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益演講稿范文

2023-06-04

公益演講稿范文第1篇

公益營銷是一種常見的營銷方法, 是指企業通過參與或贊助公益事業以吸引媒體和公眾的關注, 與目標消費者溝通交流, 從而實現企業的營銷目標。

現代公益營銷發端于19世紀。當時歐美的一些企業開始聯合公益慈善機構, 開展公益營銷活動??墒? 直至上世紀80年代初, 因美國運通公司資助修復自由女神像等公益營銷活動大獲成功, 產生了巨大反響, 公益營銷才真正流行起來。80年代后期, 寶潔、麥當勞等跨國公司將公益營銷帶入中國, 一些先行的中國企業通過公益營銷來創建品牌, 取得了成功。2007年前后, 借進行企業社會責任認證之機, 中國企業界掀起了一波公益營銷熱潮。例如, 在2008年的汶川賑災中, 中國企業的公益熱情高漲, 不少企業憑借公益營銷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然而, 自那以后, 國內的公益營銷開始走下坡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 某些企業不適當的宣傳行為被曝光, 使得公眾對企業的公益營銷目的產生了質疑;一些擅長運用公益營銷的食品飲料企業發生了重大產品質量事故, 令公眾對那些公益色彩濃厚的品牌產生了不信任;有些大型公益組織又陸續爆出丑聞, 其公信力一落千丈, 也把提供贊助的企業推到了尷尬的境地??傊? 一系列事件使得公益營銷在國內趨于沉寂。

無論如何, 從全球范圍看,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公益營銷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重要的形式之一, 絕不可能為中國企業界所放棄。在當前國內公益營銷陷于低迷之時, 企業應靜下心來, 探索公益營銷的規律, 為未來的發展積蓄能量。“咖啡直達” (Cafédirect) 是全球最成功的“公益”企業之一, 它的公益營銷策略可為國內企業帶來一些啟示。

確立宗旨, 采用公平貿易模式

“咖啡直達”現為英國最大的、以公平貿易方式運作的飲料公司, 經營范圍是咖啡、茶和可可。在國際上, “咖啡直達”因極力倡導公平貿易而聞名, 是第一個獲得公平貿易認證的英國咖啡品牌。

“咖啡直達”創立之前, 國際咖啡市場幾近崩潰。1989年, “國際咖啡協定”解體, 咖啡豆的價格暴跌, 全球數百萬咖啡種植戶陷入困境。當時, 英國的新聞媒體對此進行了大量報道, 引起了英國民眾的廣泛關注。一些公益組織開始援助貧窮地區的種植戶和種植社, 利用教堂、慈善商店、社區活動等渠道, 幫助他們推銷咖啡產品。但是, 這些零散的公益活動只能發揮極有限的作用。此后兩年間, 國際咖啡市場上, 咖啡價格持續走低, 使得廣大種植戶的境況更趨惡化, 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小型種植戶和種植社瀕臨破產。

在這種形勢下, 1991年, 英國樂施會 (Oxfam) 、Traidcraft、公平交換 (Equal Exchange) 和雙子貿易 (Twin Trading) 聯合創建了“咖啡直達”。“咖啡直達”自誕生之日起, 就確立了其扶助小型種植戶的宗旨, 并采用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運營模式———繞過中間商, 直接從貧困地區的小型種植戶手中以公平合理的價格收購咖啡豆, 節省了中間環節的成本;不管國際咖啡市場的咖啡產品價格如何低迷, 保證按高于生產成本的價格采購, 不讓小型種植戶虧本。

“咖啡直達”在農產品市場價格低于生產成本時, 以高于生產成本的公平貿易價格收購;在農產品市場價格處于合理區間時, 按照市場價格收購。此外, “咖啡直達”還提供公平貿易津貼, 將公司的部分利潤反饋給生產者, 用以扶持咖啡種植戶和當地社區的發展。

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 “咖啡直達”剛一“出場”就贏得了滿堂喝彩, The Times等英國主流媒體對此大肆宣揚, 給它打了不少免費的廣告。

重裝上陣, 巧妙設計治理結構

2004年, “咖啡直達”迎來了企業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關鍵點。公平貿易正逐漸成為英國社會的一大主流觀念, 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個細分市場, 符合公平貿易原則的產品也越來越多, 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咖啡直達”亟需資金拓展業務, 以應對新的市場形勢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于是選擇上市融資。然而, “咖啡直達”的上市方案也受到一些人的質疑。雖說公司的創立者皆為公益組織, 但公司一旦上市將會改變這種狀況。有人擔心, 隨著普通投資者進入和股權分散, “咖啡直達”的核心價值和經營模式都可能發生改變。為了迎合新的投資人的要求, “咖啡直達”會不會變成一架冷冰冰的賺錢機器?

為此, “咖啡直達”在治理結構上動了一番腦筋, 設計了一套巧妙的保障機制:第一, 采取限制性股權所有制形式, 不允許除四家始創機構以外的任何一個投資方持有超過15%的股份, 這就意味著沒有人能夠通過大規??毓啥淖児镜倪\營方向;第二, 四家始創機構聯手成立了一家“衛股有限公司”, 該公司雖然僅持有一股, 但是任何修改公司基本政策的決議在生效之前, 都必須征得這家公司的批準;第三, 公司規定了董事會的構成, 確保每一屆董事會中至少有兩名生產者代表和一名普通公眾代表。做好這些安排之后, 公司正式發行股票, 幾個月內成功融資500萬英鎊。

治理結構是企業最高的管控體系, 也是一套協調股東與其他利益相關者關系的機制。“咖啡直達”從治理結構上入手, 彰顯了其堅持走公平貿易之路的決心, 也令投資者和消費者更加放心。在這一關鍵點上, 公司通過巧妙的安排, 將一場隱含信任危機的融資事件轉變成重申公司公益宗旨的公關活動, 既保護了品牌形象, 鞏固了產品的市場地位, 又顯示了深厚的公益營銷功力。

兼顧環保, 履行企業社會責任

保護環境是“咖啡直達”多年來傾情參與的一項公益活動。“咖啡直達”宣稱, 不注重環境保護的公平貿易是無意義的。通過與咖啡種植戶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及保持緊密的聯系, 公司引導咖啡種植戶采取“環境友好”的種植方式, 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此外, 公司還從供應鏈的各個環節入手, 實施一系列有利于保護環境的措施, 努力降低生產經營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例如, 減輕包裝袋的重量, 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包裝材料和茶杯, 減少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的碳排放, 號召消費者使用可再生能源烹煮飲料;制定詳細的環保計劃, 每年進行核查并向外界公布執行情況。

“咖啡直達”的這些舉措并不是無的放矢。在英國, 購買公平貿易產品的中堅力量 (消費者) 通常被稱為“道德消費者”, 他們除了關注公平貿易問題外, 還關注環境保護、勞工福利、動物福利等相關問題。“咖啡直達”以公平貿易為核心, 將公益營銷的觸角延伸到環保等領域, 不僅擴大了履行社會責任的范圍, 而且還抓住了消費者的心。

保證品質, 全力奉獻優質產品

“咖啡直達”強調企業和產品的公益性, 關注種植戶的利益, 但也不漠視消費者的利益。在宣告“消費者要為公平貿易模式多付出一點兒”的同時, 還重視產品質量, 力求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咖啡和獨特的消費體驗, 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

“咖啡直達”堅持從小型種植戶那里收購農產品, 這曾被視為公司的“短板”———有人擔心, 小規模種植和收購方式將無法保障農產品的質量。而“咖啡直達”卻通過不懈的努力, 一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提高農產品質量;另一方面, 大力宣傳公平貿易模式對農產品質量的正面影響, 轉變了人們的認識。“咖啡直達”向市場傳遞的信息是:第一, 由于收購價格公道合理, 小型種植戶能夠依靠種植咖啡豆來維持生計, 所以他們就會安心地、全心全意地培育優良的農產品;第二, 由于小型種植戶無法采用大規模種植或密集種植方式, 他們將會付出更多的勞動來精耕細作, 減少甚至杜絕使用化肥和殺蟲劑, 所以這樣培育出來的農產品更“天然”更“有機”, 也更加有利于消費者的健康;第三, 由于公司持續地將一定比例的利潤投入對種植戶的培訓, 所以種植戶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 農產品的品質也就得到了保障。“咖啡直達”采用的這些公平貿易模式, 可從種植戶那里收購到高品質的農產品, 消費者也就能買到高品質的產品。

“咖啡直達”從公益行動中推導出產品具有的功能性利益, 使產品獲得了“高品質”、“純手工摘取”、“來自偏遠而無污染地區”等特性, 不僅鞏固了傳統市場, 而且說服了一大批單純追求高品質產品的消費者。令人稱道的是, 這些產品特性與“咖啡直達”的公益行為直接相關, 極易為公眾所接受。因此, “咖啡直達”的公益營銷就可順勢而為。

精確制導, 建立多種溝通渠道

因信息不對稱, 有些企業會打著公益的幌子招搖撞騙, 發現上當受騙的消費者常常會對公益營銷產生警惕甚至反感, 而那些真正將公益活動落到實處的企業就會無辜受牽連。為了防范這種風險, “咖啡直達”極為重視與消費者的溝通, 通過建立消費者、種植戶、公司之間的溝通渠道, 增強消費者對公司參與公益活動的信心。

在“咖啡直達”的產品包裝、公司的網站和年報上, 種植戶的信息占據了重要位置。尤其是小型種植戶和當地農業社區的情況, 是最常見的內容。例如, 在公司的網站上, “連接種植戶”是一個核心版塊———在一張世界地圖上標出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13個國家的種植社;在“博客”中, 發布大量通俗易懂、沒有明顯利益動機的有關種植戶的故事。“咖啡直達”還利用Facebook、Flickr、Twitter、Youtube等社交網站, 與消費者進行頻繁的溝通交流。如果消費者想知道自己手中拿著的產品到底是誰種植出來的, 他的購買決策會對哪個人或家庭的生存狀況產生影響, 那么他就可以查看產品包裝, 上面不僅介紹產品來源地和種植者, 而且還印著種植者的相片。

“咖啡直達”建立的多種溝通渠道, 縮短了消費者與其之間的距離, 使得公益性消費行為的正面效果更加直觀和明顯, 提高了公益品牌的真實感。這種做法有助于消除公眾的疑慮, 鼓勵更多的人購買產品。

參與公益, 謹慎選擇廣告方式

對于產品的宣傳推廣, “咖啡直達”可謂慎之又慎。雖然它偶爾會在The Sunday Times、The Telegraph、The Observer等主流媒體上打廣告, 但是仍然注重公共關系營銷和公益事件營銷。多年來, “咖啡直達”不斷地發起公益營銷活動, 用較低的成本吸引了公眾的“眼球”。

“咖啡直達”與公益事業相伴而生, 公益性成了“咖啡直達”的固有特性。對“咖啡直達”來說, 公益事業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而是企業運營的基石, 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根本。

近幾年來, “咖啡直達”發起了一系列頗具影響的公益活動。2009年創立了一個獨立的慈善基金———“咖啡直達”生產者基金 (CPF) , 公司每年將三分之一以上的利潤捐給這個基金, 用以提高種植戶的收入、推進農村社區發展。一些英國媒體對這項基金的運作進行了跟蹤報道。“咖啡直達”發起的“可可直達”活動成效顯著, 通過幫助圣多美的小型種植戶通過公平貿易認證, 使他們的年收入增加了五倍。The Times、The Economist、The Independent、BBC World Service等媒體都予以專題報道。2010年, “咖啡直達”發起了“自己播種” (Sow Your Own) 活動, 以鼓勵消費者在自家庭院種植農作物, 親身體驗耕種的艱辛和樂趣。這項活動得到了TheSundayTelegraph、Daily Mail等媒體的特別關注。2011年, “咖啡直達”贊助英國一項咖啡糕點制作比賽, 為公眾娛樂活動籌集資金, 這項舉措也在英國產生了全國性的影響。

公益演講稿范文第2篇

“讓自己先成為公益人”是成為關鍵點傳媒公益與健康事業部成員的前提。自己不懂公益又如何給客戶策劃公益?自己不親身參與公益,又如何指導客戶做公益?對于長期從事國際公益活動的丁冰來說,這也是對她和她的幕后團隊的基本要求。在她的團隊所在的關鍵點傳媒集團公益與健康事業部,10余人的核心團隊成員中,一半具有營養和臨床工作背景,“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喂養”成為了部門研究和熱心的公益方向。

作為國際公益組織的成員之一,她還肩負著把國際公益活動引入國內和把中國的品牌融入到國際公益語境下的特殊使命。

2006年,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推薦,丁冰作為民間代表參加了世界衛生組織亞太地區的母乳喂養培訓班;2007年,受邀到芝加哥參與了國際母乳會成立50周年的慶典活動,并是唯一一名參會的中國大陸代表。2008年,丁冰接受了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接見,2009年參加國際營養與健康大會,2010年,參加馬來西亞國際母乳喂養聯盟的國際伙伴大會。在積極參與一個又一個國際公益活動后,丁冰和她的關鍵點公益與健康事業部,儼然成為了跨國公益行動的中國代表隊。

了解公益活動性質和具有健康專業背景,讓這支中國代表隊在服務醫藥客戶時有了更多的優勢。“我們的奧運—2008全民健康志愿者行動”是在奧運期間,以踐行志愿者精神、傳播奧運精神和健康知識為主題思想的系列活動,得到了國家領導人以及國家衛生、體育、婦聯等相關部委領導的關懷和支持?;顒佑山鹁ё鳛樾蜗蟠笫?,從2008年7月—10月,在北京、上海、杭州等9個城市成功招募健康志愿者10萬人,成為以奧運為主題的最具影響力的全國性公益活動之一。

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全程協辦了本次活動,抓住了奧運的契機也抓住了此次公益行動的巨大社會價值。在奧運的光環下,貴州益佰緊緊和“志愿者精神”、“奧運精神”、“全民健康”聯系在一起,吸引了《新聞聯播》、《參考消息》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在貴州益佰制藥的帶動和吸引下,全國有近10萬名健康志愿者參與了本次活動,他們走到哪兒,就把志愿者精神、奧運精神和健康知識傳播到哪里。

公益演講稿范文第3篇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 越來越多的普通人開始參與到了社會公益事業之中, 又借助于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 一種草根的平民公益形式應運而生———微公益。

自2009年9月新浪微博誕生并興起后, 微博公益作為新的公益形式誕生并蓬勃發展, 在2011年, 微公益迎來了發展的井噴期, “微博打拐”“免費午餐”等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微博公益活動相繼誕生, 推動了公眾“公民意識”的進一步覺醒。在2012年, 新浪, 騰訊, 搜狐等各大門戶網站相繼建立了自己的微公益平臺, 更好的整合了多方社會資源, 更大力度的動員了社會各方力量參與到公益事業之中。微公益的發展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二、微公益的現狀及問題

當下微公益發展的問題頗為受人關注, 在筆者看來當下通過微公益平臺進行網絡募捐這一主要模式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涉及的公益領域, 地域范圍皆有不足

以騰訊公益為例, 所有的募款項目之中, 扶貧助教, 疾病救助這種傳統的公益救助對象依然占據了數目的絕大多數。在已經結束的1307項項目中, 疾病救助這一類就有839項, 占總數的64%以上。而對于同樣重要的環境保護問題, 募款中項目2265個, 環保類占比僅為4.8%, 不僅項目數量很少, 項目完成率也不容樂觀。而且當下微公益救助所覆蓋的地域范圍也仍有待擴大。

(二) 缺乏有公信力的第三方進行公證與監督

微公益項目發起門檻較低, 對發起方的資格認定較寬松, 使項目存在一定的違約風險。通過觀察, 我們不難發現, 在新浪微公益平臺中, 發起方、證實方和執行方經常為同一組織, 而在騰訊公益平臺的募款項目中, 我們依然很難找到第三方 (公證方) 的身影。這無疑會造成公益項目公信力和透明度的一定缺少。

(三) 項目透明度、詳細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我們發現眾多項目的捐助說明都較為簡單, 通常幾張圖片, 加上對受捐對象情況的簡單敘述就構成了項目捐助說明的全部。項目缺乏準確定位, 公眾的認可度不夠, 項目的實施、回報等過程不能做到完全公開透明。

(四) 項目數量眾多, 質量魚龍混雜

騰訊樂捐平臺的項目總數達6244項, 僅在2015年9月1日當天就有108項項目登陸平臺。如此數量, 不可謂不龐大。而其中部分項目的介紹簡單, 可信度成疑。公益項目魚龍混雜的狀況令人擔憂。

從整體上來看, 數量如此龐大的微公益項目中, 能夠實現既定目標并不容易。往往兩個相同類型的項目, 得到的關注度和支持度卻相差甚遠。為此, 我們分別對扶貧、教育/助學、環保/動物保護、疾病救助四大類別的微公益項目, 從發起方/執行方的性質、項目周期、捐款方式、公開透明度、宣傳方式等因素展開數據分析, 探究以上因素對項目籌款人數、籌款金額帶來的影響。

三、影響因素分析

(一) 利用層次分析法數值化模糊變量

首先, 由于部分影響因素如宣傳方式等, 屬于比較模糊的因素, 因此, 數值化考慮采用層次分析法的思想。

建立目標層、準則層和措施層的遞階層次結構, 構造判斷矩陣并進行比較賦值, 權重范圍在1到9和1/9到1之間。計算一致性比例, 當C.R<0.1, 認為判斷矩陣具有一致性, 按照該方法將所有項目的非數值化因素數值化為自變量。

(二) 偏最小二乘回歸分析

分別提取自變量組和因變量組的第一對主成分, 使其相關性最大。設提取出第一對成分為t1和u1, t1是自變量X= (x1, x2, …, xm) T的線性組合, u1是因變量集Y= (y1, y2, …, yp) T的線性組合。根據回歸分析的要求, 使得t1和u1盡可能多地包含變量組的信息, 且t1和u1的相關性盡可能大。建立y1, y2, …, yp對t1的回歸, 與x1, x2, …, xm對t1的回歸。用殘差陣E1和F1代替E0和F0重復以上步驟。如殘差陣F1中元素的絕對值近似為0, 則認為第一個成分建立的回歸方程精度滿足要求, 可以停止抽取成分, 否則用殘差陣E1和F1代替E0和F0重復以上步驟??赏ㄟ^交叉有效性檢驗確定選取幾個主成分。

(三) 微公益項目數據處理與分析

考慮到計算的復雜度, 因此, 取其中的18個項目為樣本進行分析。根據計算可以得出, 提取兩個成分t1, t2即可, 交叉有效性為-0.5016。根據回歸系數, 將標準化變量還原, 可得:

由此可知, 因變量y1, y2即目標值即捐款額與捐款人數, 與發起方、項目時長呈現一定的負相關性, 與捐款方式以及項目的圖文介紹方式呈現較強的正相關性。月捐相比日捐, 捐款額與捐款人數均有所提高, 圖文介紹方式對人越有感染力, 捐款額與捐款方式越高。通過該方法, 可繪制各項目籌款總額與捐款人數的預測圖, 下面以助學類籌款總額為例, 繪圖如下:

根據以上預測圖可知, 助學類數據分布較為均勻, 且籌款額不大, 其預測結果易被接受, 較為可行。

四、針對發起微公益項目的建議

(一) 注重對項目內容的宣傳方式

綜合這四類項目的回歸系數直方圖, 可以發現, 圖文宣傳方式對于項目的籌款總額與捐款人數有著很大的影響。項目以真人故事、內心獨白等方式呈現項目受助方的現狀, 更容易引起人們共鳴。捕捉了受助方真實生活細節的照片, 更易打動捐贈者。捐助者被打動程度越強烈, 越愿意參與捐贈。其中, 助學類與疾病類的微公益項目的回歸系數更高, 關聯性更強。

除了文字圖片之外, 多樣的宣傳方式也可以幫助項目獲得更多的關注。如借助名人、企業的影響力, 如京東金融, 愛德基金會與著名藝人謝霆鋒三方強強聯合的“和謝霆鋒一起做公益”項目, 創新產品、創新概念等進行宣傳的項目, 如中國慈善公益大賽百強項目之一的“環保酵素———廚房里的公益”。由此可見, 注重項目的宣傳方式, 是提升項目關注度的有力方法。

(二) 合理設置項目周期

項目從啟動到結束的周期長短不一, 最短的項目僅有1天, 最長的則有2年之久。分析發現, 項目周期并不是越長越好, “給3183個孩子安全水”項目, 募款期限僅6天, 但配合用心宣傳, 又在春節時節推出, 在短短6日內, 就吸引了16024名愛心人士伸出援手。因此, 微公益項目發起人在發起公益項目的時候, 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設置項目周期, 一般在一個月以內為宜。

(三) 項目發起方的性質不顯著影響捐贈者行為

研究表明, 項目發起方, 如官辦公益機構與民間公益機構相比, 并沒有很好的籌款優勢, 有時民間組織發起的籌款會得到更好的籌款效果。

(四) 捐贈者對項目的透明度關系關注度不高

研究顯示, 捐贈者并不對項目本身的公開透明度抱有太多關注。我們發現, 騰訊公益平臺上很多項目, 甚至是已經結束多年的項目, 并沒有完全做到對每一筆款項使用的公開透明。而人們對于捐款使用情況的關注度不高, 也成為導致多數微公益項目的證實和監督都流于形式的原因。但款項的透明公開是公益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對后期的監督更是有著重大意義。

五、展望

微公益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盡管它并不是完美的, 但它所包含的“人人可公益”“勿以善小而不為”等精神無疑對當下社會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們相信, 微公益定會迎來一個更為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司守奎, 孫玉璽.數學建模算法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 2015.

[2]閆加偉, 余忠勵.社會公益模式的現狀與趨勢[J].青年組織, 2009, (02) .

公益演講稿范文第4篇

公益演講稿范文第5篇

1 我國微公益發展的現狀及特點

1.1 微公益發展現狀

本質上,微公益是一種草根公益,微公益組織是一種特殊的草根NGO,特點是發自民間,自下而上自主開展活動,沒有官方背景,相對自治,民間性質較強。據《2011年中國公益發展報告》中對“微公益”定義為既指從微不足道的公益事情著手,又指公益活動發源于草根民眾,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公益慈善模式,同時還指公益活動利用微博等傳播平臺開展活動與傳播[1]。

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引發了官辦公益機構的信任危機,沖擊質疑著官辦公益機構的管理體制。根據《2011年度中國慈善捐助報告》的數據,2011年全國接收國內外社會各界的款物捐贈總額約845億元,捐贈總量較2010年下降18.1%,而紅十字會接收社會捐贈約28.67億元,同比減少了59.39%[2]。同時,201 1年也是微公益的元年,草根階層開始興起了一種新型的公益模式——微公益。當前微公益有多種形式,包括網絡線上的微公益和線下的微公益,具體包括官辦公益機構和企業、民間或個人發起的微公益活動。在新媒體時代,特別是在Web2.0技術的普遍應用下,微公益形式也呈多樣化,主要以門戶網站、論壇、博客和微博等為載體。一些具有影響力的微公益網站如“多背一公斤”網站、“小題大做”網站等。在眾多的微公益形式中,以微博為載體的公益模式影響范圍及影響力較大,并對微公益的傳播和認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2 微公益發展特點

2012年5月發布的《民間組織藍皮書》里也指出了微公益與傳統公益相比具明顯的優勢,其依托微博的廣大用戶群和關注度,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傳統型公益機構的認可。微公益與傳統公益相比具有以下典型特點。

1.2.1 參與門檻低

其“微”,成為公益活動中的一種創新模式。與傳統的公益模式不同的是,微公益依靠的是公眾微小的力量。普通公眾只需要貢獻一點力量,一個小的行動,就能形成巨大的公益能量。在微博上,公益不再是少數人的舞臺,也不僅僅是有錢人的游戲,而是人人都能參與和使用的平臺。如新浪微博發起的“愛心傳遞,溫暖白血病女孩@魯若晴”項目,每個人只要捐出10元,5元,甚至1元的善款,就可以積少成多,在短短幾天內收到了百萬元的善款,最終使這個白血病女孩獲得救治。

1.2.2 操作簡單

對于普通公眾,只要通過微公益平臺上的項目就可以選擇想幫助的項目或活動,在上面可以進行轉發、關注、捐贈。想要進行公益行動的發起者來說,只要在微公益平臺上發布相關信息等待驗證即可,這在一定程度大大改變了弱勢群體在傳統公益中“求助無門”的局面。另外,充分利用支付寶、財付通等網上支付平臺為微公益提供了新的資金募捐平臺,使公眾的捐贈方便快捷,不再局限于傳統公益模式定時定點的捐贈,尤其為一兩元等的小額捐贈提供了方便的捐贈平臺[3]。

1.2.3 運作公開透明化

微公益從項目的開啟到結束,在微博上都會有公開的賬目詳細記錄項目的進展和資金的使用去向。每一個公眾都可以在上面直接查詢自己的捐贈記錄,也可查詢項目資金的使用情況,也可以提出質疑,主動接受廣大網民的監督。

2 案例:新浪微公益平臺

新浪微公益平臺在2012年2月開始上線運營,依托廣大微博用戶群,使微公益的成長和發展越來越快,知名度也越來越廣,并且微公益項目的多樣化。根據《新浪微公益運營手冊》,截至2012年6月底,在超過40萬認證用戶中,公益類機構中關于扶貧支農36家,綠色環保的有165家,支教助學240家,動物保護97家,醫療衛生151家,法律維權32家,災難救助31家,社區義工177家,綜合912家,其他215家[3]。

微公益平臺幫你做什么?2010年是中國的微博元年。那時起,一股強大的力量便從微博出發,蔓延到中國人的生活當中,那就是“圍觀”的力量。經歷了井噴式的發展,微博開始回歸理性。圍觀已不足以改變中國,我們需要的是行動。在這樣的微博生態中,微公益作為一支強大的力量,不斷地在中國公益先鋒們的努力下成長、壯大,為中國的公益事業打開了一扇充滿陽光的大門。

2011年是微博公益井噴的一年?!懊赓M午餐”“微博打拐”等項目在微博上得到了億萬網友的關注與支持,也推動了國家相關政策的重大調整。這些愛心行動表明了“微公益”在推動公共政策改進上的強大動力。此后,“愛心衣櫥”“大愛清塵”“天使媽媽”“愛心包裹”等公益項目在微博上推進得更加火熱。微公益作為最大的線上公益平臺,在中國公益慈善事業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微公益平臺把傳統公益活動的各個參與方集結到一起,使發起者、受益者和第三方機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整合。微公益平臺簡述如圖1所示。

3 我國微公益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缺乏相應的法律支持

合法性的草根慈善組織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組織的成立必須符合現有法律法規的要求,二是組織的存在和活動應該符合人們某種價值準則或是人們意愿的實現[4]。從這個角度看,微公益組織并不具備完全合法性,實際上它是一個黑戶,目前我國頒布的涉及慈善領域的法律法規只有《紅十字會法》和《公益事業捐贈法》,這兩部法律涉及的相關對象也主要是具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組織,而在現實社會中微公益又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價值,這使得微公益組織處于一個尷尬的境地,即使獲得了社會合法性,但不具備法律合法性,這會使微公益在開展活動時會遭受到相關法律和執法層面的阻撓。

3.2 缺乏統一的監管機構,監督缺位

目前微公益處于起步階段,相應的監管機構、監管職責和監管方式還不明確,這會使得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對微公益組織和其開展的活動較難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公眾對微公益組織存在的問題如何進行反饋,發現問題如何解決。監督的缺失容易導致微公益組織出現腐敗違規的現象,對整個組織的長遠發展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另外,網絡信息的泛濫使其真偽較難證實,容易給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存在一定的道德風險甚至是違法現象出現,這會制約微公益持續健康的發展。

3.2 缺乏專業性,持續性發展受影響

微公益組織需要承擔的社會職能越來越多,因而其專業性也需要不斷提高,不僅需要微公益組織具備專業知識處理具體社會服務事宜,而且在其資源運作、財務管理和媒體運營等各方面都要求專業性運作。而現在相關專業知識和能力的欠缺則嚴重制約微公益組織的可持續發展,比如一些有激情的公益創意因為沒有或缺乏相關的專業指導而無法順利進行下去,可見業務能力是微公益組織發展的根本。以“多背一公斤”為例,發起之初該公益旅游項目的提出、策劃到實施都是由“安豬”一個人獨立完成的,但是隨著其組織的壯大和影響力的提高,“多背一公斤”項目所涉及的公益領域范圍也在不斷擴大,這時就需要更專業的人力物力[5]。

4 我國微公益發展的對策建議

4.1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

我國微公益發展在規模和數量上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都處于落后水平,微公益事業發展滯后的原因一方面在于經濟的落后和慈善資源的不足,另一方面則是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影響其發展。因此,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公益事業的發展和運行進行相應的原則性規定,使那些具有官方背景的公益組織和微公益組織都適用于新的法律法規。這樣微公益組織開展的公益活動符合法律條款中原則性規定就能受到法律保護,依法開展公益活動,平等獲得相應的社會資源。此外,政府作為社會管理的主體,要積極發揮微公益組織的引導作用,有限地介入到微公益發展中,提高民間組織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大微公益理念的傳播,創造良好的微公益發展氛圍,營造全民公益環境。

4.2 加強微公益的管理監督

一方面政府要對微公益組織進行有限的監管,同時也要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監督,確保微公益組織的公益行為具有合法性且不偏離其活動宗旨、目標,比如微公益組織籌資活動的財務和稅收賬目要接受主管部門的嚴格監管。一旦微公益組織出現相關違法行為,要受到嚴厲的懲罰,例如對涉及炒作或者虛假的微博博客的公益活動進行鑒定,適時發布鑒定結果,防止利用微公益之名進行網絡詐騙活動。另一方面可通過媒體曝光的方式對微公益組織進行監督,利用輿論的力量約束微公益組織進行自治和自律。也可引入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對微公益組織進行監督,對其財務報告、項目執行情況進行審核,使得監督公正獨立。

4.3 加強微公益公信力和可持續發展

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包括組織透明度和組織的執行能力,提高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就要具備有效的管理手段和高效的慈善資金管理運作能力,才能贏得公眾信任。因此,一是要加強財務透明化建設,制定嚴格的財務信息披露制度,公正、透明的財務信息披露是微公益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前提,在捐助者和項目發起者之間建立一種信任紐帶。二是要使公益意識深入民心并得以長期持續和發展,微公益組織加強對公益理念的宣傳和創新,例如國外的“FreeRice”網站是一個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它只要通過公眾背單詞,并回答相關問題,每答對一題就會有贊助商捐出10粒大米,獲得捐贈的大米通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來救助饑餓的人?!癋reeRice”網站通過這種創新的模式,不僅使公益組織可持續的發展,企業通過網站也樹立了良好的公益形象,實現了共贏。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網民數量的不斷增長,一種全新的公益形式——“微公益”逐漸被人們所熟悉并接受。文章以新浪微公益平臺為例。簡述了我國微公益發展的現狀及特點,針對我國微公益發展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微公益,新浪,對策

參考文獻

[1]朱健剛.中國公益發展報告(2011)[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2]鄭遠長,彭建梅.2011年中國慈善捐助報告[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1.

[3]李靜蘭,蒙啟泳.公益模式的創新與挑戰:基于新浪微公益的經驗分析[J].特區經濟,2013(11).

[4]孫琦,汪雷.草根慈善組織的合法性困境及其克服[J].銅陵學院學報,2011(3).

上一篇:學憲法演講稿下一篇:德育演講稿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