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

2023-10-02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1篇

摘要:校園文化是學校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稱,是學校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所創造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載這些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其以青年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建設空間、以育人為目標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核心內容,以校園精神、優質文化生態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問題與策略

一、引言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的概念,首先出現在美國學者華勒的《教育社會學》中。20世紀80年代初這一概念傳入我國。高校校園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整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逐漸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方式。校園文化是學校特定環境下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建設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員工和全體學生,以育人為目標導向,以精神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等為核心內容,以校園精神、優質文化生態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

二、校園文化內涵解讀

所謂校園文化,是指在學校這一特定的文化氛圍里,師生依據學校的特殊條件,在從事課內外的各項活動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以及承載這些精神財富的規章制度、組織活動和物質形態。它包括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層面。物質文化指校園建筑、文化設施、校園綠化和美化等物質形態,其是校園文化的硬件和最直觀的表現形式。精神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和領導體制,是精神文化的外殼。觀念文化主要包括思想意識、文化價值觀念、生活觀念和行為方式等。觀念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內核文化。由制度文化和觀念文化共同組成的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深層結構,是學校個性風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于提高師生員工的凝聚力,培養良好的班風學風教風校風,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就高校校園文化而言,大學生特有的思想觀念、心理素質、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等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其本質上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這種由大學生自己為主體營造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中,有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學生參與的報刊、講座、社團及其他科學文化體育活動和各類文化設施會作為校園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著大學校園的各方面建設,從而使得大學校園更富有生機和活力。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能夠保持永恒魅力的,能夠喚起青年一代心靈,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當代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了網絡環境時代,應運而生的各種網絡載體、文化社團、宣傳媒介都不斷地豐富并提升了校園文化的內涵。

三、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關系

3.1思想政治教育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

高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是需要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有效的滿足這個需求。眾所周知,高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樹人,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是為了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正確的道德素養。這也就意味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需要得到行為規范方面與道德素養方面的指導,為學生的道德行為提供一個科學準確的標準。只有在得到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論指導的前提下,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夠順利的進行。而思想政治教育就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理論指導,可以讓校園文化更好地發揮出教育作用。

3.2校園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載體

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在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效的實施載體。高校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各種文化活動,以及進行各類文化教育來建設起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優秀的校園文化可以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單一、渠道匱乏、內容比較枯燥,對青年學生缺乏足夠的吸引力,難以真正地發揮出教育作用,這也就導致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與質量并不高。而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開展的各種文化活動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的載體,讓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內容都得到了豐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進程變得更加順利。

四、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必需滲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思想政治教育牢牢把控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包括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正確指導,政治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思想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文化上樹立起人文精神、人道精神、職業精神,特別是民族精神;知識上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學生能自覺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提高個體思想素質。但由于校園文化建設的復雜性、成效的潛在性以及新時期高校發展的一些新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滲透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4.1校園文化建設受到了新時代網絡的沖擊

網絡的迅速發展給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便利,但是對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來說,網絡進入校園無疑帶來了新的挑戰。一方面,由于目前社會上對網絡額監管體系不夠完善,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存在著一些負面內容。而這些負面信息內容無疑會對社會經驗不足、而又好奇的大學生們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有限地污染了他們正在確立的價值觀、人生觀。另一方面,網絡文化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教師、家長甚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大學生道德思想塑造的權威。在網絡文化的影響下,學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文化,他們的思想意識不再嚴格地遵循傳統權威的引導,這也就導致了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變得更加困難。

4.2就業壓力下,學生的精神世界匱乏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高校學生卻存在精神世界匱乏的問題。特別是在面對中高考的失利后,很多學生因為錄取院?!安槐M人意”,盡管進入了高校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已經失去了高中時期奮斗努力的動力。面對專業學習困難、未來就業競爭的憂慮等問題,很多學生選擇了學習生活的放縱、選擇了對“逢冠必奪”的逃避。每天充足的課余時間不是用于充實自己、為自己的理想奮斗,而是一昧的將時間精力花在了手機游戲、生活娛樂中,用這些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來麻痹空虛的精神世界。在專業學習中,學生們認為自己無法再能成為“人中龍鳳”,再努力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喪失信心、缺乏成就感,只有在虛擬的游戲中、日復一日的娛樂中才能夠找到存在感。面對這個情況,高校就需要積極主動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幫助學生充實他們的精神世界,走出人生發展的誤區。

五、高校優秀校園文化內涵建設的功能分析

第一,從價值導向功能看。校園文化內涵的核心與靈魂是校園精神文化,它集中體現了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始終指導著師生核心價值觀的塑造,引導師生自覺按照學校立德熟人的育人宗旨開展工作、學習和生活,對于師生的精神狀態、行為方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推動師生為實現學校所倡導的建校目標而奮斗。

第二,從道德行為規范功能看。道德行為規范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校紀、校規、校風、校訓等,方方面面都需要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這些組成成分是全體師生共同創造、認可并須遵守的,表現為具有一定的紀律性和規范性。

第三,從調適激勵功能看。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外在標志,整潔有序、景色優美的校園環境,能使生活其中的大學生陶冶性情,純凈心境,保持愉悅、樂觀的心情,也使他們能保持積極主動的學習心態,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校園精神文化及體現校園精神的制度文化,既對大學生具有導向與疑聚作用,對大學生具有激勵和約束作用。

第四。從人格塑造功能看。滲透著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文化所營造的良好氛圍使校園活動的主體在潤物細無聲中接受著校園文化的熏陶和啟迪,滋潤心田,涵養德性,進而上升為情感和意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品格,形成強烈的自豪感和責任感。

六、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融合發展的策略

6.1完善與校園文化建設相關的制度與機制

縱觀國內外知名高校校園文化,任何優秀的校園文化的建設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優秀校園文化需要長久的積累與沉淀,這也就需要科學長效的文化制度與建設機制作為保障。所以說,想要更好地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高校就必須完善相關的制度文化建設。對于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個完善的制度文化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完善的制度文化不僅可以規范學生以及教師的校園行為,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樹立起一個標準的道德準則,幫助師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視界觀。在日常工作中,高校需要給予文化制度建設充足的人力、財力和物力,不僅僅虛設一個文明校園創建辦公室就可以建成建好,需要的是提供全方面的政策扶持。具體一點來說,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設不僅包括學校傳統管理制度層面的建設,還應該包含各類保障制度,必須切實保障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可以順利的進行。像高校的黨建、校史、校規、校訓等內容都可以是文化制度的組成內容。在系列制度文化的約束和機制有效運行下,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能夠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明確自身的義務與責任,從而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正確且持續的融合發展。

6.2思政教育部門與校園文化建設部門需要加強聯系

在高校行政管理實際情況下,思政教育主管部門與校園文化建設部分是兩個相互分離的管理部門,但是想要更好地促進二者的融合發展,高校就需要加強這兩個部分之間的溝通與聯系,達到有效協同、合作發展的效果。學校層面理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這兩個工作融合成一項全局性的工作來進行,充分的發揮出兩支師資隊伍的合力,同向而行,必須在日常工作中引導兩部門相關人員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兩者融合發展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通過調查得到的是在實際的工作情況中依舊存在許多需要注意的問題。具體來說,一方面兩個部門雖然要協同合作,但是需要主要合作的“度”線值,合作是形成合力,不是越權越位,越俎代庖。職責職權雖然因協同合作受到一定的局限,但是依舊需要有一定的工作職權職責范圍,兩者的工作需要各自具有一定的側重點。另一方面,兩個部門需要在加強聯系的基礎上多進行了解與支持。思想政治教育部門需要了解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思政教育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校園建設部門需要及時地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進度,并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的進行校園文化的建設,為思政教育提供豐富的傳播載體。通過這些措施加強兩個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從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更好地融合發展。

6.3樹立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觀念

為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發展,高校教師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和文化理念。教師需要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方向,必須堅持正確的新時代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領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此基礎上以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元素來豐富校園文化內容,在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這也就是說,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育觀念與文化理念,緊跟時代步伐,常學常新,以開放包容的態度進行校園文化建設,促進校園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樣化融合發展。比如,在當前網絡文化盛行的時代,教師沒有必要一味地抵制網絡文化,畏敵如虎,而是需要采取開放包容的態度,在心靈打開“窗戶”的同時安裝好“窗紗”,將其中積極的部分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作為學校層面可以做好校園互聯網文化平臺的建設,將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形式以及內容進行有效的更新,充分的發揮出“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高效作用,將互聯網平臺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將網絡文化優化成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內容,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雙重同向發展。

6.4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

為了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學校和教師需要積極的設計并組織好校園文化活動,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較為枯燥,教師需要以科學正確的價值觀作為指導、以新穎的教育形式、有趣的內容來組織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從學校到教師都必須意識到,通過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注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可以讓思想政治教育變得更加容易被學生樂于沉浸、易于接受,能夠讓學生在最大程度上接受到來自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的無形熏陶。比如,高??梢砸晕逅那嗄旯?、八一建軍節、七一建黨節、國慶節等節日為主題,挖掘這些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政治思想教育價值,開展對應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這些文化活動的開展,實現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將校園文化建設具體到班級和宿舍層面上,通過開展班級文化、宿舍文化活動來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優良的公寓文化,實現對學生全方位的文化熏陶。

七、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大學生正處在人生價值觀形成發展的重要時期,優質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是促進學生形成正確人生價值觀、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高校需要積極地探索有效措施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發展,充分的發揮出隱性思政教育與顯性思政教育的合力,同向而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汪國洪.試論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23):147.

[2]張博.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的融合[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9):8.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疫情下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促進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抓手。但因受專業隊伍、課程建設、工作方式和評價機制等因素制約,其效果尚未實現效益最大化?;趯嵺`,推進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開展,需要從強隊伍、優課程、精水平和實評價四個方面著手改進。

關鍵詞:疫情;網絡;心理健康

2020年初,全國爆發了新冠肺炎疫情,面對疫情,中小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部分學生出現了恐慌、焦慮等應激反應。對此,全國各地紛紛面向廣大中小學生啟動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簡稱“網心健教育”,下同)工作,但因受專業隊伍、課程建設、工作方式、評價機制等制約,其效果尚未達到理想水平。本文結合基層實踐探索和理論學習,探索網心健教育工作的實施策略,以期對促進疫情期間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一、強隊伍

網心健教育工作載體是虛擬化場域,一些地方因專業心理師資缺乏、學生互助機制尚未建立、社區志愿者團隊尚未組建等,出現了疫情期間診斷學生心理問題的精準度不高、心理服務的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因此,我們可通過打造專業高效的心理教師團隊、互助成長的學生志愿者團隊和敬業奉獻的社區心理志愿者團隊,共同呵護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

(一)建設專業高效的心理教師團隊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必須大力加強專業教師隊伍建設。[1]面對突發疫情下的公共衛生事件,網心健教育工作不僅需要具備扎實學識和精湛本領的個體心理教師,更需要能夠精誠合作和自我反思的心理教師團隊。目前,中小學專職心理教師極為匱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多由學校管理者、校醫、賦閑教師、心理愛好者等完成。他們因專業、年齡、經驗、個性特點、成長環境等不同,開展網心健工作所達到的輔導效果也會大不相同。疫情是特殊的公共衛生事件,導致學生生活和學習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為此,我們要建設一支專業高效的網心健教育教師團隊,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成若干心理服務小組,分片區開展心理服務工作。各小組成員要在心理督導師的帶領下,通過交流分享、總結提煉和實踐反思等活動,增強凝聚力和戰斗力。

(二)培育互助成長的學生志愿者團隊

居家隔離,學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擾,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在線學習效果。學生既是心理問題的制造者,也是心理問題的解決者。我們應從以提供資源支持為主的他助模式,逐步轉向于以激發學生互助成長為主的自助模式,建立和培育學生志愿者團隊,讓學生去發現和解決同伴的心理問題。為此,筆者發起班級“守護心靈”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全體學生積極參加。首次由班委會成員開展的“心情七色卡”活動(即學生根據心情狀況,按照從差到優的順序,在紅、橙、黃、綠、藍、靛、紫7個等級進行選擇。然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組成7個互助小組,帶領小組成員開展線上學習交流、心理援助等活動),達到了教師宏觀指導、學生互助成長的目的。同時,筆者聘任心理素質好、組織能力強的學生輪流擔任班級心理播報員,分享居家心理調適和在線學習策略,也起到了積極的教育作用。

(三)組建敬業奉獻的社區心理志愿者團隊

社區作為疫情防控的一線,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最有效陣地,在疫情防控全局中具有基礎性地位?!吨行W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指出,學校要加強與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公共文化機構、街道社區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等的聯系和合作,拓寬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疫情期間,網心健教育工作還應從線上走到線下,主動深入社區街道,吸納有心理學、教育學背景,愿意提供心理健康服務的人員,組建社區心理志愿者團隊,并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有效開展社區青少年學生心理健康精準管理和精準服務工作。同時,如有條件,我們還應設立社區心理志愿服務驛站,通過開展測量體溫、入戶排查和宣傳教育等活動,為青少年學生提供一站式心理志愿服務,彌補網心健教育穩定性不足和溝通不暢的問題。

二、優課程

課程有特色,學校才有特色,課程改變了,學校才會改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門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需要。筆者系統分析研究平臺上抗疫課程資源后發現,其中的多數是經典、權威和精品的課程資源,但總體上來說,還存在疫情心理課程缺乏規劃、資源偏重理論化、輔導偏重講授式、策略偏重單一化等問題,難以有效預防和緩解學生應激心理。因此,網心健教育工作應創新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形式和內容,增強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在學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創新基于網絡的主題班會課程

疫情期間,隨著學生學習空間、學習形式、學習內容、學習進度、學習評價等發生了變化,班集體被弱化,班級管理的傳統模式被消解。學生的集體學習活動被每天簽到打卡、上傳作業和網絡調查等活動取代,容易產生孤獨、單調和無趣的負面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和班集體發展。因此,這就迫切需要開發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和挫折教育等系列主題班會課程,解決學生的心理矛盾和沖突。筆者在借鑒學習的基礎上,聯合部分班主任開展了一次“分享特殊禮物”線上主題班會課,即在線上教學前,在向學生郵寄教學材料的同時,隨寄一份禮物——牙簽、橡皮筋和創可貼等,學生收到不同禮物后都很新奇,迫切想知道不同禮物所代表的含義。為此,線上主題班會課在學生的困惑和期待中進行,經過學生解讀、班主任點評和師生互動等環節,學生真正領悟了線上主題班會課的真諦:用牙簽挑挑自己的優點、缺點;學習要具備橡皮筋的韌性,高效完成任務;親子之間有矛盾,用創可貼可以“恢復止血”。這種新穎別致、面向全體的心理班會能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二)開發基于校本的心理拓展課程

疫情發生后,學生的心理應激反應將會經歷警惕期、消極防御期、現實的適應期和恢復成長期四個階段。為此,科研院所的專家團隊、社會機構的商業團隊和地方政府的心理服務團隊等往往會從應對心理應激反應不同階段出發,面向學生開發并推送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由于部分課程或是偏向理論、過于膚淺,或是資源陳舊、不接地氣,面對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心理應激階段邊界的模糊性和求助者問題的個體差異性等,其效果會大打折扣。筆者根據疫情發展特點,運用“逆向設計”的概念和方法,思考學生學習要達到的目的是什么,以及哪些證據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2],開發出內容涵蓋適應、交往、情緒、學習、升學等5方面12個專題(“口罩里的笑臉”“積極生活”“和時間做朋友”“生命繁花”“我的家庭樹”“愛的嘮叨”“直面挑戰”“呼吸的力量”“從頭再來”“我的成長”“開心上學”“安心迎考”)共27節心理拓展課程,由教研部門隨同在線教學資源,分期分批向學生進行推送,深受廣大師生歡迎。

(三)夯實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課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心理上的修養,體力的、道德的、審美的修養就不可能想象?!比欢?,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關注學習任務的達成,而不易察覺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認知、情緒和行為等應激反應與孤單、焦慮、放任和矛盾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效果和健康成長。因此,我們應改進網心健教育工作的思路,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在線教學的全過程,即教師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而且應在教學活動中研判、把握和調整學生心理狀態。一方面,教師備課應從學生身心特點出發,有意識地滲透意志品質的培養、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和思維能力的鍛煉等學生發展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在網絡教學中應及時調節教學進度去適應學生的學習接受度,做到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習中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三、精水平

疫情期間,學生在長時間的居家生活中可能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焦慮煩躁,甚至是強迫、狂躁等嚴重心理問題,這對網心健教育提出較大的挑戰。高質量網心健教育應做到:在服務質量上,應惠及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心態穩定,發展學生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服務手段上,應改進創新技術服務手段,提升服務藝術水平;在服務過程上,應整合資源,建設互助發展共同體,建構學生心理成長的能量場。

(一)變等待服務為精準服務

學生面對不確定的疫情事件所產生的恐慌、焦慮的心理是正常的反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學習任務加重等不良刺激影響,將可能會成為心理困擾,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實踐中,網心健教育因工作場地、專業人員、支持資源等條件限制,相關人員多采取守株待兔式的模式開展工作,容易出現心理熱線答非所問、經常占線、無人接聽等問題;還有少部分權威專業機構因宣傳渠道不暢、認可程度不高等,存在電話無人知曉、優質課程資源無人問津等現象。因此,我們應統籌網絡心理服務資源,建設國家、省、市、縣、校五級網絡心理服務平臺,設置統一心理服務熱線,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和就近就快的原則將業務分發到各網絡心理服務機構辦理;同時,還可以采取網格化的管理方式,及時了解轄區內學生的心理動態,有針對性推送網絡課程資源,做到高效運作,精準服務。

(二)變改進技術為追求藝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心健教育平臺變得更加精致美觀、便捷高效,平臺坐診專家更加專業,測試工具更加完善。但技術變革并非網心健教育的終極目的,解決求助者的心理困惑才是應有之義。我們要深刻認識到網心健教育的天然不足,如心理健康教育儀器的操作性、心理素質訓練的特殊性和心理治療方法的體驗性等難以實施和實現,以及網絡條件下學生求助過程的煩瑣性和人機對話的無感情等問題的存在,應從追求藝術化的精準心理服務的高度出發,將專業化的心理設備設計成虛擬化、游戲化、互動性的心理訓練和體驗工具,或者向學生推薦已具備的資源或者可替代的心理訓練設備。同時,還可以將心理素質訓練方法、心理治療方法進行藝術化簡化處理,演變成“線上能學習、線下能復習、平時能練習”的心理體操。

(三)變外力幫助為學生自助

學生是求助的主體,也是教育的對象。但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從教師出發還是從學生出發?這些問題都是多數心理教師未曾深入思考或者思而不決的問題。華東師范大學周彬教授指出,“在課堂教學中究竟誰應該是主體?我的回答是:最后誰上考場,誰就是真正的主題;誰不上考場,誰就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與輔助者?!盵3]網心健教育是主體發展性的心理教育。[4]因此,我們應從激發學生心理潛能、建構學生生命的價值意義出發,引導學生逐步擺脫依靠外力幫助的心理成長模式,主動融入網心健教育工作團隊。在工作實踐中,一方面,教師可以扮演助人者的角色,通過自制電臺、錄制視頻、發電子郵件和舉辦講座論壇等方式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助行為。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扮演求助者的角色,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選擇網絡資源開展自主學習活動,真正實現學生自助的目的。

四、實評價

網心健教育從最初的以通信方式解疑答難、疏導教育為主的書信咨詢,發展為利用勸告和安慰形式的電話心理咨詢,再到解答聽眾、觀眾或讀者等典型心理問題的宣傳心理咨詢,最后發展成為雙向視聽、問答的網絡心理咨詢,至今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但疫情下網心健教育工作還存在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片面和評價思想落后等問題。因此,我們要建立健全網心健教育工作評價體系,促進其科學發展。

(一)評價對象要體現“學生中心”

評價是管理的有效機制,所以必須理直氣壯地評價,而且要以促進被評價對象的成長為基本目標。[5]正如心理活動課的立足點不是解決具體的問題而是致力于學生的心理成長。[6]疫情下的網心健教育的評價對象應包括以下三類:一是直接服務對象,即全體學生,尤其是學習困難學生、缺少網絡和學習終端的貧困生等;二是利益相關者,即學生家長、教師等;三是網心健教育團隊的上級主管部門或行會組織者。因此,從評價對象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應以學生為中心,重點看以下幾個方面:是否從解決學生遇到的具體問題出發,是否及時關注學生需求,其滿意度是否高;是否引導學生自主自愿地以真實自我尋求支持,能否按照習得的方法開展自我體驗和自我反思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是否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有所收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能否得到提高。

(二)評價內容應具有全面性

新課程改革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發展”[7]。因此,評估疫情下網心健教育工作成效應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結合理論學習,研制出網心健教育“5+1”的評估指標體系(“5”指“學生發展”“組織重視”“師資隊伍”“教育過程”“支持資源”等五項指標;“1”指“加分因素”1項指標),運用觀察法、隨機訪談及問卷調查、答辯法等方法,通過自評(學校)、他評(學生及家長)、檢評(主管部門)等方式開展全方位的網心健教育評估工作,其目的是保證網心健教育始終能夠科學規范、扎實高效。

(三)評價方向應具有發展性

突發疫情催逼學校實施在線教學,催發網心健教育快速發展。網心健教育模式是開放的、發展的、進化的[8],其評價趨向將不再是單向思維、結果導向下的獎優罰劣式的傳統評價,而是基于全面客觀、平等互動和尊重生命基礎上的發展性評價,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評價網心健教育的實施策略,重點評估求助學生的個體中心地位是否得到彰顯,求助學生的學習信心是否得到增強,求助學生是否存在網絡道德不良行為或過分依賴網絡現象等。其次,評價網心健教育的發展方向,重點評估教師是否通過網絡引導學生開展基于個人興趣和問題解決的自主性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最后,評價網心健教育的引領價值,重點評估教師是否能將疫情看作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課,并借助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關切社會,從而深入理解生命價值和生命意義。

(張先義,無錫市教師發展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章文鳳,無錫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江蘇 無錫 214000)

參考文獻:

[1] 張先義.團體心理活動課適應教育新常態的冷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1):10-12.

[2] [美]格蘭特·維金斯,杰伊·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3):1-2.

[3] 周彬.課堂密碼[M].2版.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9.

[4] 崔景貴. 網絡心理教育范式的構建策略[J].中國教育學刊,2006(7):41-44.

[5] 李希貴.評價讓教師職業閃耀光輝[J].中國教師,2010(2):4-7.

[6] 沈貴鵬,吳敏.學校團體心理教育活動探析[J].教育科學研究2008(3):53-57.

[7]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41-190.

[8] 俞亞萍. 網絡心理教育模式的問題反思與發展策略[J].江蘇高教,2016(4):123-125.

(責任編輯:謝先成)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3篇

構建網絡環境下的班級文化建設,創建班網,無疑為學校與家長、家長與老師、老師與學生之間彼此交流、溝通、互動提供了一個實時的、便捷的、高效的平臺。努力形成一個積極向上、競爭學習、互幫互助的班級文化,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有智慧、有愛心的班主任。

這是我們的班網頁面(見頁末圖),創建于2010年10月10日,建立在學校對外官方網站。每位教師和學生都有注冊登錄的賬號,家長和親朋都可以學生賬號登錄發表文章,或以游客的身份發表評論跟帖參與互動。主要欄目:狀元榜、智囊團、班級憲章、我形我秀、家校直通車、父母聊天室、快樂沙龍等。信息技術用于班級文化建設,育人空間大開,育人功效大增。以下我從四個方面介紹班網建設為我們打造特色的班級文化做出的特殊貢獻。

一、心心相印

對我來說,每天第一項工作就是打開電腦,查看我們2010級(六)班的班網,甚至于白天空閑時、或是晚上到了家里,這個網站都時時牽動著我。很想看看任課老師和學生們都發表了些怎樣的日志,最近都有些什么想法,等等,每次都是懷著許多的期待打開。漸漸地,我發現一些微妙的變化在班級里悄然發生。

(一)學生大膽開口說話

有些學生因為某些原因不敢在大眾面前說話,班網就給了這些學生發言的機會。他們面對的是電腦,不會像在課堂上那樣緊張。面對計算機,打出來的字自己先讀讀,覺得不好再重寫,心情輕松,思維也活躍了不少。這樣的發言至少也讓學生感覺到自己是班級的一份子,感覺到在網上和同學、老師溝通也不是什么難事。同時這樣的溝通能讓同學和老師更多地了解自己,有了一兩次成功的體驗,學生越來越愿意在自己的博客里公開發表日志了,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自信心也有了,平日里也開始勇于在課堂上發言了。

學生小陳就是一個寫作愛好者,平時文質彬彬,不愛講話。記得入學前去他家做家訪,從進門到離開,他一句話也沒有說,不由得讓我倒吸一口冷氣??砂嗑W開通后,他的個人空間第一篇文章《小時候的作文》一露面,馬上吸引了全班同學駐足欣賞品評。

我愛烈日炎炎的夏天,我愛瓜果滿園的秋天,我也愛白雪皚皚的冬天,但我更愛生機勃勃的春天。

春天象個魔法師,走到哪兒,哪兒就得變樣。春天走啊走,走到小草旁辮為它們換上綠色的新衣服,小草高興得迎風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春天走啊走,走到了筍芽旁,輕輕地對筍芽說:“筍芽兒,快起來吧,上來看這美麗的世界?!惫S芽被喚醒了,使勁地扭動著身子往上鉆;春天走到柳樹旁,為柳樹梳著長發,柳樹搖擺著頭發,好像在為春天跳舞呢!“沙沙沙!\"原來下起了春雨,春雨姑娘用細細的雨絲滋潤著筍芽兒和小草,好像在跟她們說:“你們要快快長大”。桃花也開了,她猶如害羞的姑娘漲紅了臉;太陽公公用和煦的陽光把冰雪融化,小溪流又歡快地奔跑了。小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們嘰嘰喳喳地叫著-春天到了,春天到了。勤勞的人們聽到了這個喜訊,都出來游玩了,小朋友們有的放風箏,有的在草地上打滾,還有的在你追我趕的做游戲。

看到這兒,我不禁贊嘆:“我愛美麗的春天!”

同學們對他羨慕不已,贊賞有加,跟帖如潮。

跟帖一:嗯,寫得不錯,小時候就能寫出這好的作文,夠牛!

——評論人:侯博文 評論時間:2010-11-05 10:20:32評論IP:10.70.25.248

跟帖二:寫的很美,期待新作!

——評論人:高金子 評論時間:2010-11-05 10:28:39評論IP:10.70.25.248

跟帖三:幾年級寫的作文,很不錯嘛!

——評論人:鮮鍶 評論時間:2010-11-05 10:30:56評論IP:10.70.25.248

經過一學期全班師生的共同見證,這位同學已經當之無愧地成選我班“語文課代表”,同時帶動了他學習各門學科的積極性,學習成績排名榜首。在新一輪班干部競選中,他榮登“學習委員”寶座,每天帶領全班同學晨讀。

班網激發了同學們的表現欲,撥動了他們心弦的最強音。從沉默不語到嶄露頭角,再到侃侃而談,班網的感召作用顯而易見。

(二)師生平等和諧共處

教師即使再親切和藹,面對面和學生交流,學生心里的敬畏感還會油然而生,我們雖然努力地俯下身來和學生平等對話,但是收效一般??墒窃诎嗑W上的交流就顯得隨意多了,“談話”氣氛也相對輕松。有助于師生間民主、平等的交流。

開學以來,任課老師一直向我反映李姓同學試卷上的簽名值得懷疑,情急之下,我在班級里做了專題教育,并詢問他采取這種做法是何原因,他流淚了。

這位同學放學后,在班網上發表聲明:今天老師冤枉了我,說懷疑家長簽名一直是我偽造的,媽媽一再安慰,我還是很沒面子,會不會因此失去了在班級中好不容易樹立起來的威信。

她媽媽隨后電話聯系我,解釋其文化水平不高,書寫比較幼稚等原因。我隨即發表了一篇跟帖,鄭重向他道歉,并向全班同學澄清:這位同學簽名屬家長親筆所書。

作為班主任,我也會在自己的空間里寫些隨筆,包括自己在處理班級事務時的一些反思。抽空下來我會通過回憶錄的形式回顧成長歷程,并圖文并茂的呈現我的教育教學計劃以及個人愛好、生活隨筆等等。讓學生也能有機會真正了解、體會老師的想法和感受,“偷窺”班主任的內心世界,這是學生們特別樂意做的事。有時他們會做一些點評,寫下自己的感受,那種交流是自由自在的,是朋友式的。班級博客,讓師生在平等的地位上有了源自內心的交流。

(三)交流簡單溫馨快捷

以下是一位母親與孩子的“網上對話”——

孩子:多么希望爸爸媽媽不要在雙休日給我報太多的興趣班,因為我們需要自由的空間。我們想看看美麗的風景,聽聽流水潺潺的聲音,聞聞花兒的芬芳……多么希望再看到試卷上那個不太理想的分數時,媽媽不要怒罵相加,能夠心平氣和地坐下來,和我一起分析錯誤的原因……

母親:孩子,你是父母的精神寄托,你身上承載著父母當年沒有能夠實現的理想。也許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媽媽以前對你可能太苛刻了?,F在想起來,媽媽很多時候是在用大人的尺度來衡量你,這多么可笑??!

這樣的對話,不但對于這對母子來說意義深遠,對于其他父母也具有一定借鑒和教育意義。

在跟家長的交流中得知:家長傾向于采用發表日志的方法,而少打或不打電話,想這樣既不用麻煩老師,又可以做到無限的溝通??梢?,對于不善言談的家長來說也算是跟老師的一種交流。也可見,班網真正實現了交流的目的,令我的班主任工作也做得有聲有色。在這個過程中還滲透著濃濃的溫情,像一個溫暖的家。

二、手手相牽

開通班網,我們最初的動機,是想方便老師在班網上布置作業和公布一些重要通知,特別是學生剛進入初中,需要家長配合的事多,班網用來聯系很方便。

以下是任教數學的奚老師在班網上發布的信息。

11月11日星期四(十一周)數學練習冊進行抽查,有許多同學認真完成作業和及時自覺地訂正好。在此進行點名表揚,你們為我們預備六班的學風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名單如下:

秦黎輝、徐上海、吳冰捷、李金蓬、李俊杰、金志煜、鮮鍶、茍新藝、王雨柔、郝力維、萬靜、張曼麗、侯博文、王海蓮、李敏、沈冠廷、毛順榮、黃丹、馬長保、高金子、楊雨田、丁華強、唐賢慧、吳健、張若梅、張永發、王靜雯。

另外,彭金偉同學知錯能及時改正也一并給予表揚。

剛開始,班網點擊率不是很高。但是,后來家長漸漸關注了,人氣也越來越旺了。甚至打來電話,問老師是否可以把更詳盡的學習資料或方法推薦給各位家長,讓他們也實現資源共享。各科老師紛紛應邀加入班網,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不同學科、不同學生出現的普遍問題,事無巨細,都公布在班級博客上,這里成為了學生和家長的加油站。

漸漸,家長喜歡上了班網,學生更愛上了班網。因為在這里他們能第一時間得到表揚,每位同學都爭相比拼,希望得到所有關心他的人的認可。

學校運動會對于班級集體來講是一次身心大閱兵。為了讓我們班在運動會上有一個精彩的亮相,班長在班網上發出了入場式方案大討論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熱議開來。班委把意見集中在班網上,把草案公布于眾,進行最后敲定。學生帶著非常激動的心情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投入了緊張的排練。在運動會前后,體育委員組織同學們在班網上交流學習比賽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分享提高賽績的經驗和做法,最終我班取得了年級第一名的好成績,賽后大家紛紛在班網上抒發感悟。

秋季運動會在同學們的歡呼聲中告一段落。在這一次運動會雖然沒參加比賽,但我也在為運動員加油。全班同學齊心協力,取得了95.5的高分,年級第一!從中我明白團結是取得勝利的必須。沒有團結,就沒有勝利。在以后的各項活動中,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為班級爭光,為學校爭光!讓我們一同努力吧!

班網做到了化零為整,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拉近了學生、教師和家長的心理距離,成為了一個大家庭分享快樂、共商大事的互動空間。

三、家校直通

班網是班級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它不僅體現了班風班貌,而且直接聯通到社會的細胞——家庭,從而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不管哪類活動,只要有我們2010級(六)班學生參與,我就毫不吝嗇地按下快門,捕捉精彩的瞬間。如入學軍訓、秋季社會實踐活動、紅領巾換戴儀式、總結表彰、捐款義賣等等,讓他們在初中第一年的學習生涯中就能留下美好的回憶,同時也給班網的建設搜集一些鮮活的素材,做到及時上傳,與學生、家長、老師們共同分享這快樂的每一刻。

的確,我們的班網就像是我們班的一扇窗。透過這扇窗,家長們看見了自己孩子的照片、或是視頻,它一五一十地展現了孩子是如何在學??鞓飞?、學習的。家長對于老師的這一做法是相當滿意。

記得不久前接到了一位陌生女士的電話,我了解到有位同學三歲時父母離異后,父親始終嚴禁母子見面。剛接到的是他母親遠在北京打來的電話,她母親很想念自己的孩子,希望力所能及給予關愛和扶助,我建議她通過登錄班網了解孩子近期在校生活、學習的情況。這位母親體驗后說這些快捷的方式既節省了長途話費,又仿佛身臨其境,也和孩子取得了聯系,感謝學校提供這么好的一個平臺。

我班學生家長有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工作的白領,隔三差五會出差到全球各地,他們遠在異國他鄉,心里惦念著自己的孩子,于是登錄班網成了他們的必修課,通過點擊就能了解到孩子在校,甚或在家的情況,何樂而不為呢。在班網互動留言,也成為了班級學生親子互動學習的典范。

有位曾久居日本的家長對我說:上次家長會我沒能參加,只是聽孩子爸爸轉達了情況,好像還有東西看,是吧老師!這時,我感受到了她“想了解家長會”的心情,就馬上行動了起來。將家長會的有關資料、會議過程,以及會議中播放的學校生活PPT、視頻全都傳到了班網上。之后,那位媽媽對我說:現在國內的科技發展真是迅猛,讓我這個未能參加家長會的媽媽能在家看上所有家長會的資料,這是我始料未及的,最后還不忘說“老師,您辛苦了!”

其實,我很能理解家長的心情,他們很想知道孩子在學校是怎樣生活、怎樣學習的??粗议L能夠欣賞自己傳上去的內容,并露出滿意的笑容,我會感到很高興、很滿足,覺得自己的辛勤付出是很值得的。

四、挑戰向上

競爭是一股巨大的、潛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達到或代替的動力。作為班主任,我想利用好班網這塊陣地,在班內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競爭活動。班網強調的是一種“互助”、“友好”的,而不是“敵視”和“保守”的競爭,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取得共同、更長足的進步。

入學不久,我指導班長在班網中倡議全體同學開展“班級圖騰、吉祥物”的推薦評選活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非常高。有的同學留言認為:圖騰的主體要明顯,比如說龍,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象征;還有同學推薦蜜蜂,因為蜜蜂象征團結,我們需要培養團結友愛的意識。最后有十位同學的推薦入圍,最后用演講投票的形式進行PK,最終小唐同學高票獲勝,同學們一致認同用喜羊羊作為班級的吉祥物,因為他聰明勇敢,樂觀堅強,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動漫偶像,學習他身上的寶貴品質,可以把我們班級建設成更加優秀的群體。

我們還進行了“班級管理”的大討論,讓全體學生交流討論我們班比較突出的問題,如午餐拿飯有人不遵守紀律怎么辦?同學捐獻在圖書角里的書不見了怎么辦?有同學不認真打掃給班級考核扣分了怎么辦?針對林林總總的班級管理問題,制定獎懲條例,形成了我們班的《班級憲章》。還開設班干部網上競聘,在類似于“班網CEO評選”等活動中,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得以彰顯。

此外,我們還利用班網這個平臺,引導學生聚焦生活,找出身邊令人感動的事情,發現我們身邊的“感動”。孩子們的感動真是各種各樣:有的感動于媽媽為自己成長的付出,寫下了一篇篇飽含深情的母愛日記;有的感動于同學在衛生保潔區彎腰拾起廢紙的那一瞬間;有的感動于老師批改作業時寫下激勵的話語;有的感動于一位送孩子上學的家長在升國旗時那神圣莊嚴的注目禮……

通過觀察和敘述,孩子們看到了身邊的善良、美好與崇高。他們從平凡里尋找偉大,他們學會了以感恩的心對待身邊的平凡。

經過一個學期的試運營,收效顯著。隨著班網規模不斷壯大,集體的理念深入人心,班網的建設對特色班級文化的形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學以來,班級獲得校運會年級組第一名,“傳承世博”校園文化月活動年級組第一名,連續獲得流動紅旗,學業成績節節攀升。

班網正在建設中,還會繼續遇到困難、挫折、幸福和疑惑,還存在很多不足,仍然需要不斷地改進和探索,還需要學生與家長的支持和理解。但我相信:只要我懷著一顆“誠心”,具有一雙“慧眼”,就一定能把班網與班主任工作有機結合,打造出獨具魅力的班級文化。

【闞磊,華東師范大學張江實驗中學教師,上海市紅旗大隊優秀少先隊輔導員】

責任編輯/李書華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特色班級文化是班級管理多維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能夠影響到班級中的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管理有關鍵影響。文章開篇從學生的特點、學生的價值觀、家庭因素等方面分析了中職班級文化培育面臨的挑戰,接著分析了情感教育對班級文化培育的意義,最后闡述了特色班級文化培育的策略。中職特色班級文化的建立離不開班主任的引導,要培育特色班級文化,班主任應當以情感教育為導向,從言傳身教、氛圍改善、關愛包容等方面入手。

關鍵詞:中職班級文化;情感教育;班主任

一、引言

班級文化是班級環境中的文化氛圍,包括師生關系、同學關系、班級秩序和紀律等。中職學生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班級這個小圈子內度過的,可以說,班級是中職學生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優秀的班級文化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度。反之,不好的班級文化極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學業倦怠情緒。

二、現今中職班級文化培育面臨的挑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滲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中職教育而言,信息技術的開放性等特征有利于改善中職教育管理過程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之間的關系,加強中職教育管理發展平臺的建設,豐富中職教育管理的各種方法,提高中職班級文化培育各方面的實效性。與此同時,現今信息傳播的快捷性、無屏障性、技術復合性等特征增加了中職班級文化培育的難度,也對中職班級文化培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媒體素養要求,具體來看,現今中職班級文化培育面臨的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學生的特點發生變化,班級文化培育難度加大

中職班級文化培育問題的出現,學生內在的主觀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學生在班級文化形成的過程中既是管理的參與者,也是管理的受益者,學生接受教育管理的態度、動機、興趣、情感都對中職班級文化培育的效果產生決定性影響?,F今,中職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既渴望獨立,又追求個性,團隊意識和親群體性不斷弱化。學生特點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級文化培育的難度,因此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都必須進行有機調整。但是大部分的中職班主任的學科教學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都十分繁忙,很難再抽出時間來專門進行班級文化培育的思考和創新。

(二)網絡信息良莠不齊,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誤導

中職院校是中職生在學習階段接觸最多的一個環境,其對學生學習的影響必然不容小視?,F今,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多元化給學校班級文化培育帶來了更多未知性,但這并非壞事,反而有助于促進學校辦學思想和觀念的更新,提高教師的班級文化培育水平。然而,學生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誤導,極易扭曲價值觀。一些視頻和快播軟件上充斥著暴力和色情的低俗文化,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這類不良信息的傳播變得非常容易,使得許多中職學生開始敵視學校和教師,甚至蔑視教育,這令中職教師很難營造出健康和諧的班級文化氛圍。

(三)家長對中職教育有偏見,學生對中職學習有抵觸

家庭因素對中職班級文化培育的影響也不容小覷?,F今,學生獲得了更多獲悉信息的途徑,許多家長也開始關注各類教育公眾號,對公眾號的內容深信不疑。例如,有的家長受“天才論”影響,對孩子產生了不切實際的期望,使得孩子背負上極大的學習壓力。當學生無法順利考上重點高中而就讀中等職業學校時,可能會產生極大的失落感,對中職階段的學習也帶有了先天的抵觸情緒,不愿意融入新的班級當中,班級文化的構建更是無從談起。還有的家長本身對中職學校存在偏見,這種偏見在無意中傳遞給了孩子,令孩子對中職學校的教師和同學都懷揣敵意。即使這類學生只是極少數,卻嚴重影響了班級文化培育的效果。

三、情感教育對班級文化培育的意義

班級的情感教育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要求班主任時刻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身體及心理的動態變化,以促進學生身體及心理的健康發展。情感教育與普通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情感教育更偏重于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情感教育是現代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在教育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來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針,讓學生有自我調控的能力,愛同學、愛教師,形成獨立完整的人格,讓學生不僅學業成績優秀,而且在思想上更進一步,懂得愛人,有集體主義意識。

在構建發展新型師生關系的背景下,班主任工作也應包括將情感教育理念引入班級日常工作中。在班級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不斷對班級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協調組織班干部共同建設班級日常管理體系、促進學生間的溝通交流,以達到優化調整教育結構、提高班級的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班主任在工作實踐中還應該注重學校教育理念的綜合,讓班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趨近于民主治理。各任課教師應該加強合作交流,促進班級學生間的交流,從而營造團結友愛的班級文化氛圍。

在中職教育階段,班主任需要為學生的不斷前進提供思維價值導向,為班級文化的建立奠定價值基礎。班主任對學生的教育是不需要刻意去表達出來的,講求的是愛的教育。根據班主任的經驗,班主任工作復雜,而且需要關注的細節特別多。在實際管理學生的過程中,班主任常感到心累:班級工作中沒有小事情,小事情都是關于學生成長的一舉一動;班主任操心太多,不知道班級學生什么時候會發生什么事情,整天圍著學生轉圈。這是極不利于班級工作開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調整心態,時常放松自己的身體,與同事相互協作,不斷尋求新的教育模式,在班級教育工作過程中貫穿情感教育理念,統籌規劃好班級日常工作,整合身邊的教育資源,同時與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四、中職特色班級文化培育的策略

(一)班主任要做到言傳身教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筆者注意到班主任應該注重家庭教育。因為學生的特點是還沒有養成多么難改的行為習慣、學生模仿能力普遍較強,而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位老師,其對孩子影響很大。所以,筆者作為班主任在家長會上要求學生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父母能夠影響孩子健康人格的發展,父母一定要有責任感,對孩子的教育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慢慢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备改敢诟鞣矫鎳栏褚笞约?,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同時要加強自身素質建設;但凡孩子不喜歡做的,自身能力完成不了的,父母也不應該強迫孩子去做。學生德育建設工作離不開家庭與學校的合力支撐。

(二)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作為班主任,筆者始終認為,學習環境也能影響學生心靈的成長。如果教師一味地批評學生,就會導致學生喪失自信,慢慢地,學生會變得自卑起來;如果在學習生活中鼓勵學生,他們就有較強的學習信心,就會勇于去挑戰困難;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不好的教育環境中,他慢慢會對學習失去興趣;如果一個學生經常得到父母教師的激勵,他就會懂得感恩,明白要尊敬師長;如果一個學生生活在一個令他害怕的環境中,他在課堂上就會變得焦躁不安;如果一個學生受到了父母的鼓勵,他就會學會愛自己愛別人。所以,班主任要善于進行賞識教育,對待自己的學生應該寬容,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會學生尊重理解他人,做一個守紀律的好學生。

(三)用心去包容學生

教師應該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心態,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學生,糾正學生的行為。學生在校期間需要班主任的管理,在社會不斷發展的今天,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同時在生活中也會碰到各種問題。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們的問題幼稚可笑,但這些問題確實給學生帶來了困擾,所以當學生有問題的時候,班主任要幫助他們解決。

教師不僅要寬容學習成績比較好的或者上課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同時也要寬容表現較差的學生。其實,每一個學生本質并不壞,他們也會有自己的優點。當然,對學生還要進行差異化的培養。在班級發展的整體趨勢上,還是就學生個人發展來說,學生的發展必然離不開教師的關心鼓勵;而班主任要以寬廣的胸懷去包容班內學生的缺點,對學生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

(四)建設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良好的班集體對班內學生的健康發展起著促進作用。打造一個具有良好班風的班級,需要班主任以及班級內的學生共同努力。

作為班主任,筆者應讓學生清楚定位自己的行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應該有一個好的指導理念,而教育應該著眼于學生的中長期發展,而不應只注重學生成績的提高,同時需要確立好班規,將班級建立成一個有規則感、有凝聚力、有歸屬感的大家庭。 中職學校通過特色班級文化培育,促使中職學生得到了全方位成長,全面提升了學生的各項能力和綜合素質。

五、結語

總的來說,班級文化培育是整個中等職業學校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特色班級文化培育效果的最優化,離不開班主任的付出和學生的努力。實際上,班級文化的建設就如同一出表演,但絕不是班主任的獨角戲,班主任只是幕后的導演,而展現自我的應當是幕前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李 莉.中職學生班級管理創新模式研究[J].花炮科技與市場,2020(2):246.

[2]楊銀琪.中職學生核心素養培育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2):231-232.

[3]仲曉艷.中職學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探索與研究[J].才智,2020(5):155.

[4]周 希.淺談打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6):153-154.

[5]陳 健.基于職業素養提升的中職班級文化建設策略分析[J].才智,2019(35):20.

[6]游瑜娜.新媒體時代下中職班主任德育工作對策[J].科學咨詢,2019(43):145.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5篇

1 樹立威信, “征服”學生

古人云“有威則可畏, 有信則樂從, 凡欲服從者, 必兼備威信”。班主任威信是班主任具有的一種感到尊敬和幸福的精神感召力量。在工作中筆者深刻體會到;班主任要用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底子去“征服學生”;要用崇高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去“感染學生”;要用真誠的愛心和無私奉獻的情感去“打動學生”要用以身作則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剛開學的時候, 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不熟悉, 學生的行為也都“文明”。多年的經驗告訴筆者, 學生之間的“文明”是暫時的, 他們都在互相觀察, 尤其也在不知不覺的洞察著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在摸脾氣和習慣, 以便伺機“行動”, 基于這類情況, 特別注意在各個方面發揮自己之所長, 力求用最短的時間“征服”他們。工作中, 言必行, 行必果。

2 進行常規教育, 滲透教育理念

新生來自不同的家庭, 學習行為、生活習慣各不相同, 為使學生早日適應生活, 筆者把學生當客人, 每天有計劃地灌輸學校的常規。帶領學生學習《學生手冊》。通過《一日常規》使學生知道在校的一天, 各個時間應該干什么而不應該干什么;通過《違紀處分》使學生懂得在校期間哪些行為為不文明行為以及不文明行為將受到的處罰;通過《學生十大學習習慣》使學生理清了學習思路, 確定了學習目標及為之奮斗的恒心;通過《德育量化細則》使學生明白自己的一舉一動對個人對集體的重要性, 從而端正個人的學習態度。通過常規教育使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熟悉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 如有違反, 反復糾正和強調, 直至全體習慣為止。同時向學生滲透做一名合格小學生必須學會做人的養成教育理念;向學生滲透小學教育的重要性理念;向學生介紹學校一些畢業生事跡, 讓他們樹立愛校愛師愛自己的思想;讓他們樹立“學校為我自豪, 我為學校驕傲”的感恩教育理念。給入校新生洗腦, 讓他們迅速適應生活, 揚起生命的風帆, 建立正確的成長坐標, 設計好自己的理想, 然后為此而努力奮斗。

3 建立學生成長檔案, 客觀評價學生

通過學生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學習, 每個學生都制定出個人的學期目標和計劃。通過主題班會進行交流總結, 最終確定班級目標和計劃。為確保班級和個人的目標與計劃的實現, 通過討論制定出班級操行評定辦法 (即班規) , 分學習、紀律、衛生、安全、雙操, 活動等六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管理量化, 一周一通報, 一月一總結并將結果記入個人成長檔案。班級操行評定方法的實施, 班級各項工作都走在同年級班的前列, 各項活動學生們都積極參與, 出現問題有章可循, 執行時一碗水端平, 對待學生一律平等, 沒有厚薄遠近之分, 論事不論人。對每位學生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4 營造良好的班級氣氛

在班級理念上, 筆者主張“我們的身份是學生, 我們的任務是學習, 我們的目標是升學”這一條主線。從學生入校開始的第一天, 筆者就把這一理念教給學生, “一條主線”貫穿于治理班級的整個過程。平時學生一言一行的是與非均以“主線”來衡量, 行為符合“主線”的正確, 不符合的改正, 同時記入個人成長檔案, 使每個學生行有可依, 思考有章。紀律管理上提出“先盡義務, 后享權利”。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首先嚴格執行學校的規章制度, 為個人和班級榮譽著想, 然后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一個班級必須有鐵的紀律, 一切行動聽指揮, 每個學生都盡了義務, 步調一致了班級才能取得勝利。凡是未盡義務造成班級榮譽受損的學生一定要受到紀律處分, 相應的他們安心學習的權利才能得到保證, 營造班級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競爭環境。同時召開一些主題班會, 通過班會學生的思想得到了統一, 對“先盡義務后享權利”的理念有了更深的理解, 從而全班學生為共同的班級建設全力奮斗。

5 自主管理, 自主體驗, 自我教育

教學活動中, 學生是主體, 是班集體的主人。在班集體建設時,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使學生“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干”, 筆者特制定出本班的一系列活動計劃, 讓學生享有明確的解決班級問題的權利。如班級崗位管理制;將班級各個角落分包到人, 從衛生到紀律責任到人;值日班長制, 使每個班干部都有機會當“一把手”, 學會決策和處理班級的事務;班干部輪換制, 打破終身制, 干部和學生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這一系列的活動和要求, 使每個學生都有擔任班干部為班集體服務的體驗。為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水平, 利用班會、集會、雙操等活動給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平臺。通過活動調動了學生的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展示了自己的才華, 表現了自我, 實現了自我, 達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6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生是教師心中的太陽, 愛是幫助彼此最大的力量, 也深信唯有懷抱這種理想, 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筆者一直把這句話作為班級管理與教育的座右銘, 愛是班主任工作的起點, 也是最終歸宿。班主任不但要有愛的情感, 更要有愛的行為。針對互聯網的飛速發展, 在班級管理中, 筆者創立班級博客, 班級QQ群等互動平臺, 在平臺上通過班主任寄語發表對學生或家長的心語通過真情留言, 鼓勵學生在這里相互鼓勵, 互相為別人開一朵贊美的花;引導家長把想說給學生或老師的話也發表在這里。讓網絡見證誠心, 讓網絡傳播愛心, 保存愛心。通過此舉, 不但開辟了一個師生交流, 家長溝通的新平臺, 而且這一平臺日益發揮著巨大作用, 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的關系也因此更加和諧。

育人無止境, 管理無邊際。作為班主任, 累并快樂著。讓我們以人為本, 優化育人環境, 拓展學習空間, 培養高素質的人才, 讓愛心、自信、文明等良好品質為學生的成長插上騰飛的雙翅, 奔向璀璨的明天, 在班主任工作這個大舞臺上, 做一個更勤更智慧的舞者。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1]教育部.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班級管理下的班級文化論文范文第6篇

一、以“和合共生”理念構建和諧關系

新《綱要》指出:“建立和諧的師幼、同伴關系能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心情愉悅, 形成安全感、信任感。”因此建構良好的班級精神文化, 關鍵在于維護好各方面的關系,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及教師與家長的關系, 教師唯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動性, 以“和合共生”理念促使這幾種關系達到和諧, 才能更好促進和諧班級精神文化的有效建構。

1. 和諧的師師關系。

和諧的師師關系應該是三位一體的, 這里的三位一體指班級三位教師協同一致, 把保育工作、教育工作合成一體, 做到教中有保, 保中有教, 對于班級各項工作開展統一戰線, 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相互補位, 避免出現針對幼兒同樣的行為, A老師會予以懲罰, B老師卻一笑而過, C老師則視而不見的現象。三位教師應在共同討論、共同研究, 共同合作的過程中學著“吸收、同化各種新信息, 從而建構、整合成班級共同的的教育理念, 一致的教育行為, 形成教育合力, 實現目標合一、觀念合一、研究合一、行動合一的理想境界。

2. 和諧的師幼關系。

教師與幼兒的關系是班級人際關系的核心因素, 對幼兒心理個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師與幼兒的交往中, 要堅持正面教育, 給幼兒提供積極地正面的信息, 告訴幼兒應該做什么, 并自己行為示范要一致,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您想要幼兒不要大聲說話時, 輕聲的提醒:“孩子請你輕輕說, 以免吵到別人”。比大聲呵斥:“叫你不要叫, 聽到沒!”要更有效果。當幼兒做對了, 請及時鼓勵和夸獎, 因為一個好的行為跟隨著及時的鼓勵, 會幫助這個行為在將來越多地發生, 從而幫助幼兒慢慢建立起新的好習慣, 也更好增進師幼之間的情感。同時要多采用適宜的身體語言動作, 如鼓勵的目光、贊許的微笑、會意的點頭、贊揚的拇指、理解的擁抱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方式, 給幼兒充滿感情的關注, 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愉悅, 從而對班級、對老師產生安全感。

3. 和諧的幼幼關系。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系是活動中頻率最高的, 是組織班級活動的重要因素, 但卻是最容易被忽視甚至是被破壞的一種關系。記得我曾到一個班級, 看到一個幼兒單獨坐在一邊, 走近想詢問原因, 旁邊就有小朋友拉住我的衣角說:“別理他, 老師說了他是壞孩子, 離他遠點……”, 這件事情一直讓我無法釋懷。幼兒時期對于自身和同伴的評價都依賴于成人的評價, 因此教師要時刻注意自身言行給幼兒帶去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影響, 要加強學習, 用專業知識讀懂幼兒, 慎用評價, 巧用評價, 重視幼兒的矛盾處理, 善用移情引導讓幼兒學會理解、接納和包容, 和營造善解人意、和諧互助的班級氛圍, 促使幼兒和幼兒之間關系的和諧發展。

4. 和諧的家園互動。

和諧的家園互動能有效避免“5+2=0”的現象, 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 而教師與家長關系融洽也更能促進和諧班級精神文化的構建。作為教師要對家長一視同仁, 善于換位思考去尊重和理解家長的行為, 并及時溝通去獲得家長的接納和信任。在班級中應避免當著幼兒或是其他家長的面談論某某家長或幼兒的是非長短, 與家長溝通也需注意技巧, 如:批評的話單獨說, 先報喜后報憂, 用請教的態度和語氣提出看法等等, 努力與家長形成良好的合作和互相學習的關系, 家園攜手選擇教育幼兒的最佳方法, 從而形成最有效的“家園互動”促進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二、以“和合共生”理念營造融合氛圍

融合在心理意義上指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觸之后, 認知、情感或態度傾向融為一體。以“和合共生”理念營造融合的班級精神文化氛圍能促進幼兒間的相互認同、彼此接納、互相支持和主動合作。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幼兒可以勇敢的做自己, 他們擁有的不僅只有老師的愛、理解和包容, 更有同伴的支持、鼓勵和幫助, 幼兒眼里不再是同伴的不足而是能看到同伴的努力, 不再是抱怨同伴拖后腿而是能理解、包容和鼓勵, 不再是不屑同伴的進步而是能由衷為他高興為他鼓掌;為此, 應喚醒幼兒主人翁意識, 建立成長共同體, 凝聚教育合力, 促進每位幼兒更好的發展。

1. 喚醒主人翁意識, 信任并支持幼兒。

斯賓塞在《教育學》中指出:"管教的目的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治的人, 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為此, 教師要變管理者為合作者, 信任幼兒, 支持幼兒, 喚醒幼兒的主人翁意識, , 給予自我管理的機會, 落實“人人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結合幼兒一日生活, 設置崗位, 豐富管理角色, 如:文明小天使、環保小衛士、值日生、管理員、監督員等等, 通過自薦、選舉、輪流、獎賞等方式產生, 遵循“人人管理、人人參與”的原則, 通過同伴互助, 把容易“邊緣化”的幼兒拉回集體中來, 給予信任, 委以“重任”, 喚醒主人翁意識, 全力支持, 培養自信, 鍛煉能力, 形成互幫互助, 人人參與管理的班級氛圍。

2. 建立成長共同體, 肯定并賞識幼兒。

心理寧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幼兒處在能力和認知水平的待成熟階段, 因此更需要得到肯定和賞識。例如:在班級里每周開展“為你點贊”的活動, 請幼兒針對自己的觀察為班級中的人點贊, 可以說說自己的好表現請大家為自己點贊, 也可以說說某位幼兒的表現, 請大家為他點贊, 發現的人和被點贊的人都可獲得小愛心 (如是請大家為沒被點贊過的幼兒點贊即可獲得雙份小愛心) , 積滿十個小愛心就能填寫一張心愿卡, 由大家一起努力為他實現。通過這樣的小活動, 幼兒懂得用賞識的眼光去看待身邊的人, 和教師一起努力發現彼此的閃光點, 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賞識予以放大。教師也會針對不同個性的幼兒采取針對性的賞識教育, 幫助幼兒獲得自我價值感, 發展自尊、自信的動力基礎。做到細心觀察, 并通過行為示范, 帶動班級成員學會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彼此, 充分發揮人影響人的作用, 建立起相互理解、相互肯定、相互賞識和相互支持的成長共同體。

三、以“和合共生”理念激發共生效應

自然界有一種現象:當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 顯得矮小、單調, 而與眾多同類植物一起生長時, 則根深葉茂, 生機盎然。人們把植物界中這種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現象, 稱之為“共生效應”。把“和合共生”理念融通到班級機身文化建設中, 激發班級產生“共生效應”, 讓生在其中的每個成員相互激活, 相互促進, 達到共生共長。

一是有利于提高教師實踐智慧,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合共生”理念下的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關注幼兒成長的同時, 教師的自身專業素養成長才是原動力。在實踐中, 師幼共同學習、成長著!劉曉東在《兒童精神哲學》中提到“兒童是成人之師”的觀點, 教師應該向幼兒學習, 在正確的兒童觀指導下教育幼兒方能事半功倍。鑒于培養目標、教師團隊組成和幼兒的實際情況, 我們嘗試著實踐、建設一種基于團隊協同發展的精神, 即“和合共生”的班級文化精神。這種以具備“和合”精神的管理、教育模式為手段, 達成多方面多層次的“共生”、“共贏”的教育實踐, 著力于教師成長力的提升, 站在文化的高度引領班級發展, 成就一群人的個人價值的同時提升團隊價值, 用教育理想追求理想教育。在園一日活動中教師以一顆童心去觀察幼兒, 蹲下來與幼兒平等交流, 用心去讀幼兒的同時引發思考, 加強學習去讀懂幼兒, 從而產生專業化的教育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有助于教師自己專業能力的成長, 幼兒的天真浪漫也在無形中減輕了教師的精神壓力, 教師做到“知己知彼”, 教育也就得心應手。

二是有利于充分彰顯“幼兒為本”, 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诮處煂I成長的基礎上, 最受益的除教師本身, 也就是班級幼兒, 教師以正確的兒童觀, 專業的教育行為, 與幼兒平起平坐, 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 班級開設區域, 我們會提前和幼兒商量, 征求孩子的意見, 在分享交流后通過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確定即將開設的區域, 在這之后幼兒會針對區域開設提出各種問題, 教師組織大家一起商議解決辦法, 并分組進行實地考察, 總結分享彼此的發現, 并商議出從而讓區域成功開設。針對班級大大小小的事情我們都會根據這樣的流程, 放手讓孩子提出想法, 發現問題并合作解決問題, 這樣的周而復始, 幼兒會認識到自己在班級中的重要性, 勇于為班級出謀劃策, 爭當教師好幫手, 在這樣的氛圍中幼兒會更加自信和善于思考, 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三是有利于在班級活動中充滿師生良性互動的氣息。幼兒教育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互動與感應, 是一種心靈與精神的創作。不管是知識的授受、能力的培養, 還是智慧的互啟、生命的點潤, 都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分享與共生。在基于“和合共生”理念建構班級精神文化過程中, 始終突出一個重點, 即關注幼兒間的個體差異, 并且真正做到尊重幼兒的發展差異, 精心營造一個多元發展的班級精神文化氛圍, 為每個幼兒提供適合的教育, 提供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使幼兒在與人與物的互動中獲得富有個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 以“和合共生”理念促使班級各成員間的關系以達到和諧, 幫助每位幼兒在融合的班級氛圍中樹立主人翁意識, 學會自我管理, 彼此接納、肯定、賞識, 形成成長共同體, 抱團成長。從而激發“共生效應”, 讓身在其中的每位成員都能相互激活, 相互促進, 最大程度的達到共生共長。

摘要:班級精神是一個班集體的整體精神面貌, 是一個班級的班風、教風、學風和教育理念的總和。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內核, 要滲透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方面面并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需要全員重視和參與。本文詳細探討和分析了以“和合共生”教育理念凝聚班級精神、豐富班級文化內涵的積極作用, 并為在幼兒培養實踐中如何推進創新教育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班級精神文化,和合共生,幼兒

參考文獻

[1] 張敬.以“和合共生”凝集教育能量[J].教育家, 2017, (46) .

[2] 瞿媛媛.和合共生道教的生態和諧思想[J].中國宗教, 2016, (05) .

[3] 斯菲.構建良好的幼兒班級文化[J].現代教學.2016, (09) .

[4] 瑪利亞·蒙臺梭利.有吸引力的心靈[M].吳學潁, 譯.廈門:鷺江出版社, 2015.

[5] 余琳.營造和諧的班級精神文化, 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淺談幼兒園班級精神文化建設[J].高中生學習 (師者) , 2012, (07) .

[6] 康永邦李雪梅.基于核心素養的班級文化轉型與創新策略[J].教育科學論壇, 2017, (19) .

上一篇:大學物理實驗設備管理論文范文下一篇:電力人力資源管理探討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