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

2023-09-30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1篇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騰飛,中國的對外貿易能力不斷提升。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往來不斷提升,從長遠看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要占據中國整個貿易的重要地位。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深化,融合過程中國際間貿易摩擦加劇,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摩擦日益凸顯,本文將通過分析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分析,以期為我國的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提出可行性政策主張。

關鍵詞:對外貿易;發展中國家;摩擦

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聯系更為緊密,但是經濟發展不平衡和利益不平衡導致的貿易摩擦也從未間斷,而且近幾年來,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摩擦頻發,成為我國對外貿易健康發展的重要的阻礙。隨著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關系的發展,彼此間的貿易摩擦也變得突出,發展中國家頻繁使用反傾銷措施對中國的出口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使我國對外貿易發展遇到困境。

所謂的貿易摩擦是指,國與國之間在進行國際貿易過程中,彼此之間產生貿易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為一國順差和另一國逆差,或一國采用一些手段傷害另一國的對外貿易過程中的利益。換句話說,貿易摩擦是相互聯系的經濟體之間由于為了某一特定經濟利益在經濟貿易的交流過程中產生的糾紛。對外貿易存在于發達國家與發達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三種形式。對外貿易發生存在其客觀性與普遍性,貿易雙方存在各自原因。目前主要的對外貿易摩擦主要可以分為三類: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摩擦;雙邊摩擦、多變摩擦和集團摩擦;關稅摩擦和非關稅摩擦等。

當前我國是貿易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從1995年到2011年全球引發的貿易摩擦中4413起,其中有872起針對中國,占據總摩擦的19.76%,在全球各個國家中列舉第一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以快速的速度發展,我們必須對中國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引起足夠的重視。

一、中國與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的原因

目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頻發,引起貿易摩擦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出口產品具有很大相似性。在世界經濟發展中,中國作為經濟總量最大、對外貿易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異性很小,出口產品具有很大相似性,其中主要是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為出口的核心產品,但是就目前的生產環境和生產效率來看,中國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有競爭力。中國的產品重要的優勢就是物美價廉,根據相對優勢和絕對優勢理論而言,中國的產品很容易就進駐了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中去,給這些發展中國家相關行業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威脅和抵制,中國經濟近年來持續快速增長,出口產品具有非常大的優勢,品種多、數量大、物美價廉使得出口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共處在一個共同的競爭平臺上,由于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力水平相比中國而言較低,但是產品結構與中國有較大的相似性,中國商品的進入自然會加劇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競爭,為了維護本國利益,就會引起不可避免的貿易摩擦,所以這是引起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產生貿易摩擦的重要原因。

第二,出口與投資的不匹配性。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把出口導向策略和對外經濟與政績考核結合起來,使得把對外經濟的發展當成首要任務,而忽視了對外的直接投資。只出口產品而不進行在出口國進行投資設廠生產,這就會增加出口風險,出口對外依存度加大,目前中國大宗商品對外依存度高達60%。中國目前的對外貿易格局中,對外直接投資薄弱和巨大的貨物出口比重的形成很大的不對稱性,這就使得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摩擦不斷加大。

第三,對中國市場經濟的質疑。中國經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計劃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上堅持兩種市場兩種手段,就有很大的優越性。中國從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也就是說中國是一個市場經濟的國家。但是由于各種原因,中國在簽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條約時有很多不利的條件。也就是說GATT/WTO模糊性相關條款,為發展中國家對中國制造貿易摩擦提供了機會。發展中國家效仿發達國家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的理由給中國設置較大的貿易壁壘,他們否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所以按照WTO的有關協定,他們有權拒絕WTO 的計價模式,使得中國對外貿易處于不利地位。換句話說,發展中國家把中國歸于“非市場經濟國家”行列,驚醒歪曲的貿易壁壘的額設置。

第四,國貿易不平衡加劇發展中國家的敵視。在對外貿易中,一般意義上來講,處于順差的國家說明其出口大于進口,順差的國家的商品具有競爭優勢,而處于逆差的國家商品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在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上,中國大部分處于順差的地位,這就引起了進口國家的敵視,他們紛紛采取措施進行打壓或者設置不合理的國際貿易壁壘,從而導致中國與發展國家的貿易產生摩擦,阻礙中國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中國的總體經濟實力和制造業競爭力明顯好于發展中國家,使得對外貿易兩國現階段必然出現互補性與競爭性共存的局面,使得中國在對發展中國家展開國際貿易時總會引起不利于中國發展的對外貿易摩擦。

第五,對外貿易中存在利益分配的非均衡性。國際貿易促使各國得到很大的收益,尤其是在專業分工、技術增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潛力。任何的利益都會引起分配的不均勻,而進行國際貿易的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最大利益,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會引起國際貿易中產生摩擦。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情況也會發生利益分配的不均勻而引起不可避免的摩擦。部分發展中國家認為中國占有大部分貿易利益,加之中國經濟增長明顯,而本國獲得的貿易利益處于不同的地位。于是,他們發起各種貿易摩擦以期干預和改變利益的分配,進而使得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受阻。

第六,中國自身因素引起。目前中國在與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中遭遇不公平待遇,其實要反思自身的問題。首先,中國目前依靠自身充足的勞動力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參與國際貿易活動,但是會導致出口的產品主要以低端產品為主,以犧牲勞動者的利益和環境為代價換取歪曲的價格構成。其次,我國國內內需不足,單純依靠出口拉動經濟的發展的模式,導致中國國內產能過剩,加之目前國際社會正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全球經濟疲軟,內生性的經濟增長能力不足,導致中國商品在外銷中受阻。再次,由于我國出口過于集中,風險分擔受到限制,導致在對外貿易很多情況下受制于人。

二、解決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摩擦的措施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無容置疑的是,在中國未來的外貿市場上,發展中國家占據著重要位置。隨著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的蔓延和加劇,我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模式受到很大壓力。也就是說,中國要想在未來的國際貿易中占據優勢,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機制和措施解決目前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摩擦,以期獲得長效發展。

第一,加強經濟合作與互信。目前中國也是第三世界的國家,中國的和平崛起是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目前要加強與貿易對方中加強雙邊對話與交流,不斷提升雙方的信任。加強雙方政府部門的對話與交流,擴大雙方的理解,爭取在雙方的談判與對法中合理有序地解決雙方發生的摩擦,爭取讓對方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從而減少對方對中國企業的反傾銷案件的數量。同時要加強經濟團體的協作,充分發揮機構在經濟領域的作用,實現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形成和諧的合作關系。

第二,采取有效措施捍衛中國正當利益。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積極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正當利益。中國政府相關部門和商會要加強與摩擦國家的交涉,尋求有效的解決機制。中國企業要積極進行應訴,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首先,中國企業要加大自主創新能力,改變傳統的產業模式和格局,加大科技投入,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其次,要加大對外投資的多元化,轉變傳統的外向導向型的發展模式,加大刺激和擴大內需,“三駕馬車”同時發力;此外,中國企業要擴大貿易對象,積極挖掘有潛力的外貿目標市場,努力分擔外貿風險。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系會日益密切,合則兩利,分則兩傷。要在新的環境下,努力化解彼此摩擦,實現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作者單位:佳木斯大學)

參考文獻:

[1]李金玲,李曉燕.“非市場經濟地位”相關問題的理論分析[J].前沿,2006,(1).

[2]黃嘉.發展中國家對華貿易摩擦的原因及對策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2(23)

[3]王頤,李恒春.淺析中國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摩擦[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3).

[4]闞大學,呂連菊.相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貿易摩擦的比較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2篇

新興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是貿易互補關系, 雙方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隨著貿易規模不斷擴大, 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由貿易互補關系變為貿易競爭關系, 貿易摩擦也隨之加劇。

因能夠描摹博弈參與者的思想動向, 分析錯綜復雜的博弈現象中可能存在的普遍性質, 博弈論被廣泛應用于研究國際關系。因此, 本文將應用博弈論構建貿易摩擦模型。

2 貿易摩擦博弈模型的建立

一般情況下貿易摩擦都要經歷一個從起因、發展、升級到結束的過程, 雙方的選擇行為有先后次序, 因此本文將構建一個動態博弈模型。這個模型包含以下假設:博弈中有兩個博弈方, 分別稱為A國 (發達國家) 和C國 (新興發展中國家) ;A國的目標是如何用最小的成本實現自己的某項經濟訴求, C國的目標是維持合作;兩國均是理性的獨立行為體, 能夠計算不同的政策選擇帶來的利益和成本, 從而找到效益最大化的政策。

2.1 模型的建立

在博弈的第一階段, A國先行動, 有兩個策略選擇:向C國提出某項經濟訴求, 或者維持合作狀態。接著博弈進入第二階段, C國采取行動, 有兩種策略選擇:接受A國的要求, 或者拒絕A國的要求。如果C國選擇前者則博弈結束, 否則博弈將進入第三階段。A國做出下一步的策略選擇:放棄訴求, 或者堅持訴求并以貿易制裁相威脅。如果A國選擇前者則博弈結束, 否則博弈進入第四階段。C國對A國的威脅采取應對措施:妥協并接受A國的要求, 或者仍然拒絕其要求, 并且采取貿易報復, 反威脅A國。如果C國再次拒絕A國的要求, 則博弈進入第五階段, A國威脅失敗后面臨兩種策略選擇:提出磋商請求或者將貿易戰升級。如果貿易戰升級, 則A國貿易制裁措施真正實施, 博弈結束, 否則博弈進入下一階段, 此時C國有兩個策略選擇:接受磋商或者拒絕磋商。如果C國選擇后者, 貿易戰同樣升級, 如果C國選擇前者, 則進入談判階段。因此, 本文構建的是一個6階段動態博弈模型, 如圖1中擴展形所示。

2.2 A國、C國的策略分析

(1) A國的策略選擇。A國在第三階段發出貿易制裁威脅的原因是:迫使C國在第二階段接受A國的經濟訴求, 這樣A國的得益在UA的基礎上增加PA, 所以A國在第一階段的最優策略就是破壞合作均衡以得到更大的得益。如果C國沒有如A國所愿, 拒絕A國的要求進行貿易報復, 則A國的策略會發生調整。此時采取貿易戰會損失CA的貿易戰成本, 所以理性的A國在第五階段會選擇磋商。當兩國走向談判磋商階段, 若談判損失CA*為正值, 則此時得益UA-CA*

(2) C國的策略選擇。在A國的貿易制裁威脅下, 如果C國妥協, 則受損PC (貿易訴求對C國的價值) , 貿易戰沒有升級。如果C國拒絕A國要求并進行貿易報復則貿易戰升級, 進入下一階段。若A國和C國進入貿易戰階段, 則C國損失CC。如果進入談判磋商階段, 則損失CC*的值由兩國談判決定。綜上, 若CC>CC*>PC或CC*>CC>PC, 則C國在第二階段選擇接受要求或第四階段選擇妥協是C國的最佳策略。若PC>CC*>CC, 則C國在第二階段拒絕A國, 在第四階段進行貿易報復, 使得貿易戰升級是最優策略。若PC>CC>CC*, C國在第二階段拒絕A國, 在第四階段進行貿易報復, 在第六階段接受磋商是其最優策略。

3 結論和政策建議

由上述分析可知, 貿易戰的走向取決于兩國貿易戰的成本和兩國的談判能力。經濟相互依賴的加深會導致兩國間發生低級別貿易摩擦的概率增加, 但是兩國會通過磋商來解決雙方的摩擦。所以新興發展中國家需要增強與發達國家的貿易相互依賴程度, 增加貿易戰的成本來避免貿易戰的發生。此外, 新興發展中國還應該增強自己的談判能力, 建立各種貿易摩擦的預警和應對機制, 在貿易摩擦發生后積極進行申訴和應對來爭取有利的仲裁結果。

摘要:針對近年來發達國家和新興發展中國家貿易摩擦頻發的現象, 基于對貿易摩擦的總結和認識, 本文構建了一個動態博弈分析框架來分析貿易戰。模型表明:貿易戰的結果取決于貿易戰的成本和兩國的談判能力。因此, 增強與發達國家的貿易相互依賴程度, 提高談判能力是減少貿易摩擦, 促進貿易合作, 實現新興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關鍵。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3篇

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開始建立對外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從國家層面來看,國家商務部設置了產業損害調查局和公平貿易局,分別主管進口的反傾銷預警和出口的反傾銷預警,其運作體系是“國家全口徑進出口監控預警網絡體系”。同時針對國外技術壁壘,中國科學技術部組織實施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從地方層面來看,各地政府部門根據本地區的產業結構特點,建立了區域性的或重點產品的監測預警體系,如上海WTO事務中心開發的“反傾銷措施監控預警系統V1.0版”等,這些預警系統或預警機制在防范國際貿易摩擦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我國對外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來看,我國對外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政府對相關產業和產品的預警信息發布滯后。國家商務部等所提供的幾大行業預警機制的運行情況雖然有一定效果,但并不能令人滿意,還不能充分利用貿易政策信息、全球貿易電子賬戶,為國內企業提供技術貿易伙伴的資格和資信情況。所提供的各類國際技術貿易商情、國別技術產品出口指導,國際技術貿易談判內容的信息明顯滯后。同時,各企業的一些屬于商業機密的數據未能準確及時地上報,導致預警的可靠性降低,最終還是各企業根據自身的經營情況判斷是否受損害,而非考慮整個行業的損害。

其二,國內企業運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成功案例的信息不完整。據相關統計,從1995年到2012年,中國遭遇的國際貿易摩擦的爭端案件數量為120多起,是目前世界上遭遇國際貿易摩擦數量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一部分企業對國外貿易救濟案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反應遲鈍,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和心理承受能力,甚至不能應訴。我國雖然出版了一些著作,介紹世界一些國家的企業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方法與策略,但總的來說,對于世界范圍內國際貿易摩擦案件發生的原因,企業進行應對的具體過程與方式和方法、以及相關結果的研究不太完整,從而難以運用國際貿易摩擦的具體案例為國內企業提供借鑒。

其三,監測產品的范圍還比較狹窄。各地所建立的預警系統的監控對象主要是本地區的重點產品,例如,上海所建立的反傾銷預警系統主要是監測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監測指定的企業和指定的產品。目前我國啟動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的行業范圍還比較狹窄。我國已經建立了汽車、鋼鐵、化肥、紡織品、電子信息產品和機床產品6大行業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雖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應該根據我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狀況盡快建立其他產業的預警機制。

其四,行業協會所起到的作用還很有限。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建設和運行領域,行業協會有著十分重要而無法替代的作用。而我國的行業協會大多數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是從政府職能部門脫離而轉化來的,而且這些協會的會員絕大多數是原來系統內的國有企業,許多私營及合資企業等不在其中。由于覆蓋面的狹小,所掌握的企業和行業的信息就不是很充分,從而很難充分發揮整體性的協調作用,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中難以發揮其應有的管理和協調作用。

其五,針對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理論研究還較為薄弱。就目前來看,國內針對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理論研究還難以為實際工作提供堅定、完善的理論支撐。理論研究的主要問題表現在,缺乏基于理論基礎、且符合我國國際的貿易摩擦預警指標體系,現有的指標多屬于定性指標,較少有定量指標,且對定量指標如何進行定量,定量指標中包括哪些基本因素也不完整等;同時,缺少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有效應對方案和快速反應機制等方面的研究。此外,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研究常常于應用方面,特別缺乏對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基礎理論研究。

二、對策思考

針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需要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其一,建立貿易摩擦預警信息網絡。在國際貿易預警機制的建立方面,最關鍵之處是建立預警信息系統。貿易預警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幾種類型,一是有關國際貿易和產業的數據。二是專業知識信息。這類信息包括技術標準或衛生檢驗檢疫標準、技術許可貿易壁壘的信息,各國知識產權貿易保護方面的專業知識,國際貿易摩擦案例的相關信息。三是跟蹤貿易伙伴國貿易政策變化信息。

其二,保證國際貿易摩擦預警網絡信息的準確性和超前性。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應該根據國際通行規則建立的,可通過海關數據監控信息、典型企業上報的數據,分析產業面臨的國外貿易趨勢和安全問題。只有大量的準確數據才能反映行業情況,也才能為政府宏觀調控,發布預警信息,減少貿易摩擦,維護國家經濟利益提供依據。

其三,完善政府層面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制度。政府層面的國際貿易預警信息網,除了跟蹤各國技術標準或衛生檢驗檢疫標準的變動信息,技術許可貿易壁壘的信息,各國加強知識產權貿易保護的信息外,還應該建立相關的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聯席制度,促使外經貿、財稅、科技、技監、海關、檢驗檢疫等機構密切配合。同時還應該建立政府與企業之間的協調制度。

其四,建立行業組織層面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應針對行業組織的特點,建立外經貿企業公共信息服務平臺,提供行業的詳盡、及時的統計數據和研究報告,發布進出口商品的趨勢,對相關行業的貿易狀態進行監控和評估。同時,還需要對外國市場動態和貿易政策變化的調查和監控,通過在外國的派出機構搜集各類信息。特別需要注重高技術產品出口、技術貿易預警信息。

其五,建立企業層面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企業是國際貿易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主體,在應對國際貿易摩擦方面,企業不僅應該進行資金投入,建立信息網絡,還應該進行知識方面的投入。并通過各種投入,培養出專業人才。同時,企業在建立國際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中,還需要強調企業間的合作、溝通和協商。

其六,完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監督與管理。在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建立過程中,還應該建立起處理國際貿易摩擦問題的約束和激勵機制。在這方面,需要明確各個層次關聯人員責任。一旦預測或發生國際貿易摩擦問題,應該有相關人員負責搜集、分析和傳遞信息,分析相關因素和可能造成后果,對成本和收益進行研究,做出相關決策,并承擔相關責任。同時,對正確的決策給予相應的獎勵。此外,還應該根據經濟情況的變化,對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某些方面進行更新和調整,使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作用進一步完善,解決國際貿易摩擦問題,促使國際貿易穩定而順利地發展。

最后,還需要特別重視針對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理論研究。在這方面,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較為重要;一是要重視針對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基礎研究,特別是針對國際貿易摩擦問題的基礎研究,如果在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出現問題,建立在這上面的針對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研究就會完全偏離方向,同時還需要注意在合理的國際貿易摩擦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相關的預警機制;二是要進一步完善針對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指標的研究,特別是在定量指標方面,需要進一步明確定量指標有數量大小,數量界限以及相關的影響因素等問題,三是要在國外先進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針對國際貿易摩擦的預警技術,有效建立全局性和長期性的應對方案和快速反應機制。值得強調的是,理論研究需要結合我國的國情,適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理論研究才能為我國建立完善的國際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創造條件。 (作者胡方為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

編輯/趙麗芳 lifang.zhao@wtoguide.net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4篇

2018年1月以來, 美國政府陸續針對進口大型洗衣機、光伏產品、進口中國的鑄鐵污水管、鋼鐵和鋁等出臺關稅政策。而3月22日, 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緊接著3月23日, 中國做出回應, 中國商務部發布了針對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的中止減讓產品清單并征求公眾意見, 擬對自美進口部分產品加征關稅, 以平衡因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關稅給中方利益造成的損失。

4月4日, 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 將對中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4月5日,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依據“301調查”, 額外對1000億美元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4月16日, 美國商務部部長羅斯宣布, 中國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將被禁止從美國市場上購買零部件產品, 期限為7年。

面對美國一系列舉動, 中國也未坐以待斃。4月17日, 中華國商務部發布公告, 初步認定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存在傾銷行為, 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進口高粱采取臨時反傾銷措施。4月19日, 中國商務部決定對部分進口鹵化丁基橡膠產品實施保證金形式的臨時反傾銷措施。

2 中美貿易摩擦對我國的影響

2.1 進口增加, 沖擊國內市場

中國加大自美國的進口, 整體上將對中國農業產生一定沖擊, 尤其是豬肉養殖行業可能會面臨美國低價產品較大的價格沖擊。而能源進口的增加可以使得我國能源種類與能源來源更加多元化, 有利于我國能源供應的穩定。聲明中并未提到中美在制造業加深合作的具體指向, 如果進一步增加進口, 對制造業而言, 將加快相關產品形成競爭性市場, 有競爭才有進步, 希望會有更多的制造業向家電行業一樣在充分競爭中脫穎而出。

2.2 短期緩和, 長期仍需關注

中美貿易戰的階段性緩和, 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均大大下降, 短期風險偏好有望得到提升。但當前中美雙方似乎僅就解決貿易問題達成了框架性協議, 具體實施方案以及進口規模還有待進一步的溝通與博弈。同時, 由于特朗普本人執政風格高度不確定, 未來是否會出現反復也無定論, 中方應做好相應的應對準備。

3 應對貿易摩擦的政策建議

也就是說, 中美貿易摩擦只是階段性的緩解, 未來仍將經歷長期拉鋸戰, 將成為常態問題, 長期存在、持續發酵。

3.1 大力發展高科技產品

事實上, 如果美國在高新技術產品方面對中國做出寬松的政策, 對標加拿大, 那么美中貿易逆差會減少30%甚至更高。美國將軍民兩用的高科技產品當成了純軍用產品, 所以對中國完全沒有放開, 如果這部分放開的話逆差會減少很多。世界經濟和中美經濟均進入了一個重構階段, 未來中美經貿關系將是一個合作與競爭共存的關系。值得強調的是, 中美貿易爭端必須堅持以高科技產業發展為核心, 也只能以高科技產業發展為衡量方法。

3.2 實施改革驅動發展

其次, 在企業間達成共識, 利用企業的力量來推動開放和改革。針對本次的貿易摩擦, 美國波音公司已經發出聲明, 聲明表示“將主動與兩國政府接觸, 并在美中兩國領導人富有成效的談判基礎上繼續努力, 因為強大而充滿活力的航空航天工業, 對兩國的經濟繁榮和國家安全都是重要的。”

3.3 加大對市場的開放和拓展。

2017年, 中國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19%, 對歐盟是16.4%, 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28%。此前, 我們對于美國的依存度還是過高, 所以現在應該極力開拓歐盟市場, 加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開放, 另外, 應該啟動與更多國家的自貿協定, 如2016年開始啟動的中國-加拿大自由貿易協定等。

3.4 中美直接的對話談判

美國挑起貿易戰, 一大理由是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太大, 要通過加征關稅來減少對中國商品的進口, 縮小貿易逆差, 但其計算方法和統計數字都存在有誤的地方, 需要兩國商務部門和海關相互合作, 拿出正確的數字反映中美貿易問題的真實現狀。其次是中美貿易出現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自我限制對華出口, 導致逆差的產生。美國很多產業都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中美兩國完全可以通過協商談判的方式, 改變中美貿易的狀況。

整體而言, 在中美貿易摩擦問題上, 中國一直保持克制與理性, 中國出臺反制措施回擊美國的貿易保護行為, 根本目不是立足于“打貿易戰”, 而思路仍將是雙方在尊重對方核心利益關切的基礎上, 平等發展雙邊關系, 實現“合作共贏”, 推動中美關系繼續向前發展。

4 結語

中美關系是21世紀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中美的貿易摩擦, 也需要放在這個大背景下看。守成大國需要尊重新興大國的利益訴求, 新興大國也需要正視歷史形成的力量平衡, 通過兩者之間, 以及與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互動, 最終形成新的世界秩序。不論對于守成大國還是新興大國, 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許多問題, 往往需要從政治經濟到時代特征的通盤考慮, 單一層面的考慮往往會一葉障目, 不見泰山。本文重點闡述了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的背景, 產生這種貿易摩擦對我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病針對其出現的影響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建議。

摘要:特朗普政府對華政策日漸強硬。首先在戰略上, 2018年年初, 特朗普政府公布兩個重要官方戰略文件:《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與《美國國防戰略報告》。這兩份文件無一例外地將中國描述為美國首要的“戰略競爭者”。稱美國“將提升競爭意識, 應對這一挑戰”。在貿易領域, 特朗普政府主動挑起貿易摩擦, 為達到自己目的不惜引發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摩擦升溫。

關鍵詞:中美,貿易摩擦,合作

參考文獻

[1] 曲德輝.中美貿易摩擦升溫市場驚慌不失措[N].期貨日報, 2018-03-26.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5篇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對外貿易中摩擦事件屢見不鮮。為保障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我國及時構建了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并在出口活動中發揮出了相當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出口貿易摩擦也逐漸暴露出若干新特點,如何進一步健全預警機制已經成為時下的研究熱點之一。

一、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現狀

我國政府對入世后可能出現的出口貿易摩擦問題早有預判,自2003年5月開始,商務部便開始不斷擴大產業損害監測的范圍,將對出口產品的監測同樣納入監測體系之中,對部分重點敏感商品予以積極的預警監測分析,另外,還先后在以汽車、鋼鐵以及電子信息產品為代表的相關行業建立了一個相對完善的產業損害預警機制。各地方政府也逐漸意識到了建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相關行動。整體來看,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得以初步建立,并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以及社會效益。

二、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存在的問題

我國現階段初步構建了一個針對出口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然而,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該機制仍舊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一)預警機制的理論支撐體系尚不完善

現階段,國內外針對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而開展的理論研究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難以甚至無法為實踐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為什么諸如美國之流的世界一流貿易強國卻很少針對出口貿易摩擦預警問題進行研究?筆者觀點是,貿易摩擦雖然是貿易大國經常性遇到的一個問題,然而,只有趕超型國家對這一類摩擦比較敏感,自然而然地尤其重視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構建和應用問題。該部分國家在使經濟躋身世界一流的過程中,對出口貿易表現出了較高的依存度,即出口貿易能夠很好地刺激國內經濟的發展。然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其進出口總額雖然相對偏大,然而,對外貿易依存度卻普遍表現出相對適中的特點,因而支持國內劣勢產業的發展以及做好國內就業工作才是這一類國家更為關心的工作,所以,其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方面,大多將工作重心放在監測進口這一方面,很少對出口貿易摩擦進行研究。如美國的“扣動扳機機制”便是為了應對進口貿易而構建的。由于此類國家在貿易摩擦中普遍具有主動權,因此,貿易摩擦幾乎不會給其帶來嚴重危害,自然鮮有人針對“預警”問題進行研究了。

由上面提到的各種原因可知,我國有必要依托國內相關力量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

(二)預警主體間的分工尚不十分明確、職責尚未完全厘清

我國現階段初步構建了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這三大主體在內的預警體系,然而,和日本等國的有關機制相比,其在預警主體間的分工以及職責厘清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首先, 存在政府缺位或者越位問題,未能充分做好理論指導、警報發布、政策或人才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政府“插手”了一些本應由行業協會負責的事宜。就政府職能角度來看,商務部承擔了大部分的工作,除去以上海為代表的少數地區外,大部分省級地方政府未能在預警機制中充分發揮作用。其次,基于行業協會視角來看,我國大部分行業協會具有鮮明的行政色彩,代表性不足,工作質量不高,同時普遍存在難以獨立對外交流的問題。最后,企業對出口貿易摩擦所具有的危害性以及長期性缺乏系統認識,且實踐經驗嚴重不足;一些企業甚至存在嚴重的“等、靠”思想,“搭便車”行為比較常見。

(三)預警的時效性還不夠強

現階段,我國雖然逐步加強了貿易摩擦預警發布的時效性,然而,仍舊需要繼續提高。只有盡可能早地發布相關警告,才能給涉事企業留置充足的反應時間。通常而言,預警的時效性在很大程度取決于兩點,一個是信息收集效率,另一個是對信息的整理能力。假若信息收集效率不高,再加上未能進行有效整理,那么預警的時效性勢必會大受影響。

(四)預警機制的受益人覆蓋面還不夠寬

預警機制若想充分發揮應有作用,則需要盡可能寬地拓展受益人的覆蓋面。由前文提到的日本經驗可知,當出現貿易摩擦的苗頭之后,應政府以及行業協會聯合發出警告,由行業協會負責會員商的召集工作,并群策群力商討對策。然而,我國大部分企業對預警機制缺乏深入認識,對相關活動缺乏足夠的積極性。再加上行業協會存在工作效率低下的問題,貿易摩擦預警信息傳輸緩慢、不及時,即便為企業獲悉,也可能因為企業自身素質問題而缺乏有效應對,使得預警機制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

三、完善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的幾點思考

(一)加強對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理論的研究

對我國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進行研究發現,其相當部分問題是因為缺少健全的理論支撐所造成的。 相關理論研究不僅要具有原創性,同時還應具有一定的填補空白的性質,由于可供參考以及借鑒的文獻成果不多,開展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然而,基于我國現階段和未來出口貿易摩擦所具有的危害性以及長期性考慮,進一步健全預警理論體系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工作。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應深化合作,政府不斷加大政策以及資金方面的支持力度,堅定不移地探討和實施“治本”良策,如此才能使我國更快更好地由被動應對這種負面狀態下解脫出來。還應加深企業對該項研究的認識,從而使企業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參與該項研究工作,并深化和相關科研機構的合作,一起建立健全滿足我國現實需要的出口貿易摩擦預警機制理論體系。

(二)細化預警主體間的分工、明確各自職責

由日本的經驗可知,其貿易摩擦預警主體在分工上較為具體,政府、行業協會以及企業三者之間有機互補,構成了一個彼此配合以及各司其職的高效運轉整體。其大企業等設置在國外的分支機構負責相關信息的收集,并及時傳遞給總部,同時和本國政府的駐外機構之間建立一個高效的信息溝通渠道;待相關信息傳遞到行業協會之后,由行業協會負責會員商的召集工作,并共同商討對策,絕大部分情況下,先由行業協會嘗試著解決摩擦,假若需要政府幫助,則向政府及時反饋相關要求。政府采用立法形式賦予了行業協會一定權力,同時成員企業則以其為中心開展統一對外工作。整體而言,日本所采用的這套組合拳在解決出口貿易摩擦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我國應從中借鑒相關經驗。

我國現階段的短板之處集中表現在行業協會以及企業這兩大方面, 首先,應進一步明確行業協會的職能,商務部等相關政府部門應積極嘗試將那些原本應由行業協會負責的職能慢慢地還給條件相對成熟的行業協會;其次,應積極落實行業自律建設工作,行業協會在該工作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應建立健全聯絡以及協商機制,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行約、行規以及承諾制度,并予以嚴格落實。有效發揮市場規則的積極作用,同時推動行業自律機制的建立與健全,從而更好地滿足世界市場的實際要求。最后,應進一步降低小企業“搭便車”的可能,基于預警機制可能帶來的收益規模,由成員企業分攤其運行成本, 如此一來,能夠有效消除部分企業的僥幸以及觀望心理,使其積極投入到這一機制的建設工作中來。

(三)提高預警機制的時效性

提高預警機制時效性,其核心目的在于為后續的應對措施爭取寶貴的時間,將出口貿易摩擦消滅在初始階段甚至萌芽狀態。首先,應構建政府、行業協會之間的協調機制,作為政府相關主管機構應定期聽取行業協會等機構提交的信心以及建議,并組織人力深入研究應對措施。其次,行業協會應不斷加強和進口國的行業協會之間的聯系,以便于及時且準確地收集有關出口貿易摩擦苗頭的各類信息。再次,在健全預警機制的工作中,應積極動員和利用有關企業的力量,最大程度地發揮和利用相關研究機構的力量,從而獲得集思廣益的效果。最后,考慮到我國企業在海外經營領域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在現在和未來的一定時間之內我國政府以及行業協會應積極肩負起預警信息收集、整理以及發布工作。應積極利用商務部駐外機構所具有的窗口作用,為國內及時提供相關國家的政治、經濟以及市場動態等方面的信息。應深化和海關等部門的合作。(作者單位為內蒙古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原因范文第6篇

摘要:中國經濟發展在對世界做出重大貢獻的同時,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也愈加嚴峻。文章分析了我國遭遇貿易摩擦的原因,并提出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貿易摩擦;原因;對策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和中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加速,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更加密切,相互關系愈益加深,特別是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隨著我國對外貿易迅速增長,與世界各國貿易關系日益加深,貿易摩擦也頻頻發生,現已進入貿易摩擦多發期。據商務部統計,2006年共有25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兩反兩?!闭{查86起,同比增長37%,案件數量為歷年之最,各類貿易摩擦涉案金額多達91億美元。近11年來,中國因貿易摩擦而減少出口400億至500億美元,每年喪失300萬個就業機會。因此,努力探索化解貿易摩擦的有效途徑,對保證我國國民經濟正常健康運行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遭遇貿易摩擦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世界經濟發展放緩。當前,各國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和不平衡性、貿易利益分配的兩極化趨勢、區域貿易集團的排它性、政治制度的對撞等因素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層出不窮,導致貿易摩擦的數量、領域和范圍日漸擴大。參與貿易的各個國家出于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總是依據一定的貿易保護理論,不斷地變換方式,采取如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世界貿易組織允許的保護手段來保護本國國內產業。這些行為看似合理,實際上則是貿易保護,必會引發相應的國際貿易摩擦,這是構成我國頻繁遭遇貿易摩擦的首要原因。同時,由于近年世界各國經濟普遍發展遲緩,而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對外貿易的高速發展,打破了全球原有的市場和利益格局,加上我國在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上與歐美等國家不一致的因素,各國為了避免外部經濟對本國經濟的沖擊,各種貿易保護主義政策便紛紛出臺,有的國家內部利益集團甚至利用“中國威脅論”向本國政府施壓,要求對中國產品進口進行限制,導致中國出口遭遇頻繁的貿易摩擦。

2、世界貿易組織例外條款的模糊性及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首先,我國加入WTO后,當與世貿組織其他成員發生貿易糾紛時,雖然可以通過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但是由于我國在加入WTO時承諾了“非市場經濟”、“特別保障條款”等不利款項,使得我國出口面臨新的不確定性。當貿易摩擦發生時,我國仍處于較弱的防護狀態。其次,由于WTO個別條款在例外規定上存在模糊和漏洞,使其常常被貿易保護主義所利用并成為他們實行進口限制的借口,導致貿易摩擦更加頻繁。再次,雖然WTO爭端解決機制吸收了GATT爭端解決機制的優點與經驗,并且在此基礎上又有了很大的創新,但WTO爭端解決機制還是存在許多的缺陷與不足,使得WTO的爭端解決機制不能完全按照當初的設想來約束和規范成員的一切行為。而WTO爭端解決機制本身存在的其他諸如制裁的有效性不足、執行期限過長等缺陷,實際上也促成了貿易摩擦的發生和加劇。

(二)內部原因

1、對外貿易結構相對落后,外貿經營管理體制還不完善。首先,從出口產品結構看,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單一,量多值少。這些低附加值產品的大規模出口造成了對發達國家夕陽工業的沖擊,為了緩解本國國內的就業壓力,這些國家便對中國的出口產品設置種種貿易壁壘。其次,中國產品出口市場過于集中,外貿出口嚴重依賴美國、日本、歐盟、香港、東盟,其中美國、日本、歐盟三大市場所占的比重幾乎占中國出口的一半,并且持續多年的外貿順差主要來自美國、歐盟等國(地區)。再次,由于我國出口產品的國內地區價格差異較大,價格體系尚不完善,外貿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往往造成國內企業相互壓價無序競爭,從而引起被進口國的反傾銷而誘發了貿易摩擦。此外,我國現行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有一定的差距,導致國內企業經常遭受發達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等進口限制措施的打擊。

2、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不完善。國外應對貿易摩擦的經驗表明,一個完善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是有效應對貿易摩擦的重要保障。中國加入WTO后就開始著手建立貿易摩擦預警機制,至今已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基礎,但也僅僅是具有一定的雛形,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不足。第一,是企業的自我防范意識差,預警機制不完善。我國出口企業普遍欠缺敏銳、通暢的信息捕捉、分析和傳遞系統,未能做到根據國外不同市場的特點采取切實可行的競爭手段及營銷謀略。更嚴重的是,由于對國外市場的動態了解不及時,在國外企業或行業協會已經決定或表現出對中國某種出口產品關注并可能付諸調查,決定立案時,未能及時改變原有的出口戰略,出口產品仍大量低價涌入該出口市場,招致貿易摩擦的實際發生。第二,行業協會功能發揮不到位。目前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中,大部分行業協會僅僅負責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以及對企業的一些培訓上,很多功能沒有發揮出來。第三,政府管理過細,對自己在預警機制中的角色定位不準確。

二、我國應對貿易摩擦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經濟發展戰略的調整,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

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上半年,中國進出口總值9809.3億美元,貿易順差1125.3億美元,與2006年同期614.5億美元順差規模相比,大幅度增長83.1%。近幾年,我國貿易順差屢創歷史新高。貿易順差過大招致了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的不滿,加劇了貿易摩擦的發生。我們應該理性地認識到進出口貿易的不平衡勢必會影響到正常的貿易秩序,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出口長期大于進口,也會導致最終失去國際市場。因此我國應把握好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趨勢,及時調整對外貿易發展戰略,由關注貿易順差轉向貿易平衡。這就需要我們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出口至上”的不合時宜的觀念,淡化出口作用,適當重視進口作用。

此外,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是緩解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治本之策。首先,我國要進行國內相關政策調整,實現出口企業從“規模導向型”向“效益導向型”轉變,正確處理好規模、速度與質量、效益的關系,從而以質取勝,以高技術取勝。在實踐中,要建立科學的外貿績效指標考核體系,引導地方和企業將發展外貿的重點轉移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其次,要轉變我國制造業大國的角色,通過企業自主創造和培育新品牌,不斷提升我國在全球制造業中的結構層次和技術能力,改變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中處于加工裝配這一低附加值、技術含量低的地位,從而使我國逐步向制造業強國轉變。再次,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大對服務貿易的投入。一是高度重視服務業的發展,為服務貿易提供良好的產業基礎。二是利用我國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在旅游、商業和餐飲業等勞動密集型的服務貿易領域發揮發展潛力。三是充分利用全球服務外包趨勢給我國提供的良好機遇,以服務外包帶動我國服務貿易的增長,并帶動我國服務業整體競爭力的提高。

(二)構建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分工合作的貿易摩擦應對體系

首先,政府要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按照市場經濟體制規范化的要求,加強對企業某些產品出口規模的調控和企業經營秩序的規范指導,加快出口增長預警機制、應對機制和爭端解決機制的建設。面對貿易摩擦頻發的現實以及貿易摩擦強化趨勢,我國政府應從長遠的、全局的戰略高度進行客觀認識,冷靜分析、積極應對。一方面制定長期的戰略性對策,另一方面政府要增強服務意識,完善服務功能,加強政企配合,以順利渡過貿易摩擦高發期,為我國經濟發展贏得寬松的國際環境。

其次,企業要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開創自己的品牌,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調整出口市場格局以增強抵制貿易摩擦的抗擊能力。同時,企業還要積極主動地采用國際標準,大幅度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為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創造良好的條件。此外,企業要進一步完善進出口預警機制。企業作為貿易摩擦的主角必須密切關注存在貿易壁壘潛在風險的產品,利用國內外數據庫建立進出口預警機制,及時掌握進出口商品的變化,建立定期信息交換機制,提高預警機制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最后,還要加強和完善行業協會的建設,強化行業協會職能,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具有協調同行、避免過度競爭以及自主對外溝通的功能,它作為政府與企業之間的中介組織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可以為企業與政府的溝通架起一座橋梁。面對目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嚴峻形勢,我國的行業協會要盡快實現體制上的轉換,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運用市場規律運作的行業中介組織,加快貿易摩擦預警和快速反應機制建設,做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大要案應對工作,加大與貿易保護主義和貿易歧視的斗爭力度,建立損害調查機構聯系制度,加強對主要出口對象如美國、歐盟、澳大利亞等“兩反兩?!狈芍贫鹊难芯?,幫助企業主動采取措施防止過度競爭和不正當競爭,規范出口行為。

(三)擴大內需,拉動國內消費,緩解出口壓力

目前中國貿易摩擦之所以愈演愈烈,與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有關,在內需不旺的情況下,企業不得不尋求占有國際市場,甚至以低價銷售的方式向國外市場拋售產品,必然導致貿易摩擦頻頻發生。因此,統籌國外市場占有與國內市場擴大的關系,把重心放到擴大內需上來是緩解貿易爭端的另一個有效途徑。

可通過以下具體措施來實現:

一是要摒棄歧視內銷的出口鼓勵政策。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它需要積極擴大內需,這是一個長期戰略。我國加入WTO以后成為世界上一個開放型經濟大國,我國市場已成為世界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確實要面對如何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問題,所以在處理內外需關系的問題上,需采取均衡的戰略,以促進外需與內需的協調發展。

二是要切實落實擴大國內消費需求的各項政策。首先,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的收入。農村消費偏低一直是困擾消費市場的大問題,各級政府應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力度,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通過引導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鼓勵農民開展農產品的深加工,增加其附加值,從而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其次,提高城鎮中低收入居民的購買力。城鎮中低收入居民是消費傾向最為強烈的人群之一,要樹立其消費信心,關鍵是提高他們的購買力。各級政府應重點做好下崗、失業人員的就業工作,通過解決就業問題切實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刺激這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需求。

三是拉動內需還需要從深化教育、醫療以及社會保障等近年來居民最不滿意的民生問題方面進行改革,減低居民對未來的不確定預期,提高弱勢群體的收入,增強他們的購買能力,使他們能夠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

綜上所述,作為一個崛起的世界貿易大國,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我國遭遇頻繁的貿易摩擦是在世界貿易摩擦高發多發的背景下發生的,要解決貿易爭端、規避貿易摩擦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政府、企業、行業協會應該齊心協力,在全球化的競爭中不斷完善產業和貿易政策,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增強應對貿易摩擦的能力,才能使中國從貿易摩擦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參考文獻:

1、陳健,唐琳等.中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研究[J].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

2、鄭志宇.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應對機制分析[J].社科縱橫,2006(9).

3、宋秀峰.當前我國對外貿易摩擦問題探討[J].國際經貿,2007(1).

4、李莉.我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及對策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2006(5).

5、全毅.我國對外貿易摩擦的現狀、趨勢與對策[J].探討與爭鳴,2007(1).

(作者單位:韓山師范學院政法系,作者為該單位副教授)

上一篇:中國傳統文化校園文化范文下一篇:祖國的輝煌成就演講稿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