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草根ngo籌資的abc

2023-07-01

第一篇:中國草根ngo籌資的abc

中國草根NGO籌款的ABC 發展簡報籌款文章 20091120

中國草根NGO籌款的ABC

- IWRM籌款工作坊的啟發

我的NGO生活始自2006年7月。一些個人發展上的想法,一次偶然的談話,使我下定決心離開原來的企業,開始到北京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接手這個工作的源動力來自于我對文化和歷史的濃厚興趣,但三年多來,我的收獲卻不僅僅是知識層面的。一方面,我對于中國“第三部門”的發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進而抱有極大的期望,另一方面,也對現實中NGO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尤其是籌資困境,有了一個比較深刻的體會。

毋庸置疑,任何一個NGO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且在所有NGO面臨的所有問題里面,資金的問題也永遠是最大的問題,即使是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的NGO,對資金的問題也永遠不會掉以輕心。但是,從一個積極的角度來看,為了解決資金的來源,NGO往往會更為主動的調整發展規劃,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與運行模式,甚至從新審視自身的使命與愿景。因此,為了NGO的健康、有序和迅速的發展,所有NGO領域的從業者和期望以志愿或捐助等形式參與到NGO工作里的朋友,都應該一起關注一下中國NGO的籌款問題。

凡是好事總要有個善緣。2008年5月間,在福特基金會的贊助下,我和天下溪的郝冰老師赴馬來西亞參加了一期關于NGO資源調動的工作坊。工作坊的全稱為International Workshop of Resource Mobilization,或稱“資源調動國際工作坊”。這個工作坊的組織者是一個在英國注冊的、專門為NGO提供專業化資源調動培訓的慈善機構, 叫Resource Alliance,或稱“資源聯盟”( )。 目前,這個工作坊已經發展為“資源聯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培訓產品品牌”,每年的

5、6月間都會在全世界各地輪流舉行。2008年我參加的那次是第八屆工作坊了,在馬來西亞舉行。2009年的第九屆是在印度舉行的。

雖然,郝冰和我在回國之后,曾經借福特基金會的會議室組織過一次小型的經驗分享,但無論如何,還是希望這種經驗能夠在更廣的范圍內傳播與分享,所以,特別借《中國發展簡報》此次催稿的機緣,還自己一個心愿。當然,這里所說的經驗和概念,有很多是我個人的概括和總結,肯定有不準確、甚至錯誤的地方,所以我個人愿意為此承擔全部責任。

1. “資源”大于、等于“資金”!

在準備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注意到2005年《中國發展簡報》就刊登有《當地資源動員和資金籌措培訓研討》一文。文章的作者高雪松就已經非常明確的指出,資金的問題,其實只是NGO運行所能夠依賴資源的一部分而已,除此之外,還有諸如志愿者的志愿服務,媒體的報道,一些社會人士在政府關系等方面的熱心引介等等,都還算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其實,這也是我們在IWRM所學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在我們忙著制定一個“籌款”戰略或方案之前,希望大家都能夠有時間,和自己的理事會、顧問團、同事和志愿者團隊,坐下來,仔細的討論一下,我們需要實現的目標,是否可以通過籌集資金以外的其他方式解決?

例如:如果我們正在策劃一次志愿者活動,需要一個合適的場地,但是如果這個場地可以由我們的朋友或志愿者免費提供,那么,我們的活動經費預算是否就可以少做一點?當然,這是一個比較簡單的例子,但凡大家有一些實踐經驗和常識,每個人都會做出類似的選擇。

但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做法推進一步:如果我們可以爭取到某個場地的免費贊助,我們是否可以利用這個場地為我們明年的經費搞一次義賣?場地和空間資源的調動是需要想象力的,一個后現代的LOFT畫廊會吸引來比較追求時尚的人群,一個百年四合院會吸引來珍視傳統文化的朋友,我們可以根據手上掌握的不同資源來設計活動,也可以根據活動創意和目標去尋找合適的資源。如果我們在確認場地的同時還能夠邀請到幾位各個領域的名人,如果我們還可以征集到幾件比較有意思的拍品,如果我們活動的程序可以設計得與我們工作的使命相得益彰,如果我們絞盡腦汁,充分發揮所有的宣傳渠道,包括網上免費的社交網站,和我們平常積累下的人脈資源,那么,我想一個很不錯的資金籌集平臺,就可以利用這些免費的資源搭建起來了。

2. 籌款有幾種渠道?

目前,籌款渠道的定義在國內有幾種不同的說法,受時間和篇幅所限,這里只是介紹一下IWRM對于籌款渠道的分類:

2.1. 基金會籌款:這是目前很多NGO籌款的主要渠道,但也有一些NGO對于這個渠道并不十分了解。無論如何,這些公益和慈善基金會成立的目的本身就是為了支持公益和慈善事業的發展,所以如果哪一個NGO還完全沒有把基金會當做自己籌款的一個主攻方向的話,實在是不應該。況且,隨著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內除了原來的公募基金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公募基金會涌現,也就是由企業或企業家個人,還有一些企業家團體出資成立的、并不面對公眾募捐的慈善基金會,其資助方向覆蓋面很廣。目前最活躍的有諸如南都公益基金會,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和李連杰的壹基金等。據最新的《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報告》統計,截止2008年年底,全國各級已經登記的非公募基金會已達643家。而基金會基金規模也呈增長趨勢。2004年新設立的幾家基金會平均原始基金不到800萬元,而2008年新成立的10家基金會的基金規模就已經達到了平均原始基金7000多萬元的水平。如果大家有興趣了解更多關于非公募基金會的情況,可以登陸中國非公募基金會發展論壇()了解詳情。

2.2. 企業籌款:最近幾年大家談論比較多的一個概念叫“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這個概念和傳統意義上的企業捐贈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企業內CSR政策的推動者認識到企業在為投資人創造利潤的同時,在這個越來越全球化的世界上,無法獨善其身,只有更積極地推動社會的進步和可持續發展,才能使企業最終同樣受益,而且越是有全球發展戰略的企業越是如此。這樣的目標和以往為了博得口碑和贏得市場所做的目的性很強的捐贈顯然對NGO的發展更為有利。

現在,一般的大企業即使沒有一個專門的CSR部門,也會在各自的網站上公開自己的CSR政策。例如英國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在其網站上的顯著位置( ; 位置甚至比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更為靠前)對其在環境和社會領域內的責任有非常詳細的解釋。所以,認真的了解和解讀企業的CSR政策,對于任何想從企業籌集款項的NGO組織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找到與NGO組織自身定位和使命“趣味相投”的企業之后,還要換位思考,想一想這樣的捐贈對這家企業為什么有價值?這樣的思考方式對于成功約見這家企業的CSR政策負責人,以及在初次見面時提出一個合理的、雙贏的捐助方案是十分關鍵的。

2.3. 個人籌款:通過這個渠道在中國籌款和在西方國家籌款有一些區別。首先,政策環境不同。按照中國法律的規定,可以針對公眾募款的基金會雖然在數量上還不輸于非公募基金會,但出于對非法集資等事件的擔心,政府對于通過大眾媒體公開募款的做法還是有一定的控制。所以,IWRM課程上所教授的針對個人籌款的各種技巧和方法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現狀。其次,中國公眾對公益事業的態度和意識還比較模糊,沒有國外公眾的公民意識成熟。雖然在2008年中國公民個人捐款的數額首次超過企業捐贈,改變了以往個人捐贈占總體捐贈20%左右的一個格局,但主要原因在于震驚世界的四川大地震。再有,缺乏完善的個人捐贈減稅鼓勵機制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

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如果NGO計劃通過個人捐贈解決部分資金缺口,那么就更加需要我們的悉心準備。因為即使在國外,通過電子郵件發出籌款信的反饋率也不到千分之二。以我們之前的一些經驗來看,一些助殘和助學的項目之所以能夠取得公眾的積極反應,主要的原因是這些NGO的目標明確,捐款用途清晰,“眼淚指數”比較高,容易獲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而對于一些目標比較抽象的NGO來說,怎么把自己的目標用更具體形象的方式表達出來,就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工作了。比如,最近一個NGO籌款的信里面,把自己辦公費用折算為每天的費用,這樣幾百元的費用就是一個普通志愿者可以承受的水平,也能很清楚的說明捐款用途。

當然,在這種籌款中,如果能夠找到幾個大的捐款人,在短期之內是可以解燃眉之急的,只是這樣的籌款也有很多風險。為了規避風險,擴大小額捐款人的基數,可以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2.4. 服務性籌款:IWRM工作坊對服務性籌款的定義是指通過社會企業所掙來的善款,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尤努斯的“窮人銀行”小額信貸業務。而在目前中國NGO大部分還都是比較小的時候,不太可能建立獨立的社會企業,為機構自身的發展提供穩定的資金。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我們周圍,有很多NGO在通過自己的服務或“產品”,為機構的發展籌集資金。例如,很多NGO年底的時候都會制作與自身使命或項目相關的臺歷、賀年卡、明信片之類。

這種籌款渠道本身有幾個利弊要分析。首先,這樣的服務性籌款,往往籌來的資金是非限定性的。這對于項目預算超支或者行政費用不足的NGO來說,是一個彌補的辦法。但這個方法本身可能也是最費時費力的,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的。

3. 籌款的基本功:

3.1. 學會講故事:的確,無論你服務的NGO工作領域如何,你的職位如何,你在向別人介紹你自己的工作時,實際上就是在講一個你自己會為之感動的故事。如果你發現自己已經沒有了激情,那么首先要檢討一下自己是不是還適合這個工作。如果你仍然豪情萬丈,但聽你講故事的人并沒有什么感覺,那么要提高的就是你與別人溝通的技巧問題了。當你能隨便帶著一個人領略你為之心動的那個理由的時候,你也同樣能感動一千個人。當然,花言巧語不是我們的目的,因為如果只是技術高超而沒有內容,同樣不會打動人。

3.2. 破除心理障礙:的確,所有剛開始籌款的人,尤其是我們重“面子”的中國人,對要錢這種事,都會有一個怕被別人拒絕的心理障礙要突破。我之前的工作一直在與人打交道,所以臉皮不知不覺“磨厚”了。加上對NGO工作公益性質的信心,以及碰上的人都基本持

支持態度,所以這對我來講從來就不是個問題。但我見到和聽到的很多人,特別是在一些公開場合,還是很靦腆的。我想,破除心理障礙的方法已經有無數勵志的書籍供參考,在此我想奉勸對此還有顧慮的諸君,對于NGO從業者而言,一定要想明白自己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在“道”的層面想明白,對在“術”的層面上駕輕就熟是有極大幫助的。

3.3. 建設強有力的團隊:一個成功的NGO需要像一個企業一樣有明確的分工,優秀的領導力和賞罰分明的管理。實際上,NGO所面對的問題,比任何同一領域內的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要復雜很多倍。如果要想解決自己使命和遠景所確定的這些難題,沒有合理的機構治理能力是很難完成的。除了在創業初期,充分利用領導人的個人魅力之外,長遠考慮,機構的制度化建設必須盡早提上日程。

3.4. 豎起鮮明的旗幟:也許不是很多,但的確有相當一部分NGO的創始人或者領導人在機構發展的初期,并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愿景,或者是過于宏大的愿景。也就是說,盡管我們的NGO領袖們自己很激情四射,但是在面對公眾的時候,往往由于想做的事情太多,或者對所關注的領域了解太深,而迷失在細枝末節上。就像商業領域一樣,市場在不斷地細分,NGO服務的領域也需要更為明確的定義。一個不是很鮮明的旗幟,是很難招攬到足夠多的支持者的。如果為了實現我們的使命真的就那么大,也應該選擇適當的時機、方式和方法,把我們的使命有層次和邏輯的表現出來。

3.5. 建立健全透明的財務制度:我們上面說了很多,但如果有誰忽略了這一點,那么,所有籌款的努力都會付之東流。NGO組織最大的財富不在于我們所擁有的銀行存款和辦公設備等家當,而在于我們的公信力。一個好的、公眾可以隨時查詢的財務制度,對于保持NGO捐助者的捐助熱情與信任是十分重要的。這一點,查查近兩年公益組織里的相關丑聞,比我再說一萬句,更管用。

4. 個人對于NGO籌款的一些建議:

4.1.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編輯同學給我4000到5000字左右的任務,寫到這里,已經不知不覺的完成大半。如果讓我寫,可能還可以寫很多,但就我個人的經驗來看,什么好的培訓,中國的、外國的、高級的、基礎的、綜合的、速成的,都沒有自己多參訪,多問有好處。從北京來說,NGO業內交流的機會不可謂不多,成功的和有經驗的NGO前輩也不乏其人。只要你有一個良好的愿望,很多人都會在適當的時候伸手幫你的??鬃诱f過,三人行,必有吾師。佛經里,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典故。告訴我們的,都是一個道理,勤學多問。

4.2. 小馬過河:我想70后的都應該讀過這篇課文,如果80后甚至90后的各位沒有聽說過,請自己GOOGLE一下。雖然要多問,但還是要客觀的參考自己的實際經驗吧。沒有什么路比自己走過之后記得更清楚的了。小馬尚且知道實事求是,何況你我!

后記:三年多以前,在剛剛開始從事NGO工作的時候,就已經認識《中國發展簡報》的朋友們了??梢哉f,從一個NGO工作的門外漢到現在對這個新興“行業”有一點淺識,自然離不開《中國發展簡報》的諸位老友給予的各種幫助,所以有機會通過這個渠道發表一些我自己工作的心得,感覺十分榮幸。特別感謝王輝耐心而堅定的督促,對于喜歡“拖”字訣的我,是一種鞭策。

第二篇:“興晉杯”論文大賽-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的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

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的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

摘要:本文以太原市迎澤區居民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對迎澤區居民環保行為的影響方式、影響程度等,以小見大,分析其自成立以來對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環保事業所做的貢獻及其不足之處;并通過參與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的活動,對其負責人及其成員的訪談,以及對其與國內有影響力的草根環境NGO進行比較,發現其存在的問題與差距,提出建議和對策,使其更好地發揮其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關鍵詞:草根環境NGO;太原市;現狀;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C913 文獻標識號:A

1、研究背景和方法

1.1 研究背景

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簡稱NGO,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獨立的民間組織,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和志愿公益性等基本屬性[1],環境NGO的特殊屬性是必須以環境保護為主要活動范圍[2]。我國的環境NGO主要分為四種類型:一是自上而下有政府部門發起組建的環保民間組織(官辦NGO);二是自下而上由民間自發組成的環保民間組織(草根NGO);三是學生環保社團及其聯合體(高校NGO);四是港澳臺及國際環保民間組織的駐大陸[3]機構(國際NGO)。

在我國,環境NGO起步晚、發展慢。20世紀60年代,有一些高校環保社團萌芽,如北京師范大學PRED學社(1967)等,當時以學術小組為基礎,以專業領域的學習與交流為宗旨,具有一定的研究性,還不能稱其為真正意義上的環境NGO[4]。1973年8月我國第一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召開,新中國環境保護事業揭開了序幕,環境NGO也

[5]在政府的引導下真正投入到對環境保護本身的宣傳和實踐行動上。1994年3月3日,梁從誡在民政部注冊“自然之友”,標志著我國第一個草根環境NGO的誕生,自此以后,我國由民間自發組成的環境NGO相繼成立。

經過十幾年的發展,草根環境NGO已經逐步被人們認識和了解,隊伍也越來越壯大。從一枝獨秀到遍地開花;從單打獨斗到合作交流;從精英治理到制度建設;從默默無聞到積極獻言;從無人知曉到備受關注是這些年來我國草根環境NGO發展的五個趨勢[6]。但是,在其積極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志愿失靈”的現象,例如:“慈善不足”、活動的狹隘性、家長作風、業余性等。

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就是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下成立并逐步發展起來。2004年七月中旬張強在民政部注冊成立“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經過幾年的發展該草根環境NGO已在太原市環保工作中發揮出明顯作用,但由于成立時間較短,該組織尚不成熟,很多方面需要提高和改進。本文試圖通過對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的發展現狀進行調研,分析其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進的對策,以便使其能更好地發揮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1.2 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研究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對當地居民環境保護行為的影響,運用對比分析方法、訪談法以及親身參與活動研究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以此為依據,對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的發展現狀進行分析,并為其以后

1

的發展提出建議對策。

問卷調查以太原市迎澤區居民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68份,有效率為93.6%;對比分析法選擇國內有影響力的草根環境NGO——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為比較對象,從多方面比較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與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的差異,從中找出太原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差距,指出其努力方向。

2、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2.1 結果分析

該項調查以“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在迎澤區居民環保行為中的影響”為核心,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在居民中搜集資料。把居民作為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因為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要部分,是草根環境NGO實施其影響、發揮其作用的主要對象。對居民的環保行為進行調查,是因為筆者認為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有環保行為必然存在環保意識。

此調查問卷共分為居民環保行為、居民對草根環境NGO的認識、草根環境NGO在居民環保意識和行為中的影響三部分。 2.1.1 居民環保行為

對環保行為的調查旨在了解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是否環保,通過這些問題的調查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居民的環保意識。因為環保行為是在環保意識指導下得以實施的,沒有環保意識,環保行為也就不存在。據此為民間環保組織以后的活動指明方向。

該部分問卷設計了八個關于環保行為的問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有98%的居民認為環境保護是重要的,說明大部分居民有環保意識。

第二,在對平時是否會把垃圾丟進垃圾箱的調查中,80%的居民選擇會把垃圾主動丟進垃圾箱里,說明在環保行為中針對垃圾處理方面大部分居民具有很強的環保意識。

第三,在面對他人糾正自己的不環保行為時,67%的居民樂于接受,3%的居民認為是多管閑事。說明通過他人環保行為的影響,大部分居民能夠使自己的不環保行為有所改觀。

第四,在對節約用水的初衷的調查中,有28%的居民選擇已經養成習慣;40%的居民選擇水資源短缺,應節約用水;31%的居民選擇水費昂貴。這說明約2/3的居民是主動節約用水,1/3的居民是被動節約用水。但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說明居民已經有很強的節約用水意識,并且在行動中得到實施。

第五,在對廢舊電池如何處理的問題上,半數以上的居民選擇隨手扔掉,半數以下的居民選擇收集起來交給環保部門或其他相關單位。這說明半數以上的居民對廢舊電池的危害了解甚微,對其如何進行環保處理更是未曾耳聞。

第六,在對節約用電方面的調查中,85%的居民在房間里沒人時會隨手關燈。這說明大部分居民已經有節約用電的習慣并且在行為上也得到落實。

第七,通過對“限塑令”實施情況的調查顯示,有31%的居民出門會主動自帶購物環保帶;43%的居民使用塑料帶的數量有所減少;24%的居民沒有任何改觀。說明有2/3的居民開始意識到使用塑料帶是不環保的行為,但是從行動方面來看,將近2/3的居民仍在繼續使用塑料帶。說明“限塑令”落實情況不容樂觀。

第八,在針對隨地吐痰方面的調查中,76%的居民認為此行為會危害環境,但只有33%的居民選擇不會隨地吐痰。這說明在這方面意識和行為中存在脫節。 2.1.2 居民對草根環境NGO的認識

通過調查旨在把居民的環保行為與草根環境NGO的活動聯系起來。了解草根環境

2

NGO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影響力和與居民的溝通程度。

該部分問卷設計了四個問題,通過調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在對草根環境NGO知名度的調查中,只有39%的居民聽說過草根環境NGO。說明草根環境NGO在居民中的影響力不大。

第二,針對如何提高草根環境NGO知名度的問題中,63%的居民認為草根環境NGO應該定期舉辦公益活動來宣傳環保,21%的居民認為應該借助媒體的力量。這說明草根環境NGO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提升自己在居民中的形象和地位。

第三,在提及草根環境NGO在環保中的作用時,58%的居民認為其作用很重要;33%的居民認為其作用一般;9%的居民認為其不重要。這說明草根環境NGO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居民對其寄予厚望。

第四,在問到居民是否接觸過草根環境NGO時,81%的居民選擇從未接觸過草根環境NGO。說明草根環境NGO與居民的溝通不多,未能帶動居民參與環境保護。 2.1.3 草根環境NGO對居民意識及行為的影響

該部分是對接觸過草根環境NGO的居民進行的調查。通過調查了解草根環境NGO主要是通過哪種方式影響居民的環保行為,以及以后應該怎樣更好的發揮其在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該部分設計了兩個問題,通過調查得出:

大多數接觸過草根環境NGO的居民認為其是通過口頭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的方式來影響自己的,幾乎沒有居民選擇環境教育。這不僅說明了居民對環境教育的了解不多,還從側面反映出草根環境NGO在這方面的工作欠缺。

在草根環境NGO以后應該怎樣更好的發揮其在環保中的作用的問題中,大多被調查者都認為草根環境NGO應把口頭宣傳與實際環保行動相結合。這也說明了草根環境NGO不僅在環境教育方面存在欠缺,環保行為也有待加強。 2.2 調查結果顯示的深層次問題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大多居民在對于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垃圾處理問題方面有較強的環保意識;在廢舊電池的處理方面環保意識稍弱一些;在隨地吐痰和“限塑令”實施的問題方面,存在意識和行為方面的嚴重脫節。這說明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在以后的活動中應在廢舊電池危害方面多加宣傳并把具體的處理方法傳授給居民;在隨地吐痰和“限塑令”實施方面應該努力把居民行為轉向環保行為。

第二,太原草根環境NGO在居民中的知名度、影響力有待提高,同時在與居民的溝通方面也有很大欠缺。這說明太原草根環境NGO開展的活動少、涉及面小、參與人數不多故導致其知名度不高、影響力弱。在這方面,太原草根環境NGO應當下功夫,想出好的對策并付諸實踐,以改善這些薄弱的環節。同時在對居民環保行為進行影響時除了通過口頭宣傳與實際行動相結合的方式,也不能忽視了環境教育的作用。

3、太原市與國內有影響力的草根環境NGO的比較

本文選擇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北京草根環境NGO作為比較對象,通過比較太原市與北京市的草根環境NGO,找出太原市草根環境NGO與北京市的草根環境NGO的差距,指出其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借鑒有影響力的草根環境NGO的成功之處,從中找出一條適合太原市草根環境NGO發展的新路子,以便擴大其在太原市環境保護事業中的影響力,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環境保護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3.1 兩者的宗旨及主要活動

3

3.1.1 太原市草根環境NGO 目前,太原市草根環境NGO在民政部正式注冊過的僅有“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一家,對其它未經注冊的環境NGO由于資料不易收集,故筆者以“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為例進行研究 。

“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成立于2004年7月,是太原市各界熱心于環境保護的人士自愿結成的草根民間組織。它以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加強公民的環境道德建設,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綠色文明為宗旨。主要工作有:

1、組織系列的環保教育宣傳活動,實施具體的環境保護措施。

2、收集環保信息,開展各特定污染源和污染結果的專向調研,為所需單位提供意見和建議,通過總結建立環境保護的文化體系。

3、支持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節約能源推動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7]。

表1是“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近些年來舉辦過的活動,每年選擇1--3個主要活動,從中可看出“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的發展歷程。

表1 “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舉辦的主要活動

年份 主要活動

活動場所、內容

活動形式、目的

2000年 “綠色同盟成立”

為“太原市環保志愿者協會”成立做準備 回收廢舊電池 宣傳環保 提高市民環保意識 綠化省城

為高校環保社團發展進行指導 在高校進行環保宣傳 通過自身行動宣傳環保 調查汾河水質,匯報有關部門 推行垃圾分類 更好地進行志愿服務 響應“限塑令”,倡導限塑 成立前 設立廢舊電池回收點100多個 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 2004年 大型環保宣傳活動 2005年 環城宣傳環保知識 2005年 天龍山植樹

2006年 高校社團發展研討會

2006年 高校環保宣傳展板循環展出 2007年 摒棄陋習,美化太原 2007年 汾河污染調查

2007年 成立“環保小衛士”隊伍 2008年 對環保志愿者進行系統培訓 2008年 倡導“限塑令”

太原火車站

沿新建路、迎澤大街等主要街道進行宣傳 天龍山

太原科技大學 山西省各大高校 柳巷等人流密集區

以杏花嶺外國語小學和興華工校為試點 “協會”辦公室 與華夏銀行合作,分發環保袋

資料來源:文獻[7]

3.1.2 北京市草根環境NGO 本文選擇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以下簡稱“地球村”)為研究案例。

“地球村”是一個致力于公眾環境教育的非營利民間環保組織,是聯合國環保署的中國民間聯絡站。其宗旨是通過營造大眾環境文化,促進中國可持續發展。主要工作有:獨立制作環保影視欄目和影片;撰寫推廣環保讀物和宣傳品,編輯《草根之聲》;舉辦環保論壇;建立環境教育培訓基地;推動綠色社區的理論與實踐;開展綠色列車、綠色能源、循環經濟、綠天使藝術團、國際交流和耗才回收等環境保護

4

項目[8]。

表2是根據“地球村”網站信息和網絡公開信息統計所得,每年選擇1--3個主要活動,以便了解“地球村”的發展歷程。

表2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舉辦的主要活動

年份 主要活動

活動場所、內容

活動形式、目的

1997年 垃圾分類教育活動 在頤和園與7所高校環保組織一宣傳垃圾分類

起舉行

1998年 《公民環保行為規范》 與國家環??偩趾献?,規范公民問世 的環保行為

1999年 “以自行車族為榮,支 減少污染,節約能源

持發展公共交通”

2000年 “2000年地球日---中“綠色社區”、“綠天使動”、“綠通過宣傳,鼓勵公民加入環保行國行動” 色藝術旋風”、 建立公眾參與機列 制、制作電視節目

2001年 《綠色社區手冊》出版

以社區為單位進行環保 2002年 中國草根組織代表團 在地球村基地進行 規范草根組織

培訓

2003年 倡導綠色生活 “綠帶子行動”、“綠色照明”、“綠 色生活垃圾”、“森林認證”、“生 命之水,未來之水” 2004年 地球村八年座談會 回顧過去與展望未來 2005年 “綠色列車”與“26度空調節能行動”

2005年 “循環巨龍,耗材回收”

2006年 “清汞行動”

節約能源

回收耗材,二次利用

對不同社會主體進行了環保宣傳

性教育,使其意識到汞的危害

2007年 召開理事會

提高組織能力建設 2007年 “減少塑料帶聯盟” 項目人員、志愿者開展戶外宣傳 促進“限塑令”的出臺

資料來源:文獻[8] “地球村”在廣泛開展活動的同時還與環境保護部(原國家環??偩?、國家民政部、國家鐵道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主流媒體和資深記者、世界各國環境及北京奧組委等政界、媒體有著緊密聯系和長期合作關系。 3.2 兩者比較

經過對兩個組織宗旨及主要活動的比較看出兩者的差距: 第一,成立時間長短不同。“地球村”是國內第一批成立的民間環保組織,由于成立時間較早,對活動的開展、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具有豐富的經驗;“協會”成立于2004年,時間較短,相對來說,“協會”在其發展方向上缺乏經驗。

第二,活動發展情況不同。“地球村”的活動是持續進行的,不受活動年份的限制,從試點到北京到全國逐步推廣,在前期是倡導宣傳和教育,后期為監督和促進;而“協會”的活動大都“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缺乏持續性,大多數都半途而廢。

第三,活動形式多樣性有很大不同。“地球村”的活動形式多樣,除環保宣傳、實

踐、教育以外還涉及藝術、書籍、記者論壇、國際會議等多方面;而“協會”主要是環保宣傳與實踐,活動缺乏多樣性。

第四,活動涉及的參與群體不同。“地球村”活動中參與群體范圍廣泛,涉及社區居民、學生、媒體、國內外政府、各方面專業人事以及國內外環保組織等,主要是因為其活動范圍廣、影響力大、在各大城市基本上都有活動。而“協會”活動中參與群體范圍比較有限,主要為學生和有較強環保意識的市民,記者、企業和政府部門也有參與,但相對較少。

此外,通過對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負責人及其成員的訪談,以及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對其更深的了解,比較兩個組織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組織能力建設差距大。“地球村”在組織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并有能力對組織進行建設,而“協會”雖然也知道組織建設的重要性,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二,成員構成不同。“地球村”的成員以環保為其職業,有專職人員處理相關事務,并有能力支付其專職人員的酬金;其專職人員都有各自的分工,能各善其職,這樣即使其負責人不在整個系統也能有序的運轉起來。因此,“地球村”的成員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而“協會”的成員主要為其負責人以前的同事以及各大高校的學生,“同事”和“高校學生”這兩個群體都有其特殊性,“同事”因其有各自的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參與組織工作,其環保具有很強的業余性;而各大高校的學生,其教育年限為四年,一般剛入學時加入,大二或大三時退出,其環保具有很強的周期性;加之其自身學業的限制,一般都是抽出時間參加“協會”活動,固其環保具有不固定性。并且“協會”沒有能力雇傭專職人員,因經費有限沒有能力支付其酬金。因此,“協會”成員具有很強的業余性。

第三,成員環保方面素質存在差距。“地球村”的成員具有環境保護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并且其自身行為規范,這樣有利于影響周圍的人加入環保行列,推動環境的改善以及組織自身的建設和發展。而“協會”多數成員都不具備專業的環保知識。雖然他們對環境保護事業懷有一腔的熱情,但是由于他們專業知識不到位以及時間的限制,其環?;顒泳哂幸欢ǖ拿つ啃院烷g斷性。另外,在環保行為方面有時自身行為不規范,自我約束不夠。故其成員自身素質欠缺,較難影響周圍人進行環境保護,并且也不利于組織自身的建設和發展。

第四,辦公所在地及接觸對象的素質差距很大。“地球村”辦公地處在國家首都北京,區位好,接觸對象素質普遍比較高,環保意識好深入,環?;顒雍瞄_展。另外,活動的開展也容易引起相關政府部門、媒體、企業和國外環保機構在中國辦事處的注意,進而得到他們的支持或贊助,這樣可以很快的提升其在公眾中影響力;而“協會”所在的太原市,環境相對比較閉塞,民眾的環境保護意識相對較差,活動不能很好展開。各大企業對環保重視不夠,活動資金不好籌集。這樣對“協會”的發展無形中產生了很多阻礙。

第五,領導團隊的差距比較大。不同的領導團隊有不同的風格,不一樣的能力,對組織的發展也有不同的影響。“地球村”的領導團隊專業性強、地緣好,對國外的先進環保知識和經驗了解較多,同時對相關信息、政策能夠及早的了解,接觸的領域廣泛能夠得到很多支持。“地球村”負責人廖曉義是中國第一位獲得有“諾貝爾環境獎”之稱的“蘇菲環境大獎”的民間環保人士,澳大利亞最高環境獎“班克西亞國際環境獎” 獲得者。2005年廖曉義當選中央電視臺經濟人物社會公益人物,2006年當選綠色中國人物之一,被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聘為環境顧問。從這些數據中足以體現“地球村”領導團隊的能力比較強。而“協會”領

6

導團隊,專業性不強,不能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環境保護上,因其都有自己的工作,這使得與“地球村”存在一定的差距。

4、太原草根環境NGO的發展對策

“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成立時間相對較短,對活動的開展和組織的建設及發展缺乏經驗。通過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以及與“地球村”的對比,我們可以知道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需要借鑒國內其他有影響的草根環境NGO的經驗,同時也要注意與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找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

以下是筆者對“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的發展提出的對策:

第一,活動應從環境保護意識入手。因“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接觸的群體環保意識相對淡薄,故應從提高其環保意識方面入手,有了環保意識,環保行為自然水到渠成。且在活動中應該把側重點放在居民環保意識淡薄的部分。另外,居民是城市生活的主體部分,活動的重點應放在社區。

第二,進一步提高志愿者的素質。提高志愿者的素質,建立一支具有較高環保素質的團隊,這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工作。具體措施則是對環保志愿者進行定期的專業的培訓。當然,現階段“協會”也有此活動,由于培訓人本身缺乏系統的專業的環保知識以及學員的被動學習導致效果并不太好,因此,這要求組織成員多學習相關環保知識,時刻關注環境最新動態。并聘請環境方面的專家開展講座,同時也可以多組織協會成員進行討論和實踐活動。

第三,接觸群體應更加廣泛。協會所接觸的人群主要是學生和市民。這就要求“協會”以后應該更廣泛地開展活動,多接觸社區居民、相關企業和媒體,但同時也應有針對性的接觸污染情況較為嚴重的社區和企業。多與居民和企業進行接觸溝通,一是可以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摒除他們以往的陋習并使得他們積極參與到環保行動中,二是可以爭取到部分活動經費。隨著環保觀念的不斷深入,有些企業也開始注重環境方面的問題,他們在此方面設有一定的資金,而卻無環保行動的向導。“協會”可以爭做這一向導共為太原的環保事業盡力,同時也可以彌補組織經費不足這一問題。

第四,召開座談會,及時總結活動經驗。在不斷的活動過程中,“協會”應該及時總結。每一個活動,無論成功與否,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果活動取得成功,對環境的改善有積極的作用,那么應該思考成功之處在于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又需要加強;假如活動沒有起到應有或預期的效果,那么則需要考慮哪里方面出現問題以及如何進行改進。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可以為以后開展活動提供依據,避免“協會”活動的間斷性。

第五,注重組織建設。通過對“協會”的了解,“協會”的組織建設存在一定的問題。協會的成立的時間短,沒有一定的經驗所循,且缺乏固定的工作人員。這些導致“協會”的工作人員忽略了組織內部的建設,以致組織的不健全。組織內部的有序性和組織機構的合理性是組織發展堅實的基礎和“后衛”。因此,“協會”應該開始重視自身的建設和工作的分工、細化。

第六,豐富活動形式。“協會”的活動形式比較單調,不多樣。然而,通過對“協會“的分析,筆者認為“協會”在豐富活動的同時不可過分追求活動的形式,“協會”還處在“嬰兒期”,應該先注重組織自身的成長。在自我成長的同時,循序漸進地開展切實有效的活動。待到長成之時,可以學習“地球村”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以吸引外界的眼球和增長活動經驗。

第七,注意組織文化和理念的建設。在組織建設的同時,也要注意“協會”文化和理念的建設。文化和理念是組織的核心所在?,F在組織的活動往往是淺層次的,浮

7

在環境保護的表面上。原因主要是環保志愿者尤其是“協會”的工作人員缺乏深層次的環保理念。這種理念如何建立呢?筆者認為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的工作活動對活動的分析總結及對其它先進組織的經驗借鑒來建立。組織理念的建立和發展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理念和文化不斷建立完善的同時,應把它融入到環?;顒又?,這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加深化“協會”的文化和理念。

第八,組織更多活動,提高“協會”在太原市的認可度。目前市民、企業以及相關政府部門對“協會”及其活動認可度比較底。歸其原因:一是這些群體本身存在著問題例如環保意識薄弱,缺乏群體意識等,二是協會的活動范圍狹小和影響力不夠。所以,在以后發展中很關鍵的一點是除了加強自身的建設外,還應多接觸市民、企業、相關政府部門以及媒體,如此才能更好地開展活動。改觀市民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是我們的的主要目標;對于企業,有些對環境的壓力很大,有些是我們活動經費的取向,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合作;至于媒體,它則可以幫助宣傳我們的環保行動,增加影響,號召廣大社會群體參與環保,媒體的力量不可忽略;政府的支持更是不容忽視。從“協會”成立以來,政府就給予了大力的支持,現在“協會”要做的就是爭取與政府合作,共同為我們的家園奉獻我們的力量。 參考文獻

[1]LesterM.Salamon.The Rise of Nonprofit Sector. Foreign Affairs,1994,73(4):109-112 [2]和莉莉、吳鋼.我國環境NGO的發展及其在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環境保護,2008,400(14):57-60 [3]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環保民間組織現狀調查報告.2005 [4]卜欣欣、陳晨詠.高校環保NGO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化工高等教育,2006,23(6):13-16 [5]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環保民間組織發展狀況藍皮書[M].2006 [6]徐宇珊.中國草根組織發展的幾大趨勢.學會,2008,230(1),5-9 [7]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太原環保志愿者協會簡介和章程.網址:tyhbzyzxh.blog.163.com [8]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網站.網址:

Study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 Countermeasure of NGO in Taiyuan

Ren Rui-ping, Han Li-ning, Wang Yi-qi

(College of Tourist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Abstact: The paper use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and the respondents is the residents of Y ingze district in Taiyuan. Through investigation NGO’s mode of action and influence degree to the residents of Yingze district, analyzes NGO’s contributions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of Taiyuan city and even Shanxi province and shortage since it was established.And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its activities, interview its principal and members, compare it with the famous NGO in China, identifies its problem,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can make it better play its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8

Key words:NGO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Taiyuan city; countermeasure;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9

10

第三篇:中國環境NGO的發展及其法制化

摘要:中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公民社會的成長, 作為環境保護領域的非政府非贏利組織NGO,其在準入環節和運行過程中所遭遇的種種制度羈絆, 在一定程度上透視了公民社會的不完全性。文章通過對中國環境NGO發展的分析來,從加強法制環境建設、推動環境保護領域的公眾參與、加強政府對NGO的輔導和支持等方面提出了促進我國環境NGO 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環境NGO、發展、制度化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我國通常稱為非政府組織,是指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公益性或互益性社會活動的獨立的民間組織。環境NGO, 則是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特定目標而組織起來的民間社會組織。環境NGO是近年來活躍于我國環境保護舞臺上的一支力量,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困境亟待破解。

一、我國環境NGO的產生以及原因

(一)中國環境NGO的產生

環境NGO,即參與環境治理的非政府組織。中國最早的

第四篇:這些草根英雄,感動中國人的2016!

由新華社舉辦的“中國網事·感動2016”頒獎典禮21日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由網友從全國候選人中投票選出的十位“草根英雄”依次揭曉。視頻:“中國網事·感動2016”年度網絡人物群像

在今年的獲獎人物中,有人將畢生奉獻給紅色信仰,有人把熱血拋灑在祖國邊疆……他們,用質樸的心靈創造著感動時代的力量,用平凡的故事書寫著自己傳奇的人生。“守邊老人”魏德友新華社副社長劉思揚(右)、愛的分貝常務理事呂律(左)為新疆“守邊老人”魏德友頒獎。“守邊老人”魏德友。駐守邊疆長達半個世紀,義務巡邊近20萬公里,76歲的他住土屋、喝咸水,與星月羊犬為伴,與風雪餓狼較量,被稱為邊境線上“活的界碑”。

“80后村醫”賀星龍歌劇表演藝術家劉培齋、愛的分貝常務理事慕林杉為“80后村醫”賀星龍頒獎。

“80后”村醫賀星龍。他是一名村醫,駐扎貧困鄉村16年。鄉親有病,他24小時隨叫隨到;付不起藥費,費用他能免則免。鄉親們說他“比親兒子還親”。“公益達人”劉天明 壹基金秘書長李勁,愛的分貝常務理事陳捷為獲獎人“公益達人”劉天明頒獎。

“公益達人”劉天明。他是一位農民工志愿者,16年來,眾籌助學金350多萬,幫助留守兒童300多名,成為外來工榜樣,帶動了更多普通勞動者投身慈善事業。“好姐姐”劉美民政部副部長宮蒲光、“愛的分貝”常務理事冀星為年度人物北京“好姐姐”劉美頒獎。冀星為“好姐姐”劉美頒獎。

“好姐姐”劉美。一個80后自閉癥康復治療師,11年來她為1000余名自閉癥兒童及家長提供康復訓練和咨詢,為100余名教師提供培訓,帶動了社會對自閉癥的關注。“膠鞋書記”龐啟淵

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秦昌桂,新華社領銜編輯陳小波為獲獎人重慶“膠鞋書記”龐啟淵頒獎。

“膠鞋書記”龐啟淵。一個深入一線摸底走訪,精打細算制定規劃的第一書記。他是村民口中的“膠鞋書記”“過細人”,更是鄉親們心里溫暖的自家人、脫貧的領路人。“倔牛”蔣傳春

著名表演藝術家博林為湖南“倔牛”蔣傳春頒獎。“倔牛”蔣傳春。敢于創新的戒毒所長,七年來他倡導“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業立人”,讓戒毒人員“出去不再進來”,把衡陽市強制隔離戒毒所變成“心靈再造的學校”。“熊貓爸爸”陳玉村

著名表演藝術家喬榛為“熊貓爸爸”陳玉村頒獎。“熊貓爸爸”陳玉村。幾十年來,他同照顧自己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一樣,與熊貓無語相伴。73歲高齡的他,仍然工作在一線,想陪大熊貓走到最后。“最美睡姿”李金龍

“希望將軍”趙渭忠為李金龍頒獎。“最美睡姿”李金龍。端著盒飯睡著的照片背后,是在抗洪前線4天3夜的堅守。他用行動告訴我們,最美不是光鮮華麗的外表,而是赤忱為民的丹心。“碑林長征”張崇魚

“中國網事·感動2015”的獲獎者、清華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隊的學生代表為跨越世紀的“碑林長征”張崇魚頒獎??缭绞兰o的“碑林長征”張崇魚。從滿頭青絲到白發染鬢,他發出3000封信,走過70萬公里,找到了13.8萬老紅軍的資料,推動建立了全國最大的紅軍碑林。“筑夢人”王春

南海島礁上的“筑夢人”王春在頒獎典禮現場。南海島礁上的“筑夢人”王春。天命之年扎根西沙島礁,他用了兩年時間讓漁民家喝上淡水、亮起電燈、通上環島路,讓祖國的最南端,漁民安居樂業,海鳥繁衍棲息。

這些草根英雄來自山西、廣東、重慶、湖南、新疆、福建、貴州、四川、海南等地,從全國的候選人中經過媒體、專家評審、網友投票等環節脫穎而出,他們的事跡“起源于網、放大于網、互動于網、影響于網”,他們的故事感動千萬網友,為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風尚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專家評審會評委合影

“中國網事·感動人物”評選活動由新華社發起主辦,新華網、新華社“中國網事”欄目承辦,自2010年起已連續舉辦七屆,是國內首個以基層人物為報道和評選對象、由網友通過互聯網新媒體評選并傳播的品牌公益活動。本屆頒獎典禮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新華善舉基金、壹基金和“愛的分貝”公益支持,樂視視頻獨家直播。

記者:劉揚濤攝影:陳競超監制:陳知春編輯:王朝、王龍實習生:汪子旭、滕雯芊、陳澤冰、陳夢婕

第五篇:馬復興簡歷-2011那些感動中國的草根人物

馬復興,生于1959.3,青海西寧市湟中縣漢東鄉下麻爾村小學教師。他沒有雙手,卻在三尺講臺上耕耘了27個春秋,字寫得工整,畫畫得漂亮;他是個地道的農民,卻用小小的黑板讓農村的孩子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他用斷臂書寫人生,他用一生守望山村。

新聞報道

1958年的深冬,馬復興降生在下麻爾村一個普通的回族農家。不幸的是,他誕生四個月后的一天,在火炕上爬動玩耍的他,不幸掉進了嗤嗤燃燒的炕洞里。由于沒有及時發現,他的兩只手被燒焦了,還有后背、胸部„„從此,馬復興失去了雙手。人生道路上的一道道難以跨越的坎兒擺在了他的面前,可他憑著自己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步走過來了。沒有一雙手,還有一雙腳。馬復興想,用腳寫“字”,他就把一截小木棍夾在腳的拇指和食指間,照著識字課本不停地練習寫字„„

編輯本段事跡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漢東鄉下麻爾村的年輕人,像其他地區的村民一樣,一個個走出家園,到外面闖世界,掙光陰??墒?,此后的幾年中村里接連發生這樣的幾件事:村里的一些年輕人在外地承攬工程,或打工時,簽訂勞動合同時受騙。辛辛苦苦干了一年,結果幾十萬元工錢討不回來;還有許多村民到外打工,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錢卻掙得很少。這一件件事,給馬復興帶來了深刻的反思。他想,這些事還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啊!一個家庭、一個村莊,乃至一個地區,要從根本上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還得抓教育,還得抓文化呀。從1981年3月,馬復興被當時的村黨支部書記舉薦,走上下麻爾村小學民辦教師的崗位后,他始終感激政府、村民對他的照顧和信任。從此,馬復興把自己的命運跟孩子們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他覺得,像自己這樣一個只有高中學歷、身體又有嚴重殘疾的人,要教好學生,一個字——拼!可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啊。他想,要上好每一堂課,讓學生消化所講的內容,自己除了吃透教材,還要重視教學方法,重視掌握學生學習的態度、內心的變化,等等。幾十年如一日,馬復興按照這個理念,不斷地鉆研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他一周承擔著二十幾節課的教學任務,哪怕再累再苦,每天他都認真地對待每一堂課。就說備課吧,因殘臂寫字比較慢,別的老師備完課了,休息了或者回家了,他還在備課,幾乎經常熬到凌晨一二點鐘。“也就是他,如果換了別人怕一堂課也教不下來。經常,他上完一堂課下來,頭上、臉上、衣服上落滿了粉末,吞食的‘粉灰’,肯定比我們多得多。”馬復興的一位同事說,“就這樣,他整整干了27年,干得還很出色!”二十多年來,馬復興從未間斷過家訪。為了不讓一個學生輟學掉隊,他記不得多少次走在家訪的路上,其中的酸甜苦辣和委屈,只有他和他的同事才知道。就這樣,依靠他不懈的努力,先后有200多名逃學、流失的學生重返校園,如今這些當年好多返校的流失生已經成了大學生。

編輯本段其他信息

馬復興說,我啥也不圖。一個人活著不能沒有錢,但不能為了錢而活著。只要我的學生從我的付出中,能學到文化,能成為有知識的人,那我也就滿足了。

本文來自 99學術網(www.gaojutz.com),轉載請保留網址和出處

上一篇:iso90012015標語下一篇:colors教學設計與反思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