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

2023-09-28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1篇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國是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我們這個56個民族的大家庭里,少數民族有1億多人口,占全國總人口8。41%,分布在全國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國土面積的64%,蘊藏著支撐中華民族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多彩的社會人文資源,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不斷增強民族團結始終是關系黨和人民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包括新疆在內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民族團結,這充分證明:各民族只有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才能最終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 事關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特別是烏魯木齊“7·5”事件,是以熱比婭為首的境內外“三股勢力”,有預謀、有組織地打砸搶燒嚴重暴力犯罪事件,目的就在于破壞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這是所有期望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人們所不允許的。

正因如此,必須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民族大團結思想,才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是包括新疆同胞在內的全國各族人民的意愿,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利益所在。

而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中小學生中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培養各族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提高各族學生維護祖國統

一、民族團結、反對分裂的自覺性,增強各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無疑是中華民族核心利益的根本要求,是確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最終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是外防滲透的長遠大計。

所以,民族團結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就要從小學生最基本的民族意識、民族情結、民族知識抓起。同時,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也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學生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和途徑。

其次、從我校的校情來說也有此項課題研究的基礎:我?,F有教學班級15個,教職工42人,學生755人。其中少數民族教師有8人,主要涉及維族、哈族、回族,占教職工總數的百分19%,少數民族學生有151人,主要涉及回、維、哈、蒙等民族,占全校學生總數的20%。無論從學生還是老師的情況看,我校都屬于多個民族雜居的學校。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和睦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既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打造團結、互助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實現學校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再則,對新疆少數民族的研究,我校從2006年就已開始。幾年來,學校的領導和全體師生通過精心設計、積極參與,使我校各項教育活動都滲透了民族團結教育的元素,達到了潛移默化、深入人心的教育效果。因此我校有研究此項課題的基礎和背景。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團結教育一直貫穿于我國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整個歷程。

1987年國家教委印發了《(關于在各級學校注意進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在中小學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寓民族團結教育于各種生動活潑的活動之中。1993年國家教委《小學德育剛要》中,要求小學生“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1994中共中央印發了《愛國主義實施剛要》,明確指出,“不論是在漢族地區還是少數民族地區,都要加強馬克思主義 2 的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大力宣傳各族人民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歷史貢獻。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思想,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1995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也規定,國家對受教育者進行民族團結教育。1999年,教育部、國家民委辦公廳聯合頒發的《關于在全國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目的、意義和要求。2001年頒布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強調要“加強國情教育”,“要對中小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2004年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聯合發出《關于在中小學進一步大力推進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的通知》,指出了我國民族團結關系面臨的新形勢和在中小學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重要意義,就對中小學繼續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提出了要求。在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胡錦濤同志指出,要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要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的全過程,使全社會牢固樹立民族團結的思想觀念,使各族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堅持不懈的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各族干部群眾增強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尤其是在青少年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和諧相處、共同進步。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目標及方法 內容:

1、新疆除漢族外主要的12個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等。

2、在小學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的途徑和措施。 目標:

1、學習知識層面:讓學生切切實實在搜集整理資料的過程中、在對信息的分析挖掘中,深刻的了解新疆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及千里不同風,萬里不同俗的習俗。

2、改變社會環境層面:在學生了解了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和習俗后,懂得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不做。并能把這些好的做法傳遞給家長,進而影響周圍的居民做好民族團結工作。

3、構建民族團結教育校本課程體系,并成為學校的特色。通過“研、學、說、畫、展、賽”等方式,讓學生“人人知曉民族文化,人人懂得民族習俗,人人會跳民族舞”,為孩子終身發展奠定人文底蘊,將民族團結教育根植于學生的血脈中。

4、制定出民族團結教育相應的保障機制,構建完善、規范的培訓、管理、激勵及活動保障機制等。

方法

1、文獻法

運用文獻法搜集相關資料

2、調查研究法

運用調查法來了解學校學生對民族團結教育的認識,并通過資料搜集、整理,為研究提供第一線可靠的事實依據。

3、個案法

運用個案法研究民族團結教育在各班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好做法,好經驗,并由“點”到“面”在學校推出一部分成功的實例,由此以發揮學校團隊建設的引領、示范與輻射作用。

4、行動研究法

4 運用行動研究法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的民族團結教育實踐活動,為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提供可供借鑒的范例。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 第一階段:2010年1月—7月

1、撰寫課題申報表、實驗方案。

2、組建課題研究的課題小組。

3、組織主研班主任學習課題研究方案及與課題有關的理論。

4、實驗教師撰寫個人課題實驗計劃。

5、培訓學生了解新疆民族情況,培訓學生學會收集相關資料。 第二階段:2010年8月—2012年7月

1、學生收集資料、交流資料

2、編著校本教材,開設校本課程

3、組織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4、加大宣傳、學科滲透,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5、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一家親活動 第三階段:2012年8月—12月

1、整理過程性研究資料,形成班級各具特色的研究成果。

2、學校課題組撰寫實驗結題報告。

3、向總課題組申請課題鑒定結題。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與做法

民族文化教育,是搞好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提升學生認知水平的有效手段。在這一過程中,加強實踐體驗是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調發展的根本途徑,抓住重點,突出特色是民族團結教育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必然要求。我校自開始小學民族團結教育課題研究以來,通過開設校本課程,通過“學、唱、畫、展、賽”等方式,引導學生學習民族文化知識,并以此為突破口,加強對學生的民族團結教 5 育。主要途徑與做法如下:

途徑一:建立制度,保證民族團結教育扎實、長期開展。 學校將民族團結教育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去抓,成立領導機構,制定計劃,將民族團結教育與學校發展規劃相結合,從思想建構、行為落實、評價引領三個方面保證民族團結教育的深入開展。先后制定了“民族教育制度”、“少數民族學生獎勵制度”、“教師民族常識培訓制度”,開展了“愛心、責任心、事業心”的師德師風活動,形成了“連建、連動、連新”的長效機制。幾年來,教師在業務培訓和教育教學實踐中,掌握了比較豐富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并在目標認同的過程中激發了為民族教育事業獻身的熱情

途徑

二、學科滲透,寓民族團結教育于潛移默化之中

我校注意將民族團結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之中。學校每學期都制定詳細的對學生“五觀”教育的工作計劃,把“五觀”教育,特別是黨的民族政策貫徹于每個學科之中,教學中要求老師將民族團結、精神文明溶入課堂中,時時滲透對學生的民族團結教育。

途徑三:開設校本課程,寓民族團結教育于民族文化學習之中 為讓民族團結教育的精髓深入學生的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各個方面,我校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從2006年開始,在全校各年級進行研究性學習課題《新疆少數民族研究》的研究,之后,又轉化為校本課程,明確了教育教學目標暨人人知曉民族文化;人人懂得民族禮儀習俗;人人會跳民族舞。確定了除漢族外新疆主要的12個少數民族的文化習俗即為教學內容。制定了課程綱要。并以必修課的形式在每周四小課時間,由班主任傳授講解。并從“民族禮儀、民族節日、民族服飾、民族飲食、民族建筑風格、民族歌舞”等方面編輯了校本教材《我眼中的新疆少數民族》《新疆少數民族研究熠熠生輝》。除此之外,學校還開設了校本課程選修課:《口語交際;新疆 6 少數民族文化介紹》,讓小學生以講解員、導游員的身份介紹新疆12個少數民族文化習俗,以此來加大對新疆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另外,根據各民族的音樂舞蹈,編輯了集新疆各民族音樂于一體的民族舞大課間。在跳民族舞的直觀教育中,在校本課程的系統傳授中,自然而然的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中華民族的文化是由各民族締造的。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尊重各民族的習俗,自然而然的沒有了民族的隔閡與界限,自然而然的將民族團結教育的種子根治于學生的血脈中,自然而然的獲得了對各民族的認同感,而不是一種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對民族團結教育摸不透抓不著。

途徑四:創設氛圍,寓民族團結教育于校園文化之中

學校不僅在校園內張貼固定民族知識專版,還在每班門前張貼了民族研究標識牌。在此基礎上,各班還以自己研究的民族為基礎,召開主題隊會、辦手抄小報、繪民族畫、征文比賽、書寫民族團結教育體會,使廣大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深切感受民族文化的教育和熏陶。

途徑五:風采展示,寓民族團結教育于學生主題活動之中 我校借助新疆五月“民族團結教育月”這個載體,通過開展“民族研究匯報課”、“民族研究知識競賽”、“民族研究展板評比”“民族團結教育演講比賽”“民族團結教育主題班會”“民族團結教育歌舞比賽”等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在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教育。從而讓學生對民族團結教育這個概念是“知行統一”。

途徑六:真情互動,寓民族團結教育于細節之處

我校借助各種節日來臨之際,師生之間相互祝福,開展節日拜訪、送溫暖活動。在學生中開展“你去我家吃月餅,我去你家吃馓子”活動,通過拜訪,學生間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我校葉爾多斯、杰恩斯兩名少數民族職工因病先后多次得到全校師生的捐款?;刈鍖W生麥天宇因患腎病綜合癥,需要高額的醫藥費,師生先行動,還向社會 7 發出倡議,使困難家庭度過了難關。其次,還建立少數民族學生檔案。學校每學期評選表彰“民族團結小標兵”和“民族團結先進個人”,學校在執行“兩免一補”的政策中,優先照顧少數民族學生,認真執行民族政策。幾年來,學校無論是民族學生還是民族老師還是職工,不管誰有困難學校全體師生都會伸出援助之手互幫救助,一次次捐款的動人的場面,一個個獻愛心救助的實例使廣大師生在具體的生活學習當中分享“民族情、兄弟情、骨肉情”,用自己的行動詮釋“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深刻含義。

六、課題研究的收獲和成果

1、課題研究近三年來,在班主任的帶領下,學生們通過合作探究,自主探究,通過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對各民族的文化,包括歷史文化,風俗文化、禮儀文化、及少數民族的分布、語言、飲食、工藝等多方面的認識有了深入的了解。

2、通過開展展板評比、匯報課、知識競賽等形式的活動,學生的班集體榮譽感強了,有了良好的伙伴關系,促進了師生關系的改良,創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從而使學校不僅成為民族團結之花盛開的和諧家園,而且還是學生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樂園。

3、學生通過民族舞蹈學習,小學六年后,至少會跳9個民族的舞蹈。

4、通過系列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使學生不僅了解了新疆少數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特征及千里不同風,萬里不同俗的歷史淵源。更重要的是對祖國大家庭的概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得到了激發,形成了和諧向上的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豐富了學生的內心世界。幾年來,校園內從來沒有因為不相互尊重發生民族糾紛,而師生們總是用真情實感在學習、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體現 8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情結,以委婉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盡情表達“民族團結一家親”。

5、編著了校本教材《新疆少數民族研究熠熠生輝》校本課程,教材并被評為國家級德育課題成果一等獎,制作了專題片,宣傳手冊,為學生定制了9個民族的服裝。

6、以點帶面,將民族團結教育的成效輻射到了社會的各個層面,不僅讓家長觀摩了民族團結教育的成果,而且先后接受了市級、州級、自治區級各級各類人員的觀摩,2011年我校在全市率先成為昌吉市創模工作的示范點,2011年5月27日,昌吉州教育工會在我校召開了民族團結教育現場會。區、州、市、教育局及州、市各學校領導百余人參加了此次活動。2011年9月9日接受了全州的創模工作觀摩現場會。2012年被評為州級民族團結先進模范學校。2012年10月在二六工舉辦的昌吉市民族運動會上,我校二百多名學生展示了民族舞蹈。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宣傳力。

7、2012年自治區民宗委劉書記在我校調研,因為工作有特色,給予20萬元資金的資助。

8、在自治區“十一五”教育規劃期間,我校教師積極參與德育科研活動成效顯著,被自治區教科所評為先進集體。

事實證明:我校開展民族研究、民族團結教育是成功的。但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深知:深知民族團結教育并不是一節課、一次活動、一次學習就可以替代的,他是一項長期艱巨的工作,我們要把民族團結教育工作深入到學校工作的每個環節中去。讓民族團結教育“潤物無聲,暗香永存”,讓民族團結教育深入到每一位師生中去。

六、課題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

1、創新模式。積極探討把德育與民族團結教育相結合,民族團結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相結合的途徑。

2、以科研為先導,研究探討學科教學中以及學校的各項工作中實施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方法,以期我校的民族團結教育開展得更廣泛、更深入。

3、進一步完善民族研究民族團結教育教材體系,校本課程《新疆少數民族研究》開設更為規范,學生民族文化學習更為系統,扎實。

4、使主題活動常規化,素質教育呈現新生機,民族團結教育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

總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探索,鞏固成果,開辟新的途徑。

昌吉市第九小學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2篇

課題名稱:中外先驅對宇宙的探索

研究過程:

1)2012-10-3,小組內部進行討論,明確研究方向,對組員進行合理

分工,分別開展研究性課題的內容。

2)2012-10-10,小組內部展示各自搜集的成果,并再次進行討論,

提出問題和改進方案的建議,把小組成員的成果綜合起來并完善。 3)2012-10-17,小組組長去問指導老師,并做了相關記錄。 4)2012-11-10,小組內派代表采訪指導老師。

5)2012-11-20,將小組內所有資料進行整理,并認真填寫表格。 6)2012-12-10,將小組的最終成果制成PPT,并完成論文。 研究體會:

中國的天文史可謂是豐富多彩的,雖說早期的占卜是用以愚民,但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我國留下了相當完備的天文記錄,也給世界天文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這使我們體會到人類探索太空的自豪感;體會到科學家和宇航員在宇宙探索中前赴后繼的獻身精神;更從中國宇航事業的發展中體會到一種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的尊嚴。

太空探索不僅僅給人類提供一面審視自己的鏡子,它還能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技術,全新的挑戰和進取精神,以及面對嚴峻現實問題時依然樂觀自信的心態。人類從宇宙中學到的,充分印證了阿爾貝特·施韋澤的那句名言:“我憂心忡忡地看待未來,但仍滿懷美好的希望。隨著對宇宙研究的深入,我們對地球,對生命,對人類自身的感激之 1

情將越深。太空探索讓地球更美好。

訪談的問題:

個人對于歷史天文學的觀點。

訪談記錄:

中國是世界上天文學起步最早、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天文學也是我國古代最發達的四門自然科學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對各種形態的彗星進行了認真的觀測,不僅畫出了三尾彗、四尾彗,還似乎窺視到今天用大望遠鏡也很難見到的彗核,這足以說明中國古代的天象觀測是何等的精細入微。

“老師,您認為中國古代天文學對我們當今社會有何幫助?” 被訪談者的結論:

文化都是傳承的,面對現代生活我們不能割裂歷史,在西學東漸的當今,傳承天文學這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對天文學的感悟和領會,觸類旁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精華,致力于把文明社會構建在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上,吧中國傳統文化的瑰麗和神奇充分展現在構建現代化社會的過程中。中國古代天文學獨特的宇宙觀對我們建設現代化社會具有有非常的借鑒意義?,F在我國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盡管是在經濟發展,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更應該順應社會自然發展的規律,不能違背規律,破壞自然。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國古代天文學主張

的“無為而治”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宇宙觀。對于今天物欲橫流的社會節制自己的欲望有著重要的意義。如果我們無限制的滿足自己的欲望不加節制的話,我們將面對著無法想象的噩夢。因此我們處世的時候要謹慎,順應自然,現在從宇宙觀得到的經驗,在現在這樣的社會,我們既要有所為,其實更要有所不為。天文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天文學與我們不僅具有厚重的歷史意義,還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時時刻刻都離不開天文學,就拿最簡單的天體太陽和月亮來說,它們大概是人類最直接的、最大的而且關系最為密切的天體了。除了對人類的光明和熱量外,它們還對人類有著相應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

因此,天文學對于人類的意義絕非深刻一詞就可以形容的。天文學這像浩瀚的天空一樣廣袤無邊,人類要走的路還很長,要探索的旅程還很遠。而人是一切發現的原動力,所以對于天文學愛好者及專門從事天文學的職業工作者來說,學習好、運用好簡單而又復雜的天文學,任重而道遠。

訪談結果與打算: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3篇

平遙縣第 二 中 學 校

雷 光

英語小課題研究結題報告

作者:平遙二中

雷光金

題:高中英語“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驗研究結題報告

課題負責人:雷光金(晉中市平遙縣第二中學校) 課題組成員:雷光金

侯邦智

李世芳

趙云亮

要:高中英語

小組合作

有效性

學習策略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研究的意義:

英語教學正面臨重大變革?,F行高中英語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應用;重死記、輕靈活。這種弊端造成了耗時多、費力多、收效微;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高中英語教學就走不出死胡同,就無法改變全民口誅筆伐的嚴峻形勢。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各地都對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革。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教學模式的變革進行的如火如荼,需要我們對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分析、檢驗、總結,最后采用適合自己教學實際的教學模式。實現“ 全面更新英語教師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正確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二、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

1. 通過實驗研究,改變過去和現在正存在著的僵化而低效、高分而低能、勞累而無味的教學模式。探索建立一種靈活而輕松、簡潔而高效、新穎而引人的教學模式,使之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而能夠培養真正適應社會需求的英語人才。

2. 借助于新的教學模式,改變教師的教學思維,提高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發學生成功的信心,激起學生主動求知的欲望,激活學生發展的潛能,從而使學生在不斷激勵的狀態中取得不斷進步。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

1. 多元智能理論

每一位學生都有不同的智能,因此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發展的潛力,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的空間,特別需要認真對待英語興趣相對不濃的學生,平時對他們降低要求,注重學習引導,激勵成功的自信心,努力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臺和機會,采用激勵性措施讓大部分學生從教學中感受到快樂,使其對英語產生興趣,進而樂學并及早跟上優生。

2. 激勵教育理論

“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第斯多惠語)。管理心理學認為,認得一切行為都是因受激勵而產生的,研究表明收到充分激勵的人其能力可以發揮到激勵前的三倍到四倍。英語教學中充分利用各種因素創設積極的教育時空環境和情感體驗,更多的采取表揚、贊美、寬容的教育方式,形成自主學習,自我教育的學習內容動力機制,使學生成為學習的成功者。

3. 學習靠興趣,興趣使人力求認識和趨向某種事物,并與肯定情緒相聯系的個性傾向。人對有興趣的事物總是心神向往,優先給予注意。濃厚的興趣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傾向時,就發展成為愛好。因此,興趣的培養和發展能激發學生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在英語教學中提倡趣味教學。

4.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基礎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之一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課題研究的預設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老師們能理解自主合作學習的內涵,能夠靈活運用自主合作學習的技能,幫助和指導學生建立自主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師能夠創設一個互動、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接受新知識。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主動地探究總結問題等。

具體目標:

1. 能夠探索出一套學生分組學習高效的自主合作學習策略與實施方案。

2. 培養學生濃厚的自主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在小組中積極發揮自己的特長參與學習。

3. 引導學生在小組中學會分享與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能力。

4.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改變當前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低效教學”現象,讓學生在小組中充分自主研究、合作交流,轉變學生的習性方式,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

五、課題的研究內容:

1、如何設置課堂合作學習環境?

2、如何微調英語課程?

3、探索學生合作學習策略。

4、探索課堂教學程序與基本策略。

5、正確處理合作學習中的幾種關系和幾對矛盾。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本課題將采取理論研究、實驗研究、網上查詢、文獻法、調查法、發現法、觀察法、討論法、問卷法、教學總結等研究方法。比如:上網收集信息、圖書館查資料、問卷調查、找學生座談、上觀摩課、課題組成員進行教研討論、經驗總結、網上交流、撰寫論文等,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思維為核心。

七、課題研究的基本過程:

1. 第一階段: 收集資料2013.9-----2013.10

主要任務:建立課題組,收集資料,研究學習相關教育理論,新課程標準,了解國內外相關課題動態,制訂并完善課題方案,做好開題審報工作。

研究方式:文獻調查法。

負責人:侯邦智

2.第二階段: 實驗觀察 2013.11---2013.12

主要任務:組織教師進行“同題異構”實驗聽評課,并在相關主題下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研究。

研究方式:實驗分析法。

負責人: 雷光金 李世芳 魏麗丹 侯邦智 趙云亮

3.第三階段 歸納提升 2014.1----2014.3

主要任務:調查學生學習效果,進一步實施有效性的教育研究,請相關專家給予評定。

研究方式:訪談調查法

負責人:李世芳 魏麗丹

4.第四階段 模式構建2014.4----2014.6

主要任務:完成結題報告、論文撰寫和課堂教學成果匯編。課題組進一步總結英語課堂小組合作教學有效教學模式。

研究方式:分析總結法

負責人:雷光金 趙云亮

八、課題研究成果及分析:

1.“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預習案的制定和分發——情境創設——成果展示——疑問展示——討論深化——小組互助——釋疑答惑——整合總結——知識構建——強化訓練

2. 通過研究和實踐證明,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后,學生學習興趣大增,學習效率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九、課題研究的反思:

1. 通過一年的教學實驗研究,我們意識到學生自主的合作學習是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容度、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提升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綜合素質的有效的重要途徑,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調動全部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發展的空間,都有成才的欲望和機會。

2.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獨立的思考以及同組的合作探究,往往會閃現出智慧的火花。教師一定要善于捕捉這種閃光點,及時進行激勵表揚;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也難免會出現一些差錯或走一點彎路,此時教師要本著寬容的心態,允許這種意外的發生,通過點撥或精煉的指導使學生及時進行自我糾正,自我完善。使學生體驗探究、發現、收獲的喜悅。

3. 在實驗過程中,對一些難點問題,學生的觀點異彩紛呈,參差不一,這樣一來進行討論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混亂”的課堂表象,甚至于個別學生因為基礎差、習慣差而渾水摸魚,趁勢作亂。對這種現象就需要教師的課堂掌控能力發揮作用了,而這種能力卻是因人而異,需要各位教師在各自的教學實踐中自我探索,自我總結,自我完善。

4. 還有一種情況也需要我們教師加以注意,那就是對課堂節奏以及進度的掌控,因為從宏觀上看,我們的教學是一項長期的宏大的系統工程,不能僅僅著眼于某一節課或幾節課,所以要對教材以及教學任務有著宏觀和長期的規劃和安排。否則機會出現“作秀于一節課”而“作亂于一門課”的情況。

十、課題研究成果及附件目錄:

1.論文《淺談高中英語“小組合作”的實施》已于2014年3月在國家二級報紙《學習報》教育研究版第61期第三版上正式發表。(作者:雷光金)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4篇

一、 課題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基礎教育。把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日益顯現出它的必要性,因此,應通盤考慮,全面把握。無論初中或高中化學教學都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瘜W是為變革的社會服務的,是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應該具有的基礎知識,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民族素質必須的教育。初中教學要為高中教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重視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2、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高中化學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學內容應銜接現行的初、高中教材雖然有它的連續性,但更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編寫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導致初、高中的教學不能有效的溝通,很多初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高中的教材,更沒有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對高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化學教學時間僅為短短的一年,并要參加升學考試,客觀上造成了初中化學教學趕進度,教學內容一般不超過課本教材內容,教師也無意去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許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通過設計一項重大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偠灾?,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銜接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建構主義思想,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為本課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是人化的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本性和價值、尊嚴和自由、成就與潛能。人本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應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更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人本主義學習論為銜接教學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礎,它讓人們看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須以其主體性的發揮為前提,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特性,給予其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的機會,學生才能夠獲得發展。

3、 化學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將以兩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

三、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學校的發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 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課題: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席繼磊

課題研究成員:李玉磊馮學銘

課題參與人:長葛二高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

五、 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的構想,成立課題研究組。學習相關理論,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新課題組成員的課程理念,統一思想,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3.9——2013.10)課題研究組成員走訪初中兄弟學?;瘜W教師,調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了解初中化學所講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特點;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一套自測題,對學生初中化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第三階段:(2013.9)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初中化學復習學案,利用開學第一周時間對初中化學進行復習,同時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2013.10——2013.12)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對每一節課涉及到初中化學知識都給予體現出來;研究組成員還定期進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對實際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第五階段:(2013.12——2014.1)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階段,課題組成員共同寫出研究心得體會,在學校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同時由席繼磊參加學校及長葛市優質課比賽。

六、 研究內容:

(一) 通用對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是我們認識到:

1、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聯系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基礎性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化學課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2、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區別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注重課程的多元化

【注】詳細材料見過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通過對初中教師的走訪及學生的測試,我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應該從學習能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

◆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搞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基礎對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比較、分析,有許多內容可在初中適當拓寬知識的邊界,有效與高中知識內容進行銜接,略舉數例說明。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而且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所以初中在講還原反應時應與氧化反應聯系起來講,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例的分析,除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還要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來分析,讓學生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在介紹碳的性質時,只簡單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系。為了能與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初中教學應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 性質、用途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概念,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初中化學在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求產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因此在初中輔導學生時應作些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的延伸,讓學生學會寫電離方程式,使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5.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6.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

2、H

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

2、HCl、SO

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學中能與高中知識銜接的知識點還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們細加揣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也許只要“點到為止”,往往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為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艚谭ǖ你暯邮菍崿F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關鍵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學生學習心理多“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多讓學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進行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自學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搞好銜接教學,教師還要精心備好課,力求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盡可能使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講授方式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法,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加強學法指導是實現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保證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習慣于記憶、重現、簡單模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主要是依賴教師。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

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性,用主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應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要任務,在“要學”的基礎上做到”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要貫穿于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階段,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一環。

總之,初中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的銜接,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要想盡一切辦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使初中學生盡快提高知識和能力,為將來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日常教學的改進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結題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谥袑W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1、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2、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強學生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3、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大多數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

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的交流體制,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5篇

《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實驗項目結題報告

2010年9月,我校參加了山西省“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實驗項目,歷時兩年,此課題實施現即將結束。兩年來,在省、縣教科室的指導下,學校課題領導小組與全校師生同心協力,積極投入到課題實施之中。閱讀能力是有效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手段之一,從小學階段教師就應該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能力,因此,我校按照實驗要求,結合我校實際進行了中年級閱讀能力培養的實驗。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閱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要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墒蔷C觀我們當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擺脫不了傳統的“三中心”——課堂為中心、教師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把學生豐富多彩的語文學習框定在一個狹小的天地里;把主動有趣的閱讀活動變成枯燥乏味的機械重復訓練;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變成教師“填鴨式”的灌輸,這已嚴重滯后于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盡快改革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已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二、課題實施的主要內容與思路

本課題旨在最大限度地擴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既立足于教材,引導學生在各種課文的學習中求得學習的方法,同時在課文教學的基礎上有機擴展,引導學生到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中去學習語文。

1、教師高度重視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發展個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自能讀書的能力,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

3、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式。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4、學生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利用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搜集信息。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

5、學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三、研究的人員及對象 1.實驗研究人員:語文教師 2.研究對象:全體學生

四、采用的策略及獲得的效果

(一)、學校在政策上實施傾斜,在人員、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我校被省廳定為“小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實驗項目學校后,校領導高度重視,馬上成立課題領導小組,配備專用教室及專用教學設備,確定實驗教師,同時學校在政策上實施傾斜,在人員、物品上全方位地予以支持。 在實驗過程中,凡實驗老師所須的人力、物力、資金方面,學校從來是有求必應,積極給予全力支持。

(二)實驗教師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課內課外閱讀的欲望。寬松、愉悅、民主的學習氣氛是學生課內課外閱讀的基本保證。 實驗過程中我校實驗老師在完成課程知識點的教授工作的同時,對課程中的課文進行了大膽的挖掘和延伸,為課題的突破口進行了大膽嘗試。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民主、和諧、開放、創新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討論,勇當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他們張揚個性的舞臺,讓愉快的學習氛圍拓展他們創新的思維,讓合作、開放式的研討氣氛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和想象空間,使學生的學習是真正意義上的貼近生活讀課文,走進生活學課文,體驗生活說課文,讓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使學生做到愿學——樂學——想學——會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時利用班級圖書角,在班級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朗讀比賽、辦讀書剪貼報、手抄報,開展讀書會、講故事比賽、讀歌朗誦會等,既鞏固閱讀成果,又讓學生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

(三)積極取得家長配合,督促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設計課外閱讀調查表,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查,并就調查表進行認真的分析總結,根據各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閱讀篇目推薦。要求學生讀整本的書。課題研究年級段的老師們積極與家長聯系,要求家長認真督促孩子做好課外閱讀,并認真寫好讀書筆記。

(四)組織老師進行閱讀指導培訓為了讓每一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時能夠有的放矢,組織了老師在

四、

五、六年級段進行了閱讀指導培訓,然后再由各班語文老師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指導。

(五)取長補短,交流經驗同年級組的老師們經常在一起切磋、探討,毫不保守地交流自己平時工作中的一些可行的做法以及積累的經驗。

五、存在問題與反思

在實踐中,發現了許多的問題有待改進,比如由于平時工作忙忙碌碌,老師給予學生閱讀的引導和指導做得不夠。由于學生的家庭情況存在差異,因而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也疏于指導和督促,等等。

課題結題報告案例范文第6篇

研究報告

晶橋中學

徐磊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的高耗低效一直是困擾語文教師的一個難題,一節課起承轉合、熱熱鬧鬧、洋洋灑灑,最后的反饋可能連最基本的知識點的掌握和運用都不盡人意。個中原因,雖說十分復雜,但教學內容的封閉和教學方法的陳舊應是問題的主要癥結??赡苁怯捎谡Z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一定的脫節,缺乏現代生活氣息;也可能是因為注入式的語文教學方法,讓學生缺乏自主的實踐機會,才導致了語文課堂氣氛的沉悶,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 影響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和語文能力的提高,甚至導致語文教學質量適應不了現代社會的需要。由此可見,語文教學要走出困境,必須強調語文教學內容的開放性和語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新課程改革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最重要抓手,其基本理念“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要求,尊重學生的整體性與自主性。在課程實施上,尋求學生主體對知識的建構,倡導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語文自主閱讀課堂的構建便是對這一理念的探索與嘗試。

農村中學的語文教學,由于相對較閉塞的文化氛圍,相對落后的硬件設施與配備,加上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相對滯后。學生的課堂獲得常常有限,不愛讀書,不會讀書,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A知識的積累也許可以通過機械的訓練和記憶有所提高,但閱讀理解類題目的考察,學生往往只能空洞地運用技巧,空有其形而不得其義。怎樣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提高閱讀的能力,繼而推進寫作能力及其他語文素養的進步也是本課題的研究希望嘗試解決或改善的。

二、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作文能力的培養始終是比較難以產生效能的環節,教師常常歸結原因為“學生底子差,習慣沒有養成。”這固然是一個方面,但教師在教學傳統的束縛和應試教育的壓力下不愿或不敢放手也是一個主要原因。通過改善學生的閱讀環境,優化閱讀內容,引導學習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強調閱讀中的學生自主性,從而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三、課題的界定

1、農村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就鄉村普通中學而言,在應試教育與傳統觀念的背景下,閱讀教學并不樂觀,存在著許多的不足。首先,受軟硬件條件的制約,學生閱讀資源并不豐富,閱讀氛圍不濃郁,難以養成有效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教法的不合理,導致學生主體地位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失落。無論是教師的分析教學,肢解教學,表演教學,都忽略了閱讀的本質,即忽視學生的主體體驗與感受。

2、學生自主學習:《語文課程標準》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自學學習課堂要求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合作探究,激發想象,從而提高自主閱讀的質量,培養自主延生的能力。

3、語文閱讀:《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語文閱讀承擔著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語感,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任務。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基礎工具學科,更是一門情感學科。從某種意義上講,又是一門德育教育學科。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依據

1、主體性原則:學生是語文閱讀教學實施個性化的主體,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揚教學民主,促進師生之間平等和諧地對話與交流,努力做到把關注的目光,灑落在每位渴望知識的孩子身上,為他們的終身與未來著想。

2、開放性原則:我們所處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和網絡化使世界陡然之間變得很小。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然以大教育思想來指導自己更新閱讀教學行為,如對學生閱讀的評價體系呈現多樣化。使我們的語文閱讀與寫作具有前所未有的開放性,實現閱讀與寫作之間互動、互融、互促。

3、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原則:作為個性化的閱讀,理應吸收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有價值的內容,兼收并蓄,推陳出新。因為即使是應試教育,里面也有許多值得借鑒的東西。

4、建構主義學習觀念: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每個人自己決定的。我們是以自己的經驗為基礎來建構現實,或者至少說是在解釋現實,每個人的經驗世界是用我們自己的頭腦創建的,由于我們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信念不

2 同,于是我們對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異。所以,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這種建構是無法由他人來代替的。

5、建構主義教學觀念: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

五、課題的研究目標

1、通過開展閱讀活動,把學生由課堂“一方小池”引入廣闊的“生活海洋”,從死磕拆解課文到舉一反三,飲水思源至課外閱讀材料。創建書香課堂,讓學生在閱讀中去感悟,從而得到語言的熏陶和思想的啟迪。

2、培養學生對于文本的分析與結構能力,能夠做到自主解析文本的體裁、內容、主旨等內容,能夠自主賞析文本語言,并做出圈點批注。能夠養成寫讀后感的習慣。

3、追求多元閱讀,閱讀文本固然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但作為一門具有濃重人文性質的學科,閱讀的觸角可以多元,如對音樂影視作品的賞析與解構的初步能力。因為音樂的旋律感和結構性及影視作品的畫面感與作文寫作,閱讀體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六、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1、如何進行有效的課前預習,有效的課前預習需要學生把握文本的特點,有的放矢的確立教學重難點并通過自主思考與小組討論的方式解決。

2、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哪些方面,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如何利用“自讀提示”找到閱讀的門徑,把握閱讀要點,培養閱讀能力,是學法指導不容忽視的內容。需要學生了解文體、理清層次、把握要點、明確要領。

3、學生課堂學習卡的制作,由學生將自主研究的內容進行梳理,小組內進行交流。爭取“大家都來做小老師”

4、課外文本拓展往哪里去,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閱讀的觸角往經典,名作去發展,同時鼓勵學生寫一寫閱讀心得體會。

5、我們是不是只需要閱讀文本,通過活動課,將學生的閱讀引入更廣闊的天地,自然,田野,音樂,影視都是閱讀的美好素材。

七、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1、調查法。深入實際,有目的、有步驟針對可能影響,學生閱讀的各項因素進行詳實調查,準確定位所調查學生的現狀及癥結所在。

2、行動研究法。教師在教學的實踐中,根據研究實際,情況調整研究內容、方法、程序等。

3、文獻研究法。加強教育理論學習,借鑒各種教育書籍,報刊雜志中介紹的理論和經驗,多聆聽專家學者的講學,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課題研究具有科學性。

4、實際觀測法。通過學生學業成績測試作出對該課題效果的評判。

八、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及時間安排

1、準備:撰寫課題研究方案,確定計劃,優化班級語文學習小組,整合優化現有軟硬件資源。

2、實施: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及時進行研究、思考、比較與調整,同時記錄研究實施過程中的活動和心得體會。

3、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相關論文及整理學生的自主閱讀材料

九、研究成果

1,通過課題研究,有效培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課題開展以來,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量,一方面建立起班級的圖書角,要求學生將自己家里的書精選一到兩本,帶進教室,由學生管理員統一管理。引導學生利用課間、午間輔導等碎片化的時間進行“見縫插針”式的閱讀。同時,利用學?,F有的圖書資源,利用閱讀課的時間將學生帶進圖書室,自

4 選自讀,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與需要。再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堂活動將閱讀的內容整理,匯總并反饋。通過演講、手抄報、寫讀書心得體會等活動形式,展示閱讀的收獲與成果。當學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并且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喜悅與歸屬感,閱讀的習慣自然就漸漸地形成了。

2,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閱讀效率和能力。初中階段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從興趣出發,是一種盲目的,沒有目標的閱讀,培養閱讀的目標意識,是自主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方面。一份讀物到手,“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讀”是學生首先需要想到的問題。“是什么”即明確文章的文體,在了解文章文章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文體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解析;“為什么”即感受文章主旨,體會文章情感,明確寫作目的,發現總結并嘗試學習文章的寫作手法與謀篇布局;“怎么讀”即閱讀方法的使用,“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圈點批注法,“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團隊討論法,“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成果展示法等等。帶著目標進入文本,有目的性地進行閱讀,不僅為學生課前組織有效預習提供了參考,更讓閱讀課堂更加的生動活潑,意趣盎然,目標達成的效果也更佳,進一步提升了閱讀的效率和能力。

3、通過課題研究,進一步豐富了學生的閱讀內容。應試教育的慣性引導下,我們總是狹隘的認為,閱讀就是對文字的解讀,甚至就是對教材上的課文或是對試卷上閱讀理解的文章的閱讀,而閱讀的目的不過是為了達成課堂教學的目標,或者更功利一些地被理解為,能夠回答課后的問題或是能規范地解答閱讀理解的題目。教師人為地引導學生肢解文本,甚至斷章取義地生搬硬套答題的套路,以期應和答題的所謂“得分點”。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整體感受和真正的個人體驗和個性化的解讀和理解。事實上閱讀的形式不僅應該多樣,閱讀的內容更應該是多元的,讀書不僅可以“這樣讀”還可以“讀這些”。教材里的課文應該精讀細讀,推薦的名著應該賞讀品讀,其他的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多涉獵,勤探究,未嘗不是閱讀的好素材。所謂“開卷有益”讀一讀科技類的報刊雜志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時事類刊物可以深刻學生的思維與認識;即使是茶余飯后的消遣讀物:《故事會》《幽默大師》《小故事大道理》等等心靈雞湯類讀物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與想象。“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閱讀的源頭打開了,學生思想的潮水便汩汩地流向學習生活的各個角落,滋潤語文學習的方方面面。課題開展以來,對于閱

5 讀內容,我進行了一些嘗試,要求學生平時就看過讀過的內容進行整合與提煉,每堂語文課前利用五分鐘時間進行演講或展示,同時,自己在平時的閱讀中也做個有心人,看到網絡上有趣的微博,報紙上精彩的評論,甚至是視頻網站上的有趣演講都嘗試讓學生讀一讀,看一看,聽一聽,評一評,議一議。如復旦大學陳果老師的《大學生活導論》;優酷視頻上的《一席》;中央電視臺《開講了》等等,當學生將閱讀的觸角觸及到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視野才能被真正地打開,閱讀才能真正成為一種需要。

4、 通過課題研究,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入生活。新課標倡導學習應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關注知識的積累,更看重知識在生活的運用。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一方面在閱讀的方式和內容上引導學生向多樣化多元化發展,另一方面,在空間與時間上也希望能夠將學生的閱讀課堂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從書本走進生活。春暖花開,我帶著同學們在校園尋春,組織生動有趣,內容豐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開展以“尋找春天的腳步”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秋高氣爽,讓同學們利用節假日,走進田間地頭,觀察莊稼的成長與收獲,體會豐收的喜悅與熱情,組織開展以《秋意濃》為題的征文活動,并編輯成小報,在學校櫥窗中展覽;學校開展感恩教育,結合活動內容,布置學生制作感恩卡片,附上自己寫的感恩小詩,將感恩之情流淌于精心勾畫的圖案與字里行間。同時,嘗試為學生編寫《學生檔案》,引導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成長檔案袋》,每學期,將自己最得意的一次作業、一份試卷、一篇作文,最喜歡的一篇文章等等收納保存,作為平時表現的參考。學生在自主參與的過程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另外,充分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關注農村中學學生的生活實際,突出閱讀內容的鄉土氣,以及寫作指導中寫出“鄉土味”,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閱讀的共鳴,寫作的素材。

5、通過課題研究,解放了老師更解放了學生。一方面,將老師從繁重的填鴨式的教學桎梏中解脫出來,專注于課堂內容的精選與梳理,本著“能讓學生做的,自己就盡量不要插手,更不要代勞”的原則,將課堂真正地交給學生。通過學習卡片的制作,小組作文等形式,將學習活動交給學生主體,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下,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另外,鼓勵同學積極參與“大家來做小老師”的活動,根據單元內容與目標,每一單元選擇一到兩篇自讀或講讀課文,提前布置給自覺參與的學

6 生,并引導學生查找資料,制定方案,并撰寫備課筆記。這一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課堂熱情,對教學的同學文本解讀與分析的能力更是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在“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共同進步。

6、 通過課題研究,鍛煉了自己教科研的能力,促進了自己的教師專業成長。課題研究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豐富,創新,總結與提高的過程。從開始的方案設計,論證與計劃,到真正開始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一點一滴的積累與落實都滲透著對教學的思考與探索。有“云霧中求索”般困惑的時候,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頓悟的瞬間,通過不斷的學習與交流,大膽的嘗試與實踐,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長足的提高與進步。通過不斷的對教育理論的學習與豐富,教育論文案例的撰寫,課堂實踐的創新與求索,自己的專業素質與業務能力也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十、對課題的思考

1、不可形式大于內容,自主課堂是將課堂主體讓位于學生的嘗試,但絕不可以忽視教師的主導地位,為了讓自主的課堂更加富有效率,教師的引導者的角色需要進一步的被放大。不是學生活動豐富,自說自話,熱熱鬧鬧就是自主課堂。課堂的靈魂依然在于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學習能力的生成,如果自主的形式大于了學習的內容,那就是本末倒置的浪費時間了。

2、自主課堂不是創新而是回歸,是讓課堂教學回歸本質和規律的一種探索,它折射的不僅僅是課堂觀,更多的是教育觀、學生觀、學習觀等等。課堂本就應該是學生的課堂,老師只能引導學生思維,生成與鞏固,沒有辦法“代勞”。讓閱讀回歸其本該有的樣子,是該課題研究的目的和初衷。

3、任重而道遠,需要長期的堅持。為了提升個人教科研水平,為提高教學質量服務,課題研究是起點,但絕不會是終點,通過研究,我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如理論知識的積累單薄,空有經驗積累,缺乏理論支撐。對于發現的規律無法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歸納與總結。另外,活動開展的持續性還有待提高,很多的工作若能成為習慣,甚至成為傳統,對于語文學科的教與學都是十分有幫助的。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是關鍵,“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想要成長為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一篇:盡職調查報告案例范文下一篇:開學第一課的教案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