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儒家的“大同”理想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的契合性

2022-09-13

一、儒家的“大同”理想

“大道之行也, 天下為公。選賢舉能, 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 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 壯有所用, 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 皆有所養, 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 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 盜竊亂賊而不作, 故外戶而不閉, 是謂大同。”這是《禮記·禮運》中的一段話, 這段話為我們描繪了一副美好的和諧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 人們彼此不分, 沒有爭斗, 各自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這是一個沒有不公平, 也沒有爭執、沖突的社會, 是一個幸福的社會, 整個社會中充盈著公平和平等。這就是儒家學者所構建的一種理想社會, 這種社會是一種“天下為公”、“選賢舉能”的“大同”社會, 這種理想社會一直是儒家學者所稱道的[1]。

此外, 儒家的“大同”社會并不是只存在于人們的腦海中, 不僅僅是一種純理念化的社會, 更是一個具體化的社會, 這個“社會”具有以下這些特點:第一, 這個社會的社會制度是全民公有;第二, 這個社會的管理制度是選賢任能;第三, 這個社會的人際關系是講信和睦, 要建立“大同”社會, 人與人之間必須和睦相處, 要講求信用;第四, 這個社會的社會保障是人人各得其所;第五, 這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是人人為公;第六, 這個社會中人們的勞動態度是:為了我這個大同社會, 人人各盡其力。從這六個特點可以看出, 這個社會是一個具體化的社會, 是一個平等幸福的社會, 而世界大同是儒家學者“大同”社會所追求的社會理想。

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

共產主義理想是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批判地吸收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成果, 科學分析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認真總結工人運動的實踐經驗而提出的一種社會理想。共產主義是一個消除了階級的社會, 一個生產力極大發展的社會, 一個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極大發展的社會, 在這個社會中, 所有的產品都歸全人類所有。由此可見, 共產主義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2]。

馬克思、恩格斯認為, 只有通過大工業的高度發展, 實現物質財富地極大豐富, 才能消滅私有制和舊的分工, 從而消滅階級, 建立共產主義制度。這樣, 人們再也不用像原來奴隸般地按照分工去工作, 此時, 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不再是相互對立地兩種勞動。人們進行勞動不再是為了謀生, 而是一種生活需要, 在此基礎上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而全面地發展, 真正實現“各盡所能, 按需分配”, 也就是每個人都能充分地實現自己的才能和智慧, 社會也會滿足人們的合理需求。

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是一種光輝的社會理想, 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特征是:“物質財富極大豐富, 消費資料按需分配;社會關系高度和諧, 人們的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人類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馬克思、恩格斯對共產主義社會的具體預見為:第一, 社會生產力將高度發展;第二, 社會將占有全部生產資料, 使社會主義所有制過渡到共產主義所有制;第三, 舊的社會分工將消失, 人類將獲得自由和全面的發展;第四, 全面實行計劃經濟, 充分滿足人們物質的和文化的生活需要;第五, 實行各盡所能、按需分配原則;第六, 國家最后將消亡。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美好的理想, 它是人類歷史上最科學的理想, 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崇高的理想。共產主義理想是無產階級政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為基本內容的奮斗目標, 是共產黨人的最高理想。

三、“大同”思想和共產主義理想的契合性

馬克思主義是從西方傳入的, 但這顆種子落在東方中國的這片土地上, 繼而開始生根、發芽、結果,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中國傳統文化這塊肥沃的土壤, 尤其是儒學, 更為其落地生根準備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基礎。那么, 為什么儒學可以成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的基礎?這很大程度是由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相通性和相似性, 如在社會理想這個方面就存在著異曲同工之妙[3]。

首先, 無論是儒家的“大同”世界還是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都是為了解決現實社會的問題而提出的兩種社會理想模式。他們都是關于未來理想社會的一種設計和構想, 包括對人性的健全與完善和對人類未來生活環境的構想, 兩者都包含人和社會這兩個層面, 并相應地提出了對人和社會的設計和構想??梢? 二者的共同契合點在于共同的人類社會的理想目標和追求。其次, 這兩者都主張天下為公和按需分配?!抖Y記·禮運》要求人們“不必藏于己”, 這個社會一切都井然有序, “鰥寡孤獨殘廢者皆有所養”。而馬克思主義從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解決的矛盾入手探討未來社會, 通過生產力極大發展解決了這一矛盾, 在這里, 全部生產資料由全體勞動者占有, 國家完全消失, 每個人“各盡所能”, 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這就使得這兩種理想社會存在一些相通、相似的地方, 比如大同理想主張的“天下為公”和共產主義主張的“按需分配”, 以及“大同”世界和“共產主義”向往的“沒有階級”、“沒有剝削”的生存狀態等等。正是由于這兩種文化之間內在基質的相通、相融和相似, 為協調儒學和馬克思主義的關系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

但是, 值得注意的是, 儒家的“大同”世界僅僅是一種空想, 沒有現實的中實現的可能。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則是建立在生產力高度發展基礎上的, 當條件成熟時, 這種預測就會轉變為現實, 所以, 后者是一種科學的預測。

綜上所述, 我們要通過對儒家“大同”世界和馬克思主義社會理想模式的比較研究, 找出其內在相同之處, 只有這樣, 才能使得這兩者在碰撞中達到融合, 利用儒家傳統文化將馬克思主義民族化、本土化, 從而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

摘要:中國儒家的“大同”理想和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具有契合性, 二者的根本契合點在于共產主義和“大同”世界都屬于人類社會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標, 都是為解決現實問題而提出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可以在中國傳播, 正是由于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契合性, 這就使得人們從心理上更容易接受馬克思主義, 這就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根發芽提供了土壤, 也對我們今天更好地協調儒學和馬克思主義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有益的價值, 從而更好地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因此, 通過對兩種社會模式的特點進行研究, 找出其內在的相通性, 更好地協調儒學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儒家,“大同”理想,共產主義,契合性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2] 程樹德.論語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 1990.

[3] 周桂鈿.論大同思想的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 (5) .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為閱讀教學打開一扇窗——談求“精”、求“效”的語文發展性閱讀導學案備課制下一篇:深刻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校園精神文化全面建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