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歷史的選擇范文

2023-09-24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1篇

輔導教師:杜素華

在遙遠的歷史長河中,有一顆星星冉冉升起,她就是---中國?!稓v史的選

擇》這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從古到今經歷的風風雨雨,以及不同時期的愛國英雄事

跡??戳诉@本書,我感觸很深。

中國,一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家,一個曾被列強侵略的國家,一個

曾飽經風霜的國家,但它并不懦弱,它選擇了“千磨萬韌還堅勁”,選擇了“粉

身碎骨全不怕”。 正是這種精神,讓歷史選擇了它——東方一只永恒的雄獅。 《歷史的選擇》里有許許多多英雄人物為新中國做出過巨大的貢獻,歷史選

擇了中國,人類并不驚訝,因為今日的中國仍是那座山,一座永遠推不倒的山。例如:董存瑞在危難時刻為戰友開辟了一條安全通道,而自己卻因為炸彈爆炸而

犧牲了,那時他年僅十九歲。再比如:雷鋒,他終生愛黨,在他的一生中幫助了

許許多多的人,雷鋒在日記中寫道: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

去!可是后來因為發生了事故而喪生了,那時他年僅也只有二十二歲。

《歷史的選擇》這本書不僅讓我了解了祖國的英雄人物,還讓我學到了很多

精神,我們要學習英雄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英雄堅持不懈,有永不言敗的精神。既然歷史選擇了中國,我們應該把這些精神發揚光大,使生活更加美好!

當“春天的故事”響徹了大江南北,隨著黨的“十七大”召開,中國已經完

全融入到了國際大家庭里。如今,我們的祖國國力強盛,無論是在民生、外交、科技、工業與經濟上,中國的聲音已響遍了世界。祖國,真正的強大了!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是中國的少先隊員,我們應牢記黨和人

民的重托,跟隨著共產黨前進的腳步,當好接班人,做一個熱愛祖國的好少年,

撐起祖國的明天!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2篇

中國在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下,由小到大,從弱到強,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前仆后繼,艱苦奮斗,建立新中國,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辟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譜寫了宏偉壯麗的篇章。

一、中國在近代史上,一切風云變幻,首先經歷了風云變幻的八十年,首先經歷的便是:

1、太平天國運動

鴉片戰爭后,清政府的黑暗統治和殘酷剝削,以及外國侵略勢力所造成的深重災難,使得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雙重壓迫的農民階級率先登上歷史舞臺,以波瀾壯闊的農民戰爭拉開了近代人民反封建、反侵略,探索國家出路的帷幕。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從金田起義到天京淪陷,歷時14年,縱橫18省,攻克城鎮600余座,威震全中國。

太平天國起義以失敗告終,這不是偶然。從客觀上來看,面對的敵人過于強大,力量對比懸殊。但究其根本,還是由于單純的農民戰爭性質和農民階級的局限性。

太平天國斗爭及失敗的歷史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雖然具有強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性,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力軍,但是如果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和科學理論的指導,單純的農民戰爭是無法完成反侵略反封建雙重歷史任務的。農民階級也不可能沖破封建主義思想的藩籬,獲得自身的解放。

2、 洋務運動

19世紀60至90年代,清朝統治集團中一些開明官僚以“中體西用”為宗旨,以“自強”、“求富”為口號,掀起了一場以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編練新式陸海軍、發展近代教育為主要內容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持續了30多年。許多人抱著自強的愿望投身洋務運動,希望使國家擺脫災難,日趨富強。但是殘酷的現實無情地粉碎了洋務派的自強之夢。洋務運動的失敗,除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壓迫和國內頑固派勢力的反對等外部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洋務新政并非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運動,而是地主階級進行的“自救”活動,這使得它不可避免地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對西方列強的依賴性,其企業管理具有嚴重的腐朽性。

洋務派固守“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拒絕變革封建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這從根本上制約了洋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沒有也不可能使中國真正走上富強之路。洋務運動的破產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不實現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變革,單靠引進西方科學技術,是不能自強求富的。

3、

戊戌變法

甲午戰爭失敗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以康有為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領導了旨在建立君主立憲制度的維新變法運動。

1898年6月11日,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新政從當日起到9月21日,共實行了103天即被鎮壓下去。戊戌維新運動的失敗,根本原因在于新舊勢力對比懸殊。資產階級維新派雖有初步發展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后盾,但自身力量單薄,社會基礎狹窄,在思想上還沒有完全實現從封建官僚向民族資產階級的轉化,這就使資產階級維新派不可避免地表現出軟弱性和妥協性。

戊戌維新運動的夭折留下了深刻教訓:企圖與封建勢力妥協,走自上而下的非暴力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實現中國社會變革和發展進步必須依靠人民群眾,采取革命手段,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反動統治。

4、辛亥革命

對國家出路早期探索的失敗表明,和平改良之路走不通。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應運而生。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力量迅速登上歷史舞臺,勇敢地舉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幟,擔負起領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任。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場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辛亥革命以同舊勢力的妥協而告終,中國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依然處在極端貧窮落后的狀態。 辛亥革命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是中外反動勢力的武力鎮壓和破壞。而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自身的軟弱性、妥協性和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依賴性,是辛亥革命失敗的另一重要原因。

辛亥革命的歷史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于外受帝國主義壓迫,內有頑固的封建勢力,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能力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中國不可能走上西方資本主義的道路。

5、 舊民主主義革命

在這80年歷程中,中國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國家富強,進行了不懈的努力和奮斗,然而均以失敗告終。農民階級、地主階級改革派、資產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都未能完成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歷史任務。中國期待著新的社會力量和先進理論,以開創救國救民的新道路。在近代中國社會,封建專制的長期統治和列強的野蠻侵略,無時不影響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實踐。因此,在其完成歷史使命的過程中呈現出缺陷和不足是必然的。它作為中國革命的一個階段,也不可能很快就認識和掌握中國進入近代后發展的規律,這需要經歷一個長期的過程才能達到。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是中國革命逐漸成熟的過程。

二、其次,又緊接著歷經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通過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知識分子的橋梁作用,日益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不僅使工人階級的政治覺悟得到進一步提高,更加迫切地要求組織起來,而且知識分子通過與工人直接接觸,產生了創建工人政黨的要求。再加上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面對強大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勢力,雖然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沉重地打擊了它們的反動統治,但終因沒有先進階級的領導和先進思想的指導而失敗。事實說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階級和資產階級都不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因此,建立無產階級政黨來領導中國革命,已經成為中國人民革命斗爭發展的必然要求。當時的中國也已具備了組建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條件,各地黨的早期組織紛紛成立。這些客觀形勢的不斷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深厚的階級思想基礎和充分的干部組織條件。十月革命的影響和共產國際的幫助,則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共產黨在20世紀20年代初成立,絕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適應了近代以來中國社會進步和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的階級即工人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著中國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它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它的成立,使中國新興的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堅強的戰斗司令部,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賴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

三、小結: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3篇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每當唱起這首歌,就讓我禁不住想起一本書:《歷史的選擇》。在這本書里寫了許許多多優秀共產黨員的故事,這些共產黨人出生入死,用自己的寶貴的生命,自己的熱血解放了全中國。沒有他們無私的奉獻,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這本書讓我愛不釋手,每一次看都會讓我熱淚盈眶。從這本書里,我認識到了歷史的選擇:歷史選擇了共產黨,歷史選擇了新中國,歷史選擇了社會主義社會,歷史讓中國共產黨領導著中國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在這許多感動人心的故事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劉胡蘭的故事:1947年1月12日,匪軍大胡子把鄉親們都抓到村莊的廟子里。大胡子強迫劉胡蘭說出她所了解的共產黨內部的情況。面對敵人的威逼,劉胡蘭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大胡子一看來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他說:“這樣吧,只要把你所了解的情況說出來,我就不難為你,還給你錢、給你地。”“你就是給我一個金娃娃,也別想讓我告訴你們任何情況!”劉胡蘭斬釘截鐵地回答。劉胡蘭大義凜然、毫不妥協的樣子使大胡子滿腔怒火,大叫著:“不說就殺死你!”劉胡蘭面無懼色,大步走向鍘刀床,從容地躺到了鍘刀下。敵人的鍘刀無情地向劉胡蘭的脖子斬去,頓時,鮮血噴涌,浸紅了黃土地。呼啦!鄉親們一下子就圍了上來,悲痛萬分,大聲叫著劉胡蘭的名字,劉胡蘭的媽媽、妹妹都哭成了淚人„„

啊,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為了千千萬萬苦難人民能過上幸福生

活,劉胡蘭光榮地犧牲了。她以短暫的青春年華譜寫了永恒的詩篇,以不朽的革命精神,矗立起了生命的誓言。毛澤東主席揮筆為劉胡蘭寫下了8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在這樣的戰爭年代,有多少像劉胡蘭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拋頭顱,灑熱血,跟著共產黨,勇往直前,把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進行到底。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4篇

以河南省為例, 近年來中考歷史試題選擇題部分重基礎性、現實性、綜合性和開放性等特點貫穿于試題始終, 這也是近年來河南省中考試題一直堅持的基本原則。就做題情況看, 學生很難拿到20分的滿分, 包括學習較好的學生。從命題方面來說, 命題范圍涵蓋中國近現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古代史 (部分) 和鄉土文化史等, 涉及政治、外交、經濟等各個社會領域, 題設注重基礎知識的再現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怎樣提高成績, 減少選擇題的失誤, 是所有考生關注的重要問題。其實, 在做選擇題的過程中除了基本的知識儲備和學習歷史的能力要求外, 運用正確的解題方法也至關重要。

可以說, 選擇題是我們平時遇到的最常見的大眾題型之一, 也是訓練較多的題型, 同時也是我們最容易輕視的一個題型。由于關注不夠到位, 造成許多誤解, 在練習中, 很多學生只是盲目地關注答案的選擇, 很少去想做完一道題, 怎么去做一類題或者觸類旁通做會幾道題, 尤其很少去找更加簡便的做題方法和規律。其實, 在歷史學習中, 是可以找到很多學習方法和規律的。以2010年河南省中考歷史試題為例, 從方法上說, 要提高選擇題的解題效率, 可以將解題步驟分為以下四步。

一、讀題

讀題就是閱讀題干和選項是什么, 這是做題必備的首要條件。一般來說, 所有的考生都會完成這個比較容易但必須完成的環節。但是對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 是最容易的也是最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 在讀題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差錯, 諸如讀半截、讀錯、錯換概念等。

如:6.歷史賦予各個時代不同的主題。如五四運動時期的主題是民主、科學;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主題是打倒列強除軍閥??谷諔馉巹倮蟮闹黝}是 (%%) 。

A.愛國、救亡%B.民主、和平%C.自強、求富%D.和平、發展

如果稍一疏忽就會把“抗日戰爭后”當作“抗日戰爭時期”, 結果就會選擇錯誤答案“A”, 而放棄正確答案“B”, 造成丟關鍵字而失誤。

二、審題

審題就是審清題意是什么, 即題目所考查的主要知識點是什么。這一步完全建立在仔細讀題的基礎之上。要通過讀題和審題, 搞清題目所考查的中心事件或知識, 框定具體的知識點, 是中國史還是世界史, 是哪冊書哪單元, 等等。只有搞清楚了這些, 才能快速地在腦海中搜尋相關的做題訊息, 篩選正確的知識依據, 界定思考范圍, 去除題目里不相干的部分, 順利而高效地完成做題。否則, “眉毛胡子一把抓”, 難保做題的效率。

如:17.斯大林曾經說:“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達和行動的技巧來說, 在戰爭史上還從來沒有過類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國在兩個戰場上同時作戰”。斯大林所說的“這次行動”最直接的后果是 (%%) 。

A.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勝利%B.法國光復

C.意大利投降D.攻克柏林

認真審題之后, 我們發現題設已經明確地告訴了本題所考查的知識范圍, 比如從“希特勒德國”明示我們這是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點, 屬于九年級下冊的內容, 開卷之下很容易就能找到課本所在的位置。雖然通過斯大林的話可以判斷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二戰中的重要事件“諾曼底登陸”, 但是本題的難點更在于設問“這次行動的‘最直接的后果’是”, 因為課本 (人教版) 對“諾曼底登陸”的結果是這樣敘述的:“……一個個被法西斯占領的歐洲國家得到解放”, 而沒有明確地提及具體的國家名稱, 需要仔細地辨別后得到正確的答案“B”。

三、找關鍵

這里所說的“關鍵”又可以稱為關鍵詞、題點, 如時間、人物、事件、地點和限定詞等。平時在進行選擇題的練習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題設詞:是或不是、屬于或不屬于、正確或不正確、無誤或有誤與錯誤、適合或不適合、符合或不符合、相關或無關、消極或積極等一系列判斷詞, 這些詞看似簡單但卻很容易出錯, 考試中一定要加以認真區分和辨別, 否則就會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在平時的練習中, 我們應該有意識地關注它們, 尤其是那些經常馬虎大意、粗心的學生在這些方面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如:4.1919年6月20日, 來中國訪問的美國思想家杜威在給女兒的信中說:“要使我們國家十幾歲的孩子領導人們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改革運動, 并使各行各業的人加入到他們的隊伍, 那是難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這場運動的直接結果是 (%%) 。

A.取消了“二十一條”

B.北洋政府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C.中國共產黨成立

D.國共合作實現

本題的關鍵詞有時間:1919年6月20日;人物:十幾歲的孩子;限定詞:政治改革運動, 三個關鍵詞聯系在一起就可以肯定本題考查的事件是五四運動, 正確答案是“B”。

四、答題

答題即作答, 就是選擇最佳的答案。一般來說, 有了前面三個環節作鋪墊嚴加把關, 這一步不會出現太大的失誤, 但也有出錯的可能。這是為什么呢?考試中, 受各種因素的影響, 考生會出現諸如心神不定、焦躁、懼考等心理問題, 這會直接影響到考生的正常水平的發揮, 如把“B”寫成“D”等筆誤造成的不必要的失誤失分。所以說, 此環節也不容忽視, 應該堅持到底。

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看到:要解決選擇題失分現象不是沒有辦法, 而是我們在平常的學習中是否用心去發現了, 是否找到了做題的“金鑰匙”。以上四個環節緊扣選擇題的題型題點, 掌握和運用起來并不難。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5篇

選擇題的情境創設形式多樣, 靈活自如。通過創設情境, 不僅可以使學生感知歷史、還原歷史、真正地掌握歷史知識, 而且可以讓學生理解歷史賦予我們的真諦。那么如何在初中歷史學業水平測試選擇題中科學有效地創設情境呢?筆者結合2011年各省市初中歷史學業水平測試試題進行分析, 以期拋磚引玉。

一、融入鄉土歷史, 體現地方特色

鄉土歷史也被稱為地方歷史。在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中滲透鄉土色彩、鄉土氣息, 是歷史選擇題情境創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鄉土歷史中, 有豐富的歷史資源, 比如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物古跡等, 將這些豐富的歷史資源滲透在試題之中, 一方面能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另一方面能讓學生認識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歷史就是身邊的方方面面, 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 豐富歷史內涵, 陶冶歷史情操。

例1.山西簡稱“晉”, 下列選項與“晉”的來歷相關的是 ( ) 。

A.大禹治水

B.西周分封

C.晉楚爭霸

D.商鞅變法

例2.山西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之一。近代史中的革命斗爭給山西留下的革命紀念地有 ( ) 。

(1) 平型關戰役舊址

(2) 中共七大會址

(3) 百團大戰紀念碑

(4) 劉胡蘭紀念館

A. (1) (2) (3)

B. (2) (3) (4)

C. (1) (2) (4)

D. (1) (3) (4)

試題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歷史, 以發生在山西境內的歷史史實為依據, 考查學生對史實的記憶能力。例1考查“晉”與西周的分封制的關系。據記載, 周初分封了71國, 比較大的有衛、金、宋、魯、齊、楚、吳、燕等, 為了加強河東地區的防御能力, 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唐國的故地, 建立晉國, 這就是“晉”的來歷。例2考查近代史上發生在山西省境內的歷史史實。簡潔的情境設置不由地拉近了生活與歷史的時空距離, 使學生產生對歷史的親近、好感以及鄉土氣息, 從而增強學習歷史的興趣。通過地方歷史設置情境, 有效地為遙遠的歷史與現實架起了一座橋梁, 體現了歷史的鮮活性、人文性和教育性, 有利于學生認識歷史、感悟歷史, 升華情感。

二、結合時政熱點, 體現歷史特色

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中, 對重大的時政熱點、近期發生的重大事件等是絕對不回避的。這種試題源于現實生活, 從不同角度將歷史與現實有效結合起來, 喚起學生的歷史記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可以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歷史問題, 起到學以致用的作用。

例3.2011年日本大地震造成了核泄漏, 引起全世界人民的深切關注。為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的是 ( ) 。

A.阿基米德的杠桿定律

B.達爾文的進化論

C.牛頓的運動三大定律

D.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核泄漏事件令全球矚目, 這無疑是現實生活中的重大熱點新聞。命題者以此為切入點考查原子能理論基礎的創立者, 可謂獨出心裁。

三、利用圖片或圖表, 給人直觀形象

利用圖片或圖表是近年來常見的一種考試形式。它充分利用圖片或圖表直觀、生動、形象等特點, 寄寓歷史史實于圖片或圖表中, 充分利用圖片或圖表信息量大的特點, 考查學生的讀圖 (表) 能力。這種試題圖文并茂, 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形象的信息。同時, 也為學生能力的創新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此類試題整體的考核效果極佳。

例4.下圖是1949年~2009年中國與外國建交情況曲線圖, 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 。

A.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

B.中美關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

D.蘇聯解體

讀圖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圖片 (圖表) 包羅萬象, 試題取材廣泛、形式多樣, 考查內容非常豐富, 可以從多種角度考查學生的讀圖識圖、比較分析、邏輯思維等能力。例4考查學生的識記、讀圖和分析能力。首先學生要能讀懂圖, 知道新中國出現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時;其次是要能分析出建交高峰的原因, 對學生的要求較高。新中國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國初, 主要是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及周邊鄰國與中國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20世紀70年代初, 主要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國際地位的提高, 其直接原因是中美關系的改善。圖片或圖表的試題, 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需求, 有利于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 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四、貼近生活實際, 試題更具生活化

眾所周知, 最容易使學生產生興趣的是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們的教學也一直在強調教學要回歸學生的實際生活, 反映學生的實際生活, 因此學業水平測試試題也越來越傾向于這方面。這種試題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作為情境, 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使試題更具生活化。

例5.王偉的爺爺說:“爺爺像你這么大的時候 (15歲) , 一頓能吃五碗飯, 你卻連兩碗都吃不了。”王偉辯解道:“你們那時吃飯只求吃飽, 我們現在吃飯不但要求吃飽, 而且要吃好, 講究營養均衡, 粗細搭配。”這段對話說明改革開放以來 ( ) 。

A.國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飲食文化影響

C.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D.青少年的體質有所下降

歷史的選擇范文第6篇

第一步:讀懂材料是做題的基礎。在閱讀材料時要找出題干中的關鍵詞, 對材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 最大限度的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排除無效信息。

第二步:聯系材料與相關知識進行知識遷移。在讀懂材料后, 要找準切入點, 將材料反映的內容與相關知識構建有效聯系, 利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第三步:論證和探討問題, 確定試題的正確答案。通過對試題和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分析, 揭示歷史本質, 最后對試題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和論證, 從而得出正確答案。

2 典型試題例析

例1 (08全國·19) 諾貝爾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寫道:“假設一位古希臘人能被奇跡般地送到1 7 5 0年的英國, 他或她會發現許多熟悉的事物。不過, 如果希臘人再晚兩個世紀被送來, 就會發現, 自己宛如置身于一個‘幻想’的世界, 什么都不認識, 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種假設的主要歷史依據是 ()

A.工業社會形成與發展B.人口爆炸性增長

C.經濟全球化進程加速D.各國間交往密切

解題技巧: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判讀能力和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的能力, 難度較大。首先找出材料隱含的關鍵詞“再晚兩個世紀”、“主要歷史依據”, 據材料的假設可以判斷時間應是1 9 5 0年, 從“主要歷史依據”判定本題屬最佳選擇題。C、D兩項雖然或多或少的與本題有些相符, 但都不是最主要的, 而B項的表述又不符合史實。“主要歷史依據”往往從經濟角度去分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故答案為A項。

例2表1針對下列情況, 我國采取的相應政策是 ()

A.沒收官僚資本

B.土地改革

C.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

D.掀起“大躍進”運動

解題技巧:這是一道表格型選擇題, 首先要讀懂表格, 理解表格中數字所反映的問題。從表中對比可看出我國在1 9 5 0年的鋼產量和發電量要遠低于發達國家, 甚至落后于一些新興民族國家, 這反映了我國重工業的薄弱, 對此我國采取的相應政策是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 故答案為C項。

例3美國《TIME》周刊 (1984年4月3 0日) 封面, 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手里拿著可口可樂, 面露微笑, 主題是“中國的新面貌, 里根將會看到什么?”你認為他能看到的是 ()

A.中國改革開放, 人們開始新的生活

B.中國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經濟快速發展

C.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總體達到小康

D.中國青年崇洋媚外心態十分嚴重

解題技巧:圖片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后, 人們開始新生活 (C H I N AN E W F A C E) ?;卮鸨绢}必須結合所學知識, 1 9 8 4年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沒有達到小康水平, 喝可樂不能簡單說中國年輕人崇洋媚外,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是從1 9 9 2年十四大開始的。故答案為A項。

3 鞏固訓練

(1) 陳毅元帥在《“七七”五周年感懷》一詩中寫道:“即今抗戰艱難日, 累累新墳啟我思。……國中忍見兒皇立, 朝內惟謀萁豆炊。”詩中反映的當時抗日戰爭的局勢不包括 ()

A.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處于艱難的相持階段

B.汪精衛集團叛國投敵, 建立偽政權

C.國民黨頑固派不斷發動反共高潮

D.國民黨正面戰場出現豫湘桂戰役的大潰敗

(2) 解放戰爭時期, 根據表2所反映的敵我力量變化情況, 中共中央決定 ()

A.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目標

B.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

C.進行大規模的戰略反攻

D.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主力決戰

(3) 圖1是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圖2是2 0 0 8年新當選的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奧巴馬。由此我們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

A.黑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已得到根本的改變

B.經過不懈的斗爭, 美國黑人的境況已有了明顯的改善

C.黑人為美國的社會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D.美國的民主化程度在不斷提高

參考答案:1 D;2 D;3 A

解析: (1) 注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 “七七”五周年是1 9 4 2年, 正是抗日戰爭最艱難的相持階段, “兒皇立”指的是汪精衛偽政權建立, “萁豆炊”指的是國民黨消極抗日、積極反共;豫湘桂戰役的大潰敗發生于1 9 4 4年, 不屬于此階段。所以正確答案為D項。

(2) 注意表格中的時間和敵我兵力的變化, 再聯系所學知識回答。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是在1 9 4 8年9月, 戰略反攻是在1 9 4 7年, 故正確答案為D項。

(3) 不能說黑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已得到根本的改變, B、C、D三項都符合史實。

摘要:材料型選擇題是高考文綜歷史試題的重要題型, 尤其在2008年全國高考中占歷史選擇題的83%, 凸顯出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材料型選擇題可以說是材料解析題的袖珍版, 其特點是由一段材料與簡明扼要的設問構成, 備選項多是對所引材料表明含義的正確理解。

上一篇:文明單位范文下一篇:利潤率計算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