遭受國際貿易摩擦的潛在誘因。

(四)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國內相關原料工業的發展

我國加工貿易的特點之一是“兩頭在外”、“大進大出”, 加工貿易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但在加工貿易特別是來料加工中,外商投資企業完全掌握市場和銷售渠道,嚴密控制關鍵技術,把技術和產品的開發能力大多留在境外,而中方只參與簡單的加工裝配環節。因此加工貿易的大規模發展,必然要大量進口原料,無形中減少了國有原材料的需求,會使我國原材料工業的發展受到阻礙。

三、我國加工貿易的發展策略

(一)加快我國加工貿易的產業結構升級

培養國內企業自主創新,自主開發,形成自己的產業優勢。積極支持企業建立和完善科技研發中心,設立專項資金,加大科技投資力度,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促進企業與科研機構的聯合與合作,加快科技尤其是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進程。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和促進加工貿易技術轉移聯系起來,同時注重對轉移技術的消化吸收和模仿創新。建議采取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外資企業與我國本土企業合作,鼓勵個人創業和人力資源在內外資企業間的流動,以發揮加工貿易的技術轉移和溢出效應,同時通過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引進和采用國際先進技術。適當調整政策,延長加工貿易的國內產業鏈。

(二)推動加工貿易從東部向中西部的轉移

目前我國加工貿易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山東、福建、浙江等沿海開放省市,而加工貿易總額位于后10位的省市自治區占全國加工貿易比重不到6%,區域分布嚴重失衡,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我國政府應制定政策引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在實現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產品更新的同時,向中西部地區延伸。利用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大力開展加工貿易;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雖然相對滯后,同沿海地區相比其加工貿易存在許多比較優勢,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其它地區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三)加強和改進海關監督和管理水平

一要完善加工貿易相關法律規定,為加工貿易的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二要完善銀行保證金臺賬制度,對企業實行分類管理,控制走私現象的發生。三要調整出口加工區功能,適當增加服務配套功能。

(四)開展境外加工貿易

所謂境外加工貿易是指我國企業以現有技術、設備投資為主,在境外以加工裝配的形式,帶動和擴大國內設備、技術、零配件、原材料出口的國際經貿合作方式。境外加工貿易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擴大出口的一種經濟貿易方式,是我國海外投資的組成部分。與我國的一般貿易相比較,境外加工貿易的社會效益更大。它不僅真正實現了擴大商品出口的目的,而且還帶動了技術、勞務以及服務貿易的出口。通過境外加工貿易,可以繞過國外貿易壁壘,增強我國產品的競爭能力,擴大銷售。

總之,加工貿易作為我國參與國際貿易的一種主要貿易方式,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及時地解決,相關部門應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保證我國加工貿易在國家鼓勵發展的大宏觀背景下,健康有序地發展。

(陳雨沙,海南大學三亞學院財經分院。研究方向:財務會計)

化工貿易發展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隨著中國進出口開放程度逐步提高,中國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程度不斷深化,中國進出口貿易乃至整個中國的經濟實力也在不斷增強。與此同時,安徽省的地區生產總值也不斷攀升,省內進出口貿易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安徽省2010年-2018年的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提出了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現階段所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應當采取相應的對策,以促進其持續均衡、平穩、健康發展。

關鍵詞: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作為中國一個資源豐富的內陸省份,安徽省不斷深化改革以及安徽省“十三五”戰略發展措施的落實,其經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而且安徽省積極調整進出口貿易戰略,引進國內外先進的科學技術、生產設備和經營理念,極大地改善了安徽的進出口貿易情況,為安徽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省經濟發展的整體水平質量,但是相較于全國發達的省市尤其是東部沿海城市的進出口貿易發展情況而言,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本文對安徽省近年來的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現實意義的對策,以期推動經濟更快/更好的發展。

二、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

1.貿易規模

據安徽省海關統計,近10年來,除2016年,安徽省的進出口額度略有下降,其余年份安徽的商品進出口總額基本處于增長狀態,同期增長率也保持了較高的水平。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進出口總額達到6297422萬美元,同比增幅達到17.4%。因此,無論是從進出口貿易的增長額度,還是從增長幅度來看,安徽省在對外貿易規模上都展現了良好的發展潛能和發展趨勢。

2.商品結構

圖2、圖3分別顯示了2010年-2018年安徽省進出口貿易中初級產品與加工制成品百分比,相對直觀地反映了安徽省進出口貿易在商品出口領域,不難看出,安徽省出口商品中工業制成品一直占主導地位,初級產品雖然也占一定比例,但遠遠小于工業制成品的出口;而在商品進口領域,2010年-2016年初級產品占比均大于工業制成品,2017年-2018年間初級產品和進口產品占比基本均處于50%,總體規模還是初級產品數額較大,但是兩者差距有減少的趨勢。

3.貿易方式

安徽省勞動力資源非常豐富,而且地處長三角,擁有適宜的地理環境,再加上政府的政策扶持,使其能夠發展外向型經濟,有利于開展進出口貿易活動。根據2018年安徽省進出口貿易方式完成的貿易額來看,安徽省的進出口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為主,加工貿易為輔,兩者產生的貿易額分別占貿易總額的71.2%和21.4%,而其他貿易方式在安徽省進出口貿易活動中則占較低的比例。從圖5中可以看出,除了2016年安徽省的三種貿易方式的貿易額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的貿易額相較于前一年幾乎都有所增加。

4.主體結構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在2012年之前,由于技術、資金、人力、物力等要素的稀缺,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國有企業,但隨著企業經營權自由化,政府的大力扶持,通過相關優惠政策的落實,使得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涌入對外貿易市場,貿易主體結構逐步多元化。從圖6中可以看出,安徽省的各個經營主體貿易額均呈現上升趨勢,在2012年之后,民營企業的貿易額超越了國有企業,處于主要地位并一直保持,截至2018年,民營企業貿易額占總貿易額的比例更是達到42.8%。

三、安徽省進出口貿易存在的問題

雖然安徽省的進出口貿易結構有所改善,產業結構也作出了適當調整,但在實際情況中,安徽省進出口貿易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1.進出口商品結構不盡合理

在進口商品方面,除了過去兩年,安徽省的進口貿易中還是初級產品的比重較高,工業制成品進口額的數目從整體上來看還是較低的,出口貿易中占據了主導地位的是工業制成品,但是加工貿易的發展仍遠遠落后于東部的沿海城市,發展水平也落后于全國水平。而且安徽省出口產品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產品——依靠廉價勞動力生產的技術含量低、未經深加工的初級產品以及低層次、低利潤的工業制成品。所以即便是有量的增長,卻沒有質的改變,繼續以這種商品結構進行貿易,也將不利于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的長期協調發展。

2.進出口市場過于依賴亞洲地區

從進出口地區分布來看,安徽省進出口市場主要面向亞洲地區,平均每年的進出口額度占到總進出口額度的35%-45%,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進出口額度不相上下,分別占總貿易額的15%左右,而與大洋洲和非洲地區之間的貿易比例則非常少,且并沒有上升的趨勢。進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就可能給安徽帶來一系列的負面效應——如果亞洲地區的國家出現金融危機,或是經濟蕭條的現象,將會通過貿易鏈傳遞直接影響到安徽省的進出口,進而影響安徽省的經濟發展;倘若某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行為,實施非關稅壁壘政策,也會影響進出口貿易企業的生產與出口,對安徽省內外貿企業帶來影響,使得產業鏈上的工人就業形勢變得嚴峻。所以進出口市場過于依賴亞洲,會使得安徽在對外貿易發展上承擔較高的市場風險,而且會削弱抵御風險的能力。

3.商品貿易方式過于單一

安徽省進出口貿易方式主要是一般貿易,以該種方式參與貿易活動的所產生貿易額達到70%以上,且具有遞增趨勢,盡管安徽省以加工貿易方式產生的貿易額位居第二,但其創造的貿易額也只占總額的20%,其余貿易方式占比則不到10%,整體發展態勢不夠平穩。雖然安徽省的加工制成品進出口比例都比較大,但加工貿易顯然還是有很多不足之處,包括產品加工程度不深,加工貿易過程中缺乏使用先進的技術,不能夠穩定地與國際大型企業長期合作,無法與國際市場緊密聯系等。

4.貿易主體結構發展不均衡

安徽省進出口貿易地區分布主要集中在合肥、馬鞍山、蕪湖、銅陵、安慶等幾個皖中、皖南城市,皖北城市雖然也進行進出口貿易,但是整體發展的水平仍然比較落后,大部分商企業貿易規模小,規模經濟效果不明顯。雖然政府也積極引進外資,推行鼓勵進出口貿易的政策,合理引導各個城市的發展走向,但是皖南城市和皖北城市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并且呈逐年擴大的趨勢,地理區域發展整體上呈現不均衡發展的態勢,影響到安徽省的長期均衡發展。

四、關于安徽進出口貿易發展的政策建議

1.合理優化貿易結構,促進產業轉型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中國應擴大進出口貿易,培育新的貿易新模式,推動建設貿易強國。因此,安徽政府應當穩步推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扶持省內中小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創新驅動和擴大開放為動力,促進低端低質產品向高端高質產品轉型,同時優化升級工業制成品,及時調整進出口商品結構,并結合安徽省自身發展實際情況進行戰略定位,制定實施適合安徽省發展的方針策略,發揮不同企業的優勢與特色,對不同行業進行統籌規劃,滿足社會的生產與消費的需求,最終實現進出口貿易穩步發展。

2.強化傳統貿易,豐富進出口貿易方式

國際貿易在發展進程中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貿易方式,而安徽省的貿易方式僅限于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貿易格局落后于許多發達省份,有時候難以達到大型外貿企業的要求。因此在當前環境下,安徽省在發展進出口貿易的同時,政府應積極落實貿易優惠政策,改善貿易發展環境,強化傳統貿易,努力提高一般貿易的技術標準,增加高技術產品進出口貿易,促進傳統加工貿易能夠轉型升級;而且安徽省應積極引進并使用國際中其他的進出口貿易方式,使得安徽的進出口貿易更具有靈活性,更能提供給外貿合作方合適的選擇。

3.開拓海外進出口市場,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政府應協助進出口貿易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促進進出口貿易地區的多元化,降低安徽省對亞洲地區國家的依賴程度,合理規避這些地區經濟波動以及貿易壁壘等各類風險沿著產業鏈帶來的負面效應。2017年-2018年,由于嚴重的貨物貿易逆差,部分發達國家針對我國各類商品設置了反傾銷、反壟斷等苛刻貿易壁壘,使得我國產品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態,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同時安徽省的出口貿易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因此,為了減少一些國家對我國設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企業應當找準定位,積極開拓其他進口市場,與更多國家的企業合作,尋找更多市場機遇,降低單一市場因供需關系發生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

4.實現省內區域均衡發展,營造良好貿易環境

安徽省的進出口貿易主要集中在合肥以及皖南幾個經濟發展較好的區域,很多皖西、皖北地區的城市貿易規模較小,難以使區域內的資本、人物力得以充分利用,無法達到最優配置。因此,為實現全省均衡全面地發展,必須繼續保持皖南地區進出口貿易的良性發展,以局部帶動整體經濟發展,并鼓勵其他城市積極發展進出口貿易,發揮優勢互補職能,推動整體開放性經濟的形成。此外,政府、企事業機構等相關部門應該加大對皖西、皖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營造良好的進出口貿易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對外貿易活動。

5.加強企業自身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在新經濟形勢下,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企業獨立自主創新能力,實際上是提高安徽省綜合實力的根本表現。只有通過自主創新,企業才能夠研發出更具有核心競爭力新型產品,才能擁有更好的發展前景。首先,安徽省應加強對技術性人才的引入,加大對人力資本的投資,突破技術性瓶頸,從而促進自身技術能力的提升;其次加大教育的投入,提高整體員工的知識文化水平,提高企業人員的整體綜合素質;再者,合理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與管理模式,運用到企業內相同或相近的領域,進而提高企業技術革新能力,并開發出高質量、高服務、高性能的新產品。

參考文獻:

[1]劉成瑩.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發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邢臺學院學報,2015,30(04):80-84+87.

[2]吳雅靜.淺談安徽省進出口貿易發展[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5(05):119-120.

[3]孟靜.安徽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互動關系研究[D].安徽大學,2014.

[4]張麗瓊,何婷婷.安徽省出口商品結構優化的實證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10).

[5]陳亮,舒兵,季曉芳.江蘇省進出口貿易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14,28(01):1-5+50.

作者簡介:賈芳芳(1997.01- ),女,漢族,安徽馬鞍山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6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章凱(1997.05- ),男,漢族,安徽銅陵人,安徽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2016級本科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上一篇:企業品牌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財政投資管理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