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2023-10-10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1篇

沛縣三河尖礦區學校

時麗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興起和蓬勃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它不僅對人類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帶來巨大的變革,而且必然會對教育教學過程產生深刻的影響。當前計算機的普及,玩電腦游戲已經成為小學生娛樂的一種主要方式。具有教育意義的,適合在課堂上應用的電腦教育游戲應運而生,它是教育信息化時代出現的一種寓教于樂的教育新形式,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它以教育為目的,以游戲為手段,融知識性、娛樂性于一體,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重要的作用。充分發揮電腦教育游戲的教育功能,把電腦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成為當前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研究的一大課題。這個課題的研究對創新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方法,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探索價值和現實的推廣意義。本文采用行動研究方法,在查閱大量文獻資料和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案例,對電腦教育游戲應用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并歸納、概括出電腦教育游戲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目標、原則、教學流程、呈現方式、應用方法以及應注意的問題。本文認為,電腦教育游戲應用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確實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能取得其他方法難以達到的教學效果。隨著人們對它的認識逐漸深入,它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應用前景將越來越光明。但是,電腦教育游戲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為教育教學服務,用得不好,則適得其反。

作為教師,該怎么獲取與利用游戲中的精華而舍棄其中的糟粕,并使之很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呢?如果能把游戲與我們的課堂教學盡可能完美地結合起來,那我們信息技術課堂中教與學的效率就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內容和目標:

(一)課題研究內容:

1.普查學生參與電腦游戲的現狀,歸類整理常見的問題及原因。 2.如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電腦游戲觀”。

3.歸納總結在現行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哪些內容適合“電腦游戲教學法”。 4.哪些電腦游戲軟件適合小學信息技術教學。

5.探究電腦教育游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途徑及有效方法。 6.電腦游戲教學的優勢及局限性的研究。

(二)課題研究目標:

對于小學生來說,游戲與教學最完美的結合點就是將教育教學的內容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游戲中去。“游戲教學法”,就是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把游戲納入到教學中來,這不僅使教學富于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學習充滿飽滿的情緒,而從某種程度上體現了教學對學生人格、自由、需要的尊重。

這種教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很少害羞,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的教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游戲無注意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符合教育的要求。

三、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學習教育教學方面的著作,在理化在指導下,借鑒先進經驗進行課題研究。

2.教育實驗法:設計各實驗計劃,實施方案,確定實驗班級,積累資料,及時總結。

3.調查研究法:采用問卷調查、談話等形式科學分析成因。

4.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注意積累資料,形成理論認識,每階段撰寫實驗論文、總結、案例反思等。

四、課題研究的成果

1、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電腦游戲的應用(論文)

2、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電腦游戲應用(案例分析)

3、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電腦游戲應用的研究報告

五、課題研究的進度計劃

為使本課題研究落到實處,為課題研究創造基本條件,學校成立以教研組為龍頭,信息課教師為主體的課題研究體系的研究小組。

(一)課題準備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1、成立課題組,教研組為龍頭,信息課教師為主體的課題研究體系。

2、做好課題的選題、申報及論證工作,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工作。

3、組織課題開題。

(二)課題實驗的研究階段(2008年10月——2009年9月) 第一階段

1、調查學生參與電腦游戲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完成所需參考書目的閱讀。

3、根據調查分析結果,制定課程實施方案,探索實施方法。 第二階段

1、總結第一階段實驗工作的進展與效果。

2、完善課題研究方案。開展階段性研究成果評選活動,召開課題研究經驗交流、研討會。

3、全面深入地開展實驗,完成觀摩課,研討重點為觀摩課的教學設計意圖、實現方式、信息技術的呈現時機及作用,并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比較,說明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效果、學生能力、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的變化,并形成初步研究結論。

4、緊密結合教學實際,研究探索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電腦游戲的運用,與教科研、教研組成員進行研究課題的交流與改進。

5、總課題組及時了解和掌握課題具體實施情況,定期在校園網中及時發布本課題研究的最新動態,展示部分教師的教學體會、課例、論文、課件等內容,實現資源共享,使全校教師能及時了解課題研究進展情況。

6、總課題組通過日常資料的積累,總結實驗過程的經驗教訓,作階段性總結。

(三)總結驗收階段(2009年7月~2009年10月)

(1)收集整理實驗過程中所獲得的各種信息和資料。

(2)總結并撰寫實驗報告及有關論文。 (3)完成結題

六、研究的成果以及成效分析:

“以教科研為先導,向教科研要質量”是教科研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力爭通過“在小學信息技術中電腦游戲應用的研究”課題的研究,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把游戲納入到教學中來,這不僅使教學富于樂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對學習充滿飽滿的情緒,從而推動學校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一年來,在校領導的指導與幫助下,在實驗教師的積極參與下,學校的“在小學信息技術中電腦游戲應用的研究”課題研究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并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主要在以下兩大方面:

(一)完成了課題實驗報告和研究論文。

(二)教法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小學生活潑好動愛表演,很少害羞,樂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強的事物,教師的教法可以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游戲無注意的特征,有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化難為易,有利于減輕學生負擔,符合教育的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游戲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提高很快,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益的最終目標。

八、研究的體會及思考:

實踐證明: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腦教育游戲終會被人們正確認識,也終將會出現在學校課堂教學中,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應用實踐”,在實踐過程中我們要突出“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技術為本”。從系統的觀點來整體指導具本的實踐工作,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教材、游戲、學生以及他們之間實踐活動的聯系上。我們期待著電腦教育游戲在學校教學中得到和諧、持續的發展和應用。

運用電腦游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優點很多,但要恰當選擇,應用有度。為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堅持做到“三適”:一是“介入適時”。即教師依據課標,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設計出周密的介入方案,把游戲用在關鍵時刻。二是:“選擇適當”。即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適宜的教學手段。三是:“掌握適度”。即運用電腦游戲進行教學中,通過與教學內容與目標的緊密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達到好的效果。

但在實踐中,我們也同樣發現一些問題,引起思考:

(1)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有目的、有節制地進行一些益智性游戲操作。

即在教學中,適當引入有益的游戲,卻不以游戲為目的,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引導學生學習其他計算機知識的手段。

(2)選擇游戲要有利于幫助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知識、增強技能和科幻意識。 加強學生的科幻意識被認為是培養創造力的重要途徑之一。要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游戲軟件的安裝、解壓、合理分配內存等計算機知識的探索實踐,寓基礎知識的學習于娛樂之中。

(3)要把握好引入游戲的尺度,不能以玩代教,因玩誤教。

同時不能忽視游戲的負面影響,要絕對禁止在一切學習時間玩游戲。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利用節假日,選擇政治觀點正確、思想內容健康、知識豐富的游戲,安排一定時間進行操作,但一定要教育學生有自我控制和約束的能力。 (4)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

采用游戲教學法獲得成效的關鍵,是教師如何把握契機,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為學生介紹良好的教育游戲軟件,找到益智性游戲軟件中這些教育“熱點”和精華。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2篇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1、課題提出的背景伴隨著新課程的逐步實施與推進,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越來越得到人們的認可,一切為了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的共識。

2、課題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把握好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完善和諧課堂,是我們美術課題組研究的一個重點。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領域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前一段的教育實踐研究,也對和諧課堂教育的教學與活動內容進行過探討,但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

現在需要充實完善和諧課堂教育研究內容體系繼續為和諧課堂教育的研究和發展作出貢獻。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合作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動機,人際交往能力等。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將以行動研究為主,來完善課題,提高課題的應用實效,以案例研究、敘事研究等方法來確定課題的作用和實際效果。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通過小組合作,創設學生樂于學習的條件,發展學生的能力創設教師發展的各種條件,形成善教、樂教的氛圍,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教”與“學”的和諧關系。

六、課題研究的結果

重點關注學生之間的互助與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創新能力。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3篇

一、 課題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基礎教育。把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日益顯現出它的必要性,因此,應通盤考慮,全面把握。無論初中或高中化學教學都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瘜W是為變革的社會服務的,是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應該具有的基礎知識,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民族素質必須的教育。初中教學要為高中教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重視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2、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高中化學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學內容應銜接現行的初、高中教材雖然有它的連續性,但更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編寫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導致初、高中的教學不能有效的溝通,很多初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高中的教材,更沒有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對高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化學教學時間僅為短短的一年,并要參加升學考試,客觀上造成了初中化學教學趕進度,教學內容一般不超過課本教材內容,教師也無意去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許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通過設計一項重大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偠灾?,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銜接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建構主義思想,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為本課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是人化的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本性和價值、尊嚴和自由、成就與潛能。人本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應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更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人本主義學習論為銜接教學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礎,它讓人們看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須以其主體性的發揮為前提,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特性,給予其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的機會,學生才能夠獲得發展。

3、 化學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將以兩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

三、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學校的發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 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課題: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席繼磊

課題研究成員:李玉磊馮學銘

課題參與人:長葛二高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

五、 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的構想,成立課題研究組。學習相關理論,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新課題組成員的課程理念,統一思想,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3.9——2013.10)課題研究組成員走訪初中兄弟學?;瘜W教師,調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了解初中化學所講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特點;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一套自測題,對學生初中化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第三階段:(2013.9)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初中化學復習學案,利用開學第一周時間對初中化學進行復習,同時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2013.10——2013.12)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對每一節課涉及到初中化學知識都給予體現出來;研究組成員還定期進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對實際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第五階段:(2013.12——2014.1)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階段,課題組成員共同寫出研究心得體會,在學校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同時由席繼磊參加學校及長葛市優質課比賽。

六、 研究內容:

(一) 通用對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是我們認識到:

1、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聯系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基礎性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化學課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2、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區別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注重課程的多元化

【注】詳細材料見過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通過對初中教師的走訪及學生的測試,我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應該從學習能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

◆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搞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基礎對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比較、分析,有許多內容可在初中適當拓寬知識的邊界,有效與高中知識內容進行銜接,略舉數例說明。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而且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所以初中在講還原反應時應與氧化反應聯系起來講,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例的分析,除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還要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來分析,讓學生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在介紹碳的性質時,只簡單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系。為了能與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初中教學應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 性質、用途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概念,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初中化學在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求產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因此在初中輔導學生時應作些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的延伸,讓學生學會寫電離方程式,使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5.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6.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

2、H

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

2、HCl、SO

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學中能與高中知識銜接的知識點還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們細加揣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也許只要“點到為止”,往往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為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艚谭ǖ你暯邮菍崿F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關鍵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學生學習心理多“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多讓學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進行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自學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搞好銜接教學,教師還要精心備好課,力求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盡可能使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講授方式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法,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加強學法指導是實現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保證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習慣于記憶、重現、簡單模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主要是依賴教師。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

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性,用主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應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要任務,在“要學”的基礎上做到”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要貫穿于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階段,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一環。

總之,初中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的銜接,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要想盡一切辦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使初中學生盡快提高知識和能力,為將來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日常教學的改進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結題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谥袑W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1、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2、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強學生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3、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大多數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

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的交流體制,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4篇

《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究》課題研究報告

永安實驗小學《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究》課題組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1、背景分析: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國,我國的養成教育可謂源遠流長,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后世養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闡有“習子童蒙,圣功也”的論點,進一步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我國近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十分注重習慣的培養,他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認為,習慣貴在從小培養,他指出:“教育一個人要從小就注意,講話怎樣講,批評怎樣批評,做人的態度,對人的禮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小養成。養成教育是保證少年兒童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教育基礎,也是提高中華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可謂百年大計?!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里就具體地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作了系統的要求。少年兒童時期是一生的奠基時期,又是培養行為習慣的最佳期。習慣的培養雖然不是一個新問題,但新時期我們必須用新的視角來看待習慣問題,研究養成教育問題。近年來,從行為習慣入手來研究青少年德育也開始受到國內學術界的關注,本課題研究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一般理論和具體實施策略做進一步的理論總結和實踐研究。

2、目的意義:

深入推進以德治國方略的落實,認真貫徹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頒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及2006年3月4日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樹立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幫助廣大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既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標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標志。如果說以德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的話,那么少年兒童的思想道德培養就是這項工程的基礎工程。這一研究,從現實和長遠看,無疑都具有重要意義。為了進一步強化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在校內校外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具體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各項要求,切實增強小學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特選出“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實踐與探究”這一課題,來探索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徑,為我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觀念和新思想。

二、課題的研究設計

1、研究的目標:以本課題的研究為載體,進一步探索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做人基本習慣、做事基本習慣和學習基本習慣,促進少年兒童健康人格的發展。同時,以養成教育為突破口,形成我校優良校風,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2、研究的內容:堅持從實踐出發的原則,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校內。根據《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德育大綱》、《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等把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分為四個子課題,然后將這四個子課題再進行分解,分別進行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文明禮儀的養成教育作為研究的突破口,以良好品行養成的心理健康輔導為依托,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1)小學生良好文明禮貌習慣的養成研究。(社會公德、儀表儀態、待人待物等) (2)小學生良好讀書學習習慣的養成研究。(聽、說、讀、寫、思的習慣等) (3)小學生良好衛生健體習慣的養成研究。(衛生、勞動、體育、心理、安全等習慣) (4)促進小學生良好品行養成的心理輔導策略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心理咨詢等)

3、研究的步驟

(1)研究準備階段(2006年9月至2007年2月):成立課題組、組織學習相關理論、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制訂研究方案。

(2)研究實施階段(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開展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讓學生掌握并遵循規范內容,促進行為養成;舉辦家長座談會、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達成共識,形成家校配合雙管齊下的局面;充分利用活動育人、課堂育人、陳地育人、榜樣育人等途徑來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開展養成教育班、隊活動方案設計及優秀班、隊活動觀摩活動。

(3)研究總結階段(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后期成果處理,整理裝訂資料,形成結題研究報告,總結實驗得失。

三、課題的研究方法

(一)采用的方法

我們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調查法、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輔之以定性分析法。通過抽樣和現場檢查、考核、問卷、座談等方式,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研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進行理論思考,撰寫理論文章;在實際操作中,在專家的指導下,以校為本,創造性地運用理論指導自己的實踐行為,并不斷反思自己的實踐行為,解決養成教育的實際問題,從而獲得自身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同步提高;對研究情況及時進行總結,相互交流典型經驗,完善研究設計,推廣研究成果,推動學校德育工作;加強研究指導、檢查,定性分析研究工作。

(二)遵循的原則

在進行該課題研究中,我們主要遵循以下原則:

1、方向性原則。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念為指導,堅持以“育人為本”的思想,深入落實“八榮八恥”榮辱觀,為社會主義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實踐性原則。組織多種實踐活動,創設各種育人環境,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實踐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親自體驗,自覺感悟、主動修身,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正面教育的原則。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在于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家庭、社會多方面的支持、配合,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校外德育基地的育人作用。

4、知行統一的原則。認知和行為是一個不可分的整體,在教育活動中,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并達到知行統一之目的。

5、創造性原則。本課題的研究要在先進教育思想的指導下進行創造性的實驗,鼓勵實驗教師進行創造性的研究、探索,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

四、課題的研究措施

養成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訓練活動使受教育者的日常行為習慣規范化的教育過程,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是以培養小學生各種良好習慣為主線,滲透于小學生學習、生活、活動的每個領域之中,所以實施養成教育是一項十分艱巨、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它需要依靠學校全體教職工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有力支持,形成一個廣泛的教育網絡。

1、構建全方位教育體系。

(1)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的教育體系。形成:學校→思想教育領導小組(黨、政、工、團、隊負責人組成)——家庭→家長學校(熱心教育工作的家長、家長學校領導組成)——社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學校、社區居委會、共建單位負責人等組成)的教育網絡,三者之間相互聯系,互為補充,形成合力。從各自分擔的任務看,學校教育是養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擔道德認識上的教化,又肩負著行為上的規范訓練,同進還進行學生的日常行為評價;對于家庭中的養成教育,我們著重強調環境熏陶,重視父母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兒童、教化兒童;社會教育則特別強調為學生創造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有意義的實踐中循序漸進地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構建了養成教育的校內網絡。在學校黨政工統一領導下的政教處→少先隊輔導組→生指組→班隊輔導員→班隊干部→專項督導隊(紅領巾監督崗、小衛生督查隊、廣播操評比隊);年段養成教育訓練指導小組,行政掛段領導→處室掛段人員→年段長→班主任→下班老師→科任老師。宏觀與微觀結合,形成一個雙重的、全方位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 (3)養成教育基地的建設。學校將先后與有關單位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社會實踐活動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基地、安全教育基地”等,通過共建單位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接觸社會,在社會環境中經受養成教育的訓練,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他們樹立崇高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2、完善養成教育的規章制度。

(1)繼續圍繞《永安市實驗小學文明班級評估實施辦法》、《永安市實驗小學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實施細則》,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修訂)》為基本要求,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研究的具體內容,分成高、中、低三個階段的評比細則對學生的在校日常行為進行評價。力求創建文明有序、整潔優雅、催人奮進的育人環境。

(2)值周值日制度:值周值日人員由領導、教師、學生干部組成,負責檢查每天學生在校的行為表現,發現問題,及時教育、矯正,并將情況及時記錄。把學生個人的行為表現與期末文明示范連隊的評比結合起來,讓學生平時的行為表現時時處于集體的輿論監督之下,使學生能比較自覺地遵守規范。該制度的實施,從細小處入手,把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真正落到了實處。

“流動紅旗”、課堂教學常規“五要五不要”評比制度:每周,根據學生日常的行為習慣、課堂紀律、課堂教學常規的落實、班級衛生、文明禮儀、班容班貌、兩操、學生路隊等表現,通過學生督導員、行政、教師值周、科任老師的評分、推薦等方式評比各項“流動紅旗”。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即由“他律”逐步轉向“自律”。

“交接班”制度:低、高換段時,新老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做好交接班工作。原班主任、課任教師要向新接班教師詳細介紹本班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等方面情況,并輔導新教師盡快熟悉工作。這樣的交接班制度,有效地防止了段與段之間的教育脫節,克服了教育工作的盲目性,使各段教育工作都能順利地進行銜接。

我們尊重學生,相信學生能實現自我教育。但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心理發展的規律來看,必要的監督手段能有利地保障學生克服不良的行為習慣,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喚起學生強烈的集體意識和主人翁精神。為此,我們還成立了規范養成教育方面的相關監督機構:“校園文明禮儀督導隊”、“路隊監督崗”、“執勤隊值日崗”等。也就是說全校師生從一進校園開始,其所有的言行舉止在自覺履行規范的同時,也在接受著禮儀崗、衛生崗、紀律崗等學生管理機構的監督。于是,學校每周的晨會的流動紅旗的頒發、通知欄路隊評分表、早讀評分表等評比結果的通告成了同學們檢查、激勵自己的一面鏡子。研究實踐證明,制度的健全,使自律與他律有機結合,是實現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最有效手段。

3、創設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

讓道德認識實踐化,具體化,是實施主體性德育,提高學生道德素質,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方法。為此,我們努力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其自身的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以促進學生良好個性品質與行為習慣的形成。

(1)班級管理體現自主性。班級管理不僅要重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更要突出學生在管理過程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努力使之成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別人的教育必須成為這個人自己的教育”。多年來,我校一直堅持施行班級干部民主選舉制、值日班長制等,使學生們早日適應社會,學會主動學習,主動競爭,主動進行自我選擇教育。 (2)興趣活動突出主動性。素質教育特別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和發展,認為“個性的多樣性、自主性和首創精神,甚至是愛好挑戰,這一切都是進行創新和革新的保證。”創新人才的培養,注重因材施教,特別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要求評價學生的標準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我們學校開設有乒乓球、英語、籃球、趣味數學、詩社、科技制作等各種興趣小組,使學生的個性特長和潛能得到充分地發展,發掘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與藝術天賦,培養了學生的各種素質,為學生的自主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陣地建設培養學生的自主活動能力。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黑板報、科技欄、校園網等都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陣地,讓學生自己參與這些陣地的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自主活動的能力、創造能力、組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如每期的黑板報都由班上的學生主動組織承辦,從內容選定到排版設計全由學生自己選擇與規劃,就連檢查評價也是他們在通過與其他班比較之后自己說了算;學校的紅領巾廣播站,完全交由學生自己組稿、審稿,自己主播,輔導員老師只是在需要時略加指導而已;科技欄的學生文稿、學生小報,校園網中的佳作欣賞、留言本等,讓學生在展示自己、欣賞他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4)實踐活動展示學生的自主教育潛能。學校本著一切從學生發展的需求出發,讓學生:在家庭做“小幫手”,體驗家長的艱辛,在家庭中做孝敬父母、關心親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小幫手”;在社會做“小標兵”,體驗公民的責任,在社會做熱愛祖國、文明禮貌、誠實守信、遵紀守法的“小標兵”;在學校做“小伙伴”,體驗集體的力量,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在社區做“小衛士”,體驗勞動的快樂,在社區和公共場所做愛護公物、講究衛生、保護環境、遵守秩序的“小衛士”;獨處時做“小主人”,體驗個人的魅力;在獨處時做胸懷開闊、心理健康、勤奮自立、勇于創新的“小主人”。 從一點一滴做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學會做人做事打好堅實基礎。

4、構建評價指標,對學生的養成教育進行評價。 堅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小學生守則》、《學生社會公德規范細則》、《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分步實施細則》等制度嚴格要求學生,在全校師生范圍內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綱要》。提倡教師要愛崗敬業、愛生奉獻,學生要熱愛學習、誠實守信,提倡人際間的相互尊重、寬容、欣賞,提倡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營造一種民主、團結、理解、尊重、合作的和諧氛圍是我們研究工作的重點,也是評價活動的篇二:小學生養成教育實踐研究”課題實驗結題報告

“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 “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子課題

―“小學生養成教育研究與實驗”結題報告

銅仁市第七小學課題組 楊昌龍 聯系電話:(0856)5250543 15185856580

一、子課題立項研究的基本情況

1、我校參與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和諧德育研究與實驗”的子課題是“小學生養成教育的研究與實驗”。

2、子課題提出的背景和原因 我校地處城郊結合部,生源主要來源于菜農子弟和進城務子弟(其中進城務工子弟達68.8%),通過調查,除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長普遍綜合素質較差、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外,行為習慣特別差。大部分是獨生子弟,以至就是“小皇帝”,成為全家的“中心”,不懂得遵守禮儀規范、行為,在對待父母,老師及社會交往中禮節、禮貌失范、在愛護公共衛生方面,大部分學生隨手亂扔垃圾的現象比較嚴重。加之社會不良風氣也侵蝕校園,給學生的文明禮儀、行為和健康成長帶來不利的影響。

面對這種形勢,如何對我校學生進行禮儀、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培養做文明好學生,將是我校德育研究的一個長期重要課題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務。

小學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抓緊這個時期進行培養,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影響終生。

3、課題研究的目的和預期目標

①通過各種形式、途徑、方法增強學生行為習慣意識,養成良好習慣,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文明素質。

②探究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4、參加實驗班級、人數和起止時間

課題確定后,我班68名學生積極參與了課題實驗。實驗的起止時間是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理論目的:探索新形勢下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模式。

2、實踐目的:

(1)通過研究,進一步深化我校的辦學特色。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的校園習慣、家庭習慣、社會習慣等,促進少年兒童健康人格發展,進而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2)通過研究,幫助教師確立現代教育思想,轉變育人觀念,改變育人方法,提高對教育事業的成就感,并在研究實踐中實現教師的發展。

(3)在研究過程中,把行為習慣與校本課程開發相結合,將行為習慣引入課堂。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一)、實驗對象: 全班學生(共68人)

(二)、實驗方法:

本課題在教學常態下進行,以行為訓練法為主,輔以個案研究法、活動教育法、榜樣示范法、文獻研究法,以實驗前后的學校習慣、家庭習慣和社會習慣的橫向比較作為對照結果。

1、行為訓練法:行為訓練是養成教育的最好方法。因為只有通過行為訓練的方法才能使學生身體力行,知行統一,才能磨練學生的意志,形成好思想、好品質、好的習慣會使他們受舉益終身。在具體的訓練中做到: (1)要堅持經常,持之以恒。(2)嚴格要求。(3)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檢查與評比結合起來。

2、個案研究法:本課題組選取一些典型個案,進行跟蹤研究,反映或說明一般性問題。

3、活動教育法:我們針對小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開展豐富多采活動。比如利用重大節日,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在多彩的活動中養成好的習慣,如:3月5日,開展學雷鋒,做雷鋒,學生組成小組到社會上為民服務;4月5日清明節掃墓活動。

4、榜樣示范法:用典型去給學生做榜樣,用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激勵他們向積極的方向努力,經常對照檢查自己,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

(三)、研究內容:

1、新形勢下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的模式研究。

2、小學生良好的校園習慣、家庭習慣、社會習慣內容和標準研究;

3、研究編寫良好習慣教育校本教材。

(四)實施策略:

1、創造“教育科研日?;?,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教育教學、教育科研一體化的學校工作格局。 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在實驗研究中,校長楊代祥既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同時也是課題主持人。為了實驗研究嚴格按實驗研究方案實施而取得實效,她創造性地提出了“教育科研日?;?,日常工作科研化”的構想,創造出教育教學、教育科研有機結合的一體化學校工作格局,把習慣養成教育的點點滴滴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方方面面。

2、將習慣養成教育實驗研究和新課程理念、方法的有機融合,形成和凸現學校的辦學特色。 ①在習慣養成教育中注入時代的活水。

在實驗研究的操作實施中,我們深刻感受到,習慣養成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尤其是進入新課程以后,我們十分注重習慣養成教育的生成性。根據課程改革精神和上級要求,隨時調整習慣養成教育的目標設置,如,在行為習慣養成目標中,我們增加了“為人做事有責任感,有熱情,有端正的態度,注意辦事的效率;自覺保護自然環境,校園環境和人文環境;學會保護自己,不上壞人的當,不到危險的地方,不做危險的事情”;在心理習慣養成目標中增加了“對生活充滿熱情,自信、樂觀、向上,大方合群,為人有愛心”;在學習習慣養成目標中增加了“主動探究,樂于在學習上與老師和同學交流、合作,課堂上敢于挑刺,經常收集資料”;在生活習慣養成目標中增加了“時刻注意保護眼睛,預防近視,立、臥、坐、行保持正確的體態姿勢”等許多富含人文思想的習慣養成目標。并在日常的養成教育中逐一落實。 ②開展體驗教育,踐行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將傳統美德教育和少先隊體驗教育結合起來,構建了校內“學校——班級——個人”和校外“學校——家庭——個人”三個層面的學習網絡。 在學校層面,利用校會、大隊活動、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時間對全體師生進行敘事說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德育人,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如:

開展“一周一個好習慣”的活動。著力于加強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的訓練;

在班級層面,通過早讀、誦讀和傳統美德的警句名言,認識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體驗傳統美德的價值;通過級會、班隊活動,自主制訂班規、班訓,在討論、篩選、確定、執行班規中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在個人層面上努力規范自己。

在校外的層面上,通過召開家長會、家委會、舉行家長開放日以專題講座、交流研討、印發資料、格言評比等形式讓家長也參與傳統美德的教育,并以身作則,影響教育孩子。 ③將習慣養成教育實驗研究與校本研修有機整合。

讓習慣養成教育成為學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研修資源。通過課題研究使學校形成獨具個性的校本研修機制,使之在學校研修組建設、激發教師的參與熱情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為校本研修拓展空間,搭建平臺,升格檔次,注入活力。

根據課題覆蓋學校工作各方各面的實際,學校和課題組在實驗研究的具體組織與管理上,將課題實驗研究與校本研修也實行了有機整合。側重于各科教學中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研究,兼顧其他方面的養成教育。研修組內的教師,每期承擔自己的學習習慣養成教育的子課題,同時也是校本研修課題的一種,與其他教育教學個案研究課題一樣,也要經歷申報、篇三: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結題報告 《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研究》 結題報告

乳山市乳山寨小學課題組 王志剛

一、課題的理論啟示

1、孔子提出:“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對后世養成教育產生了長遠的影響;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闡有“習子童蒙,圣功也”的論點,進一步主張把養成教育作為兒童德育的有效途徑。

2、葉圣陶先生認為:“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指出:“教育一個人要從小就注意,講話怎樣講,批評怎樣批評,做人的態度,對人的禮貌,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要從小養成。一種習慣之養成,莫不由‘漸’而來,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是管孩子一輩子的教育。” 3.斯金納《行為主義心理學》研究認為:“行為的產生并持續恒久,是在‘刺激---反應’發生之后的強化而造成的。”這就意味著良好的習慣養成有賴于持續不斷地接受外界的行為刺激強化。

二、課題研究的問題

1、研究目的

(1)行動研究,喚醒學生責任意識,激發學生責任情感,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老師的認識和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水平。善于積累資料,總結經驗,探索可實踐操作學生自我、家庭、集體責任感的培養途徑、方法,提煉出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終極目標、載體及內容,使之成為高素質的新世紀人才。通過學校、家庭、社會乃至學生本人長期的訓練與體驗,使學生在思想素質、道德品質、行為習慣、生存能力等方面形成一種積極健康的品德行為定勢,進而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基礎。 (2)探索在新形勢下實用的良好習慣的實施策略,并形成一套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校本教材,一本小學生良好習慣養成教育策略精選,以指導、推動學校全面工作,提升辦學品位。 (3)學生能形成并表現出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能在真實的、反復的“踐行-體驗”中領悟、掌握行為規范,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發展道德能力。

2、研究意義

素質教育的實質就是促進每個受教育者全面主動發展,促進每個受教育者人格與個性的養成。有一位教育專家曾有過這樣的論述:“你在孩子的心靈播下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下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你播下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你播下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命運的收獲。”可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孩子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對小學生重點是規范其基本言行,培養良好習慣”。青少年是我們未來事業的接班人。他們的道德素質狀況將直接關系到新一代國民的道德水平。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其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就是讓青少年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養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習慣。因此,堅持從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入手,不僅有利于克服長期以來德育工作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而且對推進素質教育,適應新的時代環境和形勢都具有重要意義。

抓好養成教育,有利于增強德育的實效性。就我國目前小學教育的實際看,在德育中,不僅忽視少年兒童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且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規范的。培養少年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既有利于克服我國長期以來在少年兒童德育中追求“高、大、全”的弊端,又有利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研究假設

如果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宗旨,樹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理念;堅持科學的習慣養成教育原則;選用務實的、具有童趣的,學生生活必須的、符合社會公德標準的基礎性,普及性的習慣作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創造性地利用“活動、環境、童謠、課堂”四大載體;科學統整校內育人合力;合理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學校生活中,社會生活中,自然環境中,反復“踐行-體驗”做人、做事、學習等良好習慣的規范行為標準,就能將在生活中的親歷體驗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積淀、轉化為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4、核心概念 我們所說的:“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是指小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三大方面良好習慣的養成。做人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親”,其具體表現為“明禮誠信”、“孝敬長輩,學會感恩”;做事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規則”,其具體表現為:“遵規守紀,善于合作,學會自理”;學習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主動探究”,其具體表現為閱讀“四到”、書寫規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簡稱為“三面九點”)。

三、研究背景和文獻綜述

1、研究現狀分析 我們所說的:“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是指小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三大方面良好習慣的養成。做人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尊老孝親”,其具體表現為“明禮誠信”、“孝敬長輩,學會感恩”;做事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遵守規則”,其具體表現為:“遵規守紀,善于合作,學會自理”;學習方面,強調的核心理念是:“主動探究”,其具體表現為閱讀“四到”、書寫規范、善于思考(以下姑且簡稱為“三面九點”)。

如果以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為宗旨,樹立人性化、生活化的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理念;堅持科學的習慣養成教育原則;選用務實的、具有童趣的,學生生活必須的、符合社會公德標準的基礎性,普及性的習慣作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內容;創造性地利用“活動、環境、童謠、課堂”四大載體;科學統整校內育人合力;合理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學校生活中,社會生活中,自然環境中,反復“踐行-體驗”做人、做事、學習等良好習慣的規范行為標準,就能將在生活中的親歷體驗內化為健康的心理品格,積淀、轉化為做人、做事、學習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

2、研究背景分析

一是從教育現狀來看,有研究的必要。德育是學校工作永恒的主題,問鼎當今之中小學德育,教育目標與效果之間的巨大反差并沒有因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而縮小,問題根源何在?我們認為,養成教育的缺位就是制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眾所周知,養成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同時又是難點所在,難就難在教育內容脫離生活、難在教育手段單一老土、難在學生情感缺位。由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復雜性,對小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一直缺乏一個完整的內容體系。養成教育該如何抓?尤其是教育內容,具體有哪些?即便出臺了新《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守則》、《意見》,作為一線的教師,總感覺由于教育目標過于寬泛而難以駕馭。我們認為,什么階段實施什么教育,一定是有章可循的。雖然我校一貫重視學生習慣養成教育,幾年的實踐探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為養成教育的“三難”所困惑,為盡早走出“三難”困境,我們選擇了這一課題進行研究。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5篇

一、 課題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基礎教育。把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日益顯現出它的必要性,因此,應通盤考慮,全面把握。無論初中或高中化學教學都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瘜W是為變革的社會服務的,是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應該具有的基礎知識,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民族素質必須的教育。初中教學要為高中教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重視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2、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高中化學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學內容應銜接現行的初、高中教材雖然有它的連續性,但更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編寫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導致初、高中的教學不能有效的溝通,很多初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高中的教材,更沒有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對高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化學教學時間僅為短短的一年,并要參加升學考試,客觀上造成了初中化學教學趕進度,教學內容一般不超過課本教材內容,教師也無意去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許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通過設計一項重大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偠灾?,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銜接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建構主義思想,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為本課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是人化的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本性和價值、尊嚴和自由、成就與潛能。人本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應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更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人本主義學習論為銜接教學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礎,它讓人們看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須以其主體性的發揮為前提,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特性,給予其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的機會,學生才能夠獲得發展。

3、 化學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將以兩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

三、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學校的發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 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課題: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席繼磊

課題研究成員:李玉磊馮學銘

課題參與人:長葛二高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

五、 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的構想,成立課題研究組。學習相關理論,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新課題組成員的課程理念,統一思想,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3.9——2013.10)課題研究組成員走訪初中兄弟學?;瘜W教師,調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了解初中化學所講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特點;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一套自測題,對學生初中化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第三階段:(2013.9)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初中化學復習學案,利用開學第一周時間對初中化學進行復習,同時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2013.10——2013.12)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對每一節課涉及到初中化學知識都給予體現出來;研究組成員還定期進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對實際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第五階段:(2013.12——2014.1)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階段,課題組成員共同寫出研究心得體會,在學校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同時由席繼磊參加學校及長葛市優質課比賽。

六、 研究內容:

(一) 通用對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是我們認識到:

1、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聯系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基礎性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化學課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2、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區別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注重課程的多元化

【注】詳細材料見過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通過對初中教師的走訪及學生的測試,我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應該從學習能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

◆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搞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基礎對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比較、分析,有許多內容可在初中適當拓寬知識的邊界,有效與高中知識內容進行銜接,略舉數例說明。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而且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所以初中在講還原反應時應與氧化反應聯系起來講,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例的分析,除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還要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來分析,讓學生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在介紹碳的性質時,只簡單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系。為了能與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初中教學應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 性質、用途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概念,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初中化學在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求產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因此在初中輔導學生時應作些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的延伸,讓學生學會寫電離方程式,使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5.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6.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

2、H

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

2、HCl、SO

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學中能與高中知識銜接的知識點還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們細加揣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也許只要“點到為止”,往往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為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艚谭ǖ你暯邮菍崿F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關鍵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學生學習心理多“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多讓學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進行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自學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搞好銜接教學,教師還要精心備好課,力求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盡可能使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講授方式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法,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加強學法指導是實現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保證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習慣于記憶、重現、簡單模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主要是依賴教師。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

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性,用主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應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要任務,在“要學”的基礎上做到”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要貫穿于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階段,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一環。

總之,初中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的銜接,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要想盡一切辦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使初中學生盡快提高知識和能力,為將來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日常教學的改進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結題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谥袑W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1、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2、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強學生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3、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大多數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

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的交流體制,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教學改革課題結題報告范文第6篇

一、 課題提出背景:

1、初中和高中都屬于基礎教育。把初中化學與高中化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日益顯現出它的必要性,因此,應通盤考慮,全面把握。無論初中或高中化學教學都是化學教學的一部分?;瘜W是為變革的社會服務的,是作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公民應該具有的基礎知識,化學教育是提高公民素質,民族素質必須的教育。初中教學要為高中教學打好基礎,培養學生的興趣,重視化學學習習慣的養成。

2、初中化學是啟蒙學科,高中化學是較高層次的基礎教育從教科書及教學實際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學主要要求學生掌握簡單的化學知識、基本化學實驗技能、簡單化學計算及化學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某些應用,其知識層次以要求學生“知其然”

3、初高中教材、教學內容應銜接現行的初、高中教材雖然有它的連續性,但更有其相對的獨立性,編寫上也有些不配套;初中是義務教育,高中是非義務教育,導致初、高中的教學不能有效的溝通,很多初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過高中的教材,更沒有進行教學技能的培訓,對高中教學內容和方法缺乏了解;而高中教師根本就沒有看到初中的教材,沒有去了解學生究竟在初中學習了哪些知識;初中化學教學時間僅為短短的一年,并要參加升學考試,客觀上造成了初中化學教學趕進度,教學內容一般不超過課本教材內容,教師也無意去進行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導致許多學生基礎不夠扎實。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發展,使學生全面發展。為了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初高中化學的教學當務之急是做好初高中教學的銜接,包括教材教學內容上的銜接、學生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初高中學生學習心理的銜接等,鑒于各種因素,我們選取了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銜接作為研究課題。

二、 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論觀點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自己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主動地去建構信息的意義”。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教學通過設計一項重大問題以支撐學習者積極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習者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設計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的開放的學習環境與問題情境,誘發、驅動并支撐學習者的探索、思考與問題解決活動;提供機會并支持學習者同時對學習的內容和過程進行反思和調控”??偠灾?,建構主義重視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意義建構,重視學習活動中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協作”,從而主張建立一個民主、寬松的教學環境。銜接教學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建構主義思想,是一種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教學原則相吻合的學習方式。因此建構主義理論為本課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主張心理學應該是人化的心理學,強調研究人的本性和價值、尊嚴和自由、成就與潛能。人本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應是個人潛能的充分發展,是人格的發展,是自我的發展。學習不是刺激與反應間的機械聯結,而是一個有意義的心理過程,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學習的實質在于意義學習。這種意義學習,不僅是理解記憶的學習,更是指學習者所做出的一種自主、自覺的學習,要求學習者能夠在相當大的范圍內自行選擇學習材料,自己安排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情境。

人本主義學習論為銜接教學的研究奠定了人文基礎,它讓人們看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必須以其主體性的發揮為前提,只有尊重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特性,給予其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的機會,學生才能夠獲得發展。

3、 化學課程標準

《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是本課題研究的重要理論依據之一。本課題的研究將以兩本課程標準所規定的內容為主要依據和研究對象。

三、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本課題的提出,主要依據教育、教學的改革,依據化學課課程標準,依據學校的發展,也是深化課程改革,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需要。

2、本課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教師尋求實施新課程的最佳結合點,幫助我們在教學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時機,同時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做好調查研究工作,真正落實好初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銜接。

3、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初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選擇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內容作為教學情景,設計題目,有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激發學生持久的學習熱情。

4、本課題的研究可以使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時能注意把握好教學難度,注意學生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法等方面的銜接,使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機整合、協同發展。

四、 課題研究團隊:

研究課題: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的銜接教學策略的研究

課題負責人:席繼磊

課題研究成員:李玉磊馮學銘

課題參與人:長葛二高高一化學備課組成員

五、 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3.9——2013.10)提出初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研究的構想,成立課題研究組。學習相關理論,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和《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新課題組成員的課程理念,統一思想,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第二階段:(2013.9——2013.10)課題研究組成員走訪初中兄弟學?;瘜W教師,調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現狀,了解初中化學所講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特點;同時根據學生自身特點設計一套自測題,對學生初中化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調查研究。

第三階段:(2013.9)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設計初中化學復習學案,利用開學第一周時間對初中化學進行復習,同時讓學生對初中化學知識進行查漏補缺。

第四階段:(2013.10——2013.12)課題研究組成員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在高中化學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把對每一節課涉及到初中化學知識都給予體現出來;研究組成員還定期進行交流總結心得體會,對實際教學進行及時的調整和完善。

第五階段:(2013.12——2014.1)課題研究成果展示階段,課題組成員共同寫出研究心得體會,在學校教研組會上進行交流。同時由席繼磊參加學校及長葛市優質課比賽。

六、 研究內容:

(一) 通用對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學習,是我們認識到:

1、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聯系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體現基礎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基礎性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化學課程的主旨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繼續要求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

2、初中與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區別

a.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更高的學習要求

b.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的選擇

c.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更注重課程的多元化

【注】詳細材料見過程性材料《初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學習心得》

(二) 通過對初中教師的走訪及學生的測試,我們認為要做好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應該從學習能容、教學方法、學習方法四個方面入手。

◆教學內容的銜接是搞好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基礎對現行九年級化學教材與高一教材認真進行比較、分析,有許多內容可在初中適當拓寬知識的邊界,有效與高中知識內容進行銜接,略舉數例說明。

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介紹氧化還原反應時將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分開進行教學的,它們之間的聯系沒有列出,將這些概念割裂開來,顯得很零散,而且教材僅從得失氧的角度來判斷、分析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所以初中在講還原反應時應與氧化反應聯系起來講,通過氫氣還原氧化銅實例的分析,除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外,還要從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變化情況來分析,讓學生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概念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2.元素化合物知識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階段在介紹碳的性質時,只簡單介紹了金剛石、石墨、C60,未對上述物質的結構進行剖析,而高中階段更強調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之間的聯系。為了能與高中化學教學更好地接軌,初中教學應通過對碳單質的結構 性質、用途進行分析,讓學生初步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概念,強化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3.化學計算教學內容的銜接。初中化學計算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以及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都是關于質量的計算,而高中的化學計算通常以物質的量(摩爾)進行計算,從而架起宏觀與微觀之間相聯的橋梁。為了引導學生形成量的意識,在介紹氣體的收集方法時需了解各種氣體的密度,氣體在標準狀態下的密度與相對分子質量之間的關系進行實例分析。例如:氧氣的相對分子質量是32,密度是1.429,若用32除以1.429得22.4;又如:H2的相對分子質量是2,密度是0.089,若用2除以0.089也等于22.4。通過常數22.4建立了氣體密度與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的聯系,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就可以比較出不同氣體的密度。這樣既減輕學生對氣體密度大小的記憶負擔,又形成了有關物質的量的概念。

4.復分解反應與離子反應的銜接。初中化學在介紹復分解反應時,簡要地介紹了一些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要求產物中須有氣體或沉淀或水生成,而高中化學則要求學生掌握離子反應的實質的書寫方法,因此在初中輔導學生時應作些復分解反應條件分析的延伸,讓學生學會寫電離方程式,使學生了解在溶液里所起反應,實質上是離子之間的反應。

5.結構理論的初步知識?

(1)初三只舉例介紹原子核外電子的排布情況,高一年級介紹了核外電子排布的三條規律,給出了1-18號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初三只列舉有關“離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簡單例子,高一則在此基礎上介紹了離子晶體、分子晶體、原子晶體的概念結構特征和物理性質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級教材中對于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較初中更為完善、更嚴密,也更兼顧科學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

6.有關化學計算內容及方法的承繼?

(1)有關溶解度的計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解度三者之間的換算。但溫度改變、溶解、結晶問題的計算是中學化學計算中的一個較為重要的類型,也是高考中常見的考點,在高一年級時要適當補充

(2)“量差”法的應用。此法在中學基礎計算中應用較廣,初中階段不要求學生掌握該法,在高一年級要結合有關新課內容補充講解并使學生逐步掌握。?

7.實驗室制取常見氣體?

初中已學過O

2、H

2、CO2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并分別介紹其反應方程式,使用儀器裝置內容。高一年級要結合Cl

2、HCl、SO

2、NH3等氣體的實驗室制法從反應原理、反應裝置、收集事項等四個方面對此加以歸納,并將之擴大為學習氣體制法的一般方法。

初中教學中能與高中知識銜接的知識點還有不少,例如:元素化合價、元素周期表、化合物的形成等等,只要我們細加揣摩,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適當的方法,也許只要“點到為止”,往往能使學生“恍然大悟”、“豁然開朗”,為將來的高中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艚谭ǖ你暯邮菍崿F初中與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的關鍵初中化學的教學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識水平及初中化學作為入門學科的限制,較多地采用灌輸式的講解方法,學生學習心理多“經驗記憶型”的被動接受知識,教師要多讓學生向“探索理解型”主動學習知識進行轉變。在教學方法上更多地采取啟發式,激發學生主動地進行學習,自學地進行學習,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所學內容。教師需要在化學教學策略、教學方式和方法上下功夫,研究怎樣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心理發展特點進行教學,以實現學科知識、學科方法和學科思想等方面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搞好銜接教學,教師還要精心備好課,力求教學形式不拘一格,盡可能使課堂生動活潑、有趣,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講授方式要反復推敲,精心安排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教學中靈活應用教法,尋求更有效、更靈活的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提高能力。

◆加強學法指導是實現初中與高中化學銜接教學的保證初中生學習化學的方法習慣于記憶、重現、簡單模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主要是依賴教師。這種較為機械、死板的方法不適應高中學習注重能力及創新的要求。

高中階段則要求學生具有獨立性,用主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應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因此,初中化學教師要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作為初高中教學銜接的重要任務,在“要學”的基礎上做到”學會”,進而達到“會學”。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要貫穿于整個初中化學的教學階段,使之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決定能否學好高中化學的重要一環。

總之,初中與高中化學的銜接,既是知識的銜接,又是教法、學法的銜接,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和尺度,要想盡一切辦法搞好初高中化學教學銜接,綜合運用各種科學方法使初中學生盡快提高知識和能力,為將來高中化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日常教學的改進和完善

(四)成果展示

七、 結題反思:

通過本課題的初步研究,我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本課題研究的重要性?;谥袑W化學學科的特殊性和整體性,缺乏初中化學核心知識的學生將無法繼續高中化學的學習。因此,本課題研究的實踐價值將遠大于其理論價值。由于本課題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加上受人力和物力投入的限制,雖然本課題組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但仍還有大量的工作有待今后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

1、實踐研究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理論的價值在于付諸實踐、指導實踐。本課題雖然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思路,各種觀點的提出都有其一定的實踐基礎,但必竟還是一種點上的、局部的實踐,有賴廣大的中學和每一位中學化學教師的參與,做到在研究中實踐,在實踐中推廣,在推廣中提升,進一步強化課題實踐研究的系統性。同時,本課題也可成為廣大中學化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一個實踐平臺,這也是本課題的重要價值所在。

2、課題研究的視野有待進一步拓寬

本課題的銜接教學研究幾乎涵蓋了中學化學的各個方面,所涉及的要素除本報告內容所及之外,還有一些相關人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的范圍需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拓寬。新課程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銜接教學中還要注意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關注,要注意學生人格的培養,增強學生問題發現和問題解決的意識,通過銜接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能力。

3、化學教師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大多數中學初高中分離辦學的模式實際上形成了一道隔離初高中教師交流的屏障。

就化學學科面言,初中教師不了解高中教學要求,高中教師不熟悉初中教學要求的現象比比皆是。因此,適度建立初高中化學教師的交流體制,加強初高中的互動,促進初高中化學教師的溝通交流,將十分有利于銜接教學的實施。這也是本課題要達成的重要目標之一。

4、化學課程一體化有待進一步深化

上一篇:家庭養花如何自制花土范文下一篇:紀委監督檢查工作制度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