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心理學范文

2024-04-14

環境心理學范文第1篇

關鍵詞:心理需求 行為 交往 校園環境 景觀設計

0 引言

順應高等教育理念的轉變,塑造能夠促進交往、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充滿活力和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共識和追求”。一個擁有特色的校園環境,一定是充滿活力的、生長型的,它吸引著校園中的師生,也使師生更愿意參與進來,形成環境—行為心理的良性互動。

1 相關理論和概念

1.1馬斯洛需要理論1954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H·Maslow)在他的成長動機論中提出了“需要的層次”論,其理論提出人類有五種基本需求,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1.2行為的概念行為是人的心理反應,行動的目的和動機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

1.3交往的概念交往是人類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動方式,是人與人l之間發生社會關系的一種中介,是以物質交往為基礎的全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總和。

2 促進交往的校園環境景觀設計

根據馬斯洛的人的需要層次理論,從屬和愛的需要是人的摹本需要之一,又是滿足更高層次需要的基礎和手段之一。這種需要在接園生活中表現為師生對交往活動的需求。尤其目前大多數高校都采取全日寄宿制,大多數學生遠離家庭,若社交動機或好群行為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孤獨感,不僅有礙人們互通思想、情感和互相理解,而且對心理素質的形成會產生消極影響。世界衛生組織近來提出,現代健康觀念已不僅指身體沒有缺陷或疾病,而是在精神上、身體上和社會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狀態。這種新型的健康觀進一步說明了交往對身心健康的積極作用。

2.1滿足必要性行為的校園環境景觀設計 楊·蓋爾把我們的戶外活動類型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和社會性活動,每一種活動類型對于物質環境的要求都大不相同。在高校校園環境中必要性行為主要表現為認知識別和功能使用。認識活動是人在環境中定向、定位和尋址并能在付諸行動之前理解環境所包含的涵義,并尋找適當的參照系給自身定位,要求空間的可識別性。功能使用指學生學習、生活、運動等基本行為,將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走向集中型、智能化。

由于這一類型的活動在一年四季各種條件下都可能進行,參與者沒有太多選擇的余地。因而也是對環境使用者影響最大、關系最密切的環境。符合師生必要性行為心理需求的環境景觀設計,有助于提高任務績效。

2.1.1教學環境 這里所說的教學環境不是教學、科研工作直接使用的空間,而是在進行教學、科研工作的建筑以外,包圍教學建筑的一切空間,它為其所包圍的教學建筑內部活動提供適宜的環境。這些空間應該具有滿足教學建筑采光、通風要求的適宜尺度,并應該是開敞、明快、寧靜的??紤]到教學樓的采光和通風要求,不宜緊臨教學建筑的外墻種植高大的喬術和茂密的灌木,以避免使空間變得陰暗、蔭蔽。為創造寧靜的環境,教學空間內,最好布置成步道區,也不宜設置運動場地。在教學區內,可以在建筑群中有重點地布置一兩個尺度適宜的景觀空間,作為學生等候上課和課間休息的活動場所,也是校園的必要景觀區。且作為校園的主要知識傳播中心和師生活動服務中心,高效、快捷、明確的環境識別是這一區域的環境景觀特征。

2.1.2交通環境 道路是組織整個校園空間的骨干。而交通空間是以疏導人流、車流為主要功能,它既是在建筑物圍合的許多空間之內穿過,又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狹長空間??煞譃槿肆?、車流、人車混流交通空間,其寬度應與人流、車流相適應,并配合設置綠化及必要的輔助設施,包括停車場地。交通空間是動態的、喧鬧的,應盡可能降低其對臨近建筑或地帶的影響。交通空間宜是開敞的,不宜是封閉的,使人們行走其間能夠左顧右盼看到周圍景觀,尤其車流交通空間應該具有開闊的視野,以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林蔭道是一種特殊的交通空間,它是以沿道路一側或兩側成排種植闊葉樹,形成樹冠綿延覆蓋下的遮蔭交通空間,對于劃分空間、遮陽避暑、降低噪音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過長的步行道,還應該設置景觀節點或變換路兩側的風景,防止產生視覺疲勞。對于大面積的方形草坪,我們應滿足師生抄近路的習慣,設置斜向鋪裝。清晰的環境識別有助于人們有效的組織路線,在重要的交通點設置方位指示牌是十分重要的。

2.1.3體育運動環境 體育運動環境是指進行體育教學、鍛煉、比賽等各種體育活動空間的環境。各種運動空間的場地尺度,應符合有關規定。運動空間是喧鬧的,在功能分區上,應為其安排適當的位置,盡可能減少對其他建筑的噪聲干擾。在各個運動空間周圍宜適當種植喬木、灌木和草坪既可作為隔離地帶,隔離帶可以減低噪音,又可以起到部分遮蔭作用,以供人們在運動間隙時休息使用,也為那些觀看的人提供場所,促使更多的學生加入體育鍛煉。

2.1.4學生宿舍環境 我國高校傳統的布局是由教學區、學生宿舍區、體育運動區及教師生活區構成的,但是隨著大學與社會的接軌,學生宿舍區越來越淡化,很多宿舍區布置在校外,這在一定程度上給了學生更多自由的空間,但更不利于學校的管理。大部分學生反映這種方式不利于同學間的交流,更不存在班級的含義,高中一直處于填鴨式教育的學生很難適應,以至于成績直線下降。我們更傾向于宿舍的公寓化轉化,滿足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求,且布置在校園的邊緣,根據地域氣候,朝陽避風,與學生活動中心、食堂、操場、教學區方便到達。通常當教學區、體育活動區、學生生活區呈三角狀態布置時,相互之間距離最短,利用率最高。在宿舍區周邊也應提供相應的生活設施。對于宿舍周圍的商業攤點要統一管理,盡可能在不破壞環境衛生的情況下,滿足學生的需求。

2.2促進自發性行為產生的校園環境景觀設計 自發行為與必要性行為不同,只有在人們有參與的意愿,并且在時間、地點可能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于環境規劃而言,這個層次上的環境提供是非常重要的,它決定著校園環境的活力。交往與群化是人們社會聯系的基礎,對師生溝通、學科交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F代校園更加強調交往的隨意性和偶然性,如聊天、曬太陽、散步、駐足觀望等。為此,要提供一系列從開放到私密的領域性環境空間,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在整個校園環境中建筑物把校園分割或圍合成許多大大小小的空間。如若想把校園中所有的空間都布置得十分完美,恐怕是不需要的,也是不可能的。這就需要區別各個空間的重要程度,確定一級空間、二級空間和三級空間,分別在尺度、形態、性質、營造等方面給

予不同的處理,支持不同的行為,并運用收和放的布局手法把空間聯系起來,形成空間序列。

2.2.1一級空間 一級空間指的是校園主要廣場空間、主軸線空間或重要的歷史性空間。這種環境空間要體現校園的獨特性,是重要的禮儀性活動的使用空間,應給人開敞、明快、振奮的感覺。一般300m為該區域的控制尺度。300*300m是步行者愉快勝任的適宜距離,亞歷山大在《模式語言》中建議的節點距離300碼(約275m),300m也與中國古代風水形勢說的“百尺為形,千尺為勢”中的千尺(千尺約為230-350m)不謀而合。因此,將300m作為控制規模是合適的,便于學生、教師愉快的感知。在一級空間處理中,很多規劃設計只強調了氣派,忽視人對于環境尺度的控制把握,造成了非人性化尺度的空間浪費。因而我們在這個層次的開敞空間中更強調環境和人的互動。

2.2.2二級空間 二級空間應該包括小型的庭院、樓間綠地等空間,具有一定的景觀特征。這是個中觀尺度的空間。C·莫丁在《城市設計:綠色尺度》一書中提出70*70m~100*100m作為充滿活力又宜人的尺度,其空間的感受是符合人性化要求的。將之作為大學校園中觀空間的控制尺寸可以營造理想的景觀節點,有利于校園環境景觀的有機生長。二級空間往往在校園環境中均勻分布,它是校園中每個功能區的景觀核心,相對封閉,使用者也相對穩定,而且使用時間延續性長。由于在該空間中會出現多種層次的行為需求,我們應該通過景觀元素進行空間劃分,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

2.2.3三級空間 在校園中,我們最簡單的“交往”是指師生之間三三兩兩的個別交談。他們或事先約定,或是偶然相遇,從一般的寒暄轉入對某些課題的探討。這就需要有一個適宜的小環境,從而產生交往空間的需求。但是,這種隨時隨地可能出現的少數人的個別交談,既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也不必是特定的專用空間。因而,我們就需要在校園中師生時常經過的各處,如道路旁、水池邊、樹蔭下、建筑前后和建筑內部的門廳、走廊旁,安排適宜尺度的小環境,設置座位,隨時供師生交談使用。這種經過精心布置的功能性景觀區就是我們交往開始的地方,我們把它看作校園環境中的三級空間,也就是微觀空間尺度。24m是蘆原義信先生認定的室外空間的基本單元尺度,并對其做了充分的論證,有著合理的人文依據。將24m作為校園微觀空間的控制尺度,可以有效合理安排建筑庭院、小品、綠化、地面鋪裝等,營造人性化的近人尺度空間。

3 結語

新時期的高校校園不再僅僅是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學習、研究的場所。優美的景觀環境對人身心的塑造,是其精神效用的體現。在高校校園環境景觀設計中,我們應從大到廣場、游園,小到一凳一椅進行全面、細致的考慮,做出最大可能地滿足師生行為心理需求的校園環境景觀。

參考文獻:

[1]畢巖.關于大學環境教育的思考[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59—61

[2]馮鐵丁.環境心理學與心理環境學.國防工業出版社.1996.

[3]石謙飛.建筑環境與建筑心理學.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09.

[4]趙玫,高巍.呼喚積極參與的人性戶外空間—清華大學校園廣場間間環境行為調查與評價,華中建筑.2005.05

[5]靳路明.現代校園空間意象研究,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6 3.

[6]王文友.空間·文化-個性-情趣—關于高等學校校園環境的思考規劃師2000,02.

[7]王文友.空間·文化·個性“情趣—關于高等學校校園環境的思考.規劃師2000.02.

[8]馬丁·皮爾斯著/王安怡、高少霞譯.大學建筑.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

環境心理學范文第2篇

1、您的性別()A男B女

2、你的專業是()A理科B文科C工科

3、選擇現在專業的依據是()

A 適合自己B 好就業C 聽別人說好D估計還可以E其它

4、您目前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是()

A很滿意B一般滿意C比較不滿意D很不滿意

5、您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的評價是; ()

A很好B好C一般D不好E很不好

6、您是否想過要轉專業()A是B否

7、您對大學翹課的看法()

A認為不能翹課,因為每節課都很重要B看情況,要看是什么課再決定C無所謂D理所應當的E其他

8、你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如何()

A形勢較好,就業容易,待遇好B形勢一般C形勢嚴峻D不太了解

9、對于找工作時“專業對口”的說法,您的觀點是():

A 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

B 找工作盡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

C專業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

D愿意放棄專業;E其他

10.1、您畢業后的發展方向是()

A直接就業B升學考研C自主創業D考公務員E出國F其他 10.2如果您畢業后打算升學,那么主要原因是():

A 目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B獲取更高學歷;C 繼續專業方向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D 為了研究生畢業后獲得更好的職位E 其他

11、你認為影響就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學歷層次B所學專業C學校聲望D社會關系E學習成績F外貌形象G個人綜合素質H其他

12、按您的標準,考慮就業工作單位時,您會優先考慮()

A工資和福利B工作環境

C 個人發展空間D公司業績和前景

13、如果有大學生生涯規劃大賽,您會參加嗎?怎樣的情況下會參?()

A 會,即使要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B會,如果不用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C 不會,如果要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環境心理學范文第3篇

1、您的性別()A男B女

2、你的專業是()A理科B文科C工科

3、選擇現在專業的依據是()

A 適合自己B 好就業C 聽別人說好D估計還可以E其它

4、您目前對自己所學專業的滿意度是()

A很滿意B一般滿意C比較不滿意D很不滿意

5、您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的評價是; ()

A很好B好C一般D不好E很不好

6、您是否想過要轉專業()A是B否

7、您對大學翹課的看法()

A認為不能翹課,因為每節課都很重要B看情況,要看是什么課再決定C無所謂D理所應當的E其他

8、你認為自己所學專業的就業形勢如何()

A形勢較好,就業容易,待遇好B形勢一般C形勢嚴峻D不太了解

9、對于找工作時“專業對口”的說法,您的觀點是():

A 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

B 找工作盡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

C專業并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

D愿意放棄專業;E其他

10.1、您畢業后的發展方向是()

A直接就業B升學考研C自主創業D考公務員E出國F其他 10.2如果您畢業后打算升學,那么主要原因是():

A 目前找不到合適的工作;B獲取更高學歷;C 繼續專業方向的深入學習和研究;

D 為了研究生畢業后獲得更好的職位E 其他

11、你認為影響就業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學歷層次B所學專業C學校聲望D社會關系E學習成績F外貌形象G個人綜合素質H其他

12、按您的標準,考慮就業工作單位時,您會優先考慮()

A工資和福利B工作環境

C 個人發展空間D公司業績和前景

13、如果有大學生生涯規劃大賽,您會參加嗎?怎樣的情況下會參?()

A 會,即使要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B會,如果不用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C 不會,如果要交報名費和參加資格測試

環境心理學范文第4篇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課程改革;體驗式教學

近年來,黨和政府愈加強調心理學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教師節參觀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時,更著重強調了心理學對于優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而其中創新更是放在首位。所以,不斷改革更新我們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實現創新,實現與時俱進,是國家與社會的客觀需求。

一、意義

1.多媒體時代的呼喚。20世紀90年代初,數字化教學手段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開始在我國教學中運用。創建“數字化教學平臺”,能夠充分發揮現有信息化基礎設施、設備的作用,是進一步推進新課改的重要途徑。隨著時代的發展,創新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騰飛、增強國家競爭力的強大動力。而核心技術的開發主要來源于人才的培養,因此提高人才的創新能力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將大學的創新教學融合于數字化教學模式之中,充分發揮數字化教學的特點,更加完善構建大學資源平臺,豐富授課形式,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輔助手段。

2.應用心理學的新進展。當代應用心理學教學正是處于不斷進步、不斷探索的階段,而我們也總結了傳統應用心理學教學中的幾個問題:(1)理論大于實踐,教授大于探究。幾乎所有學過心理學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感受:學的時候覺得很厲害,用學到的心理學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現象,但是現實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卻很少能派上用處。這就反映出了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書本知識,使學生缺乏對心理與行為的感性認識,從而不能很好的應用于生活。而應用心理學所注重的就是“應用”二字。應用心理學的教學主要是課堂講授,也有教師采用了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來增強學生的互動感,但是學生的積極性提升并不明顯。(2)教學方式和內容不夠新穎。心理學是一個飛速發展的學科,國際上關于心理學的研究與應用心理學專業技術的開創每天都在進步。目前,許多心理學理論性的研究成果已被轉化為應用型的實用技術,在教育和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很多教師對此卻不太了解,仍然用固定的模式進行理論講授,使心理學變成了一種“解釋現象之學”,而無法成為真正的應用科學。(3)教學評估體系單一。當前教學體系中主要是以筆試的形式來進行考核,這就使學生的學習只是為了考試得高分,上課聽講、記筆記,考前死記硬背課本上的知識,而對應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沒有真正的理解,也沒有運用的能力。

二、應用心理學的體驗式教學

1.體驗式教學概述。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及自身積極的活動和思考,并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的情境化教導和學習過程,強調在課堂上師生雙方互動的主體作用,使教與學得到有機的平衡與統一。體驗式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彩,以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和技能的雙重提升為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視聽感受型:通過觀看實踐的錄像,聽與課程相關的實踐過程的錄音,直觀的感受理論如何應用于實踐。(2)角色模擬型:創設一個故事情境,讓學生們在其中扮演角色,從而體會到每個角色的心理感受。(3)調查報告型:給定主題,讓學生進行資料搜集、實踐調查、總結報告等工作,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4)案例教學法:將各種心理學的相關文字資料和視頻資料引入課堂,直觀地展示理論。在如今的課堂中,體驗式教學在心理咨詢與治療、管理心理學等應用心理學學科中已經成為主流的教學方式。

2.數字化教學資源下體驗式教學的實踐。(1)數字化案例分析。將各種心理學案例的文字資料和影音資料引入課堂來更加直觀地展示,讓學生根據書本上的理論對案例中表現出來的異常心理現象和行為表現進行直觀的觀察、討論分析與診斷,將不同心理案例的表現進行對比,探討出現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以及作用機制。在實踐中,我們在應用性強的專業課程中選擇一些我國知名心理學專家經典的、成功的心理咨詢案例的錄像、音頻或者文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而節選(做好隱私保護)讓學生觀看,讓學生感受思考案例中的咨詢過程、來訪者的心理變化、專家談話時的技巧等,然后學生交流感想,最后教師點評。這一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心理咨詢的完整過程,完全突破了傳統教學中理論的教授。(2)多媒體教學。利用多媒體網絡媒介進行教學是對傳統的課堂教學的重大改革和突破。我們主要從兩個方面來實現多媒體網絡教學改革:一方面,推出精品課程,通過錄制精品課程、優質的課程可以普及大眾,有助于學習和復習。另一方面,在課上播放一些心理學的經典錄像(如:在兩性心理學課播放BBC錄制的《兩性奧秘——男女大腦探秘》)。這些經典錄像包括心理咨詢過程錄像、經典心理學紀錄片、心理學實驗等。視頻類學習資料由于具象化的特點,對于錄像中的知識,學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此方法與案例分析的區別是,此方法是從錄像中進行學習,而案例分析是將所學理論運用于給出的案例中。(3)數字化沙盤教學。沙盤游戲(箱庭療法)發展至今已成為一種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的獨立的心理治療體系。在多年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中外心理學領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成果,開發出一套系統有效的“整合性箱庭(沙盤游戲)治療”的理論與技術,并逐步應用于實踐。在研究生實習指導中,指導實習生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結合綠波小學本身對沙盤游戲治療的熱情與以往實踐,提升了該校學生團體沙盤與教師團體沙盤的學術含金量。11月,根據本理論與技術和科技公司共同研發的APP應用產品“沙世界”已經在蘋果公司IOS平臺上全面上線,充分實現了箱庭療法的數字化。(4)數字化社會調查。進行社會調查也是體驗式教學的經典教學方法之一。讓學生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自己設計問卷,每人完成對應用心理學相關的并且自己感興趣的課題的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然后共同探討調查對于自己的啟發及自己的看法。而當代利用數字化資源進行社會調查的方式也屢見不鮮,使用一些可發放問卷的軟件,將自己制作的調查問卷在網上進行發放,可以省時、省力的收集大量的問卷。而在數字化資源的應用中,我們也對學生布置了網上的問卷調查任務,并且給予了學生適當的幫助和建議,此方法在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課程中均得到了有效的應用。

三、結語

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到大眾教育階段,要求高校全面進行教學改革,以信息化帶動教學現代化。將應用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放置于數字化教學的嶄新背景下進行審視和思考,符合信息時代對心理學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轉型的新需求。充分借鑒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突出應用心理學教學內容特色,以數字化教學環境為背景,分別將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數字化教學與適當的體驗式教學方法相結合,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程度應用不同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從而形成系統、科學的新型應用心理學體驗式教學模式方法論,進而推進心理學教學模式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了使該課程有良好的教學效果,應進行有關數字化教學環境的研究,如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信息技術部就曾開展了以《“一對一”數字環境與各學科教學整合的問題與對策研究》為依據,對本課程進行合理的改革,并且在改革的基礎上加以應用。

我們通過教學方法及形式的變革,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符合社會需要的實踐創新型人才。唯有進行改革才能提高課程的授課效果,使學生最大限度的受益于此課程。

參考文獻:

[1]莫雷.培養心理學應用型人才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2).

[2]劉萬和.教育改革中數字化教學的利弊分析[J].甘肅科技,2012,(28):10.

環境心理學范文第5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工作壓力的加重,環境對人們精神世界的影響日深。這已是目前心理學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把握以人為本為出發點,淺要的分析了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以人為本;環境心理學;室內設計

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提高,對于住宅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居住的基本功能上,而從精神層面上的審美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室內空間環境布局、色彩、光線運用的合理性所產生的安全感、歸宿感和陶冶感,及其給我們帶來的或親切或溫馨或有趣的情感體驗,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舒適、美滿,可以達到滿足人們精神與心理需要的目標。這時環境心理學對空間設計的影響就顯的尤為重要。

1環境心理學的含義

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綜合性學科,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著重從心理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什么樣的環境最符合人們的心愿。室內環境藝術設計首要問題是解決人和環境關系的問題,是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根據人的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的需要來創造安全、舒適、宜人和富有美感的環境;反之,也就無法創造出符合人們需要的空間環境。

2人的心理、行為與室內設計

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盡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研究和設計的基礎。下面我們列舉幾項室內環境中人們的心理與行為方面的情況:

2.1色彩的變化與心理

色彩對人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人們對色彩的感受往往是通過心理來判斷的,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左右我們的情緒,影響我們的行為。例如,紅色穿透力強,使人興奮;高明度黃色刺眼,使人心慌。色彩的這種調節功能經常被商家利用以促銷。很多快餐店的室內設計中大量使用橘色,因為橘色能刺激人的脾胃,從而增進食欲。同時,色彩也能使人產生溫度感、距離感、重量感等。在一些高溫車間的生產環境中往往采用冷色調,而制冷或低溫生產場所常采用暖色調。色彩用于交通也由來已久。國外出現了彩色公路,在事故多發地段鋪設紅色路面進行警示。

2.2私密性、“盡端趨向”與心理

許多人將居住空間,看作其隱私的一部分,只是其私密性涉及更為廣泛。比如在一定空間范圍內他們或許希望能看到的更多,但對于室外之人,往往希望隱藏的更多。和私密性同時存在的還有人的“盡端趨向性”。在日常生活中,集體宿舍中先進入住宿舍的人,如果允許自己挑選床位,他們總愿意挑選在房間盡端的床鋪,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寢時相對地較少受干擾。同樣情況也見之于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相對地說人們最不愿意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墻座位的設置,由于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所以這也成為人們經常選擇的位置。

2.3幾何變化營造安全感

不同長度、寬度、高度的室內空間帶給人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當空間頂部過低時會產生壓抑感;在矩形的空間中會感覺穩固、規整,在圓形空間中會感覺和諧、完整;波浪形的空間會給人活潑、自由的感覺。人需要有安全感,需要一種被保護的空間氛圍,因此,人們更愿意尋找有所“依托”的物體。例如在火車站和地鐵車站的候車廳或站臺上,人們更愿意停留在相對散落在廳內、站臺的柱子附近,適當地與人流通道保持距離,因為在柱邊人們感到有了“依托”,更具有安全感。所以,現在的室內設計中越來越多地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是為人們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心理空間。

2.4趨光性與避光性

光線對心理的影響已經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它的合理運用,能讓人身心愉悅,反之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在設計中,我們除了考慮自然采光的合理性這一第一要素之外,對室內外的光線“構建”,對居住和使用者的影響,我們同樣應該充分的考慮。但人們往往是對光線強度的適宜和光線的色彩要求更高一些。從一些公共場所內發生的非常事故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人們在室內空間中移動時具有從暗處往較明亮處流動的趨向,緊急情況時趨光性引導會優于語言和文字的引導。但同時由于私密性心理等等復雜原因的存在,人們往往又有避光的心理。上述心理和行為現象提示室內環境的設計者在創造公共場所室內環境時,標志與文字的引導固然很重要,但從緊急情況時的心理與行為來看,我們的設計師更應該優先考慮空間與照明的導向性。

3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

環境心理學與室內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將空間設計得盡善盡美,一定要了解環境心理學理論。點、線、面的相互搭配相互作用才能變化出更加豐富的設計。聚點可以成線,有一致方向性的幾個點會有線性的感覺。這時的點,既具備自身的視覺集中特性,又有延伸的趨勢;線可以破面,線穿插在面當中,可以破除面的呆板并給面以一定的方向性;面可以是點和線的聚集體,用點或線構成的面,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設計手法。三維空間的關系是否合理是該空間內所有造型的形態和比例相互之間影響的特性共同決定的。我們在做具體案例的時候一定要從大的角度出發逐步細化方案,根據掌握的這些感知覺規律不斷調整方案,這樣才能得到最讓人們滿意的使用環境。

我們看到室內環境是加以一定主觀感應的環境。雖然人的感知存在個體差異性,但是這種感知還是有很強的規律性可循。對環境心理的研究是以心理學的方法對環境進行探討,即是在人與環境之間,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從人的心理特征來考慮研究問題,使我們對人與環境的關系、以及如何創造室內人工環境,都應具有新的、更為深刻的認識。進而這一認識上升到一定理論高度,指導我們的設計,做出具有創新意義又符合人們環境心理的室內設計作品。

參考文獻:

[1] 鄭曙旸.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 林玉蓮,胡正凡.環境心理學[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0.

[3] 王令中.視覺藝術心理[M].人民美術出版社:130131.

作者簡介:計少妮(1987—),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視覺。

上一篇:人壽保險營銷下一篇:目標成本管理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