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

2024-03-14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1篇

1.西域的地理概念。

2.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在位國君、影響。張騫的精神(報效祖國、不畏艱險、勇于開拓)。影響:張騫出使西域后,漢朝與西域各國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為開辟絲綢之路奠定了基礎。

2.舉例說明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公元前60年……)

3.絲綢之路的路線、作用。(課本P83圖)

4.列出絲綢之路上著名的名勝古跡(樓蘭古國、敦煌莫高窟、西安大雁塔、月牙泉等)。

5.絲綢之路名稱的由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中國的絲綢最初由這條路上通道運往地中海的西方世界,成為中國輸出的最具代表性的商品。

6.課后習題。(P85-86頁);課本P83頁中間小字段。

第16課紙的發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

(見提綱第9小題)(課本P87頁)

第19課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表現和影響。(課本P111-112頁)

第20課北魏孝文帝改革(課本P115頁)

1.孝文帝的民族(鮮卑族)、名字(拓跋宏)。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影響。(措施:①遷都洛陽 ②說漢語 ③易服飾

④改姓氏 ⑤通婚姻 ⑥改用……,學習漢族的……,提倡……等 )。

第22課漢字的演變(課本P122頁)

王羲之、顧愷之的生活時期、代表作品(識圖)等。(提綱第12小題)

1.議一議: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絲綢之路的開辟,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

2.找一找:圖中所畫的這些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從西域傳入的?

其中,水稻、小麥和絲綢是中原原有的;葡萄、石榴、核桃、苜蓿是從西域傳入的。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2篇

北方民族大融合

教材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20課。三國兩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分裂、大**、民族大融合的時期,而本課內容正是從政權分立走向統一的一個重要環節。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為了適應這種趨勢,北魏孝文帝掌權后進行了一系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改革,而改革又進一步促進了民族大融合,為后來的隋唐統一奠定了基礎??梢哉f這一課既是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分立的一個總結,又為隋朝更大規模的統一埋下伏筆。 本課內容具體由三部分組成: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二、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比較系統地了解南北朝時期我國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實,包括自十六國以來北方地區民族融合的趨勢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實。

2、理解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我國古代歷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進程,為隋朝統一奠定了 基礎。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課學習和歷史短劇表演,再現歷史生活場景,加深學生對歷史人物的情感體驗,增強學生對歷史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歷史學習的熱情。

2、通過對孝文帝改革影響的討論,提高學生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評價能力,也培養學生客觀看待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民族觀念,使學生認識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各民族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是我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內容。

2、通過對孝文帝改革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孝文帝順應歷史潮流銳意改革,是我國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從而培養學生勇于改革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目標:

1、了解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原因和過程

2、掌握北魏孝文帝遷都后的改革措施,了解當時民族融合的具體表現 重點.: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民族大融合 一.【導入新課】

知識回顧:

1. 課前復習“三字經”部分內容以及“歷代王朝歌” 2. 回顧

18、19課與本課有聯系的內容

(1) 三國________年起,至________年結束;西晉________年起,至________年結束。東晉________年起,至________年結束;______年劉裕建立南朝宋。

(2) 東漢末年起,北方和西方的少數民族內遷,他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武裝滅西晉的是__________族;建立前秦政權的是__________族。

(3) 淝水之戰中________以少勝多大敗_________。北方地區重新陷入________狀態。

二、【講授新課】

一、北方的統一和民族的融合

1、回憶上課內容:西晉滅亡后,北方地區陷入嚴重的戰亂。4世紀后期,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統一了黃河流域?什么戰役后該政權統治瓦解,北方地區重新陷入割據混戰的狀態?(學生答略)

2、哪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再度統一了黃河流域?

學生閱讀課本后,找出北魏建立的時間、都城及統一黃河流域時間。

3、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后,北方出現什么新現象? 出示四幅圖片

圖片一:南北流行服飾--褲褶服

1 圖片二:穿漢族服裝的少數名族貴族 圖片三:漢族婦女制作蒸饃與烙餅

圖片四:北方少數民族墓室壁畫《采桑圖》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胡人漢服”、“漢人胡食”、“ 漢人胡食”等現象,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說當時北方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4、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根據上述圖片,請你談談對“民族融合”的理解?

教師總結:民族融合是指各民族間在長期雜居相處中,彼此學習、互相影響、民族差異逐步模糊,民族界限日益縮小的過程。

二、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過渡】北魏統一后,孝文帝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一個較為落后的民族如何來管理和統治文化先進的中原地區呢?如果你是當時的孝文帝你會怎樣做?(出示三種選擇方法:A、以胡治漢

B、胡漢分治

C、胡漢融合)

那么孝文帝會從哪些方面展開改革呢?他改革的會從那里開始呢?(請學生開展合理想象)

1.思考北魏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呢?遷都過程遇到了哪些阻力?他巧妙地采取了什么措施而達到了遷都的目的呢?(通過自主閱讀小材料,學生討論作答,教師總結歸納) ①平城地處偏北,所產糧食不能滿足都城眾多人口需要。(從地理環境看) ②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對中原廣大地區的統治。(從鞏固政權看)

③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鮮卑政權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從民族融合角度看)

2、孝文帝遷都洛陽后有那些作用?

促進了洛陽的繁榮與發展,為孝文帝進一步改革創造了條件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過渡】遷都洛陽后孝文帝為進一步加強向漢族學習,采取那些改革措施?

1、請同學們結合課文,具體介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語言:朝廷中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服飾: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 姓氏:鮮卑姓氏改為漢姓,拓跋改為元。 婚姻: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政治:采用漢族官制、律令。

禮法: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

2、通過史料加深了解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3、孝文帝推行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呢?假如你是當時南朝大臣,出使北方時,你會有那些新的感受?(課件展示陳慶之語)

南朝官員陳慶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陽的風貌,感慨地說:以前以為長江以北都是落后的“異族”風氣,現在才知道中原地區禮儀興盛,人才濟濟,難以言傳。

4、學生活動:———如何評價孝文帝?

對于孝文帝改革,歷史上有兩種不同的看法,你會同意那種看法,請你談談自己的理由。

教師總結:孝文帝改革雖然距離我們已經一千五百多了,但他實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鞏固了北魏統治,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促進了古代中原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大發展,為推動我國歷史發展立下了功勞,但我個人認為,孝文帝改革忽視了保持本民族文化特點,全盤漢化,使鮮卑拓拔部逐漸融入其他民族中,給我們留下了一些遺憾。

【課堂小結】

課件展示本課知識結構示意圖,揭示北方民族融合趨勢與 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之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得到升華

小結:孝文帝推行改革與他早年所受的教育有一定的影響,更深刻的原因是當時少數民族的內遷使民族融合趨勢出現,為了順應這種潮流,北魏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改革,而孝文帝改革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課堂檢測】

1、中華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國家,很多少數民族為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貢獻,魏晉南北朝時建立北魏的少數民族是(

)

A.匈奴

B.鮮卑族

C.氐族

D.羌族

2、“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改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數民族逐漸與漢族趨同,促進民族融合的是(

)

A.商鞅變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3、 “魏王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郡名)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該詔令中孝文帝提到了哪一方面的改革

A.把鮮卑的姓氏改為漢族的姓氏

B.改鮮卑語言為漢語

C.鼓勵鮮卑人與漢族人通婚

D.采用漢族的官制,學習漢族的習俗

4、下列行為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是(

)

A.在朝廷中必須使用本民族語言

B.尊崇鮮卑祖先,不尊重孔子

C.采用漢族的官制、律令

D.嚴禁鮮卑貴族與漢族聯姻

5、孝文帝遷都的原因有(

)(多選)

A.舊都氣候干旱,出產糧食不能滿足人口的需要 B.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3篇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⑴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條件、進程、主要成就及引起的變化。 ⑵理解英國殖民擴張與工業革命的關系。 ⑶探究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的原因。

2、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工業革命在人類文明演進過程中作用的分析,培養同學們閱讀教材、知識重組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工業文明對人們生產生活方式的巨大影響,工業文明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二、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講述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程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涉及人類文明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型的重大問題,是學習本冊教材的關鍵內容之一。教材編排充分體現了教材前言對經濟史學習方法的指導,從生產工具的進步、生產手段和生產形式的演進、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運行形式的變化三個方面闡釋了工業革命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大作用。第一目從生產工具的角度闡釋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第二目 從生產手段和生產方式的演進的角度,闡發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第三目從工業革命引發的社會生產結構和經濟運行方式的角度闡發工業革命的影響與意義。

重點:工業革命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難點:理解工業革命歷史時期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之間的相互作用。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歷史情境教學法、對比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回憶上一節課的內容,哪個國家最終確立了霸權地位,成為了“日不落帝國”?既然掃清了障礙,擁有了最多的殖民地,那英國下一步將做什么呢?——追求更多的財富和利益。

(二)講授新課

一、從珍妮機到蒸汽機(生產工具)

對財富的需導致了生產貿易的發展,從而刺激了技術的革新。于是飛梭、珍妮機、蒸汽機等生產工具出現,為工業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技術支持。 思考:通過多媒體課件圖片展示蒸汽機的在社會各領域的應用,讓學生結合教材分析蒸汽機的發明對人類社會有何影響? ⑴促進了交通運輸業的革新 ⑵帶動了許多工業部門的發展。 ⑶促進了近代城市的興起。 ⑷推動了生產方式的進步。 思維拓展:

為什么將之稱為革命?

革命可以是政治領域社會身份和社會地位的巨變,也可以是生產力進步帶來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巨變,這樣就為展開教材三個方面的論述確定一個師生認可的思維平臺。

二、從工場到工廠(組織形式)

(一)工場和工廠的異同? 相同:性質相同

不同:發展層次不同(生產方式、組織方式、規模效率等方面)

(二)工廠生產制度的影響

1、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共 帶動工業化、城市化浪潮

2、社會關系和社會意識的變動

兩大階級出現、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傳播

三、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一)工業革命的拓展

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隨后,法、美兩國也相繼完成工業革命

(二)工業革命改變世界

19世紀后期,一個以歐美為主導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為全球各地區、各國和各民族的溝通和未來全球一體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五、思考與討論

讓學生結合上一課所學知識思考為什么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英國? ⑴海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為工業革命提供了資金、市場。 ⑵圈地運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⑶手工工場的發展使技術改革和機器發明的條件成熟。 ⑷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政治保障。

六、布置作業

預習下一課第二次工業革命,并思考兩次工業革命的不同。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4篇

一、活動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通過歷史故事演講比賽、歷史故事表演賽、歷史人物辯論會等形式,調動學生閱讀史籍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形式,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聯想力,使原本平面的、干癟的、抽象的歷史知識,變得立體、充盈、具體起來,把知識傳播、智能培養、思想教育和文化娛樂融為一體。 1.通過對三國時期的風云人物、歷史事件和傳說故事的搜集整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鑒別欣賞能力。

2.通過講述表演,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語言表達能力,還可激發學生的表演欲。

3.通過擂臺賽這種具有挑戰性的形式,培養學生勇于競爭、不畏對手、頑強拼搏的優秀品質。

(二)過程與方法

1.以小組的形式參賽,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的團隊精神,以及整體協作能力。

2.要求學生對所講故事提出、發表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從而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三國歷史故事的搜集學習,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這一時期的著名人物,以及他們在那動蕩的時代所體現出來的智慧、計謀、膽識和思想,所創造出來的輝煌與不朽。以史鑒今,從古人優秀的品質中吸取營養,使自己成為有用之材。同時教給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評論歷史人物,盡量做到全面嚴謹、公正客觀。

二、教學重點

組織指導學生課下準備。

三、教學難點

課堂秩序的維護,課堂氣氛的營造。

方案一 演說式故事會

活動準備

一、學生搜集故事。

1.到圖書館、書店或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也可以從長輩或民間說唱藝人那里搜集故事素材。 2.編寫故事演講稿,熟悉故事內容,使用普通話,要聲情并茂,用生動的語言和適當的動作來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內心活動。

二、布置教室,營造氣氛。

1.在黑板上畫一些三國時期的特征性的圖案,如畫一尊象征“三國鼎立”的三足鼎,寫上本期話題:“故事會”或“故事擂臺賽”等字眼。

2.張貼一些三國時期的人物畫像、故事圖景,如“三顧茅廬”、“單刀赴會”等。 3.準備一兩盤古箏、古琴類的經典磁帶,讓古典音樂行云流水般的在教室里靜靜流淌。

三、參賽規則

1.六人組成一個小組,自由組合,通力合作。

2.先在小組講,然后由小組擂主參加班級擂臺賽,得主既代表個人又代表本組。

四、評分標準

1.選材符合要求,只能是三國時期的人和事。內容故事性強,可以充實故事內容,發揮想象力,但不能不符合事理與歷史。

2.講述時語言活潑、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 3.觀點鮮明,有自己獨立看法和見解。

4.各小組選出一個人當評委,評比時要客觀公正。評委接受全班同學的監督。

五、從學生中挑選一位合適的人選擔任主持人。

開始挑戰

一、主持人宣布擂臺賽開始,介紹這項活動的目的、意義和比賽規則。

目的: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熟悉三國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展示同學們的智慧與才華,表現出我們獨到的見解和看法,舉行三國故事演講比賽。

規則:

1.所演講的故事必須和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有關,故事內容健康、通俗。

2.要求使用普通話,語言形象生動、表現力強,富有感染力,有自己的看法。 3.時間5分鐘左右。

二、各小組擂主登臺講演。

6個小組抽簽決定上臺順序,由各小組的擂主依次講演。

三、讓學生評委對參賽者的表現做出評價。教師總結,選出總擂主。

注意:在評價時要客觀公正全面,對參賽者的勇氣要予以表揚,對臺下默默無聞的幕后策劃者要予以充分的肯定,肯定他們的協作能力與合作精神,讓團隊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在潛移默化中滲透。

方案二 角色表演式故事會

活動準備

一、尋尋覓覓

1.學生自由組合,從課文、參考書、課外資料中找出一則自己喜歡的故事,加工成劇本。 2.根據劇本分角色,研究各自角色的性格、心理,熟悉其在劇本中的語言、行為。

3.尋找或設計一些簡單的三國服飾,制作一些象征性的表演道具等,比如孔明的“羽扇綸巾”、關公的“青龍偃月大刀”等。

二、比比評評

與自己小組成員首先展開競爭,看誰的劇本編得好,看誰的演技好,選出自己組的最強檔的組合,參與全班擂臺賽。

開始挑戰

各小組代表在全班擂臺賽上表演自己組的參賽作品。

評委發言

根據劇本編寫質量、演員表演水平、各小組的秩序情況,依次選出最佳編劇組、最佳演員等。

大家參與、群眾發言

把機會留給觀眾,讓臺下的同學發言,對整個表演過程作一個全面的評價,并給出建議,主持人可適時

地插入一些問題。如:

1.你覺得我們的比賽怎樣?為什么? 2.這則故事流傳至今,對我們有什么啟示?

教師總結

肯定學生的表演,贊賞學生的參與和協作,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品味成功的喜悅。

方案三 “我說三國人物”辯論會

活動準備

一、查查找找

1.布置學生尋找一位搭檔,兩人合作查找感興趣的三國歷史人物資料,可以到圖書館、書店或通過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也可以借鑒電視劇等影視作品,但必須符合史實。

2.根據所查資料評論該三國歷史人物,注意全面詳實、合情合理,兩人共識。 3.盡量找到該人物的圖像資料,備用。

二、布置教室,營造氣氛。

1.在黑板上寫上本期話題:“我說三國人物”辯論會等字眼。 2.準備一盤《三國演義》的CD。

教學過程

一、播放《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引出本期話題。

教師導語:俗話說:“理不辯不明,話不說不清”,今天舉行這個辯論會,請同學們暢所欲言,對自己感興趣的三國歷史人物盡情評論,但要注意有理有據,尊重歷史真相。在一位同學發言的時候,搭檔可予以補充,其他同學可隨時舉手提出不同意見,多方辯論,討論越熱烈越說明同學們真的動了腦筋。

二、學生代表發言,辯論開始。

兩個搭檔推舉一位發言,另一位運用多媒體展示該人物的影象資料,以使全體同學都對此人物有一個感性認識。

學生辯論時,除非出現過激言論,教師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論點即使有失偏頗,只要言之有據,也要

予以肯定,相信在這中間會有不少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升華。

三、教師小結,結束辯論會。

通過這一節課的辯論,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三國中這些歷史人物,像歌詞中所唱“眼前浮現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透過三國紛爭喧囂的煙塵,我們也看到了亂世中人性的光輝: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團結協作、趙云“當陽長阪坡拼死護幼主”的義薄云天、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大公無私、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主”的忠心耿耿、諸葛亮“舌戰群儒”的從容睿智等等。當然這些人物并不像電影、電視里描寫的得那樣完美,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來公正地評判他們,學習他們的優秀品質,使我們中華民族歷久彌新、源源流長。

思想教育

1.學習諸葛亮的鞠躬盡瘁為國盡忠的優秀品質,軍事指揮中的大智大勇、泰然自若,又要意識到他用人方面的失誤,比如重用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馬謖以造成“失街亭”等;看到曹操的大奸大惡,也要意識到他力圖統一全國的積極意義,他雖非三國中人物,但卻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的關鍵人物之一??傊?,教育學生評價歷史人物要全面,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從兩方面分析。

2.從三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身上汲取營養,豐富同學們的人生閱歷,學習他們的智慧、機敏、凜然正氣。

教學隨筆

這節活動課有它的優點:

1.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可操作性強。

2.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選擇,查自己感興趣的人,說自己想說的話,焦點比較集中在諸葛亮、曹操、劉備、關羽、張飛、周瑜、陸遜等人身上,也會有學生查找稍冷僻的人,比如蔣干、魯肅、劉禪、姜維等,開闊了全體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3.由于限定必須有史實支持自己的論點,培養了學生尊重歷史、公正嚴謹的治學態度。

缺點:

由于并不限定歷史人物,有時會出現人物多而散的現象,不利于深入評論,這時需要教師稍作點撥。

參考人物和故事:

劉備:《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青梅煮酒論英雄》、《衣帶里的密詔》。

諸葛亮:《諸葛亮隆中對策》、《赤壁之戰》、六出祁山、草船借箭、失街亭、揮淚斬馬謖、七擒孟獲、出師表、五丈原、緩兵之計。 陸遜:《陸遜火燒連營》。

劉禪:《樂不思蜀》。

曹操:《捉放曹》、《官渡之戰》、《割須斷袍》、《青梅煮酒論英雄》。

鄧艾:《鄧艾偷渡劍閣》。

司馬昭:《司馬昭的野心》。

曹植:《曹植七步成詩》。

呂蒙:《呂蒙白衣渡江》。

關羽:《關公刮骨療傷》、桃園三結義、大意失荊州、“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

周瑜:草船借箭、赤壁大戰、大意失荊州、火燒連營。

趙云:“虎威將軍”、“趙云截江奪阿斗”、“長坂坡之戰”、“步步為營”。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5篇

③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2.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3.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答:婦女主要從事耕作、紡織,男子主要從事捕魚打獵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業生產,老年人從事家務勞動和照顧、教育小孩。

4.黃帝與炎帝為什么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為:(1)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了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2)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 炎帝的貢獻詳見課本P11

5.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怎樣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主要內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

作用:通過分封制,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對穩定西周在全國的統治起了重要作用。

6.齊桓公為什么能第一個稱霸? 答:①齊國地理位置好,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②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擴充疆界; 7.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有:P33

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國的經濟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8.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是什么?戰國時期出現的主要學派、代表人物及其言論的代表著作有哪些?影響如何?

課本P38與筆記 9.列舉孔子的思想內容

答: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思想主張:主張“仁”與“禮”的學說。

政治上主張:以“禮”治國,以“德”教化百姓(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10.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擴大了教育對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③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④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便“溫故而知新”。 1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車同軌”。

③“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④派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還修筑長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還派兵統一了南越各部,修筑靈渠,開發南疆。 12.秦朝在我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④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13.說一說秦始皇的功與過?應怎樣正確評價秦始皇? 功績:

1、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

2、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

3、他統一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

4、通過北筑長城,平定南越,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失:

1、秦朝建立后,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

2、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簡評: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于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

14.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有:

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 ①徭役繁重;②賦稅沉重;③刑法殘酷④秦二世統治的逾加殘暴。⑤焚書坑儒 15.漢武帝大一統的具體措施在哪些方面?

答:詳見第11課筆記

16.請寫出秦漢與匈奴的和戰的歷史史實

17.絲綢之路的具體路線怎樣?絲綢之路上東西方輸送的商品主要是什么?絲綢之路的開通者是誰?管理機構是什么?后期管理的主要人物是誰? 絲綢之路的作用是什么? 答:詳見第12課筆記

18、說一說造紙術發明以前人們用的書寫材料?有什么缺點?蔡倫在此基礎之上是怎么改進造紙術的?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的作用是什么?

答:詳見第13課筆記

19.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有什么影響? 第一,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

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 第三,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

第四,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響:江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20.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內容,有什么作用? 答:(1)目的:為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穩定自己的統治。

(2)內容:①整頓吏治;②實行均田制,鼓勵發展農業生產;③建立農村基層組織,穩定社會秩序。

④494年,遷都洛陽;⑤實行漢化政策:講漢話、穿漢服、改漢姓、與漢族人通婚。

七上歷史錯題范文第6篇

一、基本知識

1. 云南元謀人 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2. 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會不會制造工具。

3. 距今約70—20萬年的北京人生活在 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擊石器,使用天然火,過著群居生活,是早期人類原始社會。 4. 我國是世界上發現 遠古人類遺址 最多的國家。

5. 山頂洞人 距今約三萬年前,在北京人活動過的地區生活,仍用打擊石器,但已掌握 磨光和鉆孔技術,會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獵為生。他們生活的集體也進入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6. 氏族:是由 血緣關系 結合起來的,由一個共同的祖先繁衍下來他們居住在一起,共同勞動、共同生活,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的這樣一種集體。 7. 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進步?

代表文化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制造 生產活動 觀念 社會組織

北京人 約70萬-20萬年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打制石器 采集、狩獵 原始人群

山頂洞人 約18000年 和現代人基本相同 開始掌握磨光和鉆孔技術:骨針 采集、狩獵 懂得愛美 氏族

8.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 水稻 和 粟 的國家。

9. 生活在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約七千年)和生活在黃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約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開始原始農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著 干欄式房子 便于通風防潮;半坡人 住在半地穴式 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黃帝是我國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 涿鹿之戰 中兩部落聯合起來,大敗蚩尤,隨后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了日后的 華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會中許多近親的氏族共同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組成部落聯盟。 12. 黃帝 被后人尊稱為“人文初祖”。

13. 堯舜禹時期采用“禪讓”的方法推舉部落聯盟首領。

14. 約公元前2070年,禹 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從此,我國漫長的原始社會結束,奴隸社會開始,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15. 約公元前1600年黃河下游的商部落國君——湯 戰勝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盤庚 遷都到殷,故后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賢人姜尚,重視農業生產,使國力逐步強大起來。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兒子周武王伐紂, 牧野之戰 滅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 鎬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19. 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青銅器是司母戊鼎 。

20. 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是與商周同期的我國 成都平原 盛行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著名的有青銅面具、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

21.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 發明瓷器 的國家。商朝早期就開始燒制原始青瓷。 22. 東周分為春秋 和戰國 兩個時期。春秋時期從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從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3. 春秋五霸是指先后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 和越王勾踐。 24. 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城濮大戰,晉軍大敗楚軍,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25. 戰國七雄是指 齊、楚、燕、韓、趙、魏、秦 七雄并立的局面。

26.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長平之戰 后,東方六國再無力抵御強秦的進攻。 27. 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使用牛耕去向都始于 春秋時期; 28. 戰國時期,秦國蜀太守李冰 在岷江修筑都江堰,使 成都平原 成為的“天府之國”。 29. 甲骨文是指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我國現在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發展而來的。

30. 我國有文字可考的年代是從 商朝 開始的。

31.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記錄 是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的日食。 32. 公元前613年,魯國天文學家留下了世界上關于 哈雷彗星 最早的有確切時期的記載。 33. 一年有24個節氣始于 戰國時期。

34. 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扁鵲,總結了望、聞、問、切 四珍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35. 我國古代著名的愛國詩人 屈原,他的代表作抒情長詩《離騷》被譯成多國文字處理;世界和平理事會把屈原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36. 湖北隨州出土了戰國時期珍貴的整套編鐘。 37. 孔子的言論記載在《論語》一書里。

38. 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是 道家學派 的創始人,他的學說記錄在《道德經》里。 39.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王贏政 統一六國,建立秦朝,定都咸陽。秦朝 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40. 秦長城西起 臨 、東到 遼東 ,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征。

41. 秦朝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 西 ,北至 長城一帶,南達南海,是當時世界上的大國。 42. 公元前209年,陳 勝 和 吳 廣 領導了大澤鄉起義,秦末農民起義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反抗殘暴統治的斗爭。

43. 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戰中,項羽民少勝多,大敗秦軍主力,為滅亡秦朝奠定了基礎。隨后,劉邦率兵進逼咸陽,秦朝滅亡。

44. 公元前202年劉 邦經四年楚漢戰爭,打敗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 安,是為西漢。 45. 漢文帝、景帝時期推行輕徭薄賦、發展農業的政策,出現了“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景象。

46. 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諸家代表人物情況表。 時期 姓名 稱謂 著作 主要思想

春秋晚期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主張“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 戰國時期 孟子 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 提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要求統治者用“仁政”治國;主張遵循時令,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戰國 墨子 思想家,墨家學派創始人 主張“兼愛”、“非攻”

春秋末期 老子 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道德經》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主張以柔克剛

戰國時期 莊子 思想家,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 主張“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戰國 韓非 思想家,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戰國 孫武 軍事家,兵家鼻祖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47. 董仲舒向漢武帝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 儒 家 學 說 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48. 漢武帝在長安舉辦的太 學 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

49.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定都洛陽,劉秀就是漢光武帝,在他統治時期,社會安定,經濟好轉,史稱“光武中興”。

50. 西漢的耕犁裝有犁 壁,比歐洲早了一千多年。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新型播種工具 耬車 也出現在西漢。

51. 東漢明帝時水利專家王 景 治理黃河,使黃河在以后的八百年里沒有改道。 52. 我國漢代的冶鐵技術處于世界先列。東漢南陽太守杜詩發明了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53. 秦漢之際,匈奴杰出首領 冒頓單于 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54.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 青 、霍去病 出擊匈奴,經漠北一役大敗匈奴。 55. 東漢元帝時昭 君出塞,嫁于 呼韓邪單于 ,使漢匈邊境安定了較長一段時間。王昭君 和呼韓邪單于 為漢匈的友好相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貢獻。

56.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 張 騫 兩次出使西域,開通了絲綢之路。 57. 公元前60 年,西漢政府在西域設置 西域都護 ,總管西域事務,標志著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8. 絲綢之路是指中國的絲和絲織品從長安出發經 河西走廊、今 新疆地區,運往西亞,再轉運到歐洲,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59. 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 班 超 出使西域,班 超 經營西域30年,進一步加強了西域和內地的聯系。

60. 166年,大秦派使臣安敦訪問東漢,這是歐洲國家同我國的第一次直接交往。 61.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是我國甘肅天水出土的 西漢早期 用麻做的紙,比歐洲早一千二百年。

62. 東漢 蔡 倫 改進了造紙術。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63. 成書于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數學專著,它系統總結了春秋戰國到東漢初期的數學成就。書中的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64. 張 衡 發明和制造了歷史上第一臺觀測地震的科學儀器——地 動 儀 ,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65. 東漢著名的醫學家 華 佗 擅長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 ,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66. 張 仲 景 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他醫術高明,醫德高尚,被后世尊稱為“醫 圣”。

67. 當今世界的三在宗教是 基督教、佛教 和 伊斯蘭教。

68. 佛教在 西漢末年 傳入我國中原地區;道教在東漢時期在我國民間興起。

69. 王 充是東漢杰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他寫了《論衡》一書,闡明世上根本就沒有鬼神存在。

70. 司 馬 遷 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編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71.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秦漢時期雕塑藝術的杰出代表,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璀璨明珠。 72. 發生于200年的 官 渡 之 戰,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73. 赤壁之戰 發生于208年,孫劉聯軍用火攻的辦法大敗曹操,隨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74. 三國鼎立形勢表

國名 建立人 建立時間 都城 經濟特色 滅亡情況

魏 曹丕 220年 洛陽 興建水利,發展農業生產 266年,為西晉取代 蜀 劉備 221年 成都 絲織業發達,蜀錦行銷三國 263年被魏國滅亡

吳 孫權 222年 建業 造船業發達;曾衛溫到達夷洲(今臺灣) 280年西晉滅吳,三國時代結束

75. 266年,司 馬 炎 建立西晉,定都洛陽。316年被內遷的匈奴人滅亡,歷時50年。 76. 西晉時期內遷的北方少數民族主要有 匈 奴、鮮 卑、羯 、氐 、羌 等,他們同漢族長期雜居,促進了我國民族融合。 77. 317年司馬睿建立 東 晉 ,都城在 建 康 ;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東晉結束,南朝開始。

78. 4世紀后期,氐族人 建立了前秦政權,前秦苻堅統一了黃河流域。 79. 383 年東晉軍隊以少勝多打敗前秦苻堅,贏得了 淝水之戰 的勝利。 80. 北魏政權是 鮮 族 建立的,439年北魏再次統一黃河流域。

81. 南朝包括先后經歷的 宋、齊、梁、陳 四個王朝;北朝則包括 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 共五個王朝。 82. 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使我國的書法升華為一種高級藝術形式。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后人稱為“書圣”。

83. 顧 愷 之 是東晉時著名的畫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84. 南朝的思想家 范 縝 撰寫的《神滅論》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思想,揭露了統治階級利用佛教欺騙人民的事實。

85. 山西大同的 云岡石窟 和河南洛陽的 龍門石窟 是北朝開鑿的最著名的兩大石窟。 86. 魏晉南北朝的科學成就表

人物 朝代 稱謂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沖之 南朝 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 《綴術》 在數學、天文學、機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點之后七位數字,較國外早近千年

賈思勰 北朝(北魏和東魏) 著名農學家 《齊民要術》 總結我國北方勞動人民生產經驗,提倡改革生產技術和工具,編成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農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酈道元 北魏 杰出的地理學家 《水經注》 寫出綜合性地理學專著。以水道系統為綱,詳細介紹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 87. 歷代封建王朝簡表第三單元統一國家的建立 朝代 建立時間 開國帝王 都城名稱

秦朝 公元前221年 秦王贏政—秦始皇 咸陽 西漢 公元前202年 劉邦—漢高祖 長安 東漢 25年 劉秀—漢光武帝 洛陽 三國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 蜀 221年 劉備 成都 吳 222年 孫權 建業 西晉 266年 司馬炎 洛陽 東晉 317 司馬睿 建康

二、問答題

88.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的貢獻有哪些? ①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②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

③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89.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答: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90. 我國原始農耕時代的居民有怎樣的勞動分工? 答:婦女主要從事耕作、紡織,男子主要從事捕魚打獵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業生產,老年人從事家務勞動和照顧、教育小孩。

91. 黃帝為什么被尊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答:是因為:(1)他建造宮室,制作衣裳,教人們挖井,發明了舟車,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礎。(2)他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繅絲,他的下屬倉頡發明了文字,伶倫編出了樂譜。

92. 西周為什么要實行分封制?怎樣分封?有什么作用? 答:西周實行分封制,目的是為了鞏固統治。

主要內容:分封制是指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天子作戰。 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93. 齊桓公為什么能第一個稱霸? 答:①齊國地理位置好,盛產魚鹽,經濟富庶,是東方的一個大國;②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③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擴充疆界;④政治上打出”尊王攘夷”的口號.

94.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么?

答: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有:(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2)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我,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3)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使秦國的經濟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95. 列舉孔子的思想內容和主要教育成就。

答: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思想主張主要有:提出了“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孔子的教育成就主要有:①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擴大了教育對象;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啟發學生思考問題;③他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要謙虛好學;④他要求學生時常復習,以便“溫故而知新”。 96.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哪些?

答:①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②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把小篆作為全國的規范文字;以圓形方孔銅錢為全國統一貨幣;并對尺寸、升斗、斤兩作出整齊劃一的規定。) ③“焚書坑儒”,加強思想控制。

④派大將蒙恬大舉反擊匈奴,還修筑長城予以抵抗。 ⑤秦始皇還派兵統一了南越各部,修筑靈渠,開發南疆。 97. 秦朝在我國歷史上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①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②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③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④修筑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

98. 說一說秦始皇的歷史作用?在你原先的印象中,秦始皇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影視劇中了解的秦始皇與歷史上的秦始皇有沒有差別?

秦始皇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他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以上說明秦始皇是對我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皇帝。但是他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電視劇中的秦始皇是藝術形象,帶有“戲說”甚至虛構的成分。歷史上的秦始皇是歷史的真實,兩者差別很大。

99. 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么?

答:秦末農民戰爭爆發的原因有:①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②徭役繁重;③賦稅沉重;④刑法殘酷和秦二世統治的逾加殘暴。

100. 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哪些方面?

答:漢武帝的大一統,表現在:①在政治上實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②在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實行抑商政策;③在軍事上大力反擊匈奴,進一步發展和鞏固了國家的統一;④在思想上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儒家思想作為封建正統思想。⑤在外交上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

101. 江南地區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為什么能得到開發?有什么影響?

答:第一,江南地區有發展經濟的優越的自然條件;第二,大量的北方人口遷往江南,為江南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技術;第三,江南地區的戰亂比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第四,南北方勞動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響:江南經濟的發展為我國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奠定了基礎。 102.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內容?有什么作用?

答:北魏孝文帝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后,進行了政治經濟改革。 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有:①說漢語:在朝廷必須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穿漢服:官員及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禁用鮮卑姓氏,改用漢姓: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采用漢族 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

上一篇:全省書畫大賽范文下一篇:企業改制初探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