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

2023-03-12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該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對任課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本文主要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分析找出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 會計學 教學

一、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分析

1.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稌媽W》課程是各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同時又是會計專業的核心專業課之一,但是在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是考查課,而不是考試課,這是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對《會計學》這門課程不重視、學習態度不端正的重要因素之一。再者,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認為他們以后不會從事會計方面的工作,學會計沒什么用,即使這門課學不好,也不會影響其他后續課程的理解和學習。這是造成非會計專業學生對《會計學》課程不重視的另一個原因。

2.學生的知識儲備不足。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知道什么是企業,什么是公司,什么是股票和債券,至于稅收等基本知識也知之甚少,這就給會計學的教學帶來很大的問題,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的儲備,學生就很難理解會計上的會計主體、投資、所有者權益,增值稅和所得稅等知識點,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佳。

3.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稌媽W》課程的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并且知識比較枯燥,趣味性不強,不像其他經濟管理類的課程比如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課程內容難度較小,而且趣味性很強,學生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就能輕易掌握。而《會計學》課程是一門很實在的技術,要想真正學明白需要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需要下一定功夫,而很多非會計專業的學生按照經濟管理類其他課程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方法去學習會計,這顯然是行不通的,只能是事倍功半。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分析

1.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會計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算賬、記賬和報賬,而是為了能夠看懂會計信息,在此基礎上去分析會計信息,從而作出有用的經濟決策。但是筆者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來看,目前的經濟管理類通用的《會計學》教材中都是著重講述如何核算的,至于如何去理解會計信息、分析會計信息,很少涉及。這些教材還是立足于會計專業學生的需求,沒有滿足非會計專業學生的預期。另外,在教學內容的順序安排上,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是初次接觸會計,一開始就講會計循環,然后再講會計核算方法,這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沒有會計核算方法做基礎,根本無法很好地理解會計循環的知識。

2.教學方法不科學?!稌媽W》課程專業性很強,難度較大,與其他經濟管理類的課程差別很大,要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不是件容易的事,必須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其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有些教師僅僅就書中的專業術語進行講解,沒有聯系到身邊的具體實例,不能加深學生對相關概念的理解。在講述借貸記賬原理時,沒有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只是一味的講授原理,學生雖然當時理解了,但是過后很快就會忘記。

3.課時不足。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課時不足,就鄭州的高校來說,基本上都是45個課時左右,開設在大二的上學期或者下學期,由于課時不足,不能把該講的知識講完,也不能把知識講透,學生覺得通過這門課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自然對這門課程不感興趣。

二、提高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一)針對學生方面的措施

1.強調課程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稌媽W》課程的第一節課應該強調這門課程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會計不僅僅是算賬、記賬和報賬,還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經濟預測決策、考核評價等。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更有利于投資成功,比如進行證券投資時,你選擇購買股票、債券還是基金?如果你購買股票,你選擇哪支股票?你決策的依據是什么?還有等你以后自己創業當老板時,你是不是會擔心你的企業盈虧,會計是如何核算的?如果你自己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這個問題是不是會做到心中有數?再結合自己身邊成功人士的事跡讓學生切切實實看到學習會計確實很重要,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一旦對這門課感興趣,就會重視這門課,克服各種困難去學好這門課程。

2.科學安排授課順序,完善學生知識儲備。學習會計學這門課程需要有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儲備,應該在此之前開設相關的經管類的基礎課,比如:管理學,宏、微觀經濟學,經濟法、稅法等相關課程。學生對會計學課程中所出現的一些基本經濟管理知識點,比如:公司、股票、票據、稅收、管理等相關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去學習會計就相對容易了。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一方面會計知識專業性很強,有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學習會計的思維習慣不同于其他經濟管理類課程,要想學好這門課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非常必要。作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針對《會計學》這門課程,記憶和理解的成分都很大,但是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去記憶相關知識點,不僅要記住相關概念和原理,更重要的是會在實務中應用,必須在認真聽課的基礎上多動手、勤思考、善總結,通過大量的高質量的習題,在此基礎上思考總結經驗,才能真正掌握。

(二)針對教師方面的措施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對于非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會計的目的側重于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所以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不僅要講述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更要講述如何閱讀和分析會計信息,應該在目前的教學內容中加入如何分析會計報表的相關知識,這樣才能滿足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的預期。另一方面,在講述順序上,應該先講述會計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然后是會計的七種核算方法,接下來是會計循環和核算組織程序,最后是會計報表分析,這樣循序漸進,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2.改進教學方法,盡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在《會計學》課程教學中,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非常必要。在講述基本概念和原理時應盡可能結合具體事例來講解。比如在講述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定義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時,可以結合每個學生的自身情況,讓其描述自身的資產有哪些?負債有哪些?所有者權益有哪些?他們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在講到權責發生制原理時可以學生給手機充話費為例來講述,雖然這個月充的話費,但是以后期間也受益,就應該由受益的期間來共同分擔這些話費。在講述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時,盡可能地向學生提供會計憑證的樣本或者真實的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什么是會計憑證和會計賬簿。在講述借貸記賬原理時,要啟發學生主動思考,給他們思考、練習的機會。

3.增加課時,把內容講精講透。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僅僅用一個學期45學時左右的時間,來學習會計知識,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無法達到能夠閱讀會計信息、應用會計信息的目標。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增加課時,如果增加課時都壓縮在一個學期,學生又不能夠很好的消化理解,鑒于此,我們應該用一個學年100個學時左右的時間來學習會計學知識才能把該講的知識都講完,講精講透。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教改項目:工科院校卓越會計師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的階段性成果)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第2篇

關鍵詞:會計學;課程設置;問題;改革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各類企業相繼在中國成立,會計人員的需求量也隨之增加,適應這種需求,會計學專業也作為一熱門專業相繼在各層次的高校中開設。據教育部統計,2012年全國本科院校共計844所,其中開設會計學專業的有531所,占總數的62.91%。但在目前,我國的本科會計教育在課程設置上還存在著諸多弊端,培養的學生難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一.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一)知識結構不合理

在會計學的專業課程設置中,過多注重企業會計,而忽視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會計的教育。而就目前的會計就業方向來看,理財咨詢、公務員越來越多地受到畢業生的青睞,尤其是近年來盛行的“公務員熱”,各類學生都一頭扎進公務員堆中。這一現實狀況就與會計的教學產生了矛盾,企業會計課程(包括會計基礎,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會計等)大約占整個會計專業教學的一半,而金融會計,預算會計等一般只在一個學期開設,無論從學時還是教材來看,都只能粗略的了解,這將導致從事理財金融領域或非盈利組織領域的學生在校學習與實際工作的脫軌。

(二)課程設置重復

1、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

這三門課程的設置主旨是讓學生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會計專業的主干課程進行學習,但正是由于這種漸進的關系,導致教材在編排上存在很多重復。

2、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

這三者存在著以管理會計為覆蓋核心的大量重復現象,成本會計面向的是對企業的核算和管理,而管理會計對企業的全面管理就是從成本管理開始的,兩者的交叉之處就在成本管理,在內容上包括成本預算、成本分析、標準成本會計、責任會計等;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對象都是價值運動或資金運動,二者在本量利分析、資金時間價值、資金需要量的預測等內容上都存在著重復。

3、稅務會計與稅法

很多開設會計專業的高校在稅法之后又開設了稅務會計,雖然稅法是以介紹會計構成要素為主,稅務會計是以解決納稅主體對涉稅事項的會計核算為主,但兩者涉及的是同一問題的兩個階段,將二者分割,不僅會給教學帶來困擾,更會導致學習效果不佳。

(三)缺乏實踐性

在大學本科的教學中,多數高校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實驗課程大多以模擬為主,只是對著電腦操作,根本沒有身處辦公室嚴謹工作的感覺。另一方面,學校與外界的聯系較少,學生到企業實習和參觀學習的機會較少,以至于學生不了解業務流程,甚至會疑惑所學知識到底有多少可以用于實際,也就無法了解自己與社會需要的差距了;至于實習,一般高校都是安排在最后一學期,好多同學為了求職而放棄實習機會,實習一般只是流于形式。

(四)專業課設置時間滯后

現階段,不少高校采用1+3或者2+2模式,開始階段不細分專業,只學基礎課程,雖然這種模式有其優勢,但專業課程集中在大三學期開設不僅會破壞學生對專業的熱情,更會加重大三學生的負擔,大三階段,很多學生面臨考研或者工作的抉擇,過重的課程負擔不利于其自主安排時間。

二.課程設置的改革暢想

(一)精簡課程

在課程設置重復問題上,需要精簡課程設計。就管理會計、成本會計、財務管理而言,最好的方式是通過有關政府機構編寫教材大綱,統一口徑,確定各自范圍:成本會計作為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基礎,其應以成本的核算、成本報表、成本基礎分析為核心;將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重復的專門用于企業內部管理的成本核算、成本預測、成本決策以及成本控制納入管理會計;而將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重復的資金需求量預測、貨幣時間價值以及長期投資決策分析等內容納入財務管理。[1]

(二)強化實踐

會計實踐教學可以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踐。校內實踐主要是在會計專業實驗室開展,包括手工實驗和電算化實驗,實驗可以按課程設置分為成本會計實驗、財務會計實驗、金融會計實驗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會計核算的流程必須強化,讓學生對整個會計業務流程有宏觀的把握。[2]

(三)突出特色

基于我國開設會計專業高校眾多但課程設置雷同的事實,筆者認為,各高??梢越Y合自身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開展具有特色的會計課程體系。我國開設會計專業的高??纱笾聞澐譃樗念悾旱谝活?,以清華、北大為首的國內頂尖學府,這類高??梢耘c西方、國際會計接軌,注重國際會計準則與外語課程的教育;第二類,開設會計專業的一般性綜合大學,這些高校大多開設會計專業的時間不長,會計專業一般屬于管理學院的小專業之一,這類高??梢詮娬{學生的“厚基礎”,要求學生更多地涉獵自然科學等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第三類,以東北財經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為代表的、原隸屬于財政部的國內重點財經類院校,這些高校一般開設歷史較長,專業細分以及科研水平均處于國內前沿,這類高??梢粤⒆憧蒲?,致力于會計準則的修訂等專業性研究;第四類,以南京審計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為代表的地方財經類院校,這些院校一般專升本時間不長,但是會計專業辦學有一定基礎,這類高??梢砸詫崉战虒W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突出的實踐能力。[3]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為會計人員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為順應時代的需求,高校必須改革現行課程設置體系存在的問題,不斷提高本科會計教育水平,培養出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當然,會計改革也不能一蹴而就,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動態地尋求改革方案,提高會計教育整體水平。(作者單位:西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林豐巖,劉芳.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會計教學內容的融合與分離[J].科技信息(學術版),2007(05)

[2]劉曉華.應用型本科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財會月刊,2011(09)

[3]李鋒.關于我國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研究——基于國內各層次高校本科會計學專業的調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8(16)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第3篇

關鍵詞:規范會計研究 實證會計研究 歷史軌跡 辯證統一 會計研究范式

一、引言

實證研究方法在經濟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其被進入到了會計學的研究,從而會計學的研究也被切割為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兩者對于會計理論和實務研究的性質不同,其根本區別是:前者產生時間早于后者,加入了價值的判斷,研究的是“應該怎樣”的問題,對會計研究有自己的主觀觀點,并描述會計研究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后者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對會計事實的客觀反映,不對其的價值判斷。受經濟學廣泛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的影響,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研究開始應用實證研究方法,通過對實證研究方法的模仿和吸收,目前我國學者大量采用此方法進行會計研究。但對于會計研究應該采用哪種方法的爭論愈演愈烈,學者和理論界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研究應采用的研究方法出現了以下兩種觀點:一種是過分重視規范會計理論的作用,一些學者認為會計學科屬于社會科學,市場經濟是一系列復雜經濟現象的系統,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對會計理論和實務進行定量分析是不可能和不科學的;另一種則是片面強調實證會計理論的作用,認為會計科學雖屬于社會科學,但它是發展十分成熟的理論體系,尤其是會計實務必須進行量化才能客觀反映客觀情況,必須采用實證分析方法以體現研究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對會計理論與會計實務的研究應該采用哪種方法的討論和爭議,對我國的會計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和發展是十分不利。因此,對當前我國會計研究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嚴重失衡必須引起重視,如何處理好兩者的關系,亟需為其提供理論和政策指導?;诖?,本文通過對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問題進行探究和分析,以期為會計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文獻述評

( 一 )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相關文獻述評 對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相關問題,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與領域對其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觀點和見解。就目前的國內文獻的研究看,對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實證會計學派的產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實證會計與規范會計兩者之間存在辯證關系,齊獻忠(2001)分析認為實證會計理論不能代替和否定規范會計理論,實證會計研究服務于規范會計研究,規范會計研究的科學建立也要充分運用實證會計的研究成果。我國實證會計研究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會計理論研究注重規范而忽略實證。杜興強(2000)通過對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后認為:第一,會計理論研究之中,“是”與“應該是”,或“事實判斷”與“價值判斷”往往交織在一起,并無明確界限可以判斷或者有意識地去遵循。第二,實證會計研究和規范會計研究之間并無人為的界限,作為實證會計研究精神的對事實解釋和預測應以規范會計研究的目的為歸宿。第三,在會計理論研究之中,由于兩者的互補性,將實證會計研究和規范會計研究對立起來的態度固然不可取,但是絕對否認實證會計研究和規范會計研究的做法也同樣不可取。第四,規范會計理論研究由于是從邏輯高度來把握整個會計理論研究過程,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和會計實務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而實證會計理論研究則立足于會計實務,因此其研究成果往往與會計實務中的結果比較吻合或基本接近,但是這并不能夠說明實證會計研究和規范會計研究孰優孰劣——“存在的未必合理”。 蓋地、呂志明(2007)分析研究認為,傳統會計研究(規范性研究)始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到20世紀六十年代達到黃金時期;實證會計研究產生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并在八十年代成為主流。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的產生都有其必然性,都適應了其當時的客觀環境,從方法論角度而言,各有其優缺點。無論規范會計研究還是實證會計研究都不可能一統天下,二者應該和諧共處。從哲學的角度,張自巧(2009)對實證會計研究方法進行了客觀評價,剖析了實證會計研究方法與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辨證統一關系,闡述了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相結合的理論基礎,探索了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有機結合具體途徑,認為在構建會計理論的過程中,只有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下,將兩種研究方法進行有機地結合,才能促進會計理論研究的健康發展。實證研究方法和規范研究方法是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一對范疇,在研究方法上二者各有側重,各有所長,曲京山、喬俊興(2010)對會計理論研究的研究和實踐證明,盡管兩種會計研究方法存在著諸多不同,但兩種會計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互補和聯系性,只有正確地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在研究中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兩種研究方法的優勢互補,才能提高理論的研究效率,最終促進我國會計理論研究的全面發展??v觀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就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的相關問題,大多數學者解釋角度的不同導致結論不盡相同。國外對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研究理論和具體實踐起步較早且趨于成熟,而國內的起步相對較晚。因此,必須對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以期為改善會計理論的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 二 )會計規范研究和實證研究發展歷史軌跡 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的發展、創新和演化是伴隨著對會計理論的不斷創新而發展的。規范會計研究的研究方法大致分為演繹法和歸納法,由此分別形成了指導性和描述性理論。從會計理論演化的歷程來看,對其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但在當時并未形成嚴格意義的會計理論,僅屬于描述性的。描述性理論成熟的標志是復式簿記理論的提出,它是由1494年帕喬利提出的?;谘堇[法的指導性理論歷程產生于上世紀的經濟大蕭條時期。1929年,美國的整個股票市場出現了嚴重問題,出現了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造假、會計信息披露失真、 操縱利潤等嚴重問題,嚴重損害了相關投資者的利益。為使投資者的利益免受其害,美國成立了SEC(證券交易委員會),它要求必須統一會計準則,從而促進了會計理論的研究。W·A·Paton、J·B·Canning、H·W·Sweeney、K·Macneal等人吸收和借鑒了新古典經濟理論,并對會計實務進行深入了調查,發表了一些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論文和著作,提出應按照反映使用者決策所需的現行成本或價值信息為目標重構會計學。他們提出了收益決定模型,認為利潤表應當代替資產負債表,該模型體現了會計所有權導向,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多項原則在此時得到確立,如權責發生制原則、持續經營原則等。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對規范會計研究的研究達到了全盛時期。這個時期主張受托責任觀,并提出了阿羅可能性定理,在此定理影響下產生了決策有用觀,并促進了會計實證研究的產生。最早對實證會計理論進行研究的是鮑爾和布朗,他們在1968年發表了《會計數據的實證評估》一文,拉開了實證會計理論研究的序幕。70年代,羅切斯特學派等會計學者進一步對實證會計理論進行拓展和完善。80年代,實證會計研究得到了進一步系統化。1986年,實證會計研究創立者中的兩位美國著名學者瓦茨(Watts)和齊默爾曼(Zimmerman)發表了他們的代表作《實證會計理論》一書,比較完整的介紹了實證會計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把實證會計研究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成為當前西方財務會計理論中一個引人矚目的新分支,為后續會計理論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在書中確立了實證會計理論的著名的三大假設:債務契約假設、管理者薪酬假設和政治成本假設。90年代,實證會計理論的研究者繼續圍繞三大假設展開,研究發現支持這三大動機和最終會計選擇之間的關系。從實證會計理論的發展時間順序來看,實證會計研究從“不成熟”的研究演化為“較成熟”的研究,早期的研究存在著方法論上的弊病,這些弊病被后續的研究所糾正,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獲得了新的研究思路,并由此產生了更豐富的理論。

三、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辯證關系分析

( 一 )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對比分析 (1)規范會計研究。上世紀初葉,很多企業的會計實務工作比較繁瑣蕪雜,面對這些會計工作時會計從業人員的工作較混亂,缺乏基本的規范,亟需進行規范,會計規范研究在此情形下產生。會計規范研究研究的是“應該是什么”,即從邏輯的高度概括或指明會計實務和會計原則應該是什么,強調其規范性的要求,從而促進會計實務的規范性。規范會計研究使用“前提—推論”的研究路徑,借助邏輯抽象推理進行會計研究,其對會計研究的主要方法既又歸納法,也又演繹法。歸納法就是通過對大量的會計現象和實務進行分類研究,概括出其內在聯系,體現了從一般到具體、從具體到抽象的邏輯方法,從而歸納概括出會計理論。歸納法的優點在于不受預定的模式限制。演繹法是從一般性原理如會計目標、假設到個別事實如會計實務的準則和方法的邏輯方法。演繹法的推導過程是前提命題到結論在進行驗證,最后指導具體會計問題。其優點在于使各項會計理論有密切的內在聯系,導出的結論邏輯比較嚴密。但是,規范會計研究也存在一些系統性弊端:第一,會計理論的研究需要對演繹法的假設進行檢驗和判斷,而規范會計研究往往忽視了這一點;第二,會計規范研究導致對會計主體的行為因素不重視;第三,由于缺乏大量會計經驗的支撐,往往導致規范會計研究的會計研究出現“閉門造車”式的論斷。(2)實證會計研究。實證會計研究的是會計學“是什么”的知識體系,是對會計事實的客觀反映,不加入對其的價值判斷,目的是揭示會計的內在規律,從而更好地解釋和預測會計實務與理論。具體來說,會計研究中應用實證分析,主要是通過“成本一利益”的分析,對管理當局和會計準則進行闡釋和預測,并對其進行有意識地選擇。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進行實證分析的大致思路是:首先,依據現實情況和基本原理、理論等,對此研究進行假設;其次,根據上面的假設,采用科學方法對相關資料進行盡可能地收集;最后,對收集到的數據和資料進行分類、計算、處理,通過研究得出結論。從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進行實證分析的過程來看,實證會計研究具有嚴密的科學性、定量方法被廣泛運用、偏重實務性等特征,其采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時運用統計學方法和概率論基本理論,通過對會計實務進行預測和闡釋,有很強的實踐指導作用。實證會計研究在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也同樣存在一些局限。如其對政治成本、厭惡風險程度等無法明確定義和量化,各項變量之間是否是線性關系無法明確,而建立的模型大多數是線性模型。

( 二 )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的辯證統一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會計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都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特定功能;在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進行研究時對兩方法應該相互依賴、互相滲透;單純依靠某個方法進行研究都不能完全避免和克服的各自的系統缺陷;兩者都忽視了對會計研究應該是從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過程,應做到邏輯主義和非邏輯主義的統一;實證會計研究對某個具體會計問題進行證實或證偽有效,但對會計理論框架卻無能為力,必須應用規范會計研究。所以,片面強調某一方法是不對的,在對會計研究時應做到把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有機的結合起來,而不能偏頗。(1)會計研究應是一般到具體到一般的過程。規范會計研究是從會計假設或目標出發演繹出一系列的基本原則以指導會計工作;實證會計研究則是根據搜集的數據和資料進行檢驗,進而對研究結果證實或證偽。也就是說,實證會計研究和規范會計研究的邏輯是不相同的,前者是由一般到具體,后者是由具體到一般。由此而言,對會計理論的研究應該是一般到具體到一般的有機結合,努力實現兩者優勢互補。(2)因兩者會計研究的層面和視角不同,更不能將兩者割裂。為了挖掘會計理論框架的內在邏輯,規范會計研究在較高的理論層面進行研究,如研究財務會計的框架;而實證會計研究則對十分具體的會計理論和現象進行研究,如存貨發出的計價問題,應采取先進先出法或者后進先出法等。實證會計研究的會計問題愈來愈細微,規范會計研究者借此批評其對會計理論的貢獻甚微,會計研究的目標層次愈低,就更多的要求進行實證分析,反之,更要求進行規范分析。因此,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的層面和視角不同,就必然要求組成一個整體,而不能將兩者割裂。(3)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的密切關聯性。規范會計研究的會計目標屬于較高層面,需要對其進行價值判斷,實證會計研究的會計目標屬于較低層面,則需要對其進行事實判斷。事實判斷和價值判斷之間存在密切關聯性,所以,規范會計研究不可能摒棄事實判斷,實證會計研究也不可能排除價值判斷。在研究會計目標時,應實現兩者的和諧共處,不能厚此薄彼。事實上,兩者之間并沒有人為設置的鴻溝,規范會計研究是實證會計研究的目的和歸宿,兩者對于不同層面的研究,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可以對會計目標進行更深入的解釋。規范會計研究從邏輯高度的會計研究,必然會與實際實務存在誤差,而實證會計研究則可以補充和修正,在會計研究中必須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

四、會計研究啟示及我國會計研究范式的選擇

( 一 )優勢互補,相得益彰 著名物理學家波爾說過,站在一條深刻真理對面的往往是另外一條深刻的真理。鑒于規范會計研究和實證會計研究兩者各具優勢和弊端,偏廢任何一方都是錯誤的,應避免兩者的對立,承認雙方的價值,積極促進其有機結合。經濟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會計目標的研究既要做到規范分析,又要實證分析,做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實證會計研究屬于定量分析,規范會計研究屬于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礎和前導,對進一步的研究起著預見和指導作用,定量分析是定性分析進一步研究的深化,對其進行糾正和檢驗。在研究中做到兩者統一,既保障了會計理論的縝密性,又不失精確性。

( 二 )區分側重,適度應用 目前我國對會計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規范研究方法,實證研究方法僅是為研究的需要服務,處于從屬地位。原因在于:我國目前沒有完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實證會計研究應建立在相對成熟的會計理論之上,否則對其研究也會成為無本之木。我國很多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還很不完善,熟練的職業經理人還很缺乏,股權交易市場欠發達等問題。企業經濟數據的質量和準確性不高,存在數據的統計口徑、數據的連續性和可比性、會計數據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實證研究型的會計人才嚴重匱乏,要求具備扎實的財會、經濟、數學和計算機等方面的知識。對會計目標實證分析的預測效果不盡人意。鑒于此,對會計理論的研究應該做到以規范研究為主,加大實證研究力度。

( 三 )量體裁衣,確定方法 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都有優勢和弊端,在對會計理論和會計實務的研究過程中應該采取何種方式?選擇以哪一種為主的研究方法應當根據會計研究的對象確定。一般來講,越是具體的問題,應越偏重采用實證會計研究;而越是高層次、帶有決策性的問題,應越偏重采用規范會計研究。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相關政策的政策性效應明顯,會計數據造假、會計信息失真等問題,對其研究采用實證分析方法的研究意義不大,應采用規范會計研究。隨著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法律法規的出臺,證券市場的成熟,對會計理論研究的采用實證會計研究的環境和條件日漸成熟,今后的實證研究的數量應逐漸增多。

*本文系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遼寧省鄉鎮政府財務狀況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L11CJL039)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鮑勃·瑞安等著,閻達五等譯:《財務與會計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年版。

[2]瓦茨,齊默爾曼:《實證會計理論》,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杜興強:《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比較分析》,《遼寧財專學報》2000年第1期。

[4]蓋地、呂志明:《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評析》,《會計研究》2007年第4期。

[5]曲京山、喬俊興:《論實證會計研究與規范會計研究》,《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6]張自巧:《論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和規范會計研究方法的辯證統一》,《財會通訊·綜合(下)》2009年第5期。

[7]齊獻忠:《實證會計與規范會計相互關系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

[8]汪江洪、劉凡齊:《關于規范會計工作中的實證會計研究》,《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9期。

[9]張天蔚:《規范會計研究與實證會計研究的結合運用》,《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教育研究版)》2004年第8期。

[10]陳漢文、林志毅:《對規范會計理論與實證會計理論的思考》,《財經研究》1997年第2期。

[11]Boland,L.A.Fall.Criticizing 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2.

[12]Christenson,C.January.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Accounting, ccounting Review, 1983.

[13]Watts,R.L.Janua .Oisutuve Acciybtubg Theory:A TenYear Perspective,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0.

( 編輯 聶慧麗 )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第4篇

2、地方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擇業傾向分析

3、基于OBE理念下的會計學課程建設研究

4、會計學:守好心里的那桿秤

5、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教材體系重構與實踐創新研究

6、財經院校會計學應用型課程改革探析

7、會計學專業案例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

8、會計學:我愛它,哪怕以發跡線為代價

9、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析

10、案例教學法在中職基礎會計學科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

11、基于職業發展力的非會計學專業《會計學》實驗教學法應用探討

12、基于O2O教學模式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問題探析

13、會計學本科專業特色建設與人才培養創新研究

14、淺論會計學與經濟活動的關系

15、淺析會計學專業就業前景

16、應用型本科院校管理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17、高校會計學專業課程智慧化教學模式改革

18、互聯網+下的中職學校會計學科德育實施策略

19、“雙創”導向下高職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從會計學的總體層面探討會計學的發展

21、會計學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的路徑與策略

22、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召開新設會計學(智能會計方向)專家論證會

23、高等院校成本會計學與管理會計學課程整合研究

24、智能財務時代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25、《會計學》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26、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會計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27、中國建設會計學會第八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28、數智時代面向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

29、淺談在會計學科教學中加強職業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30、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探究

31、基于Quizlet和XMind的共享卡片法在“金融會計學”教學中的應用

32、基于教育心理學的會計學課程網絡教學改進策略

33、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會計學專業的職業道德培育探究

34、中國教育會計學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召開

35、基于教學管理的會計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36、疫情防控下《會計學》課程線上教學效果調查及教學質量提升途徑研究

37、高?;A會計學教學改革研究

38、基于能力與需求雙目標的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研究

39、業財融合背景下《管理會計學》教學優化研究

40、基于OBE理念的會計學專業“賽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41、技術變革背景下的會計學課堂教學設計

42、校企合作背景下《會計學原理》的智慧課堂評估

43、淺談“互聯網+”背景下的會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

44、基于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會計學專業的職業道德培育研究

45、《會計學原理》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46、后疫情背景下高校會計學專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策略研究

47、創新創業教育與會計學專業教育的融合發展

48、基于專業評估的會計學專業建設探討

49、海內外專家共話AI時代會計學發展前景

會計學專業論文范文第5篇

2、大數據時代的經濟法理念變革與規制創新探究

3、會計大數據——會計檔案信息共建共享的實現路徑

4、基于大數據應用的整合營銷傳播課程改革探討

5、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立體化教學資源建設

6、大數據時代高職會計專業教學改革探究

7、大數據時代下稅務會計工作挑戰與對策

8、“互聯網+”、大數據環境對會計領域的影響

9、大數據時代下財經類高校大學生科研素養能力提升研究

10、大數據時代會計繼續教育的變革與創新

11、大數據環境下財務分析人才培養研究

12、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會計發展趨勢分析

13、高校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14、人工智能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貿易經濟專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選擇研究

15、大數據時代下CPA審計的機遇與挑戰

16、財務信息化條件下的高校財務內部控制研究

17、大數據時代會計信息化的機遇與風險

18、基于大數據的智慧會計平臺構架

19、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發展研究

20、與大數據公司開展統計學專業實習的探索

21、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信息管理創新

22、國內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研究

23、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石油化工企業的數據資產財務處理淺析

24、大數據下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研究

25、大數據時代企業財務核算與管理

26、大數據時代醫院財務管理創新研究

27、大數據背景下優化農村商業銀行征信的研究①

28、大數據在高校財務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29、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經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30、大數據時代下的《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改革的探討

31、淺析大數據對會計的影響

32、大數據時代給財務審計帶來的挑戰及應對策略分析

33、基于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信管專業人才培養的探討

34、大數據與會計課程教學設計與思考

35、大數據背景下京東盈利模式問題探析

36、大數據時代統計學專業教學體系的改革

37、基于大數據視角下高校會計教學創新改革的方向及實施路徑探究

38、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信息的應用探討

39、金融大數據公司注冊地與董事長教育背景關系研究

40、大數據下財務會計轉型戰略

41、大數據對高校會計教育的影響及挑戰

42、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43、大數據時代企業發展管理會計的內在邏輯與實施路徑

44、大數據時代商業模式創新對財務會計變革的影響研究

45、會計視角下的大數據邏輯

46、大數據環境下實時會計的機遇與挑戰

47、基于“互聯網+”模式的農業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研究

48、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問題探究

49、基于神經元反饋系統的管理會計系統構建

上一篇:會計高級學論文下一篇:寫企業會計論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