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

2023-03-20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新時期我國資源環境審計急需強化深度和廣度,但目前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仍舊為單一的國家資源環境審計,一定程度上成為其制約因素之一。本文首先評述了對于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的主要觀點,然后又對發達國家資源環境審計主體進行了分析,最后結合我國特點嘗試構建資源環境審計主體多元化的新結構,明確各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的職責。

關鍵詞:資源環境審計 審計主體 審計職責

在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資源環境審計變得日益重要。國家審計署在今年發布的《“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再次強調了要進一步深入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對自然資源以及環境治理和保護情況進行全方位覆蓋審計。作為資源環境審計的實施者,資源環境審計主體貫穿于資源環境審計活動中,是第一要素,對資源環境審計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對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觀點綜述

資源環境審計作為審計范疇內的一個分支,其主體形式同普通審計一樣包三個類別: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關于資源環境審計主體,主要的爭議在于哪一個審計主體應該占據主導地位,主要有以下觀點:

觀點一:資源環境審計應該以國家審計為主。劉箐婉(2009)認為資源環境審計的對象多為政府開展或管理的重大資源環境項目,所涉及的資金也多數由國家財政撥付,國家有義務對其進行審計監督。而且資源環境審計領域與行業跨度大,涉及面廣,必須依托于國家審計的強大權威性。這種觀點在目前是一種主流觀點,而且包括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資源環境審計均采取國家審計為主的資源環境審計模式。觀點二:資源環境審計應該以社會審計為主。王鳳等(2006)認為以社會審計作為資源環境審計主體可以加強資源環境審計的獨立性,充分發揮第三方監督作用。他認為環境作為一種公共產品,委托政府進行管理,若以政府再對其進行審計,效果和效率難以保證。政府應該對于資源環境審計進行回避,將其交與社會審計,以保證審計的獨立性和效率與效果。觀點三:資源環境審計應該以內部審計為主。岳世忠(2009)認為單位內部的資源環境審計應該作為資源環境管理活動的中心,通過培養單位自身的環保意識,將資源環境審計由被動參與轉變為主動實施。這種觀點下存在著一個客觀問題,單位自身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與單位開展內部資源環境審計的成本相矛盾,單位內部依靠環保意識和政策法規的要求能否有效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值得商榷。筆者認為,資源環境審計主體不應該局限于關注哪類審計主體占據主導地位。三種審計主體都應該發揮重要作用,要明確各自職責,形成多元化的資源環境審計主體新結構。事實上,國外發達國家經過多年實踐,其資源環境審計主體已經逐步向多元化結構轉變。

二、國外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狀況分析

發達國家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實踐的時間較早,積累了豐富經驗。并且經過多年的摸索,他們各自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的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結構。主要有以下幾類:

類型一:國家審計和資源與環境保護部門作為主體。這一類型最為典型的國家是美國,其資源環境審計主要依靠美國審計總署和環境保護總局。美國審計總署設立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司,對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與利用情況進行審計。同時美國環境保護總局作為國家級權力機構,有權對企業進行全面的資源環境審計,而且該部門每年還提供資源環境審計報告。類型二: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作為主體。該類型主要代表國家是德國,其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為國家審計機構和經濟審計協會。德國聯邦審計院和地方審計院分別對各自本級預算安排的資源環境資金使用狀況進行審計監督,以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和績效狀況。經濟審計協會作為社會中介機構,從微觀層面對企業水、能源、環境污染等指標進行審計。德國的兩大資源環境審計主體在微觀與宏觀上相互配合,彌補各自不足之處。類型三: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共為主體。這一類型的典型代表為日本。日本的資源環境審計起步時間和歐美國家相比較晚,但其發展相當迅速。日本環境審計由政府審計部門、社會審計機構和企業內部審計共同參與,且均發揮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審計部門主要對財政預算內的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狀況進行審計。同時日本政府審計部門依據日本完善的資源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訂了完善的資源環境審計實施準則。且由于日本政府嚴格規范了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和環境報告書的要求,日本社會審計機構大力開展企業環境審計,提供第三方資源環境鑒證報告。于此同時,日本的企業為了不違反資源環境政策,積極在企業內部依靠內部審計開展資源環境審計工作。以上幾種典型的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結構類型中,日本的三位一體共同參與的類型最值得我國借鑒。它從國家宏觀到企業微觀深入,從外部監督到內部監督落實,職責明確,分工合理。

三、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向多元化結構轉變

我國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開展較晚,同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資源環境審計主體方面,我國目前的資源環境審計主體仍為單一的國家審計。我國國家審計機構開展的資源環境審計主要集中在國家財政預算下的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狀況上,對于微觀層面上企業的資源環境利用與保護狀況還未能有效實施審計。企業由于僅需面對環保部門的檢查,在資源環境內部審計方面也沒有做到自查。我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結構應該由單一國家審計主體向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內部審計多元一體的結構轉變。在這種主體結構下,各個審計主體通力協作,從微觀到宏觀、從內部到外部,對整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保護與利用狀況進行監督審查。各個資源環境審計主體職責如下:

1.國家審計機構的職責。國家審計機構所進行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應該包括國家財政預算下的資源與環境的保護與利用情況、資源環境專項資金、國際環境援助資金與項目,以及各級政府的行政、事業單位執行資源與環境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等。某些涉及到行政執法或者行政管理的部門,只有國家審計機構的高度權威性才能對其進行有效審計。同時,國家審計機構還應該盡快制訂各級國家審計機構、社會審計機構、內部審計機構在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時應該遵守的準則,并且不斷根據實踐經驗對其豐富完善。社會審計和內部審計機構開展資源環境審計時根據準則實施,才能做到有章可循。國家審計在資源環境審計中要淡化以為實施者的角色,更多扮演起管理者的角色。

2.社會審計機構的職責。社會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的主要源頭在于企業,而其中中小企業更是重點。對于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第三方審計監督,顯然社會審計能夠發揮出更加突出的作用。社會審計作為第三方,更多的是提供一種鑒證服務,更具獨立性。社會審計對企業實施資源環境審計重點在于企業資源環境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資源環境方面的合規性。同時社會審計常規的咨詢業務在資源環境審計領域也應該開展,可以對企業資源環境管理系統的績效水平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面對日益深入的資源環境審計工作,其勝任能力會越來越強。

3.內部審計機構的職責。企業內部資源環境審計提供的不是鑒證服務,而是對于企業內部資源環境管理系統的一種自我監督和評價。內部資源環境審計應該努力發揮事中監督與評價的功能,在企業運行時對其資源環境會計核算情況、資源環保合規性、績效性進行審計。內部資源環境審計要從根源上減少或防范企業資源環境風險,并根據審計信息提出建議,起到控制作用。內部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開展應該是長期的、持續性的。

參考文獻 :

[1]劉菁婉.關于我國環境審計主體的思考[J].財會通訊,2009(3):128-130.

[2]王鳳,屈詠梅.關于環境審計主體的再認識[J].安康師專學報,2006,18(2):27-30.

[3]岳世忠. 新時期強化內部環境審計的對策[J].會計實務,2009(35):36-37.

作者簡介:白恩澤(1993.12—)男,漢族,山西省山陰縣,哈爾濱商業大學會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審計理論與實務。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第2篇

不久前,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組織召開的“2012年度全區地質環境項目總結部署工作會議”,自治區國土資源廳廳長李世镕、副廳長王杰、總工程師張宏等領導出席會議,各盟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和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上李世镕廳長重點談了三個方面的意見。

第一,必須把地質環境治理工作放到一個非常突出的位置來抓。

礦業開發,首先要考慮地質環境治理,礦產資源勘探、開采、環境保護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要一條龍監管。

近幾年,自治區國各級人民政府對勘查和開采工作非常重視,累計投入勘查基金80多億元,找礦方面實現了重大突破,礦產資源開采方面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去年我區煤炭開采達到了9.7億噸,占全國開采量的27.5%,居全國第一位;鄂爾多斯市去年開采達5.88億噸,占全國開采量的17%。還有我區天然氣等資源開發,在全國也占有較高的市場比重。

目前我區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礦山環境保護三大環節中,礦山環境保護還是薄弱環節,特別是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面,重視還是不夠。目前全區有約790平方公里,5個集中區的88處礦山需要集中進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大多數企業礦山環境治理還可以,有些企業做的較差,因為環境治理如土地復墾、綠化等要增加成本,在治理方面打了折扣。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面,要遵循“誰開采,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要開發和保護并重。我們要吸取其他煤炭大省過去只重視開采,不重視環境治理造成的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地質環境問題的教訓,管理好我區的礦山環境恢復治理工作。

我區是一個礦產資源大區,一定要把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放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來抓好。目前,企業更注重礦產資源開采的經濟效益,在政府監管方面,措施和制度更要完善,如果重視環境保護的思想認識不到位,具體工作不到位,將來勢必造成資源開發后滿目瘡痍,這樣對子孫后代,“地球家園”是最大的失職和瀆職。

今天我們研究的重點是地質環境治理,同時還要把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開發管理一同重視起來。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要把“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地質災害防治”作為重點,要把治理礦山地質環境這個薄弱環節補上來,切忌出現企業老板把礦開走了,留下許多礦山地質環境問題讓政府買單。今后礦山開采不僅要認真抓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寫、審查,而且要看企業能否實實在在落實到位,需要我們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認真檢查落實,只有實實在在地將這方面工作做好了,才能開展下步工作。內蒙古礦山地質環境工作能否做好,就在于諸位做得好不好,在于思想、方法和措施和管理是否到位。

目前,我區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要看到還存在治理規劃滯后、監管缺位、責任缺位和企業缺乏主動性以及政府引導資金投入不足等方方面面的問題。礦山環境治理要堅持“科學規劃、遠近結合、科學實施、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力度,實實在在落實地質環境治理保證金制度,強化礦山企業履行環境保護與治理的責任,盡快形成誰開發誰治理的良性循環發展格局。

在落實“礦山環境保護與治理”措施時,還要有一些制度來保障,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沒有一些強硬的制度是不行的,一定要研究和完善這方面的制度。以后要推動限期治理制度,如局部治理不合格,就不給整個礦區臨時供地,如治理工作跟不上,臨時供地堅決不批。這項工作要和將來考核工作掛起鉤來。在落實保證金繳納制度方面,要提高認識,把保證金全部用于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國土資源執法局、執法總隊,今后要加大這方面的執法力度,這也是盟市執法檢查工作的重點。如果我們把開發與治理問題處理得非常好,拿出許多樣板工程來,老百姓和地方政府的顧慮將會減少。如果礦山開采把林地和草原都毀壞了,水土流失了,沒有治理措施和恢復措施,誰也有顧慮。希望同志們對開發和治理工作抓好,本著“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多管齊下的原則,把環境治理,廢水、廢氣、廢渣處理進行綜合考慮。環境治理工作,監管不力就是政府的責任,治理和監管是兩個主體,一是責任主體和治理主體,另一個就是監管主體,開發者是治理的第一責任人。

第二,要進一步推動礦產資源向深加工方面轉化。

如何推動礦產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是自治區國土資源工作研究的重要問題,鄂爾多斯煤炭加工轉化已經趟出一條成功的路子。自治區有色金屬資源優勢在全國非常明顯,現在鉛探明儲量達2000多萬噸,鋅探明儲量達1000多萬噸,銅探明儲量達500多萬噸,黃金探明儲量達300多萬噸,位居全國前列,但深加工滯后。我們一定要把礦產資源的深加工產業鏈延長作為礦產資源開發的重點工作來研究,要牢牢把握這一工作重點,要研究哪些礦產資源能用于深加工,最好是就近深加工。有深加工項目的企業申請礦權應優先。目前,內蒙古自治區有關單位在興安盟、錫林郭勒盟、巴彥淖爾市分別建立了三大加工基地,將來在資源配置方面,一定要使我們的開發主體與三大加工基地形成緊密型的一體化關系,讓我區真正成為中國北方有色金屬的生產基地。

李世镕廳長還強調:把內蒙古資源優勢變為經濟優勢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是切忌低門檻,讓小規模的加工企業進入。

二是在政策導向方面,盡可能讓資源開發企業和加工企業在“產權上、股權上”形成一體化相互參股模式。

三是要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

將來礦產資源配置主要是通過市場配置方式進行,通過招牌掛方式進行,這個工作要做到公開、透明,讓社會感到我們國土資源系統有公信力。

四是一定要進一步強化礦業權管理工作。

今年需要自治區處理的礦產資源糾風案件有50多起,我們要對這50多個案例進行認真分析總結,妥善處理解決。今后,要用好授予我們國土資源部門的權力,將礦權設置方面的基礎工作做細、做好,避免讓問題變得復雜化。

五是要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的整合力度。

過去由于種種原因,礦產資源開發方面沒有體現大礦大開,整礦整開的格局,而是切的零七碎八。今后要繼續加強整合力度,整合工作是長期的,只有整合才能實現礦產開發的最大效益。2009年,國家七個部門發了整合、規范的文件,我們要貫徹好文件精神。資源整合的首要問題是把規劃做好,要進行科學規劃。對自治區打造 “雙百億工程”的一些大企業,在政策方面給予優先。資源配置應該支持一些大企業,但要配置一些附加值條件,帶動轉化項目。要向有利于提高產業一體化,有利于提升礦業開發集中度,有利于向“雙百億”的方面傾斜。針對這些方面,探索中一些新的模式和政策辦法,把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更細。

第三,要建立地質找礦質量的把關機制。

地質勘查工作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要從制度和法規方面強化,在組織保障上強化?,F在內蒙古自治區地質調查院正在組建質量監控中心,要抓緊實施。

內蒙古近幾年投入80多個億,今后還要繼續加大這方面的投資力度,但必須要有良好的投資效益,發揮投資作用。自治區地質勘查程度較低,好多地質工作還沒有做,未來找礦的潛力非常大,一定要嚴格規范地質勘查工作的質量監控、儲量評審等各個環節。

地質勘查工作質量管理一是要落實管理責任。二是要形成地質勘查質量檢查制度。將來勘查方面也要講法和執法。三是要建立質量責任倒查機制。

此外,李世镕廳長還提了幾點要求:一是把地質環境治理與工礦廢棄地的復墾結合好,統籌推進。在工礦廢棄地經過整理后可以增加建設用地指標和建設用地規模。二是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將來要搞招投標。

每年自治區、國土部土地整理、地質環境治理投入近二十多億元資金,將后都要進行比價招標管理。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第3篇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面臨的重大瓶頸是資源環境的制約。黨的十七大報告列舉的當前我國面臨的多種重大挑戰中,“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過高”名列首位,報告因而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可再生能源比重顯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①

環境資源代價過高,從表面上看,是經濟學上的“市場失靈”的表現,若深究,則可以發現它是經濟學上所謂“政府失靈”的惡果?!罢ъ`”導致并加重“市場失靈”?!罢ъ`”一般指“政府為糾正市場失靈而進行的行政干預措施無法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的現象”②,在資源環境領域里,“政府失靈”一般表現為“環境政策無效”和“環境管理無效”。③其中,“環境管理無效”指的是“由于政府管理與政策實施環節的缺陷,如制度陷阱、尋租行為、官僚主義等的存在,環境政策無法有效實施,達不到預期效果”。④不幸的是,這種環境管理的無效在我國比較廣泛地存在著。

我國環境管理中的“政府失靈”表現在中央和地方兩個層次上。在中央層次,國務院有些部門的管理與科學發展的要求仍有較大差距,在項目審批、財政支持、干部考核、經濟統計等方面對經濟增長過于偏好而未對資源環境的損耗給予應有的重視。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宏觀決策中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在可能對環境帶來重大影響的事項的決策上,該部門不能像人口、土地行政主管部門那樣“一票否決”。由于存在這些問題,中央的環境管制長期出現不同程度的“失靈”現象。例如,2005年國家環??偩窒破稹碍h保風暴”,喝令暫停30個建設項目。這30個項目中,有不少是因為中央有關部門在審批這些項目的過程中違反了環境法律的規定。2007年1月,國家環??偩质状尾捎谩靶袠I限批”手段,被“限批”的大唐國際、華能、華電、國電四大電力集團的建設項目背后,不乏中央有關部門違反環境法律(如法律關于環評的規定)的情況。在地方層次,一些地方政府的主要領導人尚未真正樹立科學發展觀,在管理中重經濟發展而輕環境保護,疏于履行環境管理職責,導致污染泛濫和生態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發展經濟的考慮,縱容一些企業的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行為;一些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竟然無視國法,自行制定“土政策”,置環境保護于不顧。⑤國家環??偩?007年對淮河、海河、黃河、長江及重點湖泊進行專項檢查時發現,11個省區的126個工業園區中,有110個存在違規審批、越權審批、降低環評等級等環境違法問題,占抽查總數的87.3%。⑥

資源環境管理中的“政府失靈”現象之所以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這種制度缺陷鮮明地表現在我國環境法律在制度設計上缺乏防止“政府失靈”的制度安排。首先,法律上缺乏關于政府內部監督和制約的制度性規定。具體表現在:一是缺乏對上級政府環保部門制約下級政府環保不作為或不當作為的制度安排;二是缺乏防止政府主要領導人對本級政府環保部門依法履行職責進行不當干預的制度安排;三是對負有環境保護職責的政府各部門的職責設定過于模糊和寬泛,導致其行政自由裁量權的范圍過大。其次,法律上缺乏政府行政部門以外的各種政治力量如人大、政協、民主黨派、新聞輿論、非政府組織和公民個人對政府有關環境的行政決策和行為進行監督的制度安排。

我國的環境法制進程從1979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到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從綜合性環境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到針對環境因子的環境法律如針對空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的法律,立法的著眼點無不主要放在管制企業上。環境法律的主要制度安排都體現了政府對企業的“管”,鮮有“管”政府或者監督政府的制度安排。從環境影響評價⑦、“三同時”、排污登記、排污收費、排污許可證到限期治理,法律規定的環境管理制度無不以管制企業為主。立法者似乎認為我們的政府天然就是一個重視環境保護的政府和環境的保護神,政府的環境管理不會“失靈”,問題都在企業身上,管好企業就行。因此,法律似乎可以不用為防止環境保護領域里的“政府失靈”作出制度安排。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共有47條,其中監督和約束政府行為的專門條款只有兩條,即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并有權對污染和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檢舉和控告”和第45條“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其他的環境法律基本照搬這兩個條款,在監督和約束政府方面沒有作出新的規定。監督和約束政府行為的條款少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問題的另一方面是這兩個條款過于“原則”,內容過于空洞,沒有建立監督和約束政府行為的有效制度和機制,基本上不具有可操作性。由于法律上缺乏關于預防和制止資源環境管理中“政府失靈”的制度性安排,那種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的老的經濟發展方式在很多地方得以暢通無阻、大行其道,導致我國經濟發展出現資源環境代價過高的問題。

既然資源環境領域里“政府失靈”的根本原因是法律制度設計上的缺陷,我們就可以通過彌補法律制度上的缺陷來克服這種失靈。彌補法律制度的缺陷,只有通過立法活動來實現??梢酝ㄟ^修訂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或者制定一部新的法律來彌補這個制度上的缺陷。這類以克服資源環境管理的“政府失靈”為主旨的法律,應當建立兩個至關重要的對政府的約束制度。一是政府內部的監督和制約制度。應當通過制定新法或者修訂現行法,在環境資源法律中強化中央對地方政府的影響資源環境的行政決策和執行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制度,強化行政監察制度。另一個是政府行政部門以外的各種政治力量對政府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約束制度。應當通過制定新法或者修訂現行法,建立和完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法院對于政府行政部門影響資源環境的行政決策和執行行為的監督和制約制度,建立和完善各級政協、民主黨派、群眾團體、新聞媒體和公民個人對于政府行政部門的資源環境行政決策和執行行為的監督制度。只有法律上建立了這種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向都對政府予以有力監督的制度,政府行政部門在作出影響資源與環境的決策和執行行為時才不敢懈怠,不敢犯官僚主義錯誤,更不敢尋租或者違法亂紀。

作為調整人們關于開發、利用和保護環境與資源的社會關系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社會規范,環境法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進程中起著其他社會規范所難于替代的作用。只有通過立法活動制定防止資源環境領域里的“政府失靈”的法律制度,資源環境領域里的“政府失靈”現象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為此,建議新一屆全國人大將制定防止資源環境領域里的“政府失靈”的法律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立法事項納入立法計劃。

注釋

①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07年10月25日。

②③④《大辭?!罚ōh境科學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第264、264、264頁。

⑤參見《新華每日電訊》2007年7月5日。

⑥《中國經濟時報》2007年7月23日。

⑦200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首次規定了對一些政府規劃行為的環境評價,但仍然缺乏可操作的程序。

作者簡介:王曦,男,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環境資源法研究所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法學會環境與資源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科技部可持續發展研究會理事,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環境法委員會委員,環境法國際理事會理事。

責任編輯:鄧 林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對礦產資源開采進行探究分析,闡述了礦產資源開采帶來了一系列環節問題,并提出相關協調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問題的策略。

關鍵詞:礦產;環境;資源

我國的礦產資源十分的豐富,位列世界第二,并且礦產產量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如此豐厚的資源,我門卻不能夠很好的利用,如在礦產資源開發等方面因為諸多因素造成就存在諸多困難,這就需要全體參與者共同努力才能夠解決。在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關于礦區的水文地質勘察和環境地質調查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他是礦產資源開發的先驅者,可以在地質環境調查中發現很多問題,并及早的解決,同時礦產開發環境地質評價,也有利于礦產資源開采者了解當前區域水文地質的發展方向。

1新疆礦產資源開發突出環境問題的原因分析

1.1法律法規不健全,執法力度不強。我國現階段涉及到礦產資源開發環境保護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關于礦產資源的開發相關規定不夠規范,國家僅在《礦產資源法》和《環境保護法》中對礦產資源開發做出了相關原則性的規定,但是還是沒有具體的可行性的地方性的配套方案,配套法規。僅僅是一個擺設,具體職能作用很難以實現。雖然新疆礦產資源的開發管理上得到了一定控制,但是在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礦區秩序混亂的情況,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混亂直接導致亂踩亂挖,破環環境的狀況屢禁不止。

1.2缺乏環保意識,技術設備落后。部分政府部門環保意識不強,關于企業準入門檻設定的較低,特別是應用的相關技術含量較低,使用的部分工藝落后。這樣的企業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或者有環境保護的意識,但是考慮的資金就不進行整改,往往認為自身的存在給新疆帶來了極大的經濟發展,卻不知這種違法違規行為對整個新疆造成難以彌補的破環。另外,民族也缺乏環境保護的意識,總是單純的認為,環境保護是政府的責任,和我沒什么太大的關系。同時因為新疆個別地區資源勘查的程度比較低,這就導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比較低。礦山的經營方式也過于分散,規模小的企業經營和管理的方式就比較粗放,常常不能達到環保規范的要求。另外礦產資源的開采設備和生產工藝較為落后,特別是在使用中生產成本高,在管理過程中并沒有真正將新疆地區礦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2礦業開發與環境地質評價的有機結合

2.1水文地質勘查和水環境管理相結合。這是開發技術的發展方向,同時這也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手段。在工程的設計中就把水資源的循環利用考慮進去了,同時還把對污水的處理問題也必須管理到位。通過水文地質勘查和水環境管理相結合,可以有效的提升礦產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節約礦產開發的成本,這種水文地質勘察隊新疆這樣的缺水地區礦業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

2.2礦業開發中的地質災害的調查研究。調查環境地質災害是根據所了解的以往的地質災害,勘察分析總結,在充分研究后對礦產開發的項目進行災害預測,并提出相關災害預防的措施和策略,這有利于對地質環境的保護,有效的減少企業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的同時,也有利于防止大規模地質災害的發生。

2.3多種技術綜合利用。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就水文地質監測而言,如“3S”技術,在野外工作時,可以通過網絡隨時查詢各種資料,這樣可以很快的得知調查信息的計算結果,這樣可以節約很多時間,在減少工作量的同時也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面對不同的礦業開發環境,進行多種環境地質評價方案的比較,最終得出一個優秀的方案進行分析評價,提高評價結果的精確度,增加礦業開發企業的工作效率。

3如何更好地協調礦產資源開發與環境問題

3.1加強綜合規劃部署和調查評價。按照“技術可行,經濟獲利,環境少破壞”的原則,根據礦產區域的環境特點,根據實際要求制定合理的綜合勘查、綜合評價及綜合開發的實施方案,對于某些具有多用途礦產,還應按不同的工業要求進行相應的評價,探索常規非常規的油氣、煤等多種綜合調查評價技術和方法,在應用中可以最大化的應用方案要求,對主礦產、共伴生礦產進行綜合評價,在部署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和勘查工作時,為綜合開發和綜合利用提供依據,優先安排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易采、易回收、環境成本低的礦床類型。

3.2減少原生資源開發。緩解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徑是開源節流,開源主要有新增礦產資源供應和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節流是改變過去的高投入、高排放模式和末端治理的環境保護機制,節能降耗,減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再生資源利用效率。通過開源節流可以降低原生資源開發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通過節能從廢棄物中提取礦產資源,利用固體廢棄物來提取礦產資源,在減少原生資源消耗降低成本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有用礦物,這種技術有利于減少環境擾動,有利于節約土地資源。同時還要發展礦產資源產業集群,要延長產業鏈,可以通過新的成礦理論和找礦方法,減少勘察和廢氣物的排放,建設清潔高效的新型礦產資源產業,這樣對環境的影響更小。

3.3加大選礦技術攻關,提高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選礦利用技術的突破也是盤活國內資源存量的關鍵所在。目前,我國有些重點礦種的選礦技術已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如鐵鈦釩混合精礦―分離提取鐵鈦釩新工藝解決了攀西鈦鐵礦制取高鈦渣的關鍵技術難題;鋁土礦正、反浮選技術和選擇性絮凝浮選等新技術不斷進步;生物冶金為低品位鐵礦、銅礦和鎳礦利用提供了條件;鋰資源選礦、冶金和新材料加工上已形成規模效應。在不斷取得技術發展的同時,選礦的技術仍然還存在很多難題有待攻克,如如以鮞狀赤鐵礦、黔西南粘土吸附型金礦、氧化鉛鋅礦以及鈮、鉭、銣礦及其共伴生資源等為主要代表的難選冶礦,礦石性質復雜,是世界公認的難利用礦產,開發利用技術正在研發探索中。

結束語

礦產資源開發和環境問題的問題日益嚴峻,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會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因此,為了現在和未來要改變掠奪自然資源的生產方式,要本著宣傳教育提高人文素質為主,大力改善自身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要調整和發揮政策優勢,加大環保投入,堅持經濟建設中環保先行的原則,逐步改善生態環境,防止造成新的環境污染和環境惡化的加劇,努力創造良好的生存及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熊報國,銅礦山開采對環境的影響.環境與開發, 2013.

[2]劉曉恒,尾礦懸浮物對水中浮游生物的影響.環境科技, 2012.

[3]陳榮坤,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與礦產資源的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建材地質, 2014.

環境資源法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近幾年來,人們對于環境的保護越來越重要。很多工程建設也在不斷的開發,使得我國經濟快速的發展,但同時也給社會環境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森林資源是當前開發最為嚴重的一種,給人們的生活以及生態環境的建設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因此,為了更好的控制這一現象的發生,對于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現我們就森林資源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性以及保護策略進行探討,希望可以影響到每一個人。

【關鍵詞】森林資源;生態環境建設;重要性

生態環境建設作為國家目前關注的對象之一,在很多方面都應對其重視起來。而森林資源作為生態建設中的一部分,它不僅作為人們產出產品的重要材料,還對人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例如利用森林資源可以使人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氣候得到適當的調節,防治沙塵暴的發生等作用。但目前,由于人們的不斷砍伐,環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很多森林資源也在慢慢減少,對于資源的保護也沒有那么重視。因此,森林資源保護對生態環境的建設是我們現階段應該關注并且加強管理的一項工作。

一、森林資源保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作用

森林資源作為建設生態環境的主要力量,在很多時候不僅可以加強對于森林環境的幫他,還可以使得生態價值可以實現,使得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F階段,森林資源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人們利用它拓寬生產力,很多森林也得到了人們的關注,成為眾多人觀賞以及對環境起到一個美化的作用。其次,森林資源的發展對于當前氣候的變化也產生了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起到防風固沙、防治沙塵暴、水土流失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有所提高,起到綠化生態的作用,促使森林資源進行光合作用,對很多空氣污染以及空氣的質量有所改善,從而,使得環球氣候表面的這一現象慢慢淡化。

二、森林資源保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影響

(一)空氣凈化

在我們初中、高中學習化學時,就知道了二氧化硫、甲醛等很多有害氣體對植物的生長有一個凈化作用,而森林資源中,空氣凈化卻又很大的功能作用,據有關調查數據統計,空氣中含有的二氧化硫在林地中要比在非林地中低15%-50%,而在空氣濕度相對比較高的森林環境中,植物的吸收能力也會適當的提高,使得森林資源的保護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同時對于空氣環境的凈化也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也得到了改善。

(二)氣候調節

一提到森林,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是樹木,在森林中十分茂密的樹木,而樹木的生長對于生態環境的建設是有很多好處的。從目前社會的發展來看,每年植樹節都倡導人們多栽樹、多種樹,可想而知,它的重要性。繁密的樹木不僅會使直射的太陽起到反射的作用,還會使得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濕潤,對于當前地面的溫度也會大大降低,使得森林中樹木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等。隨著全球溫度逐漸變暖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森林中植物的生長,如果增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保護,很能就會降低植物在高溫環境下的生長。同時,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會吸收空氣中有害氣體,從而起到溫室效應的作用。因此,對于森林資源中氣候的調節功能也是很重要的。

(三)涵養水源

對于任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資源,但這種水資源的體現也是很關鍵的。當下雨時,由于樹木枝葉的茂盛,使得很多雨水都遺留在了枝葉上,然后說著枝干的方面慢慢流下,從而使得很多水分可以真正吸收,而不會對地面造成影響,避免了水土流失的發生。由于,樹木本身就帶有水分并且可以儲備大量的水資源,可以蒸發很多濕氣在空氣中,增強了空氣的濕度以及促進植物的生長,所以,涵養水源不僅可以使得森林空氣得到改變,還可以起到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的作用,有利于森林資源的生長。

三、生態環境建設中森林資源保護的策略

(一)強化森林保護宣傳教育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很多人們對于森林保護越來越關注,但由于他們對于一些保護措施并不是完全了解,因此,進行森林保護的宣傳教育很有必要。對森林資源的保護不僅要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共同建設生態環境,同時也需要依靠當前林業工作的配合,只有制止了人們濫砍濫伐、過度開發等行為發生,才可以使得森林資源的保護得到有效的完成。所以,對廣大人民群眾加強宣傳教育工作,使人們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對其了解,加強相關知識的學習,從多方面擴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要性,從而使得人們的保護意識得到加強,自覺規范自身行為,使得生態環境建設的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開展。對于在校學生,可以加強課本知識,從小培養學生的保護意識以及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相關知識,為今后森林資源保護作出巨大的貢獻。

(二)加大森林破壞監管力度

當前科學技術的不斷擴張,很多不法分子也在不斷的出現,對于環境保護僅憑宣傳是不夠的,相關部門對于亂砍亂伐等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應加強監管力度,盡最大能力使資源得到保護。對于這種情況,相關林業、公安部門要積極配合,嚴厲打擊這種不法行為,使他們得到相應的懲罰,同時也會影響身邊的人,制止這種行為的發生。所以,國家以及相關部門要不斷加強對于破壞森林的監管力度,使生態環境可以得到更好的建設。

(三)提高森林火災處理能力

森林中是最容易引起火災的地方,因此,一定要加強人們對于火災呢處理能力。如果森林中一旦發生火災,后果可能不堪設想,因為在這種偏遠的地方,很難將火源很快的撲滅,使得森林資源得到很大的損失。對于這一情況,加強消防隊伍的建設,完善森林火災撲救等相關設備,不定時的進行相關演習,加強工作人員對于火災的處理能力,使得森林資源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

四、總結

總之,對于森林資源的保護不僅可以起到空氣凈化的作用,還可以使得氣候得到適當的調整,對生態環境建設起到較大的幫助,同時,對于一些相關政策以及預防、處理措施都要采取相應的策略。所以,重視森林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建設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獻:

[1]盧營.淺談森林資源管護對生態環境建設的積極影響[J].南方農業,2018,12(15):83-84.

[2]周全波.森林資源保護對干熱河谷生態環境影響評價[J].綠色科技,2018(01):16-17.

[3]趙秋梅.基于社會需求的森林資源保護與游憩專業發展取向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5(4)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賓縣光恩林場)

上一篇:環保與安全論文下一篇:環境專業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