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

2023-03-17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外出務工成為農民維持生機的重要途徑。由于特殊的戶籍制度,外出務工人員的子女不得不留在家中。由此“留守兒童”這一詞匯便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留守兒童指的是由于父母雙方或一方長期流動到其他地區,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被父母單方或長輩、鄰居親戚照顧和看護;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兒童。近年來留守兒童自殺、犯罪的現象頻頻出現,究其原因則主要是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受到不公平待遇或歧視,導致其心理壓抑、自卑、暴躁,以致把心中的不滿發泄給自己或他人一方面他們缺少家庭教育,慢慢就淡化了對父母的感情。另一方面被歧視或者在別的家庭里收到不公平的待遇,科技的進步、網絡的盛行而引發的暴力網絡游戲等都會造成留守兒童的心理異常。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心理健康。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從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的角度入手對留守兒童的一系列行為加以探析,為進一步制定有利于留守兒童的政策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鍛煉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作者簡介:崔東霞(1960—),女,河北邯鄲人,教授,碩導,主要從事田徑專項理論教學與研究。E-mail:cdongxia@zzu.edu.cn

1研究目的

父母的外出,是的留守兒童無法得到細微的照料與關懷,反而過早的承擔家里的重任,面臨著成長的風險與隱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期“留守兒童”問題備受社會各界的重視,諸多學者進行深入探討。本文從體育鍛煉影響心理健康的角度對留守兒童的一系列行為加以探析,希望能為進一步實施對留守兒童關愛教育的政策提供理論依據。

2 研究方法

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針對課題的需要,收集并查閱了近年關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研究的資料與數據,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影響相關的論文與著作,以及相關網站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從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內容出發,針對所要研究的問題,通過萬方數據庫、中國知網、學生心理健康網等相關網站全面掌握本研究的領域現狀及前沿動態。

2.2 訪談法

設計好有關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體育鍛煉的問題,走訪留守兒童聚集地區進行調研,最后總結分析。

2.3 調查問卷法

提前準備需要了解調查的指標設計問卷,內容涉及心理健康評定標準、體育鍛煉等。發放的分數會根據調查的縣鄉進行比例分配,最后進行歸納分析得出結論。

3 結果與分析

3.1 心理健康

3.1.1心理健康之定義

自1989年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定義之后,人們把健康的概念理解為包括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良好的社會適應和健康的道德觀念四個方面。由于“心理的健康”對“良好的社會適應”和“健康道德觀念”的直接作用,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健康概念一直是以身體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作為核心內容。在張春興看來心理健康是一種生活適應良好的狀態。1946年在第三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學者們對“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和情感上不與他人心理健康相矛盾的范圍內,將個人心的境發展成為最佳狀態?!边@一結論達成了共識。

3.1.2 心理健康的評定標準

廣大的心理學的專家和學者在第3屆國際心理衛生大會上對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達成了共識,具體內容為:身體、智力、情緒十分協調;適應環境,與他人交往中彼此能謙讓;幸福指數高;在學習和工作中,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過著高效率的生活。

季瀏認為,智力正常;適當的情緒控制能力;對自己作出適當的評價;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心理學理論認為,了解自我,認可自我;接受他人,善于人處;正視現實;熱愛生活;可以協調和控制情緒,有心境;和諧完整的人格;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心理行為與年齡相符。

3.2 心理異常的表現

留守兒童的心理表現主要為自卑、性格孤僻、脾氣暴躁、抑郁、不與其他人交流,另外還有一些兒童特別是男生,報復、仇視心態非常嚴重。在王玉瓊的研究中發現,兒童最大的心理問題是性格孤僻、心理脆弱、渴望得到親情;從詹歡和張捍東的調查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留守兒童將近60%,不愿意與監護人進行語言和心靈溝通的留守兒童占65%,直言愿恨自己的父母的留守兒童有30%;李寶峰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較差;蔣平調查發現留守兒童還有心理焦慮、心理抑郁、恐懼心理、易怒心理、過失行為、說謊行為、偷竊行為、攻擊行為破壞行為。

3.2.1 心理異常導致的犯罪現象

搶劫罪、盜竊罪、故意傷害罪是留守兒童犯罪中最常見的幾種罪狀。今年初,廣西北流市連續破獲兩個搶劫團伙案件,涉案嫌疑人近20人,全部為“90后”。其中一個11人搶劫團伙部分成員沾染上吸毒惡習,為購買毒品,先后搶劫10余次。涉案嫌疑人父母均長期在外打工,大部分由爺爺奶奶帶大。李根壽指出,留守兒童目前的監護狀況缺乏必要的家教氛圍,爺爺奶奶、外婆外公、叔叔嬸嬸等監護人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多部分只局限于吃包穿暖等淺層的關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難以盡到,使留守兒童們長期處于無人管束的狀態[6]。許立華、林宏認為家庭教育不足導致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得不到父母的指導與幫助,極易產生價值觀的偏離和性格心理發展的異常。

3.2.2 心理異常導致的自身傷害

近些年,自殘、自殺事件頻頻出現。這似乎成為了留守兒童“報復”父母不在身邊的極端行為。也許只有這樣的方式才會引起父母全身心的關注。

2013年10月5日,也就是重陽節當天,廣東電白縣觀珠鎮河垌村委會發生一起慘劇,3名留守兒童因得不到父母的關愛相約喝農藥自殺,楊某已經死亡,凌某兄妹被送醫院搶救,得以還生。

1月20日,剛放寒假,離2014年春節還有11天,安徽省望江縣9歲留守兒童小林(化名)上吊自殺。孩子被發現時,縊死在廁所的橫梁上。父親一直在外打工,小林剛出生20多天就成了“留守兒童”。

3.2.3 心理異常造成的道德問題

長輩們即隔代撫養,一般就意味著由文盲來看護孩子;由親戚照顧的,畢竟不是自己家的孩子,因此就不會多加管教和約束;農村的教師由于受教育條件的限制,對各個學生的關心也是有限的。長期處在這種狀態下的留守兒童,變得焦慮不安,無親情感,道德行為上很容易往消極的方向演變,而且很難得到及時的糾正,較為嚴重的則會出現違法亂紀現象,對他們的健康成長有非常消極的影響。另外與人交往能力差、沒禮貌,特別是在長輩與陌生人面前。

3.2.4 心理問題對學習的影響

在外打工的父母對留守兒童的學習要求比較低,只要吃飽穿暖不受傷害就是父母認為的最好的。而年長的爺爺奶奶文化水平有比較低,被寄養于他人家里的兒童受關注度較低 ,都不能及時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問題,久而久之便會產生在學習上的焦慮、興趣越來越低,學習壓力大,最終導致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成績差。

3.2.5 性格與價值觀的變化

由于長期不能父母在一起,不能得到應有的關心和照顧、得不到適時的倫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監護人僅能在吃穿上做到位,做不到父母對自己孩子全面的教育責任,因此他們對孩子大多是放縱不管。由于內疚,孩子從父母那里得到最多的則是物質上滿足和行為上放任的要求。長期處在無約束狀態下,得不到正常的管教與引導,以致他們心理不平衡,變得自卑、悲觀、內向、孤僻、暴躁。父母長期滿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以致使他們產生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和享樂主義的人生觀,并助長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4 體育鍛煉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青少年時期是一生中心理變化最復雜的時期,也是培養健康心理的關鍵時期。長期的體育鍛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促進作用。長期進行體育鍛煉不但能促進身體健康還能調節心情,緩解心理壓力、鍛煉意志品質,參加競賽活動能提高與人協作的能力,還能培養健康的個性。

4.1 調節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情緒狀態是衡量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指標,體育鍛煉過程中大腦處于較強的活動狀態,體溫升高及腦內咖啡因釋放,這樣可以轉移個體不愉快的意識,情緒和行為,降低焦慮消除抑郁,擺脫痛苦和煩惱,分散注意力化解心理壓力。體育鍛煉還可以改善孤獨,增強自信。

4.2 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體育鍛煉沒有固定的時間,場地是固定不變的,學生之間的的接觸比在學習上的接觸更便利直接。一起參加激烈的競爭可以提高集體協作性,增進情感,提高社交能力。

4.3 鍛煉意志品質

意志是指自覺地確定目的,根據目的的支配和調節自己的行動,并克服種種困難,從而達到預定目的的心理過程。體育競賽要求學生有明確的目的,為了實現目的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勇氣,在克服各種困難過程中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4.4 培養與形成健康的個性

健康的個性是一種身心和諧發展的個性。通過激烈的競爭比賽學生可以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得到尊重的心理滿足,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增強了自尊心以自信心,以形成健康的個性。

5結論與建議

留守兒童的現狀無法改變或革除,但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容忽視。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都要給與關懷和支持。

5.1 建立“陽光體育”實施的監督機制

促進“陽光體育”在基層中小學的有力實施,真正做到學生每天練、持續練?;鶎拥慕逃龣C關部門應制定學校每年舉行一或兩次運動會的政策,督促中小學開展學校體育運動,積極鼓勵全體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政府與學校要做好準備,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為留守兒童創造群體共處的條件,讓他們感受老師與同學們的溫暖。

5.2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對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提高他們體育教學的能力。開展豐富的體育娛樂活動團體、小組的形式進行授課,調高學生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終身體育意識”。經常開展小組體育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團結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適時舉行學生代課比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

5.3 開設心理健康課程

通過課程的開設讓學生了解不健康的心理表現,不健康的心理帶來的嚴重后果及對他人和社會的危害,學習如何調節和消除不健康的心理表現。課堂上開展互動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的講出內心的故事。

5.4 政府給予支持

政府應給予留守兒童家庭特殊的資助,減輕留守兒童父母的壓力,以便有時間?;丶铱赐⒆?。要對進城務工的留守兒童家長進行教育,強化他們家庭教育的觀念,讓他們學會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用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

參考文獻

[1]季瀏.體育與心理健康[M].華東大學出版社,2001.

[2]林宏.福建省“留守兒童”教育現狀的調查[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132-135.

[3]張春興.從思想演變看教育心理學發展宜采的取向[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05(1):83-91.

[4]王玉瓊,馬新麗,等.留守兒童,問題兒童[J].中國統計,2005(1):59-60.

[5]李寶峰.農村“留守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干預[J].教育探索,發展2005(5):82-83.

[6]李根壽,廖運生.農村“留守子女”教育問題及對策思考[J].前沿,2005(12):13-165.

[7]許立華.關于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理性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05(12):60-61.

[8]萬艷梅,王素芳等.安徽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學校衛生,2009(10):911-912.

[9]龔風華.南通市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水平特征和體育鍛煉干預作用研究[D].蘇州,2010.

[10]秦龍,胡濤.體育鍛煉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研究叨.探索與爭鳴,2011(2):312.

[11]王茜.王雪峰 體育鍛煉對留守兒童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1)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第2篇

創造適合人類居住和生活的美好環境, 特別是為兒童打造宜居、健康成長的環境是城市建設發展的必要部分。我國著名的兒童教育學者盧勤就提到“今天的孩子缺失什么?”, 她主要概括為心靈成長的缺失, 具體體現在4個方面, 分別為親情溝通的缺失、童年快樂的缺失、成就感的缺失、精神文化的缺失, 而孩子們越來越遠離大自然是造成這些缺失的重要根源, 要知道人的情感是大自然中培養和形成的。打造兒童融入大自然、充分放松娛樂、并能互動式交往的活動場所, 兒童公園處于主要地位。如何設計安全、舒適又寓教于樂的高品質兒童公園具有重要意義。

2 研究意義

兒童是家庭的希望, 是社會的未來, 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兒童的培養不僅關乎家庭的幸福, 更關乎未來世界的發展方向。因此培養健康、聰明、富于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兒童成為全人類的目標。兒童與成年人相比, 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是不成熟的。在《兒童發展》一書中, 詳盡討論了兒童不同時期的行為、心理特征, 并對如身體發育、認知和語言發展、智力發展、個性和社會發展、道德發展等各方面都做了詳細的描述。兒童的心理和生理有一定的特殊性, 同時其需求也與成年人有很大不同。其中, 兒童的成長環境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城市中, 越來越多的兒童活動場所被建立, 如何打造最舒適、最人性化的兒童活動場所也成了值得研究的問題。

3 兒童公園的設計原則

在我國的《公園設計規范》和《城市綠地分類標準》等對兒童公園的定義均作出解釋, 兒童公園應單獨設置, 有安全、設施完善的綠地, 為兒童提供游戲、科普、文體活動的空間。兒童公園主要是為了給不同年齡段的兒童提供一個游戲、交流、科普、鍛煉的戶外活動場所, 培養兒童接觸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操, 讓兒童在游戲中既增長知識, 又鍛煉身體。因此, 兒童公園的設計應當充分考慮安全性、審美性、生態性和寓教于樂的原則。

3.1 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指孩子在兒童公園中娛樂時, 環境、器械和娛樂前身體準備階段等都要以安全為基本要求。兒童在身體發育、運動能力、自我防護能力等方面都較成年人薄弱, 對于一些危險的認識也比較模糊, 安全意識比較淡薄, 因此, 兒童公園的設計、道路規劃、安全標識、游樂設施的擺放、公共設備的材料選擇、地面材料的防護等都要符合兒童的身心需求, 充分考慮安全性原則, 盡量避免一些危險因素, 對存在安全隱患的設施、存在污染和安全隱患的設備材料使用等都要堅決杜絕, 給兒童營造安心、舒適的娛樂空間和安全環境。

3.2 審美性原則

審美性原則指在娛樂活動中, 讓兒童欣賞造型藝術作品和美的事物, 并通過創造美的可視形象, 引導兒童視覺的美感體驗, 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 情感得以抒發, 從而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 提高其審美素質, 并從中受到美德的教育。

人的審美感受是通過觀看自然物、人造物或藝術品及美術技能訓練所得。兒童與成人心理需求不同, 作為兒童樂園, 美觀溫馨是必須具備的。這種空間環境布局不僅滿足人們對美感的基本體驗需求, 而且要在色彩刺激、造型設計和環境小品的營造上符合兒童的審美需求, 使他們身心愉悅、甚至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3.3 生態性原則

在兒童樂園的規劃中應充分體現生態保護第一的原則, 以豐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山水交融的綠地構架, 創建一流的生態環境。當然對于城市中心地帶的兒童公園可能做不到山水交融, 但是在樂園中植物的種植、景觀生態的環境打造必不可少。此外兒童樂園建筑材料和設施設備材料的選擇上要考慮生態的原則, 節能環保、經濟適用。

3.4 寓教于樂的原則

兒童樂園的建設應當融參與性、多樣性、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體, 為兒童創造環境輕松、自然、功能齊全的娛樂場所, 并賦予一定的文化內涵, 讓孩子們在娛樂中增長知識、學習自然科學、體驗現代科學, 寓教于樂。

4 兒童公園的設計方法

4.1 滿足身體功能需求

對于心理和生理都在成長中的兒童, 其最大的需要就是對游戲的需要。游戲是兒童學習技能和鍛煉各方面都能力的重要途徑, 我們在進行兒童公園的設計時, 要為兒童提供充足的游戲空間。

隨著年齡的增長, 孩子對游戲的要求會逐步提高, 在當今這樣一個信息社會里, 游戲已有了很大的發展, 然而身體力行的情景游戲有著不可替代的功能, 以滑梯為例, 它可以滿足兒童多方面的要求:身體機能活動從滑梯上正?;?技能鍛煉創造性地倒滑、攀爬等;與玩伴同嬉互動, 以滑梯為平臺結交朋友。

根據兒童年齡的不同, 他們對兒童活動的需求也不一樣, 大致可將兒童分為三個年齡階段。

4.1.1 嬰兒期 (0-3歲)

嬰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 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適量的運動有助于嬰兒身高發育。嬰兒的注意力集中通常只有幾分鐘, 且需要親人照顧, 只能玩些比較靜態簡單的游戲, 如沙坑、廣場、椅子等。

處于嬰兒期的兒童骨骼發育不完全, 只能在家長的監護下探索世界, 進行簡單的運動, 例如坐、爬、走。所以, 在針對兒童活動的設計中, 設計者需要著眼于對嬰兒爬與走的能力的鍛煉。

爬。爬是嬰兒最適合的活動方式。通過爬行, 嬰兒的四肢得到鍛煉, 大腦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注意力也會隨之提升。為了鍛煉嬰兒的爬行能力, 可作設計洞供嬰兒鉆。

走。行走是靠兩條腿交替向前邁進, 每走一步都需要變換重心才能步伐穩健。嬰兒初學走路, 往往就是在摸索如何掌握好重心來協調行走的步伐。為了輔助家長教導嬰兒學會走路, 可作以下設計:提供寬闊無障礙的草坪;提供低矮的欄桿。

4.1.2 幼兒期 (4-6歲)

此期小兒生長速度減慢, 智能發育加速, 活動范圍增大, 接觸社會事物增多。語言、思維和社交能力有明顯發展。游戲, 成為該年齡段的兒童的主導活動。

游戲時間可達30分鐘以上, 喜歡玩變化多樣的器具:秋千、沙子、滑梯等。同伴逐漸增多, 可參加結伴游戲。也開始講游戲的規則, 關心游戲的過程。

4.1.3 學齡期 (7-12歲)

此期小兒體格生長仍穩步增長, 除生殖系統外其他器官的發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學齡期兒童每天需要有戶外活動、體格鍛煉的機會, 游戲時間一小時以上, 開始具備一定的自立能力, 游戲的目的性增強, 如做體操、參加團體游戲或比賽等。

4.2 考慮兒童的心理

由于兒童的心理特點, 其并沒有一定的游戲習慣和愛好, 兒童見到一種顏色、體會到愉悅甚至產生一個新的游戲想法, 都是吸引兒童進行游戲的原因, 因此我們在兒童公園設計時, 要把握住兒童的這種求新、求奇、求幻想的心理特點, 避免兒童娛樂空間環境和娛樂設施的單一性, 給兒童更多的外界環境、色彩刺激, 使兒童能夠更多的參與到游戲。

一般來講兒童有過剩的精力, 以動為主, 充滿新奇和變幻, 希望在游戲模仿中學習、了解社會, 認識自然和探索奧秘。但在不同年齡發展時期又具有不同的特點。

4.2.1 嬰兒期 (0-3歲)

嬰兒期的孩子在心理方面需要家人的陪伴, 他們對色彩、聲音比較敏感, 所以可以以此為切入點幫助其與父母互動。

色彩??梢赃x擇以粉色調為基底, 粉藍、粉紅、粉黃都可以營造溫馨感, 另外色彩對比上可以比較鮮明, 讓嬰兒產生視覺沖擊、加深印象。當然接近大自然的原色也是回歸本真的色彩。

聲音??梢赃x擇輕柔的經典音樂, 鋼琴曲等, 讓嬰兒在舒緩的環境中放松休憩。

4.2.2 幼兒期 (4-6歲)

可以接觸水、沙等游戲方式。喜歡玩變化多樣的器具:秋千、沙子、滑梯等, 可參加結伴游戲。對學齡前兒童的游戲場地, 應當合理的搭配相應安排如非社會性行為、平行游戲和合作游戲等。

4.2.3 學齡期 (7-12歲)

愛好競技性的游戲, 學會團體合作。出現性別差異, 男女生喜歡的活動有所不同。愛好科學性、創新性的游戲, 激發孩子對科技的關注和興趣, 培養和挖掘孩子的創造力。

4.3 細節設計

在兒童公園的設計過程中, 一些細節問題也不容放過。

4.3.1 圓角設計

兒童公共活動區域的設施、設備必須采取去邊角化處理, 可以用圓弧設計或加包圍的措施, 使得接觸部分沒有尖銳凸起物等安全隱患。

4.3.2 安全材料

游樂設施的材料盡量避免使用木制材料, 防止因設施日久老化, 或者長期踩踏造成的斷裂、翹殼、脫落等現象對兒童造成二次損傷。

4.3.3 部分區域尺寸

所有水景應當在安全限度20厘米內, 避免孩子因意外滑倒而溺水。避免設置較高的圍墻或陡坡, 圍墻的高度應當控制在1.2米以上, 避免孩子攀爬。器械之間的緩沖空間要足夠大, 最小間隔為3.5米?;顒訄龅厣系闹参镆洺P藜? 樹木枝下凈高在1.5米以上, 以免刮傷兒童。

4.3.4 水電分離

兒童戲水區域需要進行水電分離設計, 避免因意外漏電而出現水體導電傷人情況。

4.3.5 無障礙設計

除了自然地勢可以順勢而建外, 在大面積開闊地帶應盡量做到平順處理, 避免孩子在此騎自行車或玩滑板等快速運動時意外摔傷。

4.3.6 卡通安全導示

可以用生動形象的卡通圖畫取代幼童不識的文字示意, 對兒童起到指示、提醒和教育作用, 從而提高兒童的自我安全意識。

5 總結

兒童公園雖然是單獨為兒童這個群體提供游戲的專類公園, 但不應只是固定設施堆砌、功能單一的游戲場地, 應該成為能夠培養兒童未來所需要具備各種能力的自然游樂場地。同時也是孩子童心保護的樂園, 將承載著他們一生中最為珍貴美好的時光。

摘要:兒童是社會的未來, 培養健康聰明、快樂幸福并富有創造力和競爭力的兒童是全人類的目標。應高度注重兒童公園的打造, 從色彩搭配、空間布局到材料選用等方面精心設計。本文順應時代背景探討兒童公園的設計原則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兒童公園,設計原則,設計方法

參考文獻

[1] 盧勤.今天的孩子缺失什么[J].好家長, 2006 (5)

[2] [美]Laura E.Berk著吳穎等譯兒童發展[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3] 喬忠慧.2016.基于兒童行為心理學的兒童公園規劃設計研究——以煙臺南山兒童公園為例.碩士學位論文.山東.山東建筑大學

[4] 徐軍.2013.兒童公園卡通景觀設計研究.碩士學位論文.西北.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第3篇

【內容摘要】現實中很多家庭迫于生活上的壓力,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越來越多,由于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嚴重影響,很多留守兒童的心理產生扭曲,常常會做出一些出格的事,這就使得他們的發展越來越不順利,更有可能對社會造成傷害。這篇文章深入探究了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依據此狀況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中學寄宿制  留守兒童  心理健康  狀況與對策

所謂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就是其父母由于生活上的壓力,去城市打工而將其交給其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戚幫忙撫養的兒童。他們到了上學的年紀之后,尤其是到了寄宿制學校以后,性格會變得更加孤僻,被同學歧視已經成為了他們生活的常態,主要原因還是社會對他們的關注不夠。專家研究發現,出現心理健康狀況的兒童當中,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占據很大一部分。

一、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

1.學習退步,對學習不感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的自制力不足,比較喜歡玩,而初中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如果對其管理不到位,其學習很可能一落千丈。很多家長為了孩子初中學習成績更好,都紛紛把孩子送入寄宿制學校上學,由于每個學校管理的學生很多,老師不可能照顧到每個學生,這就使得學生受到的關注嚴重不足。尤其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其從小缺少父母的關心,很多道理不太明白,到了寄宿制學校以后更是一頭霧水,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受到了極大影響。當他們學習遇到困難,心理受到挫折的時候,卻找不到一個人去傾訴;當他們遇見其他同學認為特別簡單的問題時,卻不敢去提問,因為他們害怕被嘲笑。很多老師不能做到為人師表,對于基礎較差的留守兒童的耐心不夠,這就使得其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2.道德差

留守兒童的道德問題一直廣受社會關注,他們總是會習慣的偷東西、撒謊,這并不是對他們的歧視,而是真實存在的問題。對于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父母相對文化水平低,所以對其教育不科學、不合理也是正常的一種現象,又由于他們與父母的接觸很少,其思想就變得更加扭曲。在學校的時候,他們受到各種各樣的說教,難免會對社會產生仇視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最重要的階段,他們卻不在孩子身邊,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也無法得到父母的指導,這樣他們就會向其他一些同學請教,進而容易被一些壞孩子帶壞,跟著他們偷東西、撒謊卻不知危害有多大。

3.對同學嫉妒甚至仇恨

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自己身邊,當他們看到其他同學得到父母的關愛時,難免會非常傷心,進而嫉妒其他同學所擁有的東西,甚至產生仇恨心理。對于一句其他同學認為是開玩笑的話,他們就可能認為是針對自己,進而與同學的矛盾越來越多,關系不融洽,甚至會產生報復心理。

4.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由于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得不到足夠的關愛,他們就感到缺乏存在感,如果他們對于一些新奇的東西一無所知,學習成績一無是處,這樣他們就容易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會想做出一些新奇的東西,引發他人的關注。而想要得到他人關注,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做與其他同學不一樣的事,就是不聽老師的話,做事的時候有單獨的一套。由于他們的安全感不夠,當他人指出他們這種不正確的做法時,他們就會變本加厲,會感覺其他人都在針對自己,對他人的信任不夠。學校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或者對其要求更加嚴格,或者放縱他們,但是效果都不太好。

二、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極其重要,無論對于社會還是學校而言,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應該受到高度重視。下面提出了一些相關對策。

1.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門教育體系

學校是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學道理的唯一場所,所以學校應重視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建立留守兒童的專門教育體系,使學校真正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要想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消除其對社會的防御心理,只有他們對社會充滿愛,社會對于他們而言才更加美好,在這個過程當中,要多關心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學習,有專門的資源供他們使用,拓展他們的眼界,彌補他們精神上的不足。

2.對留守兒童開展身心健康教育

除了資助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一些必要的物質之外,還要定期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學??梢葬槍λ麄冊O立定期的心理講座,聘請心理專家,對其發展作出規劃。這就需要班主任對留守兒童進行詳細的調查,以便社會各界對其進行幫助。

結束語

簡而言之,中學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極度缺乏父母的關愛,也極度渴望得到社會和學校的關注,所以社會的教育體系要重視這個問題,為這些學生提供一定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愛,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關心,這樣才能使他們發展地更好,使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 葛愛榮、田豐榮.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J]. 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

[2] 曾倩.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市場周刊,2017(4).

[3] 董海寧. 社會化結果: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比較分析[J]. 中國青年研究,2013(7).

【本文系甘肅省2017年度“十三五”規劃課題《寄宿制學校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有效性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7]GHB0936?!?/p>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東江初級中學)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兒童舞蹈的特點選材廣泛、富有知識性、娛樂性和趣味性,結構嚴謹、富有興趣,語言簡潔,富有內涵。選材與主題、構思與設計是兒童舞蹈的創編的兩大主要部分,創作者在創編舞蹈時要注意符合兒童心理生理特點,體現少兒舞蹈的獨特風格與多樣化。

關鍵詞:兒童舞蹈 創作特點 選材 主題

兒童歌舞藝術所反映的是少年兒童在成長不同階段所經歷的周圍環境以及身邊的社會行為,一支好的舞蹈作品對兒童智力和情感的影響至關重要,這是全面提高其藝術素養、培養其藝術鑒賞和表演能力的重要方法。兒童歌舞在表演中處處閃耀著兒童的特殊心理特征,透射著非常出色的童趣性、童知性和童樂性的完美統一。

一、兒童舞蹈的特點

兒童舞蹈的最顯著特點即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但創作者不能認為將一個成人舞蹈簡化動作、使含義變淺顯之后就變身為兒童舞蹈。兒童舞蹈的創作必須根據創作對象實際年齡來進行,關鍵要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充分感悟并進行提煉,讓舞蹈中充滿少年兒童的特點和情趣。

1.選材廣泛,原料豐富。

兒童舞蹈雖然受眾年齡低,但其選材和原料非常廣泛。題材豐富的優秀作品都有著豐富的教育功能和娛樂作用,衡量一部兒童舞蹈成功與否最主要的前提,就是要看孩子們自己是否愿意參加到表演中。如果一個舞蹈不能使孩子們興奮,沒有興趣加入其中,那就失去了對他們的教育作用。

2.結構嚴謹,饒有興趣。

兒童舞蹈想要抓住兒童的興趣,在內核上就要格外重視:作品結構上必須短小精悍,可以融合舞蹈、演唱、游戲等多種舞臺藝術表演形式融于一體。創作者尋找到讓作品內容自然流露,讓少兒觀眾的天性得以自然表達的手法,來充分表達藝術美的內核。所以兒童舞蹈的創作應該從生活實際出發,不能壓抑孩子天真活潑的天性,讓他們饒有興趣地表演自己無拘無束的生活。

3.語言精煉,表達內涵。

兒童舞蹈語言應該簡潔,不能像大人舞蹈一樣復雜多樣。要求孩子像成人一樣跳舞,展現復雜的技術動作是不可能的,復雜的舞蹈組合孩子也難以記住,在舞臺上難免會表現不佳。兒童舞蹈動作要顯示兒童的形態和神態,從簡單中表現童真和童趣,展現他們的心靈世界、生活情趣。

二、兒童舞蹈的選材與表達中心

一個舞蹈作品是否成功,要依賴主題的選定。只有好的選材才是好舞蹈的根基,也才能更好的表達主題,否則會使舞蹈表現大打折扣,對觀眾產生負面影響。只有找到兒童身心特點,以貼近于兒童年齡的獨特觀察角度去留心真實生活,才能提煉出充滿健康元素、符合少年理解能力的舞蹈。

1.內容健康積極向上

少年兒童的生活無憂無慮充滿了樂觀精神,兒童舞蹈主題也應是健康積極向上的,要符合其年齡和心里特征。創作者需要從現實生活中廣泛提煉元素、加工出以無憂無慮,真實自然為核心的舞蹈,來反映少年兒童真實自然生活學習主題,此外,還要再自然的基礎上注意擴展其深度,引導兒童健康成長。

2.題材從生活中來

對于創作者來說,少年兒童日常生活中的一顰一笑,打鬧玩?!灰毿陌l現和發掘,都能變成具有鮮明特征的舞蹈材料。只要站在兒童角度,發掘童心,就能挖掘和發現好的題材。只要以兒童的視角和抓住喜玩、新奇、愛熱鬧的年齡特征為基礎進行的選材,就能在舞蹈中很容易喚起兒童的情緒共鳴和觀賞興趣。

3.從校園生活學習中選材

校園是少年兒童成長和學習和生活的主要環境,也是兒童最為熟悉和喜愛的,在以校園學習和生活的舞蹈選材中,反映知識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方面。除知識學習外,校園生活和課外活動也是選材的另一方面,。

4.從文化民俗中選材

社會生活是兒童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因此,地方民俗和民族傳統文化活動也是兒童舞蹈選材的又一重要方面。我國歷史文化悠久,民族眾多,地區的民俗和傳統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為兒童舞蹈的創編選材提供了廣闊的天地。

三、兒童舞蹈創編要避免的問題

1.兒童舞蹈成人化的問題

兒童舞蹈“成人化”就是缺乏兒童藝術創作的真實,在選材,編舞上充滿了成人化的要素。兒童歌舞創作,必須要從兒童的角度出發,選擇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創作者必須放低身段,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去觀察世界,學著用兒童的眼睛去看生活,體會他們的思想,用他們的動作表達生活。

2.少兒舞蹈的技巧

少兒舞蹈具有特殊的形態和表達形式,應有基本的舞蹈基礎的支撐,只有處理好基礎性要求,再根據少兒的特點來開辟門路,才能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從事少兒舞蹈教育,就要擺脫成人世界的影響,在觀察中學習運用少兒的思想、看周邊的社會、看他人的生活。

3.反映兒童成長面貌

每一代的少年兒童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特點,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兒童舞蹈創作不應是墨守陳規,以固定的角度觀察,而是應該大力提倡富有時代特點的題材,編出有新時期兒童新的精神面貌的舞蹈。創作者必須努力用客觀角度去觀察現實,描繪兒童的生活,體現他們天真活潑、聰明機智、開朗大方等風采。

四、兒童舞蹈創編的重要元素

創作元素是舞蹈作品成功的關鍵。舞蹈的姿態、配樂、服飾、道具燈光等元素應統一結合,并建立在兒童年齡特點上。

1.舞蹈姿態

舞蹈姿態是舞蹈具體表現載體,舞蹈的內涵必須通過舞者的在舞臺上通過一連串具體動作來表現。兒童舞蹈的動作不能盲目仿照大人,舞蹈編排上采取具有天真、單純、活潑等特點。

2.配樂

兒童舞蹈配樂是與舞蹈姿態相輔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緊密相連,只有融為一體,才是一個完整的作品,最終贏得兒童的喜愛,兒童舞蹈音樂必須注意,要在表達情緒和烘托氣氛上與舞蹈同步,并在關鍵時刻提升作品情感。

3.舞美

舞美在整個舞蹈主題的帶動下參與舞蹈的演出和效果的表達,對舞蹈主題有著說明和烘托作用,能夠有效增強和擴充舞蹈的表現力。

4.服飾

服飾是最直觀呈現給觀眾的部分,兒童服裝的設計要突出兒童的特點,不能暗色,而要以鮮艷明亮的顏色為主,在設計上要新奇巧妙,突出舞蹈主題。

兒童處在一個人開始接觸人生與社會的時期,每一個舞蹈創作者都要真誠地為兒童創作,反映他們真實的世界。兒童舞蹈創作者要運用流暢的舞蹈語言、輕快的節奏和多樣化舞蹈形式來豐富內容,提升內涵,只有在此基礎上,以鮮明的選材、巧妙設計和精心構思后產生的舞蹈作品,才能真正得到兒童青睞。

參考文獻:

[1]孫志紅.淺談兒童舞蹈的創編和教學方法[J].美與時代,2004,(12).

[2]王瑩,牛小牧.談幼兒舞蹈的創編[J].運城高等??茖W校報, 2001,(04).

[3]幼兒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幼兒師范學校教科書舞蹈全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徐碧輝.美育:一種生命和情感教育[J].哲學研究,1996,(12).

[6]張宗燦.幼兒舞蹈教學指導[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0.

兒童體育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 兒童電視劇在我國少兒電視節目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兒童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既是成人傳達價值觀的媒介,也是兒童學習模仿的重要對象,對兒童的身心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電視劇中的家長和教師的形象的好壞對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兒童電視劇 家長 教師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7.010

電視劇是兒童的精神糧食,而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的特征,是兒童學習、模仿的對象,對他們的身心成長有重要的意義。電視劇中的家長和教師的人物形象對兒童的成長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眾多的電視劇中家長和教師的形象又有這怎么樣的教育作用呢?

1. 兒童電視劇中家長的形象

電視劇的家長的形象有好的有壞的,最為典型的電視劇就是《家有兒女》,在這部電視劇通過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向觀眾展現了家長應該怎么去教育孩子、怎么和孩子相處,是一部家庭教育方法的活教材。

1.1互動的教育方式

生活中,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少家長只是要求孩子們順從,沒有尊重孩子們表達自己思想的權力?!都矣袃号分袕念^到尾都貫穿著“雙向溝通、相互影響”的互動教育方式,塑造了真實的家庭素質教育觀的家長形象。

1.2家長對孩子的“諄諄善誘”

家長是兒女的榜樣,是兒女了解社會的鏡子。言傳身教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的過程,對孩子因材施教,對成長的孩子持一種樂觀的態度,堅信他們自己的潛能,將來都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都矣袃号分械膭⒚泛拖臇|海就是這樣,不斷的去肯定孩子們的長處,讓他們建立自己的信心。

1.3《家有兒女》中家長的形象分析

劉梅在劇中是一個持有傳統教育觀念的母親,她的優點在于她具有中國婦女的一大傳統美德——勤勞:像很多家庭主婦一樣每天為家人做飯,叫三個孩子們起床,洗衣服、打掃衛生等家務活也基本上由她完成,因此她也正如劇情里所說“我看起來就像我們家的保姆?!钡娜秉c也十分明顯,首先她像很多中國的母親一樣愛嘮叨,遇到一些不順心的事經常是唉聲嘆氣而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在對子女的教育上主張的是從嚴管理,她在觀念和處理問題的方法上總是抱著老一套思想:家長就是孩子的管理者,因此她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不多;同時也認為孩子就是要好好學習,別的事盡量少想;“孩子是不打不成材”,“學習好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所以對犯了錯的孩子經常連罵帶打,而對好學生則更多的是包容。

夏東海這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是一個開明的、善解人意的父親,作為一個從美國回來的海歸,他學到了不少美國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孩子上顯得有自己的辦法。懂得要多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作孩子的知心朋友,因此總是能夠正確處理孩子面臨的各種問題。我們也看到《家有兒女》里經常出現的一個劇情模式:先是孩子出現了某些問題,劉梅前去處理,結果由于自己不了解情況或采取不對的方法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然后夏東海了解情況后主動去和孩子交流溝通,幫他們出了個好主意,最后問題得以妥善解決。正因為如此,夏東海的這種具有開明的現代教育理念的父親形象在很多孩子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成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模范父親。

在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電視劇中的家長的形象給了我們很多的啟示。所以一部好的兒童電視劇不僅是孩子的良師益友,也是家長們學習的榜樣。

2.兒童電視劇中教師的形象

教師的形象與教師所持的教育理念密切相關,教師是孩子接受知識的最要的途徑,教師的模范行為和人格魅力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因此,教師的形象在兒童的電視劇中是僅次于少兒形象的主要形象。

2.1“春蠶”型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對教師的典型的寫照。為學生無私奉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是教師身上一個最顯著的標志,也是教師的職責和義務。

《乘著歌聲的翅膀》是一部反映“春蠶”形象的很好的電視劇。劇中重點塑造了一位嘔心嚦血培養下一代成長的教師的形象,以獨特的視角反映了教師對培養下一代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教師群體中是相當普遍的,他反映了教師基本的生存狀態。

2.2“強硬專斷”型

“強硬專斷”的教師是指將自己視為高高的施教者,強迫學生執行應試教育的教師。他們對學生的監視很嚴,強硬而苛刻,學生表現為屈從厭惡,師生關系比較緊張。

《萬卷樓》中的教師是一個咬文嚼字的教師。開始就以二孬說話含糊不清而勸其回家。他上課的方式中出現的扇巴掌、罰站等是他強硬專斷的表現,而他為了給孩子們上好課熬夜讀書則是他愛學生的表現。

《我不是差生》中聞老師不僅有重點和非重點的偏見,不從一個孩子的做事方式去理解發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她的批評和懲罰嚴重的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導致學生自暴自棄,成績下滑。

“強硬專斷”的教師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有隨著與學生的接觸而改變的,《萬卷樓》中的教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2.3“仁慈專斷”型

“仁慈”型的教師喜歡學生,相信自己正確,經常表揚學生,但強調服從。因為仁慈,學生很喜歡他們,家長和學生也不感覺其專斷。學生發展的特點在各方面依賴老師,缺乏創造性和個人發展。

《快樂星球》中的東方老師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雖然熱愛學生,但在師生關系中多以自己的意見為主?!蛾柟庥昙尽分形豪蠋熞彩且粋€典型的例子。她對學生體貼入微,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花在學生身上,對自己的兒女卻教育的很少。這樣的教師的柔和仁慈,學生容易接受,但是卻束縛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造性的發展。

在絕大多數的兒童電視劇中,教師的形象都不是單獨出現的,常常是作為配角,以言行來影響著學生。

《萬卷樓》中的教師就是集合了多種類型的人物, 有的時候對學生很嚴格,有著傳統教師嚴厲的一面;有時候對學生有很關心,有著仁慈的一面?!犊鞓返耐馈肺{了孩子們愛卡通元素,夸張詼諧,體現了兒童的天性與特點。其中的教師的形象也是集合多種類型。因此,在電視劇中所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都具有多面性。

3、結語

在兒童的成長中,家長和教師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一部好的兒童電視劇能使兒童受到很大的啟發。因此,在兒童電視劇中怎樣塑造出積極向上,有利于兒童成長的教師和家長的形象是值得引起我們共同關注的問題。

上一篇:教育大學論文下一篇:大學老師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