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

2024-03-10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對我國體育科研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剖析了我國現代體育科研創新意識的現狀,指出體育科研工作者保持先進的創新意識的必要性。從建立客觀的創新動機、打造堅實的科研能力、注重創新意識的整合以及強調人格與個人修養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科研工作者的創新意識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現代體育;科研工作者;創新意識

Expatiation on the innovation awareness of modern sport science researchers

SUN Chang-lia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lion,Ha’erbin Normal University,Ha’erbin 150025,China)

Key words: modern sport;science researcher;innovation awareness

2007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明確指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崩^2006年年初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后,中國共產黨在黨代會報告中再次強調這一發展戰略的重要地位?!皠撔隆币辉~正日益深入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創新意識是體育事業發展的主要動力。歷次體育大賽我國成績的穩步發展以及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都離不開科研的創新。然而,面對輝煌,廣大體育科研工作者仍應保持憂患意識、與時俱進的理智思想,以“創新意識”引領我國現代體育科技的發展,進一步完善我國體育科技創新體系。

1現代體育工作者創新意識的特征

科研工作者,是具備高知識水平和高技術能力的精通于某一科技領域的專業人群。體育科研工作者是體育科研創新的主體;是“致力于體育事業發展的專業人群”[1],應具備崇高的準確駕馭知識與技術的人格和人文修養。

創新意識具有開拓性、獨創性、聯想性等特征。它包括創造動機、創造興趣、創造情感和創造意志。創新意識是引起創造性思維的前提和條件,創造性思維是創新意識的必然結果,二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

目前,體育科技創新體系已成為一個有效地推動體育科學知識的加工、傳播、轉移和應用的體系。有學者認為,在體育科技創新過程中,只有將運動隊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意識和科研攻關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我國體育科技創新實力的水平[2]。但作為一個完整有機的體系,科研工作者、運動隊和管理部門都在發揮各自的作用??蒲泄ぷ髡邿o疑是創新的核心,其專業工作包括生理生化檢測、生物力學檢測、心理評估和運動損傷防治等。專業性與知識水平要求高,應是科研公關方向確定后的工作核心。但必須強調“人”的社會屬性,應結合運動隊情況制定可行科研計劃,注意科研的實用性,以及與教練和運動員的人性化交流等,才能博得運動隊的認可與合作。這就形成了體育科研工作者創新意識的特征。

體育科技創新應通過長期大量的資料積累,從運動隊的訓練實踐需求出發,形成科研假設、計劃制定、計劃實施、成果總結和社會推廣的良性循環體系。創新意識也就在每個環節表現為相應的形式。在不偏離運動隊現實需求和管理部門的協調支持的前提下,體育科研工作者都要在健康科學的創新意識引領下,發揮各自的專業化創新思維,從而探索更科學的科研思路、更系統的科學理論和更有效的科研技術。

2我國體育科研工作者創新意識的現狀

目前,中國體育科學研究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已經成為促進體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3-4]。但仍存在體育事業發展的強烈需求與體育科技自身實力不足的矛盾。而我國的體育科學研究要保持目前的世界領先水平和可持續發展勢頭,就要注重科研工作者的原始創新意識和提高應用創新水平。

2.1科研工作者資源缺乏整合,創新意識匱乏

目前我國一流體育科技人才嚴重匱乏,基層科研機構規模小,科技力量布局分散,“小而全”現象突出,低水平重復現象嚴重[4-5]。大量存在著“課題小型化、分散研究、單科獨進”的現象,這對創新意識的限制不言而喻。多學科的高度綜合研究是提高體育科研能力的最有效途徑,這需要對廣大科研工作者進行人才資源整合。

在思維方式上,要求強化宏觀意識,系統地、全面地、整體地考慮問題;在科研組織上,要求建立多學科專家共同進行專題研究,分工協作、有機統一的組織形式;在研究方法上,要對同一對象進行多角度的同步綜合測試、觀察和分析。由此產生“1+1>2”的綜合效應。與此同時,競技體育的“奪金”目標決定了突出科研重點的要求。對重點優秀運動員,進行個性化的研究至關重要。劉翔優秀成績背后的強大科研團隊的努力就功不可沒。這樣本身就能發揮“以點帶面”的創新作用,其成果和經驗可用于其他項目,最大限度減少創新潛力的浪費。但本界奧運會中出現的劉翔意外退賽、舉國驚詫的一幕,使我們不得不反省科研人才整合不足和創新意識匱乏的現實,也再次證明科研創新意識的重要性。每一環節的科研工作者創新意識的不足或過激都可能直接導致全盤皆輸。

2.2缺乏創新性理論和研究成果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發表的體育學科學術論文約為萬余篇,而在體育學術界有影響、真正有創新意義的研究論文不多,即使具有創新意識的文章,也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創新體系或缺乏足夠的理論支持。重大應用基礎研究嚴重滯后。

缺乏理論創新將不僅制約中國體育科學的可持續發展,也很難在國際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這直接決定了科研創新過程的科研假設階段的“先天不足”,使科研在選題階段就陷入困境,出現重復選題、缺少新意、研究效益不高,科研的應用性、時代性不強,急功近利地拼湊材料,遠離體育發展的前沿等現象[6]。

2.3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存在缺陷

“研究方法總使我們處于科學研究的十字路口”[7]。由于研究思路單一、缺乏創新思維和意識,有些研究者在從事科學研究時,不是根據研究目的、研究任務和研究需要選擇科學的研究手段和方法,而是盲目引進新技術、新方法,其研究內容及結果的科學性與實用性可想而知。

在體育科研中t檢驗、單元方差分析等仍然是主要的統計學方法。事實上,運動員選材,運動疲勞的診斷與消除,運動技能的學習與掌握,賽前情緒的調節與控制,大型賽事的文化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等,無一例外地與多種因素相關,受多種因素制約,必須在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中進行研究。因此,我們應當根據不同的研究目的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在需要的情況下,采用多元統計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科研方法是創新意識的工具,如果工具簡陋,就自然不會出現具有現實意義的體育科研創新意識。

2.4研究成果推廣效率差,創新意識動力不足

長期以來,我國體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重要鴻溝是阻礙體育研究成果推廣的巨大障礙[8]。一方面,我國大部分體能類項目運動成績落后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專家、學者研究的成果難以為廣大教練員所理解和接受,導致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另一方面,社會的發展來自于社會的需要,體育科技的創新與發展同樣來自于運動訓練實踐的需要,并為運動實踐服務。體育科研工作者在任何一個環節都應該從現實需要出發,脫離實際的研究當然也不可能被推廣。

如果研究成果缺乏現實意義和運用市場,自然就會導致創新意識的動力不足。

3如何提高我國體育科研工作者的創新意識

3.1樹立客觀科學的創新動機

健康的創新動機是產生健康的創新意識的前提。研究表明,研究者本身就是實踐活動的參與者,研究的目的旨在提高行為的質量,增進行為效果,它所蘊涵的方法論邏輯屬實踐學范疇。行為主義研究者強調從具體情境中概括出來的理論只有回到產生該情境的背景或回到具有類似于該情境的背景中才能顯示其意義。研究應從研究者的實踐活動開始,在實踐中進行,并以實踐質量的提高與否作為檢驗研究成果的標準。體育科研人只有對體育事業有足夠的熱情,才能產生致力于發展自己事業的創新動機。

體育科研人員應當承認我們總體科研水平尚存在不足的現實,同時還應熟悉中國特殊的文化傳統和社會背景,在此客觀的創新意識導向的基礎之上開展中國特色的體育科學研究,才能取得具有中國特色的、領先國際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3.2扎實基礎科研能力

堅實的科研能力是產生創新意識的基礎。無論是運動人體科學,還是學校體育、社會體育、運動訓練理論等體育科學的研究都不可將其現象、功能分割開來孤立地研究,而需用系統論、整體論的觀點多學科共同來把握其發展的規律。這要求體育科研人必須具備扎實的多學科基礎知識和立足于現實的創新意識?!翱茖W-實證”取向的研究傾向于對現象進行分解式研究,把研究對象從整體中分離孤立開來加以控制以確定因變量與自變量的關系,它只能揭示局部的規律而不可能展示事物發展的全貌。這就需要研究者掌握準確科學的研究方法?!把芯糠椒ㄊ强茖W研究的生命線和導火索,先進的方法引領我們走向真理,錯誤的方法誤導我們落入歧途”[7]。

3.3加強創新意識的整合

試想一下,萬眾期待的劉翔與羅伯斯在2008奧運賽場上的顛峰對決上演的那一刻,該是怎樣的動人心魄,怎樣的歷史一刻。然而誰又能想到出現這一意外結果的直接原因竟然僅僅是一條肌腱的問題。誠然,運動員受傷在所難免,但不該發生在最不該發生的時刻。痛定思痛,這個使整個運動隊和科研團隊多年心血付之東流的問題的根本原因不正是科研創新意識的錯誤導向所致嗎?

劉翔的跟骨異于常人,而其起跑能力不足是成績提高的瓶頸。如何解決好預防損傷和加強科學訓練的矛盾是科研團隊和教練員的重大課題和挑戰。簡單的說,就是“奪標”與最佳狀態的創新意識整合問題。

3.4保持高尚的人格和完善個人修養

正如馬斯洛說:“創造性首先強調的是人格,而不是其成就……自我實現的創造性強調的是性格上的品質……強調創造性的態度、創造性的人?!?/p>

高境界人格與個人修養是創新意識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在體育科技創新研究中,必須避免急功近利思想。有些科研人員不是不搞科研和學術研究,而是期望在研究的同時能夠獲得盡量快的經濟收益和社會影響。因此,他們選擇的多是一些在短期內能夠產生經濟效益的項目,比如翻譯外文書籍或是搞電腦軟件開發,而不注重科研、追求學術的共識。真正的體育科研人員必須具備高尚的人格和完善個人修養,淡薄名利,甘于為自己熱愛的事業無私奉獻;具備前瞻性思維和堅韌的毅力,可以耐受物欲誘惑和伴隨創新的挫折感和孤獨感,才能在體育研究中不斷獲取成果,反過來也就又促進了創新意識的不斷高漲。

體育與科技的雙向互動,有正、反兩方面的效應。這種效應都因人的存在而產生意義??萍?、體育和人,三者各自作為自己的存在和本體都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在三者作為一個聯合的整體的存在中,人屬于本體的地位,作為存在的唯一實體,三位一體最終統一在人的本質上。體育科研人員應樹立客觀科學的創新意識,最大發揮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正面效應,盡量避免自身因素造成的負面效應,引領我們始終走在可持續發展的正確的科研道路上。

參考文獻:

[1] 顏智,李偉. 體育人的人文修養[J]. 體育學刊,2006,13(3):43-46.

[2] 張中秋. 對我國體育科技創新發展現狀與發展對策的研究[J]. 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2,18(54):3-10.

[3] 田野. 中國體育科學發展現狀與展望[J]. 體育科學,2005,25(1):5-10.

[4] 李元偉. 科技與體育——關于新世紀體育科學技術發展問題[J]. 中國體育科技,2002,38(6):3-8.

[5] 李元偉. 我國體育科技事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求是,2003(19):53-54.

[6] 周登嵩. 我國當前體育科研成果的選題現狀與特征[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4):441-443.

[7] 張力為. 研究方法總使我們處于科學研究的十字路口[J]. 體育科學,2004,24(6):1-6.

[8] 張凡,章柳云. 關于樹立體育科研中創新意識的探討[J]. 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2,14(4):91-93.

[編輯:譚廣鑫]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今天,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全民健身這一科學理念已經逐步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并成功融入到家家戶戶中。從政策層面而言,國家大力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積極推廣大眾體育。較之于大眾體育舞蹈,競技體育舞蹈的發展較為完善,體育內容也較為多元化,因此,有必要全面實現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以此來更好的提升二者的發展成效,充分發揮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借鑒的作用。

關鍵詞:競技體育舞蹈;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

體育舞蹈正式傳入我國已有30多年歷程,它是匯集健身、娛樂、社交、審美、表達與交流于一體的新興體育項目。我國從引入發展至今,在國際舞臺上已嶄露頭角,但是我國競技體育舞蹈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分注重專業技術,缺乏娛樂內容的問題。通俗理解,競技體育舞蹈的參與者以及受眾群體都是較為狹隘的。為推動競技體育舞蹈的發展,應該積極實現競技體育舞蹈同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一系列發展實踐表明,積極推動競技體育舞蹈走向大眾化,既是國家戰略、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民眾個體及舞蹈本身發展所需。

一、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的重要價值

競技體育舞蹈是一種以專業技術為載體的舞蹈形式,它的受眾群體相對狹隘,同時在呈現方式上,更多以競技的方式來表現,這表明競技體育舞蹈在具有一定的觀賞性的同時,更多的是競爭力。大眾體育舞蹈則更多是以社區居民為參與主體的全民娛樂的舞蹈形式,它屬于廣場舞的一種類型。從性質層面來而言,兩種舞蹈分屬于不同的體系,競技體育舞蹈是一種自上而下的舞蹈形式,通過專業院校的培養以及教學等,通過系統全面的培訓體系等,促使參與者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更好的提升舞蹈的表現力;大眾體育舞蹈則更多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舞蹈形式,它更多起源于民間,是社區居民喜聞樂見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全面健身熱潮的推動下,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速度是非??斓?,大眾體育舞蹈的覆蓋面也是非常廣的。在實踐過程中,積極全面的推動競技體育舞蹈同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舞蹈形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拓展舞蹈內容,同時也能夠更好的促進二者的融合與創新發展。對于競技體育舞蹈而言,充分全面的借鑒大眾體育舞蹈的內容以及表現形式,能夠更好的提升它的娛樂性,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良好的社會推廣以及應用的作用。對于大眾體育舞蹈而言,積極借鑒和學習競技體育舞蹈中的優秀內容以及表現形態,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發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動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與推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更好的形成全民健身的熱潮。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的實現競技體育舞蹈同大眾體育舞蹈的深入融合以及協同發展,更好的推動它們的長效快速發展。

二、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機制

在社會經濟全面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在全民健身的科學浪潮下,積極推動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作用,既能夠促進競技體育舞蹈的發展,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和完善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的梳理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的科學機制,更好的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以及全面進步。

(一)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內涵

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是指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兩個系統之間在一定范圍內系統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適應、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調整系統結構以使系統結構不斷優化、不斷走向有序化結構發展的動態發展過程。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系統協同發展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通過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子系統之間產生的非線性相互作用來促使體育系統中一個子系統試圖完成卻無法完成的目標并使其得以實現。協同過程產生“1+1>2”的協同效應。雖然從性質層面而言,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分別屬于不同的兩個子系統,但從它們內在的關聯性來看,二者之間具有非常多元的關聯性。首先,無論是競技體育舞蹈,還是大眾體育舞蹈,它們都是體育項目同舞蹈藝術的結合,都需要輔之以科學的配樂。因此,在競技體育舞蹈以及大眾體育舞蹈的表演以及展現的過程中,音樂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參與者只有在音樂節奏的感召下,在音樂節拍的啟發下,才能夠更好的表現自身的魅力,也才能夠更好的舒展自身的肢體動作,繼而獲得美好的享受。其次,競技體育舞蹈以及大眾體育舞蹈都屬于全民健身的范疇,在全民健身科學理念的指導下,無論是政策環境還是社會氛圍等,都為二者協同發展創設了得天獨厚的優勢。特別是伴隨著人們對健身塑形的認知,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的體育舞蹈中。當然,在選擇的過程中,偏技能型的可以選擇競技體育舞蹈,以此來表現體育舞蹈的專業性,偏文藝型的可以選擇大眾體育舞蹈,以此來凸顯體育舞蹈的藝術性。

(二)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的動力

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分別屬于不同的舞蹈體系,同時也具備不同的表現“舞臺”,前者更多在賽場上來予以表現,后者則更多以居民便捷參與的廣場、街道等。實踐證明,積極推動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現實作用。但充分全面的分析與把關它們的發展動力,才能夠更好的理解這種協同發展的成效與水平,也才能夠更好的把握兩者的協同發展力度。第一,參與主體對體育資源的追求。無論是競技體育的參與主體,還是大眾體育舞蹈的參與主體,他們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強烈的體育資源追求。同時,他們也寄希望通過體育舞蹈的形式來達到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目標。因此,從參與主體的目標感來看,兩種體育舞蹈形式具有非常緊密的關聯性。同時,在體育舞蹈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相關的設施設備以及場地環境等支持。特別是在競技體育舞蹈的發展過程中,需要改善競賽環境,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在很大程度上強化了它同大眾體育舞蹈的聯系,也推動了后者的發展。比如競技體育舞蹈對于場地環境的要求比較高,但鑒于競技體育舞蹈開展的周期性,在它的間歇期間,為充分發揮這些基礎設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往往鼓勵大眾體育舞蹈的開展,并積極舉辦豐富多彩的大眾體育活動。因此,積極推動競技體育舞蹈同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們的整體發展質量。第二,政策環境的科學優化。在競技體育舞蹈以及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始終發揮著關鍵性的調控作用。從這一調控主體而言,可以看出,無論是在競技體育舞蹈的開展過程中,還是在大眾體育舞蹈的開展過程中,政府部門都具有強有力的引導作用。正因為如此,受政策環境的激勵,受政府協同發展目標的指引,兩種舞蹈形態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融合發展以及共生共榮。

(三)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的阻力

一系列發展實踐證明,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深入融合,能夠充分全面的發揮二者的比較優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它們的發展質量,同時也能夠全面推動全民健身的發展。但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畢竟分屬于不同的領域,無論是從自身的發展性質、發展內容以及組織體系等層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區別和差異。為此,有必要充分全面的梳理它們協同發展的阻力,繼而積極優化協同發展的方向及目標,更好的推動協同發展的整體成效。

1.發展不平衡

近年來,伴隨著國家層面對全民健身的重視和認知,這才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大眾體育的發展。積極實現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有必要充分提升它們的發展質量,同時還應該維持良好的發展平衡。但從總體上而言,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是極度不平衡的。雖然全民健身的熱潮不斷興起,但在資源分配、財政投入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仍然傾向于競技體育舞蹈,留給大眾體育舞蹈的“蛋糕”并不多。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大眾體育舞蹈的整體開展情況并不優良。比如大眾體育舞蹈的發展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支持,更多依賴于社區的自覺性。通過社區人員臨摹學習相關的網絡視頻來推動社區局面練習大眾體育舞蹈。再比如在大眾體育舞蹈的開展中缺乏完善的資源配置,大眾體育舞蹈的開展沒有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氛圍,缺乏專業化的場地等,經常出現參與者搶占停車站、籃球場的新聞,這也從側面表明,大眾體育舞蹈的開展缺乏良好的環境支撐。

2.戰略意識差

在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過程中,應該從戰略層面來進行謀篇布局,只有這樣才能夠綜合全面的提升二者的協同發展成效。但在實踐過程中,這種協同發展的戰略意識相對比較差。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在發展和協調戰略上存在布局不合理與現實脫軌的情況, 協同戰略意識薄弱,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缺乏合理的戰略配合。地方性戰略布局少,因此靈活性 差,目前不能滿足地區特色戰略發展需要。

三、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措施

積極全面的推動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應該充分踐行科學的發展措施,更好的提升二者的整體發展質量與成效。

(一)充分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加大人才交流與合作

在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協同發展過程中,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是非常關鍵的立足點,是非常關鍵的發力點,只有充分全面的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全方位加強人才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協同發展成效。一方面,要充分依托于競技體育舞蹈來吸引更多的健身人群。競技體育舞蹈具有技術性、藝術性等多元化的特點,積極開展不同層次的競技體育舞蹈,能夠有效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繼而吸引更多健身人群參與到體育舞蹈中來。另一方面,大眾體育舞蹈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廣,尤其是以社區作為開展單位,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它的覆蓋面。為此,可以通過大眾體育舞蹈來加強人才儲備,培養對體育舞蹈具有較強興趣且具備較高天賦的年輕后備人才,為我國競技體育舞蹈事業的發展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同時,競技體育舞蹈的教練、運動員等,同樣應該履行自身的社會責任感,積極投身于社區大眾體育舞蹈的建設以及推廣過程中。

(二)完善培訓基地建設,加大社會宣傳推廣力度

積極全面的推動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的融合發展,離不開科學系統的培訓基地建設。為此,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全面的構建多層次的培訓體系,應該積極構建不同形式的培訓載體,積極依托于專業化的培訓場地以及社會大眾化的培訓舉措等,切實提升培訓工作的整體成效。通過基地建設,能夠實現人才的互通有無。同時,在協同發展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全面的創新宣傳推廣的工作方式,還應該全面優化宣傳推廣的工作力度,依托于社會大眾媒體以及多元化的社交平臺等,更好的提升宣傳推廣的整體成效,全面提升人們的參與意識以及參與積極性。

四、結語

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在社會作用方面,屬于不同的舞蹈類型,為更好的推動二者的高效融合以及全面發展,應該充分把握它們各自的舞蹈特點、受眾人群及發展方向,充分明確二者協同發展的機制、動力以及阻力,依托于科學的協同發展措施,更好的促進協同發展成效。

參考文獻

[1]李清江.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協同發展路徑選擇研究 [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議論文集[C].2018.

[2]劉小靜,姚萬祥.競技體育與全民健身協同治理的路徑研究[C].第四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2018.

[3]邱秋,于殿卿.競技體育舞蹈與大眾體育舞蹈協同發展研究[C].第四屆全民健身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2018.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第3篇

一、指導思想

1、以《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為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法規。

2、以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3、以科學的管理促進學校體育的全面健康發展。

二、總體目標

4、逐步探索科學的管理體系,全面貫徹落實《條例》

5、繼續以教科研為先導,深化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6、爭創學校的體育特色,培養“合格+特長”的學生。

三、具體工作

1、不斷健全科學的管理體系今年我校將繼續去年的體育領導小組,使體育工作管理形成網絡化。即校長→體育分管校長→分管教導→體育教研組長→各體育教師→各班班主任和學生。實行各級逐步下達計劃,再實施,最后總結的工作流程。在工作中不斷調整管理體系,力爭使今年的體育管理工作做到了常規化、制度化、科學化。

2、常抓“六認真”今年將繼續開展體育教學工作“八認真”,使之形成常規,做到檢查與不檢查一個樣,體育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安全,力爭本無意外事故。體育教師要嚴格對照《教學工作常規十條》和《師德規范》以及《體育教師崗位職責》上的要求開展教學工作,杜絕了體罰與變相體罰。

3、搞好教科研為了進一步做好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除了每月一次的體育工作例會和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外,每個體育教師繼續參加了蘇州市級主課題《培養體育舞蹈人才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每月開展一次教科研例會,教師必須寫好課題計劃與研究卡,平時在教學實踐中能圍繞課題進行經常性的探討。學校將在可能的前提下,組織體育教師到體育工作做得扎實的兄弟學校進行參觀、學習。

4、抓好課外活動

1、今年繼續抓好學生新的室外操,進一步規范眼保健操,并于10月份舉行全校廣播操比賽。

2、做好一年一次的五項身體素質測試,做好登記、分析和總結工作。五項身體素質測試項目:50米、50米×

8、立位體前屈、斜身引體男、仰臥起坐女、立定跳遠。

3、做好一年一次的達標工作,做好登記、分析和總結工作。達標的項目:10米×

4、1分鐘跳繩、立定跳遠、擲實心球、1分鐘仰臥起坐。

4、學校召開一年一次的春季田徑運動會。

5、全面開展冬季三項活動,在市級冬季三項賽中力爭前三名。

6、根據學校的特點與教師的特長,每個年級組織一個校級田徑隊和一個球隊:六年級田徑隊由龔雁江負責,兼帶男子排球隊;五年級田徑隊由朱靜燕負責,兼帶女子排球隊;四年級田徑隊由管向榮負責,兼帶男子籃球隊。另外由邵軍老師負責全校的男子足球隊。運動隊每周

一、

三、五必須訓練1.5小時,在9月份的市田徑運動會和1月份的冬季三項賽等比賽前夕進行一定時間的集訓,比賽成績要求比去年有提高。另外,在學生平時的活動中,教師應及時發現好苗子,組建了運動隊梯隊。在訓練中,教師不僅要抓訓練、又要抓學生的思想,一有問題應及時與學生談心、與家長聯系、向領導反映。

四、確保經費,進一步完善場地和器材去年我校建成了200米的塑膠操場,使得學生的活動場地成為全市第一流,又配備了專門人員看護操場,制定了操場的管理制度;今年學校將為器材室新添了一些器材,以確保體育課和運動隊訓練的正常開展,逐步使我校的體育場地、器材達到國家標準。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教會、勤練、常賽”是新時代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當前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工作。積極貫徹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總要求,需要從“教、練、賽”三個方面重點發力。本文以小學中高年級籃球教學為例,闡述了在小學籃球教學過程中融入“教會、勤練、常賽”理念的實施策略,為構建科學有效的教學新模式,提高學校體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會、勤練、常賽”;籃球教學;實踐探究

2021年6月23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強化‘教會、勤練、常賽’,構建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盵1]同時,《綱要》還提出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改革目標。這是對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廣大體育教師面臨的新任務和新挑戰。

基于此,筆者從“教會、勤練、常賽”核心內涵出發,通過深入分析三者之間的內在聯系,結合小學籃球教學實際,提出了在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落實“教會、勤練、常賽”的實施策略,以切實提升學校體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一、“教會、勤練、常賽”內涵解析

(一)“教會”是基礎

“教會”是指教師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了解一定的健康知識,掌握動作要領、把握動作要點、突破動作難點,從而習得運動技能并能夠靈活運用到學習生活之中。它是一節體育課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開展學校各類體育活動的重要前提。只有教會了學生掌握相應的身心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學生才有可能運用所學到的體育知識和掌握的運動技能,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和參加體育競賽。相反,如果學生不能了解相應的身心健康知識,學會一些基礎運動技能和專項運動技能,那么勤練和常賽也就無法正常開展,體育教學也就成了一紙空談。

(二)“勤練”是手段

“勤練”是指通過適宜的運動次數和運動強度的刺激,將新學的運動技術轉化為個人運動技能的過程[2]。任何體育運動技能的形成,都是勤奮刻苦練習的成果。一個技術動作從生疏到熟練、從卡頓到連貫,都必須經過大量反復的動作練習,才能讓身體形成一定的動作記憶。只有通過不斷刻苦的練習,才能更加熟練地掌握技術動作,鞏固和提高運動效果,從而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因此,“勤練”是幫助學生習得運動技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必經之路。

(三)“常賽”是拓展

“常賽”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一方面,通過緊張刺激的比賽,學生的運動技能和體能得到了充分展示,實戰技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能夠更直觀地觀察到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利于后續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工作。另一方面,“常賽”也承載著體育特殊的育人價值,在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體育精神和責任擔當、團結協作的個人品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教會、勤練、常賽”的內在聯系

“教會、勤練、常賽”是對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等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和評價標準[3]?!敖虝笔恰扒诰殹焙汀俺Y悺钡幕A,“勤練”是“教會”的主要手段和“常賽”的必經之路,“常賽”是“教會”和“勤練”的延伸拓展,三者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相互依存,構建了科學、有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新模式,共同推動形成體育改革實效。

二、“教會、勤練、常賽”在小學籃球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優化內容,“教會”關鍵在課堂

1.知識與技能并重

在傳統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多以籃球技術動作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而忽視了對籃球基本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意識的培養。在這種教學情況下,學生往往只學會了籃球的技術動作,卻不了解實際的籃球比賽規則和技術動作的應用場景,從而不能將學到的技能靈活地運用到實際比賽當中。因此,教師在進行籃球教學時,不僅要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籃球技能,同時還要將如何運用籃球技能、籃球比賽的規則以及科學有效的鍛煉方法等傳授給學生。

如在室內體育課教學時,組織學生觀看各類籃球賽事視頻,使學生對籃球比賽規則有清晰的認識;并通過慢鏡頭播放,介紹籃球技術動作在比賽中的應用場景,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到不同技術動作應用的作用和目的。對于籃球基礎較好的學生,可拓展講解籃球技戰術相關知識,以增強學生的籃球實戰能力。在進行室外體育課時,教師通過示范講解引導學生學習運球、傳接球、投籃等技術動作,帶領學生進行動作練習,并組織小范圍的實戰演練,讓學生充當“小小裁判員”,引導學生進一步鞏固學習的籃球知識與籃球技能。

2.基礎與個性并舉

在進行籃球教學時,教師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確定全體學生通過努力都能達到的一般目標。在保證全體學生掌握籃球基礎技術動作的前提下,著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鼓勵學生向更高水平發起挑戰。同時,教師也要考慮到學生在身體素質、心理發育、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為不同水平段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和學習目標,讓每一名學生的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都能得到切實的提高。

如在進行《左右手交替運球》教學時,教師首先通過情境導入法引導學生建立左右手交替運球的運動表象,了解動作構成及身體各部位的協調發力,然后通過動作分解、完整示范幫助學生掌握左右手交替運球的動作要領,明確運球時的擊球部位、手腳之間的配合以及身體重心的轉換,最后通過練習和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左右手交替進行運球。在學習目標的設置上,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在原地進行左右手交替運球;對于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能夠左右手交替進行直線運球;而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夠靈活運用左右手交替運球通過障礙物。

(二)創新設計,“勤練”實施在日常

1.巧設練習內容

“精講多練”是體育教學的顯著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是通過設置不同密度和強度的練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運動技能。但枯燥的練習內容往往很難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練習的參與度不夠、練習質量不高。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練習環節,由難度較低、容易完成的單項練習入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提升到具有一定難度的組合練習,促進學生技能和體能的同步提升。

如在進行《行進間三步上籃》教學時,先組織學生在籃下找好打板位置,進行打板投籃單項練習,以便幫助學生養成找到三步上籃的起跳位置、合球后順勢起球的動作以及單手高手上籃的習慣。然后利用標志盤做好邁步、起跳點標記,引導學生從原地進行三步上籃,此時需強調出腳的順序和起跳的時機。再將原地運球與三步上籃進行結合,在籃框兩側交替進行原地運球三次后三步上籃組合動作練習。最后進行行進間運球+三步上籃組合動作練習,突出動作的實用性。從分解動作練習到完整動作練習再到組合動作練習,三個練習層層遞進,有利于學生更快地掌握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學會三步上籃的技術動作。

2.豐富練習形式

在體育課堂練習環節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仍以“教師教、學生學”的集體練習方式為主,練習形式較為單一;且只注重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對交流合作、共促學習的情感需求,學習效果并不理想。長此以往,學生逐漸喪失了體育學習的興趣,體育教學的目標也難以達成。因此,在設計練習環節時,教師要在精選練習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多種練習方式進行教學練習,既要發揮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又要引導學生去探索更多的練習方式。在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的同時,營造出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良好學習氛圍。

如在籃球《雙手胸前傳接球》教學時,教師首先講解并示范動作要領,明確傳接球時手部技術動作、身體發力順序、重心轉換等動作要點,學生根據教師口令分步驟進行集體動作練習。接下來組織學生利用墻面進行自主傳接球練習,體會傳球時蹬地發力、重心前移、伸臂撥指的動作。然后兩人一組進行原地傳接球、單次運球接傳接球練習,待學生基本都掌握了原地雙手胸前傳接球的動作之后,增加更高難度的練習,由兩人側向滑步走傳接球練習,再過渡到雙人行進間跑動傳接球練習。最后引導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其他有效傳接球的方式方法,并進行自主練習。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需密切注意學生的練習情況,適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和保護。該練習環節的設計運用了集體練習、自主練習、合作練習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習得傳接球的技術動作,實現了這節課的目標。

3.拓展練習場景

有限的體育課堂時間對于實現當前背景下學校體育教學的改革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勤練”理念必須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如開展陽光大課間、體育社團活動、體育家庭作業等。因此,除了對體育課堂練習的把控之外,教師也要加強對大課間、體育社團和體育家庭作業的重視,不斷拓展體育練習的場景,積極探索家校聯動的體育教學模式,補充課堂練習的不足,真正實現發展技能、增強體能的目的。

如在進行籃球教學時,在課堂上主要進行傳接球、運球、三步上籃等基本技術動作的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籃球的基本技能。同時創編籃球操,與班主任、體育委員協同組織在大課間進行跑步+創意籃球操的組合練習,在增強籃球練習的趣味性的同時,加大體能訓練的強度。在體育社團訓練時,增加體前變向運球、擊地傳球、行進間低手上籃等具有一定難度的教學練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籃球技術。在每天體育課后布置體育作業,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籃球技能的基礎上,自主探索更多的籃球實戰技巧和鍛煉方法,并進行居家實踐鍛煉,切實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三)有效實施,“常賽”核心在全員

1.體育課堂課課賽

體育課堂是學生習得體育知識與技能,參與體育活動的主陣地。因此,在學生基本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并且通過練習能夠熟練地做出所教學的技術動作之后,教師要結合課堂重點教學內容,設計富有趣味性與競爭性的比賽,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鍛煉興趣,鞏固且提高學生在學練環節的成果。同時,在比賽中教師更容易發現學生在技術動作中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后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和指導。

如在進行《行進間運球》一課的教學中,設計“陣地爭奪戰”個人游戲競賽。學生兩兩之間進行比拼,每兩名學生各持一球,間隔一個大標志桶、兩個小標志桶,面對面進行運球準備,聽到教師口令后拿起小標志桶后退運球,踩到邊線后加速運球到中間位置,率先將小標志桶扣在大標志桶上即為獲勝。這種比賽形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加速運球能力,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此外,也可設計“種樹砍樹”小組游戲競賽,將學生分成四人一組,圍繞若干個標志桶進行高低運球接力。聽到教師口令后,第一名學生運球從起點出發,將標志桶原地放倒視為“砍樹”,踩到對面邊線后轉身,將標志桶原地立起視為“種樹”,返回與下一名學生擊掌,下一名學生出發,小組四人率先完成接力并返回起點即為獲勝。該比賽將行進間運球與高低運球有效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實戰運球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相互激勵、團結合作的良好品德。

2.精品社團周周賽

除課堂教學之外,學校開設的各類體育社團也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體育教師也需要將“常賽”這一理念落實到體育社團的日?;顒赢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需要注意的是,與體育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不同,體育社團的主要活動對象是對某一項體育運動有興趣或有特長的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組織體育社團比賽時,更加注重該環節的靈活性與實戰性,目的是讓學生在比賽中提高運動技能的運用能力和實戰水平,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良好習慣。

如在進行籃球社團訓練時,教師應每周組織至少一次籃球比賽。在社團訓練初期以個人對抗和小團體比賽為主,比賽形式多為1v1籃球挑戰賽、2v2趣味籃球賽等,通過修改比賽規則、限制某一項籃球技術的運用等手段來激發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如在進行1v1籃球挑戰賽時,兩人在直徑2米的圈內各持一球,聽到教師口令后各自開始在圈內運球,在保證自己不間斷運球的同時,試圖讓對方運球出界或搶走對方手中的球,任何一方運球中斷、出界或者球被搶走即判定為輸。這種比賽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在與人對抗中的運球控球能力,促進籃球競技意識的培養。隨著籃球知識和技術水平的提升,訓練中后期應將非正式比賽逐漸過渡為正式比賽,每周組織1~2次的3v3籃球賽或5v5籃球賽,通過團隊之間的技戰術配合,培養學生對于各項籃球技術的運用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籃球實戰水平。

3.競技選拔年年賽

近年來,隨著籃球特色學校等的興起和實施,各類校園籃球、校際籃球比賽也逐漸豐富起來。因此,為了滿足特色學校發展的需要,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交流提升,學校需建立良好的選拔和競爭機制,面向全體學生選拔出一批優秀運動員作為學校代表參加各類比賽。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實戰中突破自我、不斷進步,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培養,形成“人人爭先、為校爭光”的良好氛圍。

如開展一年一度的校內年級籃球比賽,為有籃球特長的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也能夠幫助學生在實戰中檢驗自己的籃球水平,不斷磨煉自己,提升自己的籃球競技能力與團隊配合能力。除了校內籃球賽之外,體育教師也要組織一批籃球水平較高的學生成立學校代表隊,積極參與校際籃球聯賽,加強學校之間、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的競技交流,以點帶面、校際聯動,促進整體學校教育工作的水平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教會、勤練、常賽”是一個有機整體,三者缺一不可。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廣大體育教師需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改進優化教學內容,積極創新教學過程,深刻把握“教會、勤練、常賽”一體化系統性教學思路與方式,構建實施更加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全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推動學校育人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S],2021.

[2]梁龍旭.體育課“學、練、賽、評”的有效設計[J].體育教學,2021,41(04).

[3]段瑞莉.改進體育課堂教學落實“教會、勤練、常賽”[J].體育教學,2021,41(02).

體育工作論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和體育專業學生特點進行分析得出,當前高職體育專業英語教學存在授課內容單一,課時安排欠妥,教師知識素質失衡,教材選取缺乏特色,教學考評模式狹窄等問題,同時高職體育專業學生學習能力不足,就業積極性不高。為積極適應體育經濟世界化發展,打造體育英語復合人才,培養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英語能力已刻不容緩。

關鍵詞 高職體育 英語能力培養 必要性

近年,我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各項體育運動成績斐然。隨著體育經濟的世界化趨勢,培養體育專業人才的英語能力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在此時代背景之下,我國開設體育英語專業的體育院校不斷增多,目前已超過了10所。然而,由于開設體育專業的體育院校大部分均為本科院校,其人才培養方案并不一定適用于三年制的??企w育學生?;诖?,本文擬從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及就業要求角度,分析對其進行英語能力培養的必要性,以期對培養??企w育英語復合人才起到有效的指導與幫助作用。

1 體育英語能力

高職體育院校作為培養實用型體育人才的集中后方,開始思索培養高職體育復合人才的辦法與出路,其中,培養高職體育專業學生的體育英語能力是關鍵所在。陳珊(2013)認為,體育英語(Sport English)可以定義為:既可以是體育文化在英語中的體現,也可以指在英語中表述體育項目或者體育相關職業中所用的語言變體,簡單地說,凡是一切在體育運動或相關體育事務中用于溝通的英語變體都可成為體育英語。其能力包括專業能力、交際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體育英語,作為一門歸屬ESP范疇的實用型英語教學,在嘗試教學模式改革過程中,應將實用性作為參考目的之一。通過培養體育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打造體育復合人才,以適應我國日益強大的國際體育賽事規模對于兼具扎實體育專業知識與靈活體育英語能力的體育復合人才的巨大需求。

2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

2.1 教學內容

目前,高職院校體育專業的英語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對英語基礎語法知識的傳授,籠統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沒有側重,也缺乏對體育專業學生實際運用的考量。在此教學現狀下,體育英語教學只是體育專業知識與英語基礎知識的簡單疊加,并沒有進行有效融合與提煉。這樣照搬的教學內容不僅無益于體育專業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學習,而且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文化成績較弱的體育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對打造體育專業特色教學與高效實踐的教學嘗試也無實際益處。

2.2 課時安排

由于高職院校的在校學生一般學制為三年,且大三下學期會集中安排實習。高職學生的有效在校學習時間既有限又緊張。對于體育專業學生來說,各門專業課程學習(包括理論與實操訓練)的課時安排已占據了人才培養方案的大部分規劃。英語教學主要集中在大一階段,且每周最多2個課時,這對系統學習體育英語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印證了前文對體育專業英語教學一個方面的分析,既體育專業的英語教學仍停留在基礎英語層面,只粗略培養學生表層的英語認知能力,未進行深入有效的培養與教學。

2.3 教師知識素質

由于進行體育英語的專業教學,首先就需要兼具扎實體育專業知識與過硬英語運用能力的專業教師,而現實情況中,此類復合型教師也處于緊缺狀態。進行體育英語教學的教師,要么是英語基礎較好的體育教師,要么是對體育專業感興趣并稍有探究的英語教師。前者雖然可以全面講解各項體育運動的專業知識,引導體育專業學生進行有效的體育專業認知,但是對于其缺乏系統的英語教學能力,這將無益于學生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后者具備豐富的英語教學經驗,但是對于體育專業學生來說,單一的英語教學無法有效集中他們的學習關注,而他們對于體育專業知識的求學渴望,也正是英語教師進行體育英語專業教學的短板所在。

2.4 教材選取與采用

通過研究目前國內已開設體育英語專業的本科體育院校的官方網站可以看出,大多數本科體育院校在培養體育復合人才的教學過程中,在選用教材方面并沒有明確的指導性與統一性,每個院校采用的教材各不相同,且多數采取自編教學的方式進行相應的教學。由于本科院校采用的現有教材在人才培養計劃中并不能完全符合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且自編教材雖然結合了體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特點,但由于缺乏明晰的教學目的指導,其自編內容仍較大部分停留在理論學習上,真正需要著重體現并進行教學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內容并沒有得到有效的輸出與傳遞。

2.5 教學考評模式

大部分普通大學英語教學在期末考評環節仍然采取“平時成績+期末卷面成績”的傳統考核模式對學生進行學習評價。由于體育英語學習缺乏規范的教學構架以及清晰的教學目標概述,在相應的考評環節便缺乏有效的創新模式,仍然延續了與普通大學英語教學一致的考評辦法。這樣不僅沒有突出體現體育英語教學的創新型特點,也不利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反思,從而有針對性地培養自身體育英語相融合的實際運用能力。

3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特點

3.1 學習特點

體育專業學生經過三年甚至更早時期的體育專業訓練,其體育專業水平已達到標準要求,且在長時間的訓練過程中,體育生已鍛煉培養出了堅韌的訓練精神和刻苦的學習能力,然而,這種積極的求知本領大多數僅限于對體育專業的實踐訓練當中。由于體育訓練的高強度與高要求,體育生已消耗精力與體力,自然理論學習就相對薄弱。最終這種重實踐偏理論的學習弱習,導致大多數體育生在高考中因為文化成績不過線被高職院校錄取。而后,這種薄弱的學習能力也自然帶入到大學學習之中,這給體育英語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與考驗。雖然高職院校體育專業的學生在理論課程學習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但是由于其活潑好動的性格特點,如果利用得當,對體育英語教學將會有事半功倍的推進效果。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到體育生的氣質特征,將課堂各個環節的設置盡可能符合互動教學氛圍,以有效調動體育生的求知欲望與學習熱情。

3.2 就業需求

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在學習培養過程中,明顯區別于本科院校同類學生,這是由其人才培養方案的不同所導致。由于高職院校普遍是三年學制,這就要求學生在這三年里,平衡把握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要求,不僅需要學習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培養自身實際運用能力,將打造實用型應用人才作為畢業時投入社會需求并進行有效競爭的專業砝碼?;诖藢嵺`復合型體育人才的培養要求,在進行體育英語教學過程中,更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為國家國際體育事業輸送合格的體育復合型人才,這樣既能滿足當今社會實際的發展需求,對學生來講,也能優化其職業生涯規劃。

現如今,我國體育事業的國際交流日益增多,培養體育英語復合人才已迫在眉睫。本文從培養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的英語能力角度出發,結合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英語教學現狀以及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特點,認為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培養體育英語復合人才非常必要。但關于如何改進體高職院校體育專業英語課程設置,進行有效教學整合,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晶,田慧.體育英語專業的定位與課程設置[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7):76-77,80.

[2] 陳珊.體育英語以及體育英語能力定位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3(4):154-158.

[3] 盧玲,王紅英.“運動項目英語”課程建設現狀及建議[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7(11):88-92.

[4] 郭坤,田成泉.論普通高校體育專業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教學的整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40-42.

上一篇:營銷決策論文下一篇:高校雙語教學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