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

2023-10-05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1篇

當前市場化、國際化、信息化的商業環境下,企業必須具備更快的市場反應能力,必須通過加強企業內部系統協作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傳統的管理思想、模式和手段制約了企業的發展,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業資源計劃),作為企業基于供應鏈管理的信息集成系統,正是改變企業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的有效途徑,是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一條捷徑。

隨著ERP技術及其他信息技術的日臻完善,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開始意識到應用ERP管理手段的戰略意義。

1 蘇州中小企業發展概況

中小企業是蘇州經濟中充滿活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下,蘇州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98.7%的中小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1 441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量的57.8%;實現利稅841億元,增長16.2%,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1個百分點,其中利潤644億元,增幅為17.3%,高于全市水平13個百分點。

據市中小企業局介紹,截至2010年5月,全市中小企業數已達到16萬戶。中小企業為蘇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約1/3左右的生產總值、稅收和就業崗位等,在繁榮經濟、增加就業、推動創新、擴大貿易、配套服務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2 蘇州中小企業ERP應用的必要性

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今天,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重重壓力,隨著蘇州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及“三區三城”建設,蘇州中小企業機遇與挑戰共存,亟需改變發展思路,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加強內部控制以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已成為必由之路。

中小企業實施與應用ERP有利于有效地解決決策速度緩慢,以及各個生產、銷售、服務、信息搜集等環節的體系化問題;

其次,ERP系統的應用有利于實現資源的統籌分配與優化,最大限度地使企業流程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和最優化;

再次,中小企業可以ERP系統作為決策的依據,在企業的成本管理、供應鏈管理、銷售管理、售后服務等環節中,加快信息的搜集與反饋。

3 蘇州中小企業ERP實施與應用現狀分析

項目課題組通過設計調查問卷對蘇州中小企業ERP實施與應用現狀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有效問卷72份,回收率為90%。

(1) 企業ERP實施與應用情況分析。

1)ERP建設基本概況

在已調查企業中,已成功實施ERP的企業數為30家,正在建設的企業數為9家,實施失敗的企業為8家,未實施的企業數為25家。

從圖1可以看出,企業實施ERP失敗率有了很大改善,一方面得益于ERP軟件提供服務商在國內發展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企業對ERP項目的重視;但13%的失敗率顯示提升ERP實施的成功率仍需要企業和ERP提供商共同努力。同時也不難發現,近四成的中小企業還未實施ERP,表明蘇州中小企業還需大力發展信息化建設。

2)ERP應用概況

ERP是集成了企業采購、庫存、生產制造、銷售、財務成本、人力資源、資產、質量、資金、項目投資管理等在內的企業管理信息系統,所以對應的主要應用部門有財務管理部門、采購管理部門、銷售管理部門、庫存管理部門、生產計劃管理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等。從調查數據來看,應用模塊最多的是財務管理,占98%;應用最少且發揮效果最差的是生產控制管理模塊和成本控制模塊。表明蘇州中小企業在應用ERP中,大部分局限于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采供銷等應用上,在生產計劃、成本控制以及質量管理上存在很大欠缺。主要由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工業制造類企業規模較小,管理還比較粗放,習慣于傳統管理方式,離實現精細化生產管理、JIT生產方式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3)企業ERP實施與應用動機分析

從企業實施ERP動機宏觀角度(如圖2所示)來分析,已實施ERP企業中認為企業實施ERP系統的主要動機是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要求。

從提升企業內部管理水平和企業競爭力微觀上(如圖3所示)來分析,主要動機是基于改善業務流程,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實現信息集成化管理,解決信息孤島問題及加強庫存管理。

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普遍認識到實施ERP對企業提高內部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競爭力有重要意義。

4)ERP應用給企業帶來的成效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實施ERP的企業在信息處理和應用能力方面、企業內在機能方面以及對企業盈利能力方面的提高有較顯著的作用;同時普遍認為,ERP的成功實施對企業財務穩定能力、企業運營能力、企業成長動力也都具有較大積極意義。

5)ERP實施影響因素分析

調查顯示(如圖5所示),計劃和組織、信息化人才需求、業務流程重組、基礎數據管理是成功實施ERP的四大主要方面,同時經濟投入、系統選型、培訓、風險/變革管理、實施評價、ERP實施方面等也是影響ERP成功實施的重要因素。

(2) 蘇州中小企業ERP實施與應用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企業高層管理者(一把手)重視程度不夠

從調查數據分析中(如圖6所示)可以看出,ERP實施過程中,企業高層管理者(一把手)是否持續重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調查企業中,有些企業在推進ERP項目的時候,領導批準項目實施后就放手下屬去管理,由于ERP實施會影響到各個部門或者集團分公司的業務流程操作,需要多個部門甚至不同公司的溝通與協調,因此,作為分管領導或者企業一把手有必要對ERP項目予以足夠的重視和持續的跟進。

2)前期需求分析不夠深入全面

ERP實施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前期需求的調研分析。從調研數據中,成功實施ERP的企業100%的做了詳細的前期需求的調研。ERP項目的實施需要甲方(企業方)和乙方(ERP實施方)共同協作完成,乙方需要較深入全面地掌握甲方的業務流程,熟悉基礎數據,了解甲方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提出前期需求調研報告和規劃方案,同甲方溝通后進行調整完善。

3)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管理力度欠缺

從調研分析來看,占10%的企業ERP項目推進困難或失敗原因是業務流程重組問題導致。ERP系統強調信息的集成化、共享化,改變以往信息孤島的局面;各模塊實施運行的時候,需要改變原有各自為戰的狀況,因此有可能需要調整企業原有業務流程。但很多中小企業管理上還處于粗放式的管理,部門之間存在界限模糊或業務流程混亂的問題,同時ERP的實施對企業管理的量化、數據的精確化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影響到個別部門的利益,因而導致了企業在業務流程重組力度不夠的問題。一些先進的ERP軟件,已經集成了流程管理平臺,企業各類日常流程和單據簽收審批、業務交辦、執行跟蹤、報表總結等都可以流暢運行,能較好地提升企業運作效率的和降低管理成本,但在中小企業中,能將流程重組和流程管理提升到一定高度,并通過流程管理平臺來管控的目前還比較少。

4)基礎數據不精確完整

在ERP實施中,占20%的基礎數據的完整與準確性決定了ERP實施80%的效果。對于一個管理信息系統而言,基礎數據是生命,基礎數據的不準將嚴重影響到動態數據和各類管理報表的準確性,遺憾的是,相當部分的企業在這方面管控不嚴,給企業的日常運作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這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運作和管理對信息系統的依賴。而在一些ERP運作良好的企業,無一不對數據的準確性進行嚴格管控,有的還提出了主數據集中管理的概念,成立專門的信息化數據小組,對數據進入系統進行嚴格的審核、控制,對異常及時進行跟蹤分析和處理,及時清除垃圾數據,保持ERP系統數據的準確和有效運作。

5)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

ERP實施與應用需要熟悉企業管理和各部門具體運作流程、有一定計算機能力的綜合性人才,中小企業這方面復合人才較為缺乏,有的由IT人員來管理,有的由業務部門(如財務)來管理,這些人員要么只熟悉IT技術,要么只是熟悉業務流程,不能很好地駕馭IT技術來滿足和改善業務需求,導致部分企業ERP改善需求的匱乏或者出現偏差,進而,在ERP實施應用及后續改進提升其效益過程中,人才的缺乏制約了ERP的深入應用和持續的改進。

4 蘇州中小企業ERP實施應對策略

從典型調查與一手訪談及二手資料研究來看,針對蘇州中小企業ERP實施與應用的實際問題可以從以下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三個層面進行改進。

(1) 實施前。

1)加強企業信息化培訓推廣

中小企業在實施ERP前期,需要加強信息化培訓,包括ERP原理、信息管理、企業管理等相關知識。目前很多信息化培訓大多以兩種方式進行:一種是企業選派相關人員參加社會培訓或會議培訓,這種會議類培訓往往時間短,缺乏針對性,研究也不夠深入;一種是在實施前期,由乙方(ERP實施方)進行ERP理論和使用培訓,這種培訓傾向于企業使用者對軟件的使用,而且時間一般也比較短,參加者往往也局限于一線使用者。

為了提高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使企業管理者和專業技術人員跟進需求獲得系統的培訓,筆者認為以校企合作的形式進行信息化培訓值得考慮。目前很多高職高專成立了ERP聯合實訓室,有良好的企業合作平臺,具備優良的師資和培訓教學軟硬件環境,企業可以與學校進行培訓合作,派出相關人員參加信息化培訓;同時,也可以選拔優秀學生進企業實習或就業,從而有利于解決企業信息化人才缺乏問題。

通過有效的信息化培訓,也有利于企業信息管理人員能從整個系統掌握ERP運行方式,從而真正掌握自己操作的那一部分。

2)前期需求調研規范、具體、全面

ERP前期的需求調研應盡可能對企業信息化現狀、行業特點、公司業務流程、基礎數據等有全面具體的掌握與了解,同時對甲方(企業需求方)信息化的個性化需求也應充分掌握。

3)重視ERP項目管理

ERP項目是一個具有系統復雜、實施難度大、應用周期長和投資多等特點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涉及管理和技術的綜合性工程,講求全體實施人員的密切配合,因此,有必要成立ERP項目管理團隊,特別是作為甲方,可以由分管領導牽頭,項目小組成員由企業內外有關的業務骨干、技術專家組成,使之真正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專業性,便于協調各部門開展工作。

在ERP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從系統工程和科學管理的角度出發,建立健全工程項目管理體系和運作機制,確保ERP項目的成功實施,主要內容包括:制定明確、量化的ERP應用目標,進行ERP等現代科技知識的培訓教育,引入企業管理咨詢,進行ERP項目需求分析,開展企業管理創新,實行業務流程重組,實行ERP項目監理制和實行ERP項目評價制等。

4)重視ERP選型

中小企業在實施ERP中,對ERP需求不同于大型企業,在實施ERP過程中往往具有周期短、靈活性強、易維護性、價格低廉的特點,因此在ERP軟件選型中需要充分考察軟件提供商,比較其各自特點,注意區分各軟件間的差異,以滿足企業需要為前提,也應從戰略上考慮后續的發展需要。

(2)實施中。

1)基礎數據精確化

錄入ERP信息系統的信息在整個系統中的使用要保持整體一致,如果不準確的數據錄入數據庫中,錯誤的數據對整個企業可能產生反面的嚴重影響,不準確的數據可能導致市場計劃、生產計劃、物料采購、能力需求等發生錯誤。另如BOM規劃、設計的合理性,數據的準確性也是ERP生產和管理模塊的命脈。

2)實施進程科學化

對信息化比較成熟的中小企業,可以采取各模塊同時上線的策略,但前提是前期做好詳盡的需求調研及ERP實施項目規劃,各部門通力合作實施;對信息化基礎比較薄弱甚至沒有使用信息管理系統的中小企業,可以對ERP系統的各個模塊分步驟、分批次地實施,先實施部分企業現階段最需要和能夠最快地帶來效益的模塊,成功后再逐步實現其他模塊。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實施復雜度,減少潛在的風險,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短期內就能看到ERP系統所帶來的效益,提高實施ERP系統成功的信心,并緩解資金短缺的經濟壓力。

3)加強監控

為確保ERP項目按計劃順利實施,首先應嚴格按照項目規劃的進度安排各項工作,及時調整工作內容,以適應環境的不斷變化。其次,建立項目管理規范,對項目經理充分授權,實行項目經理責任制,以確保項目的進度和實施成本。最后,積極組織動員,確保各部門的全程參與。

4)重視二次開發管理

在ERP系統實施中,確保流程設計的可實現性、合理性和最優化,是保證ERP系統實施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實施ERP系統最重要的是將軟件系統與企業流程合理地整合起來,針對企業具有優勢的和個性化的管理流程進行調查分析、診斷。如果企業的流程是先進的,就在軟件中添加具有競爭優勢的、個性化的部分,充分發揮企業的個性;如果企業的流程不合理,則必須進行改進,但是不管怎么改,都應始終保持ERP系統業務流程的主線不變,始終堅持資源共享和信息集成的ERP系統核心理念。

首先要設定恰當的目標,進行適合自己的改造;其次通過流程分析來確定企業現有流程中哪些是關鍵流程,明確這些流程ERP軟件中的標準流程有多大差距,通過流程設計、流程評審、流程評估等方式進行優化改進;再次,采用各部門聯動機制解決業務流程再造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隨著ERP應用的深入和業務需求的變化,需要對流程的執行情況進行定期考核,提出優化改進建議。

5)進行模擬運行試驗

為提高系統正式運行的可靠性,建議企業將往年的數據及管理過程在系統中進行“重演”,讓ERP經歷企業的業務流程和風險因素的檢驗,并結合模擬試驗的實際不斷優化、完善企業生產流程,獲得相關測試數據,為企業上線導入、正式運行ERP探索經驗并提供保障。

(3) 實施后。

1)做好實施評價工作,建立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

實行項目評價和監督管理制度其作用和意義不僅是因為它運用一套科學的方法、嚴格和量化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系統的角度實實在在地對整個項目實施成效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綜合、客觀的分析評價,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項目評價,能使企業從中進一步認識自我,尋找差距,朝著新的、更高的目標邁進,這對有效提高ERP應用水平,特別是現階段一些企業ERP應用目標不明確,應用水平普遍較低的狀況而言是十分必要的。為此,項目實施結束后,企業應委托那些既具有獨立性、公正性和權威性,又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咨詢公司對項目實施成效進行科學的評價。重點評價企業應用ERP后在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機制、管理基礎、業務流程、基礎數據、過程控制、組織結構、信息集成、整體水平、綜合能力、主要經濟指標及經濟效益方面發生哪些明顯的改進、提高和創新,且是定量和定性的評價分析。

2)做好后續持續維護與優化工作

ERP實施階段完成后并下意味大功告成了,在未來ERP系統的實際運行過程中,對系統甚至業務流程不斷改進也是決定應用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ERP系統上線后的運行是需要有不同部門的人來維護的,系統操作、維護的權限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工與分配,公司所有系統維護與權限的分配應該由公司CIO或者是相關領導層來討論決定。比如,ERP系統本身的正常運行與維護肯定要由IT相關部門的人員來進行維護,并賦予其相應的權限;不同職能部門的人則對各自相關的系統模塊運行進行維護,并具有相應的權限;不同等級的管理者與員工負責不同模塊的維護,并具有合適的權限。在ERP系統移交期內,應該對相關人員進行充分的培訓與考核,保證所有人員能夠對系統進行正常的維護。

同時,在企業及IT部門相關的人員中,應該保證有人能夠對于ERP系統所有的維護做到熟悉,另外需要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操作與維護的教材,以保證在人員流動時對系統的維護不會產生影響。

另外,有必要建立起有效的系統維護與操作的分工體系及有效的系統運行與考核制度體系,在此基礎之上,根據ERP上線后實際業務及流程等方面的變化,建立一個有效的、定期的系統評估制度。

參考文獻

[1]王理平,周朱敏.淺談中小企業ERP信息化系統的應用[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8):8,177-178.

[2]樊重俊.中小企業ERP項目實施案例分析[J].現代制造工程,2006(12):17-19.

[3]李攻.浙江中小企業ERP應用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華東經濟管理,2008(1):24-27.

[4]陳婧.促進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優化ERP系統[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4):88-90.

[5]王海萍.中小企業ERP的應用現狀分析與對策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221-224.

[6]張濤,王紹慶.中小企業ERP系統實施風險及規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213-214.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2篇

一、ERP在我國制造業中的應用現狀

1.ERP在生產成本當中的應用

在各制造業當中獲取利益是大多數生產者的目的, 因此要想獲利, 成本的節約是非常重要的, 考慮和控制成本是獲得利益的前提保障, 也是企業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那么怎么樣減少成本成為各制造業的主要問題。各個企業在生產發展的過程中都需要考慮到這一問題, ERP管理系統就是為了這一理念而誕生的, 它的運用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 運用現代高新科學技術, 充分的考慮到企業的生產發展, 將各種資源結合起來, 讓各種資源能夠充分的發揮各自的長處, 將資源利用到極致, 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

2.ERP在生產管理當中的應用

對于企業來說, 生產是一個重要的過程, 要管理好整個生產過程才能夠有效地提高生產的效率, 最終適應整個市場的需求。一些企業的生產過程目前面臨著很多的問題, 比如生產時間的規劃, 生產周期的控制, 產品的質量以及效率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解決好這些生產管理當中的問題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效率。企業規劃好自身的生產管理過程, 才能夠促進生產和發展。ERP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解決這一問題, 管理好生產過程, 合理的規劃生產時間, 最大程度的提高生產的效率, 同時保障產品的品質。

3.ERP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

好的品質和質量才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基礎, 正所謂“質量是第一生產力”, 在保障效率的同時必須監督管理好生產的質量, 目前的市場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企業要想在競爭當中嶄露頭角, 就需要做好自身的質量保證, ERP能夠實現質量管理, 幫助企業提升競爭力。

4.ERP在我國制造業應用問題

ERP的應用雖然對于企業發展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由于市場變化比較快, 企業的規章制度不是很規范, 一些章程甚至到了比較落后的地步, 管理上比較松散, 導致企業的管理水平以及目的都不是很明確, 這給ERP管理系統的應用帶來了很大困難。另外ERP軟件本身的發展還不是很完善, 一些企業盲目的應用, 但是對于ERP系統的了解還不是很全面, 在生產管理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由于不了解, 系統本身的漏洞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困擾, 軟件本身要有精準的技術準則, 要經過嚴格的審核并且要通過驗證才能夠投入使用。但是目前我國企業中應用的這類軟件還達不到這樣的標準, 管理上不夠規范, 導致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另外軟件的研發和維護都是耗費時間的一個過程, 如果稍作調整那么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 調整的時間甚至會超過軟件的使用周期, 這樣的情況不但不能幫助企業改善生產現狀反而會帶來一定的困擾, 導致企業的產值和利潤的下降。除了軟件本身的問題之外, 企業的控制應用也存在著問題, 達不到預想的標準。

二、ERP在制造業當中的應用趨勢

1.結合信息技術, 提升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建設建立是離不開技術支撐的, ERP系統在應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現在先進的科學技術, 完善自身的軟件設置, 提升本身的競爭力。運用信息技術將ERP軟件系統做的更加完善, 在生產應用的過程中要解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這樣才能夠在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提升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企業在技術的支撐下, 注重本身的產品研發, 結合現代技術設計產品、管理生產過程等。

2.拓展客戶關系、供應鏈管理等方面的應用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企業越來越重視交流和互動, 與外部企業之間的協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的共享成為一種趨勢, 信息共享、互相學習也是企業信息建設的共同目標。目前一些企業的電子信息交流主要依靠的就是ERP系統的支撐, 另外這一系統對于企業的管理也是比較有針對性的, 能夠有效地加強企業之間的協助合作, 同時還能夠實現資源的共享。要切實的開發ERP軟件與電子商務之間的聯系, 讓企業的管理更加信息化和現代化。

總而言之, ERP系統的應用是近幾年來比較流行的, 對于制造業的生產和管理來說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 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 對于企業的發展和經濟效益的提升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就目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現狀來看, 更需要大力的推行ERP, 在管理以及質量保障等方面對于企業來說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但是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需要在不斷的磨合下進行改善, 進行分析和改進才能夠讓ERP在制造業當中得到更好地發展, 同時也促進企業效率和競爭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鐵芬.ERP在我國制造業應用現狀、對策與趨勢[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 2014, (13) :23-24.

[2]張婷.ERP在中小制造企業應用的實證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 2013, (6) :26-27.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3篇

并購是一種重要的投資實現方式, 企業并購可以獲得企業所需要的產權及資產, 實行一體化經營, 從而達到規模經濟, 還會給企業帶來制度的變遷。本文指的外資并購是外資兼并與外資收購的統稱, 其基礎含義是:外資公司處于某種目標, 通過必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將東道國企業的全部資產或必定比例的股份買下來, 從而達到對其生產經營權的控制。

二、外資并購在我國的現狀

外資并購具有金額巨大、強強聯合、橫向并購為主以及行業分布廣泛的特點。從行業分布來看, 除金融業外, 被并購的國內企業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鋼鐵、化工等基礎材料工業領域;能源生產和供應領域;啤酒、化妝品、洗調劑、藥品、交卷等消費品生產領域;新技術服務、商業領域。值得關注的是, 服務領域的并購不論從數量還是交易額都超過同期外資在制造業領域的并購投資, 這預示著今后幾年服務業對華并購投資將進入較快發展階段, 甚至可能超過制造業。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跨國直接投資的主要目的地。根據三星經濟研究院的統計:截止2007年7月, 中國累計批準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1萬多家, 實際利用外資金額7200億美元, 中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連續多年列發展中國家之首。2005年, 共有266家國際企業并購中國內地公司, 與2004年268家的數字基本持平, 但交易額卻增長了52%, 從90億美元增至到140億美元。2007年與中國企業相關的并購有1266年, 外資進入中國進行并購的有490件, 占總數目的38.7%, 中國本土的并購占55.5%。

總結近年來外資并購中國企業的大量案例, 外資在中國并購的主要動因有:

(一) 追求高效益

在涂料行業中, 阿克蘇.諾貝爾公司從1998年以來, 通過并購與兼并方式在中國建立了21家工廠, 其市場銷售收入增長了400%。

(二) 占領龐大的消費市場

在啤酒行業中, AB公司先后并購了百威、哈啤、青啤, 形成了在武漢以百威為主, 東三省、北京地區以哈啤為主, 陜西、山東、華南等地區以青啤為主的龐大市場。

(三) 利用本土營銷體系

外資并購本土企業后, 可以利用其完整龐大的營銷渠道。在達能并購樂百氏案例中, 達能非??春脴钒偈显谥袊呀浗⒌凝嫶笸晟频臓I銷體系, 并利用其已有的體系推廣達能的自由品牌-脈動。

(四) 實現壟斷

外資通過并購, 可以達到壟斷市場的目的??煽诳蓸泛桶偈驴蓸凡①徚酥袊械陌舜筇妓嵝惋嬃瞎? 基本壟斷了中國碳酸飲料市場。

三、外資并購的影響

(一) 對國家的影響

1. 外資并購可能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我國尚未建立起科學合理的資產評估制度, 這樣會導致在外資并購中出現大量的國有資產高值低估的現象。同時由于地方政府為追求政績和國企管理者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產生的道德風險與代理風險, 也會造成國有資產賤賣的現象。

2. 外資并購后可能影響就業問題, 進而影響到社會穩定。

外資并購我國企業后, 為了形成規模效應和提高整體效率, 會對原來企業進行重組。并購的規模效應經常導致企業裁員。同時, 外資并購國內企業后, 通過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制度, 提高生產率, 也會裁掉競爭力較差的員工。在目前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 跨國并購造成的失業在短期內有可能造成一定的社會問題。

(二) 對企業的影響

1. 外資并購會影響民族品牌的生存發展。

外資并購我國企業后, 對中國品牌控制銷售, 減少或終止技術開發投入, 降低產能, 導致國有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大幅下降。同時, 外資企業以自己的品牌來取代中國品牌, 迅速占領了中國品牌的原有市場空間, 導致民族品牌不斷萎縮。大量事實證明, 很多自主品牌不僅沒有在外資并購中壯大自己, 反而被消弱, 甚至被消滅。

2. 外資并購限制了被并購企業的技術研發與革新能力。

中方企業被并購的目的之一是想引入外資企業現金的技術, 但在實際運作中, 中方企業在被并購后自主研發能力提高不大, 仍提留在產品引進改型階段。由于考慮到技術保密問題和技術領先可以帶來的收益, 新技術, 關鍵技術仍掌握在外方人員手中。另外, 很多外資在并購國內企業時, 要求原企業放棄研發部分的控制權, 從而消弱和磨滅了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

3. 外資并購中的投機性并購問題。

有一部分外資企業他們并購國內企業的目的并不是聯合經營, 而是在并購國內企業后將控股權在境外上市或轉賣。這種并購并不會給被并購企業帶來資金、技術支持, 并且也不參與企業經營管理。而目前, 我國企業對于投機性并購投資識別能力差, 為投機性投資提供了機會, 若不能及時防范這種風險, 企業的控制權將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四、外資并購我國企業的對策

針對外資并購對我國及企業存在的諸多不良影響, 我們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來消除這些影響。在外資大規模進入我國的情況下, 如何應對外資的不斷滲透, 政府行動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領導作用, 將決定引用外資來發展本國經濟能否順利進行。下面從幾個方面提出一些對策。

(一)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和立法規范外資并購審查制度

我國雖然在2007年8月30日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 但是整部反壟斷法對外資并購進行規制的法律條款只有一條。有必要通過制定具體的實施條例和實施細則來完善對外資并購的審查程序和事后監控制度。同時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反不正當競爭法》、《證券法》、《公司法》等于企業并購相關的法律。

(二) 積極領導和規范外資并購符合我國的產業政策

外資并購我國企業, 必須符合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戰略和國家產業政策法規的請求。對我國來說, 并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鼓勵海外企業進入, 否則就會形成對國家產業政策的沖擊。因此, 我國應盡快制定《國家領導外商投資目錄》和《產業政策法》。在產業政策的方案中, 對外資企業特別是外國金融資本對我國國有企業的控股, 應根據行業和產品的特點, 進行分類管理, 明確所要禁止、限制和勉勵的領域。同時對那些斷定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領域應嚴禁將行業特許權出讓給外商, 對既已出讓的部分行業應限制外籍所有權的擴大。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 國家可采用逆向的“股轉債”, 使其變為債務, 逐步加以清償。

(三) 強化政府在外資收購中的審批職能

強化政府在外資收購中的審批職能主要有二個目的。一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這個主要在于國有資產交易環節是否規范、透明, 是否按程序辦理。次環節可以讓監察部門出具意見。二是防止被并購企業員工安置出現不妥而可能形成的一些不穩定社會因素。

(四) 提升中資企業在并購方面的認識

中資企業應熟悉資本市場, 了解外資的資本運作手段, 防備在并購過程中, 外資利用資本運作手段, 掌握中資企業的控股權。于外資并購談判過程中, 熟悉并充分利用國際慣例, 把握利用外資的主動性。糾正中資企業關于引入外資的一些錯誤認識, 使企業能夠謹慎的思考并購相關事宜。

參考文獻

[1]陳芳.我國外資并購的現狀、影響及應對措施[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 2008, 23 (3) :44-46

[2]邱罡, 孟昭莉, 龔炯, 許李彥, 孫曉菲“.買下”中國:透析外資并購熱潮[J].三星經濟研究院, 2009, 1 (20) :4-6

[3]李繼志.我國外資并購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全國商情 (經濟理論研究) , 2009, (5) :12-14

[4]嚴武.防范外資并購風險的思考[J].學術問題研究 (綜合版) , 2007, (2) :1-5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4篇

一、ERP在我國應用的現狀

從第一批國外企業管理軟件廠商進入我國帶動企業管理軟件在我國的發展, 到國內軟件廠商的轉型及發展已經歷了十多年的歷程。在這個過程中, 我國企業也在逐漸轉變管理體制, 進行制度創新, 革新管理手段, 為ERP的實施提供了客觀條件, 同時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也為ERP軟件的應用提供了更為寬廣的舞臺。所以當前的形勢是ERP浪潮洶涌而來, 不少國外ERP軟件不僅出現在我國市場上, 許多我國軟件公司也都把觸角伸向了ERP領域。但是, 縱觀整個我國市場, 我國的企業信息化還處于成長階段, 我國的企業管理軟件還不是很成熟, 市場的潛力也非常大。我們認為, 在當前很多軟件公司進軍ERP領域的關口, 結合當前管理思想的深化和管理方法的完善, 明確ERP在我國的發展方向, 從而推進我國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要的。

許多企業在購買和應用ERP軟件時, 目標很明確, 就是要提高生產效率, 規范企業管理, 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但企業在實施ERP的過程中, 卻不盡人意, 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實施以后, 軟件的功能也沒有發揮出來。是不是軟件的質量有問題?尤其是國產軟件, 是不是性能還不夠成熟?經驗證明, 國產ERP軟件在實施過程中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并不是軟件不好用, 而是軟件本身與企業的管理思想沒有結合起來。

二、ERP的發展方向

既然ERP是伴隨管理思想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 其進一步的發展必然還要緊跟管理革命的節拍。精益生產產生的效益巨大, 如果能在我國普及, 則其對我國的經濟建設所起的推動作用可想而知。要做到這一點, 就必須改變傳統的看板管理方式, 適應需求不平穩的市場經濟環境。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軟件系統以實現動態的看板管理, 應對市場需求的波動。把動態看板上采購需求信息即時傳達到上游的供應商處, 從而促進精益物流的實現。所以我們認為, 改變傳統的看板管理方式, 實施動態模式, 適應市場需求的波動, 從而實現精益生產應該是今后開發ERP系統思考的問題。

國產ERP軟件在投入使用過程中, 一般缺少咨詢這一中間環節。對于用戶需求的不了解, 無疑會影響軟件的實施效果。國產ERP軟件要取得長足發展, 不僅要在產品的質量與性能上下功夫, 而且必須重視軟件的實施。專業化的咨詢隊伍或咨詢公司這一媒介不能少。咨詢業在我國基本上還是空白, 隨著人們對于咨詢業認識的深化, 咨詢業將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部門。國產ERP軟件有了咨詢業的支持, 將會有一個廣闊的發展前景。

三、應用ERP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當前全球經濟趨向一體化, 全球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 在我國企業推行、應用濃縮和集成了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ERP系統已是當務之急。我們現在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在推行ERP系統的過程少走彎路, 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效益, 促進我國信息化、現代化的建設。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 企業需要選擇合適的時機, 以便成功地實施ERP。

企業實施ERP必須選擇合適的時機, 不能因為聽說ERP好而不擇時機地上, 成功實施ERP的最佳時期是在企業的興盛期及呆滯期, 而不是創業期和衰退期。在興盛及呆滯時期, 企業會居安思?;驅で蟪雎? 很自然地產生了革新念頭, 這時企業的各種業務流程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如果這時將相關流程進行總結, 并且結合本行業的最佳實踐, 對企業的流程進行改造和通過ERP軟件進行落地和鞏固的效果是最好的, 這也是成功實現ERP的最佳時機。

2. 企業良好的管理狀況、ERP實施團隊的專業性是項目成功實施的重要環節。

這三個因素對于ERP項目來說至關重要, 它關系到整個ERP項目生命周期的始終, 因此, 在實施過程中企業要特別注意如下三個方面:一是在實施前完善企業業務及管理流程;二是選擇具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成功經驗的實施人員組建實施團隊;三是配備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才, 如既精通ERP軟件, 又熟悉企業內部管理環境的人才。

3. 企業應根據自身條件訂制ERP。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5篇

關鍵詞:日本,物流,中國,啟示

1 日本物流業發展概況

自20世紀中期從美國引進物流概念后(我國于1978年由日本引進“物流”概念),日本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物流業的發展。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綜合物流施政大綱》,規定在2001年前,各相關政府部門協調一致,共同完成“三大目標”:一是向亞洲、太平洋地區提供最便利的物流服務;二是以提高產業競爭力為目標,為社會各界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務;三是解決好與物流相關的能源問題、環境問題和交通安全問題。經過努力,該大綱制定的各項政策措施已逐步得到落實。2002年,日本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至10.5%,僅比美國高1.8%,并涌現出日本通運、宅急便、日立物流、佐川急便、黑貓快遞等大型物流企業。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信息化趨勢愈發明顯,圍繞加強高效率的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解決好環保問題和構筑循環型社會問題,日本內閣于2000年制定了“經濟結構改革與創造行動計劃”(第三次跟蹤調查計劃),提出在已有基礎上修改制訂新《綜合物流施政大綱(2005-2009)》,其要點是全面構筑整體高效運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流體系,努力縮短供貨時間,提高準時性和便捷性,降低總成本,注重環保;構筑符合社會效益的物流系統;構筑有利于國民生活的物流體系。

2 日本發展現代物流業的經驗與特點

(1)大而強是日本物流企業的主要特征。在日本的物流企業中,日立物流成立了57年,營業額超過百億元人民幣,物流企業的帶動輻射作用大,整合社會物流資源的能力強,物流業務覆蓋廣,公路、鐵路、航空多種運輸方式的聯運組合廣泛應用。物流企業的網絡完善,如日立物流的結點分為全國性物流中心(NDC)、地區性物流中心(RDC)、全國無倉儲物流(NXD)、區域性無倉儲物流中心(XD)以及為個別大型企業服務的專業物流中心,各級物流中心密布全國,海外物流結點也初具規模。

(2)第三方物流是日本物流產業發展的顯著優勢。日本的企業誠信體系較為完善,第三方物流也普遍得到工商企業的認同,從原材料的采購到企業內部物料運輸、產品的包裝設計、成品倉儲配送大部分都外包給專業的物流公司。據有關資料顯示,日本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為76%。第三方物流企業通過優化整合工商企業的物流業務流程和物流資源,大大降低工商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被廣為推崇,并呈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目前第三方物流除了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外,正在向逆向物流、進出口物流等領域快速拓展。

(3)現代技術裝備、信息化管理是日本物流產業發展占據制高點的關鍵所在。在日本物流企業中,多層庫房、立體倉庫、自動分揀、自動識別等先進物流設施設備廣泛應用,車輛調度系統、電子數據交換系統、GPS貨物跟蹤系統等物流信息管理系統在物流企業中基本得到普及,各經營網點、配送中心與客戶的信息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大部分物流企業都必須是通過信息網絡將全國的需求信息、遍布全國的經營網點和客戶有效聯結起來,置于同一個信息平臺上,相互間的信息交流非常方便,確保了物流信息快速可靠地傳遞,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此基礎上,實力強的國外物流企業已經開始積極開拓第四方物流領域,積極為不同行業的客戶提供物流咨詢、物流方案設計和供應鏈方案優化等服務。

(4)政府的重視和支持是日本物流發展的必要條件。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勵、扶持物流業發展政策措施,主要有:物流基礎設施特別是物流基地(園區)由政府統一規劃并投資建設,物流企業承租經營,這種開發經營模式大大降低了物流企業一次性投入的資金壓力;規劃超前,日本政府于1997年頒布實施《綜合物流施政大綱》,2001年又對其進行修改,為本國的物流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重視高標準的物流干線運輸網建設,實現陸、海、空全方位的發展;積極推行物流標準化,通過托盤標準化、集裝箱標準化、運輸工具標準化、條形碼普及使用等手段,促進物流業快速發展;積極創建安全與生活環境和諧型的物流環境。

(5)國際化發展是日本物流業快速成長的關鍵。由于國際采購和跨國生產的需要,日本與各貿易伙伴國家之間的物流合作與日俱增。日本物流企業實行了所謂的“綠色覆蓋計劃”,即物流企業在國內的合作伙伴將工廠或者商店開到哪個國家,物流企業便跟著把物流服務的網絡鋪設到哪里。如日本的日立、近鐵、山九、佐川急便等大型物流企業都積極拓展國際物流業務,并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日立物流已在海外設立20家子公司、120多家網點,計劃5年內使海外業務比重由目前的15%提高到40%。通過國際化戰略的實施,日本物流企業的業務規模不斷擴大,服務能力和網絡規模呈幾何級數增長,網絡化經營的優勢逐步顯現,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海外業務逐步成為物流企業利潤的重要增長點。

(6)與生產和消費合作、良性互動、有機融合是日本物流業快速發展的成功經驗。日立物流成功收購了資生堂物流子公司,承包了資生堂產品物流配送業務。另外日立物流單獨為一家大型超市建設了一家自動化程度相當高的物流中心,專門為該企業服務。豐田通商專門為豐田汽車采購、生產提供物流服務,開創了V-V循環式供應鏈模式。這表明,物流企業的發展一定要與工商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只有為客戶提供高效、專業、量身定制的物流服務,統籌配置各環節的物流資源,才能獲得快速發展。

3 日本現代物流業發展對我國的啟示

據相關數據測算,2008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可達88.82萬億元,同比增長18.1%,增幅同比下降8.1%;物流業增加值完成約1.94萬億元,同比增長14.6%,增幅同比下降5.7%;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5.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7%,增幅同比下降3.5%。而日本的這一比率在2002年就已降至10.5%。另據專家測算,我國物流成本每降低1%,就可以新增1300億元左右的社會經濟效益。所以從日本物流業發展的成功經驗看中國現代物流產業,在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動作、規范市場、配套環境”的發展方針基礎上,還應利用各地的區域優勢和經濟基礎,加強物流園區規劃和區域物流網絡專項規劃,合理布局,統一調配資源,抓實國內巨大的物流市場,拓展國際物流市場。

(1)制定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物流發展戰略。物流連接生產、流通和消費,是支撐經濟運行的重要基礎。物流的發展與經濟發展的規模、結構、階段、布局、體制等密切相關。經濟發展的程度和水平,決定著物流發展;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對經濟發展起著促進或制約作用?,F代物流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投資環境的重要體現。

我國的現代物流業是在學習借鑒,消化吸收發達國家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也必須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與日本相比,我國物流業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有很大不同: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東中西部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多種生產方式并存,現代物流理念不夠普及,物流的社會化、專業化程度偏低;地區之間、行業之間物流發展不平衡,既有先進的理念、方法和技術,也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總體上來說,我國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第二產業依然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勞動力資源相對充裕,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體制、政策、市場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伴隨著我國《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出臺,我們有條件,也有能力實現物流業跨越式發展,但一定要制定符合本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物流發展戰略,走符合本國特色的物流發展道路。

(2)設置物流專項扶持資金,促進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F代物流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基礎設施建設,為適應流通經濟的發展,政府要加大對物流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并以較優惠的條件吸引物流地產商開發建設標準庫房和廠房。將運營場地和設施租賃給物流企業經營,盡早形成標志性的現代物流綜合平臺。

(3)建立暢通的政府部門間的協調機制?,F代物流的管理涉及發改、經貿、財稅、工商、鐵路、交通、民航、海關、質檢、信息等多個部門,現代物流的運作橫跨不同的行業和地區,與多個政府部門和地區有關,發展現代物流必須加強統一領導,建議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形成綜合協調推進機制。

(4)制定并落實各項政策,為現代物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根據物流行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制定相應的行業扶持政策、企業優惠政策,如土地、稅收、市場準入、物流車輛營運、價格、人員培訓、融資、中外合資合作等政策,激勵現代物流企業健康成長,做到“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引導企業加快物流產業的發展;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利用貼息、補助的方式,支持物流重點項目建設、骨干物流企業信息化改造以及主要行業物流的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向現代物流業傾斜,為骨干物流企業提供更多的信貸支持;支持資產質量好、經營管理好、具有增長潛力的重點物流企業發行上市,充分利用境內外資本市場,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同時享受上市后備企業的優惠政策;對物流企業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購置國產設備的,經批準可享受抵免關稅、抵扣增值稅的優惠政策;對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提供相應的優惠政策;統籌規劃,保證物流業的長期用地。物流業用地屬城鄉建設范疇的,要根據城市規劃、產業規劃,劃定一定區域,作為物流園區用地,編制物流園區用地規劃予以保證;物流業用地屬經營性用地的,按“招、拍、掛”方式供地。鑒于目前國家的土地緊縮政策,受土地規劃及計劃的制約,近兩年的物流業應立足于存量土地的挖掘,盡量利用城鎮低效利用的土地,對確需使用新增建設用地的,其選址要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選址不符合土地利用規劃的,一定要避開基本農田。對不涉及基本農田的土地規劃調整,國土資源部門應給予支持,用地手續即時受理,限時辦結。

(5)整合現代物流資源,做大做強重點物流企業。鼓勵地方骨干物流企業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加強合作,共謀發展,壯大企業規模與實力。對分散在各部門的運輸、倉儲、信息平臺以及專業市場等物流資源進行跨行業、跨地區整合;加快骨干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改造,積極引進先進物流技術設備,推廣應用國際上成熟的物流技術和服務標準,廣泛采用標準化、系列化、規范化的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機具設施和射頻標簽(RFID)、電子數據交換(EDI)等技術,提升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打造一批形象化、卡通式的現代物流品牌;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引導工商企業打破“自成體系”、“自我服務”的傳統觀念,強化主業競爭力,將采購、倉儲、包裝、流通加工和運輸配送等物流業務外包給第三方物流企業,培育物流供應市場,創造社會化的物流服務環境。鼓勵傳統物流企業積極引入現代物流理念,改變原有單一的運輸、倉儲、代理服務模式,擴展服務領域,積極拓展增值業務范圍,加速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提高物流服務的專業化、集約化水平;引導物流企業創新經營理念、運營機制和管理模式,積極發展單元化運輸和多式聯運,健全集散分撥網絡和客戶服務體系,培育物流服務品牌,推進物流企業精細化管理、網絡化經營、集團化發展;積極建立與工商企業的戰略同盟,進一步以訂單為中心優化業務流程,拓展包裝、配送、流通加工、信息服務等增值服務業務,參與或構建一體化供應鏈,逐步強化在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統籌配置供應鏈各環節資源,提高供應鏈成員單位綜合效益;把物流產業與加工制造業有機結合起來,通過發展干線公路物流港、航空物流園區、出口加工區等,帶動組裝加工業發展。

(6)積極推進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廣泛推行物流信息化標準,為構建公共信息平臺打好基礎,防止形成“信息孤島”。推進企業信息化進程,引導物流企業采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建立以信息采集、處理、存儲、傳輸和交換為主要內容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全面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7)樹立行業標兵,鼓勵其迅速發展壯大,以帶動地方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以其成功的運作模式、經營管理方式方法、專業人才培養、物流信息平臺等在行業內企業推行,因本土環境適應力強,更能夠做好本土化物流業,以此為基點向全國輻射。

(8)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利用行業協會積極宣傳現代物流理念,推動物流理論研究和經驗交流,推動物流規劃的落實;推進物流行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用信息化推動物流現代化);向政府反映行業的意見和要求,提出政策建議,積極開展共性化和個性化服務等。

(9)加大物流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特別是物流企業發展中急需的物流服務方案設計、物流管理、客戶管理、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人才的培養。支持高等院校擴大物流專業招生規模,鼓勵有條件的高校開設物流專業,引導物流企業、行業組織與職業教育機構緊密結合,采取委托培養、訂單培養等方式,積極培養高素質的專業物流人才。

(10)加強標準體系及行業統計指標體系建設。標準體系方面,雖然我國制定了如《物流術語》、《商品條碼》等國家標準,但在推廣力度、標準化程度和范圍上趕不上物流業發展的需要,所以應盡快加強建設;物流行業統計指標體系方面,由于沒有建立相應的統計指標體系,難以對物流業的全貌及發展態勢做出準確的判斷。建議有關部門加緊研究,統籌協調建立一套比較科學系統的物流業統計指標體系。

參考文獻

[1]張廷建,張長星.關于日日韓發展現代物流的考察報告[J].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學術動態,2007,(33).

[2]劉正毓.發展河南的現代物流[J].經營與管理,2008,(4):49-50.

[3]劉偉文.日本物流園區的規劃與運營[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24):60-62.

我國erp現狀及分析范文第6篇

渠道襯砌與防滲是我國應用最普遍的節水灌溉工程技術措施之一。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灌溉面積依靠渠道輸水灌溉,有效灌溉面積接近0.47億hm2,而達到《節水灌溉工程技術規范》規定的較低標準的渠道防滲襯砌面積為966.67萬hm2,僅占渠道輸水灌溉面積的面積的20.7%,渠系水利用系數平均不到0.5,輸水渠道滲漏嚴重,灌溉水利用率普遍偏低。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行各業用水要求的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可用于灌溉的水量呈現減少趨勢,采取渠道襯砌與防滲措施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

1 渠道襯砌與防滲的涵義和作用

關于渠道防滲的涵義,《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SL18-2004)和《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L 56-2005)中的定義是減少渠道輸水滲漏損失的技術措施[1,2];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灌溉與排水分冊》中的定義是減少渠道輸水滲漏損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的工程技術措施[3]。并指出渠道防滲的措施包括改變渠床土壤透水性的措施、防滲護面措施和化學材料防滲措施等,渠道防滲護面的材料有剛性材料、膜料以及復合材料等,其中剛性材料包括混凝土、瀝青混凝土、磚、石等,膜料包括塑料薄膜、合成橡膠膜、瀝青膜等,復合材料包括灰土、水泥土、止水劑土、復合土工膜等。這種分類方法存在許多問題,如化學材料防滲應屬于改變渠床土壤透水性措施,瀝青混凝土不屬剛性材料,復合土工膜屬于膜料,水泥土屬剛性材料等。關于渠道襯砌,目前尚無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是渠道防滲措施的一種,二者沒有嚴格區分。因此,形成兩種錯誤的觀點:一是認為只有只有水資源緊缺情況下,為了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才有必要進行渠道襯砌;二是認為渠道襯砌和渠道防滲沒有區別,造成兩個概念混淆,許多專著、文章等表述混亂,如混凝土防滲、混凝土襯砌、混凝土襯砌防滲、混凝土防滲襯砌等。產生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渠道襯砌與防滲的涵義沒有區分清楚,筆者認為對于渠道工程而言,渠道防滲指減少渠道輸水滲漏損失的工程技術措施,渠道襯砌指在渠道表面澆筑或砌筑剛性材料護面層的工程技術措施。渠道襯砌和渠道防滲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渠道襯砌可以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本身具有防滲的作用,但不是只有防滲才能采取襯砌措施,如渠道縱坡比降比較大為了減小沖刷危害、水源含泥沙較多為了提高渠道水流挾沙能力、渠道內雜草叢生為了美化環境等情況下也需要采取襯砌措施;相反,也不是只有襯砌才能防滲,如采用膜料或滲透系數較小的土料等也可以起到防滲作用。在節水灌溉工程技術中,為了表達明確、一致,建議統稱為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采用剛性材料時稱襯砌,如混凝土襯砌、砌石襯砌等;采用其他材料時稱為防滲,如膜料防滲、瀝青混凝土防滲、土料防滲等。但應注意的是采用剛性材料襯砌時,要區分防滲(主要為了減少渠道滲漏)和砌護(主要為了減小沖刷、提高流速、美化環境等)不同要求時其技術措施的區別。

渠道襯砌與防滲的主要作用是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數;防止渠道沖刷、淤積及坍塌,保證輸水安全;有利于控制地下水位,防止土壤鹽堿化及沼澤化;節約工程投資,減少渠道占地面積,降低運行管理費用等。

2 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發展現狀

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常用混凝土、石料、膜料、瀝青混凝土、土料和水泥土等材料作為防滲層,以達到防滲的目的。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防滲技術不斷提高,防滲新材料的應用,使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得到較快的發展,近年來將高分子材料應用在渠道防滲方面,尤其是高分子復合材料和復合結構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成果,成為今后研究和推廣的方向。采用膜料做防滲材料,一般可減少滲漏量的90%以上,且塑膜埋入地下后避免了紫外線和光的照射,大大延緩了老化速度,延長了使用壽命,一般使用可達20~30年左右。目前得到普遍推廣應用的高分子聚合物防滲材料——復合土工膜,即將PVC壓延涂敷于無紡布上,制成復合防滲膜料,有一布一膜、二布一膜等。渠道襯砌與防滲斷面形式方面,我國采用的有U形、弧形渠底梯形和弧形坡腳梯形等新形式,這些斷面形式具有防滲效果好,水流條件佳,占地少,適應凍脹變形的能力強,投資較小,壽命長等優點。U形適宜于小型渠道,弧形渠底梯形適宜于中型渠道,弧形坡腳梯形適宜于地下水位埋深淺的大、中型渠道。在防治凍害技術方面,我國經多年研究實踐,采用“允許一定凍脹位移量”的設計標準,提出了“適應削減凍脹”的防凍害原則和技術措施,大大降低了工程造價。在施工方面,已研制開發了小型U形渠槽開挖機和澆筑機,大、中型U形渠道防滲工程施工采用噴射法混凝土施工或預制與現澆相結合的方法,但一般仍以人工施工為主,施工機械化程度較低。

3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在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技術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果,但目前已經防滲襯砌的渠道所占比例很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特別在工程質量和施工機械化水平方面差距較大。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3.1 防滲襯砌標準低,已經防滲襯砌的渠道損壞嚴重

國外發達國家渠道防滲襯砌標準較高,工程質量好。如日本針對凍脹破壞,近年來采用“抵抗”凍脹的原則,將混凝土改為鋼筋混凝土,或架空渠槽、置換墊層等,效果很好。我國渠道防滲襯砌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標準較低,在渠道防凍脹技術措施方面,采用“適應、削減凍脹”的防凍害原則,雖然降低了工程造價,但工程老化損壞嚴重。據調查,黃河上中游大型灌區干支渠道及建筑物老化損壞率為30%~40%,其中,凍脹破壞占30%~50%,嚴重影響了灌溉工程效益的發揮。

3.2防滲襯砌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方面還做得很不夠

近年來,國外發達國家在渠道防滲新材料新技術的研究及應用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美國、德國研制了土工合成材料黏土墊GCL(Geosynthetic Clay Liner)、聚氨基甲酸酯/土工織物復合材料等防滲新材料,并成功地應用于渠道防滲、運河襯墊系統、垃圾填埋場襯墊系統等,均取得較好的防滲漏效果。我國過去多采用灰土、三合土夯實、砌石和混凝土襯砌防滲,近年來采用和推廣了塑料薄膜、復合土工膜等新型防滲材料和新型復合材料防滲結構形式,取得了較好的防滲效果;研制開發了類似GCL的膨潤土防滲毯,并開始在渠道防滲工程中進行了應用,但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3.3施工機械化程度低,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

國外發達國家在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施工技術方面,機械化程度較高,如美國混凝土襯砌渠道全部采用機械施工,膜料防滲從渠槽開挖、膜料鋪設以及防護層施工,也全部實現機械化;日本多采用工廠化預制混凝土構件和現場澆筑相結合,也都采用機械施工,施工質量好,進度快。我國小型U形混凝土襯砌渠道已逐漸向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施工方面發展,但大中型渠道襯砌目前仍以人工施工為主,與國外差距較大,施工進度慢,質量較難保證。

4 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的發展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我國國民經濟能力的提高,對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由單一材料向復合材料、單一結構向復合結構、以人工施工為主向半機械化及機械化施工方向發展[4],并開始重視渠道襯砌與防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發展趨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4.1 渠道襯砌與防滲新材科的研究和推廣

(1)復合土工膜。

用于渠道防滲的復合土工膜,有塑料薄膜與無紡布組合的復合土工膜,如一布一膜、二布一膜等;塑料薄膜、無紡布與瀝青油膏組合的復合土工膜,如瀝青柔氈;玻璃纖維布與改性瀝青組合的復合土工膜,如瀝青玻璃纖維布油氈。目前,渠道防滲工程最常用的復合土工膜是以塑料薄膜作為防滲基材,與無紡布復合而成的土工防滲材料。塑料薄膜是一種高分子化學柔性材料,具有防滲性能好、質輕、延伸性強、適應變形能力高和造價低等優點,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渠道防滲工程中得到迅速推廣應用。但是,塑料薄膜存在易被刺破,與土的摩擦系數小等缺點。國內外防滲應用的塑料薄膜,主要有聚氯乙烯(PVC)和聚乙烯(PE)。無紡布是一種高分子短纖維化學材料,通過針刺或熱粘成形,具有較高的抗拉強度和延伸性,它與塑料薄膜結合后,不僅增大了塑料薄膜的抗拉強度和抗穿刺能力,而且由于無紡布表面粗糙,增大了接觸面的摩擦系數,有利于復合土工膜及保護層的穩定,并具有豎向防滲、水平導水的性能。因此,這種復合土工膜很快成為較塑料薄膜更理想的渠道防滲材料。

(2)新型防滲土工合成材料(GCL)。

土工合成材料黏土墊(Geosynthetic Clay Liner,簡稱GCL),是一種新型的復合土工合成材料,它是在壓實性黏土襯墊(Compacted Clay Liner,簡稱CCL)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5]。GCL是利用膨潤土的膨脹性防滲、利用土工織物來承載和護面的結構形式,它與土工膜同屬土工合成材料,在渠道防滲應用中除具有土工膜的所有優點外,還具有自愈合功能,抗張應變、抗干濕循環和抗凍融循環的能力強,比土工膜搭接方便,鋪設簡單,施工速度快。我國也研制開發了類似GCL的膨潤土防滲毯,并開始在渠道防滲工程中進行推廣應用。

(3)改性瀝青混凝土防滲材料。

瀝青混凝土具有高抗滲性、適應變形能力好、低溫柔性和裂縫自愈合功能等優點,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陜西省馮家山灌區、青海省湟海渠和山東省打漁張五干渠等渠道防滲工程中進行了瀝青混凝土防滲試驗及應用,證明其防滲效果很好,極限拉伸值為混凝土的3.6~20倍,在-22~-27℃的低溫下尚有一定的柔性。瀝青混凝土用于有凍害的渠道防滲工程,可以適應凍脹變形,有保溫作用,造價不高,并且隨著改性瀝青技術的發展及應用,解決了瀝青混凝土防滲低溫抗裂較差的問題,是一種經濟實用有推廣價值的防滲材料,但其施工技術較為復雜,今后應在施工工藝和專用施工機械方面加大研究力度。

(4)新型伸縮縫止水材料。

在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中,發達國家對伸縮縫止水材料較為重視,且投資所占比例較大。美國多用彈性人造橡膠、聚氯乙烯止水帶作伸縮縫止水材料。日本則多采用止水板(即橡膠止水帶)、瀝青、瀝青瑪蹄脂及彈性瑪蹄脂或密封膠。我國以往在止水材料方面投資較少,剛性材料襯砌渠道多用瀝青砂漿、油氈、聚氯乙烯膠泥(或焦油塑料膠泥)等作伸縮縫止水材料,但有的性能差;有的造價較高和施工技術復雜,沒有較好地解決生產中的問題;聚氯乙烯膠泥(或焦油塑料膠泥)中含有煤焦油,對灌溉水和環境都有污染,隨著人們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這種材料被淘汰已是大勢所趨[6]。近年來,研究開發的高分子止水帶、止水管和石油瀝青聚氨脂接縫材料(PTN)等新型伸縮縫止水材料,止水性能好,施工方便,有待進一步實踐和推廣。

(5)聚合物纖維混凝土襯砌材料。

聚合物纖維混凝土具有防止或減少混凝土裂縫、提高變形能力和耐久性等優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公路、鐵路、橋梁以及房建工程中得到普遍應用。近年來,一些灌區在渠道襯砌工程中也開始應用,其施工方法與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僅增加約1 min左右的拌和時間[7]。黑龍江香磨山灌區采用改性聚丙烯纖維混凝土制作薄壁U形預制渠槽,纖維摻量為1 kg/m3,混凝土的抗裂和抗折性能有所提高,U形渠槽厚度減至2 cm,重量輕、便于運輸及施工鋪設。河北石津灌區進行了聚丙烯纖維混凝土室內試驗和現場應用研究,證明混凝土摻入0.9 kg/m3聚丙烯纖維,抗裂能力提高100%~150%,抗滲能力提高60%,抗沖刷能力提高50%~100%,3~28 d齡期抗壓強度提高15%~30%。這些均表明聚合物纖維混凝土具有推廣應用價值。

4.2 新型襯砌與防滲結構形式

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新型結構形式主要有U形斷面、弧形坡腳梯形斷面或弧形渠底梯形斷面、連鎖板襯砌結構和復合材料防滲結構等。U形斷面渠道是采用底部為半圓或弧形、上部為一定傾角直線段的斷面形式。近年來有些灌區結合當地實際對U形斷面進行了改進,采用拋物線形斷面,比U形斷面更接近于最優水力斷面;弧形坡腳梯形斷面或弧形底梯形斷面適用于大、中型防滲襯砌渠道,與梯形斷面渠道相比,具有流速分布均勻,近似最佳水力斷面,流速較快,改善了防滲襯砌渠道凍脹變形分布的不均勻性,且渠底有一定的反拱作用,可以減輕凍害,減少裂縫和錯臺現象;新型連鎖板襯砌結構形式具有剛柔相濟、適應凍脹變形性能好的特點,其預制襯砌板通過連鎖結構連接成一個整體,當基土凍脹抬高時,受頂托襯砌板跟著上升,但不會單獨坍塌,防止了剛性襯砌體受凍脹力的影響而遭到破壞。該結構形式適用于寒冷地區的大、中型防滲襯砌渠道;復合材料防滲結構形式是采用柔性膜料(塑膜、瀝青玻璃布油氈或復合膜料等)作防滲層,主要起防滲作用,混凝土等剛性材料或土料作保護層,主要起保護膜料不被外力所破壞,防止老化、延長工程壽命的作用。兩種材料互相揚長避短,顯示了明顯的經濟技術性能。

4.3 襯砌渠道防凍脹技術

在北方寒冷地區,采用剛性材料襯砌渠道,因渠基土反復凍融,膨脹隆起沉降,常常會造成襯砌板開裂,接縫錯位、滑坡及坍塌,影響渠坡穩定和防滲效果,縮短了襯砌板的使用壽命,已成為北方灌區渠道襯砌防滲的技術難題。我國經過20多年的反復試驗和實踐后,采用了“允許一定凍脹位移量”的工程設計標淮和“適應、削減或消除凍脹”的防凍害原則和技術措施,效果較好,與國外相比,工程造價大大降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應適當提高標準,減少灌區因凍脹破壞的襯砌渠道的維修。目前,灌區多采用置換墊層或加鋪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以及二者相結合的技術措施,取得了很好防凍脹效果。近年來,針對聚苯乙烯泡沫保溫板在潮濕環境中,經凍融,吸水性逐漸增大,其保溫效果逐年下降,且性脆,施工中容易斷裂等問題,研制開發了高分子新型高分子防滲保溫卷材(SDM),其吸水率小,保溫效果較穩定,耐久性好,運輸、施工方便,還可與無紡布復合,使其具有防滲、保溫和平面導水等綜合功能,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4.4 渠道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施工技術

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技術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工程質量和機械化施工水平方面,美國、日本等國家已基本上全部采用機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質量高。同時,新材料與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是與施工技術和施工機械的研制及應用分不開的,小型U形混凝土襯砌渠道的迅速推廣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事例。我國渠道防滲施工目前正向半機械化及機械化施工方向發展,U形混凝土襯砌渠道已研制開發了系列的小型渠槽開挖機和混凝土襯砌機,大、中型U形渠道襯砌采用噴射法混凝土施工和預制與現澆相結合的方法,并研制開發了多種渠道襯砌預制塊壓塊機和混凝土襯砌機。這些工程機械設備的研制和應用,對提高襯砌與防滲工程質量、加快施工進度、降低工程造價和提高工程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我國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施工技術向半機械化和機械化方向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4.5 渠道襯砌與防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渠道襯砌與防滲工程在取得顯著節水效果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地下水質較好的地區,渠道襯砌后,切斷了地下水的補給途徑,往往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對井灌及當地居民生活用水產生不利影響,如美國全美灌溉系統渠道襯砌以后,減少了渠道滲漏損失,其渠道滲漏損失是墨西哥北部墨西卡利河谷地區地下水的重要補給來源,因此,引發了美國和墨西哥之間水資源的爭議[8]。從生態角度,土質渠床是多種草、水生生物、昆蟲等繁衍棲息的場所,渠道襯砌以后,對地區生物的多樣性產生不利影響[6]。大、中型渠道通過人跡稀少的地區,常常對動物覓食或遷徙產生不利影響。渠道防滲襯砌材料對生態環境也有不利影響,如伸縮縫的填充材料焦油塑料膠泥,其主要成分為煤焦油,煤焦油中含有大量蒽、萘、酚類易揮發物質,嚴重污染環境和危害人體健康,隨著人們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這類材料被淘汰已是大勢所趨。國外發達國家在這方面比較重視,如日本在水稻種植區進行渠道襯砌時,為保證稻田生物鏈的完整性,設有魚道等;美國針對渠井雙灌區,在Ohio州的the Great Plains灌區進行了渠道防滲襯砌對灌區地下水的影響研究, 以確定灌區的渠道防滲襯砌規模和標準[9]。我國近年來逐步重視渠道襯砌與防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并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進行了渠道襯砌與防滲的規模、渠井雙灌灌區對地下水的影響、研制開發無環境污染的新材料等研究。

參考文獻

[1]SL18-2004,渠道防滲工程技術規范[S].

[2]SL 56-2005,農村水利技術術語[S].

[3]劉肇瑋,朱樹人.中國水利百科全書灌溉與排水分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4.

[4]何武全,邢義川.渠道防滲抗凍新材料與新技術[J].節水灌溉,2003,(1):4-6.

[5]LaGatta M D,Boardman B T,Cooley B H,et al.Geosynthetic ClayLiners subjected to differential settlement[J].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ental Engineering,ASCE,1997,123(5):402-410.

[6]毛國新,程地琴.高寒地區混凝上防滲渠道伸縮縫填料選擇[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8,(8):117-121.

[7]馮廣志,周福國.渠道防滲襯砌技術發展中的若干問題與建議[J].節水灌溉,2004,(5):1-4.

[8]Calleros,J.R.The impact on Mexico of the lining of the All-AmericanCanal[J].Natural Resources Journal,1991,31:829-838.

上一篇:村幫扶調研報告范文下一篇:真正的英雄導學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