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小學數學范文

2023-09-19

小學數學范文第1篇

忙忙碌碌中一個學期又將結束,回顧一學期的數學學科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幾各方面:

一、教學常規常抓懈

期初以學校“博學致遠,崇德求實”和“快樂校園、愛心校園、學習校園、數字校園”的辦學理念和辦學目標為指導思想,結合本學科實際和區《小學數學教學基本要求》,制定了學校“小學數學教學常規細則”。小學數學教研總結使全體數學教師都明確數學學科備課、上課、課后反思、作業、輔導、教學評價與分析等基本常規。并且每個月都要根據《豫

英學科教學過程主要指標考評細則》對教師的備課、上課、聽課、輔導學生和學生的作業等教學常規進行自查和教研組的互查。本學期教研組絕大部分教師都能達到公開教學2節或以上,聽課18節或以上 ,執教新教材的教師和新教師聽課就更多。

二、校本教研落到實處

“三次實踐二次反思”是一種全新理念上的教研活動模式,它不僅是教師展現自我、完善自我的舞臺,更是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提升教學理念的窗口。因為大家都明確教師的經驗和能力是在教學實踐中形成的,校本教研應該成為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只有當教研和教學一體化運作時,才能真正實現教師的專業成長。本學期我們在每位教師上實踐課的基礎上,安排了兩次“三次實踐二次反思”的教研活動,低年級以研究“二期新教材”為目的,由陳瑞芳、徐衛紅兩位骨干教師分別執教了“5的乘法口訣”的兩輪課。中年級以研究“老教材如何落

實新理念”為目的,由新教師單益軍執教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兩輪課。這兩次活動我們都與進修學院研修中心“以課例為載體的行動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在教研員的專業引領下,運用了課堂全息觀察、分析、診斷的技術,通過對課堂實錄的觀察、分析,進行評課和反思,并整理了有近5萬5千字的課堂實錄和反饋會議實錄。在整個過程中教研組成員不但人人參與,而且在這之后,每人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觀點寫出了案例分析報告。小學數學教研總結在這一活動過程我們真正地把教學、教研、科研整合在一起了,使教師的教學、教研、科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層次的提高,真正地使校本教研活動落到了實處。

三、帶教雙贏形式多

教研組在“帶教雙贏”工作中承擔著多層次的帶教任務:教研組帶教了沈巷中心小學、西岑中心小學兩所學校的數學教研組;區學科帶頭人帶教了兩名區級教學能手和教學骨干;另外帶教了

兩名深圳來滬學習的教師;還有三名青年教師和三名新教師的帶教任務。根據不同層次的帶教任務,我們采取了不同的帶教形式:教研組的帶教主要是以校本教研活動為主,我校教研組的兩次校本教研活動,沈巷和西岑教研組都派教師全程參與并談反思,他們兩所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我們也都有教師去參加,并提出指導意見;對于區級教學能手和骨干,我們把帶教的側重點放在教學科研上;原創文秘材料,盡在文秘知音網。對于深圳的教師,我們進行教學、教研、科研全方位的帶教;對于青年教師主要是提高他們的教學能力,使他們更快地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干;對于新教師,我們主要是放在新老教師互聽隨堂課和基本的教學常規的指導,使他們盡快地成為合格教師。

四、加強學科整合,提高教學效益

在豫英實驗學校努力打造“快樂校園、愛心校園、數字校園、學習校園”之時,我們著力把科技信息技術和多媒體

技術與數學教學進行了有機的整合。首先依托學校強有力的硬件設施,每個年級組在集體討論、研究的基礎上,本學期基本上做到了各年級備課全部用電腦打印,這樣的備課可以隨時調節課堂教學進程,便于修正教案,提高教學效益。另外,各年級備課組都能根據教學內容自行制作多媒體課件,并做到了資源共享。各年級組之間經常能夠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交流各自掌握和發現的制作課件的新技術。通過這樣的交流、自培,現在教研組人人都能制作課件,且各備課組都有

一、二名能熟練制作課件的教師。在x月x日的現場會上,我們制作的課件和熟練操作的技能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好評,還有不少聽課教師向我們的老師詢問制作方法。

五、其他

另外,我們還注意到了抓差補缺與培養尖子生的整合。因為這學期又有許多學生插進來,學生的學習基礎參差不齊。因此我們要求教師注意抓差補缺、

拾遺補漏,同時也加強了對學有余力學生的提高和培養。平時利用每周一節的“數學思維課”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訓練,另外利用每周一次的數學興趣小組和“雙修班”,對各班中對學習數學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進行專項訓練,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xx區xxxx年五年級小學數學競賽”中,我校參賽的三名學生全部獲勝,分別獲得了第

小學數學范文第2篇

2、關于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認識

3、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淺談

4、基于小學數學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研究

5、小學數學“數的運算”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6、基于“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

7、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8、探究小學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9、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指導功能與適用情境的差異性分析

10、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11、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思考

12、化歸思想與化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13、農村小學數學教師校本研修現狀調查與思考

14、把數學思想方法的種子播種在學生心田

15、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及其教學探討

16、淺談小學數學教學應注意思想與方法的綜合應用

17、以小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淺談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策略

18、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滲透策略

19、小學數學學習特點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分析

20、關于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策略的探析

21、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

22、小學數學思想方法實踐策略初探

23、小學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分析

24、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的策略

25、小學數學思想方法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26、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策略

27、數學建模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28、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29、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與方法

30、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思考與實踐

31、小學數學幾何圖形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32、小學數學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研究

33、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與方法研究

34、小學數學思想方法的實施與運用

35、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36、小學語文故事與數學思想方法(5)

37、論數形結合思想方法與小學數學教育

38、小學語文故事與數學思想方法(1)

39、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與數學思想方法的探討

40、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對策分析

41、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思想和方法滲透的實踐與思考

42、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數學教學路徑探討

43、小學數學教學設計的有效性研究

44、高師院校小學數學教學法類課程的改革與實踐

45、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

46、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價值及實踐途徑

47、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實踐與思考

48、中小學數學銜接教學實驗方法探究

49、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

小學數學范文第3篇

【摘要】新課改在不斷深入,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重視滲透數學文化,進而讓學生掌握和明確數學文化.本文根據具體教學情況,分析了數學文化滲透的策略,以提高學生文化素質.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文化,策略

一、數學教學中實施數學文化滲透的情況

(一)新課改促進了數學文化滲透

新課改是社會發展和文化進步的一部分,數學文化是經過長期積累和歸納總結而產生的數學品質和思考[1].具體教學過程中,不只是進行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教學,要更好地體現數學內在含義.新課標對數學文化的價值進行了明確,提出了在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學歷史、趣味內容、數學家故事等對數學文化含義進行體現.也就是具體的數學教學時,展現數學文化,拓展思維,提高學生整體能力.

(二)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情況

21世紀,很多國家都以數學文化為基礎進行研究和制訂課程標準.我國對其很關注,可因數學文化概念進行清晰界定比較煩瑣,數學教師也無法準確把握,只有比較淺顯的了解,不能有效把握具體教學,從這個方面看,數學課堂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數學文化.所以,教學時,數學教師關注數學基礎知識講授,不重視數學文化內涵,導致數學教學欠缺文化教學內容.數學文化是數學教學的關鍵,對其有效滲透具有促進數學教學的作用.這樣的教學,能提高數學課堂的文化韻味,可以體現數學文化內涵,這是現代數學教學需要重視的問題.

二、有效滲透數學文化方法和策略

(一)根據數學史了解知識形成過程

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有效滲透數學文化,必須借助一定的媒介,其中,數學歷史是能更好地實現文化滲透的媒介.數學史在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進行數學文化滲透,對學生合理指導,使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含義.數學教學結合數學史實施教學有很多實際例子,如,教學“分數的產生”知識時,教師探尋古代數學知識,應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古人測量石塊的圖形,教師進行講解介紹,古人用結繩方式進行長度測量,石塊的長度通過繩子結數計算,不夠一結時,不是整數,就用分數表示[2].再例如,學習“角的度量”知識時,教師組織學生,把自己當作研究者,研究度量的產生,選擇相應的度量工具,接著對度量標準實施統一,再進行度量工具創造.這樣,會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到數學文化具有的含義和魅力.

(二)強化思維鍛煉,體會文化含義

數學史有關內容可以幫助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實施數學文化滲透,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媒介可以實現這樣的目的.數學史屬于數學文化,但是數學文化不全都是數學史.發生相應的數學問題,以數學思維進行思考和解決,這種思考方式包含正確思想,蘊含高尚品格,這些都屬于數學文化.所以滲透數學文化的過程中進行了數學思維鍛煉.例如,數字和圖形相結合的思想是重要思維方式,這種教學和學習方式能夠在小學數學的實際教學和學習中更好地體現出來,同時,也是數學文化的體現.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知識點進行有效點撥和引導.比如,習題“1+2+3+…+9”的計算,可以和梯形相結合,研究相應的計算方式,學習“分數的加減法”時,可以用長方形紙進行繪畫和涂抹,研究相應計算方法……每個教學環節實施相關思維滲透,使數學課堂具有趣味性和文化性.

(三)以數學情感顯示數學文化的魅力

在研究數學知識時形成的人格品質、思想情感等都是很好的數學文化形式.例如,小學數學教材當中的“你知道嗎”的教學環節,是對學生實施引領,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對生活的益處,明確數學知識奧妙,了解數學大師所做的數學研究貢獻,進而調動學生進行數學知識創新等,這些更好地體現了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意義.所以,教師要有耐心,要對相關知識精心設計并進行實際訓練,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文化魅力.教師要組織學生親自操作和訓練,明確數學知識形成過程,有效把握數學知識和技能,以數學情感和品格作為教學重點,進而顯示數學文化魅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學文化的滲透不能僅僅是在一些特定課節進行,還要重視在數學模式和風格當中進行有效體現.數學教師一定要增強自身修養,深入分析和研究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數學文化,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的含義,學習和掌握其含義,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對數學知識充分理解,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增加數學課堂的文化性

【參考文獻】

[1]張秀華.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4):96.

[2]張峰,靳燕鵬.數學文化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滲透——以負數的認識為例[J].菏澤學院學報,2017(5):138-142.

小學數學范文第4篇

第一階段:初識數學悖論, 外觀形式上的數學美。

數學悖論中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幾何中, 在代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集合論、微積分等中都有很多。

例2:任意兩個不相等的數相等。

證明:設a、b為互不相同的兩個數, 設c為他們的平均數, 即a+b=2c, 用 (a-b) 乘以兩邊得: (a+b) (a-b) =2c (a-b) , 展開a2-b2=2ac-2bc, 移項得:a2-2 ac=b2-2b c, 兩邊同加c2, a2-2ac+c2=b2-2bc+c2, 配方得 (a-c) 2= (b-c) 2, 兩邊開方得:a-c=b-c, 因此a=b。

多么神奇!任意兩個不相等的數可以相等, 那我們數學的研究基礎在何處?研究價值又在何處?如此這樣的悖論又何止千萬, 在教學中若能有效利用, 學生定會對相應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

第二階段:再看數學悖論, 本質才是內在美。

數學上的許多東西, 只有認識到它的正確性, 理解了它內在數學價值, 也就是它的“內秀”才能感到其美好。

例3:“0與i誰大誰小?”

我們知道, 對于任意兩個不同的數a和b, 或a>b或b>a, 兩者不能同時成立, 并且:若a>b, b>c, 則a>c;若a>b, 則a+c>b+c;若a>b, c>0, ac>bc。在引入復數概念后許多同學會引起0與i誰大誰小的討論, 根據上述基本性質我們對0與i進行如下探討。

(1) 若i>0, 則i2>0×i兩邊同時乘以-1可得 (-1) 2>0× (-1) , 即1>0;另一方面, 對以上結果兩邊同時加1, 有-1+1>0+1, 即0>1。于是0>1且1>0, 矛盾。

(2) 若0>i, 兩邊同時加-i, 我們有0+ (-i) > (-i) +i, 即-i>0;兩邊同時乘以-i可得 (-i) >0×i, 即-1>0。

這樣我們證明了無論0與i誰大誰小都會導出矛盾。在引入復數概念之后這是一個必然的結論:在實數范圍內, 任何兩個實數可以比較大小, 而在復數范圍內, 除非它們都是實數, 否則兩個復數無法比較大小。

第三階段:探究數學悖論, 以奇引趣, 用妙引趣, 彰顯數學之美妙。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依據對人的活動的認識, 把教學分類時將“激發學習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作為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類。美國學者約翰·A·拉斯卡提出以學習刺激的類型為標準的分類也強調學生經過努力突然發現預期學習成果, 知識來自內部的刺激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大家都意識到刺激學生的數學學習動機的重要性, 若選取數學悖論作為刺激物, 不但可以達成數學史的教育功能, 同時還可以起到開闊學生視野, 用奇、用趣進一步激發學習興趣。

例4:“1=2”悖論與除數不能為零的教學。

證明:設b=a, 那么ab=a2, 等式兩端同時減去b2, 得:ab-b2=a2-b2, 于是b (a-b) = (a+b) (ab) 。用a-b除等式兩邊, 得b=a+b, 由b=a得a=2 a, 故1=2。

除法和分數的教學中除數不能為零和分母為零無意義, 從認識上來說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 為什么除數不能為零?何為無意義?為何無意義?通過一個古老的悖論“1=2”, 學生就會更加容易從本質上明白分母不能為零的原因。

第四階段:解決數學悖論, 完善數學完美人生。

例5:三次數學危機, 盡顯完美主題。著名的Hippasus悖論、George Berkeley悖論、Bertrand A·W·Russell悖論分別導致了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 數學工作者們在解決三個悖論的同時也進一步創造性的完善了數學, 使得科學王后再一次盡顯風采。

林立軍說數學史教學鑒過去而知未來, 感悟數學與社會, 能使學生感受前人嚴謹態度, 增強自我探索精神。在無理數、導數與微分以及集合論相關理論引入的時候用中國學者李秉德教授所提倡以欣賞活動為主的陶冶教學, 把三次數學危機的背景及其解決概要作一簡介, 相信Hippasus悖論、George Berkeley悖論、Bertrand A·W·Russell悖論及其最終解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逐步完善日趨完美的過程, 這一感受對美育乃至德育以及學生日后發展的人生觀都會起到關鍵的作用。

摘要:將數學悖論應用于中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以期達到讓學生切身感受數學美的效果。

關鍵詞:數學悖論,數學教育教學,數學美

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范文第5篇

一、在現實生動的情景模擬中快樂的學習

“創造一個現實生動、實際客觀、真實具體的模擬情境讓學生學習數學”是新課標的一個重要理念。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認為教師合理選擇素材, 創設情境教學就能實現。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 可使學生的情緒高漲, 可以讓學生有更濃厚的興趣去學習, 引發出學生思維中的創新活動。在課堂教學中, 教師可利用小學生對故事感性趣的特點, 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情節, 誘導學生置身于故事情境中, 想象自己就是其中的一員, 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創設故事情境, 趣中提出問題, 解決問題, 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在新穎奇特的教學引導中快樂的學習

小學生對什么都是好奇的, 對新奇的事物特別感性趣,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 采用“快樂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應該多多激勵學生積極的、主動的、樂觀的參與學習, 積極的引導學生從被動“學會”慢慢的向主動“會學”、“要學”轉變, 能讓學生從“會學”、“要學”主動獲取新的知識, 從而達到快樂教書, 快樂的學習的目的。而新穎奇特的教學方式方法, 動態真實的教學過程, 參與性高、互動性高的教學環節能讓學生們對學習內容增加濃厚的興趣, 對教師教授的新知識點有著強烈的探究意向和主動學習探尋只是的積極傾向。

三、在大膽猜測與無限暢想中快樂的學習

對于”猜想”著名的波利亞的論述非常精彩:"我想談一個小小的建議, 可否讓學生在做題之前猜想該題的結果或部分結果, 一個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種猜想, 他就把自己與該題連在一起, 他會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確, 于是, 他便主動地關心這道題, 關心課堂的進展, 他就不會打盹或搞小動作。”由此可見, 猜想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探究, 人們豐富的認知活動和人們豐富的情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巧妙的運用獨到的中國語言文學的魅力去設置相應教學內容的懸念, 從而達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能夠緊緊扣住學生心弦, 吸引學習主動猜測和暢想,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參與數學探討活動, 能夠快樂地參與數學實踐活動, 在互動活動中快樂的學習。

四、給學生創造問的機會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 讓學生自己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去主動發現新問題, 探尋新的知識點, 這個探尋的過程能讓學生對新知識點的印象和感受最為深刻, 知識點的理解最為通透, 還能融會貫通的運用在以后的學習中, 能夠直接的掌握問題的內在規律、實質性質和內部聯系。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這種自主探求新知識、積極思考新問題、努力開拓新思維的良好品質。這種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 相互借鑒, 加快學習中接觸新信息和理解新知識的速度, 掌握更快捷更有效的學習方法, 更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創造了了有利條件, 在為這個培養過程花費的時間是非常值得的。

我們的學生只有敢于質疑, 善于提問, 才會對所學的知識提出自己的不同見解, 我們的教育才能更有希望。課堂上僅僅有老師和學生雙方的信息溝通, 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單調和乏味的負面厭學情緒。如某著名教師在課堂上提倡的七個允許:錯了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許充實;不明白問題允許發問;沒想好的允許再想;不同的意見允許爭論;老師錯了允許提意見;爭論到白熱化允許學生自由搶答接話茬發表意見, 不必舉手等待老師批準。在我的課堂上學生經常能聽到這樣的發問:這個地方你覺得哪里難懂或者不懂?你認為這部分知識需要關注的重點在哪里?這道題還有沒有別的解法?看到這個課題你都想提出哪些問題?等等。學生在不斷的解惑中取得了進步。

五、給學生表達想法的自由

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比較膽大的學生, 他們的特點是不論是對或是錯都敢于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這些膽大敢于發言的學生先表達自己的觀點, 當需要再重復說一遍或者補充說明的時候, 就可以要求那些平時不懂得展現自我的學生來回答或補充, 并且不論說的是否準確老師都應給予肯定, 并給予鼓勵和表揚。當遇到的問題比較簡單時, 也可以盡量讓那些膽小的孩子來發言, 答對或者給出理想答案后一定要表揚, 給他們樹立下一次還會給出答案并勇于發言的自信心。還可以把解決問題的機會放到小組里進行討論, 讓小組里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

如果能把那些乏味的數字、枯燥的符號、呆板的公式、一成不變的圖形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際事物相聯系比較, 讓學生注意到數學的某些知識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就在我們的身邊, 那么就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親切感, 減少陌生感, 從而能夠讓學生們對數學學習產生新的興趣, 激發他們對新知識的學習與探尋的欲望。不難理解這樣一個道理, 聽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說一遍、說一遍不如背一遍。如果學生能像老師這樣把所學的知識講出來, 對知識的掌握、對思維的培養將會是大有益處。所以我們教育者一定要鼓勵孩子想說--能說--愛說--會說。首先, 老師應該做好這樣一個引導者的角色。當學生都漸漸的愛說之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如何能讓自己的發言變得更簡潔, 更有條理等等。

當我們的學生在學習中的某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功, 比如出色地解答了一個難題, 準確的演算了一道數學題, 較以往的課堂上有明顯的進步表現時, 不僅僅要得到老師的贊揚, 還要受到同學們的鼓勵和表揚, 這樣更容易讓他感受到班級集體的溫暖。有些老師在教學時引導其他學生為他鼓掌, 來表示對他的鼓勵和贊美, 對優秀學生來說是一種激勵情感的積累, 對于后進生來說則是一種莫大的鼓舞和動力。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增進老師與學生間的感情, 還能活躍課堂, 增加學生學習熱情, 緩解學習中的緊張, 對數學教學活動有著一系列的積極作用。

摘要:小學數學的教學要以素質教育理念為指導, 結合學科內容, 運用適應小學生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本文主要從五個方面論述了快樂教學的方法, 充分調動師生兩方積極性, 在師生融洽的氛圍中, 高效率的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快樂,教學

參考文獻

[1] 梁國棟.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研究[J].教育, 2016 (10) :254.

小學數學范文第6篇

【摘 要】在世界范圍的課程改革影響之下,我國的課程改革也緊隨其后,其中最受矚目的一科就是數學。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課程,是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關鍵階段。本文就對小學數學改革的特征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并指出當前存在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目前小學數學的教學要點,是促進小學數學學科發展的一項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 改革 要點

這次小學數學改革的根本原因是數學科學本身的發展與傳統數學教學水平之間的矛盾。二戰后,科技發展飛速,促使各門學科廣泛地運用數學,從而提出了更高的數學要求。而這次運動很快蔓延開得更為直接的原因是1957年蘇聯人造衛星上天。這使美國大為震驚,而美國方面普遍認為美蘇之間的差距與作為基礎教育的美國中小學數學課程的落后有著重要關系。

一、小學數學改革的特點及缺點

隨著這次教改的深入,新模式下數學的缺點在日益暴露,專家和學者對其主要的批評意見有以下幾條:首先是只考慮了數學學科的特點以及數學邏輯思維培養的發展需要,但是卻對數學的教法考慮不足。在對數學的抽象概念理解的比重上有所增大,這樣,學生們在吃力理解這些概念的同時給學生增加了許多不必要的負擔,同時對于數學概念過于嚴密的追求直接導致了學生們對于數學概念了理解程度下降。其次是數學教材的難度增大,使得學生在進行教材授課時對于教材知識點吸收的程度直接下降。由于新課改相比以前的老教材來說難度直接上升了一個臺階,因此就教材的某些定義老師們都不敢保證一定能吃透,學生們在學習的時候也感到壓力倍增。這樣就直接影響了師生門對于教材的興趣甚至是數學這個學科的興趣,使得學習數學的學生成績兩極分化。第三是對學生在教材理解的程度方面要求過高,而對教學中數學技能的傳授重視程度不夠。比如教師十分吃力的給學生講解了乘法交換律的含義,但是當教師向學生提問“5×8和8×5是否相等”這樣的例子時,學生們就會不知所措。因為學生們知識強行記憶了乘法交換律的意義,而沒有真正明白乘法交換律的本質。

二、探索課堂教學方法,構建自主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

1.學習的啟動階段,以問題開路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數學知識的情境化。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方向;有了問題,學生的思維就有了動力。上課伊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把所要學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探索奧秘的強烈愿望。以疑促學,以問導讀,學生就會學得投入和扎實。在教學《圓的面積》計算時,一開始就讓學生計算下面四個圖形的面積:①長5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②底是5厘米,高是4厘米的平行四邊形。③半徑是2厘米的圓。④半徑是3厘米的圓。在計算出了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后,學生提出了下面的問題:圓的面積計算還沒有學過,該怎樣辦呢?圓的面積大小到底與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我們能否用割補法像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那樣來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情景由教師創設,問題由學生提出,方法由學生去研究,課堂呈現出濃厚的探究氛圍。

2.知識的過渡階段,以問題鋪設

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系統性、連貫性。任何新知的產生,源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或以學生的原有知識為基礎。因此, 我們在新舊知識密切聯系的關鍵處,創設情境,制造沖突,學生自然會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方法來聯想和探索新知。如教學“梯形面積計算”時,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過去我們運用割補的方法把三角形轉化成平行四邊形來推導出求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今天,大家能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請同學們試試?!痹偃?,當學生在學習筆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減法時(退位),可以啟發學生從筆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加法時(進位)進行思考,通過這樣的情境,不僅能給學生指明了思考的方向,而且也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和創造精神

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已不是泛指勞動力,也不再泛指一般的智力,而是指人的創造能力。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孩子具有創造性的思考力和獨立探索知識的態度,就要培養孩子的創造精神或者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任何教學不可能只有一種方法。教學過程中,要用具體和半具體的教具,引導學生操作,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獲得探索問題的方法,培養探索精神。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采取了“大腦風暴法”訓練學生;布置創造性作業,旨在讓學生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方法、經驗等嘗試解決的問題;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會出現一些孩子自己獨到的見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小心呵護這些獨到的想法和好奇心;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競賽性質的活動,可誘發學習動機,集中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智能與潛力。

四、運用知識階段,以問題擴展

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通過運用知識可以使學生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積極性。以問題密切知識間的聯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往往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這主要表現為思考問題的局限性和盲目性。因此,教師必須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巧妙設計各種類型的問題。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善于變換思考角度的能力,在變化中求真、求新,同時以不變應萬變的思考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敏捷性和靈活性。

總之,數學的改革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強調知識的傳授和關注技能的掌握,轉向側重于促進學習者的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培養、習慣和態度的形成、學習者的價值觀念與情感態度在學習活動中的作用。它的教學目標更注重認知性目標和發展性目標的有機整合,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文侃,《比較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羅增儒,李文銘,《數學教學論》,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黃歡歡,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0年10期

上一篇:單位普法宣傳范文下一篇:輔助調查員工作總結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