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delect id="ixm7d"></delect></rt><delect id="ixm7d"></delect><bdo id="ixm7d"></bdo><rt id="ixm7d"></rt><bdo id="ixm7d"></bdo><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id="ixm7d"></rt></rt><rt id="ixm7d"><rt id="ixm7d"></rt></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 <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rt id="ixm7d"></rt><noframes id="ixm7d">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

2023-09-23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銀行與中小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使得商業銀行“惜貸”,中小企業融資難。文章從動態博弈論角度,通過對銀行與中小企業信貸融資成本與收益的分析,深入研究了這種現象產生的動因及約束條件,探索一種有效且適宜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管理激勵機制,并根據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針對政府、銀行及中小企業三方優化信貸融資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 信息不對稱; 動態博弈; 中小企業; 商業銀行; 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小企業已成為我國經濟建設中的主力軍,在增加就業機會、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伴隨著中小企業的壯大,其對資金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需要大量的銀行貸款,然而我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惜貸”,將大量資金用于角逐貨幣市場以及部分優質客戶(如國企、大型民企等),使得中小企業大量資金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嚴重制約了其進一步發展壯大。國家也意識到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因此在政府“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中小企業,提高中小企業貸款規模和比重,拓寬直接融資渠道,落實和完善稅收等優惠政策,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庇纱丝梢?,銀行與中小企業的矛盾已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文獻回顧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內源性融資與外源性融資成為中小企業主要的籌融資路徑。國外大量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進行了深入研究。Petersen&Rajan(1995)研究發現隨著企業貸款次數的增多,銀行對借款人的信息更加了解,兩者的關系更加密切,借款人更容易得到貸款且條件更加優惠。Berger&Uddl(2002)驗證了企業的信譽、借款人的習慣和偏好等“軟信息”,這些“軟信息”容易搜集但卻難以量化,然而其對緩解銀行與中小企業間的信息不對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Myers(1984)從融資需求角度出發,研究表明鑒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企業總是實行先內源、后外源的籌融資決策,而在外源性融資方面,又采取先債務融資再權益融資的策略。

我國學者對中小企業融資形式也作了深入的研究,主要有:林毅夫、李永軍(2001)認為當單獨的內源性企業融資不能滿足所有的資金需求時,就有必要選擇外源性融資,但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信息不對稱問題與企業的融資選擇緊密相關;張杰(2000)研究發現內源性融資往往在初創階段的中小企業很常見,當企業發展到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后就需要外源性融資,需要建立良好的外源性機制,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協調外源性融資與內源性融資,使得內源性融資機制不受外源性融資機制的影響。由此可見,國內學者大多認為外源性融資是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國內許多學者在博弈論被引入后,迅速利用該理論對我國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信貸融資進行了深入研究,其主要成果有:閻小波(2000)通過對我國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風險建立博弈模型,并進行了研究分析,解釋了在多變量約束條件下,逆向選擇行為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解釋了我國信貸市場中的一些現象;葛長有(2006)分別建立了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下的道德風險模型,解釋了由于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情況不同,對銀行信貸的資金會產生不同的影響;聶爾德(2011)運用演化博弈論中的捕鹿模型模擬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信貸關系,分析得出中小企業與銀行在信貸融資中違約風險高于大型企業,使得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相對更大,并且這種現象會一直持續。

目前將博弈論的方法應用于銀行與中小企業信貸的研究還有很多,但大部分學者對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博弈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因研究上,而對如何運用博弈論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從動態博弈論的角度分析商業銀行與中小企業的信用關系以及中小企業失信的條件與約束條件,探究一種有效且適合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的激勵管理機制,推動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對中小企業提供信貸服務,逐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三、銀行與中小企業的動態博弈分析

中小企業,是一個相對概念,其參照物是大型企業,通常指在經營規模、資產規模、人員規模上相對較小的經濟單位。守信和失信是中小企業的兩種信用行為。守信是指中小企業按照簽訂的合同按期還本付息;失信指中小企業不能履行所簽訂合同的約定,不能按期還本付息。失信有以下兩種情形:第一是“經濟失信”,它是指中小企業有主觀還貸意愿,但由于喪失償還貸款的經濟能力,無法還貸;第二是“道德失信”,指企業有經濟能力,但主觀上不愿意償還銀行貸款,有意拖延違約。本文所探討的中小企業失信或者違約是指“道德失信”。為方便研究,本文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況下,所選的貸款時間為一期。

(一)模型假設

動態博弈是指博弈參與方的行動有先后順序,行動后者可以觀察到行動前者的選擇,并據此作出相應的選擇。本文模型的相關假設如下:(1)銀行與中小企業雙方都是理性人,均為風險厭惡者,都以本方利益最大化為目標。(2)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相比于銀行信息是有優勢的。(3)銀行與中小企業雙方動態博弈,一方先行動,另一方根據前者的行動而后相機行動。(4)借款不需要任何擔保和財產抵押,信貸供需雙方交易中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辦事。(5)商業銀行貸款的概率為μ,中小企業償還信貸資金的概率為p,其中0≤μ≤1,0≤p≤1。(6)中小企業貸款金額為M,貸款一期的利息率是i,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低于項目收益(收益率為r),商業銀行一次性將貸款發放給中小企業。如果企業違約,銀行會懲罰企業,若企業違約一次,銀行以后就永遠拒絕向該企業貸款,并會在其誠信檔案中記錄其違約行為,影響其聲譽,損失為L;若企業守約,企業還可得到關系收益 ①。(7)時間為t,貼現因子σ②,其中0<σ<1。(8)企業守信還貸的概率為P,違約的概率為1-P。

(二)模型構建與分析

1.銀行與中小企業一次性動態博弈

從銀行角度來看,由以上假設可得,如果企業選擇還貸,銀行獲得Mi的收益,若企業違約,銀行將損失M(1+i),商業銀行選擇放貸的期望收益是:U(B)=μ[p·Mi+(1-p)·(-M(1+i))]+(1-μ)·0,即:

U(B)=μM[p(2i+1)-(1+i)]       (1)

由(1)式可得,企業還款的概率決定了銀行是否給企業貸款。當企業還款概率P> 時,銀行的期望收益大于0,此時銀行會貸款給企業;如果企業還款概率P< 時,銀行的期望收益小于0,銀行拒絕貸款;當企業還款概率P= 時,銀行盈虧平衡,但銀行為了減少麻煩,會選擇拒絕貸款。

在法律約束下,當企業違約時,商業銀行選擇用法律手段,將會向法院起訴。當商業銀行向法院起訴后,無論結果怎樣,都要支付一定的交易費用D1。當商業銀行勝訴后,其能夠收回放貸的本金以及由此產生的利息,本息和為M(1+i),此時商業銀行的剩余收益為M(1+i)-D1。相應地,中小企業敗訴后將要繳納一定的罰款金。

現實中,若中小企業違約,商業銀行會向法院提交訴訟,以索取貸款金額,維護自身利益,但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而且還要付出數量不菲的訴訟交易成本,最終結果很可能是貸款本息和沒有被銀行收回,反而商業銀行支付了更多的交易費用和成本。最后,如果商業銀行在權衡了訴訟支出后,發現需要的交易費用變得更多,上述博弈會發生變化,這時,第二階段不起訴成為商業銀行的最優選擇。根據逆推歸納法,結果為商業銀行在第一階段將放棄向中小企業貸款。此時,二者的收益是(0,0)。

于是,供需雙方就產生如下矛盾:當司法效率太低,訴訟成本太高時,商業銀行擔心中小企業拖欠貸款,導致金融機構有更多的不良貸款和壞賬,此時,商業銀行不得不提高中小企業貸款申請條件,出現惜貸現象,金融體系就不能滿足全部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

2.銀行與中小企業重復博弈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根據模型假設知,企業還款的收益函數是:

U1=[M(r-i)+ ]·(1+σ+σ2+σ3+σ4+…+σt)

企業違約的收益函數是:

U2={[M(1+r)-L]-M(r-i)}·(σ+σ2+σ3+σ4+…

+σt)

當t→∞時,U1= ,U2=[M(1+r)-L]-

當U1>U2時,企業選擇守信,即: >[M(1+r)-L]-

變形后得到:

· >{[M(1+r)-L]- }-[M(r-i)· ]                  (2)

由(2)式可知:

· ——t年后關系收益 的現值。

[M(1+r)-L]- ——t年后企業違約的經濟收益現值。

[M(r-i)· ]——t年后企業還貸的經濟收益現值。

(2)式的含義是,當t年后企業違約與還貸兩種行為的差額經濟收益現值小于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收益 的現值時,企業就會守信還貸;當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收益 的現值小于企業違約與還貸兩種行為的差額經濟收益現值時,企業會違約,銀行風險加大;當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收益 的現值等于企業違約與還貸兩種行為的差額經濟收益現值時,企業可違約也可不違約。因此,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對雙方都十分重要,良好長期的銀行與中小企業關系能實現雙方的共贏。

與有限博弈相比,無限博弈的參與者在制定策略時,能夠考慮到對手過去階段的行動選擇,并作出相應的反應,從而進行有效的“可置信威脅”,保證雙方合作的順利進行。因此,在無限博弈中,通過運用一定的策略,博弈各方能夠走出“囚徒困境”,實現帕累托最優。

四、引入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的三方博弈分析

由于我國中小企業大多處于起步階段,實力較弱,急需銀行資金,但沒有足值的抵押擔保物進行擔保借貸,商業銀行無法得到還貸的有力保證,為了規避風險,商業銀行對其放貸的積極性大大降低,對中小企業惜貸,商業銀行會把資金貸給信譽良好、實力雄厚的大企業。

面對我國中小企業現狀及金融市場的這一兩難局面,筆者引入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到博弈模型中,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G)—中小企業(SC)—商業銀行(B)的三方動態博弈模型,通過分析各個博弈方的策略選擇,從而確定最優的均衡解。模型的基本假設如下:(1)參與方都是理性人,都以本方實現利益最大化為目標;(2)三方進行動態博弈,一方先行動,另一方根據前者的行動而相機行動,博弈方的行動順序是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商業銀行—中小企業;(3)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的誠信水平更了解,能更好地減少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4)若中小企業按期還貸,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得到收益R(聲譽、政府嘉獎等),若中小企業違約,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收益為0;(5)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干預時,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給予銀行h的貸款利率補貼,如果中小企業拖欠貸款,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給中小企業的罰款率為k。

根據以上假設,其各方博弈過程如圖1所示:

通過分析各個參與方的選擇,得出以下六種收益函數:

(a1,b1,c1)=(R-hM,M(1+i)+hM,M(r-i))

(a2,b2,c2)=(-hM+kM,-M(1+i)+hM,M(1+i)-kM)

(a3,b3,c3)=(0,0,0)

(a4,b4,c4)=(R,M(1+i),M(r-i))

(a5,b5,c5)=(0,-M(1+i),Mr)

(a6,b6,c6)=(0,0,0)

根據逆向歸納法求解此博弈模型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

(一)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干預時中小企業按期還貸選擇

若中小企業按期還貸,則c1>c2,即r+k-2i>1,此時b1>b3,即M(1+i)+hM>0,此時,商業銀行收益大于0,銀行的最優選擇是發放貸款,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的干預才會有效。

(二)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不干預時中小企業是否按期還貸

比較c4和c5,由前文分析可知,中小企業的最優選擇是違約,而商業銀行預測到中小企業的理性違約選擇,理性的商業銀行為了避免損失將不對中小企業貸款。比較a1和a6:若a1>a6,即R-hM>0,有h< ,此時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最優選擇是干預,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為(干預,貸款,守信);若a1 ,不干預是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的最優選擇,此時子博弈納什均衡為(不干預,不貸款,失信)。

(三)三方博弈最優策略

為了增加就業,促進我國經濟發展,就必須支持促進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最優的子博弈精煉納什均衡結果必須為(干預,貸款,守信),這就需要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對中小企業進行有效的干預,以解決銀行惜貸,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此時,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的干預行為需滿足以下兩個約束條件:

約束條件一:c1>c2,即r+k-2i>1     (3)

由(3)式可知,當銀行貸款利率i一定時,即2i為常數,此時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提高對中小企業違約的罰款率會使得銀行干預有效,或者中小企業提高其信貸資金的利用效率,也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當罰款率和信貸資金利用率一定時,即r+k為常數,此時,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是否有效取決于銀行的貸款利率,故要控制銀行貸款利率在一定范圍,不能太高。

約束條件二:a1>a6,即h< ,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對放貸的商業銀行提供的補貼率小于其收益與貸款規模之比。故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提供給商業銀行的激勵率需控制在一定范圍,不宜過高。

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對銀行與中小企業進行有效干預,不僅可以提高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而且還能增加銀行的貸款積極性。為了達到這種理想的效果,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就得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提高對失信中小企業的罰款率,提高處罰金額,對故意拖欠貸款的中小企業產生一定的震懾力;第二,補貼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激勵資金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圍,適可而止;第三,控制銀行貸款利息率在一定范圍內合理波動,有助于調動銀行與中小企業的積極性,防止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五、政策建議

(一)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信息披露,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維持良好的銀企關系

中小企業只有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能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強資金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商業銀行的優質客戶,才能獲得商業銀行的信任,獲得源源不斷的貸款,從而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加強自身信息披露,加強銀行與中小企業的長期合作,使得銀行對企業信息能有全面、充分的了解,極大地減少信息的不對稱和道德風險,大大降低貸款的風險,中小企業也能獲得銀行源源不斷的信貸,是一種雙贏性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同時,銀行不能將貸款利率定得太高,可在一個合理的區間范圍波動,增加貸款利率彈性,防止道德風險,保證企業和自己能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環境中盈利。

(二)建立健全我國的征信機制和激勵機制,強化質量誠信建設

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貸款難的關鍵在于銀企之間的信用不對稱和信息不對稱,相關機構信用體制建設不完善。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檔案,完善中小企業信用征集與評價,培育提升中小企業信用意識,加快構筑中小企業信用信息平臺,不斷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使更多中小企業能誠實守信,守法經營,履約還款,提高其自身融資條件,增加銀行貸款意愿,降低貸款的風險。同時,政府等相關機構要提供給商業銀行一定的激勵資金,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積極給中小企業貸款。

(三)建立中小企業金融擔保機構,完善獎懲機制,培育中小企業服務主體

就中小企業信息來說,政府相對銀行具有信息優勢,通過建立金融擔保機構,做好對中小企業貸前審查、貸中監督、貸后評估工作,完善貸后懲罰機制,加大懲罰力度,提高對違約中小企業的罰款率,增加處罰金額,對故意拖欠貸款的中小企業給予警示和威懾作用,將惡意違約逃貸的中小企業列入“黑名單”,直接影響其以后的信用貸款。我國信用服務企業起步晚,歷史短,發展不成熟,缺乏獨立性和中立性是其當前面臨的困境,因此要大力促進中小企業服務機構的發展,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等社團組織的作用,鼓勵信用專業服務機構的發展,使其在信用服務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四)不斷完善我國相關法律體系,提高司法效率,減少訴訟成本

任何一個國家,法律都是根本,我國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法》、《合同法》、《擔保法》等法律的相關條款,創設良好的法律環境,降低銀行變現成本和交易成本,從制度上保證企業的還貸意愿,降低道德風險,做到遵紀守法,誠實經營,對故意失信、不主動償還銀行貸款的中小企業予以破產清算,由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清償,以此對中小企業起到制約的效果,同時又保障了銀行的合法權益,使得銀行敢于放貸,最終達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Petersen M.A.,Rajan R.G. The benefits of Lending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Small BusinessData[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4,XLIX:3-37.

[2] Berger,A.N.,Udell,G.F. Small Business Credit Avail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Lending: TheImportance of Bank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2,112(477):32-53.

[3] JS.C.Myer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J].Journal of Finance,1984,34(3):575-592.

[4] 林毅夫,李永軍.中小金融機構發展與中小企業融資[J].經濟研究,2001(1):10-18.

[5] 張杰.民營經濟的金融困境與融資次序[J].經濟研究,2000(4):3-10.

[6] 閻小波.我國信貸市場逆向選擇風險研究[J].預測,2000(3):45-48.

[7] 葛長有.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的道德風險模型[J].決策參考,2006(6):38-39.

[8] 聶爾德.基于演化博弈視角的中小企業融資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11(6):27-31.

[9] 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陳曉紅.基于銀行貸款下的中小企業信用行為的博弈分析[J].管理學報,2004(2):173-177.

[11] 尹銳.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的動態博弈模型[J].財貿研究,2002(4):101-103.

[12] 趙佳儷.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的策略——基于博弈模型的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6):192-194.

[13] 梁彤纓.信息不對稱條件下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融資安排[J].南方金融,2003(11):17-19.

[14] 呂文岱.基于銀行視角的中小企業貸款博弈模型[J].經濟問題,2013(8):78-81.

[15] 周柏青,彭健.不完全信息下銀行和中小企業的博弈分析[J].金融觀察,2004(3):35-36.

[16] 李 .城鎮化進程中農村金融供需體系的博弈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3(4):35-40.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針對國內商業銀行信貸管理的現狀,就信貸審批與貸后管理的兩種改革模式進行了探討,指出垂直化是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改革的方向。

關鍵詞:商業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垂直化

文獻標識碼:B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新常態”時期。實現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是當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要內容,而對中國儲蓄的分析則是經濟結構轉型研究的核心要點。作為國民儲蓄的重要構成,企業儲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由于國民傳統觀念上對儲蓄的青睞、企業有意逃避社會責任以及政府政策的不完善,造成了體改以來中國企業如此高的儲蓄率。過高的企業儲蓄率不僅造成企業內部資金運用的低效率,而且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完善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和社會保障體制,加強對企業分配行為的約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已有文獻進行分析總結,歸納出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的原因,并引出作者思考。

關鍵詞:企業儲蓄;高位

企業儲蓄又稱公司儲蓄,是指經庫存估價和資本消耗調整后的未分配公司利潤,它是國民儲蓄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投資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我國國民儲蓄率快速上升,特別是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的占比不斷上升,已引起廣泛關注。根據國民經濟核算的資金流量表,從1992年至今,居民儲蓄率逐漸下降.政府和企業儲蓄率逐漸上升.其中政府儲蓄增幅相對小,企業儲蓄增幅較大。因此國民儲蓄率保持在高水平的主要原因并非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是企業和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特別是企業儲蓄增長。因此,分析中國企業高儲蓄原因是破解中國高儲蓄問題的關鍵點之一。

一、中國企業儲蓄情況

中國企業儲蓄率依然處于較高的水平,且仍然在逐年上升(江靜,2013)。其中,民營企業儲蓄率整體水平約為25.3%,低于國有企業和外資企業,但是民營企業儲蓄率保持了較高的增長水平,而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儲蓄率水平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中國企業儲蓄率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低,資金密集型行業的企業儲蓄率相對較高。

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企業儲蓄率有了一個更為明顯的提高(余靜文,2012),從1950年的13.8% 上升到2010的37.9%,增幅高達24.1% ,但是在1950年到2000年的幾十年里,企業儲蓄率卻只增長里了3.1%,可知企業儲蓄率的增長主要集中在2000年之后。另外,從實證研究結果來看,企業儲蓄率與總儲蓄率存在長期協整關系,相關系數為0.098,說明企業儲蓄受國民總儲蓄的影響很大。

綜上所述,不同性質、不同行業的企業儲蓄率有較大差別,但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企業儲蓄率都在不斷提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總儲蓄率的上升。企業儲蓄率提高的背后是對勞動者報酬的壓榨,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還減少了儲蓄減去投資之后的差額,投資的減少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的發展。因此,分析我國企業儲蓄高漲的原因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

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與總結,對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解釋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中國企業儲蓄率如此之高主要由于企業在利潤增加的同時卻有意減少分紅的上繳 (樊綱等,2009)。企業儲蓄過高是導致中國外部經濟失衡的關鍵因素,這一方面歸因于企業利潤大幅增加,另一方面歸因于企業股利分紅不足(余靜文,2012),因此應鼓勵企業分紅(劉遵義,2009)。目前中國金融市場還不夠完善,企業信譽度偏低造成了銀行等金融機構對其的信貸約束也較高,因此企業往往傾向于降低分紅來提高儲蓄率以增強預防性動機,

(二)廉價勞動力和廉價資本大幅度增加了企業利潤(李揚、殷劍峰,2007),因此中國企業儲蓄率過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業可支配收入相對于勞動者報酬不斷提高帶來的收入結構和儲蓄結構的失衡(樊綱,2013)。1992年我國對分配制度進行了重大改革,其中大幅降低了居民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居民財產占比明顯下降,這意味著企業支付勞動者報酬的資金份額減少,降低了企業用工成本,同時說明企業部門的利潤以及政府從企業部門獲得的生產稅凈額在相當程度上是居民收入轉移的結果。

(三)銀行業內部結構因素對于企業的融資狀況和儲蓄行為也具有重要的影響(譚之博 趙岳,2012)。中國的銀行集中度偏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企業從銀行融資的份額,迫使企業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留存收益來發展,以緩和外部融資的約束。因此高銀行集中度是造成中國企業高儲蓄率的原因之一。

(四)我國的財政職能至今沒有實現真正轉型,財政支出依然以投資性支出為主,這對企業高儲蓄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王洪樺 梁中 席正陽,2008)。其主要原因有:(1)大量的政府儲蓄以資本轉移的方式轉化為企業投資。(2)地方政府對企業進行投資轉移。

三、建議與總結

一個企業的儲蓄率不僅關乎自己未來的經濟增長,而且對整個宏觀經濟乃至全球經濟的再平衡都至關重要。過高的儲蓄率不僅造成了低消費、高儲蓄的內部失衡,降低企業資金的利用效率,還大大降低了勞動者的積極性,阻礙了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對于中國企業而言,要大力深化金融市場改革,加快資本市場建設,減少中小民營企業的流動性約束,降低私營企業留存收益比重,同時大力發展消費信貸,培養上市公司發放現金股利的習慣,更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不斷提高其勞動生產率。在此條件下, 逐步提高其對勞動者支付報酬的水平,減少對低勞動力成本的依賴,引導企業提高分紅比例,制定合理的國有企業分紅政策,以應對全球化的嚴峻挑戰。

本文在對已有文獻研究總結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企業高儲蓄率的現狀,提出無論是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中國企業儲蓄都處于較高位且還在不斷上升的事實。然后從企業分紅低,勞動力、資金成本低廉,財政職能未完全轉型,銀行集中度高,“資源租”內化成為企業利潤等方面解析了企業高儲蓄的原因,最后給出作者的思考與建議。

參考文獻:

[1] 余靜文. 信貸約束、股利分紅與企業預防性儲蓄動機——來自中國A 股上市公司的證據[J].金融研究(10):97-110

[2] 李揚,殷劍峰.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和中國經濟增長[J],經濟研究(2)

[3] 江靜.中國企業儲蓄率———來自企業的微觀證據.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10)

[4] 樊綱,呂焱. 經濟發展階段與國民儲蓄率提高:劉易斯模型的擴展與應用[J].經濟研究(3):19-29

[5] 李揚,殷劍鋒.中國高儲蓄率問題探究—1992-2003 年中國資金流量表的分析[J].經濟研究[J],2007(6):14-26

[6] 譚之博,趙岳. 銀行集中度、企業儲蓄與經常賬戶失衡.經濟研究[J],2012(12):55-68

[7] 郭杰,黃保東. 儲蓄、公司治理、金融結構與對外直接投資:基于跨國比較的實證研究[J].金融研究,2010(2):76-90

[8] 孫天琦. 儲蓄資本化、金融企業和工商企業資本金增加與宏觀經濟增長—從資產負債表角度的一個解析[J].金融研究,2008(9):101-115

[9] 王毅,石春華. 中美儲蓄率比較:從核算口徑到經濟含義[J].金融研究,2010(1):12-30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近年來,農戶、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以山東省膠南市為例,研究了膠南市小額信貸方式,探索了小額信貸的創新發放辦法。

【關鍵詞】 金融 融資 小額信貸

缺乏有效的金融支持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發展小額信貸,有效解決農戶、中小企業融資難一直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必須面對的問題。近年來,山東省膠南市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職能,不斷創新小額信貸方式,形成了一種切合“三農”實際、行之有效的小額信貸模式。主要做法是:

1.不斷強化政府扶持

為吸引金融機構把精力轉移到小額信貸上來,膠南市以政策扶持為抓手,從2006年開始,連續五年出臺了加強小額信貸、扶持農民創業增收的政策措施,并逐年加以修改完善。為保障小額信貸工作的連續性,市政府每年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建立“小額信貸扶持基金”,對農戶和中小企業貸款給予50-80%的貼息,同時制定了《膠南市金融機構支持企業考核獎勵辦法》,對發放小額信貸額度較大的金融機構給予獎勵。不斷加強對扶持基金運作過程的監督管理,在扶持基金的分配上,立足培植特色主導產業來安排基金;在扶持基金的管理上,明確違規責任和處罰辦法,由監察和審計部門全程參與扶持基金的運作管理。在不斷強化政策扶持的同時,注重和加強政府綜合服務,把發放小額貼息貸款,扶持群眾自主創業與培植“一村一品”相結合,與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結合,與發展農村商貿流通相結合,著力在培植農村主導產業、搭建小額信貸平臺、開辟小額信貸新路上下功夫,讓更多的群眾貸款有投向、創業有門路。同時,還把小額信貸與創建農村文明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工作相結合,啟動實施了農村文明信用工程,進一步優化了小額信貸的信用環境。

2.積極打造金融平臺

膠南市充分發揮農村信用社金融主力軍作用,不斷開辟創新金融模式和金融產品,全力打造金融支農平臺。為開拓小額信貸資金來源渠道,抓住國家開發銀行開拓農村基層民生領域金融業務的有利時機,爭取國家開發銀行支持,探索實行了“銀行立項、統借統還、農戶聯保、四級審核、政府貼息”的小額信貸新模式,每年發放1000萬元小額信貸資金,實現了銀行、政府、農民三方共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從2009年開始,與濰坊商業銀行協調配合,組建了青島海匯村鎮銀行,連續兩年每年爭取該行發放小額信貸貸款200余筆、1億多元。緊緊抓住農業銀行擴大支農貸款業務的有利時機,采取農戶聯保方式,通過惠農卡方便、及時、靈活地進行農民小額信貸,2009年共發放惠農卡3.2萬張,貸款授信額度6000余萬元。同時,按照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有關規定,積極與市人民銀行、青島銀監會以及工商、稅務等部門進行多次溝通銜接,于2009年10月組建了青島市首家農村金融互助合作組織—青島膠南石橋民生經濟協會;目前該協會已籌集資金4137萬元,為40家中小企業發放貸款3000多萬元,有力促進了該社區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

3.有效開拓擔保模式

為解決農民“找保難”、“貸款難”問題,膠南市大力推行了“三戶聯?!?、“五戶聯?!蹦J?,通過戶戶聯保,將農戶捆綁在一起互相擔保,有效解決找保難問題。對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嘗試用一些公共設施等財產聯保。在此基礎上,不斷開拓新的合格的貸款抵押品,從2010年開始,逐步將林權、漁權作為合格貸款抵押品,并出臺了相應的估價、抵押辦法。同時,該市正積極探討組建農業貸款擔保機構,引導民間資本參與信用擔保體系的建設,解決農戶因缺乏合格抵押品而難以向商業性金融機構申請農業貸款的難題。對農業貸款擔保公司,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該市還出臺了《加快推進農村文明信用工程建設意見》,在農村社會營造良好信用環境,力爭最終實現農民貸款以信用擔保為主的目的。

4.最大降低信貸風險

小額信貸的主要對象是農民,信貸投放的主要產業是農業。由于農業是弱質產業, 自身高投入、低產出的特征決定了其具有高風險性。為降低小額信貸風險,除采取戶戶聯保形式外,膠南市還逐步建立完善了農業保險制度,有效避免因農業風險而引起的信貸風險。特別對于確定的主導特色規模產業,采取農戶與保險公司聯動的方式,由保險公司替農戶向銀行提供擔保,大大降低了信貸風險,解決了金融部門的后顧之憂。同時,在小額信貸資金發放前,市、鎮、村三級對信貸農戶進行了嚴格把關,保證農戶的還貸能力,從源頭上保障信貸資金的安全。

山東省膠南市實踐做法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寶貴的小額信貸模式,也為農村小額信貸工作提供了很多頗具價值的啟示:

4.1有效的政府扶持是催化小額信貸工作健康運轉的關鍵。當下,小額信貸機制尚未健全,在農民需要小額信貸、大多金融機構又不愿涉足農村小額信貸的背景下,只有政府站出來扶持引導小額信貸的運作發展,是保障小額信貸興起的關鍵。也只有通過政府的引導或直接參與才能不斷開拓設立新的農村小額信貸機構,開發新的小額信貸產品和小額信貸模式,才能采取政策獎勵和稅收豁免等制度引導小額小額信貸機構的健康運轉。

4.2解決擔保難問題是化解小額信貸發展瓶頸的重點。按照現行的《擔保法》、《物權法》規定,耕地不具備抵押效力,農民的住房不能辦理房產證,也不能作為抵押品。而除此之外農戶所擁有的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財產由于價值評估麻煩且難以變現,大都不能夠被金融機構認可為合格的貸款抵押品。由于農戶很難滿足商業性金融機構對合格抵押品的要求,故一些即便在未來有還款資金來源的農戶,也過不了商業性金融機構的審貸關。只有借鑒膠南市的做法,推行農戶之間互保、林權和漁權抵押、嘗試保單抵押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對專業合作組織,用一些公共設施等財產聯保、嘗試龍頭企業擔保、成立農村政策性擔保機構等方式,才能有效化解擔保難、無抵押產品的瓶頸問題。

4.3不斷打造、創新金融平臺和模式是放活小額信貸的主要動力。目前,在鎮村基層開展存貸款業務主要力量仍然是農村信用社一家,農村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低,競爭不充分,與農村發展的多元化資金需求形成強烈反差。因此,不斷打造金融平臺、創新金融模式成為進一步放活農村小額信貸的主要動力。根據當前農村金融需求多樣性的特點,要在保證資本充足、加強監管、防范風險的基礎上,允許和吸引國有資本、私有資本共同參股,新設社區銀行、貸款公司、小額信貸組織和農村社區基金等多種農村金融機構,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組織成為農村信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才來迎來農村小額信貸欣欣向榮的局面。

作者簡介:胡明強,男,哈爾濱工程大學碩士研究生;劉沫茹,女,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

(作者單位: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學院)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5篇

【摘要】信用風險一直制約著農村小額信貸健康、持續地發展。就此,學界進行了諸多探索,其中有關農戶小額信貸違約行為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非常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文從農戶違約行為的目的、表現形式和防范措施三個方面對現有的研究進行了全面的梳理和述評,得到如下研究結論:(1)違約的目的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2)違約的表現形式主要有未按期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將貸款用于非規定用途、未履行隨附義務等;(3)防范的主要措施有,建立農戶信用評級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農戶的還款意識,利用農業保險減少農戶經營風險等。

【關鍵詞】小額信貸 違約行為 研究述評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小額信貸在我國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隨之而來的信用風險問題成為制約小額信貸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與之相對應,學界日益關注小額信貸中的信用風險問題,相關的文獻綜述也日益增多,但基于農戶視角的研究述評并不多見。而事實上,從農戶違約行為的視角來綜述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問題,不僅在理論上追到了問題產生的根源,也更有利于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對策以防范農戶的違約行為。為此,本文從農戶小額信貸違約行為的目的、表現形式和防范措施三個方面,對已有的研究進行了系統的綜述和評價。

一、農戶小額信貸違約原因

主流經濟學的核心假設是“經濟人”,即人被假定為具有完全理性,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則”選擇其行動方案。而行為經濟學認為人并非完全理性,人的決策除受客觀因素影響之外還受其心理因素影響。

大量文獻運用傳統經濟學理論,包括博弈論、信息不對稱理論等,研究農戶小額信貸違約原因。如李玉福(2007)、張姣姣(2012)等運用博弈論分析指出,在農戶與正規金融機構的博弈中,當農戶賴賬收益大于還款收益時,農戶會選擇賴賬。在無有效監管、信用體系不完善與信用評級制度不健全等情況下,無論農戶第幾次貸款,在銀行都沒有記錄。因此,農戶的最優策略都是獲得貸款后不還款。而陳彬(2013)、丁志國、覃朝暉、蘇治(2014)等運用信息不對稱理論分析指出,農戶與正規金融機構之間存在顯著的信息不對稱。正規金融機構對影響農戶還款的因素,如戶主的健康狀況、家庭的收支與負債狀況等,很難有全面的了解,這些信息的缺失使正規金融機構不能準確地判別農戶的違約風險。而農戶作為經濟人具有逐利性,為了成功獲取貸款和高額利潤,會故意隱瞞相關信息,從事高風險活動。而正規金融機構在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提高小額信貸利率,這在客觀上也刺激了農戶從事高風險活動從而造成惡性循環,形成道德風險與逆向選擇。

綜上所述,不管是運用博弈論,還是信息不對稱理論,都是在傳統經濟學,即完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下,分析農戶小額信貸違約行為的目的。而很少有文獻運用行為經濟學,就是將經濟學與心理學相結合,探究農戶違約行為的目的。

二、農戶小額信貸違約的表現形式

違約的表現形式,又稱違約形態,是指根據違約行為違反義務的性質、特點而對違約行為所作的分類。整理已有文獻得知,農戶小額信貸違約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并沒有學者對其進行分類。本文將農戶小額信貸違約的表現形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情況:未按期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將貸款用于非規定用途、未履行隨附義務。

(一)未按期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

小額信貸的無抵押性及用途特定的特點,決定了其具有自然風險和信用風險。如王鳳羽(2009)指出,對于以農業貸款為主的小額信貸機構而言,其主要投向是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而傳統的種植業和養殖業對自然條件的依賴性都很強,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一旦所在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大量客戶可能同時發生違約,這可能導致小額信貸機構的破產。此外,因借款人發生違約或信用等級下降,無力按照與小額信貸機構所簽的合同條款全部或部分償還債務,同樣也會造成貸款逾期、呆滯、呆賬等信用風險。尹澤東(2011)在指出小額信貸業務存在以上兩種風險時,還指出了道德風險問題。這些因素導致農戶未按期償還全部或部分貸款。

(二)將貸款用于非規定用途

《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暫行辦法》規定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用途包括:(一)種植業、養殖業等農業生產費用貸款;(二)為農業生產服務的個體私營經濟貸款;(三)農機具貸款;(四)小型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貸款。但是,眾多文獻表明,很多農戶并沒有按規定用途使用貸款。如趙素寧、呂杰(2008)指出,有的農戶把借來的小額信用貸款轉手放高利貸以牟取不法利益,有的冒名騙取小額信用貸款。另有王霞、呂德宏(2013)依據西部農村小額信貸農戶的調查數據指出,農戶的貸款用途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做生意、生活等,其中種植業和做生意分別占比31.6%、24.6%。還有劉佳、呂德宏、楊希(2014)基于陜西省岐山縣的調研數據指出,農戶貸款用于農業生產和非農業生產的的比重分別為54.97%、49.8%。并且表明,農戶貸款如果用于農業生產,就可以取得較為可觀的收入;而若是用來買房買車,則違約風險高。所以,貸款用于農業生產比非農業生產的農戶還貸質量高。

(三)未履行隨附義務

農戶在貸款的過程中需如實陳述自身情況及貸款目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眾多農戶并沒有履行這一隨附義務。如岳靜(2008)指出,在我國廣大農村并不排除有部分農民抱著投機心理,從而產生惡意申請貸款、拖欠貸款的現象。另有張學舜(2012)指出,由于受當前信用環境的影響,一些不符合辦理農戶小額貸款條件的農戶采取各種欺詐性的手段,騙取小額貸款資金。

三、防范措施

關于防范農戶小額信貸違約行為的措施,學界已經取得了非常豐富的研究成果。措施主要集中于四個方面:建立農戶信用評級制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農戶的還款意識,利用農業保險減少農戶經營風險。下文從以上四個方面分別整理文獻并述評。

(一)建立農戶信用評級制度

例如,趙素寧、呂杰(2008)的研究表明,要建立信用評級制度。在確定個人信用指標時,鑒于農戶的健康狀況、婚姻家庭狀況、生產經營方式等因素各不相同,應保證指標能夠客觀、真實、全面地反映農戶特征。同樣,陳時興(2010)提出健全農戶信用評價制度。由農村金融機構的客戶經理、村干部、有威信的村民代表等組成農戶信用評定小組,根據農戶的信用度和經營能力、償債能力等指標制定信用評定辦法。而唐敏、馬麗斌、馬紀英(2014)等提出要加強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綜合考量農戶的各類信息,對其進行信用評級并分別給予不同的授信額度。

歸納起來,眾多學者在信用評級上達成共識,都強調其重要性。在評定農戶信用水平的側重點上存在分歧,分別為評定指標的選取、農戶信用評定小組的組成、農戶各類信息的綜合考量。

(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黃憶寒(2009)提出給予小額信貸法律支持,建立涉農貸款政府補償機制。制定出臺農村金融的相關法律法規,改革農村土地的使用權流轉機制,從根本上提高農戶的承貸能力。同樣強調完善法律,提高農戶應對風險的能力。而惠長林(2009)提出要完善法律機制。要統一小額信貸管理條例及相關法規,來約束貸款農戶的行為。陳時興(2011)表明,為了規范小額信貸制度,政府還有必要制定一部規范小額信貸的單行法,從放貸主體、對象、利率、擔保制度等方面加以全面的規范,加強小額信貸制度的設計和完善。

綜觀眾多學者的觀點,共識在于完善小額信貸相關法律法規,但在提高農戶應對風險的能力與規范放貸主體的選取上存在分歧。而本文認為,既需要提高農戶應對風險的能力又得規范放貸主體選取。

(三)強化農戶的還款意識

岳靜(2008)指出要建立起完備的宣傳、教育體系,提高農民的還款意識。許多不償還小額貸款的農民并不是抱有不想還款的意愿,而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還款的必要性、強制性和法律性。對于這類還款意識薄弱的農戶來說,他們經過宣傳、教育而按時還款的可能性是很高的。另有曾之明(2010)的研究表明,近些年來,部分企業或貸款戶逃廢金融債務形成不良風氣,賴賬思想滋生蔓延。因此,要加強農戶誠信教育,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宮澤龍(2012)指出要加強農戶的還款意識。需要提高農村小額信貸貸款人按時還款意識,向他們詳細講解及時還款對他們未來繼續貸款及申請其他金融服務時可能帶來的好處,以及不及時還款可能帶來的潛在影響。

從上得知,眾多學者在提高農戶的還款意識,教育農戶重視信用上具有共識,分歧在于農戶是否抱有還款的意愿。

(四)利用農業保險減少農戶經營風險

丁業震(2006)提出完善風險分擔機制。為了分散和規避風險,可在農村推行農業意外保險制度,增加承擔風險的主體,提高貸款當事人的抗風險能力,使農業風險由信用社和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同樣,毛華溢(2014)也提出要建立風險補償機制。積極推行農戶小額保險制度,轉變觀念,把是否參加保險作為發生信貸關系的前提。張峭、徐磊(2008)提出創新農業風險管理工具。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管理的有效實施要通過科學、合理的風險管理工具來實現,要依據不同類型風險的表現特征,承險體生物學特性,創新和開發各種類型風險管理工具,滿足各類生產經營主體風險管理的需要。

綜上可知,學界共識集中于風險分散,分歧在于是通過風險管理機制還是風險管理手段以分散風險。

四、結論與展望

綜上可知,現有的研究就農戶小額信貸違約的目的、表現形式和防范措施等方面取得了相當豐碩的研究成果,但其不足也較為明顯,期待著學界進一步的拓展研究。

第一,關于農戶違約行為的目的,絕大多數文獻都是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研究來分析的,很少有學者從行為經濟學的視角予以探究。第二,很多研究者都提出要建立農村信用體系,但如何建立則闡述得不夠具體。就此,本文認為,需要建立銀行與公安部門等統一的信息共享平臺,以動態跟蹤農戶信息變動,從而,加快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第三,已有的研究對于農戶是否抱有不想還款的意愿存在分歧。本文認為,不管農戶是否抱有不想還款的意愿,都應該加強農戶的還款意識。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可定期舉辦金融知識下鄉活動,讓農戶認識到,按期還款對未來享受金融服務能帶來便利和優惠。

參考文獻

[1]丁志國,覃朝暉,蘇治.農戶正規金融機構信貸違約形成機理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4,(8):89-91.

[2]陳彬.我國農村小額信貸的信用風險成因及防范分析[J].中國物價,2013,(11).

[3]宮澤龍.探析農村小額信貸信用風險的成因及防范對策[J].現代商業,2012,(24):34-35.

[4]尹澤東.論農戶小額信貸風險防范[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2):40-41.

[5]曾之明.后危機時代小額信貸信用風險優化管理探討[J].征信,2010,150(2):35-36.

作者簡介:黃麗鵑,女,江西師范大學財政金融學院2013級研究生。

商業銀行信貸探究論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由于時代的發展,農村信用社逐漸轉變成了農村商業銀行,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以及經濟模式的轉型,金融改革進行了不斷加深,在我國目前的農業經濟中,農村商業銀行已經變成了十分關鍵的部分。為此,本文對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具體措施進行了一系列的討論。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發展方向

引言:業務創新是金融創新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而金融創新主要是對多個金融要素重組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能夠讓金融企業不斷增強市場競爭能力、推動企業效益發展、實現科技進步。因為人才、經營觀念、制度與科學技術等各項原因,農村信用社業務創新的發展十分緩慢。作為一個農村商業銀行,怎么面對目前日益激烈的競爭,由此,有必要開展金融創新。只有對制度、體系、業務等各個方面不斷創新,才可以加強市場的競爭能力,使其獲得良好發展。

1創新農村商業銀行的必要性

1.1外部環境壓力

我國金融業對外開發的程度在不斷提高,大量外資銀行逐漸進到中國市場內,外資銀行數量的增加在提升中國金融市場活動的同時,對中國本土商業銀行需要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也在加大。然而,當前中國農村金融的探尋還相對較少,農村行業銀行發展經濟不足,國外銀行近年來的業務增長非常迅猛,假如不采用良好的處理方式,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空間將會遭受嚴重的威脅,并且會對中國農業經濟與金融的進程形成不良影響。此外,近幾年來我國民間金融機構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導致農村商業銀行市場份額不斷減少,面對重大的外部環境壓力,農村商業銀行有必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及時的改革,提高業務創新成本,保證農村商業銀行在農村金融系統的關鍵地位,經過提高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發揮地方優勢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推動農村商業銀行以及農業經濟的進程。

1.2自我發展的力量

存款、貸款、結匯等傳統的業務模式依舊是中國商業銀行的關鍵業務類型,農村商業銀行同樣如此。然而,伴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群眾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的業務種類依舊不能獲得農村銀行用戶的需求。并且,簡單的業務構建極大地阻礙了農村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單一的利潤來源容易讓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極大,但是外資銀行與民營金融機構作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競爭對手,在金融模式上維持不斷創新。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的利息收入占據了85%,并受到了極大的市場波動影響。面對目前中國農村金融的發展趨勢,業務創新變成了農村商業銀行找尋突破與發展的內部動力,為有效促進農村現代商業銀行的形成,提升自己的市場競爭能力,就有必要積極促進表外業務的發展,將創新當作核心的農村商業銀行利潤結構,為銀行經營發展培養全新的利潤增長點。

2我國農村商業銀行的現狀

2.1中西部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上升

根據東部和中西部地區的具體分布來看,我們可以看出在2018年的時候西北、東北和華北等各個地區的不良貸款率較高,而其他地區的不良貸款率相對穩定。與此同時,我國東部地區的不良貸款余額以及比例正在不斷減少,然而中西部地區則與之相反,呈上升趨勢。

2.2農村商業銀行涉農信貸規模增長不斷上漲

在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中,由于具有較大的投資力度,因此貸款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在涉及農貸方面,呈19.23%的增長比率,從2008年到2016年,在這幾年來涉及貸款余額從69124億上升到282336億,總共上升了213212億;而農村貸款方面,則具有19.44% 的增長比率,從2008年到2016年,農村貸款金額從55569億增加到230092億,上升了174523億,并且涉農貸款往往集中在我國農村地區,農村金融機構中“抽水機”的效用越來越弱。

2.3物理網點的減少和轉型

今年來,我們可以逐漸發現周邊的銀行網點和ATM機正在不斷減少,根據我國各銀行年報能夠看出,截至今年上半年,六大銀行網點數量總共減少了1343個,在此其中,農業銀行在上半年減少了1149個網點。并且,隨著5G網絡的來臨,各大銀行打破了物理制約,并且加入了大數據、生物識別、全息投影等先進技術的使用。此外,農村商業銀行因為自身具有廣泛的客戶群體與網絡優勢,促進中間業務獲得了快速的發展,并且形成了一定規模。然而,目前的農村商業銀行中,中間業務發展不平衡、中間業務能力銷售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問題,無法對客戶的需求進行充分的滿足,并且中間業務還目標不明確、責任不到位、獎勵不足等問題,因此無法對客戶進行吸引,農村商業銀行有必要結合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加強銀行的智能化轉型,利用智能手段不斷強化品牌的宣傳、設計和推廣,并指導客戶全面采用智慧網點進行操作,培養用戶黏性,為銀行業務發展與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奠定穩定的基礎。

3創新農村商業銀行業務的具體措施

3.1建立商業銀行業務創新體系

銀行業務創新體系的主要內容包含了提高負債業務創新水平、加強資產業務創新、重視中間業務創新這幾個方面。首先,應該對以往的存款業務實施創新,經過創新存款工具以及服務方式來對各個用戶群體的金融需求進行滿足。面對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撐,積極發展線上銀行、個人外匯交易、手機銀行等業務。對新的儲蓄和融資產品以及其他金融衍生產品進行創新,從而吸收更多潛在的農村用戶,并對現有的用戶群體進行穩定;其次,對貸款業務進行創新,為個人和企業用戶開發各種類型的業務種類,基于對農村金融市場的調查,結合用戶的實際需求開發更多全新的信貸產品,經過設計多樣化的貸款償還方法,另外,經過強化信貸分析以及貸款抵押擔保,還能增強農村商業銀行控制風險的能力。

3.2培養創新型人才隊伍

農村商業銀行職員的創新觀念是實現業務創新的重要因素,因此,企業應該高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建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念。農村商業銀行的領導人員應該定期召開職員的培訓,并組織創新活動,與此同時,還應該采用良好的職員創新思想培養指導,及時調整和更新商業銀行職員的知識構建,對職員的創新精神以及能力進行良好培訓。為了能夠不斷挖掘職員的創新精神,企業應該創建有關的金融創新激勵制度,對農村商業銀行中業務創新具有重大貢獻的職員提供福利、獎金、績效等方面的獎勵,從而有效促進農村商業銀行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氛圍。

3.3創新產品的開發和銷售

在農村商業銀行中,產品主要可以分成開發與銷售兩個環節。在對金融服務產品進行開發的時候,應該牢牢遵守農村市場導向原則,對農村商業銀行優質用戶的服務品質進行保證。為了能夠落實這些目標,企業應該采取人性化服務思想,對不同用戶的儲蓄、投資等各方面需求進行滿足。在創新業務產品階段,企業應該適當財務促銷的方式來提升新型金融產品的知名度,不斷提升農村商業銀行的利益,其主要可以分為優化基層網點服務、開發電子銀行辦理也以為、拓展業務范圍等。經過加強創新產品的銷售力度,不斷增強金融新產品的覆蓋面積。

3.4創新中間業務

創新中間業務,與其他民營金融機構相比,農村商業銀行在政策性、信息化、專業性等方面擁有諸多優勢,通過優勢的支撐,有必要對中間業務實行積極地創新,提升市場份額。中間業務是銀行中新的利潤增長點,發展前景較好,種類繁多,具有大量手續費收入,農村商業銀行可逐漸引入以下類型:(1)大力發展網上銀行、手機銀行、個人電子匯款為代表的電子金融產品。網上銀行能夠減少銀行運營成本,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現狀,落實機構虛擬化,讓農村商業銀行機構網點可以無處不在,讓業務活動無時不在,真正為客戶實現“三甲”式服務;(2)不斷處理具有的環境較差、應用不便利、功能少等各種問題,不斷實現環境線上交易功能;(3)不斷開發個人理財產品,在各個行業中,個人理財產品屬于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并且客戶資源十分豐富,農村商業銀行應開展代銷基金、國債等金融業務,努力打造理財品牌;(4)加強信貸業務的辦理;(5)逐步開展資產證券化、咨詢、保管箱等各項業務。

3.5完善銀行創新環境

通過分析農村商業銀行內部環境創新需要和市場信息,對銀行成本與業務支出信息、市場信息、同行信息進行收集,農村商業銀行有必要先開展內部和外部業務支出的詳細統計,掌握支出力度;然后通過分析市場信息,合理分析銀行形式,對銷售與現金流的具體狀況進行了解。另外,外部環境創新還應該對國外銀行先進技能進行學習,對國內四大國有銀行的業務有點進行了解,融合自身的業務特征,引進先進的業務創新觀念,使得農村商業銀行進行離岸業務發展,使銀行業務創新能夠有效落實。

結論:綜上所述,想要發展農村商業銀行必須在社會現狀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并充分采用經濟全球化以及金融一體化為農村金融提供發展的機會,對農村商業銀行發展戰略進行相應的調整。對國外農村金融創新的先進經驗進行參考,改革傳統金融服務模式以及辦公模式,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利用信息集成以及銀行操作系統的數字化來實現對中國農村商業銀行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武明媚. 淺談農村商業銀行金融業務創新[J]. 科學與財富, 2018, 000(003):164-165.

[2]陳剛. 淺談區域性商業銀行手機銀行業務發展[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 000(028):267-267.

[3]張棟. 農村商業銀行業務轉型發展研究——以無錫農村商業銀行為例[D].  2016.

[4]余文燕. 淺析農村商業銀行電子銀行業務的發展[J]. 福建質量管理, 2017, 000(011):97.

[5]余松炎. 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的實踐及發展建議[J]. 現代商業, 2009, 14(14):31-31.

[6]高雅, 許文君, 張寧,等. 江蘇省農村商業銀行創新發展模式探究[C]// 中國人的發展經濟學學會2016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0.

[7]黃豪佳. 淺談農村商業銀行人力資源管理模式的創新[J]. 管理學家, 2014, 000(015):603-603,604.

(陜西秦農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碑林支行 陜西  西安710068)

上一篇:中小房地產企業財務論文范文下一篇:我國數字藝術創作論文范文

91尤物免费视频-97这里有精品视频-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亚洲-国产91精品老熟女泄火