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戶外媒體范文

2023-09-22

戶外媒體范文第1篇

【關鍵詞】新媒體;傳統媒體;特點;內容分析

一、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現狀

一提到新媒體,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現在經常使用的互聯網,那么下我就互聯網作為新媒體的代表,調查研究互聯網的發展現狀,并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新媒體的發展現狀。

2010年1月15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了《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秷蟾妗窋祿@示,截至2009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3.84億人,較2008年增長28.9%,在總人口中的比重從22.6%提升到28.9%,互聯網普及率在穩步上升。如圖1所示:

圖 1中國網民規模與增長率

此外從部分國家的互聯網普及率(圖2),2009年網民增長8600萬,由于中國網民基數龐大,雖然增長率降到了28.9%,但是網民規模增長依然旺盛。

圖 2

2009.12部分國家的互聯網普及率

不僅是互聯網,另一種由通訊工具衍生的新媒體──手機,也憑借移動便攜、信息交流互動的優勢迅速成長。目前,中國手機用戶已經達到6.8億多,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也已達到1.55億,占網民的46%。從上面的數據我們不難看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網絡媒體的普及應用,新媒體已由高端用戶、個別人群,向普通用戶和大眾人群推廣。

那么什么是新媒體呢?現在還沒有明確的定義。清華大學的熊澄宇教授認為,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媒體是信息載體,新是相對舊而言,一種新出現的信息載體,其受眾達到一定的數量,這種信息載體就可以稱為“新媒體”。

一般認為“新媒體”就是指繼報紙、電臺、電視臺之后在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包括:互聯網、網絡廣播、網絡電視、手機電視、IPTV、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觸摸媒體等。其主要特點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互動性強。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新媒體的表現形式也日益豐富,讀者不僅可以接受信息,也可以提供甚至創造信息,正如陽光文化集團首席執行官吳征所說:“相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實現真正的“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

二、 新媒體的特點

首先,相對于舊媒體,新媒體的第一個特點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傳統媒體之間的邊界,消解國家與國家之間、社群之間、產業之間的邊界,消解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由《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而起的文化事件,由BBS貓撲發起的虐貓事件調查,由《魔獸爭霸》而起的“銅須門”——網絡上富娛樂性的新聞消解了我們的社會壓力,在網絡上產生的事件一再成為傳統報紙連續的版面。新媒體隨全球化而來,隨草根精神而來,隨共享的Web2.0精神而來,打破了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新媒體以它的開放、它的縱情、它的無處不在和英勇表達,改變了傳媒的秩序,改變了全球人類的生活方式。

其次,新媒體為觀眾帶來了多種收視選擇和多元化的信息服務,具有交互性的特點,受眾的主動性大大增強。傳統電視的傳播模式大多是一點對多點的單向傳播,觀眾對電視臺節目選擇、編排的影響較小,觀眾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也多限于人際傳播,影響力有限。在新媒體時代,個性化的收視需求不必要再順從群體收視選擇,觀眾可以根據媒介形態的不同,選擇自己所喜愛的節目內容。電視觀眾變成了電視用戶,電視的傳播模式也變為電視臺與用戶之間的多點對多點的雙向網狀傳播,觀眾從一定程度上獲取了傳播者的能力,在內容選擇方面擁有了更大地自主權,并能通過便捷的雙向互動和交流,直接影響電視臺的節目選擇和編排。

再次,新媒體具有跨時空的特點。網絡電視為傳統電視頻道和新興電視業務開辟了通達觀眾的新途徑;當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技術應用到手機電視、車載移動電視和樓宇電視等新型媒介形態中后,觀眾的收視行為再也不用限制于室內。新媒體打破了電視收視的空間限制,幫助媒體和廣告商鎖定傳統電視難以把握的年輕人和高收入群體。

最后,新媒體還具有大眾傳播的“小眾化”特點。網絡電視、手機電視和移動電視等新媒體之所以能叫板傳統電視,就在于他們擁有一張王牌——“個性化、分眾化”的媒體消費。網絡電視利用網絡強大的雙向交互功能和豐富的網絡資源,讓使用者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制定個性化節目單;手機電視借助完全私人化的終端,將自己塑造為最具個性特征的信息渠道;移動電視和樓宇電視則依賴密閉的強制性收視空間,強調自己對移動人群和白領群體的準確到達。在幾類新媒體的共同作用下,觀眾群體開始進一步分化,流向不同的媒體,選擇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收看電視。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

新媒體發展勢頭不可抵擋,相形之下,傳統媒體似乎要退出歷史舞臺,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關系究竟會是怎樣的呢?新媒體不會取代傳統媒體。新媒體并不會取代傳統媒體,從以下幾點進行對比分析:

1.媒體形式。傳統媒體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出版物、電影等;新媒體形式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第四媒體以及以手機為代表的第五媒體等。新媒體大多都呈現出無紙化和虛擬化狀態,許多受眾因此對其產品或服務抱有懷疑的態度。相對來說,傳統媒體具有感性特征,報紙、雜志是拿在手里面可以感覺到的。并且,新媒體對操作者的物質設備、文化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而傳統媒體有易攜帶、閱讀或收聽方便并且成本低廉的優勢。

2.媒體內容。新媒體過于開放,必然會導致一些違背社會道德和規范的內容流入傳播體系,造成不良的后果和影響。傳統媒體因為受技術和政策的制約,內容相對來說較少。但是較少的內容資源恰恰成了傳統媒體有力的競爭“武器”。受政策限制,目前新媒體的內容在相當程度上要依賴傳統媒體。

3.媒體市場。傳統媒體目前大多是國有的,因此,傳統媒體面對的市場競爭較小。新媒體是開放性的,市場競爭激烈。例如互聯網從一誕生,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雖然競爭有利于媒體自身的發展,但是由于缺少完善的政策及法律保護,缺少市場的保障,新媒體在發展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各方的威脅。

4.媒體受眾。CNRS(全國城市居民媒介與消費調查)近幾年的數據顯示:其一,報紙到達率停止下跌,在2007年出現回升和增長;其二,閱讀媒體網站新聞在2007年躍升為第五大上網目的,網絡從精英走向大眾,且與傳統媒體日趨競合;其三,傳統媒體受眾中的網民中,雜志網民比例最高;其四,開車族對廣播的熱情不減,廣播仍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其五,在絕大多數時段的電視觀眾保持基本平穩,而在晚間黃金時段的收視有集中趨勢。由此可以看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各自掌握著不同的受眾群。

5.媒體管理。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傳統媒體清晰的管理機制保障了“把關人”的地位,確保了傳統媒體的公信力,也使傳統媒體更加規范與嚴謹。新媒體由于管理機制的模糊和平臺的開放性,導致其“把關人”地位發生變化。首先是使“把關”的可行性弱化:其一,新媒體的海量時空范圍降低了“把關”的必要性,其二,高速高效的新媒體無暇“把關”,其三,操作簡單導致“把關”非組織化;其次是“把關人”角色泛化。隨機變換的傳受定位、無集權的管理機制,造成新媒體的“把關人”角色不斷變化。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對于網絡上的報道,總是要在傳統媒體上求證后才肯相信。這一現象說明,由于新媒體管理機制薄弱,“把關人”地位弱化,導致其公信力與權威性的弱化。

因此,很多人都提出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融合,雙方只有在內容與傳播手段上優劣互補。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進行融合。

1.從媒體形式互補的角度進行融合。其一,傳統媒體和網絡的融合?;ヂ摼W已經成為有效提高傳統媒體到達率的重要載體;其二,傳統媒體和手機的融合。傳統媒體與手機的融合是較之網絡融合更為新興的空白點,可以有效細分受眾群,獲得較高的回報;其三,多種媒體的融合。多種媒體的融合更有利于各媒體的發展,實現多方獲益。

2.從吸引受眾關注的角度進行融合。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吸引受眾,新媒體的多元化和互動性吸引受眾。兩種媒體可以互相依托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以東方衛視《我型我秀》節目為例,除了傳統的電視播出之外,東方衛視還將這一節目通過短信互動、手機流媒體、寬頻網絡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播映,設置了網絡點播、幕后花絮、在線直播、選手博客、會員用戶上傳歌曲、投票(選手和網民)、論壇幾大板塊。

3.從信息共享和信息傳播的角度進行融合。新媒體的許多內容都是對傳統媒體內容的轉述,使新媒體的技術與傳統媒體的內容相結合達到信息共享。例如,電子報紙在印刷報紙的基礎上,適應電腦網絡的內容與形式上的需求,出版同印刷版有所不同的網絡版,在內容上,網絡版可以不受限制,依托報紙的新聞內容,發表詳盡的深度報道和背景資料,還可以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提供生動的聲音、影像服務。 【參考文獻】

1、張慧:《網絡傳播對“把關人”理論的沖擊》,http://www.zijin.net/blog/user1

2、趙文君:《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變遷趨勢》,《科學新聞》

戶外媒體范文第2篇

一、相關概念

高校校園媒體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校園媒體指在校園中存在的一切媒介形式,包括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統媒體如校報、校園廣播、校園電視、校辦雜志、宣傳櫥窗、宣傳板報、廣告、簡報,新媒體如校園網、LED顯示屏、手機短信及數字媒體形式等。而狹義校園媒體一般指大眾傳播媒介形式,局限在校報、校園廣播、校園網等載體。校園媒體作作為校園重要的文化宣傳窗口,承載著學校教育教學成果通報,校園信息傳遞的重要責任。我探討的主要對象主要是廣義上的校園媒體。

二、校園媒體的使用情況分析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在四川大學,傳統校園媒體已經不占優勢,大學生使用傳統媒體的比例明顯減少,并且由于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傳統媒體之間也存在差異。網絡(互連網、校園網)等校園新媒體成為了大學生使用的主體。校園網絡、手機短信等新媒體在四川大學發展迅速,校園網絡和手機短信這些新媒體的快捷傳播等特點得到了師生的接受。

下面簡要說明四川大學不同媒體發展情況(就幾種主要使用媒體而言,使用較少或沒有使用的媒體忽略。傳統的優勢媒體電視,由于生活方式的原因,無法影響大學生族群,所以也不作考慮。):

(一)校園報紙:

主要分為校園內自辦報紙和社會報紙。“川大人“、自在詩文社刊辦的校內報紙主要是有針對的內容,信息量小,并且因為發刊不固定、期數少,是非盈利性質的,所以閱讀人群小;由于華西都市報、成都商報、南方周末等社會報刊具有信息量較大,有權威,固定發刊等特點,在四川大學的師生中也有很大的使用人群,但以老師居多。校園報紙成為使用傳統校園媒體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主要的校園傳統媒體使用形式。

(二)校園雜志:

大學生課余時間豐富,經??措s志的大學生也占有一定的分額,其中以女性為主。大部分女性對娛樂、化妝、生活等主題的雜志很感興趣,而許多雜志社正好看準這一點,紛紛推出相關雜志產品,如《昕薇》、《VISTA看天下》等。像《讀者》之類的文學性雜志的閱讀人群有所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大學生對與自己專業相關的雜志的使用情況明顯高于其他雜志。綜合來看,校園雜志也是傳統校園媒體的重要部分,使用人數是略低于校園報紙的傳統媒體。

(三)校園廣播:

由于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使得聯系便捷快速,并考慮到四川大學的校園情況,使用校園廣播的范圍及場所有很大限制。校園廣播的使用場所主要集中在各大教學樓,用于平時英語聽力訓練以及考試英語聽力的播放。故校園廣播的使用不多,已經從過去的主要信息傳播工具淪落到幾乎被淘汰的境地。

(四)校園網絡:

包括校園網和互連網。四川大學校園網主要是用于各級信息傳播,同學信息查詢...由于是免費的,并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人群數量大,幾乎占絕大部分?;ミB網快速便捷、信息量大、功能多、休閑娛樂等優勢,成為了使用人數最多的媒體之一。網絡作為一個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大學生可以從中獲取很多資源,互連網是他們關注世界的最主要窗口。

(五)手機: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學生使用手機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幾乎可以說是全體都有,甚至有的同學有多部手機。近年來興起的“微博熱”,加之智能手機日益普遍化,手機中短信、通話等傳統功能逐漸淡化,手機網絡的使用成為了熱門。手機的主要用于信息傳達,相互交流與溝通,收集信息及休閑娛樂等等。在四川大學,手機也是使用人數最多的媒體之一。手機在校園信息傳輸中的作用也是舉足輕重的。

三、校園媒體存在的問題

1.一定的封閉性。在校大學生與電視媒體接觸不多,信息多來源于報紙、互聯 網以及手機,信息的來源面不廣。 2.缺乏合理的經營運作,發展動力不足。像校園內辦的報紙主要是學生自主運 營,由學校撥發少量的經費,僅僅能夠支付報紙印刊的費用,所以往往報紙的質量上不去。從而導致閱讀人數少,也影響了后期發展。

3.對于國家主流思想的宣傳不夠,大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需要樹立起強烈的愛國意識,高校校園媒體應該為國家的思想文化建設做貢獻。對于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也應該給予更高的重視度。

四、校園媒體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互聯網絡正以最快的速度向上飆升,并被譽為21世紀最耀眼的傳播媒體??梢灶A見的是新校園媒體將繼續快速發展,而傳統校園媒體將逐漸走向消亡。而校園媒體也將開始走向市場,開始商品化。 趨勢一:互聯網、手機等新媒體的廣泛運用。

趨勢二:校園媒體"報網互動"的實踐模式,構成校園信息網,資源更加豐富。

趨勢三:信息傳播加快,并促進人際交流與溝通。

趨勢四:在一定時期內,傳統校園媒體與新校園媒體進行資源整合,共同構建 和諧校園媒介生態和輿論環境。一定時期后,傳統校園媒體將日益消亡。

趨勢五:校園媒體成熟化、市場化、商業化,引進先進的經營管理模式。校園 媒體商業化運作和品牌推廣。

趨勢六:校園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文化修養方面大的提升,積極參與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文化建設。

【參考文獻】

[1] 劉沐陽蘇州大學;《新聞傳播》2011年05期 G206

[2] 傅晨琦鄭忱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傳媒與人文學院;《今傳媒》2011年01 期G216.3

戶外媒體范文第3篇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07-0077-02

得益于高科技及網絡化的進步,新興媒體的產生對于社會發展的影響是越來越大,傳統媒體似乎被淹沒了,似乎正在喪失自身的優勢,一步步淪為新媒體的附屬品。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傳統媒體的一些最基礎的不可被替換的地方,新媒體固然很強大,能夠適應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環境,能夠提高信息的傳播效率,也能夠讓每個人都能自由的發聲,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因此,既然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缺點,那么兩者融合在一起不是更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讓兩者都能夠取長補短,在信息傳播的道路上為群眾提供更好更周到的服務。同樣都是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同樣都具有傳播工具的特點,未來講究多元化的合作共贏的發展,因此,下文就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進行研究,探討兩者融合的發展趨勢。

1 認識傳統媒體與新媒體

所謂傳統媒體,只是相對于近幾年出現的網絡媒體而言的一種說法,沒有網絡媒體以前,并沒有傳統媒體這一說法。我們所指的傳統媒體,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大眾傳播方式,傳播工具有報紙、廣播、電視以及通信等,通過一些看得見的機械裝置定期向社會發布某些信息,為人們提供信息傳播的渠道,同時也能為大眾提供教育和娛樂等相關的信息,是人們了解外界,接收信息的平臺。傳統媒體傳播信息的方式會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傳播空間比較受限,在一些比較貧困的地區,沒有信息接收裝置,或者說受到技術條件的限制,有些信息不能及時地傳播到位。

2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缺點分析

既然我們已經了解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相關概念,那么他們都有哪些特點呢?為什么傳統媒體受到沖擊日漸式微?新興媒體真的能夠取代傳統媒體嗎?這些問題都可以從他們的優缺點中得到

解答。

首先,是傳統媒體,傳統媒體有哪些特點呢?

傳統媒體包括報刊、通信以及廣播等傳播載體,這些傳播載體仍然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之中,街上隨處可見的報刊亭,多姿多彩的廣告宣傳欄,拿在手里散發著油墨清香的書籍,這些實實在在的傳播載體帶給人們的享受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傳統媒體的優點就在于,專注于某一種器官的享受,反而能夠給人們帶來專注的體驗,實實在在的感受。同時,傳統媒體由于受到傳播載體等的限制,相對于新媒體而言,傳播信息量比較小,也會受到空間與地域的影響,降低信息的傳播質量。每一種傳播媒體注重一種傳播方式,形式比較單一,很難形成有創意的傳播方式,人們的可選擇性也日漸減少,再加上其壽命短暫,再利用率比較低,因此,人們漸漸選擇了新媒體。

我們把新媒體的發展認為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那么傳統媒體其實也是有很多優勢的。例如,經過了長時間的理論和實踐的檢驗,傳統媒體有著很廣闊的大眾受眾群體。在收集信息方面,傳統媒體也有著相當強的競爭力,尤其是在我們國家這樣的人口大國,政府需要傳統媒體能夠廣泛發布和深入收集信息。不只是對信息的簡單展示或者簡單的表面解釋。傳統媒體擁有專業化的新聞傳播理念與運作機制,在服務于社會的層面,傳統媒體還是有著很大的貢獻,有著自身健全的發展和監管機制。經過了長時間的經營和發展,品牌優勢是無法取代的。隨著新媒體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傳統媒體為了維持這樣的優勢,必須進行品牌再造和自身價值的提升??傊?,傳統媒體擁有的優勢較新媒體的人才、資源以及權威性和品牌化上有較高的意義。

其次,是新媒體,新媒體有哪些特點呢?

伴隨著高科技成長起來的新媒體,是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分為網絡媒體、手機移動終端媒體以及數字電視等。其實新媒體的概念相對來說比較寬泛,不同于傳統媒體的都可以稱為新媒體。新媒體有著豐富的傳播內容,更有創意的傳播形式,更快的傳播速度,更有效率的傳播手段,讓人們時時刻刻都能接收到最新信息,在新技術的支撐下,很多事情都成為了可能,能讓大家足不出戶,知曉全世界。新媒體能夠把大家碎片化的時間利用起來,提高了人們的效率,迎合了大家的休閑娛樂需求。再有新媒體還可以滿足大眾互動化的需要,通過社交媒體和社交軟件,瀏覽天下新聞,還可以自由發表評論,與其他人互動交流各自的看法,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因此,新媒體大大加快了人們的生活節奏。

在這一系列快速發展的背后,新媒體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越來越多的人覺得,通過新媒體接收的信息越多,越像是被信息綁架了,碎片化的時間被利用起來了,但如果不能夠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人們會覺得沒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間,時時刻刻被“綁架”在網上,提升了現代人的焦慮感。同時新媒體的發展依賴網絡信息的傳播,監管機制還不是很完善,很容易出現虛假信息,讓人不好分辨。我們也看到一些不實的信息在未被證實之前就相互謠傳,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影響到了社會環境的正常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媒體的發展界限是模糊的,急需要良好的發展環境。

3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發展趨勢分析

通過了解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概念,以及對二者各自的優缺點分析,我們對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也有了深層次的了解,時代不斷在發展,在越來越要求合作共贏的前提下,作者認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必然要發生的,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利用各自的優勢,為信息傳播貢獻自己應有的一份力,才是社會對媒體的最終要求。因此,作者認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有以下幾個融合趨勢。

首先,是結合網絡化的發展,繼續保持新媒體的信息傳播優勢。以后的時代必定是網絡和信息的時代,這個是新媒體的傳播媒介,充分發揮新媒體的這一媒介特質,將信息更加快速,更加有效,更加真實地傳播到受眾群體。人們對于信息傳播的訴求不斷增加,新媒體需要抓住這個機遇以及相應的發展平臺,并且能夠利用好這個平臺,順應媒體發展趨勢與規律,按照媒體發展的本質及行業要求,真正做到信息傳播的作用,起到良好的社會影響,提高人們的精神生活水平。另外,創新的技術是促使媒體提高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關鍵,以全新的技術與手段來實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整合,使其融合共生,發揮出綜合整體優勢。

其次,是增強傳統媒體的品牌競爭力,提升自身價值。傳統媒體有著很好的傳播基礎,只是要慢慢轉變舊的傳播觀念,慢慢引入新興技術,提升自己的品牌競爭力。要促進兩者的融合發展,就應從內容等方面遵循信息傳播的規律,轉變傳統媒體陳舊的觀念,實現傳統媒體的數字化、移動化發展。在多元化、及時性的環境下,傳統媒體應逐漸構建出基于數字技術的新媒體系統,再加上國家的政策與基金支持,就能實現一體化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

最后,是加快對于新媒體發展的法律法規建設,監管到位。建立起完善的媒體發展法律法規,對新媒體的傳播范圍以及內容等進行標準的制定,拓展法律對于媒體領域的監控范圍。從上文也可以看到,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也是出現了很多問題的,如,虛假信息大范圍傳播,影響社會穩定,詐騙團伙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通過新技術的傳播讓很多人上當受騙。因此,以網絡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新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需要我們能夠進行及時的監管,規范良好的信息傳播秩序,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兩者的融合。

參考文獻

[1]羅曉川.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西部廣播電視,2014(6):18.

[2]李?D.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博弈[J].中國傳媒科技,2013(6).

戶外媒體范文第4篇

淺析新時代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比較與融合

學生姓名:盧 皓

指導老師:王秋菊

專業年級:新聞系2010級 完稿時間:2012年5月

河北大學唐山函授站

淺析新時代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比較與融合

摘 要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發展日新月異,信息傳播行業借助科技進步不如網絡時代,進而形成了新興網絡媒體。而以往占據主流渠道的傳統媒體,在新興網絡媒體的強烈沖擊下,不僅沒有淡出人們的視線,推出新聞市場。相反,憑借其固有的傳統優勢和行業規范,逐步融合到新興媒體涵蓋的媒介之中。兩者互為借鑒形成了新型媒體?;谏鲜稣J識,本文主要就以上兩種媒體在傳播方式,商業模式以及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差異進行比較和分析,并對兩種媒體的融合形式及今后發展動向從新聞學角度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網絡媒體 傳統媒體 比較 融合 探討

目 錄

一新時代媒體發展狀況 ................................. 1 1.1網絡媒體發展態勢強勁 .............................. 1 1.2傳統媒體因其傳統優勢暫時不可替代 .................. 1 二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機制上的比較 ............... 2 2.1傳播者主體和傳播內容的比較 ........................ 2 2.2傳播方式的比較——點對點和點對面 .................. 2 2.3傳播效率的比較 .................................... 3 三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運行模式比較 ..................... 3 3.1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盈利效率比較 .................... 3 3.2傳統媒體兩個步驟實現商業價值 ...................... 3 3.3網絡媒體通過“免費+收費”的模式實現商業價值 ....... 4 四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 4 4.1電視與網絡融合——互動電視。 ...................... 4 4.2廣播與網絡融合——網絡廣播 ........................ 5 4.3報紙與網絡融合——報業網站 ........................ 6 結論 ................................................. 6 參考文獻 ............................................. 7

引 言

隨著信息網絡化時代到來,網絡媒體異軍突起發展迅速。網絡媒體在閱讀習慣、傳播方式、運營模式等方面對傳統媒體形成強烈的沖擊和巨大挑戰,另一方面,傳統媒體因其較為完整的規范性,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深度性等傳統優勢,使得傳統媒體暫時不可能被網絡媒體所替代。有鑒于此,比較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彼此優劣,研究兩者之間融合方式和途徑,在新聞傳播領域有著重要的現實和學術意義。

一 新時代媒體發展狀況

近些年來,媒體行業發展形勢日新月異,呈現出諸多特點。一是新興網絡媒體發展態勢日趨強勁,二是傳統媒體因其固有的傳統優勢暫時不可替代。 1.1網絡媒體發展態勢強勁

2012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已經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8.3%,比上年增長4%。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同比增長17.5%,微博用戶數更是達到了2.5億,較去年同期增長296.0%,網民使用率為48.7%;網絡新聞使用率也達到了71.5%。報告同時指出,中國視聽新媒體的發展已經走過了最初的萌芽期和發育期,進入了快速發展期和成熟期,并日益展現出越來越廣闊的應用發展前景。

從上述報告顯示的數據和(圖1)中國網民規模與普及率可以看出,中國網絡媒體的崛起勢頭明顯且勢不可擋,對傳統媒體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圖1中國的網民規模和普及率

(圖片引自《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1.2傳統媒體因其固有的傳統優勢暫時不可替代

1

無可否認,網絡新聞頻道、博客、手機網等各種網絡媒體已經深度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而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無疑正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挑戰。盡管網絡媒體崛起趨勢勢不可擋,但并不代表網絡媒體目前可以完全取代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

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顯示:在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消費者依然會首選傳統媒體。在發生重大新聞事件時,50%的被調查者會首選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等;面對選出“最準確、最快速”的三大媒體時,5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電視,只有25%選擇會訪問傳統媒體網站。另外,該項調查結果還顯示:52%的被調查者表示今后仍將繼續依靠傳統媒體獲取新聞信息,35%的被調查者表示將同時依靠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而只有13%表示會主要依靠新興媒體。

從網絡媒體發展歷史來看,不論新興媒體如何搶占新聞市場份額,但電視、報刊、雜志等傳統媒體依然沒有滅亡,反而隨著網絡媒體的成熟而趨于穩定。加拿大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說:“媒介總是以疊加的方式向前發展,新媒介的出現不能代表舊媒介的消亡”。

相對而言,傳統媒體相對于網絡媒體依然具有以下優勢:一是長期發展所形成的品牌優勢:特別是在媒體的權威性、公信力等方面,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無可替代,例如新聞發布會總是以電視和報刊作為主導地位,由此可見傳統媒體品牌的影響力依然深深占據人們的傳統觀念之中。二是傳統媒體的內容資源:由于長期運營模式成熟,傳統媒體擁有完善的采編系統和運作流程,其內容的準確性、權威性、深度性,為傳統媒體保留了巨大的生存空間。三是傳統媒體擁有非常豐富的受眾資源:統計顯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受眾市場依然是電視、報刊等傳統新聞媒介,其廣告利潤也仍然豐厚。因此,傳統媒體的這些特點使其其在網絡媒體來勢洶洶的局面下,仍然不可替代。

二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在傳播機制上的比較

2.1傳播者主體和傳播內容的比較

傳統媒體的傳播者主要是報紙、電視等媒體,主要傳播者是政府、媒體和記者,但網絡媒體的傳播者有所擴展,除了政府、媒體和記者等主要傳播者,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傳播的主體[1]。因為身份的擴張和網絡本身的相對自由性和開放性,網絡媒體相比傳統媒體傳播的內容更加廣泛和繁多。

在中國,由于網絡時代催發的傳播者主體的擴張,如官方新華網、人民網,民間天涯社區、貓撲網等為更多的人提供了發表意見的平臺。在這些網站上,傳播者的身份來自社會各個階層,傳播的內容也五花八門,無所不包,涉及到社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極大地擴展了媒體內容的豐富性。 2.2傳播方式的比較——點對點和點對面

2 傳統媒體的傳播機制主要表現為點對面的形式,即從一個點,比如一個電視頻道、一份同樣內容的報紙,對廣大的觀眾、讀者進行信息擴散。在這種傳播方式下,政府、精英人士等少數人掌握著話語權和傳播權。

而網絡媒體的出現,則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傳統媒體“點對面”的傳播方式。作為新興媒體,網絡媒體的傳播方式往往表現為“點對點”,具體表現為多個信息源和多個受眾的互動。在這種傳播方式下,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播者和信息源,而每個傳播者又可以成為受眾,并在傳播者和受眾之間產生互動,極大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拓展了信息的傳播空間。 2.3傳播效率的比較

傳統媒體因為其運行機制和硬件設施等方面的限制,傳播速度遠遠落后于新興媒體。而新興網絡媒體因其隨意性和無處不在等特點,傳播速度令傳統媒體無法企及。

根據中國社科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0年《社會藍皮書》顯示:2009年中國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熱點事件中,有30%是通過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廣泛關注,例如2009的網絡熱點事件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的是湖北巴東縣鄧玉嬌案,僅主題帖數就達到25133個,轉發速度和效率更是讓傳統媒體難以企及,網友對此事件的后續關注和評論,顯示出新興網絡媒體在傳播效率方面令傳統媒體相形見絀。

三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運行模式比較

3.1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盈利效率比較

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擴張,網絡媒體的市場盈利潛力逐漸顯露,成為媒體企業的一匹黑馬。根據2011美國報業協會( NAA)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報紙行業年總營收為340億美元,同比下降7.3%,而新興網絡媒體,單是谷歌一家公司,2011年的營收就達到了379億美元。

相比而言,我國國內的傳統媒體商業盈利收入也遠遠落后于網絡媒體。例如騰訊公司,憑借其龐大的用戶群(qq即時通訊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億),2009年騰訊的凈利潤居然占了全國報紙凈利潤的近一半。而在2011年,騰訊全年實現總收入人民幣284.961億元(45.2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5.0%,其中互聯網增值服務收入為人民幣230.428億元(36.571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8.8%,凈利潤102.3億甚至超越了目前中國最大的專業住宅開發企業萬科集團(96.2億)[3]。

3.2傳統媒體兩個步驟實現商業價值

一般說來,傳統媒體要實現商業價值,主要是通過采編、發行和經營三個途徑實現。必須經過以下兩個階段,

一是將信息傳達給受眾。在這個過程中,傳媒產品通過采編人員對新聞信息進行采寫與編輯,形成文字、聲音或者視頻,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等媒介傳達

3 給觀眾和讀者,進行有效地傳播。

二是將信息傳播的價值轉售給廣告主。廣告主借助新聞媒體的影響力而對產品進行宣傳投資,進而贏取利益。而傳媒產品則通過這種途徑,實現了信息到價值的轉換。

在傳統媒體這種商業運作模式中,媒體和讀者,以及廣告主和讀者之間交流不多,彼此之間相對割裂,媒體一般很難準確判斷讀者的喜好和特征,廣告主在投放廣告時也會顯得盲目。

通過以上轉換,傳統媒體實現盈利模式固定在以下三種途徑:一是發行收入,二是廣告收入,這是目前是市場化環境下傳統媒體收入的主要來源;三是增值服務的收入,例如舉辦大型活動、論壇等[2]。目前,傳統媒體的盈利模式,在網絡媒體等新興媒體的沖擊和比較下,逐漸變得暗淡。 3.3網絡媒體通過“免費+收費”的模式實現商業價值

這種“免費+收費”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先搭建一個大型信息和資源平臺,例如新浪門戶網站,在此基礎上開展增值業務。一般面向受眾的信息服務是開放式的、免費的,但面向商戶的增值業務,則是要收費的。例如搜狐門戶新聞網站,從網站的建立、采編人員招聘和運營,都需要花費前期投入。然后通過各種信息渠道進行信息整理發布,讓受眾從多渠道接收。里面的廣告業務,用戶增值和體驗業務,則是其重要的盈利方式。再以baidu為例,baidu對一般使用其搜索業務的用戶完全免費,但baidu排名就是其增值業務,可以讓不同的網站排名靠前或者置后,通過讀者使用搜索業務費用轉接到商家身上,進而實現收費盈利。

網絡媒體的盈利方式概括起來主要有三種:一是增值業務收入,如銷售游戲幣等,是很多網絡媒體的創收的最大來源;二是廣告收入,目前中國的幾大門戶網站中,除了新浪占比超過50%,其他網絡媒體占比都不高。三是流量分賬,這是目前增長最快和最熱門的網絡盈利模式之一。網絡媒體要實現這種免費+收費的盈利模式,必須具備一個成本低、技術先進的數據平臺,以及一個龐大的免費用戶體驗群體,這與和傳統媒體的運行方式和發展路徑差別巨大。

四 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

傳統媒體需要借助網絡媒體,實現由傳統媒體向新型媒體的轉變。而網絡媒體也需要積極和傳統媒體融合,借助傳統媒體的品牌、內容、深度優勢,由單一媒體向全媒體方向轉變[6]。當前,網絡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不僅已經成為大勢所趨,而且越來越體現出強勁的生命力。而如何更好地進行融合,一直都是新聞媒體界內外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有鑒于此,筆者試就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融合方式等問題進行分析和比較,拋磚引玉,供專家師長指正。 4.1電視與網絡融合——互動電視。

4 電視雖然是傳統媒體中最為強勢的媒體,但也受到了網絡發展的巨大沖擊和挑戰。而選擇與網絡融合,不失為是電視媒體發展的新思路。通過研究和探索,互動電視由此應運而生。

互動電視(Interactive TV),也可稱謂數字電視,是通過衛星、有線網和ADSL等寬帶介質傳送的具有信息交互功能的新型電視,更準確的說法應為互動多媒體;它具有寬帶上網、大屏幕顯示和數碼電視三位一體的功能,能通過寬帶或者電話線順利地實現電視上網,并可采用圖像疊加的技術,在無需中斷電視節目的前提下,同步提供圖文信息服務;數字電視具備簡單、快捷、高清晰、互動等特點,不僅明顯優于傳統電視,而且優于現有的互聯網上網方式[9]。

除了互動電視這種融合新媒介方式,網絡與電視的融合還表現在傳統電視業和網絡行業的合并,成為新型媒體集團,美國于1995年就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1996年微軟與NBC結盟組建的MSNBC,就是利用數字式信息技術手段,讓電視行業和因特網聯姻,通過業界兼并,增加了自身的競爭能力。其互動網址不僅可以同時傳送文稿和聲像信息,而且具備了真正意義上多媒體的特征[10]。此外,有線電視網由于其寬帶特性,目前已發展成為互聯網最后一公里的最理想接入方式,也是普及網絡實現三網融合的最佳方式之一,成為網絡和電視融合的新熱點。 4.2廣播與網絡融合——網絡廣播

廣播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相當一段時間前景輝煌,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媒體主流渠道,但如今已經被電視優勢取代。而網絡的迅速發展,又為廣播的振興提供了機會,網絡廣播由此產生。

所謂網絡廣播,即讓廣播借助網絡的平臺進行信息傳播,發揮自身優勢。目前,世界上眾多的廣播電臺,都組建了自己的網絡廣播,例如美國的VOA、英國的BBC等網絡廣播巨頭在全球網絡廣播行業占據霸主地位。我國目前也有100多家網絡廣播電臺[7]。將廣播這種傳統的媒體和網絡媒體融合,突破了傳統廣播時限性、地域性等制約,化劣勢為優勢,讓廣播具備了實時性、全球性和交互性新特點。

首先,網絡與廣播結合,可以讓廣播走向全球化,由于傳統廣播的傳輸手段受到了地域限制,收聽范圍小,效果也較差[8]。所以傳統廣播要擴展受眾范圍,特別是要在全球范圍內傳播,成本高昂且收效不大。

網絡媒體技術的全球覆蓋性,幫助傳統廣播突破了這種地域限制。

其次,網絡廣播改變了傳統廣播單項傳播模式,讓受眾選擇空間得到拓展。 傳統廣播因為播出時間限定,節目限定,受眾只能被動接聽,失去了自主權。 而網絡廣播則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意地點進行收聽和點播,廣播內容也得到增值。

再次,網絡技術促進了廣播數據庫建設。傳統廣播的音頻材料儲存占用空間大,也不利于傳播和共享,而網絡空間資源的豐富性,彌補了這一缺陷,更讓傳統廣播的各種信息資源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5 4.3報紙與網絡融合——報業網站

報業網站是報紙與網絡融合而成的產物。1992年,美國的《圣何塞信使新聞報》創辦了全球第一份電子網絡報。中國在這方面的開端始于1995年的10月,《中國貿易報電子報》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第一次開播演示,成為我國第一家在互聯網上發行的傳統報紙[11]。網絡和報紙的融合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電子版階段。這種電子報刊在前期并沒有廣告和訂戶收入,它最大的作用是可以讓一份小報在一夜之間在國際上擁有自己的讀者和國際影響力。這是報紙走向與網絡融合的關鍵一步。與傳統媒體相比,電子報紙最引人注目的是它內容的動態性,讓讀者經??梢蚤喿x最新消息。此外,節約紙張和排版所需的的人力和物力,也是它的優勢之一。

第二個階段是超鏈接階段。在這個階段,報紙網站開始刊發詳盡的深度報道和背景資料,然后通過超鏈接的方式,讓讀者從一條新聞迅速切換到另一相關背景資料和介紹的網站。從這個階段開始一些報紙網站嘗試開通電子論壇(BBS)、聊天室和郵件列表等服務,逐步實現了信息的互動交流。從 超鏈接階段開始,報紙網站開始具備網絡的特點,更快獲取信息速度和傳播速度。

第三個階段是多媒體階段。這個階段是網絡專用新聞的階段,報紙網絡版與印刷版相對獨立,并且為報紙網絡版配備專門的新聞采編人員,采取網絡版特有的新聞報道,初步具備多媒體報道的特點。至此,報業網站已經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報紙的網絡版,而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和一般傳統媒體相對獨立、具有自身鮮明網絡特點和功能的新型新聞媒體,具有交互性、多媒體化等網絡特點,同時又具備傳統媒體豐富的信息資源和巨大的公信力。

當前,報業網絡的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逐步走向綜合性門戶網站發展之路。例如新浪、搜狐等大型門戶網站,已經完成了從單純新聞信息媒體,向多功能的服務網站方向轉變。

結 論

本文結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的特點,從新聞學角度比較和分析了兩種媒體在傳播方式、商業模式、盈利模式、輿論監督功能等方面的優劣并對媒體的融合進行了初步論述。當今世界,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的融合趨勢愈來愈深入,從單純的兩種媒體融合逐步走向多媒體融合,即當前流行的跨媒體融合。傳統平面媒體(報紙、雜志等)、立體媒體(電視等)和網絡媒體組合,形成諸多媒體跨界聯合,最終形成兩種媒體強強實現了新聞媒體行業新發展和新跨越[12]。相信這種跨媒體的融合,必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逐步規范,發展壯大。

6 參考文獻

戶外媒體范文第5篇

1.1 戶外媒體的發展

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 只要是用于宣傳產品或者店家、利于銷售的, 就可以算作戶外媒體。建國后, 戶外的墻體廣告主要是為了推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 推動中國人民堅持社會主義旗幟。改革開放后, 戶外墻體廣告在商業風潮的影響下被大力開發。在新媒體時代下, 戶外媒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物體。如果要給戶外媒體下一個定義, 廣義上來說, 戶外媒體是指戶外環境下任何為達到宣傳目的而使用的載體。狹義上來講, 戶外媒體是指專門用于宣傳且形成一定行業規模的載體。

1.2 新媒體環境下的戶外媒體

從傳播媒介發展的歷程看, 我們正處在自文字語言出現以來人類傳播歷史上最偉大的變革之中[1]。在媒體形態上, 戶外媒體表現形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的戶外媒體從平面變成電子, 由靜態變為動態。在廣告創作上, 如今三維動畫、互動視頻突破了傳統的二維平面形式被應用于戶外媒體的創作中;在環境效果影響上, 戶外媒體更富于生動、絢麗等特點。這也使得戶外媒體在視覺上更具吸引力。新媒體環境的形成對戶外媒體產生了重大影響, 提升了戶外媒體的價值, 給予了戶外媒體新的血液和活力, 是戶外媒體的新生。

1.3 戶外媒體的特征

戶外媒體與其他媒體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首先, 戶外媒體有著強烈的地域固定性。因此它針對本地流動人口宣傳上有很大優勢;其次, 戶外媒體面對的目標受眾在層次上和類別上具有不穩定性, 目標受眾層次多樣;最后, 戶外媒體具有多維兼容的平臺性。

2 新時代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

移動互聯網技術日趨成熟, 在現如今的發達科技環境和快節奏的生活狀態下, 要求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社會求發展, 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去……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為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發揮其應有作用”[2]。

2.1 拓寬思想政治教育輻射面

現代社會的通信渠道日趨增多, 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但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里, 人們的精神世界對個體的價值觀造成強烈的影響。健康和諧的信息秩序才更利于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統的傳播形式包括報紙、廣播等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而現如今這些渠道已經不能完全輻射到社會的各個階層乃至每一個人。這就無法做到營造整個社會的正能量風氣, 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也無法做到社會的全民性。

新時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需要把握住信息時代的科技先進性, 善于利用新型科技平臺、網絡、媒體來進行傳播, 這樣才能夠做到整個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民性。除了弘揚主旋律以外, 更多的實踐經驗需要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輻射面才能使得傳播的受眾更為廣泛, 傳播的內容到達率高。

2.2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現如今網絡平臺、電子媒體形式的傳播極大的優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速度和時效。“數字式語言已經在改變現存的傳播媒介形式。對于現在各個傳播領域之間的歷史界限日益模糊”[1], 人們往往只需要觸碰手機屏幕或者敲擊鼠標鍵盤光標, 就能快速閱覽汲取最新的黨政方針政策、民生百態, 及時了解到我國最新的經濟、政治、文化、衛生醫療、國際交往等諸多信息, 明確我們當前的形勢和自身努力發展的方向。新時期的電子媒介通過數字處理圖像影像將以往古板的文字轉化為圖片、視頻來傳遞給受眾, 使得傳達的精神變得鮮活生動, 并且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 這樣使得受眾能夠感同身受, 擁有不同以往的存在感、互動感。更加快捷地、有效地、全面地進行思想教育宣傳。

2.3 加強受眾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眾傳播媒介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形式豐富多彩, 是其他媒介無法替代的。在新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條件下, 人們的價值觀、生活習性、目標愿景、認識世界的角度不斷改變著。在物質條件不斷豐富的情況下, 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豐富也極為渴望。而大眾傳播媒介以其豐富的表現傳播形式能夠很好的完成這點。能夠起到更加深刻、直觀、鮮活的宣傳作用。新媒介平臺應該承擔起社會責任, 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傳播正能量。

3 戶外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影響

3.1 戶外媒體渠道貼近人群, 高頻率傳達思想政治教育

戶外媒體靈活性強, 可以按照實際需求來選擇宣傳的具體地域, 自主性較大。通過戶外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宣傳, 可以讓人們主動地接受正面教育。

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攀升, 新型的動態電子設備被運用于戶外媒體宣傳上, 例如車載電視、軌道交通宣傳屏、商業大樓電子LED墻體等均已經成為戶外媒體的主流宣傳渠道。能夠達到極強的流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3.2 戶外媒體形式豐富新穎, 生動鮮活地表達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以往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通過開會討論、報刊書刊、談話交流等形式來進行。出現了例如古板、耗時、費力、效率低下等等問題。

戶外媒體的表達特點體現在其色彩鮮明、設計新穎、簡單明快等?,F如今戶外媒體以動態圖片和CG動畫的形式呈現在受眾眼前, 能夠在短時間內捕捉行人的注意力, 圖片動畫容易記憶, 在不經意間給受眾以觀感刺激。“把抽象的說理教育變為通過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來進行教育, 從而激起人們的思想感情的共鳴, 引導人們去學習和效仿。”[3]從引起共鳴和引導人們效仿這一點來說, 戶外媒體和榜樣教育法能夠更好的融合起來, 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提高全社會正能量的教育效果。

3.3 戶外媒體宣傳區域有限, 效果難以評測, 相關法律約束機制不健全

首先, 由于宣傳區域小且單一固定, 戶外媒體不適合承載大量復雜的信息。若要進行大量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傳播, 戶外媒體就很難起到支撐作用。

其次, 通過外媒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對象是在戶外流動的人群, 因此其接受率很難評估。

最后, 戶外媒體的管理秩序落后, 在一些法律法規上沒有相應的規定、標準和懲罰約束機制。大量戶外媒體的商業價值大于其社會價值。對引導價值觀,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得遠遠不夠。因此通過外媒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傳播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4 戶外媒體宣傳思想政治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外媒宣傳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評估是最大的問題??梢酝ㄟ^調查問卷的形式在戶外媒體所在的固定區域內對往來人群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進行反饋。這樣能夠與受眾更好的進行溝通和交流互動, 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效果。

制定相應的法律規范, 加強對外媒的管理, 使戶外媒體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 促進其合理健康地發展。限制商家過于泛濫使用戶外媒體進行商業營銷行為, 加大外媒宣傳主流精神和正面思想教育的比重。只有規范了外媒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機制才能夠運用戶外媒體更好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宣傳, 發揮其引導價值觀的社會價值。

把握戶外媒體的開放性和生動鮮活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的過程中, 需要在宣傳內容的制作和創新上加強把關。將所傳達的思想和精神富有創造力地制作成可以播放的圖片或動畫在戶外媒體平臺上播放, 需要教育者擁有極強的政治敏銳力和洞察力, 同時也應該具備相應的信息甄別能力, 明確教育目的, 對內容進行篩選。

摘要:以往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開會討論、談話交流等形式來展開, 突出了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低效性。如今, 在新媒體環境下戶外媒體產生了巨大變革, 這為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帶來了機遇。但同時也不能忽視新的傳播方式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和帶來的問題。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戶外媒體,傳播,影響,策略

參考文獻

[1] 羅杰·費德勒.媒介形態變化:認識新媒介[M].明安香, 譯, 北京:華夏出版社, 2000.

[2] 張耀燦, 鄭永廷, 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3] 張耀燦, 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戶外媒體范文第6篇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三個趨勢

在人們眼里,報紙、雜志、電視等傳達信息進而影響受眾的媒介形態就是媒體。若以此來界定,百度、有道等搜索引擎,新浪、騰訊、鈦媒體等網站,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墨跡天氣、攜程旅行等APP,都可以叫媒體。

可以預見,未來大家將在各種不同的生活場景里消費信息,媒體的邊界會變得模糊而寬泛,媒體的內容會變得特定而小眾,媒體的形態會變得豐富而多元。

寬泛化:媒體邊界變得模糊

自從微博出現并讓人人都可以當上記者時,媒體的范疇就開始變得寬泛?,F在,一個人、一家企業都是一個媒體。一些企業的高層更是成為擁有幾百萬乃至幾千萬粉絲(受眾)的超級媒體。例如,羅永浩擁有747萬微博粉絲,馬云擁有1557萬微博粉絲,潘石屹擁有1698萬微博粉絲……他們每發一條微博,就能在第一時間傳播到數量級可觀的粉絲那里;他們的內部講話、公開演講,也成為最稀缺的媒體資料。在最近舉辦的媒體訓練營2014年夏季峰會上,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在演講中提出:“每個公司都是自媒體,每個公司都應該快速地轉型,讓自己成為自媒體。” 隨著媒體的寬泛化,廣義媒體的競爭也變得激烈起來,一些媒體甚至還沒來得及參與競爭就消失了。未來的媒體形態,將由新聞單位、企業媒體、自媒體構成,后兩者經過市場篩選后變得活力十足,成為個性化突出的高品質媒體。

基于市場化媒體的以上特征和需求,公司制會成為一些大眾媒體的新選擇。壹讀傳媒CEO馬昌博就宣稱“壹讀是公司,不是媒體”;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也表示,“應當承認公司制的效率要遠高于所謂的事業制。能不能轉型為公司,而且建立起現代公司治理結構,這也關乎傳統媒體的轉型成敗。”

小眾化:一張報紙不再包打天下

進入互聯網時代,一方面,很多不是媒體的介質成為媒體;另一方面,媒體的內容正變得小眾化、專業化,而不是一張報紙包打天下。

在傳統媒體的“通用時代”,由于各個條線都要囊括,而且還要保持信息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媒體支出的人力、物力成本居高不下。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一些都市報為了控制成本支出,只好限定版面數和總印量,完成從“厚報”向“薄報”的“瘦身”。例如,2014年以來,《新京報》總版數就減少了三分之一,原本各自成沓的文化、娛樂、體育內容合并為“文娛體”版組?!侗本┩韴蟆穭t減少了周末版數,部分版面由全彩改為雙彩,以節省印刷及發行成本。 事實上,受眾尋求專業領域的信息,更傾向于閱讀專業媒體。在細分的成熟市場,媒體注定是適度和小眾化的,目標人群與覆蓋人群以合適為宜。

未來的媒體,也許會變得越來越“小”——變成若干個小眾的、專業的行業媒體?;陂L期積累的用戶需求信息,這些“深耕行業”的小眾媒體可以演化出更多的服務方式。例如“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通過招募會員組建社群,進而開展各種活動;《創業家》以雜志為基礎,通過黑馬會、黑馬俱樂部、黑馬大賽等線下活動,向創業公司提供創業培訓……

還有另外一種“小”的可能——未來的媒體或許會變成企業的“內刊”,作為公司的“增值業務”而存在?!短煜戮W商》原主編、明道公司副總裁許維就表示,也許以后會出現類似《星巴克lifestyle》《路虎國家地理》《G-star軍事博覽》這樣的企業媒體——它們并非企業內刊,除了名字以外,內容和今天的第三方媒體并無區別,但是企業卻能以此來傳達自己的價值觀。

多元化:專注內容,以不變應萬變

近幾年,媒體融合與報網互動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然而,傳統媒體在該方面取得成功者寥寥無幾,更多的只是把報紙內容搬到網上,而非遵循互聯網傳播規律生產適合網絡傳播的內容,并與用戶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與共同生產。其實,報網互動也好,媒體融合也好,指向的都是新工具。

當前,除了資本運營外,媒體融合的主要工具就是建設和運營網站、APP、微博、微信。有的傳統媒體在這方面表現不凡,粉絲眾多,影響力甚至超越了紙媒本身。然而,這樣的轉型是不是一條成功的路子?未來的媒體形態是否就是如此?目前下結論為時尚早。

媒體的核心任務是提供信息,無論是報紙、廣播、電視,還是網站、APP、微博、微信、戶外LED屏,都只是工具。如果只重視工具,而忽略或不重視信息這個媒體的核心任務,無異于緣木求魚。許維就認為:“我們的產品不是某一個渠道,而是內容本身。至于技術手段,到底是不是用微信公眾賬號,真的不重要。”

可以預見,微博、微信之后,一定會有新的工具、介質出現。市場瞬息萬變,工具更迭的速度也令人眼花繚亂,如果跟風走、片面追求工具,很容易耽擱了作為媒體本質的內容信息。傳統媒體完全可以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內容,以不變應萬變。按照《壹讀iRead》出品人兼主編林楚方的看法,即“內容為王的時代確定已經到來”。

上一篇:服裝營銷技巧范文下一篇:財務會計存在的問題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