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

2024-02-01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1篇

中小學新授課自主探究型課堂“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

課題研究工作報告

蒼溪縣白山鄉小學校課題組

我校在2012年4月提出了《中小學新授課自主研究型課堂“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課題,經過課題答辯、立項和一年多的實踐與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總結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我們課題組作出如下報告。

一 思索

我校校本教研的兩種表象:

1、教師身上普遍存在的“生理缺陷”:大家天天好像都在搞教研(如聽課),但實際上絕大多數教師不知道什么是“校本教研”、怎樣搞“校本教研”,特別是對新課程改革、課題研究更感到無從下手。

2、學校教研普遍存在的“有皮無肉”: 校本教研與教育教學脫節,如各備各的課、各管各的班、備課無討論、聽課無評議、上課無反思,有形式無內涵。

白山小學人力資源狀況:

1、教師培訓告急:白山小學是地處邊遠,名師不多。老年教師一枝粉筆一本書,“教書匠”型較多; 教師流動很大,近三年新分教師22人,占全校在崗教師的40 %。年輕教師普遍問題是,一堂課基本走向和思路很茫然: “到哪兒去——怎么樣去——去了沒有”三個環節有問題。

2、研究主觀保守:對校本教研而言,教師主觀意識不強,潛力沒有激發出來,研究的很少,寫論文的很少,反思的很少;校本研究強制多一些,要求多一些。

二 立項

課堂教學模式即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學習而使用的教學方法,也就是孔子說的"因材施教",教師在不同課堂以及對待不同學生而采取不同的課堂教學模式會取得更好的效果。

1、新課改的要求

隨著現代教育的快速發展,原有的教師“滿堂灌”和“滿堂問”,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還從很大程度上制約學生的主動發展?!痘A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之四: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習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新課程課堂教學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動態交互作用的“生態系統”。 課堂是對話、溝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臺;是新認識的生長點,新激情的鼓動器,學生帶著疑問進課堂,帶著更多的疑問出課堂。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其中“對話”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特點。要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發展為本,就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把新課程標準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體現以學生 “學”來評價教師“教”的“以學論教”的評價思想,強調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堅持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達到使全體學生發展,全面和諧發展,終身持續發展,個性特長發展,活潑主動發展。

2、立足校情呼喚課改

(1)我校是一所距縣城100公里以上的山區九年一貫制學校。近年來教學質量急劇下滑,特別是小學教學質量相對滯后。部分班級、部分學科、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一直與全縣、全片區的差距較大。致使家長不滿意,社會不放心,學生每年開學轉往城里或鄰近鄉鎮讀書的學生多。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形勢逼人,提高白山教育形象迫在眉睫。2011年5月,原縣教育局派遣文毅校長到我校主持工作,對課堂教學進行全面調研;2011年9月學校班子換屆中,我校增設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再一次組織教導處同志對課堂教學進行調研。兩輪調研會診發現我校的課堂教學,由于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和傳統教學的影響,教師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成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禁錮了學生發展的能動性,更嚴重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展。學生缺乏學習能力,就產生課業負擔;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思維疲勞和心理厭煩,也就產生了心理負擔。

(2)新的學習觀認為:學習者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自主的參與者。學習不是簡單復制和印入信息,而是主動解釋信息,建構知識的意義。教學不是產品的傳遞,而是創設一定的條件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學習者的學習是第二次創造,自主理解就是創造。學習的結果不僅在于知,而且在于信,在于課內知識與生活經驗的統一。然而我校地處山區,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學習方法不太恰當,惰性嚴重,一味被動接受知識灌輸意識濃厚。因而部分學生成績差、習慣差,甚至產生厭學情緒。

(3)新的教師觀認為:教師的新角色:學習者,研究者,組織者(學習),引導者(學習),催化者(學生),促進者(學生),實踐者(反思性),開發者(課程)。知識傳授者角色的變化:由重傳遞向重發展轉變;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的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由單向信息交流向綜合信息交流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由教學模式化向教學個性化轉變。在我校,教師缺編嚴重,流動性大,年齡結構不合理。50歲以上的教師就有16人,30歲以下的教師33人。老教師思想禁錮,教法單一,基本屬于壓制型教師;年輕教師懶于學習,課堂駕馭能力不強,教法簡單粗暴,基本屬于帥哥靚妹型教師。省、市、縣名師不多,教好書,育好人,走出去,研究型人才不多,把教師隊伍打造成名師帶動的團隊,這要我們從課堂教學這些小事兒做起。

學校要有所發展,辦學水平必須提高。鑒于課改的要求和我校校情特點,只有打破常規求創新,尋找一個新的突破點。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把學習權還給學生,顯得尤為迫切。為此,我校提出了《白山小學有效課堂教學原則“七個一”》即:出示一個目標;突顯一個特色;樹立一個觀念;講授一個重點;練習一個要點;挖掘一個問題;反饋一條信息。積極構建優質高效的生本課堂。制定了切合我校實際的課堂教學模式——自主探究型課堂“三段六步式教學模式”。

三 簡述

1. 研究的目的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業成績,發展學生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 4兄弟學校,請教研室,請專家。請進來,走出去。

(5)、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進行歸納、提煉,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四 周期

⑴研究準備階段:第一階段(2011年5月-2012年5月)。這階段完成課題醞釀、資料積累、文獻研究,明確分工,實驗組和實驗教師的選擇、測試,實驗的整體設計。

⑵研究實驗階段:第二階段(2012年6月-2013年4月)。這一階段,實驗班和本組人員根據課題總體設計方案結合本班學生實際,確定目標內容,確立實驗方法。

⑶研究總結階段:第三階段(2013年4月-2013年7月)。這一階段,對實驗結果進行測試,分析總結,深化研究;撰寫實驗報告、論文;完成結題。

五 措施。

1、加強業務理論培訓,全校教師理解“三段六部式”課堂模式的主要思想及內容。 校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組織進行專題培訓,教育科研處每周一組織常規培訓,讓老師們在學習中更新觀念。我們不僅在實踐前學習課題主題思想及一些與主題接近的理論資料。而且在實踐中學習,從理論的層面對實踐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加以剖析,并尋找其根源。還要實踐后學習,對實踐過程中某一問題的思考與解決過程進行更進一步的反思與交流。學習的方式分自學和集體學習兩種。

2、展開“三段六步”大討論。我們把全校教師重新分成六個大組,以組為單位討論每學科如何落實每段、每步。如語文組的特色常規有:周一說話訓練、周二字詞檢測、周三名著中語文積累、周四誦讀拉練、周五的語文才藝展示。數學組的每天一練、趣味數學、數學名人故事、智力積分競賽等課前常規都是老師們在討論中形成。

3、一點示范、全面鋪開。我們先在在數學組進行實驗后,再在其他組展開。每組負責人先進行實驗后,其他成員在展開。先分段、分步落實在形成整體模式。步步為營,全面鋪開。

4、形成常規、先“死”后“活”。全校教師不僅課堂模式一樣,而且教案書寫、作業批改記錄、檢測分析等過程資料都完全格式化,讓老師們尤其年輕教師先學會“死”下去。在實驗過程,各學科組根據學科特點、根據各個體的不同特點,盡情發揮每段、每步,各組、每個教師形成各自鮮明的教學風格,人人有絕活,讓課堂“活”起來。

5、結合課題上好“四課”。為有效推進課堂教學模式化,我們每期認真落實“四課”活動,即:,新教師的亮相課、年輕教師的合格課、中青年教師的展示課、骨干教師和高級教師上研討課、同年級教師同課同講、同課異上等,使教師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6、圍繞課題組織課堂教學大比武、開展校內競技。每學期我們都要分組、分段開展課堂教學競賽活動、為上級活動選拔人才,積極組織參加上級大比武活動,學校拿專項教研資金組織表彰。在市、縣大比武活動中,我校有近30位教師獲獎,學校也縣教研室授予教學大比武組織獎。“三段六步”課堂模式是我校每位教師課堂教學的最大亮點。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2篇

中青年骨干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主力軍,對其進行培訓的質量好壞將直接影響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質量。因此,我們認為在開展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實踐過程中有必要重點關注、研究培訓模式,這既是對以往繼續教育工作的總結和提升,也是對借鑒全國兄弟院校先進培訓經驗的創新和發展,同時還順應了我國中小學繼續教育的宗旨:一切為了教師的發展。

教師發展需求的多元化和教師培訓多元化理論決定了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的多樣性。各地區的中小學校在一定時期對骨干教師規格的要求呈現多樣性的特點,學校既要擁有一部分素質精良能引領學校教學改革的名教師,又要配備整體素質較為整齊的骨干教師。因此,雖同為骨干教師,但其發展需求和培訓模式也有一定的差異。 我們在二種類型三種對象的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班上作了積極的探索。

一、構建了“滾動——輻射”式的培訓模式

1、“滾動——輻射”式的界定

該模式中的“滾動”可以從三個層面進行界定。一是就培訓規格而言,它是滾動推進的。參加大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的學員只有達到該類培訓規格后,才有申報高一級骨干教師培訓的資格。二是從培訓內容來看,它采用集群模塊式課程,各模塊依據“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形式不斷螺旋上升、不斷推進的認識特點來設計和安排,呈現滾動趨勢,旨在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反思,不斷提升專業化水平。三是從培訓形式來考察,該模式的程序為:理論浸潤——實踐反思——形成特色——示范輻射,各環節也呈滾動遞進式。其實質為由以培訓者起主導作用的組織形式滾動發展為以學員起主導作用的組織形式。

該模式中的“輻射”是就培訓所產生的作用而言。通過培訓,中青年骨干教師不僅提高了自身實施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能力,而且要充分發揮其在本校、本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帶頭作用和示范作用,這也是骨干教師培訓區別于其他類型培訓的本質特點。

2、 “滾動——輻射”式培訓模式的操作程序

基本程序:理論浸潤——實踐反思——形成特色——示范輻射。

“理論浸潤”環節:是指培訓者通過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創造一種濃厚的理論學習氛圍,使學員沉浸其中,深入研討,進行思想碰撞,逐步形成現代教育理念。此環節主要采用專題講座、學術沙龍、案例分析、專題辯論等形式。專題講座是以信息傳輸為主要特征的、使用最便捷、應用較廣泛的傳統培訓方式。它較適合于培訓內容中的理論輔導板塊。

在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在充分聽取學員意見的基礎上,根據當前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發展現狀、學員的實際需要有的放矢地安排了講座。這其中包括省、市課程專家的講學、本地特級教師、名教師、教研員、指導教師的講座。這種有目的、多層次的講座提高了學員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改組、整合了他們原有的知識經驗。學術沙龍主要是圍繞教育教學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確定研討主題,同時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研討氛圍,引導學員大膽、充分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疑惑。案例分析則是由案例形成和案例運用兩個階段組成。案例形成包括前期準備、確定主題、情境描述三個步驟。案例運用包括案例引入、案例討論、詮釋與研究三個基本過程。我們一般是從聽課、上課、班活動觀摩等實踐活動和一些書面材料中搜集、編寫案例,通過教學錄像、文本實錄、正反對比等形式呈現,然后展開分析與研討。專題辯論的組織方法是先確定辯論主題然后分組準備,再通過辯論賽的形式展開研討。

“實踐反思”環節:是指學員運用所學理論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并對自己的實踐行為進行梳理,進行重新審視,作出理性思考。如果缺少了反思這一環節,那么學員得到的經驗只能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上升不到理性的高度,因為教師教育智慧的獲得在很大程度上仰仗于經驗加反思。因此,該環節是培訓的中心環節。此環節主要采用現場診斷、自修反思等形式。教學現場觀察診斷是專家、教研員、培訓者與任課教師合作,有目的地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嚴謹的理性的觀察和面對面的分析討論,并提出改進策略的方法。教學現場觀察與診斷一般包括課前準備、現場觀察、課后分析、反思討論四個步驟?,F場診斷應特別注重培訓者對學員的診斷“處方”,采取專家點評、個別交流、小組討論的方式,使教師專業化得到持續發展。由于集中培訓的時間是有限的,但學員們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是無限的。因此,重視學員的自我研修、自我反思活動不失為提高培訓效果的有效形式。在培訓者的指導下,學員根據自己需求,自主學習、自主實踐、自主評價、自主完善。這種方式一般包括提出計劃、自學研修、實踐體驗、專家指導、反思總結等步驟。師徒對話采用計劃安排和聽課、上課、聽講座后隨機安排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采取分小組與指導老師交互討論的形式展開。

“形成特色”環節:是指學員通過全面深入的總結,把自己的實踐經驗提升到理論層面,使之系統化、科學化,運用課題成果指導自己的實踐,從而形成一定特色。此環節主要采用課題研究等形式。通過“問題解決”的方式,讓學員在一定的目標與任務的驅動下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既有利于培養他們在真實的任務情境中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助于提供培訓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谶@樣的考慮,我們嘗試把課題研究作為培訓的一種方式。我們把重點放在研究的過程,倡導在研究中學習,在實踐中研究,在實踐中提高。課題研究的操作步驟如下:屬于相同課題的學員組成研究小組,每組安排一位擅長該專題研究的教師擔任導師。導師組織學員進行專題學習。各組學員確定研究課題,制定研究計劃,小組討論修改研究計劃。按各自課題展開研究性學習,包括信息收集、資料

查閱、實踐嘗試、反思總結、撰寫論文。最后進行論文答辯,展示研究成果。在整個實踐研究過程中,學員以新理念來觀照實踐,不斷進行嘗試改進,以此增長教學智慧,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

“示范輻射”環節:是指學員把培訓所獲成果通過帶教青年教師反哺本市或本校的教育教學實踐,引領一大批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從而產生一定的示范輻射效應。該環節主要采用上示范課、帶教青年教師、作專題講座等形式。上示范課是指學員精心設計一堂課并在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教學,通過學員教學設計意圖的講解和實踐效果的反思分析,幫助新手教師掌握教學的一些基本策略,從而發揮其教學示范作用。作專題講座是讓學員圍繞培訓中自己所定的專題開展研究,把研究成果進行系統梳理,整理成講稿,并在本?;蛉凶髦v座,從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來介紹相關專題的最新成果,拓寬教師的知識視野,為教師的教育實踐提供一定的操作思路。

二、“滾動——輻射”式培訓模式在三種對象培訓班中的運用

就教師個體專業發展水平而言,名師和市級骨干教師的自身素質和發展期望也呈現出差異性,包括教育教學的理論與水平、知識與能力、職業道德與情感態度等。這些個體的差異和培訓目標的差異,要求我們按照實際情況為教師設計和提供針對性強的多種培訓形式。根據三種對象的培訓規格,我們在“滾動——輻射”式培訓基本模式的基礎上,采用了一些變式。

1、“滾動——輻射”式培訓模式在大市級骨干教師培訓中的運用

大市級骨干教師是指小學、幼兒園中年齡在45周歲以下,在校級已成為骨干并具有發展潛力的幼兒園、小學高級教師。

在大市級骨干教師培訓中,我們采用集中授課——參觀考察——在崗實踐——聽課評議的培訓程序?;拘问绞牵簩<抑v座,網絡技術應用,名??疾?,專著閱讀,學術沙龍,送課下鄉,教學實踐,教學示范及評議。課程內容主要包括現代教育理論、專業知識拓展、課題教學研究、現代教育技術、教育科研等方面。

這種培訓模式貫徹集中輔導與分散自學相結合,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技能提高與課題研究相結合的原則。教育理論與技能課程,以全面推進小學素質教育為中心,充分體現各學科的特點,注重學用結合,以學促教,突出針對性,講究實效性。

2、“滾動——輻射”式培訓模式在“名師基礎工程”中的運用

名師是指具有極強的教育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并在師德修養、專業知識與學術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教科研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等方面具有高質素、高水平、高知名度,形成自己教學風格或研究專長在本市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專家型教師。

在名師培訓中, 我們采用理論學習——教學實踐(異校鍛煉)——專題研究——追蹤培訓的培訓程序。該班主要采用“導師制”形式,即導師帶教。集中理論學習和崗位實

踐相結合,突出實踐操作。導師帶教貫穿全過程,并對帶教學員全面負責,培訓結業后,仍由導師對所帶學員進行追蹤培訓。

培訓設置集群模塊式課程,主要內容有:教育教學理論,包括各學科課程標準解讀、現代教學論與教學改革、現代課程論與課程改革、中小學生學習心理與學習指導。教學實踐考察,包括教學設計與教學評估,系統觀摩導師授課、說課、評課等教學活動。學員相互聽課、評課、說課,共同研討。系統進行本學科各種類型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操作,定期進行公開教學,考察本地及外地名教師的課堂教學?,F代教育技術包括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多媒體課件制作與應用、計算機網絡應用、專題研究探索。

該培訓采用的主要形式有:一是理論講座,包括聽名家課、案例分析、作理論講座、對陣辯論、定向讀書等五種形式。二是教學實踐,包括“觀摩——分析——實踐——研討——小結”和“設計——說課——上課——評課——小結”兩個層次五個環節。第一層次,組織學員觀看優質課教學錄像,觀摩導師所開設的公開教學課;學員進行試評,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傾聽導師分析公開課的教學設計、教學思想、教學背景和改進措施;參與研討,暢談感想與體會,從中學習導師的教學風格與敬業精神。第二層次,學員運用所學教育理論,在導師指導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學員進行說課,導師組織評析;學員實踐授課,導師組織評課;導師對學員開設的第一節不同類型的公開課和教研活動,進行全方位指導。這兩個層次五個環節,經過多次循環反復,使培訓真正落到實處,學員有所得;三是專題研究,是指在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的基礎上,要求學員運用教育教學理論和教育科研的方法,結合本學科專業,從教學實踐中提出問題,選擇研究課題,進行教學研究和實踐操作,然后寫成科研論文、調查報告或經驗總結。在這一過程中,導師全程參與,和學員共同探討,幫助學員將經驗上升為理論,提高教科研能力和勇于探索、銳意改革的勇氣和能力;四是追蹤培訓,包括三方面的內容:①營造名教師崗位成才的良好環境。市教育局、市教研室、教師進修學校、導師、名教師所在學校密切配合,通過對名教師嚴格要求,壓擔子,放手使用,促使他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磨煉,全面增強骨干教師素質。開展課題研究,承擔教材教法講座和參加命題、評卷、質量分析等。每年對骨干教師的工作情況作追蹤調查和全面評估,及時監控其成長動態,進行有針對性的追蹤培養,充分發展其教育教學的個性品質和特長。②建立師徒之間長期合作的紐帶關系。要求骨干教師與導師定期相互聽課,每學年至少合作寫一篇論文;吸收部分骨干教師參加片、市學科中心教研組,與導師一起組成課題小組,合作開展教改科研課題研究。③發揮導師帶教、面上帶動的輻射作用。要求每位骨干教師既為人徒,又為人師。在導師的指導下,每位骨干教師都應帶一位本校的青年教師在傳、幫、帶的實踐中,進一步提高骨干教師的能力與水平。從而構筑“導師——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的輻射形式。

3、“滾動——輻射”式培訓模式在名班主任培訓中的運用

在名班主任的培訓中,我們采用集中學習——理論提升——交流提高——輻射推廣

的培訓程序。

培訓內容主要有班集體建設理論、心理教育、創新教育原理、班主任素養、教育科研方法、班級主題活動的設計等。

該培訓分四個階段進行。集中學習階段包括專題講座、專題討論、心得交流、辯論與演講等形式。理論提升階段包括自學教育理論、撰寫講座稿、作專題講座、撰寫論文等形式。交流提高階段包括班級主題活動觀摩交流、論文、講座稿交流、外出考察等形式。輻射推廣階段主要是讓在“交流提高階段”中評出的各項活動的優秀學員在新教師上崗培訓班上作有關班主任工作理論與實踐的講座,還要在下一期名班主任培訓班上展示優質成果。該培訓采用他助、互助、自助三種方式。“他助式”是指借助多方力量進行培訓,采用“內請外聘”相結合的方法為學員授課。“互助式”主要指學員與指導老師互動、學員與學生互動、學員與學員互動。“自助式”是指學員自主學習、自我設計、自我提高的一種形式。

三、體會與思考

中青年骨干教師培訓模式體現出多樣性、層次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根據我市中青年骨干教師專業發展的狀況和他們對培訓的具體要求,我們構建了“滾動——輻射”式的基本模式,在此模式的指導下,因班而異,制定了多樣性、針對性強的培訓程序,這樣,既可激勵學員產生不斷奮進的學習動力,又可使之長久維持。就教學過程而言,體現出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實踐性主要體現在提高學員的課改實踐能力為主要目標,重點培養學員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日常教學行為的能力,教學反思與研究的能力。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培訓內容的開放,如給學員一定的自由度,允許他們自行設計、自選學習內容,進行專題學習。另外,還體現為培訓形式的開放。除了專題講座、課堂實踐等常規培訓形式以外,學員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學習,可以在學術沙龍中發表自己的觀點意見,也可以通過課題研究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3篇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要求老師把思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有準備得走入課堂進行觀摩。要聽別人的課首先要做好聽課的準備,而準備中,除了熟悉課程內容,了解學生狀況等,確定正確的課堂聽課理念是最重要的,要選擇好課堂觀察點,有效聽課。比如:是觀察學生課堂參與度還是觀察小組活動效應;觀察老師課堂時間分配還是課堂活動是否面向全體等。 在評課時,老師要用依據說話,用理論說話。通過參與課堂活動提高認識并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行為。比如著眼于學生投入狀態來評課。學生課堂投入狀態可從手、口、眼多方面反映出來,所以站在這個觀察點的聽課老師一定要坐在學生前方觀察。老師課堂觀察時,可以從某一個環節或者某一個問題入手,觀察老師是怎么做的,或者老師提出了一個什么樣的問題,學生是怎么參與的,效果如何,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效果。

另外,我們走進別人的課堂可能會發現值得借鑒的長處,也可能會發現一些不足。那么老師在經歷了課堂過程,走出別人的課堂之后就要反思,這堂課我學到了什么,我的課堂以后要注意什么。以此來服務于我們自己的課堂。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4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7年12月至2010年5月把來我醫院就診的重度褥瘡患者72例, 根據入院時間先后隨機分成2組, 治療組36例, 男21例, 女15例, 年齡31~75歲, 平均53歲。對照組36例, 男20例, 女16例, 年齡32~78歲, 平均55歲。2組病例的年齡、病情及病程差別不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材料 (治療組用)

(1) 選取武漢維斯第醫用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次性VSD護創材料, 型號:15cm×10cm×1cm;規格:VSD-2-15cm×10cm×1cm。以及一次性使用負壓治療吸護墊。 (2) 英國施樂輝公司提供的生物透性薄膜, 該產品具有易于粘貼, 無過敏性, 透氣透濕性能好等特點。 (3) 南昌萬佳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器。

1.2.2 手術引流方法 (治療組采用的方法)

以患者創口為中心分別向外上和內下切開3cm切口, 切除創口邊緣皮膚及硬化纖維組織見有鮮血流出清理創面工作為完成, 去除壞死組織和異物, 再用雙氧水和慶大霉素鹽水沖洗切口, 采用松節油去除油脂, 用酒精去除松節油氣味。并用干紗布擦干周圍皮膚。按創面大小修剪VSD護創材料和引流管側孔, 根據情況選用纏蛇法或夾餅法包埋引流管。創面填充和封閉后, 貼膜、接負壓引流裝置, 引流管于創緣直接引出, 用手術薄膜封閉整個創面。之后進行負壓引流, 引流管直接連接一次性使用負壓引流器, 將負壓調節在-125~-450mm Hg的壓力, 負壓有效的標志是填入的VSD敷料明顯癟陷, 薄膜下無液體積聚為正常。

1.2.3 常規手術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方法)

(1) 切開引流。因為閉合性褥瘡已形成膿腔, 有全身感染癥狀者或褥瘡因換藥不當形成口小腔較深的引流不暢者, 需切開引流, 以控制感染。 (2) 清理創面進行縫合。在清理創面之后, 對創面進行一期縫合, 只適用較小較淺、周圍皮膚較松的創面, 應用范圍較小。 (3) 植皮。對于創面較大的要進行植皮, 用全層皮片游離移植覆蓋創面, 可使褥瘡愈合, 但愈合后的創面皮膚較薄, 無法承受壓力, 容易復發, 患者自身要多加注意。 (4) 皮瓣修復法:清創以后, 用有活力帶血供的皮瓣或肌皮瓣填塞空腔, 一期閉合創面。這一方法能有效抑制細菌感染, 有利于創面愈合, 可治療慢性潰瘍、壓迫性褥瘡等癥。但該方法的手術創傷大, 適用于大范圍破壞了正常組織的血運, 而且手術風險較高, 一旦失敗, 后果嚴重。對于一些一般情況較差的患者以及高齡的患者不適用。

1.3 療效判定標準[2]

(1) 顯效:治療3~5d, 創面周邊紅腫、瘀血減輕, 5~7d愈合。 (2) 有效:治療7~14d炎癥減輕, 分泌物減少, 創面有新鮮肉芽生長, 并逐漸愈合。 (3) 無效:原癥狀無改善。

1.4 統計學方法

觀察2組數據進行結果比較, χ2檢驗, 應用SPSS 11.0軟件完成數據的統計處理。以P<0.05, 說明有顯著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1) 治療組:顯效21例 (58.34%) , 有效12例 (33.33%) , 無效3例 (8.33%) , 總有效率91.67%。

(2) 對照組:顯效15例 (41.67%) , 有效12例 (33.33%) , 無效9例 (25.00%) , 總有效率75.00%。

2 組數據比較, 顯效率、無效率和總有效率卡方檢驗, P<0.05, 說明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

3 討論

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的原理是利用醫用高分子泡沫材料作為負壓引流管和創面間的中介, 負壓經過引流管傳遞到醫用泡沫材料, 且均勻分布在醫用泡沫材料的表面上, 由于泡沫材料的高度可塑性, 負壓可以到達被引流區的每一點, 形成一個全方位的引流[3]。對于較大快的、質地不太硬的塊狀物引出在負壓作用下被分割形成顆粒狀, 經過泡沫材料的孔隙進入引流管, 再被迅速吸收到收集容器里, 達到治療褥瘡的目的。負壓封閉引流技術 (VSD) 經組織學檢查證實, 由于負壓的作用, 降低了組織間壓力, 同時使傷口周圍的氧張力下降, 刺激修復的啟動信號, 有利于及時清除壞死組織, 促使機體分泌纖溶蛋白激活物及其它酶的釋放, 傷口內發生纖維蛋白溶解, 可增強膠原組織的生長, 并創造出加快纖維蛋白溶解的環境, 進行自溶性清創。該技術操作簡便, 易于掌握, 療效優于常規治療, 值得推廣。

摘要:目的 探討負壓封閉引流技術 (VSD) 治療重度褥瘡臨床療效。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方法 將治療組36例采用負壓封閉引流技術 (VSD) 治療與對照組36例采用常規手術方法治療進行療效比較觀察。結果 2組療效比較治療組顯效21例 (58.34%) , 總有效率91.67%。對照組顯效15例 (41.67%) , 總有效率75.00%。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 經統計學處理差異有顯著性 (P<0.05) 。結論 VSD是外科引流技術能夠徹底去除腔隙或創面分泌物和壞死組織, 促進創面愈合, 該技術操作簡便, 易于掌握, 療效優于常規治療, 值得推廣。

關鍵詞:VSD負壓封閉引流技術,褥瘡,創面,手術,修復

參考文獻

[1] 尹東.封閉負壓引流技術治療皮膚慢性潰瘍[J].臨床骨科2010, 13 (4) :433.

[2] 趙萬秋.封閉式負壓引流對組織愈合的影響及對策[J].西南軍醫, 2006, 68 (3) :68.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5篇

一、積極的情感投入和必備的知識背景

積極的情感投入是轉變教學方式, 教師的情感作用影響更大。當學生所敬佩的老師來上課時, 學生的感受是興奮的, 情緒是高昂的, 注意是集中的, 教師的積極情感會加強學生課堂上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的活動, 提高智力活動的速度和效率。教師對教育事業和所教學科的熱愛是教學工作的動力, 教師應重視自己的情感修養, 學會用情感去工作。教師對學生的熱愛和期待是學生學習的動力, 教師真心真意對學生的愛和對學生暗含期待的信息可以通過聲音、外貌、動作、眼神等微妙地傳遞給學生, 使學生感到教師的親切和信任而受到鼓舞, 激發起努力學習的動機, 從而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 自信心。教師要使教學獲得成功, 使課堂效率提高, 不僅要提高自己的知識, 更重要的是有一顆愛學生的心。這樣, 才能真正啟開學生心扉, 促其主動、積極地學習, 才能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必要的知識背景是轉變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教師的成長和發展關鍵在于條件性知識和實踐知識的不斷豐富, 實踐智慧的不斷提升。要豐富自己的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 要做到把備課當作寫劇本;把上課當作演電視;把自己當觀眾。我們要以研究的態度對待我們平時的備課。備課要對教學全過程進行周密的整體策劃。備課還要對課堂教學進行全方位的預設, 預設是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備課還要關注師生的雙邊活動。把上課當作演電視。電視演得好才能吸引觀眾, 要把電視演好就要善于“導”和善于“演”。把自己當觀眾, 加強反思, 用心感悟課堂, 對自已經常照鏡子, 只有照鏡子才能發現美中不足。別人說你好, 你只能堅持現在, 別人說你不好, 你就能更好。教師成長等于經驗加反思。人因思而變, 個人的經驗可能錯誤和膚淺。反思是對經驗的依據、過程、結論進行深入的、持續的、批判性的審視。反思的目的在于突破經驗的狹隘性和局限性, 從而使反思的過程更有效益, 使經驗對未來的行動更加具有指導價值。

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獨立的學習, 學習過程由被動轉變為主動, 凸現學習過程中發現, 探究, 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的成為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 分析問題, 解決問題的過程。改變“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觀念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發展的主體, 是“教學之本”。課堂上學生權利的回歸極大的激發了求知潛力的發揮, 促使學生的認識, 能力, 個性, 人格得到了主動發展。因此, 教師在教學中應保護每個學生的積極性, 使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意識得到長久的保持, 做到樂學, 主動的學, 學有所得, 越學越愛學。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使學生主動、自主地探索數學知識, 教師必須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 課堂上要給所有的學生展示自己、表現自我的機會, 而且機會要均等, 特別是不太善于表現自己的學生, 教師要更多地關注, 要讓每一個學生體驗成功。在學習的過程中, 學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 因而其發展速度是不一樣的, 學習的能力也是有差異的, 教師要采用多元評價方式, 成功不分大小, 只要進步了就要給予激勵性的評價, 在師生一起分享每個學生成功與快樂的時候長此以往, 學生就會有充分的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

三、合理利用資源以促進教學方式的改變

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 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 對教材的處理不是教材內容的移植和照搬。課改要求教師“用教材”, 而不是“教教材”, 教師不再是教材的忠實執行者。教師要做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橋梁, 一切從學生出發,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生活經驗, 靈活架馭教材, 實現對教材的再創造。多媒體教學成為廣大老師崇尚的教學手段, 教師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課程設計時, 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使一些抽象難懂的知識, 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直觀而形象。多媒體課件教學不僅實現了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有機結合, 還實現了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這是傳統教學模式無法與之相比的。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可以增加教學密度, 提高教學效果。合理利用生活資源, 從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 增添生活氣息。創設情景, 貼進生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 補充教學內容。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 在教育領域, 網絡信息成了教育的重要資源, 計算機輔助教育正走向普及, 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進程正逐步加快, 網絡技術對現行教育的優化和生產力的開發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學資源無時不在, 無處不在, 無事不在。教師要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般的眼睛, 在平時的教學中, 善于捕捉信息, 善于發現富有特色個性的東西, 凸顯課堂創新教學這一特點, 點燃學生這一火把, 挖掘利用課程這一資源, 讓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充滿快樂、激情、幻想與生命活力的源泉, 學會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文化課教師要引導與幫助、尊重與贊賞、精講與精練、創境與設疑、分層與異步、促進與應對、整合與巧用、發展與開放、反饋與調控、反思與改進。一個不會反思的教師, 不可能在課程改革中, 轉換教師角色, 發展成為研究型教師, 反思型教師, 他的經驗也是狹隘的, 膚淺的, 它的學術水平的發展也將大受限制。只有通過對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改革, 才能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在去年的高考教學評估中, 我擔任課題主研人員, 帶領我校高中文化課教師不斷從教學方式上, 突破傳統教學方式, 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我將一如既往, 勤奮學習, 開拓進取, 取得更大的成功。

摘要:通過對農村普通高中教師教學方式的調查研究表明, 雖然課程改學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但是課堂教學方式卻出現了形式化、低效化現象。所以, 轉變課堂教學方式, 勢在必行, 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關鍵詞:農村中學,教學方式,情感,網絡

參考文獻

[1] 賀平, 武法提.論學習環境設計的理論基礎[J].現代教育技術.2006 (06) 。

課題觀察材料范文第6篇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課題研究的“樂學·校本課程”建設是基于鄉土資源, 以學生實踐參與、體驗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程建設, 課題研究以重慶市江北區五寶實驗學校開展“樂學·校本課程”實踐活動為例, 對鄉村校本課程建設進行探索, 對課程內容體系、實施模式、管理機制等要素加以研究。

三、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略)

四、前期工作進展情況 (略)

五、前期研究成效

1.形成了學?;卩l土資源的“樂學·校本課程”基本體系, 主要建構有“五樂課程”:樂耕、樂品、樂探、樂藝、樂健。每個課程體系主要內容有:樂耕包括開心農場、蘑菇栽培、土面加工、遠足拉練、古鎮文化、秋游野炊、采摘收獲。樂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愛學習教育、愛勞動教育、水資源教育、生態環境教育。樂探包括:科普知識、科技室活動、科普園。樂藝包括泥塑、藝術團、書法、鼓號、腰鼓。樂健包括:開放體育器材、竹竿舞、滾鐵環。

2.形成了部分校本課程教材:《鼓號演奏》、《腰鼓套路》、《合唱訓練》、《農場知識》等教材。學生通過這“五樂課程”的學習, 讓學生在品德、知識、科學、藝術、體育等方面得到了發展。

3.泥塑項目被評為重慶市教委評為市級特色項目;班級合唱獲得市、區級獎勵, 學生多項科普作品獲得市區獎勵。

六、后期工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主要針對“五樂課程”進行精細化研究:各板塊研究加強責任落實, 分工合作, 分配具體研究任務。重點采取案例研究法、觀察研究、調查研究、行動研究與經驗總結法。五樂課程建設與具體思路如下:

(一) 樂耕 (社會活動)

1. 開心農場:按一年四季特點設置教材, 重點關注適合季節的播種課程。

2. 蘑菇栽培:蘑菇的播種與生長過程加強研究, 制定校本課程。

3. 土面生產:了解面粉如何變為面條的加工過程, 熟悉加工技術。

4. 遠足拉練:開展遠足活動, 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5. 古鎮文化:了解古鎮的歷史文化與旅游資源關系的研究, 懂得保護文物。

6. 秋游野炊:鼓勵孩子體驗課外生活, 野外生存訓練。

7. 采摘活動:體會勞動成果, 教育孩子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二) 樂品 (品德活動)

工作思路:主題活動教育課程, 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按年級段編寫校本教材, 內容如下:

(1) 2-6月:“三愛”教育。開展愛學習、愛國主義教育、愛勞動教育。“三愛教育”按年級段形成體系編排三本教材, 收集每次教育案例資料。

(2) 9-10月:水資源教育。保護母親河, 水資源建設, 有關長江相關知識的教育、參考話說長江紀錄片內容、保護母親河行動、節約用水、航運知識, 水路運輸與路經濟命脈,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等, 編排教材一本, 最好能體現知識結構體系。

(3) 11-12月:生態環境教育。森林資源、水塘水利建設與生態環境教育主題, 利用我校是區級環境教育示范校、環境友好型學校來開展活動。

(三) 樂探 (科學活動)

1. 科普教育:

1-2年級拼音科普讀物閱讀。3-6年級學??破請@活動與研究, 重慶科技館參觀體驗活動。

2. 科技室活動:

各科普器材的教學與利用, 學生活動操作指南??破掌鞑膱D片與科普相關知識及原理和用途等編輯成一本科普教學用書。

3. 科普園:

氣象觀測、清潔能源、魚類養殖教育等教育讀物與日常記錄。做好平時的開展活動記載, 加強數據的研討與分析, 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四) 樂藝 (藝術活動)

1.泥塑:打造市級特色項目, 按學段設置教材, 培養審美創新能力。2.“一江春”藝術團:建立兒童合唱歌譜集, 分三個學段編寫教材。3.書法:打造特色, 裝修書法室, 積極組織學生參賽, 出版書籍。1-2年級硬筆書法, 4-6年級軟硬書法。按學段設置教材。4.腰鼓:展示活動, 形成教材。5.鼓號:4-6年級學生學習, 升旗儀式展示, 是否引入小號教學, 形成教材。

(五) 樂健 (體育活動)

1.開放體育用品:學生可以在課間隨時利用開放的體育用品開展健身活動。2.竹竿舞:要求4-6年級, 要循序漸進的開展竹竿舞, 找好配樂, 教好跳法。3.滾鐵環:要求3-6年級均可開設, 設置比賽, 活動展示等。

七、后期研究計劃及步驟 (略)

八、預期成果

1.“樂學·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報告, 工作報告。

2.“樂學·校本課程”建設的實踐研究案例、論文集, 校本教材。

上一篇:老板培訓感言范文下一篇:科學鍛煉方法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