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

2023-09-20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1篇

一直以來,經營績效評價是管理學界研究的重點,它不僅是企業進行激勵的基礎,也是投資者判斷企業價值的主要依據。盡管我國有關基于市場經濟的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研究起步比較晚,但相關研究成果卻十分豐碩。

據中國織網文獻數據庫統計,2010-2012年間以經營績效評價為主題的文獻數量241篇,且呈逐年遞增態勢,分別從不同視角對業績評價的機理、內容進行了研究,其中實證研究文獻約占文獻總數的24%,相關實證研究文獻為本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目前,在實證研究領域,企業經營績效評價多采用基于財務指標的因子分析法、模糊數學綜合評價法、DEA以及灰色關聯分析等方法,而這些方法

的局限性也十分明顯,首先其將研究對象局限在某一時間點上,即是一種靜態的綜合業績評價,且這種評價不具有前瞻性,其經濟后果是職業經理人只重視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無視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性。在國外,關于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的研究經歷了有靜態、單指標評價向動態、多指標綜合評價的演進。美國學者亞歷山大·沃爾率先創建了綜合財務評價指標,其后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卡普蘭和諾頓提出平衡計分卡理論,其依據在于將業績評價分解為實現企業使命的關鍵因素評價,并不斷檢查、審核相關因素,使該評價體系具有動態性,有效的克服了傳統單一的財務指標體系重現在、輕未來,重結果、輕過程,重內部、輕外部的弊端,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了企業的業績狀況。關于該理論的實踐活動在國內外涌現,并結合行業特征對該體系進行了具體完善。郝婧怡、王榮(2010)以平衡計分卡理論,結合壽險公司業務特征對企業績效評價的內容進行了梳理,并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驗證了平衡計分卡在該行業經營績效評價過程中的適用性。當然,平衡計分卡理論并非完美,其不足之處在于其與“股東價值最大化”的財務目標無法有效契合。此外,該方法在評價指標的選擇及權重確定上存在主觀性,經理人往往凌駕于績效評價體系之上,從而使平衡記分卡“失去平衡”。

綜上,理論界和實務界十分重視企業經營績效評價領域的研究,并為此進行了諸多有意義的探索。在此基礎上,筆者試圖在方法上尋求改進,并以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A股上市公司為例對該方法的評價過程進行實證分析。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時序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

與傳統的綜合評價相比,時序多指標綜合評價引入了時間因素,其數理意義在于將有指標和評價對象組成的二維空間變為有指標、評價對象和時間構成的三維空間,數據處理難度加大,但因其有助于預測等戰略管理功能的實現而越來越多用于各種評價實踐活動。其基本步驟如下:首先,將時間因素固定在某一時點,運用主成分分析法、DEA等方法求出每個時間點上各個評價對象的靜態綜合評價指標;其次,將評價對象在一個時間點向另一時間點的增長變化情況進行計算,形成增長變化矩陣;最后,將靜態綜合評價矩陣和增長變化矩陣加權合成,即得到要求的動態綜合評價矩陣。接著可對該矩陣應用理想解法,構造理想實踐序列和負理想序列。

(二)指標設計

結合財務管理理論,本文從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管理能力、成長性、股本擴張能力五個方面來反映其經營績效,建立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如下:

三、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取及數據來源

本研究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樣本公司是指中國證監會根據《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中界定的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為主營業務的A股上市公司。之所以選擇該行業的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主要基于以下兩點:第一,該板塊上市的公司受社會關注度高,交易活躍,市場有效程度高,比較容易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第二,2009-2011年間,連續在該板塊上市的公司最多,可為本研究提供了足夠的樣本。

截至2011年底,在滬深兩市上市的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公司共有89家①,剔除財務數據異常的ST、*ST公司以及數據不全的公司,并從可比性的角度出發,選定了48家農業上市公司2009—2011年(共3年)的數據作為研究樣本。樣本公司統計以及實證分析所需財務數據均來源于RESSET金融研究數據庫,原始數據使用Excel軟件和MATLAB軟件進行標準化處理,在進行靜態綜合評價過程中,運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相關數據處理。

(二)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綜合評價

首先,分別對樣本公司2009-2011年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本文選用主成分分析法可的靜態評價矩陣A。然后根據矩陣A求出增長變化矩陣B,將評價對象靜態評價值與動態增長變化過程的權重設為1/2 (當然權重的取值可以根據實際問題要求的側重點不同而有所不同),即可得動態綜合評價矩陣C。最后采用理想點法求出每家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上市公司的時序多指標評價值得到最終的動態綜合評價值(s)。按評價值的高低進行排序可得樣本公司經營績效在該行業中的位次。經過運算,靜態綜合評價矩陣A的評價值及排序、動態綜合評價矩陣C的評價值和最終的動態綜合評價值(s)及排序如表2所示。

(三)實證結果分析

由實證分析的輸出結果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1. 排名靠前的公司主要由萬科A、保利地產、招商地產、沙河股份以及陸家嘴等,這說明這些公司在2009-2011年間經營績效的發展趨勢比較穩定,其面臨的經營風險相對較小。各年靜態經營績效評價結果與動態綜合評價結果趨同,說明公司戰略執行情況良好,公司治理程度高,短期行為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

2. 有的公司靜態綜合評價結果與動態綜合評價結果出入較大,即有些公司靜態評價結果比較靠前,但其動態綜合評價結果卻排序靠后,此時應結合各年評價值的增長變化情況。一般而言,評價值呈正增長的公司,其動態綜合評價結果要高,實證研究也證實了這一點,以中糧地產為例,從靜態評價結果來看,三年的排序分別為37、23、19,但如果考慮到評價值的增長變化,其動態綜合評價值的排序為7,說明其經營績效水平越來越高,經營風險很小,這正是投資者的投資取向。

3. 排名靠后的樣本公司包括宜華地產、華遠地產、蘇州高新以及實達集團等在觀察窗口期內(2009-2011)經營績效的發展趨勢不太穩定,存在較大的經營風險。如實達集團,靜態評價結果已很不穩定,且評價值呈下降態勢,進而使得最終動態評價值的排序僅為48。

四、本文結論及研究局限

本文應用時序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對2009-2011年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A股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評價。

同靜態綜合評價方法(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較,時序多指標綜合評價將時間指標引入評價體系,即評價結果中含有經營績效的動態變化因素,且動態變化因素在本文實證研究中已得到了驗證,該方法有利于投資者和決策層對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上市公司在未來時期經營績效狀況的預測(考察的時間窗口越大,預測效果越好),對上市公司的戰略決策及經營風險作出較準確的判斷,進而提高決策水平。

本文研究局限主要在于以下兩點,這也將是筆者今后研究的方向。

第一,經營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中均為定量評價指標,未包含定性指標,這將導致評價不全面以及誤差不可控(可能存在異常值)等問題。

第二,出于對樣本量的考慮,本文選取的窗口期較短(僅為3年),前已述及,時序多指標模型隨著考察窗口期的延長,其有關考核、預測等信息價值越大。因此,今后研究中可將考慮的時間段延長,這將為投資者、經營者以及利益相關決策提供更加準確的資料。

摘要:隨著戰略管理思維的引入,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的靜態模型園不能充分體現公司某一時間段的業績狀況而無法滿足管理的要求。對此,本文引入時序多指標綜合評價模型,以在我國A股上市的房地產為例,對其2009-2011年這一時間段的經營績效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有些公司在這三年間經營績效的發展趨勢不太穩定,不排除存在透支公司核心競爭力等短期行為的問題。

關鍵詞:時序多指標,經營績效,因子分析,短期行為

參考文獻

[1]楊宗昌,許波.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模式研究—我國電信企業集團經營績效考評方法初探[1]會計研究,2003年第12期.

[2]張春國.基于DEA模型的白酒行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評價[J].會計之友,2013年第1期.

[3]郝婧怡,王榮.我國壽險公司經營績效評價體系實證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理論視角[J].會計之友,2010年第6期.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2篇

1 有關精細管理的要素分析

本文可將精細管理的核心內容概括為“五精四細”, 其內涵可主要概括為以下內容:

1.1 五精

精華:企業的高效率運行需要企業精華的支撐, 這其中包括企業的文化精華、管理精華、技術精華, 這是企業各種理念的總結, 在企業日常的生產和運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這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一個企業若想保持長久的發展, 對于精華部分活力的保持是分不開的, 這部分精華就是一個泉眼, 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源源不斷地提供著活水。

精髓:企業管理里不可沒有靈魂人物的掌控, 他是企業發展過程中的舵手, 掌握著企業發展的方向, 在管理者中精髓部分的管理者就是那些有著深知灼見的管理層人員。他們了解當今的實時動態, 了解產生發展的潮流所向, 了解社會的發展趨勢, 了解未來科技的發展, 同時也深諳企業的發展之道。只有在這樣的企業精髓管理者的領導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才能得以實現,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他們是整個有機體的大腦中樞系統, 指揮著整個機體的運作。

精品:精品觀念是指企業要把好產品的質量關, 只有質量提高上去才能在消費者眼中樹立良好的形象, 對于企業品牌的樹立也有積極的意義。企業產品質量的好壞對于企業的長久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能夠樹立其在消費者中的美譽度和忠誠度, 對品牌價值和市場份額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這種精品質量的保證也是企業競爭力的體現, 對于提高企業競爭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精密:精密觀念體現在企業內部管理的結構和組織方面, 因為這樣對于保證企業管理的高效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還要保證對產品質量的精密要求, 這是對產品細節的要求, 要求我們在追求完美的局部處理上來保證產品的質量。企業管理機構的精簡有利于提高企業的營運效率, 而產品質量的精密有利于提高企業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兩者合璧必定會給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

精通:企業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是復雜多樣的, 對于企業、客戶、市場等方面我們要保證其通道的流暢性, 企業只有在保證通暢的社會渠道之后才能將企業的效率提高上去, 實現各方面的順利進行。這就要求企業一定要加強企業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只要將制度保證處理好, 才能在整個運營環節和各個渠道之間保持通暢和企業高效率的生產。

1.2 四細

四細的主要內涵可以概括為以下內容, 首先是要細分市場, 客戶市場的多樣性決定了需求的多樣性, 因此細分市場和客戶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可以建立更加精準的市場定位和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為人們提供更個性化的服務;其次是對企業組織管理機構的細分, 這種細分崗位和職責的措施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企業的管理體系, 有利于將具體的職責和權利明確到個人, 更好地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再者是對企業項目、決策的細化, 對于一個具體的項目或者決策, 企業在細化的過程中可以保證項目各個環節的具體實施, 對于個人在其中發揮的作用可以被很好地顯現, 這對于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有幫助的;最后對于企業的獎懲等管理制度要做到細化, 這是企業有序運行的保證。

2 如何在企業施行精細管理

2.1 組織管理

企業中各個部門組織就像整個機體中負責不同功能的器官, 每個組織各有各的職能, 所以實現良好的組織管理是一個企業順利有序運行的基礎, 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獲得整體大于部門之和的優勢, 是一個企業實現高效益的重要途徑。實施好企業的組織管理, 對于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所以企業應該通過部門清晰的職責劃分實現權責到位, 將其落實到具體的部門和個人身上, 消除部門之間只能交叉和斷檔的現象, 這樣個人和部門在行使權責時就有制度方面的規范, 就可以充分地將范圍內的權利在企業生產中進行運作, 同時各部門之間也會在這種權責明晰的體制內實現良好的協同發展, 保障整體的效益最大化。

2.2 技術管理

技術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源動力, 因此加強企業在技術管理方面的標準, 對于其有著重要的意義。技術的管理不僅體現在企業生產過程中, 要充分將技術的優勢切實地運用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 保證好與技術相配套的部件的發展和完善, 同時還要在技術創新和進步方面實現突破。而在技術管理中核心技術的研發和保護又顯得至關重要, 核心技術具有獨占性和優越性的特點, 這就為企業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和保障, 同時和企業的創新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只有保證好技術的優勢才能在產品的市場競爭中為自己加分, 同時還能提高產品的生產效率, 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實現企業綜合效益的提高。

2.3 項目管理

項目管理制度是一種較為科學的新型管理制度, 其在現代企業的管理和發展中有著較為積極的作用。我們在運用項目管理的制度時要注意將項目全過程的運行工序細化;同時還要實現項目管理的分類, 在重大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要施行項目組制度, 落實具體職責到組、到人;還要實現投資決策管理的科學化, 充分運用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 實現投資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整個項目管理的過程中還要施行嚴格的項目檢查和監督制度, 這是項目管理的重要保證。

2.4 細化監督和管理制度

監督和管理制度就好比人體中的免疫系統, 可將企業運營過程中出現的萌芽問題及時發現并消滅, 所以企業的管理需要完善監督和管理制度, 因為這對企業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著監督的作用。企業的管理是一個復雜繁重的工作, 在其運行過程中需要各個部分的嚴密和順暢配合才能發揮出整個系統的高效率, 但是這個復雜和龐大的系統并不是完美的, 如果缺少必要的監督制度, 很容易在企業的內部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這對于企業的運行效率提高來說是一個較大的障礙。制定詳細具體的監督管理制度就給企業在運行過程中提供了參考, 使他們有標準能夠依據, 這對于職工來說也可稱為一種工作指南和引導, 可以將工作過程中出現的異常通過標準化的制度得以快速高效地解決。

2.5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對于一個企業的效益有著更為直接的影響, 是企業要提高經濟效益必須重視的一部分資源消耗。精細管理就是要細化管理程序, 使生產的每個環節和工作都得到嚴密而精確的控制, 從而實現成本控制, 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從大的方面講, 在企業成本控制的管理中我們要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努力, 首先在縱向上我們要細化管理部門的各層關系, 層層分解, 把各級職能部門的收入與企業的指標完成掛鉤, 依此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橫向方面要將分工明確到個人, 每個人在這個項目或部門中的職能要得到具體的落實, 這樣每個人對于成本的影響因素也就會顯而易見, 就會在員工內部形成全員在控制成本方面努力的局面。

3 精細管理對于提高企業經營性指標的意義

3.1 精細化管理對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精細化管理是在細微之處做好對企業的管理, 這對細節的追求有利于保障企業運營的高效率, 對于企業實現成本控制和提高效益有著重要意義。相較于粗放型的管理方式, 精細化管理將管理的觸手深入到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這能夠有力地控制和調節企業的生產活動, 并對企業生產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實現有針對性的解決。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 精細化管理的科學性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效益和機遇, 這是適應市場競爭的要求, 也是企業自身對于利潤追求的驅使。

3.2 精細化管理能夠促使企業管理制度的改革

精細化管理要求在企業內部要將職能的分配具體到個人, 落實工作過程中的權責, 并將個人的收入與工作的業績掛鉤, 這對于個人工作積極性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精細化管理的作用體現在它能幫助企業實現管理效率的提高, 實現指令的上通下達和執行能力的提高。隨著管理階層的細分和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量化, 個人和小單位組織對于企業管理的影響可以被清晰地看出, 這有利于增加他們的存在感, 不會像傳統模式中其所做的貢獻不能被清晰地看出, 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基層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3.3 精細管理中體現著“以人為本”的思想

精細化管理中明確個人權責并將個人的薪資和業績掛鉤的實行, 有益于將個人能力的強弱區別開來, 體現著對個人能力的重視和考核, 具體到測量每個人身上發揮的功能。這種管理理念有利于營造競爭的氣氛, 激發個人的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 為個人在企業內部實現自我、突破自我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平臺, 而對于企業員工來說, 個人價值就是在這種競爭中得以體現。同時“以人為本”的精細化管理實現了縱向和橫向內部的溝通, 這種溝通對于和諧團結、奮進務實的工作氛圍的營造有著積極意義, 在實現企業效益提高的同時, 也使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肯定了自我, 激發了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企業的管理是一項復雜繁重的任務, 因此精細化管理在其中的實施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在推行這種管理方式時, 我們要得到領導和廣大職工的支持才能深入推進, 才能將精細化管理的優勢發揮出來, 提高企業管理的效率和質量, 建設具有特色的企業管理體制。為我國企業的良好發展做出貢獻, 以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摘要:在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 精細管理的運用對于企業的投資和收益, 以及整個企業的生產過程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是企業實現良好發展的有效途徑。本文旨在通過對企業精細管理的探析, 希望為提高企業的經營指標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精細管理,企業,經營指標

參考文獻

[1]鄭曉鴻.精細管理提高鉆井企業的經營指標[J].經營管理者, 2010 (8) .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3篇

我國現行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是2002年財政部根據《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和《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修訂后確立的。它以資本營運效益為核心, 采用多層次指標體系和多因素逐項修正的方法, 運用系統論、運籌學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 實行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 其科學性、規范性、公正性均有了較大的改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是由反映企業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和發展能力狀況四方面內容的基本指標、修正指標和評議指標三個層次的指標構成。

1. 基本指標。

基本指標是評價企業效績的核心指標, 由反映四部分評價內容指標構成, 用以形成企業效績評價的初步結論。其包括:反應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發展能力狀況的指標。

2. 修正指標。

修正指標用以對基本指標形成的財務效益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償債能力狀況、發展能力狀況的初步評價結果進行修正, 以產生較為全面、準確的企業效績基本評價結果。

3. 評議指標。

評議指標是用于對基本指標和修正指標評價形成的評價結果進行定性分析驗證, 以進一步修正定量評價結果, 使企業效績評價結論更加全面、準確。評議指標主要由經營者基本素質、產品市場占有能力 (服務滿意度) 、基礎管理水平、發展創新能力、經營發展戰略、在崗員工素質、技術裝備更新水平 (服務硬環境) 、綜合社會貢獻等指標構成。

二、我國企業現行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的不足

雖然我國的企業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經過了多次重大變革, 但通過對我國企業現狀的分析, 發現在具體實施運用方面仍存在許多障礙和問題, 有待于進一步改進。一是現行指標體系主要運用企業的歷史數據進行靜態分析;二是現行指標體系未能充分考慮對“虛擬”資產和非經營性損益的剔除;三是權重設置不合理, 固定權重不能滿足多重主體的需要;四是忽視了現金流量方面的內容;五是沒有考慮無形資產和知識資本的重要作用;六是能充分考慮企業的發展能力。經營業績評價體系中設置評議指標的主要目的是督促和評價企業關注未來發展能力, 把企業的經營狀況與今后的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 實現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 強調的是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 而反映企業基本素質的這3項指標只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 在經營業績評價體系中應該有所體現, 但其權數占整個評議指標體系的40%, 卻是不合理的, 至少是難以客觀準確地體現企業經營業績, 稀釋了設置評議指標的作用。在評議指標體系中, 強調的是企業發展創新能力和發展戰略, 這兩項指標其權數分別為14%和12%, 只占整個評議指標體系的26%, 這對企業來說是很不利的。當今世界競爭愈來愈激烈, 企業的發展創新是重中之重, 關系到企業能否在國際國內市場站穩腳跟, 進行市場擴張并鞏固占領市場。這一權數過低導致企業不能全面考察企業生產經營的狀況, 不能準確地估計企業的發展潛力, 從而喪失了企業與其他先進企業相抗衡的能力。

三、健全和完善企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對策

1. 增加企業動態經濟狀況分析和關注企業或有事項及期后事項的相關指標。

現行評價體系應增加反映企業動態經營狀況的指標, 更加客觀評價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 可設計“或有事項預計損失”和“期后事項形成的損失額”兩個指標, 其計算公式如下:

或有事項預計損失=預計的訴訟賠償+貸款擔??赡艹袚倪B帶損失+違反經濟合同預計應承擔的違約金+產品質量實行“三包”的預計支出+其他預計可能發生的損失額。

應該注意的是, 對將來可能產生的收益根據國際通行的謹慎性原則不作預計, 即該指標只考慮或有損失, 而不考慮或有收益。

期后事項形成的損失額=期后重大訴訟和仲裁事項裁決的賠款+期后重大違紀違規事項的罰金+期后重大資產損失和損耗等

期后事項形成的損失額, 是指計算績效評價指標依據的企業會計時點至計算分析的實際時點期間, 企業發生的重大損失事項, 這種重大損失事項足以影響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公正評價。

上述兩個指標可以看作是對企業靜態財務數據的動態修正,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因分析數據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誤差。

2. 增加對“虛擬”資產和非經營性損益剔除的修正指標。

現行評價體系應增加“剔除虛擬資產項目的修正資產總額”和“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修正利潤總額”兩個指標, 可以考慮按以下公式計算:

剔除虛擬資產項目的修正資產總額=資產總額- (三年以上應收賬款+積壓商品物資總額+已淘汰生產線及設備總額+長期無收益的不良對外投資+長短期待攤費用+待處理資產凈損失)

剔除非經營性損益后的修正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臨時獲得的補貼收入+接受捐贈收入+超出公允交易價格從關聯方獲得的利潤+資產重組凈收益+債務重組凈收益+資產處置凈收益+其他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

上述兩個修正指標, 可以在取得基本指標計算結果后進一步分析企業償債能力、盈利能力時進行計算, 用以評價企業真實的償債和盈利能力。

3. 權重設計中的考慮。

前已述及, 不同的利益主體對各個指標的關注程度是不一致的。一般而言, 企業所有者最關注企業資本金的保值增值, 將資本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企業債權方最關注企業的償債能力, 將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指標視為最重要指標;企業自身關注的是企業當前利益和發展能力。根據不同的利益主體的需要建立不同的權重體系, 可以采用客觀賦權法確定指標的權重, 即根據評價指標的實際觀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來確定各指標的權重, 基于數據分析得出指標之間的內在結構關系, 有效剔除不相關指標的影響, 減少信息冗余, 從而保證評價方法的簡便性和評價結果的客觀性。

4. 增加現金流量相關的指標。

(1) 相關的指標。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負債總額, 經營浮動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 現金利息保障倍數等。營運質量指標:包括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凈利潤,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營業利潤。營運效率指標:包括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主營業務收入,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資產總額?,F金充足性指標:包括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資本支出總額,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現金股利, 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 (存貨增加額+現金股利+資本支出) 。 (2) 將現金流量指標與傳統的財務指標體系結合的方法:一是利用現金流量指標對會計盈余進行修整, 并據以計算獲利能力指標, 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會計盈余的可操作性, 使所得指標真實可靠。對于廣大投資者來說, 現金流量指標的加入是確定其投資方向最有利的依據。二是償債能力指標是由現金流量指標和傳統指標兩部分組成, 而現金流量指標應占更大的權重。因為現金流量是穩定增長的企業償債能力的必要保障, 也是企業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 應擴展傳統的償債指標, 突出現金流量償債能力的分析。三是營運效率指標同樣由兩部分指標構成, 由于傳統的財務指標在這一方面具有現金流量不可替代的優越性, 所以此項指標應以傳統指標為較大權重。四是資本充足率指標主要考察企業是否有籌資需要, 應由現金流量指標分析來完成的, 可作為整個指標體系的輔助分析指標。

5. 增加知識與智力等無形資產評價指標。

知識與智力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形成與保持的支柱。 (1) 智力資本比率。指企業總資產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價值所占比率。無形資產和智力資產對當今企業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獲得經營機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且所占比例日趨上升, 甚至出現??繜o形資產、智力資產經營的公司。該指標通過智力資本占總資產的比例, 反映了企業是否重視智力資本以及智力資本對該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作用的大小, 在一定程度上是企業在現有的知識經濟條件下能否適應市場, 在激烈的競爭中得以生存和發展能力的體現。 (2) 智力資本投資比率。指企業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投資占企業總投資的比重。從長遠意義來看, 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投資有助于企業形成持久的生命力。企業只有不斷引進新技術, 不斷開發新產品, 才會有良好的發展前景。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業的長遠發展潛力, 揭示了企業對未來成長能力的準備情況。 (3) 知識與智力資產收益率。該指標是評價企業在知識與智力投資收益方面的重要指標, 反映知識與智力資產對企業的貢獻規模, 也進一步反映不同行業知識與智力資產收益率的差別, 以及同行業中對知識與智力資產運用程度。該指標比率越高, 表明企業對知識與智力資產利用得越好, 帶來的效益也越高。

6. 進一步健全企業發展能力指標。

新的經營業績評價指標體系更全面地反映了企業發展能力, 但仍有欠缺之處, 為了改進現有評價指標的不足, 進一步健全企業績效評價指標, 使企業發展能力指標更有效, 下面在結合原有指標的基礎上從核心競爭力和協調發展能力兩個方面進行進一步的詮釋。 (1) 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或組織所獨具的, 競爭對手難以模仿或超越的企業持續不斷的競爭優勢。在原有指標的基礎上, 企業核心競爭力水平還可以從以下四個指標體現:首先是自創專利及非專利技術擁有項數, 其主要是評價企業是否有不同于其他企業獨特的競爭優勢, 其擁有的自創專利及非專利技術的項數是衡量一個企業是否獨具特色的重要標準;其次是人均技術裝備水平, 企業的知識資產、機器設備和員工數量是企業裝備能力的重要方面, 該指標表明每個員工占有的生產用固定資產平均凈值;再次是新產品銷售比率指標, 它反映了企業對產品更新的重視程度及新產品被消費者認可的程度;最后是顧客滿意度, 該指標是根據價值范圍內的具體業績標準, 對產品交貨時間、產品數量和售后服務等方面進行定性評價。 (2) 企業發展是企業整體素質的不斷更新和提高, 是各個方面的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結果。企業各部門的活動存在一定的聯系, 只有各部門協調發展才可以使企業各類資源得到最優配置, 真正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協調能力指標從企業微觀角度來評價, 使企業重視財務指標增長的同時更加重視銷售增長、技術創新、成本降低、資本積累方面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海遠.企業突破性技術創新的知識管理機制研究.中國流通經濟, 中國流通經濟, 2011 (5)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4篇

第一條 為加強對集團所屬國有企業及國有控股企業領導人履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職責的管理和監督,促進企業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保障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施工企業會計核算辦法》、《施工企業會計制度》、《建工集團國有企業經營者經營業績考核管理辦法》,結合集團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與集團公司簽訂經營業績責任書的全資、控股企業,事業部經營者。

第二章 審計目標和審計工作計劃

第三條 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的審計目標:圍繞經營業績責任指標的實際完成情況進行審計核查和確認,維護所有者權益,落實國有資本保值增值責任,對企業一定經營期間的經營效益和經營者業績作出客觀、公正和準確的綜合評價,促進被審計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營效益。

第四條 審計工作計劃:依據集團公司與所屬企業簽訂的經營業績責任書,制定審計工作計劃,對被審計單位的指標完成情況實施全過程、動態審計。

第三章 審計的基本程序

第五條審計立項:根據審計工作計劃,由集團公司紀檢審計部負責安排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的審計工作。

第六條 組成審計組:集團公司紀檢審計部根據被審計單位的經營規模、業務特點、預計審計業務量的大小、審計時間要求等具體情況,組成審計組,并指派勝任人員擔任審計組組長。審計組實行組長負責制。

第七條 制定審計工作方案:審計組在實施審計前,應制定審計工作方案(審計工作方案樣式見附件一)。

(一)審計組在制定審計工作方案時,應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調研相關資料和以前年度審計檔案文件等,確定審計目標和審計重點;了解、掌握與被審計單位有關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企業內部的有關規定、制度等。

(二)審計工作方案應在審計實施前編制完成,并經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批準。

(三)審計工作方案的內容包括:

1、審計項目名稱、被審計單位名稱;

2、審計依據;

3、審計的目標、范圍、內容、重點、方式;

4、審計實施的具體步驟和時間;

5、審計組組長、成員及其分工;

6、編制日期和內部審計機構負責人審批意見。

第八條 發送審計通知書:審計組應在實施審計前,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審計通知書樣式見附件二)。

(一)審計通知書送達被審計單位時,應要求收件人在審計文書送達回證上簽字(審計文書送達回證樣式見附件三)。

(二)審計通知書的主要內容:被審計單位名稱、審計依據、范圍、內容和形式;審計的起始日期和預計工作時間;需要提供的有關資料和必要的工作條件;審計組組長和審計組成員名單。

第九條 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審計實行承諾制度。

(一)審計組在向被審計單位送達審計通知書的同時,應要求被審計單位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對提供給審計組的會計資料及其他有關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做出書面承諾,對被審計單位提供虛假數據,不完整的財務會計報告、賬冊等造成審計結論失真的,由被審計單位負責并承擔相關責任(審計承諾書樣式見附件四)。

(二)審計組應當將被審計單位的承諾書作為審計證據編入審計工作底稿。 第十條 實施審計工作。

(一)審計組進駐被審計單位后,應要求被審計單位相關部門、人員如實填制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審計確認表,審計確認表需經被審計單位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審計確認表作為審計證據編入審計工作底稿(審計確認表樣式見附件五)。

(二)要求被審計單位提供報告期完整的財務會計報告和核算資料。采用抽查的方法,依據相關資料對審計確認表中的指標完成情況進行分析性復核,審核檢查被審計單位有關的經濟活動,及時、準確、全面編制審計工作底稿。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審計實行“審計簽認單”制度,審計人員可以根據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簽發“審計簽認單”,并要求被審計單位按時間和要求如實給予答復。“審計簽認單”的答復需經過被審計單位經辦人和部門負責人的簽認。若有特殊情況被審計單位未按時間和要求如實給予答復的,審計組應當作出書面說明,并經審計小組兩人簽字證明(審計工作底稿樣式見附件

六、審計簽認單樣式見附件七)。

(三)審計實施階段結束前,審計組應對審計底稿和審計證據等資料進行初步整理,檢查審計方案所列審計事項是否已按要求全部實施;對取得的審計證據進行綜合分析,對審計工作底稿進行復核,并與被審計單位就一些必要事項初步交換意見。

第十一條 提交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審計報告。

(一)審計組對全部審計事項實施審計結束后,在綜合分析審計工作底稿及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及時向內部審計機構提交審計報告。審計報告在報送內部審計機構前,審計組應當與被審計單位就有關情況進行溝通。

(二)被審計單位接到審計報告之日起3日內,將對審計報告的書面意見送交審計組。逾期未提出書面意見的,視同無異議,審計組在及時向相關領導匯報后,對此作出書面說明,并經兩名審計人員簽字證明(被審計單位意見書樣式見附件八)。

(三)審計報告的附件是對審計過程與審計發現問題的具體說明,應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①被審計單位財務會計報告; ②審計確認表; ③審計工作底稿; ④審計簽認單; ⑤被審計單位承諾書; ⑥被審計單位意見書;

⑦其他支撐審計報告的審計證據。

第十二條 內部審計機構根據審計報告中發現的主要問題,向被審計單位和涉及的有關管理部門進行反饋,落實整改。 第十三條 內部審計機構應及時將審計報告歸入審計檔案,妥善保存。

第四章 審計內容

第十四條 年度利潤總額指標完成情況審計。

(一)審計目標:審查會計核算基本原則的貫徹實施情況,確認利潤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二)審計步驟和審計內容:

1、將被審計單位年度實現的利潤總額與被審計單位利潤指標相核對,確認指標的完成情況。

2、審查報告期營業收入的真實、完整和有效性,具體審查內容包括: ①關于營業收入的會計處理是否正確,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與會計制度和集團的規定是否相符;

②有無錯開、不開、銷毀發票或以收據、調撥單代替發票等手段隱匿營業收入;

③建安施工企業營業收入的確認是否符合工程結算收入的確認條件,是否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真實反映營業收入,對被審計單位形成的會統差進行分析審查;

④有無通過往來賬戶、營業外收入、預收賬款賬戶、成本費用賬戶漏列或虛減營業收入;

⑤營業收入賬戶與應收賬款賬戶借方發生額的一致性; ⑥收入結構的合理性;

⑦有無將應在補貼收入中核算取得的各項補貼收入和收到稅務部門減免退回的增值稅款列示在主營業務收入內。

3、審查報告期營業成本的真實、完整和有效性,具體審查內容包括: ①報告期主營業務成本與主營業務收入的配比性; ②成本計算的準確性及成本結轉的合規性;

③采用抽查的審計方法,按照相關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成本支出內容進行界定,審查是否存在擠占成本的問題;

④是否嚴格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確保成本支出的真實性; ⑤對報告期末留存的未完施工進行重點審計。審查未完施工的分布情況、增減變動情況、留存的內容、留存的依據,以保證報告期經營成果的真實性、準確性。

4、審查被審計單位報告期期間費用支出的正確性、合規性,具體內容包括: ①各項費用的發生是否真實、準確,是否與收入配比; ②期間費用的記錄是否正確、完整;

③是否正確計算每期實際發生的借款費用,并嚴格區分每期應予資本化的借款費用和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借款費用;

④壞賬準備和存貨跌價準備(合同預計損失準備)的計提是否符合制度規定,會計處理是否正確,變動記錄是否完整,是否在會計報表上正確反映;

⑤應上交集團公司管理費列示的充分性、及時性; ⑥期間費用在會計報表中的披露是否充分。

5、審查被審計單位短期投資、長期投資核算的準確性,投資收益(或損失)確認的及時性,具體審計內容包括:

①投資是否真實存在,是否為投資單位所擁有,有無虛增或虛減投資等行為; ②投資業務的增減變動及損益記錄的真實、完整與合規性;

③投資計價方法和損益確認方法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的有關規定; ④投資余額是否正確,是否在報表中充分披露;

⑤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委托貸款減值準備、長期投資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符合制度規定,會計處理是否正確,變動記錄是否完整,是否在會計報表上正確反映;

⑥必要時,對納入合并范圍的子公司進行審計,以確認投資損益的真實性。

6、審查被審計單位營業外收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合規性,具體審計內容包括:

①營業外收入的記錄是否真實、完整,有無虛列營業外收支項目的問題,有無收入不入賬,有無轉移、隱瞞、截留營業外收入的問題;

②是否嚴格區分營業外收支與成本列支、在建工程列支、期間費用列支的界限;

③對于通過盤活資產、實現資產變現取得的營業外收入,重點審查其有無健全的審批手續及審批程序的合規性;

④審查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符合制度規定,會計處理是否正確,變動記錄是否完整,是否在會計報表上正確反映。

7、稅金及附加的計稅范圍、計稅依據、計稅方法等是否符合規定,計算是否正確。

(三)審計關注的其他問題。

為降低對被審計單位利潤完成情況真實性的審計風險,在對利潤及利潤分配表進行確認的基礎上,還應對影響利潤總額完成情況的資產負債表中的相關資產、負債科目進行審計,主要包括:

1、應收及預付賬款審計:

①應收賬款是否真實存在,是否被審計企業所擁有; ②應收賬款的增減變動記錄是否正確,有無遺漏;

③應收賬款的可收回程度,進行應收賬款賬齡分析,對大額應收賬款進行函證或實際調查;

④壞賬準備的計提是否正確;

⑤預付賬款支付是否符合合同的規定。

2、存貨審計:

①工業企業產成品差異計算的準確性;

②存貨盤點制度的建立和執行情況,存貨的盤盈、盤虧是否及時處理,手續是否健全,審批程序是否合規。

③存貨計價方法前后是否一致,有無利用存貨計價調節成本,虛盈或虛減盈虧問題,有無高留低轉和產品成本高于售價掛賬問題;

④低值易耗品和周轉材料是否按照規定的方法和比例攤銷;

⑤有無將存貨項目核算內容計入往來項目核算,規避計提減值準備。

3、待攤費用審計:

①待攤費用核算的正確性,有無利用待攤費用調節盈虧的問題; ②待攤費用攤銷的及時性。

4、固定資產審計:

①固定資產的購置有無計劃; ②審批程序是否規范; ③有無賬簿記錄;

④有無保管使用的職責分工; ⑤資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的列項是否合理; ⑥有無固定資產的處置制度、定期盤點制度。

5、累計折舊審計:

①折舊政策和方法是否符合相關制度的規定; ②年度計提折舊的范圍、比例是否符合規定;

③將累計折舊賬戶貸方報告期發生額與相應成本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相核對,以查明所提折舊金額是否全部計入報告期成本費用;

④有無將已竣工驗收投入使用的固定資產在在建工程虛列,減少折舊數額,粉飾經營成果的問題。

6、應付及預收賬款審計:

①審查應付及預收款項發生是否真實,各項債務變動記錄是否完整,會計處理是否正確;

②審查有無低估或漏列的負債,各項債務余額是否在會計報表上正確反映,是否存在虛列應付賬款,人為調節成本費用情況;

③審查預收賬款的合同或協議,以確定預收賬款的真實、完整、合規情況; ④審查應付及預收賬款長期掛賬的原因。

7、預提費用審計:

①審查預提費用明細表,確認預提費用核算的正確性;

②審查大額預提費用的計提依據,審查有無通過預提費用調節企業利潤問題。

8、應付工資審計:

①審查報告期應付工資支付及分配的真實性、合規性;

②按照工資總額的數據,對以工資總額為基準計提的各項費用進行分析性復核。

第十五條 以下指標依據規定計算公式計算或查閱相關材料審核后,與考核指標對比,確認指標完成情況。

1、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所有者權益×100%

2、主營業務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3、流動資產周轉率(次)=主營業務收入凈額/平均流動資產總額

4、銷售(營業)增長率=(本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上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上年主營業務收入總額×100%

5、新簽合同額。查閱被審計單位經營統計報表。

6、產值。查閱被審計單位生產統計報表。

7、工程款回收率(包括當年工程款回收率和以前年度工程款清欠率)。審查當年完成主營業務收入中的資金回收比率;審查年初應收賬款(即上年末應收賬款)資金回收比率。

8、上交管理費。查閱管理費用表和銀行付款憑證。

9、上交稅后利。審查利潤分配計算是否正確,查閱銀行付款憑證。

10、上交黨委宣傳經費。審查黨委宣傳經費的計提是否正確;查閱銀行付款憑證。

11、勞務分包工資支付率。取得被審計單位勞資管理部門和財務部門的簽認。

12、支付內部銀行貸款利息。查閱銀行付款憑證和財務費用明細賬及報表。

13、收回土地轉讓費。調閱有關合同文件,審查銀行收款憑證。

第十六條 合同履約率、質量和技術及社會責任(包括:廠容、安全、交通、消防、治安、衛生防疫和無償獻血、計劃生育、綠化、黨風廉政建設)指標完成情況。依據指標相關部門提供的報表進行審計核實。

第十七條 其他考核指標完成情況的審計,應按被審計單位的實際情況進行審查,依據考核指標審核確認。

第五章 審計報告

第十八條 審計組在對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實施審計后,以經過核實的審計證據為依據,形成審計結論與建議,出具審計報告。

第十九條 審計報告應當客觀、完整、清晰、及時、具有建設性,并體現重要性原則。

(一)審計報告的編制應實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審計事項;

(二)審計報告應及時編制,以便適時采取有效糾正措施;

(三)審計報告應針對被審計單位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的缺陷提出可行的改進建議;

(四)審計報告應按照規定的格式及內容編制,做到要素齊全、格式規范,不遺漏審計中發現的重大事項。

第二十條 審計報告應當包括標題、收件人、正文、附件、簽章、報告日期等基本要素并包括以下基本內容:

1、審計任務的說明。主要包括:執行審計的依據,被審計企業名稱,審計范圍、內容、時間,所采取的審計方式,延伸和追溯審查重要事項的情況等。

2、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主要包括:被審計企業的經濟性質、管理體制、業務范圍及經營規模等。

3、經營業績指標完成情況。 ①完成指標的個數; ②未完成指標的個數及內容。

4、圍繞經營業績考核指標完成情況,披露在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①對未完成指標的原因充分發表審計意見;

②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影響企業未來效益的管理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5、解決問題的建議。審計人員在提出審計建議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①應根據審計結論和審計發現的主要問題,針對其產生問題的原因提出建議,在建議的內容上與報告中涉及的問題相呼應;

②審計建議應對企業的管理具有前瞻性、針對性、可操作性,便于被審計單位落實整改,也便于后續跟蹤檢查。

第六章 附 則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5篇

隨著顧客關系管理縱向研究的深入, 提出了顧客資產觀念, 該理念認為顧客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核心并將其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性資產進行管理, 從全新角度衡量企業盈利能力, 以指導企業戰略、信息管理和市場營銷活動。國外學者以Rust為代表提出顧客資產由價值資產、品牌資產和維系資產三部分構成;國內學者汪濤、徐嵐將顧客資產價值構成分為顧客基本購買價值, 顧客口碑價值, 顧客信息價值, 顧客知識價值, 顧客交易價值。只有對各個組成價值進行深入研究, 才能準確的計量顧客資產價值, 而各個構成價值本身卻受眾多因素的影響, 比如顧客本身經營能力、顧客所屬的行業發展情況、顧客生產技術水平、顧客的管理水平、顧客需求及顧客份額等因素,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顧客本身經營能力, 顧客本身經營能力越好, 顧客總存款額以及貸款額就越高 (簡稱“總交易額”) , 進而形成的顧客資產價值就越大。因此, 本文主要從財務的角度對影響顧客本身經營能力的指標進行深入研究, 通過統計分析, 找出關鍵影響指標, 不僅利于提高銀行顧客經營能力, 而且是銀行顧客資產價值的計量研究的有效延伸。

2 影響因素分析

目前許多企業正處于由粗放型發展向規范化、集約化發展的轉軌階段。眾多企業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發展潛力, 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 缺少一套行之有效的經營能力綜合評價體系, 是一個非常突出而普遍的問題。在銀行業中, 主要是通過對顧客提供的財務審計報告進行分析, 計算出相應的財務指標, 進而評價判斷該顧客的經營能力的好壞。

在學術界, 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影響銀行顧客經營能力的因素進行研究。孫琳對我國十家商業銀行的經營狀況進行綜合評價, 她指出各銀行資產利潤率與流動性比率指標差異最小, 利潤總額差異最大;袁桂秋、胡佐通過DEA方法計算企業的全要素生產率指數, 并將該指標值與一些財務指標進行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結果表明:全要素生產率指數是反映企業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卞曰瑭等從人力資源、R&D、財務能力等7個方面對高技術企業經營能力進行評價, 其中財務能力包括企業償債能力、資金運營能力及企業籌資能力;顧蓉構建了供電企業經營能力指標體系, 并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其進行評價, 結果表明總資產增長率、現金流動負債比率、銷售增長率及應收賬款周轉率是影響供電企業經營能力的關鍵指標, 其他學者也對此進行了相應研究, 但一直以來都沒有得出統一的評價標準。銀行客戶經理對顧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也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或感覺重要的幾個指標來判斷顧客經營能力的高低, 可見這種判斷標準存在一定的缺陷。

本文將從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現金流量能力及顧客經營能力6個角度, 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現金比率、營運資本、資產負債比率、產權比率、股東權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總資產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固定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毛利率、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報酬率、總資產利潤率、主營業務比率、股東權益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銷售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營業利潤增長率、固定資產增長率、應收款項增長率、主營業務現金比率、經營凈現金投資貢獻度、經營凈現金短期償債率、銷售現金率、經營凈現金利潤貢獻度及經營凈現金流動負債率等32個財務指標對銀行顧客經營能力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

3 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銀行在職人員進行調查研究。先進行預調研, 在對問卷進行了適當修改之后做了正式調研。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20份, 收回114份, 問卷回收率為95%, 其中有效問卷為102份, 有效率為89.5%。調查結果顯示, 調研的主要對象是客戶經理占79.33%, 其他職務只占到20.67%, 調查對象有46.67%已經從事該職務達6年以上。

3.1 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內部一致性系數來估計量表的信度, 采用基于項目協方差的方法來估計, 對其進行信度分析, 一致性系數α如表1。由信度分析結果可知, 各個變量的信度都在0.8以上, 且總量表的信度為0.941, 說明本研究量表的信度非常好, 滿足本研究工作需要。

3.2 效度分析

(1) 結構效度:

對調查問卷中的相關測量項目進行因子分析其總方差解釋量為78.505%, 結果如表2。其總方差解釋量都在60%以上, 因此問卷的結構效度是可接受的。

(2) 內容效度:

本量表各指標和衡量維度的提出在總結文獻的基礎上, 通過內容分析和深度訪談綜合提出。之后通過試調研分析, 對問卷進行了修正, 問卷的內容效度可以保證。

3.3 回歸分析

將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等作為自變量, 顧客經營能力為因變量, 采用多元線性回歸進行分析?;貧w分析結果如表3?;貧w模型的VIF值都處于0-10之間, 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DW值為1.932接近2, 也不存在序列相關問題;對回歸模型以顧客經營能力為橫坐標進行了殘差項的散點圖分析, 散點圖呈無序狀態, 因此所有回歸模型中均不存在異方差問題?;貧w結果顯示, 調整的判定系數R2=0.928接近于1, 說明擬合優度較高, 回歸方程能解釋總變差的92.8%;同時F=10.578對應的概率P值為0.000<0.05, 達到了比較顯著的水平。

由表3可知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及現金流量能力的回歸系數都在0.05的水平上顯著異于0, 說明這些變量都可以解釋顧客經營能力的變化, 并且各自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均為正數, 說明這些變量對顧客經營能力都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從回歸方程可知, 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前面的系數最大, 認為是影響顧客經營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

4 結論及啟示

通過對影響顧客經營能力的32個財務指標進行分析, 根據因子分析結果把償債能力中的8個指標歸類為兩類, 即長期償債能力指標和短期償債能力指標?;貧w分析得知, 償債能力、發展能力和營運能力的回歸系數最大, 因此, 認為影響顧客經營能力的財務指標主要是這三個一級指標。其中, 長期償債能力指標中的資產負債率和利息保障倍數;短期償債能力中的流動比率及速動比率;營運能力指標中的流動資產周轉率及存貨周轉率, 這些財務指標對顧客經營能力的貢獻系數最大, 因此, 這些指標是影響顧客經營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

鑒于以上研究結果對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提供以下幾點啟示:

第一, 根據以上顧客經營能力影響指標分析結果, 設計標準化的顧客經營能力財務指標評價體系, 以增強業務執行的統一性及有效性。

第二, 銀行參考現有顧客提供的財務審計報告, 并依據影響顧客經營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 可以準確預測出客戶未來的經營情況。一方面, 銀行可根據客戶經營變化規律主動地調整其資源投向, 為滿足客戶需求變化做準備;另一方面, 銀行可對顧客進行分類, 認識并區分不同客戶的價值, 根據銀行自身資源區別對待, 而客戶價值則形成一種資產被銀行所真正意識到。這一實踐進步對顧客資產理論發展也必將起到一定推動作用。

摘要:從財務分析的角度, 明確提出影響銀行顧客經營能力的財務指標體系。通過統計分析, 找出影響其經營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 進而提出了改善銀行客戶關系管理的對策和建議。不僅對進一步擴展、深化和豐富顧客資產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而且對顧客資產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顧客經營能力,財務指標,影響因素

參考文獻

[1]Grace Rust, Pamela Kirkpatrick, Loren Lemon, 駕馭顧客資產—如何用顧客終身價值重塑企業戰略[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 2001, (5) .

[2]汪濤, 徐嵐.顧客資產與競爭優勢[J].企業管理, 2002, (4) .

[3]孫琳.對我國商業銀行經營能力的實證分析[J].商情教育經濟研究, 2008, (1) :126-127.

[4]袁桂秋, 胡佐.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對企業經營能力的解釋力分析[J].財會月刊, 2009, (10) 52-53.

[5]卞曰瑭, 錢鋼, 胡偉偉, 高技術企業經營能力及其評價體系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 2007, 26 (12) :136-139.

公司的經營指標范文第6篇

一、公路經營企業財務效益狀況指標分析

針對《辦法》中的四個反映財務效益狀況的指標, 筆者認為應該增加每股收益、細化營業收入利潤率指標、取消資本保值增值率、修改成本費用利潤率指標的計算方法。

(1) 對增加每股收益指標分析。對每股收益各國都有統一的會計準則來進行規范, 該指標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和一貫性, 這就為行業、企業進行比較提供了保證, 并且每股收益的數據獲得不需要進行額外的加工, 直接可以從財務報表中獲得, 節省了投資者獲得信息的成本。

(2) 對細化營業收入利潤率指標分析。營業收入利潤率指的是營業收入除以營業收入總額, 并不能反映該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率情況。對于公路經營企業而言, 主營業務是對公路的使用者收取合理的通行費, 主營業務的財務效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因此筆者建議將其細化為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以及其他營業收入利潤率, 公式為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100%;其他營業收入利潤率=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100%。

(3) 對取消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的分析。資本保值增值率主要是用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 但是對于市場經濟的規則, 現代的企業要求政企分開, 尤其是對于經營經營性公路的企業來說, 政府與企業簽訂特許經營權合同之后, 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由企業負責, 盈利以及對股東負責是企業的經營的根本目標, 政府只是在合同規定的范圍依法進行監督規范。即使政府有入股企業, 那也和其他的投資者一樣, 要承擔相應的投資風險, 獲取相應的投資利益, 這樣在企業中界定哪些屬于國有資產, 哪些屬于非國有資產就顯得很沒意義。

另外, 資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觀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權益÷年初所有者權益) ×100%, 對于公式中應當扣除的客觀因素僅從財務報告中投資者無法獲得全面的信息, 如果想計算該指標, 那就需要通過其他的途徑, 無疑要增加成本, 對于投資者而言關注這些信息, 也完全沒有必要, 因為對于投資者而言, 不管你經營的是國有資產還是企業自有資產, 投資的最終目的是希望企業盈利而獲得投資報酬。

(4) 對修正成本費用指標分析。按照《辦法》的規定, 成本費用利潤率等于利潤總額除以成本費用總額, 成本費用總額等于主營業務成本、期間費用之和。利潤總額中包含了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和營業外收入凈額, 但是成本費用中僅僅只有主營業務成本與期間費用之和, 前后存在不配比的情況, 筆者建議將成本費用率的公式修改成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成本費用總額, 其中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這樣得出的數據指標更加符合財務數據的一貫性和真實性。

現以已經公布了2012年度財務報告的有代表性的安徽皖通高速、四川成渝高速、重慶路橋、寧滬高速四家公路經營企業上市的公司的年報數據為例, 對完善后的財務效益狀況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注:數據來源為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慶路橋、寧滬高速2012年度報告中數據整理得。由于僅僅從財務報告中無法獲得因客觀因素應該扣除所有者權益的數據, 且筆者認為沒有必要計算此指標, 所以此處未列示資產保值增值率。

從表1可以看出, 2012年上述四家上市公司的財務效益指標與2011年相比, 大致呈下降的趨勢。除了其他業務利潤中安徽皖通與四川成渝兩個公司呈上升趨勢, 其他指標均是呈下降趨勢, 這些指標也證實了國家2012年9月開始實行的法定節假日對7座以下的小車免受通行費政策對公路經營企業財務效益的負面影響, 行業盈利情況普遍下降。為了防范國家政策風險, 各經營企業開始實行多元化發展, 涉足金融業、房地產業、交通服務業、租賃業等, 這樣其他業務利潤率將是一個很好的反映這些業務經營情況的指標。

二、公路經營企業資產運營狀況指標分析

針對《辦法》中對公路經營企業資產運營狀況規定的兩個指標, 筆者認為應該加以調整, 增加公路經營權資產周轉率指標, 取消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

(1) 對增加公路經營權資產周轉率的分析。公路經營企業的特殊性就在于他并沒有取得公路收費權的所有權, 而只是擁有該路段25年至30年的經營權, 即使在現階段公路經營企業尋求多元化發展, 涉足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的現狀下, 該項經營權依然是企業維持經營、獲得利潤的最核心資產, 所占的比重從具體數據也可以看出, 例如根據四成成渝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公布的2012年報數據, 特許經營權的賬面價值與總資產之比達到73%, 安徽皖通高速公路2012年報顯示所占比例為77%, 連經營路線最短 (僅有55.7公里) 的東莞控股2012年報顯示公路經營權占總資產的比例也高達到49%, 因此增加公路經營權資產周轉率非常必要。依然以上述四家在A股上市的公路經營企業的2012年度報告數據來分析, 將經營權資產剝離出來, 并進行運用狀況指標進行分析, 如表2所示:

對表2中數據進行分析, 上述公司的經營權資產占企業總資產平均比例約65%, 經營權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均很低, 平均值約為0.29和0.2, 且數據變化不大。這也與公路經營企業的資產特點相符合, 公路經營企業的主要資產時收費權, 上述四個公司的收費權剩余期限平均在15年以上, 資產流轉率很低屬于行業特色。反之, 如果該指標過高投資者應該引起注意, 過高說明該公路經營企業經營期限可能要到期了, 可能存在著企業轉型的風險。

注:經營權資產數據來源, 重慶路橋將經營權用金融模式進行計量確認為長期應收款, 數據來自于2012年報長期應收款明細賬;其他公司的數據來自于2012年報的無形資產項目明細賬。

(2) 取消應收賬款周轉率指標。公路經營企業的車輛通行費用通常表現為現金收入, 以19家公路經營企業上市公司為例, 2011年度平均應收賬款占總資產的比例為1.19%, 這是公路經營企業的業務特色, 因此按照一般工商企業的經營特點設置的應收賬款周轉率在公路經營企業中并沒有多少意義, 建議將其取消。

三、公路經營償債能力狀況指標分析

《辦法》中規定現金比率和現金流量負債比率是衡量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資產負債率指標是衡量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對企業而言, 所有的負債均應該進行償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資產都是可變現的資產, 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的不良資產或者虛資產。對于經營期限在25年至30年的公路經營企業而言, 很難準確預測企業在經營起屆滿或者終止經營時哪些資產依然有償債價值, 因此僅用資產負債率作為長期償債能力的判斷標準, 不利于對權益人進行保護, 筆者建議增加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這個反映企業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是指經營現金流量凈額對利息費用的倍數, 利息費用是指計入當期損益的利息支出以及溢價和折價的攤銷, 如果其它財務費用數額不大, 也可以用當期財務費用替代利息費用。之所以要增加這個指標是因為公路經營企業在投資建設或者通過收購方式獲得公路經營權時, 主要的資金來源就是銀行貸款。例如2007年由中鐵二局承擔的陜西榆林至神木的高速公路建設項目, 該項目耗資56億元, 其中中鐵二局使用企業內部資金35%, 剩下的65%均是通過與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商業銀行成立的銀團通過銀行信貸獲得資金。另外, 從表3每年公路建設的到位資金來源可以看出, 2003年至2011年國內貸款資金的平均比重達到38.81%, 自籌資金平均比重為45.69%, 根據各地方公布的數據, 地方自籌資金中有近50%來自于銀行貸款, 由此推斷全國公路建設資金中大約有60%來自于銀行貸款。這說明公路經營企業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面臨著償還利息的壓力, 而實際支付利息的是現金, 而不是利潤, 因此這個指標更加有效的反映了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

注:數據來源于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發展統計公報提供的數據, 本表中自籌資金包括地方自籌、企業事業單位資金、上半年結余資金和其他途徑。

以安徽皖通、四川成渝、重慶路橋、寧滬高速2012年的年報數據為例, 對這四個上市公司的償債能力進行分析如表4所示:

注:數據來源是對四家上市公司2012年度報告進行整理, 并用財務費用替代利息費用計算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

從表4中可以看出, 四家公路經營上市公司整體不存在償債的風險, 僅有重慶路橋資產負債率超過60%, 同時通過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指標對比發現, 重慶路橋與其他企業存在較大的差距, 可能存在較大的償債風險, 投資者應該加以注意。

四、公路經營企業發展能力指標分析

《辦法》中規定的發展能力指標是營業收入增長率、三年資本平均增長率和技術投入比率, 筆者認為應該增加總資產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 取消技術投入比率。

(1) 增加總資產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的分析??傎Y產增長率= (報告期總資產-基期總資產) ÷基期總資產, 企業的總資產是衡量企業實力的重要指標, 總資產增長率可以反映出企業報告期間與基期之一段時間內資產的變動。對公路經營企業而言, 企業在經營已經建成通車的公路的同時, 也會投資建設另外一條公路, 每投資新建一條高速公路的時間一般在1到3年, 例如四川成渝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從2009年7月開始投資建設的成仁高速公路 (成都——自貢———瀘州———赤水 (川黔界) 高速公路成都至眉山 (仁壽) 段) , 隨著工程的投入建設, 至2012年9月建成試運營通車, 僅該項目2012年末與2009年末相比增加了20倍 (7502248243.74-356857712.56) ÷356857712.56) , 說明企業的投資獲得的公路經營權在增加, 而經營權是未來收取通行費的保證, 是企業正常運營的保證。

同時也應該看到只有凈利潤才是企業經營活動的成果, 是企業取得的收入與為之耗費的成本費用之差, 因此應該增加凈利潤增長率, 公式為凈利潤增長率= (報告期凈利潤-基期凈利潤) ÷基期凈利潤, 凈利潤增長率是從企業的實現凈利潤的額角度反映企業的發展能力, 也是投資者和管理者最希望看到的指標。

(2) 對取消技術投入比率的分析。技術投入比率=當年的技術轉讓費支出與研發投入÷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凈額, 針對公路經營企業而言, 主營業務是對經營的公路路段收取通行費, 其他業務也主要是涉足經營區服務業、道路日常養護、交通運輸服務業、金融業或者房地產業, 這些業務很少涉及甚至不涉及技術創新研發和技術轉讓業務, 查閱19家公路上市公司2011年度報告, 僅有河南中原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明細中有技術服務業務, 2011年度技術服務業務的收入為10003672.68元, 營業成本為8638168.76元, 2011年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凈額為1453762638.6元, 假設該年度技術服務也的營業成本全部為轉讓費支出和研發支出, 則技術投入比率為0.59%。由于技術服務不是每個公路經營企業都有的業務, 即使計算出該指標也很難與其他企業進行對比, 而且該指標數據非常小, 對投資者和管理者而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保留該指標意義不大。

以上述4家公路上市公司2012年報與2009年報數據為依據, 以2009年為基期計算分析成長能力的指標如表5所示:

注:數據來源是四家上市公司2012年和2009年報整理而得。

從表5可以看出, 2012年與2009年相比, 重慶路橋三年平均資本增長率最高, 但是營業收入增長率為-0.34%, 凈利潤增長率卻高達154.9%, 這種不同指標之間的大幅波動需要特別注意。通過查閱重慶路橋2012年和2009年報發現引起凈利潤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利潤表中投資收益項目的變化, 2012年度重慶路橋對重慶渝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 由于被投資單位凈利潤增加而導致投資大幅度增加所致。由此也得出增加凈利潤增長率和總資產增長率, 對投資者進行財務分析非常有必要。

五、結論

公路經營企業在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與政府部門簽訂相關的協議, 按照規定在公路收費權經營期限內通過對過往車輛收取通行費, 在經營期限屆滿時將資產按照一定的狀態標準無償歸還給國家, 公路經營企業與一般的工商企業在資產管理和經營特點上存在很大的不同, 這樣導致不能照搬工商企業的財務指標體系。本文通過上述討論, 對指標體系的各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完善建議, 使得投資者和管理者能夠從各個方面了解企業的財務效益、資產運營、資金運作、企業償債和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交通部行業財務指標管理辦法》, 交財發[2002]446號。

上一篇:學前教育畢業實習總結范文下一篇:童年高爾基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