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智慧故事讀后感100字

2023-06-23

第一篇:智慧故事讀后感100字

365夜故事讀后感100字

世界上有這么一種東西,它可以帶給孩子瑰麗的夢,讓他們在真善美的世界里保持那份純真;它也可以讓成人在這里找到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拋棄了所有煩心瑣事、單純的自我。下面是小編整理關于365夜故事讀后感100字的文章。歡迎大家閱讀! 365夜故事讀后感100字

童話故事像一只神鳥,讓孩子們騎在背上,然后張開彩色的翅膀,飛向一個廣闊、新鮮而神奇的天地。最新彩圖版的《365夜故事》不僅給了孩子365個神奇故事:《小女巫琳達》《噓,別吵》《面子最重要》《給你一個驚喜》……還給了孩子365個美麗圖畫,美麗的圖畫就像翅膀,幫助孩子們和故事一起飛翔。做過多年幼兒園老師,說起孩子來就滔滔不絕歡天喜地的王一梅,因為給孩子寫好聽的故事,而獲得了國家圖書獎、冰心圖書獎、作協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最近她又給孩子們寫了三本故事書:《住在樓上的貓》《書本里的螞蟻》《薔薇別墅的老鼠》,她說它們是感動少兒的故事,故事里有很多的真、善、美。同樣是故事,《迪迦奧特曼》則告訴孩子們怎樣戰勝假、惡、丑,告訴孩子們什么是勇敢和正義,告訴孩子們勇敢和正義的力量。如果說真、善、美的故事閃耀著人性的迷人的光芒,那么,勇敢、正義、堅定的故事,同樣閃耀著人性的燦爛光芒——幫助弱小,疾惡如仇,伸張正義,堅毅頑強,勇往直前,夢想永存。夢想、希望、正義和勇氣,是《迪迦奧特曼》的主題,也正是人之初的小朋友們的心靈之音。小朋友跟隨迪迦奧特曼,和他一起經歷艱難,和他一起享受勝利,從中感受理想主義的美麗色彩和英雄主義的豪邁情懷。從《迪迦奧特曼》這么受孩子們的追捧,我們可以感覺到孩子們是多么向往勇敢和正義。

兩位最卓越的兒童畫家、作家何艷榮、王曉明老師用他們或充滿溫情,或充滿幽默的新作“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養成好習慣》《瞧我多能干》《小小手,真靈巧》《我愛我的幼兒園》)、“行為哈哈鏡”(《大噴嚏》《笨狼冰淇淋》《對牛彈琴》《愛不釋手》)來告訴孩子們做事的道理,做人的道理。

除了“情商”,小朋友的“智商”也是不容忽視的。最近出版的這一類的游戲、認知書也有好多,最受歡迎的主要有:“米老師到我家”(米老鼠)、“迪斯尼描紅系列”“米老鼠教你……”“迪迦奧特曼卡通王”(簡筆畫、蒙紙畫、涂涂色、添添畫)、“迪迦奧特曼游戲王·大搜索”(怪獸的魔鏡、被追的路西亞、真假奧特曼)……通過讓孩子們動手動腦,培養鍛煉他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判斷力、記憶力。

美國教育家霍力斯·曼說:“一個沒有書的家,就像一間沒有窗的房子”。慈愛而聰明的父母當然不會讓孩子在黑暗中摸索的,不會的。 365夜故事讀后感100字

《365夜故事》里有許多關于小動物的故事:你想知道螞蟻是怎么參加穿山甲的舞會嗎?你想知道蝸牛創造“馬拉松”奇跡的成功秘訣嗎?你還想知道猴子為什么撈月亮嗎?……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穿山甲的舞會是說一只穿山甲在槐樹下肚子餓了,就想出一個壞主意,他騙喜鵲叫一群螞蟻來參加舞會,還說有免費的果汁露吃呢!你知道這舞會是在哪里舉行的嗎?它竟然是在粘滿果汁露的紅紅的穿山甲舌頭上舉行的喲!正當那群螞蟻跳舞跳得特別歡快時,結果卻被狡猾的穿山甲給一口吞下去當作美餐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還有我們做每件事都必需動動腦子,否則就會像喜鵲一樣無緣無故地成為穿山甲的同伙!

猴子撈月講的是一只小猴子以為月亮掉進井里了,所以它就叫來許多猴子幫它一起撈月亮,而月亮卻好好地掛在天上。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萬事萬物存在都有它的規律,它也讓我明白“水中月,鏡中花”這個道理。

看了《365夜故事》,我覺得蝸牛創造“馬拉松”奇跡這個故事給我的啟發最大。它主要講的是蝸牛參加跑步比賽,從第六屆動物馬拉松一直爬到第七屆動物馬拉松,雖然它跑的很慢,但組委會還是被蝸牛堅持不懈的精神所感動,最終頒發給它一項特殊的獎杯。

365夜故事讀后感100字

世界上有這么一種東西,它可以帶給孩子瑰麗的夢,讓他們在真善美的世界里保持那份純真;它也可以讓成人在這里找到一個真實的自我,一個拋棄了所有煩心瑣事、單純的自我:這就是《365夜故事》。

故事里的王國是一個精彩而奇妙的世界,這里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象,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氣氛。調皮的猴子、善良的兔子、堅韌的蝸牛、憨厚的河馬,它們彼此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當然,這其中也有狡猾的狐貍、兇狠的大灰狼,時時對弱小者虎視眈眈。但故事總會給人們以啟示:正義總是會戰勝邪惡,我們擁有著美好的未來。同時快樂王子、雪孩子教會我們,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會給人帶來幸福。

本書分為童話故事、民間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這四個板塊,收錄了古往今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故事,如“灰姑娘”“小貓學釣魚”“小馬過河”“水里撈月亮”等,同時,為了緊隨時代的發展,我們還挑選了一些更新、更貼近現代生活的故事,如“烏鴉和狐貍的故事新傳”“胖小熊的減肥計劃”等。這些故事伴隨著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長,陪伴孩子們進入甜美的夢鄉。

這本故事集,是給孩子們的一束繁花,其中有反映孩子們自己的生活的故事和童話,有非常古老的神話和寓言,有外國的童話和傳說,也有增進知識,啟迪指揮的故事和童話,其間還點綴了幾首兒歌,幾則謎語。凡是于孩子們有益而有趣的故事,我們能找到的都盡量收了進去。

為了適應四歲至六歲孩子的年齡特點,便于年輕的父母口述,這本集子里的故事大多作了剪裁,或者經過改編,情節簡化了,語言口語化了,這對有些原作來說,可能有所遜色,不過孩子們長大之后讀到原作,是會得到補償的。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這本集子供年輕的父母每晚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就象蒔花人每天一早起來,給剛剛吐芽的花木澆一勺水。

第二篇: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范文100字(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雷鋒的故事讀后感范文100字(精選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1

讀了這本書,我有許多話都想告訴雷鋒叔叔。雷鋒,這個名字經歷了無數風雨,卻一直銘刻在中華人民的記憶中。在《淪為孤兒》這篇文章,講述了封建社會中的殘酷,講述了雷鋒童年的事跡,比起現在的生活,我們是多么幸福呀!在最后的文章里,我幾乎痛的專心,因為偉大的雷鋒叔叔離別人世了。

在這里我要對雷鋒叔叔說:“雷鋒叔叔,我要向您學習,您的人生,讓我痛的專心。您的經歷,讓我深受教育。您的離別,讓我感到您是偉大的,您是勇敢的,您是我最好的老師,您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永遠做您最誠摯的學生。為成為您一樣偉大的人而感到自豪!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2

雷鋒叔叔一直是我心中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學習的榜樣,看了《雷鋒的故事》之后,我更加的喜歡和尊敬雷鋒叔叔了。

19xx年1月,雷鋒應征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在入伍不到3年的時間里,雷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駕駛班班長,榮立過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兩次。19xx年8月15日,雷鋒的戰友開車時一不小心撞倒一根粗大的柱子剛好壓到雷鋒,雷鋒犧牲了,年僅二十二歲。

雷鋒叔叔你真是我的好榜樣!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3

昨天,我讀了一本感人肺腑的書《雷鋒的故事》。

雷鋒,從小就開始智斗地主,正確的指出別人不對的地方。而且,他很樂意幫助別人,他凡事看到地上有一丁點兒臟東西,他都要小心翼翼地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而我們呢?基本上連自己的垃圾都隨手一丟。他,從十幾歲開始就幫農民伯伯種田,學開拖拉機,總想回報點社會什么。而我們連一丁點事都不想做,還讓別人幫忙,自己不勞而獲,我們想想,這和雷鋒來比,簡直是一天一地啊!

可是雷鋒,卻因為工作而犧牲了。雷鋒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4

雷鋒——一名平凡的中國士兵,但在他短暫的一生中他做了許許多多不平凡的事。

我在讀了《雷鋒的故事》一書后,對他勤勞好學,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故事里,他接送孩子們過河上學,送迷路的老大娘回家,幫丟了車票的大嫂買票上車。在生活上,他的襪子都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

雷鋒叔叔的一生是光輝而短暫的`,他把愛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而我們呢?在當今社會,又有多少人不計較個人得失呢?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雷鋒叔叔的樂于助人和無私奉獻,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0字5

雷鋒叔叔,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黨和人民,他不怕吃苦,甘于付出,可卻在這天離去了……

1962年8月15日,原來是一個平凡的日子,可在那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失去了一位令人熱愛的輔導員。這天,雷鋒叔叔在專心地指揮著車,可那天路很滑,車子撞到了晾衣服的木頭,木頭隨即倒向雷鋒叔叔的頭,雷鋒叔叔倒在了小雨中,悲劇產生了……

雖然戰友們火速把雷鋒叔叔送到醫院,找了沈陽醫術最好的醫生為雷鋒叔叔治療,但雷鋒叔叔因大腦溢血而走到了盡頭。

雷鋒叔叔的生命是短暫的,正如他所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第三篇:啟迪智慧的佛學故事100個

101個佛理故事 (2012-02-26 13:54:55)轉載▼ 標簽: 雜談 分類: 轉文

101個禪經佛理的經典故事(1-21)

1.盲人點燈

一個禪師走在漆黑的路上,因為路太黑,行人之間難免磕磕碰碰,禪師也被行人撞了好幾下。他繼續向前走,遠遠看見有人提著燈籠向他走過來,這時旁邊有個路人說道:“這個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見,卻每天晚上打著燈籠!”

禪師也覺得非常奇怪,等那個打燈籠的盲人走過來的時候,他便上前問道:“你真的是盲人嗎?”

那個人說:“是的,我從生下來就沒有見過一絲光亮,對我來說白天和黑夜是一樣的,我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的!”

禪師迷惑了,問道:“既然這樣,你為什么還要打燈籠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燈籠是什么樣子,燈光給人的感覺是怎樣的。”

盲人說:“我聽別人說,每到晚上,人們都變成和我一樣的盲人了,因為夜晚沒有燈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著燈籠出來。”

禪師非常震動地感嘆道:“原來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別人!”

盲人沉思了一會兒,回答說:“不是,我為的是自己!”

禪師更迷惑了,問道:“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剛才過來有沒有被別人碰撞過?”

禪師說:“有呀,就在剛才,我被兩個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說:“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見,但我從來沒有被人碰到過。因為我的燈籠既為別人照了亮,也讓別人看到了我,這樣你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我而撞到我了。” 禪師頓悟,感嘆到:“我辛苦奔波就是為了找佛,其實佛就在我的身邊啊!” 禪思禪悟: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更照亮了自己。這就是助人為樂的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時刻記得;幫助別人也就等于幫助自己。

2.逆子變孝

據《佛為老婆羅門說禪語》記載,其中有一個老婆羅門乞討度日,后又被兒子接回家養孝的故事:

一天,釋迦牟尼到舍衛城去化緣,路遇一個年邁的婆羅門,也托著一只乞缽,撐著拐杖在挨家挨戶地乞討食物。

釋迦牟尼見他衣衫襤褸,神情凄苦,便問道:“老人家,您這么大年齡,為什么不在家里按享清福安享清佛,卻在街上向人乞討呢?”

老婆羅門回答:“世尊啊!我原來是個富商,因為年事已高,所以把財產全都交給了兒子管理,又為他娶了媳婦。但沒有想到,兒子拿到錢財娶了妻,不僅對我粗聲惡氣起來,還把我趕出家門。我實在沒有辦法,才向人要飯糊口啊!”

釋迦牟尼聽了老婆羅門的敘述,便大發慈悲,對他說道:“您只要跟我學一首禪語,然后回家您對兒子宣說這首禪語,一定會改變現在凄涼的生活。”

于是釋迦牟尼哦對他念了一首禪語,老婆羅門牢牢記住了這首禪語,回到家中,馬上向家人復誦一遍這首禪語。

他的兒子聽了,十分羞愧,連忙跪在地上,向他請罪,并連連說:“父親啊,赦免我的罪孽吧!請您馬上回家來住。”老婆羅門回家后,兒子親自替他洗澡擦身,為他換上嶄新的衣服,還將他奉為一家之主,使他能夠安享晚年之福。 釋迦牟尼所說的禪語,正是對兒子種種忤逆行為的鞭撻。禪語中首先敘述了老婆羅門對兒子的百般寵愛,為了他辛苦賺錢,又為他聘禮娶妻。但兒子卻忘了養育之恩,不知道尊重老人,將父親趕出家門。這就如老馬沒用了,就不給它吃麥子一樣,不孝之子剝奪了老夫在家吃飯的權利,他只能靠乞討要飯以求活命。陪伴他的只有一根拐杖。

正是這些內容,震撼了老婆羅門兒子的心靈,使他萬分羞愧,從此細心照料父親,使父親安度晚年。

禪思禪悟:有些人對父母長輩很不禮貌,輕則謾罵,重則毆打,殊不知上行而下效,孩子長大了這樣對你,豈不是自食其果?老人像掛在西山上的太陽,他們的光輝和熱快要消失了,作為晚輩更加應該行孝道,尊重他們現在還剩下的一片余暉。

3.泥中蓮花

在日本,耕田的農民被視為賤民,連出家當和尚的資格都沒有。無三禪師雖然出身賤民,但是他一心皈依佛門,于是假冒士族之姓,了卻了自己的心愿。

無三禪師后來被眾人擁戴為主持。舉行就任儀式那天,有個人突然從大殿跳出來,指著法壇上的無三禪師,大聲嘲弄道:“出身賤民的和尚也能當主持,究竟是怎么回事啊?”

就任儀式莊嚴隆重,誰也沒有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眾僧被眼前發生的事弄得不知所措。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能來阻止這個人說話,只好屏息噤聲,注視著事態的發展。 儀式被迫中斷,場上靜的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見,眾人都為無三禪師捏了一把汗。 面對突如其來的發難,無三禪師從容地笑著回答:“泥中蓮花。”

絕對的佛禪妙語!在場的人全都喝彩叫好,那個刁難的人也無言以對,不得不佩服無三和尚的深湛佛法。

就任儀式繼續進行,這突然的刁難并沒有對儀式有什么影響,由于禪師的佛禪妙語,更增加了他的威信,眾人更加擁護他了。

禪思禪悟:人無貧富貴賤之分,每個人最終的人生都與自身的信念和追求相關,一句“泥中蓮花”正是真實寫照。

4.居士與高僧

有一個年輕的居士,前去拜訪一位高僧。他們從早上一只談到中午,到了吃飯的時間,寺院中的侍者看兩人談得十分投機,便為兩人準備了一大一小兩碗面。 高僧看了一下面條,將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說道:“你吃大碗的吧!”

按照常理,居士應該將大碗再推回高僧面前,以示恭敬,可是居士一點都沒有推讓,而是非常自然地接過大碗就吃了起來。高僧見他這樣,不由皺起了眉頭,心里想:“本以為他慧根不淺,可是居然一點都不懂得禮儀!” 居士吃完后,看見高僧根本就沒有動筷子,并且臉有慍色,便笑著問高僧:“師傅為何不吃?” 居士見高僧一語不發,便恭敬地說:“我確實是餓了,只顧自己狼吞虎咽,的確有失禮之處。然而我將你推給我的大碗面再推回到您的面前,那不是我的本愿。既然不是我的本愿,我為什么要那樣做呢?我要問師傅,你推我讓的目的是什么?” 高僧答:“吃飯。”

居士嚴肅地說:“既然目的是吃飯,您吃是吃,我吃也是吃,何必再你推我讓!難道您吧大碗讓給我不是真心的嗎?如果不是真心的,那您為什么要那樣做呢?”

禪思禪悟:很多時候,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謙讓客氣是一種禮貌的表現,但往往違反自己的心意。殊不知禮儀只是一種形式,而拘泥于禮儀的形式不過是虛假的表現,坦率真誠才是做人的真諦。 5.追求幸福的妙方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黑氏梵志來到佛陀的座前,兩手拿了兩個花瓶站在佛陀的面前,想把這兩瓶花奉獻給佛陀。

佛陀見了,對他說:“放下。”

梵志以為佛陀叫他把花瓶放下,立刻把左手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梵志以為佛陀要他把右手的那個花瓶也放下來,所以又把右手的花瓶放。 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梵志非常不解地問道:“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么可以再放下的了。請問佛陀,現在我還應該放下什么?”

佛陀說:“我讓你放下,并不是叫你放下手里的東西。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根、塵、識都放下時,你就再也沒有什么負擔,沒有什么壓力,你就可以從生死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了。”

梵志抓了抓自己的腦袋,心想:“我真愚昧啊!我到這里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個‘放下’,為了精神的解脫和思想的自由自在。”他終于悟到了“放下”的真義——“放下”心中的一切貪欲、憤恨和妄想,自由自在地生活。

禪思禪悟:人生在世,有太多的東西放不下。如果我們都像佛陀指示的那樣能夠放下,便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路。“放下、再放下”,可以說是一條追求幸福的妙方。

6.一村菊香

禪師院子里種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傳到了山下的村子里。 凡是來寺院的人都忍不住贊嘆道:“好美的花兒呀!”

一天,有人開口,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里,禪師答應了。他親自動手挑選開得最鮮艷、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根須送到了別人家里。消息很快傳開了,前來要花的人接連不斷。在禪師眼里,這些人一個比一個知心、一個比一個親近,都要給。不多日,院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凈。

沒有了菊花,院子里頓時黯然失色。

弟子們看到滿院的凄涼,說道:“真可惜!這里本應該是滿院香味的,現在一棵菊花也沒有了。”

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是更好,三年后一村菊香!”

“一村菊香!”弟子們不由心頭一熱。眼前浮現出一村菊花盛開的美好景象。 禪師說:“我們應該把美好的事與別人一起分享,讓每個人都感受到這種幸福,即使自己一無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這時候我們才真正擁有了幸福。” 禪思禪悟:當你在惋惜自己美好的東西因為被分享而失去時,你更要明白你終將因分享而得到更美好的東西。一個人不能總想著自己,應該把自己美好的東西拿出來與別人一起分享,那樣你才會體會到,其實與別人分享幸福比自己占有幸福更幸福!

7.禪師的啞語

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傅,為什么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總是進境緩慢,難以突破?” 禪師笑著說:“我來給你倒杯水喝吧!”于是就拿起桌上的茶壺,往杯子里倒水。水塊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里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滿了,您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禪師嘆道:“說得有道理呀!其實不僅是倒水如此,學業進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弟子聽了心頭一震,自言自語說道:“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心里裝的東西太多了,自然就裝不進其它的了!”

禪師看他有所醒悟,便笑著說:“是啊!很多人只想著往心里裝更多的東西,以為這樣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東西。但是他們越是這樣想,就越不能得到,因為他們的心已經滿了,怎么能裝進去東西呢?倘若心中的那只杯子裝滿了雜念,我們就會陷入精神上的老化,變得無法接受新事物,無法更新我們的所思所悟。學業的進境更是如此,知識的發展日新月異,如果我們不能時常清理固有思維,接受新觀點,那么必然會難以突破本來的自我。”

禪思禪悟:心就像一個容器,也有自己的容量。要想把新的東西裝進去,只有把原來的舊東西倒掉。你的心裝了多少雜念?又裝了多少美好的事物呢?既然心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如讓我們的心中擁有更多美好的東西,而少一些憂傷與煩惱。

8.舍得放棄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各個方面都強過別人,他尤其想成為一名有大學問的人??墒?,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錯,可學業卻沒有什么長進。他非??鄲?,特地去向一位大師請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年輕人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到袋子里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我連動一動的力氣都沒了。”他抬頭凝望著大師說道。 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啦,背著石頭怎么可以登上頂峰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謝后走了。后來,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其實,人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啊!

禪思禪悟:舍得舍得,必須有舍才有得,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放棄的。學會放棄才能活得輕松,才能有所獲得。

9.玩火自焚

《雜寶藏經》第十卷《婆羅門婦欲害姑緣》中敘說了一個媳婦欲害婆婆,結果反而自害的故事:

從前有一個婆羅門,娶了一個年輕貌美的女子。她欲情深重,心性淫蕩,因為有婆婆在,便不能隨心所欲。為此,她想方設法要害死婆婆,表面上卻裝作孝順的樣子以蒙騙丈夫。她每天給婆婆端茶送飯,禮儀周全。 婆羅門很滿意,對妻子說:“你這樣做,真是一個好媳婦。我母親年老體衰,全靠你照顧了。” 妻子對丈夫說:“我這叫做‘世供’,能有多少東西給婆婆吃用?如果得到‘天供’,那可真是要什么有什么,生活才過得快樂呢!你知道有什么妙法,可以升天嗎?”

丈夫告訴妻子:“按照婆羅門的方法,投巖赴火,烈焰炙身,這樣就可以升天了。” 妻子便道:“既然有這個方法可使婆婆升天,又何必受‘世供’呢?”

婆羅門聽信了妻子的話,便在野外挖了一個大坑,堆上木材,點上火后,讓其熊熊燃燒。又將其母親扶到大坑邊,請來親朋好友,鼓樂弦歌,盡歡而散,夫婦倆就將母親推入火坑,自己揚長而去。

幸虧火坑中有一個小土堆,母親跌在土堆上,竟沒有讓火燒著,她設法爬出火坑,天色已晚,便想尋原路回家。路經叢林,一片漆黑,她很害怕虎狼、羅剎鬼等侵襲,便爬到樹上躲避。過了一會兒,有一群盜賊偷了珠寶,在樹下坐地分賬。她非常害怕,克制不住,竟咳嗽了一下。天亮后,她從樹上下來,見地上灑滿香瓔珠璣、金簪耳珰,便不客氣地一一撿起,滿載而歸。

婆羅門夫婦見老母安然回家,又驚又怕,以為是起尸鬼,不敢近前。母親便對他們說:“我升天后,獲得許多財寶。”又對媳婦說:“香瓔珠璣、金簪耳珰,都是你父母、姑姨、姐妹交給我帶給你的,因為我年老體弱,多了也帶不動,說是請你自己去拿,可以拿許多許多。”媳婦聽了婆婆的話,非常高興,便也投身火坑之中,想去多取些財寶。她一入火坑,便被燒得焦爛,一命嗚呼了。

這時,天帝說禪語到:“夫人于尊所,不應生惡意。如婦欲害姑,反而焚滅身。”

禪思禪悟:玩火才會自焚,一個人不能起惡念、做壞事,同樣也不應該有僥幸心理,做壞事可能會使你得到一時好處,但必定損害你長遠的利益。

10.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瓜州任職的時候曾與金山寺的主持佛印禪師成為至交,他們經常在一起談禪論道,十分快活。有一天蘇東坡認為自己對于禪已經領悟到一定程度了,于是便寫了一首詩,來闡述自己對于禪的理解,然后送給佛印禪師印證。

詩是這樣寫的: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意思是說:我頂禮偉大的佛陀,蒙受到佛光的普照,我的心已經不再受到外在世界的誘惑了,好比佛陀端坐在蓮花座上一樣。

佛印看了他寫的詩后,笑著在上面寫了“放屁”兩個字,然后就叫書童帶回去給蘇東坡看,書童不敢怠慢,趕緊回去,把佛印禪師的批文交給蘇東坡看。

蘇東坡打開一看,又羞又惱,起身去找禪師理論。來到金山寺,遠遠看見禪師站在江邊。 禪師告訴他說:“我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蘇東坡氣呼呼地說:“禪師!我們是至交,我寫的詩,你即使看不上,也不能侮辱人呀!” 禪師說:“我沒有侮辱你呀!” 蘇東坡指著詩文上批的“放屁”兩字,說:“這不是侮辱人是什么?今天我一定要討個公道,聽聽你的說法。”

禪師哈哈大笑:“還‘八風吹不動’呢!怎么‘一屁就打過江’了呢?” 蘇東坡聽完慚愧不已,再也不敢炫耀自己了。

禪思禪悟:口頭上能夠說出多么自吹自擂的話,宣揚多么冠冕堂皇的道理,都不那么困難;要能夠真正做到自己所吹噓的話語,實踐所宣揚的道理,才是真正不易的。否則突然炫耀自己,只不過是逞口舌之能而已。

11.哭婆憂天

禪師云游,在一個老婆婆家里借宿,一連幾天,那個老婆婆都不停地哭。禪師很納悶,問她道:“你為什么整天都在哭呢?有什么傷心事,可否容許我替你講解?”

老婆婆說:“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布鞋的,小女兒嫁給賣雨傘的。天晴的時候,我就會想小女兒的雨傘一定賣不出去,所以忍不住要傷心;下雨的時候吧,我就會想到大女兒,下雨天當然就沒有顧客上門買布鞋啦,所以想想就要流淚。這樣一來,我每天都覺得很是擔心。”

禪師說:“原來是這么回事!你這樣想不對呀!如果我是你,我會覺得每天都很高興。” 婆婆說:“大師這話怎么解釋?” 禪師開導她說:“為女兒擔心是沒有錯的,可是你為什么不為女兒開心呢?你想想,天晴的時候,你大女兒的布鞋店一定生意興隆;下雨的時候,你小女兒的雨傘肯定暢銷,你應該天天為她們開心才是呀,怎么會難過呢?” 老婆婆聽了禪師的話,豁然開朗。從此,每當她想到自己兩個女兒的時候,無論是晴天還是雨天,她總是笑嘻嘻的。

禪思禪悟:改變一個視角,事情完全就變了樣,人生不也如此嗎?痛苦的對面是快樂,哭的對面是笑。如果我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問題,就能夠找到更為正確和積極的態度和處世方法。

12.山高怎阻野云飛

善靜和尚27歲的時候,棄官出家。他去樂普山投奔元安禪師,禪師令善靜管理寺院的菜園,在勞動的過程中修行。

有一天,寺內一位僧人認為自己已經修業成功,可以下山云游了,于是就到元安禪師那里辭行。

元安禪師聽了僧人的請求,決心考他一考,便笑著對他說:“四面都是山,你往何處去?” 僧人無法想出其中蘊含的禪理,無言以對,只好轉身回去。 那僧人無意中走進了寺院的菜園子。

善靜正在除草,看見僧人愁眉苦臉的樣子就問:“師兄為何苦惱?” 僧人就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善靜馬上想到“四面的山”就是暗指“重重困難”、“層層障礙”。元安禪師實際上是想考考僧人的信念和決心??上?,僧人參透不了師傅的旨意。于是善靜笑著對僧人說:“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意思就是:竹林再密,也無法妨礙水流過去;山丘再高,也不能阻止云飛過去。 僧人聽了之后,覺得如獲至寶,于是就來到原安禪師那里,對禪師說道:“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怎阻野云飛。”

僧人以為師傅一定會喜笑顏開地夸獎他,然后準他下山,誰知元安禪師聽了后先是一怔,繼而眉頭一皺,直視僧人道:“這肯定不是你擬的答案!是誰幫助你的?” 僧人見師傅已經察覺,于是只好把善靜和尚的名字說了出來。

元安禪師對僧人說:“管理菜園的僧人善靜和尚,將來一定會有一番作為的!多學著點吧,他都沒有提出下山,你還要下山嗎?”

禪思禪悟:人要能對自己有充分客觀的認識,有時你以為不起眼的磨練其實自有其用處。世上本無難事,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關鍵在于自身,只要下定決心,一切困難都能迎刃而解。

13.乞丐搬磚

一個只有一只手的乞丐來到一座寺院向方丈乞討,方丈毫不客氣的指著門前一堆磚對乞丐說:“你幫我把這磚搬到后院去吧。”

乞丐生氣的說:“我只有一只手,怎么搬呢?不愿給就不給,何必捉弄人呢?” 方丈什么話也沒說,用一只手搬起一塊磚,說道:“這樣的事一只手也能做的!”

乞丐只好用一只手搬起磚來。他整整搬了兩個小時,才把磚搬完。方丈遞給乞丐一些銀子,乞丐雙手接過錢,很感激地說:“謝謝你!” 方丈說:“不用謝我,這是你自己賺到的錢。”

乞丐說:“我不會忘記你的。”說完深深的鞠了一躬,就上路了。

過了很多天,又有一個乞丐來到寺院。方丈把他帶到屋后,指著磚堆對他說:“把磚搬到屋前就給你銀子。”但是這位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鄙夷地走開了。

弟子不解地問方丈:“上次您叫乞丐把磚從屋前搬到屋后,這次您又叫乞丐把磚從屋后搬到屋前,您到底想把磚放在屋前,還是屋后?”

方丈對弟子說:“磚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樣,可搬不搬對乞丐來說就不一樣了。”

若干年后,一位非常體面、氣度不凡的人來到了寺院。他就是用一只手搬磚的那個乞丐。自從方丈讓他搬磚以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然后靠自己的拼搏,終于取得了成功。而許多雙手健全的乞丐卻還是乞丐。

禪思禪悟:一個人應該具有兩種最基本的品格,第一是靠自己的手勞動,第二是靠自己的頭腦思考。幸福就是靠頭腦的思考和辛勤的勞作創造出來的。

14.和尚之勇

一個村落里有幾個年輕人非常喜歡調皮搗蛋,每每晚上裝鬼嚇人。一天,云居禪師要去村子另一邊的洞穴坐禪。那幾個愛搗亂的年輕人便藏在他的必經之路上,等到禪師過來的時候,一個人從樹上把手垂下來,扣在禪師的頭上。 年輕人原以為禪師必定嚇得魂飛魄散,哪知道禪師任年輕人扣住自己的頭,靜靜的站立不動。年輕人反而嚇了一跳,急忙將手縮回,此時,禪師又若無其事地離去了。

第二天,他們問禪師:“大師,聽說附近經常鬧鬼,有這回事嗎?”

云居禪師說:“沒有的事!”

“是嗎?我們聽說有人在晚上走路的時候被魔鬼按住了頭。”

“那不是什么魔鬼,而是村里的年輕人!”

“為什么這樣說呢?”

禪師答道:“因為魔鬼沒有那么寬厚暖和的手呀!”

他緊接著說:

“臨陣不懼生死,是將軍之勇;

進山不懼虎狼,是獵人之勇;

入水不懼蛟龍,是漁人之勇;

和尚的勇是什么?就是一個字:‘悟’。連生死都已經超脫,怎么還會有恐懼感呢? 禪思禪悟:當我們遇到一些意外的突發事件時,首先要做到處變不驚,冷靜思考。沒有辦法做到冷靜,就談不上勇敢。禪師即使在面對看似危機的狀況時,也能冷靜分析出魔鬼沒有那么寬厚暖和的手,從容應付他人的惡作劇,表現出過人的膽識和一種大徹大悟。

15.水中倒影

據《大莊論經》第十五卷記載,釋迦牟尼說過這樣一個充滿哲理的故事:

有一個富家媳婦,因為常常被婆婆責罵,便賭氣走進林中,想自殺了結性命,自殺沒有成功,她便爬到樹上,想暫時安歇一個晚上。樹下有一個池塘,她的身影倒映在水中。

這時走來一個婢女,挑著水桶準備取水,看見水中的倒影,以為就是自己,便自言自語地說道:“我長的這樣美麗端莊,為什么替別人挑水呢?”立即打破水桶,回到主人家中。

她對大家說:“我長得這樣端莊美麗,為什么還讓我干挑水這種粗活?”

大家議論到:“這個婢女大概是被鬼魅迷住了,所以才會說此蠢話、干此蠢事。”也不理睬她,又交給他一只水桶,再叫她去取水。婢女重新來到池塘邊,又看到了富家媳婦倒影,便再次打破水桶。

富家媳婦在樹上目睹這發生的一切,忍不住笑了。婢女見水中之影笑了,便有所覺悟,抬頭一看,見一個婦女坐在樹上微笑,她容貌端莊,服飾華麗,非己可比,覺得很羞慚。

釋迦牟尼說:“我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呢?是因為世上有倒見愚惑之眾。” 于是釋迦牟尼說了一句禪語: “末香以涂身,并熏衣瓔珞。

倒惑心亦爾,謂從己身出。

如彼丑陋婢,見影謂己有。”

釋迦牟尼所說之禪語是從婢女誤認富家媳婦之倒影為自己的角度來闡述的,他把這種現象,稱作“倒惑”。

倒惑所看到的假象,實質上是一種心理活動,或者說是一種潛意識。婢女為什么會“見影謂己有”呢?因為在她潛意識中,就是希望自己長得漂亮,擺脫粗重的勞動。她上當了,她是上了水中倒影的當嗎?不是。她是上了自己眼睛的當嗎?不是。她是上了自己求美之心、怕苦之心的當。

禪思禪悟:世上有不少人容易受騙上當。騙子固然可惡,但上當之人,大多心有“倒惑”,因而會被假象所迷住,看不清事物的本質。

16.心無外物

印度三藏法師自詡神通,他來到慧忠禪師面前,向他驗證。 慧忠謙恭地問道:“久聞您能夠了人心跡,不知是否屬實?” 三藏法師答道:“只是一些小伎倆而已!”

慧忠于是心中想了一件事,問道:“請看老僧現在心在何處?” 三藏運用神通,查看了一番,答道:“高山仰止,小河流水。” 慧忠微笑著點頭,將心念一轉,又問:“請看老僧現在身在何處?” 三藏又做了一番考察,笑著說:“禪師怎么去和山中猴子玩耍了?”

“果然了得!”慧忠面露嘉許之色,隨即將風行雨散的心念收起,反觀內照,進入禪定的境界。無我相、無人相、無世界相、無動靜相,這才笑吟吟地問:“請看老僧如今在什么地方?” 三藏再次運用神通,只見青空無云、水潭無月、人間無蹤、明鏡無影。

三藏使盡了渾身解數,天上地下徹照,全不見慧忠心跡,一時惘然不知所措。

慧忠緩緩出定,含笑對三藏說:“閣下有通心之神力,能知他人一切去處??墒菂s不能探察我的心跡,你知道是為什么嗎?” 三藏滿臉迷惑地說:“請禪師指教。”

慧忠禪師笑著說:“因為我沒有心跡,既然沒有,如何探察?”

禪思禪悟:那些自恃能看透人間世事的人,往往只能看見事情的表象,而不能洞察世事的本質。無論你的心跡藏得有多深,只要存在,別人就可以探察到。只有心無外物,才能讓人無所察覺。

17.四個老婆

有一天,釋迦牟尼給他的幾個弟子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商人娶了四個老婆:第一個老婆既伶俐又可愛,陪在他身邊,像影子一樣跟隨他;第二個老婆是他從外地搶來的,她格外美麗,讓人羨慕;第三個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嵤?,讓他不用為生活操心;第四個老婆是最忙的,但是他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他幾乎忘記了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遠門了,旅途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選一個老婆陪伴自己。

第一個老婆說:“我才不陪你呢,你自己去吧!”第二個老婆說:“是你把我搶來的,我又不是情愿嫁給你的,我也不去!”第三個老婆說:“我不能忍受路途的風餐露宿之苦,所以我最多送你到城郊!”第四個老婆說:“無論你到哪里我都會跟著你,因為你是我的主人。”商人感嘆:“到了關鍵時刻還是我的第四個老婆好!”于是他就帶著第四個老婆開始了他的長途跋涉。

釋迦牟尼說:“你們明白了嗎?這四個老婆就是你們自己!”

第一個老婆指的是肉體,人死后肉體是要與自己分開的;第二個老婆是指金錢,許多人為了金錢辛勞了一輩子,死后卻不能帶走,無非是水中撈月;第三個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為命,死后還是要分開的;第四個老婆是指個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卻永遠在乎你,無論你是貧窮還是富貴,它永遠不會背叛你,它永遠跟隨你。

禪思禪悟:人的肉體、所擁有的金錢以及親情關系,都是人們所需要精心維護的,也是最終將與人分離的。只有天性才會永遠與你相隨,伴你左右。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是貧窮還是富貴,我們都應當維護好自己的天性,永遠記得“我是誰,我將成為怎樣的人”。

18.擁有平常心

一個小沙彌問一位高僧:“師傅,你悟道修行、修身養性有什么秘訣嗎?”

高僧答道:“有。”

“那么你的秘訣是什么呢?”小沙彌繼續問道。

高僧答:“我感覺餓的時候就吃飯,感覺疲倦的時候就睡覺。”

“可是,這算什么與眾不同的秘訣呢?每個人都是這樣啊。”

高僧答:“當然是不一樣的!他們吃飯時總是想著別的事情,不專心吃飯;他們睡覺時總是做夢,睡不安穩。而我吃飯就是吃飯,什么也不想;我睡覺的時候從來不做夢,所以睡得安穩。這就是我與眾不同的地方。”

高僧繼續說道:“世人很難做到一心一用,他們在利害得失中穿梭,無法用一顆平常心對待浮華的寵辱,產生了‘種種思量’和‘千般妄想’。他們在生命的表層停留不前,這是他們生命中最大的障礙,他們因此迷失了自己,喪失了‘平常心’。要知道,只有將心靈融入世界,用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諦。”

由此可見,無雜念的心才是真正的平常心。這需要修行,需要磨練,一旦我們達到了這種境界,就能在任何場合下,保持最佳的心里狀態,充分發揮自己的水平,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實現完滿的“自我”。

禪思禪悟:人們常因為功利心而疲于奔波,其實我們應該學會以一種平常心來對待世事,將功名利祿看穿,將勝負成敗看透,才能感受生命的真諦,才能活得更輕松。

19.肉身佛

歸省禪師擔任主持期間,由于天旱,很少有人能拿糧食來養活這些僧人。僧人們只能每天喝粥吃野菜,個個面黃肌瘦。

有一天,主持外出化緣,法遠就召集大家取出柜里儲藏的面做起粥來。粥還沒有做好,歸省禪師就回來了,小師弟們嚇得一下子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歸省禪師看到法遠居然把應急用的面都用了,生氣地說:“誰讓你這么做的?”

法遠平靜地說:“弟子覺得大家面如枯槁,無精打采,于是就把應急用面拿出來煮了,請師父原諒。”

歸省嚴厲地說:“依清規打三十大板,驅逐出寺!”

法遠默默離開了寺院,但他沒有下山,而是在院外的走廊覓了個角落棲息下來。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曾動搖他向佛的決心。

歸省禪師有一次看見他在寺院的角落睡覺,十分吃驚地問道:“你住這里多久了?”

“已有半年多了!”

“給房錢了嗎?”

“沒有。”

“沒給房錢你怎么敢住這里!你要住,就要交錢!”

法遠默默托著缽走向集市,一邊為人誦經,一邊四處化緣,得來的錢全部用來交房錢。

歸省禪師笑著對大眾宣示:“法遠乃肉身佛也!”

后來法遠繼承了歸省禪師的衣缽,將佛學發揚光大。 禪思禪悟:在通往自己目標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各類困難,此時只有那些從不放棄自己信念的人才會真正成功。正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因此成大事者必先苦心志。

20.處世秘訣

有一次,大學士黃山谷去拜訪祖心禪師,見禪師日日輕松安穩,處處安詳自在,黃山谷總覺得禪師有獨特的處世秘訣未曾傳授。

一日,他們一起走在山坡上,大路兩旁開滿了各種鮮花,姹紫嫣紅,散發著香氣。

祖心禪師就問黃山谷:“你聞到花香了嗎?”

黃山谷望了望兩旁盛放的梔子、茉莉、百合,再望望崖頂寺院周圍滿滿綻放的桂花,忍不住稱贊:“當然聞到了,太香了!”

又過了一會兒,他們爬到一個小山峰上,放眼望去,只見群山起伏,連綿不絕,白云纏繞,晚霞夕陽。

祖心禪師就又問黃山谷:“你看到這美景了嗎?”

黃山谷稱贊道:“此景猶如仙境,讓人流連忘返啊。”

祖心禪師點點頭,笑著說:“你同我一樣聞到了花香,見到了美景,所以我并沒有對你隱瞞什么呀!”

黃山谷一怔,頓時醒悟過來。

禪思禪悟:處世秘訣,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方法和本領,而是眼前每一時刻的灑脫,和當下每一地方的自在。如果終日為一些俗念所負累,只會兩眼不見、兩耳不聞。聞不到美妙的花香,看不見動人的美景,領悟不到處世秘訣。

21.石頭的價值

從前有一個孤兒,生活無依無靠,既沒田地可以種,也沒有錢來經商,他十分迷惘和彷徨,整天過著流浪與乞討的日子,沒有人看得起他。有一天,他感覺再也不這樣生活下去,便去拜見一位高僧,向他求教。

高僧把它帶到一處雜草叢生的亂石旁,指著一塊石頭說:“明天早晨,你把它拿到集市去賣,但要記住,無論多少人出多少錢要買這塊石頭,你都不要賣。”

孤兒滿腹狐疑,心想這塊石頭雖然不錯,但怎么會有人花錢買呢?但是他還是抱著石頭來到集市內,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蹲下來叫賣石頭。

可是,那畢竟是一塊石頭啊,根本沒有人把它放在眼里。第一天過去了,第二天又過去了,依然無人問津。直到第三天,才有人來詢問。第四天,真的有人想買這塊石頭了。第五天,那塊石頭已經能賣到一個很好的價錢了。

孤兒回到寺廟里興奮地向高僧報告:“想不到一塊石頭值那么多錢。”

高僧笑笑說:“明天拿到黃金市場上去,記住,無論人家出多少錢都不賣。”孤兒又把石頭拿到黃金市場去,一天、兩天過去了,第三天,又有人圍過來問,幾天以后,問價的人越來越多,價格也已被抬得高出了黃金的價格,而孤兒依然不賣。但是越是這樣人們的好奇心就越大,石頭的價格被抬得越來越高。

孤兒又去找高僧,高僧說:“你再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去賣,記住,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能賣。”

孤兒把石頭拿到珠寶市場,又出現了同樣的情況,到最后,石頭的價格已被炒得比珠寶的價格還要高。由于孤兒無論如何都不賣,更是被傳揚為“稀世珍寶”。

對此,孤兒大惑不解,去請教高僧。

高僧說:“世上人與事物皆如此,如果你認定自己是塊陋石,那么你可能永遠只是一塊陋石;如果你堅信自己是一個無價的寶石,那么你就是無價的寶石。”

禪思禪悟: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熱愛自己,生命就意義,就有價值。人的價值是由自己決定的,而每個人的命運也是由自己掌握的。是陋石還是寶石,要看自己的態度 22.刮金救人

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來到榮西禪師面前,向他哭訴:“我們家已經好幾天揭不開鍋了,上有老人需要供奉,下有孩童需要照顧,一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師傅慈悲,救救我們吧,我們一家人將永遠記得師傅的恩德?”

榮西禪師面露難色,雖然他想救這家人,可是連年大旱,寺里也是吃了上頓沒下頓,讓他如何救這可憐的窮苦人呢?榮西禪師一時束手無策。

突然,他看到了身旁鍍了金的佛像。思索片刻后,他便毫不猶豫地攀到佛像上,用刀將佛像上的金子刮下來,用布包好,然后交給乞丐,說道:“這些金子,你拿去賣掉,換些食物救你的家人吧!

那個乞丐看到禪師這樣,于心不忍地說道:“我怎么能夠收這樣的錢。這是罪過呀,逼得禪師如此為難,更是讓人于心何安!”

榮西禪師的弟子也忍不住說:“佛祖身上的金子就是佛祖的衣服,師傅怎可拿去送人!這不是冒犯佛祖嗎?不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嗎?”

榮西禪師義正詞嚴地回答:“你說得對,可是我佛慈悲,肯用自己身上的肉來布施眾生,更何況只是他身上的衣服呢!這正是我佛的心愿啊!這家人眼看就要餓死了,即使把整個佛身都給了他,也是合乎佛的愿望的。如果我這樣做要入地獄的話,只要能夠拯救眾生,那我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

禪思禪悟:做善事、有慈悲心不是嘴上說說就可以的,而應該付諸行動。信念應該體現在行動上,而不必拘泥在表面形式上。如果只是流于形式地表現出對于某種信念的堅持而忽略了信念的本質,那么對于這種信念的堅持也無非是種虛偽的表現。

23.世間什么是最珍貴的?

從前,有一座圓音寺,每天都有許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圓音寺前的橫梁上有個蜘蛛結了張網,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誠拜祭的熏陶,蜘蛛便有了佛性。經過了一千多年的修煉,蜘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有一天,佛祖光臨了圓音寺,看見這里的香火甚旺,十分高興。離開寺廟的時候,不經意間抬頭,看見了橫梁上的蜘蛛:“你我相見總算有緣,我來問你一個問題,看你修煉了這一千多年來,有什么真知灼見。怎么樣?”蜘蛛遇見佛祖很是高興,連忙答應了。

佛祖問道:“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了想,回答道:“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點了點頭,離開了。

就這樣又過去了五百年的光景,蜘蛛依舊在圓音寺的橫梁上修煉,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祖又來到寺前,對蜘蛛說:“你可還好?五百年前的那個問題,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認識嗎?”蜘蛛說:“我覺得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你再好好想想,我會再來找你的。”

又過了五百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風,風將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網上。蜘蛛望著甘露,見它晶瑩透亮,很漂亮,頓生喜愛之意,蜘蛛每天看著甘露很開心,它覺得這是兩千年來最開心的幾天。

突然,又刮起了一陣大風,將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覺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難過。這時佛祖又來了,問蜘蛛:“蜘蛛,這五百年,你可好好想過這個問題: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蜘蛛想到了甘露,仍然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說:“好,既然你有這樣的認識,我讓你到人間去走一遭吧。”

就這樣,蜘蛛投胎到了一個官宦家庭,成了一個富家小姐,父母為她取了個名字叫蛛兒。一晃,蛛兒到了16歲,已經成了個婀娜多姿的少女,長的十分漂亮,楚楚動人。

這一日,新科狀元郎甘鹿金榜題名,皇帝決定在后花園為他舉行慶功宴席,席間來了許多妙齡少女,包括蛛兒,還有皇帝的小公主——長風公主,狀元郎在席間表演詩詞歌賦,大獻藝,在場的少女無一不被他折服。但蛛兒一點也不緊張和嫉妒,因為她知道,這是佛祖賜予她的姻緣。

過了些日子,說來也巧,蛛兒陪同母親上香拜佛的時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親而來。上完香拜過佛,兩位長者一邊說上了話。蛛兒和甘鹿便來到走廊上聊天,蛛兒很開心,終于可以和喜歡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沒有表現出對她的喜愛。蛛兒對甘鹿說:“你難道不記得十六年前,圓音寺的蜘蛛網上的事情了嗎?”甘鹿很詫異,說:“蛛兒姑娘,你很漂亮,也很討人喜歡但你想象力未免豐富一點。”說罷,和母親離開了。

蛛兒回到家,心想:“佛祖既然安排了這場姻緣,為何不讓他記得那件事?甘鹿為何對我沒有一點感覺?”幾天后,皇帝下詔,命新科狀元甘鹿和長風公主完婚;蛛兒和太子芝草完婚。這一消息對蛛兒如同晴天霹靂,她怎么也想不通佛祖竟然這樣對她。

得知消息后的幾天里,她不吃不喝,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趕來,撲倒在床邊,對奄奄一息的蛛兒說道:“那日,在后花園眾姑娘中,我對你一見鐘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應。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說著就拿起了寶劍準備自刎。

就在這時,佛祖來了,他對快要出殼的蛛兒的靈魂說:“蜘蛛你可曾想過,甘露(甘鹿)是由誰帶到你這里來的呢?是風(長風公主)帶來的,最后也是風將它帶走的。甘鹿屬于長風公主的,他對你不過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當年圓音寺門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兩千年,愛慕了你兩千年,但是你卻從沒有低下頭看過它。蜘蛛,我來問你,世間什么才是最珍貴的?”

蜘蛛聽了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徹大悟,她對佛祖說:“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剛說完,佛祖就離開了,蛛兒的靈魂也回位了,她睜開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馬上打落寶劍,和太子芝草深深地擁抱„

禪思禪悟:世上太多的人固執地為了追求自己得不到或是已經失去的東西,而放棄了眼前唾手可得的幸福,這是多么的不值得呢?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24.無明苦海

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總是顯得和藹可親,經常說些弟子熟悉、愛聽的事物。為了使眾人能夠理解,他總是說得深入淺出,用大量的比喻娓娓道來,弟子們都覺得非常親切。 一天, 釋迦牟尼說法后,有個弟子向他請教“不知者無罪”是不是真的。

對于這個問題,釋迦牟尼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做了一個比喻:“現在有一把火鉗,它被燒得火燙,但肉眼卻看不出來。如果你去拿這把火鉗,是知道它燒得火燙受害嚴重,還是不知道它燒的火燙受害嚴重?”

弟子想了想回答:“應該是不知道它被燒得火燙受害嚴重。因為不知道才沒有一點準備,被燙的時候就來不及采取防范措施。”

釋迦牟尼和藹地說道:“是啊!如果知道火鉗燒得火燙而去拿,就會心驚膽戰深懷戒心,不敢絲毫大意拿的時候不會用力去抓??梢?,并不是‘不知者無罪’,而是不知者受害最大。人們就是因為不明真理,所以才會在苦浪里翻騰沉淪。”

禪思禪悟:往往是愚昧、懵懂的人才最容易受到最大的傷害,因為他們無法通過分析得知事件的背景和可能產生的后果;只有“有知”才可以使人明智,找到真理。

25.獵人贈肉

《百喻經》記載了一則獵人贈予四個商人的兒子獵物的故事:

梵授王統治的波羅奈國,有四個富商。他們各有一個兒子,都長得風流倜儻,且喜結伴而行,共闖江湖。

有一天,四位商人之子又一起出城,途中坐在路邊休息,互相交談自己近來的所見所聞。這時,有一位獵人打獵回來,車上裝了許多獵物,其中光鹿就不少。獵人駕著馬車疾馳而來,準備進城賣掉這些獵物。

四個年輕人看到滿載獵物的馬車駛來,其中一個迅速從地上站起來,說道:“我向獵人要塊肉去。”話音剛落,他已經走到馬車前,很不禮貌地說:“喂,大獵人,割塊肉給我!”獵人見這個年輕人如此傲慢無禮,便不卑不亢地回答:“向人索要東西,怎么能以這樣的口氣呢?要和氣換和氣才對呀!我不會拒絕你的要求,但是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說完這番話,獵人便念了一首禪語: “公子索要肉,出言欠和遜; 按君言粗魯,只配得筋骨。”

第一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骨,悻悻地退回原來坐的地方。第二位商人的兒子也站了起來,說道:“我也向獵人要肉。”他來到獵人面前,和顏悅色地說:“大哥,能給我一塊肉嗎?”獵人笑著說:“當然可以。我也會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接著,獵人扶著把手,也念了一首禪語: “人說塵世中,兄弟手足情; 按君言辭和,送君鹿腿肉。”

第二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腿,高興地回到路邊,第三位商人的兒子也站起來,說道:“你們都向獵人要了肉,我也去。”他來到獵人面前,滿臉笑容,用溫和、尊重的語調說道:“老爹,請給我一塊肉好嗎?”獵人也報以一笑,很爽快地說:“我會按照你的言辭決定給你哪一塊肉的。”說完這話,他又念了禪語: “兒呼一聲爹,為父心頭顫; 按君言辭敬,贈君心頭肉。”

第三位商人的兒子拿著獵人給他的鹿心,愉快地回到年輕的朋友身旁。第四位商人的兒子迎著他站起身來,說道:“我也去向獵人要肉。”他來到獵人面前含著親切的微笑,誠懇而又尊敬地說:“朋友打獵辛苦了。能否賞我一塊肉?”獵人也禮貌的微微頷首,瀟灑地說:“沒問題,朋友我將會按照你的言辭來決定給你哪一塊肉的。”說罷,他第四次念起禪語: “村中若無友,猶孤居森林; 按君言辭美,贈君傾我車。”

獵人恐怕年輕人沒聽清楚,再次強調:“朋友,上車來吧!我要將這整車獵物都送到你家里去。”第四位商人的兒子也不客氣,讓獵人駕車把滿車鹿肉送回自己家。他吩咐仆人卸下肉后,讓廚子馬上烹煮,熱情招待獵人。他倆邊飲酒邊交談,吃喝了整整一夜,盡興而散。 禪思禪悟:每個人不同的修養和處世方法。在人際交往中,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真誠換取真誠,尊敬贏得尊敬。

26.修行的秘訣

馬祖是懷讓禪師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時候,整天盤腿靜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有一次,懷讓禪師路過禪房,看見馬祖坐在那里神情專注,便向弟子問道:“你這是在做什么?”

馬祖馬上起身答道:“我在坐禪修行,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聽他這樣說,就順手從地下撿起一塊磚,然后在一塊平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神情專注而又堅毅,和馬祖一樣地具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勢。

馬祖非常疑惑地問道:“禪師,你在做什么呀?”

懷讓禪師答道:“我在磨磚,難道你看不見我在做什么嗎?”

馬祖又問:“磨磚有什么用呢?”

懷讓禪師說:“我想把它磨成鏡子。”

馬祖說:“磚本身是沒有光的,就算你磨得再平,它也不會成為鏡子的,你就不要在這上面浪費時間了。”

懷讓禪師就說:“磚不能那個磨成鏡子,靜坐又怎么能夠成佛呢?”

馬祖慚愧地問道:“弟子愚笨,請師傅指點,怎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答道:“有個人想讓驢拉磨,但是那個磨臺就是不動。于是這個人拿起鞭子拼命地鞭打磨臺,驢子正低著頭吃飼料,磨臺依然一動不動。你說這個人應該打磨臺,還是應該打驢子呢?”

馬祖終于醒悟了:“坐禪只是修行、靜思的一種方式,其目的是為了答道‘悟’的境界若想真正地成佛,只有坐禪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從心里去感悟禪的智慧。”

禪思禪悟:僅僅運用一種方法,追求一種形式,就企圖找到真理、獲得感悟,是不可能的。只有用腦去思考,用心去體會,才能夠真正理解真理的精髓、禪的要義。

27.象跡之辨

以為居士向一位老禪師請教,怎樣才能夠發現事件的本質而不是表面的現象。老禪師就對他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兩個年輕人結伴而行,他們在道路上看到大象的足跡。其中以為對另一位說:“這是一頭母象,懷了一只小象,母象的右眼是瞎的;象背上騎著一位婦人,這位婦人也懷了一個嬰兒。” 另一個人聽后很奇怪,就問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這個人說:“我是用頭腦思考知道的。你要是不信,我們一同到前面去看。”

兩個人趕緊前行,找到了那頭大象。果然同那位那年輕人所說的一樣。沒過多久,母象生了一頭小雌象,婦人也生了個小女孩。

那位年輕人的同伴百思不得其解,心想:“我們兩個同行,他一看到大象的足跡,就能看出許多問題,我卻一點也辨別不出,這是為什么呢?”于是,他就問那位年輕人:“你是怎樣辨別大象足跡的呢?” 這位年輕人回答道:“我只不過是將老師教我們的方法運用到實際中罷了。我看到大象小便的地方,就知道這一定是頭母象;看見大象的右腳足跡深些,就知道它懷著小象;看見道路左邊的草沒有任何倒伏,而右邊卻相反,就知道此象右眼必是瞎的;又看見象歇息之處有小便,便知道象馱了人;看見此人右腿足跡深,就知道此人是位懷有嬰兒的婦人。” 說完這個故事,老禪師對那位求教的居士說道:“要發現事件的本質,而不僅僅是表面現象,就需要將所學的知識、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去,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判斷,才能夠避免得出片面的結論。”

禪思禪悟:佛學中講究看清事物的質而非相,要發現事物的本質,對事物的有正確的估計和認識,來源于細致耐心的觀察,以及將理論運用到實際中得本領。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成就事業。

28.退讓的禪理

天剛破曉,朱友峰居士就興沖沖地抱著一束鮮花和供果,趕到大佛寺想參加寺院的早課。

可是,剛踏進大殿,迎面就跑出一個人,正好與朱友峰裝個滿懷,將他捧著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著滿地的水果忍不住叫起來:“你看!把我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打算怎么辦啊?”

那個人名叫李南山,他非常不滿地說:“撞翻已經撞翻,頂多說一聲對不起就夠了,你干嘛那么兇啊?”

朱友峰十分生氣:“你這是什么態度啊?自己錯了還要怪人嗎?”接下來,兩個人互相咒罵起來,互相指責的聲音很大。

廣悟禪師正好經過這里問明原委后,說:“莽撞的行為是不應該的,但是不肯接受別人的道歉也是不對的,這都是愚蠢不堪的行為。能坦誠承認自己的過失及接受別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舉止。”

停了片刻,廣悟禪師又說:“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須協調的生活層面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在社會上,我們需要與親族、朋友取得協調;在經濟上,我們需要量入為出,在家庭里,我們需要培養夫妻、親子的感情;在健康上,我們又需要身體健全;在精神上,我們還需要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才不會辜負我們可貴的生命。想想看,我們有這么多需要協調的事情,為了一點小事,一大早就破壞了一片虔誠的心境,值得嗎?”

聽到這里,李南山先生先說:“禪師!我錯了,實在太冒失了”。說著便轉向朱友峰說:“請接受我至誠的道歉!我實在太愚癡了!”

朱友峰也由衷地說:“我也有不對的地方,不該為點小事就大發脾氣,實在是太幼稚了!”

禪思禪悟: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許多時候,為了一點小事而與人動怒,只會徒然耗費自己的時間精力,想想多么不值得!

29.四種馬

釋迦牟尼坐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里,弟子們靜靜地等待著佛陀的開示。

佛陀慈祥地說:“世界上有四種馬:第一種是良馬。主人為它配上馬鞍,套上轡頭,它能日行千里,快如流星。尤其可貴的是,當主人一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便知道主人的心意,前進后退、或快或慢都能揣度得恰到好處,不差毫厘。這就是能明察秋毫的第一等良馬。”

“第二種是好馬。當主人的鞭子抽過來的時候,它不能馬上警覺。但當鞭子掃到馬尾的毛端時,它能知道主人的意思,奔馳飛躍,也算得上是反應靈敏的好馬。”

“第三種是庸馬。不管主人多少次揚起鞭子,它見到鞭影都毫無反應,甚至皮鞭抽打在皮毛上,它都反應遲鈍,無動于衷。只有主人動了怒氣,鞭棍交加地打在它的肉軀上,它才開示察覺順著主人的命令奔跑,這是后知后覺的庸馬。”

“第四種是駑馬,主人揚鞭時,它視如無睹;鞭棍抽打在皮肉上,仍毫無知覺;知道主人盛怒之極,雙腿夾緊馬鞍兩側的鐵錐,霎時痛入骨髓,皮肉潰爛,它才如夢初醒,放足狂奔,這是愚劣無知、冥頑不化的駑馬。”

佛陀說:“弟子們!這四種馬好比四種不同的眾生。第一種人聽說時間有變化無常的現象,生命有隕落生滅的情境,便能肅然警惕,奮起努力,立志創造嶄新的生命。就好比第一等良馬,看到鞭影就知道向前奔跑。”

“第二種人看到世間的月圓月缺,看到生命的起起落落,也能及時鞭策自己,不敢懈怠。這就好比第二等好馬,鞭子才打到皮毛上,便知道放足馳騁。” “第三種人看到自己的親朋好友有經歷死亡的煎熬以及肉身壞滅,看到顛沛流離困頓的人生目睹骨肉離別的痛苦,開始憂慮恐懼,善待生命。這就好比第三等庸馬,非要受到鞭打的皮膚之苦,才能幡然醒悟。” “而第四種人只有當自己病魔侵身,如風前殘燭的時候,才悔恨當初沒有及時努力,在世上空走了一回。這就好比第四等駑馬,受到徹骨徹髓的劇痛,才知道奔跑。然而,一切都為時已晚。”

禪思禪悟:佛陀借馬說人,著實精妙。人生苦短,生命可貴,我們更應該珍惜時間,日益精進,像第一類馬一樣馳騁不息,不要等到來不及時方才后悔莫及。

30.不勞而獲

一個窮漢每天都在地里勞作,覺得非常辛苦,因而時常抱怨上天不公。有一天,他突然想:“與其每天辛苦工作,不如向神靈祈禱,請他賜給我財富,供我今生享受。”

他深為自己的想法得意,于是把弟弟喊來,把家業委托給他,又吩咐他到田里耕作謀生,別讓家人餓肚子,確保自己沒有后顧之憂之后,他就獨自來到天神廟,為天神擺設大齋,供養香花,不分晝夜地膜拜,畢恭畢敬地祈禱:“神啊!請您賜給我現世的安穩和利益吧!”

天神聽見這個窮漢的愿望,內心暗自思忖:“這個懶惰的家伙,自己不工作,卻想謀求巨大的財富。即使他在前世曾做布施,累積功德,也沒有用的,不妨用些方法,讓他死了這條心吧。”

于是,天神就化作他的弟弟,也來到天神廟,跟他一樣的祈禱求福。

哥哥看見了,不禁問他:“你來這兒干嘛?我吩咐你去播種,你播下了嗎?”

弟弟說:“我跟你一樣,來向天神求財求寶,天神一定會讓我衣食無憂的??v使我不努力播種,我想天神也會讓麥子在田里自然生長,滿足我的愿望。”

哥哥一聽弟弟的話,立即罵道:“你這混賬東西,不在田里播種,想等著收獲,實在是異想天開。”

弟弟聽見哥哥罵他,卻故意問:“你說什么?再說一遍聽聽。”

“我就再說給你聽:不播種哪能得到果實!你太傻了!”

這時天神才現出原形,對窮漢說:“誠如你自己所說,不播種就沒有果實。過去不播善因的種子,今天哪會有什么善果?若不行善而想得福,那是根本辦不到的!”

禪思禪悟:播撒種子就如同是前因,只有播種了,在結果時才會有收獲。凡事必須付出才有收獲,古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就是此理。 31.狐假虎威

從前,有一個和尚因為違反寺規被趕出廟門,他十分懊惱,邊走邊哭。

和尚在路上遇到一個鬼,這個鬼也是因為犯法,被毗沙門天王放逐。鬼問和尚:“你有什么心事,為何邊走邊哭?”

和尚答道:“我觸犯了僧戒,被逐出廟門。我沒有了施主的供養,而且壞名聲傳得遠近盡知,因此心中愁苦,不知將來怎么辦才好。”

鬼對和尚說:“我可以讓你消除壞名聲,得到很多供養。你可以站在我地左肩上,我將扛著你在天空中行走,別人只能看到你而看不到我。這樣人們都會認為你是得道的高人,就會給你很多的供奉。只不過,你得到供奉以后,必須首先滿足我。”

和尚想了一下,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便答應了。

于是,鬼扛著和尚,在和尚過去被趕走的那個地方行走。那個地方的人看到后都十分驚異,認為這個和尚已經得道,互相轉告到:“寺里的眾僧太不像話,錯逐了得道高人。”

于是,他們齊聚寺廟,斥罵眾僧。眾僧無奈,只得馬上迎接這個和尚回到廟內,和尚從此得到了很多地供養之物,并把所得到地食物都先給鬼享受,不違背當初地諾言。

有一天,鬼扛著和尚在空中漫游,正好碰到毗沙門天王屬下的司官。鬼一看司官,嚇得魂都飛到九霄云外,慌忙扔下和尚只身逃命。于是,和尚從高空中摔到地面,眾人頓時明白過來他是故弄玄虛、狐假虎威,更是把他唾棄得一文不值了。 禪思禪悟:假象只能騙人一時,狐假虎威也只能得逞一時之快,日久必然真相大白,假象和狐假虎威都將最終遭到唾棄。

32.兩頭倒霉

很久以前,梵授王在波羅奈治理國家,菩薩將他轉生為樹神。

那時,有一個漁村。有一天,一個漁民與小兒子一起到漁民經常捕魚的水池釣魚。他投下魚鉤,沒想到魚鉤鉤住水底下的一個樹樁,怎么拉也拉不上來。

他心中暗想:“肯定鉤住了一條大魚。我讓兒子回去告訴他媽媽,讓她想辦法與鄰居們吵起來,這樣,誰也顧不上來這里,這條魚就歸我一個人了。”

于是,他吩咐兒子:“孩子,去告訴媽媽,我們鉤著一條大魚,讓她和鄰居們吵架。”

孩子走后,他還是拉不動魚鉤。他擔心繩子被拉斷,便脫下衣服,放在岸上,自己跳進水里去摸魚。結果他撞在樹樁上,把眼睛撞瞎了。同時,,有一個小偷把他放在岸上地衣服也偷走了。

他疼痛難忍,用手捂著雙眼,搖搖晃晃地爬出水池,摸索著尋早衣服,而此時他的老婆正在想法和鄰居吵架。她把棕櫚葉掛在自己地一直耳朵上,在一只眼睛上涂抹了黑煙灰,懷里抱著一只狗,到鄰居家串門。

一位女友對她說道:“你把棕櫚葉掛在耳朵上,一只眼睛上涂抹了黑煙灰,懷里抱著一只狗,到處串門,難道你瘋了?”

“我沒有瘋。你怎么無緣無故出口傷人?咱們到村長那里去評理,我要讓他罰你八個金幣。”

這樣,兩個人吵吵鬧鬧來到村長那里。村長問清吵架緣由,便判這裝瘋鬧事的女人有罪。于是,人們把這個女人捆起來,用鞭子抽她,命令她快交罰金

樹神看到這個女人在漁村以及她丈夫在森林中的不幸遭遇,站在樹杈上說道:“人啊!你在水中和地上都做了錯事,因而才會兩頭倒霉。”

說罷,念了這首禪頌:眼睛衣服丟,老婆耍無賴。水中和陸上兩處都失敗。

禪思禪悟: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正是這種人,任何時候都應取舍有道。貪欲如果沒有止境,最終將自取滅亡。 33.害人害己

釋迦牟尼開示傳教時,遇到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和麻煩,有時甚至遭到挑釁和人身攻擊。但他憑借智慧、毅力和人格力量,一次又一次地克服挫折、戰勝困難、化解矛盾

有一次,私家牟尼走在街上,遇到了一個憤怒地婆羅門。

那個婆羅門非常仇視佛教,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他發現受世人尊敬的佛教開創者釋迦牟尼后,一條毒計頓時涌上心頭。

他躡手躡腳地繞到釋迦牟尼背后,趁釋迦牟尼不注意,抓起一大把沙土,就向釋迦牟尼頭上扔去。

說時遲,那時快,就在沙土扔出去的一剎間,突然一陣風向婆羅門吹來,沙土反而向他自己飛來,撒得他一頭一臉,十分狼狽。

他想發作,但無法開口,氣得滿臉通紅。

街上的人看到剛才發生的一切,都盯著他看,嘲笑他。面對這么多銳利的目光,那個婆羅門不得不低下了頭,羞愧難當,恨不得找個地縫鉆下去。

這時,他耳邊響起了釋迦牟尼平靜而洪亮的聲音:“如果想污染清凈的東西,或者想陷害心無邪念的人,罪惡反而會傷了自己”

聽了這番富有哲理的話,那個婆羅門頓時恍然大悟,開示反思自己的行為。

禪寺禪理:害人之心不可有,那些想要用卑劣手段暗中傷害他人的人,只會偷雞不成蝕把米,害人不成反害己。

34.金羅漢

從前有一個山民,以采樵為生,日夜辛苦勞作,仍改變不了窮困的生活。他在佛前不知燒了多少炷高香,祈求大運降臨,脫出苦海。

真是佛祖慈悲,一天他在山坳里竟然挖出了一個一百多斤的金羅漢!

轉眼間,他榮華富貴加身,又是買房又是置地。親朋好友一時竟多出好幾倍,大家都向他祝賀,目光里滿是羨慕。

可山民只高興了一陣,繼而犯起愁來,食不知味,誰不安穩。

“諾大的家產,就是賊偷,也一時不能偷光啊!你愁什么呀!”他老婆勸了幾次沒效果,不由地高聲埋怨。

“婦道人家哪里知道,怕人偷只是原因之一!”那山民嘆了口氣,繼續說道:“十八羅漢我只挖到一個,其他十七個不知在什么地方。要是那十七個羅漢一齊歸我所有,那我就滿足了。”

原來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啊!

心有妄求,永無寧日,人不能救,佛不能救,天不能救!

禪思禪悟

窮人常常悲嘆自己的命運,痛罵老天的不公。而富人也會因為各種無止境的欲望而煩惱、不開心。但須知知足方能常樂。沒有一顆知足之心,擁有再多的財富也是枉然,終究無法獲得安樂。

35.僧人入定

從前有一位僧人學習入定,可是每當入定不久,他就感到有只蜘蛛鉆出來同他搗亂,令他不能專心修行。

他無可奈何,只得請教師父:“我一入定,就有大蜘蛛出來張牙舞爪,趕也趕不走它。怎么辦?”

“下次入定時,你在手里拿支筆。如果它再同你過不去,你就在它肚皮上畫個圈,看看是哪路妖怪?”師父如此說道。

那僧人半信半疑,心想:“就姑且照著試試看吧!”

想罷,那僧人真的準備一支筆。

他再次入定,果然那大蜘蛛又出現了。他迅速拿起筆,在大蜘蛛的肚子上畫了個圓圈。果然,那圈剛一畫好,大蜘蛛就銷聲匿跡了,從此僧人安然入定,再無困擾。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那僧人才出定。他低頭一看,原來畫在大蜘蛛肚皮上的那個圈圈,竟赫然出現在自己的臍眼周圍!

原來入定搗亂的那個大蜘蛛,布施來自外界而是源于自身。

禪思禪悟:一個人最大的敵人往往就是自己,只有驅除自己的心魔,才能成功。

36.填滿房間

有位禪師為了測試他的三個弟子哪一個最聰明,就給了他們每人十文銀子,讓他們用十文銀子買來的東西想辦法裝滿一個巨大的房間。

第一位弟子反復思考了很久之后,心想:“什么才是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低的東西呢?”最后他跑到市場上,買了很多棉花。但是買回來之后,只將房間裝了一半多一點。

第二位弟子與第一位弟子的思路非常相近,他也在反復尋找市場上體積最大、價錢最便宜的貨物。最終他挑選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銀子也只能將房間填滿三分之二。

輪到最后一位弟子,前兩位弟子和闡釋都等著看他的答案。只見他手上什么東西也沒有的回來了。兩位弟子趕到非常奇怪,禪師卻暗暗點頭。這位弟子請禪師和另外兩位弟子走進房間,然后將窗戶和房門緊緊地關上。整個房間頓時伸手不見五指,漆黑一片了。 這個時候,這位弟子從懷了取出他僅花了一文錢買的火柴和一文錢買的蠟燭。他用火柴點燃了蠟燭,頓時漆黑的房間里一片昏黃的光芒。這片光芒雖然微弱,但是將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都照到了。第三位iedizi成功地僅用了兩文錢填滿了整個房間。

禪思禪悟:故事中的第三位弟子聰明地完成了闡釋布置的任務,我們是否也可以從中悟出一些道理來呢?正如同便宜的蠟燭就可以填滿整個房間一樣,人們的心靈也不是大量金錢可以填充的,而需要一片真情和一絲溫暖才能填滿。 用一支蠟燭的光芒可以輕易地填滿整個房間;用一片真情、一絲溫暖也能夠填滿人們的心靈。

37.沉默大師

有位和尚自稱“沉默大師”,其實只是欺世盜名而已。

為了讓人信服,他專門找了兩名能說會道的侍僧。別人前來參問,都由這兩位侍僧替他回答,而他自己則擺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摸樣,一言不發,以表示他的“默照禪”不可以言說。 一天, 正當他的兩名侍僧因事外出之際,來了一位游方僧人。游方僧人恭問:“如何是佛?”

“沉默大師”不知如何回答是好,只得東張西望?;蛟S他在找那兩位侍僧吧!

游方僧人點點頭,又問:“如何是法?”

對于這個問題,“沉默大師”依然無法回答,他裝模作樣看看屋頂,繼而又看看地下。

多么神奇的“默照禪”啊!游方僧人心中嘆道,接著再問:“如何是僧?”

至此,這位“沉默大師”只好閉上眼睛,再也沒有別的花招可耍了。

最后,那位游方僧人問道:“如何是福?”

“沉默大師”在無可奈何之下,不得已舉起雙手,向對方投降,心中暗想:“你饒了我吧!”

那位游方僧人對這次參訪非常滿意,他辭別“沉默大師”,又上旅途。

在路上,游方僧遇見了“沉默大師”的兩位侍僧。談起“沉默大師”,游方僧崇敬有加,贊不絕口:“我問他如何是佛,他立即向東看看,有朝西望望,表示眾生總是到處求佛,不知佛既不在東方,也不再西方。

接著我問他如何是法,他以俯仰作答,表示佛法平等,無有高下。

他在回答如何是僧這個問題時,只是閉起眼睛,一言不發,這暗合了這樣的名句:閉目云山深處臥,始知其人是高僧。

最后,我問他如何是福,他的答復是;伸開助人的雙手,救渡眾生。他真是一位大悟的禪師!他的禪道實在太高深了!”

兩位侍僧互相看了一眼感到啼笑皆非,無言以對。

禪思禪悟:有時候一些無意識的表現往往因為受者自身的原因被理解為不同的意思。游方僧理解的佛、法、僧、福其實是他自己認識的反映。

38.禪師的最后一課

一位著名的禪師即將不久于人世,他的弟子們坐在周圍,等待著師父告訴他們人生的奧秘。禪師突然問他的弟子們:“怎么才能除掉曠野里的雜草?”弟子們目瞪口呆,沒想到禪師問這么簡單的問題。

一個弟子說道:“用鏟子把雜草全部鏟掉!”禪師聽完微笑地點頭。

另一個弟子說:“可以一把火將草燒掉!”禪師依然微笑。

第三個弟子說:“把石灰撒在草上就能除掉雜草!”禪師臉上還是那樣微微的笑。 第四個弟子說:“他們的方法都不行,那樣不能除根的,斬草就要除根,必須把草根都挖出來。”

弟子們講完后,禪師說:“你們講得都很好。這樣吧,寺廟后面那塊地已經荒蕪了很久,雜草叢生。我將這塊地分成幾塊,你們每一個人包括我在內,都將分的一小塊地。從明天起,你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出去地上的雜草,而我也將同樣運用我的方法。明年的這個時候我們就在寺廟后的那塊地相聚吧。”

第二年的這個時候,弟子們如約相聚在那塊地旁邊,他們之前用盡了各種方法都不能除去雜草,早已放棄了這項任務,如今只是為了看看禪師的方法是什么。

果然禪師所處理的那塊地,已經不再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景象了,取而代之的是金燦燦的莊稼。

弟子們頓時領悟到只有在雜草地里種上莊稼才是除去雜草最好的方法。

他們圍著莊稼地坐下,莊稼已經成熟了,可是禪師卻已經仙逝了,那時禪師為他們上的最后一堂課,弟子們無不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禪思禪悟:人的壞習慣有時就像雜草,祛除的最好方法就是養成一個新的好的習慣。人的心靈亦是如此要想讓心靈不荒蕪,只有修養自己的美德,不斷完善自身,才能讓心靈更純凈。

39.怒從何來

一位年輕人自己覺得對“空”的意義理解得很透徹,便夸下???,走遍天下,也沒有有人能夠難倒他。

他果然所言非虛,一路過關斬將,名聲日隆。人們驚嘆不已:他有問有答,滔滔不絕,真是后生可畏!

每經過一座禪林,當地禪師都以特別規格的禮儀接待他,這使得年輕人更加口若懸河。想想他也確實有一些功夫,他能以哭泣把《大品般若》里的“二十空”講述十個小時!

因此人們建議他去結交一位三十年脅不至席的坐禪大師。

和那位大師面對面坐下,年輕人按捺不住夸示自己的悟境之高:“心、佛也眾生,是三重皆空?,F象的真性是空,無悟無迷,無凡無圣,無施無受!”

那位大師靜靜地聽著。其間一會兒請年輕人喝口茶水,一會兒請年輕人享用水果??赡贻p人哪里顧得上,只顧說自己的,言談有如懸崖瀑布,綿綿不絕。

忽然,大師出其不意,用手邊的煙管打了這位年輕人一下年輕人立刻憤怒地站起來,斥責道:“大師為何突然有此之舉?”

“既然一切皆空!”大師悠悠說道,“試問怒從何而來?”

禪思禪悟:佛家講究“四大皆空”,看哪個是一種境界。故事中的年輕人自以為理解了“空”所有的含義和奧秘,到處出吹噓,最終在真正的大事面前路出馬腳。滿瓶酒不響,半瓶酒丁當,往往只有那些“半瓶酒”才會到處去虛張聲勢。 40.楠田學禪

有一位名叫楠田的年輕醫生,一次外出散步時遇到一位學禪的朋友,就向他請教什么是禪。

“禪嗎?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朋友說:“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學會了禪之后,你就不怕死了。”

“這多好啊!”楠田說道:“我要試著學禪。對了,我去哪里找老師呢?”

經人指點,楠田去拜訪知名度很高的南隱大師。

臨行前,他稍稍在身邊藏了一把匕首。他想驗證一下學會了禪的人,到底怕不怕死。

南隱大師一見到楠田,就招呼道:“啊,朋友,好久不見,你近來可好嗎?”

楠田覺得很奇怪,問道:“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面,怎么說是好久不見呢?”

“哦,真抱歉。”南隱大師說,“你一進門,我就把你當成另一位曾在這里學禪的人了。”

有了這么一個出人意料的開頭,楠田也就失去了考驗這位禪師的機會。他不便再拔出匕首恐嚇南隱,只得故作漫不經心地問:

“大師,為偶像學禪,您能為我講解其中的奧妙嗎?”

南隱對他說:“其實學禪一點也不難。如果你是一位醫生,只要好好對待你的病人,就是禪的要義之一。”

禪思禪悟:拜佛求禪不一定要出家為僧,只要認真地對待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最好的悟禪之道,因為禪和佛在每個人自己的心中。

41.風動幡動

慧能接受了五祖弘忍的衣缽傳承,離開了湖北黃梅,歷經險境,十五年后,他來到了廣州法性寺。

當時印宗法師正在寺中宣講《涅盤經》,前來聽講的四方弟子很多。休息時,大家在院子里走動。突然,一個和尚看到風吹動了幡,說:“你們看,幡動了!”

另一個和尚不以為然:“你錯了,是風在吹動。”

這時慧能走進院子里,聽見他們兩人在爭論風動還是幡動,插了一句:“我看,既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動!”

大家的眼光全都注視著慧能,感到驚訝。印宗法師走來,正聽到慧能的一番精辟見解,不禁大為贊賞。交談之下才了解到慧能就是黃梅弘忍禪師的衣缽傳人。

從此,慧能就在法性寺倡導頓悟法門。第二年,慧能又到漕溪寶林寺大闡宗風,開創了曹溪禪,弟子有四十三人,其中最出名的是南岳懷讓和青原行思兩位禪師。

慧能對于風動還是幡動的簡介一直是禪經佛理的經典佳話。

禪思禪悟:對于世事的看法多由心態決定,這就如同故事中說的,是幡動還是風在吹動,其實是看一個人的心態,最主要是一個人的心如何動。

42.即心是佛

“即心是佛”是馬祖學禪的心得。馬祖俗姓馬,法號道一,“馬祖”是中唐后弟子們出于對道一法師的敬重而稱呼他的。他曾在福州人弘禪宗,普度眾生。

各地出家人都很仰慕馬祖。有一次,一位名叫法常的和尚從大梅山來見他。

馬祖問道:“你來這里什么事?”

法常答道:“我來求佛法。”

馬祖又問:“求什么法?”

法常恭敬地說:“向你請教!”

馬祖合掌,接著又合眼,嘴里吐出四個字:“即心是佛。”

法常聽了,頓時開悟,謝過馬祖,回到自己平時參禪的地方。

過了一段時間,馬祖想起了法常,就派一位弟子前去探望,看看他對“即心是佛”私自是否真正悟通。

弟子找到法常,一進門就看見法常在專心參禪,于是開口便問:“禪師,你從前在馬祖那里曾經得到什么見識?”

法常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合掌合眼,一心參禪。

弟子見法常聚精會神,根本沒有有注意到自己,就大聲喊:“馬祖過去跟您說過什么?”

法常答話了:“即心是佛。”

弟子接著又說:“馬祖現在說‘非心非佛’不再說‘即心是佛了’!”

法常聽罷,長嘆一聲:“這個老漢捉弄人,讓他‘非心非佛’吧,我還是‘即心是佛’。”

弟子回去見馬祖,把法常的情況細述一遍。馬祖感到法常悟得透徹,腳踏實地,心不受擾,不禁合掌歡喜,對弟子說:“梅子熟了!”

此話一語雙關,表面上實說法常所住的大梅山上的梅子已成熟,暗中卻指法常的功夫已經到家了。

禪思禪悟:人要學會相信自己,而非迷戀權威,一旦參透其中真意,就更要相信自己的路走下去。朝三暮四,總在不斷尋找目標的人往往一事無成。 43.馬褡子里的鵝卵石

一天晚上,一群游牧部落的信徒正準備安營扎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佛祖就要出現了,因此,他們滿懷殷切的期盼,恭候著來自佛祖的重要旨意。

佛祖果然出現了,他對這些虔誠地信仰者他的人說:“你們要沿路多撿一些鵝卵石,把它們放在你們的馬褡子里。明天晚上你們會非??鞓?,但也會非常懊悔。”說完,佛祖就消失了。

信徒們感到非常失望,他們原本期盼佛祖能給談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佛祖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

但無論如何,那畢竟是佛祖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仍舊各自隨意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馬褡子里。

就這樣,他們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扎寨時,忽然發現放進馬褡子里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黃金。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懊悔極了,后悔沒有撿拾更多的鵝卵石。

禪思禪悟:人生總是如此:當你期望現在能夠有所得時,卻發現因為過去付出得太多、積累的太少,因此想在無法獲得想要的東西。所以便有了諸如“當初要是讀書認真些就好了”,“當時要是多付出一些該多好”的悔恨。

你今天所得的一切都來自于過去,未來所得的一切則源自今天。從今天起,為未來而努力、而積累。

44.生命的意義

一位信徒向禪師請教:“什么才是生命的意義?”

禪師思索了一會兒回答:“享受你所擁有的每一個當下。” 看著信徒困惑的表情,禪師說:“不如給你講個故事吧。”

有個旅客在沙漠里走著,忽然后面出現了一群餓狼,追著他要群起而噬。他大吃一驚,拼命狂奔,為生命而奮斗。當餓狼就要追上他時,他看到前面有一口不知多深的井,不顧一切地跳了下去。

誰料那口井不但沒有水,還有很多毒蛇,見到有食物送上門來,昂首吐舌,熱切引頸以待。他大驚失色下,胡亂伸手想去抓到點什么可以救命的東西,想不到竟天從人愿,給他抓到了一顆在井中橫伸出來的小樹,把他穩在半空處。

于是乎上有餓狼,下有毒蛇,不過雖陷身在進退兩難的絕境,但暫時還是安全的,就在他松一口氣的時候,奇怪的異響傳入他的耳內。他駭然循聲望去,魂飛魄散地發覺有一群大老鼠正以尖利的牙齒咬著樹根,這救命的書已是時日無多了。

就在這生死一瞬的時刻,他看到了眼前樹枝上有一滴蜜糖,于是他忘記了上面的餓狼,下面的毒蛇,也忘掉了快要給老鼠咬斷的小樹,閉上眼睛,伸出舌頭,全心全意去品嘗那滴蜜糖。

“這就是享受我們所擁有的每一個當下的含義,你明白了嗎?”禪師微笑著說。

禪思禪悟: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有些困難屬于過去,有些困難屬于未來,我們當下的任務就是解決每一個現在可以解決的問題,爭取獲得每一個我們現在可以獲得的機會。

45.看腳下

夜色中,法演禪師和佛果、佛眼、佛檻三位弟子在一座庭中閑話。這三位弟子號稱“三佛”,禪功不相上下,都很得法演的賞識3.此刻只聽他們討論得相當熱烈。

不覺夜氣已涼,幾人裹緊袈裟,準備回寺休息。

歸途中,忽然一陣風吹過,把走在前面的佛眼手中提著的燈吹熄了。四周一片昏暗,法演不失時機地對幾位弟子說:“快把你們此刻領悟的心境說出來。”

話音剛落,佛檻答道:“裁縫舞丹霄。”

黑暗和光明并沒有分別,此刻在禪者的心里也像是五彩斑斕的鳳凰翩翩起舞于紅霞明麗的天空。

法演把頭轉向佛眼,佛眼說道:“鐵蛇橫古路。”

只要心地空明,沒有什么能阻止求法者的腳步。

輪到佛果了,佛果指指路面:“看腳下。”

燈火滅了,腳底下的任何東西,都要注意。所以在黑暗中走路也和悟禪一樣,都要看腳下——從自己凝視的地方實實在在地踏出一步。

法演這才點頭嘆道:“能夠勝過我的,只要有供果了。”

禪思禪悟:不論你的目標有多么遠大,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坎坷,我們最基本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看腳下。踏踏實實走好這一步,才能走好下一步,走好人生路上每一步。

46.生什么氣

古時,有位婦人,特別喜歡為一些瑣碎的小事生氣。她也知道這樣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為自己談禪說道開闊心胸。高僧聽了她的講述,一言不發,把她領到一座禪房中,上鎖而去。婦人氣得跳腳大罵。罵了許久,高僧也不理會。婦人轉而開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聞。婦人終于沉默了。高僧來到門外,問她:“你還生氣嗎?”

婦人說:“我只為我自己生氣。我怎么會到這個地方來受罪。”

“連自己都不能原諒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高僧拂袖而去。

過了一會兒,高僧又問她:“還生氣嗎?”“不生氣了”。婦人說。

“為什么?”“生氣也沒有辦法呀!”

“你的氣并未消逝,還壓在心里,爆發后,將會更加劇烈。”高僧又離開了。

高僧第三次來到門前,婦人告訴他:“我不生氣了,因為不值得生氣。”

“還知道值不值得,可見心中還有衡量的標準,還是有‘氣根’。”高僧笑道。

當高僧的身影迎著夕陽立在門外時,婦人問他:“大師,什么是氣?”高僧將手中的茶水傾灑到地上。

婦人看了一會兒,突然有所感悟,于是,她叩謝而去。

禪思禪悟:“氣”,便是別人吐出,而你卻接到口里的那種東西。生氣便是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的一種蠢行。既是如此,又何必生氣呢?莫生氣,因為生氣傷身又傷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要學會控制,否則,有些過分的言語和行為,會誤事更會傷人。

47.慧能悟禪

據《六祖法寶壇經》記載,其中詳細描述了慧能繼承弘忍衣缽之事:

唐初,有個姓盧的年輕人,三歲喪父。長大后,砍柴為生,以養活母親。后聽人講解《金剛經》,覺得很有道理,便出家到黃梅(今屬湖北)雙峰山弘忍禪師門下,充任行者,法號慧能。

唐高宗咸亨年間,弘忍要挑選一個衣缽傳人,命令門下弟子每個人作偈,規定偈中必須反映自己的佛學心得,以此來觀察弟子們對佛學的悟性。他的上座弟子神秀,以刻苦勤勞、聰穎好學而受到賞識,故有“東山之法,盡在秀耶”之說。他按照弘忍的要求,精心作了一偈,題于壁上: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大字不識一個的慧能,聽人誦念了這四句偈詩,便說:“美則美矣,了則未了。”他認為大師兄并未徹底領悟佛理,便口誦一偈,請人復題于壁: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能當時的地位,只是寺中舂米的小僧。但弘忍看了他的偈詩,認為他已徹見本性,領悟了禪的真諦,便秘密地向他傳授禪法、法衣,立他為禪宗六祖。成語“繼承衣缽” 之典即出于此。

爾后,慧能因法輩較低,害怕別人奪走法衣,便回到嶺南。遇南海法性寺印宗法師,方得以落發,受具足戒。不久,回到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寶林寺,弘揚頓悟之法,宣揚“見性成佛”,與神秀在北方宣揚的漸悟之說相抗,成為禪宗“南宗”之祖。

禪思禪悟:時時檢視自己的行為、心念,讓自己的心不被外界污染固然好,但一個人如果心中本無惡意、雜念,那么他也就不會被外界的惡意、雜念所污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摒棄自己心中的惡念。

48.婚姻的真諦

一位女孩即將出嫁了,她的母親陪著她去寺廟燒香求簽,見到一個德高望重的老禪師。母親禁不住替女兒請教道:“禪師,我的女兒出嫁以后,應該怎樣把握婚姻和愛情呢?” 禪師聽了位母親的話,微微一笑,對那位母親說:“請施主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

母親雖然覺得非常奇怪,但是立即照辦了。

禪師指著母親手中的沙子問女孩兒:“沙子的形狀是怎樣的?”

女孩看了一眼那捧沙子,答道:“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散落。”

禪師轉身對母親說:“好,現在請施主雙手握緊這把沙子。” 母親按照禪師的吩咐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待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

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

禪師語重心長地說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永遠擁有幸福美滿的婚姻,那么不妨學著用一捧沙的情懷來對待婚姻,好好珍惜,好好把握,愛情必定會圓圓滿滿。”

禪思禪悟:愛情無需刻意去把握,越是想抓牢自己的愛情,反而容易失去自我、失去原則、失去彼此之間應該保持的寬容和諒解,愛情也會因此而變得毫無美感。 患得患失只會使我們不懂得謙讓,一位地渴求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都明白了這個簡單的道理,那么多少家庭都刻意重新享受幸福與和睦。

49.人生如夢

白居易是唐朝偉大的詩人,早年即奉佛學法。長清二年,他由中書舍人出任杭州刺史。他到任后,在繁忙的政務之余,吟詩訪友,還不忘會見得道高僧。當地得知烏窠和尚精通禪理,便急不可待地前去拜訪。

白居易來到烏窠和尚的修禪之處,見他棲于一棵盤曲如蓋的巨松之上,便好奇地問道:“禪師的住處,不是太危險了嗎?”

烏窠和尚卻說:“太守的危險甚于我啊?”

白居易有所不明,又問:“弟子是一方行政長官,有什么危險呢?”

烏窠和尚便指點出:“薪火相交,識浪不停——難道不危險嗎?”白居易覺得很有道理,點頭稱是。

兩人談得投機,白居易覺得這次拜訪,得益匪淺,臨別之時,他問道:“什么是佛家大意?”

烏窠和尚應聲答道:“諸惡不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聽了,有點不以為然:“這個道理連三歲小孩也知道!”

烏窠和尚嚴肅地說:“三歲小孩雖然知道,八十老翁卻未必做到!”

白居易聞此言,亦有感悟,恭敬做禮以別。過兒幾天,白居易做了一首偈詩寄給烏窠和尚:

“特如宗門問苦空,敢將禪師扣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為復浮生是夢中?” 烏窠和尚收到這首偈詩后,也以偈作答: “來時無跡去無蹤,去也來時事一同。 何須更問浮生事,只此浮生在夢中。”

白居易讀了烏窠和尚這首偈語,欽嘆不已,似有撥云見日之感。

禪思禪悟:人生有悲歡苦樂、分離聚合,變化無常,我們要把握住人生,在如夢般的人生中積極進取。

50.戲劇人生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曾向宋仁宗上萬言書,主張改革政治。宋神宗熙寧二年被任命為參知政事,擇日拜相。上臺后,他推行新法,但處處遭到保守派的抵制,并對他施加壓力,迫使宋神宗于熙寧七年將他辭退。但到了第二年,又再度請他出山,可好景不長,只干了一年,又遭辭退,即隱居江寧,封荊國公。

宦海沉浮,是王安石對世態看得較為透徹。所以他在宦場中,能有較清醒的頭腦,并常有退隱之念。當他拜相之時,賀客盈門,大多是趨炎附勢之徒。元宵之夜,宋神宗賜宴相國寺,并一同觀看優伶演出。五條上戲演了一場又一場,展示的好像人生的一幕幕悲喜劇。王安石觸景生情即作一偈:

“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王安石是個聰明人,雖然推行新法時急功近利,但當他失敗之后,并沒有因為被罷相而感到失落,因為他由這個思想準備。他的一生,從平凡到富貴,從絢爛到平淡,曲折起伏,高潮迭起,矛盾百出,很有戲劇色彩,或者說,他的一生,好像是一部戲。

他寫的這首偈語,闡述了看戲的感想,也揭示了人生大舞臺的真相。演員在舞臺上,可以扮演戲中的富貴者,也可以扮演戲中的貧賤者;在社會的大舞臺上富貴者也可以變得窮困潦倒,貧賤者也可能飛黃騰達。正因為如此,所以王安石在位高權重時,并不得意忘形;在隱退山林時,也并不心灰意懶。

禪思禪悟: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順境和逆境不要為暫時的容顏沾沾自喜,也不要為一時的挫折而悲觀失望。人生可以是喜劇也可以是悲劇,導演就是你自己。

自己把握自己的角色;自己把握自己的人生。

51.婢羊爭斗 據《雜寶藏經》第十卷《婢共羊斗緣》記載,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婢女,稟性清廉,辦事認真,經常為主人炒麥豆。主人家有個頭公羊,在婢女炒麥豆的時候常去偷吃麥豆。麥豆不足分量,主人就責怪婢女,對她不信任了。

婢女一氣之下,便用棍子打羊初期。羊老是挨打,也發怒了,就用羊角來撞婢女。如此你爭我斗,矛盾越來越深。

有一天,婢女空手取火,羊見她手中并無木棍,便沖上來用羊角頂她。婢女危急之中,用所取之火仍在羊背上。羊被燒得像一團火球,東奔西跑,所經之處,燒著了村人,也燒著了山野。膻中有五百只獼猴,大火襲來,不及逃走,也都被燒死了。

天敵目睹此事,便說道:“無休無止的怨恨、爭斗,只會衍生出惡果:誰會料到,婢女與羊的斗爭,會造成損人及大批獼猴的死亡呢?我們也必須從這件事上吸取教訓教訓。”

禪思禪悟:不要以為兩個人的紛爭,只是雙方的事,它可能危及他人、危及社會;不要以為一點誤會、一點矛盾沒什么了不起,無休無止的怨恨、爭斗,只會衍生出惡果。 息事寧人,和平相處,用包容的心看待世界。

52.信徒的機會

一位信徒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著急,因為他相信佛祖一定會救他的。

這時,正好有人從岸邊經過,但信徒心想:“我這么虔誠,佛祖一定會救我的。”于是沒有大聲呼救。

過了一會兒,河水把它沖到了河中心,他發現前面有一根浮木。但他仍然堅定地抱著這樣的念頭:“佛祖一定會救我的,我根本不用著急。”于是他照樣在水中撲騰,一會兒浮一會兒沉,最后他被淹死了。

信徒死后,他的魂魄忿忿不平地問佛祖:“我是一位如此虔誠的佛教信徒,您為什么不救我呢?”

佛祖奇怪地問:“我還奇怪呢?我給了你兩次機會,為什么你都沒有抓住?”

禪思禪悟:機會擺在你的面前,你要善于抓住。優秀的人不會去抱怨機會不來臨,而是主動把握、抓住機會。

機會隨時都有,看你有沒有慧眼判斷。在你叫喊著機會iweishenm不降臨的時候,你其實已經錯過了許多。

53.身外之物

有一次,凈空禪師在香港講經。

期間,遇到一位金銀財寶很多的居士。有一天居士拉著禪師前往銀行去見識見識那些珠寶,因為他的珠寶放在銀行保險柜里了。

到了銀行,居士和闡釋經過層層鑒別再由守衛護送到保鮮庫,進入保鮮庫打開保險箱驅除金銀珠寶。這是禪師對居士說:“這是你的?你就這么一點點嗎?”

聽了這話之后,居士心里很不痛快。他由那么多的財產,禪師竟然說它不是我的?這些珠寶不干拿回家,拿回家怕小偷;不敢戴在手上怕人搶劫。只好發那個在銀行保險柜里,一個星期去打開看一下。

這是,禪師說:“如果這楊算是你自己的,那香港所有銀樓都是我的。為什么?我到那里,叫人拿出來給我看看、摸摸,好!收起來,給我保管好。這有什么兩樣?你的這些東西既不敢戴,也不敢放在家里,怎么能算你自己的?”

禪思禪悟:珠寶、車子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人們總因為貪念使然,去聚寶斂財,但也因為害怕失去,而用層層保護來守住它們。殊不知守成不易,一個人擁有的越多,可能失去的當然也就更多。我們不應該成為財報的奴隸。

54.過去的就放下

有一次,一休禪師和徒弟出去講禪。走到橋邊,于是那個山洪爆發,洪水把唯一的橋梁沖毀了。試圖二人站在橋邊發愣,正想著:“怎么過去呢?”

這個時候,有位年輕美貌的小姐也要過橋,看到橋梁斷了,萬分著急地跺腳。一休禪師見狀便走上前問:“小姐,你要過去嗎?這樣好了,我來背你涉水過河。”

這個小姐因為有急事,顧不得男女有別,回答:“好啊!好啊!”于是,一休禪師就背著小姐涉水過去了。到了對岸,一休禪師把小姐放下來,雙方便各奔東西。

而跟在后面的土地心中一直不以為然的想:師父常常跟我們說“男女授受不親”,今天遇到這么一位美麗的小姐,卻很歡喜地背著她涉水過河。但是,由于對方是師傅,自己是徒弟,他也不敢說出心中的想法。

可是,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過去了。徒弟心里仍放不下愛那件事。終于有一天,他跑到師傅面前說明他不以為然的意見。

師傅一聽,不禁撫掌大笑:“哎呀!徒弟,你太辛苦了!我背那個女人過河后就放不下了,你怎么還把那個女人背在心上,而且一背就是三個月,真是太辛苦了!太辛苦了!” 禪思禪悟:究竟是為他人提供切實的幫助重要,還是遵守一些所謂的禮儀重要呢?真正得道的禪師動的把握這其中的輕重。而他的徒弟終日背負著這煩惱和不解,實在是累人累己。

55.欲取先予

一位商人遇到了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于是他請教智尚禪師。禪師說:“后面的禪院有一架壓水機,你去給我打一桶水來!”

商人去了之后,過了一會兒汗流浹背的跑來說:“禪師,壓水機下面是枯井。”禪師說:“那你就去給我到山下買一桶水來吧。”

商人去了,回來后僅僅拎了半桶水。禪師說:“我不是讓你去買一桶水嗎,怎么才半桶呢?”

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說:“不是我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于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說:“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猶豫,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于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里。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只聽見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果然清澈的水噴涌而出。

禪思禪悟:一切都是先有付出才有收獲,任何事都沒有不勞而獲的道理。哪怕是中大獎,也得先買彩票啊!

56.無窮無盡的寶藏

石屋禪師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暢談之下,不覺天色已晚,兩人因此投宿旅店。

半夜,石屋禪師聽到房內有聲音就問:“天亮了嗎?”對方回答:“沒有有,現在仍是深夜。”

石屋禪師心想,這個人能在深夜漆黑中起床摸索,一定是道行很高的人,或許還是個羅漢吧!于是又問:“你到底是誰?”可是,那個人卻回答:“我是個小偷!”

石屋禪師說:“喔!原來是個小偷,你前后偷過幾次?”

小偷回答:“數不清了。”

石屋禪師問:“每偷一次,能快樂多久呢?”

小偷回答:“那要看偷得東西,價值怎樣啊!”

石屋禪師追問:“最快樂時能維持多久?”

小偷回答:“幾天而已,過后仍舊不快樂的。”

石屋禪師說:“原來是個鼠賊,為什么不大大偷一次啊?”

小偷問:“你有經驗嗎?你共偷過幾次啊?”

石屋禪師回答:“只有一次。”

小偷疑惑地說:“只有一次?這樣能夠嗎?”

石屋禪師回答:“雖然只有一次,但畢生受用不盡啊。”

小偷急問:“這東西是在哪里偷得?能教我嗎?”石屋禪師指著自己的腦袋問小偷:“這是無窮無盡的寶藏,如果你能夠獲得智慧和真理,畢生受用不盡,你懂嗎?”

鼠賊深深后悔自己偷竊的行為,隨后皈依石屋禪師,做了一個禪者。

禪思禪悟:人總是貪念一些身外之物,但得到這些身外之物能給我們的快樂都是不長久的。智慧和真理才是無窮無盡的寶藏,才能讓自己畢生受用不盡。

57.讓陽光照進屋子

一座寺廟的一間閣樓由于窗戶整天密閉著,年久失修,厚厚的布和滿是灰塵的窗戶遮蔽住了陽光,整個屋子十分陰暗。

兩個思茅里的小和尚看著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應該讓陽光照進屋子里面去,為屋子帶去一絲光明。

于是兩個小和尚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于是,他們就拿著掃帚,到屋外去掃陽光去了。

他們很用心地將映在地上的陽光掃進桶里,然后又小心翼翼 地搬,但依然是徒勞,屋內還是沒有陽光。

“為什么我這樣努力都無法將陽光運到屋子里呢?”這個問題讓他們迷惑不已。

方丈正好走過,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么?”

他們回答說:“師父,這間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

方丈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禪思禪悟:只要你將自己的心門敞開,就能夠感受到世間的溫情。在你抱怨這個世界如此冷漠的時候,你是否想過,你覺得世界冷漠,很大程度上時因為你封閉自己的心,拒絕感受人間溫情呢?

如果只是可以地去等待、期望他人給予你溫情,那么你可能永遠都難以后的那絲溫暖。事實上只要將自己封閉的心門打開,首先付出一些愛,給予他人一些溫暖,那么你也就同樣獲得了溫暖,得道了那一縷陽光。

58.以不變應萬變

道樹禪師建了一所寺院,與道士的廟觀為鄰。

而道士心里容不下這所佛寺,因此每天變一些妖魔鬼怪來擾亂寺里的僧眾,要把他們嚇走。不是今天呼風喚雨,就是明天風馳電掣,確實將不少年輕的和尚都嚇走了。但是,道樹禪師卻在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可謂雷打不動。

到了最后,道士所變得法術都用完了,可是道樹禪師還是不走,道士沒有辦法,只好將道觀放棄,搬到其他地方去了。

有人問道樹禪師:“道士們法術高強,您怎能勝過他們呢?”

道樹禪師回答:“我沒有什么能勝過他們的,勉強說,只有一個‘無’字能勝過他們。”

“無,怎能戰勝他們呢?”那人追問道。

道樹禪師回答:“他們有法術,有,是有限、有盡、有量、有邊;而我無法術,無,是無限、無盡、無量、無邊;無何有的關系,是以不變應萬變。我‘不變’當然勝過‘萬變’兩了。”

禪思禪悟:道樹禪師所指的“無”是一種寬容的心態,是一種廣闊的胸懷,是一種那個氣定神閑的領悟,也是一種“無論境遇如何變遷,我巋然不動”的境界。

如果沒有那樣一種心態、胸懷、領悟和境界,道樹禪師便做不到大徹大悟,也做不到以不變應萬變。

而道士的“有”則是一種狹隘的認知和浮躁的追求,自然是無法抵御道樹禪師的“無”了。

59.小處見深刻

佛祖釋迦牟尼有個弟子叫般特,他生性遲鈍,佛祖讓五百位羅漢天天輪流教他學問,可是他仍然一點也不開竅。佛祖于是把他叫到面前,逐字逐句教他一首詩:“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佛祖說:“你不要一位這首偈子很平常,你只要認認真真地學會這首偈子,就相當不容易了啊!”

于是,般特翻來覆去地就學這首偈子,終于體悟出了其中的禪理。

有一次,佛祖派般特去給附近的僧尼講經說法。那些僧尼早就對般特的愚笨有所耳聞,所以心里很不服氣,私下說:“這樣愚鈍的人也會講經說法啊?”但是,他們表面上仍然很有禮貌地接待般特。

般特慚愧而謙虛地對僧尼們說:“我生來愚鈍,在佛祖身邊只是學到一個偈子,現在將給大家聽聽。”

接著,般特就念那首偈子:“守口攝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

他剛念完,僧尼們就開始哄笑起來,私下說:“竟然只會一首啟蒙偈子,我們早就倒背如流了啊,還用你來講什么啊?”

但般特不動聲色,仍然從容地往下講。他說得頭頭是道,而且講出了很多心意,從一首看似普通的偈子道出了無限深邃的禪理。

這是,僧尼們聽得如此如醉,連連稱贊起來:“一首啟蒙偈子,居然能夠理解到這么深的程度,實在是高人一等啊!”于是大家對他肅然起敬。

禪思禪悟:很多看似普通的名言警句,實際上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我們只有反復深刻思索并貫徹到行動中去,哪怕只學習一點,也能受用不盡。學不在多,貴在力行。只把聰明停留在嘴巴上面,這種聰明是結不出累累碩果的。

60.行動才能實現

有兩個和尚,一個很窮,一個很富有。兩個和尚都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悟道,因此都計劃去南海朝拜。

有一天,窮和尚對富和尚說:“我打算去一趟南海,你覺的怎么樣呢?”

富和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認真地打量了一番窮和尚,禁不住大笑起來。

窮和尚莫名其妙地問:“怎么了啊?”

富和尚問:“我沒有聽錯吧!你也想去南海?可是你憑借什么東西去南海啊?”

窮和尚說:“一個水瓶,一個飯缽就足夠了。”

富和尚大小,說:“去南海來回好幾千里路,路上的艱難險阻多得很,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幾年前就做準備去南海的,等我準備充足的糧食、醫療、用具,再買一條大船,找幾個水手和保鏢,就可以去南海了。你就憑一個水瓶、一個反駁怎么可能去南海呢?還是算了吧,別白日做夢了。”

窮和尚不再與富和尚爭執,第二天就只身踏上了去南海的路。他遇到有水的地方就盛上一瓶水遇到有人家的地方就去化齋,一路上嘗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很多次,他都被餓暈、凍僵、摔倒。但是他一點也沒想到過放棄,始終向著南海前進。

很快,一年過去了,窮和尚終于到達了夢想的圣地:南海。

兩年后,窮和尚從南海歸來還是帶著一個水瓶、一個飯缽。窮和尚由于在南海學習了很多知識,回到寺廟后成為一個德高望重的和尚。而那個富和尚還在為區南海做各種準備工作呢。

禪思禪悟:做準備固然是好的,但世事無常,仍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情況,我們無法準備,所以只要我們有了基本的準備,再有戰勝一切困難達成理想的信念那我們就可以付諸行動了。 61.和諧共存

蘇東坡和秦少游都是才高八斗的大文人,因而往往為了談學論道,爭論不休,互不退讓。

有一天,兩個人在吃飯的時候,剛好看到一個人走過,由于許多天沒有洗澡,身上爬滿了虱子,蘇東坡就說:“那個人真臟啊,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來了!”

秦少游卻表示反對,說道:“我按才不是呢,虱子是從棉絮中長出來的!”

這樣一來,兩個人各持己見,爭執不下,便決定去請佛印禪師說說公道,評論虱子是怎么生成的,并且互相爭議輸的人要為一桌酒席付賬。

蘇東坡由于求勝心切,私下跑到佛印禪師那里,請他務必要幫自己的忙??墒沁^后不久,秦少游也去請禪師幫忙,佛印禪師都答應了他們。

兩個人都以為穩超勝券,放心地等待著評判的結果,禪師判斷說:“虱子的頭部是從污垢中生出來的,而虱子的腳部卻是從棉絮中長出來的。”

禪師做了一次美妙的和事佬,蘇東坡與秦少游來那個人的觀點也得以和諧共存。

禪思禪悟:世上萬物最美麗的景象就是萬物和諧發展,人與人之間更應該學會合作,和諧發展。

62.過河

一位信徒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于是向一位禪師請教,應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困難。老禪師想了想說:“這樣吧,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一條山澗的西岸是懸崖峭壁,澗內水流湍急,打在巖石上沖起白花花的泡沫,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

四個旅客——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兩個正常人來到了這里,他們想要到對岸去。懸崖之間只有一條鐵索橋,私人別無他法,只能一個接一個抓住鐵鏈。慢慢爬過去。

盲人安全地過去了,聾子安全地過去了,還有一個正常人也安全地過去了,可另一個正常人卻因在鐵索中間腿發軟,不敢前進,最終掉進了河里。難道正常人還不如盲人、聾子?

事后盲人說:“我看不見任何東西,不知道山澗的水什么樣子,只是緊緊抓住鐵鏈,像平常一樣地走了過來。”

聾子說:“我聽不見水流的咆哮聲,恐懼減少了很多,只注意不向下看,便安全地走了過來。”

而那個過了河的正常人則說:“我過我的橋,懸崖峭壁、水流湍急與我有什么關系?只注意踩穩抓牢就是了。”

老禪師語重心長地對前來請教的信徒說:“可見,那個失足掉河的正常人恰恰是因為他的耳聰目明。你明白該用怎樣的心態面對困難了嗎?一顆平常心。”

禪思禪悟:困難來了,要勇敢坦然地面對,而不是被困難所嚇倒。被周圍環境、聲勢嚇倒的人,注定是要失敗的。面對困難時,不要顧慮過多,要為自己加油,然后認定最后的目標,排除干擾,直達勝利的彼端。 63.禪話禪音禪事禪心

有位女施主家境很富裕,無論其財富、地位、能力、權利,還是漂亮的外表,都沒有人能夠比得上她,但她卻還是郁郁寡歡,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于是她就去請教無德禪師,詢問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及贏得別人的喜愛。

無德禪師告訴她:“你能隨時隨地和各種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樣的慈悲胸懷,講些禪話,聽些禪音,做些禪師,用些禪心,那你就能成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聽后,發問:“禪話怎么講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話,就是說歡喜的話,說真實的話,說謙虛的話,說利人的話。”

女施主又問:“請問禪音怎么聽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唇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吧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丑生,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 女施主再問:“那請問禪事怎么做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事就是布施的事,慈悲的事,服務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進一步問:“禪心怎么用呢?”

無德禪師回答:“禪心就是包容一切的心,普利一切的心。”

女施主聽了之后,一改從前的嬌氣,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財富,不再自恃自我 的美麗,對人總是謙恭有禮,對眷屬尤能體恤關懷,不久就被夸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禪思禪悟:生活里處處有禪,只要我們也能按照無德禪師的話來為人處世,相信我們也會成為一個有魅力的人。

64.為他人做嫁衣

一位老禪師坐在快速前進的馬車上,一不小心掉了一只剛買的新鞋子。由于急著趕時間,也來不及停車區拾取了。

他身邊的小沙彌嘆了口氣說:“師父,好可惜呀,剛買的新鞋子呢。”

沒想到老禪師迅速地把另外一只也扔了出去,小沙彌驚訝地問道:“師父,您這是做什么呀?”

老禪師微笑著解釋說:“這一只鞋無論怎樣,對我而言已經沒有有用了,如果有誰能見到一雙鞋子,說不定他還能穿呢!”

禪思禪悟:有時為他人做嫁衣也特有一份成就感,并且一定會為你贏得更多的朋友。這自然使你的工作快樂得多。這也是“雙贏思維”的一種體現。希望別人為自己做些什么的同時也想想自己能夠為別人做些什么吧!建立有效的人際關系往往能夠為你帶來巨大的能量。

65.多滋多味

有一天,從早晨起就大雨滂沱,禪院外面的路邊幾個賣小吃的小商販一只沒有有生意。

到中午的時候,賣烤餅的人已烤好一大疊餅,反正也賣不出去,感覺有些餓,就吃一塊自己烤的餅。賣西瓜的人坐著無聊,也敲開一個西瓜吃了起來。賣辣香干的人也忍耐不住,開始吃起辣香干來。賣楊梅的人也只好吃自己的楊梅。

雨一直下個不停,四個小商販就這樣一直吃著自己要賣的東西。

可是,賣楊梅的吃得牙酸,賣辣香干的吃得辣麻了,賣烤餅的吃的渴極了,賣西瓜的吃得肚子發脹。

就在這時,從雨中緩緩走過來一個年輕的小和尚,他從四個小販手中將這四樣東西都買齊了,然后坐在附近的亭子里。只見他拿起那些食物,有香的、有辣的、有酸的、有甜的,一番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看樣子味道好極了。四個小商販看得紛紛流下了口水,面面相覷,唏噓連聲。

可是,忽然傳來了一陣呵斥聲:“慧生,你師弟哪里去了?”聽起來是一位老師父的聲音。

“師父,剛才慧生師弟看到門外幾個小商販,說是教化他們去了。”一個年輕的和尚回答。

過了一會兒,亭子里的小和尚起身離去了。再看那四個小商販,他們已經在相互吃著對方的東西了,而且感到很甜美很開心。而那位小和尚卻已經開始參禪打坐了。

禪思禪悟:長期品嘗一種味道終究會厭倦,和別人分享你所擁有的,同時你也將分享到別人的,只有體會生活的多種滋味,才活得開心愉快。

66.求人不如求己

有一個佛教徒走進寺里,跪在觀音像前叩拜,他發現自己身邊有一個人也跪在那里,那個長得和觀音一摸一樣。

他忍不住問:“你怎么這么像觀音啊?” “我就是觀音。”那個人回答道。

他很奇怪:“既然你是觀音,那你為何還要拜呢?”

“因為我遇到了一件非??嚯y的事,”觀音笑道,“然而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禪思禪悟:當你面對困難,或是遭遇難題的時候,你首先想到的是“誰能夠幫助我?”“愿老天保佑我”,還是“我能夠做些什么來改變現狀”? 我們完全可以適時地向他人請求援助,但這僅僅是自己改變自己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最終能夠幫助你的只有你自己,能夠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能夠幫助你獲得成功的還是你自己。

67.殺子求子

有一位中年婦女,曾經生育了一個兒子,還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問其他的婦女:“誰有本領使我能再生養一個兒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婦人,回答她說:“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個兒子。但是,你必須去行祭天之禮。”

她忙不迭地又問老婦人:“祭天之禮是需要祭品的吧?我需要用什么物品來做祭品呢?”

老婦人嚴肅地告訴她:“把你的兒子殺死,取其血以祭天,肯定可以再生一個兒子。”

這位中年婦女信以為真,求子心切,準備殺死她的兒子來祭天。

一位智者知曉了這件事,忍不住恥笑道:“世界上居然還有這樣的愚人,傻到這種地步,為了一個未生出來的兒子,而去殺死身旁活著的兒子。”

禪思禪悟:要珍惜你現在所擁有的事物,不要被心中的貪念所迷惑。那種因為貪念而放棄現在自己所擁有的事物的人其實是最愚蠢的。

68.一切隨緣

酷夏,一位小和尚指著寺院的一片枯黃的草地對師父說:“你看,這些草又干又黃,馬上就要死了,這太有損我們寺院的美觀了,我們應該在這兒再撒些草籽。”師父向他揮揮手說:“隨時!”

許多天過去了,小和尚因為沒有得到師父的任何吩咐,不禁暗自著急。他等呀等呀,終于熬過了中秋節。這天,師父交給他一包種子讓他去撒到草地里。小和尚非常高興地拿著種子區撒。

還沒等他撒完,忽然間秋風四起,種子隨風飄走了好多。小和尚大叫起來:“不好了,不好了,種子被風吹跑了。”

“沒關系,吹走的大多都是空的種子,種在地里也不會發芽的。”師父說,“隨性!”

小和尚剛剛播完種,空中飛來了機制尋食的鳥,他們在 草地上不停地啄著什么。“天哪,種子要被它們吃光了,這可如何是好!”小和尚急得抓耳撓腮,驚慌不已。“沒關系,種子多得很,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到了半夜,老天突降一場傾盆大雨,把小和尚播種的草地沖得面目全非。第二天清早,小和尚飛一樣地沖進禪房:“師父,全完了,種子都被暴雨沖走了!”師父微笑著說:“沖到哪里就在哪里發芽!隨緣!”

六七天過去了,快要枯死的草地上竟然冒出了許多嫩綠的草芽,就連一些沒有播種的墻角也冒著綠綠的生機。小和尚高興地直蹦。師父含笑點頭:“隨喜!”

禪思禪悟:人要學會豁達一點,對喜怒哀樂都淡漠隨性一點,學會一種快樂得心態,這樣你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69.生活的滋味

有一天,著名教育家夏。尊先生前來拜訪弘一大師(李叔同),恰逢弘一大師正在吃飯。夏先生見他只吃一道咸菜,不忍心地問道:“難道您不嫌這咸菜太咸嗎?”

弘一大師回答:“咸有咸的味道!”

過了一會兒,弘一大師吃好后,手里端著一杯開水,夏先生又皺皺眉頭說:“難道沒有茶葉嗎?怎么每天都喝這平淡的開水啊?”

弘一大師笑一笑說:“開水雖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夏先生因為和弘一大師是青年時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師在未出嫁之前,有過歌舞升平的日子,所以這么問。但是,弘一大師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別,這超越并不是沒有味覺,而是真能夠評為咸菜的好滋味與開水的真清涼。

禪思禪悟:人要學會接受,學會懂得品常各種遭遇和生活的各種滋味。甜蜜、酸澀、苦楚、淡薄,我們都要學會坦誠面對,一視同仁。 70.欲望的深壑

有個人去沙漠尋找寶藏可是寶藏還沒有找到,身上所帶的食物和水卻都已經用完了。。沒有了食物和水,他感到身上一點力氣也沒有,只能靜靜地躺在沙地上等待死神的降臨。

在奄奄一息的時刻,尋寶人向佛做了最后的祈禱:“佛啊,請你幫幫我這個可憐的人吧!”

這時,佛真的出現了,問他:“你想要什么呢?”

尋寶人急忙回答:“我想要食物和水,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點也行啊!”

佛于是滿足了他的要求,給了他不少的食物和水。

他吃飽喝足后,由于片刻,決定繼續向沙漠深處進發。最終,他終于找到了寶藏,他貪婪地把寶藏裝滿身上所有的口袋,并且還背了重重的一袋子。

可是,此時他又沒有多少食物和水了。他帶著寶物往回走,由于體力不斷下降,他不得不扔掉一些金銀珠寶。他一邊走一遍仍,后來不得不把身上所有的寶物都扔掉了。最后他躺在地上,再次等待死亡的臨近。

尋寶人臨死之前,佛又出現了,問:“現在你要什么東西呢?還想要寶藏嗎?”

他有氣無力地回答:“食物和水,更多的事物和水!我不再想要寶藏了。”

禪思禪悟:當一開始擁有那些自認為稀疏平常的幸福與快樂時,人們常常會去追逐一些名利,衍生出新的欲望,但如果不節制自己對名利的欲望,最終你就算拋盡過去得來的名利,也不能換回過去那稀疏平常的幸福與快樂。

71.愛的教育

仙崖禪師居住的禪院里,有一位學僧心猿意馬,時常在晚上偷偷的爬過院墻到外面去游樂。

一次, 仙崖禪師夜里巡察時,發現墻角有一張高腳的凳子,才知道有人溜到外面去了。于是,仙崖禪師就站在放凳子的地方默默等候學僧回來。

等到深夜的時候,那個游罷歸來的學僧,哪里料到墻下的凳子已經被挪走,結果,一跨腳就踩在仙崖禪師的頭上,隨即跳下地來。仔細一看,竟然是禪師,慌得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仙崖禪師卻毫不介意地安慰說:“夜深露重,小心身體,不要著涼,趕快回去多穿件衣服吧。”

仙崖禪師禪師從來沒有有向他人提起過此事,但一傳十,十傳百,從此以后,全禪院一百多位學僧,再也沒有人出去夜游了。 禪思禪悟:很多時候,用鼓勵代替責備,以關懷代替處罰,這樣往往更容易受到教育的效果,使受教育者更加自覺接受教育。這是一種禪的智慧,也是一種教育的技巧與方法。

72.量刑得當

(一)

據《僧祗律》第二卷記載,其中有一則瓶沙王為給罪犯量刑而聽佛法的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瓶沙王先祖執政時,懲罰罪犯的方法很簡單:如果抓住惡劣到竊賊,就用手掌拍他的頭頸,這樣他就覺得非常慚愧,從此以后就不會再去偷雞摸狗了。

在瓶沙王父親執政時,懲罰罪犯的方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抓到盜竊犯,就將他們趕出城門,這樣他便會感到十分羞愧,從此以后也就不再偷東西了。

瓶沙王執政后,懲罰罪犯的方法又變了:如果抓到盜竊犯,就將他逐出國境。當時有個慣偷,先后被逮住了七次,驅逐了七次??墒撬\心不改,本性難移竟然走上了殺人搶劫的道路。負責治安的官兵第八次抓住他以后就把他押到瓶沙王宮殿,要求國王給予重判。

瓶沙王聽說這罪犯屢教不改,罪惡滔天,就非常氣憤。下令斬掉此人的小手指以示懲罰。執法官深知瓶沙王優柔寡斷,得令之后就立即行刑了。

果然,瓶沙王下了命令之后,就猶豫起來,心想:“這樣做會不會非常殘忍?我即使咬一下自己的手指都痛,那罪犯怎么手的了切去小指的痛苦!”于是他立即下令撤回對于那個罪犯的懲罰,得知懲罰已經被執行之后,瓶沙王有時痛苦又是矛盾,不得不帶著疑問去找釋迦牟尼。

瓶沙王對釋迦牟尼說道:“我執政時期,惡人越來越多,我作為一國之君,無法教化臣民遵守法制,反而做出了斬人手指的決定。我深感自己道行不夠,所以請世尊教誨。”

視角牟尼聽了瓶沙王的情愫,便對他說:“治理國家一定要有法度,不能夠無休止寬大,當然也不能夠窮兇極惡地用刑。就以懲戒盜竊犯來講,應該按照偷了多少次,偷了多少財物劃分不同的等級進行處罰。要量刑得當。這樣對罪犯也能夠具有懲戒作用。”

瓶沙王聽了這番話,幡然醒悟。隨后制定了那個量刑處罰的法律。

禪思禪悟:不管是國王衡量對罪犯的懲罰,還是上司對下屬的衡量、父母對兒女的衡量都應該公平得當。只有在公平的原則下面,獎懲才能具有指示性作用。

73.量刑得當

(二)

瓶沙王回去之后,釋迦牟尼的弟子非常困惑地問師父:“甁沙王為何如此膽小怕事,連懲罰罪犯都不敢?”

釋迦牟尼說:“那是有原因的。”于是就對弟子們講述了甁沙王前生的故事。

瓶沙王前世是一個婆羅門。他的妻子一直沒有為他生孩子,于是他們就領養了一個名為那俱羅的孩子。一家人和和睦睦。后來,他的妻子終于生了個兒子,他們對收養的孩子就有了些微妙的感情變化。

一天, 婆羅門夫婦出門做工,變關照那俱羅好好照顧弟弟。

小兒子長得白白胖胖,沒想到身上的香味引來了一條毒蛇。那俱羅發現之后奮不顧身地撲上前去,殺死了這條蛇。

碰巧這個時候,婆羅門夫婦回到了家中。婆羅門遠遠見到那俱羅手中 一把刀,身上血跡斑斑,而小兒子背對著自己躺在一動不動,一位那俱羅殺了他的小兒子。盛怒之下,婆羅門部分青紅皂白,氣急敗壞地拿起手杖朝那俱羅敲了過去,可憐那俱羅來不及聲辯就一命嗚呼了。

這是小兒子的哭聲驚醒了他,他突然發現小兒子并沒有死,床角旁邊是一條被砍死的毒蛇,方才明白過來是那俱羅救了他的小兒子。婆羅門悲痛欲絕,從此后悔莫及。

釋迦牟尼說了這個故事以后,意味深長地說了四句偈語:

遇事詳觀察,勿行莽撞事。

否則恩愛隔,終生不堪苦。

禪思禪悟:釋迦牟尼所之偈語的意思是:遇到事情要仔細觀察,分析研究,切不可部分青紅皂白,魯莽行事。一旦造成不良后果,就終生后悔莫及了。處理時間之前,讓我們多一份冷靜的思考。

74.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懷海闡釋,立下了一套極有系統的寺院規矩,就是有名的“百丈清規”。

百丈禪師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他每天除了領眾修行外,必親執勞役,勤苦工作,要求自己與其他僧眾自食其力的生活,對于平常生活中的瑣碎事務,尤不肯假手他人。

后來,百丈禪師漸漸老了,但他每日仍隨眾上山擔柴、下田種地,因為農禪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們不忍心讓年邁的師父做這種粗重的工作,因此懇請他不要隨眾勞作,但百丈禪師仍以堅決的口吻說:“我無德于人,人生在世,如果不親自勞動,那不成了廢人嗎?”

弟子們阻止不了禪師勞作的決心,只好將禪師所用的扁擔、鋤頭等工具藏起來,不讓他做工。

百丈禪師無奈,只好不吃飯的絕食行為抗議,弟子們焦急地問道:“師父,您為何不飲不食?”

百丈禪師說:“既然沒有工作哪能吃飯呢?”

弟子們沒辦法,只好將工具又還給他,讓他隨眾勞傷。

禪思禪悟:勞作是我們獲得生活資源的惟一途徑。我們不僅要學習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思想,更要明白不勞而獲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75.當進則進,當退則退

龍虎寺禪院中的學僧正在寺前的圍墻上模擬一副龍爭虎斗的畫像,圖中龍在云端盤旋將下,虎踞山頭,作勢欲撲。學僧們雖然修改多次,卻總認為其中動態不足,恰巧無德禪師從外面回來,學僧就請禪師評判一下。

無德禪師看后說:“龍和虎的外形畫的不壞,可是龍與虎的特性你們知道多少呢?現在應該要明白的是龍在攻擊之前,頭必須向后退縮;虎要上撲時,頭必須向下壓低。龍頸向后的屈度愈大,虎頭愈貼近地面,它們也就能沖得更快、跳得更高。”

學僧們高興地說:“禪師真是一語道破,我們不僅將龍頭畫得太向前,虎頭也太高了,怪不得總覺得動態不足。”

無德禪師趁機教導說:“”為人處事,參禪修道的道理也一樣,退一步的準備之后,才能沖的更遠,謙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學僧疑惑不解地問:“禪師!退一步的人怎么能向前,謙卑的人怎么能更高呢?”

無德禪師說道:“你們聽我的禪詩: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你們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嗎?”

各位學僧開悟了。

禪思禪悟:有時,退讓并不意味著落后,而是為了在自省之后更好地向前。有時我們需要頂天立地,孤傲不群,如同龍抬頭虎相撲;但有時我們也需要非常自謙,有如龍退縮,虎低頭。

這正說明了當進則進,當退則退;當高則高,當低則低。

76.美麗在于過程

有個信徒請教大龍禪師:“有形的東西一定會消失,世上有永恒不變的真理嗎?”

大龍禪師回答:“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

“山花開似錦”是說山上開的花,美得像錦緞似的,轉眼即會凋謝,但仍不停地奔放綻開。“澗水湛如藍”是說溪流深處的水,映襯著藍天的景色,溪面卻靜止不變。

這句話描述的情景有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畫,隱寓著世界本身就是美的,但稍不經意,就將流逝消失。生命的意義在于生的過程。

無論花開得如何燦爛,注定要凋落,山花卻不因為要凋謝,而不蓬勃開放,清清的澗水也不因其流動,而不影印藍天。

禪思禪悟:我們不要去擔心未來或是死亡,只要走好現在的每一步,把握現在擁有的每一分鐘,生命過程本身就是美麗的。

縱然終將面對不完美的結果,我們也必須維爾利實現美麗的過程而努力。

77.合作就是勝利

兩位年輕人從小一起長大,因為都非常爭強好勝,所以始終爭斗不休。有一次,他們一同去向一位禪師請教,怎樣才能獲得成功。禪師就給他們講了一個故事:

從前,有兩位饑餓的人得到了一位長者的恩賜:一根魚竿和一簍鮮活碩大的魚。其中,一個人要了一簍魚,另一個人要了一根魚竿,于是他們分道揚鑣了。得到魚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魚來了,他狼吞虎咽,還沒有品出鮮魚的肉香,轉瞬間,連魚帶湯就被他吃了個精光,不久,他便餓死在空空的魚簍旁。另一個人則提著魚竿繼續忍饑挨餓,一步步艱難地向海邊走去,可當他已經看到不遠處那片蔚藍色的海洋時,他渾身的最后一點力氣也使完了,他只能眼巴巴地帶著無盡的遺憾撒手人間。

又有兩個饑餓的人,他們同樣得到了長者恩賜的一根魚竿和一簍魚。只是他們并沒有各奔東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尋大海,他倆每次只煮一條魚,他們經過長途跋涉,來到了海邊,從此,兩人開始了捕魚為生的日子,幾年后,他們蓋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教案早的漁船,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禪師隨后語重心長地總結道:“競爭并未見得給人們帶來成功,很多時候,精誠合作才是制勝之道。”

禪思禪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與人之間“1+1”的力量往往大于“2”,合作才能雙贏。

78.惡念惡果

兩位很虔誠、很友好的教徒結伴前往遙遠的圣山去朝圣。當圣者看到這兩位如此虔誠的教徒風塵仆仆地來到圣山時,非常感動,于是告訴他們說:“我要滿足你們一個心愿。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愿,他的愿望就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就不要許愿了,因為你可以得到那個愿望的兩倍!”

這時一個信徒在心里打起小算盤:“太好了,我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但是,我不能先許愿,你憑什么得到愿望的兩倍?”

另一個信徒也暗自思忖:“要堅持住,一定要讓他先許愿!”

于是,兩位教徒先是“謙讓”,接著開始推來推去,最后竟發展成惡語相加、拳腳相向了。

吃惡劣虧得教徒干脆把心一橫,狠心說道:“好,我先許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他啊的眼睛瞎掉了,而他的伙伴立即瞎掉了兩只眼睛。

禪思禪悟:如果你對他人總是懷有善意的念頭,那么你終將得到善意的回報;如果你對他人懷有惡意,那么“惡念必將得到惡果”,你終究會加倍地得到惡果。這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是人際交往的法則。 實施上,合作制勝才是真正有效的生存之道,為什么故事當中的兩位信徒不能夠將得到的東西再行分配,一人一半呢?

但是,總是有那么多愚蠢的世人,總是斤斤計較于自己分到的餅有沒有別人的多,而忽略了如何與別人聯合起來獲得更多的餅。

79.留兩雙破鞋子

據《雜寶藏經》卷二《弟微諫兄勸王教化天下緣》記載,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做“波羅奈國”。這個國家有一個很壞的風氣:家中老夫年過六十之后,人們就給他換上破鞋子,讓他看守門戶。

當地有一對兄弟,他們的父親也已年過六十了。有一天,哥哥對弟弟說:“你給父親換一雙破鞋子,讓他去看門吧。”

弟弟就走進房間,拿了三雙破鞋出來,將其中一雙給了父親,對父親說:“哥哥讓您穿上這個區看守門戶。”

哥哥奇怪地問弟弟:“為何要多拿兩雙破鞋呢?”

弟弟回答:“你我以后難道不會老嗎?到那個時候,我們的兒子也會讓我們穿著破鞋去看門。所以我一并將我們兩個將來需要的破鞋也找了。”

哥哥愣住了,問:“我們以后當真也會這樣嗎?”

弟弟說:“那還能怎樣呢?只有這種不孝順老人的習氣存在,我們就終究會面對這樣一天。”

哥哥明白過來這個道理后,就帶著弟弟一同來到王宮,向國王稟明自己的想法。最終國王飛出了這種壞習氣,開始教導子女要孝順父母。

禪思禪悟:我們對待父母的方式就是日后兒女如何對待我們的一面鏡子。若想日后得到兒女孝順、子孫滿堂的境遇,就要從現在開始孝順我們的父母,讓他們老年生活安康。

80.蘭心慧質

金代禪師非常喜歡蘭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數百盆各色品種的蘭花,講經說法之余,總是全心的照料,大家都說,蘭花好像是金代禪師的生命。

一天,金代禪師因事外出,有一個弟子接受師父的指示,為蘭花澆水。但誰知不小心將蘭花架絆倒,整架的盆蘭都給打翻了。這弟子十分慌張,心想:師父回來,看到心愛的盆蘭這番景象,不知要憤怒到什么程度?于是就和其他的師兄商量,等禪師回來后,勇于認錯,且愿接受任何處罰。

金代禪師回來后,看到這件事,一點也不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安慰弟子道:“我之所以喜愛蘭花,為的是用香花供佛,并且也為了美化禪院環境,并不是想生氣才種的啊!凡是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不要執著于心愛的事物而難割舍,因為那不是禪者的行徑!”

弟子聽了之后,放下一顆忐忑的心,更精進于修為。

金代禪師的“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花”是多么偉大的禪功啊!

禪思禪悟:“我不是為了生氣才種蘭花的。”這代表了多么寬闊的胸懷和清高的境界啊!

太多的世人放不下愛自己喜愛的東西,放不下自己不喜愛的東西,讓愛憎之念盤踞心中,總是不能等到快樂安寧。

經常告誡自己:“我不是為了生氣才工作的”,“我不是為了煩惱才交朋友的”„„這樣才能夠做到身心灑脫,瀟灑自若。

81.自己的目標

一次,慧運禪師遇到一位嗜煙的行人,兩人走了很長一點山路,然后坐在河邊休息。那位行人給了慧運禪師一袋煙,慧運禪師高興地接受了行人的饋贈。

慧運禪師同那個人分開以后,心想:這個東西令人很舒服,肯定會打擾我禪定。于是他就把煙管和煙草全部扔掉了。

過了幾年,他又被《易經》迷上了。過了一段時間,他想:易經占卜固然準確,但我如果沉迷此道,怎么能夠全心全意地參禪呢?于是從此他再也不接觸易經之術了。 后來,他又迷上惡劣書法,每天專研,居然小有成就,有幾個書法家也對他的書法贊不絕口。他轉念又想:我偏離了自己的正道,再這樣下去,我很有可能就成為書法家而成不了禪師了,而我的木匾是成為一名禪師。于是,他又將書法放在了一邊。

從此他一心悟禪。放棄了一切與禪無關的東西,后來成了一位禪宗大師。

禪思禪悟:一心一意方能把一件事做好,做事時不能心猿意馬,想得太多往往最后一件事也做不好。 82.教化村民

有一位做清潔工作的婦人,天天打掃街道,十分勤勞。

可是,她的衣服很臟,村名都討厭她,見到她,總是掩著鼻子走過。

寺內的禪師叫她來聽佛法,鼓勵她學禪理??墒?,村里的人不贊成,跑來責問說:“禪師啊!你常說清潔的話,叫人做清潔的行為,為什么要和骯臟的女人談話呢?難道你不覺得討厭嗎?”

禪師嚴肅地看他一眼,回答:“這婦人保持村子清潔,對我們貢獻那么大,而且她謙卑、勤力,做事負責,為什么討厭她呢?”

這時,這婦人洗過澡,換了衣服,容光煥發,出來和大家見面。

禪師繼續說:“你們外表雖然清潔,但是驕傲、無禮,心靈污穢。要知道:她外表骯臟容易洗凈,你們內心的骯臟才難于改善呀!”

聽到這里,村里的人都知道自己錯了,再也不敢譏笑別人不干凈了。

禪思禪悟:如果我們只懂得憑他人外表的 清潔與否來判斷對方是否值得尊重,那么我們終究只是一些愚蠢的人,不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一個人內心是否潔凈,才是我們需要仔細觀察、細細斟酌的。

83.世間什么能讓人變壞?

以為居士請教一位老禪師:“究竟是什么讓一個人變壞,產生惡念?”老禪師就對他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老魔鬼看到人們的生活過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農夫每天辛勤地工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他還是那么快樂,非常知足。 小魔鬼就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土地變得很硬,讓農夫知難而退。那農夫對著天地敲打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只是休息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小魔鬼看到計策失敗,只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東西吧!那小魔鬼就把他午餐的饅頭和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么辛苦,又累又餓,卻連饅頭和水都不見了,這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饅頭和水都不見了!“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塊饅頭和水?如果這些東西能讓他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小魔鬼只好又棄甲而逃了。

老魔鬼覺得奇怪,難道沒有任何辦法使這農夫變壞?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對老魔鬼說:“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地和他做了朋友。因為小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訴農夫,明年會有干旱,教農夫把稻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做。結果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只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谷,他就因此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又每年都對農夫說當年適合種什么,三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了。他又教農夫把米拿來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金錢。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您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只見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仆人伺候。他們非常浪費地吃喝,衣裳零亂,醉得不醒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呆愚蠢。

“您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仆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么不小心!”“哎!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么可以吃飯!”農夫惡狠狠地說。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么辦到的?”

小魔鬼說:“我只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說完了這個故事,老禪師對居士說:“現在,你明白究竟是什么讓一個人變壞,產生惡念了吧。那就是貪婪和無止境的欲望。”

禪思禪悟:貪婪和無止境的欲望是讓人變壞,產生惡念的根本原因。我們在努力追去夢想時,不要讓人性的弱點靠近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84.沙彌開悟

有一位小沙彌,從小就立下了修行成佛的宏愿??墒?,他總是想不通,自己投身佛門已三年,師父既不教誦經,又不讓拜佛,總是叫自己上山砍柴。要是這樣,自己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悟道呢?

一天,小沙彌像往常一樣上山砍柴,可他腦子里總想著怎樣悟道。突然一只罕見的動物來到了他的眼前,小沙彌好奇地問:“你是什么動物,叫什么名字,怎么長得這樣奇怪?”

那只奇怪的動物回答:“我叫‘悟’。”

小沙彌一聽心中非常高興,心想:“好極了,它就是‘悟’,我不正想要悟嗎?我非把它抓住不可。”

沒想到那叫“悟”的動物立刻說:“好啊!你一看到我,就想抓住我,我不會讓你得逞的。”

小沙彌嚇了一跳,心想:“它居然知道我在想些什么。這樣吧,我就裝作什么都不知道,趁他不注意時再去抓住它。”

不料,“悟”又開口說道:“你以為我不知道嗎?想趁我不備將我抓住吧!告訴你,行不通的。”

小沙彌無奈之下,決定不再多想,便一心一意地砍起柴來。不料,小沙彌手上一用力,只聽“卡擦”一聲,斧頭柄斷了。斷了的那一段飛了出去,不偏不倚地正好砸在了“悟”的頭上,一下子把它打暈了過去。

小沙彌意外地捉住了“悟”,心中很是高興,也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想要開悟,首先不能執著于開悟,而應該在生活中慢慢累積,不經意地尋找。

禪思禪悟:原來想要開悟,首先不能執著于開悟,而應該再生活中慢慢累積,不經意尋找。事實上,生活當中很多事情皆如此。有時過于執著于某個念頭反而不容易得到,換一顆平常心,注重日常的積累,反而能夠達成目標。

85.舉一反三

一座大山上面有兩個寺院,他們不是同派別。每天早上,兩個寺院分別派出一個小和尚到山下的市場買菜。因為他們呢兩個總在同一個時間出門,所以總能碰面。兩個人經?;蛎骰虬档乇仍嚤舜说奈蛐?。

一天,一個小和尚問另一個:“你到哪里去?”

“腳到哪里我就到哪里。”另一個回答。

問話的小和尚聽他這樣說,不知如何回答才好,站在那里無話可說,他回到寺院向師父請教,師父對他說:“下次你碰到他就用同樣的話問他,如果他還是那樣回答,你就說:‘如果沒有腳,你到哪里去?’這樣就可以擊敗他了。”小和尚聽完點頭稱是,高興地走了。

第二天早上,他又遇到另外一個小和尚,滿懷信心地問:“你到哪里去?”

沒想到這次,這個小和尚回答說:“風往哪里去我往哪里去。”

提問的小和尚沒料到他換了答案,一時語塞,又敗下陣來。

小和尚回到寺院,將對方的回答再次報告給師父聽,師父苦笑不得地說:“那你反問他‘如果沒有風,你到哪里去’嘛,這是一個道理呀。”小和尚聽了之后,暗暗立下決心,明天一定能夠勝利。

第三天,他又遇到那個小和尚,于是問道:“你到哪里去?”

“我到市場去。”另一個答道。

小和尚有一次無言以對。

他的師父聽了之后,只能感嘆:“舉一反三地‘悟’才是真的‘悟’啊。”

禪思禪悟:只有真正把握了別人教給自己的東西能夠舉一反三地運用,才算真的學會了只是技能。否則別人的東西永遠是別人的。

86.等待

一個 優秀的青年人聰明勇敢,并且有著宏偉的志向,惟一的毛病就是他性子非常急躁,迫不及待地想要實現那些夢想。

一天,他對著天空嘆息:“我究竟還有多久才能獲得成功呢?為什么什么事情都需要漫長的等待呢?如果我能夠有一個加快時間向前走的小鐘該多好啊,我就可以不用再艱苦的等待了,而可以更快地走向成功。”

正在這個時候,發力無邊的天神出現在他的面前,給了他一個鐘表,說:“這就是你想要的能夠讓時間變快的小鐘,從此你可以是如所愿兩位。但是,記住,這個時鐘只能夠幫助你快速向前走,不能后退。”

小伙子高興極了,他把鐘表向前撥動了一個小格,他就長大了許多,并且擁有了一官半職。他高興地想到:“如果我現在能夠有一個美麗的妻子就好了。”于是他又撥動了鐘表,他的婚禮正在隆重舉行,悠揚的音樂和醉人的美酒都出現了。他的美麗的妻子正對著他甜蜜的微笑。

他又想:“那快看看我什么時候能夠當上大官吧。”于是他再次撥動了鐘表,他已經是受到重用的達官貴人,府邸豪華、家仆簇擁。

他心中的愿望層出不窮,于是不停地撥動鐘表,得到了更多的東西,也實現了人生的理想„„

時間飛快地過去了,生命很快就要走到盡頭了,彌留之際,他開始反悔自己以前做任何事都那么急切,還沒有認真享受生活,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可以重新來過,他一定可以等待的,但是后悔已晚了,因為那個鐘表只能向前轉不能向后退。

突然,他哭著醒了過來,發現自己仍然是一個年輕的小伙子,滿腹的壯志未酬。原來剛才的情形只是一場夢。他高興地跳起來,向天神祈禱:“原來,等待是一種經歷,慢慢體會人生是一種幸福。”

禪思禪悟:等待是一種經歷,學會慢慢體會人生才能懂得幸福。切莫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走得太快,走得太急,忘卻了在旅途中欣賞沿途亮麗的風景,體味人生真諦。

87.流動的小河

一次,禪師和他的徒弟走在路上,正值中午時分,禪師饑渴難耐,便對弟子說:“剛才我們不是經過一條小河嗎?你去弄些水來。”

徒弟于是拿著容器去盛水。正趕到河邊,一對商人騎著馬過河,河水被弄的渾濁不堪。徒弟一看,心想這水肯定沒法喝了。

于是徒弟只得趕回去,告訴禪師:“商人騎著馬過河,河水被弄臟沒法喝了?;蛘呶覀冎匦抡乙粭l小河吧。”

禪師思考一會兒說:“估計還要趕上好一會兒才能到達前面那條小河。你還是去原來那條小河大水吧。”

徒弟困惑地說道:“可是那條河的水的確無法飲用了呀。”

禪師笑著說:“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不要用靜止不動的。你去看看那條小河吧,看了你就明白了。”

徒弟只能無奈地往小河走去 。當他來到河邊的時候,以外地發現河水的確已經變得清澈純凈了,剛才那片渾濁不堪的景象已經一掃而去。徒弟高興地替禪師打了水,他領悟了禪師的深意:要用動態的眼光看問題。就好像河水是流動著的,泥沙是向下沉淀的,只要耐心等待,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禪思禪悟:世間萬物都是變化著的,我們也要用變化著的、動態的眼光看待問題。靜止不動的眼光只能讓人落后,聽不不前。 88.是侍者還是佛祖?

南陽慧忠禪師感激侍者服侍他三十多年,希望幫助他早日開悟。

一天,他對侍者喚道:“侍者!”

侍者聽到禪師叫他,立即答道:“禪師,什么事情呀?”

禪師回答:“不做什么。”

過了一會兒,禪師又叫他:“侍者。”

侍者又立即回答他:“什么事情呀?”

這樣來來回回多次之后,禪師突然對著他叫道:“佛祖!佛祖!”

侍者茫然地問他:“禪師,您怎么了?這是在叫誰呀?”

禪師沒有理他,繼續對著他叫:“佛祖!佛祖!”

侍者更是困惑不解,只得茫然地站在一邊。

禪師無奈之下,只得對他說:“我就是在叫你呀。”

侍者困惑地說:“禪師,你怎么糊涂了呀。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呀。”

禪師長嘆一聲,道:“你怎么還沒有開悟呢?‘心、佛眾生’三者根本沒有差別。眾生只承認自己是眾生,不承認自己是佛祖,這正是沉溺于對本性的癡迷之中沒有開悟的一種表現。”

禪思禪悟:對于事物沒有深刻的理解,對于自己沒有更高層次的認識,只能讓自己停留在本來的層次上而難以逾越。庫步自封,自然只能停步不前。

89.快樂人生

三位信徒向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禪師請教人生的意義,說道:“人們說佛教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們信佛多年,卻都覺得不夠快樂,這是怎么回事呢?”

禪師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想要快樂的生活并不難,首先你們要明確自己活著的目的。”

甲先回答道:“活著的目的?我只知道死亡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所以我必須活著。”

乙說:“我現在拼命勞動,就是為了老的時候可以享受糧食滿倉、兒孫滿堂的快樂生活。”

丙最后回答:“我沒有前兩位這么高的奢望,我必須活著,否則一家老小誰來養活呀。”

禪師笑著說:“難怪你們得不到快樂,你們想到的只有死亡、年老和被迫勞動,不是理想、信念和享受當下每一刻的心態,當然覺得沒有快樂可言。”

信徒們困惑地說:“理想、信念和享受當下每一刻的心態?那能讓人快樂嗎?”

禪師問:“那你們覺得什么能讓你們快樂呢?”

甲說:“有了名譽,就有一切,就能快樂。”

乙說:“有了愛情,就有快樂。”

丙說:“有了金錢,才能快樂。”

禪師繼續問道:“但是,為什么很多人有了名譽卻很煩惱,有了愛情卻很痛苦,有了金錢卻很憂慮呢?”

信徒們無言以對。

禪師繼續說:“‘理想、信念和享受當下每一刻的心態’并不是空洞的,而是體現人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中。名譽要服務于大眾,才有快樂;愛情要具有奉獻精神,才有意義;金錢要布施于窮人,才有價值。享受生命當中我們所擁有的點點滴滴,并且珍惜自己這樣的福分,才能獲得快樂的生活。”

禪思禪悟:快樂時一種觀念,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一種結果。想要獲得他人的敬仰、愛慕和推崇,首先需要幫助他人,奉獻自己。 擁有“理想、信念和享受當下每一刻的心態”是獲得快樂的不二法門。

90.極高明

南岳衡山,福嚴寺掩映在茂林修竹古藤老樹之中,懷讓禪師在寺前看到一個人正踏著夕陽余暉而來。

“施主„„”懷讓問道。

“弟子特來投拜大師。”那人說道。

“不,公非出家守燈之人。”懷讓禪師對著來人說道。

那人長嘆不止。原來他叫李泌,才高八斗,是唐肅宗李亨身邊的重臣??僧敃r宦官李輔國弄權嫉才。他為逃避災禍,就想到衡山隱居。懷讓終于心動,留他居住,并和他成為一對好朋友。

數年后,肅宗駕崩,李輔國暴死,新皇帝唐代宗派人來到衡山,召李泌出山回京城。

七十高齡的懷讓率弟子為李泌送行。在寺院門口,李泌忽然發現一棵枯死多年的老樹冒出了新芽,便問:“這樹死了多年,怎么又發芽了呢?是因為尊師為寺住持,率眾植松杉十萬株,感動了天地,讓枯木逢春吧!”

懷讓說:“不是的,只是我每天為它澆水,它才慢慢活起來的。”

李泌聞言,感慨良多。

枯樹發芽,緣為生命之水。山河大地,鳥獸花草也有禪心體驗啊!

李泌于是大悟,提筆寫了三個打字,便匆匆赴任。

那三個大字為“極高明”,后來被鐫刻在寺前的石崖上,字體遒勁樸實,啟迪后人。

禪思禪悟:枯木逢春的奇跡不難出現,難的是要堅持不懈地用心付出,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世事皆如此,只有這樣才是真高明。 91.除去心頭火

有位久經沙場的將軍,十分厭倦戰爭,也厭倦了世間的你爭我斗。于是,他特地來找一位有名的禪師,要求出家為僧。

將軍對禪師誠懇地說:“禪師!我現在已經看破紅塵了。請禪師收留我出家為僧,讓我做您的弟子吧。”

禪師回答:“你有家庭,有太多的塵緣,心性火氣太重,你還不能出家,再等等吧。”

將軍急忙說:“我現在什么都能夠放下的。妻子、兒女也都不是問題,請您立即為我剃度吧。我實在厭倦了世間的爭斗了。”

然后禪師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將軍無奈只能暫時作罷。

一天,將軍起了個大早,趕來寺里拜佛。老禪師一看他就說:“將軍為什么這么早就來拜佛呢?”

將軍回答:“為了出去心頭火。”

禪師當場就做了一首偈語給他,大致的意思是:“起得這么早,不怕妻子偷人嗎?”

將軍一聽,大怒:“你這個老和尚,怎么信口開河,言語傷人?”

禪師長嘆一聲道:“輕輕一撩撥,心火燃燒,你這樣暴躁的脾氣,還談什么出去心頭火呢?”

禪思禪悟:大多數人都是說大道理的時候似乎比誰都懂,事到臨頭,卻又“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了。這正是“說時似悟,對鏡生迷”的道理。大道理要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奏效,才算是真的開悟啊。

92.最好的食物和最壞的食物

一位居士請教一位非常有名的禪師,問道:“禪師,什么才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禪師思考了一下,悄聲對小和尚說了幾句話,讓小和尚去集市買來最好的食物。

食物買回來了,居士一看,原來是豬舌頭,十分奇怪,就問原因。

禪師說:“因為舌頭能講出最美的語言,說出最華麗的詞語,因而,它就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居士連連點頭稱是,緊接著問道:“禪師,那么什么才是世上最壞的食物呢?”

禪師又思考了一會兒,仍然悄聲吩咐小和尚去集市上買來最壞的食物。

結果小和尚買回啦的,仍然是豬舌頭。

居士困惑不解地問道:“這„„不是世上最好的食物嗎?”

禪師解釋到:“舌頭是世界上最可怕的東西。他挑撥是非,顛倒黑白,能把死的說成活的,能把活的說成死的,所以最壞。”

居士一聽之下,虔誠無比地對禪師說道:“您的所思所悟非我所能及啊。” 禪思禪悟:怒言傷人,讒言害人,謠言殺人。 言語是世界上最美麗也是最惡毒的東西,他的力量有時可能強大到可怕,有時甚至可以決定人的命運。

用好你的耳朵,管好你的嘴巴,用你的思想去約束它們。記?。翰灰屔囝^絆倒。

93.豺騙貪者

古時候,菩提轉世為樹神。有一次,波羅奈舉行祭祀活動,人們在廣場、大路等各個地方撒下魚肉等許多事務,還布置許多碗,里面盛滿了酒。

有一只豺,半夜偷偷地吃了魚和肉,還喝了酒。由于酒喝得有點過量,豺的頭暈暈的,它便鉆進樹叢,一覺睡到天亮。豺醒來一看,天已大亮,心想:人們看見肯定會打死我,現在我不能出城。

正巧,豺看見一個婆羅門在水池中洗臉,心想:“婆羅門都是貪財的。我如果用錢財引誘他,請他把握抱在懷中,藏在衣服里,帶我出城,他肯定會答應的。”

于是,豺用人的語言喊道:“婆羅門!” 婆羅門轉身問道:“誰在叫我?” “是我,婆羅門!”

“你有什么事?”

“婆羅門啊!我有兩百金幣,如果你將我抱在懷中藏在衣服里,不讓任何人看見,帶我出城,我就告訴你金幣在哪兒。”

婆羅門非常貪財嗎,一聽說有這樣的好事,馬上就同意了。他依豺所說,將豺帶出了城。走了一陣,豺問道:“婆羅門啊!這是什么地方?”

“這是某某地方。”婆羅門回答。“請再往前走。”豺對婆羅門說道。這樣反復回答多次,他們到了大墳場。豺說道:“就在這里,把我放下吧!”

婆羅門把豺放下。豺說道:“你就在這棵樹地下挖吧!”

趁婆羅門專心挖地的時候,豺一溜煙兒溜進墳場樹林,一會兒無影無蹤了。

菩薩站在樹上,念了一首偈語:

財迷心竅婆羅門,居然相信偷酒豺。

一百貝殼都沒有有,兩百黃金從何來?

禪思禪悟:許多時候,貪圖小便宜的想法往往非但不能給人帶來財富,反而帶來災禍。不要妄想得到任何意外之財,不勞而獲只是一種幻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方為正途。

94.忘我境界

佛光禪師是一位修為卓著的高僧,修行參禪專心致志,四方僧人禪客紛紛前來拜訪請教??墒?,每當弟子前來通報有人向禪師學道時,他總是反問:“誰是禪師?”

佛光禪師專注禪理,就連吃飯時,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見他手拿碗筷不動,就提醒他:“師父,吃飽了嗎?”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飯,反問弟子:“誰在吃飯?”由此可見他聚精會神的程度!

農禪是當時修煉的重要方法,佛光禪師身體力行,從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擔心他太累,提醒他:“師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禪師卻反問道:“誰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禪師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參學回來,向師父匯報了自己的見問體會。接著問道:“師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樣?”

佛光禪師輕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誦經修道,說法著述,猶如在廣闊的海洋里遨游,心曠神怡。”

兩人談到半夜,佛光禪師讓大智休息,天亮后

再談??墒堑搅颂炝?,大智醒來,卻聽見師父的陣陣誦讀聲,看來師父又是通宵達旦。到了白天,佛光禪師更忙,沒有一絲空閑。不是接待前來拜佛參禪的禪客,就是在禪房里執筆閱改弟子的習卷和撰述講稿。

大智問道:“師父,您二十年來都這么緊張地生活嗎?怎么不見您衰老呢?”

佛光禪師笑了笑說:“大智,我可沒有時間想到老啊!”

禪思禪悟:能夠在學習的領域中達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夠使自己閃爍永恒的光芒。

95.遇難的登山者

一位信徒在登山時,不小心掉下了懸崖,危急之中,掛在了一棵樹枝上。他懸掛在空中大聲呼救。但是此時天色已晚,山林之中甚少行人,因此許久無人答應。

于是他大聲地說:“佛祖啊,佛祖!我是你虔誠的信徒,請你救救我吧!”

山谷之中盡是他的回音,沒有人回答他。

他喊了一遍又一遍,終于,一個聲音回答了他:“跳下去。”

信徒一愣,心想:“是不是我聽錯了呀?”于是他又大聲喊道:“佛祖啊,佛祖!是您的指示嗎?”

那個聲音再次回答他:“跳下去。”

信徒掛在樹干上,無法低頭仔細看自己究竟離地面有多遠,因此始終不敢跳下去。 第二天,一個采草藥的小伙子發現了他,信徒已經凍死了。在他的腳下,不足十米之處就是地面。

禪思禪悟:人生之中,我們往往因為手中一根所謂的救命稻草而喪失了獲得成功的機會。很多時候在正確的風險收益衡量之下,拋開手中的救命稻草,勇敢地承擔風險,才能走向勝利的彼岸。

96.苦練修行

一位和尚遠行化緣路過一個國家。

當時正值夏季,烈日當空,酷暑難耐,人就像在火爐中一樣。他準備找一個陰涼處休息一下。忽然,他的目光被不遠處的一幅奇怪景象吸引住了。只見一塊空地上,放著五盆熊熊燃燒的炭火,五盆炭火中央蹲著一位婆羅門。他前胸后背淌滿了汗水,頭發被火烤得就像冬天的草一樣又枯又黃,嘴唇也裂開了口,一幅狼狽不堪的模樣。

和尚見此情景,走上前問道:“為什么這么熱的天不找個陰涼處避暑,反而在太陽底下烤火?”

婆羅門伸手抹了一一把額頭的汗珠,答道:“我聽說烤火有助于修習苦行,所以我整天在這里烤火,無論春夏秋冬,從不間斷。因為我一年四季都穿著破舊的衣裳,因此人們都叫我‘縷褐炙’。你瞧,今天天氣特別熱,所以我更要把火燒得旺些,以求盡快修成正果。你不要耽誤我的大事,請你走開。”

和尚聽了,不禁搖頭嘆道:“唉!該烤的東西你不烤,反而一位地區烤那些不該烤的東西,你這么片面地區理解修習苦行的含義,怎么行呢?這樣做豈不是舍本逐末嗎?”

正在咬緊牙關忍受著極端痛苦的婆羅門一聽和尚這么不以為然的口氣,立刻火冒三丈,回過頭惡狠狠地說道:“那么你說你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該烤的東西呢?”

和尚慢條斯理地說:“好吧,若果你真想知道,那么我就告訴你:真正該烤的東西,是你那顆充滿憤恨的心。這就好比牛拉車,如果車子不動,你應該用鞭子抽打牛,而根本不應該打車子。人的身體就好比是車子,心靈好比是牛,所以,你應該去烤你那顆心,而不是自己的身體啊!”

婆羅門這才恍然大悟,慚愧地向和尚跪下身去,感謝他為自己指點迷津。、

禪思禪悟:試圖通過一些外力去增加修為是行不通的,真正能夠提高修為的只能是內心深處的感悟。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僅僅追尋一種形式來提升自己是不夠的,必須用心去感悟生活。

97.善心得善報

一位叫禪海的年輕人在一次沖撞當中誤殺了一位高官,于是只能走上流亡的道路。

他到很遠的一個寺院出了家,做了一名游方僧人。為了補償他的罪過,他下定決心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一件善舉。禪海知道某處懸巖上面有條道路非常危險,已斷送了不少人的性命。因此,他決心在它下面挖一條隧道,取而代之。

他白天乞食,夜晚挖掘隧道,日日不輟。三十年過去了,一條長達兩千多米的隧道,終于挖通了。

在禪海完成這條隧道的前兩年,那位大官的兒子已經成了一名劍道高手。他四處尋覓禪海,終于發現了他,要置他于死地。

禪海平靜地對他說:“我心甘情愿地把我的生命給你。但是,請讓我挖完這條隧道,等到這件工作完成的那天,你就可以殺了我。”

于是這位大官的兒子就耐不住性子等待那一天。時間一天天過去禪海仍在不斷地挖著。一晃又是幾個月,大官的兒子閑等著感到十分無聊,便開始幫禪海挖掘。等他幫了一年后,對禪海的堅強意志十分欽佩。

隧道終于挖成了嗎,人們可以從它里面安全通過。

禪海放下手中的工具,欣慰地長吁一口氣說:“隧道完成了,我心愿已了,現在請你砍去我的頭吧。”

那位年輕人的復仇者滿含眼淚,動情地說道:“你是我的老師呀!我怎能下手砍自己老師的頭呢?”

禪思禪悟:用一顆善心對待他人,他人也終將用善心回報自己。

98.豺騙貪者

古時候,菩提轉世為樹神。有一次,波羅奈舉行祭祀活動,人們在廣場、大路等各個地方撒下魚肉等許多食務,還布置許多碗,里面盛滿了酒。

有一只豺,半夜偷偷地吃了魚和肉,還喝了酒。由于酒喝得有點過量,豺的頭暈暈的,它便鉆進樹叢,一覺睡到天亮。豺醒來一看,天已大亮,心想:人們看見肯定會打死我,現在我不能出城。

正巧,豺看見一個婆羅門在水池中洗臉,心想:“婆羅門都是貪財的。我如果用錢財引誘他,請他把我抱在懷中,藏在衣服里,帶我出城,他肯定會答應的。”

于是,豺用人的語言喊道:“婆羅門!”

婆羅門轉身問道:“誰在叫我?”

“是我,婆羅門!”

“你有什么事?”

“婆羅門啊!我有兩百金幣,如果你將我抱在懷中藏在衣服里,不讓任何人看見,帶我出城,我就告訴你金幣在哪兒。”

婆羅門非常貪財嗎,一聽說有這樣的好事,馬上就同意了。他依豺所說,將豺帶出了城。走了一陣,豺問道:“婆羅門啊!這是什么地方?”

“這是某某地方。”婆羅門回答。“請再往前走。”豺對婆羅門說道。這樣反復回答多次,他們到了大墳場。豺說道:“就在這里,把我放下吧!”

婆羅門把豺放下。豺說道:“你就在這棵樹地下挖吧!”

趁婆羅門專心挖地的時候,豺一溜煙兒溜進墳場樹林,一會兒無影無蹤了。

菩薩站在樹上,念了一首偈語: 財迷心竅婆羅門,居然相信偷酒豺。

一百貝殼都沒有,兩百黃金從何來?

禪思禪悟:許多時候,貪圖小便宜的想法往往非但不能給人帶來財富,反而帶來災禍。不要妄想得到任何意外之財,不勞而獲只是一種幻想。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方為正途。

99.忘我境界

佛光禪師是一位修為卓著的高僧,修行參禪專心致志,四方僧人禪客紛紛前來拜訪請教??墒?,每當弟子前來通報有人向禪師學道時,他總是反問:“誰是禪師?”

佛光禪師專注禪理,就連吃飯時,也不停地在思考。弟子見他手拿碗筷不動,就提醒他:“師父,吃飽了嗎?”

他竟然忘了自己是在吃飯,反問弟子:“誰在吃飯?”由此可見他聚精會神的程度!

農禪是當時修煉的重要方法,佛光禪師身體力行,從不分心。

有一次,弟子擔心他太累,提醒他:“師父,您真是太辛苦了!”

佛光禪師卻反問道:“誰太辛苦了?”

一天,佛光禪師的弟子大智赴外地參學回來,向師父匯報了自己的見問體會。接著問道:“師父,我在外二十年,您生活的怎樣?”

佛光禪師輕松地答道:“好,好,天天誦經修道,說法著述,猶如在廣闊的海洋里遨游,心曠神怡。”

兩人談到半夜,佛光禪師讓大智休息,天亮后

再談??墒堑搅颂炝?,大智醒來,卻聽見師父的陣陣誦讀聲,看來師父又是通宵達旦。到了白天,佛光禪師更忙,沒有一絲空閑。不是接待前來拜佛參禪的禪客,就是在禪房里執筆閱改弟子的習卷和撰述講稿。

大智問道:“師父,您二十年來都這么緊張地生活嗎?怎么不見您衰老呢?”

佛光禪師笑了笑說:“大智,我可沒有時間想到老啊!”

禪思禪悟:能夠在學習的領域中達到忘我的境界,便能夠使自己閃爍永恒的光芒。

100.苦練修行

一位和尚遠行化緣路過一個國家。

當時正值夏季,烈日當空,酷暑難耐,人就像在火爐中一樣。他準備找一個陰涼處休息一下。忽然,他的目光被不遠處的一幅奇怪景象吸引住了。只見一塊空地上,放著五盆熊熊燃燒的炭火,五盆炭火中央蹲著一位婆羅門。他前胸后背淌滿了汗水,頭發被火烤得就像冬天的草一樣又枯又黃,嘴唇也裂開了口,一幅狼狽不堪的模樣。 和尚見此情景,走上前問道:“為什么這么熱的天不找個陰涼處避暑,反而在太陽底下烤火?”

婆羅門伸手抹了一一把額頭的汗珠,答道:“我聽說烤火有助于修習苦行,所以我整天在這里烤火,無論春夏秋冬,從不間斷。因為我一年四季都穿著破舊的衣裳,因此人們都叫我‘縷褐炙’。你瞧,今天天氣

特別熱,所以我更要把火燒得旺些,以求盡快修成正果。你不要耽誤我的大事,請你走開。”

和尚聽了,不禁搖頭嘆道:“唉!該烤的東西你不烤,反而一位地區烤那些不該烤的東西,你這么片面

地理解修習苦行的含義,怎么行呢?這樣做豈不是舍本逐末嗎?”

正在咬緊牙關忍受著極端痛苦的婆羅門一聽和尚這么不以為然的口氣,立刻火冒三丈,回過頭惡狠狠地說道:“那么你說你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該烤的東西呢?”

和尚慢條斯理地說:“好吧,若果你真想知道,那么我就告訴你:真正該烤的東西,是你那顆充滿憤恨

的心。這就好比牛拉車,如果車子不動,你應該用鞭子抽打牛,而根本不應該打車子。人的身體就好比是車

子,心靈好比是牛,所以,你應該去烤你那顆心,而不是自己的身體啊!”

婆羅門這才恍然大悟,慚愧地向和尚跪下身去,感謝他為自己指點迷津。、

禪思禪悟:試圖通過一些外力去增加修為是行不通的,真正能夠提高修為的只能是內心深處的感悟。我們在生活中也是一樣,僅僅追尋一種形式來提升自己是不夠的,必須用心去感悟生活。

101.孔雀與烏鴉

據《生經》卷五《佛說孔雀說》記載,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個國家叫做“波遮梨”。這個國家有史以來從沒有出現過任何鳥類,當地人也不知道什么是

“鳥”。

有一天,一個外鄉人來到這個國家,碰巧帶來了一只烏鴉。當人看到了烏鴉,都覺得非常驚奇。

他們覺得烏鴉有著黑亮的羽毛,長長地翅膀,能夠在天空飛翔是種非常新奇而有神圣的動物。雖然烏鴉

嗓音沙啞,這個國家的人們仍然將它當作神物來供養。烏鴉在這個國度里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波遮梨國“優待烏鴉”的消息傳開了,四面八方的烏鴉都向這里飛來。沒過多久,波遮梨國的樹上、屋頂都布滿了烏鴉,弄得到處都亂七八糟。但這個國家的人們仍然絲毫不敢怠慢地供養它們。

就這樣過了很久,又一位外鄉人來到了波遮梨國,這次他帶來了三只孔雀。

波遮梨國的人們看多孔雀五彩斑斕的羽毛和優雅的姿態,驚嘆地說不出話來。相比之下,孔雀好像雍容華 貴的夫人,而烏鴉好比是跳梁小丑。人們紛紛前來供養孔雀,再沒有人去理會烏鴉了。

禪思禪悟:凡是沒有經過比較就盲目推崇,總不免上當吃虧。生活當中也是如此,沒有經過比較,就

盲目推崇一種觀點或一個人,最終可能發現自己推崇的原來只是不成氣候的跳梁小丑而已。

第四篇:長征故事100字

《一袋干糧》,這個故事講述了一個13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一起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糧,卻在過一座橋時為照顧一位傷員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糧掉入河中沖走了。她為了大家有足夠的干糧吃,堅持沒告訴他們。為了裝成沒事發生一樣,她拔了許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她的身體就不行了,在護士長發現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糧”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點干糧給她,讓她體會到了家的溫暖„„故事雖小,內涵不小。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小故事卻能夠反映紅軍戰士們的優秀品質——不怕苦、堅強、無私、熱心„„小蘭,她只是一個13歲的小女孩,卻有男孩一樣堅強的意志;卻知道體諒他人。在她沒有糧食之際,她大可伸出雙手向戰友們要一些,她沒有這么做,她選擇沉默,不告訴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腦海里想

●《紅軍人參救母》

一渡赤水后,紅軍來到走馬壩,適逢貧農方少周家六十九歲的老母親臥病在床。由于家境清貧,缺乏營養,加之老病纏身,沒有東西吃,家里只有青菜蘿卜,老人已氣息奄奄,朝不保夕,一家人束手無策,要醫無錢,欲救無藥,只有死路一條了??烧谶@時,住在方家的一位紅軍營長得知方母病重,他主動進屋去看望病人,只見老人快要死了,不由想起他掛包中藏了許久給自己老弱多病的母親吃的人參給了那位方家的老母親吃。方家的老母親服了參湯以后,臉色轉也紅潤,晚上又連服兩次,病情大有好轉,全家老小喜不自禁,連連感謝紅軍,這位紅軍營長也露出笑顏。雖然后來這位營長走了,可方家三輩人始終念念不忘紅軍營長“贈參救母”的恩情。

●《軍民魚水情》

二萬五千里長征是多么的艱辛啊!

紅軍在到達洞口之前,國民黨反動派與地方反動勢力制造了很多的謠言,很多農民都躲在了山里,紅軍以遵守紀律、愛護老百姓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信任。

開始,沿石街上大部分店門都關得緊緊地,后來,老百姓聽到紅軍親切的喊:“老鄉們,不用怕,我們是窮人的隊伍,不拿你們的東西,如果有吃的就賣給我們吧!我們一定會照價付錢的。”有些人從門縫里看到紅軍規規矩矩,于是就拿出煮熟的紅薯放到門口賣。有幾位戰士還走到一位老大娘面前想借宿一晚,那位老大娘爽快的答應了。戰士們放下背包,動手打掃衛生,挑水劈柴,老大娘非常感動,就給紅軍戰士們作了10雙襪子,正好每人一雙,紅軍戰士再三向老大娘致謝。

紅軍戰士關心,愛護群眾的感人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群眾們也從各個方面關心、愛護紅軍。石江鎮縫紉師傅邱國才與其它11位師傅一起,連夜趕制軍帽120頂。紅軍給他們每人一塊銀元,他們的心情非常激動,你一言,我一語湊成了一首詩:“紅軍來到石江鎮,痛打土豪和劣紳,財主心怕膽又驚,窮人精神大振奮,軍民連夜作軍帽,同心協力殺敵人!”花園馬家鄧大娘同兒媳婦鋤草時,發現了一位受了重傷的紅軍戰士,鄧大娘與兒媳一起扶著傷員到了家里,給傷員換上了一件衣裳,還告訴她要安心養傷。安排好后,鄧大娘就天天上山采藥,精心護理。大約過了一周后,戰士的傷治好了,對大媽感激不盡,就說:“大媽,您就是我的親娘,我一定永遠記住你的恩情,革命勝利了,我一定來看望您老人家。”

二萬五千里長征可真是艱辛啊,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雪山小太陽》

夾金山,白雪皚皚,風雪交加,每當前進的隊伍腳步遲緩時,女戰士充滿活力的歌聲就會響起,然而當部隊翻過山頂時,隊伍里卻不見了那個快樂的紅色身影„„

故事發生在1935年6月。夾金山山巒起伏,白雪皚皚??耧L夾雜著大片的雪花翻卷咆哮,凜冽的空氣中,雪山似乎也在顫栗。

前進的隊伍有些遲緩了。寒冷、饑餓、稀薄的空氣侵襲著這支堅強的隊伍,已經有很多同志在這片讓神靈都敬畏的土地上永遠閉上了眼睛。

突然,風雪中傳來一陣充滿活力的歌聲:夾金山高又高,堅持一下勝利了!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

歌聲穿透風雪,驅散了寒冷與疲憊,給前進中的隊伍帶來陣陣暖意。大家抬頭望去,山坡上一個小小的紅色的身影跳著、唱著,揮舞著手里的快板,快樂的身影像一團跳動的火焰。“我們的小太陽又升起來了!”戰士們笑了。

這名唱歌的女戰士是紅軍隊伍里的小衛生員,誰也不知道她的名字。一路上,小姑娘把行進中的故事編成歌謠鼓舞著大家前進,成了大家的“開心果”。翻雪山時,小姑娘身體單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凍壞,把身上穿的一件紅毛衣送給了她。她高興極了,穿著這件長過膝蓋的大毛衣在隊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著跳著,紅艷艷的顏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就開玩笑地叫她“小太陽”。

隊伍接近山頂了,空氣越來越稀薄,連呼吸都困難。很多同志因為疲憊和饑餓坐在了雪地上,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紅毛衣也抵擋不住寒冷的侵襲,“小太陽”的腳步也越來越遲緩。突然,她停了下來,路邊坐著一個受傷的戰士,把頭埋進臂彎里像在打瞌睡。在這里,停頓就意味著死亡。“小太陽”拼命地搖著他,戰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說:“冷,冷„„”

隊伍依然緩緩地前進著。有人突然發現,隊伍里不見了那個快樂的紅色身影。干部休養連的戰士們到處尋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這個年少的衛生員靜靜地躺在山坡上,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氣息。她只穿著一件單薄的軍衣,小小的臉上沒有一絲血色。在擔架上,戰士們找到了那件紅艷艷的大毛衣,它穿在一個受傷的戰士身上。傷兵流著淚回憶說,困乏時坐在雪地里,只覺得有人在拼命地拉著他,對了,還聽見了歌聲,他說,很熟的歌:翻過雪山是晴天,嘿!太陽暖和和,戰士笑呵呵„„

所有人都沉默了。傷兵脫下紅毛衣,鄭重地鋪在雪地上。它像女戰士快樂的微笑,舒展在茫茫雪地中。仰首望去,峰頂已經微現陽光,太陽紅彤彤,照在皚皚白雪之上,映出一道道金色的光芒。

穿過歲月的悠遠,70年前,那許許多多美麗的壯烈的故事依然生動、依然鮮活。曾經有一個愛唱歌的小女孩,快樂地行走在這支波瀾壯闊的隊伍里,她唱過最響亮的歌謠,讓疲憊的戰士仰望天空,看到太陽;她跳過最動人的舞蹈,讓受傷的老兵忘記傷痛,欣然而笑;她曾為一件普通的紅毛衣欣喜不已、視若珍寶,在最危險的時候她又把自己最珍愛的東西,連同生的希望和力量,讓給了自己的戰友。

她還只是個孩子。那一年,她15歲

第五篇:雷鋒的故事100字

篇一:關于雷鋒的作文雷鋒的故事

關于雷鋒的作文:雷鋒的故事

摘要: 路,有各種各樣的,有崎嶇坎坷的山路但我們可以選擇一條平凡而讓人神往的五彩的路,就像雷鋒,白衣天使一樣

,我看了雷鋒的故事以及他的一些日記,給我感觸很大.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現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著你生活的崗位,妮既然活著,妮又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了你的勞動,使世界變得更美麗 多少年過去了,你還記得他嗎

22歲的生命,對于平常人來說,似乎太短暫了.雷鋒卻在有限的生活中為人們做了數不盡的好事,把真,善,美的種子種在了人們心里.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雷鋒就像一根蠟燭,燃燒著自己,照亮別人.那閃閃的燭光讓人贊賞,那閃閃的燭光催人奮起.那閃閃的燭光雖然不眩目,卻定以給我們幫助.那閃閃的燭光雖然有限,卻留在了我們心中深處.

雷鋒最可貴的釘子精神,他很聽黨的話,因為他是黨養大的,無論黨把他安排到哪兒,他都認認真真工作,一絲不茍.其實,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許多例子,千年突如其來的非典.在這些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白衣天使與疫魔抗爭的大無畏精神,他們舍己為人的獻身精神,在世人心中產生了強烈的震撼.如果說學習雷鋒可超越時代,是因為雷鋒精神是永恒的.

路,有各種各樣的,有崎嶇坎坷的山路但我們可以選擇一條平凡而讓人神往的五彩的路,就像雷鋒,白衣天使一樣.

雷鋒,你真是我們的好榜樣啊!你的精神不會因為時代的變化而淡化的!

篇二:雷鋒的故事讀后感10篇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一):

我看了雷鋒的這本書,這本很好看,里面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件。

雷鋒的故事主要講了雷鋒幫忙人的許多事情。里面最令我感動的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次,下著雨,雷鋒看到一位老奶奶手里抱著一個,手又拉著一個,在火車旁,老奶奶全身都濕了,雷鋒立刻就跑過去了,脫下雨衣給老奶奶,再脫下自我的毛衣給一個小孩穿,還幫他們買了兩張火車票。因為那天雷鋒被淋成了落湯雞,所以最后自我感冒了。從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雷鋒是個舍己為人的人。

看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我還明白了雷鋒是個省吃儉用的人,他從來不喝汽水,衣服、褲子、襪子破了,就用縫補,從不扔掉,也不買新的。

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我還明白了雷鋒是個有愛心的人,別人要去其他地方,買不起火車票,雷鋒看見了就會幫他買,哪里發生自然災害,雷鋒會捐款,所以雷鋒是個有愛心的人。

雷鋒,我們要向你學習!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二):

自從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后,他一向感動著我。雷鋒是一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他的生活習慣。雷鋒還是一個工作認真,學習刻苦的人。當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就努力學習。工作之余,他就擠出時光來讀書,豐富自我的知識。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這話一點也沒錯。一次,雷鋒坐上了從撫順開往沈陽的火車。他看到坐火車的人很多,就把座位讓給一位老人。他看到列車員忙但是來,就主動幫著掃地,倒開水,幫忙下車的乘客拿東西,忙個不停。從這件事我體會到了雷鋒叔叔樂于助人的好品質。還有許多關于雷鋒的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要學習雷鋒叔叔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長大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人才。

雷鋒叔叔無論在什么崗位上,都能嚴格要求自我。他心中有著偉大目標,所以不管有多大的困難,他都能克服。個性是他刻苦努力的學習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今后學習上遇到問題,也就應像雷鋒叔叔一樣,要反復思考,反復討論,實在不懂的就問老師。只要有認真的學習態度,刻苦的學習精神,靈活學習的方法,必須能學好每一門功課。

走到哪學到哪。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習的敵人是自我的滿足,要認真學習,務必從不自滿開始。不經風雨,長不成大樹不受百煉,難以成鋼生活中一切大的和好的東西,全是由小的、不顯眼的東西累積起來的。成績的取得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點一滴知識的累積,不刻苦不努力是不行的,而且要長期堅持不懈。

在和同學交往上,同學有困難,就應幫忙一把,這樣,自我有困難的時候,向其求助,同學也會幫忙你。否則,當有困難時,同學不伸出援助之手,不但自我難過難關,而且還尷尬。

學好習鍛煉好身體,成長為國家有用之才就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三):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自從看了雷鋒的故事后,它一向感動著我。雷鋒是個充滿愛心、樂于助人的人。他把為人民服務當作他的生活習慣,經常在工作、生活中體現,他見到生活困難的人,就竭盡所能幫忙他人。雷鋒做好事,對他來說很平常,他去外地執行任務,中途坐火車他還一個勁地做好事,所以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的佳話就這樣在人群中傳開了。雷鋒還是個工作認真,學習刻苦的人,他說:我是一顆螺絲釘,黨把我擰在哪里就在哪里起作用。沒錯,雷鋒說到做到。

黨把他分配到哪里,他就在哪里努力做自我的工作。做完工作,他還會去幫忙別人做。當晚上別人休息時,他就努力學習。工作之余,他又擠出時光來讀書,豐富自我的知識。

雷鋒還很虛心理解別人提出來的意見,他也認真對待別人給他的批評。有一次,他開著推土機把一條小名鐵道撞壞了,教雷鋒開推土機的李師傅把雷鋒批評了一頓。這但是雷鋒第一次開車出事故,好是他第一次挨批評呀!但他沒有灰心喪氣,理解了李師傅的批評教育,并利用休息時光把鐵道修好。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于革命忠于黨這首《學習雷峰好榜樣》的歌曲,大家必須都聽過。世上有許多關于雷鋒的故事,它都在告訴我們要學習雷鋒。雷鋒是我們的榜樣,但我們并不是去學他不顧生命搶救國家財產,而是去學習他那舍己為人、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長大了才能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別再猶豫了,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學習雷鋒好榜樣,去幫忙那些需要幫忙的人吧!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四):

未讀《雷鋒故事》之前,我一向認為學雷鋒叔叔就是做幾件好人好事,在假期當中,我讀了《雷鋒故事》后明白雷鋒不怕困難,不怕犧牲,甘愿為祖國奉獻一切的強烈的愛國精神,與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使我久久不能忘懷

雷鋒叔叔小時候家里很窮,很小就沒有了父親,和媽媽相依為命。在他七歲時母親自盡了,成了一個孤兒。但他人窮志不窮,從小就愛助人為樂。

參軍后處處嚴格要求自我,生活十分簡樸,從不隨便花一分錢,衣服、褲子和襪子都是補了又補還在穿。每次過了吃飯時光,他都會把桌子上的米飯拿去給豬吃。他還用費木頭定了一個聚寶箱,把多出來的或撿到的螺絲、螺帽、牙膏皮、鐵絲條都放在里面,當需要的時候就從里面拿出來,用不到的東西賣給破爛的,得到錢全交給公家。

毛主席說:"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不做壞事。"雷鋒叔叔就是這種樂于助人,從一件件平凡的小事開始,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如援災區捐款獻愛心、幫戰友補被子、協助炊事班洗白菜、在列車上為別人服務等等。有人評論說: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也有人說他是傻子,但他甘愿做一個傻子。

他不但樂于助人還勤學苦練,他在練習手榴彈擲遠時,由于個子小,體質弱,他費盡力氣,總是及不了格。雷鋒心里十分不安,他想:我一個人不及格,會影響全班的訓練成績,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解放軍戰士,連個手榴彈都投不遠,怎樣保衛祖國?他撂下飯碗,抓起教練彈,又跑到操場去了。他暗暗激勵自我:達不到目標,我決不罷休!胳膊投得又腫又疼,于他用愚公移山的精神激勵自我,十幾天過去了,雷鋒沒有白練,最后超過了及格標準。

由于年齡在班級里偏小,力氣小,個子也不大,我的體育成績總是倒數,看了《雷鋒故事》后,我在心里發誓,必須要學習雷鋒叔叔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抓緊休息時光鍛煉身體,像雷鋒叔叔擲手榴彈一樣倔強,執著地把體育成績提高上去;在學習上,要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不在困難面前低頭,像雷鋒叔叔那樣做生活的強者,使自我成長為一名活潑可愛、勇敢自信的神龍小學的學生。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五):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這天,我懷著無比崇尚的情緒讀了《雷鋒》這本書,書中對雷鋒光輝短暫的一生進行了深刻的描述,使我讀后深有感觸。

透過讀這本書,使我了解到雷鋒出生在一戶貧苦農民的家里,雷鋒四歲時,爸爸被國民黨軍隊和日本侵略軍拉去當挑夫,遭毒打后經常吐血,又無錢醫治,不久便去世了,從此家里少了頂梁柱。爸爸去世后的第二年,年僅十二歲的哥哥,因患肺結核無錢醫治也死去了。就在媽媽悲痛欲絕的時候,連病帶餓的弟弟也死在了媽媽的懷里。為了生計,媽媽去給唐四滾子家去做女工,受盡了欺辱卻無處申訴。一連串的打擊使她的精神崩潰了。深秋的一天,走投無路的媽媽打發雷鋒到隔壁本家六叔家玩,她卻懸梁自盡了。雷鋒成了孤兒,小小年紀就上山砍柴,換一些錢來補貼生活。一天,一個地主婆硬說雷鋒砍了她家的柴,奪過砍柴刀在雷鋒得手背上砍了三刀。雷鋒憤怒的喊道:總有一天我要報仇!

雷鋒的家鄉解放了。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分配工作時,雷鋒被分到化工廠的洗煤車間。作為團支部的宣傳委員,他還編快報,寫墻報,進行宣傳鼓動。他無論走到哪里都像一團火。雷鋒參加鞍鋼工作一年多來,三次被評為先進生產者,五次被評為先進紅旗手,十八次被評為標兵,并榮獲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用心分子稱號。應對一系列榮譽,雷鋒在日記上寫道: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才能永遠不干,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我和群眾事業融合在一齊的時候,才能有力量。

當兵后,在革命大家庭里,雷鋒感到渾身有使不完得勁,公差勤務,打掃衛生樣樣搶著干。他還以自我的行動影響大家持續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雷鋒說:我活著,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做一個對人民有用的人。之后他因公傷而殉職。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主席親筆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1990年2月21日,江澤民總書記為雷鋒同志題詞:學習雷鋒同志,弘揚雷鋒精神。

透過這個故事,使我久久難以入睡,在我腦海中始終浮現出雷鋒叔叔。由此我想到:我們當代的小學生就應學習雷鋒叔叔這種為人民服務、時刻想著人民的大公無私的精神,好好學習,爭取以后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六):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這天,我讀了《雷鋒故事》這本書。它主要講雷鋒短暫而又光輝的一生的故事。雷鋒叔叔雖然剛活了22歲,可他卻做了數不清的好事,如援災區捐款獻愛心、幫戰友補被子、協助炊事班洗白菜、在列車上為別人服務等等。

當我讀到雷鋒叔叔甘愿做一個傻子、用自我省吃儉用積存的100元錢寄給災區人民的故事后,我就想起前不久發生在我們學校的一件事。那時,一位小朋友得了重病。我們學校發動大家為那位小朋友捐款獻愛心。我們同學有的捐

三、四元,有的捐

五、六元,還有的捐了10元。我想:我們的同學不就是一個個當代的小活雷鋒嗎?

雷鋒叔叔處處為別人做好事,得到了大家的贊揚。這讓我想起了以前的一件事。有一次,放學的時候,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幸好我帶了一把雨傘。當我撐著雨傘回家時,看見一個小同學沒帶雨傘,正躲在路邊的屋檐下避雨呢。我想:我才不管你呢,誰叫你沒帶雨傘。然后我就獨自回家了。此刻想起來,我真感到后悔。雷鋒叔叔一生都能為別人做好事,而我卻不能幫忙那位小同學,哎!誰叫我那么自私啊。以后我必須會像雷鋒叔叔那樣,盡自我的潛力去幫忙別人。

雷鋒叔叔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向雷鋒叔叔學習,做一個新時代的好少年。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七):

昨日,我讀了一本感人肺腑的書《雷鋒的故事》。

雷鋒,從小就開始智斗地主,正確的指出別人不對的地方。而且,他很樂意幫忙別人,他凡事看到地上有一丁點兒臟東西,他都要留意翼翼地撿起來,扔到垃圾箱里。而我們呢?基本上連自我的垃圾都隨手一丟。他,從十幾歲開始就幫農民伯伯種田,學開拖拉機,總想回報點社會什么。而我們連一丁點事都不想做,還讓別人幫忙,自我不勞而獲,我們想想,這和雷鋒來比,簡直是一天一地啊!

但是雷鋒,卻因為工作而犧牲了。雷鋒雖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是永垂不朽的!

雷鋒的故事讀后感

(八):

篇三:關于雷鋒的作文雷鋒的故事——后來居上

關于雷鋒的作文:雷鋒的故事——后來居上

摘要: 新兵訓練結束后,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新兵訓練結束后,雷鋒被分到運輸連當汽車兵,服從革命需要,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黃繼光.這是雷鋒向組織上表明的態度.

雷鋒性格開朗,平時很活躍,教唱歌,辦墻報,說快板樣樣都行,上級領導安排他參加戰士演出隊,他就起早貪黑地背臺詞,后來考慮到雷鋒的湖南口音與大家的普通話不協調,影響演出效果,他就主動提出換下自己,而集中精力為演出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雖沒有看到雷鋒的表演,但臺上的每一個節目都包含著雷鋒的辛勤勞動,和他那處處關心集體,一切服從工作需要的精神.

雷鋒回到運輸連后,便投入到緊張的學習駕駛技術之中去,針對缺少教練車的現狀,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臺.雷鋒廢寢忘食地學習技術,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五月份,雷鋒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駕駛員,被分到二排四班,交給一臺13號車上了建設工地.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有你的時光作文600字下一篇:珍藏的記憶600字初中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