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

2024-03-16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會計誠信是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的道德、規范,也是會計活動有序進行的可靠保障,誠信是會計道德的重要內容。立信,乃會計之本,沒有信用,也就沒有會計。

關鍵詞:會計;誠信;分析

1 會計誠信的重要意義

誠信,就是以誠為本,以信為用。會計誠信就是要求會計人員在執業活動中講求信譽,以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進行真實、完整的會計核算。因此,會計人員必須重視會計誠信這一基本、重要的會計道德。

1.1 會計誠信是社會公德的組成部分

社會公德維系著人們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睦相處,保持社會公共生活的安定有序。而會計誠信作為社會道德一部分,自然要受到社會公德的約束。

1.2 會計誠信是會計職業道德的客觀需要

會計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不做假賬”。會計信息是經濟信息的基礎,是經濟決策的主要依據之一。只有真實、完整的會計信息,才能客觀地反映經濟運行的質量,揭示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風險。因此,如何根據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事項進行正確的會計核算,是會計信息質量好壞的根本標準,是會計人員最基本的會計道德要求。

1.3 會計誠信是會計生存之本

會計道德的最高榮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理財,促進經濟繁榮。對于會計行業而言,誠信是財富,它有助于會計業務的開拓以及會計市場的占有;會計是財源,它不僅可以使客戶增多,擴大實力,并且可以使合作者增多,從而從合作中獲取最大的利潤;誠信是財力,是一種極大的無形資產,可以代表企業的形象。

2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2.1 會計道德秩序失衡

在市場經濟中,社會生活的經濟基礎和道德秩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有的會計人員為追求經濟利益,不重視社會責任和職業責任,造成了會計服務市場的混亂、失衡,甚至道德上的無政府狀態。

2.2 法制觀念淡薄

部分企業單位的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素養水平不高,甚至有許多不懂會計法的人員充當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一些單位領導和財務主管受自身利益的驅使,不惜知法犯法,以權謀私,直接干預正常的財經秩序。

2.3 信息不對稱

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活動主體具有不相同的信息。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首先是會計信息的制造者與會計信息的使用者的信息不對稱。結果會計信息制造者就可能出現“道德風險”或進行逆向選擇,違反誠信原則,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2.4 監督機制不健全

健全完善的監督機制是經濟活動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但是,我國目前的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一是財政、稅收、審計、銀行等監督部門配合不夠嚴密。二是經濟中介機構還沒有走向規范化、法制化,亂執法現象嚴重。三是企業內部監督力度不夠。

2.5 會計自身的局限性

會計自身的特點及局限性為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條件。一是會計原則為會計信息虛假提供了操作空間。財務會計是以權責發生制為確認基礎,從而產生了大量的應付、預提和待攤項目,會計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過操縱應計項目的確認時間來制造虛假業績,如提前確認收入,推遲確認費用;二是會計政策為企業提供越來越寬的選擇范圍,制造者總是在規定的范圍內選擇有利于自身績效的會計政策。三是會計工作內容需要憑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擾,其主觀判斷就會失去客觀和公正,這就為會計人員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便利。四是會計準則的滯后性,為會計造假提供契機。

2.6 虛假信息成本低

通過造假,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不法企業單位可以騙取投資者、債權人甚至國家相關機構的信任,從而獲取投資、貸款、股票升值等利益。而這些造假,經濟成本往往是很低的。

2.7 公司制度的缺陷

有的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約機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較突出的問題。一是股權結構不合理,“一股獨大”現象嚴重。二是缺乏必要機制來保障全體董事嚴格遵守義務,維護股東和其他相關者的利益;董事未能履行誠信義務、不勤勉盡責的現象時有發生;過分突出董事長的地位和作用,與董事會以集體身份起作用的特征相矛盾。

3 重樹會計誠信的對策

3.1 加強會計誠信教育

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法規教育,加強會計道德建設提升會計誠信度,培養和塑造會計人員高尚的會計職業道德。要“把誠信教育放在首位,培養處來的人才員不僅要有一流的專業知識水平,還要有一流的職業道德水平,絕不做假賬”。

3.2 加快會計制度、準則的研究和制定

研究和制定完善的會計制度、準則,減少會計虛假信息的施展空間。

3.3 建立健全會計誠信評價體系

在會計行業中,要講求會計職業道德,樹立會計誠信之風。在企業中,不僅要有業務水平的考核,更要有會計誠信的考核,建立會計人員“個人信用體系”,使會計人員保持良好的誠信道德水平。

3.4 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業績評價機制;建立健全獨立董事制度,完善公司內部會計控制體系,規范公司財務行為。

3.5 建立民事賠償制度

必須盡快建立民事賠償制度,對參與造假者,無論是誰,只要公民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受害人都可以提起訴訟。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長生生物;會計誠信;誠信檔案

會計人員通過會計信息系統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信息,為其提供各種預決策支持。但近年來,財務造假事件屢見不鮮,社會公眾對會計人員出具的財務報告逐漸失去了信任,會計人員的誠信面臨非常大的危機。2018年4月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以規范會計人員的誠信行為。但會計誠信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是一個相對比較漫長的過程。在國家致力于糾正財務造假、著手建立會計檔案之時,長生生物假疫苗案在全國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在假疫苗爆發的背后,深藏著該公司財務造假。本文通過長生生物造假事件,尋找其財務造假的原因所在,對會計人員誠信問題進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議。

一、長生生物財務造假事件

(一)長生生物簡介。長生生物(證券代碼:002680)是一家高新技術企業,主要產品是各類疫苗。2016年,長春長生借殼黃海機械上市,更名為長生生物。2018年5月,長生生物被爆假疫苗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二)長生生物財務報告存在的問題。長生生物被爆生產假疫苗后,其2016—2017年的財務報表被廣泛關注。在對該公司2016—2017年公開的年報分析后可以發現如下情況:

1.營業收入及凈利潤迅猛增長。長生生物在2016年借殼上市后,主營業務由原來的“巖土鉆孔裝備研發和銷售” 變更為“人用疫苗研發、生產、銷售”。2016年和2017年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該公司2017年度營業收入比2016年增長了52.60%,2017年度凈利潤比2016年增長了32.45%。公司借殼上市后,這兩項指標均增長迅猛,從表面上看這確實是一家快速增長的高科技公司。

2.銷售構成及主營利潤構成。據該公司2017年年報披露,該公司的在售疫苗共有兩類,一類是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按照政府規定受種的疫苗,占營業收入的91.68%,主要面向各省市疾控中心銷售,這類疫苗屬于政府采購工程。另一類是由公民自費并且自愿受種的國家免疫計劃外的其他疫苗,占營業收入的7.42%,這類疫苗的毛利率較大。

3.利潤增長的可持續性。從表2可以看出,該公司在銷售量同比減少0.46%的同時,疫苗銷售收入同比卻增長51.67%,銷售業務毛利率較上年同期增加9.27個百分點,達到86.44%,實屬暴利。

在銷售量下降的同時營業收入和銷售毛利率為什么不降反而上升呢?長生生物對此的解釋是:由于疫苗流通政策的調整,第一類疫苗從2017年起直接面向各省市疾控中心銷售,銷售渠道發生了變化,產品銷售價格提升,同時對成本進行了較好的控制;另外,產品銷售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毛利率較高的二類疫苗,特別是狂犬疫苗和水痘疫苗的銷售上升明顯。由此可見該公司銷售毛利率的增長源于政策調整,利潤增長具有不可持續性。

雖然該公司產品毛利率與同行業相比并無異常,但在2017年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量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長生生物的銷售量不增反而同比下降了0.46%,此種情況下的利潤增長令人心生疑惑。

4.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及經營理念。研發與營銷是醫藥行業非常重要的兩個核心能力。本文通過該公司2016和2017年兩年的年報,來分析該公司的研發投入與營銷投入情況。從表3可以看出,2017年度,長生生物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7.87%,研發人員數量占公司員工總數的14.96%。公司的研發投入遠低于可比公司研發經費平均投入水平。

與之相對應的是,該公司2017年銷售費用占銷售收入的37.53%,同比增長152.52%,遠遠高于當年營業收入52.60%的增幅,也遠高于同行業公司平均水平,具體情況見表4。

從長生生物2017年銷售費用明細(見表5)可以看出,該公司2017年推廣服務費同比增加119.31%,市場服務費同比增加4 162.64%,會議費同比增加2 884.24%。5.83億元的銷售費用平均至僅有的25名銷售人員,平均每人要花掉2 331.85萬元,該數據遠遠高于上述其他四個可比同業公司。另外,該公司2017年報中其他流動資產中有理財產品20.53億元,醫藥類高新技術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竟然不靠研發投入而轉向理財產品,這同樣是個讓人產生疑問的問題。

5.公司治理高度集權。該公司2016年以來的公開年報均顯示,其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三個關鍵高層管理崗位均由高俊芳一人擔任。對上市公司來說,尤其是從事疫苗生產、涉及生命安全的生物企業,一個人身兼上市公司多個要職,完全與現代企業的公司治理模式背道而馳,這足以說明長生生物在內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著不小的漏洞。

(三)長生生物造假的原因。本文采用 GONE 理論來分析長生生物造假的原因,GONE四個字母分別對應Greed(貪婪)、 Opportunity(機會)、Need(需要)、Exposure(暴露)四個因子。

1.G:婪貪。2018年上半年,生物醫藥類股在A股市場中受到青睞,長生生物股價在2月中旬后急速上升,從每股11.82元上漲到5月11日每股29.99元的高點,短短3個月漲幅達153.72%,經濟利益的驅使是產生各類造假的一個主要原因。長生生物通過財務造假增加企業利潤,提升股票的市場價格,不僅吸引了大量的社會公眾投資者,而且有效地防止了股權的過度稀釋,確保了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權。

2.O:機會。長生生物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和財務總監均由高俊芳一人擔任,其股權結構和公司治理結構均為典型的集權制。這種制度安排,一方面會造成大股東通過控制管理層來獲取不當利益,另一方面也會使公司的內部控制失效,各項監督機制失去作用,從而為其各類造假行為提供了有利條件。

3.N:需要。由于長生生物的疫苗產品中有一類疫苗,屬于政府采購的范圍,而且在其注冊所在地,長生生物也屬于納稅大戶。上市公司的經營成果往往與當地政府的行政能力掛鉤,所以當地政府通常會把上市公司看作“形象工程”。上市公司和當地政府在這一共同目標的作用下,不排除相互配合提高業績而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4.E:暴露。當造假行為暴露的可能性較小或成本較低時,造假行為發生的可能性就會較大。如果這時外部監督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舞弊行為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近幾年連續對長生生物進行審計的是同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該所在高俊芳一人擔任多個公司重要職務時,并沒有指出該公司內部控制失效,反而為該公司出具了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雖然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沒有鑒定疫苗真假的義務,但前述財務指標的變化趨勢異常,并沒有引起負責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應有的關注,從而沒有深入追蹤出存在的產品問題,導致該公司造假行為沒有被及時發現。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現狀

(一)會計信息披露的自利選擇性。2017年10月,長生生物因銷售檢驗不合格的“百白破”遭到吉林省食藥監局的立案調查,但該公司并未披露這一重要信息。針對此事,吉林省食藥監局對長生生物開出的罰單總計344萬元。在對外公布財務信息時,管理者會回避不利信息,這非常好理解,但不符合信息披露的規定。只有相關可靠、及時準確的信息才能幫助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被隱瞞的、延遲的信息會起到相反作用。

(二)外部監管缺乏力度。注冊會計師行業有職業道德行為規范,但為了獲得高額利益,不排除有些注冊會計師與企業管理人員共同舞弊,即使不是串通共同舞弊,但在關鍵點審計上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和應有的關注,也許在無意中會幫助企業進行財務造假進而欺騙公眾。注冊會計師作為上市公司和社會公眾的聯系紐帶,對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做出有效的監督與評價,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重要的信息,其作用不可替代。注冊會計師不應只顧自身利益,在審計業務中,應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和敏感度,把公眾利益放在首位。

三、會計誠信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公共經濟秩序。會計信息系統通過提供相關可靠的信息為信息使用者的決策服務。如果會計人員提供的財務數據不真實,那么就無法為國家決策執行部門提供有用的信息。企業利用財務造假來達到偷稅漏稅、貪污受賄等目的,對國家財政收入、社會公平公正氛圍等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國家的資源配置與利用,使國家的經濟政策和實際情況發生偏差,不利于社會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

(二)危害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投資者和債權人等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會根據上市公司對外公布的財務報告判斷企業的經營發展狀況,進而做出合理的決策。造假的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影響了投資人和債權人的判斷,很多投資者因為虛假的財務數據進行投資而血本無歸。一旦財務造假被揭發,企業會面臨破產清算,在進行繳納稅款和償還員工工資后,所剩無幾,債權人應有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三)危害內部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一旦企業財務造假被揭露,企業的信譽就會受到很大損失,后續的發展也會被阻斷。信用社會的造假行為會使企業喪失掉多年維護的供應商、客戶等合作伙伴,銀行也不會借款給企業,現金流也會受到很大影響,涉及到的相關人員不僅聲譽受到影響,而且會中斷職業發展生涯,上市公司將會面臨退市等處罰。

四、會計誠信缺失的應對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2008年,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并按要求進行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審計工作。大多數上市公司能夠執行,但也有部分公司在執行方面欠缺力度。有效的內控制度是保證一個企業正常運轉的必要保障,因此,企業應建立有效的內控制度,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采取解決措施。

(二)完善法律法規制度,加大處罰力度。在進行財務造假之前,企業都會衡量其成本與收益。當造假收益很大而被發現后的處罰較小時,造假行為會越來越多。當處罰的金額遠大于造假所產生的收益時,造假行為就會大大減少。若對于造假的上市公司,采取退市等嚴厲處罰手段,對于參與造假的財務人員采取終止其從業資格的方式,那么企業和財務人員就不會再輕易造假。所以在現階段,建立會計誠信檔案是當務之急?;ヂ摼W時代,會計人員以唯一的有效身份證號碼為基礎,在全國范圍內聯網,及時采集、如實記載會計人員的信用信息,建立嚴重失信會計人員“黑名單”,一旦被拉入黑名單,就不得再進入會計行業。

(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誠信教育。對會計人員來說,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職業道德更是一種從業的保障。由于會計人員職業的特殊性,往往會面臨許多利益誘惑。所以會計人員要“堅守準則,不做假賬”。企業也要定期對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誠信教育,將誠信教育貫穿于會計人員學習、工作的全過程,讓會計誠信成為會計人員職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加強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管理。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一些注冊會計師為了自身利益,違背職業道德,出具虛假審計報告,不能保證會計信息的相關可靠。為此,相關部門應當強化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監督管理,對違背職業道德的注冊會計師給予嚴厲懲罰,建立良好的監督環境。X

【主要參考文獻】

[ 1 ] 財政部關于加強會計人員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S].財會[2018]9號.

[ 2 ] 劉行健.關于重塑上市公司會計誠信問題的探討[J].商業會計,2014,(01).

【作者簡介】

徐貴麗,山東英才學院商學院教授,入選財政部會計培養項目(行政事業類)、山東省高端會計人才培養項目(學術類)、濟南市會計領軍人才培養項目(管理會計方向);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

修瑋,山東國有資產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入選全國會計領軍人才(企業類)。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3篇

第一,增強會計責任意識。會計責任是指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們對此項工作應盡的職責。它包括對國家的責任,對本單位的責任,對社會以及其他經濟組織的責任。只有充分認識會計工作應盡的這些責任,才能在指導思想上對會計信息質量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稌嫹ā窂娬{了會計人員的法律責任,明確了主管人員同會計在執業方面的關系是遵守護法與業務執法,守法的關系,為確保會計主體獨立的法律地位。同時提供了法律保障。在實際工作中部分會計人員忽視了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資料可靠性,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原則的會計信息質量上的要求,未充分認識到所提供的會計信息資料是為投資者,使用者決策所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資料。會計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要如實地提供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有關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項,使單位領導根據所處環境和實際情況為單位的生存和發展所加以判斷和決策。由此可見,會計人員所提供的所有財務信息資料有很多經濟指標是為國家宏觀經濟管理提供預策和決策的可靠依據。只有充分認識會計應盡的這些責任,才是保證會信息資料真實可靠的前提條件。

第二,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素質。一是抓好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稌嫹ā返谌艞l規定:“會計人員應遵守職業道德,提高業務素質?!睍嬄殬I理想,會計職業理想是會計職業道德的靈魂,會計人員愛崗敬業,熱愛本職工作才能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才能在會計實踐中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會計職業態度,會計職業態度是會計人員正確履行和完成職責,義務的基礎,也是圓滿做好會計工作的基本條件。會計職業責任。職責是現階段職業道德的核心,也是現階段評價會計行為的主要標準。會計職業技能。職業技能是圓滿完成會計工作的基礎條件。提高技能包括兩個方面:通過理論學習獲得專業工作所必須的知識;通過實踐活動來獲得專業工作所需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會計職業道德,會計人員要建立和保技良好的職業道德。勇于負責,不畏權勢。不為個人利益所動搖,自覺遵守財務會計制度和財經法規。二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要培養會計人員具備較全面的系統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具備終生學習能力,善于積累執行任務的特性,職業判斷將在會計工作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以廣博的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來完成本職工作,為國家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第三,加強會計誠信體系建設。一是建立會計誠信教育機制,完善會計誠信教育體系建設。加快會計誠信體系建設最重要的是建立會計誠信教育機制,強化市場主體與會計人員的會計誠信觀念和信用意識。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問題:把會計誠信教育的重點放在會計誠信信念,誠信文化,誠信制度的教育上,通過會計誠信教育,確立會計人員誠信觀念和誠信意識,使會計人同把會計誠信作為重要的工作準則和最基本的工作要求;要將會計誠信教育的目標定位賦予會計人員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人格精神,誠信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的發展的基礎,是一切道德的基礎和根本,也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基礎,只有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適應時代要求的會計誠信教育,才能使會計人員具有社會活動的人格精神;將會計誠信教育作為會計職業培養會計人員公正、客觀的職業道德的證確,謹慎的執業水平,從而形成良好的會計職業人格。二是建立會計誠信法律機制,增強會計誠信的立法和執法建設。在執法方面,要加大力度,規范執法,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弄清原因不能手軟。三是建立會計誠信激勵制約機制。各級政府要在會計誠信體系建設中定好位,明確會汁誠信體系建設中的作用,政府監管部門要解決防止造假,懲處造假以及嚴格約束機制;另一方面要建立嚴格的會計信息失信懲罰機制。做好會汁人員市場準人和退出執業行為有效監督工作。四是建立會汁誠信的內控機制,強化經濟實體內部的會計誠信管理建設。各個經濟實體在開展業務活動,進行重大決策時,需要大量真實可靠的信息,完善會計誠信內控機制能為管理者,投資者,債權人改善經營管理,評價財務狀況,進行投資決策提供重要的會計信息資料依據。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國國有林場會計工作誠信缺乏現象非常嚴重,會計誠信缺乏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國有林場的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不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的平穩和快速發展,不利于我國林業政策的正確制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會計誠信;財務管理;健康發展

一、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的必要性

我國國有林場會計工作誠信缺乏現象非常嚴重,會計誠信缺乏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國有林場的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不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的平穩和快速發展,不利于我國林業政策的正確制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非常必要。

“堅持準則,不做假賬,誠信為本,操守為重?!边@是對會計人員最基本的要求。會計工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準確、真實、客觀。會計職業道德要求會計人員為企業、政府管理機構、金融統計部門提供準確、真實的信息。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和完善,國有林場的改制工作也不斷深入,目前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在這種狀況下,國有林場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表現的更為明顯。會計信息失真則違背了會計工作的最基本原則——真實性原則。盡管客觀、真實性原則是會計工作中最根本的工作原則,然而在我國,由于財務制度的管理混亂,由于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復雜,造成了我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現象非常常見。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和完善,國有林場的改制工作也不斷深入,目前已經到了攻堅階段。在這種狀況下,國有林場的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表現的更為明顯。隨著國有林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林場資金的投入主體不斷多元化、投入的資金量不斷增加、投資項目復雜性增加,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國有林場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林業會計信息對于國家林業經濟政策的制定,對于林業經濟活動的正常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了減少和避免國有林場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原因

會計誠信的缺失不僅僅是會計行業本身的因素,也不僅僅是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缺乏的表現,其根本原因在于社會環境誠信原則的滑坡。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物質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而社會價值觀卻呈現了多元化的變化。一些商家、一些個人為了個人利益,不惜采取弄虛作假的手段來獲取利益。而我國目前既缺乏建立誠信制度的法律法規體系,更缺乏遏制虛假的價值體系建設。人們沒有因為違反誠信原則而受到任何懲罰,相反還因此而獲利,這就會對其他人起到巨大的示范作用,而堅守誠信的人則成為異類,從而造成社會環境誠信的進一步缺失,惡性循環造成誠信越來越缺乏。

2、會計人員迫于領導的壓力,職業道德失范。

在目前的經濟社會中,會計人員與單位負責人在地位上屬從屬關系,也就是說單位負責人對他們的工作完全擁有領導權和管理權。有了這種天然的從屬關系,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和發揮作用的大小,關鍵在于單位負責人的影響。而這種從屬性又與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其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密切相關。

3、會計法制觀念淡薄,監督制約機制乏力。

不少會計人員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總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忙,事情多,不關注、不學習會計法規,更談不上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了。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缺失。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折射出會計監督機制相當不完備。

三、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的對策

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需要從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和加強會計工作中的審計監督與獨立審計準則建設等方面入手。

1、加強對會計人員誠信教育,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

會計誠信教育應把重點放在職業道德、會計理論、政策法規等內容的學習上,熟悉掌握會計法律和財會知識,能夠主觀上自覺地遵法守法。只有加強對會計人員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才能使會計人員從內心上樹立高于原則底線的務實求真的精神。各單位主要領導也應參加會計誠信教育,將會計誠信機制建設的范圍不僅僅局限于會計人員,讓更多的人接受并理解會計誠信制度。

2、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加大執法力度是增強會計誠信的必要手段,重點在立法技術上,會計道德與會計法律互為補充,相互依賴。當今的法律制度執行和司法實踐仍然不斷受到人情關系、權力的干擾,因此會計法制建設還有賴于社會文化環境和法律制度的完善。當然還要加強對市場監管,完善我國相關法律。

3、加強會計工作中的審計監督與獨立審計準則建設。

加強對懲罰性監管體系與相關制度建設是提高會計誠信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建立健全單位內部監督制度的基礎上,規定外部監督層次,將專業監督與群眾監督結合起來,保持外部監督與內部監督配套協調一致,才能為會計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為確保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奠定科學的基礎。加強獨立審計監管機制建設,加強中介機構的監督作用,貫徹實施獨立審計準則,切實提高審計質量,加強審計執業隊伍建設,強化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

總之,我國國有林場會計工作誠信缺乏現象非常嚴重,會計誠信缺乏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國有林場的市場經濟改革進程,不利于我國林業經濟的平穩和快速發展,不利于我國林業政策的正確制定。因此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非常必要。會計誠信的缺失既有社會大環境的原因,也有會計人員自身職業道德素質不高的原因,也與會計人員受到領導的壓力有關。建立和完善國有林場會計誠信制度需要從提高會計隊伍整體素質、建立健全的會計制度和加強會計工作中的審計監督與獨立審計準則建設等方面入手。

參考文獻

[1]岳上植.會計誠信評價體系構建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5(4).

[2] 續淑敏.會計職業道德規范體系探討[J].農業經濟,2005(2).

[3] 李心和.會計制度的信譽基礎,會計研究,2002(4)

[4] 楊雄勝.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會計研究,2002(3)

作者簡介:

劉兆蓉(1971-),女,大專學歷,黑龍江省東京城林業局會計師,主要研究會計管理方向。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東京城林業局)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地將“明禮誠信”列為公民基本道德規范之一。誠實守信,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必須傳承且發揚光大。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受功利思想的影響,社會一些領域出現了誠信缺失現象,包括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擾亂了正常的就業秩序,給用人單位、學校、社會以及畢業生本人都帶來了危害,必須盡快給予教育引導和改善。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表現及危害

(一)偽造求職簡歷,傳遞虛假信息

求職簡歷是用人單位了解應聘者的首要直觀資料,也是決定畢業生能否順利進入應聘第二環節的重要依據??陀^真實的簡歷,能夠簡單集中反映畢業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經歷及自身基本知識技能。但是,部分畢業生為了能夠滿足用人單位的基本條件要求,或者為了引起用人單位的注意和重視,不惜采取各種手段偽造求職簡歷。具體表現為制作假證書(包括各類榮譽證書、等級證書);編造干部實踐經歷;涂改成績單、專業排名等等。由于很多用人單位在篩簡歷環節并不查驗或者當場查驗證書原件,對于學生在校期間干部實踐經歷的核實和認定在短時間內也較難實現,部分存有投機心理的畢業生利用可乘之機,在求職簡歷中,弄虛作假,隨意“包裝”自我。

(二)面試夸夸其談,掩飾真實自我

面試,旨在通過面對面的觀察、交流和考察,評判應聘者是否具備用人單位的基本要求,是否符合用人單位的人才隊伍標準。為了使自己能夠給面試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個別畢業生可謂挖空心思。把自己的真才實學用較好的方法恰當地展現出來,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部分畢業生在面試中,夸夸其談,有違真心地迎合用人單位,用一些面試速成技巧美化、拔高自我。比如,為了展現自己的組織能力,將某一活動的參與者說成是主要組織和策劃者;為了展現自己的創新意識,將他人的創意思想挪為己用。這些虛假信息,必將影響和誤導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真實了解和客觀評價。

(三)利用不當手段,擾亂簽約秩序

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是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在雙方自愿前提下形成的工作協議,雙方承擔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為嚴格就業市場規范,每位畢業生按編號限領就業協議書一份,只能與一家單位簽訂就業協議。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完全如此。部分畢業生在簽約過程中,心猿意馬,花樣百出。如:復印就業協議書,同時與多家單位簽訂協議,以求“萬全”;隱瞞已簽約事實,謊稱協議書丟失,要求補領協議,另簽他處;心懷“保底”思想,簽約即想著日后違約,再謀高就。這些做法,不僅影響到用人單位的用人計劃,加大用人單位的招聘成本,也將在很大程度上給學校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制約學校就業市場的拓展和長效發展。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外部原因分析

(一)社會轉型期,短期收益誘發短期行為

社會轉型期,人民生活日新月異,社會公眾享受著改革發展帶來的成果和收益,同時,直面和經歷發展期需要不斷健全的制度,不斷完善的體系。轉型期,變革與我們同行。變化帶來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產生對短期收益的偏好,短期收益誘使短期行為。經濟領域的合同欺詐、產品摻假;政治領域的欺上瞞下、假公濟私;學術領域的剽竊抄襲、無視知識產權,在一定程度上講,都是受短期高額收益的誘使,出現的個人短期行為。這些短期行為及其思想基礎,對高校畢業生產生重大的影響,加之就業失信行為短期機會成本過低,投機收益相對較高,致使部分大學畢業生放棄誠信底線,選擇失信于學校、用人單位。

(二)用人單位不科學的選人標準,造成逆向選擇

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逐年攀升,大學生就業買方市場逐漸形成。但是作為買方市場主體,很多用人單位并不具備科學合理的選人標準。在招募中,他們往往過分強調量化指標,比如設置學習成績、學生干部經歷、等級考試、政治面貌、各類榮譽證書等進入門檻,當然,用人單位希望招募到綜合素質高的人才,這一想法本身無可厚非,但是,以下三點實際情況必須考慮:第一,完全符合準入條件的學生群體人數有多少;第二,考慮行業其他單位,目標優秀群體能否真正選擇本單位;第三,準入條件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畢業生的真實素質和能力。當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通過提高準入條件來招募合適人才時,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會發現大部分空缺崗位似乎都是為少部分同學設置的,為了贏得就業崗位,甚至是面試的機會,他們不惜鋌而走險,從而造成勞動力市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約束下的逆向選擇現象。

(三)就業市場監督保障機制不健全,出現可乘之機

大學生就業,從計劃經濟時代的統包統分,到如今市場經濟下的雙向選擇,本身已經是巨大的進步。但是,市場經濟,勞動力市場的雙向選擇卻并非盡善盡美,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更需要制度約束和監管。這涉及勞動力市場主體雙方,本文僅從畢業生角度加以分析。首先,就業市場缺乏針對已簽約學生的監管引導機制。已簽約學生繼續投寄簡歷,儼然已經成為就業市場司空見慣的現象,而高校就業部門的監督和指導重心卻大多集中于未就業和處于就業進程中的兩部分學生群體;其次,缺乏針對違約畢業生的限制和約束規范。雖然對于違約現象,不管是高校還是用人單位,都希望能夠嚴加控制,但是,在就業前、中、后三個階段,都缺乏易于施行且具有實際威懾力的操作標準,能夠真正對違約行為加以限制和規范;第三,缺乏全國聯網的畢業生個人資料、就業進展等綜合信息平臺。畢業生信息核實周期長,畢業生“一人多簽”現象發現滯后等,致使部分畢業生有違市場規則,擾亂就業秩序,投機取利。

(四)教育理念偏執,個體誠信品質缺失

素質教育,一直備受關注和討論。但是,在基礎以及傳統家庭教育中,學習成績,即智育仍在實質上占主導地位,特別是對于一些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憑借優異的學習成績,依靠高考平臺,方能改變命運。如此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往往使很多學校和家庭忽視或者淡化了學生的品德教育。而進入高等教育,大學則更多的涉及民族精神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1],這就使得一部分畢業生在做人品質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一方面,對于一些社會道德準則所不齒的失信行為,他們不以為然;另一方面,由于內心缺乏基本的道德底線,在面對失信可能帶來的短期收益誘惑時他們更易動搖,在面對他人失信得利時,也更會因為心里不平衡而“同流合污”。

三、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博弈分析

經濟博弈,是在承認各經濟主體利益的基礎上,研究經濟主體(博弈方)的行為方案與利益得失的關系。本文以畢業生就業誠信問題建立博弈模型,假定博弈雙方只有兩個策略:誠信和失信,且雙方均能料到對方的所有策略,但并不確切知道對方的具體策略,雙方在決策時都要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2]。首先分析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誠信博弈。當用人單位失信,畢業生誠信時,畢業生找到的工作差于與其知識能力相應的工作,凈收益為負(設為-1),用人單位招到好于其職位技能要求的畢業生,凈收益為正(設為4);當用人單位誠信,畢業生失信時,雙方凈收益值正好相反。當雙方都誠信時,畢業生的知識技能剛好與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相匹配,雙方凈收益均為正(設為3),當雙方都失信時,雙方凈收益均為零[3]。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的博弈矩陣如表1。

類似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誠信博弈分析,假定就業市場只有A、B兩個畢業生。當畢業生A與B一方選擇誠信,另一方選擇失信,則誠信一方的凈收益較少(設為2),而失信一方的凈收益較大(設為6),當雙方都選擇誠信或者都選擇失信時,凈收益介于其中,且雙方都誠信時凈收益較大(設雙方都誠信時凈收益均為4,雙方都失信時凈收益均為3)。畢業生A與B的博弈矩陣如表2。

可以看出,上述兩個博弈模型與博弈論經典案例“囚徒困境”類似,對局雙方均有一個上策。在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博弈模型中,不管用人單位選擇何種策略,畢業生都傾向于失信;不管畢業生選擇何種策略,用人單位都傾向于失信。而在畢業生A與B的博弈模型中,無論A選擇何種策略,B都傾向于失信;無論B選擇何種策略,A都傾向于失信。因此兩個博弈雙方的結局都將是(失信,失信)。

以上分析是假設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畢業生之間是單次博弈,即對局雙方的決策不存在被發現的可能。而在實際就業過程中,往往存在大量重復博弈。在重復博弈中,局中人的決策都有被發現的可能。這里僅以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博弈模型為例(畢業生之間的誠信重復博弈可以采用類似方法)。假定就業中用人單位一方選擇誠信的前提下,討論畢業生一方的決策行為。首先,設誠信行為(失信行為)被發現的概率為P;誠信行為被發現后行為方凈收益為R1,失信行為被發現后行為方收益為R2;不被發現時,誠信一方的收益為X,失信一方的收益為Y。具體收益表如表3。

畢業生選擇誠信的期望值為X(1-P)+R1P;選擇失信的期望值為Y(1-P)+R2P,當X(1-P)+R1P>Y(1-P)+R2P,即P>(Y-X)/[R1-R2+(Y-X)]時,畢業生一方選擇誠信,反之選擇失信。要使畢業生更多的選擇誠信決策,一方面,不等式左邊——P值應越大越好,由概率基本知識知:P的最大值為1;另一方面,不等式右邊——(Y-X)/[R1-R2+(Y-X)]越小越好。在單次博弈分析中提到過,在用人單位未發現畢業生失信的情況下,選擇失信往往能夠獲得超過與其自身知識能力相適應的工作,選擇誠信一般能夠找到與自身知識、能力、素質相匹配的工作,表現為Y>X;在決策行為被發現情況下,按照社會公序良俗,誠信一方收益肯定大于失信一方收益,即R1>R2,因此不等式右邊大于零。因為在不被發現情況下,Y、X很難加以控制,所以,在實際操作中,只能通過控制R1和R2影響不等式右邊,即R1越大,R2越小,不等式右側值越小。綜上,在重復博弈中,當誠信、失信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越小,畢業生選擇失信行為的可能性越大。當誠信、失信行為被發現的可能性一定時,誠信行為被發現后行為方所得凈收益越低,失信行為被發現后行為方所得凈收益越高,畢業生選擇失信行為的可能性越大。

四、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現象的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

誠信是大學生道德修養的基本內容,也是大學生立身做人的前提基礎。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日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中,誠信教育首先應該體現為第一課堂的正規學習和引導。第一課堂的誠信教育不僅應該貫穿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政治理論課程的正規系統學習和理解中,也應充分借助和發揮專業課堂專業教師的言傳身教,人格魅力。第一課堂教育具有系統性、邏輯性強等諸多特點和優勢,但不可否認,其在生動性、多樣性等方面稍顯不足,這就需要第二課堂的補充和提升。大學生誠信品質的習得和養成更多地需要在實踐活動中經歷認知、感化、接受、共鳴、內化直至升華的過程。筆者所在學校陜西師范大學通過常規化的“誠信教育活動月”系列活動,以誠信知識講座、誠信知識競答等方式普及誠信知識;以尋找校園誠信大使,展示免費師范生誠信風采等方式,樹立誠信模范標兵,用榜樣的力量影響和帶動周圍的人;以誠信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形式,發起對誠信熱點話題的大討論,使同學們在思想的碰撞和學習中,崇尚誠信品質,樹立誠信意識。通過考試誠信承諾、就業踐約守諾座談、助學貸款學生感恩誠信教育等常規工作,以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力求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每一處細小環節,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規范畢業生就業秩序

規范的畢業生就業秩序,可以從制度層面防止失信行為的發生。一方面,社會需要公眾自覺的誠實守信思想和行為,這種自覺通過教育和社會文明加以維系;而同時,社會的誠信發展又不能完全依賴于公眾簡單地自覺性。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現象的當務之急就是要規范畢業生就業秩序。具體體現為:就業準備階段,協議書、推薦表等就業材料的實名登記發放制;就業推薦階段,畢業生就業材料的審查評價責任制;簽約階段,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之間權責保障制;履約違約階段,規范的權利義務關系、跟蹤反饋機制以及具體的限制約束紀律。就業過程中,井然有序的就業秩序,不僅能夠為就業主體雙方創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同時,作為制度規范,它在引導和約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行為方面也將發揮重要作用。當然,就業秩序不應單單限于規章條款的簡單設立,更在于達到對就業市場當事雙方行為加以規范的效果,因此,就業秩序需要配套行之有效的激勵和懲罰措施,激勵措施能夠放大人們對正向行為的期望和追求,懲罰措施則通過加大負向行為的風險成本而弱化人們對此類行為的選擇。

(三)營造社會誠信氛圍

個體關乎真假、善惡、美丑等現象的評判、行為的選擇,受社會價值及道德規范的引領和導向。在全社會范圍內構建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價值理念,是社會主義社會核心價值訴求之一,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重要基礎。濃厚的社會誠信氛圍,能夠讓大學生群體深刻地感受和體會到全社會對于誠信品質的鼓勵和發揚,進而加深大學生對學校道德教育的認同和理解,抵制社會不良思想的侵襲,消除對于傳統道德文化的懷疑和誤解,將誠信理念內化為一種信念,影響和感化身邊的人。誠信氛圍的營造和深化必將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發展、公民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而進行的。首先,積極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和宣傳作用。借助各種媒體形式,褒揚誠信,貶斥失信,使誠信者不僅能夠獲得物質肯定,更能在精神層面找到歸屬;同時,樹立道德模范,用榜樣的力量感化公眾。其次,盡快完善社會誠信系統。營造誠信氛圍,就是要借助全社會對于失信者“討而伐之”的決心和力度,最大范圍消滅失信行為。在這一過程中,科學縝密的公民誠信系統(包括大學生)必不可少。完善的社會誠信系統,可以加大社會對失信行為的監督和控制力度,極大地提高失信行為的發現概率,增大失信行為的風險和成本,使失信者寸步難行。

參考文獻:

[1]吳善添.大學生就業中誠信問題反思與制度重構[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5).

[2]曾文濤.高校畢業生就業誠信缺失的博弈分析與對策[J].決策參考,2007,(5).

[3]童毛弟,王建明.大學生就業中的誠信博弈[J].江蘇高教,2006,(4).

(責任編輯:石 銀)

會計誠信文化建設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誠信的回歸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標志。會計誠信,是整個社會信用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幾年中外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現實,說明會計誠信缺失已成為一個國際性難題。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法是讓單位領導人成為會計法律責任的惟一責任人,這樣才有望真正確立中國會計的誠信原則。

【關鍵詞】 會計誠信 會計誠信缺失 會計超規范

我們一直把真實性作為會計工作的“生命”。當今的會計,不僅其數據真實性已大有問題,就是其基本誠信品質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極大懷疑。

1. 我國面臨會計誠信缺失問題

會計信息失去了真實性,那無異于會計的消亡,而不真實的會計信息,除了危害經濟與管理之外別無它用。正因為此,我們才對會計真實性予以了充分的關注,并向社會各界即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們,在會計真實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諾。而社會各界對會計的這種承諾給予了充分信賴,所以會計信息被人們廣泛地用于經濟決策和日常經營管理。由此可見,會計信息之所以為社會各界廣泛重視并運用,完全是由于社會各界對會計誠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但是,會計的現實恰恰把它對社會的這一基本承諾拋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說瓊民源、鄭百文、銀廣夏這些中國會計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層面上,中國會計信息失真確實已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2. 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

會計誠信的缺失,不但對所有者,而且對經營者都將是一種致命的傷害?;謴蜁嬚\信絕非可以一蹴而就。當務之急,首先要找出會計誠信缺失的真實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論分析,為解決會計誠信失缺問題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議。

制度缺陷是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現行產權制度下。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也導致作為信息使用方的投資者 和作為信息提供方的經營者之間存在著嚴重的會計信息不對稱,從而為會計造假提供了前提條件。一旦委托人遠離企業或無法確認,受托人缺少相應的監督,會計誠信缺失就會因為缺乏動力和壓力而成為一種必然,從而造成會計信息的失真。

會計誠信到底是什么?簡單地講,會計誠信表達了會計對社會的一種基本承諾,即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現實經濟活動反映出來,并忠實地為會計信息使用者們服務所有權與經營權關系能否得以協調的關鍵。對資源使用過程及結果作出如實記錄并及時向資源所有者和經營者進行報告的責任,歷史地落在了會計身上,從而使會計誠信變得更為社會所重視。

3. 會計誠信缺失帶給人們的思考

在沒有委托人的世界,會計誠信原則比以前任何時候都更為需要。會計誠信是會計與生俱來的品質。從根本上說,會計誠信是社會經濟文化不斷走向“文明”的內在要求

另一角度看,會計誠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種與生俱來的現象。其原因,可從市場經濟中始終存在的壟斷現象中尋找。令我們充滿信心的是,雖然人類社會一再經歷著壟斷并缺乏誠信的磨難,對誠信原則的認同則始終未變。

綜上所述,會計誠信為發展市場經濟必需,但市場經濟發展又對會計誠信產生了各種扭曲性的影響??梢赃@樣理解,會計誠信是與市場經濟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緊密相依的。但市場的“三公”在世界各國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實現,因此,會計誠信原則在世界各國的實踐中,難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們現在所要解決的,是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現實條件下,怎樣最大限度地實現會計的誠信原則。

4. 會計誠信缺失的對策

首先,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提高會計人員職業素質,在全社會樹立誠信意識和誠信道德行為規范

在全社會開展誠信教育和職業道德建設教育,建立會計人員信譽檔案制度,強化會計職業道德監督,另外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作為專業必修課。

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需要良好的道德環境,環境的優化直接關系到人們道德修養水平的提高。在依法治國的同時,加強以德治國.通過宣傳和教育凈化社會環境,形成全社會人人都講誠信,對不誠信者人人喊打的社會環境,使誠信成 為一種自覺行為。

另外,加強契約管理

中國可能是沒有委托人契約關系條件下會計誠信缺失的典型。解決這類問題,按權威的觀點,只能應用社會契約論原理。解決會計誠信問題的關鍵,是首先確定我國經濟生活中在會計誠信問題上存在著什么樣的“超規范”,我國現階段在執行會計誠信原則時,應賦予各單位以什么樣的“道德自由空間”。

由于我國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對目前我國會計“道德自由空間”真實情況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還沒有非常有針對性地出臺各種解決會計人員兩難境地的各項法律,因此,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會計誠信原則絕對不可能在“高壓”政策下確立。

在中國會計實務中真正廣泛地確立誠信原則,必須從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其一,減少會計準則制度中會計選擇的彈性區間,最好完全剝奪會計自主選擇會計方法的權力,使會計處理各種業務只有唯一選擇。其二,讓單位負責人100%地承擔會計作弊的責任,而會計人員對此不負絲毫的責任。這樣,住何的會計作弊一旦追究責任都將由單位一把手負全責,若如此,中國會計誠信原則的徹底恢復為期不遠矣!

會計作為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種重要行業,其存在的價值就是誠信??梢哉f,是誠信給了會計以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誠信,會計工作就無異于消亡。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使廣大會計人員在會計工作中,自覺堅持原則,不做假賬 。社會需要誠信,而會計人員也只有用誠信這種職業道德武裝起來,才會給會計工作注入“真實的生命”。這樣,才不會辜負黨和人民對會計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喚回社會公眾 對會計行業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劉忠利.淺議會計誠信[J]商情(財經研究),2008,(1).

[2] 張輝.誠信是會計人員的立身之本[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 , 2008,( 3).

[3]陳作華.試論會計誠信缺失的根源及對策[J]經濟師,2004,(9).

(作者單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區環保局監測站)

上一篇:英語學習教學探究論文范文下一篇:高職院校會計教育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