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

2024-01-26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價值鏈管理作為先進的管理思想,憑其普適性與先進性延伸到企業的諸多管理領域,從而能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文章將價值鏈管理融入現代企業的財務分析中,試圖打破以往企業財務分析模式,把財務分析活動擴展到整個企業價值管理過程當中,基于價值鏈分析對財務分析活動進行重新整合,并以價值鏈為基礎構建財務分析模式,進一步為研究分析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關鍵性環節、確定企業經管關鍵點提供有效途徑。

【關鍵詞】 價值鏈; 財務分析; 企業經營管理

一、引言

作為具有先進性的一種管理思想,價值鏈管理正憑其普適性與先進性延伸到企業的諸多管理領域。財務管理和企業價值鏈管理之間的結合,是價值鏈管理思想朝內部管理領域不斷延伸的必然結果。財務分析是企業財務管理過程中十分關鍵的一項手段,其和價值鏈分析之間的結合實際上就是價值鏈管理思想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應用逐步深入的反映。

波特指出,倘若將企業視作一個整體則將難以有效認識企業所具有的競爭優勢[ 1 ]。企業和企業之間的差別,實際上在于各個企業價值鏈的差異性。然而,怎樣明確企業當前價值鏈中關鍵點和關鍵要素,是目前企業管理層急需解決的難題。解決這一難題的重點在于深入探究分析企業自身價值鏈。只有在不斷的分析過程中明確實現企業戰略的關鍵點和主要因素,才能進一步明晰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 2 ]。而以價值鏈為基礎的財務分析實際上就是追溯和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各環節,是明確企業價值鏈關鍵點和主要因素的一種重要方法。所以,本文基于企業內部基礎價值鏈,以建立價值鏈財務分析的方式探究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節點。

二、傳統財務分析與價值鏈視角財務分析的比較

(一)財務分析的目的不同

傳統財務分析的目的是對目標企業的經營業績、財務成果作出正確判斷,從而為企業的各方利益相關者提供決策判斷依據。而價值鏈視角下財務分析的目的有所不同:從企業外部價值鏈(包括橫向價值鏈和縱向價值鏈)分析來看,其目標是明確企業上下游價值鏈的完善程度是否給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價值增值,進一步能否為投資方向和長期發展戰略提供指引[ 3 ]。從企業的內部價值鏈財務分析來看,根據價值鏈的思想本源,企業的價值增值可以通過提高顧客價值來實現,另外,對作業流程和成本的控制也是增加企業價值的有利途徑,故其目的是降低生產和經營成本,完善、優化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消除不增值作業,提升顧客價值。

(二)財務分析的對象不同

傳統財務分析對象是企業本身的財務信息[ 4 ]。在進行價值鏈財務分析時,除了要對自身的財務信息、財務活動等進行分析外,還要對與其自身發展相關的核心企業的財務業績進行分析,因為這些相關企業中的任何相關環節如果發生重大變化,都很可能會給本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果帶來影響。全面還原和分析企業財務活動不能僅僅局限于財務報告的數字,應該將分析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對于企業自身來說,可以做一些項目信息采集、調查報告分析等;對于外部相關企業來說,財務數據往往不容易取得,所以可以憑借競爭對手銷售渠道和生產場地的選擇計算其在特定市場下的銷售成本,通過了解競爭對手的固定資產規模就可以得到其生產能力的大致評估。

(三)財務分析的重點不同

在進行傳統財務分析時,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所關注的重點往往不同,因此財務分析的重點也不同,例如,債權人關心的是企業的償債能力,投資者關心的是企業的盈利能力。價值鏈視角下財務分析的重點不同。企業內部價值鏈分析方面,分析的重點是成本和顧客價值導向的管理。只有通過分析企業內部價值鏈各業務環節的成本,才能判斷各個業務活動對企業價值、客戶價值的貢獻度,從而優化、完善業務流程。企業外部價值鏈分析方面,分析的重點是成本和盈利。企業為了制定出正確的發展戰略,需要對發展戰略的成本和收益進行分析。通過對上下游價值鏈進行財務分析來確定哪些環節是增值環節,從而可以制定出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發展目標。另外,對各作業的成本進行分析,找出非增值環節進行改進和整合。

(四)財務分析的方法不同

傳統財務分析方法中比較常見的有因素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種。因素分析法具體又可以分為指標分解法、差額分析法、連環替代法等。比較分析法是指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揭示出差異和矛盾,大致分為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價值鏈視角下財務分析以比較分析為主,同時輔助參考相應的非財務指標,通過比較各個業務活動的收益和成本,消除不增值作業。在進行外部價值鏈財務分析時,比較價值鏈不同環節企業的費用、成本和盈利來找到整體產業鏈上核心競爭能力,制定改進措施。

三、價值鏈視角下各增值要素的分析

(一)內部價值鏈關鍵增值要素分析

1.研究開發

研究開發是一個企業完成產品創新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只有不斷提升企業研究開發水平,才可以持續獲得創新技術與產品。研究開發活動對于企業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成本方面,提升研究開發水平可以通過改善產品生產制造工藝、優化生產材料等方式實現降本;運用新工藝能夠簡化企業價值鏈各環節的關系,減少企業內部活動導致的消耗;使用新材料或者改進原料配比能夠幫助企業在提升產品質量的同時降低產品價格。就差異性而言,使用新技術可以使企業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從而為企業帶來競爭價值。從客戶的角度分析,理性的消費者偏向于接觸到更加便捷、功能性更強大的產品或服務,所以在相對應的研究開發階段,能否滿足客戶的這一需求,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研發出新產品的適用效果、成敗與否。綜合研發人員、經費投入和新產品產出考慮,內部價值鏈研發環節的指標如表1。

2.生產環節

生產環節是運用原材料與組織生產人員進行生產和增值的環節,同時也是一個企業的關鍵性環節。要想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企業就必須在最短時間內以最低成本制造出滿足質量標準和要求的優質產品,進而使得企業所創造的顧客價值最大化。產品的成本一般包括:原材料成本、相關人員的人工成本、制造費用以及車間管理人員的費用等。在該項環節中,投入員工成本的單獨列示是為了衡量整個內部價值鏈中人員成本的分布,產出中退貨的比率可以揭示產品最終產出量的瑕疵度。同時,從客戶角度出發,他們更傾向于選擇質量過硬、價格合理的產品。綜合上述分析,內部價值鏈生產環節的關注指標如表2。

3.營銷環節

隨著供需市場的演變,市場營銷的地位越發重要。當全球市場逐漸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時,各個企業所實施的市場營銷戰略也逐漸從以往的產品導向戰略向市場導向轉變,企業開始更多地從消費者角度制定營銷戰略。企業營銷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減少存貨積壓,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提升根據市場變化作出反應的能力,促使企業更好地適應市場競爭環境。因此,企業營銷能力屬于競爭力的關鍵組成部分。市場營銷的重點在于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系,即經由市場獲得消費者訂單,然后把產品或服務傳遞到消費者手中,最后顧客對產品送貨是否及時、服務是否滿意等方面作出評價,這些都是企業取得競爭優勢的關鍵環節。綜上,關鍵指標設計如表3。

4.售后服務

售后服務指的是在產品或服務完成交易后,企業以顧客為中心(而不是產品)進行的所有后續活動。企業提供售后服務的目的在于提升顧客對企業的滿意度,培養顧客忠誠度。售后服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消除因為各方面原因導致產品功能損壞或缺失而給消費者帶來的不便,是決定消費者滿意度的一項關鍵因素。完成交易的產品在運輸、安裝和使用過程中有時會出現產品功能受到損害的情況,進而導致產品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此時,售后服務就是至關重要的補救性措施,能夠及時解決因為產品質量問題給消費者造成的困擾,解除消費者因擔心產品質量而導致的購買猶疑。在售后服務過程中,企業應借助于和消費者的直接接觸,取得更多的消費者反饋信息,并根據消費者意見和建議不斷調整企業生產,提升產品質量,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消費者滿意度與忠誠度。除此之外,售后服務實際上是企業和企業間除產品銷售環節之外的“第二次競爭”。隨著市場的不斷發展,很多同行企業在產品質量、產品價格等方面通常較為接近,此時企業之間的競爭重點就轉移到售后服務環節。為消費者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不單單可以確保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具有良好的質量,同時還可以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感,提升其滿意度和忠誠度,進而擴大企業競爭優勢。綜上,該環節的設計指標如表4。

(二)縱向價值鏈關鍵增值要素分析

1.上游供應商分析

在價值鏈上位于上游的提供產品(或零部件)的企業被稱為供應商,研究前向的與供應商的關系對得到、改善和維系企業核心競爭力非常重要。供應商選擇和價值鏈建立更為看重和供應商之間的長期、穩定關系,進而降低制造成本,促使雙方和市場更為接近,增大重復交易概率,創造進入或者退出障礙,并可使價值鏈企業成員共同獲利。在企業采購環節,采購產品的成本依然是企業選擇供應商的主要考慮因素之一,因為采購成本最終影響企業輸出產品或服務的成本,尤其當企業采用低成本戰略時,采購商品的成本往往決定了產品在市場上是否具有競爭力。除了價格因素外,還要考慮供應商的準時交貨率、可靠性、采購產品質量合格率。綜上,可以對采購商的滿意度M列出表達式:

M=?琢×供應商準時交貨率+?茁×供應商產品質量合格率+?酌×供應商成本利潤率

公式中,?琢、?茁、?酌為權數,其取值可隨供應商的不同而不同,且?琢+?茁+?酌=1。對于滿意度指標M而言,準時交貨率=(供應商在某個規定時間內按時交貨次數/全部交貨次數)×100%。

供應商按時交貨率低,表明供應商協作配套能力不能滿足買方要求,或其生產組織管理能力無法達到買方企業價值鏈正常運轉要求;供應商交貨率高,則表明供應商具有較高的生產能力和管理水平。

供應商產品質量合格率=(合格產品數量/產品總量)×100%,反映的是供應商所供產品的質量水平。當不合格產品數量增多時,供應商產品質量合格率將降低,表明供應商所供產品質量較差或者質量穩定性不佳。

供應商成本利潤率=(單位產品凈利潤/總成本)×100%。在當前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是決定企業產品價格的主要因素。所以,當市場供需關系保持平衡時,供應商產品價格可以視為一個定量。根據成本加成定價原理,產品價格是產品成本和企業利潤的總和。產品成本利潤率高表明供應商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和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此時,因為供應商可以在當前市場價格水平下取得較多利潤,將增強與買方合作的積極性,進而對相關生產設施加以改造,以提升企業生產效率。

滿意度指標M可以用于對企業各個供應商經營管理業績及其下游價值鏈關鍵企業的影響加以評價。滿意度指標值低,表明此供應商經營業績較差,生產能力與企業管理水平相對較低,同時會對下游價值鏈企業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進而對整個價值鏈的正常運作造成干擾。所以,企業應重點管理滿意度指標值較低的供應商,倘若其難以進行有效整改,則企業應該重新進行供應商選擇。

2.下游分銷商分析

分析企業和客戶企業價值鏈,不斷優化銷售渠道,有效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和能力,在確保市場需求和供給平衡的基礎之上,結合對企業內部價值鏈的分析,對企業結構和規模進行相應調整,并且確保企業資金、產品、信息等資源正常流動、周轉。下游價值鏈分銷企業往往是直接接觸目標客戶的媒介,所以在對下游分銷商價值鏈進行分析時,應結合客戶的需求以及企業自身的情況,分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如表5。

(三)橫向價值鏈關鍵增值要素分析

在企業橫向價值鏈分析時,基準分析法(也稱作標桿分析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標桿分析法指的是以企業個體外部的績優企業為參照,對企業自身產品、服務的質量加以評價,找出企業和績優企業之間的差距,制定持續性的改進方法??儍炂髽I指的是在某個特定方面,例如產品工藝或服務質量業績突出的企業。通常而言,各企業都有自身的弱勢環節,同時也有其獨特優勢,參照其他績優企業的管理辦法加以改進是最為有效和簡單的方法。在選取標桿企業后,可以從內部價值鏈分析的各個部分進行分析對比,找出自己和標桿企業在哪些作業環節有差異,如果可以獲得標桿企業差異作業的流程和成本規劃,就可以進行學習和選擇性模仿,以最快捷的方式達到績優企業的作業效果和作業成本水平。企業內部的作業流程和成本構成往往涉及商業秘密,獲得的機會很小。??撕透晡牡吕Z對價值鏈思想進行拓展,指出企業價值鏈上的作業活動可以分為兩類:其一,增加價值的作業;其二,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在對企業價值鏈進行優化時,企業管理重點在于不增值作業。不增值作業不會給消費者增加價值,因此企業應該合理安排不增值作業和增值作業間的聯系,盡可能撤銷不增值作業。增值作業指的是企業生產經營所必需,同時可以給消費者帶去附加價值的作業。企業應該盡可能提升增值作業的執行效率,采取最經濟有效的方式為消費者帶去附加價值,進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相較于以“產品”為核心的作業方式,價值鏈管理中的作業以“作業”自身為核心,更加注重企業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所消耗的資源,同時對作業進行分析,基于作業成本進行信息計算。如果是價值增值作業,可以通過降低成本來提升作業帶來的效益;如果是不增值作業,則首先要明確該項作業是否為必需的作業程序,如果不是就要及時消除,如果是,看是否能找到其他價值增值的作業來替代。企業區分價值增值作業和不增值作業,在首次細分時有可能并不能完全確定該項作業增值與否,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把該項作業進行進一步的細分,直至區分出價值增值和非增值的各個部分。

四、基于價值鏈視角的現代企業財務分析框架構建

(一)價值鏈視角財務分析的整合思路

波特(2005)指出:“消費者價值的形成源自許多可以導致某個最終產品或服務的活動。各企業則是由設計、生產、銷售和運輸等等諸多過程所組成的集合體,倘若將企業視為一個整體,則難以識別各企業的競爭優勢。所以,必須將組成企業的活動進行分解才可以確定企業的競爭優勢?!北疚膶r值鏈財務分析體系的建立,正是從價值鏈本源的思想出發,把企業的內部作業活動和上下游企業的聯系充分考慮進去,并與競爭對手等標桿企業進行橫向對比,最終達到成本最優,滿足客戶的最大價值。筆者對內部價值鏈、縱向價值鏈和橫向價值鏈的整合,是依據價值鏈財務分析的核心思想體系,即成本領先和客戶價值兩個維度??蛻魞r值作為企業內部各個作業展開以及上下游企業合作的主要牽引思想;在橫向價值鏈對比上,以成本領先引導,進行各個作業環節的對比,找出需要改進或刪除的目標作業,再進一步分解分析。

(二)基于價值鏈視角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構建

價值鏈財務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將價值鏈分解成多個作業環節來加以分析。各行業企業價值鏈涉及程度都有所不同,故在進行價值鏈財務分析時也會有差異。根據分析需求的不同,企業在進行分析時要選擇不同側重點,另外,客戶價值維度的衡量要通過一些顧客滿意度相關的指標完成,在內部價值鏈分析時曾多次涉及顧客對各個環節結果滿意度的評價,企業獲取這些評價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在一定的場合發放顧客調查表,讓顧客填寫后歸集整理,具體的調查項目可以根據企業自身需要制定。

通過前面對企業價值鏈各個環節關鍵要素的分析,不難看出,單單依靠定量財務指標分析或定性非財務因素分析衡量企業經營管理業績具有極大的片面性,均不可能很好地揭示企業經營成果的關鍵驅動因素,也不可能準確把握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因此,只有在確定的、合理的價值鏈上,將各環節的關鍵價值驅動要素進行定量和定性的綜合分析,才能夠確認企業的經營重點,實現企業成本最優及客戶價值最大,進而制定出資源整合的最優方案?;谇拔乃龌舅枷?,本文設計了價值鏈的財務分析框架,如表6所示。

五、結語

價值鏈管理的目標在于提升企業價值,實現產品增值,根據價值增值規則探索價值創造的運行模式和管理技術。在實施價值鏈管理模式時,分析價值驅動因素是一項關鍵環節,但是當前很多企業財務分析體系仍未將價值創造作為企業目標,即未對價值動因加以分析。本文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建立了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流程,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延續了傳統財務分析體系的方法和手段,并且優化了分析理念和技術。雖說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技術尚未得到普及應用,但是隨著價值鏈管理思想影響力的不斷擴大,基于價值鏈的財務分析一定會成為企業財務分析的主流方式。

【參考文獻】

[1] 邁克爾·波特.競爭優勢[M].陳小悅,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2] 彭玲玲.對價值鏈財務分析的探討[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09(11):25-27.

[3] 孫愛進,劉愛學.財務分析與價值鏈分析的融合及應用[J].經濟理論研究,2015(6):11-13.

[4] 周波.現行財務分析指標體系的缺陷[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4(19):10-12.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實行了一系列的全面改革措施,尤其是對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目的就是處理好市場經濟與國有經濟的關系。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支柱,在國有經濟的戰略調整中,對國有企業的改革就成了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發展良好才能創造更多經濟效益,而國有經濟也能更好地幫助國有企業發展,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本文主要探究了國有經濟改革的目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并且分別介紹兩者的改革措施。

關鍵詞:國有經濟;國有企業;改革

引言

由于當今全球經濟不景氣,增速放緩,中國經濟進入一個新常態:中國經濟逐漸凸顯出結構性失衡的問題,需求側缺乏投資、消費、出口。一大批國有企業的發展受到限制,所以,國有經濟戰略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勢在必行。由于黨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宏觀調控政策,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受全球經濟形勢影響較小的國家,國民經濟也擁有一個較好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也作出一些調整,一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另一方面通過主輔分離、減員增效等措施強化內部管理,使我國經濟在總體上保持了平穩的發展勢頭,經濟效益持續也持續增長。

1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

1.1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目的

我國尚處于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綜合國力還有待提高,所以國有經濟在整個國家發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在國民經濟中處于主導地位,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一同支撐著國家發展。為此,國有經濟應保持不斷上升的發展態勢,還要對國有經濟的區域分布進行優化,提高其質量。但目前看來,國有經濟中存在布局與結構不合理現象,因此,要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調整。其具體調整思路就是:合理安排國有經濟在各領域的分布,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國有經濟質量,以政府的影響力帶動國有經濟與國民經濟共同發展。

1.2國有企業改革的注意事項

國有企業在改革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一是國有企業富余員工的安置問題;二是在改制重組過程中企業的債務問題。由于某些原因,國有企業的富余員工較多,在進行企業改革時,如果在安置多余人員時使其下崗或者安置到其他企業,將會引起諸多人員不滿意的問題,會造成非常不好的社會影響,所以國有企業在進行改革時,要首先解決好員工安置問題。除了人員安置問題之外,另一個影響國有企業改革進程的問題就是企業的債務問題。將國有企業重組改制成非國有企業,能減少國有企業的數量,提高現存國有企業的質量。國企改制重組有很多有利條件,改制重組的方法也有很多,例如,可通過民營企業來對國有企業進行管理,也可以將國有企業交易出售給民營企業家。但是阻礙國有企業重組改制的一大問題就是企業的債務問題,任何一位民營企業家都不愿接手一個有債務糾紛的企業,所以在進行國企重組改制時也要注意將企業的債務問題解決清楚。

2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具體措施

2.2通過管控市場,實現國有經濟的優化配置

進行經濟戰略調整的根本目的就是優化資源配置,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要為其建立合理的資源配置機制,這是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重要基礎。目前進行國有經濟戰略調整的有效方式包括:國有企業重組改制、引入民間投資者、將劣勢企業解體退出市場等,這些方式都要經過確定交易成本和產權流轉。在進行經濟結構調整時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利用產權交易和資本融合等策略,實現對市場的管控。對國有企業實行優勝略汰的市場機制,能更加優化資源配置,這樣一來,國有經濟逐步集中在有發展前景、有實力的企業中,從而深入推進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改革進程。

2.1將傳統產業進行升級,實現節能減排

傳統企業進行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保證就是要有科技支持,從目前的企業生產的生產情況可知,很多企業都存在著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的問題,因此,可以從節能減排方面入手,完成產業升級。從政策上來看,國家為充分調動企業轉型的積極性,推出了一系列財稅政策,也加大了對節能環保項目的投資力度,降低了企業轉型的風險,同時,采用限制生產或者強制性令其停產的方式,嚴格控制一些資源浪費嚴重,排放超標的企業。此外,還推出激勵型財政補貼政策,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低碳經濟創新型技術和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建立健全清潔生產專項資金和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政府也加大了對節能降耗以及生態環保項目的扶持力度,對開發出節能新產品、新工藝的企業提供財政獎勵與資助。加大對于鋼鐵、水泥、焦炭、火電等行業發展節能減排工作的投入,并嚴格控制對高能耗、高污染行業的財政投資。

3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

3.1健全企業管理機制

國有企業改革的目標是讓企業適應經濟全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我國要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對企業的機制進行健全與完善,通過企業內部機制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讓國有企業盡快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健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國內外大量優秀企業的管理機制與資產管理體制對國有企業的深化改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通過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制定包括企業管理人在內的各項管理機制和業績獎勵機制,能夠提高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增添企業活力。

3.2增強企業的適應力

我國自進入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推行了包括財稅、金融、外匯、投資等體制在內的一系列經濟調控措施,來幫助國有企業適應市場經濟。受市場經濟體制的影響,商品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過渡,生產資料逐步受到市場價格調節的影響,國有企業的經營難度大大增加,國內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國有企業受到了來自民營企業的挑戰。我國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要求,又對外開放了中國市場,一些國際企業也加入當競爭行列,使國有企業在國內就與外資企業有了競爭的機會,所以,在對國有企業改革時要抓住國有企業的特點,增強其對新型經濟體制的適應能力。

3.3嚴格控制國有資產

在國有企業改革進程中,一些人假借改革的名義將國有資產據為己有,導致產權交易過程中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如果國企不進行改革重組,會降低國有資產利用率,造成虧損,然而不制定相關管理機制就盲目進行改革,國有資產的浪費現象會更嚴重。在最初的國企改革試行過程中,國企股權收購被一些地方視為“改革至寶”,被認為是國有企業多元化控股的改革,事實上這種方式確實可以解決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問題,也可解決企業所有者缺位的問題。但是在真正實行改革重組時,股權的收購過程卻出現問題,一些人為獲取不當利益在國有企業股權的改革過程中,運用操縱資產評估、壓低經營利潤、非法融資等手法,使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針對這種現象,只有通過完善制度,吸取成功的管理經驗,科學操作才能徹底根除。

結語

我國的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已經略顯疲態。為了不斷適應經濟全球化進程,企業管理者應該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努力尋求改革策略,提高國有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鞏固市場地位,保證國有經濟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宇,章怡雋,黃子威.供給側改革下國企的轉型之路[J].首席財務官,2017,(01):80-83.

[2]周娜,莊玲玲.供給側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改革的新思路[J].華東經濟管理,2017,31(02):51-56.

[3]劉強.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7,(07):156-157.

[4]張甜溪.經濟新常態下從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看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基于假想理論模型的探討[J].經營與管理,2017,(02):6-9.(2017-02-09)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3篇

摘要:由于面臨國際國內多重困境,天津近年來外貿增速持續放緩并已經成為制約天津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分析天津外貿面臨的主要困境基礎上,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脈沖響應函數等方法探討天津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并對外貿下行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的沖擊進行實證考察。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天津新的“比較優勢”和走出外貿困局的政策選擇。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增長;政策選擇

一、天津對外貿易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伴隨天津經濟的發展,天津對外貿易也快速增長,外貿增長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天津外貿發展與地區經濟增長關系的思考。在對外貿易和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上,大體有三種觀點:其一是羅伯特遜和納克斯的R-N理論,認為對外貿易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對外貿易除帶來直接的外貿收益外,還可以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其二是勞爾•普雷維什和辛格的觀點,他們認為對于初級產品出□國而言,對外貿易可能導致“貧困化增長”;第三種則是一種折衷的觀點,即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是中性的。

本文利用格蘭杰因果檢驗方法對天津外貿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主要結論如下:

一是從長期看,天津的GDP和進出□貿易總額、進□額、出□額都存在穩定關系,并且每增加一美元進□所對應產生的GDP為13.06元,而每增加一美元出□所對應產生的GDP為11.55元,即進□對GDP的拉動要略大于出□對GDP的拉動。

二是對外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成立,從檢驗結果看,除滯后3期之外,因果關系都成立,表明對外貿易發展對經濟增長存在明顯的拉動作用。而經濟增長對對外貿易的因果關系在滯后4期時才出現,表明經濟增長并不能立即導致對外貿易的增長,而是存在一個4期的滯后。

從進□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看,只有在滯后1階時存在相互的因果關系,超過1階滯后這種因果關系都不存在,這一結論表明雖然進□和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互相促進作用,但這種促進作用只在當期或滯后一期發揮作用,其溢出效應不明顯。

從出□和經濟增長之間關系看,二者之間在滯后4期存在因果關系,即本月的出□對4個月后的經濟增長拉動效應開始顯現,即溢出效應較強。

從上述分析看,天津外貿發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很明顯,雖然外貿出□產生的增加值低于外貿進□,但外貿出□的溢出效應高于外貿進□。由此可見,天津外貿發展對天津經濟增長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二、當前天津外貿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對經濟增長可能產生的影響

(一)外貿增速持續低迷,外貿增長面臨多重困境

1.在國內加工貿易梯度轉移的大背景下,天津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方式受到沖擊。天津加工貿易占整個貿易方式的48%-51%之間,其中加工貿易出□占全市出□的比重更是達到了60%以上。加工貿易不斷發展的同時,逐漸暴露出它的問題:一是加工貿易“大進大出”帶來貿易額虛高、貿易順差不斷擴大、貿易摩擦增加;二是加工貿易技術含量低,貿易利益低下,勢必加大“貧困化增長”的風險。

為此,商務部于2005年出臺了《出□加工區加工貿易暫行管理辦法》,鼓勵東部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從實際效果看,全國對外貿易增長已經出現了西部增速高于中部,中部增速高于東部的態勢。而受此影響,包括天津在內的東部沿海地區都出現了外貿增速放緩的跡象。

2.企業所有制結構不合理,外資企業比例偏高,進出□嚴重依賴于少數大企業,導致外貿波動風險加大。天津市外貿進出□企業中,外商投資企業的進出□比重均在70%以上,而全國平均水平僅為50%左右。由于外資企業多為跨國企業在華子公司,其經營往往服從于母公司的全球戰略。外資企業比重過大導致整個天津市進出□貿易隨外資企業進出□波動而波動。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進一步蔓延,部分實體行業已經受到沖擊,外商投資企業將資金撤回國內“救急”的可能性也進一步加大,而天津市外貿出□過分依賴少數大型企業,必然加大外貿運行的風險,并且已經成為影響外貿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3.對歐美市場貿易比重較大,美國次貸危機所引發的歐美消費需求減弱和消費結構的變化對天津出□形成沖擊。從地區分布看,亞洲、歐美是天津的主要貿易伙伴地區,占到天津進出□總額的95%以上。其中歐美兩個地區的貿易占天津進出□總額的39.14%,出□總額的48.79%。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全面爆發并波及到歐洲,引起歐美經濟放緩甚至衰退,導致天津對美國和歐洲出□增勢趨緩。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天津出□歐美市場主要以手機、家電等機電產品為主,相對紡織、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此類產品收入彈性較大,當社會消費能力普遍下降時首先削減的正是此類產品的消費。

4.政策和成本優勢喪失與不足導致天津外貿發展速度下降。1984年天津被批準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地方審批權限和給予外商投資優惠方面享受到特殊的政策和措施,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這些政策上的優勢已經逐漸喪失,而與此同時土地、勞動力成本又不斷上升,這導致部分企業將訂單向中西部和印度、越南等土地和勞動力相對低廉的地區轉移。同時由于政策和發展觀念差異,天津市企業經營成本相對南方企業較高,比如天津市社會保險繳存比例就明顯高于南方省份。例如整個社會保險比例天津企業綜合負擔35.05%,而浙江企業綜合負擔29.8%,這無形中增加了天津企業負擔,使得部分出□企業訂單轉移到南方。

(二)外貿增長趨緩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1.外貿下行對GDP本身的增長影響有限。雖然天津的對外貿易依存度一直在100%以上,但基于以下幾點因素,實際貿易依存度比表面數據要低:(1)加工貿易占比較高使得大進大出模式下部分進□和出□零部件和原材料被重復計算從而擴大了貿易依存度;(2)由于進出□額都用美元表示,因此在計算貿易依存度時通常要依據市場匯率換算成人民幣,而相對購買力平價而言,市場匯率并不能真正反應人民幣的購買力。因此,外貿增速放緩對經濟增長本身影響有限。

2.外貿增速放緩對經濟的間接沖擊不能忽視。

一是外貿出□企業的上下游關聯企業會受到外貿下行的影響。雖然天津主要以加工貿易為主,原材料主要以進□為主,但一些非關鍵原材料仍然要依靠國內采購,產品出□的下降必然導致對原材料需求下降,從而導致出□企業上下游企業受到影響。其波及范圍取決于產業鏈的長短和國內采購比例。

二是外貿增速放緩必然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截止到2007年,天津市社會就業人員在三資和外資企業中的比重分別占到整個社會就業人員的8.2%和2.3%,而三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大部分從事進出□行業,外貿增速放緩必然對這部分人員的就業產生影響。雖然天津目前還沒有出現因企業倒閉而導致工人大量失業的事例,但天津外商投資企業中就業人員增長率也出現減緩趨勢。

此外,外貿下行的風險還包括由于企業減員或降薪所引起的消費、政府收入的下降和政府用于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并最終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除直接影響經濟外,在當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經濟增長放緩還可能改變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并進一步影響消費支出。

3.外貿發展對經濟沖擊的定量分析。分別建立GDP和進出□總額、出□額的向量自回歸模型,并利用脈沖響應函數考察進出□、出□、進□的變動對經濟增長影響的持續時間。檢驗結果表明:一是對外貿易波動對GDP的影響將顯著持續一年左右,一年之后影響將逐漸變??;而GDP的波動對外貿的影響大約持續8-10個月。而且從影響的程度看,進出□對GDP的影響要大大高于GDP對進出□的影響;二是對外貿易的各項指標進出□總額、出□總額、進□總額的波動都會和GDP產生相互的沖擊效應,而且這種沖擊效應持續的時間從7個月到1年不等,但共同的特點是對外貿易各項指標對GDP的沖擊要遠遠大于GDP對對外貿易各項指標的沖擊程度。

三、正確認識外貿困局,選準方向迎接挑戰

(一)辨證看待當前外貿下行局面

1.出□增速下降在減少外需的同時也減少了經濟運行的外部風險。出□導向型的發展戰略帶動了經濟的高速增長,但同時過多依賴出□的經濟增長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其一是過分依賴出□外需不免對內需的發展產生影響;其二是過渡依賴外需使得國家所面臨的經濟風險加大。從這個意義上講,貿易出□增速下降不全是負面影響,對外需的下降降低了經濟所面臨的外部風險,也可以此為契機,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2.當前正是改變外貿“重數量、輕質量”的良機。傳統的外貿增長方式過多地遵循重數量輕質量,以追求出□規模、出□創匯為主要目標,出□在實現總量增長的同時,質量和效益沒有同步提高。雖然在經濟發展初期階段加工貿易不失為一種符合經濟發展需要的參與國際分工的方式,但如果長期對低端加工貿易形成依賴不僅會大大延緩產業結構升級,而且很難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和產品,必然在國際競爭中受制于人。出□增速的下降同時也為出□企業改變貿易方式、促進外貿結構調整和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了壓力和動力。

(二)走出外貿困局的戰略選擇

1.天津新的“比較優勢”分析。

優勢一: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優勢。

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環渤海地區正在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特別是2006年國務院批準天津濱海新區作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使得濱海新區新的政策優勢不斷顯現,天津濱海新區綜合保稅區則是目前中國內地開放層次最高、優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齊全的特殊功能區之一,必將在未來幾年引領天津發展。

優勢二:天津獨特的區位優勢。

天津位于歐亞大陸橋最東部,具備以港□為主導的交通優勢,在海運日益成為國際貿易中主要運輸方式的背景下,天津的地理位置優勢必將進一步發揮作用,這一優勢也是中西部內陸地區所不具備的。

優勢三:京津城市互補優勢。

環渤海地區是我國智力最密集的地區,有高等院校300多所,占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科研機構1000多所,其中絕大多數集中于北京,同時北京作為首都,擁有不可替代的行政資源,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全國吸引技術、人才、資金,只要區域一體化建設達到一定水平,北京的資源和要素完全可被天津所用,這一優勢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無法比擬的。

2.外貿持續增長的政策措施。

一是培育技術優勢,改變加工貿易比重過大局面。雖然加工貿易在天津的外貿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弊端也逐漸暴露,其中最重要的是附加值十分低下,貿易溢出效應不明顯,而借用加工貿易實現產業升級的意圖也沒有實現。對天津來講,利用京津地區的人才優勢推動技術創新,獲得技術優勢,才能將當前外貿的“數量型”向“效益型”轉變。

二是培育品牌優勢,獲得“制造之外”的收益。雖然中國目前已經出現了一些諸如海爾、聯想等國際著名品牌,但這些國際品牌無一是來自于天津。培育天津本地企業的品牌優勢,創造高價值品牌是提升外貿內涵的重要途徑。

三是培育產業優勢,發揮“后發優勢”。產業是貿易的基礎,而當前國際貿易中越來越表現出貿易結構的變化,即呈現出初級產品比重下降,高科技產品比重上升,服務產品迅速發展的趨勢。在國內制造領域競爭異常激烈的背景下,天津如果再從中分一杯羹可能會難上加難,因此不妨利用優越的投資環境,吸引資本向銀行、保險、會計、咨詢、審計等新開放的第三產業領域發展,這些領域正是中國外貿發展的“軟肋”和未來高附加值貿易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HamiltonJD.TimeSeriesAnalysis.[J]PrincetonUniversityPress.Preinceton,NewJersey.1994.

[2]JohnThornton.Cointegration,causalityandexport-ledgrowthinmexico,1895-1992[J].Economicsletter,1996.

[3]寧冬莉,《論中國對外貿易發展的戰略選擇》[J].《經濟問題》,2004,8。

[4]李瑩、商悅,《基于動態比較優勢理論的中國對外貿易發展思路》.[J]《濟南大學學報》,2008.2。

[5]張曉峒,《計量經濟分析》.[J]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責任編輯 劉伯酉)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4篇

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大大加強。導致經濟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國際直接投資與貿易環境出現了新變化。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為生產活動全球化,世界多邊貿易體制逐步形成,各國金融日益融合,企業投資活動遍及全球,跨國公司蓬勃發展,并且以全球化、高速化、個體化為特征的多媒體網絡正在覆蓋全球,出現了經濟生活和貿易文化的全球性趨同現象,全 球 性 的 共 同 發 展 目 標 逐 漸 形 成 。經濟全球化使得無國界競爭逐步形成,每個國家都被納入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之中。

一、.經濟全球化對企業跨國經營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它是世界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其推動力是追求利潤、取得競爭優勢和謀求經濟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企業跨國經營的影響表現在:經濟全球化使得各國經濟相互依存與互動加強;濟全球化促使大國際貿易概念出現;跨國經營與本國經濟的調整優化密切結合起來;企業由變被動接受經濟全球化為主動參與經濟全球化;國家主權受到沖擊,相互協調成為時代主旋律;貿易理論與企業國際投資理論一體化;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經濟發展不平衡將加劇,企業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和壓力。

二、企業跨國營銷的必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 大量外資企業進入國內市場,企業的本土優勢將會大幅度削弱,國內需求不足,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因素促使國內企業應該依托國內市場,主動努力開拓國外市場,制定國際化戰略,創造條件開展各種中外合作,熟悉國際商道通則。國內企業應該溶入全球經濟體制中,開展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切實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升級。并且隨著我國外貿體制改革的深入,增強國際競爭力和提高開放水平要求一大批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涌現。我國目前已奠定了一定的對外投資的物資基礎和技術基礎,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企業應充分發揮優勢,參與國際競爭。

三、企業跨國營銷的戰略選擇

1.建立合理的組織結構:學習和引進成功的管理經驗,根據企業的國外業務比重,兼顧考慮企業的內部資源和國際市場環境, 選擇適合國際業務發展特點的營銷組織結構。

2.跨文化管理:在跨國經營中,對不同的文化應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克服異質文化的沖突,并據此創造出公司獨特文化。在不同形態的文化氛圍中形成超越文化沖突的共同目標。

3.企業跨國經營主體的選擇:主要有日韓式綜合商社和歐美式跨國公司兩種方式。綜合商社所經營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利潤率不高而且高負債、經營風險較大。我國企業在借鑒此種模式時應揚長避短,選擇具備較強實力的生產企業,發揮我國產業的優勢。

4.跨國投資市場的選擇:我國企業跨國投資應該以某些市場為重點進行多元化發展。歐美發達國家及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是投資的首選。這些國家社會政治較為穩定; 生產管理技術先進,營銷經驗豐富,能幫助提高國內企業的質量。

5.跨國投資產業選擇: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及資源開發型產業具有較強的優勢。在一些高新技術領域,也具備一定的競爭實力。但我國產業結構落后,應鼓勵我國企業選擇產業內貿易量大、連鎖效應強、產品供求鏈長的產業進行跨國投資,以帶動國內整體產業結構升級。

6.跨國投資方式的選擇:海外直接投資主要采用跨國購并或創建新企業方式。通過購并企業可以迅速進入當地市場;利用當地管理經驗和人才;獲取被收購企業的市場份額和無形資產;可提高企業的海外知名度。因此采取并購方法可使企業快速實現跨國經營。

7.加強宏觀管理,完善經濟政策:應加快制訂和完善各項宏觀管理政策。成立跨國經營的專門管理機構,以便協調管理跨國經濟的發展。設立全國性的對外投資信息咨詢機構。提供必要的稅收優惠,鼓勵企業開展對外投資和再投資。

8.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技術創新是跨國公司的核心戰略,技術研發是跨國公司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鐕臼乾F代科學技術研發和應用的主體。技術領先可以創造企業競爭優勢,最大化地降低生產成本。

9.跨國企業財務管理:通過對財務部門的直接控制,獲取期望的利益,或借助于各種轉移機制,來實現跨國公司的各種目標,還可以借助于發達的金融網絡獲取對合資企業資金供應的控制。

10.注重人才資源管理:企業可從東道國獲得先進的技術與優秀管理人才。人才是企業的財富之本。應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努力培養具有國際眼光,具有敏銳判斷分析能力,掌握國際市場行情的高素質國際人才。

11.加強企業跨國營銷控制:一是直接控制營銷渠道; 二是通過對技術的獨占獲取對合資企業營銷的控制; 三是跨國公司根據其全球戰略的要求,將合資企業納入其全球價值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12.增加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扶持作用:銀行等金融機構應積極向全球發展,拓展海外業務,制定企業融資優惠措施。即可為國內企業提供準確、及時的國外信息,又可以通過海外分支機構解決當地跨國企業的融資問題,促進企業跨國經營的發展。

作者單位:井岡山學院商學院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文章運用事件研究法。設置了一個更短的事件窗口。就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對我國A股市場的總體影響和基于中國證監會分類的13個行業的影響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無論對總體股票市場還是行業股票的短期影響,在統計上都是不顯著的,即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股票市場的短期影響甚小。

關鍵詞:貨幣政策 股票市場 事件研究法 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隨著我國股票市場的迅速發展和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股票市場已經發展成為眾多企業的融資渠道,同時越來越多的居民將資金投向股市,股票在居民資產結構配置中的比例持續增加。根據股票價格估值模型,貨幣政策的變動會以兩種方式影響股票收益率:(1)改變貼現率會對股票收益產生直接影響。在股利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貼現率越大,股票價格就會越??;相反,貼現率越小。股票價格會越大。央行實施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會使利率提高,高利率使得企業未來現金流下降進而使股價下降;擴張性貨幣政策會使利率降低,利率的下降使得企業未來現金流增加進而使股價上升。(2)貨幣政策變動通過改變企業預期未來現金流,會對公司股票價格產生間接影響。寬松的貨幣政策可以刺激經濟增長,而且公司股價也會增長;緊縮的貨幣政策抑制經濟增長,公司股價也會下降。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不論對于股票投資者,還是對于貨幣政策當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投資者而言,股票價格與其資產組合密切相關;而對于中央銀行,這一問題可以檢驗貨幣政策是否經由股票市場傳導。

二、文獻綜述

1 國外文獻綜述。國外就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這一問題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Sprinkd(1964),他首先研究了貨幣政策變量變化與股票價格的關系,運用作圖的方法,發現1918年-1963年期間,貨幣供給量變動的峰值領先股價約15個月,谷底值領先股價約兩個月。

Keran(1971)考察了1956年第一季度到1970年第二季度的數據,經過回歸發現,貨幣供應量的變化領先S&P500指數兩個季度。Homa和Jaffe(1971)、Hamburger和Koehin(1972)運用相同的方法,得出與Keran(1971)相同的結論。

Berkman(1978)和Lynge(1981)分別以M1和M1、M2作為貨幣政策的衡量指標。運用事件研究法,他們發現貨幣供應量變化和股市價格變化之間存在逆向變化關系。Pearce和Roley(1983)以M1作為貨幣政策的衡量指標,并將貨幣供應量變化區分為預期和非預期的,主要研究股票價格如何對非預期貨幣供應量變化做出反應,結果發現未預期到的貨幣供應量的變化與股市價格成反比。

Jenson和Hohnson(1995)發現貨幣政策發展與股票收益模式有關。他們的研究表明,貼現率下降時的長期股票收益率要高于貼現率上升時的收益率,而且波動性小。Jenson、Mercer and Johnson(1996)運用雙重虛擬變量來度量貨幣政策態勢,以表明貼現率的變化。結果發現,股票收益的可預測性既依賴于貨幣政策環境,也依賴于商業環境,股票的預期收益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要高于寬松時期。他們的研究也表明商業環境與股票收益之間存在不對稱性:只有在貨幣政策擴張時期,商業環境才可以用來預測未來股票收益;而在貨幣政策緊縮時期,商業環境不能預測未來股票收益。

Thorbeeke(1997)運用一系列方法檢驗了美國貨幣政策與股票價格的關系。運用VAR模型(包括股票月度收益率、產出增長、通貨膨脹、聯邦基金利率),研究發現貨幣政策沖擊對市值較小的股票有更大的影響。在這篇論文中,Thorbecke(1997)運用Bosehen和Mills’(1995)指數作為度量貨幣政策環境的變量,根據他的VAR模型,研究發現。擴張性貨幣政策對月度股票收益有大而且統計上顯著的正影響。

Patelis(1997)運用Fama和French(1989)的長期回歸法,運用兩組自,變量:貨幣政策變量和融資變量。檢驗了美國股票收益的一部分是否可以歸因于貨幣政策態勢的變動。結果發現,貨幣政策變量是股票未來收益的重要預測指標,雖然這些指標對觀測到的股票收益的可預測性并不能給出全面的解釋。為此,Patelis的解釋是,貨幣政策指標是超額股票收益的重要指標。

Conover、Jenson和Hohnson(1999)的研究表明,不僅美國股票市場,而且外國股票市場都與美國貨幣環境有關。他們發現,從1956年-1995年,12個OECD國家的股票收益在美國和各自國家貨幣政策擴張時期要高于緊縮時期。

Cassda和Morona(2004)也使用了VAR方法。他們使用了協整VAR模型(包括實際GDP、通貨膨脹、實際M3余額、短期利率、債券收益率、股票實際價格)來檢驗歐洲地區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诿}沖響應分析發現,持久的、積極的貨幣政策沖擊對于股票實際價格有暫時的積極影響。

Michael Ehrman和Marcel Fmtzseher(2004)研究了美國貨幣政策對般票市場的影響。結果發現,平均而言,貨幣政策緊縮50個基點,會使股票收益降低大約3%。此外,當貨幣政策變動未被預期到、貨幣政策態勢存在定向變動和市場高度不確定時期,股票收益反應會更加強烈。美國個股對貨幣政策沖擊具有高度的不一致性,且這種這種高度不一致性。這種不一致性與融資約束(Jnancial constraint)和托賓q有關。研究也表明,美國貨幣政策具有很強的行業效應;構成S&P500的股票中現金流量低、規模小、信用評級低,資產負債率低,PE值高,托賓q高的股票受到的影響更大。

Christos Ioannidis和Ahxandros Kontonikas(2006)研究發現,貨幣政策變動對股票收益有顯著的影響,從而支持了貨幣政策經由股票市場傳導的觀點。

2 國內文獻綜述。錢小安(1998)采用經典靜態回歸的方法,考察了1994年3月-1997年6月滬指和深指的同比增長率作為股票價格指標。對貨幣供給量與股票價格的相關性進行了考察,結果發現滬指、深指與中國M0同向變化、與M1無關、與M2反向變化,相關性較弱,且不穩定。他認為預期因素在股價形成中更重要,故貨幣政策影響不大。

唐齊鳴(2000)研究了1991年1月-1997年12月,中國股票收益與貨幣政策之間的關系,發現股票收益與貨幣供給量之間具有正的相關關系。

李紅艷、汪濤(2000)采用1993年1月-1999年8月的數據檢驗了貨幣供給量與股票市場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我國股票市場價格與貨幣供給量之間存在長期均衡的協整關系,貨幣供給量不是引起股票市場

變動的因素。

孫華好、馬躍(2003)采用滾動式向量自回歸與增加時滯的自回歸系統(augrnented VAR)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相結合的計量估計方法,分析1993年10月--2002年6月的月度數據,結果發現貨幣供給量(M0、M1、M2)對股市沒有影響,央行的利率變動量在15個子樣本中對股價產生了顯著影響。

胡援成、程建偉(2003)運用單位根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和協整檢驗方法,以貨幣供給量MO、M1,名義利率R和真實利率NR作為解釋變量,以滬深兩市股票流通總市值Y為被解釋變量,研究了1993年一2001年的季度數據,對中國貨幣政策與資本市場傳導的相互作用和影響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表明,貨幣供給量對股票市場有較大的影響,而利率對于股票市場的影響較小。

上述這些研究成果,從不同角度就央行貨幣政策變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進行了深入研究,也得出了不盡相同的結論,這些研究結果對投資者的實踐活動有一定的宏觀指導意義,對貨幣當局的政策制定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由于發達國家的股票市場建立較早,發展也比較成熟,所以上述國外文獻基本上都是以發達國家股票市場為研究對象。與發達國家成熟的股票市場相比,中國股票市場建立時間還不到20年,相關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也就不足為奇。另外,現有的中國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的研究成果,基本上都是貨幣政策對股票市場的總體影響,而各個行業股票對于貨幣政策的反應如何,目前尚無相關研究成果。筆者認為,對這一問題的深入研究,對于投資者和貨幣政策當局而言更具有現實意義。本文的目的就是要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運用事件研究法,以中國人民銀行存款準備金率變動的公布為事件,就存款準備金率調整對A股市場和A股行業股票的影響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表明,中國人民銀行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對A股市場的短期影響甚微。

三、數據與方法

1 數據來源:1998年3月21日--2010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先后27次對存款準備金率進行調整。其中8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9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有關存款準備金率的數據來源于搜狐證券。A股市場日收益率和中國證監會分類的各行業A股日收益率數據均來源于銳思金融研究數據庫(RESSET)。

2 方法:本文將采用事件研究法檢驗存款準備金率變動對股票市場的短期影響。事件研究法主要是觀察某一事件的發生或某一資訊的發布是否會影響股票價格或交易量的變化。該方法是Fama和Roll等人在1969年分析股票拆細信息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時提出來的,目前已經成為金融經濟領域常用的一種計量統計方法。事件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是:根據研究目的的需要,以某一行為作為“事件”,考察事件前后一段時間內樣本股票價格或收益率的變化,來解釋這一事件對樣本股票價格或收益率變化產生的影響。

本文將選取2010年1月12日存款準備金率調整作為事件,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作為事件發生日,如果當日沒有開盤則以事件發生后第一個交易日為事件日,然后將事件日前后分為“事件期”和“估計期”兩個階段。在運用事件研究法進行研究時,許多文獻都設置了較長的事件窗口。這種方法引起了學者的質疑。在一個較長的事件窗口內,其他事件的發生也有可能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因此。較長的事件窗口使得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和其他事件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很難進行區別,因此較為理想的方法,是盡可能設置一個較短的事件窗口來研究貨幣政策變動對股票市場的影響。外國有學者已經開始采用高頻數據,就貨幣政策公布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進行研究,其時間窗口在幾分鐘之內。但是我國目前要獲得這樣的數據還不太現實。

四、實證檢驗

運用上述方法,本文檢驗的2010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總體A股市場和各行業股票累積異常收益率指標總結如表1。

從表l可以看出,2010年1月12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O.5%,從t統計量來看。無論對A股總體市場,還是對各行業股票的影響都是高度不顯著的。但單個行業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得反應是各不相同的,其中A股總體市場。農、林、牧、漁業,采掘業,制造業,電力、煤股票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社會服務業,綜合類行業都獲得了正的平均異常收益率,而交通運輸、倉儲業,信息技術業以及傳播與文化產業都獲得了負的平均異常收益率。

五、結論

根據相關理論,央行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會使股票價格下跌。上述檢驗結果顯然與該理論相矛盾。這可能與下列原因有關:(1)我國商業銀行目前存在流動性過剩問題,人民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助于商業銀行這一問題的解決。但從實踐來看,居民將資金投人到股票市場,一般情況下,這部分資金是居民儲蓄的一部分,但人民銀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會影響居民的儲蓄。另外,機構投資者的資金主要不是靠銀行貸款,因此存款準備金率的提高對我國股票市場幾乎沒有影響也就不足為奇了。(2)存款準備金率變動與股票價格之間存在時滯。存款準備金率變動首先影響貨幣供給量,然后再影響股票市場,由于時滯的影響,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短期內并不會對我國A股市場及各行業股票收益造成影響。(3)各類投資者已經預期到了央行的這一行為。根據有效市場理論,信息可被分為預期的和未預期的,預期的信息不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只有未預期到的信息才會對股票價格產生影響。因此。上述檢驗結果表明,央行這次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舉動早已為市場所預期。因此,當央行宣布政策變動時。股票價格沒有相應變動。

我國外貿戰略調整論文范文第6篇

“深加工”最頭疼南京金騰橡塑有限公司張益林

加工貿易政策的調整,對企業帶來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調整后的加工貿易制度有兩個很重要的變化,一是銀行臺賬保證金制度;一是企業今后必須面對深加工的貿易環境,其中,銀行保證金制度會給企業的流動資金帶來影響,讓企業的擴大生產存在制約,但這并不是最主要的影響。

最為困難的是,企業今后必須面對深加工的貿易格局,這樣的環境會帶來兩點變化,一是價格成本的提升,要想深加工,就必然要投入更新的生產設備、生產技術,這對企業的要求更加嚴格,成本的上升也在所難免;另外,深加工要求企業所生產出的產品技術含量更高,但大部分加貿企業,尤其是內資企業,更多地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在技術上往往達不到要求,這也就是專家們說的,新政對內資企業的影響遠遠大于外資企業的由來。新政雖然對雙方的影響程度是一樣的,但是外資企業有技術上的優勢,它們能夠更快地適應新貿易政策的影響。

“內資”受損更重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外經所所長、北京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 張燕生

加工貿易政策調整對內資企業的影響遠遠大于外資企業,尤其是實力雄厚的跨國企業。此次受限制的“兩高一資”產品,大部分來自勞動密集型的內資企業,因為跨國公司控制著加工貿易的高端鏈條,產品分工地位高于內資企業,其產品主要集中在鼓勵出口的高新技術行業。

提高“附加值”是關鍵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司長王琴華

根據目前公布的最新加工貿易限制類目錄看,企業如果能夠在比較短的時間內,把自己的產品附加值提高上去,或者自己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的產品,可以用更高的價值來獲取自己的利潤。今后的加貿貿易政策還將出現調整,但這樣的調整是考慮到優化產品結構和地域結構兩個方面,而做出的適度的、循序漸進的一種調整辦法。

雙管齊下,企業為難

廣州市臺資企業協會會長吳振昌

出口退稅率政策調整和加工貿易政策調整雙管齊下,政策一下子急劇轉彎,這令已發展到一定規模的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調整過來。相較于從前,退稅率下調及交納保證金大幅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壓力,企業一般是通過向客戶提價來消化,但具備采購尚有議價能力的加工企業大約只有20%,不少企業有倒閉或轉產的風險。

調整是為了更好地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

調整政策不是要取消加工貿易,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發展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兩高一資”產品及加工水平低的產品加工貿易,完善準入管理,推進加工貿易梯度轉移,有利于緩解當前能源緊張、環境問題突出和資源相對短缺等矛盾??偟膩砜?,轉型升級對我國加工貿易企業而言,既是壓力,也是機遇。必須抓住機遇,向更高技術含量、更大增值環節和自主品牌發展,在全球化的國際競爭中占據先機。

“一刀切”不可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海關管理系主任徐偉

本次加工貿易政策調整的力度可謂不小,但是相對我國加工貿易發展中出現的問題而言,仍是遠不足夠的。我國仍然處于全球生產價值鏈的低端,外資企業仍然是我國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加工貿易發展還存在嚴重的地區不平衡,加工貿易準入制度尚未完備等等,這些情況決定了我國加工貿易政策近期加工貿易政策的繼續調整是不可避免的。

但就政策運用的技巧層面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是否設立政策運行的緩沖期的問題,在珠三角地區這一要求尤為強烈。還有能否避免“一刀切”處理問題的做法,本次調整避免了對東、西部發展問題的“一刀切”,但是就行業而言、就企業規模而言,還是存在“一刀切”的情況。這種做法是否真正能夠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負面效果的大小,還得通過實踐來驗證。

上一篇:宋代海外貿易研究論文范文下一篇:企業新聞策劃研究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