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環境與健康范文

2023-10-11

環境與健康范文第1篇

人與天地相應,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

人體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統一體,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關系。 1.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元素種類、數量一致。人體的各種元素組成與含量與地殼和海水中的分布豐度明顯相關。

2.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人與環境通過"新陳代謝"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3.人對環境的適應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類是生物種群中適應性最強的一類,所以,人類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繁殖起來,并迅速的占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霸主。

人體通過生理生化調節與環境因素保持動態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紅細胞數增多--對缺氧的適應。

3.人類改造和利用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 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過度開放利用資源而破壞生態環境

人類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開發資源、創造財富--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環境問題/環境危機--危害人類健康

* 什么是環境?其特性是什么? 環境(environment)

* 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 環境法中環境的定義: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 特性

* 整體性:相對穩定的物質及能量流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區域性:環境要素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即區域性

* 變動性:人類可促進環境良性發展,也可導致環境的惡化

* 環境的分類?第一環境問題?第二環境問題?

環境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

? 原生環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為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大多數對人類健康是必須的(清潔的空氣、水、土壤、食物、適量的太陽輻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災害:火山爆發、地震等,屬第一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人類對其影響力很小。

次生環境:由于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戰爭等)而改變了的自然環境;某些有利

? 植樹造林、水利工程; 許多不利:工業三廢、生活三廢、農藥、醫療廢物;戰爭對環境的破壞;第二環境問題:由人類導致的一些環境問題,比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稱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環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異常,而引起的某些特異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常見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 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p>

? 地方性甲狀腺腫:主要由于攝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個別地區也可因攝入過量碘所致。主要表現是甲狀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胚胎發育期及出生后早期嚴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現為:矮小、癡呆、聾 啞、神經系統癥狀等

(聾、啞、傻、癱、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義: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地區性流行病。 ? 發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過低,和飲水、食物中離子總量低可能有關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區:

? 我國為主,國外僅見于朝鮮、日本;

? 絕大部分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帶;

? 與地質環境、氣象等因素有關

? 人群分布:多見農村中的青年婦女和兒童

? 發病季節:東北地區急型患者發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區則以炎熱夏季為好發病的季節

? 發病癥狀表現:心肌壞死-主要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以及腦、肺和腎等臟器的栓塞

? 預防措施:補充硒:硒酸鈉、含硒食物(蘑菇、蛋類、豬肉、大蒜、花生、海產品、動物內臟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種以侵犯牙齒和骨骼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臨床表現是氟斑牙和氟骨癥。類型包括飲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飲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對骨骼影響

? 適量的氟能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促進牙齒和骨骼鈣化。氟對于神經傳導和代謝酶系統有一定的作用。

? 過量的氟會破壞鈣、磷代謝--氟骨癥:早期可出現脊柱關節持續疼痛,進而關節活動障礙,肌肉萎縮,肢體麻木,僵直變形,甚至癱瘓。

?

? 飲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人工降氟:明礬法、三氯化鋁法、過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庫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質煤 ,改進爐灶

? ? 飲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磚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來源,減少氟攝入,促進氟排泄,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

(四)環境問題對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環境毒物短時間內進入機體所導致的嚴重損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濃度、長期、反復對機體作用所產生的危害;

? 3. 遠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變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異性作用

? 4. 間接效應

? (1)煤煙型煙霧事件

?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點: 英國·倫敦

?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 結果: 一周內多死亡4000人;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俁病

? 時間: 20世紀50年代(1953-1956年) ? 地點: 日本· 熊本縣水俁灣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廠工業廢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徑:

經食物鏈生物富積

? 主要危害:

中樞神經系統(運動、感覺區及小腦) ? 結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過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時間:1955年至1972年 ? 地點:日本· 富市縣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選礦廢水中的鎘

? 污染途徑:含鎘廢水灌溉農作物 → "鎘米" ? 主要危害:腎和骨骼

? 主要癥狀:全身疼痛、骨質疏松、四肢彎曲變形、多發性病理性骨折;腎功能異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發現了鉛鋅礦,于是在那里建了一個鉛鋅礦廠。在鉛鋅礦石中還含有一種叫做鎘的金屬,化學符號是Cd。

* 什么是健康?談談你自己對健康含義的認識? *

一、健康的概念

*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

*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里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里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衛生組織對 "有計劃的健康"做過如下定義: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生病,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達到少生病、緩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復。 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認識世界!

* 必須看到,環境在不斷改變,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去認識它,適應它!力爭延緩人類壽命,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保護好生態環境!

疾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斷的期盼.我們不必為過去出現過的各類古靈精怪的疾病和將來或許會出現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觀. 人類的歷史,事實上也就是一部擺脫病魔,自我救療,對抗死神的歷史.對于目前嚴峻的健康形勢,懼怕是懦夫的表現,但無知的消極待斃更是愚蠢的表現。

健康最簡單的感覺描述 * 感覺不到自己存在! * 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態。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態決定狀態! * 任何治療都是輔助性的,不論中西醫! *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影響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環境,生物遺傳,衛生服務

第二章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 環境污染:自然的或人為的原因使某些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帶入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和食物等環境中的現象。

* 環境污染物: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入大氣、水、土壤中引起環境污染或導致環境破壞的物質。

*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1、 生產性污染物(工業、農業)

2、 生活性污染物(糞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醫用、核武器、核能工業等) 環境污染的特征: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人體對環境致病因素的反應

一)環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體發生病理變化(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的環境因素,或超越人體適應范圍的異常環境因素,稱為環境致病因素。

2、分類:

1.生物性因素,包括細菌、病菌和蟲卵等。

2.化學性因素,包括有毒氣體、重金屬、農藥、化肥和其他化學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聲、放射性物質和電磁波輻射等。

據分析,人類大部分腫瘤病同環境污染有關,而與環境化學因素有關的腫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環境致病的階段

一般來說,當環境污染物進入人體后,人體對毒性的反應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 潛伏期:人體對毒物還有抵擋能力,沒有表現出疾病的癥狀;

* 前驅期:在環境污染持續影響下,人體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為沒有"病癥"的病人; * 顯露期(臨床癥狀明顯期):環境污染再持續,出現了各種癥狀; * 危險期(或轉歸期):病癥沒有及時被發現和治療,表現出毒性反應、發病、死亡等癥狀。

(三)環境致病的特點

* 由于環境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加上人體對毒物的忍受能力有個體差異,導致環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點:

* 隱蔽性,在短時間內對病癥很難確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積發現這種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廣泛性,即在一個污染區域內,誰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繼死去8000多人;

* 嚴峻性,如人體內中了汞、鉛、鎘等毒素后,有的終身受疾,骨骼變形,全身疼痛,有的則不治而死。

環境化學污染物在人體內的轉歸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以環境污染中最常見的化學污染物而言,其在人體內的轉歸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體,也可經皮膚或其他途徑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積

毒物經上述途徑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毒物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情況不同。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其量又可逐漸積累,這種現象叫做蓄積。如鉛蓄積在骨內。

3.毒物的生物轉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絕大部分毒物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生物轉化作用),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種毒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排出體外。排泄途徑主要有腎臟、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隨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

五、影響環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簡答題)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性質和程度,主要取決于:

(一)劑量 環境污染物能否對人體產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

(二)作用時間

* 很多環境污染物具有蓄積性,只有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產生危害。

* 污染物在體內的蓄積受攝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體內濃度減低一半所需的時間)和作用時間三個因素影響。

* 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毒物的蓄積量將加大。

三)多種因素的聯合作用

* 環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經常與其他物理、化學因素同時作用于人體的,因此,必須考慮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和綜合影響。如,鋅能拮抗鉛對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氫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鎘對腎小管的損害;而一氧化碳與硫化氫則可相互促進中毒的發展。 *

(四)個體敏感性 * 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狀態、遺傳因素等,均可影響人體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強度和性質。人體的健康狀態、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對機體的反應也有直接影響,如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一周內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來就患有心肺和支氣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內通過空氣、水、食物鏈等多種介質大量侵入人體,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劑量持續不斷地侵入人體,經過相當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或遠期危害,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體一次性攝入大量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的癥狀。例:

1)煤煙型煙霧事件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點: 英國·倫敦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結果:

一周內死亡4000人;

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2)光化學煙霧事件

時間: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點:

美國洛杉磯 主要污染物:汽車尾氣 :NOX 、烴類等

光化學煙霧 :O3 、過氧?;跛狨?/p>

(NOX + 烴類

紫外線

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反應

結果: 數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氣管炎癥;

1953年 1- 2天內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 * (1)水俁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鉻--口角糜爛、腹瀉; * (3)鉛--骨髓造血系統(貧血)

*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主要取決于劑量-反應關系。如水俁病,在短期內吃入大量甲基汞,也會引起急性危害。

三、 遠期危害

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的,這種危害叫遠期危害。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統稱"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癥的作用。

常見致癌物有石棉(硅酸鹽類礦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膚癌) 、煤煙(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點:

(1)人群中接觸某一化學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癥高發;

(2)持續不斷地接觸這種化學致癌物,可引起相應的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 (3)癌發病率與攝入這種化學物質的劑量呈現劑量-反應關系; (4)如果控制接觸,可使發病率的降低。

2.致突變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作用。

* 致突變作用引起變化的遺傳信息或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中,能夠傳遞給子細胞,使其具有新的遺傳特性。 * 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勞倫斯·洛維博士說,盡管污染導致的基因突變不會立即引發疾病,但它們可以在人類一代代的遺傳中不斷壯大自己,引起人類不育,最終毀滅整個人類。

* 具有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稱為致突變物。常見的致突變物有亞硝胺類、甲醛、苯和敵敵畏等。

3.致畸作用:指環境污染物通過人或動物母體影響胚胎發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現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稱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 放射線;

* 藥物: 反應停"兔唇"; 大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 大氣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ISO)。 * 大氣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核爆炸等)兩種,且以后者為主,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 大氣污染的危害:

1)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大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輻射而導致城市佝僂病發病率的增加。 大氣污染的危害

2)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 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 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 * 增加大氣降水量;

* 增高大氣溫度:熱島效應;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溫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對生命有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起"保護傘"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類生產生活中向大氣排放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在擴散至平流層后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臭氧層反應區產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現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類的健康:

* 增加皮膚癌:臭氧減少1%,皮膚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損害眼睛,增加白內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

* 對生態的影響:

* 農產品減產及其品質下降;

* 減少漁業產量:紫外線輻射可殺死10米水深內的單細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壞森林;

* 威脅生物圈和人類的生存:若臭氧層全部遭到破壞,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

* 濕沉降:指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響植物生長,腐蝕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溫室效應(花房效應、大氣保溫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的現象。 溫室效應的危害? * 病蟲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溫室效應的預防措施?? * 保護森林

* 機車的排量限制

* 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 鼓勵使用太陽能 * 開發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氣污染的防護措施

* 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廢氣排放; * 加強居住區內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節約能耗; * 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

* 合理安排工業布局和城鎮功能分區;

* 加強綠化; 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

1、水資源狀況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蓋,其中97.5%為海水,淡水僅2.5%;淡水除南北極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國水資源現狀: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調、引黃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 污染嚴重:長江"輸液"救太湖(2002年)。

* 水體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及水體底質的理化性質和環境中的生物特性、組成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水的使用價值,造成水質惡化,乃至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 * 水體污染源:

* 工業廢水污染:工業生產未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廢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糞便污水、洗滌用水污染 * 農業污染:農藥(有機氯農藥) *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

* 化學性(毒物、有機物等) * 物理性(熱、射線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與人體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進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響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通過土壤-植物-動物-人體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威脅人類生存;土壤污染還危害其他環境要素如水體,大氣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業和交通污染: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機動車廢氣污染

* 3.農業污染:農藥和化肥污染

人類活動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質,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環境質量惡化加劇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氣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體廢棄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凈:

*

1、定義:指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降低其濃度或改變其形態,從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現象。

土壤發生污染是由于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凈積累。

2、影響因素

pH:酸性易被農作物吸收或遷移;堿性多數重金屬離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還原狀態:還原狀態下,許多重金屬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質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點

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的時間。日本的"骨痛病" 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土壤重金屬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作用來消除。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復。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則

*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實行污染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農藥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對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進入食物鏈。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氫氧化物沉淀。

* 農藝措施:改變耕作制度(輪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種植抗性、耐性、低積累型作物。 * 生物修復:

* 利用生物轉化或降解的方法來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將重金屬移出土體。

* 包括微生物、動物、植物(重金屬(超)富集植物)修復及聯合修復。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種植遏藍菜能有效修復硒、鋅、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環境的概念:居室環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圍隔(建筑)而成的相對密閉的供人類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間,是與外界大環境相對分隔而成的小環境。

古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風水

-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

現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

- 布局、裝飾、陽光、空間、色彩等

- 室內小氣候

- 室內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簡潔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過居室的門窗進入居室的直接陽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維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內能得到的自然光線

居室窗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獲得良好的日照,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選擇南向坡度的地段作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間應有足夠的間距;

? 庭院中不應有高大的樹木或物體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無色,并保持清潔;

? 室內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擋采光口。 3)居室面積: ? 室內凈高:

- 不低于2.8m ,適宜的凈高給人以良好的空間感,凈高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對食物不挑剔,證明內臟功能正常;說得快: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個性,即性格溫和,意志堅強,經常保持樂觀和幽默;

- 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待人接物以"和為貴"為準則,遇事不斤斤計較,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2)心理健康的標準 ? 智力正常 ? 情緒良好 ? 人際關系和諧 ? 社會適應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 生理因素

(1)遺傳(2)發育(3)疾病

? 環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態(2)需要(3)性格(4)情緒(5)意志(6)動機

心理健康關鍵:積極心態和積極努力 什么是心態?

心態就是決定我們心理活動和思維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態有兩種

即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 積極心態

是保持最佳精神狀態、擁有健康心理的法寶,能夠創造財富,導向成功,幫助你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消極心態

環境與健康范文第2篇

人與天地相應,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

人體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統一體,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關系。 1.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元素種類、數量一致。人體的各種元素組成與含量與地殼和海水中的分布豐度明顯相關。

2.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人與環境通過"新陳代謝"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3.人對環境的適應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類是生物種群中適應性最強的一類,所以,人類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繁殖起來,并迅速的占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霸主。

人體通過生理生化調節與環境因素保持動態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紅細胞數增多--對缺氧的適應。

3.人類改造和利用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 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過度開放利用資源而破壞生態環境

人類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開發資源、創造財富--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環境問題/環境危機--危害人類健康

* 什么是環境?其特性是什么? 環境(environment)

* 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 環境法中環境的定義: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 特性

* 整體性:相對穩定的物質及能量流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區域性:環境要素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即區域性

* 變動性:人類可促進環境良性發展,也可導致環境的惡化

* 環境的分類?第一環境問題?第二環境問題?

環境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

? 原生環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為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大多數對人類健康是必須的(清潔的空氣、水、土壤、食物、適量的太陽輻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災害:火山爆發、地震等,屬第一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人類對其影響力很小。

次生環境:由于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戰爭等)而改變了的自然環境;某些有利

? 植樹造林、水利工程; 許多不利:工業三廢、生活三廢、農藥、醫療廢物;戰爭對環境的破壞;第二環境問題:由人類導致的一些環境問題,比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稱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環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異常,而引起的某些特異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常見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 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p>

? 地方性甲狀腺腫:主要由于攝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個別地區也可因攝入過量碘所致。主要表現是甲狀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胚胎發育期及出生后早期嚴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現為:矮小、癡呆、聾 啞、神經系統癥狀等

(聾、啞、傻、癱、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義: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地區性流行病。 ? 發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過低,和飲水、食物中離子總量低可能有關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區:

? 我國為主,國外僅見于朝鮮、日本;

? 絕大部分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帶;

? 與地質環境、氣象等因素有關

? 人群分布:多見農村中的青年婦女和兒童

? 發病季節:東北地區急型患者發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區則以炎熱夏季為好發病的季節

? 發病癥狀表現:心肌壞死-主要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以及腦、肺和腎等臟器的栓塞

? 預防措施:補充硒:硒酸鈉、含硒食物(蘑菇、蛋類、豬肉、大蒜、花生、海產品、動物內臟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種以侵犯牙齒和骨骼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臨床表現是氟斑牙和氟骨癥。類型包括飲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飲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對骨骼影響

? 適量的氟能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促進牙齒和骨骼鈣化。氟對于神經傳導和代謝酶系統有一定的作用。

? 過量的氟會破壞鈣、磷代謝--氟骨癥:早期可出現脊柱關節持續疼痛,進而關節活動障礙,肌肉萎縮,肢體麻木,僵直變形,甚至癱瘓。

?

? 飲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人工降氟:明礬法、三氯化鋁法、過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庫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質煤 ,改進爐灶

? ? 飲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磚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來源,減少氟攝入,促進氟排泄,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

(四)環境問題對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環境毒物短時間內進入機體所導致的嚴重損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濃度、長期、反復對機體作用所產生的危害;

? 3. 遠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變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異性作用

? 4. 間接效應

? (1)煤煙型煙霧事件

?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點: 英國·倫敦

?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 結果: 一周內多死亡4000人;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俁病

? 時間: 20世紀50年代(1953-1956年) ? 地點: 日本· 熊本縣水俁灣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廠工業廢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徑:

經食物鏈生物富積

? 主要危害:

中樞神經系統(運動、感覺區及小腦) ? 結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過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時間:1955年至1972年 ? 地點:日本· 富市縣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選礦廢水中的鎘

? 污染途徑:含鎘廢水灌溉農作物 → "鎘米" ? 主要危害:腎和骨骼

? 主要癥狀:全身疼痛、骨質疏松、四肢彎曲變形、多發性病理性骨折;腎功能異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發現了鉛鋅礦,于是在那里建了一個鉛鋅礦廠。在鉛鋅礦石中還含有一種叫做鎘的金屬,化學符號是Cd。

* 什么是健康?談談你自己對健康含義的認識? *

一、健康的概念

*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

*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里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里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衛生組織對 "有計劃的健康"做過如下定義: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生病,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達到少生病、緩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復。 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認識世界!

* 必須看到,環境在不斷改變,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去認識它,適應它!力爭延緩人類壽命,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保護好生態環境!

疾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斷的期盼.我們不必為過去出現過的各類古靈精怪的疾病和將來或許會出現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觀. 人類的歷史,事實上也就是一部擺脫病魔,自我救療,對抗死神的歷史.對于目前嚴峻的健康形勢,懼怕是懦夫的表現,但無知的消極待斃更是愚蠢的表現。

健康最簡單的感覺描述 * 感覺不到自己存在! * 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態。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態決定狀態! * 任何治療都是輔助性的,不論中西醫! *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影響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環境,生物遺傳,衛生服務

第二章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 環境污染:自然的或人為的原因使某些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帶入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和食物等環境中的現象。

* 環境污染物: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入大氣、水、土壤中引起環境污染或導致環境破壞的物質。

*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1、 生產性污染物(工業、農業)

2、 生活性污染物(糞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醫用、核武器、核能工業等) 環境污染的特征: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人體對環境致病因素的反應

一)環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體發生病理變化(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的環境因素,或超越人體適應范圍的異常環境因素,稱為環境致病因素。

2、分類:

1.生物性因素,包括細菌、病菌和蟲卵等。

2.化學性因素,包括有毒氣體、重金屬、農藥、化肥和其他化學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聲、放射性物質和電磁波輻射等。

據分析,人類大部分腫瘤病同環境污染有關,而與環境化學因素有關的腫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環境致病的階段

一般來說,當環境污染物進入人體后,人體對毒性的反應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 潛伏期:人體對毒物還有抵擋能力,沒有表現出疾病的癥狀;

* 前驅期:在環境污染持續影響下,人體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為沒有"病癥"的病人; * 顯露期(臨床癥狀明顯期):環境污染再持續,出現了各種癥狀; * 危險期(或轉歸期):病癥沒有及時被發現和治療,表現出毒性反應、發病、死亡等癥狀。

(三)環境致病的特點

* 由于環境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加上人體對毒物的忍受能力有個體差異,導致環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點:

* 隱蔽性,在短時間內對病癥很難確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積發現這種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廣泛性,即在一個污染區域內,誰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繼死去8000多人;

* 嚴峻性,如人體內中了汞、鉛、鎘等毒素后,有的終身受疾,骨骼變形,全身疼痛,有的則不治而死。

環境化學污染物在人體內的轉歸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以環境污染中最常見的化學污染物而言,其在人體內的轉歸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體,也可經皮膚或其他途徑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積

毒物經上述途徑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毒物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情況不同。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其量又可逐漸積累,這種現象叫做蓄積。如鉛蓄積在骨內。

3.毒物的生物轉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絕大部分毒物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生物轉化作用),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種毒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排出體外。排泄途徑主要有腎臟、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隨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

五、影響環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簡答題)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性質和程度,主要取決于:

(一)劑量 環境污染物能否對人體產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

(二)作用時間

* 很多環境污染物具有蓄積性,只有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產生危害。

* 污染物在體內的蓄積受攝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體內濃度減低一半所需的時間)和作用時間三個因素影響。

* 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毒物的蓄積量將加大。

三)多種因素的聯合作用

* 環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經常與其他物理、化學因素同時作用于人體的,因此,必須考慮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和綜合影響。如,鋅能拮抗鉛對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氫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鎘對腎小管的損害;而一氧化碳與硫化氫則可相互促進中毒的發展。 *

(四)個體敏感性 * 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狀態、遺傳因素等,均可影響人體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強度和性質。人體的健康狀態、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對機體的反應也有直接影響,如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一周內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來就患有心肺和支氣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內通過空氣、水、食物鏈等多種介質大量侵入人體,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劑量持續不斷地侵入人體,經過相當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或遠期危害,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體一次性攝入大量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的癥狀。例:

1)煤煙型煙霧事件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點: 英國·倫敦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結果:

一周內死亡4000人;

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2)光化學煙霧事件

時間: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點:

美國洛杉磯 主要污染物:汽車尾氣 :NOX 、烴類等

光化學煙霧 :O3 、過氧?;跛狨?/p>

(NOX + 烴類

紫外線

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反應

結果: 數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氣管炎癥;

1953年 1- 2天內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 * (1)水俁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鉻--口角糜爛、腹瀉; * (3)鉛--骨髓造血系統(貧血)

*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主要取決于劑量-反應關系。如水俁病,在短期內吃入大量甲基汞,也會引起急性危害。

三、 遠期危害

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的,這種危害叫遠期危害。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統稱"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癥的作用。

常見致癌物有石棉(硅酸鹽類礦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膚癌) 、煤煙(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點:

(1)人群中接觸某一化學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癥高發;

(2)持續不斷地接觸這種化學致癌物,可引起相應的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 (3)癌發病率與攝入這種化學物質的劑量呈現劑量-反應關系; (4)如果控制接觸,可使發病率的降低。

2.致突變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作用。

* 致突變作用引起變化的遺傳信息或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中,能夠傳遞給子細胞,使其具有新的遺傳特性。 * 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勞倫斯·洛維博士說,盡管污染導致的基因突變不會立即引發疾病,但它們可以在人類一代代的遺傳中不斷壯大自己,引起人類不育,最終毀滅整個人類。

* 具有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稱為致突變物。常見的致突變物有亞硝胺類、甲醛、苯和敵敵畏等。

3.致畸作用:指環境污染物通過人或動物母體影響胚胎發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現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稱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 放射線;

* 藥物: 反應停"兔唇"; 大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 大氣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ISO)。 * 大氣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核爆炸等)兩種,且以后者為主,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 大氣污染的危害:

1)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大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輻射而導致城市佝僂病發病率的增加。 大氣污染的危害

2)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 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 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 * 增加大氣降水量;

* 增高大氣溫度:熱島效應;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溫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對生命有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起"保護傘"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類生產生活中向大氣排放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在擴散至平流層后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臭氧層反應區產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現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類的健康:

* 增加皮膚癌:臭氧減少1%,皮膚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損害眼睛,增加白內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

* 對生態的影響:

* 農產品減產及其品質下降;

* 減少漁業產量:紫外線輻射可殺死10米水深內的單細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壞森林;

* 威脅生物圈和人類的生存:若臭氧層全部遭到破壞,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

* 濕沉降:指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響植物生長,腐蝕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溫室效應(花房效應、大氣保溫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的現象。 溫室效應的危害? * 病蟲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溫室效應的預防措施?? * 保護森林

* 機車的排量限制

* 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 鼓勵使用太陽能 * 開發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氣污染的防護措施

* 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廢氣排放; * 加強居住區內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節約能耗; * 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

* 合理安排工業布局和城鎮功能分區;

* 加強綠化; 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

1、水資源狀況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蓋,其中97.5%為海水,淡水僅2.5%;淡水除南北極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國水資源現狀: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調、引黃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 污染嚴重:長江"輸液"救太湖(2002年)。

* 水體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及水體底質的理化性質和環境中的生物特性、組成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水的使用價值,造成水質惡化,乃至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 * 水體污染源:

* 工業廢水污染:工業生產未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廢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糞便污水、洗滌用水污染 * 農業污染:農藥(有機氯農藥) *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

* 化學性(毒物、有機物等) * 物理性(熱、射線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與人體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進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響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通過土壤-植物-動物-人體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威脅人類生存;土壤污染還危害其他環境要素如水體,大氣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業和交通污染: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機動車廢氣污染

* 3.農業污染:農藥和化肥污染

人類活動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質,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環境質量惡化加劇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氣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體廢棄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凈:

*

1、定義:指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降低其濃度或改變其形態,從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現象。

土壤發生污染是由于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凈積累。

2、影響因素

pH:酸性易被農作物吸收或遷移;堿性多數重金屬離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還原狀態:還原狀態下,許多重金屬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質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點

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的時間。日本的"骨痛病" 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土壤重金屬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作用來消除。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復。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則

*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實行污染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農藥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對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進入食物鏈。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氫氧化物沉淀。

* 農藝措施:改變耕作制度(輪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種植抗性、耐性、低積累型作物。 * 生物修復:

* 利用生物轉化或降解的方法來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將重金屬移出土體。

* 包括微生物、動物、植物(重金屬(超)富集植物)修復及聯合修復。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種植遏藍菜能有效修復硒、鋅、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環境的概念:居室環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圍隔(建筑)而成的相對密閉的供人類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間,是與外界大環境相對分隔而成的小環境。

古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風水

-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

現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

- 布局、裝飾、陽光、空間、色彩等

- 室內小氣候

- 室內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簡潔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過居室的門窗進入居室的直接陽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維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內能得到的自然光線

居室窗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獲得良好的日照,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選擇南向坡度的地段作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間應有足夠的間距;

? 庭院中不應有高大的樹木或物體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無色,并保持清潔;

? 室內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擋采光口。 3)居室面積: ? 室內凈高:

- 不低于2.8m ,適宜的凈高給人以良好的空間感,凈高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對食物不挑剔,證明內臟功能正常;說得快: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個性,即性格溫和,意志堅強,經常保持樂觀和幽默;

- 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待人接物以"和為貴"為準則,遇事不斤斤計較,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2)心理健康的標準 ? 智力正常 ? 情緒良好 ? 人際關系和諧 ? 社會適應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 生理因素

(1)遺傳(2)發育(3)疾病

? 環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態(2)需要(3)性格(4)情緒(5)意志(6)動機

心理健康關鍵:積極心態和積極努力 什么是心態?

心態就是決定我們心理活動和思維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態有兩種

即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 積極心態

是保持最佳精神狀態、擁有健康心理的法寶,能夠創造財富,導向成功,幫助你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消極心態

環境與健康范文第3篇

一、課題研究的意義

現如今,網絡對我們的影響日益趨增,網絡在很大水平上影響著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對青少年而言。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對他們的學業,人格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如果沒有及時有效的進行教育干預,有可能形成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發展為人格障礙、精神障礙或違法、犯罪、吸毒。給家庭和社會造成不安定因素

1.此研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青少年出于好奇心的驅使,再加上自制力較弱,很容易沉溺于網絡游戲、上網聊天、瀏覽不健康的內容等。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2.是家庭對青少年教育的需要。隨著經濟水平提高,很多家庭購置了電腦,可是很多家長發現孩子對網絡游戲等特別著迷,于是家長對網絡有著各種各樣的擔憂。擔心孩子受到網上有害東西的影響,怕孩子交友不慎,上當受騙,心靈受到傷害。有的父母為了在家辦公方便,不得不使用電腦---當今社會的必需品??墒敲鎸ΨN種問題時,家長往往束手無策,有的把電腦鎖起來,有的甚至干脆不買電腦??墒沁@樣并不能解決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深化的需要?,F在國內外學校越來越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墒请S著網絡的普及,以及青少年對網絡的癡迷與喜愛,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了困境。網絡對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因此,學校想強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必須了解網絡環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

4.是社會培養人才的需要。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必須努力培養大批的專門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成就未來人才的重要因素,而當今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諸多不利的影響,未來人才的素質的提高必須適應網絡社會的需要。

二、國內外對該問題的研究現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問題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和焦點。

網絡環境:網絡環境是一種社會環境,指的是互聯網的影響下的社會環境,與互聯網有關的一切因素。它是一個動態的環境,包括物理環境和人文環境。物理環境是指:構成國際互聯網、局域網以及與此互聯網正常運行空間的各種硬件設備,如計算機設備、網絡設備等。人文環境是指:通過網絡,校內外、課內外、學校與社區、學校與家庭都實現無縫鏈接,它可以使教師、家長與學生或更多人交流,能實現同步、異步的民主、平等交流對話,進行發展性評價。從小的角度看,網絡環境可以理解為"學習者在追求學習目標和問題解決的活動中可以使用多樣的工具和信息資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場所"。從大的方面理解,網絡環境可以包括整個虛擬的現實的世界,即賽伯空間。也就是說,網絡環境不僅僅是指網絡資源與網絡工具發生作用的地點,還可以包括學習氛圍、學習者的動機狀態、人際關系,教學策略等非物理形態。但是,從教學設計的角度看,網絡環境更多

的是指網絡資源與網絡工具的組合。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內心世界與客觀環境的一種平衡關系,是自我與他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人際關系的維持,即不僅能獲得確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還能自我實現,具有為他人的健康貢獻、服務的能力。而心理是否健康收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網絡環境,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我們以前蘇聯心理學家列昂捷夫關于人的研究不同水平的劃分(生理水平、心理水平、社會水平)、維果茨基關于心理機能的理論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心理健康的界定為理論依據,并對教育心理學專家、大中小學教師和中小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將學生心理素質歸納為認知因素、個性因素、適應性因素三個維度。認知維度是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活動,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的具體操作,是心理素質結構中最基本的成分。個性維度是指人對客觀現實的對待活動,雖然不直接參與對客觀事物認知的具體操作,但是對認知活動具有動力和監控調節作用,是心理素質的動力成分。適應性因素是主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改變自身或改變環境,使自己的心理、行為與環境的變化相一致,他是認知因素和個性因素在各種環境中的綜合反映,是個體生存和發展的必要心理素質之一。我們借鑒美國心理學家格蘭特追蹤研究個性適應的結構成分,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為適應能力主要包括身心協調、學習適應、生活適應、人際適應、挫折耐受力等因素。目前,我國公民信息素養普遍偏低,網絡與信息的道德意識、行為規范尚未形成,網絡中充斥的色情、暴利、游戲,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長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對和諧社會發展帶來極大的挑戰。

三、研究目標,內容及其難點

研究目標: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研究網絡環境對未成年人心理素質的影響。

1、利用網絡技術創設生動、形象、可感的思想教育環境,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使德育教育落到實處。

2、探索有效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行的網絡教育模式,凈化網絡環境,使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

研究內容:

1、網絡環境的主要特點。

2、網絡環境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影響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3、青少年網絡過度使用的問題的研究;

4、研究網絡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通過對網絡環境下各種因素的影響研究,探索網絡環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5、克服網絡對青少年健康成長不利因素的研究。

難點:

1、青少年多處叛逆期,心理素質基礎并不良好;

2、我國網絡心理教育機制極其落后。

四、研究思路及創新之處

研究思路:

1、了解網絡環境下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采用調查分析法、測量法和實驗法;

2、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平臺、交流平臺的建設,主要采用文獻法和資料整理法;

3、研究網絡對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影響,探索網絡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采用個案法和經驗總結法。

創新之處:

1、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網絡觀

2、以校園網為依托,加強網絡校園文化建設,創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3、啟動心理素質教育,開展網上心理咨詢

4、加強對網絡的使用監督,提高學生自我控制能力

五、研究進度安排

1、準備階段(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主要學習社會學、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加強對文化傳播學和青少年心理學的學習,學習心理健康的理論基礎及標準,這是我們亟待加強的理論知識。擬定課題研究方案,成立課題核心小組,組織相關教師進行網絡知識培訓

2、研究階段(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通過方式方法調查分析網絡環境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對調查所取得的一手資料精心梳理、統計,排查規律性的、深層次的原因,研究網絡環境、網絡文化對未成年人產生影響的機理,尋找克服不良影響的方法,也就是消除不良影響的對策。

3、總結階段(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收集各方面、各階段信息,進行認真綜合分析,邊實踐邊總結,將研究成果撰寫成文,編輯文集,撰寫結題報告,接受專家組鑒定和驗收。及時發現不足,完善總結。

六、參考文獻

1、馬和民、吳瑞君主編,《網絡社會與學校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

2、李萍、沈浩、涂雄悅著,《網絡與孩子教育——獻給中國所有的父母與孩子》,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

3、吳增強、沈之菲主編,《學校心理輔導研究》,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0年8月;

4、《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5、《國務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6、姜智編著:《教育心理學》,吉林大學出版社2005版;

7、朱智賢主編:《兒童教育心理學講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

8、施良方著:《學生認知與優化教學》,中國科技出版社,1991;

9、岡林桂生等編著,何宗傳譯:《教育原理和心理》,遼寧教科所,1979;

環境與健康范文第4篇

人與天地相應,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

人體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統一體,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關系。 1.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元素種類、數量一致。人體的各種元素組成與含量與地殼和海水中的分布豐度明顯相關。

2.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人與環境通過"新陳代謝"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3.人對環境的適應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類是生物種群中適應性最強的一類,所以,人類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繁殖起來,并迅速的占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霸主。

人體通過生理生化調節與環境因素保持動態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紅細胞數增多--對缺氧的適應。

3.人類改造和利用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 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過度開放利用資源而破壞生態環境

人類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開發資源、創造財富--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環境問題/環境危機--危害人類健康

* 什么是環境?其特性是什么? 環境(environment)

* 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 環境法中環境的定義: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 特性

* 整體性:相對穩定的物質及能量流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區域性:環境要素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即區域性

* 變動性:人類可促進環境良性發展,也可導致環境的惡化

* 環境的分類?第一環境問題?第二環境問題?

環境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

? 原生環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為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大多數對人類健康是必須的(清潔的空氣、水、土壤、食物、適量的太陽輻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災害:火山爆發、地震等,屬第一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人類對其影響力很小。

次生環境:由于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戰爭等)而改變了的自然環境;某些有利

? 植樹造林、水利工程; 許多不利:工業三廢、生活三廢、農藥、醫療廢物;戰爭對環境的破壞;第二環境問題:由人類導致的一些環境問題,比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稱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環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異常,而引起的某些特異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常見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 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p>

? 地方性甲狀腺腫:主要由于攝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個別地區也可因攝入過量碘所致。主要表現是甲狀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胚胎發育期及出生后早期嚴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現為:矮小、癡呆、聾 啞、神經系統癥狀等

(聾、啞、傻、癱、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義: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地區性流行病。 ? 發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過低,和飲水、食物中離子總量低可能有關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區:

? 我國為主,國外僅見于朝鮮、日本;

? 絕大部分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帶;

? 與地質環境、氣象等因素有關

? 人群分布:多見農村中的青年婦女和兒童

? 發病季節:東北地區急型患者發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區則以炎熱夏季為好發病的季節

? 發病癥狀表現:心肌壞死-主要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以及腦、肺和腎等臟器的栓塞

? 預防措施:補充硒:硒酸鈉、含硒食物(蘑菇、蛋類、豬肉、大蒜、花生、海產品、動物內臟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種以侵犯牙齒和骨骼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臨床表現是氟斑牙和氟骨癥。類型包括飲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飲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對骨骼影響

? 適量的氟能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促進牙齒和骨骼鈣化。氟對于神經傳導和代謝酶系統有一定的作用。

? 過量的氟會破壞鈣、磷代謝--氟骨癥:早期可出現脊柱關節持續疼痛,進而關節活動障礙,肌肉萎縮,肢體麻木,僵直變形,甚至癱瘓。

?

? 飲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人工降氟:明礬法、三氯化鋁法、過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庫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質煤 ,改進爐灶

? ? 飲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磚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來源,減少氟攝入,促進氟排泄,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

(四)環境問題對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環境毒物短時間內進入機體所導致的嚴重損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濃度、長期、反復對機體作用所產生的危害;

? 3. 遠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變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異性作用

? 4. 間接效應

? (1)煤煙型煙霧事件

?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點: 英國·倫敦

?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 結果: 一周內多死亡4000人;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俁病

? 時間: 20世紀50年代(1953-1956年) ? 地點: 日本· 熊本縣水俁灣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廠工業廢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徑:

經食物鏈生物富積

? 主要危害:

中樞神經系統(運動、感覺區及小腦) ? 結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過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時間:1955年至1972年 ? 地點:日本· 富市縣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選礦廢水中的鎘

? 污染途徑:含鎘廢水灌溉農作物 → "鎘米" ? 主要危害:腎和骨骼

? 主要癥狀:全身疼痛、骨質疏松、四肢彎曲變形、多發性病理性骨折;腎功能異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發現了鉛鋅礦,于是在那里建了一個鉛鋅礦廠。在鉛鋅礦石中還含有一種叫做鎘的金屬,化學符號是Cd。

* 什么是健康?談談你自己對健康含義的認識? *

一、健康的概念

*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

*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里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里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衛生組織對 "有計劃的健康"做過如下定義: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生病,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達到少生病、緩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復。 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認識世界!

* 必須看到,環境在不斷改變,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去認識它,適應它!力爭延緩人類壽命,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保護好生態環境!

疾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斷的期盼.我們不必為過去出現過的各類古靈精怪的疾病和將來或許會出現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觀. 人類的歷史,事實上也就是一部擺脫病魔,自我救療,對抗死神的歷史.對于目前嚴峻的健康形勢,懼怕是懦夫的表現,但無知的消極待斃更是愚蠢的表現。

健康最簡單的感覺描述 * 感覺不到自己存在! * 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態。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態決定狀態! * 任何治療都是輔助性的,不論中西醫! *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影響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環境,生物遺傳,衛生服務

第二章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 環境污染:自然的或人為的原因使某些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帶入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和食物等環境中的現象。

* 環境污染物: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入大氣、水、土壤中引起環境污染或導致環境破壞的物質。

*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1、 生產性污染物(工業、農業)

2、 生活性污染物(糞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醫用、核武器、核能工業等) 環境污染的特征: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人體對環境致病因素的反應

一)環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體發生病理變化(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的環境因素,或超越人體適應范圍的異常環境因素,稱為環境致病因素。

2、分類:

1.生物性因素,包括細菌、病菌和蟲卵等。

2.化學性因素,包括有毒氣體、重金屬、農藥、化肥和其他化學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聲、放射性物質和電磁波輻射等。

據分析,人類大部分腫瘤病同環境污染有關,而與環境化學因素有關的腫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環境致病的階段

一般來說,當環境污染物進入人體后,人體對毒性的反應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 潛伏期:人體對毒物還有抵擋能力,沒有表現出疾病的癥狀;

* 前驅期:在環境污染持續影響下,人體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為沒有"病癥"的病人; * 顯露期(臨床癥狀明顯期):環境污染再持續,出現了各種癥狀; * 危險期(或轉歸期):病癥沒有及時被發現和治療,表現出毒性反應、發病、死亡等癥狀。

(三)環境致病的特點

* 由于環境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加上人體對毒物的忍受能力有個體差異,導致環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點:

* 隱蔽性,在短時間內對病癥很難確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積發現這種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廣泛性,即在一個污染區域內,誰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繼死去8000多人;

* 嚴峻性,如人體內中了汞、鉛、鎘等毒素后,有的終身受疾,骨骼變形,全身疼痛,有的則不治而死。

環境化學污染物在人體內的轉歸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以環境污染中最常見的化學污染物而言,其在人體內的轉歸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體,也可經皮膚或其他途徑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積

毒物經上述途徑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毒物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情況不同。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其量又可逐漸積累,這種現象叫做蓄積。如鉛蓄積在骨內。

3.毒物的生物轉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絕大部分毒物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生物轉化作用),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種毒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排出體外。排泄途徑主要有腎臟、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隨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

五、影響環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簡答題)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性質和程度,主要取決于:

(一)劑量 環境污染物能否對人體產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

(二)作用時間

* 很多環境污染物具有蓄積性,只有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產生危害。

* 污染物在體內的蓄積受攝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體內濃度減低一半所需的時間)和作用時間三個因素影響。

* 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毒物的蓄積量將加大。

三)多種因素的聯合作用

* 環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經常與其他物理、化學因素同時作用于人體的,因此,必須考慮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和綜合影響。如,鋅能拮抗鉛對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氫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鎘對腎小管的損害;而一氧化碳與硫化氫則可相互促進中毒的發展。 *

(四)個體敏感性 * 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狀態、遺傳因素等,均可影響人體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強度和性質。人體的健康狀態、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對機體的反應也有直接影響,如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一周內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來就患有心肺和支氣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內通過空氣、水、食物鏈等多種介質大量侵入人體,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劑量持續不斷地侵入人體,經過相當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或遠期危害,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體一次性攝入大量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的癥狀。例:

1)煤煙型煙霧事件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點: 英國·倫敦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結果:

一周內死亡4000人;

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2)光化學煙霧事件

時間: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點:

美國洛杉磯 主要污染物:汽車尾氣 :NOX 、烴類等

光化學煙霧 :O3 、過氧?;跛狨?/p>

(NOX + 烴類

紫外線

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反應

結果: 數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氣管炎癥;

1953年 1- 2天內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 * (1)水俁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鉻--口角糜爛、腹瀉; * (3)鉛--骨髓造血系統(貧血)

*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主要取決于劑量-反應關系。如水俁病,在短期內吃入大量甲基汞,也會引起急性危害。

三、 遠期危害

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的,這種危害叫遠期危害。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統稱"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癥的作用。

常見致癌物有石棉(硅酸鹽類礦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膚癌) 、煤煙(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點:

(1)人群中接觸某一化學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癥高發;

(2)持續不斷地接觸這種化學致癌物,可引起相應的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 (3)癌發病率與攝入這種化學物質的劑量呈現劑量-反應關系; (4)如果控制接觸,可使發病率的降低。

2.致突變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作用。

* 致突變作用引起變化的遺傳信息或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中,能夠傳遞給子細胞,使其具有新的遺傳特性。 * 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勞倫斯·洛維博士說,盡管污染導致的基因突變不會立即引發疾病,但它們可以在人類一代代的遺傳中不斷壯大自己,引起人類不育,最終毀滅整個人類。

* 具有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稱為致突變物。常見的致突變物有亞硝胺類、甲醛、苯和敵敵畏等。

3.致畸作用:指環境污染物通過人或動物母體影響胚胎發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現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稱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 放射線;

* 藥物: 反應停"兔唇"; 大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 大氣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ISO)。 * 大氣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核爆炸等)兩種,且以后者為主,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 大氣污染的危害:

1)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大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輻射而導致城市佝僂病發病率的增加。 大氣污染的危害

2)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 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 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 * 增加大氣降水量;

* 增高大氣溫度:熱島效應;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溫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對生命有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起"保護傘"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類生產生活中向大氣排放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在擴散至平流層后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臭氧層反應區產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現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類的健康:

* 增加皮膚癌:臭氧減少1%,皮膚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損害眼睛,增加白內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

* 對生態的影響:

* 農產品減產及其品質下降;

* 減少漁業產量:紫外線輻射可殺死10米水深內的單細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壞森林;

* 威脅生物圈和人類的生存:若臭氧層全部遭到破壞,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

* 濕沉降:指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響植物生長,腐蝕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溫室效應(花房效應、大氣保溫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的現象。 溫室效應的危害? * 病蟲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溫室效應的預防措施?? * 保護森林

* 機車的排量限制

* 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 鼓勵使用太陽能 * 開發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氣污染的防護措施

* 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廢氣排放; * 加強居住區內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節約能耗; * 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

* 合理安排工業布局和城鎮功能分區;

* 加強綠化; 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

1、水資源狀況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蓋,其中97.5%為海水,淡水僅2.5%;淡水除南北極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國水資源現狀: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調、引黃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 污染嚴重:長江"輸液"救太湖(2002年)。

* 水體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及水體底質的理化性質和環境中的生物特性、組成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水的使用價值,造成水質惡化,乃至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 * 水體污染源:

* 工業廢水污染:工業生產未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廢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糞便污水、洗滌用水污染 * 農業污染:農藥(有機氯農藥) *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

* 化學性(毒物、有機物等) * 物理性(熱、射線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與人體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進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響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通過土壤-植物-動物-人體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威脅人類生存;土壤污染還危害其他環境要素如水體,大氣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業和交通污染: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機動車廢氣污染

* 3.農業污染:農藥和化肥污染

人類活動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質,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環境質量惡化加劇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氣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體廢棄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凈:

*

1、定義:指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降低其濃度或改變其形態,從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現象。

土壤發生污染是由于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凈積累。

2、影響因素

pH:酸性易被農作物吸收或遷移;堿性多數重金屬離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還原狀態:還原狀態下,許多重金屬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質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點

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的時間。日本的"骨痛病" 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土壤重金屬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作用來消除。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復。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則

*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實行污染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農藥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對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進入食物鏈。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氫氧化物沉淀。

* 農藝措施:改變耕作制度(輪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種植抗性、耐性、低積累型作物。 * 生物修復:

* 利用生物轉化或降解的方法來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將重金屬移出土體。

* 包括微生物、動物、植物(重金屬(超)富集植物)修復及聯合修復。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種植遏藍菜能有效修復硒、鋅、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環境的概念:居室環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圍隔(建筑)而成的相對密閉的供人類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間,是與外界大環境相對分隔而成的小環境。

古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風水

-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

現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

- 布局、裝飾、陽光、空間、色彩等

- 室內小氣候

- 室內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簡潔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過居室的門窗進入居室的直接陽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維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內能得到的自然光線

居室窗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獲得良好的日照,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選擇南向坡度的地段作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間應有足夠的間距;

? 庭院中不應有高大的樹木或物體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無色,并保持清潔;

? 室內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擋采光口。 3)居室面積: ? 室內凈高:

- 不低于2.8m ,適宜的凈高給人以良好的空間感,凈高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對食物不挑剔,證明內臟功能正常;說得快: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個性,即性格溫和,意志堅強,經常保持樂觀和幽默;

- 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待人接物以"和為貴"為準則,遇事不斤斤計較,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2)心理健康的標準 ? 智力正常 ? 情緒良好 ? 人際關系和諧 ? 社會適應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 生理因素

(1)遺傳(2)發育(3)疾病

? 環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態(2)需要(3)性格(4)情緒(5)意志(6)動機

心理健康關鍵:積極心態和積極努力 什么是心態?

心態就是決定我們心理活動和思維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態有兩種

即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 積極心態

是保持最佳精神狀態、擁有健康心理的法寶,能夠創造財富,導向成功,幫助你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消極心態

環境與健康范文第5篇

人與天地相應,天人合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宇宙觀)

人體和環境是不可分割的辨正統一體,形成了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對立統一的關系。 1.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元素種類、數量一致。人體的各種元素組成與含量與地殼和海水中的分布豐度明顯相關。

2.人與環境物質的統一性:人與環境通過"新陳代謝"進行物質與能量的交換。 3.人對環境的適應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人類是生物種群中適應性最強的一類,所以,人類以史無前例的速度繁殖起來,并迅速的占領了地球的各個角落,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霸主。

人體通過生理生化調節與環境因素保持動態平衡。如居住在高原上的人血液紅細胞數增多--對缺氧的適應。

3.人類改造和利用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 利用環境中的有利因素,抵御不利因素

* 向大自然索取,過度開放利用資源而破壞生態環境

人類為了生存--向大自然索取,開發資源、創造財富--過度開發導致環境破壞--環境問題/環境危機--危害人類健康

* 什么是環境?其特性是什么? 環境(environment)

* 圍繞人群的空間及其中能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 環境法中環境的定義: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土地、礦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 特性

* 整體性:相對穩定的物質及能量流動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 區域性:環境要素具有相對的特殊性,即區域性

* 變動性:人類可促進環境良性發展,也可導致環境的惡化

* 環境的分類?第一環境問題?第二環境問題?

環境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自然環境:

? 原生環境:天然形成的,未受人為活動影響的自然環境,大多數對人類健康是必須的(清潔的空氣、水、土壤、食物、適量的太陽輻射);部分有害: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地方病) 某些自然災害:火山爆發、地震等,屬第一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人類對其影響力很小。

次生環境:由于人類活動(生產、生活、戰爭等)而改變了的自然環境;某些有利

? 植樹造林、水利工程; 許多不利:工業三廢、生活三廢、農藥、醫療廢物;戰爭對環境的破壞;第二環境問題:由人類導致的一些環境問題,比如生態破壞、環境污染等等 ? 地方病(endemic disease)

? 地方病 ,也稱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 (biogeochemical disease):是指由于原生環境中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異常,而引起的某些特異性疾病。地方病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點。常見地方病有碘缺乏病、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大骨節病等。

? 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p>

? 地方性甲狀腺腫:主要由于攝碘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種地方病.個別地區也可因攝入過量碘所致。主要表現是甲狀腺增生和肥大。

? 地方性克汀?。?胚胎發育期及出生后早期嚴重缺碘所致,主要表現為:矮小、癡呆、聾 啞、神經系統癥狀等

(聾、啞、傻、癱、矮)。

? 克山病 (Keshan Disease)

? 定義:原因未明的以心肌壞死為主要病變的一種地區性流行病。 ? 發病原因:

? 缺硒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 其他元素(Ca、Mg、K、Na等)

? 過低,和飲水、食物中離子總量低可能有關 ? 克山病的流行特征

? 流行地區:

? 我國為主,國外僅見于朝鮮、日本;

? 絕大部分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南的缺硒地帶;

? 與地質環境、氣象等因素有關

? 人群分布:多見農村中的青年婦女和兒童

? 發病季節:東北地區急型患者發病多在寒冷的冬季,而西南地區則以炎熱夏季為好發病的季節

? 發病癥狀表現:心肌壞死-主要為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臟擴大,心律失常以及腦、肺和腎等臟器的栓塞

? 預防措施:補充硒:硒酸鈉、含硒食物(蘑菇、蛋類、豬肉、大蒜、花生、海產品、動物內臟等)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種以侵犯牙齒和骨骼為主的全身性慢性中毒,主要臨床表現是氟斑牙和氟骨癥。類型包括飲水型、燃煤污染型和飲茶型地方性氟中毒。

? 對骨骼影響

? 適量的氟能維持正常的鈣磷代謝,促進牙齒和骨骼鈣化。氟對于神經傳導和代謝酶系統有一定的作用。

? 過量的氟會破壞鈣、磷代謝--氟骨癥:早期可出現脊柱關節持續疼痛,進而關節活動障礙,肌肉萎縮,肢體麻木,僵直變形,甚至癱瘓。

?

? 飲水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人工降氟:明礬法、三氯化鋁法、過磷酸法等

? 改用低氟水源:打低氟深井,引用江、河、水庫的地面水

? ? 生活燃煤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高氟劣質煤 ,改進爐灶

? ? 飲茶型地方性氟病的預防: ? 不用或少用磚茶

? 根本措施:控制氟來源,減少氟攝入,促進氟排泄,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

(四)環境問題對健康的危害

? 1. 急性中毒:大量環境毒物短時間內進入機體所導致的嚴重損害;

? 2. 慢性危害:污染物低濃度、長期、反復對機體作用所產生的危害;

? 3. 遠期危害

(1)致癌作用,(2)致突變作用,(3)致畸作用,(4)非特異性作用

? 4. 間接效應

? (1)煤煙型煙霧事件

?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 地點: 英國·倫敦

?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 結果: 一周內多死亡4000人;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 2. 慢性危害 ? (1)水俁病

? 時間: 20世紀50年代(1953-1956年) ? 地點: 日本· 熊本縣水俁灣

? 主要污染物: 氮肥廠工業廢水中的甲基汞 ? 污染途徑:

經食物鏈生物富積

? 主要危害:

中樞神經系統(運動、感覺區及小腦) ? 結果:

危害10000人,死亡超過1000人。 ? (2)痛痛病("哎吆-哎吆"病、骨癌病) ? 時間:1955年至1972年 ? 地點:日本· 富市縣神通川 ? 主要污染物:選礦廢水中的鎘

? 污染途徑:含鎘廢水灌溉農作物 → "鎘米" ? 主要危害:腎和骨骼

? 主要癥狀:全身疼痛、骨質疏松、四肢彎曲變形、多發性病理性骨折;腎功能異常 ? 在日本明治初期,三井金屬礦業公司在神通川上游發現了鉛鋅礦,于是在那里建了一個鉛鋅礦廠。在鉛鋅礦石中還含有一種叫做鎘的金屬,化學符號是Cd。

* 什么是健康?談談你自己對健康含義的認識? *

一、健康的概念

* 傳統的健康觀是"無病即健康"。

* 現代人的健康觀是整體健康,內容包括:軀體健康、心里健康、心靈健康、社會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環境健康等。 *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于良好的狀態。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是"健康不僅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里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 * 世界衛生組織對 "有計劃的健康"做過如下定義: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生病,關鍵在于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達到少生病、緩生病、不生病,即便存在疾病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并加以康復。 不斷更新觀念,不斷認識世界!

* 必須看到,環境在不斷改變,要用新的思維、新的觀念去認識它,適應它!力爭延緩人類壽命,捍衛自己的生存權利,保護好生態環境!

疾病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伙伴,痊愈是人生不斷的期盼.我們不必為過去出現過的各類古靈精怪的疾病和將來或許會出現的未知的怪病而悲觀. 人類的歷史,事實上也就是一部擺脫病魔,自我救療,對抗死神的歷史.對于目前嚴峻的健康形勢,懼怕是懦夫的表現,但無知的消極待斃更是愚蠢的表現。

健康最簡單的感覺描述 * 感覺不到自己存在! * 身輕如葉,夜睡無夢,行如奔馬!--地仙

* 最重要的健康是心態。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態決定狀態! * 任何治療都是輔助性的,不論中西醫! * 藥醫不死病,佛渡有緣人!

影響健康的因素:生活方式,環境,生物遺傳,衛生服務

第二章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 環境污染:自然的或人為的原因使某些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有害因素帶入人類賴以生存的空氣、水、土壤和食物等環境中的現象。

* 環境污染物: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入大氣、水、土壤中引起環境污染或導致環境破壞的物質。

* 環境污染物及其來源

1、 生產性污染物(工業、農業)

2、 生活性污染物(糞便、垃圾等)

3、 放射性污染物(醫用、核武器、核能工業等) 環境污染的特征: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1、影響范圍大:地區多、人口廣

2、作用時間長:每天持續24小時(室內、室外)

3、污染危害復雜:濃度低,但往往是多種毒物同時存在,聯合作用于人體。

(1)相加作用:兩種污染物的毒性作用近似,作用于同一受體,而且其中一種污染物可按一定比例為另一種污染物所代替;

(2)獨立作用:聯合污染物中每一污染物對機體作用的途徑、方式和部位均有不同,各自產生的生物學效應也互不相關,聯合污染物的總效應不是各污染物的毒性相加,而僅是各污染物單獨效應的累積。

人體對環境致病因素的反應

一)環境致病因素

1、概念:使人體發生病理變化(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發生異常)的環境因素,或超越人體適應范圍的異常環境因素,稱為環境致病因素。

2、分類:

1.生物性因素,包括細菌、病菌和蟲卵等。

2.化學性因素,包括有毒氣體、重金屬、農藥、化肥和其他化學品。

3.物理性因素,包括噪聲、放射性物質和電磁波輻射等。

據分析,人類大部分腫瘤病同環境污染有關,而與環境化學因素有關的腫瘤至少要占90%左右。

二)環境致病的階段

一般來說,當環境污染物進入人體后,人體對毒性的反應大致經歷四個階段: * 潛伏期:人體對毒物還有抵擋能力,沒有表現出疾病的癥狀;

* 前驅期:在環境污染持續影響下,人體耐受毒素的能力下降,成為沒有"病癥"的病人; * 顯露期(臨床癥狀明顯期):環境污染再持續,出現了各種癥狀; * 危險期(或轉歸期):病癥沒有及時被發現和治療,表現出毒性反應、發病、死亡等癥狀。

(三)環境致病的特點

* 由于環境污染物的種類繁多,加上人體對毒物的忍受能力有個體差異,導致環境污染致病具有如下特點:

* 隱蔽性,在短時間內對病癥很難確定和治愈。如1953年年底,在日本發生的水俁病,一直到1956年5月,大面積發現這種怪病,才找到致病的原因;

* 廣泛性,即在一個污染區域內,誰都可能受到危害。如1952年12月5至8日的英國倫敦煙霧事件中,死亡了4000多人,在以后又相繼死去8000多人;

* 嚴峻性,如人體內中了汞、鉛、鎘等毒素后,有的終身受疾,骨骼變形,全身疼痛,有的則不治而死。

環境化學污染物在人體內的轉歸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極其復雜的。以環境污染中最常見的化學污染物而言,其在人體內的轉歸大致可概括如下:

1.毒物的侵入和吸收

毒物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體,也可經皮膚或其他途徑侵入。

2.毒物的分布和蓄積

毒物經上述途徑吸收后,由血液分布到人體各組織,不同的毒物在人體各組織的分布情況不同。毒物長期隱藏在組織內,其量又可逐漸積累,這種現象叫做蓄積。如鉛蓄積在骨內。

3.毒物的生物轉化

除很少一部分水溶性強、分子量極小的毒物可以原形被排出外,絕大部分毒物都要經過某些酶的代謝(或轉化)(生物轉化作用),從而改變其毒性,增強其水溶性而易于排泄。

4.毒物的排泄

各種毒物在體內經生物轉化后排出體外。排泄途徑主要有腎臟、消化道和呼吸道。少量可隨汗液、乳汁、唾液等各種分泌液排出。

五、影響環境污染物對人體作用的因素(簡答題)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性質和程度,主要取決于:

(一)劑量 環境污染物能否對人體產生危害及其危害的程度,主要取決于污染物進入人體的"劑量。

(二)作用時間

* 很多環境污染物具有蓄積性,只有在體內蓄積達到中毒閾值時,才會產生危害。

* 污染物在體內的蓄積受攝入量、污染物的生物半衰期(即污染物在生物體內濃度減低一半所需的時間)和作用時間三個因素影響。

* 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毒物的蓄積量將加大。

三)多種因素的聯合作用

* 環境污染物常常不是單一的,而是經常與其他物理、化學因素同時作用于人體的,因此,必須考慮這些因素的聯合作用和綜合影響。如,鋅能拮抗鉛對δ-氨基乙酰丙酸脫氫酶(ALA-D)的抑制作用,拮抗鎘對腎小管的損害;而一氧化碳與硫化氫則可相互促進中毒的發展。 *

(四)個體敏感性 * 人的健康狀況、生理狀態、遺傳因素等,均可影響人體對環境異常變化的反應強度和性質。人體的健康狀態、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等因素,對機體的反應也有直接影響,如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的一周內比前一年同期多死亡的4000人中,80%是原來就患有心肺和支氣管疾患的人。其他如不同性別、年齡等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有的污染物在短期內通過空氣、水、食物鏈等多種介質大量侵入人體,造成急性危害。有些污染物小劑量持續不斷地侵入人體,經過相當長時間才顯露出對人體的慢性危害或遠期危害,甚至影響子孫后代的健康。

一、 急性危害

急性危害:人體一次性攝入大量毒性較強的污染物,或者幾種污染物聯合進入人體,導致人體在短時間內就出現明顯的癥狀。例:

1)煤煙型煙霧事件

時間: 1952年12月5日- 9日

地點: 英國·倫敦 主要污染物:

煙塵、二氧化硫

結果:

一周內死亡4000人;

45歲以上死亡數為平時3倍,1歲以內嬰兒死亡數為平時1倍。

2)光化學煙霧事件

時間:

1943年、1946年、1953年; 地點:

美國洛杉磯 主要污染物:汽車尾氣 :NOX 、烴類等

光化學煙霧 :O3 、過氧?;跛狨?/p>

(NOX + 烴類

紫外線

光化學煙霧)

光化學反應

結果: 數千人眼、咽喉刺激、疼痛、支氣管炎癥;

1953年 1- 2天內65歲以上老人死亡400人。

二、 慢性危害

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劑量的污染物持續的作用于人體產生的危害。 * (1)水俁病(1953-1956年)、痛痛病(1955年至1972年); * (2)鉻--口角糜爛、腹瀉; * (3)鉛--骨髓造血系統(貧血)

*

環境污染對人體的急性和慢性危害的劃分,只是相對而言,主要取決于劑量-反應關系。如水俁病,在短期內吃入大量甲基汞,也會引起急性危害。

三、 遠期危害

遠期危害:環境污染對人體的危害,一般是經過一段較長的潛伏期后才表現出來的,這種危害叫遠期危害。

環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動物致癌、致突變和致畸的作用,統稱"三致作用"。"三致作用"的危害,一般需要經過比較長的時間才顯露出來,有些危害甚至影響到后代。

1、致癌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患癌癥的作用。

常見致癌物有石棉(硅酸鹽類礦物,引起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 、砷化合物(引起皮膚癌) 、煤煙(引起肺癌)等。

致癌物在人群中引起致癌有如下特點:

(1)人群中接觸某一化學致癌物,具有共同特性的癌癥高發;

(2)持續不斷地接觸這種化學致癌物,可引起相應的癌癥發病率不斷升高; (3)癌發病率與攝入這種化學物質的劑量呈現劑量-反應關系; (4)如果控制接觸,可使發病率的降低。

2.致突變作用:指導致人或哺乳動物發生基因突變、染色體結構變異或染色體數目變異的作用。

* 致突變作用引起變化的遺傳信息或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繁殖過程中,能夠傳遞給子細胞,使其具有新的遺傳特性。 * 愛丁堡大學進化生物學研究所的勞倫斯·洛維博士說,盡管污染導致的基因突變不會立即引發疾病,但它們可以在人類一代代的遺傳中不斷壯大自己,引起人類不育,最終毀滅整個人類。

* 具有致突變作用的物質稱為致突變物。常見的致突變物有亞硝胺類、甲醛、苯和敵敵畏等。

3.致畸作用:指環境污染物通過人或動物母體影響胚胎發育和器官分化,使子代出現先天性畸形的作用,稱為致畸作用

致畸因素有物理、化學和生物學因素。 放射線;

* 藥物: 反應停"兔唇"; 大氣污染和大氣污染物

* 大氣污染: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并因此危害了人體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ISO)。 * 大氣污染物:凡是能使空氣質量變壞的物質都是大氣污染物。 大氣污染物目前已知約有100多種。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災、火山爆發等)和人為因素(如工業廢氣、生活燃煤、汽車尾氣、核爆炸等)兩種,且以后者為主,尤其是工業生產和交通運輸所造成的。 大氣污染的危害:

1)大氣污染對人體的危害:

大氣污染導致的呼吸道疾病與生理機能障礙,以及眼鼻等粘膜組織受到刺激而患病 * 大氣污染還能對氣候產生不良影響,如降低能見度,減少太陽輻射而導致城市佝僂病發病率的增加。 大氣污染的危害

2)大氣污染對植物的危害

* 大氣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對植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

* 當污染物濃度很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急性危害,使植物葉表面產生傷斑,或者直接使葉枯萎脫落;

* 當污染物濃度不高時,會對植物產生慢性危害,使植物葉片褪綠,或者表面上看不見什么危害癥狀,但植物的生理機能已受到了影響,造成植物產量下降,品質變壞。

3)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

* 減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量; * 增加大氣降水量;

* 增高大氣溫度:熱島效應;

* 臭氧空洞; * 下酸雨;

* 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溫室效益。 臭氧空洞

* 臭氧:吸收大部分對生命有破壞作用的紫外線,對地球生命起"保護傘"的作用。

* 臭氧空洞:人類生產生活中向大氣排放的氯氟烴等化學物質在擴散至平流層后與臭氧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臭氧層反應區產生臭氧含量降低的現象。 臭氧空洞的危害 * 危害人類的健康:

* 增加皮膚癌:臭氧減少1%,皮膚癌患者增加4%-6%,主要是黑色素癌;

* 損害眼睛,增加白內障患者;

* 削弱免疫力,增加傳染病患者;

* 對生態的影響:

* 農產品減產及其品質下降;

* 減少漁業產量:紫外線輻射可殺死10米水深內的單細胞海洋浮游生物; * 破壞森林;

* 威脅生物圈和人類的生存:若臭氧層全部遭到破壞,太陽紫外線就會殺死所有陸地生命,人類也遭到"滅頂之災",地球將會成為無任何生命的不毛之地。 酸

* 酸雨:pH小于5.6的降雨。 * 酸雨(酸性沉降):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

* 濕沉降:指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型態而落到地面。 * 干沉降: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

酸雨的危害:使河湖水酸化 ,使土壤酸化,影響植物生長,腐蝕森林、建筑物、雕像等, 溫室效應(花房效應、大氣保溫效應)

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度增高的現象。 溫室效應的危害? * 病蟲害增加; * 冰川融化; * 海平面上升;

*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積增大; * 氣候反常,海洋風暴增多; 溫室效應的預防措施?? * 保護森林

* 機車的排量限制

* 汽車使用燃料狀況的改善

* 鼓勵使用太陽能 * 開發替代能源

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大氣污染的防護措施

* 改進生產工藝,減少廢氣排放; * 加強居住區內局部污染源的管理; * 改善能源結構,大力節約能耗; * 控制機動車尾氣污染;

* 合理安排工業布局和城鎮功能分區;

* 加強綠化; 水資源及水污染現狀

1、水資源狀況

* 地球表面70.8%被水覆蓋,其中97.5%為海水,淡水僅2.5%;淡水除南北極和地下水部分,只有0.26%為江、河、湖等可利用。 * 我國水資源現狀:

* 南北方分布不均:南水北調、引黃入津等; * 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 污染嚴重:長江"輸液"救太湖(2002年)。

* 水體污染:是指人類活動排放的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使水及水體底質的理化性質和環境中的生物特性、組成發生改變,從而影響水的使用價值,造成水質惡化,乃至危害人體健康或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 * 水體污染源:

* 工業廢水污染:工業生產未處理或處理不徹底的廢水排放,是目前最大污染源。 * 生活污水污染:糞便污水、洗滌用水污染 * 農業污染:農藥(有機氯農藥) * 水體污染物的分類

* 化學性(毒物、有機物等) * 物理性(熱、射線等) * 生物性(致病微生物等)

土壤污染與人體健康

土壤的污染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

* 土壤污染:是指進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發生改變,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并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土壤污染直接的影響是土地生產力的下降;通過土壤-植物-動物-人體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威脅人類生存;土壤污染還危害其他環境要素如水體,大氣等。 土壤污染的主要來源:

* 1.生活污染:人畜糞便、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

* 2.工業和交通污染:工業廢水、廢氣、廢渣以及機動車廢氣污染

* 3.農業污染:農藥和化肥污染

人類活動向土壤施加有害物質,是加速土壤污染,引起土壤環境質量惡化加劇的主要原因。 * 污染土壤的方式:氣型污染 ,水型污染 ,固體廢棄物型污 土壤污染的自凈:

*

1、定義:指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在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和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及生物化學反應過程,降低其濃度或改變其形態,從而消除或降低污染物毒性的現象。

土壤發生污染是由于進入土壤的污染物凈積累。

2、影響因素

pH:酸性易被農作物吸收或遷移;堿性多數重金屬離子溶解度降低。

氧化還原狀態:還原狀態下,許多重金屬形成不溶性的硫化物被固定在土壤中。 土壤腐殖質的吸附和螯合

* 土壤污染的危害: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致突變、致癌和致畸作用

土壤污染的防治

一) 土壤污染的特點

隱蔽性和滯后性:土壤污染從產生污染到出現問題通常會滯后較長的時間。日本的"骨痛病" 累積性和地域性:污染物在土壤中不斷積累,同時也使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地域性。 不可逆轉性:土壤重金屬污染基本上是一個不可逆轉的過程,許多有機化學物質的污染也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土壤中的難降解污染物很難靠稀釋作用和自凈作用來消除。土壤污染一旦發生,僅僅依靠切斷污染源的方法則往往很難恢復。治理污染土壤通常成本較高、治理周期較長。

土壤污染的防治原則

*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 實行污染總量控制,嚴格控制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和排放濃度,合理施用肥料和使用農藥等。 * 污染土壤的治理

對已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防治土壤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進入食物鏈。

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 理化措施:客土深翻、施用石灰等。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使Cd,Cu,Hg形成氫氧化物沉淀。

* 農藝措施:改變耕作制度(輪作、灌溉等)、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種植抗性、耐性、低積累型作物。 * 生物修復:

* 利用生物轉化或降解的方法來去除或消除有毒有害污染物。如以重金屬(超)富集植物大量吸收某種或某些化學元素,然后利用除去地上部生物量的方法將重金屬移出土體。

* 包括微生物、動物、植物(重金屬(超)富集植物)修復及聯合修復。如蚯蚓能降解農藥、重金屬等;種植遏藍菜能有效修復硒、鋅、鎘等重金屬污染的土壤。

第四章

居室環境的概念:居室環境:是指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圍隔(建筑)而成的相對密閉的供人類居住和使用的有限空間,是與外界大環境相對分隔而成的小環境。

古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風水

- "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是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

現代居室環境質量評價

- 布局、裝飾、陽光、空間、色彩等

- 室內小氣候

- 室內污染

1)居室布局:形格上:四隅四正

布置上:簡潔明快 2)居室日照和采光:

? 居室日照:是指通過居室的門窗進入居室的直接陽光照射。

? 居室日照的作用:維D合成

? 采光:是指室內能得到的自然光線

居室窗口面積與地面面積之比,不能小于1:7。 要想獲得良好的日照,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選擇南向坡度的地段作為建筑用地;

? 建筑物間應有足夠的間距;

? 庭院中不應有高大的樹木或物體遮光;

? 窗玻璃最好使用無色,并保持清潔;

? 室內家具布置合理,不能遮擋采光口。 3)居室面積: ? 室內凈高:

- 不低于2.8m ,適宜的凈高給人以良好的空間感,凈高過低會使人感到壓抑。食得快:胃口很好,對食物不挑剔,證明內臟功能正常;說得快:頭腦清楚,思維敏捷,心肺功能正常;良好的個性,即性格溫和,意志堅強,經常保持樂觀和幽默;

- 良好的人際關系,即待人接物以"和為貴"為準則,遇事不斤斤計較,助人為樂,與人為善 2)心理健康的標準 ? 智力正常 ? 情緒良好 ? 人際關系和諧 ? 社會適應良好 ? 人格健康完整

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 ? 生理因素

(1)遺傳(2)發育(3)疾病

? 環境因素 ? 心理因素

(1) 心態(2)需要(3)性格(4)情緒(5)意志(6)動機

心理健康關鍵:積極心態和積極努力 什么是心態?

心態就是決定我們心理活動和思維的一種心理狀態。 心態有兩種

即積極心態和消極心態。 積極心態

是保持最佳精神狀態、擁有健康心理的法寶,能夠創造財富,導向成功,幫助你獲得健康快樂的生活; 消極心態

上一篇:環境教育下一篇:軌道交通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