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建筑美學范文

2023-09-15

建筑美學范文第1篇

摘要:齊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建筑構件,通常是指以齊國故都臨淄為中心,范圍涵蓋其境內廣大地區所出土的年代為周至兩漢的瓦當。齊瓦當是非常具有建筑美學的藝術產品,因此被傳承遺留下來,在我國當前的藝術審美中也是極具有藝術價值的。本文中我們就將針對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幫助人們了解其瓦當的藝術內涵并將其藝術文化傳承發展下去,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齊瓦當;現代藝術價值;文化傳承;民族特色

齊瓦當是瓦當藝術作品中極具代表性的,因此在當前的藝術領域中也受到了廣泛的推崇,而正因為齊瓦當在當代藝術領域中的廣泛應用,使得其現代藝術價值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藝術領域,開始利用齊瓦當中的元素來開展新的藝術創作,希望能夠不斷豐富自身作品的文化內涵,提升作品質量。齊瓦當的藝術內涵與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關聯,也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春秋時期的社會背景,而當代人有很多對于春秋時段的歷史不明確,這也使得仍然有很多人對于齊瓦當的藝術內涵了解不透徹,這對于齊瓦當的傳承與發展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斷的加強對于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的了解是非常關鍵的,可以有效豐富當代的藝術創作資源,也可以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接下來我們就來具體探討一下。

一.齊瓦當概述

瓦當是我國古代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建筑構件,也就是筒瓦頂端的下垂部分。瓦當的應用可以有效的保護屋頂檐際椽頭,防止風雨侵蝕,同時美化建筑物。瓦當的藝術美感主要源于瓦當上的圖文設計,其中紋樣題材的豐富是其獨具特色,后續成為人們的收藏品。瓦當在西周年間就已經存在,在戰國秦漢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被建筑廣泛應用。春秋戰國時期瓦當的發展逐步與各地區形成了有效的結合,呈現出了不同地域風格。齊瓦當就是齊國所在都城臨淄所發展起來的,因此也與臨淄地區的風俗特色有很大的關聯,其中的紋樣圖案表達就是當時臨淄地區人們生活的寫照,反映了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內容和當地的一些民俗特色。而齊瓦當的藝術價值主要在于它的裝飾紋樣,齊瓦當分為素面瓦當、花紋瓦當和文字瓦當三種紋樣,題材豐富且自具特色?;y瓦當又可以分為圖案畫、寫實生活畫、圖案室生活畫三類。齊瓦當上的紋樣圖案對我國當前的雕塑,繪畫,書法,建筑等藝術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使得很多藝術領域的創作過程中將其作為原型參考來更好的豐富藝術形式,因此我們說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是非常高的,可以得到有效的推廣和應用。齊瓦當中的文字瓦更加直接的反映了當事人的思想和追求,對于后續篆刻領域的藝術發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且齊瓦當的表現形式是非常多樣化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當時人們的藝術追求和思想見解,對于我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這也是當前齊瓦當的藝術價值體現。

二.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分析

齊瓦當是我國春秋傳承下來的文化,藝術特色非常濃厚,因為齊瓦當上的紋樣圖案的審美性和藝術性都是相對較高的,可以作為當前藝術領域創作中的一個重要參考,更好的為當前藝術創作提供服務。因此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也逐步的凸顯出來,它在我國當前的雕塑,繪畫,書法,篆刻,建筑等領域開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它與當代的藝術進行了有機的融合使得我國當前藝術創作更加的具有厚度,作品也更具藝術感。

接下來我們就具體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希望能夠通過了解齊瓦當的藝術價值,來探索傳統文化并將其中的優秀文化和藝術表現形式傳承和發展下去,更好的推動我國當前各領域藝術的進一步發展。

(一)齊瓦當在繪畫領域的藝術價值

繪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構圖、線條、空間等的應用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最終的或繪畫作品效果,因此在繪畫過程中熟練的掌握繪畫技巧對于繪畫作品質量的提升來說是非常關鍵的。而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如果可以參考優秀的繪畫作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不斷優化作品質量。因為優秀作品中的構圖設計,線條應用和空間的構圖都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藝術性,能夠更好的保障作品的內容表達。而齊瓦當中的花紋瓦當圖案化紋樣非常豐富,而且其中的圖案畫種類豐富,無論是圖案畫、寫實生活畫亦或者是圖案式生活畫繪畫空間表現手法、線條應用等都非常具有美感和藝術特色,因此可以為當前繪畫作品的繪畫創作過程提供有效的參考。比如,齊瓦當圖案畫中的構圖就是非常清晰且嚴謹的,其中應用的圖案風格就體現了當時齊國國度穩定而秩序井然的特色。對稱的繪畫手法表示當時的規矩設定的規范化,引導我們要更加的尊重規則。而無論是方形瓦當亦或是圓形瓦當的,都是左右上下對稱的,圖畫設計也會更加注重圖案的對稱性。對稱形圖案的繪畫應用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豐富作品的想象力,因此在當前的繪畫作品中,也可以有效的應用對稱相關概念,創造一個穩定靜止的空間來表達秩序、規則對我們的約束和規范。

其次,齊瓦當圖案中的線條勾勒也是極具特色的,對于我國當前繪畫作品中線條的把握也有很大程度的影響,齊瓦當的繪畫中其線條的勾勒更具有古代做繪畫的特色人物的輪廓勾勒,更加的婉轉悠揚,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飄灑,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表達了當時人們對于瀟灑人生的追求和膜拜。而其中對于折線的應用相對比較青澀和刻板,使得空間的張力相對較弱。因此在當前的繪畫作品中對于折線的應用更加的豐富,避免了折線的單一應用,而使得的繪畫作品生命力較弱,無法真正的表達出圖案的動感。

最后,在齊瓦當圖案中線條都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的,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作品的表達更具生命力,因為其線條的方向就代表著生長的方向,生長的多樣化、動態化也是齊瓦當圖案中極具魅力的特點,因此在當前繪畫作品中也可以加強對于線條方向感的把握,使其能夠更加動態的表達出作品的生命力。

(二)齊瓦當在建筑領域的藝術價值

隨著當前建筑行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在的建筑滿足基本建筑需求的同時,也開始對建筑外觀特色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夠通過優化的建筑設計或裝飾來提高建筑的美感。而日益增長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認同感,使得我國人民對于古代優秀建筑文化有了更強的認可,會將傳統建筑中的特色應用其中來更好的表達中國傳統文化的力量。因此當前在建筑領域中,對于古代傳統建筑文化的建設和應用增加了。其中齊瓦當本身作為建筑非常重要的一個構件,也開始逐步廣泛的應用在優質的建筑中。傳統古建筑中瓦當的應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證雨水的順利排出,從而避免風雨侵蝕,美化建筑物。因此當前齊瓦當在建筑領域也得到了有效的應用,發揮了它的現代藝術價值。

此外,齊瓦當的紋飾也是非常豐富的,樹木、走獸、箭頭、飛鳥,壁虎,龍,怪獸等都是極具中國特色的圖案紋樣,因此在建筑物的裝飾過程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使得其內部裝飾也更加恢宏大氣。在當前外來文化沖擊我國建筑領域的時候,應用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特色來豐富我國當前建筑領域的建筑裝飾設計,對于建筑行業的發展以及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都是非常有利的,因此齊瓦當在當前建筑領域的應用推廣也得到了廣泛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我國當前建筑行業的藝術特色更加鮮明,更能表達我國的文化特色,使應用齊瓦當的建筑成為我國的文化標志。

(三)齊瓦當在雕塑領域的藝術價值

雕塑是我國藝術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而我國的雕塑工藝大多傳承于傳統的雕塑工藝,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因此在我國當前雕塑領域發展過程中,也會非常注重對于傳統雕塑工藝的傳承和應用,希望能夠就傳統雕塑工藝與現代的雕塑藝術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更具有現代化特色的雕塑作品,豐富雕塑藝術表達形式,提升雕塑藝術品的藝術價值。而齊瓦當中的裝飾紋樣比較豐富,從飛禽走獸到龍紋圖騰等,都可以作為雕塑形象來進行雕塑創作。為我國當前雕塑領域的雕塑形象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使得雕塑形象更加的豐富化、多元化。不僅如此,齊瓦當上的紋樣創作本身就借助了一定的雕塑工藝,因此也可以為我國當前現代化雕塑工藝的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通過有機的融合可以使得雕塑作品更具有自然性和生命力,保證作品的藝術感和藝術特色。另外,齊瓦當上圖案紋樣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與浪漫主義色彩的有機融合是齊瓦當極具有藝術審美價值的原因。因此也可以參考其抽象與具體的有機結合來更好的完善現代的雕塑作品,將創作理念應用在雕塑作品的創作中,提升雕塑創作的品質,使其雕塑工藝的文化傳承能夠得到發揚與發展。

(四)齊瓦當在篆刻領域的藝術價值

齊瓦當中的文字瓦當就是應用篆刻工藝表現出來的,也有部分花紋瓦當是通過對于圖案的篆刻來表現的,因此齊瓦當內部所富含的篆刻工藝也是非常具有傳統特色的,可以更好的借鑒在我國當前篆刻領域的藝術創作中,與當前的篆刻工藝進行有機結合,提升篆刻作品的藝術價值和藝術魅力。但是它的文字篆刻和圖案篆刻所應用的篆刻工藝也是存在很大的差別的,因此在當前的篆刻領域發展過程中對于齊瓦當篆刻工藝的借鑒和應用也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相應的探討與參考,從而選取最合適的篆刻工藝并結合當前先進的篆刻技術來更好的完成篆刻作品,使傳統的篆刻工藝能夠在當前社會發展過程中煥發新的活力,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但是更多時候齊瓦當在我國當前篆刻領域的藝術價值體現在齊瓦當圖案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圖案篆刻過程中所應用的篆刻工藝要求是相對較高的,因此傳統的篆刻工藝的優勢就顯現出來,這可以對我國當前的篆刻工藝進行有效的影響,融合更好的工藝,推動傳統篆刻工藝傳承與發展。與此同時不斷的優化現代篆刻工藝和藝術創作,使其更具有的藝術美感和民族特色。

(五)齊瓦當在書法領域的藝術價值

書法創作也是我國當前藝術形式表達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同的書法寫作所表現出來的美感和藝術內涵也是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的。而我國古代時期文化發展繁榮,因此書法領域的作品對于當前的書法藝術創作來說也是很具有參考價值的。齊瓦當中的文字瓦,文字的應用直接表達了當時人們的思想和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春秋時期的書法特色傳承發展下來。參考文字瓦當,可以更好的了解當時春秋時期的書法創作特征,將傳統書法創作結合當前的書法特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書法表現形式更加的多樣化,也可以使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表現形式逐步凸顯出來,更好的表達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加國民對于中國文字的文化自信,使中國文字能夠傳承到更遠的地方,影響更多的人,提升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四.小結

齊瓦當作為我國傳統建筑中非常重要的建筑構件,因為其圖畫紋樣的多樣化以及文字篆刻的藝術性成為了非常具有收藏價值的藝術作品并傳承發展下來。但是要使齊瓦當在我國現代藝術創作中發揮更大的價值,以齊瓦當為參考應用在各個領域,提供各個領域豐富的參考資料,使創作能夠更加的多元化,豐富化,是非??尚械?。而當前齊瓦當已經在我國繪畫、建筑、雕塑、篆刻以及書法中發揮非常大的價值,使得我國當前繪畫,建筑,雕刻,篆刻以及書法領域的發展更加的多元化、豐富化且具有中國民族特色。而齊瓦當的藝術特色的表現是極具藝術魅力的,因此可以廣泛應用在更多的藝術領域來推動我國當前藝術文化的發展,但是也要注重齊瓦當藝術特色與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有機融合,否則融合不科學也會使得齊瓦當的現代藝術價值大打折扣。因此我們要加強對于齊瓦當藝術文化的傳承發展與弘揚,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齊瓦當藝術并將其應用在各個領域中,使其發揮優秀傳統文化的最高價值。

參考文獻

[1]任倩慧.齊瓦當紋樣在現代女裝創意設計中的應用[D].齊魯工業大學, 2017.

[2]吳永強.齊瓦當:瓦上的歷史在傾訴[J].齊魯周刊,2016(42):58-60.

[3]任倩慧.齊瓦當紋樣在現代女裝創意設計中的應用[D].齊魯工業大學,2017.

[4]吳會娜.櫞檐遺珍—臨淄齊瓦當紋飾藝術特征探究[D].山東藝術學院,2016.

[5]吳國良.近三十年齊瓦當研究述評[J].管子學刊,2014(3):117-120.

[6]樊萍.齊瓦當藝術論[J].裝飾,2005(10):32.

[7]樊萍.齊瓦當的藝術特色[J].今日科苑,2005(07):76.

[8]樊萍.齊瓦當藝術論[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04):67- 70.

[9]于林立.齊瓦當的藝術形式特征[J].管子學刊,2004(02):90-92.

[10]張越.齊瓦當藝術表現手法初探[J].管子學刊,1991(02):53-56.

劉珊珊(1981.5--),女,漢族,山東濰坊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藝術設計教育研究

(基金項目:2020年度山東省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編號:2020-NDLS -01)

建筑美學范文第2篇

早在原始社會開始, 人類就開始為自己尋找容身之所, 來遮風避雨、躲避野獸的攻擊, 雖然那時原始人類所挖“穴居”、筑“巢居”還不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建筑, 但是已經有了建筑的雛形。已經體現了建筑空間和使用功能方面的作用。建筑美學的起源是隨著原始茅屋的出現所產生的, 因為茅屋的出現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人類真正對建筑美的探索, 應該是從對建筑藝術的崇拜而開始的, 比如說:中國古代皇家宮殿式建筑, 埃及的金字塔, 古代希臘廟宇建筑以及歐洲中世紀哥特式建筑等等。這些建筑氣勢宏偉、莊嚴肅穆, 以巨大的尺度來營造出令人生畏的氣勢, 給人以神秘和崇拜的建筑美學的空間和實體。建筑美學由此起源。

現如今, 世界各國的經濟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隨著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類的生活方式發生了變化, 人們對消費觀念也發生了變化, 人類開始越來越向往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近二十來年世界建筑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所以建筑美學也有著不同的發展方向。

1 世界各地都爭相建造最高地標建筑

隨著世界各國經濟實力的提升和相應的現代建筑技術的研究, 人類對建筑高度的不斷刷新, 如今摩天大樓比比皆是。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想在建筑領域領先于世界, 尋求不同的建筑美學的發展觀。許多建筑師打破了傳統的建筑美學觀念, 在建筑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 爭先建造最高的地標建筑。建筑師們將新穎的設計理念和特色的設計手法設計出獨具匠心的現代主義建筑。從19世紀八十年代開始, 在差不多一百年的時間里, 世界各地建造摩天大樓的熱情只增不減。摩天大樓已經不是美國的“專利”。許多摩天大樓早已打破了40多年一直穩居世界第一高樓美國的紐約帝國大廈 (381米) 。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 許多亞洲國家和地區隨著經濟實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開始挑戰建造摩天大樓, 并打破了許多西方摩天大樓的高度, 如今摩天大樓建造的速度是越來越快, 高度也是越來越高。不斷刷新著建筑高度的紀錄。在中國臺北的101大廈以508米的高度鶴立于世界之巔之時, 不到10年的時間里, 迪拜塔直沖云霄以它828米的高度整整超出了臺北101大廈320米的高度。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高的摩天大樓建立在大地之上。

隨著世界各地和國家的經濟的發展, 應該承認, 建造摩天大樓已成為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標志性”的象征。從人類發展的角度和塑造國家形象角度來看, 建造摩天大樓對建筑美學和建筑工程學的形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是, 在當今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以建造超高的摩天大樓來表示國家或地區的強大, 在建筑方面產生了以獲取文化主權和建筑美學效益的為目的的空間。建筑師們以為追求著這種具有“標志性”的超高建筑, 卻扭曲了建筑美學的真正意義, 這樣的建筑很可能成為后人的笑柄。

2 對生態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的探索

從20世紀工業革命以來, 雖然科學技術有了飛速的發展, 給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上都帶來的許多便利, 但人類對城市盲目的建設和工廠工業化生產破壞了許多自然資源, 比如:地下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等等, 人們對這些資源無節制的開采和利用, 破壞了生態的平衡, 加快了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

近二十年, 人們對生態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 人們對一個城市或地區的好壞大部分因素都是由生存環境質量的優劣來決定的。所以在對建筑美學發展到今天, 建筑師在生態建筑和可持續建筑上的建造和探索引起了當代人類的重視。

如今, 許多建筑師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都融入了生態節能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比如, 馬來西亞, 米那亞大廈就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生態建筑的范例, 它是由著名建筑師楊經文設計, 建筑采用了多種手段來利用自然能源, 首先, 本建筑設有一個空中花園, 從一個三層高的植物綠化護堤開始, 這樣空中花園里的綠色植物可以為建筑提供陰影和富含氧分的工作環境空間。其次, 每層辦公空間都設有對外陽臺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門, 通過這種設施人們可以很容易的控制建筑的自然通風。再有, 建筑設計很巧妙, 它有個核心筒是被房間所圍合而成的。通過這樣巧妙的圍合方式, 在建筑中可以創造出許多的交流空間, 這樣在建筑中就避免了黑暗空間的出現。另外, 設計師從人的心理角度出發, 通過大面積的運用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風, 為在建筑中工作的人們提供了一個舒適自然的工作環境。設計師通過多方面的考慮, 很好的利用建筑本身的形態把建筑和自然進行融合, 再通過一些技術手段的應用, 創造出一個生態和可持續的建筑, 體現了在如今建筑美學發展過程中設計師對生態建筑的關注。

生態建筑和可持續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新趨勢, 也是改善人類生活環境質量和保護自然資源最有效的方式。生態建筑的設計是城市美學或建筑美學新的發展道路, 更是城市建設最理想的方法。

3 建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城市景觀空間

城市的建設就其本身的形式而言總是以犧牲自然為代價, 是一種去自然化的建構。無論在任何規劃用地上建造城市都是對自然的侵犯, 對原有的自然的生態系統或多或少都有破壞。

如今生態建筑和可持續發展建筑在世界范圍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種成就也歸因于對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的廣泛推廣和運用。也就是說, 在當代城市建設越來越重視空間景觀的建設, 在生態建筑成為城市建設設計的發展方向之后, 建造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城市景觀空間已成為設計師所探索新的城市建設道路。

當今社會, 城市景觀空間給人們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 設計手法也推陳出新, 讓人目不暇接。不得不提的是棕櫚島的多維立體景觀, 利用填海的方式造島, 將一幅巨型的大地藝術作品呈現在人們面前, 再加上對島的精心布局, 形成了規模巨大的以海島為主題的公園, 夢幻的海景和美麗的自然景觀更是令人驚奇不已。棕櫚島的這種全方位立體式的設計手法讓人們體驗到了什么才是卓越的城市景觀空間。

所謂景觀化的城市空間, 是一種技術性的景觀和自然化景觀的相互融合的景觀空間, 而庫哈斯對其定義為自然化則是比較片面的。城市景觀空間不單單是與城市的生態維度或者是可持續發展維度的方法和手段, 也不應該是作為生態理念的伴生物, 而應是當今時代人們的泛審美化的必然的結果。

4 結語

從建筑美學發展的近二十來年來看呈現出了多種形式, 我認為, 就建筑美學主要的發展方向來說, 主要表現在上述的三個方面。

建筑的形式美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美, 它不僅夠給人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也能給人以心靈安慰。建筑的藝術內涵則是其獨特的內在美, 能夠激發人類對于現實生活的熱情。時代日新月異, 無論是人的行為習慣還是審美標準也隨之變化。建筑不再是一個獨立地因素, 而是成為了一種精神上和功能上的紐帶, 使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到了一起。

參考文獻

[1]萬書元。當代西方建筑美學新潮。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2.4

[2]王輝。建筑美學形與意。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2.8

[3]吳志強, 李德華。城市規劃原理。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10.8

[4]陳春。中國建筑美學發展方向研究。能源與節能, 2011 (9)

建筑美學范文第3篇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美;審美

摘要:高校圖書館的審美實現主要依靠美的建筑、美的環境、美的圖書文獻、美的網絡環境、美的館員等要素來綜合實現。

美國美學家喬治·桑塔耶納說:“我們的本性中有一種最原始和最普遍的觀察美和珍視美的傾向”[1]??梢?,創造、欣賞、接受美的東西是人精神的需要。圖書館美學是一門新興應用科學,學者們對其含義的理解仍處在探索階段。屈小娥認為:“圖書館美學是研究如何按照美的規律創造圖書館的現在與未來,是運用美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圖書館的各項事業及工作,是美的規律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和體現,它是以其建筑、環境、館員、藏書及設備,向讀者傳遞美的信息規律的科學”[2]。高校圖書館是保存和傳承人類文明的地方,搞好美學建設對提升學校的品位和層次,展現學校的辦學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美的圖書館建筑

“建筑藝術的至高境界在于美”[3],建筑美一直是人們極為關心的問題之一。圖書館是高校標志性的建筑,圖書館人和建筑設計師要攜手合作,本著“用戶第一”“以人為本”的理念,建造適用功能和審美功能最大化統一的圖書館建筑,為高校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提供一個美麗的空間,給高校校園增添一道美麗的風景。

1.1美的選址

選擇合適的館址是建設一個圖書館的良好開端,著名圖書館建筑學家鮑家聲認為,圖書館的選址應遵循以下原則:位置適中,交通方便,環境安靜,適宜的自然環境及地質條件,留有擴建余地[4]。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學校的師生讀者,館址應選在校區的中心位置或毗鄰主要園林景區的次中心位置,離教學區和生活區不遠,同時位于校園規劃的主軸線上。例如:深圳大學圖書館、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都位于校區的中心位置和總體規劃的主軸線上,交通便利、鬧中取靜;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位于未名湖畔;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圖書館座落在南海之濱唐家灣,依山傍水,環境既優美又安靜。

1.2美的外觀

“建筑是凝固的歷史”,一定時期的建筑表現了當時人們的價值觀念、經濟發展水平、文化發展水平[5]。傳統圖書館受當時經濟發展及封閉思想限制,外觀造型設計多是T字型、工字型、山字型等磚混結構、磚墻承重為主的建筑模式?,F代圖書館的設計改變了以往單調的形象,在適用、經濟的前提下強調美的造型和個性化的外觀設計。從設計效果來看,現代圖書館給人以美的體驗,或雄偉明快、或樸素親切、或古樸優雅、或富于象征。美觀典雅的圖書館建筑能體現圖書館的文化內涵和人文精神,但圖書館建筑的外觀設計不能只強調個性,周邊環境要與整體環境相協調,要有和諧美。

1.3美的結構

意大利建筑理論家布魯諾·賽維強調:建筑空間是建筑的主角[6]。圖書館室內空間結構的設計要能充分滿足現有圖書館服務和管理的各項功能要求,并兼顧未來發展的需要?,F代圖書館的功能定位是“藏、查、借、閱、參”一體化服務管理模式,這要求圖書館建筑必須采用具有一定靈活性的大開間、大開放空間設計,將現有的圖書館功能與未來的拓展功能有機結合。當前流行的圖書館空間設計是模數式建筑設計,即統一柱網、統一層高、統一荷載的大開間設計。雖然模數式建筑設計有待完善,但其簡潔大方、整體感強、使用靈活的結構設計既符合審美,又有利于打造當前開放式服務格局及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圖書館建筑不管采用哪種空間設計,都必須以適用為前提,再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而定。

2美的圖書館環境

2.1綠色環保

清新的空氣、合適的光源、寧靜的空間,體現了圖書館綠色環保的美,體現了圖書館對讀者和館員的人文關懷。綠色建筑是現代建筑的一個發展趨勢,其基本內涵可概括為: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即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與自然環境親和,做到人及建筑與環境的和諧共處、永續發展[7]。圖書館在建設的過程中,要盡量使用綠色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氣候條件及周邊環境,盡可能實現自然通風、自然采光、自然調溫、節能、節水、節材,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保護環境。如: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在2003年的改擴建工程中,采用自然通風和環境節能技術、建筑照明節能技術、空調系統集成技術、雨水集蓄和回用技術等保護生態環境的設計,成為綠色建筑和低能耗建筑的典范。

2.2美的館外環境

美的館外環境能烘托圖書館的建筑,陶冶讀者的心境。圖書館理想的外部環境是回歸于自然,館前有寬闊的草地和休閑的空間,館舍周圍綠茵環抱、小橋流水;有條件的可以把圖書館建設在風景秀麗、依山傍水處;沒有條件的可以栽種一些樹木、設計一些有藝術性的裝飾品加以點綴,如:噴泉、水池、雕塑、石桌等,使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相融合。讀者在學習之余,徜徉在優雅清新的綠色環境中,心曠神怡、賞心悅目,身心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調整。

2.3美的館內環境

圖書館不僅要重視營造美的館外環境,也要重視營造寬松、典雅、寧靜、舒適的館內環境,保證室內的溫度、濕度、空氣、光、聲等指標符合要求,體現圖書館所獨有的人文精神。圖書館的室內裝修應簡約明快,忌過度繁雜;色彩設計應采用清新淡雅的中性色和偏冷色調,強化靜的氛圍;在合適的位置用名人書畫、雕塑、壁畫等裝飾,烘托出文化氛圍。如:建造假山、水池,栽種盆景、花木和藤蔓植物美化館內環境,改善微觀氣候。館內的規劃布局依據服務與管理的流程,合理劃分辦公區、文獻區、自修區和休閑區等各功能區域,科學安排讀者、藏書和館員的流動路線,將人流量大的書庫、閱覽室布置在低層,將人流量較小的書庫、閱覽室布置在高層。同時,辦公桌椅等的配置要符合人體工學原理,采用簡潔、簡約風格的款式,使館內風格和建筑風格相匹配;標識系統設計要整潔、醒目、美觀。

3美的圖書文獻

3.1美的內容

高校圖書館面對的用戶主要是師生讀者,由于學習和研究的需要,他們對信息資源不僅有量的要求,更有質的要求。圖書館應該收藏有利于提升讀者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職業素質等內容健康的各類出版物,收藏科學性、學術性、藝術性價值高的優秀圖書文獻,收藏著名作者的著作、各行各業領軍人物的著作,收藏核心出版社的出版物等。

3.2美的體系

我國圖書館學家沈繼武認為,藏書建設應遵守四項原則:實用性原則、系統性原則、發展與剔除原則、分工與協調原則[8]。高校圖書館要堅持“以用戶為中心”,建立科學、合理的館藏資源體系,藏書結構要與學校辦學模式、培養人才規格、專業設置相吻合,重點收藏與學校設置專業和科研方向有關的圖書文獻,保持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多層次按比例收藏學生教學參考用書;選擇收藏思想教育、綜合教育及其他課外閱讀書。同時,圖書館要對全校的資源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布局,實現校內文獻資源的共建共享;學科結構、等級結構、時間結構、文種結構、類型結構和復本結構合理,有計劃地做好圖書剔舊工作,優化館藏。

3.3美的加工

圖書的分類、著錄格式標準規范。圖書的條形碼貼在書名頁合適的位置,不破壞書籍原本的設計和裝幀;書標字體、顏色一致,位置固定統一,并且要粘貼牢固;館藏章的加蓋應盡量選擇在書名頁靠近書脊一側的空白處,不覆蓋任何文字或圖案,顏色濃淡適宜,力度大小適中;給圖書夾磁條時盡量隱蔽不破壞文獻,如果有露出來的磁條,要仔細剪掉露出部分,保證文獻完好無損。

3.4美的典藏

館藏圖書文獻的布局排架應根據服務功能,講究科學性、藝術性和便利性。書架的顏色、規格一致,排列的前后左右對稱。分類排架法是目前圖書館應用最普遍的圖書排架法,圖書遵循排架原則,按索書號在書架上順序擺放,每層格書架預留15~20cm的空位以補充復本、再版書等;每個子類的圖書最后都要預留一定的空位以補充新書,擁而不擠,排列有序;破損的圖書要及時修補,不能修補的及時剔除;在每個書架上設立詳細架標,標明圖書分類號,如H31、I207等,并與書架書刊序列保持一致。

4美的網絡環境

4.1美的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影響圖書館網絡信息服務的重要因素,先進的信息技術能提升圖書館信息服務的質量,提高信息服務的效率。圖書館海量的信息存儲、處理和傳遞,必須具備先進的網絡和計算機環境、先進的應用服務系統。硬件的不間斷運行,數據庫的維護和更新,網絡和應用系統的安全防護,圖書館主頁設計的友好、專業等,給人以社會變化、科技進步的美感體驗。

4.2美的信息資源

高校圖書館應圍繞學校的性質、學科的設置和讀者的需求開展信息資源建設,建立特色化、個性化的數字資源體系,包括建立和完善本館館藏書目數據庫,購買、引進數據庫,建設特色數據庫,加強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高校圖書館購買數據庫應選擇國內外公認的、具有權威性的數據庫,選擇先進的面向對象技術、制作界面友好、開發比較完全、時效性強、內容更新快、收錄內容廣泛和訪問年限長的數據庫;建設特色數據庫要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特色資源,突出本地區、本館、本校的特色。在收集網上信息資源的同時,高校圖書館應根據館藏發展的需要,在過濾篩選、組織整理后下載并存儲到本地網絡或者鏈接到圖書館的網頁上,為用戶提供美的“精神食糧”。

4.3美的信息服務

圖書館建設美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目的就是為了給用戶提供美的信息服務。隨著圖書館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發展,給讀者帶來了方便、快捷又具有遠程功能等特點的信息服務。讀者可以通過計算機迅速查到所需書刊資料的存放位置和借閱情況,可以網上預約借書、辦理續借。各圖書館為彌補館藏資源不足、實現資源共享,都開展了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工作。圖書館通過主頁介紹本館館藏資源、服務項目和內容、機構設置及開放時間等情況,開展館藏書目檢索、采訪建議、新書通報、好書推薦、讀者培訓等工作,設立讀者留言、常見問題欄目、實時網上咨詢等在線解答讀者的提問。例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的圖書館已開展網上即時視像參考咨詢服務[9],用戶與參考咨詢館員可以進行實時的音頻、視頻的溝通與交流。

5美的圖書館員

5.1美的人格

圖書館員美的人格表現在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熱愛圖書館事業,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也有精深的專業技能和廣博的科學知識。在信息時代,高校圖書館員要與時俱進,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讀者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5.2美的行為

亞里士多德認為,美是由于其自身而為人所向往并且值得贊頌的事物,或是善并且因為善而令人愉快的事物[10]。館員美的行為是其美的心靈的外化,大方優雅、耐心細致、平等待人、舉止得體。如:圖書館員在上架圖書時應輕一點放書,打掃衛生時應輕一點挪移桌椅等。圖書館員應牢固樹立“讀者讀一”的理念,想讀者之所想,急讀者之所急,這是館員善、美的行為,能給讀者愉悅的心理體驗,繼而達到最好的閱讀狀態。

5.3美的語言

言為心聲,語為人境。從語言角度看,說話不僅是一門技巧,還是一門藝術。圖書館員在工作中應努力做到:語言規范、語調柔和、語氣謙恭、用詞文雅、表述準確的專業用語。如:館員應多用“您好”“請問您要找什么書”等文明、親切、有溫度的服務語言;館員對讀者不要輕易用否定詞,避免生硬、冷漠的詞語。館員溫暖溫馨的語言能與讀者產生良性的審美互動,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圖書館服務工作的檔次。

6結語

為師生和讀者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永恒的主題,但服務方式、服務內容、服務功能是需要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的。在美學日益重要的今天,圖書館的每一位工作人員不僅要加強圖書館美學的理論研究,而且要在具體的工作中加強實踐,把對美的追求變成有意識的、自覺的行動,培養健康而敏銳的審美能力,運用審美的態度和美學思維來分析實際問題,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努力按照美的規律和美的要求進行美的創造,為師生和讀者建設一個美麗的精神家園和美好的心靈歸宿。

參考文獻:

[1](美)喬治·桑塔耶納(Santayana G.).美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

[2]屈小娥,高云,賈二鵬.圖書館美學的含義與維度分析[J].學理論,2011(12):194-195.

[3]汪正章.建筑美學:跨時空的再對話(第二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4:1.

[4]鮑家聲.圖書館建筑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32-39.

[5]吳衛娟.圖書館建筑的和諧美[J].山東圖書館學刊,2008(3):61-65.

[6](意)布魯諾·賽維(Bruno Zevi).建筑空間論:如何品評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5:19.

[7]熊小燕,陳麗.李海清:將綠色節能進行到底[J].城市開發,2012(14):68-69.

[8]沈繼武.藏書建設與讀者工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57-84.

[9]莊秀秀.高校圖書館參考咨詢服務的發展趨勢[J].情報探索,2007(1):29-31.

[10]苗力田.亞里士多德全集(第九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371.

(編校:崔萌)

建筑美學范文第4篇

作為東方文化杰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 以其博大精深而至今仍然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在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中, 除文字、書畫篆刻、戲曲之外, 其建筑藝術亦十分突出。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 曾經存在過多種建筑體系, 有的早已中斷, 有的流傳不廣, 而被稱為世界三大建筑體系之一的中國建筑, 以其悠久的歷史和卓越的成就而對世界建筑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建筑與裝飾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 它運用其特有的建筑部位、構件以及緣其性能生發出的一整套附于建筑表面的配飾、紋樣, 創造出它獨有的表現形式。它的內外部結構運用, 附屬色彩、文字的概括與夸張, 紋樣的韻律感等, 無不滲透著裝飾藝術深邃的意境和形式美。

“結構”是建筑藝術創作的靈魂, 包括結構特征、結構格調、結構效果、結構方法等等。而裝飾是藝術的基本語言, 既是一種藝術形式, 又是一種藝術方式和藝術手段。裝飾并不是一種表面化的修飾和涂脂抹粉, 它來自人類心靈的強烈需要, 是人類的藝術追求。誠如美學家蘇珊·朗格所說:“裝飾不單純像‘美飾’那樣涉及美, 也不單純暗示增添一個獨立的飾物。‘裝飾’與‘得體’為同源詞, 它意味著適宜”。

自先秦至19世紀中葉的中國建筑藝術, 通稱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 是一種以木結構框架式為主的建筑藝術形式, 其建筑結構在形式上講求均衡對稱、疏密有致, 屋頂構架大都采用傳統的“抬梁式”和“穿斗式”, 在不改變構架體系的前提下, 將屋面作為曲線, 并在屋角作出翹角飛檐, 還可以作出重檐、勾連、穿插、披塔等樣式。這樣, 極大地加強了建筑物的造型變化, 取得了視覺層次上的豐富感。從這點上, 我們不難看出:中國古代建筑的造型美, 很大程度上也表現為“結構美”, 這體現了裝飾法則的表現魅力。

中國傳統建筑具有非常豐富的符號語言, 傳統建筑的間架結構如廡殿、歇山、攢尖等都具有符號的特征。建筑表面的飾紋、花草、鳥獸、人物等等都是人們明確沿用的符號語言。所有這些符號都是對大自然的形象寫照, 這種將自然形象高度概括和程式化的表現手法, 當與裝飾藝術的形式美法則同源。

中國建筑中的木構架結構方式最早出現于距今六、七千年前。當時人們就已經使用榫卯構筑木架房屋, 且木構架上飾有彩紋。目前, 我國仍有眾多少數民族沿用這種榫卯木架房屋。從榫卯結構所構成的幾何形體以及木構架上所雕刻符號化的圖案文字, 可以看出榫卯結構的木構架建筑已具備了形簡意賅的裝飾效果, 甚至可以稱之為建筑結構中最早的裝飾體現。

柱和礎是中國古建筑結構的基本要素。“柱”是建筑中支撐屋頂的構件, 素有美名“頂梁柱”, 在建筑構造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常見材料為木、石、磚、竹等。但即使采用石、磚、竹為材料, 它們的構造基本仍是仿照木結構的藝術手法加工。“礎”, 或稱“礎石”, “柱腳石”, 是墊在房屋柱子底下的石頭。礎點的定位, 直接關系著柱子的合理排列, 決定了建筑物的空間、大小及建筑樣式等, 也是成就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基礎。礎,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 是建筑力學中不可缺少的“支點”, 同時, 它在建筑美學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裝飾元素。柱和礎的裝飾是中國古建筑結構裝飾的主要表現手段之一。唐代、明清宮殿、寺廟建筑柱、礎的處理, 既以倔強粗壯取勝, 又以柔和精美見長。

中國古代建筑非常重視色彩裝飾, 為了保持木構架中木材的經久耐用, 我國建筑很早就采用將油漆或桐油附著在木材表面, 保護木材。彩繪圖案使建筑局部更加美觀, 起到了真正意義上的實用與美觀的完美結合, 是木構架裝飾的集中體現。古人受五行思想影響, 崇尚五色, 又稱五彩。周人信仰天命, 又將玄色 (指天空的顏色) 納入五彩, 于是就有了“六章”的說法。后來, 老子對于五色大一統思想提出了“五色令人目盲”的質疑, 認為五彩繽紛的正色, 會使人的視覺迷茫而忽視其他視覺對象, 從而引發了色彩學的變革, 出現了間色。間色是指兩種原色相混合后的顏色:綠、紅、碧、紫、藤黃五色。這一變革, 促使宮殿建筑在長時間使用原色后開始尋求建筑色彩的和諧方法。以我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明清故宮太和殿為例:紅墻黃瓦與檐下冷色青綠彩畫所組成的冷暖對比, 潔白的玉石欄桿與富麗堂皇的柱式、屋檐, 大面積的灰色環境襯托適度面積的艷麗色彩, 形成了華而不俗, 和諧統一的審美風格。

在中國傳統建筑中, 裝飾的內容、形式及其象征性賦予了建筑一定的內涵, 同時中國古代建筑裝飾以自身的形式特征及完整的社會功能而成為了一種文化符號。這些裝飾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求、審美需求以及政治需求。所以中國古代建筑結構的發展過程就是中國建筑裝飾形式、裝飾手段和裝飾內容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如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已經發現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对娊洝防锞陀?ldquo;作廟翼翼”之句, 說明三千年前的詩人就已經在詩中歌頌祖廟舒展如翼的屋頂。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構架的特點, 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 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 使這些屋頂組合成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復雜形體, 這都明顯的具有裝飾的內涵。

中國古建筑的外型、結構及構件是其建筑裝飾的立體元素, 它們不僅體現了建筑的社會功能, 也體現了裝飾的實用功能。中國古代建筑的外型是相當優美的, 就單體建筑而言, 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 此外, 還有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 對構成建筑物單體的立面形象起著重要作用。就整體而言, 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對稱的方式, 以庭院為單元, 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 借助了建筑群體的有機結合和烘托。在這些建筑中, 屋頂的造型最為突出, 相繼出現了廡殿、囤頂、重檐頂、單坡頂、十字坡頂、拱券頂、穹窿頂等多種形式。這些都為中國古代建筑裝飾提供了豐富的造型語言。除此之外, 人們還運用建筑中各種材料的造型或位置的變化, 建筑結構線的變化以及在建筑的結構線中添加裝飾物等手段豐富建筑的造型。

從中國現代建筑的走向可以看出, 一些現代建筑家繼承和吸收了傳統建筑的表現手法, 并不斷創新, 創作出了許多形式感強且具有裝飾美感的建筑作品, 如中國美術館、陜西歷史博物館, 它們承襲20至30年代中國折衷主義與復古主義傳統, 使用大屋頂或在屋檐下臺基和大門仿中國傳統樣式, 或者選取中國傳統建筑的構件當作符號使用等。如, 南京中央博物館, 仿遼宋木構大殿, 從正幢體量到細部裝飾全部摹仿定型的古建筑法式;南京中山陵藏經樓, 仿清代喇嘛廟殿閣;北京燕京大學, 校門仿清代府第門殿, 方閣仿清代樓閣, 水塔仿遼代密檐塔, 這些都是對中國古建筑結構裝飾形式的運用。除此之外, 南京中山陵、廣州中山紀念堂、北京圖書館、武漢大學等, 在總的形體上服從新的功能要求, 突破古建筑法式, 但保持大屋頂等傳統的造型元件和較嚴格的古典構圖比例;上海江灣體育館、北京交通銀行對古典式作了進一步的簡化, 在新建筑的體量上適當設置一些經過簡化的古建筑構件作為裝飾起符號作用。這類建筑較好地做到了新材料、新技術、新造型與傳統建筑裝飾手法的統一。

傳統不是一成不變的, 歷史在發展, 社會在進步。我們在嘆服中國傳統建筑高超的藝術的時候, 并不需要幾十年前的建筑樣式紛紛再現, 不需要不談創新的仿古。在既繼承鮮明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又彰顯當代性的中國現代建筑中, 首都博物館是成功的設計范例。而華裔美籍設計大師貝聿銘在中國的幾處建筑設計堪稱典范, 其中, 北京香山飯店的天人合一觀念、建筑群落與香山環境和諧共處尤為突出, 而蘇州園林博物館的地域特征與簡潔概括的現代性完美融合也令人叫絕。

綜上所述, 中國建筑的發展與裝飾藝術的發展密切相關, 更與社會的發展聯系緊密, 它所體現的裝飾藝術是傳統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繼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 更應努力為人類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傅克輝.中國古代設計史.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2]荊其敏、張麗安.中國傳統名居.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 2007

[3]陳從周.說園.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85

[4]劉敦楨.中國住宅概說.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 1957

建筑美學范文第5篇

安東尼·高迪是新藝術運動的杰出代表, 在建筑史家佩夫斯納看來, 甚至代表了新藝術運動的最高成就。高迪對曲線的運用, 絕不僅僅只是一種簡單的對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延續, 也絕不僅僅只是源于一種對某一自然形態的愛好。沖動的背后, 還有著更為深入的思考。高迪設計的世俗建筑和景觀與之設計的教堂相比, 更加充滿了浪漫自由、別出心裁和富于幻想。

米拉公寓是其最好的代表。整體設計追求雕塑般的體量和空間的連續運動。高迪用他鐘愛的圓弧、雙曲面、螺旋體及跨度不同的拋物線熱情謳歌浪漫主義精神。它開放的平面圍繞著一個庭院自由展開, 在起伏中轉合, 在連貫中流動, 所有的間壁不同方向, 不同程度地有機彎曲或傾斜, 墻壁與地面連續扭結成一體, 形成的曲線是由毛石、玻璃、赤陶磚及碎瓷片等多彩鑲嵌材料的組合產生出光感和厚重感。有機形狀的窗洞、門洞、裹嵌在墻壁上, 就像天生的一般, 熟鐵裝飾猶如春天里的植物長滿陽臺, 枝繁葉茂。

如果僅僅從風格上來看高迪, 那么, 高迪的建筑只能是建筑史上的奇跡。但顯然, 高迪的影響與價值并不在于他只是一個奇跡的個案, 而在于一種傳統的延續與推進。因此, 當勒·柯布西埃宣稱高迪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時, 高迪自然主義思想的價值與影響開始極大的凸顯于有機建筑的研究與實踐中。應該說, 高迪的自然主義設計思想來自一個深厚的傳統。

2 高迪建筑美學分析

(1) 人性尺度——室內設計形象從米拉公寓里我們看到的墻面和樓梯、空間過渡均以圓形處理, 高迪的想象與夸張揭開了藝術的帷幕使觀者迅速產生強烈的感情, 從平靜中脫穎而出, 升騰起夢幻般的追憶。

(2) 色彩、圖案——談到高迪和他的建筑, 就一定要提到幾何形象和空間幾何??臻g幾何看上去是那樣的簡單, 但是卻難以用語言進行解釋。當他發現了由直線運動產生的曲面, 如雙曲面、錐面等。色彩、圖案、幾何是高迪永遠的命題。

(3) 立體構造——建筑立面形象, 高迪在造型上的三個特點:第一, 他的構思如同富有變化的樂曲, 可與巴洛克時代的建筑師相比。第二, 怪異的美學表現。第三, 突破了傳統的對稱、和諧、穩定性的設計原則。在更大的規模上追求非對稱、中突性和動勢感。

3 高迪作品對我國建筑的新啟示

中國建筑藝術是數千年東方文明進程的產物, 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特質和藝術個性。即使在西方現代、后現代建筑觀念喧囂的當代, 英國著名建筑理論家詹克斯也把“中國園林空間”作為后現代建筑的六個特征之一, 表明了中國古典建筑的價值在當今西方建筑界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

回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我國建筑領域, 應該說, 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探索。但如果以實事求是的客觀態度審視我國的建筑裝飾領域, 比比皆是的毫無個性的公、民用建筑造型設計, 不倫不類的所謂中西結合的現代建筑, 流露出對建筑風格創造的惰性, 缺乏的正是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獨立見解和個性意識與探索。我們對新藝術運動建筑裝飾的研究, 旨在能給我們的建筑造型裝飾領域某些借鑒和啟示。

(1) 為我國現代建筑注入情感, 彰顯人文關懷。

隨著人體工程學的進一步完善, 將人文關懷注入到建筑中已經成為現代建筑大師所考慮的首要問題, 我們從高迪的公寓設計中可以看出早在新藝術運動蓬勃發展的時期, 建筑中就已經融入了溫情的人文關懷。在中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大量的建筑平地而起, 但只是一味地復制和形式的單一, 成為我國建筑所需要解決的巨大問題。于是, 人們更加渴望彰顯人文關懷的情感建筑, 我們國家的建筑師也在努力把這一理念運用到建筑中。

(2) 通過研究高迪自然主義風格的建筑, 使我們從中得到了新的啟示。

我國地域遼闊、歷史悠久, 無論是輝煌的古代建筑還是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致, 都秉承著一種“師法自然”的建筑理念, 這種理念就是要求將建筑和自然融合一體, 順應自然的發展?,F代風格的作品大都以體現時代特征為主, 沒有過分的裝飾, 一切從功能出發, 講究造型比例適度、空間結構明確美觀。但是, 單調的線條和一味在高度上的延伸使得我國建筑理念也越來越偏離了“師法自然”規則, 隨著摩天大樓平地而起, 將城市與城市中的人與自然隔離開來。但是, 當你身在巴塞羅那將會是另一番情景, 你會為那里的建筑如此貼近自然而感到驚奇, 建筑的曲線與靈動完與自然融合成一體, 正如我國古代的園林景致, 兩者都有著異曲同工的造詣。然而隨著人們貼近自然意識的加強, 現代建筑中也涌現出一些與自然結合的恰到好處的經典作品:如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賴特的流水別墅。

高迪的情感建筑詮釋著一種新的建筑理念, 通過研究他的作品會給我國的現代建筑帶來這樣的啟示:我國現代建筑應當從自然中尋找建筑的形式美, 使建筑更加貼近大自然, 同時以人為本, 打造人性化的情感建筑, 向世界展現我國現代建筑獨有的風采。

參考文獻

[1]菲利普.蒂博.高迪:富于幻想的建筑師[M].田妮娜, 吉春, 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威廉.荷加斯.美的分析[M].楊成寅, 譯.南寧: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3]E.H.貢布里希.秩序感:裝飾藝術的心理學研究[M].楊思粱, 徐一維, 譯.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 1987.

[4]彼得.柯林斯.現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M].英若聰, 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3.

[5]黃國新.凝固的音樂——現代建筑藝術欣賞[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6.

上一篇:生活美學下一篇:音樂美學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