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

2023-04-04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教育部關于“教育技術學”專業更名為“教育信息技術”專業的征求意見引起了我國教育技術學科領域內廣大專家、學者、學生和從業人員的強烈關注,大家為此展開了激烈辯論與深度交流。文章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全面客觀地總結了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度剖析了當前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面臨的困難,提出了新時期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九大發展方向。

[關鍵詞] 新時期; 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 發展歷史; 輝煌成就; 面臨困難; 發展方向

[

[作者簡介] 楊方琦(1982—),男,湖北通城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教育技術基本理論和現代遠程教育研究。E-mail:yangfangqi2007@126.com。

一、問題的提出

2010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第十九章明確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提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優質教育資源開發與應用、構建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三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和任務。[1]《教育規劃綱要》勾勒的美好藍圖和宏偉目標,不僅為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使我國教育技術學科領域內的廣大專家、學者、學生和從業人員如沐春風,讓大家看到了教育技術學科及專業發展的美好明天。但是,2011年4月20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征求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修改意見的通知》中,將目前已流行多年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更名為“教育信息技術”專業,[2]這一信息卻給大家潑了一瓢冷水。名稱的變更立即引起了教育技術學界同仁廣泛而強烈的關注,大家為此展開了激烈辯論與深度交流。教育技術學科領域的資深專家何克抗教授已撰文表示堅決反對,在文中他對兩個專業名稱的內涵進行了系統科學地闡述、比較和論證,指出了更改專業名稱將會造成嚴重影響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科建設與發展,降低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培養質量,延緩和阻滯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三個方面的嚴重后果。[3]

何克抗先生認為,中國教育技術學科及教育技術學專業目前具有空前良好的發展勢頭,處于蓄勢待發狀態,這種大好形勢來之不易——是幾代人、幾代學者(包括從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的一大批電教人、電教學者)艱辛努力的結果。[4]作為普通高等學校一名普通的教育技術學專業課教師,筆者完全贊同和支持何克抗先生關于教育技術學專業不能更名的觀點,同時,也為此感到不解、疑惑和憂慮?;诮逃夹g學專業更名在學界引發的爭議與恐慌,筆者運用文獻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對當前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進行了深度分析與思考,以期為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盡一名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師的綿薄之力,并希望能為教育技術學界帶來些許的思考與啟發。

二、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

業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在專業點數量建設、重點學科建設、特色專業建設、精品課程建設和學術期刊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輝煌成就,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行業信息化建設和軍隊信息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的高級專門人才,做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

1. 本科專業點數量

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是教育技術學高級專門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和平臺,專業點數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的規模與數量,還進一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是制約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臺公布的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顯示,2011年全國共有170所普通高等院校(不含軍事院校和港澳臺高校)招收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5]筆者對上述170所普通高等院校從屬地、辦學類型和辦學層次等方面做了進一步的統計與分析。

(1)院校屬地

筆者按照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和西北七大地理區劃,以及省、市、自治區行政區劃對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的分布情況進行分類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從地理分區來看,華東地區七省市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分布最多,高達43個;華中、華北和西北地區緊隨其后,均超過20個;其他三個地區的專業點數量基本接近,數量在18個左右。從行政區劃來看,廣東最多,為12個;江蘇、河北、河南和湖北緊隨其后,均超過10個;而最少的則是海南和西藏,只有1個。不難看出,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的分布整體趨于平衡,但是在省、市、自治區之間卻存在顯著差異。筆者認為,這不僅與當地經濟、社會和教育的發展有密切的聯系,還與社會各領域特別是教育領域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認同接納程度和人才需求狀況有密切的聯系。另外,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對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但大多定位在博士、碩士層次。因此,上述地區的碩士點和博士點非常多,而本科專業點非常少的現象就不足為奇。

(2)院校類型

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類型在一定程度決定了本科畢業生的畢業去向和就業領域。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主要分布在師范類、綜合性(新升格的大學居多)和工科類院校,但在民族類、體育類、農業類、語言類和財經類院校也有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如表2所示。筆者認為,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技術相關課程的教師,特別是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師,以及各級電教館、電化教育中心工作人員和電視臺節目編制人員仍然是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主要就業崗位。但是,隨著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能力素質的進一步拓展,以及學生就業觀念的進一步轉變,公司、企業及培訓機構將成為熱門的就業領域,職業種類和崗位類型也將更加多樣化。

(3)辦學層次

普通高等學校的辦學層次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本科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和專業影響力。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主要分布在大學和學院層次,還有少數獨立學院、高等??茖W校、高等學校分校及短期職業大學也設立了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如表3所示。統計數據顯示,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主要集中在地方性普通本科院校,而綜合性重點大學非常少?!?85工程”院校只有4所,除了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外,蘭州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在該領域的影響力非常小,根本引領不了專業的發展,而“211工程”院校也只有18所(既屬于“985工程”又屬于“211工程”的院校按“985工程”院校統計)。筆者認為,開辦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院校的辦學層次對本專業的建設與發展影響巨大,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等院校在教育技術學科領域內的影響力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2. 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科是指一定科學領域或一門科學的分支,是相對獨立的知識體系。專業則是指高等學校系部或中等專業學校根據科學分工或生產部門的分工把學業分成的門類。[6]學科與專業既相互區別,又緊密聯系,兩者相輔相成。專業以學科為依托、為后盾;學科的發展又以專業為基礎。學科為專業建設提供發展的最新成果、可用于教學的新知識、師資培訓和研究基地;而專業主要為學科承擔人才培養的任務和發展的基礎,更主要的是為社會的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者。北京師范大學和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科分別于2001年和2002年被教育部批準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這與兩所學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為兩所院校積累了大量的辦學經驗并創造了一大批的教學科研成果。反過來,教育技術學國家重點學科的建設對全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也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和引領作用。通過網絡調查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地方性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專業課程體系都是在參照它們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除了國家重點學科,西北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院校教育技術學省級重點學科也為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3. 國家級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是教育部和財政部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內容,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水平和特色的重要措施。通過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不僅帶動了省級、校級特色專業建設,發揮了專業的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還推進了專業設置與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精品教材建設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以及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與優化,有效促進了高校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我國先后有華南師范大學和浙江師范大學于2007年,黃岡師范學院于2008年,徐州師范大學和渭南師范學院于2009年,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四川師范大學于2010年被教育部批準為教育技術學國家級特色專業。上述高校通過教育技術學國家級特色專業點建設立項,一方面,提升了專業自身的發展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出了一大批的教學科研成果;另一方面,對區域內同類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建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引領和促進作用,通過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水平的整體提升。

4. 國家級精品課程

王建華認為,課程是指一門門具體的教學科目,以課程建設為中介,學科建設為專業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專業建設為學科建設找到了實踐場所,學科與專業實現了良性互動,完成了從知識發展到社會需要之間的過渡。[7]國家精品課程則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要求利用現代化的教育信息技術手段將精品課程的相關內容上網并免費開放,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提高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由此可見,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對于促進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的重要意義與作用。截止2010年底,我國已累計建設了283門教育學類本科層次的國家級精品課程,其中教育技術學類國家級精品課程則高達17門,占教育學類國家級精品課程總量的6.0%,如表4所示。筆者認為,一方面,教育技術學類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教育技術學類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也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問題,如“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建設的重復率較高,教育技術學專業主干課程偏少,精品課程網站無法訪問導致的精品網絡學習資源無法共享和利用等問題。

5. 專業學術期刊建設

專業學術期刊建設是衡量學科發展與專業建設繁榮與否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國教育技術類專業學術期刊是伴隨著我國電化教育第二次起步而發展起來的行業性期刊,自1980年《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等刊物編輯出版以來,我國教育技術類專業學術期刊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并茁壯成長,至今各類期刊高達30余種,建設成果非常喜人。多種學術期刊的創辦對宣傳、交流和研究教育技術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對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也起到了催化劑和助推器的作用。2009年12月,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公布了經由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指導委員會評審的2010—2011 年度CSSCI來源期刊目錄和擴展版期刊目錄,37 種教育類期刊入選CSSCI來源期刊,而教育技術類期刊就高達有 6種,它們分別是《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雜志》和《現代遠距離教育》。其中,《電化教育研究》和《中國電化教育》還是教育技術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多年來一直雄踞CSSCI來源期刊的前幾位。另外,《外語電化教學》入選語言學類CSSCI來源期刊,《現代遠程教育研究》入選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國遠程教育》入選了北京大學公布的2008版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目錄。

三、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面臨的困難

1. 就業形勢嚴峻

由于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設置在數量和規模上的超常規發展,使得昔日的熱門專業成為今天的問題專業。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本??茖I就業狀況數據顯示,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年均規模在9000~10000人,“211工程”院校及全部高校教育技術學本科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區間均為“B-”,即在80%~85%之間。[8]筆者認為,公布的統計結果比現實情況要理想許多,當前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依然非常嚴峻,地方性普通院校表現得更為突出,相反重點大學的就業情況則比較理想。張有錄認為,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高校擴招帶來的影響,二是全球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三是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自身的問題。[9]但是,我們對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不能總抱以悲觀的態度,而應置于社會系統中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它。與其他教育類專業相比,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要理想許多。即使與院校內部其他所有專業相比,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率也應該可以排到前幾位。

2. 生源嚴重不足

基于分層抽樣原則,筆者通過郵寄信件、電話訪問、電子郵件等方式對我國設立了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的42所高校就教育技術學本科生的生源問題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除了“985工程”院校和多數“211工程”院校生源充足外,絕大多數地方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報考人數嚴重不足,即使是設有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的院校也是如此,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調劑的方式錄取的,這種招生現狀在2009年之前表現得尤為突出。但從2009年開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生源情況出現了逐步回暖的跡象,第一志愿報考的學生人數以及院校最終錄取人數均在穩步攀升。究其原因,筆者認為,這與國家有關部委特別是教育部近年來實施的中小學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等一系列工程與項目是密不可分的,教育技術學高級專門人才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也因此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認可,有效提升了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社會影響力。

3. 培養目標定位不準

隨著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許多學生特別是一年級新生,都產生過嚴重的迷茫和困惑,諸如“教育技術到底是什么”、“教育技術能做什么”、“畢業了能干什么工作”等類型的問題比比皆是。甚至有多數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也認為,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最后的結果是“什么都知道,但什么都不懂”。筆者認為,此類現象在我國教育技術領域較為普遍,原因主要歸結于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我國高校在申報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點時,幾乎是一哄而上,他們申報用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基本上是在其他學?,F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稍作修改而來,完全沒有考慮自身的辦學條件、師資水平、學緣結構、學生來源以及就業去向等具體特點。學生的迷茫與困惑,需要廣大教師多加引導和指點。近年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問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已有很多的相關研究成果刊載在我國教育技術類專業學術期刊上。另外,教育技術學國家級特色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名牌專業建設進一步促進了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

4. 課程體系紛繁復雜

教育技術學科是一門具有多學科背景的新興綜合性學科,主要涉及了教育學、心理學、傳播學、系統科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管理學、藝術學等相關學科。由于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導致課程體系出現問題,進而影響課程建設與質量。多年來,由于教育技術學專業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的理論和知識,導致本科生的課程數量一直在增加,課程體系也是越來越紛繁復雜。專業主干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選修課之間的銜接存在較大問題,不是大量內容的重復,就是知識銜接不上,課程相應的實踐環節也明顯脫節。目前,教育技術學專業文理兼招的情況比較普遍,很多高校對于這種情況也不加以區分,一致開設高等數學、普通物理、模擬電路、數字電路等課程,對于文科生來說明顯吃不消,從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信心和動力,進一步發展到厭倦教育技術學專業。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認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知識貌似不同學科知識的疊加,其實質是要整合相關學科知識,系統規劃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開發相關產品。[10]

四、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趨勢

為了促進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的良性發展,也為了滿足社會對教育技術人才的需求,高等學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于2004年確定了教育技術學專業的5個專業方向,即教育技術方向、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教育軟件與知識工程方向、遠程教育方向和信息技術教育方向。八年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師生的信息素養和信息技術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教育技術學科領域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環境也隨著發生了重大轉變。因此,及時調整我國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方向和本科人才培養目標,有利于更好地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教育技術學科高級專門人才,也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教育技術學專業自身的建設與發展。筆者認為,以下九大專業方向是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1. 教育技術理論

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研究是促進和完善教育技術學科建設與專業發展的基石。教育技術是技術的子集,教育技術學則是以教育技術問題為對象的,橫跨科學與技術兩大部類的新興交叉學科,是以教育問題解決為目標的應用學科。教育技術作為一個研究領域,已經得到確立;但是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學術上得到確認并將躋身于學科之林,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事情要做,恐怕需要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使本學科趨于成熟。當前,教育技術學科建設中最根本、最迫切的任務是需要初步構建本學科的基本知識體系,它包括學科的定義、定位、基本理論框架、實踐領域構成、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內容。將教育技術理論研究作為專業發展方向長期保持下去,對我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為更高更深層次的研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2. 現代遠程教育

現代遠程教育是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教育形式,是構筑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F代遠程教育可以有效地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優勢,為各類教育提供有力支持,為不同的學習對象提供方便、快捷、廣泛的教育服務。但是,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學習方式的進一步個別化,現代遠程教育的內容和形式需要與時俱進,筆者認為,應該將當前流行的移動學習、泛在學習、普適學習、微型學習等新型學習方式納入其研究范疇,并深入開展基于手持式智能設備的實踐應用研究?,F代遠程教育除了開展學歷教育之外,還可以作為教育培訓社會化和網絡化的主要途徑和渠道,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3. 數字媒體技術

眾所周知,教育技術發展史上的歷次跨越式發展都與新媒體、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有著緊密的聯系,教學媒體在其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隨著以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媒體的數字化是歷史必然,數字媒體技術作為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發展方向應運而生。數字媒體技術在廣告、動畫、游戲、效果圖、網站美工等方面早已發揮出獨特的價值。而數字媒體技術方向旨在培養兼具技術素質和藝術素質的現代藝術設計人才,畢業生可在廣播電視、廣告制作等信息傳媒領域從事多媒體信息的采集、編輯等方面的技術工作以及多媒體產品的開發與制作工作,也可以在動漫和游戲公司進行動漫或者游戲的開發與設計,還可以在企事業單位、學校從事計算機網絡、多媒體信息系統、視音頻設備的運行、管理與維護工作。

4. 信息技術教育

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我國基礎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勢在必行。雖然校校通工程和農遠工程,為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是,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才是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因素。因此,一方面,在具備條件的師范院校擴大培養信息技術教育方向的專門人才,并鼓勵和引導他們到中小學任教;另一方面,大力開展在職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的全員培訓。隨著我國基礎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深入推進,中小學校對信息技術教師的需求量會急劇增加,而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具有天然的優勢。信息技術教育方向的畢業生不僅可以作為信息技術課程教師走上教學一線,還可以兼顧在職教師信息技術校本培訓的組織者和實施者,也可以是信息技術教育環境的建設者、管理者和維護者。

5. 學習科學與技術

學習科學與技術作為教育技術學本科人才培養方向,有利于培養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尤其是運用信息技術高效學習與交流的能力,還有利于將知識內化為自身的專業能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因為未來的員工是具備學習能力的學習型員工,這種學習能力不是單純的讀書能力,而是具有獨立自主、自覺主動的學習行為全過程和學習與工作相聯系過程中的全面的學習能力。

6. 教育資源開發與管理

數字化教育資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要素,大力推進優質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和應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內容,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是我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個新階段的重要標志。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正在積極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作為重要內容而優先考慮。雖然教育主管部門為學校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教育資源,但由于教育資源的適切性和針對性不強,絕大多數教育資源需要進行二次加工才可以應用于課堂教學過程,由此,構建數字化校本教學資源庫迫在眉睫。依靠課程主講教師來完成教學資源的開發任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來幫助他們完成。教育資源作為教育產品催生了一個教育產業化發展鏈,教育軟件公司也需要大量的技術人員來開發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提高其競爭力。另外,教育資源管理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科學合理的教育資源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有利于增強教育資源的應用效果。由此可見,培養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的教育資源開發與管理能力,非常有必要,也十分可行。

7. 教育裝備與環境開發

教育技術裝備是指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為達成教育教學目標、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可供教育工作者和學習者有選擇地使用的所有專用和通用設備器材的總稱。教育技術裝備的建設和配置直接推動了教育環境的重大變革。隨著教育經費投入的不斷增加,教育裝備與環境會進一步地加強和改善,為選擇教育裝備與環境開發方向的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提供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研究平臺和就業領域。

8. 教育培訓與績效評估

信息通信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深入應用,加速了人類知識的更新速度,使得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為了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并滿足工作崗位對員工素質能力的需求,人們必須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培訓來提升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因此,教育培訓便應運而生,且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同時,要保證培訓的質量和效果,必須對整個培訓進行全方位的績效評估。企業大學和教育培訓機構為教育技術高級專門人才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由此誕生了教學設計師和績效評估師等新型職業。教學設計師就是負責組織教學內容以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人,其主要職責是根據用戶的需求,確定學習內容和范圍,制定教學策略,采用合適的傳輸媒體,測試最終產品的可用性,評估修正產品。高等院??梢酝ㄟ^開設教育心理學、教學系統設計、績效技術、教學資源開發技術、學習環境設計、教育傳播與技術、新技術的教育應用、需求評估與分析、績效咨詢、知識管理和項目管理等專業課程,培養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和績效評估能力,從而為教育培訓與績效評估工作崗位培養教育技術學高級專門人才。

9. 知識工程與智能教育

知識工程是人工智能的原理和方法,對那些需要專家知識才能解決的應用難題提供求解的手段,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知識的獲取、知識的表征以及知識的運用和處理等三大方面。智能教學系統是借助人工智能技術,讓計算機扮演教師的角色實施個別化教學,向不同需求不同特征的學習者傳授知識、提供指導的一種適應性學習支持系統,主要由領域知識模塊、學生模型模塊和教師模型模塊等三個基本模塊組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習者可以完全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全天候地進行網絡環境下的無障礙學習,個性化的網絡學習方式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趨勢,而智能網絡教學系統能夠很好地滿足和實現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自適應性。隨著我國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網民對網絡教育認知程度的不斷提高,我國網絡教育市場也具有無限廣闊的市場前景。網絡教育的開展,需要大量的專門人才為其各個環節提供學習支持與服務,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生完全有能力勝任。

五、總結與展望

實現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需求的推動。培養出為社會所需要、認可的教育技術學高級專門人才是我們的當務之急。因此,各高等院校要在全面掌握人才市場需求變化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和密切結合自身的條件與特點,準確定位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及時調整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方向,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課程體系。這些應當成為教育技術領域廣大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的共同任務,筆者只是在對當前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建設與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新時期我國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未來發展的九大方向。僅為個人觀點,希望得到教育技術學界各位專家、學者和同行的批評指正。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

[2] 教高廳函[2011]28號文件,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征求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修訂一稿)》修改意見的通知[Z].

[3] [4] 何克抗.當前我國“教育技術學”界的一場重大爭議[J].現代教育技術,2011,(5):24~28.

[5]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2011 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計劃[EB/OL].http://gaokao.chsi.com.cn/zsjh/.

[6] 羅云.關于學科、專業與課程三大基本建設關系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04,(3):32~34.

[7] 王建華.論學科、課程與專業建設的相關性[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4,(1):21~24.

[8] 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本??撇糠謱I就業率區間分布[EB/OL].http://gaokao.chsi.com.cn/z/jylfb/#.

[9] 張有錄.關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改造的思考[J].現代教育技術,2011,(1):65~68.

[10] 劉德亮.我國教育技術學科建設的現狀與發展趨勢——訪北京師范大學黃榮懷教授[J].中國電化教育,2002,(10):5~8.

基金項目:教育技術學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項目(項目編號:TS11772);渭南師范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G201154)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第2篇


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前)在華盛頓白宮的記者會上講話。新華社 劉杰攝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個國家蔓延。3月20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表示,“每一天,新冠肺炎疫情似乎都到了一個新的悲劇性里程碑”。

縱觀人類歷史長河,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或民族,都在歷史的演進中遭遇過浩劫和災難。有的就此倒下,有的則從災難中汲取了教訓,積累了經驗,比如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的建設和提升。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以下簡稱“疾控體系”)作為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著顯著的促進和保障作用。早在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在其組織法中指出,“政府對人民健康負責任,只有通過適當的衛生保健和社會措施才能履行其責任?!眹H上,疾控體系建設有何特點呢?《小康》記者梳理了美、英、日等發達國家,俄羅斯、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疾控體系建設相關的文獻資料、新聞報道。
在英國,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平日里熱鬧的城市變得冷清。圖為疫情中的英國倫敦街頭圖/ 陳綺翎 張玉榮

客觀來說,國際上一些國家在疾控體系建設上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比如疫情預警、醫療服務、資金保障、人才重視等方面。那么為何新冠肺炎疫情在有的國家依然來勢洶洶,情況不容樂觀呢?當然這離不開國情不一樣、思想認識不到位、醫療物資嚴重匱乏、各自為戰不夠團結等諸多方面原因。比如中國援意專家團隊成員、中國疾控中心專家肖寧一語中的:“意大利一個最大的問題是它幾乎沒有社區管理?!?br />美國:聯邦政府需履行15項應急支持功能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路透社、《衛報》等媒體報道,世衛組織發言人瑪格麗特·哈里斯3月24日告訴媒體,美國可能成為新冠疫情大流行的下一個“震中”。在流行病爆發的決策過程中,美國總統可以宣布大流行緊急狀態,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和聯邦緊急管理機構有標準的詳細要求和程序來遵循。

美國現今形成了聯邦(衛生和人類服務部的疾控中心)、州(公共衛生局)和地方(公共衛生局)三個層面垂直管理體系。美國疾控中心前主任費和平(Tom Frieden)近日撰文稱,美國疾控中心資金充足,每年的經費為120億美元——國民人均約40美元。這些經費支持了23000多名員工,一百多個世界級實驗室,數十個不同國家的合作項目,以及美國公共衛生項目。美國各州和地方衛生部門擁有超過20萬名員工,并且公共衛生工作者幾乎涵蓋傳染病、環境健康、非傳染性疾病和軀體損傷等,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各個領域的專家。在美國疾控中心工作的頂級專家薪酬,會高于政府標準工資。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CDC有權向美國總統直接匯報,并擁有行政職權,調動國家醫療物資。CDC、州和地方疾控工作人員都屬政府雇員,工資、福利由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撥款。據江蘇省衛生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組研究,經費來源,美國公共衛生體系采取的是市場導向,但CDC收入以財政投入為主。州公共衛生費用包括聯邦撥款、州撥款和追加基金。CDC與州衛生行政部門和地方衛生機構均沒有行政隸屬關系,CDC向各州落實項目、收集信息,同時提供資金;向下亦如此。

上述調研組指出,美國模式的特點為,CDC采取大量監控措施用于衛生預防,包括國家重點疾病監控體系負責報告危險疾病的所有病例;衛生保健工作人員全國監控體系防止衛生保健人員在職業中面臨感染疾病的危險;危機ID網和全球新出現傳染病預警網絡直接從國內外許多醫院取得資料,幫助CDC發現疾病并分析趨勢。美國各州在面臨危機時能迅速得到聯邦援助,從而避免危機影響到全國疾病監控工作。

美國疾控體系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應急中心劉波在《美國疾控中心衛生應急體系探究》一文中談到,我國進一步健全完善突發事件總體預案,可充分借鑒美國NRF,特別是ESF模塊。明確各部分之間在突發事件之間的職責并加強協調,確保在災害發生后各部門各行其職、有條不紊地開展救援,并加強部門間的合作等。在美國,國家響應框架(NRF)中界定聯邦政府需履行的15項應急支持功能(ESF),美國疾控中心除了主要履行第8項職責—公共衛生及醫療服務外,其第15項職能—應急狀況下的公眾信息和外部溝通(ESF-15)是所有政府部門都需要履行的應急職責。
為集中救治可能出現的新冠病毒社區感染者,俄羅斯疫情防控單位參考中國經驗,牽頭在莫斯科市遠郊開始建設此次疫情中該國首個方艙醫院。

3月25日,在日本東京,一名戴口罩的行人從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會徽前經過。新華社 杜瀟逸攝

英國:醫療服務保障全民覆蓋人人享有

當地時間3月17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每日新冠疫情例會上表示,英政府會像“戰時政府”一樣,不惜一切代價支持該國經濟,同時加強醫療系統的能力。這是英國政府繼3月16日第一次疫情例會后,再次升級該國的抗疫措施。此前有專家表示,這等同于英國已經放棄了“群體免疫”的想法。

“消極抗疫”挨批后,英國政府近日開始補充出臺具體措施,包括政府從3月16日起每天召開記者會通報疫情、建議70歲以上居民自我隔離12周。英國廣播公司(BBC)3月17日報道稱,政府還將公布相關財政措施,以支持疫情陰影下的本國經濟。目前,英國政府的政策承諾為所有在英的居民提供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的服務,包括旅游人員和非法移民。

其實英國歷史上對于疾控體系的建設還是非常重視的,一定程度上“先知先覺”。

據史料記載,英國的公共衛生運動興起于1830-40年代工業化時期的英國,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場公共衛生運動中,1848年“公共衛生法案”的通過具有標志性的意義,它是世界上第一個現代公共衛生法案,由此開始建立起了全國性的公共衛生體系,這是從思想觀念到社會資源分配,以及制度安排的一次重大變革。

英國模式的特點為,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是歐洲最大的公費醫療機構和世界最好的醫療服務體系之一。

江蘇省衛生廳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調研組指出,英國疾控網絡實行垂直管理體系,包括中央和地方兩大部分。中央為衛生部等政府職能部門和全國性專業監測機構,負責疫情分析判斷、政策制定、組織協調等。地方有行政和公共衛生部門(包括傳染病控制中心分支機構、國民保健系統所屬醫院診所、社區醫生等),負責疫情的發現、報告、跟蹤和診斷治療。英國實行全民覆蓋和人人享有醫療服務的保障制度,醫療衛生資金主要通過稅收籌集,政府負責籌資與服務,英國國家醫療服務系統是英國最大的健康衛生組織。英國醫療衛生支出每年超過760億英鎊,2005年醫療衛生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9.4%,超過歐盟的平均水平。
日本:防治結合,健康保健所處中心地位

日本是一個多災難的國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日本人處亂不驚的心態。按照2015年出版的《日本衛生應急處置法律反應報告》,發生公共衛生危機時,日本各級地方政府的保健所在地方衛生管理中處于中心地位。遇上傳染病流行時,保健所能夠協調醫療服務提供者、醫學研究者、藥劑師協會等社會資源。

2月17日,由于新冠疫情進一步蔓延,日本厚生勞動省要求出現疑似癥狀的人員,需在就診前向設在全國各地保健所內的“回國者·接觸者咨詢中心”進行咨詢。據共同社報道,要求出現癥狀者在就診前先行向保健所咨詢,是旨在防止輕癥患者涌入醫療機構導致診療功能受損,同時也是為了盡早發現和收治重癥患者。但在電話咨詢后,患者會被要求就近找診所就診。

厚生勞動省是日本負責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設有11個局,主要負責日本的國民健康、醫療保險、醫療服務提供、藥品和食品安全、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等職責。地方都道府縣衛生部大多數將衛生保健與福利功能設置在一起;基層市町衛生局設有民生系、保險系、衛生系等,主管當地醫療衛生保健工作,保健服務由保健所和市町村保健中心提供。

上述調研組指出,日本模式的特點為,防治結合,通過在每個市町村設立健康保健所將危害生命或健康的影響降到最低。除了醫療內容以外的幾乎所有關系到健康問題都屬于保健范疇,基本都有立法支持,如母子保健法、老人保健法、預防接種法、健康促進對策、醫療法、藥品法等,并定期修訂。
俄羅斯:三大基金保障,注重防疫監督

同在歐洲,為何俄羅斯疫情輕?疫情之初,俄就強力管控,嚴格執行監測、隔離,來自疫情國家的人員要自行隔離。在戰疫過程中,俄羅斯始重視與中國的合作和交流。比如為集中救治可能出現的新冠病毒社區感染者,俄方仿效中國做法,在莫斯科西南60公里的遠郊建首個方艙醫院。

疾控體系建設上,俄羅斯注重疾病預防及相關制度建設。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副院長湯雙振介紹,前蘇聯解體后,1992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公布的俄衛生防疫法規,該法規第五章對衛生防疫財物保障體系作了詳細規定,俄衛生防疫機構的經濟保證有國家預算資金、衛生防疫備用基金、預算外基金三大部分組成。國家預算資金是根據衛生防疫工作任務決定的,由最高蘇維埃審批。衛生防疫備用基金,是為實施處理傳染病緊急疫情或中毒事件所需財物支出,預算經費由俄聯邦政府審批。預算外基金是衛生防疫經費補給的又一重要來源,其中包括技術監測有償服務費、罰款收入、交通工具和技術裝備更新等項目都有明確規定,俄法規中還規定了衛生防疫組織免繳稅收和土地使用稅等項政策。

此外,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黨委書記陳永祥在《俄羅斯聯邦國家衛生防疫監督體系》中介紹,俄羅斯聯邦對于衛生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是在1991年成立俄羅斯聯邦衛生防疫監督委員會,與國家衛生部平級,兩者明確分工,國家衛生部管醫院、教育,各級醫院隸屬于同級衛生行政部門領導,即與中國相似。下設各級衛生防疫監督中心,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完成上一級,五大衛生開展監督、監測,對專業人員的培訓、技術指導,開展科研工作。按俄羅斯聯邦制定的法規規定,衛生防疫部門的工作人員和專家都屬于公務員,他們的工作屬于獨立性;在工作中獲取技術資格證和執照。

俄羅斯聯邦衛生防疫監督委員會是集衛生防疫監督行政機構和衛生事業實體于一身。俄羅斯聯邦國家衛生防疫工作是由各種機構、企業、事業單位組成的一整套系統,其目的是為了保障人民健康的衛生防疫和預防人類疾病。
印度:農村和城市擁有同等就醫資格

3月25日,印度突然宣布“封城”,使得全球因疫情被限制出行的人數猛增到了26億。印度有一套全國統一的醫療系統疫情報告機制,分別從中央、邦和地區3級監測疫情信息。重大變化當日報告,每周匯總報告。同時配有媒體的每日異常公共衛生事件信息收集與核實機制,利用媒體報道搜集信息。不過,該機制執行中也面臨資金短缺、基層醫療人員專業性差等困難。

南開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系黃曉燕教授、張樂在《印度公共衛生醫療體系》一文中提到:印度公共部門的醫療保健服務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州(聯邦)政府和中央政府承擔責任,其中地方和州(聯邦)政府承擔費用支出的3/4,中央政府負擔大概1/4。三者共同在全國范圍內向各級公共醫療網免費提供公共資金和管理費用。

印度的醫院系統由上至下由國家級醫院、邦(?。┘夅t院、地區級醫院、縣級醫院、鄉級醫院組成。值得一提的是印度公共衛生體系中的三級醫療網絡在保護印度國民尤其是貧困人口的基本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雖然從就醫的條件和設備上看,農村和城市存在著差別,但是雙方擁有同等的就醫資格。
巴西通過立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統一醫療體系”。圖為疫情中的巴西

在主要的疾病控制方面,印度一直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vertical implementation struc-ture),中央政府啟動了從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醫療項目。這種方式能夠保證非常明確的職責范圍,有專門的服務供給系統(service delivery system),適合于在短期內能有顯著預期成效的疾病控制項目。但是這種管理體制針對每一種特殊疾病的控制,都有一套獨立的權力體系,運行成本非常高昂,項目之間各自為政,浪費資源,也降低了效率,而且在政策之間難有連續性。在農村地區,由國家實行的家庭福利計劃采取垂直管理的方式,而其他公共服務項目由于被排除在垂直管理系統之外,因此完全沒有清晰明確的服務供給系統。印度政府在后來的公共衛生保健管理體制方面盡量克服和避免垂直管理帶來的弊端,州(地方)政府將把各個項目的人員和資源統一起來,成立地區健康委員會負責所有衛生醫療事務。
其他國家:注重預防,上下聯動

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中,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沒能幸免?!缎】怠酚浾呤崂戆l現,在疾控體系建設中,不少國家都注重未雨綢繆,上下聯動。比如,據第二軍醫大學衛生事業管理學教研室在《澳大利亞疾病預防體系對我國預防慢性病防控的啟示》指出,澳大利亞由三級政府(聯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學術機構、私人組織和社區團體為各類預防工作提供資助并開展實施。通過提高公共認識的運動和基于社區開展的健康促進項目大多將目標鎖定在預防風險因素上,而通過健康咨詢建議和有效疾病管理進行預防的工作通常由初級醫療護理提供者開展,包括全科醫生、專家和聯合的醫療護理專業人員。

此次疫情焦點、疫情擴散一度失控的意大利,該國的國家民事救援辦非常注重平時的信息收集工作。浙江財政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張維平介紹,當有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國家民事救援辦立即對發生事件的損失和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再決定是由市政府、省政府、大區政府、中央政府來組織應對和救援。必要時申請宣布“緊急狀態”,并在國家民事救援辦的協助下,由政府將各部門協調起來,聯合應對各種突發公共事件。在整個應對過程中,國家民事救援辦主任直接向總理負責。
中國專家組走訪意大利醫院感染科病房,對醫療救治提出問題與意見。

巴西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栋臀麽t療制度調查報告》(魏保超)中提到,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醫療服務,該國充分發揮政府主導和市場補充兩個方面的作用,通過立法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統一醫療體系”,該體系包括三級醫療服務網絡、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和個人醫療保險制度。此外,患者首診必須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看病并需要預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病情程度確定去留,需要轉院治療時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直接與轉診辦公室聯系,由轉診辦公室聯系并安排適當的醫院就診。

國外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有什么值得借鑒呢?

中華預防醫學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專家組撰文稱,不管是美國CDC、歐盟CDC還是日本的防保體系,有以下幾個共同點值得借鑒:一是著眼于國家安全戰略需要,立足國內、放眼全球;二是定位明確,疾控機構為技術官僚機構,人員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負責人須有醫學相關專業背景;三是權責分明,集行政管理與技術管理于一身,能調動各種資源,技術措施落實快捷高效;四是在傳染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中是核心部門,并發揮決策作用,保證了其指導醫療衛生及其他機構的權威性和有效性;五是充足經費的保障機制和分配權力,既能保證應對的科學技術水平,及在全球公共衛生領域的引領地位,又能保證上下級的政令暢通;六是建立信息、資源協調共享機制,擁有信息收集、協調與發布權;七是工作人員待遇好,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員工歸屬感強,隊伍穩定;八是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上下聯動,橫向協同,才能發揮好整體效能。

編輯/韓靜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第3篇

當今世界正處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大變局當中。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也進入了快速融入全球化、加速現代化的軌道。中國執政黨的形象塑造不可避免地成為正在崛起的中國能否真正融入國際社會的戰略問題。本文采用文化心理學的視角,從文化刻板印象、黨的形象挑戰以及黨的形象塑造路徑三個層面進行分析。

一、文化心理與文化刻板印象

文化包含多種范疇,以被討論最為廣泛的集體主義/個人主義為例,它們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對其文化成員的行為是傾向關系互依(集體主義)或自我獨立(個人主義)有很強的解釋力。也正是在集體主義/個人主義這一框架下,以往的文化心理學研究從東、西方不同的哲學傳統出發繪制了文化思維的版圖,認為強調世俗綱常的文化(如中國儒家的禮制)追求關系和諧,易強化集體主義,而強調理性精神的文化(如古希臘的愛智慧)突出分析思維,易強化個人主義。這一東、西方文化的地理劃分,在社會認知、道德推理、藝術創作等各領域均得到了強有力的實證研究支持。例如,面對社會上的一些沖突事件,集體主義文化的成員會對其做外部歸因,認為是社會環境或情境造成的,而個人主義文化的成員會對其做內部歸因,認為是個人品質或能力造成的。同樣,在拍照或繪畫時,集體主義文化的人習慣留白或突出環境、背景,而個人主義文化的人習慣特寫或突出個人、前景。

近年來,文化學者還發現,文化也受到物質生產方式和社會習俗的影響,不同的文化也在互相交融、浸染。例如,低階層的民眾在生活中傾向于互依互助,更易產生或固化集體主義文化,而高階層的人傾向于自主獨立,更易產生或固化個人主義文化;對勞作時間與分工協作要求較高的生產方式(如種植水稻)讓人表現出更多集體主義,而對于勞作時間與分工協作要求較低的生產方式(如種植小麥)讓人表現出更多個人主義。民族/文化心理與社會階層、生產方式的關聯,非常類似于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這啟示我們:如果從歷史或生產方式的角度來看,文化心理很可能是一種根本的人類存在方式,是我們理解一切社會行為、制定國家政策都不能繞開的基本現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這兩種不同文化心理的道德地位并不是對等的。特別是在福山“歷史終結”的邏輯里,人們很容易將西方哲學和歷史發展所造就的個人主義誤解為更高級的、終端的文化心態,而中國作為典型的集體主義文化是需要被改造的,或者是朝著個人主義方向演變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格林菲爾德團隊發現,近40年來中文圖書語料庫中關于個人主義的詞匯(如自我、選擇、獲?。┦褂妙l率呈上升趨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的蔡華儉研究員團隊也發現,隨著社會變遷,中國父母給孩子取名字時會更傾向于使用獨特的詞匯;相對于農村居民,城市居民有更強的自我觀念,甚至更加自戀。盡管研究者也發現集體主義在中國文化中的相對穩定性,但他們的研究強烈地暗示著,某種程度上中國社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正在與西方社會趨于一致。

透過上述邏輯、發現,我們可能會留下兩種印象:1)中國原本應該是集體主義的;2)中國正在變得越來個人主義?;蛘邚纳鐣睦韺W家蘇珊·菲斯克的研究結果來看,在西方人眼里,現在的中國人是高競爭、低熱情(High Competence, Low Warmth)的民族。一方面,深受儒家文化影響、以種植水稻為主、總體社會階層較低的中國人本來應該是熊貓式的好人,溫柔、和諧,不向西方人那般個人主義、富有競爭;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人正在變得西方化,這是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勝利,而在意識形態上跟西方不一樣的中國是一種相對野蠻的個人主義文化,對西方構成了競爭、甚至威脅。早在100多年前,在英國文化學者愛德華·泰勒看來,文化是一個由原始到野蠻、再到文明的過程,當時的英國代表著人類文化的最高階段,因此英國有義務對那個時代遺存的原始、野蠻文化進行教化和引導。

二、文化期待與中共形象面臨的挑戰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及文化刻板印象,更由于西方的文化中心主義,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家和中國執政黨即中國共產黨的形象或多或少已經被預先放在一個“文化期待”中了,即中國應該是溫柔的、被教化的,而目前正在“野蠻”地發展。

在上述文化心理的邏輯下,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早期電影塑造的“落后、矛盾”的中國社會,正好契合了與西方“文化期待”相一致的中國形象,也因此獲得西方認可并獲得影片大獎。相反,中國共產黨在宣傳改革開放以來的重要經濟成就時,則會被迅速地解讀為權力和野心的增長。例如,中國有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膠州灣大橋,有與迪拜哈利法塔般高大的上海中心,有上百萬平方米的城市購物中心;而中國在減少貧困、促進健康方面的巨大成就,卻很難進入西方主流媒體的視野。

9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在很多西方媒體上也能見到,但無論是描寫本身還是內容涉及,都存在誤讀現象。斯諾、史沫特萊等人親自到過中共革命中心延安,他們與中共領袖毛澤東等人進行過面對面深入交談、溝通。因此,他們寫出來的作品比較符合中共的革命和發展實際。因此,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對美國人斯諾等很感興趣,在新中國成立后還邀請斯諾來華訪問,并親自接見。當然,中共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期間也犯過一些錯誤。西方利用這些錯誤,肆意夸大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能力的缺陷,尤其是對于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的敘述,充滿了對中共領導人的妖魔化描寫。

改革開放以來,中共加大了融入世界的力度,逐漸獲得全世界比較正常的認知,但西方對于中國的看法也是存在既定期待。每當中國發展陷入困境時,西方媒體就會唱出“中國崩潰論”。美國學者福山就以“歷史終結論”聲名鵲起。每當中國發展沒有如其所愿,西方媒體就會喊出“中國威脅論”。當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大旗時,他們又變換策略喊出“中國責任論”。在西方社會,對中國尤其是對中共的形象描繪存在污名化、妖魔化的偏好。

長期以來,中共被西方塑造為權力高度集中、實行一黨專政的專制政黨,中國則被塑造為由封建思想統領下的一個落后的東方大國。如何直面這些問題,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當下中國和中共必須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已經解決了挨餓、挨打的問題,現在迫切需要解決挨罵、塑造形象的問題。

三、黨的形象的塑造路徑

中國共產黨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在革命年代,就通過邀請國外記者到根據地實地考察來展示自己與國民黨的不同,從而展示出清明廉潔、作風民主的良好形象。新中國成立后,在接見外賓和“走出去”的過程中,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比較注重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帶頭出國考察,向世界展示了中共領導人的形象,在美國刮起了“鄧旋風”,他還多次被美國《時代》周刊選作封面人物。新世紀以來,中共對形象的塑造更加看重??偨Y梳理其中的經驗,針對西方文化心理即所謂文化期待提出黨的形象塑造路徑,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繼續深入研究世界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明了西方文化結構。斗爭必須做到知己知彼,尤其是知彼。塑造自身形象必須了解對手的文化期望。西方文化主要是指歐美文化,歐美文化又根源自古希臘和古羅馬。西方文化借助工業文明的威力,把自己的文化宣傳至全世界,并借用其操控的各個國際組織的力量,使得以英文為載體的西方文化成為世界文化的所謂“主流”。在西方文化成為世界“主流”文化的同時,他們從自己的視角出發,對全世界其他文化進行了帶著有色眼鏡的觀察。當然,這背后有不同文化之間的沖突,也有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引進了大量西方著作,知識分子如饑似渴地學習和擁抱世界,中國開始大規模地研究西方文化。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不少高校本科生用的教材是英文版原版教材,教授的文化知識是全西方式的。因此,這就引進了“隱憂”。如何正確研究西方文化,而不是膜拜,避免“先在性”投降,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F在來看,我們中國發展比較穩定健康,中國模式已經遭到全世界“圍觀”。我們現在不能再“仰視”西方文化了,而應該“平視”西方文化。我們通過研究西方文化,就會發現以基督教為基礎的西方文化并不是完美的,他們的工業化歷程充滿了血和淚,很多國家和民族因此遭受劫難。幾十年來,又在全世界造成了很多國家的動蕩局面。這與西方文化本身的缺陷有很大關系。我們認真研究西方文化,就要明晰西方文化心理結構,直面西方文化期待。這就需要通過好的頂層設計,組織力量進行西方文化研究。目前,從事西方文化研究的人員多處于單打獨斗狀態,很難形成“戰斗力”。必須改變單打獨斗現象,經過長期的努力,把西方文化研究透。正如當年美國人研究日本文化,從而寫出經典名著《菊與刀》,為美國管制日本提供很大幫助。

其次,打造融通中外的中國話語體系。西方所謂的文化期待實際上反映了在西方話語體系成為世界“主導”性話語體系后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看法。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模式的成功,打破西方國家的文化霸權、打造中國話語成為必然之舉。中國話語體系有其深遠的歷史淵源。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產生了一批影響世界的文化巨人。中國的孔子、孟子等都可比肩古希臘羅馬的文化巨匠。這種深厚的文明積累為打造全球化狀態下的中國話語體系提供了堅實基礎。當然,面對深厚的文明積累或者說中國古代文明,我們必須立足古為今用、去粗取精的立場,來剖析研究中華文化。同時,還要認識到,中國古代文明是一個在相對封閉的世界里形成的。世界古代史也表明世界古代文明之間的交流并不是十分順暢。因此,在今天為中國話語尋找根源,必須立足全球化的態度。這種態度要求我們在打造話語體系時,必須關切世界其他文明的接受度。也就是說,我們在打造中國話語體系時,既要體現文明的傳承,又要注意全球的文化需求,為全球提供中方話語。而且這個話語必須能夠為解決中國問題乃至世界問題提供新的選擇,讓世界人民認識到中國話語的普遍性價值。同時,我們還要在打造形成中國話語時,注意中國本身的需要,體現中國的特點,畢竟中國話語的形成要植根于中國大地,服務于中國發展。

最后,講好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積極塑造黨的良好形象。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世界對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興趣越來越高。很多國家都在研究中國、關注中共,中國、中共的一舉一動也頗為引人注目。為更好地使得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比較明確地了解中國和中國共產黨,不發生明顯誤判,我們必須利用全球化的機遇,講好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故事關鍵是要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了故事,世界上對我們的了解越來越多,“挨罵”的問題就會逐漸自然解決。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的基礎是中國共產黨要干好自己的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干出了世界震驚的中國奇跡,對西方“文化期待”帶來了嚴重沖擊。同時,我們需要用西方人乃至世界上容易接受的方式傳播中國故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當然,我們還可以借助西方的中國研究專家來介紹中國和中國共產黨。美國學者沈大偉撰寫的《中國共產黨的收縮與調適》實際上向西方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智慧。美國經濟學家科斯撰寫的《變革中國》實際上向西方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是如何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并把市場經濟作為改革目標的。還有基辛格撰寫的《論中國》、傅高義撰寫的《鄧小平時代》等等。這些論著既是運用西方話語體系看中國、看中共的成果,也是對中國形象的一種塑造。我們要通過網絡、移動終端等新媒體,與世界進行積極溝通,把中國共產黨治理國家的智慧、奮斗的歷程用世界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示給全世界。同時,我們要加強研究,創新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話語,針對西方的話語霸權,有針對性地予以回應。這就需要建設一支高精尖的專家團隊,針對一黨領導是不是就意味著一黨專政、中國的市場經濟與西方的市場經濟的差異性等重大話題進行集體攻關。

應該指出,打造中國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的基礎是中國要干好自己的事。世界關注中國、希望了解中國,其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通過30多年的努力,迅猛發展,獲得了中國發展奇跡。干好自己的事,用事實回應世界,是最好的講故事的方式。同時,我們塑造黨的形象還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不能漫無邊際、沒有問題導向。這個目標和導向就是要消解西方的文化期待,在全世界把中國共產黨塑造為高效、民主、清廉、有活力、有智慧的領導東方大國的執政黨。一旦目標確定,我們就要圍繞這個目標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聚焦發力。當然,我們也不能天真地相信通過講好中國故事就能很快從根本上扭轉西方的固有文化心理結構,所以還要有打文化傳播“持久戰”的準備。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數學學習;生活化;教學

對數學教學脫離現實生活的問題的研究,目前很多學者已經進行了較為深刻的實踐,然而這些研究多為中小學階段,針對高中數學教學的研究還比較稀少。所以,筆者通過親身學習經歷,就這一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高中數學教學能夠走進生活,從而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目標得以實現。

一、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一)從學生方面審視

由于普通高等學校不斷普及并且規模在不斷擴大,使得學生普遍素質偏低,在數學基礎上也存在一定問題。同時,大多數高中生缺乏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主要原因則是高中數學過于枯燥乏味、晦澀難懂。在現實生活中,有還存在放棄學習數學的現象。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自己的學習能力,另一方敏則是當下數學教學模式不符合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點等。

(二)從教師方面剖析

在我國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一般選擇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注重強調數學結論,并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就導致學生不能深刻理解數學知識、在自己解決相關問題時束手無策,而在現實生活中不能運用這些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也會令他們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不能從數學學習中體會到相應的價值與樂趣。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的發展。

(三)從教材方面分析

可以說,教材是知識的載體,也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工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地位十分重要。當下的數學教材往往是首先介紹相關知識的概念,然后得出一定結論,然后讓學生根據例題進行模仿訓練。這種教學模式無疑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思維定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發展。這也是導致學生厭煩數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使高中數學的教學生活化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在以往的高中數學教學中,一般都是以老師為課堂的主題,學生為被動的聽課者,學生圍繞著老師的“講”進行“練”。在這樣過程中,學生的并沒有被放在主體地位,而是出于相對被忽視的地位。實際上,真正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應該講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與感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多互動、多交流、多進行討論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主體地位,得到發展。

(二)趣味性原則

大多數學生均認為數學早枯燥無畏、晦澀難懂。高中生往往早已對數學學習失去了信心與興趣。所以,教師在設計數學課程時,應該通過引用生動有趣的生活案例來吸引學生的關注,積極引導他們主動進行學習行為,從而逐漸產生對數學的好感,進而喜歡數學、學習數學,從數學的學習中獲得知識與能力。

三、高中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教學策略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對教師的要求

1.不斷更新教學觀念

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充分運用新理念,將現實生活運用于數學教學中,多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重視生活化問題的作用,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充分地與教學相融合、與實踐相結合,從而營造出高效的的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氛圍。

2.提高人文素養

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其素質對直接對教學質量有著十分巨大的影響,一旦教師的素質提高了,教學質量也會隨之而提高。因此,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提升自己的認為素養,尤其是在生活化數學教學中,更要求教師擁有全面的知識體系,也就是具有復合型教學能力。人文素質是數學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中必備之一,只有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質,才能在將數學教學與生活進行結合時達到理想效果。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1.靈活使用教材,把現實生活引入數學課堂

教材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重要線索,也是學生進行課程學習的重要依據。據相關研究顯示,如果學習的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時,學生會對該知識常上網那個較為濃厚的興趣。因此充分地把握這一特點,將數學知識蘊含于生活實際中將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2.數學課堂教學注重聯系生活

課堂教學雖然很重要,但是卻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及學習時間無形中就受到了影響。往往是教師將自己的教學及內容從頭到尾講完,學生則從頭到尾聽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完全打開。而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如何將現實生活引入數學教學中,并注重開發學生對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為學生設計生活化數學情境,從而激發出其學習興趣以及獨立思考能力。

(三)將數學教學方式生活化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境

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往往能夠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心理機能,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的探索,逐漸將問題生活化、實際化,創設出生活原型,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與探索,從而增加知識積累與解決問題能力。

2.探索知識的不同呈現方式

在以往教學中,數學教師側重于使用傳統教學方法,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教條。無論是推理證明還是推導定理,都會采用同一模式進行教學,這種過于死板的教學模式往往忽略了數學知識有趣活潑的一面,致使學生對其興趣的嚴重喪失。而經驗較為豐富的教師則會根據生活現象進行教學方式的改變,將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教的風趣生動。

四、結語

雖然提倡“高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毫無條件地將數學知識生搬硬套到生活問題上,而是要將數學知識同與其真正相相對應的生活狀況相聯系。也就是說,生活化的前提是必須符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與任務,而不是生搬硬套。因為過度追求生活化,也會導致數學本質的弱化。

參考文獻:

[1]胡典順,趙軍.對“數學生活化”的理性反思[J].數學教育學報,2007,73-74.

[2]裴光亞.創新意識與數學教學[J].中學數學,2002(7).

[3]喬虹.將數學教學生活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4]劉書玉.淺談數學教學與生活化[J].文化教育,2009(03).

生活中心理學論文范文第5篇

1.1 心理學應用是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

企業管理早在西方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初期就開始了, 最初的企業管理的重心在于管理企業的事務, 而并非管理企業中的員工, 這是由當時企業發展的關鍵要素——資金、資源和市場決定的。而隨著經濟的發展, 企業經營的生產要素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資源壟斷的解除、市場競爭的公平性使得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從固定的、有型的物質資源方面轉移到了無形的、動態的人力資源方面, 當前企業經營的主要要素是員工的能力、企業發展的動力以及企業管理的有效性。這意味著, 企業管理的重心要從事務管理轉移到員工精神管理方面, 而心理學正是對人類心理行為進行研究的科學, 能夠滿足企業管理發展的要求, 也是企業管理發展的必然。

1.2 心理學應用能幫助企業管理解決問題

現代企業管理的目標是對員工進行管理, 以員工管理為主要途徑, 達成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發展。然而, 員工管理的基礎仍舊是企業制度, 在制度執行的過程中, 不可避免地出現管理者、企業與員工之間的矛盾, 例如員工不滿績效評定的方法或者對企業抱有過高的期待, 這樣的矛盾再通過企業制度去協調只會激化, 如果管理者能夠應用心理學方式, 從員工認知特征以及心理需要滿足角度去進行調節, 那么, 管理問題和矛盾就能夠迎刃而解??梢哉f, 心理學是現代企業管理中用來完善管理制度, 使其發揮作用的輔助性工具。

2. 企業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的方向

2.1 員工職業再教育中的心理學應用

企業按照經營需要和崗位設置進行員工招聘, 隨著企業自身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以及崗位工作模式的不斷變化, 企業對員工工作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以崗位需求的變化更換現有的員工, 重新招聘新員工以滿足企業需要, 勢必耗費大量的人力資源成本, 而企業管理也必須從員工入職培訓開始入手, 管理制度推行也有困難。在這種情況下, 進行員工職業再培訓顯得十分必要。員工職業再培訓不僅包括對員工的職業技能進行既定目標的再培訓, 還包括了對員工的職業心理培訓?,F代管理學認為, 員工個人的職業愿景和職業生涯規劃, 應該與企業的發展愿景與發展規劃一致, 這是保證員工與企業協同發展的基礎;員工一旦有了明確的職業規劃, 職業心理足夠成熟, 就能夠主動地進行自我職業能力培養, 減少企業管理工作的難度, 并有可能進行創意性的工作, 從而提高企業管理的效力。進行職業心理培訓, 是企業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的方向之一。

2.2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心理學應用

現代企業管理的重點是進行員工管理, 這使得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中的重頭戲, 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 應用效果最明顯的是心理歸因理論以及人格類型理論。歸因實際上是人們用來解釋自身行為的原因以及結果的一種方式, 韋納的控制點歸因理論是最常應用到的歸因理論, 韋納認為, 不同控制點的人對事件發生原因的解釋方式不同, 產生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也不同。歸因理論對員工激勵有幫助, 常被應用在員工溝通的過程中。人格指的個體的性格、氣質以及品格。人格類型理論最早被應用在人力資源管理中, 是在日本的一些大企業, 企業管理者對員工進行A-B型人格劃分, 確定員工的工作壓力、競爭能力以及勝任力。人格類型理論能夠將企業中的員工進行基本的劃分, 為職位分配和團隊建設奠定基礎。因此, 應用心理學理論開展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也是企業管理中運用心理學的方向之一。

2.3 企業領導者領導力提升中的心理學應用

在企業建立、發展的過程中, 企業的創立者、領導者對企業發展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 企業領導的風格以及個人性格特征往往決定了企業管理的基本形式, 對員工要求高的、具有完美主義傾向的領導愛好建立嚴格的企業制度;而平易近人的、寬松的領導則更喜歡使用人本主義的管理形式?,F代管理學和心理學對企業管理風格的研究一致表明, 企業領導的個人素質和領導力, 是企業管理方法應用和企業管理效力發揮的關鍵。企業領導者對企業發展的職責使他們必須重視發展自身的領導力, 心理學在其中則扮演了協助者的角色, 通過對領導個人性格進行分析, 就能夠總結出領導力中的優點和缺點, 以便企業領導力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領導開始重視自身心理學素養的提高, 以便進行反思、對企業管理進行創造性的改善。因此, 在尋求企業領導者的領導力提升過程中引用心理學, 也成了企業管理學中運用心理學的主要方向。

3. 企業管理中心理學應用的實例

3.1 心理量表和職業心理教育方法的應用

在進行員工職業再教育時, 管理者首先要使員工認識到自身的職業成熟度水平、職業心理發展水平以及對個人職業規劃的主動程度, 然后再進行相應的幫助。職業心理量表的應用, 能夠從客觀角度使員工認識到自身職業發展的水平。普遍適用于大眾職業心理成熟度測量的量表是Crites的職業成熟度量表, 該量表被本土化之后, 能夠測量普通職業就業者對職業的認知程度以及自身的職業能力。企業管理者可以應用這一量表對員工進行大規模的測試, 將測試結果進行分析, 形成報告反饋給員工, 并對本企業的全體員工職業成熟度水平進行分析, 找出其中有必要進行再教育的關鍵點, 例如員工對崗位的認知程度是否客觀、員工的職業能力是否有待發展等。量表測評的結果進行分析之后, 將員工分為幾個部分, 分別對其進行職業心理教育, 例如, 對員工進行職業成熟度的認知教育, 可以請相關的心理學工作者參與到職業再教育當中, 擔任講師, 說明職業成熟度與個人職業發展的關系, 使員工主動關注自身的職業成熟度發展;又如, 對員工進行職業規劃教育, 可以由人力資源部主導, 請員工進行職業規劃, 對比目前職業量表評定的結果, 使員工客觀地認識到自己與目標職業發展之間的差距, 再根據員工需要, 主動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和相關的心理學幫助。使用心理量表和進行職業心理教育, 能夠使企業對員工的職業再教育活動更精確并且節省大量的資源。

3.2 利用歸因理論進行情緒激勵和團隊建設

內控型的員工傾向于將自己的能力、努力程度以及身心狀況作為工作績效高低的決定因素, 而外控型的員工則將任務難度、運氣和同事以及上司對工作的影響作為工作績效高低的決定因素。人力資源管理者應該在溝通過程中表達對內控型員工的肯定并進行鼓勵;對外控型員工表示尊重并幫助他們保持自信。一旦對員工的肯定與其歸因方式是相符合的, 員工的心理負擔就會有所減輕, 員工會由于所受到的激勵更加努力工作。如果管理者也贊同其他員工的評價, 要求員工對別人的幫助感恩而不是肯定員工自身的優秀素質, 員工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那樣努力, 真的只依靠其他同事的幫助, 反而會降低工作的績效。在企業團隊建設的過程中, 人力資源管理者需要充分了解團隊中各個成員的基本人格特征, 通過人格問卷、無領導小組等方式, 確定團隊中各個成員的基本角色。這個角色并非僅僅指代員工在團隊中所做的工作, 還包括員工在團隊中所承擔的責任。根據員工角色的不同分配給員工能夠承擔的責任, 不僅能夠使員工的工作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也有助于團隊的整體發展。

3.3 進行心理學學習提升企業領導個人能力并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企業領導者的領導能力提升, 也需要有心理學的參與和幫助。很多大型企業的領導者都參與心理學培訓班, 學習心理學中與人格、氣質和情緒性格等有關的內容, 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個人的管理行為反思當中, 從而形成了以領導者為中心的, 整個企業都重視職業心理變化的學習氛圍;領導者應用心理學提升個人能力的途徑還包括在企業文化建設中主動應用心理學中與情緒調節有關的內容。情緒理論認為某種情緒的喚醒有三個關鍵因素:生理喚醒、認知喚醒和環境因素, 為了使企業文化滲透到員工的認知當中, 使員工的工作情緒保持在最佳的狀態, 使企業環境對員工的情緒能夠產生影響, 許多企業領導者在進行事務處理的過程中傾向于主動調整自身的生理喚醒節奏, 在處理危急事務時, 保持語言的語調和語速, 進行深呼吸, 以免情緒化表現造成矛盾激化;重視企業環境的建設, 照顧員工在工作中的細節需要, 如設立單獨的吸煙室和飲水機等, 避免環境中一些能夠刺激負面情緒的情景出現。這樣一來, 員工能更加認可領導的能力, 也能通過情緒的共鳴, 對企業文化進行更積極、更主動的理解。

結語

綜上所述, 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能夠使企業管理效力提升, 使現代企業管理真正實現員工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值得我們進行實踐和探索。

參考文獻

[1]洪瑞雄.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中外管理, 2011 (02) :101-102.

[2]李暉.淺談心理學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J].經營管理者, 2015 (04) :105-106.

上一篇:心理學研究生論文下一篇:大學心理結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