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

2023-03-18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第1篇

【關鍵詞】 制度;財務學;平衡的公司概念

制度財務學是我提出的一門新的財務學科,歷經幾年的研究和演講,有關制度財務學的一些思想和觀念逐漸地為人們所接受。在我看來,公司財務問題的研究應該有多個視角,而主流的公司財務學理論僅僅選擇了價值的視角,并且在研究時把制度作為外生變量和既定前提來對待的。然而事實上,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在制度急劇變革的中國,制度及其變遷的財務效應是很顯著的。本文是在研究報告《制度財務學研究》的基礎上整理的,集中了這份研究報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觀點,現發表出來供同行討論。

歷經近一個世紀的發展,公司財務學在數理的框架內已經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其思想、結構和方法在財務學家們看來已趨于成熟和穩定,并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成為了科學的事實。尤其是那些在財務學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創新,給所有學習過財務學的人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強烈印記。這些印記無疑是很多的,美國佐治亞州立大學比爾·麥金森(William L.Megginson)教授曾歸納為十二項,即:20世紀初期費希爾(Fisher)提出的完善資本市場下的儲蓄和投資理論、1952年馬科威茨(Markowitz)提出的投資組合理論、1958年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資本結構理論(M&M理論)和股利政策理論、1964年沙普(Shap)提出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1970年法瑪(Fama)提出的有效資本市場理論、1973年布萊克(Black)和 斯科爾斯(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理論、1976年詹森(Jensen)和麥克林(Meckling)提出的代理理論、1977年羅斯(Ross)提出的財務信號理論及利蘭(Leland)和派爾(Pyle)提出的金融中介理論、1980年布雷德利(Bradley)提出的現代公司控制理論、1985年格洛斯頓(Glosten)和米爾諾姆(Milgrom)提出的市場微觀結構理論。正如許多好的理論模型一樣,這些基本原理既容易理解又形象直觀,也就是說,它們既合乎常理又能為解釋現實問題提供有用的工具。并且,這些可以用來解釋客觀事實的理論還經受了實證的檢驗和時間的考驗,成為了財務學核心理論的組成部分。這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財務理論及以此為核心要素構建的公司財務學體系,創立了信息有效資本市場的概念,解釋了期權定價及其衍生工具,描述了現代公司管理理論,解釋了無摩擦市場條件下如何評價公司債權證券及權益證券,確立和發展了投資風險的量化技術,并根據人們行為的可預測性從經濟上解釋了普遍存在的代理關系?,F實中,財務管理人員正是運用這些基本理論來分析并規劃出具體方法和工具,從而解決公司實際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顯著地增進了公司的效率和社會財富。

財務學體系和方法真的已經成熟了嗎?這個被公認為合理有效的數理財務學體系真的能夠解釋和解決現實問題嗎?

當人們熱衷于去討論具體的財務熱點問題時,卻忽視了一個對推進公司財務理論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這就是從總體上把握數理財務學的特征并審視和評估這個學科迄今為止的發展狀況。而一旦我們沿著整體主義而不是局部主義的思路來思考和審視數理財務學科的發展時,也許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但卻很有意義的現象,那就是這個學科目前仍處于貧困化的狀態之中。

從整體看,數理財務學體系框架的核心要件是由一個目標函數、四個模塊的內容和一個財務工具箱組成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公司價值最大化,四個模塊的內容包括投資決策、融資決策(或資本結構)、股利決策和營運資本管理,財務工具箱里有四把工具,即會計報表與比率、現值、風險收益模型和期權定價模型 。如同在其他學科所看到的情形一樣,這個學科框架也是建構在一系列基本性假設的基礎之上的。美國財務學者愛斯華斯·達莫德倫(Aswath Damodaran)曾將支撐財務學體系的基礎性假設歸納為如下四組,即:(1)有關股東與經理相互關系的假設:經理會根據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函數制定決策,即使該目標函數與他們自身的利益相沖突;(2)有關股東與債權人相互關系的假設:為防止股東牟取債權人利益而產生零和博弈或負和博弈,我們假設債權人利益得到完全保護;(3)有關經理與金融市場相互關系的假設:目標函數如何確定為股票價格最大化,我們必須假設存在一個價格能有效反映信息的金融市場;(4)有關公司與社會相互關系的假設:一般當確定公司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時,我們假設因此而產生的社會成本像其他成本項目一樣可以向公司追索和收取補償費,或者相對財富最大化所產生的價值,社會成本很小。公司價值最大化目標并不要求市場效率和保護債權人的假設,但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增加了保護債權人的假設,假設最嚴格的是股票價格最大化目標,它以金融市場效率為基本前提。此外,正如科學家和工程師們有時會假設自然界不受重力、壓力和能量損失等摩擦因素的影響一樣,財務研究人員也常常假設公司財務所面對的是無“摩擦”的理想的經濟環境或完美市場環境①,并且不受非經濟因素的干擾,這些“摩擦”因素包括諸如稅收和交易成本等。盡管達莫德倫認為這些基本假設還遠離“現實世界”并已受到來自很多方面的嚴厲批評,也盡管他試圖想尋找一種新的目標函數和理論體系來解決“現實世界”中所存在的活生生的這樣或那樣的財務沖突,諸如經理與股東的沖突、股東與債權人的沖突、公司與社會的沖突等,但迄今為止仍沒有找到完全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假設仍是構建現代西方財務學理論和方法體系的基本前提。

進一步地考察,以這些基本假設為前提建構的數理財務學體系,其顯示的公司財務和財務學的一系列總體特征,也正如它賴以建構的基本假設一樣遠離現實世界。這些總體特征至少包括:以經濟人的理性選擇為前提,強調參與者的自利性價值取向;以財富最大化為目標,強調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股東價值取向;以資本市場為背景,側重分析資本交易及價格;以決策為重心,側重投融資決策的技術和方法;用工程學方法建構,強調定量分析,尤其是強調成本效益分析工具在決策中的應用。對數理財務學的觀察不難發現,它是一門面向股東的、旨在借助有效決策實現股東凈現金流入最大化的定量科學。如同麥金森所指出的:“財務學是一門定量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財務學更傾向于數學化。”②

數理財務學的這些假設和總體特征,背后蘊涵著一系列的財務思想和理念。特別重要的是:第一,公司及其股東均系獨立的有自身利益和預期的社會個體,只有通過對這些社會個體的分析才能理解或解釋社會現象,因而個體主義方法論是最適宜的選擇;第二,公司系股東的公司,公司的所有權歸屬于股東,因此包括財務行為在內的公司全部行為的出發點都應該是股東的利益,股東的現金凈流量也就成為惟一的決策標準;第三,公司系純經濟的組織,因此公司財務行為也是純粹經濟行為,不受非經濟因素的干擾,也不受社會結構的影響和限定;第四,公司是良好的公民,其行為不會產生破壞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后果,因而公司財務行為不存在負面的外部性問題,公司財務行為的社會成本為零。盡管這些思想和理念可能并不是出自他們的本意,也盡管現實世界里公司決策者的決策及行為事實上也并非如此,但財務研究人員仍然在構造理論體系時固守這些基本的思想和理念,所以如此,就達莫德倫所描述的那樣:“僅憑許多社會問題都帶有主觀性、難以量化這一點就可以推出永遠不存在目標函數,從而也不存在充分考慮了社會因素的決策規則。因此,在某種程度上,公司財務理論假定決策者將不會做出帶來巨大社會成本的決策。”

在哲學、經濟學、倫理學等的著作和學術雜志中,我們能夠經常地看到“貧困化”一詞,那么,同樣的概念是否也適用于財務學領域呢?我的看法是,雖然數理財務學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從總體看,內核相對確定和穩定的數理財務學理論同樣出現了嚴重的貧困化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顯然是由于數理財務學與相關學科及財務管理實踐的發展相隔閡有關,并且其結果事實上已經大大削弱了描述數理財務學和預測財務學的基礎,削弱了數理財務學的解釋能力和預測能力。

數理財務學的現實偏離性。我不否認數理財務學所關注且努力解決的問題都是現實世界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值得困惑的是,這些問題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和揭示現實世界的面貌了呢?!我的看法和評價也許過于悲觀,不過現有的數理框架下財務學理論及方法與現實世界的嚴重偏離性則是顯而易見的,并且主要有三種表現:一是內容上的錯位。數理財務學所重點關注的投融資問題③,對多數企業來說(即使是上市公司)其實并不是經常性事項,多少帶有些“偶發事項”的性質。而實際中企業經常關注的財務事項,更多地可能要集中于預算、資產管理、成本費用控制、現金流管理、財務分析、風險管理等事項上,公司財務學未將這些經常性事項作為其關注的重點,而將重點定位在投融資決策及其所派生出來的股利決策等偶發性事項上,是否意味著內容安排錯位了呢?!二是流程上的缺位。數理財務學對財務事項的關注重點集中在決策上,雖體現了管理的重心之所在,但僅僅關注決策仍不能完整地把握財務管理的整個循環,決策之外的預算、控制、分析、評價等環節的缺位,無疑會誤導那些學習財務管理知識并將其付之實踐的人們。三是方法上的越位。出于目標函數設置方面的考慮,數理財務學在設定其決策規則時,選擇了惟一的價值標準,并且價值的衡量是基于現金流量而非會計利潤。這樣做雖能體現決策規則與目標函數的邏輯一貫性,并能比較容易地構建數理模型,但由于在目標函數和決策規則的設定時忽視了與“人文關懷”有關的動機和因素的考慮,也使得財務學的體系嚴重地偏離了實際。檢查一下學術雜志和著作,我們可以看到連篇累牘的復雜的形式推理與經濟計量技術,完全將人、制度、倫理道德、文化、情感、利他主義等社會要素游離于財務學之外,財務學因此就好比“沒有血液循環的軀體”。而觀察現實,我們所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諸如人、制度、倫理道德、文化等,內生于公司的財務行為,公司財務因此而成為活生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倫理的忽視、對非理性因素的忽視、對社會結構的忽視、對利他性動機的排除,對制度的忽視以及對股東以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忽視等等,使得數理財務學遠離了我們所看到的生動的公司現實。

數理財務學的學科斷裂性。如同經濟學、社會學等學科的存在狀態一樣,財務學也是存在于一個學科群或學科域之中。在這個學科群之中,有財務學的上游學科或下游學科,也有它的旁側學科,這些學科都直接關聯著財務學,形成學科影響互動的關系。歷史地看,財務學的發生和發展曾深受它的上游學科諸如數學和經濟學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在近一、二十年顯著地弱化了??梢哉f,財務學的上游學科在近一、二十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這種變化大部分沒有在財務學得到應有的響應,財務學對它的上游學科變化的反應有些過于遲鈍了。比如,經濟學領域中的外部性問題,經濟學的“綠化”或“生態化”趨勢,社會學中的社會成本問題,社會學中的沖突問題,管理學中的戰略導向和戰略聯盟問題,管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網絡結構問題等,所有這些問題目前都還遠離財務學。相對于它的上游學科,財務學的發展可以說已經嚴重滯后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曾將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出現的隔閡視為經濟學貧困化的標志④,而類似的特征又何嘗不是出現在財務學領域?!

數理財務學的環境滯后性。近一、二十年,公司生存和發展的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諸如市場結構的轉型、客戶需求模式的改變、新技術的沖擊和陰影、戰略聯盟的出現、高度流動的資本市場、經濟全球化、對商業倫理和道德問題的關注、對環境和生態問題的重視趨勢以及眾多降低成本的壓力等,都需要公司財務職能和模式轉型,也就是“從傳統的專家控制職能轉變為著眼于未來的公司增值職能”。專家控制職能強調公司經營業務的財務歷史數據,而公司增值職能則在運用財務技術的同時,強調從內部和外部兩個方面,用整體的眼光來看待公司業務,并著眼于未來的發展。“轉變后的財務職能將在經營框架的構建和運營中發揮關鍵作用。這種經營框架將卓有成效地將戰略、經營、資源配置和績效等內容連接起來,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的變化。”⑤轉變后的財務職能,能夠有效地將經營與財務寓于一體,并得到現代信息技術(如ERP系統)的支撐。很顯然,財務學還沒有對這種事實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財務職能和模式轉型有所反應。

財務學的現實偏離性、學科斷裂性和環境滯后性,構成了這門學科貧困化的三個重要的表征,說明標準的數理財務學還處在貧困化的狀態之中。值得強調的是,本文所說的貧困化,意在指出迄今為止的財務管理學體系在面對相關理論發展和實務變革方面的局限性,也就是說,意在說明財務管理學體系應在現有的基礎上作進一步的擴展,并非是要全盤否定西方財務管理學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標準的數理財務學所存在的理論與現實缺失及其貧困化狀態的形成,源于其多年一貫沿用的理論傳統和方法論基礎。歸納起來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個體主義方法論;二是理性經濟人假說;三是形式主義傳統。

在方法論上,個體主義強調社會的所有行為都是個人或個體的行為,強調從個體的內在屬性或內在驅力上解釋個體行為。盡管個體主義方法論被普遍應用于社會科學領域,并在數理財務學的研究中位居主流地位,但細加分析不難發現其在數理財務學研究應用中的局限性和困境。由于個體主義方法論將公司財務行為視為純粹個體的、完全意識性和目的性的、追求主觀效用價值最大化的行為,以此為出發點研究的結果必然會忽視公司財務行為的社會限定性、結構嵌入性以及公司利益與社會利益的沖突性,忽視公司利益相關者對公司發展的重要作用,忽視沖動、羨慕、悔恨等情緒狀態在投資和理財動機形成中的作用。其次,個體主義方法論把個體的目的性放在首位,卻拒絕或不能夠對這種目的本身的形成過程給出充分說明,并將目的形成和行為過程的制度、文化等因素排除在理論架構之外,按照這種方法建構的公司財務理論必將削弱對現實的公司財務行為的解釋能力。

在正統的或主流的財務學理論中,每個理財人都是既理性又自私精明的,由此而得出的財務理論,如今已成為指導我們認識公司財務問題的最有影響力的分析工具。財務學的這個理論前提,在經濟學傳統上源自于從斯密那里繼承下來的“理性經濟人”假說。經濟學之所以選擇理性經濟人假說并被財務學研究所繼承,一個基本的觀點認為,人的自利本性是生存競爭和社會進化的結果,是人類一切經濟行為的(至少是經濟行為研究者的)出發點,是最符合“眾數原則”的現象。但是無德性的經濟人畢竟不是“現實人”,因為“現實的人”或多或少的總是具有一定利他主義精神的、講究道德的二重人。其次,正如希勒(Shiller,2000 )在《非理性繁榮》一書中所描述的,即使是資本市場,也是非理性的運行,也會受到那些“尚未被經濟理論的理性分析驗證過”的非理性因素的影響。這就是說,公司理論研究的前提是偏離現實的,那些在此基礎上推理演繹的結論自然也就難以接受現實的檢驗。

形式主義與實體主義的選擇曾是20世紀50年代經濟學論戰的重要議題。形式主義經濟學將經濟行動視為是一種與市場和價格相關聯的最優化選擇過程。很顯然,主流財務學對公司財務問題的分析是承襲了形式主義經濟學的傳統。根據這個傳統,公司財務問題被設定為一種理想狀態,并對這種理想狀態進行分析得出基本結論。鑒于標準財務學的這個傳統,本書把標準財務學描述為“形式主義財務學”。整體看,形式主義財務學的框架結構還存在許多為自身邏輯所難以克服的局限性或“死穴”。正如實體主義經濟學所批評的那樣,形式主義財務學完全沒有把公司財務問題嵌入到社會結構中來研究分析,同時也必然把影響公司財務行為的制度因素排除在財務學的理論框架之外。由于認同了既有的制度,沒有把制度納入財務行為的解釋框架,因而對制度與財務行為之間的內在聯系缺乏深入地分析,無法為財務制度的改革和創新提出見解,結果使理論的構建趨于保守。由于形式財務學往往假定所有公司的財務行為都具有共同的內核,結果忽視了對公司財務問題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素的歷史相對性,忽視了顯示“特殊主義”的公司理財環境的差異性。

走出數理財務學的困境,并不是要全盤否定和推翻數理財務學的整個體系,而是要在繼續完善數理財務學的同時,擴展財務學的研究視角和研究領域,并開拓數理財務學之外的新的財務學科。

不過,在數理財務學之外建立新的財務學科,需要我們改變對公司及公司財務性質的看法,并確立起“嵌入性”的公司及公司財務理論。“嵌入”(embeddedness)是社會學廣泛使用的概念,意指各類主體及其經濟行為都受到其所處的社會結構的限定,這種社會結構決定著它們的形式與結果。公司及其財務行為的結構嵌入性特征是非常明顯的。一方面,在現代社會化市場經濟條件下,作為財富生成主體的公司是“社會人”而不是單純的經濟人,它存在于社會關系網絡結構之中,同時又與社會結構之間產生影響互動的關系。公司是社會經濟機構而非純粹的經濟組織;另一方面,作為公司財務行為的參與者實際上也是社會人,用馬克思的話說就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公司的財務行為,受到參與者的社會價值觀的指引和約束,他們在對物質利益追求的同時,往往還夾雜著對他人的贊同、個人地位及權力的渴望,這些都與其他社會成員有關。完全不受限制的純以個人為中心的最大化行為是不現實的。按照社會學的觀點,即使是不受限制地對物質利益或經濟利益的追求,也必然受到建筑在社會互動之上的互惠性期望的限定。因此,公司及其財務行為實際上是“嵌入”于社會結構之中的。社會學中的“嵌入性理論”給財務學研究的重要啟示就是,財務學應當像經濟社會學那樣,把社會結構及其所包含的制度、倫理、文化、非理性的情感等要素納入公司財務行為分析的框架,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其嵌入性的制度財務學、財務倫理學、財務社會學、行為財務學等新的財務學科。其中,制度財務學將制度視為公司財務行為的內生性變量,分析研究影響公司財務運行的制度結構及其變遷、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制度對公司財務行為的作用等。財務社會學將公司的財務行為視為社會行為而非純粹經濟行為,研究分析公司財務行為的社會結構嵌入性和社會限定性、以及公司財務行為與社會結構之間的影響互動關系。行為財務學把公司財務行為視為是一個心理過程,包括對市場的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研究公司財務活動中人們認知偏差對公司理財的作用和影響。行為金融學的崛起和發展為行為財務學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和借鑒。財務倫理學則將財務學與倫理學有機結合,探究內生于公司財務活動中的倫理道德要素及其對公司財務行為的影響。與標準的數理財務學所不同的是,這些新的財務學科將公司及其財務行為的參與者視為非完全理性人或有限理性人,也就是普通的正常人或現實人,并將公司及其財務行為的參與者視為非同質的社會人,并運用個體分析與整體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分析制度、社會、心理、情感等在公司財務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在建立新的財務學科的同時,數理財務學自身的框架也需要調整和擴展,一系列新的視角需要確立起來,這些新的視角至少包括:供應鏈或價值鏈視角。以價值為基礎的管理將把我們對公司財務的關注點擴展到價值創造的整個鏈條,并考慮供應鏈上的利益沖突和平衡問題;戰略視角,對戰略導向作用的關注將引導我們將公司財務與戰略、經營、資源配置和績效衡量有機地聯系和整合在一起;利益相關者視角,也就是把公司的全部利益相關者納入分析框架,探索和反映利益相關者整體對公司財務目標函數及決策規則的影響。

在諸多可能的新學科之中,值得關注的只是其中的制度財務學。在嵌入性的公司財務理論中,制度是內生的而非外生的因素,是解釋公司財務目標函數及決策規則的重要變量,這一點與數理財務學顯著不同。在制度財務學看來,公司財務分析模型是有制度類別的,它在許多情形下對制度約束的變化非常敏感,對這些約束的自覺認識不僅對財務理論建設至關重要,而且對于公司財務政策問題的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對制度變量的考慮將使公司財務分析模型更逼近真實。

其次,制度財務學的研究范式顯著區別于數理財務學。個體主義是數理財務學的方法論基礎,而這個基礎在制度的財務分析中已被動搖,制度內生的公司財務理論將公司及財務行為的參與者視為有著“許多規定的綜合”,而選擇制度整體主義來把握它們的多種規定性及其結構限定性。在數理財務學看來,公司及財務行為的參與者只是循著一個設計好了的追求價值最大化和最優化模型來對資本市場環境作出理性反應的經濟動物,而在制度財務學的視野里,他們是有限理性的社會人,公司的多種屬性及所肩負的多重責任和使命,需要參與者進行有效地平衡。因此,“平衡的企業概念”是制度財務學的一個起點,也是貫徹始終的主線。在制度財務學的框架內,公司財務被視為以公司這個法律實體為主體展開的涵蓋它的利益相關者的一種網絡化行為,公司財務網絡與社會結構網絡的密切關系,需要我們借助社會學中通行的“弱嵌入性”概念來進行分析。此外,被數理財務學所拒絕的“外部性”或“社會成本”,又被納入制度財務學的視野和分析框架,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決策規則的設定,將充分地考慮外部性效應及其影響。

再次,如同數理財務學和制度經濟學一樣,制度財務學的研究內容無疑也是很豐富的。諸如:(1)制度視角的公司財務目標研究。在數理財務學的框架內,目標函數是作為預設的前提或先決條件而存在的,至于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目標或目的的最初產生,在數理財務學的界限內是不需要回答的。而一般把制度納入公司財務分析框架,則公司目標或目的形成機理的解釋不僅必要而且可能,因為個體行為深受制度性質的影響,只有把制度作為內生變量來分析才能把握目標的形成機理。就如同凡勃倫所指出的:“個體行為的要求和愿望、目標和結果、方式和手段、變動和趨向,都是制度變量的函數,是高度復雜的、具有整體不穩定特征。”⑥英國經濟學家G·M·霍奇遜也有類似的見解:“制度和文化極為重要:它們在影響和形成目的方面確實在起作用。諸如制度結構和常規、社會規范和文化這類因素,不僅影響我們的重要行為,而且也影響到我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我們追求的目標”。⑦(2)內生于公司財務行為的制度結構。內生于公司財務行為并決定公司財務目標函數的制度變量的結構是復雜而多元的,有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本體性制度和關聯性制度、產權制度與非產權制度、宏觀制度與微觀制度等等之分,究竟其具體結構如何,以及各類不同的制度是如何影響公司財務目標與行為的,制度財務學顯然要給出合理的解釋或答案。(3)內生于公司財務價值鏈的制度分析。財務價值鏈和業務價值鏈是兩個相關聯又相區別的概念。在普華永道的《首席財務官:公司未來的建筑師》一書的描述中,財務價值鏈是由財務戰略、投資管理、融資與稅收管理、成本計劃和預算、財務控制、業績管理等環節組成的一個循環,其中每一個環節的運作,都離不開制度的影響和作用。換句話說,制度是內生于并對這些財務價值鏈發生實際作用的。制度財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揭示這些價值鏈要素所內涵的制度因素,并分析制度對財務決策與運行的具體影響。不過,對嵌入財務價值鏈的制度分析,還要結合公司類型、行業差別、壽命周期階段等因素,并揭示公司治理及所體現的權力配置模式及其運作對具體財務事項的實際影響。(4)財務網絡、財務網絡內部的制度性沖突及基于沖突的制度性安排。公司財務是以公司為主體的利益相關者網絡化的行為,基于目標、風險和信息上的一系列差別,網絡內部的財務沖突是顯而易見且復雜多變的。一致與沖突,是公司財務存在的基本形態。如同社會學家們所描述的,制度導致了沖突,而沖突的協調或化解又需要另一種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制度視角的公司財務理論,就需要把作為沖突成因和協調手段的制度安排納入分析框架。(5)公司財務倫理及其維護。嵌入社會結構的公司財務行為是以復雜的社會關系為基礎的,而所有社會公司都內含倫理道德的因素,因此,倫理道德實際上也是內生于公司財務決策及行為過程的,這是制度財務學關注倫理分析的重要基礎。此外,公司財務行為的政府管制、制度變遷的財務影響及財務制度本身的變遷歷史和規律、與產權相關的制度財務分析、與資本結構相關的制度分析、與投融資等具體財務事項有關的制度分析、與公司類型有關的制度財務分析、與公司成長階段有關的制度財務分析、與制度變遷有關的財務分析等,當然也屬于制度財務學的考察范圍??梢钥隙ǖ恼f,制度財務學肯定是一個浩瀚的知識海洋,內容非常豐富。

對制度財務學的研究勢必會有一系列思想和理論上的創新。歸納起來,主要的思想性創新包括:

(1)將標準的財務學歸入數理財務學的范疇,并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從整體上重新審視數理財務學的發展路徑、研究范式、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所處的理論和現實困境,在此基礎上所得出的數理財務學處在貧困化狀態的結論,無疑是國內外第一次如此鮮明且大膽的判斷。不管這個判斷的正確性如何,都將為我們擴展財務理論研究領域并建立新的財務學科奠定了基礎、指明了方向。

(2)借鑒社會學的“嵌入性”概念,確立了與數理財務學完全不同的公司財務觀:公司財務實際上是一種嵌入于社會結構之中的、受社會結構限定的網絡化行為。公司及財務行為的參與者作為有限理性的社會人,其自身多元化的屬性、動機和責任,需要我們用“平衡”的觀念來重新認識公司及財務行為的參與者。“平衡的企業概念”作為制度財務學的一個主線貫徹始終,并在認定公司性質、構造目標函數、配置公司財權、設計決策機制、轉換控制體系、建構業績評價模型、解析財務沖突和設計基于沖突的制度安排等研究內容上得到充分地、邏輯一貫地體現。與“平衡的企業概念”的倡導者、美國圣母大學教授喬治·恩德勒(Georges Enderle)所不同的是,本報告確立了基于資本、屬性、契約、行為、責任和主體等六種視角的“平衡的企業概念”,并分別在不同的場合適當地得到了應用。對這個概念的適當應用,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公司財務理論框架。

(3)首次明確地提出了公司財務目標及行為是制度變量函數的觀點,并以完全不同于數理財務學的整體主義方法論為基礎,系統分析和展示制度對公司財務目標、決策及行為的內生性影響。對制度影響性的分析,始終關注其背后蘊涵著的社會整體結構,而不是孤立地就財務論財務、就制度談制度。因此,對制度整體主義方法論應用的結果,使我們看到了一個與社會結構相互動的、呈現國際差異性的公司財務體系,這個體系顯著地不同于按形式主義傳統所構造的數理財務學體系。因為后者所展示給人們的,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從制度的視角來分析把握公司財務目標及其形成機理,顯然也是已經超越了數理財務學的能力。本報告對主流的公司財務目標函數理論——公司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從制度視角進行系統評價和批判的基礎上,從平衡的公司概念出發,提出了平衡的公司財務目標函數概念和理論,這在財務學界顯然是獨具創新意義的。在契約論的視角下,本報告將公司定義為經濟性契約網絡與社會性契約網絡的集合,也就是等于把公司看成是社會經濟機構。其中,經濟性契約網絡的平衡目標是公司利益與私人利益的平衡,而能夠體現這種平衡的公司目標函數是有效增加值最大化(主要目標)和價值分配合理化(延伸目標或輔助目標);社會契約網絡的平衡目標是公司利益與公共利益的平衡,經濟性的公共利益內含在有效增加值之中,以法律和道德的形式體現出來的非經濟性公共利益作為經濟性目標函數的約束條件較為適宜。這樣安排,等于是把效率與公平的統一納入到了公司財務目標函數。很顯然,這是主流經濟學及以此為基礎的數理財務學所不提倡也不愿看到的做法。然而,我一貫的意見是,公司財務既要做蛋糕又要切蛋糕,既要把蛋糕做大又要合理分配蛋糕。值得關注的是,當我們選擇公司財務目標函數時,已經不再把公司視為純粹的“合法虛構”而是事實上的“法人實在”,這既是與20世紀法學界流行的法人實在說的觀點相吻合,并且也得到了一些經濟學家的支持。其次,制度財務學是從價值主義而不是工具主義的角度看待公司利益相關者的。

(5)被數理財務學所拒斥的權力范疇,被我們作為從制度視角理解和研究公司財務理論時所繞不開的話題納入公司財務學的框架體系,并且我所提出的權力理論是建立在資源觀點之上的,也就是說,是把資源作為權力的來源和配置基礎來看待并以此為基礎來構造公司財權配置理論的。與主流經濟學所堅持的資本強權理論所不同的是,基于資源的財權配置理論將現代企業視為多種資本或資源的集合性契約,并認為各種資源的提供者都是公司財權的分享主體,在此基礎上所構造的面向利益相關者的公司財權共同配置體系和共同決策機制體系,打破了以資本強權理論為基礎的股東至上的邏輯。歷史地看,伴隨公司資源結構的變化,公司財權配置結構也在轉移和調整。以資源為主線的財權配置理論,體現了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方法論要求,也為我們分析判斷公司財權配置狀況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提出進一步改進的對策建議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分析工具。

(6)自伯利和米恩斯的開創性工作以來,相關文獻主要關注的有關代理問題,即公司的資金提供者與管理者之間的利益沖突問題。詹森和麥克林于20世紀70年代將代理模型引入公司金融研究,被視為公司財務理論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重大轉折。問題是,被人們廣泛引用的代理模型在西方世界并未獲得一致地認同,本報告的研究還發現,經典的代理理論的分析前提是把公司視為一個僅起“合同關系紐帶”的“合法虛構”而不是一個 “人格化”的法人實體,而一旦我們修改了經典代理理論所依恃的基本假設,確立起公司的獨立人格地位和獨立目標函數以后,就會發現公司權力分置所帶來的沖突問題和成本問題更加復雜了。經典代理理論實際上是把這復雜的代理關系通過公司虛化而簡單化了,原本復雜的代理鏈條經過對中間環節的省略而被簡約成股東與經理的委托代理關系。

(7)依照數理財務學的邏輯,是把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作為公司決策的標準而對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和計算僅僅是考慮了股東的利益,也就是對股東有意義的現金流量,這明顯地體現了數理財務學所認定的目標函數的邏輯要求。而一旦我們超越數理的框架,站在利益相關者而不僅僅是股東的立場、并把公司視為一個經濟契約與社會契約的集合時,公司決策的標準就需要做相應地調整。數理財務學的決策標準是以凈利潤為基礎確定的,而制度財務學提出的決策標準是以有效增加值為基礎計算的;數理財務學的決策標準只考慮了股東利益,本報告提出的決策標準是基于相關者共同利益的。這個新的決策標準是“利潤 + 折舊 + 員工薪酬性現金流出 + 利息現金流出 + 稅收現金流出”或“營業現金流入與總價值中的轉移價值部分(C)相關的現金流出”。在考慮了公司行為的外部性影響后,社會成本還必須作為現金流量的一個調整因素納入決策模型。并且即使如此,也不能把現金流量折現標準絕對化?,F實中,總有許許多多的財務決策違背了現金流量標準。

(8)國際的比較研究發現,公司治理中引入“獨立人士”是一個共同的慣例,但獨立人士的角色都是非決策性的。無論是美國的獨立董事還是日本的獨立監事,在公司中所起的作用都是監督性的。這給我們的啟發是:中國將獨立董事置入起決策作用的董事會是否適當的問題。鑒于中國的現實情況,力推“雙獨立制度”,即獨立董事和獨立監事并存的制度,同時調整獨立董事在董事會中的角色定位??紤]到平衡的公司概念,我主張結構多元化的董事會制度,并賦予獨立董事的使命是維護公共利益而非中小股東利益或股東利益代表。這也是我多年一貫的看法。

(9)在公司財務價值鏈中,內部控制是重要的一個環節。但受正統教科書的影響,人們已經習慣于從審計學的視角看待內部控制,然而實際上,內部控制更是一個管理學的范疇,并且管理學視角的內部控制與審計學視角的內部控制是有差別的。從管理學的視角來考察,內部控制應當是價值創造導向而不是財務報告導向的。研究報告所構筑的正是國內外沒有人嘗試的價值創造導向的內部控制體系,這個體系的基本框架包括控制環境、目標制定與預算編制、風險識別與應對、控制程序和方法、信息及溝通、績效評價與激勵、監控七項要素。盡管仍稱為內部控制,但已經超越了COSO,也超越了公司“內部”,將內部控制置于價值鏈分析的基礎之上。因此,價值創造導向的內部控制是以公司價值創造為主要目標、以可接受的風險水平為出發點、以價值鏈分析為基礎、以管理信息系統為平臺、體現控制全過程的一個開放型系統。

(10)圍繞公司的業績平衡,人們提出了很多的見解,部分并已付諸于行動。但問題是,多數的見解都是體現股東至上邏輯并與主流的公司目標函數在邏輯上一貫的。既然目標函數僅僅包括了股東的利益,那么業績的評價也只能圍繞股東利益的實現程度來展開,這就是主流的業績評價模式(包括普遍受崇的EVA)的邏輯。不同的是,研究報告從平衡的公司概念出發,提出了一套平衡的業績評價模式,而其中的主導性或核心指標仍是前面提到的、體現在新目標函數中的有效增加值。

(11)沖突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數理財務學因把公司視為“合法虛構”而將公司客觀存在的財務沖突網絡給大大簡化了。研究報告把沖突作為重要的課題納入制度財務學的框架,并從公司的實體性而非“合法虛構”出發,系統地分析了公司所存在的各種財務沖突的表現形式和形成機理。對整合性財務制度安排的研究雖僅僅局限于決策機制和分配機制上,但其中的創新見解是很明顯的,尤其是我提出的基于價值創造的廣義收益分配理論,將公司的利益相關者及供應鏈納入了收益分配的框架,這個框架在流行的按要素分配理論的基礎上又有擴展。對沖突的數量分析人們習慣于借助非合作博弈模型,而本報告的研究支持了青木昌彥的觀點,將合作博弈作為一個普遍的解釋框架。所不同的是,我認為博弈雙方的地位是不平衡的,并且以公司為連接點的契約集合內的單個契約間又是相互影響的。這也就是說,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囚徒困境”式的博弈,而是一個與契約網絡相對應的博弈群。不過,盡管我試圖清晰地表達我的思想,但限于目前的條件,還沒有將與這種思想相匹配的數學模型體現在報告中,這正是我下一步需要補充的內容之一。

在跨學科的整合和互動式發展方面,本報告無疑也是極富創造性的。報告試圖在跨學科中尋求融通點,使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在較大的系統框架中進行多學科思考。

注 釋

① 許多財務理論都假設存在完美資本市場,其特征是:(1)存在許多充分了解信息的買者和賣者,但沒有人有足夠的能力影響市場價格;(2)沒有市場“摩擦”,比如稅收、手續費、獲取信息及其他交易成本等;(3)市場參與者對有關資產未來價值、利息率及其他相關經濟因素的認識一致(此項假設通常被稱為“相同預期”);(4)存在完全競爭的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并始終保持均衡;(5)所有潛在的買者和賣者可以無成本并快速地進入市場。當然,理論研究人員先假定存在完美市場,不是因為他們認為現實市場沒有“摩擦”,而是因為只有在理想情況下才能導出基本的結論。參見[美] 比爾·麥金森:《公司財務理論》,中譯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頁。

② [美] 比爾·麥金森:《公司財務理論》,中譯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7頁。

③ [美]愛斯華斯·達莫德倫:《公司財務:理論與實務》,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頁。

現代財務學在內容上的特點是:“注重投資而不是籌資”?,F代資本市場中,由于競爭的存在,僅憑英明的籌資策略來創造財富的機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盡管成功的金融創新的確發生過,但對全部公司的籌資總量來說,也只占極少的一部分,而且由于競爭而迅速失去盈利機會。公司高層管理者應集中精力,創造和利用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而不是想方設法去擊敗市場。”參見[美] 比爾·麥金森:《公司財務理論》,中譯本,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6-27頁。

④ 按照阿馬蒂亞·森的解釋:“隨著現代經濟學與倫理學之間隔閡的不斷加深,現代經濟學已經出現了嚴重的貧困化現象。”參見[美] 阿馬蒂亞·森:《倫理學與經濟學》,中譯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第13頁。

⑤ [英]瑪格麗特·梅《財務職能轉變與公司增值》,中譯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年版,前言。

⑥ ⑦ [英]G.M.霍奇遜:《現代制度主義經濟學宣言》,中譯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0、73頁。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 測控技術與儀器;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實驗室

1 引言

經過了高考的洗禮,許多學生如愿進入大學校園進一步學習。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新生對本專業了解不多,很多學生對專業很陌生,特別是對于調配志愿的學生,如何引領新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過渡,開啟專業認識的大門,建立專業的啟蒙教育,建立團隊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學生工作者和專業任課教師等多數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了促進新入學學生對專業進行有效認識,和許多兄弟院校一樣,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程,以期提高新生對專業的認知,以便更好地進行后續專業學習,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建立團隊協作完成復雜項目的工作意識。本文是在參考兄弟院校和總結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導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專業導論課教學、微型科技作品引領四個方面,對有效提高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2 入學教育

大學入學教育是專業教育和開啟大學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動,也是結束高中學習和高考假期狀態,正確開啟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教育環節。作為大學教育的開端,特別是對2018級的新生,入學教育對大學教育回歸本質,特別是強調本科教育質量對國家整體教育質量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嚴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學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專業高水平建設,改變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這一前提下,通過大學入學教育,使新生收心,結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狀態,摒棄“混”大學的不正確思想,重新認識大學是為國家培養相關人才的地方。入學新生雖然通過了高考的選拔,但是不認真對待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最終將被大學淘汰。

入學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夠順利、平穩、有效地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進一步樹立和鞏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在講述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入學教育要強調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對大學生活和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幫助新生進行前期的學業規劃,從大一開始就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3 專業介紹

新生入學報到后,經過入學教育的短暫狀態調整,軍訓前即安排進行專業介紹。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培養目標,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測控、機電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精密機械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設計、傳感器應用開發,能在測量與控制設備產品和系統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為:掌握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掌握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控制應用方法,掌握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測量、測試與測控儀器和系統開發設計能力,具有測控系統設計與集成、運行維護和技術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設計專用傳感器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具有使用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法規,能夠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書籍和資料,具有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專業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畢業時應在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問題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和交流、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方面達到學院培養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專業師資及實驗室建設情況,通過介紹,使新生對接受專業教師的培養有信心。本專業內容涵蓋了精密機械、工程光學、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學習較為困難,要求師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專業學習中需要新生特別重視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重視機械制圖等基礎課程。

最后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研究生招生情況,為有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指引。

4 專業導論課教學

鑒于入學新生特點,學院設置16學時,安排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組成導論課程教學團隊,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完成專業導論課程教學。

理論教學 在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的基礎上,較詳細地介紹專業的來源以及專業的內容和課程體系,主干學科包括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光學、電工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測控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測控電路、檢測技術、精密儀器設計等多門類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對應工業生產的多領域。因此,導論課程理論課程安排自動化生產線認識、測控技術實現途徑、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數控技術,共八個學時;介紹其中的傳感器、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的應用,了解相關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性能指標等,了解數據處理涉及的課程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等學習內容,了解課程體系,理解課程的前后銜接關系。

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比較生硬,學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安排八個學時的實踐教學,將課堂設置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對機器人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測量實驗室、三坐標測量機、疲勞試驗機等的現場教學,使學生理解儀器儀表使用環境、壽命、精度、廠家、成本以及后續處理的要求。在實踐教學的同時,就學生感興趣的技術的背景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議題涉及儀器儀表的應用、就業、學科在社會上的作用、專業、工作、前景等。在討論中加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明確學習目的。實踐教學現場如圖1所示。

5 微型科技項目引領

項目設置 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驗室中的實踐教學,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理解。鑒于入學第一學期專業知識涉及不多,在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合理“增負”的前提下,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在導論教學后,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分組安排涉及專業知識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識,為相關課程的后期開展進行預熱。

由于新生對專業所學知識了解不足,在開展科技小項目時,對項目的復雜程度要嚴格把握。項目復雜,新生開展過程無從下手,難以融入,會嚴重打擊對專業學習的信心;項目過于簡單,新生將對專業發展缺乏信心。因此,選擇適合新生開展、可以引領專業學習的題目,需要專業導論團隊認真討論和選擇。

學院在認真分析新生興趣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設置霍爾轉速傳感器的制作與調試、土壤濕度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簡易酒精檢測儀的制作與調試、壓電式簡易門鈴的設計與制作等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組隊完成。

團隊精神培養 新生進入課程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在小項目的引領下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強調項目不是由個人單獨完成的,需要項目組每位學生都付出相應的努力。項目雖小,也要做到任務明確、目標明確以及規劃路徑明確,并依據項目進展安排分類進行,遇到問題分組討論;按時間節點進行檢查,定時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尋求指導;在專業教師的引領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過人人參與的方式,在思考題目的同時理解專業。

項目驗收是重要環節。雖然項目驗收時不是所有組隊全部完成,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學生加深了對專業、對項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精神,確立了學習目標。項目分組討論和分組指導現場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6 考核方式

專業導論考核與課程考核有較大不同,課程考核需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專業導論考核主要是為了解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無法進行量化的處理,僅僅反映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理解程度。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導論課程考核方式,由課程論文與科技作品中的工作總結兩部分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學工作態度,在不唯分數論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投入對專業的理解和對四年學習的規劃。

7 結語

專業導論課對很多新生來說是專業學習前的啟蒙課程,是大學四年學習以及將來職業規劃的基礎,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理論和實踐課組成的專業導論課教學,以及科技小項目在內的引領,使新生豎立了正確的大學學習生活態度,建立了學業規劃,初步建立了專業知識體系,了解了課程先后銜接關系,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來源及發展前景也有了專業認識,了解了一定的專業內涵。專業導論課為新生未來四年的學習提供了規劃意見,提出了建立學習目標以及繼續深造的建議,也解答了學生對未來就業職位的困惑。

參考文獻

[1]施昕昕,黃家才.跨專業選修課“機器人學導論”課程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8(12):68-70.

[2]王平.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導論教學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寧.為新生開設專業概論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J].中國地質教育,2008(2)76-77.

[4]劉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學低年級課程中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7(1):37-39.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針對安全工程專業“科研導論課”內容設置及教學中的難點和不足,分析了該課程合理設置教學內容的重要性,提出了該課程教學內容優化的思路和具體實施方案,對教學實踐上一些有意義的探索進行了總結,并提出建議幫助學生培養實踐能力。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科研導論課;教學實踐

“科研導論課”作為先導性必修課程,為大學生順利進行和完成科研訓練而服務,但其內容設置和教學實踐一直都處于探索階段。對于安全工程專業來說,由于該專業涉及學科門類多、依托行業多,其“科研導論課”的內容設置存在一定困擾。筆者作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安全工程專業“科研導論課”的主講人員,對該課程的內容設置和教學實踐進行了一些探索,得到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一、安全工程專業設置“科研導論課”的必要性

1.“科研導論課”對安全工程專業的重要性。“科研導論課”是面向大一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主要介紹科學研究的意義、方法、步驟、學術道德等內容,以培養大學生的基本科研素質、樹立正確的學術道德觀,使他們掌握論文撰寫、專利申請、課題申報等基本科研技能。因此,這門課是大學生邁入科研大門的指向標,其教學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術成長歷程。安全工程專業作為一門綜合交叉學科,目前約有120所高等院校開設了該專業,涉及采礦、石油、交通、軍工、建筑等行業。以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以下簡稱“我校”)為例,由于我校的煤炭行業背景,安全工程專業的建設長期以煤炭企業為依托,科研方向多為解決煤礦井下“一通三防”難題(一通指通風,三防為防塵、防火、防瓦斯)。因此,我校安全工程專業的“科研導論課”定調為以介紹安全采煤的科研為主,從而確立了該門課的內容設置和教學思路。

2.該課程內容設置及教學中存在的難點。(1)課堂學時少、教學內容多,知識覆蓋面與教學深度的矛盾比較突出。該課程只有16學時,但課堂上既要全面講解相關理論和方法,還要結合專業實際進行深入探討,造成講解的覆蓋面與講解深度存在一定矛盾。(2)參考教材少,缺少針對安全工程專業的內容。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陳中文等編著的《大學生科研導論》,其內容很全面,但該書是面向所有本科生的科普類教材,沒能聯系具體的專業實際。(3)教學內容上文字多、實例少,培養方案上理論多、實踐少,降低了學生學習興趣。“科研導論課”具有一定科普性質,教學中理論、原理性內容居多,難以抓不住學生的注意力。

二、內容設置思路及實踐

1.該課程內容設置和優化。(1)強化教學重點內容,鞏固學習知識要點。該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為科研意義、科研步驟及方法、文獻檢索、科研選題、科研立項、科研成果發表等,但是對于本科生來說,首要任務是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環節,核心任務是要掌握論文的撰寫與發表;其次,文獻檢索也是科研的基本技能,需要掌握。(2)增加安全專業的應用實例。介紹當前安全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筆者在教學中選取了“瓦斯吸附解析實驗”作為科研應用實例,在舉例過程中展開科研訓練相關的方法、步驟、環節等內容的教學工作。(3)闡述學科交叉,啟發學生的創造力。筆者以所在科研團隊發明創造的一些新產品為例,講述學科交叉在瓦斯防治、礦井降溫方面的應用。

2.該課程教學方法的探索與改進。(1)教學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數學翻譯”能力放在首位。這里的“數學翻譯”指用數學語言描述物理現象的過程。本科生在大學期間培養自身的科研能力,其核心是能熟練運用高等數學的相關知識。安全相關的科研工作,多數要求把實際工程問題轉換為微積分方程式來表述。為此,筆者在課堂上以導熱微分方程、流體連續方程的推導過程為實例,向學生展示高等數學在實際工程物理問題中的應用。(2)以科研成果總結與發表為核心的教與學。本科階段的科研成果主要是指學術論文和發明專利。筆者在講解論文寫作時,提出了“九步走”的概念,涉及題目、署名、摘要、關鍵詞、引言、正文、結論、致謝、參考文獻等各部分的寫作方式及技巧。同時,借鑒新東方英語寫作的培訓模式,創建了“摘要五句話”、“引言要轉折”、“結論要點題”等一系列好記、易理解的要點短句,幫助學生消化學習。在專利介紹方面,著重講解實用新型專利的撰寫要點,說明專利請求書的填寫過程,從而讓學生快速掌握專利的寫作技巧。(3)借助多媒體、網絡技術等豐富教學手段。該門課中“學術規范與道德”部分的概念較多、抽象度高,借助于多媒體教學平臺列舉具體事例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解學術不端行為時,以“美國舍恩事件”、“韓國黃禹錫事件”等進行說明,讓學生銘記這些造假、篡改數據等行為的危害。而“文獻檢索”部分則需要借助網絡技術手段。該部分是科研訓練中很重要的一塊,良好的文獻查閱習慣可使科研工作者受益終身。目前多數學生還停留在網站查閱階段,檢索文獻費時費力,所以熟練使用文獻管理查閱工具軟件也是必備科研技能。筆者引入Notexpress軟件,就其檢索、查閱、下載文獻進行現場連網講解,并對一些實用的特殊功能進行現場演示,讓學生了解專業文獻管理軟件所帶來的方便和快捷。(4)優化考核方式、突出考查重點。“科研導論課”因其科普性質,一般為考查課程。采用多元化的成績評定指標,綜合學生課堂、課后的綜合表現來給定最終成績。由于考查內容具有導向性,將直接影響學生對該門課的關注點。論文寫作是教學重點,更是考查的核心內容,前述的大作業就是要求學生寫一篇5000字左右的學術論文。論文格式的正確性、結構的完整性、內容的創新性、文筆的流暢性等是評判成績的指標,以此培養學生的論文寫作能力。

3.以實踐為導向的教學方案。“科研導論課”雖然概念較多,但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基本科研能力,而能力的培養必然要求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運用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發現發展新的理論。因此,這門課必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1)培養實驗動手能力。我校有“煤炭資源與安全開采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深部巖土力學與國家重點實驗室”等2個國家級實驗室,配備了國內外最先進的檢測儀器以及大量自主開發的科研專用實驗平臺。該課程立足于這些先進的實驗設備,除了在課堂上對重點儀器進行講解外,還在課下組織學生參觀實驗室,并實際操作瓦斯吸附解析儀等儀器,加深學生對科研的理解,為大學生創新訓練做準備。(2)培養科研競賽意識。目前安全專業本科階段也有一些科研競賽,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高等學校安全科學與工程類專業大學生實踐與創新作品大賽等。這些競賽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筆者在教學方案的制定上向競賽這一塊有所傾斜,如列入競賽申報條件、參賽流程、獲獎案例等相關教學內容,使學生對競賽有所了解,消除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的心理障礙。

三、結語

“科研導論課”是安全工程專業學生所接觸到的第一門專業課。該課程內容設置的優劣、教學質量的高低都將影響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的實施效果。因此,這門課的內容需要不斷優化、教學方法需要不斷改進,以適應新形式下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需求。

本文對安全工程專業“科研導論課”的內容設置和教學難點進行了剖析,闡述了科學設置教學內容的思路,并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和實踐。結果表明:在內容設置上,應以科研環節和成果發表為教學重點,以安全專業的科研實例介紹為主,以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核心;在教學方法上,把培養學生的“數學翻譯”能力放在首位,把科研成果的總結與發表作為教學關鍵;在教學方案上,以實踐應用為導向,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和科研競賽意識。通過這些具體措施的實施,學生基本科研能力的培養質量得到很大提高,希望這些教學實踐能為其他院校安全專業“科研導論課”的內容設置和實踐提供思路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楊小平.《科研導論課》教學改革的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30-31.

[2]楊軍,石海洋.淺談《科研導論課》教學內容創新及實踐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4,(51):74-75.

[3]吳建松,秦躍平,楊小彬等.“工程熱力學與傳熱學”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優化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4,(23):41-43.

[4]項建斌.基于項目驅動的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前沿,2013,(04):176-177.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第4篇

了解計算機導論課,在從“導論”來看,其主要的內容是對學生學習計算機專業時能夠長時間的進行指導。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本專業各門課程的意義,以及所有課程之間的關系。“計算機導論”屬于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先導專業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中的主線是對計算機與技術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基本的技術方法的研究。由于計算機專業越來越受關注,因此在高職院校計算機的專業教學中,“計算機導論課”是計算機專業的最基礎的;理論課程,學習這門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從事計算機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學習時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及課程安排有逐步的了解,為以后學習本專業能夠提供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計算機專業中,開設“計算機導論”課十分的有必要。

1、 計算機導論課的現狀分析

通過對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的了解,在一些理工科的院校,對于計算機專業基本上是利用數學的模型來進行學習的,本專業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科學性。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的課程設置,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難度大、不能掌握、學習有困難的現象。通過分析,在高職院校對于本專業開設有兩種情況:以操作為主的入門教育,可能會開設一些例如: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雖然學生很容易了解,但是這就失去了,對于計算機導論的目的;對于本專業進行系統的教學,涉及多方面的理論、概念等,這時候由于內容太多、太雜,這就給學生在學習時帶來誤解,造成學習困難的思想,影響對計算機專業的學習。

2、 教學進行改革

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習,提倡的是:“以應用為目的,理論夠用為度“的思路,本專業強調的是:采用大量的教學案例,對教學的內容進行整體的優化,全面的改革在結構和內容上,倡導的是針對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更新計算機專業的技術要領,獲得更多的新知識。

在學習計算機專業的時候,我們將本專業的課程分為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對于理論的學習,是為了強化:導論,通過學生上機具體的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血紅色呢個實際應用的能力,將基礎的專業課程的基礎知識不斷的完善,由于計算機專業的各個學科的信息量比較大,學科之間發展的速度快。因此,該課程涉及的內容十分的豐富,所安排的理論課程要與計算機發展相吻合,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各種應用的軟件、對于軟件的設計、編程、數據庫的應用、多媒體的應用,以及了解計算機網絡安全等。課程內容的安排主要是為了滿足應用技能做鋪墊。

在計算機的課程安排上,還要注重對于兩大能力的完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應用軟件的使用能力,這兩種能力結合計算機的理論知識,針對高職院校的教學宗旨,強調技能,來逐步的培養學生的兩大能力,為學生奠定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關鍵是把技能放在:計算機硬件的系統組成、對于Windows操作系統上、應用軟件的使用等,完善對計算機的教學改革。

3、 教學內容的設計

在學習的過程中,開設“計算機導論“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于本專業的研究。因此在教學的內容設計上要更加突出。在課程的安排上:了解的方面有:裸機:重點掌握基本的組成以及應用的工作原理;常用軟件:對于Windows以及應用軟件的使用;數據庫應用,各個軟件工程的系統開發問題;高級語言的編程問題;多媒體的了解,如何去處理音頻、視頻、文字效果以及數據壓縮的技術了解;Internet的應用,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以及局域網的設置等;了解計算機網絡的安全,信息安全的必要性了解。

在學習時,教師創建的是1+2的教學體系:其中“1”指:學習理論知識,“2”指: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計算機專業理論部分的學習內容包括了解計算機的發展史,學習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知識;對于數據庫的應用;各個軟件的工程以及應用;高級語言的編程;多媒體技術;網絡應用以及計算機的安全問題。實踐部分的內容是:對辦公軟件的從操作,Word.Excel以及PPT的基本操作;數據庫ACCESS的操作,Internet的基本操作以及多媒體的技術操作等。這些屬于計算機專業的實踐部分,來加強專業人員的技術要領。

4、 教學方法以及教材建設改革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方法中,要不斷的進行更新,采用不同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因材施教,根據學生自身的掌握情況,具體的實施教學方式,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構建知識的結構來強調學科之間的關系,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指導,引導學生多元化的進行學習。針對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來加強學生對課程的了解,掌握基本的硬件和軟件知識,在授課的時候借助多媒體和CAI技術,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的過程中,將理論與實際的操作融入到具體的生活中去,對于日程生活中的計算機應用進行模擬操作,以便學生更好的掌握計算機應用。

在計算機的教學中,加強對教材的建設十分有必要,合適的教材能夠推動教學的發展。要根據高職院校學生的具體情況編制適合的教材,力求知識新穎、簡單易懂,這樣能夠優化教材的課程編制。給學生提供好的教材資料,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此外,進行教學活動時,離不開教材,教材是實施教學的基礎。好的教材能夠有效的推動教學的發展,因此,在教材的編寫方面,盡可能的以計算機導論作為校本教材,力求通俗簡明、求知創新,實施課程以優化教材為主。

結束語

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高職計算機導論課程是計算機課程的基礎,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從多個方面進行改革,為學生構建起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積極性、主動性及創造性得以發揮,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春奇.高職程序設計課程中生活實例教學法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20).

[2]李繼芳,白非,奚李峰,方躍峰.計算機導論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9(1).

(作者單位:山東外國語職業學院 )

會計學導論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 測控技術與儀器;入學教育;專業導論課;實驗室

1 引言

經過了高考的洗禮,許多學生如愿進入大學校園進一步學習。和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新生對本專業了解不多,很多學生對專業很陌生,特別是對于調配志愿的學生,如何引領新生完成從高中生到大學生的過渡,開啟專業認識的大門,建立專業的啟蒙教育,建立團隊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學生工作者和專業任課教師等多數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為了促進新入學學生對專業進行有效認識,和許多兄弟院校一樣,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開設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程,以期提高新生對專業的認知,以便更好地進行后續專業學習,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建立團隊協作完成復雜項目的工作意識。本文是在參考兄弟院校和總結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導論教學的基礎上,通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專業導論課教學、微型科技作品引領四個方面,對有效提高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導論課教學質量進行探索。

2 入學教育

大學入學教育是專業教育和開啟大學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動,也是結束高中學習和高考假期狀態,正確開啟大學學習生活的重要教育環節。作為大學教育的開端,特別是對2018級的新生,入學教育對大學教育回歸本質,特別是強調本科教育質量對國家整體教育質量的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嚴抓本科教育質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學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專業高水平建設,改變輕輕松松就能畢業的情況這一前提下,通過大學入學教育,使新生收心,結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狀態,摒棄“混”大學的不正確思想,重新認識大學是為國家培養相關人才的地方。入學新生雖然通過了高考的選拔,但是不認真對待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最終將被大學淘汰。

入學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夠順利、平穩、有效地實現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進一步樹立和鞏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以后的大學生活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在講述大學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入學教育要強調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良好的學習態度以及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對大學生活和專業學習的重要性,幫助新生進行前期的學業規劃,從大一開始就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態。

3 專業介紹

新生入學報到后,經過入學教育的短暫狀態調整,軍訓前即安排進行專業介紹。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專業介紹由三部分組成。

首先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培養目標,即擁護黨的基本路線,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與應用能力,能在測控、機電行業及相關領域從事精密機械設計、智能儀器儀表設計、傳感器應用開發,能在測量與控制設備產品和系統設計制造、應用研究、生產組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

具體培養目標為:掌握一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敬業精神、人文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掌握信息獲取、信息處理的基本理論和控制應用方法,掌握測控技術與儀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具有測量、測試與測控儀器和系統開發設計能力,具有測控系統設計與集成、運行維護和技術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機械設計的基本方法,具備設計專用傳感器的基本技術和技能,具有使用現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專業領域的發展動態、與本學科領域相關的國家政策與法規,能夠閱讀本專業的英文書籍和資料,具有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專業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溝通、環境適應、團隊合作、組織管理、終身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

學生畢業時應在工程知識、問題分析、設計/開發解決方案、問題研究、使用現代工具、工程與社會、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職業規范、個人和團隊、溝通和交流、項目管理和終身學習方面達到學院培養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專業師資及實驗室建設情況,通過介紹,使新生對接受專業教師的培養有信心。本專業內容涵蓋了精密機械、工程光學、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多學科交叉融合,專業學習較為困難,要求師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要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專業學習中需要新生特別重視高等數學和大學物理,重視機械制圖等基礎課程。

最后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研究生招生情況,為有繼續深造的學生提供指引。

4 專業導論課教學

鑒于入學新生特點,學院設置16學時,安排專業教師和班主任輔導員組成導論課程教學團隊,從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方面完成專業導論課程教學。

理論教學 在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的基礎上,較詳細地介紹專業的來源以及專業的內容和課程體系,主干學科包括儀器科學與技術、機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課程有工程力學、工程光學、電工技術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控制工程基礎、精密機械設計基礎、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測控信號分析與處理、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傳感器原理及應用、測控電路、檢測技術、精密儀器設計等多門類的主干課程,專業課程對應工業生產的多領域。因此,導論課程理論課程安排自動化生產線認識、測控技術實現途徑、工業機器人技術和數控技術,共八個學時;介紹其中的傳感器、測控技術及儀器儀表的應用,了解相關課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類以及性能指標等,了解數據處理涉及的課程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等學習內容,了解課程體系,理解課程的前后銜接關系。

實踐教學 理論教學比較生硬,學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導論教學中安排八個學時的實踐教學,將課堂設置在專業實驗室中,通過對機器人實驗室、數控技術實驗室、測量實驗室、三坐標測量機、疲勞試驗機等的現場教學,使學生理解儀器儀表使用環境、壽命、精度、廠家、成本以及后續處理的要求。在實踐教學的同時,就學生感興趣的技術的背景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議題涉及儀器儀表的應用、就業、學科在社會上的作用、專業、工作、前景等。在討論中加入思政元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明確學習目的。實踐教學現場如圖1所示。

5 微型科技項目引領

項目設置 不管是理論教學,還是實驗室中的實踐教學,學生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被動地理解。鑒于入學第一學期專業知識涉及不多,在響應教育部提出的大學生合理“增負”的前提下,提升大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在導論教學后,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學生分組安排涉及專業知識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認識,為相關課程的后期開展進行預熱。

由于新生對專業所學知識了解不足,在開展科技小項目時,對項目的復雜程度要嚴格把握。項目復雜,新生開展過程無從下手,難以融入,會嚴重打擊對專業學習的信心;項目過于簡單,新生將對專業發展缺乏信心。因此,選擇適合新生開展、可以引領專業學習的題目,需要專業導論團隊認真討論和選擇。

學院在認真分析新生興趣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設置霍爾轉速傳感器的制作與調試、土壤濕度傳感器的安裝與調試、簡易酒精檢測儀的制作與調試、壓電式簡易門鈴的設計與制作等題目,由學生自由選擇組隊完成。

團隊精神培養 新生進入課程學習時間較為緊張,在小項目的引領下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強調項目不是由個人單獨完成的,需要項目組每位學生都付出相應的努力。項目雖小,也要做到任務明確、目標明確以及規劃路徑明確,并依據項目進展安排分類進行,遇到問題分組討論;按時間節點進行檢查,定時與專業教師進行溝通,尋求指導;在專業教師的引領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過人人參與的方式,在思考題目的同時理解專業。

項目驗收是重要環節。雖然項目驗收時不是所有組隊全部完成,但是經過一學期的努力,通過這樣一種形式,學生加深了對專業、對項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對專業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創新精神,確立了學習目標。項目分組討論和分組指導現場分別如圖2和圖3所示。

6 考核方式

專業導論考核與課程考核有較大不同,課程考核需要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而專業導論考核主要是為了解學生對專業的認識,也無法進行量化的處理,僅僅反映學生對專業認識的理解程度。蘭州工業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導論課程考核方式,由課程論文與科技作品中的工作總結兩部分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學生對專業認識程度的同時,幫助學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學工作態度,在不唯分數論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使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應的知識體系,投入對專業的理解和對四年學習的規劃。

7 結語

專業導論課對很多新生來說是專業學習前的啟蒙課程,是大學四年學習以及將來職業規劃的基礎,具有重要作用。經過入學教育,專業介紹、理論和實踐課組成的專業導論課教學,以及科技小項目在內的引領,使新生豎立了正確的大學學習生活態度,建立了學業規劃,初步建立了專業知識體系,了解了課程先后銜接關系,對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來源及發展前景也有了專業認識,了解了一定的專業內涵。專業導論課為新生未來四年的學習提供了規劃意見,提出了建立學習目標以及繼續深造的建議,也解答了學生對未來就業職位的困惑。

參考文獻

[1]施昕昕,黃家才.跨專業選修課“機器人學導論”課程建設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8(12):68-70.

[2]王平.測控技術及儀器專業導論教學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寧.為新生開設專業概論課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J].中國地質教育,2008(2)76-77.

[4]劉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學低年級課程中開設專業導論課的探索[J].高教論壇,2007(1):37-39.

上一篇:學會計畢業論文下一篇:會計發展史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