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

2023-12-28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1篇

城西鎮花卉苗木的栽植已有三十余年的歷史,為我鎮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我鎮花卉栽培面積3000多畝,品種150多種,涉及前西、崗尚、望仙河、黃莊、高莊、沙河子、朱岔汪等村,已逐步成為我鎮新興的農業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對花卉苗木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同時對其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進一步發展優質高檔的花卉苗木,盡快地對城西鎮花卉苗木生產的提檔升級,增強我鎮花卉苗木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是關系到我鎮花卉苗木產業能否進一步做大做強,作為蘇北經濟帶的龍頭示范的一件大事。

根據面臨的新機遇和挑戰,我鎮制訂了贛榆縣(城西)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建設規劃。

一、建設目標

利用五年時間,實現城西鎮綠色全覆蓋,形成村在林中,人在綠下,別墅點綴,適宜生態居住,集生產、生態、娛樂、休閑、旅游于一體,創造自然、雅致、健康的生態環境,打造海濱城市新亮點,提高縣城規劃設想新空間,力爭使其建設成為贛榆縣美麗的生態旅游休閑公園。

二、總體構思

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是一個集花木生產、新品花木引種開發推廣、花木生態觀光旅游、花木產業基地示范和花木信息管理技術于一體的示范園區,是現代花木業建設的示范基地和樣板。城西鎮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依托花木產業的良好前景,立足贛榆縣,放眼全省全市,以引進消化為主,結合自主創新,強化示范輻射的服務功能。大力發展高科技花木產業,實現對傳統花木 1

業的改造和提升,把園區逐步建設成具有高經濟效益、高生態效益、高資源效益、高社會效益,集生產、培訓、示范、觀光、旅游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省內一流的花木產業示范園,走出一條科研生產與旅游觀光相結合的道路,為全市及全省提供花木產業建設示范樣板。

三、規劃原則

高標準、高起點、超前性的原則;

設計的生態原則—以“花木觀光”為特色的生態性園林;設計的植物多樣性原則—生態植物群落的營造,優化選擇鄉土樹種,引進新品;

“以人為本”的原則—突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兼顧觀光旅游休閑活動的需求

少投資,出效益,有利于經濟運作的原則;

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的原則;

園林風格多樣性的統一和個性創造探索的原則。

四、規劃定位

以“花木生產、花木觀光旅游、花木的產業示范”為特色和基本功能。

五、規劃目標

輻射和帶動城西鎮花木產業的規?;蜕鷳B化的發展,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同時創造一個符合園林生態化原則的、有地方特色的、以人為本、多元的、以“花木”為特色的、有獨創性的、富有現代花木基地特色及有園林化格局的現代田野風光園,使花木的產業生產和花木生態旅游觀光緊密結合。

六、建設的必要性

1、建設的依據

根據國家及省市產業結構調整的政策,結合我鎮有栽培花卉苗木的條件和區位優勢,充分利用我鎮優越的資源及產業的規模效應,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擬在全鎮范圍內建設高標準花卉種植基地3萬畝,實現綠色全覆蓋,將傳統的分散種植、分戶經營,納入規?;a、集約化經營運作。

我鎮位于縣城西郊,區位優越,青班、青抗、厲大三線穿境而過,并且與20

4、327國道連接。距沿海高速贛榆出口5公里,南臨連云港港口和白塔埠機場,海、陸、空交通運輸三位一體,為發展花卉苗木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發展花卉苗木,既是國家政策及發展戰略的需要,又改善了生態環境,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效益。

另外,江蘇省最近在常州召開了全省花卉工作會議,提出我省今后一段時期花卉發展的指導思想、任務、目標與工作思路,全省計劃在今后一段時期,花卉面積翻一番,達到50萬畝,產值30億元,全省規劃建設五大花卉生產區,其中之一在蘇北建設觀賞喬木花卉區。因此,我們著眼于我鎮的土壤、氣候與中、西部地區相似的特點,立足資源、區位優勢,面向西部和北京奧運,發展觀賞性喬、灌木苗木基地,實行規?;?、標準化、專業化生產,進行良種的選育及繁殖、推廣,建立優質、高效的種苗生產中心,建立花木大市場,組建花木生產、銷售一體化的龍頭企業。

2、建設的必要性

作為“朝陽產業”的花卉業,已逐漸成為農村的一項新興產業,在世界經濟的大潮中始終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僅2002年,全世界的花卉消費即達2000億美元,而我國花卉的產值僅為10億美元左右。作為世界的農業大國,從世界花卉市場每年幾千億美元的需求,到我國的年1億多美元的花卉出口額,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反差,可見我國花卉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還有待提高,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目前,花卉的生產和銷售中心是荷蘭和以色列等發達國家,但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成本高,在花卉生產過程中,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大量的投入,我國的花卉生產,尤其是蘇北地區,這恰恰凸現

出我們的優勢,可以肯定,今后的花卉市場,必將在花卉生產基地,而花卉生產基地必將向高質量、低成本、低價格區域轉移,而這些正是我們所具備的條件。我鎮自然環境優美,群眾素有栽花的習慣,因此房前屋后花木成片,春季生機盎然,盛夏繁花似錦,秋季果實累累,嚴冬青翠欲滴,勤勞的人們不僅用它點綴了美好的環境,同時也因之換來豐厚的收入,由此發展開來,特別是近幾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引導下,花卉業發展勢頭越來越旺,逐漸成為一項拉動一方經濟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全鎮共栽植花卉苗木3000余畝,從業人員2千人。但是,這種農戶自發的以戶為單位的發展經營模式,嚴重制約了我鎮花卉業的發展,其市場沖擊的承受力及前瞻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高標準花卉苗木基地,實現實驗、示范、推廣及龍頭帶動作用,提升整體花卉業的品味,增強抗風險能力,利用規模效應,發展壯大我鎮的花卉業,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

3、社會效益

項目的建成,將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目前,縣城東擴(移)是我縣縣城發展趨勢,南去是經濟技術開發區,北去為海洋經濟開發區,限制了縣城規模的進一步擴展。我鎮位于縣城的西郊,具有優先接受縣域輻射的先天條件,因此進一步作大作強城西鎮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把城西鎮融入縣城,擴大縣城版圖,為縣城的建設提供新的發展空間,打造海濱城市的新名片、新亮點,做成全國最大的縣級生態公園,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六、總體規劃及布局

城西鎮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既不同于一般的花木基地的規劃,又不同于一般觀光旅游公園的設計,它屬于多功能性的,風格獨特的示范園。既考慮它是一個花木產業的示范基地,又是花木規?;a的基地,同時又考慮它的觀光旅游功能。根據功能的要求,把園內統一規劃成三大部分,即綜合管理區,生態觀光旅游區,花

木栽植、培育、引種區,實際是三者有機結合、密不可分的三大區域,是以花木的種植開發,帶動旅游觀光的功能。三區均有花木栽植開發示范的功能,同時又有觀光旅游的功能,達到“種花木種出觀光旅游,種花木種出景觀房產”的效果。

1、 綜合管理區

該區域滿足園區的綜合管理、花木信息管理的功能要求。設有管理辦公區、技術研究區、組培區等,休閑休息景觀建筑及相應的附屬服務設施,作為高科技花木產業示范園區的中心,建筑、廣場、濱水布臵,形成標志性建筑景觀。建筑的構建,以人為本;建筑設計風格體現地方特色,以江南傳統的民居建筑形式,白墻黛瓦,樸素典雅,點綴于綠色的生態環境之中。

2、生態觀光旅游區

經過地形整治,因地制宜,再現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和諧統一,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該區域主要沿河沿路布臵,充分利用現狀條件在能取得最大景觀效果的水邊布臵各種景觀、景點,其中包括游憩區、森林木屋區、濕生植物觀賞區、垂釣區、觀賞花卉區。

3、 花木栽植、培育、引種區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2篇

1 濕地資源的重要性與稀缺性掀起了全球范圍內濕地保護的熱潮

濕地是地球上水陸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獨特生態系統,是人類重要的生存環境,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之一。濕地在抵御洪水、調節徑流、改善氣候、控制污染、美化環境和維護區域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著其它系統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生命的搖籃”、“文明的發源地”和“物種的基因庫”。

然而,在大規模城市化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濕地面積的減少以及濕地功能的衰退幾乎成為了歷史的必然。但另一方面,隨著對濕地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加,人們也已經意識到濕地保護的必要性,從而掀起了世界范圍內濕地保護的熱潮。濕地保護的標志性開端是1971年締結的拉姆薩爾公約,公約的最初目標是保護國際重要的水禽及其棲息地;而后由于逐漸認識到濕地作為地球之腎,對陸地淡水的凈化和汛期洪水的滯蓄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作用,而逐步提出了對濕地生態系統本身的保護,其中包括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功能性的保護)、特殊的濕地類型(特色的保護),以及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濕地(歷史文化的保護)的保護等等。

2 臺州市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為臺州市濕地保護提供了良好的前提

從《臺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的調查來看,臺州市濕地資源較少,但其類型非常豐富。全市濕地類型分為近海與海岸濕地、河流濕地、沼澤和沼澤化草甸濕地、庫塘濕地,分布于沿海椒江、永寧江兩側、河網匯集處、水庫等地。其中,鑒洋湖是臺州市范圍內唯一的一塊面較大的內陸河流型濕地。

傳統的濕地生態保護往往采用“就點論點、就線論線、就面論面”的保護方式,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沒有從宏觀層面解決濕地保護和區域生態保護的關系。臺州市在2004年啟動和編制了《臺州市生態基礎設施規劃》,并在2007年通過立法,成為國內首個生態規劃立法的城市。生態基礎設施不僅包括城市綠地系統、水系統的概念,而是更廣泛地包含一切能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大尺度山水格局、城市公園和綠地系統、濕地與水系統、林業及農業系統、自然保護地及開放空間系統等。因此,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為臺州市濕地資源的保護提供了完整的生態和文化背景,是濕地保護工作開展的依據和前提。 3 城市濕地公園的興起為城市濕地的保護與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徑

濕地公園是在全球濕地的保護與合理利用的背景下,于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出現的一種以休閑游憩為主要目的,同時兼顧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發揮、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教育等功能的濕地保護方式。2000年,泰晤士河畔的倫敦濕地公園建成開放,為城市濕地的保護和開發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利用模式,也是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濕地公園,并被譽為“一個讓人驚異的、奇跡般的地方,使得人類和野生生物在我們美好的城市中相聚”。同年年底,香港米埔濕地公園建成并對公眾開放,成為我國首個濕地公園。

進而,由于城市濕地的特殊性,我國還專門將與城市以及城市功能關系密切的濕地公園定義為城市濕地公園,并將其納入到城市綠地系統的范疇,以區別于遠離城市并以自然濕地保護為主的濕地公園類型。根據建設部《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和《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導則》的定義:城市濕地公園是一種獨特的公園類型,是指納入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具有濕地的生態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態保護、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為主要內容的公園。目前,我國已經批準了5批30個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的建立一方面使得城市濕地資源得以有效的保護和恢復,另一方面在合理的利用和開發下,濕地公園成為城市及城市周邊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給居民提供了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

4 大量的前期調研為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打下了充實基礎

鑒洋湖濕地作為臺州市唯一的內河濕地,在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方面都獨具特色,受到臺州市、黃巖區以及院橋鎮的高度關注,鑒洋湖濕地的保護與利用工作也逐步提上日程。2004年,黃巖區五個民主黨派就曾聯合對鑒洋湖資源進行了調查,并對區委、區政府提出了鑒洋湖濕地資源保護和旅游資源開發的建議,但未付諸實施。

近年來,由于缺乏規范和管理,鑒洋湖濕地一方面面臨著生態資源的衰退和人文資源的破壞,另一方面也被越來越多的房地產開發和旅游項目所青睞。如果再不及時進行保護,鑒洋湖濕地資源和人文景觀就可能遭到更大的破壞。為此,臺州市2008年正式啟動了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總體規劃,并以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為目標,積極完成申報工作。以此為前提,由北京土人景觀與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聯合,對鑒洋湖濕地資源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工作,其中包括鑒洋湖資源普查、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鑒洋湖居民社會調查等工作,并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資料文獻,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調研報告和專題研究。這些調查與研究工作為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提供了充分和必要的基礎,成為規劃工作開展的依據。 第二章 規劃總則 1 指導思想

根據規劃區自然、人文資源的特點,以維護濕地生態環境健康和延續鄉土文脈特色為出發點,堅持“全面保護、生態優先、合理利用、持續發展”的方針,充分體現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的特色,積極其在區域中的生態服務功能。 2 規劃原則 2.1 融入區域原則

將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融入區域生態背景之中,分析和評價其在區域生態中的關鍵作用,并利用生態保護和恢復手段,維護和加強其在生態格局的重要功能。

從區域旅游休閑資源整體發展著眼,充分發揮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自然、人文特色,將其建設成為富有個性的旅游休閑景點,成為區域游憩網絡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充分考慮區域與園區內部的交通組織和其他基礎設施規劃,使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與城市區域和外圍景點形成有機銜接。 2.2 整體保護原則

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連通性和穩定性,為濕地生物提供較為豐富的棲息環境,避免城市發展對濕地系統造成的干擾。

保護歷史文化遺跡和鄉土文化景觀,將其視為濕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主要特色體現,對文化景觀本身和其所處的自然環境與背景實行整體保護。 2.3 合理利用原則

合理利用濕地資源,為游客建立濕地體驗的界面,包括休閑游覽活動、科普教育活動、生產體驗活動等,充分發揮濕地的文化游憩價值和經濟價值,以達到積極保護的目標,同時提高濕地公園的景觀品質和整體品位。

建立完善的游憩體驗網絡系統,通過游船、自行車道、棧道、山徑等多種方式,在濕地生態環境和文化特色保護的基礎上,充分體驗鑒洋湖濕地的景觀特色。 2.4 和諧發展原則

協調濕地公園的各種功能,在生態保護基礎上,合理發展科普教育、休閑游覽等功能,并合理維護生產性景觀,使人類活動與生態系統和諧共存,促進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 濕地公園中各類管理服務設施以及居民點的位置、規模、建筑風格等應與城市濕地公園的整體風貌相協調,體現地域特征。

濕地公園的建設應積極考慮與當地住民的關系,通過適當的方式將本地居民納入公園的管理與運營之中,促進社會融合。 3 規劃范圍

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范圍北至雞籠山-馬山-西林嶺山脊,南至規劃機場高速,西至規劃改道的104國道,東至黃巖、路橋兩區的行政邊界和規劃黃巖物流園區的西邊界,總面積約為6.33平方公里。 4 規劃依據

4.1國際組織有關公約

《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1971年,拉姆薩爾; 《生物多樣性公約》,1993年。 4.2國家、地方有關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全國人大,200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全國人大,1986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大,198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全國人大,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大,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全國人大,1988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全國人大,1991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全國人大,2002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全國人大,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條例》,(國務院,1989年);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綱要》,(國務院,2001年); 《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國務院,2000年);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國務院,1993年);

《關于加強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通知》,建設部城建〔2002〕249號; 《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管理辦法(試行)》,建設部,2005年; 《關于加強濕地保護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務辦公廳,2005年; 4.3相關的技術規范

《城市濕地公園規劃設計技術導則(試行)》,建設部,2005年 《公園設計規范》(CJJ 48-92),1992年; 《村莊整治技術規范》(GB50445-2008),2008年; 4.4地方政府的行業技術性文件

《臺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

《臺州市城鄉電力設施布局專業規劃(2007-2020)》; 《臺州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

《臺州市黃巖區分區規劃(2004-2020)》;

《臺州市黃巖區院橋鎮城鎮總體規劃(2006-2020)》; 《黃巖區院橋鎮村莊布點規劃(2004-2020)》; 《臺州市黃巖區休閑旅游總體規劃》(送審稿);

《院橋鎮第三產業總體規劃研究及旅游業發展概念規劃》(征求意見稿); 《黃巖區院橋鎮區域概念發展規劃》。 4.5現場踏勘資料及其他相關文獻 5 規劃期限

本次規劃期限為2008-2020年,分三期執行,分別為近期、中期與遠期。: 1)近期:2008—2012年; 2)中期:2013—2017年; 3)遠期:2018—2020年。 第三章 濕地公園現狀條件分析 1 地理位置 1.1 臺州市

臺州市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處我國海岸帶中段。市域陸地范圍介于東經120°17´—121°56´、北緯28°01´—29°20´之間,東西長172.8公里,南北寬147.8公里,市域總面積9411平方公里。北接寧波、紹興,西鄰金華、麗水,南連溫州,東瀕東海。市區位于臺州市域中部溫黃平原北端,市區陸域面積1536平方公里。 1.2 院橋鎮

院橋鎮位于臺州市黃巖區南部,北接黃巖城區、東鄰路橋區、南囊溫嶺市、西連樂清市。全鎮總面積80.4平方公里,呈現“六山一水三分田”結構。自宋代開埠后,院橋即有“南鄉重鎮”之美譽,區位優越,經濟發達,交通便捷,環境優美,是黃、溫、樂三地的物資集散地。 1.3 鑒洋湖

鑒洋湖位于院橋鎮東南部約5公里處,距黃巖城區18公里,路橋城區約5公里,椒江城區約20公里,溫嶺的澤國鎮6公里。周邊有多條河流相連,三面被群山環抱,自然環境優美。在建的甬臺溫鐵路、機場高速及104國道從東、南、西三個方向穿越鑒洋湖地區。 2 自然條件 2.1 地質地貌

臺州依山面海,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境內地貌多樣,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灣、島嶼均有分布。西北山脈連綿,千米峰巒迭起,山地丘陵占陸域面積的2/3。東南丘陵緩延,平原灘涂寬廣,河道縱橫,沿海海岸曲折,港灣眾多,島嶼星羅棋布。

黃巖區的地貌結構可概括為“七山一水兩分田”。東部屬于溫黃平原,為豐饒的魚米之鄉;西部為丘陵山地,主要山脈有括蒼山支脈和北雁蕩山余脈。在新地質構造喜馬拉雅期運動之后,黃巖區形成西升東降。西部山區呈年輕山地特征,東部為下降區,有100多米疏松第四紀(約二三百萬年前)沉積物,形成海積平原,約占全區面積三分之一,是重要農業區。院橋鎮為五六千年的老海積區,成陸前經湖沼變遷,1米剖面有腐泥層,沼鐵礦層、青泥層,稱古淺育體。

鑒洋湖位于院橋鎮東南部,位于水網平原區,屬于溫黃平原的一部分,以濕地、水網、農耕地為主。湖區四面環山,其中北部有獅子山、雞籠山、馬山、西林嶺(老鷹山),南部則是連綿的溫嶺天皇山。周邊山地森林覆蓋率接近超過60%,生態環境良好。 2.2 水文條件

臺州境內河流眾多,主要有兩大水系,即椒江水系和金清水系。鑒洋湖屬金清水系,總面積1.25平方千米,為黃巖區最大內湖,也是臺州市最大的內陸濕地。與湖體相連的主要河流有東南中涇、西南中涇和山水涇。南中涇寬15~22米,長12千米,為黃巖區南部排水的主要通道;山水涇寬21~30米,長13.65公里,是排泄太湖山區洪水入金清港的主要河道。其中,鑒洋橋以下至路橋河段上大下小,洪水宣泄不暢,兩岸地勢低洼,澇災頻繁。

臺州市地下水分布可按照地下水資源的儲量分為富水區、較富水區、貧水區和極貧水區四大類,其中鑒洋湖所處區域為貧水區。 2.3 土壤類型

黃巖區土壤類型主要有黃壤、紅壤、潮土、水稻土和鹽土5個土類,14個亞類、41個土屬和117個土種。其中,鑒洋湖地區地處海積平原地區,主要以潮土、水稻土兩個大類為主,地勢平坦,有機質含量高,保肥保水能力好,適合旱糧、水稻、柑橘等多種作物和果木的種植。此外,雞籠山等山體以紅壤為主,含砂礫質較多,肥力較好,以種植水果和其他林木為主。 2.4 氣候條件

地處亞熱帶季風型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平均氣溫17℃,1月份平均6℃,7月份平均27.8℃,常年3月14日為終霜期,11月29日為初霜期,平均無霜期259天。冬季受西北氣流影響,多晴朗寒冷,冷空氣南下時常出現劇烈降溫和西北大風。春季冷暖氣團交鋒頻繁,時冷時熱。初夏,因北方冷空氣與南來暖濕氣流相遇,勢力均等,形成梅雨天氣。進入7月盛夏后,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除局部雷陣雨天氣外,多晴日天氣,溫度高,日照多。秋季降溫較快,中秋后天高氣爽,俗稱“小陽春”。 2.5 動植物資源 2.5.1 植物資源 鑒洋湖植物資源豐富,根據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主要包括維管束植物139科389屬538種(包括種下等級),其中蕨類植物17科22屬33種,種子植物122科367屬505種(裸子植物9科17屬21種,被子植物113科350屬484種)。野生植物352種,栽培植物186種。含10種以上的科有:禾本科(56種),菊科(41種),豆科(29種),薔薇科(23種),百合科(14種),莎草科(13種),蓼科(12種),大戟科(12種),茜草科(12種)。同時,鑒洋湖共擁有國家Ⅱ級保護植物4中,主要有金蕎麥(Fagopyrum dibotrys);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野大豆(Glycine soja);花櫚木(Ormosia henryi)。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植物有1種,即花櫚木。

鑒洋湖植被類型可分為針葉林、闊葉林、灌草叢、水生植被、栽培植被5個植被型組,暖性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竹林、低山灌草叢、挺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果園、苗圃、作物田9個植被型,以及23個群系組、28個群叢。 2.5.2 動物資源

鑒洋湖生態環境良好,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類型多樣。蘆葦、淡竹、楊柳遍布,野生鷺鳥、白鷗飛翔于煙波,人稱“黃巖的沙家浜”。據生物多樣性調查統計,鑒洋湖地區已知動物包括鳥類,獸類,爬行類等共計114種。其中鳥類42種,占浙東南地區鳥類分布總種類的10.12%,其中國家一級保護種一種,國家二級保護種2種,省級重點保護10種;獸類11種,國家二級保護的2種,省重點保護1種;爬行及兩棲類共7種,國家二級保護1種,省重點保護2種;魚類、軟體類共16種;甲殼類共4種;昆蟲類共34種。 3 人文條件 3.1 歷史沿革

鑒洋湖是距今約2000年的古海灣演變而成的瀉湖,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清《光緒黃巖縣志》引《山水記》:“鑒洋湖,在三十九都雞籠山下,修廣二千畝許,縱一里、橫五里,為東南巨浸。中有沙洲蘆荻,鵁鶄鸂鷘翔舞其際。水多銀魚,長寸存,如小薤葉,色如白銀,味最美。擊楫中流,恍如剡中風味”。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縣人御史楊晨與尤濤、南舜譜等發展實業,在這里主持圍湖筑堤,種桑養蠶,并在湖中建造了一幢西式別墅,以陶淵明《歸去來辭》中“依南窗外寄傲”意為“寄傲軒”。“寄傲軒”四周植以名花異木,并于南側構成一座玲瓏剔透的湖心亭。“門外湖光十里碧,座中山色四周青”曾這樣形容“寄傲軒”。進士楊晨晚年曾歸隱于此,著書、垂釣于湖畔。每年三月三佳節,楊晨、舉人南舜譜等“九老會”在此吟詩作賦。文人雅士常游吟詩,有“橋橫群誰合,山斷夕陽疏”之句。

建國以后填湖之風更勝,鑒洋湖先后作為勞改農場和魚種場,不斷的圍堤挖塘使得上下兩湖河港逐漸相連,湖面逐漸縮小,南部基本消失。今湖東西長約2500米,湖面已演變為寬數米到數十米不等的河道港汊,水面面積僅約0.7平方公里(約合1000畝)。

3.2 物質文化遺產

鑒洋湖有著2000多年的演化和發展歷史,從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影響的物質文化遺產。目前,規劃區內現有資源主要包括歷史遺跡和鄉土景觀兩大類。

歷史遺跡方面主要包括古橋、古廟,以及古遺址等,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鑒洋橋。鑒洋橋由鎮鎖、洚洋2石橋組成,鎮鎖橋位于下湖,分南北兩座,長135米,寬2.5米,南座3孔,北座1孔,兩座之間與南北引橋略呈弧形,造型獨特,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重建,現已申報省級文保單位;洚洋橋位于上湖,長60米,寬2.5米,3孔。兩橋均為鑒洋湖南北交通樞紐,鎮鎖橋更是溫黃古驛道必經之路,與峻峭挺拔雞籠山形成湖光山色飛橋景觀。此外,位于雞籠山的楊府廟、半山廟、山城寨遺址,以及業已消失的寄傲軒和湖心亭,都具有一定的區域影響力。

鄉土景觀方面主要包括體現鑒洋湖地方特色的養殖塘、圩田、果園、民居,以及展現鑒洋湖自然風光的河湖濕地。有些富有特色的濕地景觀甚至被當地人給予了傳說和寓意,如后繼娘墳、水牛背、十畝圍、圍珠等。 3.3 非物質文化遺產

鑒洋湖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不僅反映在物質文化遺產方面,更反映在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中,主要包括歷史傳說、詩詞文學、民間藝術、民間習俗等。

歷史傳說方面幾乎涵蓋了鑒洋湖的一山一水,一橋一木。其中以鑒洋湖、雞籠山和鑒洋橋的傳說居多,并且版本多樣,娓娓動聽,反映了鑒洋湖文化的多樣性。

詩詞文學方面,以清光緒楊晨最為著名。楊晨(1845—1922年),名保定,字定孚,又字蓉初,晚號“月河漁隱”。由楊晨、南舜譜組建的“寄傲軒”文人團體——“九老會”,每逢農歷三月三,九月九,諸會員聚集于此,吟詩作賦,交流作品,編纂成冊,并有《湖墅昌和集》與《生辰昌和集》留世,共收錄詩文365首,今已遺失。僅部分詩篇傳于民間,得以保留。

此外,以圩田間作為代表的農業耕作方式,以舞獅為代表的民間舞蹈,以泥塑為代表的民間手工藝,以楊業誕辰日為代表的民間廟會,以及各村定期舉辦的集會和戲曲演出,都是鑒洋湖地區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的重要體現,是“活”的文化遺產。 4.4 土地利用現狀 (1)耕地

耕地主要分布于鑒洋湖水岸地帶,面積廣大,交錯縱橫,主要種植水稻、甘蔗、玉米、大豆等農作物。耕地與村鎮或山體連接,期間水網密布,形成了特色的濕地農業景觀。 (2)河湖水系

河湖水系主要包括鑒洋湖內的寬闊水域及湖水溝渠,不包括現有養殖塘所占的用地面積。 (3)山地

規劃區內的山地資源主要有雞籠山、馬山、飛鷹山三座。其中雞籠山為最高山峰,海拔164米。樹木植被茂盛,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規劃區內最重要的林業資源富集地。山上布有石階路及土石小路,山地游覽具有可進入性。 (4)村鎮建設用地

村鎮建設用地主要為村民自住房建設、村鎮工業用地。其中,工業用地分布于村鎮街道內,主要為服裝加工、帽業加工、煤場等,各工業類型用地面積不大,獨力發展,并未形成規模發展,在各村內點狀分布。 (5)養殖塘

鑒洋湖魚塘為國有用地,分布于上下兩個湖區,是占鑒洋湖水域最大的區域,面積500畝?,F鑒洋湖大水面已經全部被魚塘分割,養魚、垂釣已經成了鑒洋湖水域最具規模的用地類型。各魚池用土石圍壩連接,俯瞰鑒洋湖,魚塘格局分明。魚塘內主要養殖“四大家魚”,以及鱸魚、桂魚等。 (6)坑塘

規劃區內坑塘分布較多,主要位于農田耕地及鑒洋湖周邊地帶,由地勢低洼,雨水蓄積、溝渠補水等多方面因素作用而產生。目前,坑塘已經成為部分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以及規劃區內濕地環境的特色景觀資源。 (7)道路

指規劃區內現有的內部交通干道和內部交通之路兩種道路類型,步行道路眾多、路線復雜,且尚未形成固定的步行路線體系,因此,未被納入到道路用地的測算中去,僅以可行駛機動車交通的路線為主。 (8)園地

規劃區內園地主要位于各村子依托的山體之上,以柑橘園為主,此外還有楊梅,極少量的桃、板栗等。 (9)采石場

采石場在規劃區內有三塊。其中,最大規模的采石場分布在沙門店村,即西林嶺的山體西側。另兩塊皆分布在雞籠山上,分別位于山頭陳村和嶺下東村,其中山頭陳村內的采石場緊鄰內部交通的主要干道,裸巖外露,對視覺影響較大。 5 環境狀況 5.1 水質狀況

在內外部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鑒洋湖水域水質受到一定污染,現狀水體質量較差,為劣Ⅳ類,并且存在一定的富營養化現象。作為鑒洋湖主要水源的山水涇現狀監測數據中,NH3-N、總磷、DO和石油類為主要超標指標,山水涇水質現狀總體評價為劣V類。湖區周邊的村鎮生活污水及農業灌溉和生產的尾水,使得水體富營養化現象較為嚴重,部分水域水葫蘆密生。此外,鑒洋湖周圍村鎮內部分工廠所排出的污水在沒有處理的情況下直接排入鑒洋湖湖區,對水體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5.2 大氣環境

總體而言,鑒洋湖地區大氣環境質量良好,但也存在一定的污染源。石灰、采石廠等工業企業產生的粉塵是規劃區內的主要大氣污染源,主要位于鑒洋湖南側的山坡上或村道路兩旁;其次,煤炭燃燒產生的煤炭粉塵及有害氣體也對鑒洋湖大氣環境質量造成一定影響。 5.3 噪聲污染

規劃區內的噪音污染來源于交通噪音和工業噪音。主要包括各鄉、村鎮道路來往車輛以及部分工業企業進行生產的時產生的機械噪音。 5.4 固體廢棄物污染

規劃區內垃圾污染現象較為嚴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鑒洋湖水體有白色垃圾漂浮,并在橋下、水生植物資源豐茂處形成了較多的堆積;村鎮中垃圾肆意堆放現象較為普遍,并在上湖河道南岸形成較大規模的垃圾堆;在雞籠山緩坡處的植物叢中垃圾堆放現象較多,分布點散落在步行山路的兩旁;工業廠房、小型私人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成為規劃區內的垃圾污染源之一。 第四章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 1 理論基礎

1.1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生態系統是由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群落,與其無機環境相互作用而構成的一個動態、復合的功能單位。人類是生態系統一個不可分割的組分,生態系統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重,人們對此的認識也越發清晰,生態系統服務的概念由此發展而來。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人類從生態系統中獲得的效益。它不僅為人類提供了食品、醫藥及其它生產生活原料,更重要的是維持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生命支持系統,維持生命物質的生物地化循環與水文循環,維持生物物種與遺傳多樣性,凈化環境,維持大氣化學的平衡與穩定。依據目前比較權威的千年生態系統評估(MA)的分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四大功能:生態系統對人類可以產生直接影響的供給服務、調節服務和文化服務,以及對維持生態系統的其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持服務。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變化對于人類福利具有深遠的影響。

表4-1 生態系統服務內容

生態系統服務 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內容 供給服務

(Provisioning services) 從生態系統獲得的產品:

食物與纖維,燃料,遺傳資源,生物化學物、天然藥物,裝飾與觀賞資源,淡水資源 調節服務

(Regulating services) 從生態系統過程的調節作用獲得的效益:

空氣質量維持,氣候調節,水文調節,水土保持,水凈化,人類疾病的調節,生物控制,傳粉,風暴的防護 文化服務

(Cultural services) 從生態系統獲得的非物質效用和收益:

文化多樣性,精神與宗教價值,知識體系,教育價值,靈感與啟智,審美,社會聯系,文化遺產價值,游憩和生態旅游 生命支持功能

(Supporting services) 是生態系統提供其他服務功能的基礎:

初級生產,空氣氧氣維持,土壤形成與保持,生物地化循環,水循環,提供生物生境

生態系統服務的提出與發展,從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人類對待自然的傳統觀念?;谏鷳B系統服務的理念,人們開始意識到森林、濕地、農田、綠地等生態系統要素能為城市、為人類社會提供眾多不同的服務與支持,例如凈化空氣、調節微氣候、減少噪音、蓄滯雨洪、處理污水、文化教育、休閑娛樂等。而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中,濕地能夠提供以上全部的生態服務,被認為陸地生態系統的最佳利用方式。 1.2 城市濕地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1.2.1城市濕地的特征

隨著城市建成區的擴張,城市區域中為數不多的自然濕地其自然與生態屬性都發生了變化(如生境結構和功能的變化),形成與自然濕地截然不同的濕地。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城市濕地的自然屬性改變

在城市建成區擴張的影響下,城市濕地形成了在城市區域中分布不均勻、面積小、孤島形式的分布。同時濕地之間的連接度降低,濕地的破碎化程度增加。

2)城市濕地的功能相對自然濕地有了更多的拓展

自然濕地的功能以生態服務功能為主,而且可測定和評價其不同的生態功能;而城市濕地除了生態服務功能以外,還強調其為市民提供的休閑、娛樂和生態教育功能,而且這些功能是自然濕地不可取代的,而且這些城市濕地的人文價值很難測量。

3)城市濕地受干擾的情況

自然濕地的環境特征因與其周圍區域相對一致,同時自然濕地的干擾因子是以自然干擾為主,而人工濕地所受到的干擾類型、頻度、強度都與自然濕地有所不同。 1.2.2城市濕地的生態服務功能

2 鑒洋湖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 2.1 濕地生態功能評價

(1)生物多樣性相對豐富,但結構不夠合理

從生態系統多樣性層面而言,鑒洋湖地區具備了森林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以及濕地生態系統,是典型的在人類干擾下的較為完整的生態地區類型。從物種多樣性層面而言,鑒洋湖地區動植物類型相對浙江省動植物資源較為豐富,尤其是鳥類資源。但從作為動物棲息地的植被群落的構成來看,平原區農作物植被類型所占比例較大,缺乏高大喬木;而已有的人工林也存在樹種單

一、抗病蟲害能力較差的缺點;濱水岸線的植被群落不夠完善。 (2)生態網絡連通性較好,但調蓄洪水能力不強

鑒洋湖濕地由縱橫交織的河湖港汊組成,內部連通性及與周邊水系的連通性較好,為生物遷徙、調蓄洪水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同時,自然式的濱水岸線也有利于水體與土壤的物質交換,有利于回補地下水。但由于局部地區人為造壩、水產養殖、填湖造田等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水體的自然流通,對調蓄洪水的能力起到消極的影響。 (3)生態系統完整性一定程度上受到人類活動的干擾

由于場地內部除了村鎮建設外,尚不存在大規模連片的開發建設,整體上未受現代城市化的侵擾,因此濕地環境保持了一定的完整性。然而,由于人類活動的不斷升級,生態系統完整性還是受到了不同的干擾,這一方面表現在村鎮自身建設強度的加強對山體、濕地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表現在區域性設施(如公路、鐵路、高壓線等)的建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分割。

(4)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環境污染的威脅

目前鑒洋湖濕地中主要以農業、養殖業為主,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較低,因此并沒有嚴重影響到濕地資源的穩定。但來自上游城市的污水,以及周邊村莊的生活污水、工業污水和固體垃圾堆放,對濕地系統的穩定性造成了威脅。此外,農藥的使用和養殖場的尾水,也對水體、土壤造成一定污染,使水體出現富營養化問題。湖區目前水質目前為劣Ⅳ類,而作為鑒洋湖源頭之一的山水涇水質則為劣Ⅴ類。 2.2 文化游憩功能評價

(1)歷史文化遺存數量較多,但類型較少、級別較低

鑒洋湖以及所在的院橋地區歷史文化悠久,物質文化遺存較為豐富。鑒洋橋、楊府廟等代表性歷史建構筑物成為鑒洋湖文化的象征。此外,關于鑒洋湖的傳說、歷史人物楊晨居所的典故構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代表。但從類型上來說,歷史文化遺存主要集中在古橋和寺廟兩個主要方面,其他類型遺跡較少;從保護級別上來說,僅鑒洋橋為擬報的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其他歷史遺跡的保護級別較低,未進入國家文物保護體系范疇。 (2)鄉土文化景觀豐富,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

鑒洋湖地區處在鎮中心外圍,至今還保留有比較淳樸的傳統村落,并留存了部分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民居。濕地區域內魚耕文化發達,農業景觀豐富,果壟稻田和鑒湖魚種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們也構成了鑒洋湖地區寶貴的鄉土文化資源。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逐漸滲透,傳統的村落景觀也在逐漸改變傳統的面貌,地方特色正在逐漸消失。 (3)科普教育功能尚未開發,旅游休閑功能處在萌芽階段

鑒洋湖濕地是進行文化教育、生態環境教育的天然基地,然而這方面的功能并未得到發掘和利用,但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此外,針對鑒洋湖濕地的科研和監測工作也比較缺乏,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鑒洋湖在臺州市的知名度不高,旅游休閑活動也主要以釣魚、上香、攝影等為主,規模較小,但總體呈增長趨勢,前景看好。 2.3 經濟生產功能評價

(1)農業生產體現農、果、漁并行的特征,以農作物為主,是當地人的主要收入來源

鑒洋湖地區長久以來是以水稻、柑橘及其他作物種植為主的農業地區,建國后國有魚種場的建成使漁業養殖也成為本地第一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盡管外出務工和鄉鎮制造業成為主要潮流,但留守家鄉的人仍以水稻為代表的農作物生產為主,在其收入來源中農業收入占到相當大的比例。 第五章 案例分析研究

通過對國內外具有可比性或可參照性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為本項目的發展目標與功能定位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建立濕地公園建設的項目庫,以及為本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提供必要的經驗教訓。 1 案例研究 1.1 國際案例 1.1.1 倫敦濕地中心 (1)背景介紹

倫敦濕地公園離市中心5公里,距離白金漢宮僅有25 分鐘的車程,周圍的交通非常便捷,倫敦市的兩條主干道A205公路和A4公路離公園都不到16公里。倫敦濕地公園在城市邊緣創造了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是一個以連接城市居民和自然環境為目的的成功案例。濕地公園共占地42.5公頃,由湖泊、池塘、水塘以及沼澤組成,中心填埋土壤40萬土石方,種植樹木2萬7千株。良好的綠化和植被引來了大批的生物,使公園成了濕地野生生物的天堂。 (2)規劃定位和特色

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有以下兩個主要目的:

1)為多種濕地生物最大限度地提供飼養、棲息和繁殖機會。

2)讓參觀者在不破壞濕地環境的情況下,近距離觀察野生生物,并在游憩之余學習更多有關濕地的知識。 (3)規劃內容

1)游憩項目觀察室,游戲木屋,與濕地有關的生活用品(如荷蘭的木鞋),組織孩子游戲于池塘,喂食飛烏和參與園藝。

2)世界濕地區,真實展示了14種世界不同地域的濕地,如尼羅河泛濫原、亞洲水稻田、中東蘆葦地、西伯利亞苔原和熱帶沼澤等。來自原生態環境的水鳥,在此安家落戶。

3)水生生物區、現代化服務區。

4)公園外圍設有足夠的泊車位,所以旅游者能非常方便地自行駕車前來。此外,多條公交車線路可抵達公園附近。最近的地鐵出口和火車站,也均在步行10分鐘的距離以內。

5)因為各種生物的飼養和繁殖對環境的要求不同,倫敦濕地公園設計的關鍵 ,就是每一個區域都具有相對的獨立性,成為水文學上的“孤立濕地”。

6)按照物種棲息特點和水文特點,濕地公園被劃分為6個清晰的棲息地和水文區域,其中包括3個開放水域:蓄水瀉湖、主湖、保護性瀉湖,以及1個蘆葦洲澤地、1個季節性浸水牧草區域和1個泥地區域——這6個區域之間相互獨立又彼此聯系,在總體布局上以主湖水域為中心,其余水域和陸地圍繞其錯落分布,構成了公園多種濕地地貌。 (4)可借鑒性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3篇

城市濕地生態公園是一種新型的城市公園類型,興起于國際社會對全球生態危機高度關注的背景之下,是城市公園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一)城市概況

蘇州地處江蘇省東南部的長江三角洲或長江中下游平原,東靠上海,南界浙江,西瀕太湖,北臨長江,中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全市總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378平方公里。

全市總人口600萬,其中市區人口200余萬。

轄8區5市:平江、滄浪、金閶、吳中、虎丘、相城、蘇州工業園區、蘇州新區,以及吳江、昆山、太倉、常熟和張家港五個縣級市。

公元前514年,吳大夫伍子胥“相土嘗水”,“象天法地”為吳王建造闔閭大城。四周城墻開有八座陸門,以象天之八風,八座水門,以法地之八卦。古城遺址至今依稀可尋。城內府衙、兵營、庫房、作坊、市場、民居、和娛樂地布置井然。古城面積約為14平方公里,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粉墻黛瓦,小橋流水,整體呈長方形雙棋盤式。街道兩旁綠樹成蔭,景色宜人。

蘇州是中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歷史可上溯到七千年前。蘇州現有69座古典園林,其中網師園、拙政園、留園和環秀山莊最著名。蘇州園林藏而不露,為退避塵囂的場所。它們揉合了道、釋、孔三教的思想,以山石、水流、花木、和建筑等基本要素再造了大自然的縮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蘇州園林藝術充分代表了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其造詣之高,世無倫比。

(二)氣候條件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市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設計原則

濕地公園在系統保護城市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發揮環境效益的同時,合理利用

城市濕地具有的各種資源,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環境中的作用,使之成為城市形象的構成元素及生態涵養地。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本項目規劃將遵循如下原則:

1、保護優先原則

城市的濕地是自然和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而不可再生的遺產,濕地公園的價值首先是其“存在價值”,只有在尊重城市自然資源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不被破壞的基礎上,才能實現濕地的多種功能。因此,保護濕地的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的連貫性、環境的完整性和資源的穩定性,是本濕地公園規劃的基本出發點。

2、合理利用原則

堅持城市濕地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全面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合理利用自然景觀資源和游憩資源,適當開展休閑旅游及科普研究活動,發揮濕地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3、綜合協調原則

城市濕地公園設計涉及到生態學、地理學、經濟學、環境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并包涵人與環境、生物與環境、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等多方面的協調關系,是一個復雜的“自然——社會復合系統”。這就要求多學科的相互協作和合理配置,將各種發展需求統籌考慮,促使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更科學,更合理,更生態。

4、文脈傳承原則

濕地公園,承載著歷史的記憶,傳承著城市的文脈。當一座城市、一個地區重視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和整合,就能深刻地體現歷史演繹中沉淀下來的文化傳統并通過其獨有的景觀、氣質和特色,鑄就成社會文明一脈相承、漸進延續的精神根基。

5、可持續發展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一項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期戰略,其主要包括資源和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兩個方面。城市濕地公園的建設是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基礎,人類不能通過強制的手段企圖改變生態演替,只能在設計和營建過程中加以引導,以保持整個系統的自然性和持續性。

2、濕地

公園濕地規劃最重要環節之一就在于實現水的自然循環。公園濕地規劃必須在科學

的分析與評價方法基礎上,利用成熟的經驗、材料和技術,發現場地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演進能力。首先,要改善濕地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的聯系,使地表水與地下水能夠相互補充。其次,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改善作為濕地水源的河流的活力。

公園濕地規劃還應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對周邊地區的排水及引水系統進行調整,確保濕地水資源的合理與高效利用。在可能的情況下,應適當開挖新的水系并采取可滲透的水底處理方式,以利于整個園區地下水位的平衡。土壤作為景觀規劃的要素之一,在土層剖面上是由不同材料疊加而成的。不同的土壤類型產生了不同的地表痕跡和景觀類型。

然而公園濕地規劃的另一最重要環節,就是采取適當的方式形成地表水對地下水的有利補充,使濕地周圍的土壤結構發生變化,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增加,從而形成多樣性的土壤類型。

通過地表水對地下水的補充,改變濕地周圍的土坡結構,增加土壤的孔隙度和含水量,形成多樣性的土壤類型;最后,在豎向設計時,根據地形高差,在有坡降區域的地帶,設置生態過濾系統,將污水和雨水進行凈化處理,同時加速水的蒸騰和下滲,保障水系統的循環。

人工濕地處理系統的核心是介質-微生物-植物系統。人工濕地的顯著特點之一是其對有機污染物有較強的降解能力。廢水中的不溶性有機物通過濕地的沉淀、過濾作用,可以很快地被截留,進而被微生物利用,廢水中可溶性有機物則可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謝降解過程而被分解、去除。整個水系內部的循環系統,污染物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物等方面的反應來實現對污水的高效凈化。

確定濕地水體功能系統的完整與可持續,能夠促使整個濕地公園系統的可持續,從而促使城市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濕地公園自身水系的健康循環勢必會帶動周邊湖泊及水道整體。生態系統的協調、暢通,并對蘇州的水質保護與治理有一定的啟示作用。在公園濕地的水體保護中,我們應當合理的利用雨水,使雨水在公園中能夠充分的被吸收,如何加大公園內對雨水的吸收就應當在公園的鋪裝上下功夫,應當減少公園中的硬質鋪裝的面積,但并不是說我們要從本質上去減少硬質鋪裝量,而是我們要對以往時硬質鋪裝的做法進行改進,不要做成那種不透氣的硬質鋪裝,要在硬質鋪裝的材料和做工上加以改進做成環保生態型。使自然雨水能夠滲透到地低下對土壤進行改善,增強地下水的儲藏量。有利于當地生態氣候的需要。

(一)城市濕地公園建造的可行性

人工濕地系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生態系統,其自身是可再生的資源,具有高效、安全、可控性強的特征,它能夠形成內部良好的循環并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因此,不論從理論研究的角度還是國內外眾多實例的證明,城市濕地公園的建造是可行的。

但是應該指出,城市濕地公園應建立在對規劃區域現有水文、地理、土壤、動植物資源詳盡調查分析的基礎之上,保護、營造適合濕地植物生長的生態環境,這是營造城市濕地公園植物景觀的良好基礎。所以,對于不同的城市濕地公園我們要采取不同的營造、管理方式,確定合理的環境容量,依據保護原則、設計原則來進行合理的營建。

(二)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前景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4篇

城市中的歷史遺跡、空間格局、建筑風貌等傳承著城市文化,體現著城市地域特色,因此,在城市中新建或改建城市公園,要嚴格保護歷史遺跡,盡量保持城市原有肌理和格局,妥善保留和發揚具有傳統地域風貌的建筑。這并非是要求城市發展一成不變,隨著歷史的推進,社會經濟生活環境的改變,城市及城市公園必將發生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有據可依的、有史可查的,而非切斷歷史的盲目建設。

(二)城市公園設計要秉承兼容并蓄的理念

多樣性是城市的活力之源,地域性和多樣性并不矛盾,兩者是辯證統一的。寬松的氛圍和對藝術、文化的包容,使得許多城市公園呈現出多元文化并處的格局。當前,我國的城市公園設計應以地域性為本,在沿襲自身文化慣性的同時,吸收外部乃至外國文化中的有益元素,兼容并蓄,以此改變“千園一面”的局面。

(三)城市公園設計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

城市公園設計除了要延續城市文脈、兼容并蓄之外,還要因地制宜,根據城市自身發展及使用者的需要,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廢棄地,因地制宜地在工業遺址上恢復生態環境,重塑衰敗工業區形象,一方面改善地區生態環境,另一方面可以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需要。

(四)城市公園設計要秉承以人為本的理念

城市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居民和旅游者,因此,以人為本,是城市公園建設的出發點和根本原則。舒展的草坪,斑駁的森林合理的道路尺度,舒適的服務設施,都是城市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公園的建設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時代、社會和文化因素以及生活習慣,加強綠色空間的親和性、開放性與可達性,提高開放空間利用程度,提升交往空間的人本品質,從而營造和諧的城市公園空間。

(五)城市公園設計要秉承凝練精神的理念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5篇

第一章 總論

一、城市公園項目背景 1.項目名稱 2.承辦單位概況

3.城市公園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依據 4.城市公園項目提出的理由與過程

二、城市公園項目概況

1.城市公園項目擬建地點

2.城市公園項目建設規模與目的 3.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建設條件

4.城市公園項目投入總資金及效益情況 5.城市公園項目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三、項目可行性與必要性

四、問題與建議

第二章 市場預測

一、城市公園產品市場供應預測 1.國內外城市公園市場供應現狀 2.國內外城市公園市場供應預測

二、產品市場需求預測

1.國內外城市公園市場需求現狀 2.國內外城市公園市場需求預測

三、產品目標市場分析

1.城市公園產品目標市場界定 2.市場占有份額分析

四、價格現狀與預測

1.城市公園產品國內市場銷售價格 2.城市公園產品國際市場銷售價格

五、市場競爭力分析 1.主要競爭對手情況

2.產品市場競爭力優勢、劣勢 3.營銷策略

六、市場風險

第三章 資源條件評價

一、城市公園項目資源可利用量

二、城市公園項目資源品質情況

三、城市公園項目資源賦存條件

四、城市公園項目資源開發價值

第四章 城市公園項目建設規模與產品方案

一、建設規模 1.城市公園項目建設規模方案比選 2.推薦方案及其理由

二、產品方案

1.城市公園項目產品方案構成 2.城市公園項目產品方案比選 3.推薦方案及其理由

第五章 城市公園項目場址選擇

一、城市公園項目場址所在位置現狀 1.城市公園項目地點與地理位置

2.城市公園項目場址土地權所屬類別及占地面積 3.土地利用現狀

二、城市公園項目場址建設條件 1.地形、地貌、地震情況 2.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 3.氣候條件

4.城鎮規劃及社會環境條件 5.交通運輸條件

6.公用設施社會依托條件(水、電、氣、生活福利) 7.防洪、防潮、排澇設施條件 8.環境保護條件 9.法律支持條件

10.征地、拆遷、移民安置條件 11.施工條件

三、城市公園項目場址條件比選 1.城市公園項目建設條件比選 2.城市公園項目建設投資比選 3.城市公園項目運營費用比選 4.城市公園項目推薦場址方案 5.城市公園項目場址地理位置圖

第六章 城市公園項目技術方案、設備方案和工程方案

一、城市公園項目技術方案

1.城市公園項目生產方法(包括原料路線) 2.城市公園項目工藝流程 3.城市公園項目工藝技術來源

4.推薦方案的主要工藝(生產裝置)流程圖、物料平衡圖,物料消耗定額表

二、城市公園項目主要設備方案 1.城市公園項目主要設備選型

2.城市公園項目主要設備來源(進口設備應提出供應方式) 3.城市公園項目推薦方案的主要設備清單

三、城市公園項目工程方案

1.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建、構筑物的建筑特征、結構及面積方案 2.城市公園項目礦建工程方案 3.城市公園項目特殊基礎工程方案

4.城市公園項目建筑安裝工程量及“三材”用量估算 5.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建、構筑物工程一覽表

第七章 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應

一、主要原材料供應

1.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原材料品種、質量與年需要量 2.城市公園項目主要輔助材料品種、質量與年需要量 3.城市公園項目原材料、輔助材料來源與運輸方式

二、燃料供應

1.城市公園項目燃料品種、質量與年需要量 2.城市公園項目燃料供應來源與運輸方式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價格

1.城市公園項目原材料、燃料價格現狀 2.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原材料、燃料價格預測

四、編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八章 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一、城市公園項目總圖布置 1.平面布置 2.豎向布置

(1)場區地形條件

(2)豎向布置方案

(3)場地標高及土石方工程量 3.總平面布置圖

4.總平面布置主要指標表

二、城市公園項目場內外運輸 1.場外運輸量及運輸方式 2.場內運輸量及運輸方式 3.場內運輸設施及設備

三、城市公園項目公用輔助工程 1.城市公園項目給排水工程

(1)給水工程。用水負荷、水質要求、給水方案

(2)排水工程。排水總量、排水水質、排放方式和泵站管網設施 2.城市公園項目供電工程

(1)供電負荷(年用電量、最大用電負荷)

(2)供電回路及電壓等級的確定

(3)電源選擇

(4)場內供電輸變電方式及設備設施 3.城市公園項目通信設施

(1)通信方式

(2)通信線路及設施 4.城市公園項目供熱設施

5.城市公園項目空分、空壓及制冷設施 6.城市公園項目維修設施 7.城市公園項目倉儲設施

第九章 城市公園項目節能措施

一、節能措施

二、能耗指標分析

第十章 城市公園項目節水措施

一、節水措施

二、水耗指標分析

第十一章 城市公園項目環境影響評價

一、場址環境條件

二、項目建設和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1.城市公園項目建設對環境的影響

2.城市公園項目生產過程產生的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三、環境保護措施方案

四、環境保護投資

五、環境影響評價

第十二章 城市公園項目勞動安全衛生與消防

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 1.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 2.危險性作業的危害

二、安全措施方案

1.采用安全生產和無危害的工藝和設備 2.對危害部位和危險作業的保護措施 3.危險場所的防護措施

4.職業病防護和衛生保健措施

三、消防設施

1.火災隱患分析 2.防火等級 3.消防設施

第十三章 城市公園項目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一、城市公園項目組織機構

1.城市公園項目法人組建方案

2.城市公園項目管理機構組織方案和體系圖 3.城市公園項目機構適應性分析

二、城市公園項目人力資源配置 1.生產作業班次

2.勞動定員數量及技能素質要求 3.職工工資福利

4.勞動生產率水平分析 5.員工來源及招聘方案 6.員工培訓計劃

第十四章 城市公園項目實施進度

一、城市公園項目建設工期

二、城市公園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三、城市公園項目實施進度表(橫線圖)

第十五章 城市公園項目投資估算

一、城市公園項目投資估算依據

二、城市公園項目建設投資估算 1.城市公園項目建筑工程費

2.城市公園項目設備及工器具購置費 3.城市公園項目安裝工程費

4.城市公園項目工程建設其他費用 5.城市公園項目基本預備費 6.城市公園項目漲價預備費 7.城市公園項目建設期利息

三、城市公園項目流動資金估算

四、城市公園項目投資估算表

1.城市公園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匯總表 2.城市公園項目單項工程投資估算表 3.城市公園項目分年投資計劃表 4.城市公園項目流動資金估算表

第十六章 城市公園項目融資方案

一、城市公園項目資本金籌措

二、城市公園項目債務資金籌措

三、城市公園項目融資方案分析

第十七章 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

一、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基礎數據與參數選取 1.財務價格

2.計算期與生產負荷 3.財務基準收益率設定 4.其他計算參數

二、城市公園項目銷售收入估算(編制銷售收入估算表)

三、城市公園項目成本費用估算(編制總成本費用估算表和分項成本估算表)

四、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報表 1.城市公園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 2.城市公園項目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3.城市公園項目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4.城市公園項目借款償還計劃表

五、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指標 1.城市公園項目盈利能力分析

(1)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

(2)資本金收益率

(3)投資各方收益率

(4)財務凈現值

(5)投資回收期

(6)投資利潤率

2.城市公園項目償債能力分析(借款償還期或利息備付率和償債備付率)

六、城市公園項目不確定性分析

1.城市公園項目敏感性分析(編制敏感性分析表,繪制敏感性分析圖) 2.城市公園項目盈虧平衡分析(繪制盈虧平衡分析圖)

七、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結論

第十八章 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評價

一、城市公園項目影子價格及通用參數選取

二、城市公園項目效益費用范圍調整 1.城市公園項目轉移支付處理

2.城市公園項目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計算

三、城市公園項目效益費用數值調整 1.城市公園項目投資調整 2.城市公園項目流動資金調整 3.城市公園項目銷售收入調整 4.城市公園項目經營費用調整

四、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1.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2.城市公園項目國內投資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五、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1.城市公園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 2.城市公園項目經濟凈現值

六、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評價結論

第十九章 城市公園項目社會評價

一、城市公園項目對社會的影響分析

二、城市公園項目與所在地互適性分析

1.城市公園項目利益群體對項目的態度及參與程度 2.城市公園項目各級組織對項目的態度及支持程度 3.城市公園項目地區文化狀況對項目的適應程度

三、城市公園項目社會風險分析

四、城市公園項目社會評價結論

第二十章 城市公園項目風險分析

一、城市公園項目主要風險因素識別

二、城市公園項目風險程度分析

三、城市公園項目風險防范和降低風險對策

第二十一章 城市公園項目可行性研究結論與建議

一、城市公園項目推薦方案的總體描述

二、城市公園項目推薦方案的優缺點描述 1.優點 2.存在問題

3.主要爭論與分歧意見

三、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對比方案 1.方案描述

2.未被采納的理由

四、結論與建議

第二十二章 附圖、附表、附件

一、附圖

1.城市公園項目場址位置圖 2.城市公園項目工藝流程圖 3.城市公園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二、附表

1.城市公園項目投資估算表

(1)城市公園項目投入總資金估算匯總表

(2)城市公園項目主要單項工程投資估算表

(3)城市公園項目流動資金估算表 2.城市公園項目財務評價報表

(1)城市公園項目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及附加估算表

(2)城市公園項目總成本費用估算表

(3)城市公園項目財務現金流量表

(4)城市公園項目損益和利潤分配表

(5)城市公園項目資金來源與運用表

(6)城市公園項目借款償還計劃表 3.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評價報表

(1)城市公園項目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量表

城市綜合體城市公園范文第6篇

隨著生態園林城市建設的展開,進一步發揮山地資源優勢,建設一批新的山地公園,促進園林城市建設、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以有力提升城市品質,迫在眉睫。

一、增建公園的必要性

目前,我市綜合公園8個,專類公園16個,社區公園49個,帶狀公園4個,風景區4個以及部分街旁綠地,占地面積約1946公頃。以開發的公園綠地占總綠地面積29%,未開發綠地基本處于荒山狀態。這些山地植被較為豐富,景觀特征鮮明,是江門市寶貴的自然資源。依托山地,打造一批新的市區山地公園,意義重大。

(一)增建一批公園,可大幅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促進宜居江門

建設。無論是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評選,還是國家住建部通過的宜居城市科學評價標準,城市環境都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綜合性指標,權重在20%左右。而據商務周刊在上海、廣州等10城市進行的入戶調查顯示,評價城市是否宜居,居民對綠色生態環境的需求明顯高于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安狀況等其他因素。因此,依托自然資源,打造一批高品質公園,全面提高城市綠化美化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是加快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徑。特別是當前,國內許多城市為滿足市民對環境的需求,千方百計在市區圈地造綠、圍丘制景。相比之下,我們擁有廣布市區的自然資源,這是依山造園、建設宜居江門最大的本土優勢。

(二)增建一批公園,可進一步提高園林城市建設水平。我們應借助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這一歷史契機,發揮其帶動效應,通過實施一批山地公園建設,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園林綠化水平;進一步凸顯江門特色風貌,展現江門城市的特有風采。特別是增建山地公園,廣大市民直接受益,可增強市民對舉辦世園會的認同感,提高參與度,有利于為舉辦世園會打牢群眾基礎,營造和諧城市氛圍。

(三)增建一批公園,可有效改善居民休閑健身條件,優化人們生活居住環境。目前,我市現有的公園為周邊市民日常休閑健身提供了極大便利條件,贏得市民普遍贊譽。但隨著城市空間拓展加快,一些原本處于城區邊緣、城中村周邊的山地逐漸納入新市區,周邊遍布新建居住小區。出于健身休閑要求,人們就近登山的愿望、增建社區公園的呼聲十分強烈。因此,我們應適應群眾需求,在缺乏活動場所

的居住小區增添公園,為人們休閑健身提供便利,這對改善人們生活條件,讓人們更好享有發展成果,促進幸福江門建設,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增建公園的建議

1、利用公共綠地地塊建設公園。附屬綠地、防護綠地存在于城市各類用地之間,是城市綠地系統中占面積比例最大的部分,也是反映城市普遍綠化水平的主要標志。搞好這部分綠地規劃建設,是形成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提高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環節。以居住區、工業區旁綠化為基礎,創造遮蔭、隔噪、休息的綠色場所。例如五邑中醫院、財局的附屬綠地可以開辟小游園,即滿足日常綠化需求又可以增加休憩的地區。

2、開辟住宅小區附近自然山體。在江門一些老舊住宅區附近有很多自然山體,可以規劃改造成山地公園。幸福新村附近的鳳溪山,面積2.6公頃。目前此山雜草叢生,到了夏天蚊蟲較多,雨天積水也很多,而附近有密集的居民區、醫院以及學校,不利于長期的發展。在通過規劃控制,確保山地整體環境的協調性和自然輪廓完整性的基礎上,將此山進行改建,積極修復破損山地,加大山地綠色植被面積,提升城市森林檔次,強化其蓄水保土、凈化空氣、美化環境等生態功能。依托山地公園,因地制宜建設一些登山健身、文化旅游等設施,滿足城市居民健身休閑、親近自然的需求。圍繞山地公園,修建山麓園林、亭臺樓榭或體育公園等,將自然山地納入到城市公共綠地和游憩功能系統中。另外,潮連鎮的龜山、奶媽山、紅帽山、塘邊山是四

個連續的山體,可開發大型郊野公園。

3、開發自然風景區。白水帶自然風景區現有的規劃是在保護良好山林自然景觀的基礎上,擴大歷史名勝景域,但都以環山路內為主要開發的線路,周邊的環境開發粗放或未開發,對于面積540公頃的山體,應作為重點開發對象,充分發揮綠肺的作用。主要開發外圍層次的地域,因為地形相對平緩簡單,鄰近居民區,易于開發建設,可作為居住綠地的補充。白水帶外圍的山體開發不僅增加了功能設施,更增加了文化元素,對提升城市品位和環境檔次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將成為社區居民休閑娛樂生活的好場所。

上一篇:超市理貨員實習心得范文下一篇:傳統旅游與民俗開發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